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的中国梦

2024-09-12

解读我的中国梦(精选8篇)

解读我的中国梦 第1篇

中国梦内涵解读

胡占华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梦、个人梦。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过程,经历了从从梦想转化到理想、从理想转化到思想、从思想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国人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经历了从屈辱、彷徨、呐喊到人民重新站立起来、国家崛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重要内容的中国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穿中国梦的灵魂。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必将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切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具体承德而言有利于承德实现发挥优势、高点起步、开放创新、绿色崛起。

一、中国梦是从梦想转化到理想的过程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以上的灿烂历史和文化,中华民族创造的历史和文化辉煌一直为中国人民所骄傲和世界各国人民所钦佩、瞩目。然而康乾盛世之后,闭关锁国故步自封的清王朝很快走向衰落,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很快就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抗日战争爆发让中国到了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境地。一大批仁人志士从中国经历的屈辱彷徨中清醒呐喊抗争奋斗,他们不仅反抗造成中国屈辱的外国侵略,还深刻分析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道路原因、思想根源、制度原因,他们的目标就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中有林则徐的虎门硝烟,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思想家魏源,有提出彻底推翻 封建王朝振兴中华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有立志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的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有洞察世界改革开放的邓小平等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有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江泽民等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有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的胡锦涛等中央领导集体,有提出中国梦作为国家民族凝聚力的习近平等中央领导集体。经过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的努力中国梦作为民族梦想、个人梦想逐渐演化成民族理想、个人理想,激励着中华民族和个人为之奋斗不怕牺牲。中国梦作为民族梦想和个人梦想向民族理想和个人理想转化的过程是艰苦的曲折的,有拨云见日一样的高瞻远瞩和夸父逐日一样的精神追求和执着。

二、中国梦是从理想转化到思想的过程

路线是纲,纲举目张,民族的理想、个人理想一旦变成一个政党和国家的思想武器指导思想就会变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抗击外国侵略是这样,洋务运动是这样,彻底推翻封建制度是这样,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是这样,改革开放是这样,中华民族崛起复兴也是这样。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思想号召凝聚下,中华民族誓死抵抗外国侵略为实现民族解放不怕牺牲;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思想指引下,国力衰弱内忧外患的清王朝苟延残喘,经济领域有一线耀眼的曙光;在彻底推翻封建制度以及“三民主义”思想指引下,革命党人经过一次次暴动最后终于建立中华民国;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仅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还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建立了社会主 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在中国梦思想凝聚下,中国不仅实现改革开放并取得巨大成就,而且正实现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向着伟大复兴目标前进。纵观中华民族追逐中国梦的过程,无不是从理想转化到思想的过程,无不是中国精神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并确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显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重要内容的中国精神是实现贯穿中国梦的灵魂。中国梦从民族理想和个人理想转化到一个政党和国家引领人民的思想的时候,也就成为指导人民实现理想的思想方法,具有指点江山和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势和精神激励效果。

三、中国梦是从思想付诸实践的过程

马克思说“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中国梦正是从伟大思想付诸到伟大实践的过程。伟大思想一旦付诸伟大实践,中国从此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不仅需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还需要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建设理念,从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社会和谐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层面系统构建了国家建设价值信念;再加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发展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 修养理念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彻底的理论自觉性,而且具有真切的实践先进性。知和行的统一问题是中国梦从思想付诸实践的核心所在,所有的努力和奋斗最终都要归结为具体正确的行动才能与目标对接并取得成功,如果没有具体正确的行动,再正确的思想都只不过是空中楼阁,为此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过程中要坚持学习、信念、坚持、实践四个环节有机结合。转化成实现中国梦指导思想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想,正是当代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方法的行动指南,这场伟大实践必将让中华民族重新崛起复兴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梦是从梦想转化到理想,从理想转化到思想,从思想再付诸实践的过程,为实现中国梦必将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切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具体承德而言实现承德梦同样是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把握中国梦精神内涵,有利于承德实现发挥优势、高点起步、开放创新、绿色崛起。

解读我的中国梦 第2篇

编者按“梦”被评为“2012中国汉字”。在过去的2012年,很多人的梦想实现了,还有不少人的梦想在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紧紧依靠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人民的梦”。

用公平托起中国梦想——凝聚未来中国的力量之五

周人杰

2012年12月12日08:2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分享

连日来,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引发共鸣;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激情涌动。正如南开大学学子所言,“以前常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我们对现实充满信心,对梦想满怀憧憬。”

瞩望未来,“中国梦”该是一幅怎样的动人映象?

70多年前,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预言:“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70多年后,“活跃跃的创造”早已远超先烈勾勒的愿景,“日新月异的进步”更让世界惊叹。“中国梦”的茁壮,丰满着个人的梦想。

我们从未离梦想如此接近,但最后的这段距离,无法轻松越过。“中国梦”照亮的,既是民族国家的共有理想,也有亿万中华儿女个人价值的实现。“总量”与“平均”的尴尬反差,“共富”与“个富”的局部失衡,“国强”与“民富”的共同企盼,昭示我们:托起“中国梦”的,不仅是国家的强大、物质的丰沛,还有圆梦的舞台。这个舞台,正如十八大强调的,就是要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唯此,才能拓展“中国梦”的幸福纵深。

用公平托起中国梦想,是国家之梦的应有内容,也是个人之梦的实现途径。反过来,缺少公平,必然影响甚至摧毁梦想的抵达。“中国好声音”让平民一鸣惊人,靠的是公平选拔,而名校中寒门学子的锐减又让人担心阶层的固化;自媒体时代权利意识的觉醒令人欣慰,但“异地高考”的问题让人揪心于公平。现代化的足音越是临近,“公平”在梦想时代的地位便日益彰显。

用公平托起中国梦想,需要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均衡、规则的透明。当生存权不因家庭贫富而有高低、发展权不因财富多少而有先后,三种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转换、城乡按相同人口

不再割裂人群,人们的心态才能理性平和,人们的奋斗活力才能汹涌迸发,人们的前途命运才能自己掌握。当认识到“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进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从有章可循到有章必循,从权利的保障到权力的监督,社会才能守住公平正义的法治防线。有权利公平,梦想才能起飞;有机会公平,奋斗才有动力;有规则公平,社会才能进步。

遥望奥林匹斯山上的法治文化,象征正义的女神忒弥斯蒙着双眼、手持天平与利剑,正告世人公平不但要以天平来衡量,更要靠利剑去保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就要努力克服乃至消除不公平现象。以法治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我们必将用公平正义托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梦”

用公平托起中国梦想——凝聚未来中国的力量之五

周人杰

2012年12月12日08:2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分享

连日来,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引发共鸣;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激情涌动。正如南开大学学子所言,“以前常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我们对现实充满信心,对梦想满怀憧憬。”

瞩望未来,“中国梦”该是一幅怎样的动人映象?

70多年前,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预言:“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70多年后,“活跃跃的创造”早已远超先烈勾勒的愿景,“日新月异的进步”更让世界惊叹。“中国梦”的茁壮,丰满着个人的梦想。

我们从未离梦想如此接近,但最后的这段距离,无法轻松越过。“中国梦”照亮的,既是民族国家的共有理想,也有亿万中华儿女个人价值的实现。“总量”与“平均”的尴尬反差,“共富”与“个富”的局部失衡,“国强”与“民富”的共同企盼,昭示我们:托起“中国梦”的,不仅是国家的强大、物质的丰沛,还有圆梦的舞台。这个舞台,正如十八大强调的,就是要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唯此,才能拓展“中国梦”的幸福纵深。

用公平托起中国梦想,是国家之梦的应有内容,也是个人之梦的实现途径。反过来,缺少公平,必然影响甚至摧毁梦想的抵达。“中国好声音”让平民一鸣惊人,靠的是公平选拔,而名校中寒门学子的锐减又让人担心阶层的固化;自媒体时代权利意识的觉醒令人欣慰,但“异地高考”的问题让人揪心于公平。现代化的足音越是临近,“公平”在梦想时代的地位便日益彰显。

用公平托起中国梦想,需要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均衡、规则的透明。当生存权不因家庭贫富而有高低、发展权不因财富多少而有先后,三种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转换、城乡按相同人口

不再割裂人群,人们的心态才能理性平和,人们的奋斗活力才能汹涌迸发,人们的前途命运才能自己掌握。当认识到“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进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从有章可循到有章必循,从权利的保障到权力的监督,社会才能守住公平正义的法治防线。有权利公平,梦想才能起飞;有机会公平,奋斗才有动力;有规则公平,社会才能进步。

从《孟子》角度解读中国梦 第3篇

无论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梦, 还是孟子的理想社会, 我们都要克服许多困难, 而我们也可以从《孟子》一书中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启发。

(1) 政治上主张“民贵君轻”

孟子说:“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人民是立国的根基, 只有取得人民的支持, 君主地位才能巩固, 国家才能安定。“桀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 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 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 所恶勿施而也”。只有重视人民, 以人民为施政的指导, 才是王道。实现中国梦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这就要求在治国的过程中, 在政策的制定上要以百姓的利益为重。此外, 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坚持问政于民, 问计于民, 问需于民, 推进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要依法保障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民享有的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的基本权利和其他各项权利;要反对官僚作风, 惩治贪污腐败, 强化权力监督决不允许权力凌驾于法律和人民之上。

(2) 经济上主张“制民之产”

孟子认识到, “民之为道也, 有恒产者有恒心, 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已。”王道政治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老百姓有了能保障温饱的生产、生活资料, 能过上比较好的生活, 他们就会从善而利于统治了。让“天下之商皆悦, 而愿藏于其市矣”;“天下之旅皆悦, 而愿出于其路矣”;“天下之农皆悦, 而愿耕于其野矣”这样, “天下之民皆悦, 而愿为之氓”。如今社会要稳定就必须满足老百姓基本的生存权利, 而这又必须以保障老百姓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给予百姓们一定的产业, 从而使百姓们的生活有所依赖和保障, 甚至是过上富足的生活。政府应该多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仁爱之心, 颁布更多科学有效的富民惠民的政策, 减轻人民的负担, 发展社会生产力。此外, 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按自然规律发展生产, 按照各种生产对象自身的规律指导生产, 使生产者能够最大限度地从中获益。“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 社会管理上注重社会和谐

现在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就应该动员全社会爱护幼儿、孝敬老人、救助社会弱势群体。“老而无妻日鳏, 老而无夫日寡, 老而无子日独, 幼而无父日孤。此四者, 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 必先斯四者。”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不能忽视弱势群体的存在.而要关心弱势群体、关爱每个人的生存状况。使这些鳏寡孤独“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能够享受到社会福利, 使整个社会的老百姓过上“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 乐岁终身饱, 凶年免于死亡”的生活。

(2) 道德上养“浩然之气”

道德品格对于社会稳定所具有的规范约束作用, 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具有很强的自律能力, 正如《孟子》中所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 有德者能够“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因此, 只要能够通过种种途径培养人民的道德情操, 才有可能实现中国梦。良好的道德和“浩然之气”源自于每个人的内心,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孟子认为这四端是人与生俱来的, 正如人有四肢一样自然, 由此他进一步推理出由此四端发展而来的仁义礼智也就是人性天然的一部分, 所以“仁义礼智, 非由外铄我也, 我固有之也”。因此, 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的积累, 从实际出发, 加强内心修养。

结语

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孟子从宏观的视角为我们指明了在复杂条件下为了实现中国梦而应该坚守思想原则, 提出了各种措施和方法的内在要求。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孟子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 吸收古人思想精华来完善当今的政策, 促进经济的发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更加关注民生。构建一个君民上下一体、上体民情、全民共乐的和谐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时, 完全以人民的利益为导向,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则“民亦乐其乐”、“民亦忧其忧”, 就可以达到“上下交相利乐”的程度, 真正实现“与民偕乐”。这种彼此依存, 乐别人所乐, 忧别人所忧的社会这才是孟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才是理想的中国梦。

摘要: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孟子提倡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对解决当前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就此提出了经济、政治、社会、道德方面的种种建议。

关键词:中国梦,孟子,仁政思想

参考文献

[1]于文斌.孟子类解[M].长春:牧童出版社, 2008.

[2]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10.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10.

[4]陈祥耀.略论儒家思想的精华[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0 (3)

[5]刘海龙.孟子思想中“仁义"与现实联系的中介[J].社会科学, 2012 (04)

[6]刘明杰.论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J].西部教育研究, 2012 (03)

“中国梦”的哲学解读 第4篇

【关键词】中国梦;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梦”的内涵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中国梦”这一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的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实现“中国梦”。“中国梦”相比“美国梦”最大的不同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的具体利益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中国自古就有求同存异、社会大同的思想。虽然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有各自的需求,但大家也有着共同的东西,共同的价值、共同的理想。

“中国梦”是共产主义的梦。共产主义要求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人类的全面解放。虽然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借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管理经验,但我们的目标一直是属于共产主义的。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走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最终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所以,“中国梦”是中国人梦,也是共产主义的梦,最终将是全人类梦。

二、“中国梦”的哲学解读

首先,从人性的角度来解读“中国梦”

人是什么?这是一个从古到今不断探讨的永恒的话题。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反对那种抽象的个人,他认为那种离群索居, 虚幻的个人和固定不变的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人一定是现实的人,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人不仅是有其自然性,而且还有其社会性。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只能是在某种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中国梦”正是体现了人的社会性的本质。正确地处理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他把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实际上是从整个人类的视角上来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把个人的命运和整个国家的命运,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只有集体利益富裕了,个人利益才能得到满足,如果没有集体的利益,哪还有什么个人利益呢?”这种思想正符合了共产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如果人人都为人民服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么,整个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第二,从实践观的角度来理解“中国梦”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第一条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实践的观点打破了近代的符合论的真理观。一般的唯物主义者认为真理就是主体符合客体,客体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那么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符合客观规律就是真理。而康德则认为真理(或者准确的讲是现象界的真理)是客体符合主体,即人为自然界立法。马克思的实践的观点超越了符合论真理观。“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的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因为人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者,人对对象的认识一定带有主观性的色彩。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认识能力的提升,世界在人的面前是在不断地变幻的。世界在变,人也在变。人与世界之间就是互相影响、互相改变的。所以,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人与人之间也是一样,人与人也是互相影响,互相改变的。所以,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作为对象性的存在着的人类就应该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完全与共产主义精神契合,体现了人之为人的本性。所以,“中国梦”是共产主义的梦,更符合人类社会的本质。

三、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实现“中国梦”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也是共产主义的梦,最终将是全人类的梦。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是因为坚持了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说,我们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社会发展还不成熟,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习近平讲,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之所以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因为我们的社会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如果我们改走资本主义道路,那么就会离我们的理想越来越远,无法实现我们的目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说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所以,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三个方面的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改革开放已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功。我国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都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理论为指导,都充分体现了我国的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是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经济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治上,中国在国际上逐渐掌握着话语权,国内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民主与法治的建设;文化上,中国的文化也越来越得到国际上的关注与认可。

因此,理论和现实都要求我们要坚定三个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中国梦”就必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2001.

中国梦解读 第5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行列。据有关学者测算,直到18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规模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相当于上个世纪末期美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但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下,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付出了重大牺牲,辉煌不再,尊严难立,中华儿女也从此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

对近现代中华儿女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仅是一句豪言壮语,而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这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目前尚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强国才能富民,强国也是为了富民。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

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三位一体”:“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梦不同,圆梦的道路亦不同。

近现代西方发展道路,是在其几百年的资本主义背景下确立起来的,背后更有着上千年的西方文化滋养,有着崇尚个人奋斗、自我实现的核心价值观,还有着几百年海外殖民掠夺的“资本”。这些都与崇尚和平、崇尚集体主义的中华文化存在重大差异。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路。

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发展,建设自己的社会;它始终注意经济社会发展由人民群众主导、由人民群众决定;始终注意让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为人民群众共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之害的中华民族深深懂得和谐与和平的宝贵,决不会再走西方列强殖民侵略、霸权扩张的老路。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你赢我输的发展,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中国决不会称霸,决不搞扩张。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90多年艰辛探索、为30多年成功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连续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13亿人口的总体小康、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的作为等等,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确立,我们在未来发展的征程上将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自信。

实干兴邦:“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

邓小平同志曾讲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同样道理,不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能停留在梦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求真务实。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让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杜绝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蓝图、实现梦想。

勇于攻坚克难。“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会让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不再管用、不再能用,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不正当行为,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重新解读中国梦 第6篇

中国梦应当继续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上加强中国梦的研究阐释,并力争取得更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理论位置。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在逻辑上两者是并列关系还是从属关系?现在是把二者加以并列,如何认识这种并列关系?如是从属关系,谁从属于谁?

体系建构。基本概念是什么?基本原理有哪些?贯穿其中的基本方法又是什么?如何建构其话语体系?

理论基础。中国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是什么?它在哪些方面坚持与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又在哪些方面实现了发展与创新?

表述方式。从本质上看,它就是中华民族向往的理想、奋斗的目标与未来的憧憬。从理论建构方面看,可否用“民族复兴论”作为其对等的表述方式?

一方面,研究中国梦也需要追溯中国古代史,弄清历史参照系。特别是联系到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急需清楚地阐述今天“复兴”的历史对照点在何处?这一参照系对于实现中国梦是形式与权重上的回复,还是内容与实质上的回归?另一方面,需要追忆中国近代史,明确这一理论的针对性。为什么说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中国为什么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又遭受了何种罕见的苦难?近代各阶级、各阶层与各种社会力量在探寻中国梦的进程中,作

出了何种有意义的努力,最终为什么无不走向失败?为什么在当时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条件。经过近代170多年的斗争、建党90多年来的奋斗、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已经积累了哪些有利条件?国家的统一、国力的强盛、道路的开创、民心的期盼与执政党的作为等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发挥着何种重要作用?

解读中国梦 第7篇

2013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二次详尽阐述中国梦。据有关媒体报道,他将近25分钟的讲话,9次提及中国梦,共获得了10余次掌声。平均不到3分钟提及一次“中国梦”,平均不到2分钟就获得一次掌声。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梦呢?让我们分别从以下几点来看: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为何是复兴呢?

远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元朝版图貌似最大,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中亚,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全国划分为由中书省所直接管辖的首都附近的腹里地区(即今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由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今西藏),以及10个行中书省(分别为陕西、辽阳、甘肃、河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中书省)。不过都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事实上并没有把俄罗斯纳入中国版图,清朝不但版图大,而且还加强了有效的控制,并把满(东北)蒙藏疆,真正的加入了中国版图,即使末年割地,到灭亡的时候还留下了1120多万的领土!而目前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可见我们失去了多少领地,这还不算上中国南沙群岛众多岛礁被占的现状:越南:29个;菲律宾:9个;马来西亚:5个;文莱:0个;中国:8个。而中国的边界线上的国家也有许多和中国相处的并不和平,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由美国控制;韩国朝鲜相互希望合并,而最大的可能是韩国合并朝鲜,韩国的许多先进武器装备都是由美国提供;日本于中国在钓鱼岛上的争端在不断升级;中国国内有藏独分子、台独分子等内部问题;经济上的海外路线均由别国控制,美国是经济大国经济强国,它们有着称霸世界的野心,不会允许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所以一直在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面对如此的局面,怎么不紧迫?怎能不伤心?中国唐朝是曾称为是万国来朝,四大发明轰动全世界,被西方国家羡慕而神往,但是由于中国人安于现状的思维,西方国家发展的时候我们还在闭关锁国,所以才有了那么多不平等的条约,那么多的割地赔偿!中国也由此落后,所以我们要复兴!我们讲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份额尽量扩大。

“中国梦”是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民族和自己个人未来前景的美好梦想,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的梦想。是靠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来实现的,也需要两岸同胞共同来圆,是包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梦想。是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参与全球治理的梦想,是推动建设公正、民主、和谐的世界秩序的梦想。是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相互交融和包容的梦想,是中国人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梦想。是与世界和平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世界好,中国同样会更好。

“中国梦”与“美国梦”以及其他国家的梦并不冲突,而且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因此,“中国梦”不是“帝国梦”,不是“一国梦”,不是“排他梦”,更不是“霸权梦”。“中国梦”是中国古代人民心中的“大同”的延续,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路不拾遗,门不闭户”、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两者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民幸福的追求,对公平社会和谐的期盼,它们有着一脉相传的连续性。所以我们对中国梦的理解也可用“大同”来解读:

知识大同 信息爆炸一日万章;学无止境学无国界;知识 信息 科技 先行大同; 网络大同 全球互联网时代,任何地区 从理论上讲 都是 网中一格,互联互通; 通信大同 网络通信、可视电话 使 全球 任意 两点 或 多点通信近似于面谈; 语言大同 网络大同通信大同 促进英语汉语 世界语 大同语 国际语 融合大同; 文化大同 网络通信语言大同 促进各国各族文化 交流沟通取长补短 融会贯通; 经济大同 网络通信语言文化大同 的 同时,经济 全球化 大势所趋 势不可挡; 政治大同 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大同 将 促使 政治体制 大同化改革; 军事大同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政治大同 将促使 全球军力 协同 抗灾 抗外星; 法律大同 人人生而平等,法律一视同仁,天下熙熙,皆 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也!

中国梦视域下的生态文明解读 第8篇

2012 年, 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作为一个伟大的梦想, 而不是一种空想, 它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远大理想, 是寄托着人民对国家美好事物的夙愿和追求。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 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与自然密切相关的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一种文明形态。是现实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的发展理念。是中国梦的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重要前提、重要任务。

1、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础

中国梦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国家富强, 富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 是国家的理想和目标。经过改革开放30 多年的经济建设, 我国已经发展成一个经济大国, 但与此同时, 我国变成了资源小国、环境恶国、生态贫国。当前,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国家富强梦的最大制约。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 实现国家富强梦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 把经济富强建立在生态富强基础上, 走生态优先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道路, 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最终圆国家富强梦。

2、建设生态文明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前提

民族振兴关乎民族命运, 是民族的理想和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复兴, 民族振兴更离不开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生改善和生态支撑。所谓生态兴、民族兴, 生态亡、民族亡。生态文明决定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与支柱。建设生态文明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紧迫需要。从18 世纪工业革命起到第三个科技革命浪潮, 已经从“蒸汽”走到了以科技为基础的生态转变的新型发展道路。实践证明, 只有建设生态文明, 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只有实现绿色崛起,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建设生态文明是人民幸福的重要条件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 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为了每个个体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是人民幸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们心中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在市场经济与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成为了美好奢求, 反之灰天雾霾、荒山黑水成为了普遍感受。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与落后的生态生产之间的矛盾, 生态文明被提上了日程。生态文明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在充分提供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同时, 更多的提供生态的产品, 以期达到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我国人民福祉的长远大计。建设生态文明, 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呼吸上清洁的空气, 吃上放心的食物, 使人们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是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历史使命, 也是人民幸福的生态梦。

二、中国梦视阈下的生态文明践行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在继承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 突出强调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 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十八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形成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要加强对自然科学的科学认识, 利用自然的尺度, 运用科学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发展方式,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物质条件。当前, 绿色发展正在全球兴起,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如何维持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平衡的就显得尤为重要。创新绿色科技、生产绿色产品、倡导绿色消费、开展“生态经济区”建设试点, 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 不仅有助于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而且可以把贯彻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经济是生态的一个子系统, 以我国“煤都”山西为例,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坚持树立“绿色、低碳、洁净、健康”的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建设“绿化山西”。以建设生态省为目标, 以造林绿化为重点,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 坚持增绿增收并重、造林造景并举、绿化美化并行, 继续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程, 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建设“气化山西”。充分利用山西丰富的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过境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加快“四气”产业一体化发展, 形成全新的能源结构, 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所需, 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低碳发展。建设“净化山西”。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意识, 形成人人关心节能减排、全社会推进节能减排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转变产业结构, 用低消耗、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绿色企业和产业, 替代高消耗、高投入、低产出、重污染的老旧型企业和产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推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健康山西”。重视建设环保企业, 引导环保服务业发展, 建立了、良好的环保产业投融资环境。把健康产业、健康事业做大做强, 影响和带动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 对促进我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对促进全民健康产生巨大作用。

2、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十八大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任务都十分繁重。但我国工业化进程起步相对于西方国家较晚, 所以难以迅速进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模式。为此, 政府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 把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以贵州为例, 《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 要完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评价考核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科学划定和保护生态红线、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市场化交易、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在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方面, 制定实施《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 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 加强执法监督和权益保障, 建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通过法律法规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 初步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制度体系。与此同时, 注重生态文明法制建设, 加强立法, 严格执法, 强化监督势在必行。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另外, 我们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在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 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抑制市场的“竞争趋势”机制带来了生产与消费的恶性膨胀与恶性循环。

3、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增强全民意识

十八大报告指出, 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这与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是一致的, 只有增强全民的生态意识, 我们才会有生态行为, 才能有“APEC蓝”。

我们要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为主线, 开展保护绿色生态环境全民教育活动。早在2011 年, 国务院就已经发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其中提出, 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活动计划, 培育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 引导和支持公众及社会组织开展环保活动。于此, 我们可以结合世界环境日、地球日、国际湿地日、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水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纪念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扩大宣传教育, 保障公民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以无锡为例, 无锡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环保优先、生态立市”的指导原则, 推动全市上下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生态自觉”的思想理念和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 并转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行动。通过持续开展以“生态文明我行动”为主题的群众性创建活动, 建立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基地。太湖办开展“情系太湖美, 我为太湖治理献一策”活动, 收到市民建议, 比如, 垃圾要分类, 不能混装;泔水要从油水分离器里“走一走”;洗衣机里的水要走专门的污水管而不是直接排入雨水管等。为保护太湖献计献策成为了无锡市民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体现;欢乐义工环保协会几乎每周都会开展清洁卫生、发放垃圾袋、低碳出行等活动。在闹市区, 他们边开展环保活动, 边向来往市民传递着一个理念环保必须要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社区做起, 身体力行的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生态文明教育个性化、大众化和普及化。

综上所述,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 从创立到发展、逐步成熟和完备的过程, 最终追求的是“使自然界真正复活”、“使人和自然的矛盾真正解决”的历史使命。在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 在中国梦的背景下, 这种生态思想不断前进, 从相对成熟走向比较完备, 用不断发展这的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建设美丽中国, 最终实现美丽中国绿色梦。

摘要:进入21世纪, 全球化的生态危机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大事件,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根据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重要战略地位, 这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成果上的一个新发展, 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 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新进展。在生态文明视阈下解读中国梦,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梦,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4.

[4]邓水兰, 温诒忠.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 2013, 5.

[5]袁霞.生态文明: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理论及启示[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 6.

[6]赵绍敏.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J].科学社会主义, 2010, 6.

[7]秦书生, 王宽.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传承与发展[J].理论探索, 2014.1.

上一篇:动漫品牌授权合同下一篇:《汤姆索亚历险记》高三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