子女教育的交流与分享

2024-07-11

子女教育的交流与分享(精选6篇)

子女教育的交流与分享 第1篇

《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分享

交流

新学期,由园长推荐我阅读了北师大出版的《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一书。该书选取了近三十个真实案例,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多个领域的活动组织过程,以及反思与评析。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强,无论是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还是刚刚踏入工作的新教师,所举的近三十个案例生动而务实,都来自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书中的多数案例呈现的都是完整的大、中、小班的教学过程,也选择了一些案例节选或片段。

我推荐给小班老师看的是:书中第120页,案例《洗手四部曲》在幼儿园,洗手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小事,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幼儿园务小事,出处显示大教育。“如何鼓励幼儿自居、资源地认真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教育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朱继宏老师为我们做了示范。通过她的案例,我了解到她通过采取游戏化、生活化、体验化、巩固化四部策略、调动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型,促进他们认真、自觉洗手的行为的形成与巩固。朱老师还把儿歌和童谣运用到幼儿的一日活动种来,达到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激发幼儿对洗手活动的兴趣。通过生活中亲历的事件引导幼儿理解洗手的重要性。用体验的方式,调动幼儿认真洗

手的内部动力。利用环境,让幼儿巩固认真洗手的自觉行为。一改老师们普遍采取”提出要求、检查监督、批评指正“等陈旧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没有规范的生活管理,幼儿就无法适应具有各种规则的教育、活动,从而对班级其他管理造成消极影响。

学习了本案例,让我受益匪浅。也给我的教育教学做了引导。我随即静下心来思考了自己日常教学活动的反思工作,以下是我的个人收获:

1.在教学前的反思中发现问题

从一个教学活动方案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诸于实践,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地否定、修改教学设计。例如:《狮王进行曲》中韵律活动动作多、难度大,幼儿较难掌握。本节活动我紧紧围绕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这一特点,让幼儿感受、熟悉、理解、表现音乐。针对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尝试利用故事和音乐匹配,让幼儿对音乐的内容和结构有初步的印象。并根据音乐设计了一份图谱,让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做身势,让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感受、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在模仿和表演中获得了经验基础,教学活动也就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开展每个教学活动前多一份思考,活动的质量也就多一份保证。

2.在教学后的反思中发现问题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是要反省、思考和解决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有价值的问题。在《狮王进行曲》中,分段欣赏的时候没有发挥幼儿自由联想,到最后全曲欣赏时,应再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对全曲内容有一个完整地印象。活动存在了一些的不足:由于我的引导语不够严谨、没有点到位,幼儿动比较单一,没有很好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欣赏乐曲的次数太少了等等这些反思,才能真正体现价值了。

合上这书本,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因为这些案例的设计理念新颖,环节清晰,方法灵活,我想,在实践中去理解书中的理念,应该会更有成效吧,我会在实践工作中尝试一下,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张明明

子女教育的交流与分享 第2篇

各位家长,大家好:

我是某某同学的家长,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各位家长进行经验上的交流。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所说的经验不过是自己多年来的一点心得体会,和总结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教,进一步加深我对于子女教育问题的理解。

关于施教,我认为三个主体必不可少:家庭、学校和社会。当代中国,教育兴国的理念深入人心,社会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激励孩子的学习,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使学生们意识到“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并没走远;在各种压力下,学校也倾尽全力地培养教育一代代人,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正式因为如此,家庭的教育越发显得至关重要。俗话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不可小觑。

首先,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古有“孟母三迁”,居住闹市则贪玩懈怠,毗邻学堂则饱读诗书。一代教育家的养成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环境是子女成长教育的重要因素。孩子在学校里坐了一天,身心俱疲,一回到家就恨不得马上扑倒在床上,全没了学习的兴致。所以,提供一个舒适的座椅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万万不能有床出现在学习的地方,对于他们来说,床是赤裸裸的诱惑。最完美的搭配是一套简洁的书桌,上面放一盏台灯,文具用品,一杯水即可,与娱乐有关的东西都统统远离,也不要以慰劳的名义放一些吃的,这些只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动摇他们学习的决心。在学习期间,不要去打扰,或静静陪伴,或远远离开,不要使电视、电脑的声响影响到他们。室内应该用护眼灯比较好,光线刺激性较小,也不会使他们容易犯困。

孩子们在学校有老师监督,回到家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了,这时就需要家长能和老师的教学理念同步,在孩子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为他们将来的成才打好基础。现在来说的才是最重要的,即教育方法。子女的特点不同,教育方法也要因人而异,这样才能以点带面,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可能教育和培养于女的问题不是很快就能说明白的,它需要一个相当艰难、复杂、漫长的阶段,然后通过这个阶段不断地总结出经验教训,采取措施等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俗话说:“事在人为”,只要你一直不断努力、不断的付出心血与代价,正确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它就会有好的结果产生。并不刻意把孩子培养得如何如何,但必要的关爱和教育并没有省略。首先是学会相互沟通,学会如何培养父子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跟他谈心。不一定要谈大道理。在这点上有的家长误认为把大道理讲给孩子听就会有好的收效,其实未必见得!孩子生下来天真无邪,高兴的事就爱听,不高兴的事就会引起反感,甚至对你产生隔阂,以致无法沟通。这一点非常重要。在相互理解,互相沟通的基础上,那我先暂且说说我所总结的比较普遍、通用的方法吧。

1.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迫切地需要满足,这个机会当然不容错过。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产生影响的,就是我强烈而多样的学习兴趣,沉溺于自已感兴趣的东西。”可见,学习兴趣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培养学习兴趣,就要抓住孩子的喜好,根据喜好培养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使孩子能够多方面发展,进而提高整体素质。凡是孩子感兴趣的,哪怕对他没有明显帮助的事情,千万不能轻易反对,做家长的一定要学会如何“顺风扯旗”,不要随便否定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思考是在好奇和兴趣中产生,家长千万不要磨灭孩于闪光的苗头。针对孩子的好奇心或各种千奇古怪的问题,每次我们都做到耐心回答,并和孩子一道观察等,使他在体验感受的过程中启迪智慧,开动脑筋。孩于的各种兴趣如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球、等,我们都让他去尝试、去锻炼。当然,大道理谁都会说,做起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我自己烦躁时也常顾不上。无数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教育与培养是彼此不能分割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

2.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总是离不开鼓励的。适当的鼓励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增强自信,是一种肯定,一种认可。孩子在成长教育阶段会有阴暗期,而在这个敏感时期,我们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多多鼓励他们,给他们自信,帮助他们走出阴霾。孩子处于努力学习阶段的时候,鼓励是必要的,但是鼓励的方式却有了问题。对于这种情况的鼓励我认为不宜过于偏重在物质方面,这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正确的引导;同时要注重精神,要从精神上多给孩子们一些激励,在孩于人生道路上不停的为他们加油,成长的道路很漫长而且很不平坦,家长应该给孩于们加倍的温暖和关爱,才能使他们有战胜失败的信心;也不能处处鼓励,好坏都鼓励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迷失自我。所以,鼓励孩子要有适当的时机给予适当的鼓励。例如,当她准备竞选班长征求我们意见时,我们没有给她任何压力,只对她说了一段话:“你有勇气去竞选班长,我们很开心,肯定鼓励支持你。但不要太看重结果,只要你尽全力尝试了,就不会遗憾。选上了,就要用实际行动去管理服务好每个同学,如果没选上,就说明你还有很多地方不足,要在今后认真加以改进,赢得更多同学的支持。我们相信只要你真心实意为同学们着想,你会成功的。”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中第二条规定:“教育孩子要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要适当,方法要正确”。我认为父母不要强迫子女“死记硬背”,而是重在理解,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孩子刚进入学习生涯,有时还不会学习,这时就要靠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平时,我会让孩子放学回家给我讲当天学到的知识,我会刻意地问一些问题并让他解答。我觉得这种互动既可以加深孩子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融洽了和孩子之间的平等关系,也为沟通思想敞开了大门。在这种愉快、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我们不知不觉把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有时间还对明天老师要教的内容进行预习,在孩子难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作为孩子第二天上课所要解决的重点内容。这种方法对于孩子十分受用。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习惯,针对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我们有意识引导孩于自己做学习计划。行为习惯也尤为重要。如今社会上多是“四眼”,那是孩子不规范的写作姿势造成的,家长有必要监督孩子养成好习惯,纠正孩子的错误姿势,注意用眼卫生,爱护眼睛。还有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爱搞小动作,咬手指,转动笔,趴桌子,晃动凳子等等,这些不良习惯都应该

督促他们早些改正。

4.正确对待考试及成绩。

考试是一种手段、一种方式,目的在于测试孩子的阶段性的掌握能力水平,不要让孩子把考试看的太重,认为它太神秘,而使孩子自身太紧张,这都是没有必要的。毕竟我们只是想通过它来检测这段时间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更好的来发现不足,分析问题,寻找对策,来达到提高进步,无关乎什么严重的问题。孩子每次考试前说:妈妈如果我考不了一百分怎么办啊?我会告诉他:别去想考试结果,别光看分数,妈妈要你认真用心去考,关键是你能不能掌握知识点。这样孩子就会少些心理负担,轻松应对考试。成绩只能说明孩子对某一阶段的学习的掌握情况,我们不能随意否定孩子的努力,更加不能以此评判孩子的智商高低,我们必须要相信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培养对待考试的正确的心态。

5.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现在的小孩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小就娇生惯养,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出生后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一切是我们大人造成的:觉得东西重就由我们自己代劳,危险的东西严禁他们触碰,课业繁重而免去家务劳动,车接车送„只要学习搞好了,其他的就都不重要了。在这里我们似乎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生活的能力与学习的能力具有的相通性,或者说是相互促进性。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就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也是一个思维有特点的人。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坎坷会很多,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会磨练自己的翅膀,展翅飞翔。家长在注重孩子智力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有能力去做自己的事,而不是处处依赖他人,这样对他们也是一种锻炼。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小使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求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教给他们一些生活小窍门和一些常识,尽量让他们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等等。

6.集体荣誉观的培养。

对孩子的教育,我们也是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始终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倡导以德为先、以德为重。特别是当上班干部以后,我们更是时常告诫她不能只考虑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教导她要以班级集体利益为重,既要积极主动出谋划策,当好老师的小助手,又要以身作则,团结谦让,服务好班级里的每一个同学,不能只和成绩好的同学打交道,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关心好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做同学们的知心朋友。一次她放学回来说:“今天某某同学劳动一点都不认真,总是想偷懒,说他他还狡辩,气死我了,我给他扣了2分!”我们听后跟她说:“扣分只是一种手段,你的目的应该是要他遵守纪律好好劳动。对这样的同学要学会分析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明白劳动的重要,让他培养集体意识,而不是简单的给人家扣个分数而已。作为班干部,要带动班级的同学一起进步,整体向上,不能耍小脾气,要用行动证明。”

7.教育子女学会劳动。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中第二条规定:“教育孩子要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应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勤劳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础,懒惰是万恶

之源。因此,安排子女从小参加劳动,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我们应该多给子女做家务的机会,不能总以学习为借口,使他们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同时,我们做父母的也要多支持他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可以去养老院、孤儿院帮忙,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等,让他们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奉献社会,在付出辛勤劳动后,收获的是一份责任感、一种充实、一种甜蜜。让孩子参加活动,去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与提高。不要以成败论孩子,主要是孩子人格、心态和积极乐观性格的养成活动中可以锻炼孩子的应变和沟通、协作能力,可以锻炼孩子体质,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增强承受力。在孩子这个阶段,我认为要让孩子多锻炼,多尝试,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善于去发现孩子的特长,积极的引导孩子,尽量克服大人自身的困难,给孩子多创造机会。

8.树立正确的三观。

孩子在成长阶段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家长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一些不当的倾向性苗头性行为,我及时纠正过来,把它遏止在萌芽状态。一次晚饭时,她和我们在一起闲谈,说班里某某同学家里是洋房别墅,某某同学父母又带他到哪里玩了,某某同学的名牌书包......我感到,这种想法暴露出了孩子一种盲目的羡慕攀比心理,应当予以引导和制止。我跟她说:“现在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了,经济发展迅速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住洋房别墅已经不再是一种奢望了。但作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重,从德智体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向班里的同学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不断地提高和进步,以后靠自己的能力买洋房住别墅。父母的能力不同,使得孩子的生活水平存在差异,但这并不影响你们的健康成长,父母做不到的事,那就要由你们这代人来完成。现在的努力付出,不正是为了今后的幸福生活嘛!”

9.树立榜样。

有一个词叫做“耳濡目染”,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孩子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母的影响,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所以为了孩子,我们要以身作则,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表率。为了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我们可以首先做出表率,时常以书为友,广泛阅读;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奉献爱心,充当志愿者,无私奉献等等。我们要给孩子关注,给孩子爱,无私的爱。让孩子感受爱,并且学会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让孩子在爱与被爱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10.教导孩子学会做人。

教育孩子学会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努力教育培养孩子具有优良的品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孩子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孩子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从诚实守信做起,使孩子言行一致;尊敬师长,爱护幼小,懂得关心他人;戒骄戒躁,收敛自己的脾气,学会控制情绪;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使他日后成为一个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

子女教育的交流与分享 第3篇

现场表情之一:鲜活

“吱呀——纵横城堡的大门打开了!快来看看城堡里面有什么?”教师通过生动的动画创设鲜活的游戏环境, 无论是数字宝宝还是笔形宝宝, 都仿佛有了生命, 在和孩子们对话。“找朋友”游戏让孩子们学会“一横二竖三点捺, 叉四插五方块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 撇与左钩都是零”。快乐的歌谣响亮地传遍会场, 孩子们的舞蹈更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想象情境法、故事情境法、谜语情境法、游戏情境法, 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课堂生动、活泼,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盎然兴趣。

现场表情之二:快乐

在活动现场, 最快乐的要数孩子们。他们在主席台上自由自在地席地而坐, 完全忘记了是在会场里上课。孩子们仿佛在蓝天白云下, 坐在绿绿的草地上, 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在大自然里接受智慧的启迪。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动听的音乐带学生走进不同的情境, 孩子们在游戏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

快乐源自教育人的不懈追求。不同年纪的孩子有着心理上的差异, 教师们能够抓住孩子的特点, 激发其学习兴趣, 紧扣纵横码的特点, 采用灵活的

/本刊记者卢

学习方式, 帮助学生快速记忆。

现场表情之三:尊重

坐在台下的有德高望重的语文专家、教育专家和教育技术专家等, 他们是教师和孩子们敬重的对象。同样, 教师的精彩课堂也赢得了台下尊重和欣赏的目光。一位幼儿教师在上课时, 时不时地蹲下来与孩子沟通, 把尊重不仅写在脸上, 更是写在自己的心里。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本次交流活动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实验总课题专家组联合举办的。在纵横码发明人周忠继的无私奉献与长期支持下, 在总课题专家组潜心研究指导下, 这一公益协助研究课题覆盖了从幼儿园、大中小学、特殊教育到少数民族等不同学习群体。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了众多专家、学者、教师的辛勤付出。

现场表情之四:收获

本次活动的举办是为了研讨交流, 也是为了表彰和分享成果。参会的每个人都带着成绩而来, 带着收获而归。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在信息技术支持下, 将“纵横码”技术与认知心理学原理, 语文学科教学 (识字、阅读、写作) 有机融合的创新学习方式。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教学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 让学生快乐学习, 主动探索, 提升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 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十一五”期间, 这项课题被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列入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 现已完成结题评估。现场的教师和学生在获得总课题组表彰的同时, 更是获得了丰收的喜悦。

新时期留守子女的教育与管理 第4篇

“留守子女”指的是父母不在身边,将他们托付给他人监护的学生。近年来,农村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越来越多,因此留守子女的队伍在逐渐壮大,对留守子女教育与管理也显得尤其重要。

关注不同成长阶段的留守子女,形成教育的侧重点

对留守子女的教育,要注意不同学龄阶段的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小学阶段应注意对他们进行集体生活的教育,让他们尽快融入到集体的生活环境中去,及早摆脱个人的孤独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注重建立同伴、师生、亲人的人际交往群,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走出个人中心的思维怪圈。此外,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教育重点,由于临时监护人年龄大,缺乏相关的生活知识,加上要照顾农活,无暇顾及这些孩子。有的孩子身上散发出难闻的汗臭味,有的孩子整天以方便面当饭,以零食当饭,更谈不上合理膳食、营养搭配。多数留守孩子长得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因此健康意识的教育也显得尤其重要。对留守孩子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关照成为教育的重点,帮助他们管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提高个人幸福感。让孩子们学会自立,懂得关爱生命。让留守孩子们感受到在校有如在家一样的温暖。而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应该注重青春期的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理性对待生命和生活;培养家庭、社会的责任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读书和升学、成才和成人的关系;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从思想上理性地把握好自己、把握好人生。

加大监护人的指导

初中学生正是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而人格的养成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的。大量留守子女的存在,家庭教育缺位,必将造成学生的人格缺陷。

面对隔代监护是主流的现实形势,我们尝试方便监护人,让教育辅导走进社区。针对近八成监护人是老人的现状,我们将家庭教育的辅导课搬进社区大课堂,定期为他们举办义务讲座,帮助他们解决监护晚辈时的困惑,传授教育的新理念,缩小他们与晚辈的代沟,同时也通过这种形式及时了解留守子女在家庭和社会的真实状况,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提供一手资料。

力争职能部门对社会托管机构的监督

为弥补家庭监护的空白,很多的留守儿童的托管机构应运而生,这种托管机构大多以赢利为目的,在教育上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由于不了解学校课程变化,不熟悉教材的基本思想和宗旨,在学法和内容上与学校教育教学产生冲突。有的托监机构甚至在指导学习上产生一些常识性错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科学有效掌握,不利于学生学习进步。还有的课外辅导,为了提高速度,缩短辅导时间,以“做”代“教”,以帮助完成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任务为目的,不重视过程引导,直接告诉结果,久之,培养了孩子学习的依赖性,不利于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这些机构的存在,学校无法加以监督,政府部门必须引起重视,加强监管力度,尽快出台和制订策略,杜绝不合要求的托管机构的产生。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相对安全的住宿条件。

大胆改革学校课程设置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大胆创新,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适应社会能力和个人承受能力,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综合社会实践课,教材的选择要因地制宜,组织教师编写出适合不同地域、不同年龄需求的内容,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生存能力。在课程中应加强“生存教育”与“安全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有关内容,让学校教学密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的法规法纪,提高生活中的危机处理技能。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讲座或课程,专设心理辅导教师,共同对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留守子女健康、和谐发展。

子女教育的交流与分享 第5篇

在上海漂了6年之后,今年5月份,成都人王万明终于拿到了“落沪”的“通行证”。

王万明手里的通行证,是一张新版的上海市居住证。2013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施行《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据悉,实行居住证积分制,上海在全国算是第一家。新政策取消了此前人才居住证和一般居住证的差别,统一实行居住证积分制,并根据不同的积分,为持证者提供梯度化的公共服务。

“新版居住证在功能上,与上海户籍相差无几”上海市人社部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中,就包括其子女可在上海参加中高考等。而这一点,正是王万明所看中的。“上海打拼6年,一直做‘沪漂’。现在终于有点归属感了。儿子高考也不用回原籍了。”王万明感慨道。

故事

十年“异乡人”为娃娃的高考发愁

王万明是幸运的,但在王万明背后,还有很多身在上海的四川人还在为那张通行证努力着,比如今年已经41岁的梁萧。

2004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梁萧只身一人前往上海闯天下。“我喜欢这个城市的氛围。”梁萧说,尽管没有实现他最初出发的“财富梦”,但如今身为上海一家科技公司的中层,事业上也算小有所成。

再后来,梁萧在上海和杭州之间的萧山买了房。妻儿也从成都接了过来。一家人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安安稳稳地过起了小日子。“万事俱备,就差一张上海户口。”

和梁萧一样,备受“落户”这件事困扰的还有四川自贡人高广坤。操着一口流利上海话的高广坤,与梁萧有着相同的困惑,让在一次老乡联谊会上无意间碰到的二人,竟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书要花高价钱,我儿子读高一,孩子眼看到了要读大学了,没有上海户口,莫非要回原籍参加高考?”

两位父亲结伴 为了加分去读研

2013年7月1日,最新出台的《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让梁萧们看到了希望。

根据这一制度,申请者在年龄、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工作及缴纳社会保险年限等基础指标中得到相应的分数,如果取得120分的标准值,就可以获得上海市居住证,而新版居住证在功能上,与上海户籍相差无几,包括其子女可在上海参加中高考等。

在政策出台的第二天,高广坤和梁萧就去了上海市人社局,认真阅读了居住证积分细则。

细则显示,教育分值的最低门槛是大专(高职)学历,计50分,本科学历计60分;年龄介于56—60周岁者积5分,每减少一岁加2分,最多不超过30分;在上海工作且按时缴纳社保,每年可加3分„„

由于入沪前期,两人工作不太稳定,社保缴纳时间不长,再加上两人年纪“拖后腿”。详细看完细则,两人达成了一致共识,既然年龄上已经拼不过年轻人,那就只能从学历入手了。“研究生学历可以加到100分呢。”

2013年9年,在离开校园近十年之后,两人结伴报名了上海一家高校的在职研究生。现在每天工作,定期到学校听课,参加考试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年届四十再回炉,我们俩又当了回老学生。”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梁萧表示。“上海的压力很多,再去读书,压力变成了双倍。”高广坤说,不过真能拿到“通行证”,让儿子能在上海本地参加高考,“我一点都不后悔。”

新规

积分管理突出能力和贡献

“在上海居住证积分制下,‘异地高考’得到了制度层面的突破,是这项政策最大的看点。”24日,在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表示。

根据此前上海实施的居住证制度,按照申请人的不同分为居住证A、B、C证,A证为国内人才引进类居住证,审核实行按照要素计分制,B证是针对留学人员实行的人才引进类居住证,C证则是一般居住证,针对普通外来从业人员。

这种制度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特殊才能的国内外人员,在上海工作或创业,可以申请上海市人才引进的居住证。持有该证的人员,且居住证有效期在一定年限以上的,可以申请子女在本市就读,子女取得上海高中毕业文凭的,可以参加上海统一高考,报考上海部委属高校、在外地有招生计划的市属高校或者民办高校。更多普通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被挡在了这项本地居民才能享受的福利之外。

“新版的居住证管理办法中规定,达到120分标准分值的持证者,其同住子女可以按上海有关规定在上海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而其配偶和同住子女也可以参加上海社会保险,享受相关待遇。”上述人社部门人士说。

上海市发改委总经济师翁华建此前也指出,与过去引进人才居住管理办法相比,居住证积分制突破了本科学历、职称等条件门槛,引入积分管理,突出了能力和贡献的导向,为平凡岗位的普通劳动者提供了一个融入渠道。

解读

“居转户”之前 缴社保需满7年

上海的居住证积分制度,某种程度来说,门槛并不算太高。

臧一佳要变成上海人似乎很容易。32岁,四川大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曾在广州工作两年并落户。说起上海市居住证,如今已在沪工作4年的臧一佳淡定地说:“光年龄、教育、职称这三项加起来就有270分了。”

即便如此,要变成真正的上海人,臧一佳还是要过一道坎。这个也是最难的一关——居转户。

申请转办上海市常住户口居住证转为户口之前,还要满足两个条件。上海居住证满7年,缴纳社保满7年。这意味着,臧一佳至少在三个方面还不能享受与上海市民完全相同的待遇:

一、父母不能投靠;

二、不能享受本市低保;

三、不能申请购买共有产权房。

截至2013年年底,在上海的990.01万外来常住人口中,究竟有多少人持有居住证,又有多少人的积分达到120分?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并未给出数据。根据媒体报道,2009年,上海市实施居住证制度的第7年,办理人才类居住证的人数总计不过27万。

专家观点

建议工作年限加入考核

应设定多元化积分指标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向东曾参与制定《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他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是希望借此政策,提高本市的人口素质和文明程度,“其实就是鼓励外来务工者通过上进、踏实、努力的工作,享受与户籍人口同样的社会福利”。

他认为,从上海今后发展来看,外来人口导入仍将是一个趋势。“在城镇化的背景下,户籍制度逐步放松、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大势所趋,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居住证积分制作为一个过渡性的措施,如何达到人口效率和公平的平衡,确实也是考量管理者的智慧。”在高向东看来,在居住证的积分设置标准上,要更有操作性。针对不同特点、不同类型的人口,设定多元化指标推行积分标准,避免一刀切。对人才的评价,可以分行业、产业制定入户计分指标。

“与传统的户籍体系相比,居住证积分中的贡献导向思路是正确的。城市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高学历的人才、投资者,还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平凡的劳动者。”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任远接受采访时建议,未来,上海要进一步完善积分制。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不是单一的,既要注重学历、职称,也要重视工作年限,科学设定积分年限。

模块五的作业与分享交流 第6篇

答:(1)博客更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学生可以通过博客发表自己的优秀习作、构建知识体系,对某一问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教师也可以将有关的课外知识、精美习作、等教学资源上传到博客上,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实现资源共享。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2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有效的接受课堂知识外,还可以进行个别学习、在线交流、讨论学习等。同时师生之间的活动由课堂延续到课外,还可以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师生共建班级博客,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还可以随时查看班级公告、动态等,对于棘手的问题,让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有效的管理班级。

2.你认为如何使用博客(Blog)来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

上一篇:高考文综如何拿高分下一篇:父母写给孩子的成长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