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化”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2024-08-29

“板块化”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研究(精选3篇)

“板块化”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第1篇

“板块化”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摘要:板块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为了有效实施板块化教学,教师必须精读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科学划分板块、促进课堂教学。本文将结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例,深入分析“板块化”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以板块化教学促进体育教学实效的增强。

关键词:初中体育板块化教学有效途径

简单而言,板块化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明显的、互相联系的板块,这些板块逐层深入,也就是说,不同的板块对应不同的内容,且后一个板块是前一个板块的深入。板块化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凸显教师的教学特色;能够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能够调动全员参与课堂等。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开展板块化教学呢?

一、课前板块――设计预习任务,提前感知学习内容

自主预习属于课前板块范畴。初中体育的教学内容中,既有理论内容,也有动作技能内容。在学习一项新的体育运动或者技能之前,了解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够促进学生对运动和技能的学习。因此,在课前板块,教师可以设计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提前感知学习内容。

例如,在讲授“篮球”这一内容时,可以将其分为六大板块:一是身体训练;二是投篮教学;三是篮板球;四是积极防守;五是快攻和防快攻;六是阵地进攻。其中,在讲授“投篮”这一板块时,又可将其细分为不同的小板块,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急停跳投、行进间投篮。针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这一细分的板块内容,教师设计了如下预习任务:①什么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②其技术要领是什么?③你能在上课时示范这一动作技能吗?在这个预习任务中,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概念;然后,通过提前上场练习,领悟其中的技术要领;最后,示范这一动作技能。从理论到动作,这样的预习完全摆脱了枯燥的模式,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在教师带头学生练习的课堂上,教师先与学生口头互动,共同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内容;再请学生示范,看看动作是否到位,及时点拨。“板块化”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学生投入课前板块的预习,也有利于他们养成预习的习惯。

二、课中板块――优化课堂教学,理清板块教学思路

课中板块包括导入、呈现和巩固三部分。教师必须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理清各板块的教学思路,逐层递进体育教学。

1.导入――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入境体验。在导入环节,利用情境作为载体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综合设计导入。如问题情境可以引发思考,游戏情境可以活跃氛围,音乐情境可以调动情绪等。教师可以同时运用多种情境,以达到最佳导入效果。

例如,以“排球发球”这一知识点为一个板块内容时,教师利用情境导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中国女排的各种发球图片,利用图片刺激学生眼球(利用著名的女排运动员,增强画面的熟悉感,调动学生的兴趣)。此时,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有了学习的欲望。其次,教师利用问题与学生形成互动:你知道多少种排球的发球方法?不同的排球发球方法又有哪些技术要点?你能上前示范你知道的排球发球方法吗?由于课前已经安排了预习任务,于是学生将预习所得的资料逐一呈现,与教师互动。等与学生互动完后,教师再过渡到不同的排球发球方法的学习上。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强化学生对排球发球的认识。排球发球意味着比赛开始,发球也是进攻的开始,要想起到先发制人的效果,队员必须发攻击性强的球。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图片和问题相结合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排球发球的学习。

2.呈现――巧用示范教学,引导学生融入课堂

导入后,接下来的环节便是呈现。教师可以利用示范教学呈现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练习,融入体育课堂。一般而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示范与讲解结合起来,降低体育技能的学习难度。

例如,以“乒乓球正手攻球”这一知识点作为一个板块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参与练习。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技术要点分五步走:站位、近台、引拍、挥拍和击球,每一个动作都要前后连贯。教师从站位开始示范,并配合一定的语言讲解;近台,两脚开立约与肩同宽,左脚稍前;紧接着到引拍,转腰将球拍引至身体右侧,前臂和球拍成一直线与台面平行„„教师利用这一方法,分解完整个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再引导学生分组训练。训练时,主要是两两练习,一人喂球,一人正手攻球,然后对换,直至学生掌握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为止。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做好观察工作,找出学生练习时的易错点,再集体纠正。如很多学生在乒乓球正手攻球时,不敢挥拍,甚至有时会停顿,弧线也很差。有鉴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徒手练习挥拍,教师纠正动作。又如很多学生都出现了上臂与身体夹角过小的问题,此时,教师提出对策:放松肩部,加大上臂与身体的距离。总之,教师要做好示范,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欲望。

3.巩固――利用游戏教学,巩固体育学习内容

在巩固环节,教师可以采取放松的、愉悦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游戏巩固是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板块化”下的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巩固学生的体育技能,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如以“篮球运球”这一知识点为一个板块内容时,教师在学生学习完篮球运球的技术后,可以利用游戏教学作为巩固,强化学生的篮球运球技能。

游戏名称:篮球运球接力赛。首先,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小组通过抽签分成两队,队内赛胜出的两个小组再进行比赛,分出冠亚军,队内赛失败的争三四名。学生需要将自己掌握的运球技能用到比赛中,以帮助小组取胜。其次,解说游戏规则:在规定范围内运球,中间不准断球。如果不小心把球掉到运球范围外,则需要回到起点,重新前进运球,最快轮完的小组为胜利方。最后,以哨声为准,游戏开始。为了渲染比赛氛围,教师播放了NBA赛事主题音乐激励学生。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的篮球运球能力得到发挥和巩固。在游戏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运球时存在的问题;游戏结束后,再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投入练习,提高学生的篮球运球能力。游戏巩固的方式再次将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投入游戏,应用所学的运球技能,为小组胜利做出贡献。由此可见,增加竞争元素的游戏更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也能取得更好的巩固效果。

三、课后板块――展开合理反思,有效促进教学相长

课后板块是板块化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这个环节,教师既要做好反思和评价工作,还要引导学生反思,以促进教学相长。首先,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反思升华。如在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这一课的预习进行反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补充“导学单”。也就是说,对于教师设计的预习任务,学生自己反思完成任务的情况,如是否能利用多种途径查询“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概念;是否能结合查到的技术要点提前进行练习,领悟其中的技术关键点所在;是否能在展示环节主动展示自己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正视自己的学习问题,以便及时纠正、提高。其次,教师的教后反思。如将“排球发球”这一知识点作为一个板块内容进行反思时,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利用情境是否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情境教学与新课衔接是否有效、完美?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的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进入情境进行学习?利用情境导学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学生和教师都进行反思,能够促进板块化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推广与应用。

总之,“板块化”下的初中体育教学需要教师熟悉教学内容,熟悉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制定板块内容,有效开展板块式教学。教师要勤于探索、实践,合理制定板块、细分板块,以板块化教学引领体育课堂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李玉建,江泽庆.对初中学校体育进行“板块化”管理的作用与意义[J].中国学校体育,2012(11).[2]刘海祥.对初中体育内容“板块化”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3).

“板块化”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第2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我国教育界引起了一次全新的改变,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师到学生都有了全新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模式、课程功能、授课方式、教学内容、结构、评价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这对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主要是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方面的转变。也就是说,新课改对教育教学工作者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迅速、准确的理解和实践新课程。

关键词:体育教学 兴趣习惯 体育活动 新课程改革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对于初中的学生,怎样更好的践行新课程所提出的具体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在自己的授课过程中,不断的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从而来在全面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精神指导下,有效的组织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如果想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那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自我进行积极的冷静的反思,将自己置身于新课改的环境中,把发展自我的事业和提高自我的专业素质为前提,来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从而为社会服务,为学生服务。

1、教师转变教育思想。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就要做到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意识,及时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方式和教学反馈等。

作为一名初中的体育教师,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由于在小学的体育教育很缺乏,以至于导致许多现实问题,例如:许多班级都有一部分体重偏胖的、性格比较内向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究其根本原因,恐怕还是他们由于没有恰当的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带来的影响。正是由于他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严重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自己跟其他同学的关系疏远,从而成为体育课上的旁观者,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此类情况更为突出。其实,对于这部分学生本身来讲,都具有想要融入到大家团队当中去的强烈愿望,但是,往往自己就给自己加以束缚,怕别人嘲笑自己。怕自己在跑步的过程中,速度太慢,怕别的同学对他议论纷纷;怕在做体育动作的时候,自己的动作不到位,收到队员的批评和指责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既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排除在课堂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的干预。教师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目标来组织教学。

为了排除学生这种顾虑,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做到及时观察学生的上课状态,多给予这部分学生关爱和鼓励,并且多组织集体性的活动,激励他们积极的参与进去。例如体育游戏就是一种很好的体育活动,不同的体育游戏有不同的教育意义,可以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规守纪、团结互助、自信心、拼搏精神、荣誉感等多方面的思想品质进行教育和提高。学生在参加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在游戏过程中,增加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合作,为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提供肥沃的土壤。

2、教师转变自身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教师就是教学的权威,是整个课堂的指挥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综合评价的实施者,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下,我们就要完全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而我们教师仅仅是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引导的作用,从此我们教师就不要让所有的学生的意识、行为、习惯等统一化,规范化,我们要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自我终身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不同的自我,才能在团队中尽情的展现自己,大胆的跟别人交流,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从而促进全方面发展。

为了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每一名体育教师就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公平的对待学生,对于那些领悟性高的学生不偏向,对于掌握动作不理想的,教师要不厌其烦的进行指导、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教师成为学生提高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例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传统的授课方式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练习,最后教师做纠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动脑思考、经过创造、发现、最终获得学习的步骤,通过体育老师的激励、在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技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学习方法,从而体现出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一直是在不断的激励、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样以来,教学效果就会非常突出。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教师要适度调整教学策略,对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做出适当的改变,使我们的教学与课程理念相吻合。“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应用到学生学习也是一样,就是同样一个练习,如果让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练习,其效果也是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对教学的直接作用。

在新课改实施的条件下,针对初一新生的现实情况,为了培养他们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我们就可以通过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培养他们再参加体育锻炼的时候所获得的欣喜感受。如果在练习队列队形的动作时候,只是通过简单的机械的重复,那么,时间一长,学生的兴趣就会淡化,那么,我们教师在练习的时候,尝试着转化成游戏的方式,并且经常改变,那么学生即能对动作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能不觉的枯燥乏味,练习齐步走、四面转法、正步走、立正、稍息、踏步等我们可以利用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练好队列队形的重要性,用语言来激发他们的激情。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也应该采用多变的形式,因为队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学形式上多加考虑,使学生有新鲜感,这样,才能克服队列、队形练习的乏味,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最佳效果。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因此设计一些竞赛性的游戏也是队列队形训练的有效载体。例如:用英语喊口号,让学生做动作,在做动作时,动作慢的或者做错的同学来进行各种才艺表演。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得到锻炼。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条件,酌情进行任务配置。其实,体育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

总之,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提高和学生的素质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构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解放思想,突破限制,最终,实现师生共同的发展和提高,真正达到既达到锻炼身体有培养学生情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学荣 试析体育游戏的教育优势 中国学校体育 2000年第4期 2.向红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中国学校体育 1996年第3期 3.欧阳宏 浅谈体育游戏的组织与教法 湖北体育科技 1999年第1期 4.邓平王家宏 《体育游戏》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7月

5、《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曲宗湖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

6、程 功、陈仙梅《教育心理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4年

7、钟启泉等编著《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版

8、曲宗湖等编著 《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1.版

9、《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陈龙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初中科学课堂在小班化下的有效性 第3篇

一、问题的描述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开展了“学为中心,教学生学”的小组合作教学新范式,在每班学生数约为30人的小班化情形下,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以6人为单位,将班内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学为中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以学生为中心,第二层意思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它的特征可以用五个“还给”来表示:把思考与想象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认知与理解的过程还给学生、把应用和展示的机会还给学生、把提问和质疑的自由还给学生、把交流与分享的快乐还给学生。

二、构建“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我校科学组通过一段时间摸索后,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以学定教”的实践模式:

1.预学作业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预学作业。在自主预习的时候要充分掌握学情,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学,并通过课堂巡视、观察等途径来把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可以理解和掌握教材上的部分内容甚至相当部分内容。

2.预学检查

预习检查的方式一般分为教师检查和小组检查,这里主要以小组检查为主。在检查预习时,小组成员每人都要承担检查任务,人人检查别人,人人被别人检查,组长统计后,可设计预习情况检查统计表,把预习情况整理后汇报给老师。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二次学习,提高预习效果,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自学展示

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是教学新范式的核心,它能真正地把应用展示的机会和交流分享的快乐还给学生,这样不仅能促进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还能促进组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因而教师要合理安排展示的小组或个人,并在恰当时候介入,针对展示进行指导点拨,做出顺应性评价。

4.师生精讲

新课堂成为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学生承载人类积累下来的知识的过程大多是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流、互动而发生的。班级群体中每个成员都具有不同的智慧水平、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情感表达等。新课堂中,教师学生是在接纳与尊重中发生有效的沟通,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

5.评价小结

评价体系是高效课堂的三驾马车之一。对此,我们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的多元评价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威信,每个学生都非常注意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因此,学生非常看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2)学生自评。学生自评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自己反思自省的过程,它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评这一方式的作用,我将这一评价方式引入课堂及学生的作业中。让他们在每节课后都用一句话来总结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

(3)学生互评。定期让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投票、座谈会等方式,从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开展互评活动,并将互评结果整理归档。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他们鉴别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对科学课堂教学的作用

1.课堂成为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学生大多是通过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来学习知识的。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都不尽相同,因而在新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对应的交流方式,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2.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合作的场所

课堂上,教师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要对学生加以强化,使他们学会学,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使学习从单一的知识学习变为学会方法的学习和培养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总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水平,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好课程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程序下一篇:世界地球日的活动起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