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个人总结

2024-05-16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个人总结(精选8篇)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个人总结 第1篇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个人总结

高博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现将自己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梳理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上有所提高。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18个班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在有了几年的教学工作的铺垫,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要顺利多了,收获了一些小小的教学经验。但是同时也深感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不断的摸索中教学,也开始越发多的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初中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下面我就总结一下这学期事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由于学生的计算机老化,开机时许多计算机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出现的问题,教会学生如何处理计算机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让学生开机动手操作任务。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巧,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不足。

二、个人学习: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拥有自来水。为此在工作中,我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虚心、主动地向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听课的机会,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希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我的工作。

2014.1.14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个人总结 第2篇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安排我担任了七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一学期来,认真、踏实、诚恳地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中能学有所得,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巧。现就本学期所做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在这学期里,我从思想上,利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一学期来,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闻地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样工作。

二、工作方面

这学期主要的工作主要包括在二个方面:一是担任七年级共4个班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二是机房的管理工作.为了做好微机室管理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服务,本学期继续以发现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为小组长,具体分工,连带促进,使各班每个组在上课时都能相互配合,共同遵守微机室的规章制度,按老师要求进行正确操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

在设备维护方面,本学期本人对学校的微机进行了检修、保养,力求它们能够正常的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业务方面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为此,我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经常上网浏览新课程教学及信息技术教学等资料,学习更多、更好、更新的知识。同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多争取机会听评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使自己向一名科研型教师看齐。

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业务水平,本人在大量收集别人优秀设计、优秀架构,向有经验老师请教的基础上,利用本人有限的时间建成学校网站和个人教学博客,以利于同行间的交流和学习,方便学生与我的交流,也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积累和总结,本学期我被评为优秀教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个人总结 第3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介绍:一是让学生深刻理解天气的形成及其影响, 从而认识到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二是介绍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 给出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 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为后续气候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感性认识比较强, 具有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 从现象中总结规律, 掌握学习方法,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天气术语。

(2)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3) 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 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图片展示、自我发言, 初步学会谈论生活中的天气。

(2) 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的技能。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联系本地的天气变化,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开展气象观测、预报的课外活动兴趣, 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五、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主要用演示图片、谈话、实践、强化和发现等方法。

学法指导:通过视听、讨论发言、小组合作交流、竞赛、小组活动等学习方式,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环节

情境:视频导入。

播放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打雷要下雨, 下雨要打伞, 天冷穿棉袄, 天热扇扇子……”。

设疑:歌词中包涵了哪些天气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的方式, 引导出本课学习内容, 使学生产生兴趣。)

(二) 新授环节

探究一:天气及其影响

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

1.如何描述天气

课件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阴、雨、晴、雪、风暴等来描述天气。学生看图描述天气特征。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引导学生描述天气特征。)

2.如何区别天气与气候

课件展示材料:“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学生小组合作, 探究材料反应了什么天气特点。

(设计意图:从材料入手引领学生从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学习地理知识。)

3.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课件分别展示天气与交通、生活、农业、军事、商业、工程建设等联系的图片。通过观察图片, 引导学生得出天气与交通、生活、农业、军事等都息息相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探究二: 天气预报

1.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课件展示动态示意图《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观测→接收数据→处理资料、制图→分析判断→做出预报”。教师演示并作简介, 学生观看。

(设计意图:学生在感性认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同时, 接受科学精神教育。)

2.卫星云图

课件展示卫星云图, 指导学生分析:蓝色、绿色、白色分别表示海洋、陆地、云区;白色越浓, 表明云层越厚, 下雨越大。从而分析卫星云图哪些地方可能是晴天, 哪些地方是雨天或是阴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3.天气符号

课件展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天气符号, 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形象记忆熟悉天气符号。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识记天气符号?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熟记常用天气符号。)

4.风向、风力

课件演示风向、风力图, 学生进行抢答。

(设计意图:通过竞争抢答活跃课堂气氛, 加强学生记忆。)

(三)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教师补充。

(四) 活动结尾

我是天气预报员。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为天气预报员。

播放一小段中央电视台城市天气预报, 注意播音员播报的内容和顺序。然后根据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 进行天气预报 (课件展示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和表达能力以及团体意识。还可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记忆。)

七、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形势下, 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谈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些体会。

(一)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 远远超越了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初中学生大都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和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像等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 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容易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融合在一起, 形成图文并茂、音像结合的多媒体情境, 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为学生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真正达到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最终自主性地解决问题。

(三)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地理学科有许多学生很难理解与掌握的重、难点内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模拟演示, 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生硬为生动,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总之, 在地理教学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但不是每节课的每—个知识点都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要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让教学手段为教学目的服务,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体现地理教学的特色, 真正做到以信息技术为辅助、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的课堂教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为例, 详细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方法与策略。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个人总结 第4篇

关键词:信息素养;操作技能;从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28-01

一、信息技术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学校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是四川教育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教材有很多优点,比如内容编排上采用了螺旋上升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提高为新的层次;每堂课后都有相应的探索活动,坚持“从做中学”的原则。但是在使用教材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原因如下:

1、地域差异性大

我国基础教育受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设备配置相差悬殊,师资水平差距较大,学生能力基础不同,使得各地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2、信息技术课程的时效性

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在该领域不断涌现新技术、新观点、新理论,这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需要不断更新。

3、课时安排不合理

例如七上的第6课《初步使用计算机》里有关记事本和画图软件的内容,学生掌握得还不错,只是在平时的练习中复习一下就可以了;而文件格式可以在讲解文件时多举例就可以了。

二、我对课程调整和补充做的尝试

七年级上期教材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学习。第二部分是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和提升,内容包括记事本和画图软件的使用。

经过对初中教材的整体分析,决定对七年级上期的内容进行调整,共分为四个单元,大致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共3个课时。分别为:信息与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应用。这一单元主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为了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我们在理解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的基本方式等基础的概念以后,通过探索活动《“UFO”存在吗?》来体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的过程。同学们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通过查阅报纸书籍、浏览网页等方式查找了很多典型的案例,最后以辩论的形式进行了展示,唇枪舌战,也能有理有据。这样的过程也体现了“从做种学”的基本思路。我最大的感受是应该要充分相信我们的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作为幕后的策划者就可以了。

第二单元,计算机工作原理,共3个课时。分别为: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计算机中数的表示、计算机数据安全。第二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计算机系统和工作原理时,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各种硬件,但是对于它们是究竟怎么工作的,还不是很清楚。主机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黑匣子,充满了神秘的感觉。所以除了书上的内容以外,我还设计了拆机、装机的环节。全班分成了四个小组,每组一台主机,一把螺丝刀。老师先演示,学生再小组活动。这样的安排对一部分同学来说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非常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这样刺激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不太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异性。

第三单元是word的基本操作,也是八上第一课到第六课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学时,分别为:认识word窗口、图片的插入和处理、段落和文本框的设置。第一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有:word2003启动、关闭、保存;认识下拉菜单、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特殊符号的输入等。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图片有关的操作:插入电脑中的图片,并用图片工具栏进行简单的编辑;艺术字的设置;图文混排的版式;背景的设置。第三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段落和版面的设置,包括:页面设置、首行缩进、间距设置、文本框设置等。为第四单元打好基础。

第四单元为word的综合运用——制作电子小报,大概分为五个课时。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了解报纸的组成部分、确定报刊的主题、规划版面等,并以纸质的形式保存阶段成果。第二课时开始收集所需要的素材,包括图片和文字材料等。第三、四课时,组织和编辑制作完成小报。用艺术字设计标题,用文本框规划板块,添加文字内容,和插图等。值得注意的是图片的选择,不能影响文字的显示。第五课时为小组汇报展示,为了鼓励学生的学习,也可以采取评比的形式,选出优秀作品,并在网上进行展示。

三、我的感悟和收获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从做中学”,每节课基本都有典型的案例演示,案例后都有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探索活动,不断地动手实践,这样才能提高操作技能。

七年级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第5篇

本学期,我从事全校七、八年级共十二个班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中经过我校领导及老师和学生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新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下面是我对七年级教学工作进行的总结: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重要的1节课,电脑课学校安排的课时为每周1节。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喜欢的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1节课。所以怎样才能上好每1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准备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更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学习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能。

4、采用引导、任务驱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5、个人提高方面:深入钻研信息技术教学教材,在备课上,下功夫,查阅大量的书籍。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

6、及时做总结、写反思。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的不足,以便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七年级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第6篇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为人师表,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年我负责初一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我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把备课学来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与时俱进,让新课程也走进我的课堂。

1、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本人尽量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双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当一节课上完之后,我总要考虑一下,我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学生不好接受,我以后怎么改进,这样做好反思,再进行二次备课。就这样我不断努力探索,建立了激趣导入——自主尝试——归纳总结——练习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自主的接受信息技术课。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上微机课,不再是只想着玩游戏了,而是能够主动的学习知识,有的甚至还能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三、远教工作方面

本学年我继续负责学校的远教工作。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这个工作似乎可有可无,实际上,如果能利用好远程接收的资源,它会以其音、形、色、光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其情操、发展其智能、提高其审美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但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能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够将语文课上的文本资料转化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在有趣的音画中理解课本,解决字词的含义;能够将数学课上抽象的概念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利用远程教育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可以省去很多板书时间。课堂上需要板书的知识要点、例题、图表等内容,多媒体课件早已设计好,省出来的时间,可以用来详解教学重点、难点,辅导学生练习,增大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不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还是英语、历史、生物等科目,都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全方位服务。但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这学期我按时保质保量地下载了资源,资源下载了,运用了,但并不是就没事了,还要做好资源的存储、分类和记录工作。为方便教师的使用,对下载的所有资源按照年级、学科、内容等进行分类整理,刻录成光盘,使接收的优秀资源变为符合我们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的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资源库。本学期,我们学校配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系统,在今后的教学中,使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完善显得更加重要了。希望在下学年,各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远教资源,使每一课都更加精彩。

四、遵纪守法方面

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在工作中,尊敬他人、团结同事、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对学校的各种活动积极参与,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

总之,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第7篇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并结合我校实际教学需要及校领导下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在教学中我应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利用教师设计的各个任务,来完成本节的重、难点,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学习风气和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改变。在学习风气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以前的想上网聊天、玩游戏转换为想学知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帮助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刘 丹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个人总结 第8篇

翻转课堂,是自美国开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背后支撑是为教育界所熟悉的掌握学习法——如果学生能按自己的节奏学习课程,绝大多数学生能掌握学习内容,获得良好成绩。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被称为是“破坏式创新”教学模式[1]。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教学的不断融合,已经为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创设了有利的条件,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吴志宏教授和南京电教馆金陵馆长也在研究和宣传翻转课堂,并积极指导基层学校实践。国内也有一些学校,比如:广东省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安徽省合肥师范附小、浙江省温州二中、重庆市聚奎中学、山西新绛中学和上海市仙霞高中等也曾在近一段时间里积极开展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过多关注在微课的制作上,一提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微课,各地涌起的各类微课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这种过度关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技术层面的现象,将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实施永远停留在表面。如何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背后的理念,寻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学校当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点,是当前学校需要理性分析和解决的问题。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基于“问题导学”,构建“翻转课堂”

学校在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将高效课堂中的“问题导学”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起来[2],以“问题导学”为基础,辅之于学习方法的指导,把“翻转课堂”中的微视频学习作为学习资源引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3],获取方法指导。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任务单中的问题串,相当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个“路标”,如何到达这个位置,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实现,学习过程中还可以获取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选择、优化,不断地反思和重构,形成新的认识结构。

基于“问题导学”,把微视频与自主学习任务单结合起来,构建五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

环节1:看微视频,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前,学生自学教材、观看微视频,完成任务单中的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标注。教师回收自主学习任务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环节2:自学反馈,质疑问难。课中,学生首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把课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先在组内解决部分问题,对于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

环节3:互动交流,答疑解惑。此环节重点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碰到的重、难点。师生共同交流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环节4:展示评价,交流分享。此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评价,选出本组做得最好的小名片参加组间的评选,小组之间进行分享、交流、展示、评价,发现优点和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总结评价。

环节5:课堂小结,练习提升。在课的最后环节引导学生先交流总结学习收获,然后完成巩固练习和课堂作业,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翻转课堂”不仅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把先学后教落在实处,而且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调控、自主管理意识大大增强。

(二)基于思维导图,构建微课知识树

近年来,微课热已经扑面而来,越来越多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已经认识到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组织各级各类的微课比赛来推动微课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导致微课建设各自为政、微课资源重复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4]。

通过对当前微课程普遍问题的分析,学校创造性的提出基于思维导图的微课程资源建设模式,把学校当前正做的两个课题《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实践研究》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高年级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思维导图对微课程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注重系统化、专题化、知识化的学科微课程体系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组织各学科骨干老师,围绕教学大纲,运用思维导图软件,按年级建立各学科的知识体系,由学科骨干教师认领知识点进行微课程的建设(如图2)。

同时还邀请区域内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参与到微课程的建设中来,学校成立专门的微课程评审小组,对教师制作的微课程进行评审,优秀的微课程链接到各学科各年级的思维导图知识体系中。教师上课可以随时调用,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选定知识点的微课程,进行预习、巩固或复习。

(三)基于“中国习网”,构建智慧教学平台

为了更好地支持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学校主动联系中国习网、学堂科技等网络教育平台公司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平台的搭建,由学校提出需求、专家优化设计、优秀教师制作微课资源、技术公司实现数字化支撑。同时对全体教师进行微课程的录制及平台相关操作方面的培训。采购了耳麦、手机支架、数位板等设备。智慧教学平台的搭建,把学习的全过程置于网络环境下,将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深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

(二)案例实施分析

1. 课前学习阶段

课前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比较难理解的文本框的作用,修饰文本框两个重难点内容录制课前微视频。

学生在家选择合适的时间登录“翻转课堂一站式平台”, 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作为学习指引,带着问题自发地观摩微视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遇到问题记录到自主学习任务单中。

2. 课中实施

环节1:自学反馈,质疑问难。课中,教师首先对课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并提问,针对课前学生记录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课前问题,引导学生先在组内解决问题,对于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

环节2:答疑解惑,布置任务。此环节师生共同交流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和重难点问题,布置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小组合作完成小名片的制作,制作小名片所需要的素材资料可从网下搜索和下载。

环节3:展示评价,交流分享。此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评价,选出本组做得最好的小名片参加组间的评选,小组之间进行分享、交流、展示、评价,发现优点和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总结评价。

环节4:课堂小结,练习提升。在课的最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然后完成巩固练习和课堂作业,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四、反思与建议

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丰富了学校高效课堂的内涵。问题导学单、思维导图、翻转课堂教学平台的融入为翻转课堂的本土化生长提供了养分。当然,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课后跟踪反馈机制不完善

学校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课前、课中教学环节的过程实施,缺失课后环节对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进行及时跟踪与反馈,在实际情况下,学生在家里练习或作业碰到困难的时候,正是需要老师给予及时帮助的时候。因此,建立针对学习者的课后跟踪与反馈机制[5],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在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要。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尚未完全转变

教师仍然沿用传统课堂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依旧只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生在自学能力,课堂协作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反思能力、问题的发现与思考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关注得不够。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是贯穿课堂教学的始末的,因此,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形成性评价检测学生的知识理解度,又要善用总结性评价检测学生知识的内化度;既要注重对学生个人的评价,也要发挥小组评价的作用。

摘要:翻转课堂,是自美国开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对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如何使英美版的翻转课堂更具本土化?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从“问题导学”、思维导图以及教学平台搭建三个层面阐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高年级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上一篇:拜年贺词下一篇:祝元旦快乐的祝福语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