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路人的阅读及答案

2024-08-23

引路人的阅读及答案(精选7篇)

引路人的阅读及答案 第1篇

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件小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它仍时时刻刻回绕在我的脑海中,它引导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懂得怎样做人,教我做一个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的人。‖

那是一个闷热的黄昏,天空布满了乌云,黑压压的。“啊呀,不好了,要下雨了,妈妈没带雨伞!”我急忙抄起门后的伞冲出门去。

我低着头急速地走着,突然撞到一个人身上。“对不起!”我道了歉。抬头一看,那人后退了几步,扶住了墙才站稳。从他的`眼睛看,啊,一个盲人。我伤心极了。“没关系。”他轻声说。“老伯伯,我扶您走吧。”我大声说。也许这样做能补偿一下我的过失。

天更加阴沉了,天空中出现了轰隆隆的雷声。我们不由地加快了脚步。突然我像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身子向前倾,差点摔倒。“谁把井盖打开了,老伯伯,从这边绕着走,慢点。”我对老伯伯说着。而老伯伯的脚步却停了,慢慢地蹲下身子,轻声说:“也许还会有人从这儿走的。”他在地上摸索着,终于触到了井盖。“我来帮您。”我也蹲下来了。“不,我的手已经脏了,你就别沾手了。”于是他自己把井盖盖好了,盖得严严实实的。他伸手掏手绢,我急忙把我的递过去。我看他手微微地有些发颤,身子微微地有些驼背,我深深地被他感动,泪不禁流了出来。这时,几点雨落在他的头上,脸上,顺着脑门儿流到了眼角,我仿佛看到那双眼睛在闪光,很亮,很亮……

在大路上,我搀着他继续向前走,我仿佛看见他的身影越来越大,须仰视才见。是的,在送他回家的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件事使我思绪万千,他的那双沾满泥水的手和那双眼睛永远鞭策着我,鼓励我前进。‖

1、解释词语。4分

①鞭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思绪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划分好的段落写段意。9分

第一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五节的横线上,加上能反映本文中心思想的话。2分

4、盲人“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表现在哪些地方?2分

5、作者为什么会“仿佛看到那双眼睛在闪光,很亮,很亮……”?3分

引路人的阅读及答案 第2篇

后来,启功特意在《中华读书报》上写文昭告天下:“我叫启功,爱新觉罗如果真的能作为一个姓,它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的摆布,这还有什么好夸耀的呢……”

启功自小便在祖父的督促下练习书法。开始他与一般的小孩没有两样,悬腕运笔老哆嗦,描“红字”的成绩也不理想,以致后来他的画比字好。对他刺激最大的是,一次他的表舅请他作画,却事先叮嘱再三:画好后千万别在上面题款,他要另找人写。此事促使他立志勤奋练字。

虽然在少年时期,便独创“启”姓,自当“始祖”,但启功依然能够福荫于深厚的家学渊源,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他便逐渐结识了一些当时知名的艺术家、诗人、学者,如贾羲民、吴镜汀、戴姜福、溥心、溥雪斋、齐白石等先生,按启功的说法,是在这些大家的教诲下,启功日后比较见长的那些知识、技艺才打下根基、得到培养。

启功21岁时中学毕业,正忙于四处求职,在母亲的包办下,便与从未见过面的章宝琛成婚了。章宝琛不通文墨,而且是带着可怜的小弟弟一起嫁过来的。

启功曾有回忆曰:“我的老伴儿叫章宝琛,比我大两岁,也是满人,我习惯地叫她姐姐。我母亲和姑姑在1957年相继病倒,重病的母亲和姑姑几乎就靠我妻子一个人来照顾,累活儿脏活儿、端屎端尿都落在她一人身上。成年累月,她日益消瘦,直到送终发丧,才稍微松了一口气。我无以为报只有请她坐在椅子上,恭恭敬敬地叫她“姐姐”,给她磕一个头。

一次夫人章宝琛对他开玩笑说:“我死后一定有不少人为你介绍对象,你信不信?”启功笑曰:“老朽如斯,哪会有人又傻又疯这样子做呢?”夫人问:“如果你不信,我俩可以赌下输赢账。”启功笑言:“万一你输了,那赌债怎么能生还?”夫人便说:“我自信必赢。”不料这一戏言果然灵验。当夫人撒手人寰后,启功家中可谓“门庭若市”,不少热心朋友乐呵呵地手拿“红丝线”,进门就往启功的脚脖上系。更有人不经同意便领女方前来“会面”。这可吓坏了启功,于是他先以幽默自嘲谢客,此招不能挡驾,他干脆撤掉双人床,换成一张单人床,以此明志,谢绝盈门说客。

启功曾言,这也许正应了元稹的两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在启功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启功则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更为幽默风趣的是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启功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导”,启功言:“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

启功说:这个世界上面对我的字大体有三种人,有一种是不认识我的人,他们对我的生存是无所谓的;另一种人是对我感兴趣并且已经拿到我的字的人,他们盼我赶紧死;第三种人是对我感兴趣但还没拿到我的字的人,所以他们盼望我先别死。

有一次在京西宾馆开会,启功与几位朋友一起去八宝山为一位故去的友人送别。回到京西宾馆,他就在沙发上躺下了。大伙儿关心地问他怎么啦?他说:“就当我现在去世了,你们来说‘你安息吧’,我立马站起来致答词。”

(节选自《新京报》,有删改)

启功集诗、书、画和文物鉴赏于一身,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泰斗。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作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

启功说:“我在书画上能取得这点微末的成就,除了我个人的原因,还要感谢那些一直提点我的前辈先生以及在背后一直支持我的家人和学生。他们一样功不可没。”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启功不赞成他人称呼他为爱新觉罗.启功,是担心其皇族背景会对他造成不好的政治影响。

B.启功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导”,启功言:“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这种风趣诙谐的语言既表现了他对人生沉浮的洒脱乐观,也表现了他对学术的开明。

C.启功夫人跟他说自己逝世后会有很多人给启功介绍对象,这说明夫人对启功的依恋不舍和对自己离开人世后没人照顾启功的担忧。她在语言上明显表露出不希望启功在他死后“续弦”。

D.从启功讨论三种人对待他生死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启功对人性、名利和生死的淡然态度。但他更不认同第二种人。

阅读全文,你认为启功性格有哪些主要特点?请概括并做简要分析(4分)

有哪些原因共同促成了启功在中国书画和文物鉴赏界的鼎盛地位?请做简要分析。(5分)

答案:

实用类(12分)

B(3分)

(4分)(答出2点3分,3点4分)

(1)对生活风趣幽默。自称一拨就倒,部级就是不急。

(2)对爱情专一。妻子死后拒绝再娶。

(3)对名利淡泊、豁达、洒脱。不喜人称他爱新觉罗氏,对博导副部不在乎。

(4)对病痛生死超脱达观。要求别人对他搞活体告别。

(5分)(答出2点3分,3点5分)

外因:(1)家学:显赫的家族福荫和良好的家学渊源,培养了启功书法学习的浓厚兴趣。

(2)名师:少年时期大家名师的指点为他的知识和技艺才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并得到了系统的培养。

(3)家人:表舅不让题字的小事触发了启功极强的自尊心和内省力并把它转化为学习的内动力。

内因:(1)自我的奋发立志

做经典阅读的引路人 第3篇

1. 师生共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爱听故事、喜欢有趣味是儿童的天性, 放松心情是每个所追求的。在课外的伊始阶段, 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作品进行共读。如绘本《小猪变形记》《月亮的味道》《逃家小兔》《爱心树》等, 这些绘本可以通过投影来共读。像《小猪唏哩呼噜》《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笨狼的故事》等这些文学作品, 可以通过大声地读给学生听。这些经典作品不但画面活泼美丽、人物形象憨鞠可爱、情节有趣吸引人, 而且故事耐人寻味富有哲理。在师生的共读中, 老师一定要制造轻松的环境, 语文老师不能带有语文功利性, 哪怕是思想教育也要做得不留痕迹。在这个阶段目的只是让学生愿意亲近书本, 让学生在共读的过程中感受课外阅读的愉悦。

2. 老师点拨, 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在师生共读的阶段中老师读过的书, 学生肯定阅读的欲望很高, 渐渐地学生会不满足于老师的大声读, 他们会自主阅读。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们的生活经验、理解水平有限, 加上对有些作品的时代背景的陌生, 所以要他们读懂一个故事、读懂一本书, 的确存在着难度, 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

每天安排十几分钟的经典诵读, 让学生大声诵读在作品找到的自己认为特别好的句段篇。在中午的午读课时, 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可以在夜自习时安排半个小时为阅读交流课。在阅读交流课上进行阅读点拨, 这种点拨只是一种提纲挈领, 一种阅读理解的补充。例如:推荐学生读叶圣陶的《稻草人》, 在学生大概浏览了后,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或说说有什么不懂不会的地方。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和提出的问题, 予以点拨:稻草人的善良, 大家都会读懂。“为什么稻草人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生活在今天的孩子是无法理解的, “这稻草人可能是当时的谁?”这是学生不曾想, 也不会想的, 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

此环节老师的点拨很重要, 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的阅读理解, 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质。这点拨会使学生的阅读眼前一亮, 阅读的成就感会倍增, 阅读的兴趣会更浓。他们的心里也会因阅读而满足。此环节语文老师说不定会在不经意间收获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3. 方法指导, 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是本课题的最终目标。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是教学的真谛。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以一篇带多篇。根据教材安排的训练重点, 教师教学一篇课文后, 带出类似的、相关的一些文章, 让学生自学运用。每周定期召开读书会, 进行做旁注、做摘记、写读后感言、作品再创作等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当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时, 阅读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4. 成果展示, 注重阅读评价

新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 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可见阅读是个性化行为, 具有积累性、创造性。这积累、创造出来的成果向同学展示更有价值, 更能激发阅读兴趣。这个阶段以展出采蜜集 (读书摘记) 、手抄报、写读后感言、作品再创作等成果为主。在成果展示时, 注重阅读评价。

莎士比亚曾说过“读一本好书, 就好比和一位高尚的人说话。”作为语文教师, 有义务、有责任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 让经典文学泽润孩子的童年。

班主任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他担负着教育教学的责任, 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 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也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更是维系全班几十个孩子的中心纽带和学校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关键。

在新时期, 班主任不但要用常规的教育方针处理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各种复杂的关系, 还要针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和遇到的新问题, 采用新的教育方法。

一、捐款育情重病, 需要巨额的医疗费用, 生命才能得以延续。按他自己说, 去年10月份以来, 就发现自己异常, 常常拉黑便, 但都以为只是一般的小病, 买点药就能挺过去, 直到今年2月份累倒在学校里。

我向学生介绍了潘光辉老师的事迹, 班上团支部立即组织了募捐活动。在《爱的奉献》的动情歌声中, 大家相继走向特别制作的捐款箱, 郑重地捐出了零花钱, 有的竟把买衣服的钱都毫不吝惜地捐了出来。胡凯露同学一人就捐出200元, 全班一举捐出3120元。这个奉献爱心的活动很有深写一篇日记。在《班级日记》上, 学生会记下关心班集体的好人好事、学习方法等等。比如期末考试后, 各年级老师在我班教室阅卷, 因为天气炎热, 年级组买了西瓜给老师降暑, 由于阅卷任务繁重, 老师没有来得及打扫卫生, 第二天, 我班学生回校了, 到了班上看到教室一片狼藉, 都想溜走, 只有李欣瑶这位瘦小的同学一声不吭地将教室打扫干净。很多同学看了这个日记都感到羞愧, 从此班上的卫生每月都夺红旗。

《班级日记》记下了班级前进的足迹, 这是笔宝贵的财富。为了加强集体主义观念

班主任工作二招

做一个儿童阅读的引路人 第4篇

执着:对出版的坚守

出版广角:首先祝贺白总获得第十二届韬奋出版奖,这是对您二十多年来执着追求出版的最大肯定。您曾经说过,“出版是一种服务,阅读推广更是一种服务。”您在军队时为人民服务,在出版社时为读者服务,现在做阅读推广为孩子们服务,一生中都为他人服务,您是如何理解这个“服务”的呢?

白冰:毛泽东同志曾经在1944年的《解放日报》上写道:“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韬奋先生的服务精神,是留给新闻出版行业的精神瑰宝。在我看来,韬奋精神就是以读者为本、以社会进步为目标的服务精神,以及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身体力行的优秀品德。出版工作的起点和目标都是读者;最好的创意和策划在读者那里,一定要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图书创意、策划工作。众所周知,少儿出版是一种大教育,是育人的工作。由于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在少儿出版中我们尤其要发扬韬奋先生的精神,为引导和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做我们出版人应该做的工作。这次获奖,是我出版生涯中新的起点,它将为我带来新的目标,我期待新的目标为读者带来惊喜。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像一本好书一样,帮助孩子们用生命、用心灵去感知和认识那些未知的事物。当看到孩子们的身影穿梭在书架间、心灵游弋在书海中,我想,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这也是我为孩子们服务的初衷。

出版广角:白总您曾经在很多次发言中谈到“让中国孩子和世界同步阅读”,然而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出现部分国内畅销的少儿书输出困难,国外畅销的少儿书在国内无人问津的局面,那这个“同步”指的是什么同步呢?

白冰:“让中国孩子和世界同步阅读”,这是我和接力出版社同仁多年来的出版梦想和追求。少儿出版是一种大教育,是一种出书育人的工作,用精品童书构建孩子健康的心灵世界,是我们少儿出版工作者的职责。我们一直坚持抓好原创,用优秀的有意义、有意思的原创图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同时努力把优秀的原创童书译介到国外。多年来,我们输出了多种童书。黑鹤的“牧铃动物文学系列”的版权输出到了法国、德国、加拿大、韩国,葛竞的“猫眼小子包达达”系列译介到了韩国,“酷虫学校”系列译介到了瑞士。同时,我们希望,通过童书出版,让中国的孩子与世界同步阅读,让国外的孩子感受到中国的精彩。这里的“同步”指的是童书出版人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将国外的经典童书、优秀图书引进中国。同时,需要将国外先进的阅读推广方法引入中国,让我们的少年儿童能够很快地阅读到国外的经典、优秀儿童图书,培养他们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国外孩子能读到的好书,中国的孩子也要能够读到。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一是要研究国际童书市场,了解国外少年儿童阅读趋势流向的变化,以及国外出版同行出版的优秀童书。二是选择那些适合中国少年儿童读者阅读的能够实现本土化的童书。三是在引进图书的工作中,要尽量选择差异化的选题和差异化的图书产品,选择那些可以填补中国童书出版空白,为中国孩子带来惊喜,能够为中国童书创作和童书出版带来借鉴的童书。四是以读者为本,选择那些确实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的独特的创新选题和产品,给读者全新、独特的阅读感受。当然,要“让中国孩子和世界同步阅读 ”,一定要做好引进图书的本土化工作。这包括选题的本土化,文本的本土化(儿童图书的翻译具有特殊性,翻译儿童图书,不仅要关注原作而且要关注译者,关注读者),图书形式、材料、工艺的本土化,以及引进版儿童图书定价的本土化和推广营销的本土化。

摸索:儿童分级阅读的探路者

出版广角:儿童分级阅读是近年来国内出版圈最热的话题之一,请白总简单介绍一下目前中国的分级阅读的发展情况。

白冰:“分级阅读”是依据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指标进行阅读活动的层级划分和科学设计,从而保障儿童阅读的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的研究与推广起步较晚,前几年才开始明确提出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的理念。随着童书出版与世界接轨,中国出版界越来越重视中国儿童分级阅读,越来越重视分级创作、分级策划、分级出版、分级推广、分级展示。这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作家、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就非常明确为哪个年龄段的儿童读者创作,由此形成了为不同年龄段读者创作的作家群:婴幼(文学)图书作家群、儿童(文学)图书作家群、少年(文学)图书作家群。第二,一些出版社在儿童图书的策划阶段就分析文本,明确读者对象的年龄段,根据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定位,确定图书的字体、字号、开本、装帧设计特色。还有的出版社推出了著名作家的分级阅读读本和幼小衔接的桥梁书。第三,一些出版社明确地在图书封面上标注读者的年龄段。如“适合0—3岁读者阅读”“适合3岁以上儿童阅读”等标明图书的核心适龄读者群体。第四,一些出版社在进行儿童图书的推广时,也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确定不同的推广方式和推广活动。第五,很多网络书店和部分实体书店,在图书展示和销售时,依据他们对图书的分析判断,对图书按年龄段进行分级,比如当当网、亿童网等,它们所销售的图书都按年龄段进行了认真的分级,方便读者选购。

出版广角:自从2008年以来,接力出版社在白总的带领下一直致力于分级阅读研究的工作,不了解实情的人总以为这是一件赚大钱的买卖,白总能否能谈谈这个工作的进展情况。

白冰:说实话,做儿童分级阅读研究的工作,真没想赚钱。这是一种公益事业。我们一直在投入,在这方面,没有一分钱的收入。由于目前全国的出版社中有500多家出版社涉足少儿出版,这么多出版社为孩子出书,这是出版业的进步,也是孩子的福祉。但是,由于竞争激烈,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少儿图书同质化严重,个别出版机构只注重商业利益,盲目追求利润,导致出现一些粗制滥造的童书。目前,我国大多数书店卖场、网上书店以及图书排行榜的图书分类,主要是以图书创作类别为主的营销分类体系,按小说、童话、科普等类别来陈列,可是家长更需要适合自己孩子年龄段的图书分类。分级阅读对于出版产业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出版产业的原动力是读者的需求,读者旺盛的需求使出版产业保持勃勃生机。如果分级阅读可以帮助中国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他们的阅读需求,无疑会拉动中国出版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为少儿文化产业提供新的增长点和美好未来。为了推进中国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2008年,接力出版社成立接力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并于2009年7月组织召开首届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初步的学术成果。2014年,接力出版社又提出“陪伴阅读”理念,倡导家长、教师、作家、专家陪伴儿童阅读。儿童的阅读,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公民素质。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的研究和推广,是关系到儿童权益、公民文化权利的公益事业。尽管路还很长,困难还很多,但我们坚信,只要社会各界携手进取,一定会加速推进中国儿童分级阅读体系标准的出台,这个科学的标准体系一定会引领少儿出版业的分级创作、分级策划、分级出版、分级推广、分级展示,为中国少儿图书出版业带来新的生机,对我国广大的少年儿童读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提高阅读质量,构建健全的人格和情感起到重要的作用。

出版广角:接力出版社在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一定遇到很多的困难,能否说一说呢?

白冰:阅读涉及心理、认知、教育评估等诸多学科,是一个复杂的领域。人类学习阅读的过程,远比想象的复杂。国外虽然有成熟的分级阅读体系,如蓝思分级、A—Z分级阅读,但由于中英文字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汉语的阅读同英语的阅读有巨大差别。因此,对于蓝思分级,只能借鉴和参考,不能简单移植,中国的分级阅读体系只能基于对中文的研究。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儿童分级阅读研究存在着两个大难题。第一,对文本难度的评估。什么样的因素影响文本难度,如何平衡字、词、主题思想、文本长短、文图搭配等变量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一一去摸索和探究。第二,阅读主体——儿童阅读能力的评估。中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如何评估?面对中国城乡、地区、学校、家庭和儿童个体的巨大的差异,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建立数据模型,来测定儿童阅读能力标准。接力出版社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和新阅读研究所一直想推出一个“中国儿童分级阅读标准”,但由于相关基础研究不足,缺乏强有力的理论和庞大的调研数据的支撑,我们至今还未推出这个标准。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体系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么重要的事情不是一两个出版社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政府机构、社会群体、出版社、研究机构多方合力完成。

胆识:如何打造真正的畅销书

出版广角:在少儿出版界,白总既是出版人,也是作家,您是怎么看待畅销书这个概念的呢?目前少儿畅销书的现状如何呢?

白冰:畅销书具有时尚性、独特性、实用性、话题性、联动性、延伸性,还有满足情感、游戏、娱乐的功能,只要认真钻研,敢于创新,不去追风,出版社都能出版畅销书或者超级畅销书。畅销书能够满足读者阅读的刚性需求,从畅销书当中我们总能找到大众关心的问题。畅销书的联动性和延伸性是相互关联的,联动性指的是多媒体之间的联动,而延伸性则是在出版一本或一套畅销书之后,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拓展构建出版社的强势产品群。根据资料显示,中国是全球图书出版产业规模第二位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其中,2014年在全球图书市场当中中国占了12%,大概是1159亿人民币。全球的图书市场畅销书现在最多的是少儿书,整个少儿图书在领跑全世界的图书市场。在欧美国家同样出现这样的现象,美国的少儿小说销售的册数已经超过了成人小说,在美国2014年的畅销书榜单中大部分是少儿小说;英国的2014年畅销书榜上多以游戏类图书为主。在中国这样的情况也不例外,许多榜单上显示,前100位中有50%以上是少儿书,其中少儿文学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少儿科普、游戏书也榜上有名。目前,国内的少儿畅销书主要分为三类:第一,奇幻文学;第二,儿童文学名家经典、精品;第三,影视联动、多媒体联动的畅销书。

出版广角:在白总的出版生涯中,畅销书是一个很关键的部分。无论是原创少儿图书,还是版权引进的少儿图书,您认为打造畅销书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白冰:在我的眼里畅销书有三大功能。第一,畅销书是读者阅读的热点和市场变化的标志。在某个时段,什么书最畅销,这往往是整个图书市场和读者阅读热点的一个标志。第二,畅销书是出版社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模式和手段。做得好的出版社都有很多畅销书。按照二八黄金定律,对于一个出版社来讲畅销书品种虽然只占图书全部品种的20%,但其码洋、利润往往能够占到总码洋、总利润的80%,一般的图书品种可能占80%,但它占全部利润、码洋的比重往往只有20%。第三,畅销书的市场运作机制的成熟标志着该国家的出版产业的成熟。如果说这个国家有很多超级畅销书,畅销书市场运营机制成熟,标志着这个国家出版产业的成熟。畅销书可以为一个出版社带来品牌,带来利润。畅销书多的出版社往往可以更好地聚集人才,聚集资源,聚集更多的好书和新书,还可以聚集资金。

要做好畅销书,出版人应该认真做好市场调研,知道读者在哪里,读者需要什么样的图书,懂得读者的刚性阅读需求是最主要的。要做好畅销书,一定要有独特的眼光,不能追风,不能模仿,要有定力,一定要挑选具有独特价值的图书。“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的图书,才会有市场价值。找到好书之后,要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做好读者定位、市场定位,做好市场营销策划,认真地做好每一个细节,通过各种手段多种媒体进行推广和营销,才能打造出畅销书。还有一点,要做好畅销书,一定要懂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在你摒弃了许多一般化、平庸化选题的时候,你才能做成畅销书。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是为了畅销而畅销。我们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以社会效益为先,以义为先。出版的畅销书,应该是读者需要的、创新的、对少年儿童成长有益的优质的图书。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精品的畅销,畅销的精品。精品畅销,才能让精品产生更大的影响。畅销的是精品,才能保证少儿图书出版的质量,让少儿出版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如果一味追求单纯的畅销,忽视了我们少儿出版工作的职责,就会沦为市场的奴隶,遭到读者和市场的唾弃,很难推出真正地被读者和社会认可的优质的畅销书,也很难实现稳定、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出版广角:接力出版社曾经打造过无数原创和引进的精品童书,在国内少儿出版社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郑春华的中“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到曹文轩的“大王书”系列,到黑鹤的“牧铃动物文学系列”,从“鸡皮疙瘩系列丛书”到“巴巴爸爸”“怪物大师”系列的成功,都说明着白总对少儿图书出版独具慧眼,您认为这些作品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呢?(可以从创作、设计、图书营销多个方面来谈)

做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 第5篇

1 中职学生阅读现状及归因

1.1 什么是“阅读”

关于阅读的含义有不同的阐述。《教育大辞典》:“阅读是从书面语言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 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中国大百科全书》:“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 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综合。”《阅读学原理》:“阅读是读者从写的或印刷的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或情感信息的过程。”以上阐述虽然不尽相同, 但是都指出了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阅读就其本质来说, 是读者与文本的交流, 它不是对文本的简单破译, 而是对文本的一种再创造, 是读者通过阅读建构自己知识与精神的过程, 简单地说, 阅读是读者将别人的“言”内化为自己收获的过程, 与文本产生碰撞、整合、内化, 以实现知识积累和满足身心愉悦的建构过程。

1.2 中职学生阅读现状

我从事职教工作已近30年了, 担任过多个年级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的同时, 也关注着学生的阅读情况。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各个领域的深入, 职校学生的课外阅读越来越堪忧, 以下述现象为证:

1) 看稍微有点正能量的小说越来越少了, 更不用说阅读中国的几大名著;

2) 学校图书室的借阅量和阅览室的读者越来越少了, 很多学生没有借书证、阅览证的概念;

3) “读书很苦, 读书很累, 读书很无味”是许多中职学生挂在嘴边的“座右铭”;

4)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 数字阅读成为常态且已经发展为当代社会的主流阅读形式, 大众阅读也越来越呈现出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的“浅阅读”特质。倾向于影视文学带来的直接视觉享受, 而且其内容很多充满色情、凶杀、暴力。

总之, 由于中职学生的这样阅读现状, 他们表现出轻狂、傲慢、自大, 很多是无神、无政府、无信仰的无头苍蝇, 价值观混乱。

1.3 中职学生阅读现状根源分析

1) 家庭文化程度低。几千年的教育史说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中职学校的生源来看, 有近80%是农村户口。其父母辈文化差, 主要靠体力在远处打工, 没有意识、时间和能力指导子女课外阅读, 这是直接影响中职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主要原因。

2) 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整个社会阅读量不大, 阅读少榜样和领袖人物, 更是缺少对因阅读丰富而改变人生的宣传;另一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 在给人们带来创造物质财富机会增多, 社会上所谓的低文化“暴发户”增多的时候, 反过来与“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相抵触, 认为读书没有实用价值、读书不能创造财富。

3) 老师、家长引导错误。许多老师为抓升学率, 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要求学生除了学习课本书籍外, 不允许或反对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认为学生 (孩子) 因阅读课外读物会影响考试成绩, 影响升学。

4) 大多数中职学生是高中都考不上的“淘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 无阅读能力、阅读愿望和阅读目的。

5) 中职学校的阅读环境不完善, 阅读氛围未建立, 阅读的引路人太少。

2 职业教育的责任与担当

2.1 职业教育的责任

1) 教育部指出:中职学校培养目标要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 中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已升级、调整, 逐步转入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粗放式的发展、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破坏将逐步得到遏制。无文化、无创新、“爆发式”的财富增长机会越来越小。这要求新生代劳动者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2 职教人的担当

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敢于担当, 应面对学生现实, 不能老是追究学生过去, 或者埋怨学生这样差那样不行。应从新生进校起, 全面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用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去影响、引导、感化学生发展, 做社会道德的坚守者, 名副其实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3 做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

中职学校和教育工作者, 应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 做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

1) 营造书香校园, 创造阅读氛围。通过班费购买、其他赠书等渠道, 在教室设置班级图书角, 并利用早晚自习课, 开展课外书籍阅读;开放图书室、阅览室 (包括免费下载数字图书) ;邀请校外作家到校分享“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阅读乐趣, 指导师生阅读方法、激发师生的阅读激情;学科教师正面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2) 推荐阅读内容。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由于社会价值在部分行业中的扭曲, 现在市面上书刊内容鱼目混杂, 色情、凶杀、暴力等书籍也很多, 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学校、老师要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书目, 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机性。

3) 引导阅读方式。引导学生从“浅阅读”向“深阅读”转变。现代社会, 网络、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 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的身体从书斋里解放出来, 整个世界都成了书房。与此同时, 阅读也变得越来越简单随意, 看时一目十行, 看后过目即忘——人们常说的“浅阅读”逐渐风行起来。而人类文明长河存在无数经典, 不少作品的孕育时间与创作艰辛都令人慨叹。这些作品的厚重与丰富, 也注定了阅读的艰难与沉潜, 这是浅阅读无法涉足的领域。对于整个社会,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素质的提升来说, 深阅读万不可废。

4) 展示阅读成果, 感受阅读快乐。开展阅读心得写作展示、组织“悦读”分享读书交流活动、举办阅读演讲比赛等阅读成果展示。通过用这些方式对学生阅读成果加以展示,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到读书成为一种时尚。

“一个孩子走进学校, 并不意味着接受教育, 只有当他面对一本书沉醉不已的时候, 教育才刚刚开始。”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 让我们更坚信, 阅读就是自我教育。只要教师、学校正确引导, 做好引路人, 爱读书的孩子会越来越多, 我们的教育将会越来越轻松。

摘要:通过对中职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和形成原因的分析和研究, 找出激发中职生阅读激情的对策, 从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角度, 做好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

做孩子阅读路上的引路人 第6篇

说实话,女儿对玩具的持久度没有书本那么高,家里积木都有好几种,加上其他各类好看的公仔,会动的、会唱的或者能骑的玩具,她都只是心血来潮玩一玩,有时候不到一分钟就会“抛弃”它们,这也许跟小孩子本身在0~2岁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有关。然而,对于读书,她能“玩”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而且现在经常主动拿着书说“读书”,这样的“玩具”或许对她的吸引力主要有几方面:

一是让我们陪着她读,她不会因为没有玩伴而孤单,满足了她的安全感需求;

二是书本上有很多没有见过的东西,充满好奇的孩子能从书上认识很多动物、水果和生活用品,在生活里遇见实体的时候她能一口说出名字来,满足了好奇心;

三是大人拿着书跟她阅读的时候,有声有色,还能互动,在她看来如同表演一样,比其他“玩具”有趣多了;

四是当大人提出问题时,她会思考会回答,错了我们不会批评她,正确的时候她会得到表扬,获取了自信心;

五是她看见熟悉的画面,能自己讲述,有大人认真倾听,她在语言发展上不断进步,满足了表达欲望。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做她心灵的导航师,做她阅读路上的引路人,小心呵护她小小的求知欲、探索欲,让她能够更快地认识这个充满色彩的世界,让她的心在阅读中绽放快乐。

要给孩子阅读并不难,难的是给她耐心的陪伴。龙应台说,做父母也有“有效期”,最不该偷懒那十年。我认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有效期”一般是童年时光——习惯、性格、心理、教养等等,大多在幼年时期初具雏形,这个根基如何直接影响将来她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所以,要让她爱上阅读,要抓紧有效期,从小开始培养兴趣。

虽然女儿才一岁半,但是她的“阅读”可以从五六个月算起了。那时候视力还看得不算远,我们用颜色鲜艳的布书在她面前晃动,她的眼睛也会一直“追踪”。七八个月,我从图书馆借了绘本《可爱动物操》,跟宝宝一起在手指操或者运动操中唱唱动动,她最喜欢“左拍拍、右拍拍,转个圈圈蹲下来”,每次抱着她轻轻蹲下又站起来,她就乐得咯咯笑。

无论何时,阅读时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不带着功利色彩,阅读不是为了和别的小孩子对比,只是为了,让她和你一起成长。家长要当引路人,要么是“轻车熟路”——你已经读过的,熟悉的,可以和她分享;要么边走边学,和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她的进步,也让自己不断获得成长,学习引导孩子的正确方式。另外,要和家人协商,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尽量少看电视。长辈们想看电视的时候,我就自己带着妞儿去隔壁房间看书或者做游戏。这样一来,宝宝对电视的兴趣并不大,只是看到有小朋友的场景她会停下来看几眼(当然,过了一岁半,可以适当给宝宝看儿童动画,控制时间,医生建议孩子2岁前不要看电视,会影响视力发育)。

我庆幸自己从语文老师转行到图书馆,工作内容和环境都与书息息相关,所以,我愿意引导宝宝随时阅读生活,诗意生长。在小区玩耍,我们和她一起练习正步玩,并且喊着口号“一二三”等,爬楼梯也是如此,直到前几天突然发现,才一岁半的她像唱歌一样地从一数到了十,还能表达自己饿了要吃面,求助的时候会说“爸爸(妈妈、奶奶)抱抱我,亲亲我。”她的每一分进步,我都感觉,那些陪伴,那些阅读,无形中已经体现出价值了。

很多育儿专家和我喜欢的文学作者,基本都提倡用阅读打开孩子认识世界的大门,其中,龙应台写给她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尤其精辟,为孩子阅读的价值做了极好的注解: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

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最初的陪伴,耐心的等待,我们做不了完美的父母,也不能代替孩子走她的路,但我们可以努力当好一个引路人——引她去阅读生活,热爱生命,向阳而生。如果有一天,她能自己静静徜徉书海,并以阅读为乐,灵魂丰富沉静,生命朝气蓬勃,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了。我相信,阅读,有这样的力量。

(摘自《新华书目报》)

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引路人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引导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自主化,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做主、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因此,我们语文教学不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方法,目前已被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所接受。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年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显得力不从心,很难使自己坐到“主导”的位置上来,尽管力避“满堂灌”、“填鸭”之嫌,也难免误入牵着学生鼻子转的误区,学生没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导”有目标

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上是否得心应手。一篇课文怎么教,运用什么方法,教些什么等都要教师预先设计好,预先做好安排。拿到一篇课文,不能毫无目标的随便叫学生来读,我们要看具体的教学对象,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因材施教”,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为了避免课堂中学生漫无边际地发问,乱撞乱闯的现象,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紧扣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无论“自读”、“导读”、“品读”、“熟读”中的哪一个环节。学生由于原有知识水平的差异,总会出现课堂提问漫无边际、滞后、超前、提不到点子上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扶”一把,把学生“导”到课文中来,“导”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上来,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让学生盲目地成为“主体”,课堂教学就迷失了方向,将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导”有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感受到热烈、沸腾、多彩多姿的精神。

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乐于参与的积极性。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在上课时不说、不读、不问,其心理障碍就是怕读不好、说不好,同学们看不起,老师指责批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多送给一些学生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后进生,既给他们创造发展的机会,又要肯定他们发言的点滴优点,逐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中说一声“请、谢谢”,学生就会有一种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学习情感就会高涨,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一个老师走进课堂,板着脸,用凶狠的目光扫视学生,对学生没有亲切的教态、和蔼的语气,学生处在紧张的气氛中,不敢发言、不敢提问,就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建立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并且主动参与。

三、“导”有学法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主体教育的核心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认识和发展过程中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得知识,必须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这是让学生主动的有效办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提倡,凡是学生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去做,让学生主动去预习、思考、质疑、讨论、归纳、评价。如《鸟的天堂》一文中,第二段写榕树大和美;第三段写鸟儿欢,在结构和表达形式上这两段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在教学第二段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再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句子,品析榕树的特点;然后图文对照,深入理解重点词句;接着听音乐展开想象,感受榕树的美;继而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出学习方法:“自读课文,了解顺序;品析词句,抓住特点;图文结合,展开想象;体会感情,学习写法”。然而,在学习第三段时,我并没有简单地要求学生机械地按以上几步去读,而是鼓励他们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读书方法。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大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导”有效率

现在课堂上最大的弊端,就是老师讲得太多,学生训练时间太少;老师问的时间太多,学生思维时间太少,太多时间都被老师的“讲”和问占用,学生的读写训练和思维训练往往因时间而落空,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围着老师的“讲”和“问”转。一位老师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可算非常负责任,从这课的字、词、句讲到篇,结果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时间没有了,思考问题的时间也没有了。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加大学生负担,窒息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许多成功的教学实例,无不是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得合理、恰当。由此可见,在课堂上,要控制教师讲的时间,要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合理分配教与学的时间,为学生的多项训练留有空间。

五、“导”有层次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学生中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大班尤为突出。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这是教师必须要正视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能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得到较高发展的潜能。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只是使他们进一步发展处在不同的起点上,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老师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将不同的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或类型,实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即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练习、分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基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学习希望,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增强主体意识。

上一篇:关注消防 平安你我 班会教案下一篇:3 选址报告和建筑设计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