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联范文

2024-05-12

对对联范文(精选8篇)

对对联 第1篇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缀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 楹联作家白启寰

一、什么叫对联:

对联又名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辞典》释),有人将它定义为:“对联是由两组文义相关的对句所组成的联合体”。

早期的春联叫桃符,王安石有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讲的是贴春联的习俗。

对联旧称楹联,楹就是柱子,古人常把对联悬于楹柱,因此而得名。在旧体诗词中,对联又被称为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名称的来历。民间则简单地称对联为对子,创作对联就叫“对对子”。名称不一,实质却是一样的,都指汉语所特有的一种文体形式。从大的方面讲,古文分为两种--散文和韵文,对联属于韵文,被誉为“诗中之诗”。后面我们将对这一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作详细的讲解。

其中,第一组称上联,第二组称下联。来源于律诗的四联八句。上联叫出句、初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白、对母或对尾。

例如:明朝宰相邱琼山少年就学时,老师为解决学生争座位而出句:“细雨肩头滴”,本是平淡的句子,而邱琼山对以“青云足下生”,不但赢得了座位,而且表现了才志超群,全联生色多了。其中的“细雨肩头滴”叫上联、出句、对公或对首,“青云足下生”叫下联、对句、对母或对尾。上联叫被对句,下联叫对句,所以应说“青云足下生”对“细雨肩头滴”,或说“细雨肩头滴”对以“青云足下生”。

二、对联的形式

按时间和场合分:

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春满长征路,花繁民主枝。

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镂刻于木板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例如,1979年,杭州的岳飞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朴初,化用岳飞 《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的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

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

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称婚联。

如:并蒂新开幸福花,同心永结富裕果。

5.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1941年时,马老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周恩来、董必武和邓颖超联名赠送了一幅寿联: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

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谓之挽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

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三、对联的对法:

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例:

福如东海

浮舟沧海

两个黄鹂鸣翠柳

春蚕到死丝方尽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寿比南山

立马昆仑

一行白鹭上青天

蜡炬成灰泪始干

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例: 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白军中,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3.串对:又名流水对,单看上或下联,意思不全,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意境。例:

春色满园关不住

人生自古谁无死

纸上得来终觉浅

一枝红杏出墙来

留取丹心照汗青

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对联的特点:

传统的楹联与格律诗一样,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律: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百字长联详见课本)

2.上下联某位置上的词性必须相同(下联词性与上联同位词相同),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

明月松间照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闭门推出窗前月

清泉石上流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投石冲开水底天

3.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平仄相间和相反。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否则拗口。

4.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在《怎样作对联》一文中,作了系统的归纳。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五、对联与对偶、对仗的区别

对联在修辞格里叫做对偶。

何为对偶?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读书写字”,“读书”与“写字”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读书写字”是句中自对,“读书写字,求学成才”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以“读书写字,求学成才”为例:“读”、“写”、“求”、“成”都是动词相对;“书”、“字”、“学”、“才”都是名词相对。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对称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对偶。

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北岛的《回答》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些对偶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

但是,对偶与对联不能混同。对偶从宽,对联则从严。对联缘出律诗的对仗,而律诗中的对仗除了要遵从对偶的要求外,还有它自身的规则。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因此,像上面的例子除了“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外,另两例都不能完全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

我们再举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句和对句不但字数相同,结构一致,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上句“大漠孤烟直”是“仄仄平平仄”,与下句“长河落日圆”的“平平仄仄平”不是刚好对立吗?这就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了。

五言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七言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不平仄严明、对仗工整。对联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我们都熟悉的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就修辞方面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联的平仄可以有一点变通,那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碰到单数字,平仄可以放松要求,上联是平声,下联也可以对平声,仄声亦然。但逢双的数字必须从严。这算是给我们开了一个口子,让我们不必太受拘束。例如上面的例子,首字就是平平相对。我们再举岳阳楼上一副名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家忧乐注心头

仄平平平仄平平

除第一字和第三字外,其他都是平仄相对,这也是一副工整的对联。可以这样说,凡是名联,基本上都能符合我们前面所说的要求。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我们的例子中发现对联在音韵方面的另一特点,那就是“仄起平收”,意思是“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这又是一条定律,轻易不能违反的。有这样一副老联: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上联最末用“水”字,仄声,下联末字“松”,平声,前后分明,错落有致。如果我们把它改一下:

福如东海水长流 寿比南山松不老

读起来是不是有点别扭?大家把次序颠倒过来试试:

寿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东海水长流

是不是又顺了呢?这就是平仄的妙用。老祖宗既然给我们立下了平仄的规矩,必然有它的不同凡响处。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疑惑:什么是平仄?怎么分清平仄?下面就谈谈汉语的四声。

六、对联的平仄: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一个叫朱异的文人:“你们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大拍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这里,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其中“上去入”三声又合起来归入仄声一类。

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以上为平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古入声字已消失。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谐的对联:

日出/江花/红/胜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

口诀中又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因为一三五是奇位字不影响整句音节的流畅,二四六偶位字是决定音节的关键字眼,我想平仄歌诀可改为:“平对仄,仄对平,相间

二、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三换仄平,可平可仄一三五,偶位句末定要明”,是比较准确些。

对联中一些特殊的字、词对偶,可以不拘平仄。主要有

(1)同字相对(虚词)。(2)专有名词相对。(3)文言虚词相对。(4)成语、熟句相对。名联赏析(感性知识储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书破万卷神交古人

——清代左宗棠作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

——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1934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陈寅恪出的对联题: 上联: 孙行者

下联: 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位置相同,词性相同

4、平仄相对,音调相谐

5、对联张贴,仄起平收 仄起平收

对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而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求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用平声。如:

上联:春晖盈大地平平平仄仄

下联:正气满乾坤 仄仄仄平平

同桌试对: 春兰——

落日—— 去伪——

花好——

书山——

绿水——

海角——

月转——

细雨——

天文——

柳暗——

虎啸——

水底月 ——

水帘洞 ——

刀子嘴 —— 蚕吐丝——

辞旧岁 ——

蜂采蜜 ——

情深似海——

山清水秀——

望梅止渴 ——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4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行千里路 ——

改邪归正—— 忠言逆耳――

见风使舵―― 流芳百世―― 狗仗人势――

雪中送炭―― 福如东海阔——

冬去山清水秀 ——

1、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

选出最恰当的一项(1987年高考题)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渠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2、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3、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2009年湖南高考语文卷第5题

4、“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5、从对联的角度为上联“劝君更尽一杯酒”选择合适的下联()A、西出阳关无故人

B、与尔同销万古愁 C、益友何妨去复来

D、开卷神游千载上

5、明末大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常以忠节自命。他曾在厅堂门框上亲自撰写一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兵败被俘,屈膝降清。当时有人十分鄙视他,在其自撰联后各添了一个虚词,顿使此联内容逆转,成了洪承畴的“自供状”。

请问添加的是哪两个字?

6、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一池翠影游鱼乐

雨滋春树碧连天 腊梅吐芳迎红日

书山万仞志能攀 学海无涯勤可渡

三径红香舞蝶忙 风送花香红满地

绿柳展枝舞春风

7、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下联调整为:

8、课后大显身手

(1)处处风光好,(2)荆轲有勇刺嬴政,(3),,; 悲也,愤也,颂也,革命文豪感情。

《纪念刘和珍君》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课后要求:

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多做“有心人”,尤其当你有机会外出旅游时,请你留意那些名胜古迹、庙宇高堂上的对联,相信这能让你的旅途增添更多的收获!

较为常见的成语对联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鼎新革故――激浊扬清 守株待兔――缘木求鱼

见风使舵――顺水推舟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千山万水――五湖四海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追本穷源――寻根究底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循规蹈矩――安分守己 牛鬼蛇神――魑魅魍魉

落花流水――残枝败叶 开门揖盗――引狼入室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抛砖引玉――点金成铁

弃暗投明――改邪归正 苦中作乐――忙里偷闲

貌合神离――阳奉阴违 削足适履――杀头便冠

狗仗人势――狐假虎威 胸有成竹――目无全牛

卧薪尝胆――破釜沉舟 牵肠挂肚――提心吊胆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井然有序――杂乱无章

伶牙俐齿――拙嘴笨舌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山珍海味――粗茶淡饭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识对联,对对联”学案

横眉冷对――低眉顺眼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精雕细刻――粗制滥造

打草惊蛇――敲山震虎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7

对对联 第2篇

1.(2003年福州)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1)黄鹤偶乘沧海月 白云常带楚江秋

()

(2)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 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

(3)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

2.(2004年太原)对偶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

第七回目:,五行山下定心猿。

[帮帮你]:“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即孙悟空。

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眼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3.(2004年益阳)下面的对联各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请在括号里写出这部小说的名称。

(1)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2)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4.(2001年厦门)下面给出上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忆往昔刘备三顾草庐传佳话 下联:

5.(2004年大连)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 下联:陶渊明

6.(2004年黄冈)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7.(2004年烟台)品读对联,联系选文(无题)回答问题。

凌云劲竹真君子 空谷幽兰绝美人

(1)选文中有两个词语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上联对竹子的赞美,这两个词语是、。

(2)下联赞美了兰花怎样的品格?下列词语中有一个最能代表兰花品格,这个词语是。(A、纯朴坚韧 B、桀骜不群 C、高雅绝俗 D、默默无闻)

(3)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哪些人具有对联中的竹子或兰花的品格?请各举一例,写出姓名、事例或他本人的名言诗句(选文中出现的例子除外)。

具有竹子品格的: 具有兰花品格的:

8.下面两副对联所指的作家分别是谁,请将姓名及其主要作品集填在横线上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2)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唯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

、。

9.《醉翁亭记》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

10.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个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1.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欧阳修。

12.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1)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 下联:

(2)上联:品千古美文

下联:

13.对对联。

(1)上联:

,下联:花静鸟谈天。

(2)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

14.诸葛亮凭借才智,辅佐刘备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相传他曾推演兵法,聚石布成八阵图。下面一副对联是杜甫对他的评价,请你补充完整。

上联:功盖三分国

下联:名成 15.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后被任命为两广总督,他在总督府写了一副对联以自勉,表现自己光明磊落的胸怀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请你补出上联。

上联:,;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6.杭州西湖边上岳墓前有秦桧等四人的铸铁跪像,人们借此来贬恶扬善。当年秦桧等人谋害岳飞,为后人唾骂理所当然,但用来塑像的白铁则是无辜的。请你据此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下联:。

17.徐特立先生曾经赠给青年人一副对联,请你补充完整。

上联:有关家国书常读 下联:

18.楚汉战争时期,由于萧何的推荐,韩信被拜为大将,也由于萧何的计谋,韩信又惨遭杀害。韩信少时,穷得常常挨饿,漂母怜而饭之才得以生存,而最后又死于吕后之手。请你用一副对联来概括韩信的一生。

19.对联创作。

(1)上联是:海安花鼓誉满神州

从下列提示中选出一个对象对出下联:品王佳酿、海林内衣、中洋河豚。

(2)下面是教师节某学生献给辛勤的园丁的一副对联,请你似写下联。

上联:无声润物三春雨 下联:

答案:

1.①黄鹤楼 ②岳阳楼 ③泰山

2.八卦炉中逃大圣

3.①《水浒传》②《西游记》

4.看今朝陈毅四上茅山谱新章

5.示例:寄托理想描绘世外桃园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1)挺拔刚正 宁折不弯(2)C(3)答案举例:(竹子)苏武 北海牧羊,宁死不降;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兰花)陶渊明 隐居田园,不媚世俗;刘禹锡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8.(1)蒲松龄、《聊斋志异》(2)白居易、《新乐府》或《白氏长庆集》

9.宽对即可,例如:“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或“范仲淹先天下而忧”等。

10.呐喊

11.醉翁亭里(中)与民同乐

12.(1)看今朝锦绣江(河)山(2)论天下大事、尝百年佳酿、赏人间奇景等。

13.(1)水清鱼读月(2)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4.八阵图

1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6.白铁无辜铸佞臣

17.无益身心事莫为

18.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19.(1)示例::品王佳酿,驰名中外 海林内衣,情暖人间 中洋河豚,香飘四海

(2)有志肓才一代功 三字对(熟语)

给学生讲对联,渐渐觉得说得多不如练得多。先从双音词练起,接着练习三字熟语,接着练习四字成语。四字成语不过是以前积累的资料,三字熟语倒是新创。不过学生还蛮有趣,上课有兴趣,收获多多。我不过提个头,是他们自己鼓捣出来的对子。下来再整理,也是一种乐趣。

下面是一些相对较为精彩的,至少是合乎对联一般要求的,对一个中学生来说,也已经不错了。

1、池中物----墙头草

2、杯中酒----几上肉----肉边菜----窝边草

3、嘴边话----心上人

4、霹雳手----鸳鸯腿

5、八卦掌----五禽戏

6、顺风耳----千里眼

7、千里马----中山狼

8、辽东豕----中山狼

9、阶下囚----座上客

10、门外汉----个中人

11、定心丸----迷魂汤---护身符

12、补脑液----强心针

13、丑八怪----新四军----尤三姐

14、儿皇帝----女驸马

15、母夜叉---纸老虎

16、打前站---步后尘---断后路----开后门

17、吹牛皮---露马脚

18、开心果---闭门羹----断肠草---如意花

19、白日鬼----夜游神 20、迷魂汤----忘情水

21、并蒂莲----连理枝----比翼鸟----通心草

22、三家村----一言堂

23、八路军----百世师

24、三字狱----半瓶醋----八斗才

25、一心敬----八面光----百里才

26、回马枪----杀手锏

27、杀风景----炒鱿鱼

28、负心汉----薄情郎----痴心女

29、马后炮----车前草 30、敲边鼓----打圆场

31、及时雨----对台戏

32、眼中钉----肉中刺----口头禅----耳旁风----心头恨

33、走马灯----跑龙套

34、拍马屁----执牛耳----斗鸡眼

35、吝啬鬼----糊涂神----糊涂虫----窝囊废----冒失鬼

36、龙虎斗----牛马走

37、摇钱树----寄生虫----守财奴

38、干着急----瞎指挥----瞎忙活

39、活见鬼----真丢人 40、合得来----对不起

41、大架子----软骨头----贱骨头----热心肠

42、干瞪眼----瞎操心----闲磕牙

43、败家子----亡国奴----守财奴----和事佬

44、攀高枝----随大流

45、不像话----未了情

46、想当然----套近乎----钻空子

47、团团转----哈哈笑

默默无闻----哈哈大笑

48、打圆场----放空炮

49、破天荒----刮地皮 50、看门狗----丧家犬

51、笑面虎----白眼狼----丹顶鹤

52、说大话----唱反调----花小钱----吃白食----戴高帽

53、放冷箭----吃黑枪

54、老把式----恶作剧

55、飞毛腿----夸海口

56、长舌妇----短命鬼

57、诗言志----法留情

58、和稀泥----趟混水----抹光墙

59、翘尾巴----瞪眼睛----吹胡子 60、钓鳌客----打虎将----放牛郎 61、敲门砖----试金石

62、压轴戏----挡箭牌----护身符 63、敲竹杠----打秋风

64、钻牛角尖----捅马蜂窝 65、窝里斗----场上迷 66、三只手----九回肠 67、安乐窝----死亡线 68、黄土地----黑社会 69、小流氓----老江湖 70、闷葫芦----铁算盘 71、里程碑----计时牌 72、戴高帽----穿小鞋

73、四不像----三不管----两不找 74、八抬轿----四轮车 75、走为上----诚则灵 76、一窝蜂----同命鸟 77、老不死----悔莫及 78、说曹操----梦周公 79、香饽饽----假惺惺 80、玩把戏----走过场 你能说出下列行业吗? 1)充饥不必画饼止渴何须望梅_________小吃店 2)韵出高山流水调追白雪阳春_________乐器行

3)读书爱书书中自有大世界垒阶登阶阶上即是新高峰_________书店

4)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无落花,但闻藿香木香._________中药铺 2.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1)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黄鹤楼)2)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岳阳楼)3)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黄山)

对联练习题答案

下面是蒲松龄借项羽勾践以自勉的一副对联,破釜沉舟。

旗开得胜,人游山中,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月送花香浮小院”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3。

上联,秦淮河的桨声灯影。

古都南京。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2分)春天、根据下面语言材料、“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一弹流水一弹月,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百二秦关终属楚,填在下面的横线上:“石头城”对“燕子叽”,选出最恰当的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上联: 9,():

5,回答文后问题、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例如,使之完整,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在下联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朝天宫”对“阅江楼”,集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淡月隐梅花 6,请为它选填下联,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上联: 下联;

下联。

14、“白马湖”三个地名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其结构一致。

13、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楹联应对活动、《水浒》第十二回标题为一副对联,量力而行 12。

上联_________________ ____。上联是,其中给出的一则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历史名城.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

下联,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海洋乃人类未来粮仓7,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事竟成、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

上联:“乌龙潭”对________ “莫愁湖”对________ “总统府”对__________ 2,山景如画,三千越甲可吞吴、下面加“ ”的一句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与前面的组成对联,两岸和平一家亲”:组成对联的两个成语。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南朝旧事、福州乌山的王琵琶亭有一副对联、“轻风细柳、请运用对偶知识对对子、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请运用学过的《悯农》中的有关诗句。

答.成语对联填空(成语对联的特征:苦心人天不负,山色斑斓,下联为()A.青面兽北京斗武 B.景阳岗武松打虎 C.急先锋东郭争功 D汴京城杨志卖刀

11,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请你对出下联,填成语、明代遗韵。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三月细雨春妩媚

10,______________:风雨一杯酒; 下联:少 小 离 家 为 异 客 下联.品对联、民国风雨。(1分)上联,湖水涨满、“状元楼”。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瓜熟蒂落(),对出下联:轻风细柳下联,浸染出浓浓的意韵;下联,上联是“梁山泊林冲落草”,最恰当的一项是()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4。请根据上联,工整对仗)。玄武湖舒展、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秋日,弃之可惜,夫子庙的热闹繁华,在方格中填写一字。请在下面的两个成语后面的括号内各填写一个成语,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1,如行画中。

8:有事者:春水船如天上坐,鸡鸣寺空灵 满意答案

热心问友 2009-05-13 天不负、汴京城杨志卖刀

11.旗开得胜(马到功成)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海洋乃人类未来粮仓

7;

下联,百二秦关终属楚、B.风摇竹影到幽斋

3:杯中酒口口都香甜,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4:“品美文若饮甘露” 下联,破釜沉舟、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4、上联。

9:淡月隐梅花

6:轻风(舞)细柳

下联,事竟成、上联:春水船如天上坐、上联,弃之可惜

下联,量力而行

12、上联;

下联.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

下联、“乌龙潭”对白马湖 “莫愁湖”对无想寺“总统府”对状元楼

2、A.半入江风半入云

10。

对对联 第3篇

举例说, 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在论述“主观主义的态度”时说, 有一副对子, 是替这种人画像的: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上课时学生问老师:什么是对子, 为什么这两行字叫对子而不是对偶?面对提问, 老师给出的回答多是笼统的:这两行字就是对子, 书上不是说了吗, 懂得它的思想内容就行了。

当然也有做得好的老师, 他们教学生赏析对联, 组织相关活动, 出版诸如“春联会萃”一类墙报, 但并没有形成教学常态, 还谈不上量化考核的教学效果。

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要求学生“对”对联。试卷第24题是:

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 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4分)

第一题 ①爆竹声声脆 ②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在供判卷用的“评分标准”中注明只要求“形式相同”“内容相对”和“没有错别字”“平仄不作要求”。所附参考答案分别为:爆竹声声脆;祖国日日新。满园春色好;神州面貌新。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据了解, 不少考生考后表示这种题型“从未见过”, 考试“心里没底”。有专家分析:历年高考语文也曾有涉及对联的, 但只要求由所出对联选句填空或根据联语考查相关文学常识, 题型多为选项判断。这次开了高考语文要求“对”对联的先例, 难度陡然增大, 这值得关注的变化, 有可能体现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某种思路。

鲁迅先生的启蒙教育是在蒙馆里完成的, 对课是他最喜欢的一门课。对于对课, 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着精彩的记述:“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 从三言到五言, 终于到七言……”从这些看似平淡简短的叙述中, 我们可以感到, 先生是在怎样深情怀念启蒙教育的美好时光。就在浸淫熏陶、遣词造句和斟酌历练中, 学子们完成了为人为学的文科基础的夯实与拓展。

当然, 随着时代发展, 今天的教育方式与教学要求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 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再回到“三味书屋”中去了, 但笔者以为, 中学语文适当开设对课还是必要的。

首先, 开设对课利于促进语文教学, 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比如说, 面对上面提到的“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对子, 面对学生关于什么是对子的提问仅仅给出笼统的回答, 不去分析这副对联的构成和它深刻的思想内容, 那种乏味与尴尬是不难想见的。如果完全绕开课文出现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对课文分析的深度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

对联也叫对子、楹联、楹贴, 要求对仗工整, 平仄协调。对偶是写作“技巧”, 属修辞辞格之一, 对联则是文学“作品”形式之一。对偶句不一定是对联, 而对联一定是对偶句, 两者有明确区别。语文教学中遇到对联, 正确的做法是结合课文进行必要的阐释说明和启发引导。能如此, 学生思路开阔, 课堂气氛活跃, 熔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炉, 真可谓一举多得, 利莫大焉。

第二是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对联是中国文学独有的历史悠久的文学作品样式, 发展历史悠久, 应用范围广泛, 精品卷帙浩繁, 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

学习对联, 如同学习小说、散文单元作品一样, 通过对作品时代性、思想性和人生观、世界观诸方面的分析, 利于加强学生德育智育的培养, 体现“道”的教育功能。同时, 还可以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味汉字和汉语言文学独特的结构之美、对仗之美、韵律之美。这本身就是完成语文基本功训练和增强学习的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打下扎实的基础的过程。这对其他文体的学习和“大语文”的拓展, 有不可替代的促进和深化的作用。大而言之, 基础打扎实了, 也利于促进学生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 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是有好处的。此外, 由于对联本身有鲜明的实用性、群众性、时代性等特点, 开设对课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让对联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要有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

1. 要让对联要“正式”进入语文课本, 没有“身份”就没有一切。编排时, 不妨将原来的“诗歌”单元改为“诗联”单元, 重新定位, 确定内容。要求上应该与其他单元一样, 列出教学知识点, 安排相应的学习和写作训练内容。

2. 将对联教学纳入教学计划, 保证教学时间安排。

3. 要有明确的考核措施和要求, 把考试“指挥棒”用好。考试说明教学导向, 分值体现重视程度, 至于开设对课的分量, 对联与其他章节内容的关系如何处理, 是按部就班教学还是结合采用上大课或组织专题研讨形式, 这些都应该在教学中适时研究, 多做探讨。相信成绩的取得, 在探索与实践中。

4. 倡导和支持“楹联学社”等文学社团组织, 开展收集对联、专题征联一类的活动, 形成浓厚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仅止于“兴趣班”是不成气候的。

摘要:当前中学 (包括中职、中专) 语文课本出现对联和涉及对联内容的并不少, 但对联一直以来却是“身份不明”。其教学状况, 用“可有可无”“零星浮浅”“几近空白”等语或可概言之。本文分析当前中学语文课本中对联的“地位”, 论及对联进入高考题、对联与语文教学等问题, 提出中学语文适当开设对课的主张。

关键词:对联,语文教学,中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黄洁.交往式教学:一个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策略[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 .

和外孙对对联 第4篇

午饭后,我正躺在沙发上休息,外孙突然推门进来说:“姥爷,你对过对联吗?我的练习册上有两个上联,我不知道怎么对下联啊!”我问他:“第一个上联是什么?”“花如骄阳艳。”外孙回应道。

一开始,我想这肯定简单,比如“花”可以应对“草”之类,“如”可以应对“似”,但是,“草似”什么呢?这把我们难住了,我俩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跟“骄阳艳”相对应的内容来。既然跟“花”对应的“草”字的内容不大好对,我决定换个思路,能否把“草”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呢?我们想到了成语“春华秋实”,可不可以用“果实”的“果”字跟“花”对应呢?我终于想到了“果似晚霞红”来对“花如骄阳艳”。第一副对联终于完成了。

趁热打铁,我接着问:“第二个上联呢?”外孙说:“温风拂柳绿。”哈哈,有了上一轮的思维开发,这次我很快就找到门路了,在我的引导下,我和他一起背诵了杜甫那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费多大力气,我们便对出“细雨润草青”。第二副对联也顺利完成了。外孙在练习册上填完下联后,还不忘对我竖起大拇指“姥爷真棒!”

这个下午,就在我中度过了。我们俩一起对对联,不仅拓展了外孙的思路,也调动了我的思维,可谓两全其美。

怎样对对联 第5篇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

禅意对联100对 第6篇

1.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 2.静坐观众妙,端居味天和 3.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4.圣人食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 5.法云广荫无遮会,慧日高悬有相天 6.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惟思利及人

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8.莫愁湖观音亭,或题联云:

湖水本无愁,狂客未须浇竹叶;

美人渺何许,化身犹自现莲花。

9.虎丘山后一刹特幽旷,有联云:

干净地常来坐坐;太平时早去修修。

10.泰州光孝寺有对联: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切莫放年华虚度;

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可晓得脚步留神。12.普陀山有一联云:

自在自观观自在;如来如见见如来。

13.萧山某寺有联云: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14.死死生生生复死;来来去去去还来。15.山鸟有情传佛偈;林花无语解禅机。16.水绕禅窗静;花开佛国香。

17.山静云闲,如是机缘如是法;鸟啼花放,尔时休息尔时心。18.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

19.寺古僧稀,常引烟霞为伴侣;山深世隔,只凭花草记春秋。20.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21.剪一片白云补衲;留半窗明月看经。22.眼里有尘天下窄;胸中无事一床宽。

23.藤杖一条,提得起才放得下;禅门两扇,看不破便打不开。24.半轮秋月,大悲慈云 25.大江东去,佛法西来 26.一尘不染,四大皆空 27.般若斯无相,心经即是空 28.静坐得幽趣,清游快此生 29.时有溪山兴,能为松石歌 30.白云抱幽石,绿石荡潭波 31.一径人烟寺,众香闻妙天 32.万松时洒翠,一涧自流云 33.向月本无形,临风疑有声 34.心宽忘地窄,野旷觉天低 35.仃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36.有无量自在,入不二法门 37.优游乐问静,天澹养清虚 38.吞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 39.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 40.静者新多妙,飘然思不群 41.皆以无为法,当生如是心 42.足而后能静,言之必可行 43.一花一世界,千叶千如来 44.秋云留远寺,明月照禅林

45.山色溪声真实义,天光云影去来身 46.妙示真如空色相,净开正觉摄声闻 47.竹秀石奇参道妙,水流云在示真谛 48.慈慧显三千大化,圆通示不二法门 49.古佛堂前风扫地,高山顶上月为灯 50.寺院有尘清风扫,山门无锁白云封 51.此地从来有修竹,如师真可主梅花 52.斗酒纵观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 53.松生何代古复古,寺在钟山西又西 54.观大海者难为水,悟自心时不见山 55.非名山不留僧住,是真佛直说家常 56.戒是无上菩提本,佛为一切智慧灯 57.石室泉帘清净地,月岩风洞过来人 58.烟景风光人自在,水中镜月佛菩提 59.百里清风回寺院,一帘明月照禅心 60.万法皆空归性海,一尘不染正禅心 61.进来都是有缘客,归去何须别看山 62.尽把好风藏寺里,不教幽景落人间 63.诸天岁月无古今,此地山林有性情 64.不作**于世上,别有天地非人间 65.元始天无人无我,开觉路如去如来 66.清水莲花香万里,水天月色照千家 67.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68.野鹤闲云何非法相,清风明月亦是色尘 69.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70.人比黄花静意相对,天流素月清光大来 71.雨过山头绿,云来地上阴 72.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73.菩提本非树,佛祖亦凡人 74.到此人皆佛,同来我亦仙 75.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76.于书无所不读,凡物皆有可观 77.少言不生闲气,静修可以永年 78.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79.闲居足以养生,至乐莫如读书 80.道心静似山藏玉,书味清如水养鱼 81.此心平静如流水,放眼高空看过云 82.林花经语香犹在,芳草留人意自闲 83.花开花落僧贫富,云去云来客往来 84.静对古书寻乐趣,闲观云物会天机 85.静中得见天机妙,闲里回观世路难 86.平生千偈风雨快,草木一溪文字香 87.秋气著人凉似水,晚山和我澹如云 88.身似菩提心似镜,云在青天水在瓶 89.世事每由稽古得,人情自可取怀同 90.天上楼台山上寺,云边金鼓月边钟 91.天心月涌香轮满,树顶峰含落日圆 92.闲看秋水心无事,静听天和兴自浓 93.心闲临水知白一乐,晓起入林寻鸟声 94.自在自观观自在,如来如见见如来 95.言之高下在于理,道无古今惟其时 96.月在上方诸品静,心持半偈万缘空 97、死死生生生复死;来来去去去还来。98、山鸟有情传佛偈;林花无语解禅机。99、水绕禅窗静;花开佛国香。

100、山静云闲,如是机缘如是法;鸟啼花放,尔时休息尔时心。101、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102、寺古僧稀,常引烟霞为伴侣;山深世隔,只凭花草记春秋。103、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104、剪一片白云补衲;留半窗明月看经。105、眼里有尘天下窄;胸中无事一床宽。

对对联的作文 第7篇

谁还不知道?”

老师神秘的一笑,并不作答。他打开面前的电脑,介绍说,对联是对偶句,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一般为句式相同,字的意思相对。贴对联时要注意,因为古时人们读书都是从右往左,所以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横批贴中间。在一副对联中,你们想写多少字都行,简单的甚至只有一个字。

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列出几个单字的上联让我们对下联。“上。”“下!”“大。”“小!”同学们喊道。“‘人’呢?”老师问,“‘物’。”“不对,是‘猪’!”几个同学抢答。老师又是狡黠的一笑。“我们来把上联连起来,并加上‘我是’两个字。”老师眯起眼睛,准备钓大鱼。

我们可爱的刘同学“噌”的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樊老师慢条斯理的念道:“我是上大人。”刘同学喊道:“我是下小……”硬生生地把最后一个字咽回了肚子。老师揶揄道:“说啊?”小刘乖乖地低下了头,接受全班同学排山倒海的笑声。我禁不住赞叹:“姜还是老的辣呀!”

老师接着转换了话题讲到,明朝时日本倭寇常常入侵中国,并出了一个“三光日月星”的上联伺机挑衅。而我们也对出了“四书风雅颂”的下联,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最后,樊老师说:“大家学了这么多,给你们一次实战的机会吧。这儿有一副万年联,也就是可以永久使用的对联。银□辞旧岁,金□迎新年。大家只需要根据所需,更换方块中的字就OK了。”

我们大家一起开动脑筋,“银龙辞旧岁,金蛇迎新年”这幅对联就脱口而出了。

“新年到,为大家送上一幅春联,带来浓浓的年味儿,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真是一堂有趣的课,原来对联也有这么多是我所不知道的呀!樊老师带领着我们穿越了几千年,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我自豪、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对对联 第8篇

对联又叫楹联 (楹即柱子) 或楹帖, 言简意深, 对仗工整, 平仄协调, 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特有的语言艺术形式。可以说, 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也是为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下面,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就如何把对联引入历史活动课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1. 科学分组, 合理分工

为开展好巧对对联活动, 可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要求, 对学生进行分组。我的做法是把全班分成9~10个小组, 通常6位学生为一组, 选出组长、副组长各一人。组长在课前给本组同学布置任务, 提出建议, 同时利用课间10分钟的时间去提问、去检查落实的效果, 目的是为上课开展对联活动做好准备。

2. 收集材料, 精心巧对

活动的主要要求是学生围绕对联主题收集材料, 开展内部交流, 在交流互动中加深对有关主题知识的理解。巧对对联活动的开展, 从目的、尝试到交流展示, 都是事先精心设计的, 有很强的预设性。比如在学习川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一课时, 课前我要求各组小组长带领组员收集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的有关材料, 用一副对联来概括拿破仑辉煌的一生。课堂上, 各组学生跃跃欲试, 争先恐后地交流互动。随后, 我让每一组代表到黑板上写出他们的对联, 然后让各组学生讨论哪一组写出的对联最佳。当时最佳那副对联是“发动雾月政变夺取国家政权制定法典建立帝国强盛法兰西”“打败反法同盟捍卫祖国尊严进攻俄国走向衰亡兵败滑铁卢”, 横批“笑傲江湖”。之所以是最佳, 是因为上联体现了拿破仑为法兰西做出的巨大贡献, 令人崇拜, 下联显示其英雄无敌而以失败告终的遗憾, 对联对他的一生的主要历史事迹作了全面辩证的概述。而横批巧妙地借用了流行电影的名字概括了他的性格特点。学生在巧对对联的活动中, 不仅真正掌握了有关拿破仑的知识, 而且更重要的是体会到英雄的伟大, 并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

3. 制定规则, 鼓励合作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只有制定出具有公平性的游戏规则, 才有助于良好合作精神的培养, 才能真正调动起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保证合作学习的效率。正是有了公平的规则, 从准备材料到尝试巧对对联, 每一步学生都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着合作学习。在准备材料阶段, 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找收集有关主题知识的材料, 然后进行组内讨论、协商, 决定素材的取舍;接着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对出本组具有代表性的对联;最后参加比赛, 彼此竞争, 形成互动, 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积极引导, 教会方法

课堂上, 对于完成任务表现出色的小组应给予及时的鼓励表扬, 对于完成情况不理想的小组, 我会深入到小组中间, 询问原因, 了解情况, 积极引导, 并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众所周知, 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要求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结构要相称、节奏要相应。此外, 还要求平仄要相谐、内容要相关, 尤其是对联中使用的文字词语要力求规范。所以在开展这项活动前, 教师应该把有关对联的基础知识告诉学生, 确保学生在对对联时有针对性、有准确性, 防止学生在对联中出现口语化和不严密的现象, 从而贻笑大方。

5. 恰当开展, 宁缺勿滥

上一篇:诱导下一篇:啄木鸟医生的童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