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24-08-19

试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精选6篇)

试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第1篇

试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在阐述美育、素质教育定义的基础上,总结了美育的特点及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进而讨论了美育的各种积极作用及其在现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美育 素质教育美育和素质教育

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其性质是培养人的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审美从人类开始与客观世界发生关系的时候就开始了。美育实际上一直在不自觉的进行着,并逐渐成为自觉的劳动,可以说美的思想是人的最基本的思想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按照美的思想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有只关注考试得分的多少,忽视内在素质提高的倾向。哲人曾经说过:“知识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确实,一个技术高超而道德素质败坏的人不仅不能帮助社会进步,有时候还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人的素质构成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素质提供了人发展的生理基础,而后天的素质教育能够影响先天的素质,发展先天的潜能,使人获得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提高和完善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 美育的特点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任务是要塑造和形成人们优美、高尚、丰富的感情、趣味、心灵和精神境界。美育的这种职能注定了美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久的关注。美育过程中存在专职进行审美教育的课程,如美术和音乐。但我们千万不可将美育和音乐、美术教育等同起来,美育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几堂音乐、美术课能够完成的。音乐和美术只是我们引导审美教育的手 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这些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美,是因为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把握了具有节奏、平衡和有机结合的完备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类情感、理想等特定的社会性内容,这些内容会同时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使它们处于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美育的作用

4.1 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爱因斯坦也说过:“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他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康德认为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革命导师毛泽东为我们制定的标准是“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审美教育活动是一项情感教育活动,艺术的审美活动尤其如此。美育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净化,从而情操得到陶冶。4.2 美育能够促进德智体教育的发展

如上所述,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存在于德智体的教育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德智体美等教育融合在一起。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它冲破了以往各种不同的教育间的鸿沟,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

4.3 美育具有激发思维能力的功能

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思维互相启发、互相作用、密切相关。形象思维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特征,它是指用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美育是将人类世代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教育客体进行教育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其初步的、低级的感觉、知觉、表象发展为艺术审美的、形象思维的直觉。审美直觉具有直观性和感性形象性等一般直觉的特征,同时,它又是积淀有高度理智的高级意识活动。爱因斯坦终生热爱音乐,在他看来演奏小提琴远比解开一道科学难题更有价值和意义。他就是在理性和感性相互完美交融的时代中,完成了相对论。舒伯特从莱斯塔勃的诗歌中产生《小夜曲》的创作灵感。这都是美育的功劳。4.4 美育能提高人的身体心理素质

从美育特征上看,美育在调整人的身心素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通过调 2 节人的心态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学生通过参加审美教育活动,以快乐的情绪化解紧张的情绪,以愉快的心情化解不正常的情绪。美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乐观的情绪,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4.5 美育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它包含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要依靠人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无论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或多或少存在缺憾。许多事实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指学术上的成功,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成功,这种成功和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5 当前美育中存在的问题 5.1 对美育重视不够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应试教育仍然在当前教育实践中流畅地运转,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的倾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坚决克服这种错误倾向。一要消除智育即升学率为学校工作重点的想法,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二是要确立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理念,把四育融为一个整体,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融合与渗透、相互促进与发展的要求。尤其要注重美育在德智体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5.2 对美育存在错误理解

对美育存在的错误理解很多,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认为艺术就是美,从而把美育和艺术教育等同起来,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就是美育。结果,持此观点的人们就歪曲了美育的意义,美育就变成诸如书法、美术、音乐课等孤立、单一的任务。艺术是人类的精神产品,集中体现了人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因此,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是,艺术教育并不是美育的全部内容。美的形态就包括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悲剧美等等,开展美育工作需要将艺术教育与之区分开来。5.3 美育途径单一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美学家蔡元培先生指出:实施美育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是进行系统、全面的美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有责任对青少年从小进行美育教育,为提高下一代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创造未来美好社会奠定良好基础。目前这是我们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单一的途径。进行美育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中的良好环境、和谐气氛及家庭成员的内在美、形象美的展现,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因此,良好的家庭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庭中的美育能够巩固学校美育的成果。家庭和学校都只是美育的小环境,只有社会是大环境。学生总有脱离家庭、学校的一天,但作为社会成员,他一生都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更广泛地影响人的审美观的形成和发展。在社会中弘扬真、善、美,鞭挞、惩治假、丑、恶,利用多种社会活动、多种宣传、多种艺术形式对学生实施美育,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对人产生影响,美育活动的减少与美育效果的减弱就意味着丑与恶的滋长与蔓延。人类的社会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通过美育,使我们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去改造客观世界。因而,我们说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社会文化、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加强美育,就是要使人们更广泛地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推进社会文明的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同样,美育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张作岭.试论素质教育中美育的特征与功能.松辽学刊 [J],2001(8)[2] 张琪、刘玉刚.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J],2001(4)

[3] 蒋冰海.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福州师专学报 [J],2000(2)[4] 熊晓红.谈美育与素质教育.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J],2001(9)[5] 耿时晓、王丽.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2001(1)

试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第2篇

[ 内容摘要]:1945年,日本作为战败国无条件投降,当日本人带着无尽耻辱和不甘撤离马鞍山钢铁厂时,有日本专家断言:“不出十年,马鞍山钢铁厂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美的牧马场。”几年前,中日夏令营较量后,有日本教育界专家说:“十年、二十年后,打跨中国人的不是军事、不是经济,而是中国的传统教育。”这话犹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不小的震动。我认为: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该是素质教育PK传统教育的时候了!本文谈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 传统教育 美育

素质教育第一次提出到现在已历时20多年,但我们深入学校、课堂、学生和家庭时仍会发现,学校的课堂形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家长的教育方式、学生的成长空间等实质性变化不大,分数本位、考试中心、教师权威仍然强有力地主宰着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面对新世纪,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我们能不能赢得这场挑战、抓住这个机遇、有更大的发展,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资金,也不是自然资源,而是人——人的素质问题 一.美育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润滑剂。一提起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人们就认为他们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不是你打倒我,就是我打倒你,以至于搞素质教育就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谈分数。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素质教育就是针对应试教育把应付升学考试作为惟一目的而提出来的,它强调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它们的指导思想不同。但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基础知识的学习,也不应排斥应试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摒弃应试教育中把考试当作惟一目标的错误的指导思想,不过分追求分数,而仅仅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应试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把美育渗入教学实践中,知识便带上美丽的衣服,吸引学生去探索实践,独立思考,经常做实验,使知识学得活,没有因沉重学习负担而导致厌学情绪。所以美育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的沟通起来,可以说美育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润滑剂,突破点、纽带。

美育是中小学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宗旨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薄弱环节。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更有助于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是精神文明范畴,美是一种感受、一种体验,美的因素无所不在。语文教学中有文字美、结构美、语句美等;数学教学中有形式美、数字美、对称美等;体育中有动作美、造型美、体型美等;音乐中有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美术中有构图美、造型美、色彩美、线条美„„总之美育是培养学生辨是非、识善恶、懂美丑的能力的一种专门教育。因此,我们应加强美育,让美育在各学科中交织、渗透、强化,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和完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似乎在打开人对世界的看法,经过长期的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之中,突然感到不良的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让美把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之一。”也就是把道德教育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德,使人们在效法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接受道德教育,可以收妻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这是孔子关于教育的三种境界。“知之者”,是从道理上使受教育者认识、懂得为何这么做;“好之者”,则是使受教育者把它当成一种爱好,习惯于这么做;“乐之者”,则是使受教育者把它当成一种乐趣,心甘情愿,心悦诚服地这么做。三者相比,后一种自然是最高的境界,而美育则是达到这一境界的最佳途径。雷锋为人民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发自内心的情感,他以此为乐,以此为美,以此为荣。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得好:“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美感帮助学生认识个人的道德尊严净化自己的心灵,培养道德信念。这些都说明,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为道德行为提供内在的情感动力。

由于美育有形象性,愉悦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在德育中运用美育,可以使德育的抽象理论,变成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使道德的理性说教,转华成为情感的感染,使强制性的他律成为自由的自律,这种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寓教于乐的美育方法,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美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的情感 的因素,欣赏美、感受美。可以缓解忧虑、压抑、痛苦、失望等消极情绪,可以激发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的情绪。情感是行为的动力,人们对美的追求往往成为进步的动力,所以可能说美育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道德教育应该追求的境界是:一个是美,一个是爱,爱与美让人欣赏纯洁,向往高尚。三.实施美育可以激发人们的求知欲,提高人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智育主要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能力,解决一个“真”的问题。美育对于智育的实施,也有着不可忽略的独特作用。通过美育,能够以美导真。人们通过对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欣赏,可以在愉悦精神的同进,了解历史,了解自然,了解社会,获得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同时,审美需要和审美修养可以推动人们的科学研究,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事例都证明这一点。学生的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他们善于在教学中贯彻美育的原则,以美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审美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他们步入科学的殿堂。记得有一位化学教师,在讲化学课的时候,他没有先讲化学原理和公式,而是把一颗晶莹美丽的金刚石摆在了学生的面前。学生一下子就被这颗美丽的宝石吸引住了。大家瞪着双眼静听老师的讲解.老师问学生:“当你看到这块宝石的时候,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大家不约而同的回答:“太美了!”老师又问:“你们知道这块宝石叫什么名字吗?它为什么这么美丽吗?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呢?”老师讲解了金刚石的构成元素,列出了它的化学公式.这样,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而且也得到了审美享受,并由此产生了对化学的兴趣.学生们更爱上化学课.因为学起来不枯燥,不费力气.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是从美的欣赏开始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去探究科学的奥秘.美育可以促进人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智能的开发.美感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既然创造力是一种求异、创新、创美的能力,就必然离不开美感.美感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具体的心里感受,是一种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等多种心里因素的综合心理过程.美感中的审美感知为创造活动奠定了丰富的感性基础,否则,创造活动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审美感知还为创造活动练就了一双会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和“音乐的耳朵”,他们以敏锐的审美感知去发现和筛选新奇的和美的事物.审美想象更是为创造新的、美的科学概念和理论,去创造美的、典型的艺术形象.因此,美育在培养人的创造力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四.美育能够促进德智体教育的发展

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存在于德智体的教育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德智体美等教育融合在一起。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它冲破了以往各种不同的教育间的鸿沟,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第3篇

我国原来的教育方针是不列入美育的, 把它视为德育的一部分或手段, 认为美育没有独立的价值。美育与德育互相配合、补充、渗透, 但不能互相代替, 它们的性质、社会功用都有所区别。

一、审美于教, 在学科教学中可以体现美育

美育和德育同作用于人的精神, 引导青少年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德育主要是树立行为规范, 使人获得自觉的道德意识观念;美育则是通过熏陶、感发, “兴发”人的精神, 激励、净化升华人的精神境界。德育注重理性、思想的层面, 作用于人的“良知”, 理性道德;美育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无意识层面, 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气质、性格、胸襟等深层因素, 在此层面德育是无能为力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思想渗透。

二、社会作用

德育强调调整人与人的关系和规范, 建立社会伦理、秩序、规范, 避社会行为的“失序”。美育着眼于保持个体人精神的平衡、和谐、健康, 使情感具有文明的内容, 促进理性和感性的沟通, 使之协调发展。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 人类存在着感性和理性相脱离的现象:感性脱离理性使人变成动物;理性脱离感性使人变得僵死。现代社会追求功利、物质, 竞争使人的精神压力增加, 产生大量的心理疾病, 而缓解这种状态更多的要靠美育, 要在精神的深层施加影响。美育是通过精神和谐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荀子说:乐使人血气平和, 从而达到家庭、社会的和谐, 这在现代社会显得日益重要。

三、加强美育是培育重新人才的需要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此, 美育有着智育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这可从三个方面体现。

1. 美育激发人的创造冲动, 培养审美直觉和想象。

审美的核心是要创造审美“意象”, 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到最后往往不是凭理性而是靠直觉, 这样的事例很多。这种想象力的培养是靠美育的。智育主要是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 而美育培养人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孔子说:“诗可以观”, 是指直观洞察。美育培养人的形象思维, 发掘人的右脑潜能。

2. 美和“真”的关系。

自然界形式美的特征--简洁、对称、和谐--启发人的联想和发明, 很多科学家的发明往往由追求美的形式走向真理, “一个方程式的美比其符合实验结果更重要。”“发明就是选择, 这要由科学美感来支配。”美感对科研发明重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种美感要由美育来培养。

3. 成就大事业, 需要建立广阔平和的胸襟, 这有赖于美育。

人若心烦气乱、眼光短浅, 必不可有所成就, 做不成大事业。比如城市山水园林, 能够拓宽心胸。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往往游历祖国的山河, 为的是拓宽心胸, 心胸小了是不行的, 古代的“乐教”、诗教就是为了拓宽人的胸怀, 认为豪杰、圣人的教育要通过诗教来“兴心”“荡浊”。

审美是超越功利的, 对人成就事业有很大作用, 这已得到现代心理学的映证。除了智商 (IQ) , 情商 (EQ)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考试成绩高的不一定就能成就大事业。

四、加强美育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要求

20世纪最后的20、30年出现了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趋势, 要求国家的经济、政府人员不仅要有经济政治的眼光, 还要具有美学的眼光和文化的头脑。21世纪中国的复兴, 要使人民发挥原创性和智慧;而哲学、史学、艺术的教育, 正是可以激发人的原创性的教育。美育可以使我们民族在新的世纪为世界贡献一批大师。为在高科技、数字化社会中保持精神的平衡和社会安定, 为使经济持续增长, 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是完全必要的。这是蔡元培先生 (甚至可以上溯到孔子) 提倡美育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也是对时代呼唤的积极回应。

五、美育从多方面提高人的素质和文化品格

美育的实施, 不等于开设几门美育的课程, 而应贯穿于全部教育环节中、贯彻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从两个方面谈。

1. 空间方面, 即整个社会生活。

营造优良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特别是大众传媒, 其人文价值导向到底是什么。现在电视的影响面非常大, 但其文化内涵、价值、格调都存在很多问题, 它对下一代人的影响不容忽视, 从事传媒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理论责任感”。

2. 时间方面, 美育应贯穿人的一生。

一生的教育应从胎教开始, 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 而大学毕业后的教育更重要, 直至退休后的精神生活。美育对人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可以归纳成几点。

(1) 培养审美能力。美育培养对感性世界无限风的形式的感受, 体育对内涵丰富意蕴的感受。如果常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事物, 会使世界千篇一律、暗淡;转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 世界则无限丰富。美育培养人体验人生的意义、价值的能力。这有别于科学的认识———发现本质规律, 得到知识体系。美育是体验人生的价值, 审美能力即体验人生的能力。

(2) 培养想象力。

(3) 培养创造的欲望。审美即发现, 发现即创造。审美创造审美意象。

(4) 培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美育可以使人了解美好事物的不可重复性、独特性, 并了解美好事物对生活的意义。

(5) 培养对个性的尊重。科学成果是普遍性规律, 是可重复的, 而审美活动是独特的、一次性的, 是独创、不可重复的。

(6) 培养群体意识。艺术活动具有共同和社会化的功能, 能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7) 培养宽广平和的心境。美育可以拓宽胸襟, 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艺术有净化功能, 可把过分极端的情感释放出来而达到平和。

(8) 培养超越的精神。人的感性存在 (空间、时间) 是有限的, 但有追求无限、永恒和自由的要求, 这就是超越的要求。审美可以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功能, 可以超越生存的有限。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 美育 素质教育 价值 精神文明

美育也叫审美教育或者美感教育,美育通过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它最具贴近心灵深处的感性和吸引人的趣味性,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可以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发展,还可以促进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及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美育在顺应现代化要求的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叙述了美育在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

人的活动总是受到人的某种情感的支配,人的情感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情感的作用才能达到情感上的升华。与其他教育不同的是,美育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陶冶人的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康德曾经说过:“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所以美与人的心灵是一体的。而美育就是通过自然存在的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的心灵进行美化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真善美的心灵,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形成一种有意识的理性力量。美育的这种作用是其他教育都无法达到和完成的。

二、美育可以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

提倡素质教育,其关键就是要将知识等教育转化到人的精神层面上,形成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打破了传统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还是一种自由形态,所以美育可以很容易地与其他教育相融合并渗透到其中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只有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并产生爱好,才会在行动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美育具有全方位的带动其他教育的作用,把美育和其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

三、美育可以促进人的智力的发展

早在1908年辛亥革命爆发时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关于美育的问题,后来又著文把“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发展共和的精神”定位普通教育的宗旨,而认为“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教育”并列为国民教育的宗旨之一。今天我们越来越看清楚了它的重大意义,美育对当代人的智力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是由于情感的激发而产生的促进作用,人在艺术活动中艺术美的熏陶下,使人的情感受到美的感染,达到感性和理性、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正给人的创造力的迸发和释放提供了最佳的条件和时机。另外,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审美水平,还可以刺激右半脑的发育和减轻左半脑的负担,进而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二是美育可以调节人的思维方式,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智力水平的提高。人的思维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而人的高素质思维就是把这两种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工作源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源于艺术,因为审美过程中需要想象,想象是审美思维过程最根本的表现。通过艺术教育形成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来解放思维,促进人的思维全面发展。

四、美育可以促进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审美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情感的教育,它以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启发人内心的美感。审美活动是通过对事物的美好感悟来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审美教育辅助了品德教育的实施,而情感教育又对理性教育起了催化的作用。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们用语言相互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可见,实际上美育传递的是一种情感,审美教育是一种传递情感的教育,它可以培养人高尚而丰富的情感,是充实内心世界的有利武器。审美教育可以有效地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大脑与肢体全身心的协调发展,使其变得聪明、开朗和高雅。美术作为审美的一种工具,可以让人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加强修养、塑造灵魂。电影、电视是在群众中最具影响的宣传工具、教育工具,它可以美化人们的心灵,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有内涵的影视作品,使其从中辨别出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有教育意义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净化学生美的心灵,规范学生美的行为举止,健全学生美的人格和养成美的道德,使学生形成内在和外在相统一的美。

五、美育可以促进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它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一个真正的创造活动总是会给社会产生有价值的成果,创造力的实现结果就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是否会有创造行为取决于其是否具有一定的动力系统,而这种动力系统是由人的情感等一系列的非理性因素来支撑的。美育之所以能够促进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因为美育就是建立在人的情感等一系列的非理性领域的,它能够激活学生大脑皮层闲置的巨大资源,使学生的大脑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进入到一种活跃的良好状态。可以这样说,美育就是解放人的情感,使之得到释放,解开对深层次心理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的束缚,不断去激发人的非理性因素使之保持旺盛的活力。只有激活了非理性因素,才能使人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审美教育通过引发个人潜在的创造力,促使人格的自然完善,从而挖掘出每个人本来具有的创造潜能,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总而言之,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到,美育的功能就是全方位培养人,它是从塑造人的美的心灵出发,进而深入到人的整个内心世界来达到个体的立体化。所以,美育是针对整个的个体,是人的身心都要健全的发展。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拥有健全的身心和良好的个性,而人的个性是由个体的自身条件和所处生活环境的综合因素造成的,美育从一个更高的角度体现了人的个性和本质要求,所以,我们要把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在素质教育中凸显美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致钦.试论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J].渤海大学学报,1980,4.

[2]刘兆吉,张粹然.美育与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

[3]齐凌云.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5篇

宽城县职教中心 刘振宇

摘要: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美育从审美角度,培养学生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所以,运用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美育;教育;作用;审美能力;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谈得最具体的一次。它对美育定位准确,非常有针对性,为我们今后改进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任,就是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学生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学生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如果美特别是内在美被轻视,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其任务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以一定的审美媒介去感染、启迪美的接受主体,使其在美的欣赏、美感享受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较为系统的美学基本知识。其目的是不断提高接受主体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并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运用运用美育的作用 提升学生的素养呢?我想从以下几个角度阐述,请同行们指教。

一、教育中渗透美育,任重道远。

很多学校的校训里包含有“真、善、美”的含义,求真,就必然尊重科学,重视智育,求善,就必然尊重道德,重视德育;求美,就必然尊重美学,重视美育。而在人的青少年时期,最乐于也最易于通过审美体验去感知真和善。学生正是在美的探求和创造中,不断地完善着自我,忽视了美的眼睛是昏暗的,遗忘了美的心灵是残损的,丢失美的人生更是不幸的。于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体验、探求,就成了教师的一项责任和义务。在教育教学中要渗透美育,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二、美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马克思说过:“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你要使自己的语言、行为、环境、心灵更美,你就要接受审美教育——学一点美学。

目前学生存在的问题:人们说爱美和好奇是青年学生的特性,但由于学生经验不足,阅历不深,也往往会出现一些美丑不分、是非不明、善恶不辨的情况,有些人不懂得什么是文明礼貌和精神文明,以美为丑、以丑为美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从现实中看,一些学生追求外在美和注重美的享受,而忽视内在美和审美教育;注重外观的装饰打扮,而忽视内在素质的提高和美化;重物质的感官的刺激性娱乐,而轻视精神的心理的熏陶怡养等等。他们把单纯追求娱乐享受混同于美育,致使生活消费超前,而美育素养相对滞后。总之,学生审美素质的低下,必然影响社会风气的净化,特别是给广大学生的审美追求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学校教育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内在美、心灵美。一个人有了心灵美,便可以在精神上放射出美的光辉,而后再形成他的外在美。正像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没有内在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这就是说,惟有心灵美才能使人高贵,那种自命高贵而没有高贵心灵的人,就像一块

污泥一样。因此,心灵美应该是人的生活美的核心,它是一个人最高尚、最宝贵的品格。

三、运用课本美育净化心灵,润物无声。

让美育教学走进课堂,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感悟生活美、自然美。生活中处处有美育。教师应更多地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开展美育。这是一篇语文课文,鲁迅先生《一件小事》,描写一个人力车夫,车把挂住了一位衣服破烂的老女人被风吹起的衣服,老女人慢慢倒在地上说她“摔坏了”。或许是真的摔坏了,或许只是她“装腔作势”,人力车夫不理会这些,毫不犹豫地搀着她的臂膊,一步一步向前面的一所巡警分驻所走去。这就是生活中的美,鲁迅先生当时的感受是“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情感在车夫的美面前被净化了,被纯洁化、高尚化了。学生在课堂里,一边学知识,一边体会到真、善、美。用美育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美育,事半功倍。

学校现代化的多媒体视听教学手段,使自然美进入课堂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自然

美对于情感的陶冶和净化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在《园林绿化》教学里,很多自然的风光,园林设计,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亲近自然。看一看“避暑山庄”皇家园林,瞧一瞧江南水乡,对于一片蓊蓊郁郁的森林,世俗的眼光就是以商业价值为中心的木材商人的眼光,而纯洁或纯粹的眼光,则是排除了自我野心的诗人、艺术家的眼光——真正的审美的眼光。不难想象,对于森林,木材商人欣赏之后是砍伐;而诗人、艺术家欣赏之后是珍惜和爱护。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就是要养成他们纯洁化和高尚化的情怀和眼光,让高尚和纯洁成为他们人生的基本前提。

二、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也离不开美育

素质教育如同英国牛津大学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罗杰 ·彭罗斯在描写神经讯号如何工作时所说的“神经元用细胞膜把躯体、轴突、突触结、树突和所有一切都包围起来”(《皇帝新脑》P450)那样,“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心育”中,德育是“神经元”,它解决的是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问题。智育解决的是提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体育解决的是提高人们的体能体质;劳育解决的是提高

人们的劳动技能即动手能力;心育解决的是一个人健康心理所要求具备的心理素质。而美育就是那层细胞膜,包围各育。它是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因此,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美育与德育

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正确的审美观取决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德育必须居于首位。但是,美育有着它特殊的教育方式,它的特点是引导人们在美的感受、鉴赏中,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完善,并且凭借形象思维的方法,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进行。它不带有一般教育所具有的强制性,而是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引起情感的激荡(美来自于情,情动于衷,没有情谈不上美),使人心甘情愿地甚至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高尚的情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美育是道德的补翼”。所以,美育在德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德育,它是通过社会实践的体验及其文学艺术作品的熏陶而实现的。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化,集中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本质。应该说,一部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是一面时代的镜子,是人民的心声。一个艺术形象和一件美好事物,都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教育力量和感染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点燃学生心灵美的火花,唤起强烈的感情共鸣。比如名甲天下桂林山水,庄严雄伟的万里长城,不仅使人感到祖国山河的壮丽,而且也会使人联想到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力,激起人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黄河大合唱》的歌曲,不但歌唱了黄河的宏伟气魄,更歌颂了人民的伟大力量。当你歌唱这支歌时候,自然会联想到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摇篮,是古老的民簇文化发祥的地方,还会联想到在那烽火连天的日子里,有多少英雄儿女,在黄河两岸的山岗上和青纱帐里,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人的社会实践,就其全部生活内容看,有物质的和精神的,而且精神生活是主要的。精神生活越充实,人的精神面貌就越发振奋、健康。人在青少年时期,生命力最旺盛,精力最充沛,思想特活跃,如果这个时期失去了富有营养的精神乳汁的哺育,则会自然分流,有的在人生探索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有的则沉溺于低级庸俗的趣味之中,损害了健康的精神世界。向学生进行美育,如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欣赏高雅的音乐舞蹈,学习书法绘画,参观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等等,就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文学、爱美术、爱音乐、爱舞蹈......爱人生中一切美好东西的情趣,使他们的生活丰富多

彩,充满活力。美的东西可以将他们的思想感情熏陶得健康、纯洁,可以充分发展他们的特长,他们的志趣,他们的创造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中,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祖国的山川田园要求进一步装点,各种产品式样(乃至于包装)、园林建筑等也要求进一步美化,对学生进行美育,使学生增长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能够促进其优秀品质的形成,良好道德的修养。美育在德育中的作用,还体现在使“心灵得到净化”。易健教授在《审美学导论》中强调指出,美育“既不舍去感情,同时又突破感情,达到对客观规律(深刻的理性内容)的紧张探索与主体目的性的强烈追求的渗透交融,从而使情感获得激荡,心灵得到净化,意志受到陶冶,精神获得满足与升华。”这里,“心灵得到净化”与“精神获得满足与升华”是互为因果的。教师在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具体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变化的人。教育者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改变受教育者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启迪他们的心灵。因此,人们把教师尊称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纵观中国传统的教育实践,教育者总是通过审美教育对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实现内心的认同,从而反映到行为举止上的。重视美育的育人功能,并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用美育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是自古有之,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已

经成为中华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对此认识不足,就不可能切实发挥美育在德育中的作用,学生中某些不健康的爱好就得不到有效遏制。如当前有些教师对男生蓄长发、染发,女生涂脂红,穿超短裙,对他们热衷唱情调低下的歌曲、出言不逊、不文明等问题感到“挠头”,往往采取硬性禁止的办法。结果虽然三令五申,但仍有我行我素者。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孩子误认为自己的形象、行为是美的,是一种风度,是潇洒。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加之日益增长的青春活力,促使他(她)们爱美,追求美。问题的结症在于这些学生缺乏正确的审美能力,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怎样才能使自己变美,就难免出现一些不健康的追求。这类问题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是解决不好的。但只要我们加强审美教育,充分发挥美育功能,讲清衡量一个人美不美,既决定于自然属性,也决定于社会属性。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懂得美与不美,重在气质,重在心灵。在教育中让学生感到教师理解自己爱美的天性,又懂得了真正的美,从而逐渐提高分辨美丑的能力,使其思想在美的感染中升华。这样教育的效果,比空洞的说教和粗暴的强行禁止会更好。美育养性恬情,净化心灵的作用也正在这里。教育的要义本来只有在精神愉悦,情感澎湃和审美感受中,受教育者才能深刻领略,经久不忘。因此,教育者必须强化美感功能,怀着对事业、对学生的挚爱,调动强烈的感情,努力使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构成一种美感的动力系统,以美的独有魅力和感染力,有效地作用于受教育者,以达到“悦神悦志”的程度,使其“精神获得满足和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二)美育与智育

美育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有两条途径:一是科学的途径。英国的罗杰.彭罗斯运用电脑科学、数学、物理学、宇宙学、生物学中的神经及精神科学,用公式、统计数据、科学的论证来证明科学领域的一般客观规律,特别是哲学上最重大问题之一的“精神──身体关系”就属这一类。一是艺术的途径。它借助生动、鲜明、富于想象、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认识世界。日月星辰、风清月白、高山流水、狂风巨浪、电闪雷鸣、忠奸真伪、美丑善恶等等,自然的、人文的、一个个意象组合成一个个形象、一幅幅画面,生动形象地反映客观世界。如何让学生把握住认识世界的两条途径,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呢?科学的途径主要靠逻辑思维,但也不乏良好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帮助人民认识世界。艺术的途径则是靠生动、鲜明、富有吸引力的艺术形象,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二者都具有美的魁力。发掘二者中的美,开启学生的智力,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说,美是智慧的一种激素,那么美育则是这种激素的催

化剂。美育中,学生是主体因素,教师是主导因素。教师对人类智力智源的开发作用,是其他任何职业人员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

教育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这是智力开发的基础。然而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进行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的情感、美的言辞、美的理性、美的气度、美的结构、揭示新思想、新科学的科学性、真理性、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真理的美好追求,从而开发学生智力。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美育是教师指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进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过程。语文课本的内容极为丰富,它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于一炉,使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的风貌,十分和谐地融汇在语言文字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追求美的方法,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鉴赏、表达美的文章、美的社会、美的自然、美的人生,从而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想象能力,显示出美在智育中的激发功能。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创造美好的未来,其全部意义在于创造。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这是因为美育揭示了创造的审美价值,即人在创造中,掌握了“真”,才能实现“善”,认识了“必然”,才能获得“自由”,从而开出了人类的创造之花──美。这种创造是必须在掌握了各项活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美育能够帮助学生做到这一点。通过美育,让学生掌握阅读、写作、唱歌、演戏、跳舞、绘画、手工制作等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将他们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比如美化环境、美化校园,在这些具体活动中达到美化生活,美化心灵的目的。这样既创造了美,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促进了创造。伟大泭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美引起了我的想象。”爱因斯坦也曾说:“美照亮了我的道路。”是的,人一旦具备了高度的审美能力,对美就有着不懈的追求,引发出种种想象、联想、幻想、引发出创造的欲望。飞鸟凌空展翅的矫健形象,触发了人们发明飞机的灵感,鱼类遨游江河湖海浮现自如的情态,启发了人们对各种船舶舰艇的设想。而宇宙飞船的诞生能说与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丝毫无关?可见,科学闪耀着智慧的美,美育是创造之父。

(三)美育与体育、劳动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美育,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通过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借助于大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美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鄙的,激发学生的美感,陶冶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使他们形

成正确的审美观,热爱美好的事物,厌恶丑恶的东西,从而立志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学校中的体育课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可以说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的“艺术创作”。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动作的协调、优美和富有节奏感,学生体态的健康和匀称,以及在体育活动中形成起来的生动活泼、积极乐观的性格等,都是身体素质美的具体体现;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是学校日常生活中实施美育的重要形式,它可以使学生懂得劳动是美的。美产生于劳动,人们的美的观念和美的创造,最初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认识和改造世界,显示着人的本质力量,这本身就是美的表现。但是,这种情况,在剥削制度下,是不可能得到正常体现的。只有解放了的人民,才能用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争取理想的未来。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不再是压迫和剥削人的手段,它成了解放人和使人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劳动已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成了美的创造的源泉,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劳动,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素质

三、精神文明建设更加离不开美育

美育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是由美育的特点所决定的,美育的特点之一是通过美的事物来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因而它具有形象性、可感性;其特点之二是以情动人,它可以调动人的各种心理功能,激发人的情感,使人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其特点之三是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是出于个人内心的自愿和在轻松愉快的欢乐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正是美育有以上这些特点,因而它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必须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就会失去物质基础;同样,没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就会失去精神支柱。事情总是要人去做的,而人做事是受思想支配的,人的思想境界的高低,精神面貌的好坏,文化素养和美学修养的深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社会的全面发展始终同人的全面发展联系在一起,而人的发展关键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包括德、智、体、美、劳、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可把它归纳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现代世界的竞争与其说是经济的竞争,不如说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人的素质的竞争。因此,要想顺利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就必须十分重视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设,而这正是加强科技兴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在国民中,特别是青少年中普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培养大批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四有”新人,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马克

思主义世界观是科学的思想体系,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不可能真正懂得和掌握的;同时科学文化知识又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生产力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科技兴国与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来,市场经济大潮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念,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着某种病态的和不健康、不文明的现象,社会趋于功利化和实用化;在文化观念上,非理性因素明显上升。在某些人心里传统美德失落,价值导向紊乱,道德规范和原则被冷落,甚至以诚实为傻气,以俭朴为寒酸,以奢侈为荣耀,视善良为无能,既无善恶是非感,又无内疚自责心,如此等等,都从根本上背离了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为此,我们应该一方面倡导“爱智”精神,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种技教育,尊重知识人才,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步伐,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提倡“爱美”、“崇德”、“敬业”精神,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道德体系和社会行为规范,端正社会风气,美化社会环境,从而保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这里,教育和审美教育是推动社会文明建设最基本的途径。它作为社会的特殊生产部门,所生产的既不是物质产品,也不是精神产品,而是社会主体——各种类型和各个层次的专业人才,因为科学技术的创新、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我们这里讲的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广义的,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而其余的只是学校教育的弥补和延伸。就家庭来说,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家庭的格调、精神状态、思想作风、环境的清洁和美化、生活秩序的有条不紊、成员间互相关心、和睦相处、团结向上等,会使人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不可低估家庭教育;而人的一生时刻也不能脱离社会,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美广泛地存在着。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强大威力,建设祖国、美化生活和家园的创造力量等,都显示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美。爱国、正直、诚实是我们时代心灵美的基本要求,创造的喜悦,斗争的乐趣,劳动的伟大,品格的高尚等是共产主义道德情操的最高标准。这些都激发人们以更大的热情来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发展;21世纪将是一个科技和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终身教育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教育(包括美育)能直接影响人们认识和改造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学校开设的一些课程,都直接或间接的与美育有一定的关联。学生能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中受到一定的美的熏陶,同时又在美感教育中学到某

美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 第6篇

在学习学前教育学后我认为幼儿园教师需要致力于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育在审美实践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美育在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教育应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心育应包括智育、德育、美育3个方面。其中他提到美者感情之理想。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美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幼儿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审美素质教育,通常简称“幼儿审美教育”和“幼儿美育”。幼儿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美育在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在课题的实施离不开美育

幼儿园的各科教学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音乐教育

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它以一定的节奏和旋律通过听觉影响着幼儿情感,同时又使幼儿的听觉在音乐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其想象力、记忆力,活跃思维及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唱歌、欣赏音乐、游戏和舞蹈等内容教给幼儿有表情地唱歌并迎合音乐做出优美协调的节律动作或舞蹈动作,培养初步的音乐欣赏和唱歌、跳舞的简单技能,发展其音乐才能和音乐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

2、美术教育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包括创作和欣赏等内容。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由于它色彩协调,线条清晰,形象生动,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视觉,又能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艺术想象力。幼儿对形象美好、色彩鲜艳的玩具和图片能表现出极大的欣赏欲,喜欢用画笔涂画出一些他们想象的图案来,这一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幼儿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所以教给幼儿简单的绘画、泥工、手工、纸工、制作玩具的技能,使他们能够从事一些简单的美术,可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比如:幼儿最初画花朵时,所有孩子画的花朵几乎一个模样──“五瓣一芯”,画面单调。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并经过对各种花的观察之后,再动笔时,就会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花来,这时幼儿已经进入了创造美的境界之中。幼儿绘画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绘画的目的主要是在画面以外所获得的那些东西,例如绘画有助于完成视力和动作的发展,促使幼儿认知能力的成长;绘画有助于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绘画可以使幼儿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获得内心平衡和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作用;绘画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坚韧精神等等。幼儿绘画教学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而是通过绘画能力的训练培养人的智能和悟性,完善他们美的情操和人格。幼儿绘画的过程中要尊重和顺应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润物细无声”,保护他们的探求心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这一点对完善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

在幼儿园实习时我发现其实幼儿园的小朋友大都有绘画的潜能,并非少数幼儿所独有的能力。因此,老师不需要教他们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画,充分发挥想象力。但我发现许多老师都只让孩子画规定内的东西,慢慢地,幼儿习惯了照着别人的画或实物画,丧失了绘画的自信,画面上看不到想象和创造的东西,没有了天真,失去了个性,只剩下苍白的模仿。让孩子们自由表现、自由探索,使他们在创造中得到自信,才是比较科学的方法。教师和家长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大人们的评判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画热情和兴趣。

我认为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应有高水平的艺术修养,能在艺术的高起点上去启迪幼儿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去丰富孩子的情感,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个性、爱好、兴趣、性格,然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能顺应孩子天性而抑制孩子的发展,甚至会毁掉有艺术天赋的孩子。

作为家长,也不要简单的以像与不像去评判幼儿作的画,要从其认知水平出发。从幼儿的独特视角和思维角度去评判。是不是一幅好的儿童画,主要看画面是否生动、有想象力、有创意,是否表达了幼儿的情感。幼儿有独特的造型语言,这种造型能力是非常可贵的。轻易否定幼儿会严重挫伤他们的绘画兴趣。家长觉得自己“外行”,可让幼儿介绍自己的画,和幼儿共享其中的发现和快乐,以表示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保持其学习的热情。幼儿进行绘画游戏的学习一定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天性,利用他们的探求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并且开发空间直观智能、身体活动智能与个人控制感情。尽可能让孩子在各类游戏活动中获取知识并且茁壮成长。

3、文学艺术教育

幼儿文学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和提高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培养他们的审美表现能力,感受文学艺术活动的乐趣,促进其人格的健全与和谐发展。文学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艺术,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重要影响。幼儿园中的文学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听故事、听童话、朗读诗歌、观看儿童题材的影视作品等进行的。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丰富、语言优美,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艺术,而且可以使儿童受到美德教育,提高幼儿辨别真假、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要通过自己的表演形象地再现故事、童话、诗歌等文艺作品的内容,使其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

4、体育

体育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形体美、姿态美的主要教育途径。黑格尔说过:“通过体育锻炼,塑造一种和谐发展的人体,是同雕塑家的艺术创造相似的一种艺术创造”。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幼儿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技能,使他们能够在简单的体育活动中提高运动能力并促进体质的增强。幼儿园的体育教学还可以结合音乐或模仿小动物等手段进行。

5、常识教育

常识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综合知识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使幼儿多了解一些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并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基础知识。由于常识教学中经常与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打交道,所以应该利用常识教学对幼儿进行热爱科学和爱护环境等方面的科学常识美教育。如游览动物园时,可以让幼儿从观看各种动物的情趣中产生,热爱和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幼儿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美育

日常生活是美育的丰富源泉,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创设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的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仪表美等。观察语言美,就是要指导幼儿在观察其他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到语言美。观察行为美,就是观察其他幼儿和周围生活中的人能否有礼貌文明的行为,即要做出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如尊老爱幼、重师敬长、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等。观察环境美是要指导幼儿学会对周围生活环境予以正确认识,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整体设计及室内外装饰,都应该注意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思,同时还要注意童趣的特点。在美的环境中,幼儿心理上能产生愉悦感,有利于幼儿健康和谐的心理发展。由于幼儿的年龄小,社会经验的不足,在培养幼儿学会正确观察周围生活美的时候,要注意教育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心理接受能力,即知识是粗浅的,符合幼儿认知水平。

三、幼儿的游戏活动更离不开美育

1、重视游戏对幼儿美育的重要作用。幼儿喜欢游戏,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通过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愉快地接受各种训练,受到生动形象的教育,可以说游戏是让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向幼儿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比如:近几年,我们幼儿园比较注重开展角色游戏,开设“美美发厅、儿童食品店、冷食宫”等游戏角,让孩子们自己选游戏角开展活动,孩子们在游戏中要说话文雅、谦虚和气,举止大方、活泼热情、懂得礼貌、体姿健美、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启迪美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的精神,为孕育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播下心灵美的种子。

上一篇:2018年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高分经验帖下一篇:激励人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