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2024-07-25

八年级(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精选6篇)

八年级(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第1篇

八年级(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满分70分,每小题2分)1.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A.九龙司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保护鸦片贸易 B.掠夺原料和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3.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4.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A.杨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石达开 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一位清代名将率军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这位名将是()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丁汝昌 6.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某础。“它“是指()A.鸦片战争失败 B.戊戌变法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7.清光绪二十一年(即1895年)四月“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材料中的“和议”是指()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理解最合理的是()A.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战后列强获得贸易特权 C.战后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侵华方式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9.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以“求富”为口号,洋务派创办的工业不包括()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0.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什么()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外国公使可以进入北京 C.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A.广州起义 B.萍浏醴陵起义 C.安庆起义 D.武昌起义 12.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制为礼服,喻意深刻的政治含义:衣襟的五粒纽扣代表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袖口三粒纽扣蕴含的政治理念是()A.三皇五帝 B.三权分立 C.三座大山 D.三民主义 13.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救中国是在()A.上书李鸿章遭拒后 B.兴中会成立以后 C.广州起义失败以后 D.《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14.相比此游儿次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目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为了()A.侵占中国领土 B.获得开办工厂特权 C.开故通商口岸 D.镇压人民反抗斗争 15.1910年春,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华兴会 16.《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7.2014年2月17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台湾各界人士访问团到大陆参访交流。他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晤,针对共同关切问题交换了意见。而90年前,国共两党就曾合作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为创建革命军奠定基础 ③彻底完成反封建任务 ④建立民主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的历史歌曲唱出一个时代的革命目标。这场革命蓬勃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五四”运动的胜利 B.工人武装起义的成功 C.国共合作的顺利开展 D.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 19.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内容或意义搭配错误的是()选项 历史事件 内容或意义 A 八七会议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 秋收起义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C 三湾改编 决定攻打敌人的中心城市 D 古田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A.A B.B C.C D.D 20.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最能印证这一史实的事件是()A.任职黄埔军校 B.领导南昌起义 C.解决西安事变 D.出席万隆会议 21.某学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应该是()A.瑞金﹣﹣遵义﹣﹣吴起镇﹣﹣金沙江 B.瑞金﹣﹣金沙江﹣﹣遵义﹣﹣吴起镇 C.瑞金﹣﹣遵义﹣﹣金沙江﹣﹣吴起镇 D.瑞金﹣﹣吴起镇﹣﹣金沙江﹣﹣遵义 22.周恩来后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A.抓住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对手蒋介石 B.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内战的基本结束 C.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 D.避免了新的内战 23.如图是汪新、王相坤所著的《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的封面。这本书真实地 记录了西安事变的始末。“历史在这里拐弯”的含义是理()A.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 B.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C.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4.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A.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 D.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 25.2018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以下对这一公祭仪式理解正确的是()①铭记胜利和光荣,勿忘牺牲和耻辱 ②加强军备,积极备战,打击日本侵略者 ③维护和平、正义、良知,避免悲剧重演 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图片略).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图片说明:

①在东北坚持抗日的义勇军战士 ②李宗仁在台儿庄 ③彭德怀在百团大战前线 ④八路军与民兵配合拆毁正太铁路。

A.正面战场抗战 B.敌后战场抗战 C.八路军与民兵抗战 D.全民族抗战 27.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包括()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③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大 29.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东方的小国日本打败,举国震惊。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却以中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终,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A.国共两党的合作 B.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C.国际社会的援助 D.中共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30.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A.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建立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D.争取国内民主和平31.1949年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将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32.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先生逝世,他的作品《乡愁》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那头。”表达了作者在台湾隔着台湾海峡对祖国大陆的无限思念。造成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现在分离的原因是()A.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B.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败退台湾 C.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 D.西班牙人占据台湾 33.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阶段 民族工业状态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短暂春天 列强放松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萧条 列强卷土重来 抗战时期 遭摧残 日本的经济掠夺 解放战争时期 陷入绝境 美国商品的涌入 A.近代民族工业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B.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C.国家独立是展开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前提 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4.从晚清到民国,伴随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都发生重大变化。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 B.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C.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了民主和平的时代心声 D.1905年清政府宣布“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科举制被废除 35.“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假如这位“小行家”卖的是我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那么他推销的是()A.《申报》 B.《解放日报》 C.《民报》 D.《中外纪闻》 二.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30分)3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初二一班历史小组在学习完中国近代史以后,准备举办专题屐览,要布置以下四块展板,请你也参与其中。

(1)结合所学知识,请为图二命制一个主题。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写出与“南湖游船”“生死攸关”相关的历史事件。

(3)这一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综合材料一、二,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3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即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认为,这两位先生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近代欧洲的时代精神。于是他们就掀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材料二 学生的爱国举动震动全国。天津、上海多地的学生罢课游行,社会各界也纷纷通电声援。恼羞成怒的列强随即向中国政府施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到6月5日以后,该事件发生了剧变。

(1)材料一 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什么?这场“思想启蒙运动”指的是什么?(2)材料二 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出该事件中的两个口号。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2018-2019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满分70分,每小题2分)1.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A.九龙司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分析】本题以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

【解答】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期间,正值道光帝在位,中国战败,被迫签定《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鸦片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保护鸦片贸易 B.掠夺原料和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分析】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把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解答】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1840年英国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鸦片战争。其中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大门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是根本原因。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3.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分析】本题以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解答】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可以说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劫掠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中的珍宝并放火烧园,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4.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A.杨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石达开 【分析】本题以:“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为切入点,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 【解答】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

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北伐和西征,全盛时拥有中国半壁江山。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一位清代名将率军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这位名将是()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丁汝昌 【分析】本题考查了左宗棠收复新疆. 【解答】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军,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后攻占吐鲁番,挺进南疆,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我国西部的一块领土,并勒索大量赔款。1884年,根据左宗棠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左宗棠收复新疆. 6.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某础。“它“是指()A.鸦片战争失败 B.戊戌变法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战争。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解答】据“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发起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但它们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故选:C。

【点评】掌握甲午战争的危害。

7.清光绪二十一年(即1895年)四月“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材料中的“和议”是指()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以“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为依托,考查《马关条约》。

【解答】据“(即1895年)四月”“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可知,材料中的“和议”是指《马关条约》。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初,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内容和影响。

8.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理解最合理的是()A.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战后列强获得贸易特权 C.战后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侵华方式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分析】本题以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为依托,考查《马关条约》。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理解最合理的是侵华方式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工业发展,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9.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以“求富”为口号,洋务派创办的工业不包括()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分析】本题以李鸿章的话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先富”“后强”可知,李鸿章的言论反映了“求富”的主张。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选项中ABC三项都属于民用工业,D项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

故选:D。

【点评】注意识记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10.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什么()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外国公使可以进入北京 C.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

【解答】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其中一项内容是:清政府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这表明清廷的主权已经尽丧,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极力维护帝国主义的利益。帝国主义的“以华制华”说明清廷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故选:D。

【点评】本题掌握《辛丑条约》的影响相关知识。

1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A.广州起义 B.萍浏醴陵起义 C.安庆起义 D.武昌起义 【分析】本题以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萍浏醴起义。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当地的会党发动的,参加者达3万余人,范围波及湘赣两省,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萍浏醴起义的相关史实。同盟会成立后,领导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做了军事上的准备。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同盟会作为领导力量进行的。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颁布了约法,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

12.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制为礼服,喻意深刻的政治含义:衣襟的五粒纽扣代表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袖口三粒纽扣蕴含的政治理念是()A.三皇五帝 B.三权分立 C.三座大山 D.三民主义 【分析】本题以中山装袖口三粒纽扣蕴含的政治理念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

【解答】依据所学,中山装袖口三粒纽扣蕴含的政治理念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故选:D。

【点评】本题以辛亥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救中国是在()A.上书李鸿章遭拒后 B.兴中会成立以后 C.广州起义失败以后 D.《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分析】本题考查了孙中山。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解答】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救中国是在上书李鸿章遭拒后。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孙中山的相关事迹。

14.相比此游儿次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目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为了()A.侵占中国领土 B.获得开办工厂特权 C.开故通商口岸 D.镇压人民反抗斗争 【分析】本题以“1900年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为切入点,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答】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损害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在华利益,1900年,为了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故1900年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反抗斗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

15.1910年春,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华兴会 【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知道1905年8月孙中山领导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解答】在兴中会、华兴会的基础上,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故陈嘉庚加入的是同盟会。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6.《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分析】本题以《申报》时评为依托,考查北洋军阀的知识点。

【解答】据“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军阀割据混战。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时期的相关知识。

17.2014年2月17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台湾各界人士访问团到大陆参访交流。他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晤,针对共同关切问题交换了意见。而90年前,国共两党就曾合作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为创建革命军奠定基础 ③彻底完成反封建任务 ④建立民主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黄埔军校。

【解答】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开始,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大量培养军事政治人才,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故选:A。

【点评】掌握黄埔军校的相关知识。

18.“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的历史歌曲唱出一个时代的革命目标。这场革命蓬勃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五四”运动的胜利 B.工人武装起义的成功 C.国共合作的顺利开展 D.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查了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解答】“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的历史歌曲唱出一个时代的革命目标。这场革命蓬勃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国共合作的顺利开展。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主要得益于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发挥的积极作用。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导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的相关史实。

19.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内容或意义搭配错误的是()选项 历史事件 内容或意义 A 八七会议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 秋收起义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C 三湾改编 决定攻打敌人的中心城市 D 古田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以我国近代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与其内容或意义。

【解答】三湾改编是秋收起义失败后对部队进行的改编,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他创造性地确立的“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三湾改编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在人民军队建军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C选项内容或意义搭配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点。

20.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最能印证这一史实的事件是()A.任职黄埔军校 B.领导南昌起义 C.解决西安事变 D.出席万隆会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解答】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最能印证这一史实的事件是领导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21.某学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应该是()A.瑞金﹣﹣遵义﹣﹣吴起镇﹣﹣金沙江 B.瑞金﹣﹣金沙江﹣﹣遵义﹣﹣吴起镇 C.瑞金﹣﹣遵义﹣﹣金沙江﹣﹣吴起镇 D.瑞金﹣﹣吴起镇﹣﹣金沙江﹣﹣遵义 【分析】本题考查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三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长征的过程和影响。

22.周恩来后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A.抓住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对手蒋介石 B.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内战的基本结束 C.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 D.避免了新的内战 【分析】本题以周恩来后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为切入点,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36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所以周恩来后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内战的基本结束。

​故选:B。

【点评】注意识记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23.如图是汪新、王相坤所著的《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的封面。这本书真实地 记录了西安事变的始末。“历史在这里拐弯”的含义是理()A.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 B.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C.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解答】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党的关系开始缓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所以这里“拐弯儿”的含义应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选:D。

【点评】注意识记西安事变的背景、过程及和平解决的意义。

24.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A.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 D.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 【分析】本题以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为依托,考查淞沪会战。

【解答】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于8月3日,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为保卫上海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25.2018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以下对这一公祭仪式理解正确的是()①铭记胜利和光荣,勿忘牺牲和耻辱 ②加强军备,积极备战,打击日本侵略者 ③维护和平、正义、良知,避免悲剧重演 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题目考查的是南京大屠杀;

重点理解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

【解答】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有助于铭记胜利和光荣,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有助于培养人们缅怀先烈,珍爱和平的情感,促使人们维护和平、正义、良知。选项②理解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再结合具体的选项即可解答本题。

26.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图片略).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图片说明:

①在东北坚持抗日的义勇军战士 ②李宗仁在台儿庄 ③彭德怀在百团大战前线 ④八路军与民兵配合拆毁正太铁路。

A.正面战场抗战 B.敌后战场抗战 C.八路军与民兵抗战 D.全民族抗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民族抗战的有关内容,掌握抗日战争中的史实。

【解答】图片①在东北坚持抗日的义勇军战士、②李宗仁在台儿庄、③彭德怀在百团大战前线、④八路军与民兵配合拆毁正太铁路都是中国人民抗战的史实,其中有国民党抗战,也有共产党抗战,因而主题为全民族抗战。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并识记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27.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包括()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③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史实。

28.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大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七大的相关知识。1945年中共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6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将毛泽东思想确立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党高度的思想统一和政治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掌握中共七大的内容和意义。

29.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东方的小国日本打败,举国震惊。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却以中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终,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A.国共两党的合作 B.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C.国际社会的援助 D.中共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答】据所学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许多,题目中ABCD四项都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集中了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这是中国能够取得抗战胜利最根本的原因。

故选:B。

【点评】识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30.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A.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建立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D.争取国内民主和平【分析】本题以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为切入点,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

【解答】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争取国内民主和平。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和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电邀赴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31.1949年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将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分析】本题以解放军解放上海的情景切入考查其认识。

【解答】题干中“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这张照片表明解放军没有扰民,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这反映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将被推翻。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观点。

32.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先生逝世,他的作品《乡愁》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那头。”表达了作者在台湾隔着台湾海峡对祖国大陆的无限思念。造成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现在分离的原因是()A.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B.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败退台湾 C.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 D.西班牙人占据台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现在分离的原因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渡江战役使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23日,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退到台湾,台湾问题由此形成。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败退台湾是造成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现在分离的原因。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渡江战役的相关史实。

33.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阶段 民族工业状态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短暂春天 列强放松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萧条 列强卷土重来 抗战时期 遭摧残 日本的经济掠夺 解放战争时期 陷入绝境 美国商品的涌入 A.近代民族工业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B.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C.国家独立是展开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前提 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

【解答】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可知,材料强调一战后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走向萧条,由此可以得出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34.从晚清到民国,伴随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都发生重大变化。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 B.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C.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了民主和平的时代心声 D.1905年清政府宣布“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科举制被废除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我国艺术家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中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它们不是反映了民主和平的时代心声,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的相关史实。

35.“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假如这位“小行家”卖的是我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那么他推销的是()A.《申报》 B.《解放日报》 C.《民报》 D.《中外纪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申报》。《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解答】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题干中这位“小行家”卖的是我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那么他推销的是《申报》。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生活的变迁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30分)3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初二一班历史小组在学习完中国近代史以后,准备举办专题屐览,要布置以下四块展板,请你也参与其中。

(1)结合所学知识,请为图二命制一个主题。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写出与“南湖游船”“生死攸关”相关的历史事件。

(3)这一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综合材料一、二,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一大、遵义会议、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1898年,在清政府外忧内患的情形之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并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发动“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变法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戊戌变法期间,作为“新政”,创立了京师大学堂,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故为图二命制的主题可以是维新之路或变法之路或改革之路。据材料一可知,这四块展板依次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是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呈现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特点。

(2)观察材料二中的四幅图片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与“南湖游船”相关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或中共一大召开。与“生死攸关”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遵义会议。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35年,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井冈山道路。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能带领中国取得革命的成功,他们的救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的革命道路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要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等。

故答案为:

(1)主题:维新之路或变法之路或改革之路。特点: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是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呈现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特点。(回答一点即可)(2)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事件:南湖游船﹣﹣中国共产党成立或中共一大召开;

生死攸关一遵义会议。

(3)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井冈山道路。认识:①中国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能带领中国取得革命的成功,他们的救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③中国的革命道路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要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一大、遵义会议、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相关史实。

3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即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认为,这两位先生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近代欧洲的时代精神。于是他们就掀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材料二 学生的爱国举动震动全国。天津、上海多地的学生罢课游行,社会各界也纷纷通电声援。恼羞成怒的列强随即向中国政府施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到6月5日以后,该事件发生了剧变。

(1)材料一 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什么?这场“思想启蒙运动”指的是什么?(2)材料二 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出该事件中的两个口号。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

【解答】(1)材料一 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民主、科学;

这场“思想启蒙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2)据材料二内容可知,材料二反映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在6月5日以后,运动主力由青年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五四运动的口号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学生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提出罢免曹、陆、章等要求;

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也参加罢工。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故答案为:

(1)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2)五四运动;

运动主力由青年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任意两个)(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八年级(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第2篇

八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在考卷上的不能得分。2.认真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3.选择题、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本卷试题的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不在答题纸上的答案无效。5.保持卡面整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 D.鸦片战争

2.2009年2月26日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如右图所示)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这两件兽首被殖民者抢掠到法国是在()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3.近代史上,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俄国

4.“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功臣”的依据是()A.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B.出使俄国,收回伊犁 C.查缴鸦片,虎门销烟 D.黄海大战,壮烈牺牲 5.《马关条约》中阻碍中华民族工业发展最显著的是

()A.赔款二亿两白银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辟沙市、重庆为商埠

D.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 6.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A.魏源 B.严复

C.鲁迅

D.陈独秀

7.右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根植于()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八年级期末历史试卷

8.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百度网站上输入“1909年、中国、詹天佑”,你可能搜索到的是()A.张謇的大生纱厂宣告破产 B.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典礼举行

C.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D.《申报》刊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消息 9.洋务派兴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清朝统治

B.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0.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组织强学会

C.《马关条约》签订

D.戊戌政变发生

11.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2.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3.新文化运动中,发表《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号召人们推翻那“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吃人”社会的是()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14.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特定时代气息。下列口号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的创办者是()A.孙中山 B.蒋介石 C.陈独秀 D.李大钊

16.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第一枪的是()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17.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8.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小明暑假准备外出旅游,了解20世纪30年代“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他应该去

()A.北京

B.遵义

C.南昌

D.上海

19.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

A.变法维新 B.民主科学 C.团结抗日 D.和平建国

20.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事件是()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1.中国有一座城市,它因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因30万同胞在此无辜遇难而痛恨,它就是()A.北京 B.南京 C.天津 D.上海

22.“1937年哪鬼子进了中原,先占了卢沟桥,后占了山海关,烧杀掠抢到了济南。鬼子就放大炮哇,八路军就拉大拴„„”为粉碎日军的围攻,八路军在华北破袭敌人交通线的战役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津战役

2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4.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B.充分表明了共产党的和平诚意

C.签订了“双十协定”

D.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们能军队的合法地位

25.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①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 ②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

③中共中央及时、果断的战略决策 ④西方国家的支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 5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分分合合,实践证明:和则利,分则弊。请根据提示写出有关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事件。(5分)

(1).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主力的战争是----(2).1927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3).1945年4月召开的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4).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为期40多天的艰苦谈判,史称----(5).标志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是----

27.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去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16分)

八年级期末历史试卷

材料一

轮船大招生商纱 局厂

材料二

几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

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三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轮船招商局”创办人是谁?(2分)请再举一家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2分)“大

生纱厂”的创办人是谁?(2分)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他提出什么口号?(2分)

(2)材料二中提及了孙中山先生的哪些“丰功伟绩”?(4分)

(3)从材料三中,列举“新兴交通工具”和“社会风尚的革新”的表现各一例。(2分)近代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6月5日上海工人游行队伍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三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视察南湖,欣然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中的是哪一次运动的情形?这场运动发生在哪一年?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3分)

(5)“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2分)

(2)从材料二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该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影响?(3分)

(4)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2分)

(5)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2分)

(6)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4分)

29.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取得的两次伟大胜利。请回答有关问题:(13分)

(1)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什么战争?((2)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兴起和胜利的标志分别是什么?(4分)

(3)人民解放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2分)

(4)从1948年9年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哪三次主力决战?(八年级期末历史试卷

2分)

八年级(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第3篇

一份历史试卷的质量如何不仅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对教师来说也是意义重大的。而当下历史试卷的资源是很多, 但良莠不齐, 该如何判断评价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 以南京市白下区2011-2012年上学期初三历史期末试卷 (以下简称白下区试卷) 为例, 谈一谈自己对试卷评价标准的一些认识。

一、试卷评价的非学科性标准

1. 信度。

也叫测试的可靠性, 指的是测试结果是否稳定可靠。也就是说, 测试的成绩是不是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水平。例如, 如果同一套测试在对同一测试对象进行的数次测试中, 受试者的名次排列忽高忽低的话, 则说明该测试缺乏信度。以白下区试卷为例, 我将这一试卷在期末考试之后又找个时间给学生测试了一下, 以我班学生的成绩反馈来说, 第一次的平均分是51.2分, 第二次是54.6分, 因为已经做过一次, 第二次的均分高是很正常的, 而每个学生在两次测试中的排名次序是基本不变的, 这就说明这份试卷的信度是较高的。

2. 效度。

亦称测试的有效性, 指一套试卷对应该测试的内容所测的程度, 也就是说, 一套试卷是否达到了它预定的目的及是否测量了它要测量的内容。以白下区试卷为例, 试卷测试范围是世界史的上下册, 一共共考了33个考点, 覆盖率达到100%。

3. 难度。

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 即考生在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中的失分程度。如满150分的试题, 考生平均得分108分, 平均失分42分, 则难度系数为42/150=0.28。难度越接近1表示越简单, 越远离1表明试卷越难。白下试卷的难度是0.862, 对于一个考查学科而言是达标的。

4. 区分度。

区分度是区分和鉴别学生能力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差异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标志着一份试题能否将学生的成绩拉开距离, 真正从分数上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区分开来。区分度高的考试, 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 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 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 区分度就低。一般而言区分度在0.2—0.4是合格的, 而0.4以上是优秀的, 而对于一般的期末考试而言, 试题的平均区分度以0.25为宜。白下试卷的主观题的平均区分度是0.49, 加上客观题试卷的整体的平均区分度是0.26, 都是几乎达到了要求的最佳值, 应该说出的是很成功的。

总体说来, 试卷的难度、区分度、覆盖度。信度和效度之间交互作用构成整体试卷的检验指标。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我们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个指标来评判试卷的质量。而应该根据考试的目的, 在选用估计方法上也应该将试卷的信度、效度及其难度的估计方法统一考虑。总之, 一份好的试卷应该有较宽的覆盖度、中等难度、一定的区分度、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作为考查初三学生的期末试卷, 白下区试卷都是符合试卷评价的非学科性标准要求的。

二、试卷评价的主观标准

试卷的评价除了有考后分析的客观标准之外, 还应注意试题评价的主观标准。以历史学科为例, 历史试题在主观上一定要符合学科的指导思想, 即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深化历史教育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稳定教学秩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 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的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1. 基础性原则——注重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考查。

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是考查学科, 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好历史的基础知识, 为进入高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新课改之后, 初高中历史有了明确的分工, 初中主要是以通史为主线的历史学习, 高中主要是以专题为主线的模块学习, 学生如果不能在初中阶段打下扎实的通史基础, 进入高中学习就将举步维艰, 因为高中不会再专门给学生讲授通史知识, 所以中考历史学科的考查难度为7∶2∶1, 基础分占了70%。

【例1】 (白下区试卷) 雅典是一个奴隶制共和国。伯利克里当政期间, 决定同另一个城邦建立同盟关系。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

A.公民大会 B.大陆会议 C.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委员会

【例2】 (白下区试卷) 二战后,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 走了不少弯路。它们先后进行了改革, 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其中改革较为突出的是 ( )

A.保加利亚B.波兰C.匈牙利D.阿尔巴尼亚

2. 能力性原则——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阅读史料的能力。

初中阶段历史学科除了要夯实基础之外, 还要注意学生的能力考查, 高中的学习主要就是能力考查, 如果初中部分不能与之衔接, 将会对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造成很大的不适应, 所以中考历史学科除了70%的基础分, 另外的30%就是能力考查。新课改下历史学科主要体现的是“论从史出”的能力要求, 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所给的史料, 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 最终得出历史结论。

【例3】 (白下区试卷) “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 发出隆隆的轰鸣, 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里“新的时代”是指 (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生物时代

【例4】 (白下区试卷) 英国人肖恩·马洛尼说:“它是魔幻的第七大洲, 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文中的“它”是指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计算机网络技术B.原子能技术C.航天技术D.生物技术

3. 社会性原则——注重联系社会实际, 贴近学生的生活。

20世纪以来, 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认为, 历史不仅应重视政治史, 还应该把视野扩展到人类活动的全部, 尤其是人类的社会生活领域, 主张把“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细节与重大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考查, 通过社会生活的演变来加深对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解, 丰富人们的历史意识”。在中学历史学习阶段也应更多地渗透社会史观的理念, 将历史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使学生“通史识今”、“学以致用”, 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现实,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坚实的桥梁, 从历史这面镜子中获得深刻的领悟。

【例5】 (白下区试卷)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下列企业与这一新经济形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

A.中国李宁

B.美国微软

C.德国奔驰

D.美国麦当劳

4. 人文性原则——彰显人文性质, 注重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011年的初中历史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 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综合素质, 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历史学习及评价中要注重考查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感悟, 强化学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例6】 (白下区试卷) 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 在上世纪30年代, 出现了国家恐怖。其中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的国家恐怖发生在 ( )

A.德国 B.西班牙 C.意大利 D.日本

5. 创新性原则——注重实体的原创性和情境性。

社会要想发展, 得靠改革;改革想要成功, 得有创新;创新, 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初中历史试题中, 应该强调试题的原创性。试题的设计要善于紧扣教材主干知识的基础上, 围绕社会热点对教材知识在新情境、新问题下重新组合, 从而考查学生的知识重组、整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7】 (白下区试卷)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图片与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回答:比较材料中的两幅图, 说明达·芬奇的画反映了当时广为流行的思潮是什么?

如何评价分析历史试卷, 掌握试题的评价标准, 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试题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强烈的反馈作用, 使教师能够较好地明确试卷出题者的意图, 进一步指导自己的教学, 有效地避免教学中的重复劳动和做无用功,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 通过试卷评价, 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及试题命制的水平。

摘要:试卷评价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 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反馈作用, 而且是学生的学习的晴雨表。因此历史试卷的质量好坏十分重要, 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评价试卷的好坏呢?本文拟从试卷的客观和主观评价标准加以阐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试卷评价,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1.

[2]勒高夫.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

[3]姚锦祥.高中新课程实践引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聂幼犁.命题理论与技术:新课程指导下如何改革.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7, (4) .

[5]林桂平.近五年文科综合卷历史选择题的命制变化特征与教学启示.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5, (1-2) .

八年级(上)期末检测题(二) 第4篇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in the future?——____ engineer.

A. A B. AnC. TheD. 不填

2. On his day ____, he doesn’t want to go ____ a drive.

A. on; offB. of; withC. off; forD. away; in

3. She is going to ____ some money to travel somewhere interesting.

A. saveB. keepC. holdD. build

4. We all like her ____ she is kind and helpful.

A. soB. andC. becauseD. but

5. I don’t like doing the dishes because it’s ____.

A. interestingB. relaxingC. funD. boring

6. Could you ____ my pet dog when I’m away?

A. work onB. take outC. come overD. take care of

7. ——____ is the ticket?

——It’s only five yuan.

A. How many B. How muchC. How longD. How far

8. He often exercises. He is ____ than me.

A. athleticB. athleticerC. more athleticD. most athletic

9. It ____ him nearly an hour to get there by bike.

A. tookB. spent C. paidD. cost

10. Eating lots of vegetables and fruit can help us ____.

A. keep fitB. hang outC. look afterD. get back

11. ——What ____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I can see some sheep.

A. elseB. other C. anotherD. the other

12. ——Did Henry win a prize last year?

——____.

A. Yes, he won B. Yes, he did C. No, he didD. No, he won

13. ——How often do you go to the concert?

——____, I don’t like music at all.

A. Always B. Often C. Once a weekD. Never

14. Tom wants to take acting lessons when he grows up. He wants to be an ____.

A. engineerB. actor C. pilotD. programmer

15. ——Do you think fast food is popular in China?

——____. The Chinese usually have fast food for breakfast.

A. Yes, I think soB. No, I don’t think so

C. I hope soD. I hope not

Ⅱ.完形填空(10分)

Daniel Boone was born in the United States __1__ 1734. He didn’t go to school and couldn’t read, __2__ he learned all about the forests and many other things around him. He loved to __3__ alone in the forests because nothing would trouble him there.

When he grew up, he tried to live on a farm, but he wasn’t very __4__ and a year later he __5__ to go into the unknown western lands. When he returned after two years, he became__6__ for his long journey. He brought back many useful things, and they helped people a lot.

After this he kept __7__ to unknown places. The Indians liked him and became his __8__. Daniel Boone __9__ at the age of 86. He lived an interesting life in the early years of America and people remembered him __10__ an explorer and a pioneer.

1. A. in B. on C. at D. of

2. A. because B. butC. orD. and

3. A. liveB. helpC. askD. sit

4. A. busy B. tired C. kindD. happy

5. A. hatedB. decided C. worried D. forgot

6. A. famous B. slow C. excitingD. interested

7. A. leaving B. turningC. travelingD. hurrying

8. A. friends B. workersC. teachers D. travelers

9. A. lived B. stayed C. began D. died

10. A. to B. forC. asD. of

Ⅲ. 阅读理解(30分)

(A)

People usually talk about two groups of colors: warm colors and cool colors. Scientists think that there are also two kinds of people: people who prefer warm colors and people who prefer cool colors. The warm colors are red, orange and yellow. Where there are warm colors and a lot of lights, people usually want to be active. People think that red, for example, is exciting. Social people, those who like to be with others, like red. The cool colors are green, blue and violet. These colors, unlike warm colors, are relaxing. Where there are cool colors, people are usually quiet. People who like to spend time alone often prefer blue. Red may be exciting, but one scientist says that time seems to pass more slowly in a room with warm colors than in a room with cool colors. He says that a warm color, such as red or orange, is good color for a living room or a restaurant. People who are resting or eating do not want time to pass quickly. Cool colors are better for offices and factories if the people who are working there want time to pass quickly.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people who don’t like to be with others ____.

A. like orange colorB. like blue color

C. prefer warm colorD. are usually active

2. The underlined word “Social people” means ____ in Chinese.

A. 城市居民B. 社会学家

C. 喜欢运动的人D. 好交际的人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____.

A. Scientists like warm colors better than cool colors

B. Time seems to pass more quickly in a room with red than with violet

C. Time passes more slowly where there are cool colors

D. We’d better color a living room or restaurant in warm colors

4. Why are offices and factories often colored in cool colors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st? ____.

A. Because these colors can make time seem to pass more quickly

B. Because these colors can make people excited

C. Because everybody likes white color

D. Because working people can be more active

5.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should be ____.

A. Warm Colors and Cool Colors

B. People and Colors

C. Social People Like Warm Colors

D. Places and Colors

(B)

Lucy:

I went to the zoo and saw some sharks on summer vacation. I also got lots of exercises of course. I did my homework every day.

Andy:

On summer vacation, I did my homework. I went to the beach and I also took piano lessons. I had lots of fun.

Kate,

I’m going to have a party. I need some help. 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dosome shopping?I’d like to buy some drinks and fruits.

Thanks,

Tony

Zhou Hua,

We’re going to have a Chinese exam! My Chinese is poor. Could you help me learn Chinese?

Thanks,

Sally

Henry:

The most popular clothing store is Jason’s. There are the best quality clothing.

根据上面的内容,完成句子:

6. On summer vacation, both Lucy and Andy ____.

7. Lucy ____ and saw some sharks, but Andy didn’t.

8. Tony asks Kate to ____.

9. ____ asks ____ to help her learn Chinese.

10. Henry thinks Jason’s is the most popular clothing store because it has ____.

(C)

Almost everyone knows the meaning of Mr., Mrs. and Miss. People use Mr. with men’s last names. And Mrs. is for married women and Miss is for single (单身的) women. But what is Ms?

For sometimes,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use Ms before a women’s name when they do not know whether the woman is married or not. Today many people like to use Ms. Some women feel that it is not important for people to know whether they are married or no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Ms. Not all women like it. Some like the old ways of doing things. They find it difficult to pronounce(发音) the word. But young people like it.

根据上面的短文,判断正(T)误(F)

11. People usually use Mrs. before single women’s names.

12. Mary is a married woman. So when we meet her, we can call her Miss Mary.

13. Not all women like the word “Ms”.

14. Some women find the word “Ms” is difficult to say.

15. Now young people like to use Ms.

Ⅳ.词汇考查:(10分)

1. ——Could you help me s____ the floor? ——Sure.

2. We usually b____ some books from our school library on Friday.

3. The p____ in the talent show are all very outstanding.

4. Although my home is far from school, I am s____ late for school.

5. My parents are b____ teachers.

6. Our school had a fashion show yesterday. U____(不幸地), the show was very dull.

7. I think Beckham is a t____(天才的) football player.

8. We are going to b____(建造) a subway in the middle of our city.

9. The ____(领导) of the school are going to visit your grandparents on Teachers’ Day.

10. Jean’s mother w____(担心) about her son very much, because he is badly ill.

Ⅴ.改错:请指出错误选项并改正。(5分)

1. There is going to have a sports meeting next Tuesday.

A BCD

2. Bob and Jane was watching TV this time yesterday.

ABC D

3. What a exciting book it is!

ABCD

4. The Great Wall is a symbol of the China nation.

A B C D

5. People can only get information about UFOs in books, TV and so on.

ABCD

Ⅵ.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下列句子:(10分)

1. 我们明天去动物园好吗?

____ we ____ to the zoo tomorrow?

2. 明天上午你有空吗?

____ you ____ tomorrow morning?

3. 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打篮球呢?

____ ____ ____ basketball with us?

4. 我们一起吃晚饭吧。

____ have dinner together.

5. 我想她不会游泳。

I ____ ____ she ____ swim.

6. 她今天下午没有什么事儿做。

She has ____ to ____ ____ afternoon.

7. 下个星期六你打算做什么?

____ are you ____ to ____ next Saturday?

8. 我不知道如何做这件事。

I don’t know ____ ____ ____ the work.

9. 你的手表没什么毛病。

There is____ ____ with your watch.

10. 我认为动物园里最有趣的动物是海豚。

I ____ the ____ ____ animal in the zoo is the dolphin.

Ⅶ.动词应用。阅读下面的短文,用括号内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10分)

Ann is an American girl. She __1__(have) big eyes and brown hair. She __2__ (study) in a middle school in Washington.

Ann __3__ (be) born on January 8th, 1992. She __4__ (start) school when she was only 6 years old. She studied in a primary school in New York before she __5__(move) to Washington with her family.

Ann’s favorite subject __6__(be) biology. She is interested in it very much. She wants __7__(major) in biology when she __8__(go) to college. But her music teacher says Ann should __9__(learn) music because she has a very good voice. She predicts (预测) that Ann __10__(become) a singer in the future.

Ⅷ.句型转换。(10分)

1. The sweaters feel very comfortable.(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 the sweaters____ very comfortable?

2. Excuse me. Where is the nearest school? (改为同义句)

Excuse me. ____ can I ____ to the nearest school?

3. Betty was sad. She heard about so many animals in danger.(两句合并为一句)

Betty was sad ____ ____ about many animals in danger.

4. There is no water in the bottle, ____ ____? (改为反意疑问句)

5. I watched TV last Sunday.(用at 9:00改写)

I ____ ____ TV at 9:00 last Sunday.

Ⅸ.补全对话(5分)

阅读下面的对话,根据对话内容补上所缺的句子,使对话意思完整。

A: Hi, Tom. You were not here yesterday afternoon. __1__?

B: __2__.

A: __3__. How are you feeling now?

B: Much better. The fever is gone, but I still cough and I feel weak.

A: Did you see the doctor?

B: Yes, I went to the doctor’s yesterday afternoon. The doctor gave me some medicine and asked me to __4__.

A: Why don’t you stay at home today?

B: Because I’m afraid I’ll miss too many lessons and I’ll be left behind.

A: Don’t worry. Take care of yourself. __5__.

B: Thank you.

Ⅹ.书面表达(15分)

根据表格所提供的有关张华的信息,写一篇短文介绍他的情况。

要求:1.表格内容要全部体现在文章中。

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第5篇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歌曲中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 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

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改革开放

2、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从1950年冬开始,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广大地区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这次土改保护富农经济,对地主由过去没收其一切财产改为没收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房屋,保护民族工商业等。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4.“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 B.土地改革,使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C.“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5.有同学用抓住关键词的办法,根据“公私合营、赎买、和平过渡、创举”来记忆某一知识点。该知识点可能是()

A.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流行语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小鲜肉”“互联网”成为时下流行的热词。“放卫星”“全民炼钢”这些流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A.“大跃进”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7.20世纪50年代,一位外国友人生活在中国,他可能看到的情况有()

①我国农村正忙着分田地 ②红卫兵正在破“四旧” ③我国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④某地区在大炼钢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中华民族在近百年的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张胜利

B.新中国诞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9.在某农村曾先后流传“说可怜,道可怜,最苦要数六零年,萝卜叶子做饭吃,芥菜叶子当油盐”和“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 ‘十块头’,又去媳妇又盖楼”的歌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变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10.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领右舍拢和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和在一起”和“散伙了”分别是指()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村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徐州工程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政策上直接为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中共十三大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1983年,一位南方打工的衡阳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啊!”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A.深圳 B.厦门 C.福州 D.珠海

13.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A.”一五”计划的执行 B.“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

14.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事()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你认为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创作的背景最有可能是()A.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B.海峡两岸已经实现“三通” C.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九二共识” D.海峡两岸国共两党有了直接交往

16.“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所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宴请美国总统尼克松时致辞:“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这里“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的原因有()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中苏两国关系的破裂 ③中美两国共同的需求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人类逐渐进人信息化社会。现在我省中招考试实行网上阅卷,这一阅卷方式得益于()A.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B.通信技术的进步 C.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D.航天技术的发展

19.“从有啥吃啥到吃啥啥有”“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的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 D.人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20.《人民日报》曾报道了一系列大学毕业生的“人物志”,他们中有自愿到西藏实现军旅之梦的,有到农村公路管理处巡查道路的,还有到网络新职业中“淘金”的。这一报道反映了高校毕业生有()①多元的职业方向②开放的就业观念③自主选择的权利④统一的分配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4分)

材料一 土地改革邮票: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籍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法总则 土地改革邮票;一九五二年第一种

材料二 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央视政论片《复兴之路》(中)

(1)根据材料一,文中的“改革”依据的是哪一部法律?(1分)(2)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是指那一历史事件?(1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的原因。(1分)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1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何时召开的?(1分)(2)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写出今天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4)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什么样的建设道路。(1分)

答案

一. 选择

1.C 2.D 3.B 4.A 5.D 6.A 7.D 8.B 9.B 10.D 11.D 12.B 13.D 14.D 15.A 16.D 17.A 18.C 19.B 20.A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农业合作化运动

(3)有利于发挥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4)农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意思相近即可)22,(1)1978年底

(2)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定稿) 第6篇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共6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三人均属兔)“三只兔子”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A、自强与求富

B、维新与变法

C、自由与平等 D、民主与科学 „„

„2.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以下企业中,属于洋务派为实现“求富”目的而举办的民营„ „企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轮船招商局 线

„3.一位美国记者赞叹:“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红军完成的战略转移就 „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跃进大别山 „ „号„

试„4.“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考„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揭开中华全民族 „ 抗日战争序幕

D、全国性内战的开始 „ „

5.“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封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

„ „

6.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曾共事于()名„姓„

A、北京大学B、工农革命大学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

7.下图是每一位中国人向往的地方。这里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 „ „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开国大典 „

„ „

8.他的译著很快传遍中国,“天演论”、“物竞天择”等词级„班„语逐渐成为报刊上的常用词语,他是()„

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陈独秀 „

„ „

9.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 „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C、国共两党签订《双 „ 十协定》D、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

10.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当时中国首都,屠杀中国居民和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的谎言“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卢沟桥事变

D、七七事变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1.一次闪烁着革命理想光芒的远征,在中国人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长征情节。

(1)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的出发地是()

(2)1935年10月召开的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重要会议是()

(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

12.写出下列相应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年):()

(2)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3)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1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相关的历史事件名称。

(1)自强求富

开近代探索之先:()

(2 变法维新

圆救亡图存之梦:()

(3)三民主义

创民主共和之国:()

(4)民主科学

启思想解放之门:()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

14、武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改正:

()

15、平津战役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获得解放,为渡江战役奠定基础。

改正:

()

16、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了秋收起义。

改正:

()

17、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克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改正: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0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当巴黎和会的消息终于传来的时候,我们都大为震惊。我们立刻醒觉到外国 列强仍然是自私、崇尚军国主义,而且全都是大骗子„„我们对政府无计可施„„眼看着国民及可怜的无知群众,我们认为我们必须起来斗争!

──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大学学生的文章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五四运动口号

材料三:“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1)五四运动发生在哪一年?(1分)根据材料一归纳五四运动爆发的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哪一条?(2分)

(3)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指的是什么?(2分)

(4)作为当代青年,结合材料三谈谈你认为五四运动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有哪些?(3分)

19、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振兴中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 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举出抗日战争中的 一次重要战役?(4分)

(3)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2分)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战争胜利是在哪一年?(2分)

五、活动与探究(本大题共12分)

20、从1840—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发动了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回答:(1)这一时期列强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3分)

(2)这一时期列强强迫中国清政府主要签订了哪三大不平等条约?这三大条约有何共同影响?(4分)

(3)在近代,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英雄人物。请举出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并说说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分)

(4)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2分)

上一篇:登天柱山作文下一篇:2025学年下学期银泉小学少先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