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建设与应用

2024-07-08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应用(精选8篇)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应用 第1篇

配电自动化大规模无线公网通信运维技术研究与应用

随着配电自动化的全面建设,无线公网通信以投资少、运维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其容易长期、频繁掉线的缺点影响了其在配电自动化的应用。文章通过分析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通信过程和无线通信原理,提出五段式缺陷分析方法,通过在现场实践应用,解决了无线公网大规模应用中的不稳定问题,有效提升了配电自动化终端在线率,推动了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应用。0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客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自动化作为配电网监测、控制、信息集成等的技术手段在配电网运维、调控及运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配电通信网络是实现配电自动化和智能化电网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受到配电网结构、环境和经济等条件的约束,要与配电网络特点、规模及业务发展相适应。按照通信范围的不同,配电通信网络可分为骨干网和接入网两层,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382—2009《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要求,骨干层通信网原则上应采用光纤传输网,在条件不具备的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其他通信方式作为补充;接入层通信网应因地制宜,可综合采用光纤专网、配电线载波、无线等多种方式。无线公网通信在数据流量较少、数据实时性要求不太高(秒级)的情况下,能满足配电网运行需求,其具有投资小、施工速度快、能快速建立通信等优点,近年在配电自动化试点建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山东枣庄供电公司于2011年全面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经过3年时间已实现城乡全覆盖,无线公网通信广泛应用于农村等C、D类供电区域,规模达到5600余点。面对无线公网通信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保证其正常通信已成为枣庄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本文在分析无线公网通信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其长期、频繁掉线等影响配电自动化应用的难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无线通信缺陷判定和处理方法。1配电自动化无线通信原理根据《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无线公网通信在配电终端、通信网络、配电主站系统、应用环境4个层次上进行安全防护设计,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证配电网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的安全,以及配电自动化系统和配电终端操作的安全性。其中基于GPRS的配电自动化结构如图1所示。图1基于GPRS的配电自动化结构图1.1无线公网通信安全防护采用(GPRS/CDMA/TD-SCDMA等)公网方式通信,将致使配电自动化系统面临来自公网网络攻击的风险,影响电力系统对用户的安全可靠供电。因此为了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建立安全防护体系。(1)应用无线公网自身提供的链路接入安全措施APN VPN或VPDN技术,实现无线虚拟专有通道,保证网络接入的安全防护。(2)在安全接入区部署的公网采集服务器中,采用经国家指定部门认证的安全加固操作系统,采用用户名/强口令措施,实现用户身份认证及账号管理。在安全接入区的边界处部署配电安全接入网关,采用国产商用密码算法实现通信链路的双向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保证链路通信安全。(3)在安全接入区与生产控制大区之间部署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部署正、反向隔离装置),保证数据传输安全。1.2终端无线通信过程(1)终端无线通信路径建立过程。在终端上电后,下载终端和无线模块参数,通过无线模块登录无线公网,发送心跳包与主站无线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主站无线服务器收到无线模块发送的心跳报文,识别无线模块上线,并发送确认心跳报文给无线模块,无线模块收到主站无线服务器回复的心跳报文,建立无线通道,进行通信。当主站无线服务器判定无线模块在线时,前置服务器通过无线服务器向配电终端发送链路报文进行链路建立,前置服务器收到配电终端回复的确认链路报文后,完成配电终端与前置服务器的链路建立。当配电终端与前置服务器完成链路建立后,前置服务器向配电终端发送初始化报文、总召报文,配电终端回复确认报文及遥信遥测信息,主站与配电终端开始正常通信。(2)无线模块与无线服务器间的通信连接。1)无线模块与无线服务器间通过相互发送心跳报文确立两者是否正常在线,配电自动化无线模块与无线服务器间心跳报文的时间间隔设定为60s。2)无线模块每间隔60s发送一个心跳报文到无线服务器,若无线服务器收到心跳报文后应答无线模块,则无线服务器识别无线模块在线;如果无线模块60s内未收到无线服务器返回心跳报文,则间隔60s后继续发送心跳报文,若连续5次都未收到无线服务器的应答,无线模块判定网络异常,断开连接,并进行重新连接,继续向无线服务器发送心跳包。3)若无线模块连续20次都未收到无线服务器下行应答数据,无线模块自动进行断电重启,重新开始建立连接。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应用 第2篇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数据通信系统;神经系统;IP技术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实现,需要依靠通信手段,将中心控制指令,准确的传递给远方终端,实现终端设备运行信息收集,将数据信息传递给控制中心。通信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配电自动化功能的实现。基于此,加强此课题的研究,有着必要性。

1数据通信系统的应用原则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应用 第3篇

在我国, 配网自动化建设起步时间较晚, 与发达国家配网自动化建设水平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当前我国配网自动化建设中, 其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理论研究较多, 设备及软件质量偏低

为推动配网自动化建设, 供电企业多在研究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其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创造配网自动化建设理论, 这些理论研究成果, 解决了部门电力问题, 如电力设备可靠性问题与设备可维护性问题。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 供电企业相关设备制造成为了最大的制约因素, 尤其是自动化设备要求质量及性能较高, 如配电终端自动化设备逐渐丰富, 为设备相关控制与提取操作电源等造成了困难。随着配网自动化水平提高, 为保障系统运行质量, 对其设备通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保障通信可靠性成为了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关键问题。虽然我国配网自动化建设逐渐发展, 但很多开发商, 并没有深入研究符合配网自动化建设的管理流程, 导致其设备设计及开发无法满足供电企业需求。

1.2 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缺乏对项目整体核心的把握

配网自动化作为一种新兴技术, 其在发展研究中逐渐深化, 却忽视对整个项目整体核心的认识与把握。如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缺乏对整个项目的规划与控制, 则会导致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面临较多问题。

1.3 配网自动化建设中创新性不足

当前我国配网自动化建设, 多是采取试点再推广的方式。然而在推广过程中, 多会忽视区域特殊性。供电企业其地理环境、负荷性质、气候因素及线路等不同, 其供电特性不同。缺乏创新, 是配网自动化建设存在的重要问题。

2 配网自动化建设主要内容研究

配网自动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通信方式、配电终端设备及视频监控技术。

2.1 配网自动化建设通信方式

当前, 在我国配网自动化建设中, 应用较多的通信方式主要为光纤通信、混合通信、GPRS、电力载波通信等。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 应综合考虑区域特性, 合理选择通信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应用传统通信方式, 其可靠性、及时性与准确性问题越发突出, 无法满足配网自动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新型的配网自动化建设中, 多会采取3G无线通信技术, 3G无线通信技术实时性及可靠性较好, 可以满足配网自动化建设的需要。

2.2 配网自动化建设配网终端设备

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 其配网终端开关设备仍采取重合器或断路器, 并结合配电控制器, 通过这种方式对相关电流故障进行判断, 实现对电网运行数据实时监控, 并支持远程控制。然而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 一些线路终端仍采取隔离刀闸, 采取的是手动操作方式, 无法提高操作效率及水平。为此, 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应提高配网终端设备质量, 改造隔离开关, 可以应用独立三相一体式隔离刀闸, 配合电动机构进行运行。

2.3 配网自动化视频监控技术

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 视频监控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通过应用视频监控技术, 实现对配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 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预警, 有效保障了配网运行质量。考虑到配电线路终端复杂, 通信及电源问题较多, 应用视频监控技术难度较大。为此, 可以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应用3G无线通信技术, 在监控终端上选择应用网络摄像头, 提高配网自动化建设中视频监控技术应用质量。

3 配网自动化运行管理策略研究

采取配电运行管理策略, 加强配网自动化建设, 具体策略如下所述。

3.1 加强配网自动化规划

在考虑区域特殊性的基础上开展配网自动化建设, 调查区域配网结构及负荷状况, 科学设计与规划配网自动化建设, 保障网架结构稳定性与完善性。选择信誉质量较好的配网自动化产品厂家, 保障产品质量, 为配网自动化建设质量奠定基础。建立基础数据库, 在充分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规划工作。

3.2 加强配网自动化系统设备维护力度

配电网其本身存在着线路结构不稳定, 点多面广, 涉及人员较多等特点, 且配网自动化综合应用了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实时监控技术等, 加强设备运行维护势在必行。通过设备维护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为实现配网数据统计、分析应用功能, 应保证其数据库设计质量, 并及时进行数据库更新。重点的维护检查工作为:通信设备维护;终端设备维护;如在配网运行中, 其数据传输及接收出现中断问题, 可能是因终端电源问题、接线方式问题引起, 需要及时检查。

3.3 设置配网自动化维护职能机构

因配网自动化属于新型技术, 其系统运行复杂, 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为此, 应设置配网自动化维护职能机构, 配备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管理与操作, 方便其对整个配电网运行状态了解与认识, 及时处理存在问题, 实现配网自动化建设整体效益。

4 结论

配电网属于电力系统末端, 其运行质量直接影响着供电稳定性及可靠性。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 配网自动化建设成为了电力配电网发展的主要趋势。当前, 配网自动化建设面临着理论研究较多, 设备及软件质量偏低, 缺乏对项目整体核心的把握与创新性不足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 对配网自动化建设内容及运行管理提出建议策略, 以保障配网自动化建设质量, 实现其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杨紫明, 赵忠伟, 吴剑男等.配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J].中国电业 (技术版) , 2011 (9) :67-69.

[2]王海燕, 曾江, 刘刚, 等.国外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对我国配网建设的启示[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 37 (11) :125-129, 134.

[3]徐盛锋.配电运行管理与配网自动化建设问题解析[J].中外企业家, 2012 (18) :77-78.

[4]黄大全.探讨配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措施[J].电源技术应用, 2012 (12) :154-155.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应用 第4篇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运行管理;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7-0123-02

1 引 言

经过近十多年的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我国电力系统的供电安全性、可靠性、供电质量、用电满意度及供配电综合管理效率均得到显著提升。但是,仍有许多配电网自动化建设项目并没有发挥预期效果,导致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没有体现其应有价值。因此,有必要对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及运行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为提高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及运行管理水平,改善电力系统供电质量、用电满意度及供配电综合管理效率提供重要参考。

2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

2.1 配电网自动化构成

配电网主要包括110 kV、10 kV、380 V和220 V等多种电压等级的供电系统,尤其是380 V和220 V是最常见的民用电压等级,因此是我国核心配电网络。此外,110 kV作为我国供电系统中城市核心供电枢纽,已经成为配电网络中重要的电压等级。本文根据我国配电网的实际情况,主要以1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配电网络的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1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主要是如何完成现有配电网络的再建设和改造,完善我国1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网络的结构,合理安排各个配电网络的负荷,实现配电网络的组合化、绝缘化、机电一体化、信息化。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主站。配电网络的主站主要单独系统管理与测试任务,目前主要使用100M的网络结构,硬件设备包括后端数据库服务器、前端客户机、网络交换机、通信机、监控工作站等。配电网络的主站自动化建设需要满足实用性、可靠性和开放性要求,不仅要适应配电网络自动化建设的基本需求,还能在技术层面、性能层面确保具有一定的应用实效。

②通信网络。配电网络自动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通信网络的建设,由于配电网络具有网络范围大、设备数量多、信息化水平高等特点,需要依托完善的通信网络实现配电网络的综合管理。通信网络主要包括多种形式的通信方式,包括同轴电缆、光纤、电话线、无线电、微波通信、电力线载波等。

③监控监测终端。配电网监控监测终端是自动化建设中信息采集与处理的关键环节,担负着配电网络监控和监测的重要任务。配电网络的监控监测终端主要包括常规终端、反馈线终端、配变终端等部分,能够实现配电网络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接收、反馈、执行等有遥控相关的指令,也可在监测终端完成事件记录、系统信息上报、电源失电保护、系统闭锁、系统通信等功能。

④环网电缆。配电网跨越地域空间大,是连接不同城市、不同地区、不同城乡的电力枢纽。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时,如何选择环网电缆将直接决定配电网络自动化水平。考虑到城市繁华地段外界干扰多、运行环境复杂,应格外重视配电网络自动化环网电缆的选型。目前,国内配电网络在城市繁华地段所选择的自动化环网硬件设备是电缆,利用环网电缆作为配电网络的主干线,从而避免城市繁华地段外界干扰,优化运行环境。

2.2 主要技术方案

目前国内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几种:

①低压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方案:该方案主要用于解决低压双电源问题和配电变压器运行经济性问题。利用科学合理的配置配电变压器,能够有效控制配电网络末端负荷的使用密度,确保配电网络在一定的供电范围内既满足配电需求也能实现整体网络的自动化管理。通过将2台或者更多的配电变压器进行网络连接,并在低压侧通过配置联络开关,实现配电网络终端的负荷的随时转移,从而确保了整个配电网络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1]。

②辐射型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方案:辐射型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方案主要应用的对象是以采用单电源供电的城乡、农村及偏远地区的配电网。辐射型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方案是以单电源为中心,以多级重合器和分段器为辅,形成单电源向周围辐射的配电网络。辐射型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方案具有自动故障隔离功能,在配电网发生短路时,可通过故障隔离及在线重组,快速恢复配电网的供电。

③架空线路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方案:在交通环境较好的地区可采用架空线路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方案,采用裸架空的配电导线和绝缘导线形成架空线路主体,为了保障配电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经常采用双回路和双电源的架空线路。架空线路配电网络自动化建设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布线灵活、故障自检等特点,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只开启甲电源作为主要开路,当甲电源发生故障时系统自动切换到乙电源,从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④电缆为配电主干线的自动化建设方案:在城市繁华地段如商业区、人员密集的办公区、生活区等位置,采用电缆为主的配电主干线自动化建设方案,不仅有利于配电网络的自动化管理,而且进一步提高了配电网的安全性。采用环网开关柜为配电网络主体,利用配电网负荷开关作为控制器,根据配电网络末端负荷的密度合理调整配电网络用户数量,实现配电网络的自动化管理。以电缆为配电主干线的自动化建设方案,通常采用光纤或电话线为主要通信方式,这样不仅确保自动化系统的通信,而且降低了外界干扰对整个配电网络的影响。

3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国内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片面追求自动化功能实现与完善,忽略了自动化建 设核心功能与应用价值的共赢

国内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并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采用理想框架搭建系统,虽然保证了系统功能的实现,但是系统的设计与功能实现缺乏有效的规划,导致系统的实用性不足。有的系统过分追求自动化管理,加入故障隔离和自我恢复功能后覆盖了原有核心功能,不仅弱化了系统的整体功能,而且导致系统可靠性降低,不具备广泛推广的条件。有的系统片面追求解决系统反馈的自动化,忽略自动化建设中切实利益的保障,没有对整个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导致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调,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并没有达到[2]。

3.2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技术水平不过关

自动化技术水平直接关乎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进度和整体完善性,自动化水平还是决定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础。在国内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中,对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较高的部分自动化水平仍显不足,尤其是需要安装在户外的大量站端设备,由于运行环境恶劣,电子设备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而易损伤,导致配电网自动化水平降低。另外,10 KV配电网络的开关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的提取相对困难,自动化系统开发单位对整个配电网运行流程不了解,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都会对整个配电网自动化建设造成影响。

3.3 配电网自动化设计与建设矛盾突出

配电网自动化设计单位在设计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方案时着重考虑设备、主站、通信、建筑施工、实现方式等方面,而自动化建设单位则着重考虑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设计与建设两方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导致整个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进程受影响。此外,设计方案确定后,建设方若未能按要求完成建设,仍旧会影响系统的适应性、实用性、可靠性及可维修性[3]。3.4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是多学科融合系统工程,各个学 科之间的融合与兼顾影响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结局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电力系统、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工程,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将各个学科有效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既要兼顾各个学科的技术优势,又要摒弃学科融合带来了冗余和矛盾。所以,多学科融合是目前国内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3.5 系统运行管理人员对自动化技术认识不足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根本是人才的建设,目前国内配电网自动化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仍旧较弱,人员对通信、自动化、网络管理、人员协调等多方面的技能水平不足,导致配电网自动化管理水平较差。

4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对策

根据本文所提出的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云溪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性解决:

①加强配电网络自动化建设中核心功能、基础功能与系统价值的均衡,既要保证系统的基础功能和核心功能的系统实现,还要保证系统应用价值的体现,达到科学合理建设与运行,确保投入产出比均衡发展[4]。

②进一步完善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技术,攻坚克难掌握自动化建设的核心技术,尤其是站外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的技术提升,为提高配电网自动化水平提供技术保障。

③综合配电网自动化设计与建设,设计方与建设方统筹规划,彼此了解彼此的规划方案,共同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为建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共同出谋划策。

④完善多学科融合,在兼顾各个学科的技术优势的同时尽可能摒弃学科融合带来了冗余和矛盾,提高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⑤对参与配电网自动化运行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掌握配电网自动化管理技术,提高人员的技能水平,确保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靠性。

5 结 语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改革步伐的深入,供电企业均将面临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如何在大市场环境下保证供电质量、用电满意度和管理有效性,降低供电企业管理成本,是供电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实际情况,探索了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从而为国内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韩先第.配网自动化建设运行与管理问题分析[J].电气应用,2006,25(7): 56-58.

[2] 姚建国,周大平,沈兵兵,等.新一代配电网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设计和 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8):89-93.

[3] 胡秀国.开阳城网配网自动化方案研究及实施[D].贵阳:贵州大学, 2009.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应用 第5篇

配电网故障,在供电系统中普遍存在,部分供电企业选用断路器代替开关,并期望故障产生的时候,离故障区域最近的断路器可以及时跳闸将故障电流阻断,进而避免故障影响到整条供电线路。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之中,故障产生后,由于各级的开关保护配合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越级以及多级跳闸现象的发生,同时给判别故障的性质工作带来困难。为将这一现象避免,部分供电企业则利用负荷开关作馈线开关,这一方法虽解决了多级跳闸与故障性质的判断等问题,但却存在有一点故障全线就会出现瞬时停电的弊端,使得用户停电现象频繁。

随着馈线的主干线路的绝缘化与电缆化比例不断升高,供电的主干线出现故障的频率明显的减少,故障大部分在用户支路产生。所以,部分的供电企业在用户支线的入口位置,设置了具备单相接地与过电流储能跳闸功能饿开关,其目的是为了将用户侧的故障自动隔离,避免用户侧的故障波及全线,同时确立故障的责任分界点。

二、 故障的处理

2。1、两级级差保护配置的原则

在两级的级差保护配合之下,线路之上保护配置与开关的类型组合的选择原则:分支、用户以及变电站的出线开的开关选取断路器;主干的馈线开关均用负荷开关;分支、用户的断路器开关,其保护动作所设定的动作延时的时间为0;而变电站的出线开关为200至250ms。

采取该两级级差的保护配置之后,所具备的优点:其一,分支、用户产生故障之后,故障点先跳闸,变电站的出线开关则不会跳闸,所以,不会导致全线停电;将故障发生时停电的用户过多这一问题有效的解决了。其二,开关越级、多级跳闸地现象将不再产生,简化了故障的处理过程;操作的开关数量减少,恢复瞬时性的故障所用的时间很短;将全断路器的开关馈线的不足克服了。其三,主线采取负荷开关比采取全断路器经济。

2。2、两级级差的保护之下故障的处理

其一,当主干线是全架空的馈线,其集中式的故障处理是:当馈线产生故障之后,变电站的出线断路器将跳闸进而将故障电流切断。在0。5s的.延时之后,变电站的出线断路器将闭合;如果闭合成功,那么其肯定是瞬时性的故障,如果失败,则肯定是永久性的故障。主站依据所收集配电的终端相关的故障信息,将故障的区域判断出来。当为瞬时性的故障时,将相应的信息存入到瞬时性的故障处理的记录中;当为永久性的故障时,则对故障周边的开关、分闸进行遥控,以将故障区域隔离,同时遥控相应的变电站的出线的联络开关与断路器闭合,将正常区域的供电恢复,并把相应的信息存进永久性的故障的处理记录当中。

其二,当主干线是全电缆式的馈线时,其集中式的故障处理的步骤是:若馈线产生故障之后即被认定为永久性的故障,变电站的出线的断路器则会跳闸将故障的电流切断。主站依据所收集配电的终端相关的故障信息,将故障的区域判断出来。对相应的环网柜的故障点周边区域的开关、分闸进行遥控,将故障区域隔离出来,同时对相应的环网柜地联络开关与变电站的出线的断路器开关闭合,将正常区域的供电恢复,并把相应的信息存进永久性的故障的处理记录当中。

其三,当分支、用户产生故障之后,其集中式的故障的处理步骤是:相应的分支、用户的断路器发生跳闸将故障电流切断。如果跳闸的分支、用户的断路器的支路是架空的线路,就可以快速的对重合闸进行开放控制,经过0。5s的延时之后,相应的断路器将闭合。如果重合成功了,则可以断定其是瞬时性的故障,如果重合失败,则可以断定其是永久性的故障。如果跳闸的分支、用户的断路器的支路是电缆式的线路,就可以直接的断定其是永久性的故障。如图1a所示的架空配电的线路,当采取两级级差的保护再配合跟集中式的故障进行处理的时候,其具体的配置为:变电站的出线的开关是S2和S1与用户的开关B2和B1所采取的断路器;联络用开关和分段用开关A1到A7所采取的负荷开关;B2和B1断电器的保护动作的延迟时间设置成0s,而变电站的出线的断路器S2和S1则设置为200ms。由于主干线是全架空的线路,因此,变电站的出线的断路器与用户的断路器重合闸的控制均是开放的。在本文的图中,圆圈表示的是负荷开关、方块表示的是断路器、空心表示的是分闸,实心表示的是合闸。

文中图1所示的是两级级差的保护与集中式的配电的自动化配合地典型的架空配电的线路于分支线与主干线产生了故障之后地处理过程为:

①假定A2到A3间的馈线段产生了永久性的故障;其集中式的故障的处理过程为:S1断路器将跳闸将故障的电流切断;如图1b所示。在经过了0。5s的延时之后,变电站的出现的S1断路器重合;如图1c所示。因为重合的是永久性的故障,所以重合失败,同时断定其是永久性的故障;如图1d所示。配电的自动化的主站依据配电的终端所上报的A2、A1和S1开关流经的故障电流;而其他的开关没有故障电流流经地信息;因此断定出,故障产生于A3与A2间的馈线段;所以,对A3与A2负荷开关两个分闸进行遥控,将故障区域进行隔离;如图1e所示。接着对A5与S1合闸进行遥控,将正常区域的供电恢复;如图1f所示。

②假定B1所带的用户的线路下产生了永久性的故障;其集中式的故障的处理过程为:B1断路器则跳闸将故障的电流切断;如图1g所示。在经过了0。5s的延时之后,断路器B1重合;如图h所示。因为重合在永久性的故障之上,故重失败;B1断路器跳闸且不能再重合;完成了的隔离;如图1i所示,由此可见,主干线没有受到故障的影响而形成短暂的停电。

2。3、三级级差的保护配置的原则

采取无触点的驱动技术与永磁操动的机构地三级级差的保护典型的配置通常有下面三种:

其一,变电站的10KV的出线开关与馈线的用户开关和分支开关共同形成了三级级差的把好;如图2a所示。B1到B4用户开关的保护动作,其延迟的时间设置成0s;而馈线的分支开关A6和A5设置成100到150ms之间;而变电站的出线开关则设置成250到300ms之间。

其二,变电站的10KV的出线开关与某一个馈线分段的开关和馈线分支的开关三者形成了三级极差的保护;如图2b所示。在其中,馈线分支的开关A6、A5和A7的保护动作的延迟时间设置成0s;而馈线分段的开关A2的保护动作的延时设置成100到150ms;而变电站的出现开关则设置成250到300ms。

其三,变电站的10KV的出线开关和环网柜的出现开关和中间的某级的换王国地进线开关三者形成了三级级差的保护;如图2c所示。在其中环网柜的出线开关B1到B2的保护动作的延迟时间均设置成0s;而中间的开关A4的保护作动的延迟时间设置成100到150ms;而变电站的出线开关则设置成250到300ms。

其中,三级级差的保护和集中式的故障处理的配合原理和两级级差的保护处理的情况相似,在此就不赘述。

参考文献:

[1] 刘健,倪建立,杜字.配电刚故障区段判断和隔离的统一矩阵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3(1).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应用 第6篇

2010年10月22日,筹备半年的“配电自动化新技术及其应用高峰论坛”在杭州市开元名都大酒店隆重召开并于24日圆满落幕。该活动由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信息交换标准化委员会主办、赛尔传媒承办、杭州市电力局协办,同时得到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来自电网公司、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和制造企业等共近300名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十一五”国家电网规划,电网建设投资达到4万亿元,其中2.4万亿元将投资于配网建设上;“十二五”规划中对能源的关注度进一步升温,关注能源行业,关注节能减排成为首要任务,电网建设也从国家战略出发,从节能的角度审视电网建设及未来发展,智能电网建设成为“开启能源革命”的又一次创举,而智能配网又是这里面的重中之重,总结过去配网建设的经验,在新一轮配网建设中发挥试点项目的作用,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点,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在全国标委会配网工作组及技术委员会的带领下“配电自动化新技术及其应用高峰论坛”顺利召开了。

为了该活动的召开,赛尔传媒进行了精心的组织策划,诚邀行业专家领导成立技术委员会,为大会行业技术热点捕捉及内容组织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技术委员会成员均为配电自动化领域的顶尖专家,在他们的指导下“配电自动化高峰论坛”会一届一届的办下去,成为国内配电自动化交流的最佳平台,未来也将成为该技术范围国际交流的窗口。

本届论坛出席的嘉宾有:主办单位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信息交换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张官元、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大学教授余贻鑫(院士)、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电网公司国调中心副总工程师石俊杰、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分公司副总经理/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信息交换标准化委员会工作组组长沈兵兵、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电力局总工程师周志芳、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用电与农电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赵江河、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刘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东、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徐丙垠、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良、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岳振东、北京科锐电气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袁钦成等。

同时,出席的还有特邀嘉宾: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高级工程师李懿燊、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高级工程师曹镇、国家电网公司国调中心自动化处高级工程师周颉英、广东省电力公司广州市电力局调度通信中心自动化科科长霍建彬、浙江省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张劲、浙江省电力公司调度通信中心主任李继红、浙江省电力公司调度通信中心副主任张扬、杭州电力局副局长蔡信、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事业部部长唐兰湘、摩莎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电力行业经理王波、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涛、厦门蓝溪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伦发等。

论坛历时三天,第一天是主题大会和高峰论坛,第二天为项目案例分析及分论坛,第三天参观杭州电力局配网项目,内容丰富而实用,第一天大会由赛尔传媒副总经理刘丹女士主持,主办单位张官元秘书长致开幕辞。之后余贻鑫院士、沈兵兵组长、马小松、霍建彬、赵江河、徐丙垠、张子仲、王波、王涛、梁伦发等做了主题讲座,分别从城市配网规划、配网技术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南网配网规划、61968标准、61850标准以及具体的产品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这些内容都是当前争议较多的热点和难点,专家进行了细致地分析。高峰论坛期间,国网公司调度通信中心石俊杰副总工介绍了“十二五”规划下,国家电网公司配网方面的想法和规划,其他嘉宾也围绕与会代表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解答。

大会第二天也是亮点层出,首先是项目案例分析,对杭州局配网项目、银川试点项目、广州市配网项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了能够对具体的关键问题更深入讨论,大会安排了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关键技术”、“馈线自动化与自愈技术”、“配电网通信新技术”三个

分论坛,分别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与用电研究所总工程师丁孝华、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刘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东主持。三个分论坛由专家带领,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就与会者关心的问题给予了准确的回复。

大会第三天,杭州电力局组织了试点项目参观。虽然天空中飘着雨,渐渐寒意袭来,让人感觉到了冬天的临近,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参观的热情,一大早就在酒店大堂集合,登上了前往三个站点参观的列车„„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应用 第7篇

引言

我国在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许多电网新发展和新规划,尤其是要建立起以信息化和自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从而实现电网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电网从以往的传统电网实现向经济和高效的现代化电网。通过10kV配电网的线路复电以及自愈功能,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的运营效率和运营条件,同时还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和稳定。因此,配电网自动化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提供强大后盾。1、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分析

对于10kV配电网自动化设备的好坏能够决定自动化的实施效果,一般情况下,在10kV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和管理中,其配网一次网架主要分两种,其一为架空线路,另一线路为电缆,两者的网架线路分别使用不同的配网自动化设备。当前,配电自动化设备的终端所指的就是架空配电终端以及环网柜配电终端和配变检测终端这几种。如果要在配电自动化后期减少其较多的维护工作,那么可以在选择配电自动化设备的时候,主要关注设计以及选型等方面挑选一些少调试以及免维护的设备。不过,在挑选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对于高压一次开关设备免维护情况,从这个角度考虑,针对高压一次设备可以选择一些操作方便、设备比较简单以及性能非常良好且可靠性也较强、原理简单的设备。这里举例10kV的柱上负荷开关情况下,要选出线的电缆头,工作室应该采取全密封的设计操作机构,且开关主要安装方式为悬挂方式,同时在开合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出现瓷套被冲击的不良情况。要保证开关的外壳有防日光保护层,涂上防腐保护层。高压设备还需要对自动化接口预留,也可以采用同步配备自动化设备终端,这样可以对将来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奠定安全、可靠的基础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对高压设备的检修可以运用一些新技术设备,尽量的减少停电或者保证最大限度之内不停电,以便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增加。

下图即为10kV柱上负荷开关,其次,注意二次设备要尽量减少维护。主要是由于二次设备通常是配电设备自动化的终端设备,其承接的任务比较重要,要对一次开关设备以及配电自动化的连接。所以,在进行设计和选型的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考虑,不仅遵守一些产业化的设计原理和思想,对设备的原理以及设备结构要能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连接,使系统保持较好地安全性能和良好的可靠性能,同时也具有免维护性。

在选择后备电源方面也要注意,我国当前的配电自动化后备电源基本上选择的是储能电容以及蓄电池。而户外设备的应用中,选择蓄电池当做工作电源的情况较多,但是容易有很多问题出现,主要是免维护性以及在适应户外环境等方面问题非常棘手,且杆上的设备也随之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选择储能电容方面是当前的配电自动化的一个趋势,当然采用一些低功率电动操作机也比较划算。

2、分析一体化运维模式

我国目前的一体化运维模式也非常多,主要由于电网运营的企业也遍地开花。在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会应用到许多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和企业体制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因此,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维护很有必要,从目前的体制发展和技术上讲,电气企业已经具备了一体化运维体制的条件。本文就对10kV配电自动化系统维护的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分析。

在供电公司的维护方法中,其主要是运维技术管理人员机械能线路终端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其一,运维技术人员的出勤有制度、有保障,且可以随时全天候待命。其二,其发生事件后,响应非常迅速,且有关运维技术人员对于线路以及设备都比较熟悉。其三,运维技术人员对于工作的流程以及业务技能能够达标,且在沟通方面没有障碍。但这种运维管理模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有自动化人员的配备一直处于不足的状态,很多管理人员也运维技术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虽然一些供电公司增加了一些人手,但是这种问题仍然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其维修工具的老化以及维护的工作量偏大等各种问题还是层出不穷。

对于配网自动化设备的许多特点,可以进行一体化模式工作,其运维一体化的组织模式主要是一体化运维中心下面,主要分管三个部门,为管理职能部门和系统运行维护部门,以及设备运行维护部门。其中,管理职能部门是作为运维管理模式的中心,对配电自动化设备起到全面管理的作用。其他两个部门主要是对系统和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

这种一体化运维模式的管理,在管理职能的全面协调下,通过系统自动化的后台以及设备现场的维护和联动,实行了一体式的管理和维护。其具有较多的优点,主要是管运实现了分开,符合有关电网企业在设备等方面的管运分开的原则,且对各部门的职责做了清晰化和负责制。其次,在层次上比较分明,使得哥哥们的职责和任务比较明确,在运维管理界面中非常清晰和明白,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最后,在资源的利用率上非常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相应的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3、结语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应用 第8篇

电力系统我们还可以根据其职能分为:输电网络和配电网络, 其中输电网络是用来担任大容量、远距离电力输送的工作。为了保障输电网络的安全, 即能够可靠的完成输送电能这样的任务, 因此, 大多的电力公司都在输电网络上投入了大量的技术装备, 一整套基本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继电保护系统和通信系统, 构成了输电网络的自动化系统配置。

与输电网络相比较, 配电网显得较薄弱。配电网络的自动化技术和运行管理问题远远及不上输电网络的设备配置。主要还是由于在计划经济时代, 电力系统实施“重发、轻供、不管用”政策, 从而导致了大量的配电系统设备不完善。

2 配电网络自动化建设

配电网络一般是指10KV、380V和220V等电压等级的供电系统。现在一般采用110KV变电所作为一个城市的核心枢纽, 因此, 110KV的电压也随之划入了城市配电网络的范围, 但是, 10KV、380V和220V等电压等级的供电系统仍然是一个城市的核心配电网络。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 本文主要是针对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配电网络进行建设和相关的运行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一个城市配电网络进行自动化建设需要首要完成的任务就是配电网络自身发展的建设。由于现在城市的配电网络普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 管理薄弱等现象,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 开展整个城市的配电网络工作, 其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城市配电网络的再建设和再改造工作, 从而完善城市配电网络的结构和管理。进行城市配电网络的建设的主干线是以10KV线路, 并合理使用可控分段开关, 从而完善配电网络实现各负荷的可转移性。根据城市配电网络的现状, 未来的配电系统应该是无油化、绝缘化、组合化、机电一体化的。

配电网络自动化简称DA, 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1 主站

主要包括计算机以及相关的测试程序。

关于城市的配电网络自动化建设, 对于其主站部分的建设要满足以下三方面要求: (1) 开放性; (2) 可靠性; (3) 实用性。一般情况下, 配电网络的主站一般是使用100MNT的网络结构, 其组成部分有:前置机、数据库服务器、监控工作站、显示器、网络交换机、路由器和通信机。

2.2 监控和监测终端

该环节主要是由馈线终端、配变终端、常规终端等部分组成。该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完成信息的采集、处理、接受和执行相关的遥控指令, 除此之外, 还可以完成事件记录、上报、闭锁、电源失电保护和通信等功能。

2.3 通信

配电网络自动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是, 通信是否符合自动化的要求。

配电网络主要采用的通信方式包括光纤、电力线载波、电话线、微波、无线电、同轴电缆等。

2.4 环网电缆

在城市的繁华地段, 选用电缆作为配电网络的主干线, 其主要特点是运行环境良好, 外界影响因素少。

3 运行管理问题

配电网络自动化属于建设、管理与通信等技术相融合的工作。配电网络自身具有“点多、面广、人员多、线路结构不稳定”等多方面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配电网络运行与维护是今后开展配电网关键。为了保证配电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 需要进行以下多方面检测, 主要包括: (1) 自动化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相关故障的处理; (2) 对于通讯光缆的运行、维护和检修工作; (3) 单线图等图形数据维护; (4) 城区的建设, 相关设备更改, 数据输入。

在配点网络采用自动化技术之后,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使运行人员对配电网络的运行状态掌握得更全面更快捷, 为供电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 关于配电网络的自动化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片面追求功能完善, 忽视部分核心功能和系统应用价值的实现。直接导致了后期的应用无法实用化;过分追求狭义的故障处理和恢复功能。具备示范, 不具备推广;只解决了少数馈线的自动化, 导致使用方没用具体的收益。

(2) 设备的可靠性、通信方式、网络平台是配电网络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主要表现为: (1) 配网自动化系统对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很高。 (2)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大量终端设备安装在户外, 运行环境恶劣, 电子设备较易损坏。 (3) 10kv开关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提取困难。 (4) 开发厂商对供电企业配网管理流程不熟悉, 对需求了解不深, 因而产品的适应性不好。 (5) 配网自动化往往采用多种通信方式相结合, 导致通信可靠性不高。

(3) 设计与建设问题。主要表现为: (1) 首先从配网自动化设计单位选择, 依靠专业配网自动化设计公司。 (2) 配网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职责不确定, 运行管理工作跟不上, 系统应用和数据维护工作薄弱。 (3) 把DMS堪称EMS的翻版火箭弹集成等不良倾向。

4 结语

本文主要是研究配电网络的自动化技术和运行管理问题, 旨在提升整个配电网络当前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供电质量、供电稳定性、服务质量等问题。配电网络包括两部分:城市配电网络和农村配电网络, 本文是针对现有的城市配电网依据自动化技术进行建设和相应的问题进行运行管理, 从而得到了城市配电网络自动化建设技术方案和运行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我国的电力公司正在努力的开展对配电网自动化进行建设, 旨在提升配电网当前配电系统的管理水平, 从而改进供电的质量、减少停电的时间方案。本文主要针对配电网的自动化技术进行建设, 以及对配电网的运行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张鹏, 郭永基.基于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的大规模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42 (3) .

上一篇:中秋赏月的诗词佳句下一篇:对坡镇文化站2010年度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