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论文范文

2024-08-21

良好习惯论文范文(精选9篇)

良好习惯论文 第1篇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心理学方面有一个说法,只要将同一件事连续做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我一直坚信这个规律,所以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常常奉行这个规律,潜移默化地利用三周的时间来养成孩子们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所带的年级是五年级,十一岁左右的孩子虽然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但自觉性依然很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真真正正爱上学语文,我打算从培养兴趣开始。我利用午托自习时间、讲课中间的故事衔接等为孩子们讲述各种引人入胜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名人事迹,带领他们徜徉在文学的广袤天地当中,充分享受、领悟。短短几个月下来,不少孩子从当初觉得语文学习乏味到后来喜爱、期待,让我不免心生慰藉。

“语文”二字,在我看来,“语”是指语言,“文”是指文字,因此为使孩子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我鼓励孩子们坚持每天记日记、每日阅读、摘抄好词好句,为使学生避免带着完成任务的压迫感去完成它,这项要求我从不强制他们完成,但我会及时表扬在这方面做得棒的孩子,渐渐地,全班的孩子都能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我常常告诉孩子们,早晨是一天当中记忆力最好的时间阶段,所以一定要将这段黄金时间充分利用。起初我要求学生每天到校后充分利用时间晨读和背诵,刚开始的几个星期,效果并不是很好,往往是我进班后许多孩子仍然在闲聊、玩耍,不知道该做什么,需要我反反复复提醒、督促,一个多月之后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今每天清晨我进班之前远远就可以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这让我很是欣喜。

为了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孩子们的胆量及表达能力,我尝试将语文课本当中的略读课文采用学生充分预习—学生上台当“小老师”—教师补充讲解的形式开展,令我感到惊喜的是效果出奇的好,再也不是老师在台上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缺乏兴趣,这种新颖的课堂形式充分调动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对语文的兴趣。

在上一堂关于写一位我最熟悉的人的作文训练课中,为激发孩子们对写作的热情,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课堂模式。走进教室我面带微笑轻松地对学生说:“今天我们不上课,来做游戏!”孩子们欢呼雀跃,纷纷拍手叫好。我引导学生在习作练习本上写下对身边一位同学的描述,之后收上所有本子由学生随意抽出一本来读,大家一起猜猜她/他是谁。整堂课的气氛非常活跃,游戏结束后,我趁着孩子们的热情未退,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发现突出人物特点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作,结果学生的思路已被打开,很活跃,发言非常踊跃,一个平常从不举手主动发言的孩子用洪亮的声音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性格!外貌!”另一个补充道:“还可以从具体的事例……”原本枯燥乏味的习作课上得气氛活跃,轻松愉快,很有效率。

在教学教育工作中,我从不吝啬对孩子们的表扬和赞赏,我会发现和留心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班上有个孩子学习毫无自觉性,成绩很差,但劳动很卖力、且细心,于是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赞扬了他这一点;还有位学生纪律差、学习成绩落后,但记忆力非常好,我依然大加赞扬了她。与此同时,我告诉孩子们: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的人生路上,与人相处一定要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你将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良好习惯论文 第2篇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是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其中,道德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此同时对幼儿的道德教育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历史上不缺乏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典故,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等。尊老爱幼、明礼诚信等传统道德观念一直以来都是被中华民族视作人生价值观的标准,加强对幼儿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可以为幼儿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加强深厚师生感情的培养

当今,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加以无微不至的照顾,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些在家中当惯了“皇帝”与“公主”的孩子们大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继而缺乏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同家长一样,注重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培养。在教师眼里,每个孩子应该都是单纯可爱的。每天陪在孩子身边,本就可以拥有许多与孩子亲近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发自内心地关心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用自己的行为、语言来感化孩子。孩子们是最单纯的,相互关心并非难事。当孩子体会到教师的关心,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回应教师。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若要对幼儿的不良品德进行有效矫正,教师就需要对其共同特点予以充分重视,与此同时还要与幼儿的个体差异相结合,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总之,教师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所以,教师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充分了解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学习状况以及性格,做出细致的分析以便于采取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对幼儿的分层教育。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相互配合

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寻求家长的配合。在家长接送孩子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促使家长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之能够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典范。与此同时,还要适当劝解家长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协助家长为孩子构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加强幼儿自尊心及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自尊心以及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克服自身缺点,并成为他们努力上进的动力。重视幼儿自尊心的培养来帮助其克服自身缺点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过自尊心让幼儿形成对自我的重视,否则一味地批评与指责有时候会起到反作用,使幼儿渐渐产生“破罐破摔”的态度或其他对立情感。集体荣誉感培养是为了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对于一个集体存在的意义,重视自己的同时自然会不断地去完善自己。

良好习惯论文 第3篇

关键词:家园合作,阅读兴趣,物质环境,早期阅读

一、让家长重视早期阅读的重要意义和对其理解的误区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开阔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性情。我国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对幼儿开展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虽然时代在进步,但就在今天仍有大多数家长在一提到“早期阅读”这几个字的时候,会将之与读书和识字联系在一起,认为孩子还小,能阅读什么,只有先学会了认字才能够阅读,更有甚者会拿着自制的字卡在教孩子一遍遍地认读,在亲朋好友面前也常会利用孩子识得的字多来炫耀。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这些认为“早期阅读就是提前识字和认字”的做法,只会让自己的虚荣拨乱孩子成长的航标。因为识字量的多少并不能衡量早期阅读活动质量的高低,识字量也不是早期阅读活动成效的佐证。另外,我要解释强调的是早期阅读的不是我们成人所讲的完全意义上的“书”,而是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及文字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它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具体方法

早期阅读能拓宽孩子的知识面,促进思维的发展,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力,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我总结了以下方法:

1.注重对阅读材料的选择,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首先,选择的内容要比较贴近孩子生活,符合孩子的经验和需要,这些都较易于理解。举个例子,如果要讲的内容是曾经在孩子身上发生过的事,那他就会产生好奇,想知道故事里的人是怎样解决问题的,这样就比较容易让孩子产生共鸣。

其次,阅读的材料可以多样化,平时一提到阅读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故事,其实阅读材料也可以是一些儿歌、童谣、诗歌等,我们不能只局限在单一的讲故事上。

2.注重对阅读环境氛围的创设,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自如地表达

个人觉得阅读环境可以分为两个点,即宽松自主的语言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环境。

宽松自主的语言环境是幼儿阅读环境的首要条件,阅读时发出声音才叫阅读,所以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去说,可以是自己说给自己听,也可以是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讨论。通过参与阅读,让幼儿慢慢感受和了解图书中故事文体的特征,了解书上的文字与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学习基本的阅读策略,对于成人来说,参与幼儿阅读的过程既是指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也是分享幼儿阅读快乐的过程。

丰富的物质环境是必要条件。所谓物质条件即是指我们为孩子提供的种类丰富的书籍。也许有的人会说,书买就是了,个人觉得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请孩子从家里带来书,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孩子来自于不同家庭,自然购买的书的种类、风格也会有很多不同。此外,书籍是孩子从自己家带来的,他会很了解,所以他就会有向同伴介绍的欲望,这样就又给了孩子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在提高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增进了孩子间的交往。

3.注重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形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如此,如果只靠在幼儿园里教师的教育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家也严格要求,只有这样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合作,才能使幼儿在相同的环境氛围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主动和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同时对于家长向我们提出的问题疑惑及时地予以解答指导,让家长正视孩子因年龄特点和水平在阅读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协助教师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工作中浅显的体会和做法,在今后的阅读活动中,我还将继续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阅读材料,创设更好的阅读环境,更紧密地做好家园沟通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兢,虞永平.学前儿童语言与社会教育[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良好习惯论文 第4篇

摘 要: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研究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指因其父母单亲或双方常年外出打工,由其祖辈或他人监护的那部分孩子。这部分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身心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行为习惯;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及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时刻关注他们,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让他们快快乐乐地成长。

一、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教育与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1.学业

(1)学习动机不明确或不端正

不少留守儿童把父母的奖励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因为家里只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沟的存在使他们倍感孤独,而学校里有很多同龄儿童和伙伴,他们希望在学校老师和同学那里得到温暖和关怀。

(2)所受的学习督导不力

部分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自觉性不强,因此,除了需要学校老师的教育引导外,家长或亲人的督导对其学习也十分重要。但是,留守儿童所能受到的这方面的督导比较少。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后,除了偶尔电话外,无法对子女进行经常性的督导;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教育观念、时间安排、行为方式的不同,学习督导的力度和效果也完全不同。

(3)学习成绩差

在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或者因文化水平低,或者因事务繁忙,往往无法给予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向监护人求得帮助的比例很低。这使得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比较严重,学习成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品德

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产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

3.心理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难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再加上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二)教育与成长中的问题分析

1.社会环境

我校是农村学校,这里经济不是很发达,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谋生计外出打工,他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有的甚至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给他们以温暖、约束和管理,大多数学生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极差。

2.学校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他们在学校表现出好动、调皮,大胆放肆,在受管理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顶撞,有些调皮的孩子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只能采取劝其退学的办法或干脆对调皮捣蛋的“留守儿童”放任不管。另一类学生产生失落心理不爱说话,不爱交流,自卑、孤僻,给教师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3.家庭内部

家庭教育缺失是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缺损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性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不完整或者缺失,使留守兒童良好习惯的成长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教育研究的思路与对策

(一)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研究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讲,因为长期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结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研究,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

(二)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是解决留守儿童良好习惯良好习惯的教育研究的重要保证

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研究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不为”,而非不能。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农民工子女就学应该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

(三)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父母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因为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

1、要求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更应该主动与子女的班主任加强沟通。

2、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

我们相信通过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努力,互相配合,积极应对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方法措施得当,这些问题是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给孩子温暖和关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留守儿童也能和非留守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方铭琳.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2] 常青.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7-23.

[3] 王璠.统筹城乡发展与体制创新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19-24.

良好习惯论文 第5篇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 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

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还及时地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然,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存在差距。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

三 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

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为同学们的课间、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主要发动同学捐赠,并定期进行更换。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四 考核评估,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班级中利用墙面的有限空间设置“四大评比栏”,即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以粘贴小饰物表示鼓励,并及时进行周、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建

有关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论文 第6篇

我这里说的习惯,既包括好的习惯,也包括不良习惯。好的习惯要让幼儿发扬光大,并给别的幼儿做榜样;坏的习惯,要让他们及时纠正。

现在由于家庭、社会的多重影响,幼儿的性格、行为习惯呈现多样化。幼儿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不良好习惯”,第一个是娇生惯养,没有自理能力,缺乏自理意识。主要表现是,吃饭、上厕所、穿衣这样最基本的事情都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有的幼儿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根本不愿意自己动手。第二个是自私。有了好东西,有了好玩的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经过长期观察、研究,我发现,自私的幼儿一般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家庭条件都比较好,特别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管的幼儿这方面的问题更严重一些。第三个是好动。这一类幼儿现在不少。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幼儿得到“多动症”,到处求医问药,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其实,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很容易就能解决。还有一些个别现象,比如:有的幼儿不爱说话,不愿意和小朋友交流,平时喜欢自己呆在一边,上课也不爱发言。这样的幼儿往往是缺乏自信心的幼儿,他们总是害怕出错,害怕其他小朋友们笑话,所以就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还有的幼儿特别爱表现,教师提的问题,无论会不会,他(她)都要举手,你不让他说,总觉得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你让他说,有时他的回答却很不着边。当然,也有很多幼儿由于家庭教育好,所以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比如有的幼儿平常很有礼貌,说话做事都很得体;有的幼儿对集体的事情非常热心,班里什么工作都抢着干,而且助人为乐;有的幼儿,学习习惯非常好,读书写字都特别认真,注意力也很强,所以学习效果自然就很好。

二、导引并用,纠正幼儿身上的“不良习惯”

一是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大人对于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特别是作为幼儿第一个意义上的老师,对于幼儿的影响更大。要记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必须自己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习惯,就让自己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要幼儿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比如让幼儿守纪律,教师就必须首先按时上下班,遵守上课时间;让幼儿热爱班级,自己就要对班里的事情荣誉、物品等等加倍珍惜;要让幼儿节俭,自己就要不浪费粮食。二是要让好幼儿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其实幼儿并没有“好”“坏”之分,此处所说的好幼儿,指的是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幼儿,或者说比起一般幼儿,身上的好习惯多一些的幼儿。如果说教师作为榜样,会对于幼儿形成良好习惯产生重大影响的话,幼儿对幼儿的影响到更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孩子们互相之间在一起的时间才是最长的,如果利用好这一点,在幼儿中树立一个或几个榜样,让班里的幼儿向他(她)学习,将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三是要与家庭形成全力。幼儿的习惯的形成不是单个因素造成的,改变幼儿的习惯也不能只靠幼儿园一个方面。教师要积极和幼儿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的表现,特别是对幼儿的不良习惯,要和家长一起规划纠正方案。同时,要求家长在家里做孩子的榜样,并对孩子严格要求。这样就能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强大的合力。

三、几点感悟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感悟:一是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有正确的思想和态度。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持之以恒。这就需要你有一颗为人民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心,要有对事业和对幼儿的无限热爱。只有这样,工作的时候不会有负面情绪,对幼儿才会有更大的耐心,同时也会在和幼儿的相处中得到快乐,也才能更好地去作为幼儿的榜样,教育孩子们。二是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还必须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幼儿更不用说,家庭情况,溺爱程度的不同,导致每一个幼儿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在培养孩子们良好习惯、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千篇一律的去教育。比如说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从小就跟自己的爷爷奶奶长大的,在家的时候就是衣来张手,饭来张口,到了幼儿园也还是一样,对于这种孩子来说,我们不能一下子就要求如何如何,应该循序渐进慢慢的来,简单地说从实际出发,就是 “特”事“特”办,对于“特殊”的幼儿给予特别的关照。三是要选择科学的方法。对于幼儿的教育,应该紧跟时代步伐,采用新的方式,比如说可以使用电视、多媒体等,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式的教育。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论文 第7篇

一个人既要有学识,又要有道德水准,道德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标准。幼儿在2-3岁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已经基本接近成人,因此这段时间是幼儿道德教育的关健时期,利于其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性格,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进行道德认知教育。

1.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情感

健康的情感是阳光、是雨露,其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品性的养成以及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没有健康的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而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私、任性、自我意识非常强,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针对幼儿的这一性格缺点,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增进小朋友间的交往,由于孩子年龄小,不善于与人交流,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时,同幼儿一起游戏,和他们一起观察大自然的风景,引导幼儿在观察后相互交流自己的所见所得,还要幼儿们自己结伴去观看自己喜欢的景物,在挑选伙伴的同时,促进他们的情感交流,初步建立起友谊的观念。而后,重新为他们设计组合团体,旨在让他们知道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让幼儿学会接受其他人,学会适应与不同的伙伴交流,让幼儿在集体的游戏中休会到快乐。

1.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是一个人进入社会后必须要具有的生存本领,因此在幼儿时期就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在游戏活动中让所有的幼儿一起参与,为幼儿多设计一些集体游戏,如:玩河马、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在游戏中,边玩边让幼儿思考,自己一个人是否可以将游戏做好,是否可以是一个人玩的开心,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适当引导幼儿一个人不能生活在社会中,要学会与其他幼儿和睦相处、学会与其他幼儿共同做事情,才会收获快乐。当然,我们也会发现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对于合作不感兴趣,喜欢独善其身,自由自在。这时候的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适当引导,慢慢将这些幼儿引导到正常的交流与合作中,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快乐和温暖。

1.3要重视孩子的需要,人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另一种就是精神上的。物质上的需求很容易满足,难就难在如何为幼儿提供精神上的需要。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当孩子想帮助老师做任何事情时,我们不要拒绝。例如,幼儿要自己动手搬椅子或抹桌椅时,千万不能因为过程中可能会给你带来麻烦就阻止他们,应该看到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说明他们有劳动的需求,应该满足他们这种需要,以便发展他们的健康情感。

2.培养幼儿独立自理的能力

自理能力是独立性的一种表现,许多家长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物质方面,当然这很重要,但是他们忽略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有些幼儿来园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吃饭还是要有人喂,更有甚者家长一直抱着幼儿教室,这些家长认为:幼儿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的确,他们是孩子,但是孩子也有可以是他们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好就会在群体中表现出色,自信心也会增强,相反,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在集体面前时常有挫折感,无形中产生“我”不如人的想法,影响他们的自信,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孩子的上进心。为此,在午睡时教师让幼儿自己脱衣服、醒来时自己穿衣服。当孩子已学会自己自理时一定要给予肯定,并在家长面前表扬一番,要求幼儿在家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意识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讲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3.1耐心说教,形成意识。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

3.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得以渗透和强化。如:培养孩子做一个能干的人。要求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及时帮助同伴等等。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通过手把手的、不厌其烦地说教,让孩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同时,通过当众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

3.3环境熏陶,形成氛围环境塑造孩子同样影响着孩子。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二者密不可分。首先,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如要让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教师要做到自己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对家长有礼有节,对孩子要宽容相待。以欣赏的眼光,及时挖掘孩子在生活、游戏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其次,注重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如在水池旁边画一幅画,告诉孩子在讲卫生的同时要节约用水;在餐厅的墙上贴各种食物,让孩子明白不挑食,爱惜粮食才是好宝宝等等。

良好习惯论文 第8篇

关键词:寄宿学生,习惯养成,培养创新

老师, 当你豪情满怀地站在讲台上, 面对的却是像开了锅的粥一样的学生, 你怎么办?当你熬夜精心准备的教案, 时常被人打断, 而无法完成时, 你怎么办?当你嗓子都讲哑了, 而学生仍然我行我素, 对你所讲的内容, 他们脸上一遍茫然时, 你怎么办?当你刚讲了要爱清洁, 讲卫生, 学生一下课就满地乱爬, 弄得满身、满手、满脸都是灰, 你怎么办?当你刚把教室清理干净, 学生一下课, 教室里就一片狼籍, 满地都是垃圾时, 你怎么办?当你刚讲了要按时吃饭, 合理营养, 学生一放学就玩得来饭都不吃, 你怎么办?……。面对这些, 你是心灰意冷, 放任自流呢?还是想办法, 添措施, 规范学生的行为, 改变眼前的状况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出路在那里, 办法何在呢?

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

学生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他们今后的一生, 他们今后的意识、思维、行动等都会受到自己习惯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影响。培养一个人好的行为习惯很难, 一个人坏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 纠正起来就更难。特别是小学生, 更要注重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得好, 就为他们今后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为他们今后的精彩人生奠定起了高的起点。要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就要培养学生的守纪意识, 规则意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系统的探索。现就我的探索简述如下:

一、观察了解, 找准关键,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接新生, 接别人班的学生, 对学生不了解, 学生中有哪些好习惯已养成, 哪些坏习惯要我们来纠正, 我们眼前一片茫然, 工作无从下手。这就要我们从生活中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认识学生。认识了学生, 找准了工作的重点, 才能对症下药,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今年接的五年级三班, 学生中午睡觉, 晚上睡觉, 开头硬要讲话。不管你怎么强调, 怎么讲, 你在场的时候他们不讲, 你一转身他们就讲起来了;你一回去, 他们就又没有声音了, 你就是找不出讲话的人。想了很多办法, 从讲道理到扫地、写小字等等, 什么办法都想了, 就是不起作用, 没有效果。学生讲话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好转, 每种办法只能管一两天, 就不起作用了。

这样下去, 肯定不行!

于是我深入到学生寝室中去, 跟踪一个最闹的寝室。一周下来, 我发现凡是睡午觉, 晚上睡觉讲话多的人, 大多比同龄人偏矮。他们都是趴在床上睡的, 头都向着门, 老师一来, 他们就把头埋了下去, 全寝室鸦雀无声;老师一走, 他们又把头抬了起来, 又开始讲话了。再去调查他们在家里的睡觉时间, 他们回家后, 大多晚上十一、二点才睡, 早上起来得较晚。于是, 我找到了学生讲话的原因, 是睡觉的姿势不对, 没有认识到睡眠的重要性。他们是迫于老师的压力才上床的, 想玩, 玩到实在睁不开眼了才去睡的。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我就去跟学生讲睡眠的重要性。如果睡眠不足, 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 影响人的正常发育, 并让他们和班上身高偏高的人进行对比,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睡眠的重要性。再针对学生对付老师的办法, 讲睡觉姿势的重要性。姿势会影响人入睡的速度、睡眠的质量, 影响人心脏的功能等等, 要求学生改过来。起先学生十分不习惯, 我就亲自到寝室做示范, 一个一个地纠正, 一一地做检查。这样, 学生睡觉的姿势改过来了。他们就不会从意识里去担心老师来没有来, 变成自觉地睡觉了。学生睡觉讲话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再如, 学生在课堂上纪律不好, 主要是学生坐的姿势不对。脚靠在凳子上, 有的还把脚放在屁股下, 背直着, 腰累了, 自然要动一动, 人动凳子也跟着动, 你动、他动, 全教室都在动, 凳子吱吱响, 人声嗡嗡叫。令你大伤脑筋。课堂上纪律不好的原因找到了。

找准了问题的关键, 从根本上、源头上来纠正、训练,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逐渐养成了!

二、循序渐进, 树立典型, 培养自觉性

学生的问题找准了, 找到了坏习惯的根源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纠正这些坏习惯了。纠正坏习惯相当难, 学生不理解, 思想上有情绪。有的家长也不理解, 原来我是好好的, 经常被表扬, 你一来, 就说我这不对那不对。面对这样的情况, 该如何办呢?

我先让学生按原来的习惯上课, 上一周进行测试, 统计好学生的成绩。再讲清要求, 按我的要求上一周后, 再进行测试, 把两次的测试成绩进行对比, 再让学生讲清上课坐好和不坐好有什么不同。学生初步尝到了甜头, 愿意改掉上课乱动、乱讲话的不良习惯了。

我于是就找班上表现好的, 经常表扬, 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学生的课堂纪律有了好转。但坐一段时间后, 学生说:“老师我们还是不太习惯, 像原来那样, 我们都习惯了。”于是, 我又让学生几个星期都不调整自己的坐位, 过了几个星期后, 突然调座位, 当天就有很多学生找错了自己的座位, 再利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他们明白, 要改掉他们已经形成的一个习惯是多么的难啊!就这样, 经过一年不懈的努力, 学生的纪律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再如, 教室、学生的寝室的清洁卫生十分差。每天打扫三次, 打扫的时候十分干净。但只要学生到了教室, 要不了十分钟, 满地又都是垃圾。于是, 我带头捡, 让学生捡, 但总是捡不完。夸张地说, 每个人都在扔, 扔了, 又不知道, 或知道了, 不主动去捡。我试着让学生每一桌挂一个垃圾袋, 情况好了一些, 但还是没有解决问题。于是, 我试着让值日生去检查、记录, 把桌子下有垃圾的人记下来, 让他们去打扫。这一下, 教室干净了许多, 地上有垃圾, 大家都主动去捡了。学生逐步形成了看见垃圾就主动去捡的好习惯, 教室的卫生得到了根本的好转。

三、形成制度, 巩固提高, 凝聚成有战斗力的班集体

学生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他们认识到了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给自己今后的发展会带来桎拷, 他们就会主动地参与到改正自己不良行为习惯的活动中来, 他们由不愿意变为愿意。这时, 教师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了, 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 我组织班干部, 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情况, 讨论制定班规, 班上学生德育表现加分、扣分细则。其次, 学生干部讨论后, 组织小组长、各寝室室长进行讨论, 对班规、德育表现加分、扣分细则进行修订、补充。最后, 组织全部同学进行逐条讨论, 逐条表决通过。这样, 学生的日常行为有规可循了, 他们就会根据自己举手表决的条款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了。

刚开始的头一个月, 有42人扣分在10分以上。对于扣了分的人, 每次扣分时都让他们看看自己扣了多少分, 扣的是些什么分。重复扣分的, 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原因。每次扣分都让学生写清楚扣分事由、扣分时间, 再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 学生对于自己的违纪行为, 有了清醒的认识, 同时也减少了师生的对立情绪。教师给予学生成长的空间, 改正错误的时间, 他们就会自觉地不去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了。第二个月扣10分以上的有3人, 第三个月扣分的只有12人, 每人扣分都在10分以下。

学生在制度的约束下, 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增强了, 自觉地不去犯错误了, 学生的好习惯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四、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干部是关键

学生吃在食堂, 睡在寝室, 对学生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教师的管理和监督是有限的, 只有靠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 用制度去约束学生, 管理学生, 让学生自己对照制度, 检查自己的行为, 形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再好的制度, 没有人去执行, 没有人去监督落实, 也是等于零的。去执行制度, 监督学生, 只能靠学生干部了。培养干部, 培养得力的干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开学后, 我用班上原来的三名班长及各寝室的室长, 每天各寝室的情况记载都按时地交来我检查, 交上来各寝室记载的纪律、卫生、安全都比较好, 值日干部的记载也令我非常满意, 我心中暗暗高兴。可当我去调查生活老师时, 生活老师反映的情况和学生的记载却是两样的。这引起了我的深思, 问题出在哪里呢?我深入学生寝室、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 与学生谈心。了解到他们从一年级到现在, 每个寝室的人都相互了解了, 彼此都十分熟悉了, 有了一定的感情。同学间有了违纪行为, 就相互遮掩, 相互包庇, 先把老师这一关过了再说。这已经成了班上不公开的秘密。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首先, 我在班上选择比较守纪, 有上进心的学生进行培养, 在这些学生中再选择办事比较公道, 能够严于律己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并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树立他们的威信。学生中有了学习的榜样, 有了领头羊, 班上的纪律、寝室的面貌也有了好的转变。其次, 在班上公开选举班干部, 公开选举各寝室的室长, 明确各自的责任, 教师进行检查落实。最后, 组织班干部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扣分、加分细则, 再指导干部进行贯彻落实。就这样, 慢慢地, 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就逐渐地培养起来了!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活动是有吸引力的教育活动, 有吸引力的教育活动就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田里去。只有深入到学生内心的教育, 才能影响学生的行动, 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好的行为习惯。否则, 不管你使多少劲, 费多少力, 也是徒劳的。

在这一年里, 我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他们的生活中去观察他们、了解他们、认识他们、分析他们, 再去教育他们, 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纪律、清洁卫生考评, 由B等上升到了A等;学生的成绩由原来的第四名上升到了第一名。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在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上课认真听讲, 独立思考, 认真完成作业;按时就寝, 按时起床, 早晚刷牙, 饭前便后洗手;做事认真负责, 有头有尾, 一丝不苟;教室、寝室洁净、整齐、美观!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第9篇

关键词:良好习惯; 培养; 教育组成部分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14-001

小学阶段更是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那么从哪几个方面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每年开学,我都会跟我的学生提出上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是我必须强调的一个要求。课前准备虽然只是一两分钟的事,却是学生对下一节课最初的接触。这样不至于学生听到铃声之后才匆匆忙忙在课桌里翻找数学书,甚至看到我才知道这节是数学课。同时做好了课前准备,大部分学生也就做好了上数学课的准备。另外,我还要求课桌上不放文具盒,只需要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和一把直尺,这样就避免了开始写字时开铅笔盒的嘈杂声音。当然,对于新接班的孩子,他们对这样的要求感觉很陌生。就说今年刚接的这个班,孩子们一下课就跑出去玩,直到铃声响才满头大汗冲进教室,然后在课桌里乱翻,有的甚至跑后面书包里去找东西。这样不仅浪费了全班同学的上课时间,而且没做好准备的学生自己也比其他学生慢一拍进入课堂氛围。这个习惯很不好,于是我决定要花一番力气来改变这个状态。开学的前一个星期,我每天都会在课间提醒教室里的学生,课上重申课前准备的要求,强调先做好课前准备再出去玩,并且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以此来提醒和激励还没做到的学生。渐渐地,达到要求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我也不再提醒了,而是利用课间或眼保健操时间检查学生课桌上的东西,然后告知哪些学生还没做到,在当月的满分评比中要扣分。这样学生会觉得这事老师不是随便说说就算了,原来是要检查的,也是对他们的督促。三个星期后,我只要站在前面看一眼每个人的课桌面,基本所有学生都养成了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铃声响后即能坐下来准备上课,充分有效地把握课堂四十分钟。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听课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因此听课一定要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但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容易兴奋,有意注意的时间也较短,一般中年级的学生后半段时间开始有人不能控制自己了。针对这样的特点,教师的语言要儿童化、、生动有激情,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环节,如游戏、故事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在我的课堂中,一个环节之后我会和学生对口令:“一、二、三”,“坐坐好”,集中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下一个环节。如果个别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我会想办法提醒他,如叫他回答问题、走到他身边等等。在别的学生发言时,我会明确要认真倾听,学会思考,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对于上课能够全神贯注听讲的学生,我会给与表扬;对于那些不认真听课的学生,我会让他们明白因为没有认真听讲,所以做错事情,借此让孩子们认识到认真听课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规范做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途径。但在教学中发现,常常有很多学生做错了题目,要求订正时他很快就能订正,根本不需要老师点拨。对于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觉得是粗心的缘故,我认为这只是表面,实际上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题目,或者是没有真正看懂题目。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许多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并非是他们对知识的缺乏,而是缺乏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是学生往往会忽略的一个细节。小学生都有玩的天性,部分学生为了玩应付作业,就随便扫一眼题目,凭感觉写上几个算式。有时候把减号看成除号,有时候把两小题硬看成一道题……只要题目和他感觉的稍微有点不一样,就会出错,因为这样审题并没有真正理解题意。所以我一般要求学生做题时要读题,这样才不会漏信息,如果一遍没读懂题目,那就再读一遍。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相信中年级的一道题读三遍,应该不会理解错误了。之前遇到一个理解能力差、反应能力慢的学生,我就要求他多读几遍题,并在读题时把每一个条件标出来,经过两个星期的训练,他的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明显进步。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的习惯很重要。另外,作业的格式也同样很重要。如果作业正确率很高,但书写不工整,字迹潦草,那么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就很糟糕。所以在第一次作业时就要规范作业格式,提出作业要求。既然花时间完成作业,就要认认真真地对待,而不是随心所欲。今年新接班,开学第一次作业让我很失望,在做解决问题时单位名称都不写,答句几乎没有完整的。于是我强调这些都不能偷工减料,并在每一次作业批改中严格要求,只要有学生缺词漏字的,我都会退下去返工。慢慢地,不再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了。像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比如“0”写的像“6”,竖式计算横式上漏写答案等等,只要在平时的作业中严格要求了,学生自然就会养成规范的好习惯。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但好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习惯养成注重的是落实和长期不断地坚持,恒久的训练才能内化成习惯。

上一篇: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月”演讲比赛活动的通知下一篇:科学技术与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