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原理实践题参考

2024-08-27

现代管理原理实践题参考(精选8篇)

现代管理原理实践题参考 第1篇

作业1实践题

资料:《关于管理理论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

1、文章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归纳出知识管理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具体从企业知识库、企业产品创新、企业客户管理等几方面说明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

2、文章主要观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将主要通过知识而不是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的知识将成为和人力、资金等并列的资源,并且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所以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处于战略性地位,任何一个现代化企业都应该把它提升到战略角度来考虑。从知识管理的现状、知识管理对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性及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等方面阐述了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基本职能有三个,外化、内化和认知过程。

3、文章对管理思想的贡献和局限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初显峥嵘,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已成为全球的发展战略。知识作为企业中一种新的资源这种观念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为了有效地利用好这一资源,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话题。

局限性在于没有实际的企业作为例子加以论证自己的观点,降低了说服力。

作业3实践题

1、企业基本情况

福建省永安轴承有限责任公司其前身为福建省永安轴承厂,创建于1970年12月。1997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进行增量资产重组,由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公司是生产工业轴承的专业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公司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拥有资产总额2.82亿元,净资产1.11亿元,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年产能力700余万套。轴承产品主要有:公、英制圆锥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AG系列轴承、非标轴承等五个类型,品种规格700多个。

2、一般员工处于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以及休息和加班工资的需求层次

3、公司致力于实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发展战略,对工龄在20年以上的员工提高工

龄工资,鼓励员工提高自身文化和专业技能,并实行评聘制度,拉开工资档次,促进了员工的积极性。生产技能的提高,确保公司产品档次不断上升,质量不断提高 单位员工希望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激励措施,符合员工的实际情况。

4、

现代管理原理实践题参考 第2篇

这是整理的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判断和名词解释可以按照提纲复习。论述题

1.请谈谈你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和体会。

答:企业管理就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配置的手段.只要能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就是最好的管理,企业管理是个很概括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能让企业,以正常的 模式运行!实现企业利润,如何运用人才和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发展战略,让公司所有员工团结一致,互助友爱,积极向上,把公司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采纳一切对公司有利益的建议和批评,让公司在短期内成为规模。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实企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利,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企业管理是一门学科.说穿了,企业管理就是用一种合理的方法,使员工即听从你的,而又对你没有反感,这其中的方法就是艺术.企业管理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它的领域很广泛,包括几个分支.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等。企业管理是先有了理,再有管。理即制度,管即措施。要想管理好企业,应先制定出合理的制度,然后再制定出措施,如员工违反的哪一条制度该怎么办,如何处置;企业管理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的同时 使的顾客达到最高的满意度,就是 通过合理组织协调机制,科学的管理机构和严密的规章制度,对于一个企业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科学,严密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企业所需要达到的目的,2.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对企业宗旨的理解。P81-82 答,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利润,并且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的宗旨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做出的贡献的陈述,有时也称为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不仅陈述了企业未来的任务,而且要阐明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行为规范是什么。一个良好的宗旨陈述应包括五方面的内容:1.应该明确企业是什么和希望成为什么;2.在战略上允许企业创造性地发展,而在战术上限制企业进行一些冒险行为;3.使本企业或机构有别于其他同类型的企业或机构;4.应指出作为评价企业现在和未来活动的框架;5.陈述应该准确明白,易于被整个企业或机构所理解。概括起来说,宗旨陈述应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顾客,产品/服务,市场,技术,关注生存、增长和盈利,哲学,自我意识,对公共事业的关注和对企业内部职工的考虑。3.管理者的工作与角色有哪些?P5,11 答:管理者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如监工、领班、部门负责人、行政官员、副总裁等),他们动用人员和资源来完成组织及其下属部门的工作任务。无论是在领班一级还是在高层经理一级,当我们讨论管理者时,总是集中于探讨共同的管理职责——确保通过许多人的努力,以实现较高的工作绩效。工作绩效的实现正是通过管理——计划、组织、领导以及控制资源的使用,以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如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所说的,当一位管理者是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什么工作会比管理者的工作对我们的社会更为重要的了。正是管理者决定我们的社会机构能否为我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或者他们是否浪费我们的才能和资源。”

管理者必须准备承担的角色包括3个类型。管理者的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与工作单位内部和外部人员的交往。信息方面的角色包括传播、接收和分析信息。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利用信息来进行决策、解决问题,或者把握机遇。

4.企业为什么要研究非正式组织?(你怎么看待组织中的小团体,小宗派)P112-113 每一种正式结构的背后都存在一种非正式结构。这是一种“影子”组织,由组织成员之间非正式的但往往是很重要的相互关系组成。

由于组织的复杂本质和对绩效要求的持续变化,非正式组织在完成必要工作方面很有帮助。通过非正式结构自然而然地自发联系,人们得以进入情感支持和产生友谊的人际关系网,以满足重要的社会需要。他们也从与其他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和任务的人的接触中获益。通过人们在工作日和各种非结构环境中的非正式接触,就可以进行有价值的学习和知识共享。

当然,非正式结构也有潜在的弱点。它们可能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传递不确切的信息,产生对变革的抵制,甚至转移重要目标的工作努力。那些感觉被排除在非正式群体之外的人会滋生不满情绪。5.简述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特征。P120-123 答:现代的企业大都倾向于采用扁平组织结构 1.扁平结构的主要优点.(1)节省管理费用开支.(2)高层领导可以较容易了解基层情况.(3)有利于促进基层管理人员的成长.(4)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5)纵向沟通联系渠道缩短,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减少信息失真.2.扁平型组织主要的不足之处.(1)各级管理人员工作负荷重,精力分散.(2)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3)下属人员需要自动.自发.自律.否则容易出现失控的危险.(4)扁平结构虽然有利于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联络,但管理幅度的加大会使同级间的沟通联络产生新的困难.总之,直式结构与扁平结构都是相对的.在适宜的环境下,都可能成为有效的结构形态.6.学习“管理的目的与任务”有何重要意义。

答:管理的目的是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的,管理是人类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具有明显的目的性,任何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没有目的的 行为或活动是不能称之为管理的,目的性是管理区别于其他行为或活动的特性;管理者通常的任务是为自己企业或部门制订目标,组织资源和人力实施达成目标所必须的措施,以及及时果断地做出必要的决策。

但管理者还有两个同样重要,却为大部分管理者所忽视的任务:对自己的企业或部门进行有效的监控及培育人才。

7.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其重要性。P171 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要点:

(1)人类是有需求的动物,只有未被满足的需求,才是行为的动机或动力。

(2)人类的需求是有高低层次之分的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之后又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内容:

(1)生理需要。食物、水、所、性的满足以及其他方面的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3)社会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及接纳的需要。

(4)尊重需要。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可和关注。(5)自我实现需要。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

马斯洛的理论使管理者认识到,妨碍需要的满足或不能满足需要会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换句话说,提供满足需要的机会可以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8.何谓“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谈谈其重要性。P171 答: 弗雷德里克.赫茲伯格雙因素理論為理解工作中的激勵情況提供了另一種分析模式。當問到什么使他們”積極”時,人們趨向于將其歸結為工作自身的性質。赫茨伯格把這些因素稱為激勵因素。當問到什么使他們”消極”時,人們趨向于將其歸結為工作環境。赫茨伯格把這些因素稱為保健因素。雙因素理論把保健因素或者令工作工滿意的因素與工作環境相聯系。也就是說,不滿意更多的是工作環境造成的,而不是工作自身的性質。保健因素包括工作條件、人際關系、組織政策和管理、監管的技朮質量、基本工資等。赫茨伯格的雙因素認為,提高保健因素,可以使員工減少對工方面的不滿,但是這些因素不能使員工增加滿意感。為了提高激勵效果,赫茨伯格認為,通過滿足員工在工作中的要求,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業績都會提高。主要的激勵因素包括成就感、認可度、責任感、晉升的機會和個人成長。

雙因素理論指出了所有工作都具有的兩個重要方面:工作內容----員工按照職責要做什么﹔工作環境---員工的工作條件或環境。因此,赫茨伯格給管理者的建議仍然是合理的:(1)改善不好的工作環境可以消除員工們實際的或潛在的不滿意(2)在工作內容中融入激勵因素,以最大可能地提高員工工作的滿意程度。9.请谈谈管理原则的重要性,其内容有哪些。

答: 任何有效的管理都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在企业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社会文化领域、不同人群之中形成的企业管理内容和方法各不相同,这就像在所有的树上都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但所有的树叶都有叶柄、叶脉和树叶的正、反两面,这就是企业管理的原则;管理原则共有以下十四条原则:1劳动分工 2.职权与职责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薪酬 8.集权与分权 9.等链 10.秩序 11.公平12.人员稳定 13.首创精神 14.团队精神 10.何谓激励,联系实际谈谈激励的重要性。P169--170 激励是用来描述影响员工工作努力的程度、目标和持久力的因素。

激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一种心理上的驱动力,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到激励而产生,人们做什么事情都有其理由,这就是动机,就是说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有目标和目的。

激励从字面上看是激发和鼓励的意思.在管理工作中,可把激励定义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过程.如果讲得再全面一点,可以解释为:为了特定目的而去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反复过程.激励在管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组织都是由人创建,由人来管理的.因此人是决定组织成败的最关键因素.组织中人的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的绩效;而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就离不开激励.和其他管理活动不一样.激励可能不直接对组织的利益有所贡献,但它却是组织目标能够得以实现的最可靠保障.11.某企业为了鼓励员工出勤,设置了全勤奖,实施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请解释为什么?p171-172 答:首先在理论层次: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个体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自己带来既定结果,并且这一结果对自己有吸引力时,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它包括三项变量或三种联系:(1)努力-绩效的联系:个体感觉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而达到工作绩效的可能性。(2)绩效-奖赏:个体对于达到一定工作绩效后即可获得理想的奖赏结果的信任程度。(3)吸引力:如果工作完成,个体所获得的潜在结果或奖赏对个体的重要性程度,与个人目标和需要有关。员工是否愿意从事某种工作,取决于个体的具体目标以及员工对工作绩效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的认识。

其次结合实际分析原因:激励的总体绩效取决于期望理论的三种联系的综合效果。员工要想拿到全勤奖,必须出勤率达到百分之百。这对于一名员工来说很难达到。所以员工根据自己的过去经验便会认为这种全勤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员工认为能达到全勤的结果,那么企业能否按照实际承诺给予奖赏呢?如果员工对企业没有足够的信任程度,那么在这个环节上也会失去激励效果;最后我们还得考虑企业承诺的全勤奖是否是员工感兴趣的东西。对于一个高薪员工来说,少量的全勤奖金额对其的吸引力是很小的。当然对于企业的一个清洁员来说就不一定了。

再次提出简单建议:所以,组织所提供的奖赏应该能够与个体的需要一致;奖赏的重点应放在对员工有吸引力的行为上;增加企业在员工心中的信任度;还的明白期望来自员工的知觉,而不一定是实际情况本身。

12.简述霍桑实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P237 答:霍桑实验具有科学管理的特点,打算确定经济刺激和工作场所的物质条件是怎样影响工人的产出的,霍桑实验帮助管理者和管理学研究人员将注意力从关注技术和结构的古典理论,转向关注社会因素和人的因素等生产力的关键因素,霍桑实验的结论是:群体的社会准则或标准是决定工人个人行为的关键要素。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如何发挥功能和获取目标方面对人的因素的新的重视。13.描述领导者的职责。

答:在带领和指导群众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发挥指导、协调和激励的职责作用。

(1)指导作用:在人们集体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晰、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的领导者来帮助人们认清所处的环境,明确活动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因此,领导者有责任指导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

(2)协调作用:领导者需要化解人们的分歧,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把大家团结起来,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3)激励作用:领导要通情达理、关心群众,为人们排忧解难,以高超的领导艺术诱发下属的事业

心、忠诚感和献身精神,充实和加强他们积极进取的动力。

由此可见,领导的职责是帮助下属尽其所能以达到目标。领导不是在群众的后面推动或鞭策,而是在群众的前面引导、鼓励群众实现共同的目标。

14.列举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主要管理理论学派,简述其基本观点?p233-240 答:当今的管理理论是一个不断地发展、检验、修正、再检验的结果。

20世纪前,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贡献包括埃及金字塔的建设,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著作以及产业革命。埃及金字塔的修建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要求协调成千上万的人工作,显然,这需要管理技能。斯密关于制造针的著作生动地描绘了劳动分工可能产生的巨大经济性。产业革命在工厂制造商品成为更经济的生产活动,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在生产作业中应用管理技术的需求。

20世纪前半期是一个管理思想多样化的时期。科学管理通过寻求从事每项工作的“最佳方法”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家们寻求应用于整体组织的管理原则;人力资源方法集中于人的管理;定量化方法采用数学和统计技术改进资源分配的决策。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四项管理原则:(1)为一项工作的每一项要素发展一种科学方法;(2)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3)与工人合作;(4)在管理当局和工人之间合理地分配职责。科学管理使生产率提高300%甚至更高成为可能,应用科学管理原则使管理从一种凭感觉的活动,发展成为一门系列化的和科学性的学科。亨利·法约尔是第一个将管理定义为一组普遍职能的人,这些普遍性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认为管理是一种涉及所有有关人的协调和控制的共性活动。马克斯·韦伯将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定义为实行劳动分工、明确规定等级、订有详细的规则和制度,以及具有非人格化关系的组织。霍桑研究引起了对组织职能中人的因素的新的重视,并提出了有关群体的规范和行为的新见解。管理开始积极地寻求提高雇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士气的途径。人际关系倡导者对工作中人抱着强烈的信心,他们相信人的能力并认为管理实践应当提高雇员的满意度。与此形成对照,行为科学理论家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客观的研究,他们小心地试图使他们的科学研究不搀杂进其个人的信念。像大多数研究领域一样,管理学在进入成熟阶段后也在趋向一体化。管理学的统一框架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一共有四种方式被用来综合多样化理论观点。按照过程方法,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工作;系统方法认识到组织内部活动之间,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权变方法分离出影响组织行动和组织绩效的情境变量。15,简述管理中效率和效能(效益)之间的区别和联系。P3-4 答: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率通常指的是正确的做事,即不浪费资源。但仅仅有效率事不够的,管理当局还应该关注效果。也就是完成活动以便达到组织的目标。效果通常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情,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或者说达到组织的目标。因此管理当局不能只是关注达到和实现组织目标,也就是关注效果,还应该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组织工作。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而不良的管理通常即是低效率的也是低效果的,或者虽然有效果但却是低效率的。

附录&网络营销是一种市场营销的全新方式,特别是网络发帖推广,他们整合网站上的各种资源,进行总结性的,带有广告性质的发帖,比较好的现在发帖的像地藏发帖,他们都是专业的发帖队伍,能在短时间内聚集起来,做得较专业的有地藏发贴机构,具体可以去搜索引擎搜索下该机构。16,目标在管理中都起到了哪些作用?P174//106 答:目标管理这套设定组织目标的系统是由下级与上司共同决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的进展情况,而奖励则是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MBO不是用目标来控制,而是用它来激励下级。

作用:MBO的吸引力在于提供了一种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单位和每个成员目标的有效方式。MBO的目标转化过程既是“自上而下”的,又是“自下而上”的。最终结果是一个目标的层级结构,在此结构中,某一层的目标与下一层的目标连接在一起,而且对每一位雇员,MBO都提供了具体的个人绩效目标。因此,每个人对他所在单位成果的贡献都很明确,如果所有的人都实现了他们各自的目标,则他们所在单位的目标也将达到,而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也将成为现实。17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p172

答:公平理论的实质是,感觉到的公平是一种激励状态,也就是说根据这一理论,当人们与他人比较后相信自己得到公平的对待,就会消除不满的情绪,并且感到环境是公平的。当管理者分配非固定的报酬时,特别是货币刺激或津贴增加时,员工都会进行比较。当人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报酬与他人的工作报酬相比不平衡时,他们就会认为受到了不公平对待,这种比较可以是在身边的同事之间,也可以是组织中的任何一个人甚至是其他组织中的人。

18简述泰勒(或译为“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P233-234 答:泰勒运用“时间研究”的概念来分析任何工作中所需要的动作和任务,发展了最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操作。他将工作要求与对工人的培训和系统的管理方法联系起来,监工据以进行适当的指导、支持和金钱刺激。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四原则是:1,为每一种工作开发一种包括动作规则、标准化的工作程序以及适当的工作条件在内的“科学”。2,仔细挑选具备工作所需要的适当能力的工人。3,为做好工作而认真培训工人,给他们适当的激励以遵守工作的“科学”。4,以仔细的计划和创造顺利的工作条件支持工人。泰勒的第一条原理提到了动作研究,他将是工作或任务减少到其最基本的身体动作的科学的方法。19.举例说明组织目标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

答:目标是指期望的成果,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小组的或整个组织努力的结果。目标为所有的管理决策指明了方向,并且作为标准可用来衡量实际的绩效。比如某白酒制造厂的目标是在三年内成为国内销量最大的白酒制造商。组织目标具有如下特点:(1)多重性:实际目标不会是单一的。组织会有真实目标与宣称目标,组织对外宣称的目标往往取决于听众想听什么。比如上面提到目标,对内可能称获利最大的白酒制造商。(2)差异性:组织目标是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实现的目的,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组织目标。上面提到的目标就限定了时间三年。(3)层次性:组织目标往往按其重要性或所涉及的范围大小分等分层。一般地组织目标可按重要性分为总目标、战略目标、行动目标三个层次。例子中的目标应该是一个三年期的总目标,还可分解为许多行动目标,如先成为浙江市场的龙头老大。(4)时间性:按照时间跨度的不同,组织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可分为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举的例子应该是一个中期目标。

管理表现为有效实现目标的过程,组织目标是管理者和组织中一切成员的行动指南。目标规定了每个人在特定时期内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从而使整个组织的工作能在特定的时刻能够充分地融为一体。没有明确的目标,整个组织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管理也必然是杂乱的、随意的,组织中的任何人或者集体都不能指望有有效地实现其希望,组织也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因此,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是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在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1)组织目标是组织进行决策的基本依据;(2)努力是否符合目标是高效率的前提;(3)组织目标是组织内部协调的准则;(4)组织目标是业绩考核的基本依据。上面所举的白酒制造商的目标就能很好体现出目标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它是该厂在三年内的行动指南,在这三年内厂家会调动资源实现这个目标。

20.需求层次理论,归纳总结激励他人的基本方法。P170 答: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1)生理需要:食物、水、住所、性满足以及其他方面的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3)社会需要:友谊、爱情、归属及再给接纳方面的需要。(4)尊重需要:内部尊重包括自尊、自主、成就感,而外部尊重含地位、认可、关注等。(5)自我实现需要: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这是一种追求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马斯洛理论有二个基本论点:(1)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再起激励的作用;(2)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只有前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上一层需要才显出其激励作用。根据需求层次理论,1、激励员工时要针对员工的需求给予合理的报酬,并且奖励品必须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的需求。首先,管理者要了解员工希望从工作中得到什么,即要了解员工的需求,据此我们才能确定合适的奖品。

2、工作目标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人们在完成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后,会有一定的成就感,可以满足他们的尊重或自我实现的需要。

现代管理原理实践题参考 第3篇

一、《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时代赋予了《管理学原理》这门课以新的内涵。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现代企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不只是片面的考虑相关专业知识方面的因素,更为关注相应层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希望所需人才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开放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知难而进、求同化异能力;学习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实务处理及应变决断的能力等。作为职业技术院校,如何培养学生具备以上能力是衡量其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2、《管理学原理》课程体系本身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

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对管理学原理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嵌入学习型组织和现代管理六大能力的培养这些管理学领域的前沿科学,符合时代的节拍。江泽民同志曾经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创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十六大精神是开展创建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我们的院领导亦提出了创建学习型校园。

3、《管理学原理》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

《管理学原理》的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管理,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需要将教学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进行有机的集合。学习、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创建学习型班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的真谛。

4、《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也应密切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进行适时改革。

5、是完善学生心智模式、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通过对我系新生的调查,发现他们都具有较强的求知、求新、求进步的美好愿望,对自己的未来虽感朦胧但是怀有美好的憧憬,均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活动能力,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都怀有朴素友善的感情,尤其重视亲情、友情,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同时也发现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1)缺乏自信心。往往是因为曾经的失败,或是害怕失败,不敢尝试,更有甚者产生了自卑心理;(2)自我控制能力差。往往禁不住诱惑,没有恒心。多数时候做事无计划、散漫,而且情绪化:兴致高时废寝忘食,情绪低落时又置之不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鲜有人能真正做到“今日事今日毕”;(3)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居多,团队意识不强,更缺乏团队学习的能力,不注重整合他人智慧转化为自己的智慧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教学内容和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在外求同,同时加强内修,按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标准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从点滴做起,重塑自我,使自己成为用人单位信得过、用得上的人才。

基于以上五点认识,我们认为进行《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非常必要。

二、《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大学阶段,大学生必须完成从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的转变;从单纯的消费者角色向消费者、生产者、管理者角色转变的准备;从单纯享受他人服务角色向为他人提供优质服务角色转变的准备。但是学校环境毕竟不是企业生产、社会营销的环境,因此,《管理学原理》的教改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学生可接受的“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上。《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亦围绕这样的目标展开,增强了课程改革的可行性。

从长远来说,《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将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我们经贸系的毕业生主要就业的岗位是在各类企业担任文员、销售、财务、质管、人事等基层管理工作,发展定位是一线或基层管理人员,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具备管理的基本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团体意识、沟通能力、计划和管理能力、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我们的管理学教学将紧紧围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去培养学生,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管理者或一线团队负责人。

三、《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从传统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扩充为“四五六工程”,四指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五指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六指现代管理的六大能力:沟通能力、计划和管理能力、协作能力、战略行动能力、全球意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这也是管理学理论发展的要求。当今处于最前沿、最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之一是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其代表作———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的出版面世,在世界范围引起积极的反响,国际管理学界予以“当今管理学的里程碑”,国际商界则誉之为“当代圣经”。

2005年我国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美国的《管理学:能力培养取向》一书,该教科书则突出了现代管理六大能力的培养。

从传统管理学的四项基本职能到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再到现代管理六大能力的培养,不难看到这门学科的发展,越来越注重管理团队素质与能力的研究;作为管理理论的方法论和分析工具在不断更新;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技术、方法、手段亦在不断的创新。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现应包涵最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和管理理论。

2、教学方法的改革

(1)引入案例分析法。课堂教学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和方法后,主要以案例分析讨论为主,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提升学生沟通能力、计划和管理能力、协作能力、战略行动能力、全球意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师生共同参与的“深度汇谈”和“讨论”等团队学习方法,作为管理学课程教学的主导性方法,引导学生培养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的能力。

(2)引入自主学习法。原有的教材内容作为自学资料,要求学生课余自学,做好自学笔记,教师每月检查其自学的广度与深度,给出相关的评语和评定等级;课堂上就自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组织深度汇谈,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和点评。学生课堂笔记采用“T型”形式,即在每页左边记录引起自己注意的老师讲评要点和其他同学发言中的“闪光点”,课后则必须在每页的右边写下相应的学习反思心得。笔记每月由管理学科先行小组和教师共同进行检查评定。

(3)引入体验式学习。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在班主任、辅导员的配合和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同步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级的活动,针对每个班级的不同情况设计扁平型的组织结构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体现专业特色。要求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为每一位同学提供为团队组织服务,展示个人才华的活动平台。从相关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邀请在相关岗位的资深、优秀管理者在课余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现身说法,让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明确学习目标,锻炼培养自己,提升自身素质。

3、教学环境的改革

改变传统的上完课学生就没事的状况,我们引导学生把创建学习型班级活动延伸到宿舍,课堂上全班进行理论的学习、交流和探讨,宿舍内部可以更进一步汇谈,针对自考、考证等项目进行团队学习,提高效率。课余时间走进企业,以员工身份感受企业的用人要求。使学生从教室到宿舍,从校园到企业,全面感受和体验管理学知识的应用。

4、教学理念的转变

作为管理学原理教改的任课教师,不仅仅是授予学生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于和学生从心灵角度得到沟通并达到默契的程度,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

同时任课教师应该是双师型的,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善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对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管理模式等有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不是沿用陈旧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是懂得企业和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也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另外,还需要任课教师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因为配合课程改革同步进行的创建学习型班级活动需要就教师的跟踪指导,以引起学生重视的同时又增强了师生的沟通,使教学改革的效果更显著。

5、考核方式的改革

该课程考核的重点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提升。改变传统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方式,平时结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及开展活动的表现给出项目分,期末教学考核评估的重点,一是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二是个人参与团队管理成效的述职报告。平时分由任课教师、班级同学综合评定;期末采用班主任、任课教师、同学民主评定方式进行。学期综合成绩中平时分和期末分分别占百分之四十和六十。

四、教学改革实践及效果评价

1、实践历程

苏州农业职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团队,自2003年至2007年对《管理学原理》课程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从教学内容上,由传统管理的“四大职能”,拓展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五项修炼”和现代管理的“六大能力”;从教学活动上,开展了“学习型班级”的创建活动。在教改过程,我们教学团队的成员课前讨论,统一思想认识,课后交流授课的感受和体会,发现不足及时完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型班级”的创建活动。我们组织开课班级每学期期末前开一次学习经验交流大会,让学生从不同班级的同学身上学到更多的经验。在班级之间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拔河比赛、健美操比赛、辩论赛、演讲赛等,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团队活动,在良好的氛围中逐步提高团队学习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对学生的价值理念的更新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锻炼和展示的平台。从毕业生中部分在用人单位发展较快的学生信息反馈来看,他们对在校期间参与的该门课程的教改实践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给与了积极的评价。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对我系毕业生的评价好于其它同类学校毕业生。

2、效果评价

经过对07级380名开课班级学生进行的教改效果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通过“四五六工程”内容的学习,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体现在:

(1)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在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要我学”的态度开始转向“我要学”,提高了学习时间利用率的同学占43.8%。

(2)提高了自己沟通能力。主动改善同学之间、团支部、班委会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沟通能力的同学占21.2%;在认识方式、为人态度、处事方法上有了较大转变的同学占18.8%。

(3)心智模式有了明显改善。在创建学习型班级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坚持不懈的自我超越”、“细水长流的心智改善”, 抓住自己心智模式的主要缺陷,开始注重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同学占16.2%。

(4)学生团队意识增强。发扬团队精神,体现专业特色,以企业“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标准要求和锻炼自己。暑假在实训基地华润万家超市和丽华快餐的社会实践中,同学们刚走上岗位虽然觉得又苦又累,但都坚持下来。在工作之余他们互相交流,切磋如何提高工作水平,他们意识到自己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着系和全院学子的形象,充分体现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丽华快餐公司的领导特地为这批实习生召开了欢送会。华润万家超市的领导也对他们给出了很高评价。

(5)学习能力显著增强。同学们在考证、自考方面,利用团队学习的方法互相解答疑问、互相帮助、互相指导, 提高了学习效率和通过率。有个班级有32名同学参加了自学考试,利用团队学习的方法,有22名同学在毕业前通过了报考的全部课程。04级报考导游资格证的同学利用团队学习方法,有70名同学顺利通过考试。这些不但使学习氛围增强,还带来了班级内部团结程度与年级之间的协作程度的改善,学生会与社团活动更为活跃。同学们学会了在比较中思考,在实践中运用。

五、结束语

五年改革的实施效果,表现为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团队管理的能力较之学习本课程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通过外出打工,参与院系社团工作,毕业实习走上工作岗位后,对本课程改革的认同度较高。但是在课程教学进行中,由衷的、主动的、投入的学生不超过1/3。多数是迫于“管理学重修”的压力而勉强适从。当课程教学结束后,大部分班级的学习型班级活动亦随之停止。

总之,课程改革虽然在开课的学期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尚是“外在性”的而不是“内在性”的,是断续性的,不是长效性的,学生只有走上工作岗位才有深刻感受。要想改革效果在学生学习期间保持长效性,还有待于各种积极因素的有效动态整合。我们将努力探索推进全教程、全员参与的配套改革措施,解决领导、学生管理、课程教学三方面的协调问题,寻求解决创建学习型班级活动的可持续途径和方法,保持课程改革效果长效性。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第四版)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2]王华强, 高映红.新形势下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 2007, (12) , 6.

[3]傅宗科等.第五项修炼300问[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2002.

[4]吴兆颐.国际学习型组织的发展[J].现代企业教育, 2002, (07) .

[5]陈德中.学习型组织第5项修炼简明教程[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5.

[6]彼得·圣吉 (美) ,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第2版) [M].2007, 6.

[7]彼得·圣吉等, 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M], 东方出版社, 2002.

现代管理原理实践题参考 第4篇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全英语教学;实践

200年,上海市教委为培养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水平高的全英语教学师资,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鉴意义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有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启动了一年一度的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的申报和评审工作,上海电力学院《管理学原理》课程在 2010年获得上海市教委立项。经过4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逐步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同时也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全英语教学的效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教材的选用

获得上海市教委立项的课程,由上海市教委出经费委托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购买国外原版教材,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循环使用。我校使用的是Richard Daft主编的《New Era of Management》,这套教材在美国很多知名高校如范德比尔特大学被广泛使用。国外原版教材的优点是印刷精美,看起来赏心悦目,缺点是因为要循环使用,学生不得在书上写字及划线,否则照价赔偿,而国外原版教材每本都在千元人民币左右。这导致很多学生干脆不带课本上课,课后也很少翻阅。所以,在循环四年后,上海电力学院开始改用国内出版的原版英文教材,由史蒂芬·罗宾斯编著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Management》,这套教材语言简单流畅,内容深入浅出,很适合作为管理类课程的入门教材。

二、课堂教学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限度一般在20分钟左右,而课堂上大段大段的英文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倦,所以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是制作清晰简洁又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适当插入长度在5分钟之内的管理小视频,其次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或者准备三至五个启发性的、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的小话题,搜寻一些紧扣管理原理的企业事例,最后可以由学生制作英文ppt并用英文来介绍全球500强企业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到管理知识的同时,又感受到这门课程的趣味性及实用性,从而喜欢上这门课。

三、教学语言

全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主讲教师的英语能力,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是针对大一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如果100%使用英语教学,效果不一定好。比如在讲解属于重点、难点的知识时,一定要用中文再讲解一遍,否则课程学完之后,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了,专业水平却下降了。另外,做案例讨论时,考虑到部分同学的英语水平,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是用中文发言还是英文发言。无论是在学生做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时,不过于计较他们的语言错误,而更多的是注重他们要表达的内容。

四、考核方式

管理是一门软科学,需要开发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闭卷考试无法总体衡量学生的这一能力,因此,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并采用了一套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其中,期末考试只占50%,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课程小论文,英文ppt制作及演讲等占另外的50%,这样既鼓励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小班教学

我校全英语课程的选课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这有利于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的英文水平及学习情况,增进课堂内师生的充分交流。管理学原理这门课学生评教的满意度历届都在95%以上,这和小班教学是分不开的。在四年的全英语教学中,笔者虽然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如何鼓励英语好的学生选择全英语课程,如何找到合适的英文案例以及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一)学生选课问题。目前我校开设了管理学原理双语和全英语课程供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自由选择,最初的设想是英语好的学生一般来说会选择机会难得的全英语课程,而英语相对差一些的学生会选择双语课程。但实践中却发现一部分英语好的学生主动选择了全英语课程,还有一部分同学则是被迫选择了全英语,因为双语课程被“抢”光了。如何鼓励英语好的学生选择全英语课程,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来选择学生,一定成绩以上的学生自动进入全英语课程;二是出台一些政策来鼓励学生选择全英语课程,比如修双语课程3个学分,修全英语课程4个学分(因为全英语课程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分积点就会高些,从而在评奖学金等方面具有优势,以此鼓励提高学生挑战自己的热情。

(二)案例问题。案例教学是管理类课程运用很广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全英语教学实践中,合适的案例往往很难找到。哈佛商业评论等西方通用的案例库中,虽然也有关于中国企业的案例,但大部分篇幅过长,且生词量对我校学生来说过多。国外有些商学院的案例库也有篇幅适中的中国企业的案例,但收费不菲。国内教师编写的英文案例,英文表达往往不够地道。不过,笔者很欣喜地看到,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和国外教师合作编写关于中国企业的案例,相信不久的将来,合适的案例会越来越多。

(三)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管理学原理全英语课程对主讲教师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能用英语表述管理专业知识,而且能用英语流利地跟学生交流和互动。我校管理学原理课程目前有一位全英语主讲教师和一位双语主讲教师,两位老师均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的经历,用英语表述和阐释管理专业知识问题不大,但是因为讲课时关注到英语表达的准确性,所以讲课的生动程度以及对知识点讲解的详细深入程度就不如用中文授课的课程。如何提高主讲教师的英语水平,是上好全英语课程的一个关键。笔者以为,一方面学校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全英语或双语教师经常去英语国家进修,另一方面可以引进海外学成归来的人才,进一步壮大师资队伍。全英语教学目前还处在尝试和摸索的阶段,面临种种问题在所难免。我校从2006年起就已开始管理学原理的双语课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全英语课程的开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笔者相信,随着管理学原理英语课程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教学经验和英语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的各项配套工作不断完善,以及不断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管理学原理全英语课程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阎志军.国际经贸专业实行全英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0).

[2]栾东庆,汪明艳,田书格.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全英语教学的探讨与分析[J].时代教育,2014,10.

[3]欧阳爱平.国际性专门人才的全英语教学策略探索--以北京工商大学注册会计师全英语教学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1(3).

[4]李艳爽.高校实施全英语教学的探讨--以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

基金项目

《地图学原理》复习参考题 第5篇

第一章 引论

1.如何理解反映地表像片,素描画和地图的区别?

地图有四个基本特征,分别为: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航空相片拍摄的是实物不具备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的特征,而素描画则不具备符号系统运用的特征。

2.浅述地图定义的变化。

第一页第二段

3.结合实际试谈地图的用途。

在经济建设方面,地图是各项建设事业的尖兵。在国防建设方面,一切军事行动,不论是司令部统观战局,各级指挥员研究战略,战役,战术,战斗问题,或从单一兵种的战斗到多军,兵种的协同作战,都需要各种比例尺地图提供地形保证。在国际交往方面,地图也是重要的依据。在文化教育方面,地图是进行文化教育的有效工具。日常生活中,地图滴看书看报弟弟顾问,外出旅游,地图是可靠的向导。

4.试分析地图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地图学概念:他研究用地图

图形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互相关联及其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学科

和技术性学科的两重性。研究内容:地图理论,地图制作,地图应用技术和方法。

5.地图制作有哪些方法?传统实测成图法,传统编绘成图法,遥感制图法,计算机地图制图法。

6.我国古代对地图制图的贡献是什么?P19—P21 7.21世纪地图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智能化,虚拟化,功能多极化,主客体同一化,全球一体化,地图﹑RS﹑GIS﹑GPS一体化。

8.试述地图学与RS,GPS,GIS的区别。GIS 是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等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1 ]。在这些相关学科、技术中,测量和遥感主要从数据源的角度为GIS 服务,而地理学和地图学是GIS 应用所关注的主要领域。RS遥感:遥感技术的利用促进环境信息采集手段的革新,从而出现了遥感制图。此外由于遥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使遥感制图从目视解释走向计算机化的轨道,并为地图更新、研究环境因素随时间变化情况提供了技术支持。GPS:卫星大地测量的出现, 为大地测量制图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建立了世界大地坐标系, 二是精化了地球形状, 三是填补了海洋上的测量空白, 四是拓宽了大地测量学的应用领域, 五是提供导航和实时定位资料, 六是对传统的常规测量提供检测手段。

第二章

地图的数学基础

1.地图投影的主要矛盾是什么?P39 2.谈谈你对地图投影变形的理解。P41 3.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的特性是什么?P47—P48 4.什么是地图的主比例尺?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它?P36 5.举例说明影响地图投影选择的主要因素。P36 6.莫卡托投影具有什么性质?其主要用途是什么?p52‐p53 7.什么高斯‐克吕格投影选择的主要因素。P61‐P63 8.为什么伪圆柱投影和伪圆锥投影都没有等角投影?P50

9.为什么我国编制的世界地图一般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P55‐P57

10.实现地图投影转换的基本思路是什么?P70

第三章 地图语言:地图符号

1.什么是地图符号和地图符号系统?P74地图符号的实质是什么?P75 2.地图符号有哪些特征?P75 3.地图符号如何进行分类?P76

4.地图符号的定性量表,顺序量表,间距量表,比率量表有什么区别?P73

5.地图符号视觉变量包括哪些元素?P78‐P81其视觉感受效果是什么?P82‐P84

6,地图符号设计有哪些基本原则?P85‐P87 影响地图符号设计的因素是什么?P88‐P90 7.如何设计点,线,面符号?P91‐P94 8.试述色彩三要素。P99

9,利用孟赛尔色立体如何表示色彩?P101 10.加色法和减色法的区别是什么?P101表格

11.如何认识色彩的感觉?红色,绿色,黄色具有哪些象征性?P103 12.地图注记的构成是什么?P106如何配置点,线,面符号的注记?P107

第四章

地图清晰性:地图概括

1.如何理解地图概括?地图概括的实质是什么?P109 2.举例说明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P110‐P111 3.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有哪些?P114‐P116

4.通过同一地区两幅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比较,说明地图内容,地理要素形状,数量,质量特征有哪些变化?P121‐P122

5.在地图概括中,形状简化常用哪些方法?并举例说明。P120 7.为什么说地图概括是一种主观创造性工作?P12

28.计算机地图概括的基本思路是什么?P123‐P126 9.地图概括为什么会成为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瓶颈之一?P127 10.计算机自动简化的原理是什么?P125

第五章 普通地图

1.何谓普通地图?其内容构成,类型及其特征是什么?P129‐P130 2.普通地图和航空像片,卫星像片的区别是什么?P2‐P4 3,在地形图上如何表示自然地理要素?P131‐P132 4.为什么说等高线是等高线是表示地貌最好方法之一?等高线有何特点?P136‐P140 5.在普通地图如何表示社会经济要素?P142 6.简述普通地图的用途。P131 8.在普通地图如何上如何辨认方向?查询地形图

9.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主要信息源有哪些?P155‐P156 10.简述地图4D产品。其具功能有哪些?P158

第六章

专题地图

1.从专题地图的定义分析其具有哪几层涵义?P145 2.专题地图,专题要素各具有哪些特征?两者的关系是什么?有哪些区别?P162‐P166 3.定义符号法如何表示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数量,质量特征,内部组成及其发展动态。P162‐P166 4.定点符号法,定位图表法,分区统计法有哪些区别? 5.线状符号法和动线法有哪些区别?

6.范围法和点值法有哪些区别?

7.质地法和分级比值法有哪些区别? P181表格

10.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和地图符号视觉变量有何相互关系?P181 12.地图集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基本特征?如何按用途,内容进行分类?P185

第七章 地图设计与制作

1、简述传统地图编制的一般过程。P187 2.地图印刷常经过哪些程序?P192 3.普通地图设计的特点是什么?P193 4.简述专题地图设计的特点是什么?P195

5.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设计对专题地图的编制有何重要意义?P197

6.计算机地图制作相对于传统地图编制有哪些重大变革?P206 7.简述计算机地图制作的简要过程。P206‐P207 8.多媒体电子地图制作和传统地图编制有哪些区别?P207

第八章

现代地图制图技术 1.计算机制图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过程是什么?P213 2.简述计算机地图制图硬件和软件构成?P215 3.地图数据的类型和表示方法有哪些?P220

4.谈谈你对地图数据库的理解以及地图 数据库组织的方法。P222‐P223

5.简述地图数据库的管理和功能设计。P223‐P225

6.什么的地图图层?地图数据采用图层管理的意义是什么?P229 7.结合某一具体应用。阐述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P232‐P237 8.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地图制图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P239‐P240

9.从实践应用方面,谈谈你对电子地图的理解。P252

第九章 地图分析与应用

1.何谓地图分析?何谓地图应用?各有什么实践价值?P263第一段

2.地图分析包括哪些内容?P263第二段第一句

3.在地形图上进行的面积量主要有哪些方法?其主要优缺点是什么?P275‐P282

5.在地形图上如何进行体积量算?P284 6.在地形图上如何进行角度量算?P271 7,在地形图上如何进行坡度量算?P282‐P284 8.在地形图如何进行高程量算?P271‐P272

药品营销实践训练参考题 第6篇

2、家电行业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请查阅近年来家电行业产品开发及市场竞争状况,就现代家电企业如何走差异化营销战略提出你的建议方案。、请学生自选一个国内较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在了解该大中型企业情况后,撰写该企业的所面临的营销环境研究报告,并提出解决环境威胁的对策。

4、、以某房地产楼盘为例,为该楼盘确定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并制定该楼盘的促销组合策略。

5、假设某市欲开发上市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风味的土特产品,请为该产品上市推广做以下策划设计方案:

(1)提供目标顾客的选择方案。

(2)提供地方特色的包装风格设计方案。

(3)新产品推广策略方案(包括广告、媒体组合等)。

6、老年保健品市场是一块诱人的市场,但目前老年保健品市场销售状况不尽理想,试以某老年保健品或某企业生产的某保健品品牌为例,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机会及提升市场业绩的改良措施。

7、请查询珠江啤酒的网站,在此基础上,回答:

(1)为实现珠江啤酒成为国内啤酒消费市场主导品牌,珠江啤酒目前存在哪些障碍及问题?应如何克服?

(2)如何构建珠江啤酒适应建立全国啤酒消费市场主导品牌的销售网络?

8、以某产品的营销过程为例,结合产品成本,市场竞争及目标群心理等多种因素,为该产品制定系列的价格策略:

(1)该产品的经销商价格。

(2)该产品的终端建议零售价。

(3)为了促进代理商对该产品的销售、对经销商的返利策略。

9、创造良好体验被认为是现代服务业销售的核心,请以某餐厅、商场或酒吧为例,以现场布置、风格、服务方式等角度提供一个让消费者留下准忘体验的建议方案。

10、以某企业为例,请设计一个销售系统的营销组织构架方案,并拟定相关部门的职责,设计一个对销售人员的管理考评表。

11、以某产品销售为例,请设计以下有关方案:

(1)该产品抽奖促销方案。

(2)该产品赠品促销方案。

(3)为了促使各区域销售竞争的竞赛促销方案。

12、搜集整理海尔公司的营销战略资料,谈谈对我国企业营销战略选择的启示。

13、了解保险行业的市场营销环境,谈谈你对保险业发展的看法。

14、根据你所学习的消费者分析知识,调查重庆市液态奶市场的消费特点和市场发展趋势。

15、根据我国乳品行业的发展现状,为合肥“伊利”制定市场竞争策略。

16、结合 XX 百货公司连锁发展实际问题,简要说明策划书要点应该涉及到那些方面?

17、举例说明制定营销预算方案和进行营销效益分析具体主要应该做好那几方面工作?

18、深入某商场进行现场调查,为该企业提高顾客满意率提供一份方案。

19、深入某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为其进行 SWOT 分析。

韩山师范学院 社会实践参考题 第7篇

思政专题或“口述历史”采集活动专题

一、社会思想道德状况

1、区域社会公共道德水平的调查、评价和改善

2、当前社会职业道德的状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是否过时?(到一些大企业调查)

4、乘公车主动让座情况——论让座的得与失

5、青少年国家民族意识与爱国心调查

6、青少年的社会公德意识

7、当代青年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8、当代青年的恋爱观调查

9、高校“道德银行”探讨(创办意图、运作模式、业务范围、工作流程等)

10、群体环境中大学生心理调节

11、高校大学生群体行为的危机

12、青少年的网络观与网络活动状况

13、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

14、在校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情况与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

15、青少年上网成瘾状况调查

二、社会经济形势

1、金融危机对区域经济行业(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农业等)的影响调查

2、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状况调查

3、本地区外向型经济(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4、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城乡就业情况调查

5、金融危机后的潮州陶瓷业

6、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7、农村耕地流失状况调查

8、海外侨胞对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调查与分析

9、区域(工业、农业、商业等)经济发展状况

10、本地区特色产业(制造、种植、养殖、传统工艺等)发展状况调查

11、本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三、社会生活

1、城乡幸福指数调查

2、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

3、城乡社会治安状况调查

4、城乡青少年犯罪状况调查

5、城乡流动人口状况调查

6、某地(城镇、街道、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调查。

7、本地区体育设施建设及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

8、某地或家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情况调查

9、农民收入增长状况调查

10、家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

11、农民法律意识、法律常识及维权情况调查与研究

12、农村计划生育状况调查

13、农民经济收入结构调查

14、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

四、文化教育

1、社区文化建设状况

2、本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状况调查

3、本地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4、农村或城市社区封建迷信存在方式及存在原因的调查与研究

5、当代青年对传统孝道伦理的认同状况调查

6、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教育影响调查

7、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调查

8、现代传媒对青少年影响调查

9、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查

10、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11、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12、中学历史教学情况调查

五、地方文化与民风民俗调查

1、本地特有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2、地方传统文化遗产继承与保护调查

3、民间传统信仰状况调查

4、地方独特风俗习惯调查

5、本地春节前后传统节日民俗活动调查

6、春节期间家庭节日经济开支与用途分析调查

六、“口述历史”调查

1、本地韩师校友教育工作生活经历与现状调查

3、地方革命斗争历史调查(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4、地方英雄人物、著名人士历史调查

5、本地解放初期农村土地改革与合作化历史调查

6、本地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历史调查

7、本地三年自然灾害历史状况调查

8、本地文化大革命历史调查

9、从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彻底免除农业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产生活状况与感受分析调查

10、地方民间传说调查

11、《潮汕地区新、旧儿歌、童谣及民间故事调查》(包括畲族歌谣和沿海渔歌)

12、潮汕宗祠调查,如薛氏宗庙、三都祠等

13、潮汕教育遗址调查,如海阳、揭阳学宫等

14、潮汕寺庙及民间信仰调查

15、潮汕某一县市僧人或尼姑的生存状况(附问卷调查表)

16、潮汕某县市佛教状况(如多少寺庵、名称、僧尼人数,籍贯、文化程度、经

济收入等,可制作问卷调查表,并通过本地宗教局了解)

17、潮汕素菜文化的起源(与尼姑及信佛居士有关)、传说及制作工艺(用料、品种、用途等)

18、潮汕某县市石窟寺院调查(地点、面积、寺名、历史、建筑、用途等)

19、潮汕某一县市佛教音乐调查(主要存在于各地寺院、居士林或做功德人士中;

注意其佛曲名称、曲谱、文化艺术特色、用途,最好能录音保存)

20、潮汕各地佛化方言俗语调查汇编(如“吃斋补积恶”、“食三两菜脯就想上西

天”“买尾咸鱼去放生,不知死活”等,注意依其内容分类,说明其文化含义,多多益善)

21、潮汕某县市善堂文化调查(多少座、名称、历史、人数、工作内容、社会影响等)

22、潮汕各地民俗信仰调查(如“落童身”、自然崇拜、民间巫术等;具体调查

某一信仰对象,最好是某地特有的,如把其仪式具体过程记录下来,最好能有录像资料,并加以一定的文化阐述解释)

24、潮汕各地佛教节日习俗调查(如“鬼节”、“阿娘生”,要求具体描述其节日

各种文化事相,含义,最好是某地特有的)

25、口述潮州市湘桥区华侨的发展史

26、潮汕历代碑刻调查

27、粤东民间歌谣的搜集与整理

28、粤东民间宗教活动调查(以村为单位)

29、粤东行业协会现状调查

30、粤东民间文献的调查

31、民间老艺人口述资料搜集与整理(潮剧、音乐、歌册、木雕、潮绣、抽纱等)

32、潮汕传统建筑的现状调查

33、粤东民俗活动调查(以村或庙、祠堂为单位)

34、粤东慈善团体调查

35、粤东私塾调查

现代管理原理实践题参考 第8篇

关键词:情境创设,管理原理,课堂教学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 无异于一种苦役, 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 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理解, 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并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上来讲, 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以创建面向真实的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为重点的, 应针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样化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学习情境。

《管理原理》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 更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课程。为摒弃从理论到理论的枯燥说教, 寻找一种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模式, 笔者将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引入《管理原理》的课堂教学中, 为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引入情境创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之间的情感交流;“境”是教学环境, 也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因境生, 境为情设, 情与境和谐统一方为情境。近年来, 情境创设这一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情绪的教学模式, 已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常用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 情境创设教学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一方面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改变,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情境创设教学模式中, 面对丰富多彩的内容, 无论学历多高、教学功底多深的教师, 都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方式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管理原理》虽是理论层面的原理介绍, 但实践部分的课程内容也较为复杂。在该课程的教学中, 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一种真实环境的模拟, 教师拟定特定的企业情境, 师生进行角色定位, 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起到的只是“脚手架”的指导作用。

《管理原理》课堂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管理问题情境创设的建立, 离不开对创设的管理情境特点的研究和分析。一般来说, 创设的管理情境应该体现出如下特点:一是情境或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联系, 情境创设尤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问题的表述应当简单易懂, 能够融入学生的语言和熟悉的生活事物。二是情境或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有利于学生通过探究, 掌握可迁移的基本概念和具有一般意义的思维方法。三是情境或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一方面, 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另一方面, 情境或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要能够显示出学生某种程度的独立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造性。四是情境或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允许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另外, 情境或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也就是说, 好的问题可以引出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鉴于创设的管理情境或问题具有以上特点, 笔者在《管理原理》课堂教学中, 本着以下五个基本原则创设管理情境。 (1) 趣味性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将教学内容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目的性原则。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教师设置的情境必须突出教学内容, 服务于教学。 (3) 思考性原则。创设情境不是求一时热闹, 而是为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 阶段性原则。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 所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是不同的。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管理问题。 (5) 生活化原则。教学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事实表明, 与学生现实生活贴近的教学情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洞察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区。

情境创设模式在《管理原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 恰当的教学情境设计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源泉, 是教与学实现充分互动的方法之一。做好情境创设的关键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将教学情境具体化。具体到《管理原理》这一课程的教学中,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情境的创设。

创设生活情境, 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管理课堂情境管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生活中管理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从现实生活中的管理现象和管理事实着手来创设教学情境, 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管理的重要性, 又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管理问题。例如, 在对管理者的层次划分及理解中, 我以学生熟悉的校园为依托, 创设情境, 并设置校长、系部主任、班主任三个角色,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处理某一个具体问题, 从管理者所处的层次不同、行使职权的侧重点不同加深学生对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的认识。

创设社会情境, 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管理课堂情境实践证明, 只有当学习内容跟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境相结合时, 有意义学习才可能发生, 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应用。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才可能运用到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讲授组织职能———人员配备时, 笔者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就业需要, 依据学校就业处的招聘信息, 创设真实情境,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招聘。学生通过组建招聘团队, 进行岗位分析, 制定用人计划, 确定人员来源, 通过笔试及面试确定人员、对新招聘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考评。在真实的情境中, 学生的角色历经了由被管理者向管理者的转换, 由角色认知到角色移情, 最后到具体的行为操作的递进, 既收获了知识, 也提高了技能。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点拨者。

创设故事情境, 利用故事创设管理课堂情境创设故事情境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 利用恰当的故事情境, 采用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形象整体。适宜的情境总是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 利用故事来设置教学情境, 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等教学活动。如在讲授领导职能———激励时, 笔者导入特定的故事。如猎人、猎狗和兔子的故事, 采用故事设计———案例分析———印证理论———哲理启示的讨论模式来创设情境,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在不断变换发展的故事情节中, 猎人对猎狗的激励方式经历了四次转变:从设定目标、目标激励到激发动力、物质激励, 再到论功行赏、公平激励、最后到内部提升、层次激励。在故事的跌宕起伏中,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激励理论———公平理论和双因素理论, 之后对故事中的激励方法加以总结, 并向学生介绍目前企业中流行的五星激励法, 即奖金、加薪、升职、培训和旅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激励的理论与方法,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情境创设模式在《管理原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创设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 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以学生积极参与为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有助于在教学中形成教师与学生间特定的情境关系, 使得教学目标清楚, 易于在共同的目标和利益下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角色的转变, 成员间更易沟通, 更易针对情境做出决定, 极大地调动了成员的积极性。

运用情境创设模式, 锻炼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及管理他人的本领管理是科学, 又是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在于管理科学的实践性。实践是艺术, 而管理本身是通过学习管理的科学知识得来的, 也就是通过管理的操作实践锻炼培养得来的。从一定意义上讲, 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更可贵, 因为它经受了实践的成功与失败的洗礼与考验, 掌握了这种知识, 会受用不尽。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通过实操训练, 提高了自我管理及管理他人的本领。

运用情境创设模式, 活跃了课堂气氛, 弥补了单纯灌输知识的教学缺陷日本学者川上井光曾说:“知识, 百科全书可以代替, 可是考虑出新思想、新方法、新方案, 却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知识靠实践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他们积极参与, 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经历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可以学活知识, 对知识活学活用。

运用情境创设模式进行教学, 符合学生的思维运用规律, 从而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力的发展, 决策能力的提高, 都依赖于思维能力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思维活动能力, 教育学家普捷洛夫说:“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思维从问题中产生, 经过一番思索, 不懂的懂了, 原来认知不多的多了;原来认知不全面的, 现在全面了, 深化了, 或出现了新的问题, 经过再思索, 又获得了新的认识, 如此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不断深入。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发掘知识宝藏的发动机。情境创设总是带着问题的, 思维从问题来, 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就可以培养、锻炼、提高学生这种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情境创设进行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境创设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 是根据体验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身心特点, 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认识, 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 个性得以张扬, 创新精神得到提升, 能力得到培养。学生通过相关教学活动的实践, 发现自己的潜能, 增强了自信。它还有利于提高学生高级认识能力, 特别是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这对于管理原理内容的学习更是相辅相成。同时, 这种模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包容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涛.拿什么调动学生名师生态课堂的情绪管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2008.

[2]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模式[J].教育评论, 2001 (2) .

[3]朱红雨.高职项目化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J].职教论坛, 2011 (11) .

上一篇:身份证号码提取生日公式下一篇:zcs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