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语文期中复习(文学常识)

2024-05-27

初一上语文期中复习(文学常识)(精选9篇)

初一上语文期中复习(文学常识) 第1篇

初一语文文学常识检测

1、《散步》作者_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

2、《背影》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对他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筝》作者,时代的,对他的评价是、和。代表作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中篇小说,小说集,散文诗集,杂文集。

4、《我的老师》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对他的评价_____________。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报告文学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老师教我敢说话》作者是,对他的评价是、。代表作。

6、《驿路梨花》的作者是,时代的,对他的评价_________。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跟陌生人说话》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对他的评价___________。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中篇小说《__________》、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

8、《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作家、____________。

9、《“诺曼底”号遇难记》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盘古开天辟地》作者是。

11、《白雪公主》作者是国的,评价、。

12、《古代英雄的石像》作者是时代的。

13、《现代诗歌两首》中,《天上的街市》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4、《教我如何不想她》作者____________,五四文化运动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5、《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时代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大成者。著有《____________》,为_____家重要著作。

1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著有名文《______________》,还著有《_____________》。

17、《次北固山下》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次”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使至塞上》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

1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名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著有《_______________》集。

20、《论语》是语录。是经典。孔子时鲁国陬邑人,是。学过的名句: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1、《孟子》是经典著作,孟子与所著,孟子,名轲,国邹人。我们学过的八则语录中。选自《孟子 告子》

22、《荀子》是所著,他是时赵国人。

23、《吕氏春秋》是时秦国的门客集体编撰。

初一上语文期中复习(文学常识) 第2篇

初一语文的期中考试复习主要是针对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的前三篇课文,以及后面的8首古诗。

复习目的:

1、巩固课本中的基本知识点,主要是生字词方面和语言训练方面,引导学生让知识点构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系统。

2、引导学生认识中学语文试题的结构与模式,并学会如何积极应对。3,逐渐训练中学应试的技能技巧,如指导阅读题答题方法等。4,在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并运用语文复习方法。

复习内容:初中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前部分,包括基础知识、课文讲解重难点、阅读理解题、作文训练等等。

复习重难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不牢固,部分学生考试作答不理想,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阅读理解没有做题方法,不能以课文为例灵活应用,许多主观性的题目不敢作答;写作文文比不流畅,思路不清晰,而且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喜欢编造了事。

复习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考试法,评析法。

复习课时:16课时。

复习计划:

第一周:主要进行第一单元复习

基础知识:重点识记生字、解词、重点的文学常识如名家奥斯特罗夫斯基的生平、作品等要牢记,主要是学生自主背诵记忆,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课文讲解重点:主要在老师讲解下学生理解并记忆,重点在《生命的意义》最后一段和《童趣》《论语》两篇文言文。

练习巩固:按时做《伴你学》的相关内容,及时讲解,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第二周:主要进行第二单元复习

基础知识:重点识记生字、解词、文学常识、及《纸船》、《世说新语》的背诵,学生自主背诵记忆,教师适当的点拨。

课文讲解重点:主要在老师讲解下学生理解并记忆,重点在体会散文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领悟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同时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针对练习:有针对地对学生的记忆进行巩固,做《伴你学》内容并及时讲解。第三周:主要进行第三单元复习及综合测试。

基础知识:重点识记生字、解词以及朱自清、老舍、峻青等名家的相关知识。课文讲解重点:主要在老师讲解下学生理解并记忆,重点在写景抒情类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等都是优美的散文需要用心去品味复习。针对练习:有针对地对学生的记忆进行巩固,做《伴你学》内容,及时讲解,对于学生生疏、理解不了的内容再作适当的点拨、指导。

作文指导:老师根据平时所学内容对作文训练进行有重点的指导,主要是写景类散文。结合所学习的课文,揣摩、欣赏其中的精彩句段和词语,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要学会适当的借鉴。

综合测验:利用《伴你学》、以前的考试题等相关资料进行测试,让学生了解试题的类型和模式,检验一下自己在哪一方面最为欠缺,尽快的调整复习、改正,争取以最好的状态应对考试。

应对重难点的策略:

1,课下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把学生按程度分小组,互帮互助,课堂加强提问以巩固其识记结果。

2,拓展课外阅读,课堂讲解多侧重方法训练,课下多做针对性练习。

3,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并敢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加强语言训练与应用。

初一上语文期中复习(文学常识) 第3篇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应该积极提倡”。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 笔者结合泉州本地的风土人情, 设计了一节初一年语文《舌尖上的泉州》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优化学习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根据课程阶段目标第四学段 (7—9 年级) 的要求,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 共同谈论”“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对此, 我设计了《舌尖上的泉州》的课前准备材料:1.分组明确: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 由学生自由组合, 以小组为单位, 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了解本地的名小吃”“准备一份你认为可口的名小吃, 会向老师和同学介绍做法或者色香味”。2.收集内容: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 查阅当地史料, 并走向家乡的街巷, 通过实地观察、品尝、与人聊天等方式收集材料。3.教师精心准备课件、设计导学案。

二、调动课堂气氛, 分享独特内容

(一) 课堂津津乐道集美食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结合活动, 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课堂的主体, 所收集的材料可以作为课堂最有益的学习资源。《舌尖上的泉州》一课, 学生们一个个眉开眼笑把准备的美食带到课堂, 笔者仿佛看见了学生口水已“飞流直下三千尺”。课堂的讲台桌, 黄澄澄的海蛎煎、香喷喷的面线糊、油而不腻的封肉、韧而不老的鸡爪……

(二) 课件栩栩如生近美食

教师以情境导入播放精心准备的课件, 学生抒情朗读诗意的导入语:“慢慢融化, 融化成西街的古塔, 泉州融融的美食 只要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城市里, 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传达 让我们一起开启——舌尖上的泉州之旅 把这份最甜美的民俗文化一起传承……”在优美的音乐伴奏和朗读中, 还有讲台桌上一碟一盏的美食, 本节课已经俨然是一节综合性学习语文课堂的饕餮盛宴。

(三) 学生娓娓道来话美食、同探究

1. 话美食。请学生介绍自己准备的美食。学生手托碟盏, 或巧言妙语或质朴情深, 从色、香、味、制作方法、典故等不同方面介绍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美食, 并把美食送给听课的老师品尝。此时的课堂气氛已经达到了高熔点, 一点即燃。语文的课堂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 而是从一份美食中读到了古老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悠悠历史, 读到了西街的润饼安海的土笋冻。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演示、个人展示、体验中涵育了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最终达到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2.同探究。我抓住时机, 展示了三个问题 (1) 说说你所了解的泉州名小吃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 (2) 思考:泉州名小吃面对市场竞争的优势、劣势、面对的机遇。 (3) 解决泉州名小吃问题的对策。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四) 学生共同合作《导学练》

本份《导学案》从不同方面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探究和延伸。因此, 我设计了:1.【猜一猜】趣味猜谜语, 猜一种家乡常见食品。2.【夸一夸】请你夸一夸你所喜欢的一种家乡美食 (上面两则谜语的谜底除外) , 请从色香味等方面或是说明制作过程写。3.【品一品】请学生为泉州的美食写一则广告宣传语。4. ☆【课后探究】调查家乡一种美食的现状, 与同学合作, 撰写一份《我为家乡美食的发展出谋划策》的报告。要求:内容具体、真实可行、可附图片、音频等材料。

三、品尝饕餮美食, 记录分享感受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还包括:“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搜集资料, 调查访问, 相互讨论, 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等。本节课堂之外, 我让学生独立或者小组, 走到生活中去。学生结合《导学案》的【课后探究】针对问题, 共同讨论并制定简单研究计划, 独立或合作写一份关于“我为家乡美食的发展出谋划策”的简单研究报告。其中能够搜集资料调查, 采用实地体验等形式, 以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最后的调查结果。学生真切地体验了品尝、拍照、撰稿等过程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在这个活动中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知识, 增长了才干。

总之,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愿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一场美妙的春雨, 给语文天地以滋养, 以馨香。

摘要:本文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理论支撑, 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实例, 探讨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演示,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初一上语文期中复习(文学常识) 第4篇

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 )1. —Did you go ________ on vacation last month?

—Yes, I went to Hangzhou on vacation.

A. anywhere interestingB. interesting somewhereC. interesting anywhere

( )2. We took ________ photos in the park last Sunday.

A. quite a lot B. quite a few C. quite a little

( )3. We must listen to the teacher ________ in class.

A. care B. careful C. carefully

( )4. The price in the hotel is ________. Lets go and find a cheaper one.

A. cheap B. high C. expensive

( )5. ________ the bad weather, we could see ________.

A. Because; nothing below B. Because of; anything below

C. Because of; nothing below

( )6. ________ that she drew a very good picture then.

A. It is seemed B. That seems C. It seemed

( )7. The old woman is very ill and she doesnt ________.

A. feel like to eat something B. feel like to eat anything

C. feel like eating anything

( )8. The little boy spent most of the time ________ at home.

A. watching TV B. to watch TV C. watch TV

( )9. I hope ________ to my birthday party this Saturday evening.

A. you can come B. you to come C. you coming

( )10. Wang Ying hardly ________ drinks milk, because she doesnt like it.

A. ever B. often C. usually

( )11. —________ do you visit the old man?

—Once a week.

A. How soon B. How long C. How often

( )12. ________ Tinas grandfather is old, he does exercise every day.

A. Because B. Although C. But

( )13. Please _______ who broke the window of the classroom.

A. look for B. find C. find out

( )14. China is ________ for the Great Wall.

A. simple B. famous C. ready

( )15. It is not so ________ as you think.

A. easy B. easier C. easiest

二、完形填空。

阅读下面的短文, 掌握其大意, 然后从各题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Do you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 I think I 16 . First, I have many good eating habits. I like junk food, 17 I hardly eat it. I eat fruit and vegetables every day. 18 they are not very delicious, but they are 19 for health. Second, I do 20 every day. It says that if people run every day, they will have more healthy hearts than others. So I run for 21 thirty minutes every morning.

22 , I have good living habits. I try to 23 eight hours every day. That 24 me to be energetic next day. And I can study better and get good grades.endprint

What do you 25 my lifestyle? Can you learn something from it?

( ) 16. A. do B. am C. like

( ) 17. A. and B. but C. or

( ) 18. A. Maybe B. Although C. Because

( ) 19. A. bad B. late C. good

( ) 20. A. cleaning B. homework C. exercise

( ) 21. A. at B. about C. on

( ) 22. A. First B. Second C. Third

( ) 23. A. sleep B. practice C. spend

( ) 24. A. stops B. makes C. helps

( ) 25. A. agree with B. think of C. talk about

三、阅读技能。

第一节 阅读选择。

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每题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A

The summer vacation is over. Its true that time flies. During the vacation, the weather was hot and I could not do much work, but I was happy.

As the afternoons were hot, I did my work in the morning. I got up at 6:30 and took a walk in the garden for half an hour. After breakfast, I did some exercises in math. I spent three hours or more doing this. I studied quite hard and made good progress (进步). In the afternoon I went swimming, it was fun. I did not go home until about five or six oclock. Sometimes in the evening a friend of mine would come to see me and we would spend some time listening to music.

In this way I spent my vacation happily. I not only studied well but also became a good swimmer. Now I am in good health and high spirits.

( )26.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ell us?

A. How the writer spent his summer vacation.

B. What the weather was like that summer.

C. When the writer got up in the morning.

( )27. How long did the writer spend doing his exercises?

A. Half an hour. B. Three hours or more. C. Only one hour.

( )28. The writer spent most of the afternoons ________.

A. listening to music B. visiting his friends C. swimming

( )29. The writer had a very good summer holiday because he ________.

A. worked very hard and made good progress

B. learned to swim and made good progress in math

C. got up early and went home late

( )3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The writer made progress in his lessons.

B. The writer took a walk for half an hour before breakfast.

C. The writer began studying as soon as he got up.

B

Do you want to be taller? If you do, see if you have these good habits. Do you eat properly and get enough sleep? Do you do sports? Are you a happy person?

初一下册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第5篇

2.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称谓),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称谓)臧克家。

3.《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人名),他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5.《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文学家、史学家(称谓)。6.《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7.《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表现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光未然,本名张光年。现代作家、评论家。

8.《土地的誓言》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散文》卷一。作者是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现代作家。文学常识:

阅读题:

1.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 什么人+干什么;

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

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

2.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3.记叙的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4.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5.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

(2)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当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6.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7.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8.品味词语: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9.某句话的作用?(要从三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10.①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 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②人物描写:(语言 动作 外貌 神态 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③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 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排比:增强了气势。

④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A比喻、拟人的相比两物的相似点;B生动形象地表现(描写)该对象的鬃特征

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11.题目为什么要叫做“......”?

初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第6篇

一、基础知识。(20分)

1、抄写下面诗句,要求工整、规范。(2分)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2、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字。(2分)

擎天憾地()仙露琼桨()险象叠生()死而后已()

3、拼音或写汉字(2分)

zhuó cù()()洗()()然 贮 蓄 辣 峙 ..

4、默写(7分)

(1),小桥流水人家。(1分)(2),志在千里。(1分)(3)潮平两岸阔。(1分)

(4)《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2分)

(5)《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2分)

5、语言运用:(6分)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句,表达自己想说的一个意思.A、只是一种点缀。(1分)

B、山朗润起来了。(1分)(2)仿写句子(2分)

例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3)下列常用语表达准确的一句是()(2分)

A.学校门前摆摊设点,违者罚款十元。B.剧场内禁止吸烟罚款五元

C.油库重地禁烟火,罚款十元。D.严禁随地吐痰,违者罚款五元。

6、你读了那部名著?其中哪一个主要人物(或主要情节)给你的印象最深?(1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7—12题(12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月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为之怡然称快。

(乙)子曰:“由,②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用“/”标明下面句中停顿(1分)

(1)故时有物外之趣(2)使之冲烟而飞鸣

8、在甲文横线上填写原句(2分)

9、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2分)(1)怡然称快 怡然 ..(2)是知也 知 .

10、翻译画线句子(2分)

① ② 11.将甲乙两段文字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格言写在下面(1分)

(1)(2)

12、仔细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4分)

(1)甲文第二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2)从乙文孔子说的这番话中,你明白了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12分)

①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地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同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②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③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④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3、解释下列词语(2分)

(1)花枝招展(2)“一年之计在于春?”

14、②③④段三个比喻各表现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3分)

② ③ ④

15、这三段文字除比喻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分)

16、读了这几段文字你思想上受到了什么启示?(3分)

17、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收获果实,你更喜欢哪一个季节,请试写一个比喻句赞美春天或秋天。(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4题(13分)

春风(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就爱哪里的:济南的秋天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松树,裼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昨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的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的刮,春夜的微风送到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作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于是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18、读了本文,你觉得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2分)相同点: 不同点:

19、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 来讲行具体描写,给了作者的感觉是。(2分)

20、还记得《济南的冬天》一文吗?作者笔下的小山秀丽如画,语言优美动人。请在本文中选出与《济南的冬天》写山相类似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说明理由。(2分)

21、本文写春风,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2分)

22、第三段作者说济南、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春风应当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出作者心目中的春风。(2分)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

23、认真阅读第四段文字,谈谈济南、青岛两地的春风的肆虐给作者带来作样的感受?(2分)

24、在本文中作者说“冬天,济南比青岛冷”,但和其他地方相比济南的冬天却有 特点,因此作者说济南真得算个“ ”。(1分)

(四)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早晨,我问伞: “你喜欢太阳晒、还是喜欢雨淋?” 伞笑了,它说:

“我考虑的不是这些。” 我追问它:

“你考虑些什么?” 伞说:

“我想是的——

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 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

25、你认为这首小诗表达了什么主题?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简要谈一谈你读后的认识和感受。

三、作文(40分)生活翻开了同崭新一页。令人憧憬的中学校园接纳了你,想必你一定有许多不凡的经历和感受要讲给同学和老师。请以“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讲述你的故事,倾吐你的心声,展现你的才华。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字迹清楚工整,不少于500字,多写不限; ④文中不许出现真实姓名班级。

河北山海关桥梁中学03-04年上学期初一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一、基础知识(20分)

1、书写正确工整、规范有体得2分,其次酌情给分

2、憾浆迭已(每个0.5分)

3、濯猝zhu

song(每个0.5分)

4、默写(7分)(有误不得分)

(1)枯藤老树昏鸦

(2)老骥伏枥

(3)风正一帆悬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1)意思完整,用词恰当,原句自写均可。(2)按例句格式通顺合理有深意。(3)D

6、要写出人物及情节简括,如:《水浒传》(0.5分)鲁智深倒拔垂扬柳(0.5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文言文(12分)

7、故/时有/物外之趣

使之/冲烟/而飞鸣(每句都划对得0.5分,只划对一处不得分)。

8、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默写有误不分得分)

9、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知-----通“智”,聪明

10、译文:①心中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②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11、时察秋毫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答对一个0.5分,有误不得分。)

12、(意思对即得分)

(1)写作者联想和想象“夏蚊飞舞”的动人图景,表现作者幼年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2)做人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二)(12分)

13、(1)比喻姿态优美(2)一年的打算在春天(答出含义更好)

14、②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③春天是美的,活泼生动④春天是健壮有力的

15、拟人

排比

16、参考答案: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辛勤劳作、追求美好生活。我们应该抓紧这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丰收。(有意义,话通顺即可得分),17、略

(三)(13分)

18、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美。(1分)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1分)

19、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和褐色的石层

舒适和安全;秋海参的绿波、白帆和小岛

丝丝的甜睡(每处1分)

20、“到了秋天-----躺到永远”(1分)都用拟人的等修辞方法突出小山的秀美动人(1分)

21、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是为了以秋美作铺垫,反衬春风的粗狂和寒冷,(1分)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1分)

22、参考示例:温柔可人,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的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给人舒适温情的感觉。(能抓信春风特点2分,语言形象1分)

23、两地的春风给作者以痛苦(1分)而又无奈何(1分)的感受。

24、温晴(0.5分)“宝地”(0.5分)

(四)(3分)

八上语文期中考试词语复习 第7篇

阻遏()

管xia()

xiao()耗

高屋建瓴()逃窜()

kui()退

kui()乏

功亏一kui()jian()灭

xian()细

qian()陌

锐不可当()

穿suo()

提()防

吆喝()

sui()靖()

寒jin()

衣jin()

ze()歪

张huang()失措 飒飒()

烧zhuo()

瓦li()

迫()击炮 地jiao()匍匐()

ye()窝

颤巍巍()liao()草

liao()望

liao()亮

眼花liao()乱 惊hai()

晨xi()

瞥()见

箱qie()zhi()嫩

杀lu()

荒miu()

蜿yan()chong()憬

愚mei()

zeng()恶

低声xu()说 tang()若

福ju()

繁suo()

lu()去 针jiu()

诘()问

惧dan()

chan()师 书ji()

狼ji()

慰jie()

震song()粗拙()

交xie()

奔丧()

簌簌()fu()闲

游guang()踌chu()

yu()腐

zha()栏

蹒shan()

shan()瑚

情yu()于中 shi()干

chan()扶

颓()唐

琐屑()

门kan()

xian()水

kai()干

尴()尬()黏()住

倔()强

荒pi()

塌()败 zuan()着

取di()

真di()

根深di()固 滞()笨

wu()辱

hui()气

愧zuo()跋()涉

私shu()

liao()倒

ke()扣 灰黯()

落po()

gui()宝

唏xu()轻mie()戚()容

噩()耗

人头jiji()cu()然

昏jue()

焦灼()

连声诺诺()

zhuo()磨

追zhu()

深sui()

hui()声hui()色 时mao()

ji()俩

颠pei()

九年级语文上期中复习教案 第8篇

同学们还记得《女娲造人》这篇课文吧?“女娲造人”的故事,在古籍的记载中只有寥寥数十字,课文作者却用一千余字的篇幅详细叙述了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对女娲在造人过程中的行动和心理展开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使故事显得丰满、充实。这种对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就是扩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扩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什么是“扩写”,懂得扩写时要忠于原文,准确把握原文的主题。

2.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学会合理扩写。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所提供材料的主要意思,通过对材料进行仔细分析来确定扩写的重点。

2.抓住扩写点,找出原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扩充。

3.写好后,和原文进行比对,可以和同桌交换评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在扩写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扩写”,掌握扩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在扩写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题展示

1.学习完本单元的诗歌,一名同学总结了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写了下面这句话。回顾读过的诗歌,从中选择几首作为例子,将这句话扩写成一段话。不少于300字。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二是语言凝练,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

2.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3.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将其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二、写作指导

1.(1)审题。扩写首先要确定扩写的重点。就这句话而言,应围绕着表述诗歌的三个特点的三句话进行扩充。围绕着每一个特点,分别列举本单元中的一两首诗歌作为例子,要结合具体特点进行分析。

(2)选材。题干中提到从读过的诗歌中选择,这就不局限于本单元所学的诗歌,只要是你读过的诗歌都可以成为列举的内容。所列举的诗歌要尽可能广泛,不要仅局限于一两首诗歌。另外,提到每一个特点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让自己的例子丰满起来。

(3)重点。比如,说到“用意象来表达情感”这一特点,可以列举《海燕》,说说这首诗选取的“海燕”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海燕》这首散文诗刻画了勇于搏击风浪、敢于冲击黑暗的海燕的战斗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早日到来的强烈愿望,是一曲无产阶级战斗的颂歌。再如,说到“语言凝练”这一特点,可以列举《风雨吟》,这首诗中第一节写动,用了“卷”“奔”二字;第二节写静,用了两个“如”,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完美的图画,其画面感很强。

2.(1)审题立意。读懂材料是扩写的基础。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可以从“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这句话挖掘出“在封建统治者心目中,土地代表着上天不可思议的赏赐,代表了财富和权力,只要掌握了土地的所有权,就可以压迫统治农民阶级,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待土地态度的实质”这一中心,然后围绕着“土地是执政的根本”这一主旨选材组材。也可以从材料中总结出“善待子民是执政的基石”这一主旨,然后把这一主旨作为观点,写一篇议论文。

(2)重点。无论将材料扩写成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充分发挥想象,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致刻画,尤其对重耳的刻画要更为详细,比如他怎样大怒,大怒时的表情怎样,他举鞭欲打那个人时的动作,而后又是怎样磕头致谢,他们都说了哪些话等都可加以细腻刻画,力求生动形象,符合人物身份和人物性格特点。

3.(1)审题立意。首先读懂材料,可以从材料中提取出“做事要持之以恒”“有恒心方能成功”“坚持就是胜利”等观点。立意时可以从正面立意,直接写持之以恒的结果;也可以从反面立意,如缺少恒心会怎样等。然后围绕着这些观点选材组材,材料中的明代学者胡居仁的话可以作为议论文的论据,围绕着这一名言进行的分析就是这篇议论文的论证过程。

(2)谋篇布局。①如果写成立论文,可以按照议论文“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开篇可以先引用材料中胡居仁撰写的对联,然后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列举“持之以恒”的实例并加以分析,还可以穿插有关的名言警句作为道理论据,也可以列举身边的事例加以论述。最后结合自身实际,或以发出号召的形式,或以概括归纳的形式得出结论。②如果写成驳论文,首先要围绕材料中的对联树起要批驳的“靶子”;然后从反面列举事例加以分析论述,并从正面列举事例加以分析,形成对比,构成完整的论述过程;最后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发出号召等。

(3)论证语言。议论文的论证过程要求严谨细腻,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语言时要反复推敲,符合逻辑思维,不能看上去过于干瘪或不严谨。在列举了事例后,还要围绕着事例进行分析,比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遭受了腐刑之后,发愤继续撰写《史记》,并且终于完成了这部光辉著作。他靠的是什么?是坚持。要是他在遭受了腐刑以后就对自己失去信心,不坚持写《史记》,那么我们现在就再也看不到这部巨著,吸收不了他的思想精华,所以他的成功,他的胜利,最主要的还是靠坚持”。这就是把简单的事例变成了恰当的论述。

三、范文评析

说坚持

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都在给我们讲坚持的道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战国时代荀子在说“坚持”;“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在说“坚持”;“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因为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这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说“坚持”;“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这是大哲学家柏拉图在说坚持。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遭受了腐刑之后,发愤继续撰写《史记》,并且终于完成了这部光辉著作。他靠的是什么?是坚持。要是他在遭受了腐刑以后就对自己失去信心,不坚持写《史记》,那么我们现在就再也看不到这部巨著,吸收不了他的思想精华,所以他的成功,他的胜利,最主要的还是靠坚持。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他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坚持之上的。他坚持把好词佳句抄在纸片上,有的插在镜子缝里,有的别在晒衣绳上,有的放在衣袋里,以便随时记诵。他终于成功了,成了一个的作家,然而他所付出的也比其他人多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样,坚持也是他成功的保障。

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也充分说明了坚持的重要性,骏马虽然强壮,腿力强健,然而它只跳一下,最多也不能超过十步,这就是不坚持所造成的后果;相反,一匹劣马虽然不如骏马强壮,然而若它能坚持不懈地拉车走十天,照样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也就是坚持不懈。

同学们,当困难阻挠你前进脚步的时候,当失败挫伤你进取雄心的时候,当负担压得你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不要退缩,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通向成功!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 第9篇

一、诗词复习要点 1.王湾《次北固山下》

(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

参考:用大小映衬的手法。小景(顺风而来的白帆)与大景(开阔平静的江面)互相映衬,精妙传神。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参考:这两句中用“生”“入”二字用拟人化手法。将“海日”“江春”人格化,而寓有生机。生动地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3)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杜牧《赤壁》

(1)这首诗是怀古咏史之作,它题咏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

赤壁之战。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3.苏轼《浣溪沙》

(1)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幽静、充满自然生机、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3)赏析下阕。

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4.王建《十五夜望月》

(1)这首诗通过渲染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营造了清冷寂静,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2)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

“地白”二字字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三字,朴实、简洁中、凝练,既写出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月夜的寂静。

(3)赏析“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还使人联想到月宫中美景。

(4)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

这两句诗人不正面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深沉。“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化虚为实,给人以动态形象感,将无形的秋思写得生动可感。仿佛秋思随着银色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5)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别离思聚的感情。5.苏轼《水调歌头》

(1)分别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写月下饮酒,词人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词人由感伤离别而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出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3)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什么?(见课文)

二、文言文复习要点

(一)《古代寓言二则》 1.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座位(2)反归取之

反同“返”,返回 2.一词多义:

其:自度其足

郑人的 之: 至之市

到——去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何不试之以足

代鞋子

遽契其舟

那,那个

是吾剑之所从坠

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度:自度duó其足

量长短

而忘操之

代尺码

吾忘持度dù

尺码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代 剑 3.特殊句式:

(1)倒装句:郑人有欲买履者

有个想买鞋的郑国人

无自信也

不相信自己的脚

(2)反问句:不亦惑乎

(表示委婉语气)不是很糊涂吗 4.性格:固执、迂腐

5.手法:通过人物对话讽刺;通过议论讽刺

6.道理: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7.启示:学习上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善于思考,灵活应用„„„

(二)《幼时记趣》

1.通假字:项为之强

“强”同“僵”,僵硬

以土砾凸者为邱

“邱”同“丘”,土山 2.一词多义:

之: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昂首观之(代词,指“群鹤舞空”的景象)

项为之强

(代词,指“昂首观之”)观之正浓(代词,二虫斗)

心之所向(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驱之别院

(代词,指“癞蛤蟆”)

为:项为之强(因为)

以丛草为林

(当作)以: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

(把)3.固定句式:

作„„观

(当作„„看),以„„为

(把„„当作)4.一个中心:记趣

5.两个原因:眼力好,善于观察和想像 6.三个故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7.四幅画面: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8.语言简朴、自然、生动。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昂”“强”这一细节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吞”生动表现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传神。

(3)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鞭”,“驱”既表现驱赶蛤蟆过程,又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

(4)冲烟飞鸣

“冲”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

(5)果如鹤唳云端 “唳”仿佛使人听到鹤飞云端高亢的鸣叫。

(6)拔山倒树而来 “拔” “倒”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常理,但以儿童的眼光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

三、巩固练习

(一)《次北固山下》

1.《次北固山下》作者

,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题目中“次”是的意思,本诗属

诗。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集中表现了这一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评析。

4.请发挥想象,具体描绘“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一联所呈现的画面。(30字左右)

(二)《赤 壁》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他与同时期的并称为“小李杜”。“前朝”是指

朝,周郎是指

。2.试简析这首诗的后两句的艺术特色。

(三)《浣溪沙》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首词的上阕的展示的画面。

2.说说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水调歌头》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3.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两个作家。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思想。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作者由幻境回到了现实,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作者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反问。

D、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之后,消极地逃避现实,想躲到天上宫阙去,不问世事的思想。因此,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消极悲观的。

6.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五)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

》,作者

,_

(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①履()

②宁()

3.解释字词。(1)履()(2)操()(3)宁()(4)罢()

(5)及()(6)遂()(7)市()(8)坐()4.翻译下列句子。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六)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

》,编者是

_。2.给下列字注音。①坠()

②遽()

③契()

④惑()3.解释下列词语。①涉()

②是()③遽()

④求()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遽契其舟()5.翻译句子。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7.“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是两则成语典故,你还能举出类似的成语吗?最少四个。

(七)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张()目对()日 ⑵明()察秋毫()

⑶项()为之强()

⑷盖()2.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细察其纹理

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

徐喷以烟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项为之强

D、驱之别院

故时有物外之趣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译文:。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译文:

。③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文:

。④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4.出自《幼时记趣》的成语有:(1)_

_(2)_

_(3)_

_

5.“拔山倒树而来”的描写带有夸张想象,作者把__

想象为山,将_

_想象为树。

6.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附:“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次北固山下》:

1、王湾

唐代

旅途中停宿

律;

2、思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这一联运用对偶,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涵着自然理趣;

4、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飘流他乡的游子已经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行进在绿如蓝草的江水之上。

(二)《赤 壁》:

1、杜牧

李商隐

周瑜;

2、这两句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或议论,诗人借历史人物隐晦地慨叹自己生不逢时。诗人借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三)《浣 溪 沙》:

1、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松林间蜿蜒着一条沙石小路,遇雨洁净得没有一点泥沙。暮色苍茫,细雨霏霏,不时传来杜鹃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四)《水 调 歌 头》:

1、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2、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4、婉约

李清照

柳永;

5、D

6、示例:(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五)—

上一篇:小学语文修改语病下一篇:新版(2010年版)GMP验证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