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镇调研报告

2024-05-18

修文镇调研报告(精选6篇)

修文镇调研报告 第1篇

学习修文镇跨越发展的思考

——在修文镇挂职工作调研报告

(二〇一一年六月)

修文镇郭卫华

2010月6月,在组织的安排下,我本着深入基层,学习实践,了解农村现状,传播先进文化、理念的宗旨,来到榆次区修文镇任职党委副书记,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工作。一年来,我分管民兵、共青团、妇联、水利和土地工作,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走村入户、实地走访、调查询问、参与决策,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对修文的腾飞、修文的跨越发展进行了一些仔细的思考和学习。

一、修文镇基本概况和产业特点

修文镇位于榆次城区南口,地处潇河南岸,区位优势优越,有榆次“南大门”之称。全镇有2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31994人,其中,农业人口27643人,总户数7645户,耕地面积45240.7亩,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境内太长高速、108国道、榆长公路、南同蒲、太焦铁路穿镇而过,潇河水流经全镇。

该镇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初步在东部形成了以中郝为核心,沿潇河发展休闲农业,实施农家乐工程的休闲农业群,在中部形成了以工业基地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企业落户,辐射带动周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以工补农”产业格局,在西部形成了以菜牧为基础,不断提升科技含量,扩大产业规模的新型农业发展道 1

路。

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24.5亿元,同比增长13.4%;工业总产值完成10.6亿元,同比增长17%;蔬菜总产值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22%;畜牧总产值完成3.9亿元,同比增长8%;其它产值完成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50元,同比增长13.4%。

二、修文镇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

修文镇除地理、经济基础、人才资源等优势外,它的成功经验在于以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维、市场的手段对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战略决策的理解和运用,始终坚持“五个不动摇”。即:始终坚持团结发展不动摇、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始终坚持统筹发展不动摇、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始终坚持为民宗旨不动摇。目前,修文镇四个新型基地基本形成、城镇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热情高涨、和谐修文建设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创新。

1、始终坚持团结发展不动摇

修文镇区划调整之初,镇党委把自身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确立了团结拼搏的进取意识,快速、有效实施资源、城镇和人员整合,以建设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增强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能力,迅速形成了全镇上下并镇齐心、政令畅通的氛围。面对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镇党委、政府团结和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全力跨越赶超,努力把发展的势头做得更猛,把争先的步伐迈得更大,实现了政通人和、风正业兴的良好局面。

2、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

该镇上下牢固树立了科学发展的创新精神,主动适应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各村率先垂范,始终坚持用创新的思路谋求发展后劲,用过硬的实绩诠释敢于争先的修文精神。针对地区经济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积极顺应新形势,始终突出利用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和三产服务业,扩大有效投入,促进镇村经济发展。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3、始终坚持统筹发展不动摇

该镇主动融入榆次区发展大局,接受中心城区辐射的过程,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等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基本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这样一个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环境。

4、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

一是创新观念,增强意识。修文镇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认真分析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所面临的形势,抓住各种资源整合的有利时机,借助重点工程的东风,动员全体干部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机遇意识,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

二是创新体制,消除障碍。为了消除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进行了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改革,解决了管理体制上的弊端。

三是创新结构,全民创业。不断完善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和配套措施,以引进实力强的企业入住为机遇,构建了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实力强,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民营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突出抓修文工业园建设,以此带动全镇经济发展。坚持把工业

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载体,采取强有力措施,全力予以推进。

四是创新方法,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工作措施和方法的创新,不断采取措施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将重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通过责任制的实施,使每个干部都有工作目标,有工作责任,有工作压力,树立了干不好工作就无法向组织和人民交待的责任意识。

五是创新考核,加强管理。为加强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责任落到实处,制定了科学合理,而且具有操作性的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在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上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各行政村的实际,确定各项目标,同时兼顾社会事业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工作的考核,在考核办法上由镇考核领导小组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考核,经检查审批后面向全镇通报考核情况,做到了考核的透明度。

5、始终坚持为民宗旨不动摇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定执政为民的服务信念,把富民惠民强农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着重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

三、修文镇发展中的一点不足

一是全镇的农业产业级次还有待提高,农民增收任重道远;二是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服务意识、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村集体积累不足,大部分村发展思路少办法少,短期行为严重;四是项目落地投资规模不够,发展后劲不足。

四、修文发展的一点尝试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要跳出修文看修文,树立宽广长远的眼光,以便更好地寻找和把握机遇;要看到自己优势,同时认清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要增强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要防止重思辨轻理念、重空喊轻务实、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重规范轻服务的思想和行为。

2、强化服务,优化环境

一是树立服务企业的战略意识,以最优质高效的服务为项目提供便利,为企业的落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三是提高工作效能。充分发挥镇政府的职能作用,把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来抓,着力营造公平、宽松、安定的社会环境。最主要的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本着项目至上,客商至尊的原则,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有利于发展的政策、人文和社会环境,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四是增强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形势,真正形成“市场调控企业,政府创造环境”的行政工作机制;

五是发挥镇、村的积极性。对于每一个落户该村的企业,镇、村除积极帮助跑办关系手续外,还尽可能提供土地、电力、水利等优惠条件。在各项重点项目上,通过现场办公,想方设法做通农民工作,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企业占地、通水、通电、通路,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行。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更大投资项目正式签约落户,给修文镇带来发展机遇。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

竞争力,就是生产力。

3、团结奋进、迎难而上

良好的精神状态、团结严谨的作风、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永争第一是修文精神的体现,也是快速发展的动力所在。修文人要继续靠这种精神克服困难,度过难关,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要继续发扬整齐高效的干部队伍、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和事争一流的进取心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思想觉悟,能够自觉服从党委政府的领导,工作认真努力,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要特别倡导作为产业带头人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继续发挥较强事业心和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带动全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

短短的一年工作时间即将结束,通过学习了解和亲身体会,我感到收获很大,即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认识到了差距和不足,增加了工作压力和动力。感受之余,更多的是思考。修文的发展使我受到一种震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跨越赶超,修文必将迎来又好又快的大发展!

祝愿修文明天更美好!

修文镇调研报告 第2篇

2014年度开展“四化”建设情况的汇

二O一四年十一月

贵州浙商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修文县六广镇银山煤矿2014年度开展“四化”建设情况的汇报 修文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七大攻坚举措”等文件精神要求,我矿在上级主管单位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开展“四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我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现将“四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力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实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监管责任制考核制度,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工资与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挂钩,实行分类指导,加强技术管理和服务,严格兑现奖罚。按照我矿2014年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目标、重点工作,结合我矿标准化建设各专业实际进展情况,我们召开标准化工作专题会议,对各专业标准化建设进行了进一步规划和安排,根据规划目标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逐级达标。各专业进一步细化目标,制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进一步把规划目标分解到每月。统筹安排、全面推进,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有序地开展。根据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情况,由标准化验收小组组织每月一次进行检查与验收,并根据各专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评定与考核。

二、大力推进采掘机械化运输

1、主斜井胶带输送机选用DTL80∕15∕110型皮带运输机运输。

2、采煤工作面运输巷采用DTL65∕15∕40型皮带配合SGB-420/40B刮板输送机运输进行运输,材料运输配备JD–11.4调度绞车和MC1–6A型材料车运输。

3、掘进工作面采用DTL65∕15∕40型皮带输送机配合SGB-420/40B刮板输送机运输进行运输;材料运输配备JD–11.4调度绞车和MC1–6A型材料车运输。

三、矿井自动化建设情况

1、副井提升绞车,保护要齐全,且灵敏可靠,启动、加速、运行、减速、停止实现自动化控制。

2、矿井压风系统选用螺杆式压风机G110SCF–8型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保护要齐全,且灵敏可靠,并实现自动化控制。

3、主通风机,采用变频电控,保护要齐全,且灵敏可靠,并实现自动化控制。

4、矿井各科室办公室配备电脑、打印机实行办公自动化。

5、培训实行电教教学,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保证井下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提高煤矿工人素质。

四、矿井信息化建设情况

1、安全监控系统地面数据中心安装在矿调度室,数据管理与维护由调度室管理;井下设备由生产技术科通风队统一管理维护;安全监控、调度室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目前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在本矿运行基

本正常,已实现本矿与公司、县安监局联网,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建立台账、故障处理记录等相关基础资料,保证了安全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2、通讯系统本矿生产调度室电话利用DT-40L型交换机。在各采掘作业面、各压风自救站、井底车场、井底永久避难硐室、井上下绞车房、消防器材库、井下中央变电所、水泵房、抽风机房、空压机房、炸药库及调度室等装有电话。矿外通讯采用有线座机和移动通讯网络手机联系。

贵州浙商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修文县六广镇银山煤矿

修文镇调研报告 第3篇

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12月20日出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规定适度降低准入门槛, 强化监管约束, 加大政策支持。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两篇内容, 少数民族农村在经济发展中必须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 构建完善的适应市场的高效金融体系, 突出“城镇银行”这一新兴角色的作用, 在提高资金利用率时进行金融创新, 实现有限资金的高效利用这一最终目的。

调研中发现, 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或者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当地都没有承担起对地方资金需求的供给。相反, 城镇银行却因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而极为活跃。村镇银行的决策链相对简单直接, 对市场需求又极易把握, 可以针对市场需求设计金融产品, 制定有弹性的价格, 为当地资金运用提供有别于标准化的服务, 在关注核心风险之外兼容其它流程, 高效、迅速而有针对性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引致的资金高需求, 日益凸显了银行这一金融机构的作用。由于村镇银行立足于本地的特质, 探索如何创新利用村镇银行的资金来发展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可使农民、政府、企业三方在最低风险的前提下得到最高收益。

二、中国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资金供给现状

一方面, 由于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不完善等问题, 五大银行与大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大多将业务重心倾向于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的大城市, 忽视中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需求;其次, 由于这类银行的总部基本都处于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 并且为了节约代理成本而对营业网点实行限制, 导致信息不对称而使得此类银行无法融入这一农村市场, 失去了很多的开拓市场与盈利的机会;最后, 由于商业银行的逐级递进的传导机制而使得资金的审批、风险的控制、项目的评估等皆效率低下, 当地农民需求无法及时满足。

另一个现实是, 村镇银行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一方面, 它们得到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2006年12月, 银监会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之后, 放开准入资本范围, 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村镇银行这一新兴金融机构;另一方面, 它们符合了市场经济的规律, 利用本土优势, 有效解决了其它金融机构的共性问题——由于商业化倾向、信息不对称、传导机制的缺陷而产生的在控风险制、项目评估、贷款发放等方面的问题。

三、村镇银行发展中现存问题

(一) 存款吸收难

首先, 由于村镇银行所处地区基本为经济不发达地区, 开放程度低, 收入水平低, 闲置资金少, 给村镇银行存款的吸收会带来本质上的制约。其次, 由于村镇银行的竞争对手为建立已久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 并且初步进入市场还未树立品牌, 积累信誉, 因此, 农民对于其信任程度低, 村镇银行吸收存款自然难。

(二) 贷款收益难

村镇银行的贷款大多针对两方面——当地产业和农民。由于当地产业不仅规模小而且分散, 没有很好的项目支撑, 因此已经发放的贷款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另一方面, 由于没有很好的贷款评估体系, 对贷款等级不准确而导致的损失过大也会制约村镇银行的发展。对于农民的贷款同样收益难, 农民靠天吃饭, 而且由于部分农民拖、欠、赖贷款时有发生, 又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 因此这部分放款风险大, 收益低, 资金安全使人担忧。

(三) 业务单一, 收入低

村镇银行现有业务几乎仅限于存贷款, 利润来源也就是存贷款利差。而此类区域又存在存款积累少, 贷款需求大的现象, 因此极易出现资本充足率低于标准而无法维持经营状况稳定的情况。如何开展其它银行业务, 在保证资本充足率的前提下拓宽市场, 获得收益, 也是一个难题。

四、创新对策

(一) 联存联贷, 联评联保

联存联贷、联评联保即联合存款, 联合贷款, 联合评估, 联合担保。以联合贷款、联合存款为基础, 联合评估与联合担保为保障。

课题组认为, 当地农业无法规模发展究其根本还在于风险过大、没有稳定收益, 即产业中存在的分散性、弱质性与竞争无效性。分散性是指农民不管是从事何种行业基本各自分散, 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产业圈;弱质性是指农民对于对自然力的依赖太强, 农产品具有周期性, 农产品的价格没有稳健的政府扶持;竞争的无效性是指在整个市场中, 没有竞争机制, 从而导致农业一直处在产业链的最底层。与此同时,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方》中规定, 农民只享有土地使用权, 当前又缺少正式的评估机构对农民财产进行评估, 因此, 农民在申请贷款时无法提供不动产、动产或者有价证券作为抵押。一直以来农民自身就是担保责任的承担主体。

本文提出的联存联贷, 联评联保这一政策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的问题, 应对当地农民的资金需求困难。

1、联合贷款和联合存款为基础。

以较多数量的农户为单位向村镇银行提起贷款, 使得资金不会像个人贷款时小额、分散, 也可以集中解决产业发展的问题。从银行方面看, 将多户贷款作为一个单位申请审批也可以降低审批成本, 提高业务效率, 减轻内部工作压力。为此, 本文引进了贷款的项目机制, 鼓励项目的开展可以更高效、科学、充分利用村镇银行的资金。

联合存款即在联合贷款发放批准之后, 这一单位人群的闲置资金必须尽可能地存入这一村镇银行供其它业务的开展。由于村镇银行进入市场存在着后发劣势, 无法在短时间内树立自己的品牌与信誉。联合存款则可以解决这一业务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吸收存款, 避免资本充足率过低而引发的流动性风险, 积极开展贷汇等各种业务, 吸引当地储户, 扩宽市场。

2、联合评估和联合担保为保障。

联合评估是指农民、政府、银行三方联合对贷款进行评估。由于农民本身对于这一单位中每个人贷款原因及还款能力较为了解, 可以降低银行操作成本, 减少其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金融风险。当然, 由于金融机构本身必定有系统的监督指导体系, 在农民单位联合评估时之后还需进行专业、详细、缜密的评估。政府在其中则主要其监督作用。

由于农民属于教育程度不高、资本经验积累不足、传统保守观念根深蒂固的弱势人群, 农村经济属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经济, 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 因此在贷款申请过程中必须要联合担保, 即单位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承担风险的责任, 在风险发生之后必须遵守原有合同进行补偿。此外, 乡村政府可以以其它财政收入为保障为单位提供担保, 同时, 由政府来监督资金发放后的使用情况, 也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风险。

(二) 开展以要素、地源、产业为特征的项目, 有效利用资金

上述的联存联贷, 联保联评政策可以保证地方项目取得更好效益。并且这一项目机制的资金创新使用政策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留存情况, 人力资源特点, 现有产业结构, 旨在有效的结合当地特色民族资源, 以民族产业为基础, 打造民族品牌, 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课题进行中, 课题组提出了依靠伙伴关系的项目安排机制。也就是利用“伙伴关系”而使政府、企业、农民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统一的关系, 以项目开发为基础, 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的, 团结协作增进经济的可持续有效发展。

也就是说, 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可提供资金的企业, 对于村镇银行最好的发展方向就是融入当地农村社会, 参与政府、企业、农民的合作项目, 从项目上实行金融创新, 以项目为基质有效、持续地控制风险。、以资源为特征, 以产业为基础, 建立项目, 开展招标、评估、投标, 使用金融创新, 推进当地经济发展。结合当地特色民族资源, 打造民族产业, 最主要的仍然是利用当地的少数民族特色资源建立或引进项目, 面向市场进行招标, 银行直接评估, 政府监督, 农民参与, 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前提下, 三方合作完成项目, 得到经济收益, 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由于农民对当地的特色以及可利用资源有比较详细全面的了解, 因此可以让农民自发建立某一项目, 上报政府, 以乡或组为单位成立法人机构作为担保, 对这一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向银行申请贷款, 在项目评估过程中, 银行应建立系统的指导与督促, 完善严谨科学管理体系, 充分准备等级评定这一工作, 应该仔细评价项目的运营能力, 盈利能力, 偿还能力来划分其贷款等级, 在确定可发放贷款之后, 银行要做的就是联合相关项目共同发展, 如第四部分所述。在政府作担保方面, 政府应从扶持地方经济、地方企业的大局出发, 减少银行的风险保证金。

由于这种创新方式是以项目机制为基础, 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平等合作, 银行以特殊企业身份融入项目, 不仅使得当地资源可以充分利用, 产业可以加速发展, 最重要的是深入农村、农民、农业的各一个细节, 及时了解项目的运行状况, 充分利用资金, 有效控制风险, 使得收益最大化。

(三) 联合相关项目, 实现资金互补性利用

在融入项目之后, 银行可做的就是寻找相关项目与该项目彼此促进、协作, 共同发展。在银行参与各个项目的组建之后, 银行则可以作为一个信息平台, 为各个项目提供关于合作方、产业链前后角色等信息, 将整个当地区域的经济尽可能地形成网络式发展, 在各项目联动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快速、健康、有效地发展。更主要的, 由于村镇银行的初步发展, 利润来源仅限于存贷款利差, 因此开展此项信息平台业务可以作为新型业务来增加收入。

同时, 政府在这类金融创新中不仅扮演项目的担保人, 还应在项目的联合发展中积极组织、联系, 即政府在农民或企业将项目上报之后, 应时刻关注项目的后续进行情况, 一旦项目获得批准、开始进行, 则应注意该项目的性质与具体内容,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可联合发展时, 应及时通知为该项目提供资金的村镇银行, 供其进一步联系项目进行。这样就可以防止不同但可共同发展的项目由两个不同村镇银行提供贷款而导致的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总结以上内容, 村镇银行资金的创新利用, 将以项目为基础在融投资、风险控制、担保方面大有作为, 也就是在促进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大有可为。

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也是政府一直关注与解决的社会问题。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又是农村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区, 需要国家多项政策扶持。资金要素在经济发展乃至社会进步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这一点出发, 本文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资金供给现状、村镇银行在近年发展中存在哪些现实问题, 以及如何创新利用村镇银行资金来解决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快速有效地促进地区的社会发展等方面, 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少数民族,村镇银行,金融创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萍.邮政储蓄小额贷款业务在农村市场的发展探讨.西部财会, 2009, 11:51-53.

[2]、孟恩图雅.新兴村镇银行目前面临的困境分析.中国商界.2008 (.4)

[3]、张庆君.农村金融创新中的多重委托代理结构问题研究——基于耕地抵押贷款模式的考察.金融发展研究, 2010, 11:71-73.

[4]、康峰.农村金融创新的实践与展望——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西部金融, 2009, 6:16-17.

[5]、张峰.农村金融创新路径选择与优化研究.时代经贸:下旬, 2009, 10:154-155.

修文镇调研报告 第4篇

座谈会上,各乡镇社介绍了县联社及本乡镇信用社去年的经营发展状况、今年业务及其他工作奋斗目标。就农信社银行信合卡、ATM自动存取款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农信银自助终端等发展及服务功能进行了引导宣传;就当前开展的春天助农行动、信用工程等工作进行了介绍。

农民工朋友们畅所欲言纷纷发言,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刘丙华建议尽快在洒坪社安装ATM自动取款机,信用社下班后方便客户取款;六桶坪山村刘天喜建议在本村安装取款设备,方便大家;钟静对信用社长期以来的信贷支持表示感谢。他前些年一直在外务工,积累一定的资金后开始从事蔬菜批发,但周转资金缺口大,后来得到信用社借款支持,解决了燃眉之急。信用社对钟静的贷款授信额度从最初的3万元提升到了现在的15万元,目前他还在当地开起了一家超市。

就农民工朋友们提出的问题,各社主任和县联社农村业务部一一作了解答,暂时不能答复的将作限时答复。同时要求各信贷员一是立即为返乡农民工开展建档评级工作,对其提出需借款支持的,及时调查,符合条件的快速发放。二是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台账,定期进行回访,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沟通联系。三是做好外出务人员的资金组织工作,壮大信用社的资金实力。

最后,倡仪广大农民工朋友,一是关心和支持家乡信用社及家乡的发展,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二是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和农户小颧信用贷款是农民的致富工程和解决农民贷款难的惠农品牌,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中来,带头讲诚信,积极配合当地信用社进行建档评级和普及农村金融知l识。三是希望大家把外出务工收入存入家乡信用社,为今后返乡创业积累资金,为支持家乡发展作贡献。

除集中召开以上座谈会外,广大信贷员从元月初至今深入辖内走访返乡农民工家问寒问暖、祝全家人兴财旺,同时介绍有关金融知识、宣传修文农信社发展情况、调查记录开展信用工程创建、完善有关信贷工作、动员把资金存入信用社等。据不完全统计,已走访返乡农民工500多户(人、次)。 (文/罗勋伟 段纲)

修文县国民经济发展报告 第5篇

一、2006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06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235576万元,同比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4564万元,同比增长10.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4328万元,同比增长23.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6684万元,同比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3.16∶40.04∶36.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135498万元,同比增长19.3%,占国民经济比重达57.5%。

(一)“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落实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总产值完成84229万元,同比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68元,同比增长9.8%;以“菜、畜、果、药”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投入示范村建设资金505.22万元,第一批16个示范点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发挥工业对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提速增效。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38905万元,同比增长31.9%,其中医药企业完成产值94351万元,同比增长32.84%。同济堂、维康、华宏等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上海华飞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氢氧化铝生产线将开工建设,扎佐医药食品工业园区生态化转型工作已经启动。“十里工业走廊”已完成规划、地勘、地质灾害评估和环评等工作,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已完成。

(三)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亿元,同比增长5.7%。索风营电站、扎南路修文段和贵阳野生动物园等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的主要贡献力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完成经济适用住房和商品房共46200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300平方米,完成县法院审判法庭、检察院办公用房和专业技术用房、县城客运站、消防站、河道三期改造及翠薇路、桥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四)消费需求逐步扩大,第三产业稳步发展

整顿各类市场和完善服务设施,进一步激活了流通市场,商品销售活跃,物价略有上浮。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285万元,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9729元,同比增长11.8%;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共接待旅客29.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25万元,同比增长53%。金融保险、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快速发展。

(五)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

按照“招商与安商并重、稳商与富商并举”的总体思路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立足优势,整合资源,通过整体接收、资产置换等形式盘活了国有闲置资产。全年共引进项目26个,引进市外资金47440万元,同比增长29.9%;引进外资210万美元,同比增长23.5%。

(六)财源基础不断壮大,财税收入快速增长

进一步优化财源结构,稳定基础税源,扶持壮大支柱税源,积极开辟新财源。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8580万元,同比增长36.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553万元,同比增长13.45%。国税收入完成12851万元,同比增长37.3%;地税收入完成9696万元,同比增长25.6%。

(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狠抓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县域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各类教育得到较大发展,“两免一补”全面落实,教育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推行,参合率达84.57%。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人畜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得到加强。文体设施不断增加,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阳明洞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顺利通过了省市考核。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增就业岗位136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1%,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扎实开展“双拥”工作,获得“全省双拥模范城(县)”的荣誉称号。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法规,土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迈出新步伐。依法治县、安全生产、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二、2007年国民经济发展展望

2007年修文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方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7%,力争18%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2.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9%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和利用外资分别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科技三项费占财政决算支出比重达1.1%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符合生育政策率93.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降到180立方米以下。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9.8%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比上年下降2%。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抓好工业项目的开发新建。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加快“十里工业走廊”及“新材料园区”等产业区建设,利用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招商,大力引进资源节约型、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项目,形成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和区域特色。抓好现有工业企业的提升改造。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冶炼、建材、采掘等传统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工业快速升级换代。充分利用扎佐医药产业园升级为省级开发区的优势,加快园区生态化转型建设,提高园区竞争力和影响力,继续壮大园区经济总量。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医药园区内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健康成长。抓好骨干企业的培育壮大,鼓励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组建企业集团,尽快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

(二)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加大对“好一多”乳业、龙山乳业、康庄养殖等龙头企业的扶持,促进做强做大。进一步提高“菜、畜、果、药”四大产业的规模和档次,形成特色农业品牌优势,运用品牌打开市场,形成产业。积极抓好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促进其商品化和市场化。加大对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的投入,搞好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抓好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加快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水平。

(三)大力发展旅游、物流和商贸业,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业。启动“阳明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加快回水绿色石林开发步伐,完善高尔夫、桃源河、六广河、野生动物园、珍珠岛、梨花湖等景区功能,整合旅游资源,打造阳明文化生态旅游中心品牌,旅游收入确保增长22%以上。积极发展集运输、仓储、加工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业,进一步拓宽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启动扎佐物流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商贸、餐饮、房地产、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加强城镇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

坚持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同步,城镇建设和村寨建设并重的方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启动县级行政中心、阳明主题公园、阳明仿古步行街和县城游泳池的规划建设。建设县老干活动中心。开工建设省危险废弃物暨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建设。抓好阳明大道、民主路、翠薇路等地段的开发。维护和改造县城供水管网和主干道路面的市政基础设施。完成县城外环东路建设。启动旧城规划的8个地段17个地块的开发建设。加快扎佐“卫星城镇”和其他乡镇的集镇建设,引导产业、企业、人员向城镇集聚,提高城镇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指导新农村示范点村寨规范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乡、村公路改造194公里。开工建设六桶乡客车站,做好白云麦架至修文久长二级公路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争取“金修”二级公路的建设,启动海马大桥的修建。做好扎佐至乌当新场、清镇卫城至修文广田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准备工作。

(五)优化投资环境,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做好引资项目的服务工作,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策划包装一批农产品开发、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及工业发展、旅游开发等方面的重大项目,积极对外推介,吸引外商外资参与和合作,带动全县产业结构升级。争取上级财政及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资金,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资金缺口。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的调整,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高新技术、以工代赈和扶贫开发等项目的争取工作。组织开展重大项目的攻坚,全力做好项目争取、跟踪和落实工作。严格项目责任制、法人制,加大项目稽察、服务、协调、审计和检查力度,推进项目规范化管理,提高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

(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建设“和谐修文”

修文县国民经济发展报告 第6篇

一、200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04年,全县人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抓好各项工作,在国家控制信贷和土地的形势下,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68209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为44200万元、81074万元、42935万元,比上年增长7.4%、22.2%、13.9%。

(一)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68757万元,比上年增长10.78%。全年完成粮食总产量9.12万吨,比上年增长7.5%。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带,强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完成优质水稻种植示范1000亩,优质玉米种植示范1500亩。“兴菜富民”工程初见成效,完成蔬菜种植8.69万亩。全年畜牧总产值达2.8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9%,生猪出栏23万头,比上年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90元,比上年增长10.8%。

(二)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8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58600万元,比上年增长36.8%。以医药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县工业经济中已占一定比重,医药企业总产值为35400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0.4%。贵阳文乐冶炼公司等7家冶炼企业相继竣工投产,全年完成铁合金产量5.2万吨。继贵州奇峰工贸公司30万吨旋窑水泥技改项目完成后,全县十三家水泥企业全部技改完工投产,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水泥产量达86.96万吨,比上年增长20.78%;煤炭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原煤产量达82.6万吨,比上年增长17.68%。医药园区已有10家药业企业完成GMP、GSP改造。引进的四川启明星公司氧化铝建设项目正在进行项目申报工作。

(三)第三产业发展走势良好,旅游市场逐步繁荣

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42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全县旅游景区接待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年共接待旅客17.7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2450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财税金融平稳运行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766万元,比上年增长31.5%。已实施县乡公路改造7条40.4公里,实施45个贫困村道路建设318公里。完成财政总收入16890万元,比上年增长28.92%,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0399万元,比上年增长21.03%,非税收入下降5.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03680万元,比上年增长32.01%;各项贷款余额为57864万元,比上年增长24.01%。

(五)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全年共引进项目17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市外资金27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引进外资173万美元。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共完成部门、企业等单位申报项目34个。建科技示范村20个。“两基”和“普实”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复查验收。新建校舍面积16630平方米。自“十五”计划以来,全县已新、扩建实验室用房10553平方米,实验教学得以普及。完成217个村的远程教育教学站和11个多媒体教室建设。完成县城与扎佐镇、久长镇的有线电视联网工程。完成50个50户以上自然村寨通广播电视和41个自然村模改数工程,建成199个村的卫星地面接收站。全面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38‰;计划生育率为90.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6‰。

二、2005年国民经济发展展望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修文县建设经济强县,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起步之年。200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5%,力争16%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力争7%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0%,力争2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力争1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8%以上。县级财政收入增长13%,力争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内资)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2005年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切实抓好免除农业税工作,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对农技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其中:水稻播种面积9.4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0万亩,其他播种面积14.6万亩);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突出草畜配套工程建设,完成种草1万亩;继续大力实施“兴菜富民”工程,着力建设“五大蔬菜”产业带,实现蔬菜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突破12万吨。努力推进“优果”工程,水果总产量达15万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发展农业,培育一批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的龙头企业,继续搞好对好1多乳业、龙山乳业、三茗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的扶持,使其上规模、上档次;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28处,解决1.6万人饮水困难;建设15个生态经济村。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完成400户贫困户改造房工程,完成转移培训4500人,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

(二)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

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努力做好规划、项目、土地、基础设施等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引进各类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切实把工业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加快开发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上来。加大经济运行调控力度。认真搞好工业发展规划,以工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重点抓好“十里工业走廊”的规划布局,启动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扎佐医药食品园区建设,扶持未完成GMP改造的医药企业早日验收投产。继续抓好四一八库能耗工业基地和六广片区煤炭工业基地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装备水平。切实抓好铝工业基地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省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申报核准在我县布局40万吨氧化铝项目。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继续抓好煤炭、水泥、冶炼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工作,促进水泥、冶炼等国家重点调控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煤炭企业技改程度和生产能力,全县煤炭产量达100万吨以上。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9.7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利税总额0.9亿元。

(三)加快发展以旅游、物流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一是以举办第三届阳明文化节为契机,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扎佐野生动物园和桃源河漂流景区建设;积极做好回水石林等景点的开发;争取世行贷款1000万元,搞好阳明文化遗产地的规划和开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完善谷堡折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修文旅游网络信息平台和旅游信息宣传体系。二是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加快县城客运站等站场建设;三是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扎佐集仓储、物流、市场商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物流园区建设。四是改造和提升餐饮、娱乐、商贸等传统服务业,鼓励和扶持社区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五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落实经济适用住房优惠政策,扩大住房消费;加强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

(四)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加大投资力度,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认真做好规划和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努力准备项目、配套资金和建设用地,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资金、国内外金融资金和政府贷款以及各项社会资金的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3亿元,其中:县属固定资产投资7.96亿元,更新改造投资3.17亿元。

(五)加强财源建设,促进财税金融较快发展

以建设经济强县为契机,加强财源建设。进一步优化财源结构,稳定基础税源,扶持壮大支柱税源,积极开辟新财源渠道。努力降低非税收入比例,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完成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其服务“三农”的功能,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努力做好争取国债资金和国家开发银行信贷支持的各项软件资料的准备工作。建立诚信纳税企业奖励基金;继续采取贴息、补助、担保、奖励等措施抓好财源建设;切实抓好省“乡财县管”试点工作。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8亿元,增长13%。

(六)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从法制、行政、政策、服务、信用、舆论等方面着手,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投资环境综合考核办法,建立责任制度,以市场为导向,为投资者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同时做好企业的跟踪服务,协调解决好满足企业正常运转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条件方面存在的问题。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来抓,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充分发挥能源、矿产、生物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争取在资源开发、民族药业、特色生态农业、现代物流、劳务输出等各个领域取得新的进展,力争在引进外资上取得新的突破,拓宽引用外资渠道,继续完善项目库建设,与外界形成信息联动机制,广泛开展与“泛珠三角”等区域的经贸往来活动。

(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发展,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完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市政服务及其他领域二次创业。加大对非公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非公企业管理水平。增大企业发展基金总量,引导和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采取政策扶持、贷款贴息、领导联系帮扶、部门配套服务等方式,解决非公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励社会各方面创办非公企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发展,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07亿元,非公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

(八)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注重推广和普及适用技术,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

继续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修文中学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步伐,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力度,积极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两基”复查、“普实”验收作为新的起点,对“两基”、“普实”工作实行长效管理。根据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教育的比例不低于50%,加大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建校舍9260平方米。

切实加强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强卫生管理和执法监督,维护正常的医药、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县乡疾病防控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启动城镇医疗保险,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对贫困农民儿童计划免疫实行全免费,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实行全程免费治疗。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完成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县卫生监督所办公楼建设项目,购置必备的医疗设施。完成县计生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大楼建设。继续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化改革、完善体制,加强协调,实施综合治理责任体系,全面推进“少生快富”工程;加大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力度,力争覆盖面达60%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0%以上。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设30个村党员活动室、16个贫困村宣传文化室。大力发展广播影视网络产业,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完成184个行政村农村卫星广播电视收转站的数字化改造,新建120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电视信号入户11832户;新增45个行政村通电话。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完成县城游泳池、体育场建设。

上一篇:作文教体验磨练学下一篇:大班科学 好玩的泥鳅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