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锻炼感想

2024-06-18

大学生体育锻炼感想(精选9篇)

大学生体育锻炼感想 第1篇

大学生体育锻炼感想

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的日常活动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调查发现有些大学生会把体育锻炼列入自己的日常安排表中,有些人却没有自己的体育锻炼安排,最后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满意度也会不同。通过这次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总结得出结论,只有少数学生对自身运动状况很满意,大多数学生是认为自己的运动状况是处于中等水平,甚至有少数人对自己的运动状况不满意,表示少量运动自己就很吃力了。调查中发现,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高于女生,男生偏爱球类运动,女生则更喜欢跑步之类的运动量少的锻炼方式,其中大多数人锻炼时间非常少,体育锻炼也没有计划,大多数学生依据心情而定,想做就做,无规律性,无计划性。可见大学生对定时规律运动的轻视,应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现代社会当中充满竞争和挑战,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当前身体素质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未来所从事的事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只有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才能担当重任。对于运动的限制因素,我分了两个方面,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学校设施的缺乏,自身的懒散,对运动的爱好程度,学业的繁忙等等,皆影响了我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锻炼设施的缺乏和学业及私事的繁多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大学的体育锻炼。

我认为,要培养大学生养成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针对大学生自身

1.培养大学生对所从事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如大学生自己选择的体育课,老师尽力培养大学生的兴趣。有了一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加练习,发挥自己的潜能。2.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3.结交同伴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二.针对校方

大力发展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中去,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发展的参加体育锻炼,使其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同时加强了同学之间的联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相当有利。体育俱乐部,社团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的体育环境,对提高他们的兴趣会起很大的作用。其次,充分搞好体育场馆的体育设施,并向学生们宣传体育馆内的体育设施,增加同学们的好奇心,并且提高学生的兴趣。

以上是我对本校大学生锻炼的观点与心得。

大学生体育锻炼感想 第2篇

我很喜欢体育运动,并一直坚持锻炼,平时参加了许多和运动相关的活动:长跑、游泳、跆拳道、台球、健美操、羽毛球等等,我感到体育运动真的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生活更加美好、快乐!

在这里,我很想谈一谈自己对800米长跑测试的看法。很多同学都不太喜欢大学里对800米的身体素质测试,但我却觉得很好,很喜欢。我觉得有这么一个测试不错,不是因为我体育非常好,正相反,我体育实在一般,不擅长跑步。但我觉得800米测试的要求科学反映了我们良好身体素质的标准,有这么一项测试,大大加强了同学们锻炼的积极性,也许大家并不是太愿意,但只要坚持下去,即使是那份坚持也会给我们小小的感动,真的,你会为自己的成熟、自制而感到骄傲,坚持长跑就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成功!而也许,如果没有这项测试,我们一定会找各种例如“还有好多作业没写”、“还有很多社团活动要参加”、“书都没看完还锻炼什么?!”等等之类的理由不去坚持锻炼,总之要找偷懒的理由是永远都不会找不出的。锻炼一下真的会浪费很多时间吗?毫无疑问,这决定是一个逃避和偷懒的借口,而逃避和懒惰正是我们生命所不能承受之轻啊。不坚持锻炼,看似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的逃避,其实却会让我们失去让体魄更加强健和获得更好地学习、工作的机会啊!我们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就是从没有真正放在心里,去付诸行动,去坚持!

“每天锻炼半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这不是一句虚无的大话,这是一句中肯的倡议,是实实在在的很好的 1

建议!每天清晨,伴着鸟鸣,迎着朝霞,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珠海校区美丽的校园里跑步,真的让人感觉生活充满了希望,是那么的美好!或者,每天晚上,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工作后,在跑上几圈,舒缓一下心中的压抑,再回去冲个澡,是多么爽快啊!听着,都觉得有了锻炼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让人羡慕呢!作为一个坚持锻炼并且深深体会到了坚持锻炼的好处的同学,我其实很想对各位同学说:“不要逃避了,锻炼吧!做了,你就知道锻炼的好了!偷懒享一时的悠闲之乐,却失去了坚持锻炼而有良好体魄以后更长久、更好地享受生活的机会,这是多么不划算啊!”每天坚持锻炼,不仅对个人的身心有诸多益处(这个其实大家都很明白),它也是对家人负责的一种表现,再往大处说,它确实也是我们青少年能更好地报效祖国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想、各自的愿望,也许并不远大,但都有各自的美好,即使我们不说是有什么要为祖国、为社会做非常大的贡献的话,坚持锻炼也是我们更好地实现各自愿望与理想的前提,而只要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了,都实现了各自的价值了,实际上这个社会,整个国家也会变得更加地富强!所以说,坚持锻炼,是十分重要的!身体测试达标就是一种很好的督促手段,我想,如果没有这样的督促,我真的也可能不会坚持,不会体会到锻炼带给我那么美好的感觉了。

大学生体育锻炼感想 第3篇

高等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如何解决高校体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对天津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目的是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为有关负责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及为学校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样本选自天津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外语学院、天津商业大学6所大学一年级和四年级的男、女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1473份,剔除无效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450份,回收率为98.4%。其中按照性别分男生737人,女生713人;按照年级分一年级731人,四年级719人,共计145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阅读了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著作中有关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内容,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维普网以及查阅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书籍等途径,查阅了近十几年来心理学方面有关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大量学术论文,并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归纳和总结了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的研究成果,给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1.2.2 数理统计法

本文在问卷调查获取数据的基础上,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及相关等统计分析,作为本研究的主要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津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现状与分析(表1)

从性别上分析,男生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意向四项指标中的得分都高于平均值,在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控制三项指标中的得分也接近平均值;女生只有在主观标准这项指标中的得分高于平均值,其余指标均低于平均值。男、女生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据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64%的女性喜欢和家人、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25%的女性认为,与同伴一起练习是自己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不难发现,同一宿舍的女生选择同一个体育项目的比率是很高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是唯一一项女生的指标高于男生的原因了。从年级上分析,一年级学生比四年级学生得分普遍要高,但各个分量表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

注:P1代表男、女性别之间每一项的方差值,P2代表大一、大四两个不同年级之间每一项的方差值.

2.2 天津市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与分析(表2)

从性别上分析,男生选择“父母”的占25.2%,选择“老师”的占31.5%,选择“同学”的占23.6%,选择“场地器材”的占14.2%,选择“体育课”的占0.8%,选择“学校体育氛围”的占3.1%,选择“自身身体条件”的占1.6%;而女生选择“父母”的占23.6%,选择“老师”的占3.3%,选择“同学”的占35%,选择“场地器材”的占6.5%,选择“体育课”的占2.4%,选择“学校体育氛围”的占24.4%,选择“自身身体条件”的占4.9%。

从年级上分析,大一学生选择“父母”的占23%,选择“老师”的占17.5%,选择“同学”的占27.8%,选择“场地器材”的占13.5%,选择“体育课”的占2.4%,选择“学校体育氛围”的占12.7%,选择“自身身体条件”的占3.2%;而大四学生选择“父母”的占25.8%,选择“老师”的占17.7%,选择“同学”的占30.6%,选择“场地器材”的占7.3%,选择“体育课”的占0.8%,选择“学校体育氛围”的占14.5%,选择“自身身体条件”的占3.2%。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体育锻炼态度

天津市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从性别上来看,八项指标中有七项都是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其中男、女生之间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只有在主观标准一项上的得分是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且存在显著差异(P<0.01)。对于体育锻炼女生无论是从认知、情感还是意向上均比男生差,并且极易受到身边其他人的影响;从年级上来看一年级比四年级得分高但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3.1.2 体育锻炼行为

3.1.2. 1 从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来看,天津市大学生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8%。男生人数明显高于女生,二者存在高度显著差异;两个年级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3.1.2. 2 从天津市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来看,很多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预,身边其他人对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会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

3.2 建议

3.2.1 明确目标,更新观念,统一认识

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激发其运动兴趣,培养其终身体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2.2 新兴体育项目的引入

各高校应该及时引进相关教师或选派校内教师学习进修,开设较多的新兴体育项目,以拓宽课程设置,增加课程的新颖性和娱乐性,满足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需要。

3.2.3 考核与评定

在评价内容上应由单纯的体能和技能评价向智能并重、进步幅度与学习过程及全面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转换;在评价方法上应该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再加之教师的评价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这样的评价结果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参考文献

[1]张力为.毛志雄主编.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0.

[2]毛荣建.青少年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3]张素霞.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因果关系[J].体育学刊,2005,10(3):50-51.

[4]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l):28-31.

[5]范洪悦.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态度及其行为的调查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4(3):25-27.

大学生体育锻炼感想 第4篇

一、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重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学生既不同于小学生,又不同于成年人,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好奇心,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指导,处于半独立状态。”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影响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的时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搞好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激发中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感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对学生掌握知识、学会锻炼的方法、养成好的习惯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牢牢抓住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产生稳定的、持久的体育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影响中小学生上体育课参加体育锻炼兴趣的因素

1.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

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形式多以教师简单地讲解、示范,学生统一练习和自由练习为主,没有针对学生的兴趣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内容,造成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常开小差,逐渐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2.气候条件和教学条件影响

大多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室外场地进行,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正规的操场,而体育器材有的学校也是少之又少,还有的学校对于体育器材的使用率极少。学生的学习锻炼自然会受到季节、温度和太阳光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受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的影响。

3.农村社会的大环境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有些学生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文化课好就行了。甚至有个别老师也不让班上成绩好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认为体育锻炼要花费时间,宁愿把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拿来学习也不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总希望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文化课上。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对体育锻炼不重视,产生抵制、消极的情绪,严重抑制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1.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体育课中,教学内容应选择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并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逸尽。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更好地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加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经常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并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当学生有微小的进步,教师应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予帮助,不能采用冷落、视而不见的态度,要不断鼓励以激发其自信心,使学生加深对体育课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

2.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受本地气候的影响,春天沙尘暴比较多,能见度较低,有时气候恶劣不适宜在室外上课,教师可结合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室内感受学习体育知识,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另外受学校教学场地和器材的限制,有的课可能无法开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有限的教学场地和器材下,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尽可能创新利用资源。比如,利用学生自己缝制的沙包可以代替铅球,空的矿泉水饮料瓶装进沙子可以替代哑铃,家里废弃的自行车车胎剪成跳绳等等,这些学生自己制成的“运动器材”,在练习过程中既提高了锻炼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锻炼的强度。

3.创造优良的体育文化环境

学校可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利用每节课的2~3分钟或课余时间定期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讲座的内容可以是:奥运会知识、中国体育发展状况、体育明星介绍和预防体育伤害知识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可组织学生收看高水平的比赛或者表演,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扩大学生视野,增长体育知识。以此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既是增进身体健康顺利完成学业的需要,又是未来就业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真正从思想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只要我们善于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相信体育课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阳光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体育锻炼 第5篇

【摘 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生活压力的增大。现代的大学生忙于学习,往往了忽略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所以“阳光体育运动”应运而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对高校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高校体育活动要满足“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要积极为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创造条件、培养其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自觉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正是它的实施对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增强了我们的体质,改善了我们的精神面貌,值得一直实施下去。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阳光体育运功;锻炼;前景.“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及意义

1.1 “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

2006年12月12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了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欣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通知》要求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

时代高度对体育和德、智、美、劳四育及其相互关系作一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因为体育与其它四育的相互关系是制订学校体育教育方针的重要理论依据,是确立体育课程改革目标体系和教育评价指标体育的理论基础,而且还是教育实践中各项具体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实践中许多严重偏离教育方针的错误倾向,从理论根源上分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体育和其它四育相互关系的理解不当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就显得有重要意义了。1.3 “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90年前,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体育之研究》,强调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一代新人,是一个国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开展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青少年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健康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国曾向广大青少年提出过“为祖国健康生活50年”的口号。现在,国家号召广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有人曾形容“阳光体育运动”意味着学校体育的春天到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阳光体育运动”号召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探索,以创新的手段推进学校体育教育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指出,体育磨炼人们的意志,体育教育对于我国年轻一代独生子女意义深远。所以阳

广东省对学生体质的检测报告显示,依据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小学生不及格率为3.74%,初中生为0.30%,高中生是0.21%,大学生的不及格率最高,达到10.25%。2003年,无锡市某高校对即将毕业的2000余名大学生进行体检,结果发现一个系里67名男生中竟有将近三成血压偏高;大学男生肥胖症发病率由1995年的6.7%上升至10.7%。2002年,贵州省有1200多名大学生欲投笔从戎,但体检合格者还不到20%。

2.2现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我觉得大学生体质下降并不能全部归罪于学校,还有更广泛的社会原因。交通工具的改进、家务劳动的减少、办公自动化的推广等因素造成了体力劳动量的减小。特别是生活放松方式的改变,让游戏成了很多人主要的放松休闲方式。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室外体育活动的机会。”董翠香教授说。和大学生体质下降呈明显对比的是,目前,各个高校的体育硬件设施都非常的好,师资力量也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可被称为“运动之母”的田径项目却逐渐地被冷落。“其实,田径运动对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最有益处的,但现在很多学校都把一些很好的项目砍掉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淡化竞技运动,学校体育应该在推进观赏性体育项目的同时,也不能排斥竞技性的体育项目,否则,会违背我们进行学校体育改革的初衷。”董翠香教授说,学校体育首先的任务是健身,不是掌握技术,只要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了健身的目的,就算达到了效果。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数的中小学生体质的下降阻碍了大学生体质整体水平的提高,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不少大学生平时忽视体育锻炼,非智力因素

最多的群体,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最能反映出“阳光体育运动”的宗旨。

3.2 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奠定高校体育发展的基石

课程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而体育课程的建设可以说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所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深入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抓好体育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无疑是体育课程的重要任务。根据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体育教学内容应兼顾学校体育的近期和远期效益,特别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自制能力。从学生和社会对健康的实际需要出发,推陈出新,精选和丰富课程内容,注重各个课程内容间的联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脱节现象。要根据课程的发展,增加以反映当代体育健身发展水平和多学科交叉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技能,以适应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课程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进行的长远课题,只有在高校体育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加强各个环节的提高和完善,才能真正把高校体育工作抓好,把阳光体育运动抓到实处,全面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3.3 丰富课外体育活动,明确高校体育发展的方向

课外体育活动是满足学生体育需求的有益补充。目前高校体育课时一般为每周2个学时(90分钟),仅仅依靠体育课的常规开设不能保障“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所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当

时期,高校并不设置专职的管理人员,随着现代大学规模的扩大和职能的拓展,行政管理的职位就变成专职的了。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是对政府管理模式的模仿,虽然这种管理模式有过态之势,但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同时能强化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话,对贯彻“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推动高校体育的发展方面来说,能使行政管理系统与大学生主体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爱峰.《体育教师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 孙淑惠.《“大学文化”视野下高等体育院校发展论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7月8日第二版

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汇报 第6篇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量相对不足,锻炼方式、场所及锻炼项目等存在较明显的集中趋势,多数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另外,场地器材缺乏、功课负担过重等外在因素仍然是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率、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锻炼兴趣等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性别差异。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在此次调查中,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调查学生是否进行体育锻炼时,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4%的学生不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女生,在被调查的49位女生中,有78%的人不进行体育锻炼,与男生相比要高出九个百分点。

(二)体育锻炼时间和频率明显不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明显不足,近一半的学生每周不锻炼或者锻炼少于一个小时。每周锻炼达7小时以上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2.6%,也就是说97.4%的学生平均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这与《全民健身活动条例》中规定每天活动1小时的要求相差甚远,这说明大学生还未养成每天

锻炼的好习惯,这反映了在学生体育锻炼方面严重不足。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三)对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甚少。就表现男女生在选择锻炼项目时有着明显的差异,跑步在学生体育锻炼中占近半比例。跑步项目之外,男生多以球类项目为主,而乒乓球则是大多数女生的首选。为什么跑步在学生锻炼中有如此之高的比例。在涉及学生是否掌握一些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这一问题时,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坦承几乎没有任何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与技巧。只有5.1%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了较多的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体育的锻炼方法和手段等知识了解甚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大程度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的体育课作为它用已不足为奇,因此,尽管学生进入大学后自主锻炼的意识有所增强,但苦于不知如何锻炼而只好作罢。

二、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一)学业负担影响体育锻炼。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业负担重是影响自己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学生们说大学的课业负担较重,除了日常的课业学习,还要考一些国家证书,致使他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二)学校体育设施缺乏影响体育锻炼。学生是如何看待的体育设施的,学校体育设施的实际情况是否限制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通过调差得知,学生认为体育设施很好的只有2.6%,认为体育设施一般的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3.8%,43.6%学生对的体育设施不满意。在这些对学校设施不满意的同学中,70%的学生认为这限制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认为学校体育设施一般的学生中,也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这降低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体育场地和设施限制了学生进行体育锻,学校体育锻炼场所的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也是影响学生进行利于锻炼的一个因素,在调查的学生中,56.4%的学生对体育场所的开放程度不满意。以新建的学生活动中心为例,不仅开放的时间短,而且手续繁琐,每次都需要带干净的鞋子过去。这降低了很多学生进行锻炼的欲望。

(三)主观因素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71%的学生认为进行体育锻炼是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只有百分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影响。也只有12.8%的学生对自己的体能感到很满意,52.6%的学生认为自己现在的体育锻炼不如以前,综合来看,大学生认识到了进行体育锻炼的意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现在的体育锻炼程度不如以前,并且有87.2%的学生对自己现在的体能情况不是很满意。那么大学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进行体育锻炼的,在这一问题中我们提供了多个选项,我们可以从这里对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的心态有进一步的认识。

根据调查结果可得出,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最重要原因是缓解压力,并非是我们所认为的强身健体,强身健体虽然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但与前者相比,要少14个百分点。排在第三位的重要因素是应付考试,娱乐和方便交流分列第四和第五。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也清楚自身体育锻炼的不足,但是却并没有因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即使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也是为了缓解压力和应付大学体育考试。

(四)客观因素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根据调查结果还可以分析出,许多客观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23.1%的学生认为是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所以不喜欢体育锻炼。此外,缺少同伴和天气原因也是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影响学生体育锻炼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课余生活丰富。当今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有诸多的选择如逛街、购物、上网、打游戏、K歌、泡吧等等,体育锻炼相对于其它的休闲娱乐活动,显然不具备太多的优势和吸引力。

三、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组织和引导,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大学生的体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终身体育思想得到加强,娱乐、休闲体育逐步取代竞技体育将成为高校体育的热点。学校应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引导工作,运用体育传媒,推广、传播体育知识,创建浓郁的体育氛围,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关注程度,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声势,使体育锻炼成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活动。

(二)完善体育资源配置, 适应学生的项目要求。体育资源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但在场地、器材的配置上还不是很完善,学生进行锻炼的场地只局限于操场和学生活动中心,没有其它

场地,这使得很多学生因没有场地而无法进行锻炼。同时, 学校体育场所的开放时间也很短,学校的公共器材也未对学生采取开放的形式,这使学生不能够充分地运用学校的体育资源。对于场地、器材,学校应通过良好的组织管理和精心的设计编排使之能被充分利用,组织起吸引力更强的课余体育锻炼。同时,学校也应继续加大体育的投入,扩大体育场地和器材规模,建设更多的同时适应男、女生运动的场地。充分发挥现有学校体育设施,吸引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有组织地免费开放体育场馆,为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提供方便。

(三)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1—2 种体育锻炼的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增强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以至于终身受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教与学和谐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感情,从而促进学生乐于投身于体育活动中,逐渐养成坚持课余体育活动的习惯。

(四)建立奖励机制,定期奖励体育活动的先进。集体与个人在全校开展体育活动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每年要定期举行,由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部、学生会联合组织评选工作。在此基础上,每年举行一次全校的先进班级与个人的表彰大会,除给予精神鼓励之外,适当给予一些物质奖励,奖励一些体育器材,如篮球、排球、足球等,促进大学生基层体育活动的开展。

(五)加大宣传力度, 使学生科学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应当定期开展科学化体育锻炼的讲座, 开展各种课外体育锻炼的咨询会, 创办各类关于科学化体育锻炼的板报, 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从身体、心理多个角度去了解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 认识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

大学生个人体育锻炼计划 第7篇

1、注意安全

健美锻炼的器材都有一定的重量,锻炼前一定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锻炼时注意检查器材安装得是否牢固,以防不测。锻炼时要注意重量是否适度,切勿做力不能及的练习。使用杠铃等重器械时,要有人在旁保护。

2、营养补充:我们知道,没有适宜的营养补充,训练是不会有效果的,每次训练结束应补充足够的热能和优质蛋白,但是考虑到学校食堂条件和自身经济能力的限制,我的营养计划定为:训练时佳得乐饮料一瓶,一块巧克力。训练后在二食堂打鸡腿,鱼,牛排,豆腐等,一瓶营养快线。饭后稍作休息后冲热水澡,放松全身肌肉。晚上11点时候喝一杯热牛奶,吃一块巧克力,然后进行充足、舒适的睡眠。

3、少练其它项目

在一周锻炼期间, 最好少参加其它运动项目的锻炼,特别是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如长跑、踢足球、打篮球等。因为这些运动消耗能量较多,不利于肌肉的增长,而且会越练越瘦。此外,平时不要做耗费精力太多的其它活动。

4、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健身是一件长期艰苦的运动,只有坚定胜利的信心做好吃苦的准备,以高昂的情绪积极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坚持不懈的锻炼,才能获得最后成功。

三、个人心得

一直以来,我都想对自己的体质和体型进行个大的改变,然后了解到器械健美运动是最科学,有效,快速的方法。所以,这学期很有幸的选上了梁老师的课,每节课有老师悉心的教导,有完善的器械,有同学间的互相鼓励帮助。虽然我的底子很差,但我每次练得都很刻苦,考验耐力,挑战身体的极限,好几次回去后腰酸背痛,爬楼梯都很辛苦。但看到自己的卧推、硬拉等重量的一点点提升,还是十分的自豪的。

真正喜爱这项活动的话,就会觉得器械健美不只是一门课,不只是一项简单的运动,不只是为了提高哪块肌肉,而应该是一种生活习惯来一直坚持下去,它代表着一种健康,积极,坚持不懈的生活态度,对于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都有极大的好处。所以,我想在大学的以后日子里,在今后进入社会工作的日子里,还会经常有我在健身房流汗的场景,我会一直把这项运动坚持下去!

大学生个人体育锻炼计划范文(三)

周一早上进行体育锻炼 颠球 发十个球,休息三分钟、休息四分钟颈椎疼 跳韵律操两套操 周二下午 变速跑。200米中速跑+100米慢跑+100米中速跑+100米慢跑+100米快跑+100米慢跑,5分钟一次。休息5分钟。进行五组

用鼻子呼吸。慢跑时,运动强度较低,吸入氧气可以满足肌肉的需要,肌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由有氧代谢来保证。当转入快跑后,人体内对氧气的需要量大大增加,这时由于心肝功能的限制,不能全部满足运动对氧气的需求,就需部分地依靠无氧代谢来供应肌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分地依靠无氧代谢来供应肌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无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会引起肌肉和血液内酸碱平衡的改变。长此以往,,,,身体在锻炼过程中就对酸性代谢产物产生适应,,并提高血液中的碱储备等。同时变速跑还能进一步加强运动时的心肺功能的活动水平。

周三下午跳绳跳5分钟,休息8分钟。四组

从运动量来说,持续跳绳10分钟,与慢跑30分钟或跳健身舞20分钟相差无几,可谓耗时少、耗能大的有氧运动。跳绳对心脏机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它可以让血液获得更多的氧气,使心血管系统保持强壮和健康。跳绳的减肥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 它可以结实全身肌肉,消除臀部和大腿上的多余脂肪,使你的形体不断健美,并能使动作敏捷、稳定身体的重心。跳绳能增强人体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周四 打乒乓球

乒乓球是一项集力量、速度、柔韧、灵敏和耐力素质为一体的球类运动,

1.预防治疗近视:打乒乓球能使眼球内部不断运动,血液循环增强,因而能使眼睛疲劳消除或减轻,起到预防治疗近视的作用;

2.可健脑益智。乒乓球运动中要求大脑快速紧张地思考,这样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具有很好的健脑功能。

3. 可以提高协调性 :要做到眼到、手到和步伐到。提高了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50分钟

周五下午

打羽毛球

a. 锻炼手脚的敏捷性; b, 锻炼身体(腰、肩)的柔韧性;c. 锻炼身体各部的协调性;d. 参与者的反应能力将得到充分锻炼,反应速度将明显提高。打比赛 21个球。打一局休息5分钟 2到三局

周六早晨

沿着林大北路骑到奥体公园南门 往返

周日休息

50个仰卧起坐

大学生体育锻炼感想 第8篇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系统查阅有关大学生锻炼行为、锻炼态度等方面的有关文章。查找并阅读有关大学生体育锻炼及锻炼态度等有关的新闻、报刊及论著等,对所得信息加以归纳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遵行体育科研方法中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化要求,设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问卷。

锻炼态度量表采用毛荣建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此量表有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8个分量表,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分数越多,锻炼态度越好。本次测验各分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分别为:0.80、0.72、0.65、0.76、0.74、0.75、0.71、0.77。

调查对象为河南大学、郑州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及信阳师范学院五所大学抽取被试,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45份,回收率为94.5%,有效问卷927份,有效率为98.1%。

1.2.3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数据在微机上进行数据统计,运用SPSS13.0数据统计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分析

本研究中将大学生性别首先做了一次分开检验,目的是看男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是否存在差异。本次研究将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分为:体育锻炼的时间(10分钟以下;11-20分钟;21-30分钟;31-59分钟及60分钟以上);体育锻炼频度(一月1次以下;一月2至3次;每周1至2次;每周3至5次及大约每天1次);参与体育锻炼强度(轻微运动;小强度不紧张运动;中等强度;大强度不持久运动及大强度持久运动)。

从表1的统计结果看,男女大学生在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每次锻炼的时间比女性要长,锻炼强度男性也大于女性,而在锻炼坚持和锻炼频率上男女大学生间差异不显著。从以上分析也可以反映出男女大学生在健康状况和体型感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可能是由于男女的生理和体能的不同,以及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1]。

2.2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分析

为研究需要,将调查对象分为锻炼组和非锻炼组。为了较清楚的界定锻炼人群与非锻炼人群,主要根据我国学者对体育人口的界定而划分即:锻炼组标准应符合以下3个条件:(1)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低于 3 次;(2)每次活动时间不低于 30 min;(3)持续时间为 1年以上[2]。

通过表2大学生锻炼态度各维度的分析,结果显示,行为认知和锻炼态度这两个维度,锻炼者与非锻炼者不存在差异性(P>0.05),而在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等各维度上存在差异性(P<0.01)。

从获得的结果来看,大学生非锻炼者与锻炼者之间存在多维度的显著差异,但在行为认知与行为态度两个维度上并不存在差异,这表明对大学生来说,行为态度与行为认知与锻炼行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锻炼者并不一定是具有高锻炼态度或行为认知的大学生。在具体调查中也发现,具有较高行为态度或认知的大学生,但却未进行锻炼行为。主观标准 情感体验及行为习惯等因素的作用对于锻炼者与非锻炼者的影响极其明显,这表明良好的情感体验 主观标准及行为意向可能是最终促成锻炼行为的调节变量,是产生实际行为的先决条件,而行为习惯可能是锻炼坚持性的重要因子,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锻炼形成及保持的重要机制。虽然行为意向对锻炼者行为的作用显著,但如果要实现行为意向到锻炼行为的最终转换,可能需要情感体验、主观标准及行为控制感等变量的共同作用[3]。因为只有锻炼主体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才可能有自己的主观标准进而进行行为控制来促使锻炼行为的坚持进行。

2.3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的回归分析

将体育锻炼频度、体育锻炼时间和体育锻炼强度与体育锻炼态度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得知回归方程为:Y(体育锻炼态度)=1.09X(锻炼频度)+0.96A(锻炼时间)+0.99B(锻炼强度)+51.82。从回归方程得知,大学生锻炼态度与锻炼频度、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锻炼频度较大,与锻炼强度及锻炼时间关系较小。

3 结论

1.大学生体育锻炼在锻炼时间及锻炼强度上存在性别差异,而在锻炼频度上不存在差异性。

2.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上锻炼组与非锻炼组在行为认知和锻炼态度这两个维度不存在差异性(P>0.05),而在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等各维度上存在差异性(P<0.01)。

3.大学生锻炼态度与锻炼频度、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锻炼频度较大,与锻炼强度及锻炼时间关系较小。

参考文献

[1]张中江,陈善平,潘秀刚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50-52.

[2]仇军.中国体育人口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谢龙,赵东平,严进洪青少年体育锻炼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1)72-74.

大学生体育锻炼感想 第9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封闭式学生体育锻炼长廊”;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3-0055-04

学生的身体健康一直是党和国家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针对近年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形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同期,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找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根本原因,合理整合学校体育资源,克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怕苦怕累思想,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找到适合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办法,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所面临的紧迫和重大的课题。

专家研究表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运动不足、运动参与不够,学生普遍缺乏积极的运动体验,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态度,所以较少参与锻炼。而造成学生运动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自身缺乏运动的主动性,二是学校缺乏督促学生运动的有效办法和措施,三是学校缺少融趣味性、健身性于一体的有效锻炼设备。尽管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文件中都提出加强开展学生体育工作,但如何开展却没有太多具体措施,客观上形成了对于学生锻炼有口号但无内容、有要求无措施,课外活动要求学生经常锻炼却难以考勤的局面,使课外体育活动流于形式。因此,寻求适合学生的强制性锻炼机制与主动锻炼引导教育相结合办法是开展学校体育锻炼活动,增强学生体质的根本出路。使用学校“封闭式学生体育锻炼长廊”,可通过对学生锻炼“量”的要求,达到学生参与“质”的提高。

随机选取中国海洋大学上体育课的各年级学生共100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人。实验组要求学生自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底(1学期),每周必须参加“长廊”锻炼3次以上,并通过“长廊”配套的电脑管理系统进行监督;对照组不要求“长廊”锻炼。学期结束时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体育锻炼态度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75份,回收率为97.5%,回收有效问卷952份,回收有效率为95.2%。测试中选取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名男女生4周后进行重测,平均相关系数为0.88。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封闭式学生体育锻炼长廊”功能

在我校设计并建成了“封闭式学生体育锻炼长廊”(简称“长廊”)1处,该“长廊”是宽5m、长约150m的封闭式通道,内设4道,其中男子2道、女子2道,内有10种锻炼项目组合(详见表1),两端设有电子管理装置。学生锻炼时从单向入口(刷卡)进入,完成各项目锻炼后,由出口(刷卡)结束。系统通过使用智能卡出入刷卡可自动记录学生锻炼的次数、时间等,并可通过设置于出口的显示屏显示本人本次锻炼所用时间、累计锻炼次数、最好成绩等信息,并可通过系统的管理分析软件对全校各院系学生锻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便于学校对各院系学生锻炼情况的考核。

2坚持“长廊”锻炼对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

坚持通过“长廊”进行锻炼,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可见表2。

根据态度一行为关系理论可知,体育锻炼态度会影响人的锻炼行为。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共同影响行为态度;行为态度影响行为意向;行为意向又影响行为,而且行为又受行为习惯、行为态度和行为控制感的直接影响。因此必须从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人手来改变和提高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以达到促进人们进行身体锻炼的目的。通过组织学生坚持参加“长廊”锻炼,把众多没有健身习惯的学生以半强制性的要求引入体育锻炼者的队伍,强制其每星期不少于3次来到运动场上进行锻炼,并通过“长廊”这种集趣味性、科学性、健身性于一体的组合体育设施进行科学锻炼,使学生在参加“长廊”锻炼的同时形成运动的习惯、体验运动的快乐,最终改善体育锻炼的态度。

对照组男女生体育锻炼态度得分比较:“行为态度”“情感体验”“主观标准”和“总分”P>0.05,差异无显著性;“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P<0.05,差异有显著性;“行为认知”“行为控制感”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实验组男女生体育锻炼态度得分比较:“行为认知”“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p>0.05,差异无显著性;“行为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p<0.05,差异有显著性;“目标态度”“总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1)行为态度。是指个体对自己参与锻炼的肯定、否定或中性的评价(满分为40分),行为态度的得分越高,对进行锻炼的行动评价越高。调查显示,男女大学生在此方面得分都不高,对自身进行锻炼程度的评价不够积极。男生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女生在锻炼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生之间在“长廊”锻炼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男女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出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是由于男大学生引起,坚持“长廊”锻炼对男大学生行为态度有较大的影响,对女生影响较小。

2)目标态度。是对体育锻炼的总体评价,指个体在不同的概括水平上对锻炼的肯定、否定或中性的评价(满分为60分)。此指标得分整体较高,得分率是各指标中最高的,这表明大学生不论是否经常锻炼,普遍都对锻炼有积极的评价。调查显示:男生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异,而女生两组之间无差异,“长廊”锻炼对女生目标态度无影响,对照组与实验组男女生之间均表现出差异,男生不参加“长廊”锻炼得分小于女生,而参加“长廊”锻炼得分超过女生,“长廊”锻炼可显著增强男生体育锻炼的目标态度。

3)行为认知。是指个体对参与锻炼导致某种结果的确定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的评价(满分为35分),得分越高,对锻炼导致某种结果的认知越正确。男生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同时,对照组男女生之间有较大差异(男生低),而实验组无差异,这种变化可能是由

于男生的改变引起,“长廊”锻炼对男大学生的行为认知有较大的影响,对女生影响较小。

4)行为习惯。是指锻炼活动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模式(满分为50分)。调查显示,实验组男女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差异,“长廊”锻炼能有效改善男女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其锻炼习惯的养成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男生的得分要明显高于女生,可见不论是否参加“长廊”锻炼,男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始终都优于女生。

5)行为意向。是指个体是否有参与锻炼的打算,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去参与锻炼,计划为此付出多大的努力(满分为40分)。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大学生行为意向无差异,而女生有明显差异,男女生之间也都存在差异,男生得分始终高于女生。这显示,男生的锻炼行为意向始终高于女生,“长廊”锻炼对男生的行为意向无太大影响;女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向偏低,虽然她们对体育锻炼价值认知程度较高,但在行动上却大相径庭,不愿意为之付出努力,“长廊”的锻炼对女生参与锻炼的意向有促进作用。

6)情感体验。是指个体在参与锻炼时所体验到的情感或想到时所激发的情感,得分越高说明对锻炼的情盛体验越深刻越丰富(满分为50分)。调查显示,实验组的男、女大学生情感体验都高于对照组,“长廊”锻炼对加强学生的锻炼情感体验有积极作用,而且,男女大学生之间无论锻炼与否都无差异,这反映出男女大学生锻炼的情感体验相同。

7)行为控制感。是指个体对从事锻炼行为难易程度的知觉,感到参与锻炼是否有充分的自主权,得分越高说明大学生对于锻炼行为难易程度的知觉就越高,参与锻炼的自主性就越高(满分为40分)。在此指标中,男大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女大学生有显著差异,“长廊”锻炼可使女大学生的锻炼行为控制感得以加强;同时,对照组男女生之间有显著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而实验组男女生之间无差异,这反映出经过“长廊”锻炼,男女大学生行为控制感趋同。

8)主观标准。是指个体在参与锻炼所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对个体有重要影响的人(父母、长辈、朋友等)对参与锻炼的支持程度(满分为35分)。在所有指标中,主观标准都是偏低的。经过半强制性的“长廊”锻炼,男大学生的主观标准下降,显示出锻炼时感知的社会压力在减小,锻炼更多地是来自自身的要求;女大学生主观标准未发生变化,“长廊”锻炼对女大学生感知的社会压力无影响,无论是否参与“长廊”锻炼,男女大学生之间都无差异,对社会压力的感受相同。

9)总分。关于体育锻炼态度的总体得分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男女生,分值都不高,总体得分率均在65%~70%,这也说明现阶段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向不强,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但经过坚持“长廊”锻炼后,都有明显的提高。无论是否参加“长廊”锻炼,男生的总体得分率始终高于女生,同时“长廊”锻炼对男生的影响要大于女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男生对锻炼的参与程度始终都强于女生,而女生要提高体育锻炼的态度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上一篇:致抗疫前线白衣天使的一封信600字作文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师文章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