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经验材料

2024-07-07

西山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经验材料(精选10篇)

西山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经验材料 第1篇

家校合作教育,优化学生成长环境

西山小学开展家校合作教育经验性论文

沙河口区西山小学 薛梅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仅仅局限于学校这个小环境内的教育已经适应不了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家庭社会参与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尤其家长是否有效配合学校对子女的教育,直接决定学校教育的效果。基于这种认识,西山小学近年来与广大家长在为孩子创设最优化的成长环境这样的大前提下,共同携手,不断探索合作教育的模式,加强沟通与配合,并积极开拓社区教育的工作思路,在合作教育的研究领域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使之正常运转并在合作教育中发挥功效

一直以来,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与委员会的成员共同研究,相应完成了几项重要的工作制度,如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每学期的家长开放周活动制度,班级家长奖励基金制度等等,我们还制订了《家长委员的职责》和《家长委员会章程》,每学期委员会都召开会议,制订出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了委员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协助学校办好家长学校。这些章程、制度建立的过程是组织完善的过程,也是家长们深入参与到教育之中的过程。

二、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来

开展合作教育之前,学校对全校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到家长们有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和热情,因此近两年的合作教育,我们一直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即教育教学活动全面向家长开放,这一制度运作一年来,今年家长们不用组织就主动走进了校园,他们参加了学校的开学典礼,送给孩子们新学期的第一份祝福;他们参加春季运动会,和学生教师共同在运动中竞技,参加冬季群体竞赛,有利的推动了孩子们对全民健身运动认识;家长参加了今年六一表彰会,得到学校对其工作的充分肯定,亲手向孩子们发奖,给与他们鼓励与节日祝福,并和花朵一起歌舞欢笑;他们还参加学生学军、学农训练活动,亲身体会活动对孩子成长的意义。这些有意义的活动,重构了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更有利于其对学校教育的理解与支持

其次,除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外,今年校园标准化、艺术化两项重要工程建设,也凝聚着家长的智慧和汗水,两年前,西山小学在财力和硬件设施都不很完备的情况下,积极参与了首批两项建设达标建设验收工作,目的是要创造条件改善办学环境,这一点做法赢得家长们的支持与理解,因此在校园建设工作中,家长们主动参与,出谋划策,提供人力物力上的支援,真正把学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尤其在整个班级建设、教室环境改造过程中,没用学校投入多少精力,家长们与老师一起把孩子们学习的地方布置的温馨优美,如同一个家。而我校也依托这些工作,开辟出了一条开发家长与社会力量共同办学的新路子。

再次,坚持学校开放周活动,使之对我校教学领域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教学工作始终是家长最关注的环节,因此本家长委员会出台了参与教学活动的制度,而我们学校在随时欢迎家长看课指导前提下,每学期固定时间设为开放周,向全体家长法邀请函,真诚邀请家长们进课堂,去年上学期就有两个班的三名学生家长跟踪看课,模拟做一天学生,亲身感受之后家长对教师工作表示深深理解。这项活动已作为我校一项常规工作,一直坚持开展下去。

三、坚持科学导向,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坚持利用家长学校活动,对家庭教育进行正确指导,坚持科学的导向,以端正家长的教育观念和传播具体的方法为主,在家庭教育的内容上,注意继承发展,弘扬与创造,在观念的问题提出三个强调。第一,家长们必须正确对待孩子,应该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孩子。第二,儿童处在生长发展中,家长应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地教育他们。第三,儿童是终将走向社会的独立的人,当家长的要按照社会的标准去培养孩子,不能总让他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之下,要放手让孩子独立,使孩子能经受挫折。上学期,我校向家长发出公开信,就改进和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健康的环境提出希望和建议。希望家长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培养孩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为孩子终身发展负责。

为进一步转变观念,这些年每学期都组织了家长学校活动,举办多次家庭教育讲座,比如邀请省内知名的教育专家为全校家长做了关于赏识教育的专场报告,家长们受益非浅;去年十月有在学校内组织部分家长和我校在关工委主任王岩座谈,面对面的交流孩子习惯养成问题,使家长们在教育问题上取得一定共识。同时我们还向家长推荐最新教育书目如:《为21世纪的孩子们积蓄成才的力量》、《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要为培养子女素质服务》、《家教结合、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如何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等,深受家长欢迎,这些都必将推动我们的家庭教育发生变革。

四、改革家长会程序,让家长唱主角

家长会是家长每学期了解学校、了解班级教育教学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以往家长会是教师一言堂,不管家长愿不愿听,教师想讲什么就讲什么,开展家校合作,我校改革了家长会的基本模式,初步定为两部分三大块,即:即介绍汇报形势有口头书面两种,家长不仅能听到老师和学生的介绍,还可以看到各班分设的各种类型展台,书画、作业、手工制品等,引导家长不要仅仅看中成绩,更多关注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发言结构是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组成,而且今年提出建议,各班家长会要由家长主持,这些形式内容上的改革,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家长们说一学期来学校开这次家长会既了解了孩子的学习生活又长了见识,真好。

五、多渠道加强家校间的沟通与交流

公布校园网站,开通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与家长通过文章、短信的形式,交流校内外信息,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子女的热点问题,拓宽家校合作教育的渠道。除此,我们有些班级还自制家校合作手抄报,每学期都要出一至两期家校联系报,在报纸上有老师对家长说的话;有学生的作品;还有家庭教育方法交流等,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

另外,我们还在学校开通家校热线,随时接听家长的建议意见,还有家长信箱,对家长的来电来信都给与比较满意的答复。许多班级应家长的要求,还设立了家校合作联系本,及时记录学生每个时期乃至每天的成长……合作教育的多种渠道,进一步加强了家校间沟通交流,为彼此深层次的开展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最优化的环境。

西山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经验材料 第2篇

尊敬的各位校领导,老师,家长们!

大家好!我是一年级8班xx的妈妈,感谢校方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

我们的孩子刚刚步入小学,对去学习这方面正是我们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时候,也是家长和孩子发生矛盾最多的时候,家长们都开始幻想自己的孩子长大会是怎样怎样的大人物或者是高材生。所以就会把他们的期望全部注入到让孩子怎么按照家长想的路去发展,让孩子必须考试得到满分,让孩子必须学会哪几种兴趣爱好长大后会怎样。但是家长们你们有想过孩子的感受吗?他们愿意吗?他们想怎么来过他们的上学时光还有假期吗?不要说孩子还小他们不懂,我们的孩子8岁了,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了,偶尔会出现错误家长只要做好引导就可以了。

我们家长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有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学习而不是让孩子们感到他们是在为父母学习。有时家长会因为学习跟孩子发生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双方都不退让的话就会让孩子出现厌学甚至逃避上学。我家孩子今年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我希望她能最快的学好能成为班里最出色的孩子。我就每天给她布置很多任务,孩子就抱怨‚为什么我要写这么多,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很努力的在完成就想能玩一会但是总是做不完‛我就给她说‚你只要按照我给你说的把这些全部完美的完成,你才能不会变成社会最底层的人。‛孩子很委屈、很生气的反过来问我‚你为什么总是让我做,你就是在那里玩手机闲坐着,你怎么不做呢?‛我就说‚这是你应该做的,我监督你就是了。‛后来我在一个

听书软件上听到‚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家长的镜子,你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学。有一次孩子在同小伙伴玩的时候就会把我说过是话再拿来教训她的伙伴。我忽然意识不能这样做,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和她一起写日记’互相监督。我也是想把孩子每天写作业时发生的事记录下来,这样她做我也在做,偶尔回过头我们两个一起看的时候会发现原来我们两个人居然会这样做。我也会每天闲的时候会听一些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文章来改变自己对孩子教育方式,我听到有一段话‚你在教训孩子的时候如果说一些消极的比喻或者消极的话,你就是在给孩子做心里暗示,孩子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所以我改变了教孩子的方法,每天在人前或在家里给孩子和自己做心里暗示‚我家孩子爱学习!‛这样孩子就会去表现的爱学习,慢慢的让她成为习惯。

还有就是家庭的教育,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表现决定于孩子对生活的态度,父母和睦孩子就更有安全感,互敬互爱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有一种内心自发的安全感从而然孩子会更加开朗自信。孩子浑身上下散发着正能量磁场,走进社会也会更快的适应更受欢迎。相反如果一个家庭的父母总是硝烟不断这样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让孩子处于焦虑自我怀疑的情绪中没有自信,会对以后的人际交往产生障碍,当他们进入新的环境时会有很多的顾虑,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从而很难适应和融入。如果父母是好的榜样孩子就会对生活和学习充满向往,会有很乐观的生活态度。

有效开展农村小学家校合作 第3篇

一、创新沟通方式,拓展家校合作渠道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家长和教师之间多了许多沟通的新渠道,如校讯通、电子邮件、QQ、微信等。但这些沟通媒介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校讯通仅仅是单向联系,不能反馈和互动;电子邮件、QQ、微信需要有电脑或手机,并且能上网,如果条件不允许,沟通就成了问题。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家长比较多的学校来说,这些沟通渠道只能有选择地用,而面上不能铺开。所以我校教师从家长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沟通方式,积极拓展家校合作渠道。

1. 温馨短信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

五年级学生小牛和小金,回家做作业经常拖拉,有时会做到很晚,影响了休息,家长很头疼,多次教育也不见效。在家长会上,教英语的陈老师知道了这个情况,和家长一起想办法。家长告诉教师,孩子最听教师的话,于是陈老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每次孩子做完作业,家长都要给教师发条短信,这样教师就知道他们什么时间完成作业的,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每天晚饭后的短信互动,让教师和家长携起手来,监督、帮助孩子慢慢改掉了坏习惯。

2. 卷本留言使家校联系更加密切

教师每天都会批改学生的作业本或练习卷,家长也每天都要检查孩子的作业本或练习卷。教师们常常借助作业本和试卷给学生写下一些简单的评语或留言,如:“这阶段进步了!”“今天的作业很难,要仔细做哦!”“这几天,我们在学几何知识,有很多注意点,书上的概念要背出来,学习用品一定要准备充分。”家长看到了感到很温馨,有的时候也会给教师留言,如:“谢谢老师,您辛苦啦!”“谢谢老师的关心。”纸上的互动,让教师和家长的心靠得更近了。

3. 指导小报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

班主任陈老师为了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学一些科学合理的家教方法,常把报刊上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进行摘录、整理,制作成手抄小报或电子小报,印发给家长们。陈老师办的《牵手》班级小报,栏目丰富多样,信息及时有效。小报包括四个部分:班级动态——播报班级活动简讯;泉水叮咚——叙述学生的心声和表现;亲子学堂——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教育心声——分享教师或家长的教育心得和经验。小报牵起了家长和教师的手,牵起了学生和父母的手。很多没有网络宽带的外来务工人员家长,通过阅读小报,也能与时俱进,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学校保持同步,更好地教育孩子。

二、落实关爱行动,提高家校合作质效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比较落后。有52.6%的孩子没有独立的学习空间或书桌,67.9%的家庭父母月收入低于3000元,28.5%的家庭月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高的收入大多用来维持平时的生活支出,这就造成了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些学习所需的物质上的保障,再加上62%的家庭有两个及以上孩子,更是显得力不从心。所以我校处处以人为本,通过落实关爱行动,让家长在感动之余主动伸出家校合作之手,增强了家校合作的效果。

1. 把祝福送到外来务工人员家庭

每年寒假,正逢春节,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会返乡过年,可是也有一些会留在这里过年,他们多半是付不起车旅费或是一些有特殊困难的家庭。为了给这些家庭带去春节的祝福与温馨,我校安排行政班子成员和部分班主任教师,带着新春的祝福和新年礼物去走访探望他们。家长看到校领导和教师们亲自来到家中探望,都非常热情地招待,表达了真切的感激之情。学生拿到由学校红十字会和红领巾基金会送上的新春礼物时,脸上挂满了甜甜的笑容。我们的爱心行动给这些缺少关爱的家庭留下了一份难忘的回忆。

2. 伸出援手温暖困难家庭

进城务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大多十分辛苦但是收入不高。虽然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比在农村务农的收入有所提高,但以上海城市收入的标准来衡量,大多数的收入还是偏低,甚至处于贫困水平。这就导致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的物质水平较低。据了解,有的学生没有新衣,有的从不参加春游和秋游活动,有的没有玩具和课外书籍,有的没钱买校服,有的学生在光线不足的餐桌上完成家庭作业,有的没有像样的学习用品。尽管如此,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也有不少学习优秀、能力很强的学生。我校选出来的17名大队委员中,有15名是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为了激励这些学生,我校建立了困难家庭学生档案、特殊家庭学生档案,每年通过不同途径给他们一定的补助,送去人文关怀。

3. 策划活动融洽亲子关系

外来务工人员家长由于生活压力大、工作时间长、作息时间不固定等因素,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关心孩子的学业,也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沟通,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就打一顿,教训一下了事。这种没有效果的家教方式,导致亲子关系紧张,使更多的孩子对生活中的行为问题和对事物的疑惑深藏于心,不敢说出来。久而久之,致使一些不良的行为慢慢变成了习惯,有的孩子甚至有了心理问题,如喜欢偷拿别人东西、欺负同学、上课捣乱、作业不按时做等。在心理学中,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在未来的生活中,为发展其健全的人格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学校作为政府教育公共服务的基本单位,面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有义务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和配合。为了解决亲子沟通与亲子关系的问题,我校依托“福泉山遗址”中可利用的资源,围绕“家长要做孩子快乐的玩伴”这一主题,设计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参与面广、互动频繁的亲子活动,帮助家长获得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家校携手,形成合力。

亲子活动案例:家长和孩子双获益

刘××一家是扎根在重固镇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孩子出生在重固镇,就读在重固镇,但是,他们对重固镇的地域文化还是比较陌生的,在学校组织的福泉山文化艺术节节徽设计比赛中,刘××一家也积极报名参加了,最后他们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

我校召开了表彰座谈会,刘××妈妈在发言中说:“以前我们并不太熟悉福泉山,要想制作一个好看的节徽图案,首先要了解福泉山。趁着双休日,我们特地带着孩子一起参观了福泉山古文化遗址,遗址里各个时代的文化遗迹和文物极为丰富,让我和孩子了解到福泉山有着这么丰富的古文化。在开始制作图案前,我和孩子还一起参考了一些其他的节徽作品,心里面有了基本概念后,便开始描绘图形。首先把泉的象形字设计进去,它代表有着丰富古文化的福泉山,我又与孩子一起选择一些能体现文化艺术感觉的图案,最后再把重固小学举办的文化节的字样包含进去。在大致图形出来后,孩子又用他的水彩笔在图案上认真地填充各种颜色,看到孩子乐在其中,我也很高兴。通过这次活动,无形中也增加了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信心,增进了我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

看到家长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也感到很欣慰,家长和孩子都在活动中获益了。

教师作为亲子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者,不断地用科学的方法和积极心理学原理,引导那些没有时间和方法教育子女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长,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孩子互相交流,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游戏活动的玩伴、学习的指导者和品行的榜样。

西山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经验材料 第4篇

一、 家校合作心理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实施家校合作心理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最完美的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这种观点指出了家庭和学校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教育的成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父母要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对学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而学校则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使命,学校要通过系统的文化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其实,最难的教育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只有家庭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不断沟通合作,才能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实施家校合作心理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现在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单靠家庭或者是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很难对小学生形成有效的影响,因此,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自私、傲慢、胆怯、暴躁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任其发展下去,后果是很严重的。

比如,有个男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脾气特别暴躁,经常因为一件小事或者是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对人家恶语相向甚至拳打脚踢。有一次,班内开展小竞赛活动,他因自己的一个小失误与“百分”擦肩而过。当他看到别人得满分时,立刻将自己卷子揉成一团,咬着牙,气得浑身发抖。另外,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表扬哪个学生,他就会生气,就会想尽办法找该生的麻烦,他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根本接受不了别人好过自己的任何事情。他总是以抵触的情绪与同学交往,又经常顶撞教师,搞得大家对他敢怒不敢言,都疏远他。

这个学生身上就存在易怒、嫉妒、不合群、不懂得尊重别人、不会与人相处等等心理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在很多小学生身上都客观存在,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引导,长期发展下去便很难改变了。就像案例中的孩子,他的这种扭曲的性格已初步形成,想要改变是很难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要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积极地解决孩子出现的任何一点小问题,要关注孩子,家庭和学校要负起责任,为孩子创造出一片晴朗的天空。

二、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施的途径与策略

1.家校合作的途径

首先是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开设有关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心理讲座,或者利用工作简报、校报等宣传途径,宣传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指导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学会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学会给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是邀请家长参加亲子教育活动。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学校组织相关的亲子教育活动,让家长现场观摩,以反思自己教育子女的言行。再次,给家长提供心理辅导。在学校开设家长心理热线和家长心理信箱,拓宽家长与学校的沟通途径。在学校参与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教师与家长沟通时,不可以对家长说教。说教等同于把家长置于无知、无能的尴尬境地,其结果是除了彰显教师的优越感之外,只能损伤家长的自尊,引起其焦虑和不满。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家长的想法,然后处理家长的情绪,最后再讨论相关的问题。

对于学校而言,首先要参加家长学校活动,在家长学校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学校里的家长信箱或者热线与学校进行互动和交流;在家长会等活动中进行资源共享和分享。其次采取电话询问的方式,这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家长可以利用电话的方便性来询问学校的有关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现状和各种表现,咨询亲子教育中的困惑,交流心得等。

2.家校合作的策略

(1)合作意识的强化。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认识到单靠一方的力量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因此,要对合作意识予以加强,积极消除不利于家校合作的一切障碍,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完成。学校要注重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家校合作的意义及目的,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比如,现在的班级里有很多学生成绩很好,在家庭中他们是父母的宝贝,这些学习好的学生大多很自私,看不起学习差的学生。作为教师,要能够积极地与其父母进行沟通,使其父母认识到孩子仅仅学习好是不够的,引导家长改变“学习好一切都好”的错误认识,与家长努力解决孩子的问题。另外,家长也需要认识到家校合作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要积极与班主任教师保持联系,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引导教育观念。现在的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科学造成的。很多父母由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学生的负面心理影响很大,因此,学校要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家长积极地参与进来,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家长教育方式的不断转变。我们来看这个案例:

女生邓某长得漂亮,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有些卷曲,很像一个洋娃娃,学习成绩处于上游,中等智商,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不苟言笑,上课从不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即使教师提问,她也是小声回答,整张脸还涨得通红。下课她从不与其他同学一起玩,只是静静地坐着。平时,在家中也是把自己关在房内,即使父母叫她出去一起玩,她也会拒绝。

案例中的孩子具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她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好,什么都不如别人,因此缺乏竞争的勇气和信心。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该女孩的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女儿是很优秀的,即使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他们也总是不满意,总是期待自己的女儿能有更大的发展。父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从不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每天回家很晚,第一句话也是唯一的一句话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对孩子长期保持过高的期待和过重的压力,使孩子形成了自卑心理,她很容易否定自己,怀疑自己,时常会感到不安、烦躁、孤独,甚至离群索居。正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了这样的问题孩子。学校要积极地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对孩子心理素养的科学引导,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策略,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3)构建协调机构。学校要积极地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条指导体系。行政领导主要负责具体协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工作,能够协调各方力量,形成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主要负责人要负责具体的指导和管理工作,能够制定明确的目标,制定一些详细方案,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发展。比如,对于一些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的孩子,主要负责人就要把这些学生的主要问题罗列出来,询问一些专家的意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孩子主要存在的问题,并能够针对孩子的状况提供一些解决的策略。比如,与孩子积极地交谈,探寻孩子心里矛盾所在;针对学生的情况,与之一起制定行为契约,比如不打人、不骂人、每天对着镜子笑、说自己很棒,等等,并要能够与家长积极地联合起来,针对学生的问题与家长一起努力制定策略,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主要负责调查反馈家校合作的情况,指出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家校合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4)联动活动机制。家长学校要积极努力建立联动心理教育活动机制,通过活动的方式不断增强家长和学校的联系,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要定期把家长聚在一起,针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式的选择等内容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对学校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学习有关知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其实,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学习情况不理想,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因此,他们逐渐放弃学习,转而把时间用在上网、逃课、捣蛋、打架等方面,以至于成为问题学生。如果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另外,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商量有效的对策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并把这种活动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妍,向燕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情感教育的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02).

[2] 张林,邢方.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9).

[3] 林泳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西山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经验材料 第5篇

工作情况总结汇报材料

田蓬镇田蓬中心小学为进一步做好学校各项工作,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也为了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增加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确保教育的自律和公正,加强学校与家庭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沟通与配合,便于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监督,为使学校办学向规范发展,我校把“深入开展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合格人才”的工作落实到家校共同教育上。田蓬镇田蓬中心小学从两方面开展家校联系教育工作。

一、成立家长委员会

(一)加强联系,成立团队。

每班家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校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整体教育网络初步完善,我们的育人渠道进一步拓展。我们殷切地希望家校协会团结全体学生家长,进一步密切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和监督作用,广泛搜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大力支持学校工作,帮助我们解决办学中的问题和困难,协调好学校与社会、家长的关系,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家长委员会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一个好的家校协会组织必将成为学校形象的维护者,学校品牌的宣传者,更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智囊团。并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加强联系,延伸教育平台。

学校实施和开展相关活动要采取“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征求家长意见,做到有传必达,避免遗漏。同时,学校在班级里,部分班级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老师有事、家长有意见和建议更加方便联系和沟通。做到了信息传达及时,沟通更方便、快捷。让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能及时向家长反馈,使家长能及时地了解子女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为关爱留守儿童创造了温馨平台,使他们能安心读书、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二、扎实开展工作,落实教育目标

首先,学校要求班主任教师平时要通过家访、信访、电访和电子邮件等形式与家长进行联系,及时提供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并将联系情况记载于《班主任工作手册》上。要求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会,以班级为单位,形式多样地开展家校互动会。使家长能真实地了解子女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

其次,学校把家校联系工作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之中,使家校联系活动能定期定量,真正落到实处。对于来访家长,教

师应热情接待,态度诚恳,如实汇报学生在校的情况,并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善于接受家长提供的合理的教育教学建议。把“深入开展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工作目标落到实处。

总之,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落实这一目标,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是学校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田蓬镇田蓬中心小学

杏河小学家校合作长效育人机制 第6篇

——杏河镇中心小学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关注,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支持,家校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家长有效行使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而且有利于取得“家校携手、联合育人”的良好局面,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目前,我们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并开展工作。实践证明,家长学校不仅对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完善了学校的管理结构,拓展了学校科学决策、依法治校的思路和实践。

一、目前我校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偏差 1.认识不到位、观念比较陈旧。

从家庭方面看,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的事,孩子的读书学习和品德养成由老师管,自己只要管好吃、喝、拉、撒、睡就行了。有的家长只把主要精力放在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分数上,在其它方面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或对孩子百依百顺,放任自流。

从老师的角度看,有些老师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对学校教育工作无所补益。当家长走进校园,坐上课堂时,老师们又往往倾向于自我保护,甚至于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仿佛他们的职业权威和高大形象受到了某种威胁和挑战。也有部分老师认为家长介入学校事务,是在监督、是挑毛病,这些都是对家校合作意义的狭隘认识。

2.形式单一,缺乏计划性。

目前来看,我们家校合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仅限于家长会,形式还比较单一。同时,学校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甚至没有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日程,往往是有了事情、有了需要、有了问题才想起找家长,才召开家长会,而且由于缺乏计划性,学校、年级、班级各个层面的家校合作也难以相互配合形成体系。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由于目的性不强、准备不足、随意性较强等原因,收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3.交流单项,缺乏互动性。

家校合作应该是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在共同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但在实际活动中,老师对家长大都采取简单的灌输方法,老师讲家长听,单向交流过多、双向交流不够。比如说在家长会上,即便我们选择部分家长做了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但多数家长还是在被动地听。这样一来,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动,预期的效果恐怕也难以达到。

4.过于随意,缺乏连贯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没有规范的依据、固定的场所和常设的机构,学校的家校合作活动并没有正式纳入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计划之中,而是想起来了或是有事了就去做一做,或者仅固定在一个学期的开头,或者是选择在毕业班复习考试的前夕等。这样一来,就使家校合作在时间上断断续续,在活动的内容上缺乏前呼后应,家长无法找到活动规律,也就无法找时间与学校沟通,家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教育知识也是零零碎碎,不够系统,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方法的体系。可以说,这种零碎活动的开展很难达到家校合作应有的目的。

二、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加强家校合作的有效形式与途径

育人是一项多种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工程,在当今变化纷繁的社会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空白,都会使青少年学生在各个方面应该受到的正常教育出现割裂,无法有机地衔接和统一起来。因此,深化家校合作的实践在当前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一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起家校合作的有效机制 家长委员会是代表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对于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1.家长委员会要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得力助手,为学校实施“减负增效”的办学思路献计献策,带领全校家长转变观念,统一思想,以深入细微的沟通协调,真正形成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2.家长委员会要为全校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要以咨询电话、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日为平台,以自己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为主要内容,为全体家长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3.除此以外,家长委员会还要充分发挥对学校的评价功能,课堂要向家长开放,家长可以进教室听老师上课,直接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对教师的教学、对教师的师德、对学校的管理、对学校办学的成效建言献策。通过以上功能,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建设性作用。

三、要注重合作方式多样化,突出实效

1.变“家长会”为“家校合作学习会”

学校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有丰富育子经验的学生家长等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互动式、主题化、系列化的研究、讨论。

2.变“家长会”为“家校联谊会”

建议在开学初举行一次家长会,将本学期学校、班级的教育教学计划、要求等向家长汇报并征求家长的意见,让学期之初家校合作就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在学期的过程中,也可就一些共性的问题分批地开一些小型的家校联系会,或许更富有实效。

3.变“家长会”为“学校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深入课堂、参与活动,让学校、教师参与家庭活动、社区活动,在参与中共同发展。在开放的课堂、家庭生活与社区活动中,让孩子的身心更加愉快,让家校双方得到更多的交流与沟通。

4.设立家长园地

在学校或教室的某一个角落设立一个家长园地,可张贴一些家教方面的资料、图片等。也可以介绍一些家长与孩子共同看的节目,刊登一些学生的绘画或写作作品,报道一些家长和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活动、生活等。

西山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经验材料 第7篇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官 坡 中 心 小 学

2014年9月11日

官坡中心小学家校合作育人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小学家校社合作育人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抓好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工作,校方和家长应随时地保持联系,相互沟通学生信息,共同教育和处理学生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联系对象

1、校方:班主任、德育处、校内值班老师。

2、家长:原则上时学生监护人,或家长委托人。

二、联系范围

(一)学校联系家长的范围

1、学生的学习成绩、信息及在校表现于期末以书面形式通知家长。(需请家长及学生提供准确地址、姓名)

2、在学校入学中发现有异常情况须通知加长,并按学籍管理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

3、学生在校期间生病、出现重大违纪事件及意外事故须及时告知家长,并根据实际情况 要求家长及时到校协助处理。

4、学生受表彰或受表扬的重要信息及时通知家长。

5、班主任每月至少联系家长1次,告之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二)家长联系学校的范围

1、办理休学、退学、转学、转专业者须家长带上有效身份证到校办理。

2、家长每月应与班主任老师联系一次以上,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及表现情况。

3、学生因身体或其它各种原因不能参加正常的教学活动的须提前告知学校并提供有效证 明。

4、每学期放假后半月内末收到有政教处印章的学生成绩通知书,家长务必与班主任老 师联系。

三、家校联系要求

1、新生入学时,家长必须在学生注册表上填写联系方式并签字,注明与学生关系。如学

生在校事务由其他监护人或家长授权的紧急联系人代理,须由家长提供书面授权委托书(授

权声明),内容包括被委托人姓名、联系方式、授权其处理学生事务的声明等。

2、家长、学校班主任老师如果联系电话或通讯地址发生变更应及时告知对方。

3、班主任每月应与学生家长至少联系一次,并将联系情况做好记录。

4、学生在校期间生重病、出现重大违纪事件及意外事故,学校及时通知家长,家长接通知后,立即到校协助教育。

5、学校通过电话联系不上家长时,应及时特快或挂号发出书面通知。

6、学校向家长及学生公布联系方式:

(1)学校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构建小学家校合作模式初探 第8篇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 学校起到了主导作用。首先由学校制定详尽的学期合作计划、日程、活动方案等, 主动邀请家长参与, 处处体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的姿态。在活动过程中, 学校对家长进行引导, 帮助家长懂得教育、参与教育, 让家长真正介入教育的合作之中。我校采用了以下家校合作教育手段:

一、宣传到位, 让家长明确教育需要合力

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培训会、教学开放日、相关专题讲座等有利契机, 通过电子屏、宣传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校讯通、家教小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家校合作重要性的宣传, 调动家长积极性。只有统一认识才能达成共识, 实现教育的和谐统一。

二、让家长走进校园, 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原来的家长开放日仅仅局限于家长听课、评课。经过几年的探索, 现在按照“一二三四”四步走, 效果颇佳。家长走进校园, 走进课堂, 走近教师, 围绕“一谈” (家长座谈会) 、“两听” (听汇报、听课) 、“三看” (看广播操、眼保健操、大课间活动) , “四展” (展现学校办学特色, 如参观学校各个功能教室、学校荣誉展示等) 使家长在理、情、趣相结合的活动中获得家教知识, 提供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子女、家长与家长共同沟通交流的机会, 形成教育合力。

三、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

每次家长会前, 学校都要进行集体备课, 大到讲话提纲, 小到教师的站姿、教室布置等。家长会上, 教师对学生以表扬为主, 对家长以沟通为主, 可以对教育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和对话;或是请家长围成一个个小组, 就家教中的难点和突出的问题相互交流各自的教子真经;或是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家长会, 学校为家长提供平等交流的平台, 感悟沟通和信任的重要;或是师生和家长一起去观看学生的才艺展示……

四、开展系列亲子活动

1. 亲子阅读。

结合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 让孩子与父母一起阅读书刊, 写心得体会, 家长学校开展“书香家庭”评比活动, 少先队举办了“春天送你一首歌”诗歌朗诵比赛和“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将亲子阅读活动推向了高潮, 比赛可以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 原创作品适当加分, 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

2. 亲子共游。

亲子共游是让孩子开阔视野, 感受快乐, 接近自然的活动, 同时也是增进父母与孩子感情, 增加相互了解的良好途径, 家长与孩子一起出游, 游览内容可以是风景胜地、游乐场、也可以是文化遗址、到农村体验生活……四年一班刘知梦同学和父母一起游玩高山台后写了一篇心情日记, 表达了当时和父母一起游玩的真情实感, 该文被刊登在《家教周报》上。

3. 亲子共做。

定期让家长和孩子做家教知识问答, 共办家教小报等特殊作业, 不仅丰富了家庭的业余生活, 增加了家庭学习兴趣, 而且提供了家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亲子共演。

学校庆“六·一”、金秋艺术节等文艺汇演, 家长应邀前来观看或者与孩子、老师同台表演, 别有一番情趣, 台上亲情一家人, 台下师生家长共欢呼, 家校共同演绎亲子和谐乐章。

5. 亲子共乐。

学校各类重要赛事, 能让家长参与的就让家长参与, 体现“教育一个孩子, 带动一个家庭”的教育宗旨。学校召开运动会, 家长学校也借机开展了“亲子共乐”活动, 一家三口齐上阵, 跑上一场三人四足接力赛, 真正体验了家校和谐的快乐。新一年建队日, 让家长来参加, 家长亲眼目睹孩子系上红领巾那一庄严时刻, 将是永恒的记忆。

6. 亲子共雅。

结合学校开展的“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活动, 在学校和家庭中开展文明礼仪活动, 让文明礼仪之花在家校共同开放……

关于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研究 第9篇

关键词:小学;家校合作;体系

一、家校合作的内涵

“家校合作”一词多见于国外的文献资料中,是一个含义不固定的概念,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至今仍没有一个明晰的、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接纳的定义。

英文中表达“家校合作”的单词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校合作),与之相关的词还有“education intervention”(教育介入)、“parent-teacher collaboration”(家教师配合)等。用词的多样化正说明了这一概念的宽泛性,虽然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在现实中其基本内涵是基本相同的。

在我国,教育研究者们认为,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家校合作既是一种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关系的理念,也是一种处理两者关系的行为模式。

家校合作(home-school cooperation)是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双向活动,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致力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一致性与和谐性。

二、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尽管社会各界对家校合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已经得到普遍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家校合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欠缺。

(一)家庭学校责任不明,合作意识缺失

这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家长过度地将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认为孩子进了小学,所有教育的任务都应该是学校的,因此对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另一方面,学校也在同样程度上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会自然地把一些问题归因于家庭。而教师也显然对于孩子日常的家庭表现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家校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虚无的状态。

(二)家校合作方式单一,合作程度不深

英国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将家校合作的方式按家长参与的层次分为三类。

一是低层次参与,合作方式有: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另外,家长联系簿、家长小报、家庭通讯也属于此类。

二是高层次的参与,合作方式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捐资金等。

三是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这种层次的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等。

从摩根的分类中,可以看到我国的家校合作方式,仍然停留在第一层次,而且合作方式单一,主要以家长会和校迅通的形式出现,同时在制度上没有保障,组织上没有周密规划。

(三)家校合作交流单向,关注内容狭窄

在当前的小学家校合作中,主要沟通方式为家长会和校迅通。校迅通是由学校向家长提供信息,本身就存在着单向性,而家长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各任课教师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与表现,而几乎没有家长提问和发言的时间。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家长会在很大程度上缺乏针对性,大部分家长在这种形式的交流中难以真正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各种状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因为家庭与学校共同面对的是孩子的成长,家校合作的内容应该是非常丰富而全面的,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品德状况、兴趣爱好、心理健康、其他需求等全部内容。但现实状况则并不是这样,几乎所有的学校和家庭都围绕学生的学业状况,特别是考试成绩。这无疑窄化了家校合作的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三、小学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针对以上我国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尝试从相關法律制度、家庭、学校这三方面的情况来探究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家校合作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家庭和学校在孩子的教育上都有权利和义务,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家庭和学校双方到底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怎样合作,合作的内容是有哪些,对没有行使和履行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应该受到哪些惩罚,等等,都需要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另外,家庭和学校也因该明确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目前而言我国缺少这方面的法律制度。

(二)学校方面

1.认识不足

学校是家校合作的重要组织者,其对家校合作的重视度,直接影响到家校合作的效果。目前,很多学校只是在形式上迎合国家的政策要求,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家校合作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家校合作对学校的推动作用。有的学校认为家长不懂教育,家庭的介入反而会影响学校的教学,是一种挑战学校权威的表现,因此会排斥家长的参与。

2.教育资源紧张

家校合作需要依赖于一定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时间、经费等。但就目前状况来看,很多小学在这些方面难以保障家校合作长期有序地进行。

首先,为保证有效的家校合作,学校领导与教师都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现在我国多数地区的小学班额数较大,教师所面对的工作的压力也非常大,难以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顾及家校合作。即使有,也在质量上难以保证。

其次,在家校合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物力投入,而这些物力都是建立在财力资源充分供给基础之上的。可见,家校合作过程中离不开资源的保障,资源紧张成为阻碍家校合作的一大障碍。

(三)家庭方面

当前小学的家校合作多表现为合作形式的单一,信息交流的单向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人们观念的陈旧化。人们将教育人和培养人的任务赋予了学校,家长的观念中也普遍存在着家庭与学校在青少年儿童教育方面责任分离的思想。这些家长认为,孩子一旦入学,教育孩子则就是学校的职责,家长没有权利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与此同时,家长对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淡漠又会强化学校的封闭性,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一方面,学校抱怨家长不关心学校,另一方面,很多家长经常感到没有办法找到与学校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家校合作一直处于一种阻滞状态。

四、小学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小学家校合作中所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关于家校合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中的很多问题最终源于缺乏制度保障,因此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将此工作列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日程,将其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对待,形成家校合作的制度化管理,使这项工作有章可循,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家校合作规范性缺失的问题。

(二)转变观念,增强家长与学校双方的合作意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为保证家校合作的顺利推行,学校就要转变陈旧的观念,对自身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学校应该认识到家校合作是学校与家长进行平等、双向交流的平台,在家校合作中,学校起主导作用而非领导作用,充当的是服务角色而非其他。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其服务角色的功能,把家长当成平等的合作伙伴和得力的助手,接受家长的监督和管理。这样,学校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促进家校合作的开展。

(三)拓展家校合作渠道,建立切实可行的家校合作模式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家校合作,建立切实可行的家校合作模式。

1.成立家长委员会,有效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

鉴于当前大部分小学班额过大,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在各班有目的地选取部分家长加入家长委员会,以此为中介进行学校与家庭的交流。

2.建立家校联系薄,及时沟通学生信息

为了解决教师与家长工作时间紧张,难以经常进行直接交流的问题,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本家校联系薄,教师和家长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沟通关于孩子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发挥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功能。

3.定期举行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保证家校信息畅通

家长会和家访虽然是家校合作最原始的方式,但却是家校合作的有效形式,学校要正确、合理的运用这两种活动。每次家长会的内容要明确,避免总是谈论学生的成绩问题,也要注意改掉以往“教师报告会”的模式,使之成为真正的“交流式的家长会”。家访时要注重了解学生的情况,而不是将其变为“告状”。

4.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家校合作的新渠道

网络资源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财富,它也为家校合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家长和学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家长和班级任课老师可以就一些教育中的问题与困惑进行讨论,解决家庭及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苗建玲.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10):7-42.

[2]李新.家校合作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4).16-23.

[3]刘晓.基础教育“家校合作”的探析[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6,(11):11-27.

[4]江诚,宋琳.当前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0(2):96-98.

[5]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2):400-402.

[6]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3):50-53.

南湖中学家校合作工作交流材料 第10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对学生的最优质教育。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合作的关系,是相互独立和互帮互助的两个不同个体,只有家长和教师密切联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有益于学生的教育。

2014年9月,我校全面推行教育转型,借鉴北京十一学校先进的育人模式,践行分层分类、选课走班的教育模式。转型后学生管理权限向年级倾斜,班建制改为导师制,原有的教学行政班改为导师组,所有教师在承担自身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均担任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和人生引导。面对没有了班集体、没有了班主任这一现实,面对年级负责制及分布式领导管理的育人模式,面对家庭教育指导站学校定位的变更(服务部门),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如何让家校合作为学校转型助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我校结合转型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凸显了一些新的亮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制度 责任到人

我校家庭教育工作在转型后逐步形成“校长领导、健康人格中心主抓、年级支部书记具体负责、导师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学校在教导处下成立了健康人格中心这一工作部门,全面负责学校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职专岗。年级家庭教育工作由各年级支部书记负责,全员导师参与。无论是校级还是年级,家庭教育工作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工作要求建立台账记录,并纳入绩效考核。

二、加强家委会工作,为家庭教育工作助力。

学校于2010年开始便启动了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了“学校、年级、班级(导师组)”三级家长委员会模式,家委会组织机构健全,职责分工明确,规章制度逐渐完善。面对家委会工作,我校首先明确其工作定位:我校家庭教育工作要以家委会为突破口,广泛收集家长对学校办学、教育教学、师德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以家委会为抓手,组织家委会参与学校重大活动或会议,实行必要的监督;以家委会为粘合剂,加深家长对学校转型的理解与信任,协助解决教育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家委会为核心力量,积极发挥家委会在家长学校培训中的作用。为此,家委会日常重点工作如下:

(1)每学期定时举行家委会工作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慈孝”校园文化认同会;二是听取学校工作汇报。让家委会加深对学校德育工作、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了解,特别是要做好家委会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家委会对学校转型的认可与支持。

(2)开拓家庭教育育人资源。家委会既是家长代表,又是优秀家长的典型。为了及时总结交流家庭教育经验,更加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家教能力,同时在家长学校中树立良好的家教典范。每学期各年级都定时开展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各年级积极发挥家委会在家长学校培训中的作用。让每一位年级家委会成员敢于发声,敢于站在台上分享自己的家庭教育故事和经验。同时,家委会带头参与学校、市教育局举行的各级家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我的家庭教育素养。

(3)主动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学校的校务委员会、开学典礼暨表彰大会、学校工作座谈会、游学招标以及学校开展的各项重大活动,家委会成员都踊跃参加,认真履行家委会职责。

三、充分利用家长会,做好家长培训,用心架起家校沟通合作桥梁。

家长会、家长培训是沟通学校与家庭、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密切联系、协调一致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是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方式。

转型后,学校对家长会模式做了大胆的尝试。目前,家长会呈现5种形式,分别是:分层家长会、集中家长会、导师组家长会、按照课表走班家长会、任课教师一对一家长会五种形式。同时积极将家长培训活动贯穿于每一次家长会中,有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两种方式,每次培训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家长会模式1:分层家长会

校长、副校长、教导处主任、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各年级年级组长及支部书记成立了家庭教育讲话团。

实施方式1:以成绩及日常表现综合排序,将年级学生分为四个层次——“成绩优秀且学习刻苦”,“成绩良好但尚有潜力”,“成绩一般需巩固提高”,“成绩较差要注意强化”。讲师团每1到2人负责一个层次的家长会。要求精心准备适合各个层次的家长会PPT内容,由讲师团和任课教师共同完成家长会及培训。讲师团领导做专题发言,做好家长学校培训工作,任课教师做好学科指导及日常学生在校情况反馈。“分层家长会贯彻因材施教的一个金点子。”

实施方式2:根据日常德育常规实施分层,由年级组长、支部书记及分布式领导负责家长会及培训(重点是行为习惯规范养成及德行教育,常规教育是基础,落实“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的育人目标)。

家长会模式2:集中家长会

实施方式:年级学生、家长及任课教师全部参与。

家长培训由支部书记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时间20到30分钟。

各年级分布式领导及学科组长依次发言。优秀家长经验和故事分享。会议结束后,家长自愿与科任老师进行交流 家长会模式3: 导师组家长会

实施方式:家长会前,年级组提供统一的家长会模板内容(家长学校培训内容、常规问题、学科指导等)、导师在家长会及培训时内容只可增加不能减少。分散式年级家长学校培训工作落实到会,改变传统的只强调成绩、老师一言堂的家长会模式,让年级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得以重视和解决。(家长、地点固定)家长会模式4:根据课表走班家长会,后再集中

实施方式:家长会利用周末开展,时间通常是半天,按照学生周五前三节的课表到学科教室开家长会,每节课任课教师集体开家长会是20至30分钟,剩余10至20分钟是个别家长提问与交流。年级组会提前做好任课教师安排,3节课,通常会有6位任课教师与家长见面,三节课后,所有学生、家长再到报告厅参加集体家长会。一般年级组家长学校培训就在这个时间段。(家长流动,地点不固定)

家长会模式5:任课教师一对一家长会

实施方式1:提前向家长发放家长会通知单,通知单明确告知家长会时间、时间段、任课教师学科教室地点,家长合理安排后凭借通知单前往任课教师学科教师,沟通完毕后任课教师签字,家长会结束后上交至导师处,由导师负责查看本导师组学生家长到会情况。

实施方式2:导师或任课教师约谈家长

无论采用何种家长会及家长培训的形式,我们都有着一样的目标,那就是用心架起家校沟通合作的桥梁。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孩子,针对不同的家长,在“全员育人,关注个体”的育人模式下,我们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践行。扎实有效开展家长会及家长培训,是家庭教育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途径。

四、家长学校工作

1、家长学校考勤——有记录 有反馈 有督促

A、家长会出勤情况与前期准备、宣传工作关系密切(家长会邀请函、QQ通知、电话通知、个别提醒)

B、反馈:工作群反馈、家长群反馈、校报反馈

C、督促:未到者,引导教育,电话联系,传达家长会精神。年底评比反馈。

2、家长学校培训——每学期不少于2次家长学校培训

3、家长学校教材——每学期3000元家长学校教材经费,学校统一购置家长学校教材,教材在每个年级循环使用,每学期每个年级开展家长读书交流活动一次。

(有编号,一对一,管理方便)

通过家长学校读书活动,鼓励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到读书的行列,让家长们从文字中吸取经验、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家庭教育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让家长身体力行的为孩子树立爱读书的榜样。

五、关注个体发展,让家校合作更深入

(1)家长到校——家长约谈(2)教师到家——个别学生家访 最早的家长约谈来自于惩戒教育——如今的家长约谈关注个体发展

原因: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步调,统一学校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我校开始推行家长约谈活动,特别是对个案学生问题的解决,真正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约谈原则:不得只进行后进生的家长约谈,其中应包括中、上等学生的家长约谈。重点是学有潜力的学生、特长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学生、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心理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等。

1、约谈形式:家长来校与教师座谈(参加者包括年级支部书记、导师、任课教师代表)

2、约谈内容:学校、家庭表现反馈;指导家长科学育子;协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下一步家校合作的具体方法等

3、约谈手册

六、家校合作其它常规性工作

1、家长开放日活动

2、大家访

3、家长评教议教

4、优秀家长表彰暨经验交流活动

5、每月一份家庭教育菜单进家庭活动

6、家长QQ群、微信群、校讯通的建立与使用

7、家长咨询

有这样的一句话,家庭好了,教育才会好;父母好了,孩子才会好;家庭教育好了,学校教育就会轻松高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管用的道理。转型后,我校的家庭教育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它需要我们去努力探究,需要我们投入更大的热情与信心,需要我们不断拓宽家庭教育工作思路,需要我们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相信今天在专家高屋建瓴的引导和指导下,在教育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家校合育这股力量,定会迸发无穷活力。这就是我今天的汇报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感谢大家聆听!

上一篇:中学生九年级作文最美家乡600字下一篇:我的岗位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