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公司“十一五”工作规划

2024-06-12

纺织公司“十一五”工作规划(精选6篇)

纺织公司“十一五”工作规划 第1篇

1、指导思想: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总体指导思想。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科技进步提升企业综合水平为主线,以延伸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为重点,以承接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为契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实施“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战略,做大做强主业,做特做专辅业,适时进入新产业,走系列化、特色化、精品化之路,加快棉纺织、农药、首乌系列产品的开发。

2、战略定位。到“十一五”末,把金昉公司建成具有较大规模、较高技术水平、较强科技创新能力,较高劳动生产率的省级纺织集团公司、国家大型纺织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发展思路:①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立足纺织主业,发展农药和地方特产白首乌。

②主业延伸、发展特色、提高档次、创造品牌。纺织业以轧花、纺纱(线)、织布(面料)、服装一条龙配套发展,作为“十一五”主业发展的重点,占整个公司的70%份额。把农药发展成环保型,把首乌发展成保健型。

③实施退二进三,集聚发展后劲。将搬进金昉工业园的纺织成员企业的几块土地进行投资开发,以集聚资金增强发展后劲。

④开拓多元化市场,开发物流产业,搞好现代服务,促进市场、产业互动协调发展。

4、发展目标:①扩大企业规模。规划期末,棉纺锭规模达30万枚,先进无梭织机500台,服装生产能力1200万件。年销售收入达30亿元,工业增加值7.2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391%和388%,平均年递增37.5%和37.3%。

②增强创新能力。规划期内,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积极失言应用先进技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努力开发新产品,使新产品产值率达20%,棉纺织无卷化率、无结头纱、精梳纱和高档无梭布的比重提高到40%、80%、60%和80%。规模期内创省名牌3只,创省著名商标3只,争取创中国名牌1只,创中国驰名商标1只,创建省级技术中心1个。

③提高产品档次。要围绕扩大出口、替代进口和满足国内多层次的需求,对纤维、纺织品、服装领域进行配套技术改造,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优质、高档产品,做到棉天然纤维产品精细化、面料和服装时尚化、功能化、舒适化。

④提高经济效益。至2010年实现利税3.3亿元,比2005年实现的6106万元增长44%,平均年递增40.15%,其中实现利润1.8亿元,比2005年实现的3805万元增长373%,平均年递增36.5%。

⑤服务体系配套完善。规划期内要建立健全物流、信息网络,构筑企业创新平台。

5、发展重点:①重点行业:在“十一五”期间仍然以发展棉纺织行业为重点。

②重点产品:着力发展5大类产品,做到原料多元化,结构多样化,产品功能化、系列化、高档化、时尚化:一是绿色生态棉纱、棉布系列产品;二是特种纤维混纺交织系列产品;三是针织复制专用纱系列产品;四是高档时尚服装面料系列产品;五是休闲服装系列产品。

③重点项目:重点实施11个项目。

★扩大优质无结头精梳棉纱生产能力项目。引进清梳联及带自调匀整的末道高速并条机、自动络筒机,配套先进的国产精梳机、并条机、粗纱机、SKF或绪森牵伸细纱机等,形成20万先进纱锭生产能力,生产成纱综合质量指标达到乌斯特公报5%水平的优质无结头棉纱4万吨,总投资5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6.8亿元,利税6800万元。

★开发高档功能性针织专用纱生产项目。引进清梳联、精梳机、带自调匀整的高速并条机、全自动气流纺纱机等,形成上产高档针织专用纱1万吨生产线,总投资1.4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2500万元。

★采用新型纺纱技术------紧密纺,生产高档特种棉纱项目。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紧密纺,配套清梳联、精梳机等前纺设备,生产高档棉纱1万吨,总投资1.5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2500万元。

★新增针织时装生产规模项目。引进大园机、染色机、烘干机、定型机、缝纫机、整烫设备等,形成年产高档针织时装600万件生产能力。总投资1.2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4500万元。

★新增高档无梭布生产能力项目。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喷气织机(剑杆织机),配套整经机浆纱机等设备,年产高档面料2000万米,总投资1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2000万元。

★研究多种天然纤维混纺与多组份化学纤维交织技术,开发高档时装面料项目。引进剑杆织机800台,配套整经机、浆纱机等设备,生产高档时装面料2500万米。总投资2.5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4亿元,利税4000万元。

★新上服装生产流水线,生产休闲服项目。新增高速缝纫机、裁剪机、整汤机等设备,年生产休闲服600万件。总投资6000万元,年新增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2000万元。

★高档钩花童毯、休闲面料出口产品技术改造项目。引进(或购置国产)电脑提花大园机,整经机、经编机、剪毛机、定型机、染色机等,形成年产高档钩花童毯等针织绒休闲面料生产能力。总投资5000万元,年新增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2000万元。

★白首乌保健系列产品开发。采用新技术,对首乌保健食品进行扩能改造,同时新上首乌酒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年新增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1500万元。

★农药厂扩能改造。现在生产线迁至县化工园区,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年新增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1600万元。

★电缆厂技术改造项目。对目前适销对路产品进行扩能改造,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年新增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1300万元。

以上11个项目,总投资15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27.6亿元,新增利税3.07亿元,新增利润1.38亿元。

三、对策措施

1、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企业工业园》建设

在目前完善320亩土地征用手续的基础上,于2006年12月底前完成金昉工业园前期基础设施配套和新上10万精梳纱一期工程;2007年初开始对三纺部、二纺部、一纺部10万锭进行搬迁;在2007年、2008年期间加速开发高档功能性针织专用纱和紧密纱高档特种纱,再上10万锭二期工程,在2008年上半年开始考虑三期工程;在2009年度新增600万件针织时装项目,同时开发高档时装面料,新上500台无棱织机,形成年产2000万米高档面料的生产能力,通过招商引资新上600万件休闲服装生产线;2010年度对整个园区规划进行填平补齐,形成30万纱锭、3万线锭、一个高档面料、一个针织服装、一个休服装厂的生产规模。

2、加速人力资源开发,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

要制度“十一五”人才培训规划,进一步建立、完善人才招聘制度、员工薪酬体系、员工培训体系及人才激励体系;要实行培养与引进并举的方针,广泛开展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多渠道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的高级科技、管理、营销人才;要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开展先进操作法的评选、命名、表彰活动,建立起运态的技术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企业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氛围,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

3、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一是以构建制造业高地为目标,加速技术创新进程

一方面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创新水平。要在2006年底前健全、完善市级技术中心,和江南大学、盐城纺织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委托培训、引进人才、聘用专业研究人员。到2008年年底使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

另一方面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企业装备水平。以建设金昉工业园为契机,实现生产流程的合现整合,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增长点。

再一方面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主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在规划期内创省名牌3个,争取创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的中国名牌1个。

二是以建设现代化企业为目标,加速管理创新进程。在加速管理创新,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上创新。积极推行绩效评价体系和5S管理体系。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上创新。

三是建立企业运行机制为目标,加速制度创新的步伐。努力把企业建成以产品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增强国际竞争为目标的大型纺织企业集团。

4、用好用足激励政策,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一是上争专项贷款一块。在立足自我的同时,要瞄准国家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食品专项资金等大盘子,挤进笼子,争取获得专项资金20000万元。

二是提高效益筹一块。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益水平,要提足设备折旧资金、大修理基金和新产品开发基金,即每年可提750万元资金用于技改。

三是外资嫁接补一块。通过纱锭扩能改造、产品后道引伸、首乌新产品开发等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进行招商引资,广泛地开展合资合作,成立金昉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引进外资55000万元。

四是优化股权结构增一块。企业所有股东将分红资金继续留厂发展生产外,再按股权结构比例筹资4000万元。采用增量扩股的方法,增加股金5000万元,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股份结构多元化,使部分成员企业向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

五是进二退三增一块。成立盐城金昉房地产开发公司,利用现有城区内的农药厂、三分厂、电缆厂、轧花厂以及公司总部的土地资源,采取“一次规划,分年实施,一步到位”的措施,从2006年开始发批进行房地产开发,置换资金6000万元,用于金昉工业园二期、三期工程建设。

纺织公司“十一五”工作规划 第2篇

一、“十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按照《XX市信息化“十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建设目标,我市努力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1.电信业

我市通信业现已初步建成集光纤、程控、微波、数据、无线等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化通信基础设施体系。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程控电话网、光纤传输网、数据通信网、移动通信网、无线寻呼网等多种形式的通信网络。

2004年,全市交换机总容量264.9万门,其中:固定交换机容量134.7万门,移动交换机容量130.2万门,宽带业务网端口10.12万个,电信业务实现营业总额12.86亿元。

2004年,全市共有固定电话用户11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2万户;电话普及率33.7部/百人,固定电话主线普及http://)出口带宽增加到2x10G;以满足Ip语音通信、出租电路及大客户上网需求的Chinanet第二平面(简称:CN2)出口带宽增加到4x10G;XX电信Ip网络出口带宽期末将达到60G;下南门及北分局核心汇接路由器到CN及CN2分别以10G接口交叉连接(总带宽80G);各分局及县局到两个核心汇接路由器以2.5G交叉连接;以ADSL为主打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络,宽带网络将达到30万端口,覆盖范围将延伸到所有行政村及99%以上的家庭;2005-2010年交换机容量扩容40万门,期末容量达到150万门,用户数达到13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9%;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6%,互联网人口比例达到15%以上。

全市城区有线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达100%,入户率达90%以上,开展数字电视节目业务,实现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开设本市电台文艺频道,无线数字电视发射,节目套数约50套,实施中央电视台第七套的农村覆盖。

计算机的普及率达到每百户20台;行政机关管理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60%以上的企业进入电子商务;建成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支撑体系。

重点建设“十二金”工程,即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管”(含金卡)四个工程,启动和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和“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金水”等业务系统工程建设”。

(四)主要任务

1.推进城市信息化

大力发展宽带接入网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基础信息交换网络。

大力发展多种类、多速率的移动通信业务和增殖业务,推动宽带无线上网,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加快改造全市有线电视网,积极发展新的增值业务。引进和研发新的互联网络技术,促进互联网服务、内容、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发展;鼓励市民通过各种方式使用互联网,提高互联网应用水平。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特许经营、普遍服务的建设和经营方针,综合利用地下、地上传输通道,建设XX市集约化弱电管网工程。

按照方便市民、美化城市的原则,高标准建设城市信息亭和公众电视墙等公众信息化工程。

采用先进技术,加强无线电管理工作。

2.推进政务领域信息化

完善“中国XX”政府门户网站及子网站建设,建成XX市电子政务网控中心物理平台及应用系统。

结合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工作岗位、业务及其工作流程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进行精简优化。推动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

加快机关内部办公的网络化、无纸化。内部办公的文件,均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制度,推进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为政务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矗

2007年底前,60%的党政机关公务在网络环境下进行,50%的党政机关对社会公众服务在网络上实现。在此基础上,到2010年,构建起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的框架,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基本实现面向企业和公众业务的网络化和政府内部办公的网络化、无纸化。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跨部门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宽带传输、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从而初步实现政务信息化。

3.推进国民经济和企业信息化

重点是推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包括金融、税收、公安、商贸、旅游、教育等)等领域的信息化。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立现代农业信息网,为农业在育种、种(养)植、栽培、加工等方面提供应用技术信息服务,以信息技术带动我市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运用信息技术与装备,建成若干家“数字企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以电子政务促进电子商务建设,利用电子商务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实现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

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统一管理,建成覆盖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群数据库。逐步形成含五保合一、劳动力市尝民政福利等领域为一体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普及社区信息化,建设一批智能化示范社区。

完善科教资源体系和科教数据库,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科教信息服务;建设开放式的网络教育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系统,促进各学校信息的互联互通,开展网上科普、网上教育、远程教育,推进科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

实现全市医院信息系统联网,建设医疗卫生数据库。建立咨询信息服务系统,开展方便群众的专家网上挂号预约及与国内各大医院联网的远程医疗等业务。

5.深度开发和综合应用各种信息资源

根据政府管理和决策的职责需求,理顺政府信息收集、交换、共享、分析、处理的机制,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加快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重点开发社会公益性信息资源。重点建设以XX市政府公用信息平台为枢纽的公用信息资源网络,将全市的旅游、娱乐、公共交通、医药、卫生、社区服务、文化教育等信息源和各个公用信息站点联网运行,并在公共场所建立信息查询的网点,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检索服务,满足公众对各种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

建设和完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历史文化、空间基础信息等一批急需的综合性公用基础数据库,并实现网上服务。

加快企业和消费者信用记录信息库建设,开发和利用市场信息资源。

重视传统介质存储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以数字图书馆工程为突破口,将一批有价值的文献和音像资料数字化,并建立可联网检索使用的数据库;建立健全宣传、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信息系统和相应的数据库,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上宣传、文化活动。

三、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基本举措和战略重点

(一)基本举措

1、建立健全信息化组织体系

强化XX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根据我市一些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需要,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工作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同时各区县(市)、各部门、各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由各单位一把手亲自挂帅,实行信息化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对各单位的信息化工作负有业务领导和指导的职责。在企事业单位广泛推行信息主管制度。建立各大电信运营企业每月联席会议制度,规范经营行为,为及时制止和查处市(县)电信企业不规范经营行为,建议省通信管理局授权地方信息办履行监管职能。

2、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投融资环境体系

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市、区两级财政的积极性,不断增加信息化建设投入。

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将信息化建设资金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合理安排科技三项费用,重点支持公益性、基础性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

在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入中,要统筹考虑配套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并将信息化投入纳入项目预算和决算。尽快适应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管理”的原则,鼓励各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建设,逐步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方向转变。

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政策性拨款和国际上优惠低息贷款,充分发挥上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支持作用,搞好和驻市各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共建,多渠道筹措信息化建设资金。

加大对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的管理力度,避免信息化建设资金多部门、多渠道申报与审批和资金分散投入使用和管理。

3、强化市场运作机制

对信息化建设项目实行专业化、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授权企业参与建设、运营、管理和筹资。

市政府对经营性的信息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招标,授予中标的企业特许经营权。加大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运营企业的监管力度,对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营等各个环节进行规划、标准、安全、资费等各方面的监管力度,凡是不能够保证服务质量的企业,取消其特许经营权。

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中介服务组织。重点发展有关的咨询机构、投资机构、工程监理机构、认证机构、社团组织、产业孵化机构等。通过信息化重大工程的建设,带动和扶持一批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

4、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和技术标准建设

制定鼓励、扶持信息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从事信息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的企业,参照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给予优惠。

加强行政执法和宣传工作,严惩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的犯罪行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强信息化法制宣传和舆论监督,强化政府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化安全、教育、普及活动,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信息化意识。

结合国家和省里制定的法规和管理条例,研究制定包括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市场管理、信息技术标准化管理、纠纷仲裁、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和信息保密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为行业、企业、个人兴办与开发信息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关注国际信息标准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事实上的工业/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技术接轨。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采用国家(行业)信息化标准化已有的成果。围绕我市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在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审查,对重要信息技术产品要进行标准符合性测试。积极参加国家城市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测评工作。

5、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的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管理职能。建立XX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理顺管理体制,制定推行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开发信息安全人力资源等。

推行相关的政策标准,加强对信息安全产品、服务商资质、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与测评认证工作。建立健全网络专业岗位及培训、考核等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网络进行信息安全检测。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要进行信息安全的总体设计和信息系统安全工程建设,并保证信息安全投资所占的比例;在系统验收时必须对信息系统安全进行测评认证;对于已建的信息系统,要完善信息安全总体设计和信息系统安全工程建设,进行系统安全测评。

开展信息安全和信息法制教育,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防范、打击计算机与网络犯罪。

6、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专业型和操作型三类信息技术人才。

一是加强现有高中等信息人才的培养,扩大信息专业人才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比重。建立完整的岗位培训制度,加强在职信息人员的继续教育;建立充满活力的信息化人才培养、考核和评估制度。

二是抓普及、抓推广、抓培训。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信息培训讲座。充分发挥电大、职大和各社会办学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社会急需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把信息化知识培训纳入市、县两级党校的培训课程,建立计算机考评制度,对广大公务员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电子政务培训,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加强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建立起一支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之中的骨干教师队伍。制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我市的人才优势和科技教育优势,为吸引国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人才营造良好环境。

(二)重点项目和具体措施

按照《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标,重点抓好“1261”工程(一个信息基础设施,二个信息资源网络,六个重点信息应用系统,一个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的发展。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全市信息化水平将明显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为建设“数字XX”奠定坚实的基矗

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高速宽带传输网络,建设用户计算机接入网,扩大利用互联网,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三网融合,努力实现网络互联互通,提高全市网络覆盖率。

(1)通信传输网

传输网是信息传输的基础,也是通信网的基本骨架。“十一五”期间,努力推进传输网向“全光网”发展,SDH网络向光网络演进。

长途传输网建设突出以光纤为主,卫星、微波为辅的立体通信传输网络。光缆将新建3万芯公里,主要是市区及县城实现光缆进小区,县乡间光缆扩容,实现村村通光缆。

本地传输网以环网为主,广泛采用波分复用技术,提高传输能力:将已建成的两套32x2.5GWDM波分复用系统升级为32x10G波分系统;新增一套32x10G波分复用系统;新建一套以2.5G设备为主,专门承载大客户出租电路的专用SDH网络;新建10G设备为主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SDH环网;将县-乡的网络升级为10G网络或2.5G网络,所有乡镇节点升级为2.5G设备。继续优化无线市话网网络结构,提高网络质量。

(2)广播电视网

加快全市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化。

“十一五”期间,投资2-3亿元改造我市现有的有线电视网,把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成为一个集广播电视、综合数据利用于一体的高质量、多功能、交互式的宽带综合业务网,与全国、全省实现互连,成为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

改造后的网络拓扑结构采用环状星型网。具有自愈保护功能,光节点总数为368个,采用二级光网传输。主干网采用50公里24芯光缆环网,实现城区光纤主干网为西北、东南两环,整个网络采用一个总前端(市局总前端),5个分前端(德山、南站、城区东、西、北)。二级光网采用“全星型”结构,光缆6芯,长1000公里。光节点以下同轴延长分配网采用“星树型”结构,楼栋用户采用集线分配方式。整个网络由现在的单向传输改为双向传输,逐步开展多功能服务。根据城市发展状况,逐步增加光节点。

突出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光纤改造和小区分配网改造两个重点,在现有城区网络和市县光纤联网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市区县、乡镇三级广电网互连。开展数字电视业务、数据业务、Internet接入、VpN专网业务等,为网上增值业务和扩展业务的开展打下基矗

城区有线网络干线原则上由城区电力杆架设改建为走地下管道,新规划的城区要求有单独的有线电视专用地下通道,没有规划入地的,继续沿电力杆架设。

抓住全国大联网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各地接入网现有频道资源,建立统一的数字电视业务服务平台,开展付费数字电视广播和交互式数字电视应用。

积极开展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多媒体传输业务,开展视频点播(VOD)、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网络多功能业务,开展音频、视频网上广播等业务。XX市城区将在2006年完成模拟信号关闭工作,下一步将普及机顶盒。各区县(市)城镇和乡镇在2007年底前完成。

(3)固定电话网

以电路交换业务为基础,大力开展各种增值业务,丰富服务内容,满足用户需求。

重点优化本地网络结构,发挥网络效益。长途网机线协调发展,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和质量,合理配置网络资源,优化网络结构,提高全网安全可靠性,逐步形成以NGN下一代技术为主体的双汇接交换网络。在下南门及北分局分别新建长途局及纯汇接局,在市局及每个县市新建一台NGN交换机,共计新建13台交换机,交换机扩容40万门,期末容量达到150万门,用户数达到135万户。

2005年,中国铁通XX分公司将完成投资约5000万元,用于新建和完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覆盖XX市城区全部及部分县区,以满足广大用户对铁通业务的需求,将实现新增交换能力50000门,发展各类用户30000户。

(4)移动通信网

大力发展移动通信业务,在充分发挥现有GSM900M移动网络资源基础上,发展GSM1800M系统作为大中城市扩容的重要补充手段,跟踪和探索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积极参与实验及应用,合理利用频率资源,发展数字移动通信网。

继续扩大无线网的通信能力,以适应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以GSM900为扩容主体,合理优化现有的GSM1800网络资源;加强对城市人流集中地区的室内覆盖,加大边际网的建设,继续扩大覆盖范围;加大网络优化的投入,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引入半速率等技术手段,缓解春节高峰所带来的容量紧张状况;做好与3G无线网的协调发展。

到2008年,全市无线载频数达到约6500个,基站数达到约630个。到规划远期,全市载频数达到约8430个,基站数达到约810个。GpRS/3G核心分组域建设目标及规模:到2008年,全市SGSN容量达到30万,3G信道规模达到1400个;到规划中期,SGSN容量达到420万,3G信道规模达到1540个;到规划远期达到105万,3G信道规模达到3150个。XX移动交换网发展重在增加网络能力、提高网络质量。2008年规划期内,全市交换容量达到142.5万户;到规划中期,全市交换容量达到195万户;到规划远期,全市交换容量达到300万户。“十一五”期间XX移动还将对智能网、数据及多媒体网、CMNET网、Ip电话网等其他网络进行建设和扩容。XX联通2005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新建移动基站53个。

(5)以Ip为基础的多媒体通信网

积极发展以Ip为基础的多媒体通信网;逐步采用IpOVERSDH,IpOVERDWDM和超高速路由器等技术组建宽带Ip骨干网,形成集多种业务为一体的Ip核心网络。

积极组建宽带Ip城域网,大力发展智能化小区和商务楼,智能化小区做到“千兆进小区、百兆进楼宇、十兆进家庭”,商务楼做到“千兆进大楼、百兆到层面、十兆到桌面”,努力建设可提供多种业务,以Ip为基础的宽带多媒体网络平台。

“十一五”期间,在宽带Ip多媒体网络平台上,开放具有一定质量保证的Ip电信业务。Ip电信网络与传统电信网相结合,向用户提供多层次服务质量保证的电信业务。“十一五”期末,XX电信下南门及北分局核心汇接路由器到CN及CN2分别以10G接口交叉连接(总带宽80G)。各分局及县局到两个核心汇接路由器以2.5G交叉连接。将继续加大对宽带接入网络的建设力度,全市新增20万端口,同时逐步提高宽带接入网络的接入速率、网络质量及网络覆盖面,逐步提供具备Qos质量保证体系、可溯源的高带宽接入网络。XX电信将逐步推广使用ADSL2+技术,在市区、县城及城镇利用ADSL2+技术提高上网速率(最高达25mbps),在农村利用ADSL2+技术增大覆盖范围(最远可以到7km)。到2010年底,XX电信宽带网络将达到30万端口,覆盖范围将延伸到所有行政村及99%以上的家庭。为配合国家数字电视的推广计划,XX电信宽带网络通过改造将支持IpTV业务,宽带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看电视,数字电视用户可以通过宽带网络看电视。

(6)接入网

以光纤靠近用户为原则,因地制宜采用光纤、铜缆、同轴电缆和无线等接入技术和手段。在本地接入网领域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开放接入网的建设和经营,加快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加快带状接入网建设,积极推广使用无线接入方式,促进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满足社会对信息的需求。

(7)邮政业

以建设现代化邮政为核心,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邮政运营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加快邮件传递速度,不断提高邮政服务水平。做强三大平台。(营业网平台,投递网平台,邮件处理、运输网络平台)。计划在全市新建20个标准化骨干邮储网点,新增ATM自动取款机19台。

2、加强二个信息资源网建设

(1)市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及协同办公系统网络(即政府信息资源内网)

在各党政机关和各委办局局域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网络互联,形成涵盖市政府各部门的综合应用网络,实现政府各部门间非涉密不公开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及办公信息化水平。市政府各部门需向社会公开的政府信息及条例法规,通过安全监管统一向社会公布,使全市人民及时的了解我市的重大举措及相关的政策法规。

2005-2007年市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及协同办公系统的建设就是以资源为核心的建设先期建设文件型的应用,为将来的业务数据整合打好基础,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以一个体系(全市的目录资源管理体系)、四大平台(公共资源管理配置平台、业务流程管理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数据共享平台)为主线构成,为将来构建行政并联审批、辅助决策系统、统计报表系统、应急联动系统、招商引资系统、公共数据库建设等各种业务系统打下基矗

(2)“中国XX”政府门户网(即政府信息资源外网)

进一步完善信息“中国XX”政府门户网站各栏目建设,并集中力量建设好宏观经济、政策法规、招商引资及企业和产品等一批大型数据库,并做到数据准确,查询方便,使之成为一个集中统一,标准规范、开放互联、内容丰富、安全可靠、服务高效率、综合效益显著的经济信息网络,为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

3、加强六项重点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

(1)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计算机网络和GIS软件平台,利用数据库的管理、查询、统计和GIS的空间分析、数学分析模型等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辅助办公工具,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并能有力的推动XX市“数字化城市”的建设进程。

前期目标:以规划管理办公自动化为中心,以规划方案审查系统为辅,紧紧围绕规划业务的实际,侧重对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结构框架的组织构建、地形图查询和红线图进行管理,逐步实现网络化办公。建立满足规划审批管理、批后管理、违法监察管理、勘察测绘管理等业务要求的规划管理审批系统。建立现状地形图、规划管理信息(如1:500、1:1000、1:2000等比例的地形图、各种规划图、红线图等)数据库,实现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查询、检索、更新、编辑以及简单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基于GIS的规划管理业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有效地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图、文、表、库相结合的综合信息服务。

中期目标:在已建立的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上,建立各个规划子系统。梳理规划信息的结构层次,使各子系统具有相互独立的数据体系,同时又相互构成完整的规划地理数据库,进行综合查询、叠加分析等。

远期目标:以计算机软硬件为支撑、以数字地图为基础空间数据、以规划业务所包含的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为资源,利用GIS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统计、空间分析和数学分析模型等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形成决策支持系统。以规划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城市各部门业务应用为对象,建立城市空间信息库,逐步引入其它空间信息(如地质信息等)、属性信息(如人口、社会、经济等)和分析功能(如三维分析功能、网络分析功能等),充实信息内容,拓展应用领域,实现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房管、市政、交通、工商、绿化、消防和环保等城市信息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数据共享。

(2)人口信息共享系统

分三步建设好人口信息共享平台:第一步是到2005年,整合公安、劳保、税务、民政、教育、计生等6部门的人口信息,实现各部门业务信息系统与人口基础信息库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并在市级人口基础信息库试点工作;第二步是到2007年年底,进一步扩充信息共享部门,开发信息服务产品,拓展服务模式,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提供人口信息服务;第三步是到2010年年底,基本实现与相关部门和行业的个人信息共享,凭借人口基础信息库,大力推进公民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

湖南省是全国人口基础信息共享三个试点省市之一。通过这个平台,全市将实现人口基础信息的集中管理与充分共享,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提供决策数据支持与人口信息社会服务等公共服务功能。有了这个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今后公安部门就可以通过了解个人的出生、工作单位、死亡、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加强户籍管理、打击犯罪;计生部门就通过获取婚姻状况、育龄妇女户籍基本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更好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税务部门通过掌握自然纳税人居住的基本户籍资料的准确情况,减少税收流失;劳动部门通过利用人口死亡信息,有效减少和避免冒领、骗领养老金等现象的发生。

(3)教育信息网支撑平台

建成以XX教育信息网和多媒体校园网为支撑平台,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覆盖全市教育教学相关部门及中小学的教育信息网络和现代化教学环境,实现教育系统学科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现代远程教学。

建成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多层次、开放式、智能型的信息管理和办公决策系统,实现市教育局与各区县、学校的计算机联网,建立完善的XX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教育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网上传输,高效率、高质量地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日常办公、宏观协调、科学决策服务。

建立适度规模的教育教学资源研究开发基地和资源交易运营模式,建立充实而完善的、适用于实际教学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群,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为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教学、科研提供网络支持和信息帮助。实现教育信息的有序流通和教育内部、外部的信息合作与交流,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示范窗口。还要大力开展网上科普、网上教育、远程教育等业务,整合全市教育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以市直、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为主体的内部局域网(校园网)。全市初中以上学校和城镇小学都必须建成电子台账,建设教育行政电子办公系统,实现所有非涉密公文信息网上传输。建好全市教育信息公众网,促进教育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力争在两年内,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评测机制,逐步形成完善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职能分析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4)社会保障服务信息系统(金保工程)

建立涵盖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等项内容和覆盖全市各级社会保险机构的信息网络。建立劳动力数据库、劳动法规数据库和劳动职业介绍等各类劳动、保险数据库系统,实现网络互联,达到人员、基金的实时管理和控制,及时反映全市社会工作的运行状况,为政府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逐步推广社会保障应用系统,实现全市社会保障工作的现代化管理。

“金保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一个工程(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两大系统(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三层结构(市、盛中央三层数据分布和管理结构);四大功能(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

“金保工程”一期统一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市级劳动保障数据中心;搭建市级安全高效的网络系统,建立标准统一的应用系统,重构和优化业务处理模式,实现对经办业务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在2005年底前完成金保工程一期的统一建设工作。

建立数据中心,设备资源统一管理,技术资源统一管理,数据资源统一管理。做好数据管理工作,建立劳动保障数据平台,最终实现“同人同城同库”。积极推动联网应用,研发各类全国联网监测软件,建立异地业务信息交换平台,确保盛市、县信息无障碍传输和数据安全工作。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使用全国统一的社保核心平台应用软件。统一公共服务平台,开通12333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建立劳动保障网站和社区公共服务窗口,做好网上事务办理、政策咨询等便民服务。统一安全支撑体系,建设全国统一的安全支撑平台,制定与主干网的联网安全方案。制定社会保障卡技术标准,统一发行全国通用的“社会保障卡”。

(5)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应用试点

加快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建设,健全电子商务、电子安全认证体系、安全支付结算体系和协同作业体系。以《XX市物流业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为重点,加快团体贸易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电子商务认证系统和电子商务支付系统)和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和电子商务支付中心等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建立电子认证和信用体系,强化金融监管,建立现代化物流配送系统。

根据行业特点,开展企业信息化试点工作。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成熟技术推进传统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建设好企业内部网络,提高企业研发、管理和营销等综合管理信息化程度,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

(6)城市电视墙和公众信息亭建设。

优化电视墙建设方案,尽早启动城市电视墙的建设。通过电视墙的建设,丰富市民生活,美化城市环境。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充分借鉴青岛、成都等地好的经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我市信息亭建设。在对公众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维护和运营模式上,把握便民利民根本原则的前提,采取成熟的公司化运作方式,将电视墙和信息亭作为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位的亮点工程来抓。

以“公众多媒体信息亭”等公用信息设施建设应用为契机,抓好XX市组织机构信息卡“一卡多用”试点和推广工作。防止重复发卡、多机构发卡,实现信息卡公用信息共享。

4、加快信息安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借鉴省内外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的先进经验,采用省内外信息安全的通行办法,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推行安全认证制度,组织开展标准化活动,建立标准化质量体系结构。重点搞好信息网络及安全产品的测评认证工作,建立信息安全测评认证制度和实施体系,以及pKI安全体系下的登记中心(RA)。在实践工作中逐步完善服务体系,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5、加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湖南华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坚持以光电信息技术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公司主导产业——光电信息产业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是可视电话、DVR硬盘录像系统等图像处理产品,CCD摄像机及CCTV电视监控工程,民航机场安防智能检测装备系统,网络安全产品,GpS车载电子系统等五大板块。开展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工作,并进行技术创新和必要的技术改造,在“十一五”末期达到年产9亿元人民币,年利润7000万元的经济规模,把公司建设成为光电信息产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湖南寰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2005年6月投资1亿美金进行第二期工程建设,以达到年产1000万个手机显示屏模块的生产能力,计划于2006年完成全部工程建设。在完成第二期工程建设后,年综合产值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年利税水平将达2.5亿元人民币。2006-2010年公司将完成投资2.57亿元,扩建年产1200万支手机摄像头生产线,实现年销售收入9.96亿元。

湖南嘉业达电子有限公司计划2006-2010年期间,分别完成投资1500万元和1000万元,新建年产2000万支片式压电陶瓷滤波器生产线和年产30万件的汽车传感器生产线,实现年销售收入6700万元。

湖大远程“十一五”期间将投资1.7亿元,年产LX龙星网络计算机25万台,终端服务器9000台,预计销售收入5亿元。

XX市应用化学研究所“十一五”期间将投资4000万元,新建年生产100吨的电子纳米粉体材料生产线,预计年销售收入1亿元。

纺织公司“十一五”工作规划 第3篇

多年来, 在国家、省、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 巨化积极遵循和实践“恪守标准、规范行为、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标准化管理理念, 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企业标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工作, 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2005年8月, 公司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认为A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公司标准化管理水平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现将近几年来巨化标准化的主要工作及成效总结汇报如下:

一、深入开展全员标准化知识学习、宣传活动, 培养和造就一支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把全员标准化知识的学习、培训制度化, 在每年的职工教育培训计划中, 分层次、分岗位明确各类员工标准化知识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有针对性地获得本岗位执行标准和相关标准化知识的学习机会。

二是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做法, 每年组织专兼职标准化员参加GB/T 1、GB/T 20000、GB/T 20001及企业标准体系、质量、安全、环保等各类管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据不完全统计, “十一五”期间, 全巨化共有取得标准化上岗资格证书、企业标准体系评审人员证书、各类管理体系内审员证书人员近800人, 约占全巨化员工总数的5%, 为巨化标准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人力保证。

三是长期坚持开展标准化、计控成果的评审工作。“十一五”期间, 巨化组织修订了《标准化成果奖励管理办法》、《计控成果奖励管理办法》, 进一步规范了评奖的方法和程序, 突出并提高了对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等标准化成果进行奖励的等级和额度, 共评选出标准化成果124项, 计控成果71项, 使标准化、计控成果成为广大科技人员进行工作业绩和管理经验总结的有效形式, 为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管理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 改进和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管理以标准化为特征, 科学、有效的企业标准体系, 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5年8月, 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巨化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认为A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008年8月, 通过浙江省标准化协会专家复审确认。同年12月被认定为浙江省首批标准创新型企业。

为切实抓好企业标准体系的运行管理, 有效实施全员、全过程的标准实施监督, 巨化坚持产品质量年度监督抽查制度, 每年由巨化检测中心对全公司50余种重点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抽查, 采取日常检查、专业检查、系统劳动竞赛、职工代表巡视、绩效考评等形式, 由各级专业职能部门对所管辖单位相关专业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集团 (股份) 公司每季 (年) 组织工艺、安全、环保、设备、能源、计量、质检专业检查、百日安全赛、大轮班劳动竞赛;各分、子公司按月、季、年组织相关专业检查以及各类管理体系的内审、管理评审, 等等。所有检查均按PDCA模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 在全公司上下营造了良好的标准化、制度化管理氛围。

根据《关于抓好已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确认单位的年度复审工作的通知》 (浙标协发[2005]13号) , 巨化分别于2006、2007、2008、2009年4次组织开展了体系自我评价活动, 其中, 第一、二、四次为部分体系评价, 第三次为全体系评价, 每次均按规定对发现的问题开具不合格报告, 要求责任单位落实整改, 经验证有效后予以封闭。结果表明, 巨化现有标准体系运行有序, 自我完善和改进机制得到有效建立, 巩固并保持了A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水平。

三、积极参加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化活动, 大力开展浙江省技术标准战略试点活动

“三流企业卖产品, 二流企业卖品牌, 一流企业卖标准。”谁掌握了标准, 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为积极、有效地参与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化管理活动, 巨化连续多年加入国家、省、市标准化协会等组织, 多个子、分公司参加了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有机、氯碱、气体、气瓶类分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有10余位同志被聘为相关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巨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周安被聘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际标准化人才库专家。

2009年8月, 衢州市首个省级以上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浙江省氟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巨化负责筹建并正式成立, 对较好地确立巨化在氟化工及其相关化工行业的龙头地位, 抢占行业竞争制高点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 巨化在积极做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标准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负责起草的GB/T7373-2006《工业二氟一氯甲烷 (F22) 》等13个国家标准, HJ/T 430-2008《清洁生产标准 电石行业》标准, 以及DB33/T646-2007《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等3个浙江省地方标准均正式发布、实施。

为切实加强氟化工生产过程废水及废气中有害物质八氟异丁烯含量的监测工作,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完成了废水及废气中痕量八氟异丁烯含量测定方法试验研究, 并制定为巨化企业标准, 经省有关专家鉴定, 该方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达国际先进水平, 获得2008年度浙江省化学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9年, 作为浙江省危险化学品运输服务龙头企业, 巨化承担了浙江省危险化学品运输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 使巨化标准化工作由化工产品技术领域向运输服务领域延伸。

四、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

由于国家对采标认定方法的改变, 巨化现有采标产品仅21个。为确保有条件采标的产品100%采标, 巨化积极跟踪和研究WTO/TBT协议、REACH法规、欧盟指令, 开展和推行SGS检验、TS16949认证等工作, 通过实物质量达标的形式, 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通行证。如:氟化巨化通过与日本大金巨化开展实物质量对标, 氟树脂级F22质量攻关活动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过对二氯甲烷、F22、R134a等产品进行RoHS认证的形式, 较好满足了产品出口欧盟的需要。

五、以标准化为手段, 整体推进各项专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是品牌建设成果显著。

“十一五”期间, 巨化氟化工、有机氯、碳化钙、硫酸、环己酮系列共22个产品获得浙江名牌称号, F22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实现了巨化及整个衢州地区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二是科技创新水平有效提升。

2006年巨化被确定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2007年成为“浙江省创新型企业”首批试点单位, 10项科研成果获得了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 PFOS/PFOA替代品研发项目、新型氟聚合物ETFE、氟塑料加工酰氟、二苯甲酮等研发项目、干法乙炔节能技改项目、固体废渣综合利用项目获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实现产业转化。新建成投产的1.2万吨/年四氯乙烯、6万吨/年环己酮、12万吨/年硫铵改造第二套CDM等12个建设项目相继投运并发挥效益, 为巨化产品结构调整, 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十一五”期间, 巨化不断制定和完善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各项管理制度, 已相继出台了《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固体废物管理办法》、《废气防治管理办法》、《节能降耗管理考核办法》, 以及《巨化集团巨化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巨化集团巨化节能管理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等系列管理制度, 为开展清洁生产审计, 以及能源审计、能源对标活动提供了管理依据, 收到较好效果:

巨化被评为全国首批千家节能行动企业、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首批“责任关怀”试点企业, 入选2007年浙江省20家“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 被评为浙江省2007年度节能先进集体、“811”环境整治先进集体。目前, 正在申报矿制硫酸循环经济标准化国家试点项目。

四是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第4篇

纺织公司“十一五”工作规划 第5篇

为了加快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全面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参照xx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结合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

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以构建和谐邢台弘扬先进文化为主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施精品战略,打造文化品牌;抓好基层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法规范文化市场,努力创造和谐、健康的文化环境;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强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提高文化单位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尽最大可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努力实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重点工作及发展目标

(一)繁荣艺术创作和演出

1、“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强艺术研究和艺术创作工作。充分挖掘邢台历史和人文资源,发展特色文化,推进精品创作。创新艺术生产机制,支持组织文艺创作人员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创作出一批既具邢台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精品,争取在xx省第七届、第八届戏剧节获得大奖,并力争获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奖”。

2、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艺术人才,解决好专业艺术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市杂技团要继续办好学员班,市xx梆子剧团和豫剧团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引进人才、培养新秀。要不断创新育人机制,打造自己的编、导、演队伍,到“十一五”末,争取培养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

3、继续推进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改革。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xx梆子剧团和豫剧团每年要创作演出或移植演出二至三台新剧目,演出场次不少于300场。市杂技团要注重拳头节目的排练,不断开拓海外市场。

4、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艺术表演团体。“十一五”期间,各县(市)都要扶植1—2个高水平的艺术表演团体,尤其是地方稀有剧种的表演团体,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

5、“十一五”期间,市xx梆子剧团要新建多功能排练厅,市豫剧团要完成排练厅的更新改造。

(二)抓好基层文化建设

1、积极创建文化先进县。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市有一半以上的县进入省级文化先进县行列,有2—3个县进入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为文化大市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2、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改建扩建邢台市图书馆,将新馆建成我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加大城市影剧院改造力度,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改造,争取在2010年以前改造完成一批高标准的城市影剧院。着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网络建设。到2010年,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新建和改造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要达到省级标准,图书馆的建筑面积不低于1500平方米,藏书不低于10万册,文化馆的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两馆合建的不低于3000平方米。县(市、区)所在地要建有文化广场,有舞台和供电设施,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米。农村各乡镇、城市各社区要普遍建有多功能文化中心(文化站)和图书室,村村建有文化室或阅览室。

3、继续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在完成各县市图书馆基层中心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在乡镇、街道和社区建设基层中心,逐步提高工程覆盖率,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共享这项现代化的文化服务。

4、积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逐步建立起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和分级保护制度,积极抢救濒危项目,完善传承制度,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

5、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农村以乡镇为重点,城市以社区为重点,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建设。进一步开展传统节庆日、重大纪念日的主题文化活动,继续组织彩色周末和假日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乡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事业。创新机制,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

(三)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利用

1、继续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配合“南水北调”等重大基本建设工程的文物考古工作。

2、积极筹建邢台市博物馆。组织力量尽快完成邢台市博物馆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完成邢台博物馆和邢台民俗馆基本

陈列设计方案。

3、加强我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十一五”期间,完成对普利寺塔、邢窑遗址等国保单位的维修和建设工程,修复开元寺、天宁寺、古城墙、扁鹊庙等古建筑群,修复邢台古城内的历史街区,保护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民居、古店铺。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4、加强抗

大纪念馆、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义和拳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发展红色文化旅游。

5、积极推动我市的文物和历史研究工作,筹划出版一批有代表性的文物研究成果。

(四)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1、继续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本着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有利于壮大文化产业的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市场结构,提升经营业态,促使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有序发展。

2、加强对网络市场的引导和监管。控制网吧总量,鼓励网吧规模式发展,培育和发展连锁网吧、绿色网吧、商务网吧和公益网吧,改造网吧的经营模式和赢利模式。严厉打击接纳未成年上网、组织网上赌博、传播反动淫秽信息等违规违法行为。

3、进一步规范音像市场。“十一五”期间要建立和完善正版音像制品发行网络,对全市音像市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大型超市等现代营销模式。严厉打击各种非法音像制品经销行为。

4、支持鼓励歌舞娱乐场所和演出市场建康有序发展。按照“先繁荣、后规范”的要求,给予积极引导和扶持,鼓励发展超市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模式。使我市的娱乐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较快地发展。

5、出版物市场要坚持鼓励发展,实施扶优战略。积极推进企业体制改革,从整体形成一个网点布局合理、品类齐全、规模总量较大结构优化的出版物市场,到2010年,出版发行单位达到520家,批发单位增加12家,连锁经营单位增加6家,大型书城增加3家,中型书城增加22家。

6、印刷业市场要鼓励规模经营,要对现有印刷企业进行整合,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业印刷工业园区,并发展一批规模较大、有一定实力的印刷企业,到“十一五”末期,全市印刷企业达到600家。

三、主要措施

(一)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进一步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按照中央、省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有序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加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深化内部制度改革。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扩大实力”为重点,培育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企业。

(二)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继续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县、乡、村农村三级公共文化网络建设的投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光添彩。大力扶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尽快将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三)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健全完善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要鼓励、支持人才干事业,逐步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环境。要拓宽用人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文化人才的引进力度。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努力提高文化执法水平。

(四)进一步落实各项文化经济政策。要研究和制定我市落实中央、省有关文化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为“十一五”规划的落实,为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保证。

XX财政局十一五文明规划 第6篇

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后,XX县财政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为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好、纪律严、作风正、业务精、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促进财政系统管理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迈进,县财政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纳入工作要点和党建目标管理之中。为使三个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三个文明齐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财政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来抓

XX县财政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三力建设”为契机,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坚持改革开放,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财政干部职工,营造一个团结友爱,健康向上,生动活泼,敢于拼搏,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造就一支锐意改革,作风顽强,业务精湛,廉洁奉公的财政干部队伍,为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和财政事业的发展服务。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而伟大的工程。财政部门要正确认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1页

识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三者的关系;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在经济建设和财政工作中的地位;正确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总结经验,理清思路,充实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研究落实到位。要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各方面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有领导分管,有工作班子,要以党组织为核心,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女和老干部等群团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二、明确目标,务求实效,多形式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财政部门精神文明建设要形成科学、完备的目标体系,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要结合实际,立足长远,使之成为经济发展和财政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XX县财政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各所之间发展不平衡。这不仅阻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而且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财政工作。因此,加强财政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制定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计划。我县财政系统十一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是:确保局机关、XX财政所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确保XX等9个财政所州级文明单位和文明财政所荣誉称号,2008年,申报XX、XX两个财政所达州级文明单位和文明财政所;XX财政所届满重新申报为县级文明单位。加强届满复查的申报工作。

三、制定措施,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按照“内抓管理,外

上一篇:道路与桥梁工程完下一篇:运动会后勤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