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论文

2024-09-07

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论文(精选10篇)

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论文 第1篇

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论文

目前,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随着学生就业难度的加大,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性越来越突出,建立药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在基础实验上,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髙实验资源利用效率,最终达到提髙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1.实验教学课时少,目的性不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药学实验课,平时药学专业基础课课时较少,开设的实验也就不多了。并且大多都是验证性的,有的实验与实际生活联系得不紧密,导致学生也就失去学习的兴趣,对学习内容掌握不够。

2.实验教学内容少,过于呆板。药学实验中主要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数据记录、结果分析,这些是学习的重点,而学生对这种实验报告模式的学习很敷衍,很多时候都是几个人做实验写报告。这样,即使学生做完了该实验,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3.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因为数据不理想希望重做,或者学有余力的学生渴望做更多的实验。没有这样的机会提供给学生,因而,实验仅仅是简单的完成任务而已,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真正体现。

4.建立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经常是分组进行,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动手进行操作,能力培养上有欠缺。同时,学院的师资队伍能力和实验设施条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药学专业的本科生就业去向基本上是药厂,更需要一线专业技能强的学生。所以,建立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内容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封闭性的弊端而提出的,已成为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本研究主要是在药学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学生的能力训练,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此研究部分共有两个层次的内容,每个层次分为三个步骤和两个环节。

1.第一层次内容。(1)收集、研究开放式实验题目。题目来源分为三种,一是来源于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独创题目;二是来源于各类科技竞赛、本科生导师的科研课题;三是来源于课内教学的拓展与完善。题目要求体现药学专业特点,符合学院办学条件。(2)研究设计开放式实验方案。学生在本科生导师的指导下,在选定题目后,通过查阅资料,分析研究,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内容,预期效果,使用的仪器设备及药品等。方案由本科生导师审阅通过。(3)学生独立进行开放式实验。为鼓励学生参加到开放式实验教学中来,学院规定实验室开放时间为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五点到九点,周六、周日全天进行。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层次内容有以下两个环节:一是本科生导师进行指导验收,二是研究生进行指导验收。

2.第二层次内容:(1)按照课程要求查阅文献,设计实验题目。依据不同课程的实验要求、目的等内容,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设计最佳实验题目。(2)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以小组形式研究讨论实验设计路线,实验方法等,分析其可行性,最终形成实验方案。(3)以小组形式完成开放式实验,实验强调学生的独立性。本层次内容有以下一个环节:科任教师全程进行监控验收。

三、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

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是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开放式实验教学要努力建立和实施以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创新设计能力并重的全程实验教学考核机制,重视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各种实验技能掌握,理论知识与实验的结合的全面的评价,以求全面真实地检查学生的实验水平和教师的实验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以实验报告确定成绩方式。

具体评价机制主要是采取实验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通过技能实验考核和笔试考核)、平时成绩(通过老师实验过程的`观察)、实验报告(在报告中对实验结果的思考及分析)等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同时,结合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它的评价不能简单的以结果为结论,还要考虑到以下几点:评价其实验方案是否突出了设计的新颖性、独创性;评价其实验过程中是否体现了独立性,是否发挥了学生认知能力;评价其实验过程是否经济、简洁,是否体现其科学性,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评价其实验结果是否形成报告或者论文。

经过这样的改革,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培养学生的求实意识和严谨治学态度,激发学生技能训练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

四、展望

为学生提供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开放式实验教学作为教学和学习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支撑环境,要能够全面、有效地支持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文通过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初步探索,希望教学模式在各院校各学科广泛开展,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培养更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论文 第2篇

近年来,创新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有着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改变传统观念,重视实验教学,建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笔者所在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经过论证适当减少物理化学理论课的学时,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并将物理化学实验从理论课中脱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列入专业教学计划,单独计算学分。同时,根据实验课单设的要求,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注重对学生综合动手能力的培养,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2.2优化实验项目与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药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在实验项目选择与内容设计上除了体现物理化学原理的应用外,还必须突出药学专业特色,以便更好地在有限的实验操作中锻炼、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能力。

我们对原有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重新进行了设计和调整。首先,对实验进行整合,减少一些重复性的实验内容和操作,多出的学时用于开设新的实验项目。如“电解质水溶液电导的测定和应用”和“电导法测定临界胶团浓度”这两个实验使用的仪器都是电导率仪,而且电导测定所需时间较短,于是将两个实验整合在一起同时开展。实验中需要用到超级恒温槽,恒温槽的相关知识也在此实验中一并讲解。这样做虽然需要学生提前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相关知识,但避免了仪器重复使用,提高了实验效率,节省了学时。其次,对一些经典物理化学实验项目测定内容进行了调整,尽可能地改用实际的药物,使其更好地体现在药学中的应用。如将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改为测定中药注射液的渗透压;将三组分相图绘制中的水-醋酸-氯仿体系改为吐温-薄荷油-水体系制备药物乳剂;将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改为同样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的硫酸链霉素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等。再者,新增一些与药学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药物有效期的测定,给学生提供的药品有盐酸四环素、维生素C、金霉素、硫酸链霉素等,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提交教师审核后,安排实验顺序和时间,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再做出整体评价。

在新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下,不仅实验项目数增加了,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实验内容和仪器,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突出了知识点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物理化学和自己专业的相关性,提高物理化学及实验的学习兴趣。

2.3更新升级实验仪器设备

物理化学实验需要较多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随着技术的发展,仪器推陈出新。笔者所在的学院近年来就投入经费逐步对一些仪器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如更新了电子天平、数字式压力计、数字温度温差仪、数字贝克曼温度计、自动指示旋光仪、数显式恒温槽、数字电导率仪等常规仪器,同时也添置紫外、红外、荧光光谱仪及气相、液相色谱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大型仪器。这些仪器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装备水平,满足了各种实验需求。

现代实验仪器价格昂贵,为避免浪费,合理高效利用资源,物理化学实验在项目选择和内容设计上,也充分考虑到药学专业特色,所开设的实验内容尽可能与药学专业融合,充分利用现有药学实验仪器设备。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结合药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共同添置现代实验仪器,供物理化学实验及后续专业课程实验使用。

2.4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

目前计算机应用逐步普及。计算机除了采集实验数据外,还可对大量的、繁琐的物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处理。现阶段大学生群体中计算机普及率较高,我们提倡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处理实验数据和绘制图表。

Excel、Origin等是使用最多的数据分析软件,学生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批量处理、作图、线性拟合、非线性曲线拟合等步骤处理,快捷准确。笔者曾在所教授的班级进行试点,先向学生详细讲授软件的使用方法,然后要求他们用软件处理数据和作图,再打印出来。由于避免了繁琐的人工处理过程,这一要求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所得表格和图形整洁美观,有的学生甚至用word软件来写实验报告。经过几轮试点,逐步推进,现在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已成为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之一。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我们更期待有一天能实现“无纸化实验报告”,即学生网上提交报告,教师网上批改并反馈结果给学生。

此外,学生在物理化学实验过程中,获得了一系列的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数据一般不能马上得知学生的实验是否成功,往往是在实验结束后的数据处理作图过程中才发现问题,而此时,为时已晚,只能另找时间进实验室补做。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利用计算机将相应实验项目数据处理的有关公式和流程编写成一个系统程序,学生做完实验后,把数据输入程序中,可立即得出实验结果并绘出相应的图形,从而判断实验成功与否。若不符合要求,立即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并当场改正。

2.5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开放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除了正常的实验教学,我们物理化学实验室部分时间定期对学生开放。目前情况下,实验室开放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给实验课上数据不理想或实验失败的学生提供重新做实验的机会;二是对一部分学有余力且感兴趣的学生,根据所学过的内容及实验操作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实验。比如学生学习过电导率的相关知识,知道电导测定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水的纯度检验,也做过电导法测定弱酸的电离度及难溶盐的溶解度实验,懂得电导率仪如何使用,有的学生会想到收集学校及周边的自来水、井水、雨水、河水、海水、山泉水等用电导率仪进行水质检测,有的学生会更进一步想到设计电导滴定的实验来测定这些水样本中离子的浓度,如用氯化钡溶液滴定来测定水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学生的这些创新性、发散性思维非常值得鼓励,而实验室开放给他们提供了付诸实践的机会,极大地提升了学习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3结语

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论文 第3篇

关键词:专业实验室,开放方式,运行机制

药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应用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门基础、专业课程中实验课均占了较大比例,药学实验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在固定时间、固定实验室内完成单一化药学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创新型、应用型和能力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各高校纷纷成立实验中心,集中学校现代的教学条件,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起点较高的平台,并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自主实验”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近年来,南华大学以促药学教学质量提高,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以“基础-综合-设计-创新”逐渐推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行“教师-师生-学生” 逐步过度的实验室开放管理体系。

1 药学专业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情况

实验室开放的实质就是开放实验室的人力、物力, 发挥已有资源的最大效益,在实验教学中向学生开放各类教学资源[2]。药学实验中心依据“基础-综合-设计-创新”逐渐推进的实验教学模式,遵从“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方式。

1.1 依据教学大纲,开放必修实验项目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尚未系统学习专业课程, 动手能力不强。药学中心以专业基础实验为主要实验内容,面向学生开放满足必修课程学时要求的实验项目。学生在统一开设的基础实验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部分综合及设计性实验项目, 经中心和带教教师安排时间和地点后,教师指导整个实验过程,着重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1.2 遵从学生兴趣,开放教学计划外的实验项目

高校专业实验室应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能动手去做,给学生更加宽广的选择空间,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融合, 实现因材施教。对于这些实验教学计划外的实验项目,由学生设计实验内容、教师科学指导,专业实验室保证实验室资源、时间和空间的开放,学生则利用方便的时间到实验室完成实验研究训练。开放教学计划外的实验项目,不仅促进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而且也加强了实验室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探索性实验项目的建设,进一步保证实验室开放度的提高。

1.3 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开放科研课题项目

教师向学生公开自己的科研项目,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选择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学生参与教师的部分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课题,积极申报学生科研课题。近几年,药学专业学生每年都能获1-2项学校或省级的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大学生科研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时进一步促进实验室开放,科研小组和开放课题使得实验室需在时间、空间和资源等方面全面开放, 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实验环境, 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 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己动手、自主学习的机会。

2 专业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探讨

实验室开放大大增加了实验室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开放实验室后,学生自主实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实验,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与实验时间连续性给实验室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且在自主实验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更多、更复杂;同时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仪器设备的操作熟悉程度不一,给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3]。为了既要确保教学、科研工作有效、有序进行,又能大大提高学生创新科研实践能力,实验中心实行“教师-师生-学生” 逐步过度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

实验教师负责制:多渠道建立实验教学队伍,提高实验教师资水平,完成开放式实验教学任务。开放实验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需解答自主实验中学生提出的复杂多样的问题;实验教学队伍的素质、能力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结合学校与学院的定岗定编工作,在实验中心教师相对固定的同时,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兼任实验中心工作,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强化岗位意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方式,有计划地安排部分骨干实验教师到医院、工厂、药检所等部门的实际工作中去,以拓宽实验教师的知识面,提高实验师资水平。实验中心集中管理仪器设备、药品试剂与教学场地,从体制上实现了中心化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实行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减少学生操作不当造成的一些损害,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实验教师负责实验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共同使用,为真正培养学生实验、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提供人、财、物与技术保障。

师生共管及学生负责制:实验室的严格管理和约束机制会影响到创新的氛围。实行师生共管实验室制度,即将实验室部分日常管理事务,交给经常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而在实验中心进行独立科研的学生全面负责实验室及专用大型仪器的管理使用。这样既培养学生责任感又给学生提供使用实验场所的自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可以解决实验教师管理实验室工作量大的问题,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3 专业实验室开放的效果评价

以绩效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并重,采用百分制计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行多指标合理考核评价体系。评分总分计算:M =ΣQiKi (见表1)。

这个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从评价性质来看,主要是过程性评价, 评价重点是学生在课程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并非是单一的考分。从评价主体来看,主要是“校本评价”, 即在学校内部进行,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从评价方法来看, 主要是个性评价,着重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鉴赏。几年的实践证明,该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可行的,能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能力和价值。运用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评价历届学生,比较每一年级不同课程学习过程和实验教学的评价结果,发现每一年级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均有显著的提高。同时进行年级之间比较,结果显示低年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速率大于高年级。研究成效主要体现南华大学学生在校成绩与素质、毕业时考研率与就业比例,以及用人单位认可与赞扬等,均是一届比一届强。参与开放性设计实验教学和科研兴趣小组的积极性与人数明显增强,完成学术综述与论文或实验报告的能力、数量与水平不断提升,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数量与获奖逐年增加。

我们在开放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补充各项制度,积极开展管理制度创新研究,提高开放式教学运行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2007年药学实验中心获“2007-2010年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2008年《药物药理蛋白质组学》实验室被批准为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石娟,万田郎,王晓美.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开放实验的实践和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530-532.

[2]马剑菌,王铣.药学专业开展药理学开放设计性实验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15-117.

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论文 第4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一、优化实验内容

传统的化学实验内容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脱离了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多数实验只重视学生的认知性结果,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体验,留给学生主动探索的空间较小,故将部分使用内容进行改进。如有机化学实验删除了一些有毒物质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了与生活比较贴近的应用性实验;如阿司匹林的制备、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

构建新的实验内容体系,如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分别开设了基础、应用和提高层次的实验内容。基础实验,如电子天平的称量练习、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容量操作等,通过基础实验,学生可以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应用实验,如混合碱的含量分析、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枸橼酸钠的含量测定、水的硬度测定、食醋总酸量的测定等,通过应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实验主要是设计类实验,如福尔马林中甲醛含量的测定,通过此类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上课时对实验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将实验内容全部写在黑板上,学生照方抓药,机械完成实验,不注重能力的培养,不注重问题的提出,不注重结果的分析。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强调的基本操作始终有学生不能规范操作,实验报告也是照搬课本。

随着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不断应用,高职化学教学方法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为了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有形象的认识和感知,教师可以将一些实验内容提前拍摄成视频或图片展示给学生;还有一些不方便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可以制作成动画提供给学生学习。部分使用教师难以在较短时间内示范所用的规范操作,有时讲解时间太长,学生焦躁不安,导致实验课流于形式。教师可在课前利用媒体将视频上传,在课堂上进一步进行强调,在学生练习时,将操作视频重复播放,便于学生及时查看,纠正自己的错误或不规范操作,对于部分不能在课堂上完全消化的学生,还可供课后进一步查看学习。

让学生参与批改实验报告,平行班级互相批改,在批改之前教师讲清批改的要点和相应的标准,教师对学生批改后的实验报告进行复查。在批改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会重复出现,留下很深的印象,以后在自己写实验报告时会特别注意。分析化学中的有效数字一直是学生实验报告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批改时学生要审核报告中每个有效数字的记录及结果的计算,经历这些过程后,多数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较好,在后面的报告中出错少。另外,部分学生实验报告书写非常认真,条理清晰,过程完整,结果准确,对于批改的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建立多维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核方式过多地注重结果评价,忽视了过程评价。改进后的评价方法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同时增加过程评价的比例,由原来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各占50%,更改为过程评价占60%,结果评价占40%。

实验预习是高质量完成实验的前提,教师应在课前分发学案,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规范化预习,并督促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思考题;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来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同时解答学生在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参与部分体现在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回答问题,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操作过程主要关注学生操作的规范程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数据记录部分能够体现学生书写的规范性、记录的及时性等。报告总结多设置开放性题目,区别于传统的实验报告,充分体现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台面整理也是实验考核必不可少的部分,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实验素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結果评价部分主要由期末考核成绩形成,期末考试分别选取一个基础性实验和一个设计性实验,验证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构建多维评价体系,化学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改变了以往应付、机械操作的实验态度,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个一定的提高,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论文 第5篇

本文针对以往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药物分析实验教材、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教学探讨

药物分析实验课是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教学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药物分析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非常重要的[1]。

本文针对药物分析学科的特点和上述基本要求,以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围绕如何完善实验教材,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如何优化考核方式激励学生等问题,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进行初步的探讨。

1存在问题

1.1实验教材。

现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药物检测的验证性实验和规范化操作练习,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且实验中分析的样品也较为简单,通常是原料药或单一制剂。

这样的实验虽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药物分析实验的一般过程,但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比如实验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样品简单,一般不需处理等,而现在的药物检测更多的要求是体内分析,这就与实际需要脱节。

而且验证性实验所占的比重较大,能够反映当今学科发展、紧密联系生活与生产实践的综合性实验较少,实验内容的.设计整体缺少创新意识,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此外,我国版的药典更新了不少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但是我们实际使用的教材对于新的技术很少提及,这就阻碍了学生对新技术的了解。

1.2教学方法。

现行的实验课教学一般是那种传统课堂老师讲解学生接受的单向模式,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现行的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上课时学生只要根据教师讲解的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的“照方抓药”的教学方法,学生只会照实验讲义按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试药、试剂去验证性地完成实验。

实验中如若仪器稍微出现问题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这种不需思考,机械化操作的实验方式让学生觉得比较单调乏味,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大型分析仪器的实验教学,由于受到仪器数量、实验室空间及大型仪器操作时拥挤等条件的限制,仅仅靠教师板书或直接空口讲解实验课,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

1.3考核方式。

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一方面可以验证学生是否达到了实验目的和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我们现行的实验考核方式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主,课堂实验观察为辅,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这样的考核方式容易使学生为了写好实验报告而挖空心思,有的甚至会不惜编凑数据,因此单纯的实验报告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实验水平和创新能力。

这种以实验报告为主要成绩考核的模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体现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2改进措施

2.1完善实验教材,注重学生综合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是要适应国内外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既考虑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考虑现有的实验条件,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特点,强化素质培养。

因此要求精选的实验教学内容有新意,在原有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和更新原有实验教学内容,删除陈旧的、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加反映药物分析发展的新实验,并对实验内容进行整体的整合和优化,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实验技能、思维上的训练与培养。

例如可以适当增加体内药物和手性药物的分析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体会到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不是空中楼阁,将在今后的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我院老师所编写的药物分析实验教材,实验内容上包括原料药、制剂、生物样品等的检测;分析方法涉及容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实验类型涵盖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力图通过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了解一些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动向与进展,同时一些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能增加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效果。

为了获得更加有效的实验教学效果,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采用提问式的实验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讨论,启发思考,活跃课堂氛围。

学生开放式的讨论,然后老师再总结发言,并对关键的共性问题深入分析,有助于教师针对性地讲解,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增加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参与比重。

多媒体演示软件功能强大,能充分利用人们感官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视听效果,充分满足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寓教于乐,激发学习研究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3],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

教师不是传统实验课中简单的讲授和示教,而是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若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实验,可以将光谱或色谱技术的发展、仪器组成及主要部件构成、工作原理、色谱条件的选择、参数设置等内容,结合仪器的原理示意图、操作步骤分解图及仪器运行状态实时监控通过投影展示给学生,加强了学生对实验操作及原理的掌握和理解,增大课堂获取知识的信息量,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3改进考核方式,注重全面评价。

实验考核应该是一种综合性考试,包括实验前的预习、实验中的提问、实验中的操作、实验后的实验报告、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因此实验的考核不应该是单一的内容,而应该从多方位进行评价。

实验考核成绩由平时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实验预习和期末实验考核三部分组成。

注重考核学生实验课前对实验的预习情况、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和设备使用的熟悉程度以及遇到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

期末实验考核以药品含量检测为内容,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以各项操作技术规范为考核标准。

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和书写实验报告时就会有意识地加强基本功的练习,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测得几个实验数据,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训练。

参考文献

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第6篇

很多学生过分看重理论课成绩,片面地认为,实验成绩占总成绩比例小,实验课没有理论课重要;有的不能认识到实验课是对理论知识的再认识过程,写预习报告时只是机械的抄书,而不是对每个实验步骤认真思考。

这些现象直接导致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掌握不扎实,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不透,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不够认真。

1.2 实验教学内容方面

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多为经典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相对较少。

学生只需简单的重复前人的工作,验证经典的理论,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但没有新鲜感,还易使学生养成懒惰、不爱思考的习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降低了学生上实验课的激情和兴趣。

1.3 实验教学方法方面

在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易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其结果必然会造成学生实验课前不思考,实验时“照方抓药”,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千篇 一律的不良现象,不能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能力,更何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外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模式下,课堂枯燥乏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实验考核制度方面

考核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

现行的分析实验课考核一直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以学生平时写预习报告和实验操作情况为辅。

这种方法并不能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

一是考核成绩不能完全客观反映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二是实验报告中的实验数据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2 改革与措施

针对当前分析化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实验内容,引入多媒体手段,构建互动平台,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等方法和手段,有效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1]具体如下。

2.1 激发学生对分析实验的兴趣

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区分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随着实验层次的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稳步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层次训练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对简单的实验有一定思路,打牢实验基础;第二层次开展综合性项目训练,强化学生对实验理论的掌握,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层次开展设计性实验项目教学,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分析任务全过程,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实验内容的选择要与专业紧密相连,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增强实验课的吸引力。

如基础实验项目《分析天平称量练习》对中药材干燥失重进行称量练习,《重量法测物质百分含量》对芒硝中硫酸钠的含量测定等。

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每次实验课程开始前先从学生当中收集感兴趣并且愿意进行探索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将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课程当中,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有所期待,做到带着问题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

2.2 精选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开设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指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的实验,旨在强化学生基本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

因此,验证性实验内容一定要精挑细选,做到既符合大纲要求,又兼顾培养目标。

验证性实验后可适当增加部分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涉及到样品预处理、分析测定、数据处理等过程,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能力。

完成综合性实验之后,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实验目的和要求,并给出实验室所能够提供的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等实验条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根据已学理论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并选定试剂和仪器;而后教师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了解学生的设计思路,及时纠正不合理之处并排除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后由学生完成样品的预处理、样品分析、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果讨论等内容。

设计性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3 优化教学方法、手段

在实验教学中,可采取“学为主体、教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实验教学。

在讲解实验时不搞教师“一言堂”,鼓励学生对各种实验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进行讨论,教师主要发挥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时间和充裕的思考空间。

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采用“学生讲、老师评”的方法。

尤其是知识点类同或需要进一步巩固的实验内容,可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讲解原理和演示操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最后再由教师对不妥的地方进行纠正。

通过学生自我讲解、自主交流,增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运用。

2.4 改进考核方法

传统的实验考核,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在传统考核制度下,往往只注重实验是否完成和实验数据是否准确,无法对学生的实验现象是否准确、实验作风好坏和操作技术是否掌握等做出评价。

为此可将考核制度改进为卷面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和综合试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考核可采取随机抽题、现场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考试,教师当场评分。

综合性实验考核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命题,学生提前抽签确定实验考核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实验操作、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数据记录和结果处理情况,以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性实验考核可使学生树立严谨求实和勇于创新的学习

作风。

3 结语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改进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构建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既可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新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尝试和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1]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论文 第7篇

作者:沈键 陆艳琦 王炳信 李健

【摘要】为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药学人才,我们以工学结合为主导,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通过岗位调查,制定了药学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模块、实践教学方案,从而增加了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应届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了100%。

【关键词】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药学专业 应用型药学人才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被誉为“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药学人才需求的数量也随之增长;此外,由于近年来国家对医药行业的大力整顿以及制药企业GMP认证管理的深入推进,对药学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的药学方面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对实现我国医药业现代化、振兴医药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必须走工学结合之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紧紧围绕职业岗位定能力,围绕能力设课程,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根据这一思路,我们追踪进行了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实习生拟就业岗位调查,企业缺岗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目前药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应为适应发展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合理使用中西药的理论和知识、药品储存保养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药品检验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药物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关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基本知识、医药市场营销和营销心理等从事药品营销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市场调研与预测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力结构应为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良好的就业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独立审核和调配处方的能力、运用药理学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使用仪器对药品进行检验分析的能力、药品保管的能力、药品经营销售的能力、一定的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的能力;素质结构应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修养、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公共关系、严谨勤奋的工作作风。以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是实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医学、医药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处方调配、合理用药指导、药品检验、经营、销售及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的保证。

根据培养目标,结合药学教学模式由化学—药学教育模式向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教育模式和化学—生物学—心理—社会—医学—社会—药学教育模式的转化,我们将课程体系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人文、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括“两课”、英语、计算机基础、医药工作应用文、体育、形势与政策、就业与创业指导等。

2.化学模块:包括基础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

3.生物医学模块:包括人体结构与功能、病理学、微生物及免疫、临床疾病概要等。

4.药学模块:包括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学、生物化学及生化药品等。

5.经营管理模块:包括药事管理与法规、营销心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医药市场营销学等。

6.选修模块:包括临床药理、化妆品化学、美容中药、生物制药、管理文秘、演讲与口才、职业礼仪、会计学等选修课程。

7.隐性课程:渗透在其它各模块之中,主要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校园环境,以实施对学生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通过课间见习、假期社会实践、集中演练、毕业实习等多个环节来集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毕业实习分2个大方向,前半年在医院中西药房、药库、临床用药或科研所(药检所)等事业单位轮转,后半年在医药企业的制药、药检、后勤仓管、验收开票、业务员、药店营业员等岗位轮转,同学们通过不同岗位的锻炼,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增加了就业时的竞争力。

由于我们的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培养的学生具有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岗位广的特点,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应届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了100%。今后,我们将继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让更多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药学人才早日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朱扶蓉.药学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6):15-17.

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论文 第8篇

通过对上述现状进行分析,为符合“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向导,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现有的高职教育模式必须坚持改革。药学专业作为一门以实验技术为主的工科专业,更加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是药学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技能培训课程,我们以该课程为出发点,对药学专业高职教育的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1 改革思路

对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零散、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格局,设立开放实验课程。以“开放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进行攻关,从而形成实验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一体化的新模式。

为了达到改革目的,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合理设置与药学专业相关的“开放课题”;二是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三是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改革。

2 实施方案

2.1 开放课题的确定

所谓开放课题,是以基础化学实验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为基础,设计的与药学专业相关的比较简单的课题。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对课题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并最终完成课题要求。这种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动手能力。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主要涉及的化学实验技能包括:称量、溶解、过滤、离心、蒸发、结晶、减压过滤、萃取、蒸馏、滴定、干燥、显微镜检等;所涉及的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柱层析法、薄层层析法等[2]。目前,每节课程主要是以单一的实验技能或分析方法的培训为教学内容,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因此,我们将上述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再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立了两个方向的开放课题,即化学药物合成和中药成分提取分析。

设立化学药物合成课题,主要是通过课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基础的实验技能的运用能力。课题内容以常用药物或试剂的合成制备为主,在学习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设计的实验内容见表1[3]。

设立中药成分提取分析课题,主要是通过课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分析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应用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设计的实验内容见表2。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设计循序渐进的实验内容,使学生逐步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基础技能和分析方法,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

目前,我校为基础实验课程配备了充足的实验设备及教学资源。经过改革,我们将实验课程分解为基础教学和开放课题两部分内容。在基础教学过程中,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亲自进行操作各种实验器材;在开放课题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且实验内容相对复杂,因此我们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将其进行分组,让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较弱的学生,以达到整体提高学生实验水平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

另外,在开放课题教学阶段,根据不同课题的需求,对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合理使用安排,在课程开始前为学生准备好必备的器材,使学生能够方便使用,缩短实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用器材,我们根据出现的问题加以适当指导,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2.3 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改革

2.3.1 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材为主的灌输模式,对学生一视同仁,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而随着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教育成果也应往多元化方向发展,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及兴趣爱好来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我们根据生源类型及学生入学时的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分层教学方法。对于化学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在基础教学部分给予更多的培养,在开放课题部分加强指导;对于化学基础较强的学生,在开放课题部分主要采用探究方式,启发学生的实验思维,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所造成的各种问题,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2.3.2 评价体系改革

高职教学主要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用传统的单一笔试方式作为教学的唯一评价方式,显然有些偏颇,这也不符合我们所采用的分层教学方法的要求。因此,在考核评价方面,我们也采用了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4],加大学生实验操作方面的成绩比重,即:平时成绩占20%,包括预习、操作、实验报告等;阶段性操作考试占40%,每一项实验结束后,注重对操作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进行考核,适当考虑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新增设的开放课题部分作为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占40%,考查学生对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的完成情况。

通过评价体系的改革,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将学习重点转移到对知识的应用上来,提高学生对实验技能学习的主动性。

3 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

通过设立开放课题、优化组合教学资源以及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三方面的改革,我校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我们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很艰巨。“任何一种真正层次的课程改革,都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完美无缺的,而需要一个长期、反复、曲折的过程,其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5]:

(1)实验课独立设置,导致实验课内容与化学理论课程体系的教学不同步。如果学生在没有相应基础的情况下来学习实验课程,会使学生难以理解所学实验内容,特别是对实验原理方面的学习会出现很大的困难,而且也无法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运用。为此,我们与化学理论课程的相关教师进行定期交流,适当调整实验课程的教学进度与内容,使之与理论课的教学有机互补。

(2)实验课学时较少,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需要接受大量的教学内容,对知识的吸收消化效果不好。采用增加学时的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又增加了教学资金投入,且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我们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将实验课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教学阶段和开放课题阶段。适当减少基础教学的课时,给开放课题提供更多的课时,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摸索掌握并提高实验能力。通过我们的实践,这种方式效果明显,且无需增加课时。

(3)要巩固和发展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成果,积极培训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使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计划、开发新实验,将教学改革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会继续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扩展并完善基础化学实验的教改成果,使该课程能够为学生在今后的药学知识学习及就业求职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梅.药学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07,19:17-19.

[2]古凤才,肖衍繁.基础化学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3-25.

[3]张枫,邹静恂主编.基础化学实验(Ⅱ)[M].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2004:92-124.

[4]刘洪喆.高职中药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1(3):90-91.

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论文 第9篇

摘 要:根据应用型复合性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通过整合优化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创新,建立BB多媒体教学平台,科学制订考核评价办法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取得预期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机实验 教学改革 BB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0-00

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注重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高等学校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化学课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化学课程的学习关系到整个药学专业教学的成效,是药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药学专业学生只有在学好化学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才能了解药物的基本功能和代谢过程,合理设计用药和药物合成践线,才能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因此,化学是药学专业后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前导课程。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关系到整个药学专业的学习进程,它为探索生命的奥妙打下基础。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整合和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创新,建立BB(Blackboard)教学平台,科学制订考核评价办法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1 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创新人才

基于应用型复合性现代药学人才的培养要求,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构建一套教学内容新颖、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自主性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协作能力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新体系。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共48学时,12周进行,周学时为4。其中有5个大实验项目,需二周完成,分别为1-溴丁烷的制备、解热镇痛药乙酰苯胺的制备、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偶氮染料甲基橙的制备、橙皮中柠檬烯的提取。实验内容在保持传统实验基础性操作的同时,体现了综合性、趣味性、实用性和设计性,设计的自主性实验要求学生从查阅资料、方案设计到完成实验报告,全程由老师指导独立自主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2 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的同时,我们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知识传授向研究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性探索性学习转变,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在教学管理上,坚持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要求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前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如统一教学大纳、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考核要求等。课前集体备课、撰写教案、集体预实验、新教师试讲等。通常每二周提前召集一次备课会,会前先由实验中心教师和主讲教师预实验,根据预实验情况,对照教学要求,統一授课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注意事项,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操作规范提出明确要求。再由年轻教师试讲,对课件细节作进一步推敲,确保实验顺利进行。通过备课会预实验,不仅检验实验中心所准备的试剂和仪器的准确与完好,还对实验中学生可能容易产生的操作错误和安全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备课会上各位教师集思广益,更深刻理解课程的相关环节和教学内容,保证各实验教学班的教学均衡。通过试讲,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提高,老教师从中也能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有利于改进和提高。

2.2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克服“灌输式”教学,根据不同实验特点,探索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示范式、纠错式的教学方式。每项实验,都要求学生完成预习报告,通过预习,使同学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则通过提问或讨论的形式检验学生预习质量和成效。有相当部分的实验操作,请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而纠错式教学则是对前阶段学生实验中带普遍的操作问题进行总结纠错。在综合性实验教学上,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提出实验方案,教师指导,最后由学生进行有机化合物的提取、纯化、验证,完成实验报告。

2.3 在实验考核方式上,全面客观,合理评定成绩

有机化学实验课成绩的评定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态度、操作水平、实验报告和BB平台测试等。实验预习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报告和课间提问进行评定。实验态度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实验台面整洁度、仪器维护程度以及值日卫生等情况,综合评分。实验操作水平则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熟练程度,有明显错误或多次操作不规范的,给予适当扣分。使学生清楚培养实验习惯的重要性,训练良好的科学素养。实验报告采用5分制评定,要求忠于原始、结构完整、简明扼要、结论可靠、参与讨论等。

3 开展网络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近两年我们探索BB平台网络教学。该平台是国际领先辅助平台,以课程为中心,集成“教与学”的网络教学环境。教师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内容。

3.1 搭建有机化学实验BB平台,丰富教学手段

BB平台融合了传统教学方法及计算机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为教师上课准备了大量的电子教案,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课程简介、章节测试、讨论互动和知识拓展等内容,是学生自学、复习、扩展知识面的有效手段,实现人机对话和师生互动。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思路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随时检验学生学习状况,而且能达到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全面系统掌握实验知识的目的。网页中设置菜单栏、导航栏和各种形式的超链接设计,方便学生把基本概念、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最简约的方式展现出来,提高学习效率。

3.2 电子教案模块是BB平台建设的核心

本课程每项实验一个课件,采用PPT制作。课件体现如下特点。结构完整,重点突出:每一课件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实验步骤是课件重点,力求以最简洁的框架图展现实验流程。形象直观,声画并茂:采用Flash等动画形式演示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分子结构、反应机理和实验过程等,教学内容生动直观。设计讨论思考题:便于学生课前课后学习,巩固相关知识点。

3.3 章节测试模块是BB平台的重要组成

为检验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理论、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在BB平台设置章节测试,共设计13套测试题,每套12题,共计156题。题型丰富,分别为是非题和选择题。内容包括实验安全知识、实验基本理论、主要操作技能、实验注意点等。除第一周因包括实验安全知识布置二套测试题外,其余每周布置一套题目,学生上网限期完成。教师可随时上网查阅学生测试题完成情况,并作点评督促。学期结束时,教师根据学生BB平台测试题得分,结合其它考核指标,为学生核定有机化学实验总成绩。

BB平台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有机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它并不是一种全面优于传统手段的教学方式。倡导BB平台多媒体教学,不能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两者相辅相成。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将多媒体方式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用板书、语气等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实效。

4 结语

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学生对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优化、BB平台建设给予很高评价。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性有较大提高,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認真思考,对综合性实验表现出强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BB平台测试题完成情况良好,互动模块上教师与学生踊跃参与讨论,教师授课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在掌握实验基本技能、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学会面对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设想,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杨竞鸣,赵芳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化学教育,2009(9),64.

[2]孙晓译,李向荣.基于BB平台药剂学网络课程的搭建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48.

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论文 第10篇

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石并结合统计学、数学而产生的计量经济学从其诞生到现今短短几十年所发展完善的一系列实证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与管理类各学科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中,成为指导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证工具。计量经济学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理论教学具有强烈的专业性、针对性。在理论教学中,包含着建立在经济学理论上的大量数学公式推导,各类统计量的选取与设定,繁杂的数据演算,复杂的模型参数计算与检验。但当在实际中面对着大量的数据进行参数估计时,理论教学方法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算法便很难解决冗杂的数据运算问题,限制了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类经济计量统计软件应运而生,为以理论课程为指导的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硬件支持。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与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实践动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充分认识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计量经济学自身集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三大学科于一身,有着其专业性和一定的难度,内容偏向于数学、统计学方法和推导的介绍与讲授,其核心便是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所倡导的建模、参数估计、检验等一系列方法的具体过程。但是这会使广大低年级本科学生感觉其内容深奥、晦涩难懂,在实际解决问题时不知从何处下手应用所学知识,极大影响其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实验教学却缺乏重视,认为实验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理论教学中的方法与结论或者只是单纯的软件使用方法介绍。笔者认为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是将复杂的理论、繁琐的数学推导、高深的统计量具体化、形象化;在实际操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将计量经济学中的“为什么”变为“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培养学生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逐步解决问题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掌握计量经济学从建模、数据收集整理、参数估计、检验、模型修正、预测直到政策评价的完整意义、结构和步骤。在此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用具体形象的结果掌握一系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理论计量和应用计量的完美结合。因此,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绝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实验教学模式僵化,难以满足不同层次需要

1、教学模式僵化。目前,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法。对于先讲授后实验这一方式,徐占东等学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无法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后一种方法,尽管能够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但是与第一种教学方法一样,它们均采用讲授、验证式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向学生展示软件如何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从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仿教师所展示的内容。

2、教学手段、媒介单一。在应用计量经济学实际处理数据以及实验教学中,计量软件的运用是计量分析的基石。EVIEWS、STATA、SPSS、SAS等各种计量软件在处理不同的问题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计量经济实验教学中,往往只会粗略的讲解一种软件的使用,软件使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用一些命令来完成预想的结论。学生对于软件的知识极为有限。国内大量计量实验教学均使用EVIEWS作为教学软件,当面对着大量的截面数据或者是面板数据时,其在估计、验证、作图方面的功能远远不如STATA。而在处理巨大的金融数据时,SAS的功能便会凸显。因此,提纲挈领的向学生介绍各类软件,给出相应的参考资料和网站,介绍各类软件基本运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层次模糊,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求。无论是面对专业知识较为薄弱的本科生还有已经具备一定积累的研究生,计量经济实验教学均采用相似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对于功底相对薄弱的本科生,实验教学目的是让他们从另一个环节进一步学习计量经济学,并逐渐掌握其实际应用。而对于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他们更希望能熟练运用软件来解决他们所思考,所面对的问题。对于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模式更应该有所差异,此时的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和解疑者,实验教学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去发现新问题,得到新启示,实验教学应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4、实验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作为理论课程补充的实验课程,对学生考核往往是通过其上交几份实验报告为基础。然而我们目前要求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往往是以教材上已有案例为基础,加之老师在实验教学课堂上一步步演示如何操作得到结果而生成的报告,学生只需简单的模仿,甚至是抄袭,背离实验教学初衷。

(三)专业针对性过强,限制了跨学科复合性人才的培养

尽管计量经济学诞生初始是为了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数量的说明和预测。但是七十多年来,理论计量经济学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研究应用方法:诸如OLS参数估计法、回归法、方差分析法等已经被广大社会学科所采用。以诺斯为主的经济学家更是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发展成为“历史计量学”并摘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现代学科的发展,各学科的融合性大大加强,而计量实验教学对象仍主要针对经济学等相关专业学生,所分析和验证出发点均是常规的宏微观经济问题。不仅限制了其他专业的学生学习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本专业所遇到问题了途径,也禁锢了经济类专业学生跨专业研究问题的思维。只有走出传统“计量经济学”理论思维的实验教学,才能满足“宽口径、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四)实验教学软硬件条件亟待改善

由于长期以来对包括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在内的经管类实验教学的重视不够,实验教学师资不足,缺少计量经济学功底扎实并掌握各类软件应用的实验教师,实验课课时过少。近年来,各大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中心蓬勃发展,各类软件安装完善,但由于种种限制,学生缺乏充分利用已有设备的机会。

二、国外实验教学特点和经验

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创新的源头,坚持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中心,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式,提供优良的软硬件基础,保障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与最新经济社会问题保持一致

美国的高校和教师都十分注重将最新的实验软件,前沿的相关问题和最新的方法引入到实验教学当中。他们不断更新和变化各种案例,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采用各类计量统计软件,分析解决各类经济社会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应用方法的基础与现实世界保持一致。

(二)高度注重实验的层次性

在美国,各高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水平的教学大纲,实验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其最终落脚点均是使学生掌握相应课程的基础概念,操作方法并最终独立完成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美国高校将实验课作为必修课程开设,教师主要角色是一个引导者,指导学生剖析问题,给学生留下启发性的问题和专题实验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参考资料和网站,供他们自主学习与探索。

三、计量经济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目前,我国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问题重重,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实验教学理念和方式上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因此,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让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冲出理论教学的包围,探索一条开放式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跨专业、具有创新性的实践型人才。

(一)走出计量理论桎梏,重视实验教学,培养计量分析思维与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加大实验课程比重,采取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学生和老师参与到实验教学中。经管类实验室应保障对学生的开放,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在实验教学中抛开繁琐的理论证明和推导步骤,应该向学生展示一幅计量经济学的整体框架,培养他们从问题产生、模型建立、数据收集整理、回归分析等一系列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掌握计量经济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在建立模型、收集整理数据等产生问题给出必要的解答和协助。教师更应该收集最新的前沿问题案例以及经典案例,通过案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理论和应用知识的架构与结合,触类旁通掌握各类计量软件。

(二)跨越“计量经济学”,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随着各学科融合的加深,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剧增。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需跨越其“经济计量”基础,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弥补不同专业背景间的断链现象,让更多人更多学科融合到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眼下大量社会科学研究已经开始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无论是对统计学有一定要求的社会学研究,还是看似毫无关系的历史学、心理学、法学等研究上,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在进行因果关系研究和预测上都已被广泛使用并以事实证明其相关性。然而,由于这些学科的学生在数学、统计和经济理论上的欠缺,并且我们不可能采用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向其论证和解释方法的内在含义。因此,面向不同专业学生以不同形式开设开放式实验教学课程,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实践项目,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欠缺,在其有需求时给出指导和讲解。通过这种跨越计量经济学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其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扩大计量经济学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专业素质

国外相关经验告诉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专业素质高低对实验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负责实验教学的老师只有自身充分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熟悉了各种软件的操作使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和手段,跟上现实问题的步伐。

(四)探索型实验的考核方式,调动自主学习能力

改变原有的验证型的考核方式,不给学生任何话题限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现实问题进行探索,通过群体的讨论,共同协作与交流,完整地完成计量经济学分析步骤。促进他们主动去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尝试使用各类软件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和应用的掌握,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结束语

现代研究方法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众多学科的人才均或多或少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和相应软件的使用。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正是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探索性实验教学方式,不禁锢于“计量经济学”专业理论的实验教学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学为主”,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跨学科、宽口径的实践型、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包慧敏,乌云花.改进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高校教育研究,(1).

2、彭长生.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6).

3、徐占东,王维国.计量经济学探索型实验教学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王立平,王健.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2).

5、龙春阳.国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特点及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6、朱强,夏艳秋.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12).

上一篇:经济普查数据分析下一篇:银行培训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