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2024-09-08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精选15篇)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第1篇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学习依法治国知识体会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运行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性质和社会属性,一个国家对于国家的定位和公民权利义务的范围,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灵魂与核心,是不能代替并且不容小觑的。一个国家的性质是什么,社会属性是怎样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么规定的,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权力机关和其他机关是怎样运行的,都在宪法里可以找见,没有宪法的法律体系就像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不能长久存活下去。

宪法和其他的法律是母法和子法的关系,就像母子一样,子法必须遵守母法,在母法的基础上扩展深化,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准则和判断是非的标准。子法和母法的统一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健康的表现,也是国家法律制度健全必须要有的一个方面。我国古代历史上没有宪法,直到清末才产生了《钦定宪法大纲》,可惜草草收场,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纲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也是短暂存在,然后就是民国初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惜没有实行下去,到了新中国建立之时,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过渡时期我们国家完成了三大改造的任务,也修订成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也就是五四宪法,后来又有七五宪法、七八宪法,八二宪法,历经坎坷走大今天。现在的宪法还在不断改进与完善,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宪法的施行上还存在着一些不令人满意之处。

最明显的就是宪法与宪法精神容易被忽视,从许多法律条文中可以看到对于宪法原则的不尊重,其中表现在行政上的不合理运用。宪法是母,其他法律是子,而现在的问题是子不听母的话了,出现了一些法律与宪法相违背的现象,尤其是地方上的法规的制定不考虑宪法的基本原则,由此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现在宪法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修正,然而在修正之前还必须遵守,几十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将其付诸实践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他的行为是和宪法有一些不符的,他们说宪法规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说中国的一部分可以实行其他的制度。这种说有有一定道理,虽然一国两制对于港澳的回归和台湾问题的处理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是他也提醒我们对于宪法的修订是必须的。现在从一些政府行为也看出对于宪法的不够尊重。

另一个问题就是宪法受到冷落,行政部门和政党不受宪法的制约。宪法本应该是约束政府和政党的根本标准,然而我国的宪法在许多方面还是不足的,宪法成为党和政府推行政策的工具,这样是不符合基本原则的,宪法是约束他们的,不是他们的工具。孟德斯鸠说过,任何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所以权利必须进行制衡。现在存在的一些社会现象,比如党政机关的一些官员的腐败现象,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权利的不受制约,自己监督自己的方法是难以行得通的,只有宪法来制约权力,而宪法不能说话,拥有最大权力的广大人民群众又没有充分可行的渠道来行使自己的权利,这就是宪法实施的一大阻力。

今年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主要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近期也决定十二月四日为我国的宪法日,可见党和政府对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的重视,人民也逐渐认识到宪法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相信对于宪法的修订与完善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话题,我们国家的法律体系将会更加健全,不仅孩子会听母亲的话,而且母子会齐心协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促进我国的发展与前进。

我国的宪法的修订与贯彻是一个长远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的努力,只有宪法完善了,法律体系才能完善了,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说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证、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目标,实现国家强大。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第2篇

分享

创新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简而言之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此次在中央全会上把依法治国作为主要议程来研究,体现出中共对执政规律与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与跃升,其必将为我国的依法治国赋予新的历史内涵,开启一个崭新的天地。

从建国以来,我们党一直重视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确立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政治制度,从法的角度来说,该宪法为我国以后的法治建设奠定了法制基础。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我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方针。

1999年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奋斗目标被庄严地写入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这是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工作目标和一项重要指标。

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坚定信念。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依法治国的起点到现在,依法治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近年的情况看,在法治上保证依法治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还不高。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重要部署,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时间和空间要求。十八以来,随着反腐进程的推进,苍蝇老虎的落马,对强化领导干部依法治国的理念,对建立治标治本的依法反腐制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次中央全会为中国吹响依法治国的新号角,推出依法治国的升级版,描绘依法治国的路线图,开启依法治国的新篇章。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免费

分享

创新

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以全会精神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把改革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本职工作当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贡献。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第3篇

通知指出,要认真组织学习、全面准确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人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通知强调,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注意把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基本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基本要求,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通知指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应对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准则》和《条例》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充分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经验新成果,并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通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视野开阔、总揽全局、求真务实,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通知指出,全党同志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通知要求,要分层次组织学习。认真抓好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要把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全党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周密学习计划和方案,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准确掌握全会精神。重点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把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点内容,列出专题进行研讨,力求学深学透、融会贯通。突出抓好省部级以上高级干部学习。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班、培训班,推动高级干部带头学习、带头研讨,为全党作出示范。

通知要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分两个阶段进行。从全会结束到明年春节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全方位、大力度宣传阐释全会精神,迅速形成规模、形成声势,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从明年春节到党的十九大召开为第二阶段,主要是加强深度新闻宣传和理论研究阐释,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引向深入,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第4篇

关键词: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人民群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國的改革走进了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更加幸福美好的前景,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将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从国家繁荣强大看人民群众受益

中华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始终以不屈不饶的精神,不断奋起抗争。在起伏跌宕、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挣脱了几千年苦难深重的枷锁,开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进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初步繁荣昌盛,全国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繁荣强大的最大受益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是中华儿女几代人前赴后继奋斗的梦想,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追求。祖国的强大与否,与每个中国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中国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老百姓都盼望国家好,因为只有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战略目标和任务,保证了我国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使我国的发展沿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轨道前进,从而让老百姓放心,使全国人民群众更加受益。

二、从社会经济发展看人民群众受益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前进的,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社会才能前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将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到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做出的正确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适应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适应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必将推动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也必将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我们将欣喜地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目标完成之日,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时。到那个时候,中国的面貌必将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广大人民群众必将享受到深化改革带来的美好成果。

三、从关注民生看人民群众受益

全面深化改革十分关注民意、关注民生,随着我国改革的全面深化,全国人民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执政党的庄严承诺,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国共产党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任务时,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深化改革的奋斗目标,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惠及人民群众利益,让人民群众受益,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深化改革的落脚点和目标。我们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民群众是深化改革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就是为人民群众着想,让群众过上期望中的美好生活,让群众有干劲,有希望,有奔头,最终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第5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依法治国不是口号,仅仅止于鼓而呼,它是人民权益实实在在的保护神。因此,法律的“模样”应该符合老百姓的想象,决不能“中看不中用”。科学立法,就意味着,对立法项目开展立法前论证,下基层,听民意,延长立法链条,让走出“闺房”的法律法规更加被群众所熟悉。亚里士多德言“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只有科学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有章可循。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严格执法是手段。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再好的法律也会是一纸空文。执法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每一个执法者都身肩使命。执政者如何执法,浸润在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最直接的行动传递着法治建设的脉动。因此,在执法过程中,必须要有清晰的执法依据和充分的信息公开,有了这

两样法宝,群众才有办法凡事都问个“是否合法”,严格执法才能建立充分的公信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公正司法是核心。建立公正司法,就是要彰显文明,惩处邪恶,不让诚信者吃亏,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培根谈公平时曾经说到“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司法就是水源,如果司法不公,那么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也将成为无源之水,必将干涸。在人的主体性伴随信息爆炸不断觉醒的时代,人民更加期待公平正义。总书记更是谈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期待公正司法能够摒弃“司法神秘主义”,利用好多元的司法公开载体向群众展现何为高效司法、权威司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民守法是目的。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即“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依法治国的最大语境不是国家,而是人民,只有人民自觉地守法,敬畏法律,依法治国才能真正实现。

十七年,法治中国路蹒跚前行,从1997年,依法治国首次进入中国国家决策到今天中央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在历史上,人民对法治的期待从未如此热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沿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实现路径。在这一漫长而坎坷的路途中,贵在树立法治理念,贵在追求法治精神,当人们对法治形成一

种信仰,那么法治也必将沁入人心!让我们以此中央全会为起点,期待法治中国更光明的未来!

“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贯彻落实习主席这一重要指示,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领导干部就要带头培育法治思维,弘扬法治精神,努力让法治思维成为一种自觉。

法治精神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没有精神之法治,犹如没有灵魂之躯体。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落到实处,锻造法治思维的内在品质,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加强法制文化学习,把法治作为精神信仰,敬畏法规、敬畏条令、敬畏群众、敬畏岗位,自觉做到脑中懂法、心中有法、行为合法,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体现法治精神,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自觉而坚定地捍卫条令条例和法规制度的权威性,维护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让法治精神在部队建设中牢牢扎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政策法规就是规矩,它反映群众期望、符合官兵利益,体现共同信念、符合共同理想。“法无授权即禁止”,法律是平衡器,无论国家机关、人民团体,还是军队、官兵个人在作决策、解决问题时,都应该遵从法规、依法办事。自古以来,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必然是纪律严明、法制健全、令行禁止的军队。法治是治军强军的基础和保障,要坚持运用法治规则,法定职责就必须履

行到位,领导权力就必须依法行使。广大官兵也要养成自觉遵守法规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法规、维护法规,遇到涉法问题表达诉求时,按章办事、依法维权,力求合法诉求得到有效支持,做到“不怕事”也“不惹事”。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第6篇

云 2015年2月15日

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是中国共产党55年执政实践中始终面临,不断探索并努力回答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

这次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立意高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通篇贯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满改革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论的思路和方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献。

《决定》浓墨重彩地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的角度,总结了55年来党执政的6条主要经验,这6条主要经验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条基本经验的坚持和发展,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原则,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决定》的内容可以充分体现,这是一部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政治宣言,这是一个既往开来,充满改革精神的行动纲领,历史经验和实践生动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个重大战略课题的认识和探索正在达到新的境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展历程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也必将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新胜利的新起点。

进入新世纪,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也遇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体制改革带来人心不稳,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行业发展路子比较狭窄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一、在解放思想中争先进位

今年以来,全处干部群众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响应“两个率先”,在解放思想中加快“强处富员”,虽然说几年中,我们茶南经济上由弱变强,人员素质由低变高,但与周围兄弟单位相比是进位,还是退位,正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解放思想,争先进位,就是不允许自我束缚,不思进取,在现实生活中个别同志自满懈怠,认为思想解放差不多了;一些同志畏惧不前,不思进取,在强处富员的思想意识上如此,在单位建设上也有所反映。一些同志想问题,办事情还习惯于计划经济那一套,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多,小富则安,小进则满;一些同志还在惟书,惟上,自我束缚,求实创新勇气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思想解放不够有关。这样的精神状态,显然形不成争先进位的工作状态。

解放思想,奋勇争先,要敢为人先。要有强烈的争先意识,进位,首先要敢于超常规发展,树立增量存量,职工人均收入等达到一定程度,树立进位的信心和勇气。人家能办到的我们也应该能办到。要做思想解放的先锋,认清日趋激烈竞争的态势,以争先进位的新要求,树立“先机”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拼命奋斗,不进位不罢休,真正做到“拼搏每一天超越每一天”。

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求真务实是一种精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也是一种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提倡和具备的政治品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提出并深刻论述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和观念,包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核心的政绩观,以及“四惟”选人才的人才观等等,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此为指导,不断冲破束缚改革和发展的陈旧观念,不断冲破束缚我们手脚的各种框框和体制障碍,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最根本的是要落实到“强处富员”,实现“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体现在“驾驭全局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落实工作的能力和团结协调能力”上,解决干部职工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行业管理,队伍素质上的不适应,带领全处干部职工在艰苦创业中致富,带头大力弘扬清正廉洁之风,真正做到权为职工所用,情为职工所系,利为职工所谋。不做损害单位形象和利益的事,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为全处的经济发展带好头。

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第7篇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榆林市第五小学 刘 学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学校党委书记奚艳于11月7日精心组织我们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明白了国家要依法治国,教师要依法执教,要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教师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对如何推进依法治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把教育工作提到了更高一个高度,让我把教育工作做好的信心百倍增加。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要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将学习精神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教研活动和每一次主题教育中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与职业道德观,关心爱 学习心得体会

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以实际行动提高教学质量。

全会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明确了党的政策方针和具体措施,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使我们更加强化了跟着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使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树立创先意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创先意识,要在学习中进步,进步中学习,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回报社会。

作为一名教师,紧跟党的步伐,树立法治观念,既要严格依法从教,做守法的模范,又要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以法治力量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努力做学生喜爱的教师。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第8篇

关键词:依法治地,还权于民,法治建设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健全农村产权保护法律制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由此可见, 保护好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是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要求。

一、农民土地财产遭受侵犯的法律原因分析

(一) 两种土地所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 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法律的这种规定, 首先肯定了我国两种土地公有制的性质, 即土地的国家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其次, 两种不同所有制的限定, 为农民土地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国家土地所有制提供了可能。这为土地法律留下了缝隙和漏洞。

(二) 集体土地可以转变为国有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 需要使用土地的, 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 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收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地。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 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 ”这就是说, 只有国有土地才能出让, 集体土地不得出让, 集体土地必须转变为国有土地才能出让。 这就给集体土地所有权设了限定、戴上紧箍咒。

自从有了征地制度, 农村就不得安宁!若干年来, 农村因征地发生的种种矛盾和纠纷, 其根源同出一撤, 几乎都能在农民土地征收过程中找到症结。这种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法律制度本身缺乏科学性。

(三) 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条规定, “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 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 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 (镇) 农民集体所有的, 由乡 (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从这个规定中不难看出, 法律虽然明确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 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 “农民集体” 是一个包括乡 (镇) 、村和村民小组三个层次在内的、不具体的、不清晰的概念。 各级农村集体对土地所有权下所拥有的具体产权不明确。 这是法律关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方面存在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在这种产权制度安排下, 农民集体组织最终成了虚置的权利主体, 而真正掌握土地财产权的, 是乡 (镇) 、 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三个层次的少数农民干部。 他们操控和把持着“农民集体”的权柄, 他们配合地方政府对农地进行征收, 在处置集体土地资产中一言九鼎。 而真正的土地所有权主体———农民集体经济组织, 土地财产的真正权利所有者, 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被剥夺了土地财产权利, 在土地征收中没有话语权, 从而任人宰割。

二、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的法律路径探索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我国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着四面八方的漏洞。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财产权制度, 就是要通过调整和完善法律, 用法律制度去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让农民的土地财产具备财产实现的基本功能, 使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产权清晰、能够自由流动, 阻隔行政主体依仗权势对农民土地财产的侵害, 杜绝利益主体依仗强势对农民土地财产的挤占。

针对以上漏洞, 笔者试探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 平等对待两种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必须同地同权, 国有土地可以出让的法律权利和地位, 农民集体土地同样应该拥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赋予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 中央的报告和文件, 以权威的姿态、 坚定的态度、创新的精神, 指明改革的重点是农村, 焦点是农地, 要依法治国, 更要依法治地。因此, 我们要树立法律的意识和观念, 以法律视角规划和管理好宝贵的土地资源。

(二) 政府退出征地过程

反复推敲政府征收行为, 笔者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曾经在公交车上发生的一幕:几个变魔术的人, 不停地要和乘客玩魔术, 乘客的钱财最终都被魔术师玩变到自己腰包。这是他们耍魔术的终极目的!那么, 政府在征地过程中, 把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 然后允许出让, 这种通过变换土地所有权, 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把农民土地收入变成政府收入。当然, 这是计划经济下的权宜之计。但以目前中国的社会现状, 再以征地的方式把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 已不合时宜。假如政府退出征地过程, 围绕征地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就将平息, 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完璧归赵。 当然,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发展、不要征地了, 而是说基于社会发展所需要追加的这部分农地使用权的取得, 政府不要参与其中。至于政府在征地中的角色转化和利益取得, 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要按照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原则取得。 税收也好、管理费也好, 都是合理合法的方式。

(三) 真正还权于民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 用5 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 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从国家给出的时间表上不难看到, 这次是真刀真枪的实干, 没有丝毫的务虚, 透视了国家对农民权利的重视。我们欣喜观望和等待, 农民的土地财产还权赋能、顺畅流转, 农村集体土地归属明确、脱离纠纷, 农民土地财产权依法保障、不受侵害, 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有序推进, 形成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这个五年计划的浩瀚工程完成之时, 就是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归还之日。

(四) 合理补偿被征地农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改革征地制度, 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 (草案) 》第四十七条规定:“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应当依照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程序, 给予公平补偿, 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有改善、长远生计有保障, 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征地补偿包括土地补偿, 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助与社会保障费用, 农村村民住宅补偿, 以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和青苗补偿。 补偿资金不落实的, 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等。 ” 这个新规定将严格约束政府征地行为, 维护农民长远生计, 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理顺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的关系, 充分体现了法律在保障人民财产安全上的功能和作用。

(五) 转变政府职能

退出征地制度以后, 政府在征地上要转变职能、转化角色。 在工作动力和出发点上, 要从建设形象工程向维护被征地农民切身利益转变; 在工作方式和顺序上, 要从先确立工程项目向先安置好被征地农民转变, 要坚持“先补偿安置, 后实施征地”的征地原则;在具体操作上, 要从替代开发商与被征地农民谈判向督促开发商与被征地农民直接对话, 监督开发商按照国家政策足额补偿被征地农民转变。

总之, 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土地管理法律体系, 不仅能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利, 实现依法治地, 维护农民尊严、维护农村稳定、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还能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保障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更能为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而高歌领航。

参考文献

[1]李奋生.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研究[J].特区经济, 2012 (10) .

[2]高广飞.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2.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第9篇

蔡赴朝在讲话中指出,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首先要原原本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做到“五个深刻领会”,即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必须切实增强落实好这项重大战略任务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刻领会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深刻领会依法治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方向、矢志不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整体谋划、共同推进、一体建设;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优势,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中,为全社会形成法治风尚、培育法治精神,为依法治国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蔡赴朝要求总局各单位各部门结合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实际,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各项部署落实到行政管理服务全过程。要坚持法治思维,深入开展全行业普法宣传教育,把宪法法律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法规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任务,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要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法制建设,努力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依法改进管理和服务,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该管的坚决管住管好,同时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改进作风、创新方式、提高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第10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高远的立意、宏大的构架、精细的笔触,勾勒出了升级版的依法治国。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开启依法治国新时代,中国的依法治国将从政治方略走向全面、系统的法治实践。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这个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走过了一条艰难探索、创新发展的不平凡道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不竭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制度基石;是人民权利的根本保障。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这让依法治国有了现实的制度基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立法的终结,相反,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法律体系,以此为转折点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立法时代。

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因此,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四中全会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法治的要义就在于处理好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对于政府来讲,法治意味着限权;对于公民来讲,法治意味着权利保护。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等每一项任务和目标,无不剑指当前法治政府建设的要害。“守法即正义”,这个古老的法治命题,在当下的中国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对公民个人来讲,守法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整个民族来讲,守法应该成为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自觉。

依法治国不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法治文化的滋养和法治精神的支撑。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第11篇

洋川小学

彭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极为繁重,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注重从思想上、制度上谋划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中央政治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

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发展的战略定力,又要敏锐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钉钉子精神,继续做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作,继续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别是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继续做好作风整改工作,继续做好从严治党工作,继续做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为明年开局打好基础。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第12篇

南关小学丁春兰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未来我国法治建设发展的路线宏伟蓝图和壮丽目标,这对于未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标志着执政理念:由人治向法治的根本转变。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长期以来尽管不断突出了法律的建设和法治的意义,早在1954年制定了宪法。但是,实际的执政理念却是人治的特色比较鲜明,更多的靠政策,靠领导同志的讲话,尤其是在法制遭到破坏的‚文革‛,更是将可怜的法制破坏殆尽,于是出现了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挥动着《宪法》也无法维权的见怪不怪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了法制建设,并且建立了初步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但是,对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所说的‚良法善治‛之治,仍有很大的差距。这次全会公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是我党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而做出地郑重承诺。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是‚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而做出的战略布局。

二、标志着执政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型。一个政党的执政方式,显示和表征了一个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执政党,单靠过去的‚运动执政‛、‚斗争执政‛和‚领袖威望执政‛,显然已经不够。‚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深圳说出的质朴而深刻的道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定下法制基调。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公报,非常清楚地表达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内在逻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就廓清了长

期以来一些人担心的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问题,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智慧和执政能力。为此,党中央确定了以下6项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这些任务高质量完成,就预示着法治国家轮廓的形成。当然,这个任务是艰巨的甚至充满一定的风险。这就更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三、标志着执政路径:由国本走向民本的根本转轨。长期以来,我们奉行的精英政治,人们把政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社会的昌明寄托于伟人的人格的高大和伟人能力的超群。有时,还把公民臵于国家的对立面,公民是被管理者,是被动的主体。而法治国的建立和运行,国家强调的是集体智慧、集体力量。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公报强调的是:在立法的环节,‚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

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在法律的实施环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第13篇

11月20日, 云南昭通市科协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 专题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昭通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 对全面学习贯彻进行安排部署。在传达学习会上, 昭通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王军组织大家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会议强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新的战略高度上开启了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这对新时期的科技工作、对全国各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对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团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昭通市科协坚决拥护党中央在中国改革发展关键期做出的《决定》和重要战略部署。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团结带领全市科技工作者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攻坚克难,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牢牢把握工作大局, 自觉把市科协工作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之中。

会议要求, 全市科协系统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学习贯彻云南省科协八大、昭通市科协三大精神相结合, 完成和总结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谋划好2014年工作;二是与明年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三是与省科协实施“美丽云南科普行动计划”相结合;四是与加强科协自身建设相结合。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技体制改革目标, 找准科协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在科技支撑产业发展,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服务民生需求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第14篇

近日,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在省老干部活动中心报告厅举行省直机关老干部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报告会,邀请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李兵作了《学习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贵州》专题报告。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谢平主持报告会。

李兵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介绍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的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历史发展、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五项原则,并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宪法实施、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提高司法公正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辅导。他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贵州的伟大实践。

谢平在主持报告会中指出,希望广大离退休干部以此为契机,掀起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发挥余热,为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贵州而努力奋斗。

贵州省直各单位部分老干部、老干部工作部门有关负责人40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贵州省委老干部局)

南明区委离退局组织老干部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2014年12月5日,贵阳市南明区委离退局邀请贵阳市委宣传团史亮教授为老干部作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辅导。

会上,史亮围绕法治中国建设这一主题,深入解读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重大任务,观点深刻、内容丰富,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又有广征博引的案例分析,更有实践层面的对策思考,为老干部们深入、完整,系统地领会四中全会精神,有力、有效推进法治建设,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老干部们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纷纷表示,回去后还会继续学习、发挥带头作用,学法、守法。确保思想不落伍、信念不动摇,积极奉献余热,为推进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会前,大家还特意为12月过生日的老同志送上祝福,齐唱生日歌,让老干部倍感温馨。(本刊记者 陈芳)

玉屏县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2014年12月17日,玉屏县委离退局邀请县宣讲团成员、县委党校副校长何杰为离退休干部集中宣讲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使离退休老干部们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本质内涵。随后,老干部们还观看了该县霍光星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短片。(玉屏县委离退局 馮琼芳)

钟山区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近日,钟山区离退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学习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齐运梅主持。老干部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把依法治国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积极带头宣传学习,以实际行动做出表率,发挥示范作用,为社会发展奉献余热。齐运梅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公报、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要适应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需要,建设一只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服务态度好、进取精神足的老干部工作队伍,全心全意为做好服务工作。(六盘水市钟山区委离退局)

纳雍县委离退局组织老干部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近日,纳雍县委离退局组织部分离休干部、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以及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一起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后,老干部们纷纷发表感想体会,并表示将继续加强学习、发挥余热。(纳雍县委离退局)

万山区委离退局举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第15篇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做出新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体现了全党的共同心声,对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会议认为,加强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要始终坚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挥了积极作用。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任务来抓,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为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保证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完成中心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同时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综合分析,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各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作出示范。

对此笔者认为,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树立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树立服从意识。党员干部服从是天职,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基层干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和党员。党员不抓,一盘散沙。把“两学一做”活动开展到每个支部,就是让从严治党的精神真正灌输到党组织的每一个党员中来,把每个党员锻造成党组织在基层的“螺丝钉”,以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先进性,以自我要求巩固党的纯洁性。

上一篇:2022年预备党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初中老师教学的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