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照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小学作文

2024-07-31

让阳光照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小学作文(精选6篇)

让阳光照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小学作文 第1篇

让阳光照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小学作文

在北京市里,有好多卖艺挣钱的人,像拉二胡、画画、吹笛子……他们经常不被人们所注意,而有一位少年,却感动了一片人。

那是一个阴雨天,我正在街上散步,突然,一行用毛笔在红纸上写下的字引起了我的主意:“请让我为您写一批对联,您给多少钱都行。”出于好奇,我就走近去看,只见一位少年正在用他那黑漆漆的脚,夹着一只毛笔,在一张红纸上写字。他那空空的袖管一晃一晃的,破旧不堪的衣服更让人心酸。在少年的身旁,坐着他的老母亲,满脸深浅不一的皱纹格外显眼,她好象失明了,两只眼睛闭着,可在这一对母子的脸上,我找到了和其他卖艺人不一样的神情。其他卖艺人是在卑微乞求,而这对母子,却是满脸的庄严……

正当我想的入神之时,一段对话打断了我的思绪“不行!我不能收这么多钱,”只见少年微笑着说。“没关系,就30元钱,你这儿不是写着‘给多少钱都行’吗?”一位大叔说。“我想用我的双‘手’挣钱,而不是在向人‘讨’钱!”少年严肃的说,在场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我也流下了热泪,谁都知道,这位少年已经没有手了,可他却依然那么“固执”,他的.老母亲也流下了欣慰的眼泪。就在这时,一缕阳光照在这位少年的身上,显得格外的灿烂,全场的人都要求他给自己写对联,并且每个人放的钱都小于10元,大于5元,因为大家怕伤了这位少年的自尊心。

在这个城市里,还有好多讨饭的、卖艺的,他们心灵里都缺少“阳光”,都用卑微的眼神讨钱,而像这位少年似的卖艺者却没有几个,我希望温暖的阳光能照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阳光照进每一个人的心里。

让阳光照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小学作文 第2篇

在城市的一些热闹场所,如车站旁,肯德基店附近,几乎都能看到残疾乞丐的身影,他们带着可怜兮兮的面孔,或跪着,或趴在滑板上爬行。手里拿着一个破旧的罐子,带着乞求的目光向路人乞讨。我遇到这样的人经常会给他们一些钱,可是一些铁石心肠的人,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就走了。有些人甚至会粗鲁地说:“滚开!”

有人说他们是骗子,骗取人们的同情心,骗取我们辛苦赚来的钱。我想不管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们毕竟残疾了,跟我们健康的.人不一样,就这点来说,他们是值得我们同情,是值得我们去帮助的。如果全社会的人都能伸手热情的双手,去帮助他们,去关心他们。我相信,不!我坚信,他们也不会带着残疾的身体流落街头向路人乞讨吧?

让阳光照亮内心的每一个角落 第3篇

酒喝了半晌,德福爹试探着问德福,遇到了什么棘手的问题,德福说:“人际关系。”“说说嘛!”德福爹关切地说道。

德福说:“在乡镇工作的时候,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哪知道,拼死拼活奋斗到城里,却处处碰壁。”德福爹一脸的疑惑,示意儿子继续说下去。

“從小,您教导我,对每个人都要笑脸相迎,给每个人一片灿烂的阳光,这样,阳光才会照亮自己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整日生活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这就是人生的幸福。”

“这有什么不对吗?”

德福说:“以前在乡镇工作,给同事们笑脸,给村民们笑脸,别人都能投桃报李,还你一个微笑,那时候感觉非常幸福。但是,调进城里,情况就全变了。周围人把我的谦逊看成了谦卑和懦弱,甚至把我当成软柿子,想掐就掐,想捏就捏。

“就说传达室那个李大爷吧,很少有人跟他打招呼,也就是我吧,每天上下班,客客气气跟他打个招呼,问个好。但是,前天早上,他却提高了嗓门吆喝我。原来,我身后跟着一个人高马大的收废品的,他无所顾忌、大步流星地往里走。李大爷没敢制止他,却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我不懂机关大院的规矩,私自带人进来。还没等我为自己辩解,那个收废品的就瞪着眼对李大爷吼了起来,说他是某位领导的亲戚,专门进来收废品的。李大爷连忙赔着笑脸,让人家进去了。

“这还不算,连管理小区公厕的胡大哥都不把我放在眼里。昨天早上,路过公厕时,我肚子疼,想上个厕所,当时他和他老婆两人都在里面拖地板,我就说让他老婆暂时出去一下,哪知,胡大哥夫妇扭头白了我一眼,理都不理继续干活了。就在我发愣的时候,一个睡眼惺忪的人走了进来,大声吆喝着出去出去,话没说完就开始解裤子,老胡赶紧把他老婆推了出去。爹,您说说,这是什么世道?”

德福爹说:“我还以为多大点事。就说我们的阁子楼吧,白天太阳光照射到的时候,是不是四壁透光啊?但是,到了晚上或阴雨天的时候,还能享受到阳光吗?不能!但这只是暂时的,只要天气晴好,明天光照依然。做人也是这样,只要心胸坦荡,管他阴晴雨雪,管他白天黑夜,坚持自己的原则,阳光终究会照亮内心的每一个角落!”

德福彻悟,到单位上班时,看见李大爷,依然笑着点头问好。李大爷笑眯眯地走过来,紧紧握住德福的手,说:“好小伙儿,有肚量。那两天,有间办公室失盗,把责任推到了传达室,我心里正堵得慌,以为是你带进来的收废品的,错怪了你,大爷给你赔不是。”上公厕遇到胡大哥,德福依然笑容满面。胡大哥说:“兄弟,那天早上,我和你嫂子拌嘴了,所以心气儿不顺,你谅解一下。”

让阳光照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小学作文 第4篇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中外历代诗论对诗的本质有两种很著名人的界说:一是“诗如画”,二是“诗父音乐同质”。这两种界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当时影响较大。但是事实上,这两种界定法却缺乏科学性。

首先我们谈谈诗与画的本质;诗与画的相同之处,都是表现客观世界的现象,但是本质上差别却是异质的。诗歌与绘画在内容、塑造的形象,塑造形象的媒介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在内容上,绘画的主要内容是外在形象的艺术再现,它有留住客观事物外貌的倾向。而诗歌的主要内容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它回避精确的描绘,客观事物的表现是由诗中所抒之情暗示出来的。绘画塑造的是客观事物的视觉形象,而诗歌塑造的形象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它借助想象而不是借助视觉。

还有一种情形,诗歌有时也塑造景物形象,在诗中形成画面。但这种画面是不确定的,是随着诗人或读者的想象而变化的。而绘画是静止的形象,是事物某一种特定时刻的形象。反之诗歌的画面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动的,而绝非静止。从塑造的形象的媒介看,绘画塑造形象的媒介是线条和色彩,而诗歌塑造形象的媒介是语言。

色彩和线条只能精确地再现客观世界,它在表现复杂的主观世界中就受到极大的限制。语言这种媒介却不受任何限制,它擅长表达复杂而微妙的精神世界,所以诗与画是异质的。

同样如此,诗与音乐在本质上也是不同的。虽然他们的形式特征相同,即诗歌和音乐都具有节奏感和音调起伏变化。虽然音乐在表现主观世界方面比绘画有更大的自由,但它却走得更远。它用节奏感和音调这两种抽象的符号去表现社会生活,太没有确定性,带有强大的随意性。艺术家的情感在音调里只得到了象征性的表达。音乐表现的情感缺乏绘画内容那种明确性和具体性。它走向了绘画的另一个极端。

诗虽然寻求音乐美,但诗绝不只是节奏和音调,它不是单纯的声音艺术。诗的主要媒介是语音而不是声音。声音在语言中的表现只是一种语调,所以诗歌的语言是义与音的交融后产生的“特殊语言”我们可以从朗读文章与朗诵诗歌中体会出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远远比音乐具有明确性。而诗歌远远打破了音乐的局限,给感情世界以更深邃、充实的内容和明确、清楚的外貌,它是音乐的“提高”。所以诗与音乐是异质的。

我们从探索诗的文体可能的角度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把握了诗的本质内涵。视点是创作主体与对象的独特关系。视点分为外视点和内视点,不同的视点带来不同的文体可能性。散文与绘画相近,散文以占有时间的人工符号——语言作媒介,绘画以占有空间的自然符号——色彩与线条作媒介,二者都有留恋自己关照对象的外貌倾向。无论在表现上采用写突还是象征,二者的视点都是外视点、具象视点。

而诗与绘画疏远而与音乐接近。音乐属于单纯的内心活动。它否定了视觉艺术的空间性,又对自己的声音进行否定,双重否定给予音乐表现无对象的内心活动以最大可能。音乐视点是内视点、抽象视点。然而诗与音乐有着明显的异质:诗是一次性完成,音乐是二次完成的,诗的媒介不是单纯的声音,音乐的声音直接成为目的;诗使情感得到具象化,(音乐是抽象的);等等但是诗与音乐都是直接表现内心世界。二者的视点都是内视点、抽象视点。这里我们可以审美视点为基准,可将文学分为两类:

一、外观点文学(即非诗文学)。外视点文学叙述世界,具有较强的历史反省功能,显示客观世界的丰富。

二、内视点文学(即诗和其他抒情文体)。内视点文学体验世界,以它对世界的情感反应来证明自己的优势,披露心灵世界的精微,内视点就是心灵视点,精神视点。

内视点将人带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带到诗的世界。

诗是典型的内视点文学,在这里外在世界在心灵化过程中被进行分解和重新组合,物理时间和物理空间都失去意义。由于审美视点所制约,诗不需要、不容许、也不长于对外在现实实行广泛的描绘。诗不是散文。散文是:典型的外视点文学,它留恋自己关照的对象,遵照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以散文的眼光去打量世界。而诗歌是体验外在世界,在视点上,诗的内视点表现出了诗歌的六个特征:

-、诗的主观体验产物

诗的创作过程就是化对象为体验、化客观为主观的过程。或者说是化物理世界为心灵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说外在世界的一切经诗人的主观体验而获得诗的生命。

二、诗具有梦幻色彩

梦幻的主要特征是来自于现实却又绝缘于现实,它是现实生活中的变异而产生于虚幻的空间之中,梦幻者的主要的特征是他对物理时空的摆脱。诗与梦、诗人与梦者在这一点上很相似,待是主观体验,因此,富有梦幻色彩。

三、诗是非逻辑结构

既然诗是主观体验,它就是不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拒绝习惯的自然规律和逻辑观念。诗在情出常态、思出常格、形出常规的反常中表现了更深层次的更加浓烈的正常;妙在反常。古人所谓“无理而妙”,“无理”就是对习见逻辑的排除。

四、心灵的直接表现

艺术都是心灵寻求解放与表现的结果,心灵是诗的直接内容,诗是内在体验的直接外化。心灵的直接表现使诗成为了普遍的艺术。建筑艺术是最不完善艺术,由于媒介的局限,建筑艺术家的心灵只能得到象征式的表达。而诗歌则是在时间上成面空间上成点的艺术。在直接性上,它与时间艺术的音乐相似,在具体性上,它与空间艺术的绘画相似。

五、诗的无名性

诗歌没有具体性,诗歌抒情主人公是没有具体指向的,诗歌的无名性带来高度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六、诗的往复回旋

心灵性、情感性的谱调大多是往复回旋、缠绵萦绕的。诗的内视点不象外视点那样的线性目光,诗的目光是流动的,上下左右,俯仰自如,往复回旋于内心世界。

关于什么是诗?这里不能用简单几句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和下定义的,历史上曾经有郭沫若、何其芳纷纷给“诗”下定义,他们的定义虽然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但是没有全面地概括诗歌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的小。今天,西南师范学院“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吕进教授精确地、较全面地、科学地概括了诗歌的本质特征,他是这样给诗歌下的定义:

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

诗歌并不直接反映生活,而是从生活中寻找人的情感,诗不长于细致叙述客观现实,而是长于细致地叙述感情浪花。诗的内容本质在于抒情,诗的歌唱生活即强调诗的抒情美,“歌唱”不只是“歌颂”,诗歌唱生活的感情是无限丰富的,或爱或憎,或哀或喜。诗是歌唱生活的艺术又决定了诗通常是诗人感情直写。诗都离不开诗人的经历、遭遇、个性、气质、理想、追求等等,在绝大多数诗歌中,诗人都公开或侧面“亮相”它们都是诗人的人格显露,诗人的心灵公开展示,诗人内心情感的直写。

想念小学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作文 第5篇

是它(母校)给我的小学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是它给予我童年的美好记忆,是它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是它让我懂得知足常乐……如今,即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心中总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

小学生活还剩几天,但我仍然对曾发生在(6)班的事历历在目。还记得刚入校的时候,让人眼前一绿的就是那棵苍翠挺拔的雪松;时间如飞箭,转眼六年过去了,想到6月30日就要领报告书了,心中涌起一种酸酸的感觉——因为即将告别亲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苍劲的雪松……校园里的一切都让我难以忘怀,涌起深深的眷恋。真想30号那天不去学校,以为自己还在小学里,但时光是不可能倒退的;去的话,也许意味着这是见对方的最后一面,也就意味着这是一个感人而伤心的场面。

让阳光洒满语文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第6篇

【关键词】阳光;洒满;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当下,在中考这一指挥棒的引领下,各校展开了激烈竞争:争人数、争名次、争升学率、争优秀率、争高分……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从那个最活跃、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转而成为了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练兵场。课堂上更多的是重复、是模仿……是被动学习。

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让学生在快乐和谐放松的氛围中感受知识的魅力。语文教师更应当让自己的课堂如沐阳光!

一、我们要创造宽松与和谐之光芒,让它洒满语文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寻找快乐的引路人。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放射着宽松与和谐光芒的圣殿。在这里,每个学生都能真实地感受到每一点每一滴的成功,自然而然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我们要制造自信与分享的光芒,让它住进每个学生的心里

爱默生曾说:“相信自己能,便会攻无不克。”可见,自信在一个人的生命中该是何等重要。语文课堂就是培养学生自信的最佳舞台。

(一)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展现自我

语文课的前三分钟是学生展现自我的时间。每名同学通过课前准备,利用这一时间讲一个小故事、介绍一位名人、解释一个成语或者朗读自己的一篇作品。短短的三分钟让学生逐渐战胜恐惧,挑战自我,建立自信。

(二)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有利时机

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有利时机,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表达机会。

例如:教学《小巷深处》一文。它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其教学难点在于:体会文章通过写生活中的小事来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特点,并指导学生写作。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哪些具体描述表现了盲母亲对养女的爱?其中哪一处最让你感动,说说理由?作者描写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组内成员讨论后请一名同学小结。这样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思考又有表达,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自信建立起来了,同时还学会了分享。

这时,紧追不舍,对学生说:“仿照这样的写法,选取生活中的实事,写一写你的父母是怎样关心你的吧!”

从说到写,从学到用,既突破了难点,又在快乐分享中培养了十足的自信,真是一举多得!

三、我们要制造乐学善学与自我提升之光芒,让它与学生一同成长

语文学科以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本中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美动人的描写,简洁有力的议论,饶有趣味的说明,巧妙的比喻,精辟的哲理语句等,都极富美感。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热爱。

一方面可以从教材中挖掘蕴含着能使学生增长见识的内容,比如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趣闻轶事,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读物,如学习《空城计》一课时,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其他故事,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等。这些拓宽视野的知识介绍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

语文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教师课前的设计。设计的内容要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比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课时,枯燥乏味的文言文不容易吸引学生,用多媒体放映以《桃花源记》为设计蓝本的香港K11天幕广场的图片来导入新课,学生们的目光全都聚拢来,学习热情极高,在这种情况下展开教与学,效果极好。教师创设的情境,需要把握不同的体裁作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思考,避免千篇一律。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让学生在乐学中提高。

四、我们要播撒创造与超越的光芒,让它引领学生去飞翔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语文教学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只要学生能够勤动脑、善思考,他们的创造思维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会有属于自己的创造。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勇于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发现创造的快乐,进而产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超越自我。

让阳光洒满语文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愿每一个孩子爱上语文!

作者简介:李洪娟,女,1978年生,中教一级。

上一篇:无私奉献重现雷锋下一篇:小学生班主任期末评语8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