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与经济原则

2024-09-02

修辞与经济原则(精选10篇)

修辞与经济原则 第1篇

修辞与经济原则

许多修辞格,例如仿拟、典故、夸张、拟植物、借代等,都体现出言语交际的经济原则.从语用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于这种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应用和创新修辞格.

作 者:裴利民 PEI Li-min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大学英语部,湖南,益阳,413000刊 名: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年,卷(期):30(6)分类号:H314关键词:修辞格 经济原则 仿拟 典故 夸张 拟植物 借代

修辞与经济原则 第2篇

简论公文修辞的有效性原则

公文修辞作为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和手段,对于准确恰当地表达行文主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从修辞角度,运用典型的.公文实例,阐述公文修辞的有效性原则,力求提高人们对公文修辞的认识.

作 者:申晓伟 Shen Xiaowei 作者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刊 名:商情・科学教育家英文刊名:SCIENCE EDUCATION年,卷(期):“”(9)分类号:H150关键词:公文修辞 有效性 原则

修辞与经济原则 第3篇

关键词:广告英语,修辞特点,翻译原则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认识到,翻译中的文化交流处理直接关系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由于应用翻译中的涉及面非常广泛,因此,与文学翻译相比,应用翻译中的文化翻译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广告中的文化翻译,由于广告借助各类传播媒介深入到社会各个人群,受众面广,受众人多,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或无法逃避的一部分。

1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为了更好地突出广告的内容,广告创作人员巧妙地借用各种美学修辞手法,是广告语言实现意境美,形态美和音韵美。这个“三美”理论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针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而提出的[1]。尽管广告英语不同与诗歌的文体,但是为了体现广告最重要的促销功能或者经济功能,广告作者在词语使用、句式安排、修辞运用等都非常讲究。广告修辞格上彰显的意美,形美和音美可将修辞手法分为三大类[2]。

1.1 意美类

1)比喻(Figure of Speech)

比喻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主要有明喻和暗喻等。

明喻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常用比喻词like,as等。明喻运用在广告中,能生动形象地突出该产品的特点,借此来吸引顾客。

例如:Featherwater,light as a feather.

这是一则眼镜广告,Featherwater牌眼镜轻如羽毛,运用明喻,为了突出眼镜轻不压迫鼻梁的特点,将其比作羽毛,广告通过这样的比喻将眼镜的舒适特点完全传递给了顾客。

暗喻和明喻不用,它不用比喻词,直接将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似是暗含的,从而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

Henan in China――the cradle of China martial arts.(河南旅游广告)中国河南--功夫的摇篮。此句运用暗喻,很是新颖生动,令读者看过之后耳目一新,过目不忘,因而达到了宣传的效果。

2)夸张(Hyperbole)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张,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夸张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例如法国娇兰化妆品的广告:Perfect Skin as An Angel.(拥有天使般完美肌肤)。天使在人们的印象中一向都是纯洁,完美无瑕的,将用完化妆品的肌肤比作天使的肌肤,使人顿生好感,感到不可抗拒。

1.2 音美类

广告语言的音韵美是指广告词发音响亮,节奏分明,给受众以听觉上的美的享受。

1)押韵(Phyming)

押韵可以说是广告英语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方式,分为头韵和尾韵两种。运用押韵,可使广告词富有节奏感,读起来铿锵有力。

My goodnees!My uinness!(Guinness为啤酒品牌),goodness与guinness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同时两个感叹句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人们饮用Guinness啤酒时赞不绝口的景象。

2)谐音双关(Pun-Homonyms)

谐音双关是指利用词语之间的同音关系是词语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例如Up 2U这一知名化妆品牌就与“(It’s)up to you”(由你决定)谐音。

1.3 形美类

一个成功的广告,需要通过精辟文字的表述,将自己优美的产品形象,企业形象或者服务展现出来常用的形美类广告英语有回文等修辞手法。简洁地说回文就是把相同的词汇或者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效果。

例如You like it,it likes you.(七喜)七喜饮料的这个广告,首尾相扣,简洁明了。

2 广告英语的翻译原则

以上对于广告英语的文体特征的归纳和分析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产品额丰富与广告主的各种动机,产品中所使用的英语是无法用条条框框进行概括的[3]。”所以广告英语的文体特征也是相对的。广告文体特征如此,广告翻译的标准也是这样的,但是还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可以遵循,在广告英语的翻译中可以参考。

本文所提到的有两个原则:创造性翻译的主原则和目的论功能主义原则[4]。

一般来说,商业广告的最大特点是简练、明快、通俗朴素且富于节奏感。其最终目的是有效地推销商品。任何优秀的广告构思和文案都必须是高度创造性的。基于广告的创造性思维特点,任何广告的翻译都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在原版广告的字面及画面所提供的资讯框架内,必要时甚至可以离开这些框架,进行重新创作。

例如“Intelligence everywhere.智慧演绎,无处不在。(摩托罗拉手机)此句直译的话,“智慧在每个地方”,而在上述加有创造性的翻译之后,所表达的意义更为深刻。

在目的论功能原则中,原文的地位和重要性大大降低,译文的地位和重要性则显著增加。只要广告译文能实现原广告的功能,最有可能达到广告主的目的,能产生预期的商业效果,译者可根据需要,灵活变通,利用其母语和本民族文化条件中的优势,译出别具特色的译文,以使译文广告发挥与原广告相类似甚至更强的功能。

除了上述的原则,在英语广告的翻译中,还应做到以下三点[5]:

1)广告的翻译要立足于消费者,以审美为主。在译文中要再现原品牌广告的语言审美情趣,带给消费者美的享受。

2)语言简洁,要符合受众的语言习惯。现今的商品越来越多,品牌也在不断增加,要让消费者在密集的信息中迅速捕捉到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并且予以记住,其语言表述就必须要短小精悍,而且很多时候是一语惊人,切忌拗口和繁琐。

3)要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兼顾跨文化交际。不用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为了达到劝诱目的语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翻译时要对目的语消费者接受的环境和文化背景有所考虑。

3 结束语

广告英语中,修辞最为一种增强广告效果的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使用。而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能使广告语言变得更为生动,意义更为深刻。在翻译英语广告时,不能简单地直译,应该依据其广告目的,而让受众更好地接受。

参考文献

[1]许渊冲.毛泽东诗词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

[2]冯修文.应用翻译中的审美与文化透视-基于商标品牌名和品牌广告口号的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张华德.商务英语广告的文体特征及翻译原则[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12).

[4]李克兴.广告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浅析演讲的修辞原则与技巧 第4篇

关键词:演讲 修辞 原则 技巧

演讲只要是指在公共场合或重大集会中发表讲话,它用于表达观点、交流感情、提出倡议、发表观点。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演讲,而一篇富于感染力的演讲词对演讲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运用修辞则可以有效提升演讲词的感染力,突出观点和主旨,增强受众的心灵共鸣。演讲中的修辞主要包括演讲词、控场、声音、态势语等元素。演讲者需要根据受众特点,选取合适的态势语言与口头语言表达思想,这其中就涉及到修辞的选取与运用。可见,探究演讲中的修辞原则,对增强演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一、 演讲的修辞原则

1、 风格协调原则

常用的修辞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语体特征与风格色彩,比如能够形成委婉含蓄风格的反语、象征、双关和婉曲等修辞手法;能够形成讽刺幽默风格的仿拟、借代和夸张等修辞方法。由此可见,和句子、语音、语法一样,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形成不同的语体风格。所以,演讲中的修辞应注意风格协调。例如,,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中就运用到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使演讲内容活泼风趣、通俗易懂。

2、 服务宗旨原则

所有的演讲都是围绕某一主旨展开的,所以,修辞的选用也必须根据演讲主旨进行,这也是演讲修辞的基本原则,是衡量演讲中修辞运用是否得体的首要标准。比如军事演讲、社会问题演讲、政治演讲等具有浓重鼓动色彩的演讲,主要是为了通过演讲促使受众采取某种行为,达到“以辞促行”的效果,所以在这些演讲中时常采用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演讲的感召力,以排山倒海之势号召听众跟随演讲者的思想行动。比如秋瑾的《警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丘吉尔的《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闻一多的《最后一次的演讲》等。都是采用排比、反问等修辞,围绕主旨加以论述,以便达到演讲目的。

3、 适合时空原则

一切演讲都在一定时空中进行,所以,演讲中的修辞运用还必须考虑时空因素。优秀的演讲者市场运用时空条件引出观点或话题。比如,鲁迅先生在1927年到中山大学做《读书与革命》的讲演,就革命和读书的关系进行阐发。他根据当时的时空条件就地取材,在演讲中引入孙中山先生的遗言和中山大学的标语“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极大的增强了演讲的实时性和感染力。

二、 增强演讲效果的有效技巧

1、 加强连贯

首先,应当注意演讲顺序。若要增强演讲的影响力,达到演讲目的,演讲者就必须合理安排演讲材料。常见的演讲结构顺序有因果顺序、话题顺序、围绕中心词不断重复顺序、时间顺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顺序、空间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演讲者应当根据演讲主旨与目的,选取恰当的演讲顺序,精心安排演讲材料。其次,要注意演讲过程中的过渡,这主要是指演讲中的过渡词语和过渡段落,在演讲中其衔接作用。常见的过渡段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简明扼要阐述前后论点的关系;第二,对前面论点进行简单概括;第三,简短的预告下一个论点的主要内容。过渡词则是为了明确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此、虽然……但是、不仅……而且、毫无疑问、换而言之、举例说明、实际上等。

2、 注意沟通

首先要注意演讲中的称呼语,若要增强演讲内容的亲切感,获取听众的认同感,就必须在演讲中寻找与听众的相似点。在演讲中合理运用称呼语,就可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表现演讲者的友好和尊重态度。根据演讲风格和基调还可以适时采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增强称呼语的生动性。著名演讲家曲啸一次在少管所进行演讲,他用平和真诚的语气与少年罪犯打招呼:“亲爱的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朋友们”,这一称呼语赢得一片掌声,打动了许多听众。其次要准确运用人称代词,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必须与听众构建合作、互动和依赖的关系,因此,演讲中应当尽量少用“他”、“我”等人称代词,而多用“我们”、“你们”等词汇。

3、 重视时效性

若要增强演讲的时效性,首先应当保持目的一致,即演讲内容有且只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演讲目的主要有让人接受、使人快乐、让人感动、给予知识、使人行动等,演讲者要明确演讲目的,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话题,并精心组织材料,用清晰、简洁、生动的话语表达出来。其次,演讲基调要一致,演讲者要根据演讲目的、听众情绪、演讲场所等确定演讲基调,进而选取合适的演讲风格。例如,丘吉尔在做《热血、勤劳、汗水》演讲时,就选取悲壮、庄严的风格和基調,并采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演讲的气势和感染力。

修辞与经济原则 第5篇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根据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协调发展原则以及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以及我们现在运用的局限,提出引进市场机制理论,并据此而讨论适用于他国实践的一些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关 键 词:协调发展原则,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市场机制,环境保护

在市场经济制度的社会,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然而在环境的立法上,主要还是行使国家的职能,加大环境的治理和预防的力度,同时适当的收取与此有关的责任人的相关费用。然而,在市场经济下,适当的经济手段也可在此此处使用,让市场来引导一定的环境保护。

协调发展原则,即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则、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一原则,正确的反映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指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

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即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198月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环境保护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对上述的各项都进行了法律意义上的确立。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立法的趋势似乎不仅仅在行政方面,同时根协调发展原则与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经济手段的介入环境立法,是环境立法的趋势。

协调发展原则的贯彻,主要体现在3点,第一,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第二,把环境保护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三,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前两方面主要是政府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职能的体现,即运用行政权力进行发展策划。而最后一个方面,除了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的环境经济的政策,进行奖励、优惠或者征收之外,个人和企业也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采取有利于其的.经济或技术的措施。如何使得企业个人投入进采取这方面之中呢?这就需要市场机制的引入进行引导。环境立法需要引入市场机制的引导功能,而不是单方的一些奖励或优惠政策。根据社会的发展,这样的政策未必起到真正很有效率的作用。

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的贯彻,也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第一,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第二,对超标的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加大限期治理的力度;第三,运用经济手段,促使污染、破坏者积极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第四,强化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这个原则的贯彻和本文的命题有最重大的关系。

于此,我们得出,社会发展兼顾环境的保护是当代环境的要求,同时市场机制是引导发展趋势的最好的调节器。根据以上两个原则,对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和资源的利用是这种经济手段介入的背景。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环境问题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企业的环境保护活动(如采用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等)在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的经济利益或利润所决定,另一个方面,环境退化主要是各种不适当的经济活动的产物,机制失灵(又译为制度失灵)是环境资源退化和发展不可持续性的原因。在美国的法学家波斯纳创设的法律经济学中,核心概念是“效益”,即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用同样多的资源消耗取得较大的效果,这里的“资源”包括通常意义上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法律权利等人为资源。我们这里可以从环境资源的角度理解引入市场机制的基础。

下面,我将根据这两个原则以市场机制的引入浅谈一下我的理解。

首先,我们现在采取的手段可以分为经济手段和非经济手段,非经济手段主要是政府职能的体现,例如政府的治理和规划。经济手段主要是奖励、惩罚、征

[1] [2] [3]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特色与教改原则 第6篇

(一)管理与经济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汇,任何组织和企业都必须设置管理岗位,所谓管理,就是指相关人员根据既定的目标,采用各种方法来协调、计划、控制组织或企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的过程,从属性上来看,管理具有社会和自然双重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政策、社会生产力等的约束;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对管理造成影响。

所谓管理的自然属性,指的就是管理要学会正确处理人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科学适当地发挥出组织的综合生产力。

经济管理是管理学科的分支,它是指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完成既定的目标,而采取协调、监督等手段的过程。

我国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企业的经济管理岗位需求而设置的应用型学科,该专业既具有自身的学科特色,同时也具有专业岗位的特点。

(二)区域经济特色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息息相关。

从高职学生的就业特点来看,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在学校所在的区域就业,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时往往会依据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都设有专门的实训基地,这些基地大多设在学校区域内,实训教师有的是学校的老师,也有一些当地知名的企业家,学生在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当地区域经济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外,部分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当然,这些企业所设置的岗位也必然是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

因此,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具有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特色。

(三)人才培养类型特色

按照企业岗位的设置原则,经济管理岗位一般包括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三个等级,每一等级的岗位要求也各不相同。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一般定位在基层管理者,也就是从事微观经济活动管理的人员,基层管理者在工作岗位上一般需要与下级直接接触,负责的事务比较具体,属于管理体系的基础部分。

修辞与经济原则 第7篇

摘要:本文从剖析知识经济内涵的内部经济性与直接外部经济性、报酬速增性与过减性、个体性与群体性、有序性与无序性、则性与柔性、流动性与非流动性、自主性与控制性的矛盾入手,提出了知识经济组织的优化原则,并就知识生产组织主体的安排及网络型组织不同于功能型组织的特.杰作了阐述。 顺应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必然要求经济组织形式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从剖析知识经济活动内涵的特殊矛盾入手,探索性地提出知识经济组织的优化原则与揭示知识经济组织架构的基本特点。

一、知识经济活动内涵矛盾的特殊性

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詹姆斯・穆尼在与艾伦・赖莱合著的《工业,前进!组织原理及其对现代工业的意义》一书中指出:“从形式的意义上讲,组织就意味着秩序”,“组织是每一种人群联合为了达到某种的目标的形式”。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由人们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并且共同工作着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巴塞尔在其所著的《产权的经济分析》一书中把组织界定为“对所有权被分割的实体的管理”。概而言之,组织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有序地结合起来的整体。

作为组织,必然具有目的性、系统性、有序性与有机性。目的性,是说任何组织都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设立的;系统性,是说组成组织的各个元素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有序性,是说组织内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与时间顺序的;有机性,是说为了协调组织的活动,必然存在着担负不同职责的职能部门的分化,这就类似于人体的各个器官,既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又彼此贯通,密切配合。知识经济组织作为组织无疑具有组织的一般规定性,作为一类特殊的经济组织,又必然具有区别于其他组织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特点。

笔者认为,知识经济活动的矛盾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内部经济性与直接外部经济性的矛盾。在以保密、专利权、特许权等方式对知识要素(仅限于应用性知识)作非公有产权制度安排的场合,产权人通过知识的使用通常能获得超额利润,这就是知识的内部经济性。这种内部经济性无疑与专利权等非公有产权制度安排相关。之所以要作此类产权制度安排,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知识生产的有效的激励机制。然而,就知识的公共性消费可以拓展知识的作用范围,增加知识的使用价值,提高社会的总福利水平而言,知识又应该是共享的,不应该为私人、少数人所垄断的,这也就是知识的直接外部经济性。知识的直接外部经济性源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可以同时为众多人共同消费的性质。知识的内部结济性与直接外部经济性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内部经济性的增强,意味着直接外部经济性的减弱;内部经济性的减弱,意味着直接外部经济性的增强。非知识性资源(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除外)则不相同,其消费本质上是排他的、竞争的,不可能在为某人使用的同时,又供其他人所使用。非知识性资源的消费,除给产权人带来经济效益以外,尽管也可能会使非产权人获得相关效益,但这种相关效益只是间接的外部经济性,而不是直接的外部经济性。由于知识的内部经济性与直接外部经济性的矛盾源于非公有产权安排所赋予知识的消费排他性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消费非排他性的矛盾,因而,也可将其称之为知识消费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的矛盾。

第二,边际报酬递增性与递减性的矛盾。因为通过知识的投入可以不断开拓出新的投资领域与不断提供出新的更有利的投资机会,进而

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内容与原则 第8篇

一、高中修辞教学的内容

1.消极修辞

消极修辞所表达的物体更加抽象,不具体,语言风格追求平稳、朴素。从客观方面看,消极修辞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新闻报道等较严肃的文章一般都使用消极修辞。并且,消极修辞还要符合一个要求,就是要容易理解,不会产生歧义和误会,不需要读者进行深入思考和了解。也就是说,使用消极修辞时,尽量选择一些人们容易理解的字词,不使用生僻词语。此外,消极修辞不仅可以被报道类文章使用,在一些课本的编排说明中也大量使用。

2.积极修辞

积极修辞相对而言就比较灵活了。在使用积极修辞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增强语言的灵活性,使语言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积极修辞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来选择不同的修辞手法,充分体现了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各路英雄豪杰他都结识,各个武学派别他都了解,甚至各种路数骗局他都试过,怀着一颗与人为善的仁人之心,他完成了从懵懂青年到一代武学大师的转变。

五、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语文课堂的传统讲法,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你样样精通。你又不拘一格,突破传统。你不把课文讲得支离破碎。你注重整体地欣赏一个人,不“大卸八块”。你又能深入其中,欣赏一个人小巧的鼻子、嘴角、曲线。既欣赏人的整体轮廓、窈窕风姿,又赞美她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

段誉经历非凡,北冥神功,凌波微步,百毒不侵之身,四书五经,围棋高手,加上六脉神剑,让他魅力无穷,光芒四射。

六、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你可能擅讲,你就侃侃而谈;你可能擅写,黑板上经常出现你优美的书法;你可能爱好幽默,在学生困意始生时你笑话连连;你可能爱好写作,就用自己的作品带动学生创作。你在学生懈怠时送上警示的话语,你在学生灰心时给予鼓励的眼神,在学生骄傲时善意地提醒。

段誉最初就是凌波微步运用得熟练,每逢危难之时,常常一跑就灵。学得北冥神功后,功力大进。六脉神剑最初不得要领,渐习渐熟,终于随心所用,游刃有余。技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学无止境,语文教師更是。“段郎六脉赢天下,我辈争先傲杏坛。”学生因为喜欢你而喜欢语文,因为喜欢语文而走向成功。你就是你,你就是与众不同的你。每到你的课,学生就兴奋,就提前做好准备,甚至牺牲下课的十分钟也要背熟你布置的任务。因为你的存在,学生的高中生活变得丰富而多彩,变得如此令人流连忘返;因为你的存在,学生喜欢上文学,一生快乐地阅读和写作。正是“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

作者单位: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251200)语言的奥妙,读者阅读后,也会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积极修辞的核心并不是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所要传达的内容,而是使表达的事物更具有感染力。

如《蜀道难》中,“古木荒凉,鸟声悲凄”就是积极修辞的一种。这句话共有两个主体——古木和鸟声,两者都体现了荒凉和凄惨的感觉,映衬了路途的悲凉。作者利用古木和鸟叫声来反衬自己的情感,传达自己在旅途中的悲凉心情。

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一方面要保证语言必须准确表达,另一方面要增强语言表达的形象性,不仅要保证语言的通俗易懂,还要尽量避免语言的枯燥乏味。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修辞教学时,要明确消极修辞涉及句式变换、病句辨析、词语选择、语言连贯等,而积极修辞则包含了各种修辞格的使用和文章的布局。

二、 高中修辞教学的原则

1. 分清楚各种修辞手法

在使用修辞之前,使用者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修辞手段。但学生在学习修辞手法时,经常会模糊两种不同修辞手法的概念。如比喻和比拟。在比喻句中,存在本体和喻体,两者肯定有一个或大或小的相似之处。通过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引发学生对本体的想象,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现出抽象的事物,从而使所要表达的抽象物体也具有了形象。而在比拟句中,只能找到本体,通常都找不到拟体。

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用烟雾比喻树色,两者都具有“阴阴的”感觉。这句话中有本体树色和喻体烟雾,读者可以直观感受到抽象的树色。又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在这个比拟句中,袅娜、羞涩本是用来形容人的词语,此处用来形容花,更加形象地表达了荷花美丽的姿态。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常用的修辞手法容易混淆,如借喻和借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借喻,用梨花来比喻雪花,两者本质不同。而“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这句话是借代,驼背是指茶客,两者都是人,这种修辞手法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比较常见。

2. 结合实际情况

高中修辞教学对于学生文字素养的提高、表达能力的完善、文学欣赏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在《阿Q正传》一文中,可以发现很多实际生活中忌讳的文字。这些文字来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主人公阿Q真实、不做作的性格,同时也向读者展现出真实的生活。虽然这些语言并不优美,但是在阿Q性格的塑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又如在《日出》中,“所以我顶悲剧,顶热烈,顶没有法子办”,这句话中的“顶”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属于书面用语,用副词对名词进行修饰在文章中也不常见。所以可以看出作家所用词语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这篇课文在表现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形象上充分利用了消极修辞,在一些生活语言中也用修辞来对话,提高了语言的艺术化和规范化。

修辞与经济原则 第9篇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与WTO的基本法律原则,完善经济法调整对象、增强经济法的可操作性、完善经济法体系,从而最终实现我国经济法的完善。

【关键词】WTO 经济法 完善 对策

经过长达十五年的谈判,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于月通过了中国的议定书,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其成员之一。

这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同样,我国经济法为了应对新形势,也需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WTO的基本法律原则

作为一个协调各成员多边贸易关系的国际机构,WTO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规范全球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WTO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基本规则。

这套基本规则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其中的三大法律原则对我国经济法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非歧视待遇原则。

WTO的非歧视待遇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包含了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各国主权平等原则在贸易关系中得到的延伸,是各成员进行自由平等贸易的基本保障之一。

最惠国待遇是指假如某一成员将某种优惠条件给了另一成员,相应地它就必须把该优惠条件给予WTO的其他所有成员,任何成员都不得对其他成员进行区别对待。

国民待遇则是WTO的成员要保证本国公民、企业等在本国范围内所享受的待遇能同等地被其他成员国享受,而不应对本国和其他成员国的服务、产品或者人员之间进行区别对待。

公平竞争原则。

WTO的公平竞争原则是指各成员在进行出口贸易往来时不能采用不公平的手段进行贸易竞争。

这就要求各成员不得实行出口补贴或产品倾销等违反公平竞争的手段使其他成员的合法利益受损。

按照WTO的规定,如果一方成员通过出口补贴或倾销的方式向其他成员出口产品,并对其他成员工业造成损害或者有发生实质性损害的威胁,受损成员可依法采取反补贴、反倾销等应对措施。

同时,反补贴、反倾销等手段是维护公平竞争的措施,必须经全体成员的批准,不得滥用。

市场开放原则。

WTO的市场开放原则包含关税减让、透明度原则、取消数量限制等三方面内容。

其中关税减让一般是指减让进口关税。

因为进口关税的额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出口量,所以减让进口关税可以促进自由贸易。

透明度原则是指WTO的各成员要对其涉及对外贸易的法律法规等对其他成员进行公开,以达到帮助其他成员熟悉的目的。

取消数量限制则是要求各成员不能设定一定的配额限制或采取其他限制措施,以达到限制其他成员的产品输入本国的目的。

同样,各成员也不得采取配额限制向其他成员输出本国产品。

我国经济法存在的问题

根据WTO的原则和要求,对照我国的经济法,其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立法体系存在弊端。

我国的经济法存在两种立法体系:一种是以所有制不同为标准的立法体系,另一种是根据出资者的责任形式以及企业资本构成为标准的立法体系。

而我国成为WTO的成员国就自动认可了其要求各成员国必须以市场经济的形式发展经济的要求。

我国也应遵守市场经济规则,制定相应的贸易政策。

但我国的这两种立法体系是不符合WTO的非歧视待遇原则的。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这两种立法体系所具有的弊端更加明显。

相关立法可操作性不强。

总体而言,我国已有的经济立法太过于原则性,实际的可操作性不强。

而在具体的司法实践过程中,有时候则出现以法律解释替代法律文本的情况,这就直接使立法的权威性受到影响。

在经济立法的可诉性方面,新修订的破产法等法律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是我国的可诉性不强仍然是制约经济立法的一个突出问题。

加入WTO之后,我国应当按照其运行机制,通过该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我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

但是因为其程序繁杂,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加之涉事企业认为我国经济立法赋予的相关诉权在实际中缺乏可操作性,从而导致在面对其他成员国的反倾销立案时应诉者较少。

这给我国及其他成员国企业实现平等的经济贸易权益带来了阻碍。①

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法体系。

由于缺少全国统一的产业法和计划法,某些地方在和WTO其他成员开展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倾向和只重视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外贸易在自由竞争状态下的杂乱无序,各种价格战越演越烈,其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在我国部分领域的对外贸易活动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我国已经成为了外国反倾销的主要目标国家之一,反倾销案件在世界总量中几乎占了六分之一左右。

因此我国经济法在政府宏观调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我国还存在对许可证管理过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自由贸易。②

市场管理法制不健全。

我国在形成与世界贸易组织相适应的统一市场规制法方面存在滞后,这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部分大的跨国公司在我国国内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国际垄断。

它们采取兼并、收购我国传统民族企业的方式,对其进行商业垄断,这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威胁。

同时,国内的部分企业还没有摆脱过去那种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其产品标准化的程度还有待提高,不能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它们在遇到其他成员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时显得束手无策。

这都表明我国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

完善我国经济法的对策

完善经济法调整对象。

过去,考虑到市场体制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良好的市场秩序还未建成、市场主体不遵守市场规则而进行不正当的竞争等情况,我国将经济法的主要调整对象确立为市场主体经营关系。

虽然它在强化政府的权威管理、防止经营行为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没有意识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尚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这样一个过程之中,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将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片面归结于市场调节存在局限。

第二,不利于转变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职能。

将市场主体经营关系作为经济法调整对象,不利于政企分开,也不利于使政府的管理得到有效规范。

第三,不符合WTO的原则。

WTO追求开放市场,要求各成员国规范政府的管理,而我国经济法则希望以重视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来搞活市场,这就与WTO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冲突。

为了更好地适应WTO的规则,我国应当完善经济法调整对象,具体做法是:在给政府经济管理方面适当的行政立法和执法权力的基础之上,避免政府过多过滥地使用管理权力,参考世界贸易组织将成员国涉外经济管理关系作为重点调整对象之一,使我国经济法的重点调整对象从市场主体经营关系向政府经济管理关系转变。③

增强经济法的可操作性。

我国在经济法立法方面存在的一个缺陷是忽略了经济法规的可操作性。

和WTO规则相矛盾的国内立法在可操作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其得不到国内司法的有效监督。

仅仅通过WTO成员国政府向国际贸易争端仲裁机构申诉而进行监督,其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世界贸易组织针对我国经济法缺乏可操作性的情况,提出:“中国应建立一种机制使个人和企业可据以提请国家主管机关注意贸易制度未统一适用的情况”。

因此,我国应当完善经济法的可操作性。

具体做法是,可以加强将我国政府经济管理的抽象行为从国内法上的不可诉性向可诉性方面转化,更好的方式是这种可诉性不能仅局限于行政法,还应该扩大到传统民法,使其具有可诉性,因为政府的经济行为还受民法的制约。④

完善经济法体系。

完善我国经济法体系,一个较为重要的途径即从狭义法发展为广义法。

根据广义法的概念,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潜在规则均具有约束力。

这样,广义法的概念能够使成员清楚地了解贸易法律问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WTO规则,更顺利地进行对外贸易,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贸易纠纷。

注释

①李小年:《WTO法律规则与争端解决机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76页。

②王梦奎:《中国加入WTO与经济改革》,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年,第97~100页。

③刘文华:《经济法概论》,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第19页。

修辞与经济原则 第10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体育的投资与需求日趋增多,体育市场的年产值也日益增加,成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经济学的人才需求也日益迫切。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由国家科委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将体育经济学列入体育科学所属的十二个子学科之一。体育经济学被国家列为一门正式学科以来,细数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已取得了诸多成绩,其理论基础逐渐建立,学科视野逐渐宽广,但是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平台课堂,所给予的研究远远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学需求,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对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的创新展开研究显得尤为必需。本文以分析体育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入手,结合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创新原则的指引下,提出了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创新的有效形式,拟丰富课堂教学授课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简化学生对学科抽象理论的认识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逐渐形成科学的分析思想和分析方法。

1.体育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1.1复杂性

体育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体育领域经济现象、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学科。它是由体育学与经济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作为一门交叉或边缘学科,体育经济学既具有经济科学的属性,属于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又具有体育科学的属性,属于体育社会学科群。体育经济学的主要经济理论基础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对体育经济学颇具影响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主要包括体育管理学、体育法学、体育营销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社会经济统计学)、体育政治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学、体育人类学、比较体育、奥林匹克运动等等学科,因此,体育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复杂性。

1.2抽象性

抽象性则是体育经济学的另一显著特点。不论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还是产业经济学,都是以解释原理为主要任务,而理论本身的任务就是抽象。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例如苹果、香蕉、梨、葡萄、桃子等,它们共同的特性就是水果。得出水果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抽象就是抽取事物的共同特征或本质特征,舍弃不同特征。正是这种抽象化能提供帮助人们掌握体育经济规律和把握体育经济关系的线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得好“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化学试剂,也不能用显微镜,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

1.3基础性

对于体育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学习该领域所需的背景知识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通过体育经济学的学习就是要建立起基本的学科背景知识,为后续的学习与实践提供一个知识平台和基础。比如,通过学习消费者行为理论,为进一步研究体育消费问题奠定基础;通过学习生产行为理论,为进一步研究体育厂商决策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市场结构理论,为进一步研究体育市场竞争和垄断问题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微观和宏观经济原理,为进一步学习体育管理原理和解决体育管理实务而奠定基础等等。

2.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创新的原则

2.1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体育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准确理解教材知识内涵的基础上,能够加以变通,灵活运用,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让学生切实感到专业基础课的实用价值,譬如引入案例教学,用“上大学值吗?”学生自身涉及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试着分析上大学的成本与收益,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另外,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以增强他们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意识。体育经济学的教学通过强调学以致用,来提高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对体育经济学的学习实现知识向认知上的飞跃。

2.2兴趣为先导,将快乐元素融入课堂

兴趣是学习的无形动力,会对未来的活动起准备作用,并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因此,在体育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以兴趣为先导,将快乐元素融入课堂的原则,一定要大量采用新的教学手段,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实现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课堂辩论、游戏比赛、角色扮演、故事讲述、商战模拟等多种方式,将枯燥的理论内容用各种有趣的.形式进行转化或诠释,让学生感到体育经济学的新奇与乐趣,在兴趣的驱动下更好地投入体育经济学的学习之中。

2.3严谨治学,将课前、课中、课后高效整合

恐怕许多中国人都会熟知马克思的这段故事。马克思当年在大英图书馆里写作《资本论》,固定坐在一个座位上,数年下来,桌子下面竟然留下了磨出的脚印。这段故事正如他所指出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所以,在体育经济学的教学中,必须贯彻严谨治学的学风,教师以身作则精心备课、不断建设并创新课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即时复习和完成作业,将有限的时间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勤学苦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3.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创新的有效形式

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创新可以从开场白的主题引入、难点讲解创新、理论解析创新、知识巩固创新等几方面进行,合理运用名家经典、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3.1通过熟悉的故事、文艺作品或茶余饭后的热点问题,引出课堂需讨论的理论要点

每堂课的教学作为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课堂的开场白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点,成功的开场白能促使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注意力迅速集中,使师生互动进入良性循环,因此,精彩的开场白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之一。经过课堂实验,发现通过熟悉的故事、文艺作品或茶余饭后的热点问题,来引出课堂需讨论的理论要点,往往能缩短学生对课堂的陌生感,能迅速融入课堂的教学之中。例如从黄宏、巩汉林买钉子的小品引出供给的概念、从排队买奥运门票现象引出弹性问题、从朝三暮四的故事引出消费者偏好的概念、从折扣和优惠券引出价格歧视问题等方法。

3.2运用名家经典,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核心原理

体育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学习经济和体育相结合的科学的分析思想和分析方法,掌握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框架,并能运用弹性分析、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及最优化分析等经济分析方法分析和解释现实体育经济问题,并为后继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的阐述是个难点,可以运用名家经典,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核心原理。例如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来形象解释价格理论;萨缪尔森的名言“你可以将一只鹦鹉训练成为经济学家,因为它所要学习的只有两个词:供给与需求。”从而提出供给与需求的重要性‘深奥无比”的科斯定理,是通过一个简单的“牛群到舭邻的谷地里吃谷”的故事来完成的等等。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中,一些经济学大家的经典故事和名言使经济学原理理解起来更为透彻,也使经济学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

3.3借助案例分析,讲解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善等理论

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帕累托最优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也就是一种“双赢”的理念;帕雷托改善是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可以用排队打水的案例来予以解释。几个人拎着水桶在一个水龙头前面排队打水,水桶有大有小。他们应该怎样排队,才能使得总的排队时间最短,达到最优。最优化方案是打水的人,按照他们水桶的大小,从小到大排队。这样安排,花在排队上面的总的时间最短。这一案例涉及到了帕累托改善,让大桶者换到后面去,虽然许多人改善了,但是大桶者本人却受损了,所以这并不是帕累托改善。通过此番理解,能使学生更好地加强对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善等理论的认识。

3.4利用角色扮演,加深对效率工资和博弈论等理论的理解

效率工资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厂商主动地把雇员工资提高到市场均衡水平之上的一种理论。效率工资虽然提高了工资,但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反而使生产成本降低。可以通过“周扒皮”与“王善人”的角色扮演来讲解效率工资原理“周扒皮”这一角色是来自于高玉宝《半夜鸡叫》中的一个财主,其特点是对长工刻薄,每天半夜学鸡叫骗长工多干活,食宿条件差,工资很低;而“王善人”这一角色则是另一个虚构的财主,其特点是对长工非常友善,给较好的食宿条件,给较高的工资,让长工按正常的作息时间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王善人”比“周扒皮”付出了较高的生产成本,但实际上由于长工的劳动效率和劳动质量更高,所以真正的赢家还是“王善人”。通过让学生进行两种角色的扮演,加深了对效率工资理论的理解。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是指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意义。可以用囚徒困境中民警和小偷的角色扮演来加深对博弈论的理解。

3.5通过课堂辩论,更好地认识成本与收益等原理

成本也称生产费用,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即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与其价格之乘积的总和。经济学所说的成本简言之分为两种,一是实际发生的成本,即会计成本,另一个是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机会成本是指厂商将既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商品时,所放弃的使用同量资源在其他生产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厂商的收益可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从纯经济学角度看,收益大于成本的预期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因而是人类社会的首要理性原则。通过课堂辩论,围绕“上体育类本科值与不值”的主题,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与观众三个部分,正方观点“上体育类本科值”,反方观点“上体育类本科不值”,正反双方展开辩论,最后由观众投票决定胜者。通过这样的课堂辩论,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了成本与收益等原理,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经济学的积极性。

3.6通过例题分析与计算,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习体育经济学的过程中,分析与计算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通过原理讲解之后,可辅之完成一些选择或计算题,能促使学生对所学理论进行准确把握,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学习需求和供给的原理之后,可以练习一些选择题加深印象,如题一,教练员工资提高将使俱乐部产品?答案为A.需求增多B.需求减少C.供给减少D.供给增多;题二,假设用于生产运动鞋的皮革价格上涨,结果,运动鞋的供给(),供给曲线向()平移?答案为A.增加,右B.增加,左C.减少,右D.减少,左。另外,学习了效用理论,可以完成如下计算题,假设消费者小王用80元人民币全部购买X和Y体育商品,X和Y体育商品的价格分别为100元和200元。①请写出小王的预算方程并画出预算线。②当效用最大时,X商品对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多少?③为获得最大效用,他会购买多少单位X和Y商品?如此通过大量例题的分析与计算,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强化。

3.6结束语

上一篇:高中励志优美英语句子下一篇:教师节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主题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