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转变范文

2024-07-24

方式转变范文(精选8篇)

方式转变 第1篇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领导方式转变是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只有转变、转快、转好领导方式,才能有力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此,领导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深刻认识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深刻变革;要深刻认识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既是时代的命题、实践的命题,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是现实经济发展的挑战。就渑池而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转变领导方式更是刻不容缓。

怎么认识转变领导方式

转变领导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支撑。领导方式是执政党对执政规律把握的外在表现,是各级党政机关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阶段性中心任务的组织及施政方式。从科学内涵上讲,领导方式是观念理念,是思维方式,是体制机制,更是方法举措和干部作风表现。省委提出这一命题,抓住了各级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建设的关键。领导方式不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或在落实效率、效果上大打折扣。不同领导层级有特征不同的领导方式,不同阶段中心任务有方法不同的领导方式。现阶段,中心任务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因此,领导方式必须随之转变。

转变领导方式是推动县域发展的引领因素。渑池是资源大县,以资源开发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式发展已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已到了不转不行,非转不可的地步。十多年来,渑池虽然实现了高速增长,完成了原始积累,但资源工业的粗放

发展也带来了种种弊端。一方面突出表现在:一是工业大而不强。二是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压力加大,环境约束趋紧。三是三产过于弱小,导致社会就业不足,城镇化进程缓慢。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必然面临资源枯竭的风险,产业发展停滞,产业困局、生态困局、发展困局将积重难返。另一方面,社会建设滞后,社会矛盾叠加,这与人民群众的愿望,与发展为民的目的背道而驰。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因此,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需要转变领导方式。

如何转变领导方式

一靠解放思想创新思维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纵观全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凡是发展方式转变成效显著的地区,干部的思想解放程度就高,眼界就宽,思路就广,办法就多,其共同特征是,不只是个别领导干部,而是整个干部队伍的思想解放程度都高。渑池是建制2000多年的历史名县,历史遗址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仰韶文化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北部山区、黄河沿岸,山水秀美,景观独特,然而渑池的三产却做不大。因此,转变领导方式应着力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抓起。

二靠科学决策转。现代决策涉及的要素越来越复杂,范围越来越广,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单靠领导本身的智慧难以应对。作决策时应注重领导与群众结合,政府与专家结合,用程序的科学性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注意充分听取班子的意见、基层单位的意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立信访评估制度,听取广大群众对重大决策的意见,避免决策的盲目性、片面性。

三靠强化责任转。近年来,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传导快,安排部署清晰、具体,但一些好的决策还是落不到实处,究其原因主要在基层干部。为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一是建立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二是明责无缝隙。三是评议面对面。四是强化问责,加大对不作为干部的问责。通过建制、明责、评议、问责,努力解决中梗阻、下梗阻的突出问题。

四靠转变作风转。转变领导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有针对性地戒“浮”求“实”。要多学习勤思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要加强实践,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总结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要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在渑池形成清正的党风、清净的政风、清纯的民风。要讲究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发展的规律、尊重群众的意愿,通过持之以恒的积累实现量变到质变。要讲究实在,工作措施要具体扎实,要把工作部署变成具体的项目,一件一件抓好。要讲究实效,干什么事情都要讲究实际效果,以此带动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

五靠体制机制转。机制的支撑,体制的保障,是转变领导方式长期的决定性因素。这应该是县域当前最具现实针对性和执政挑战性的问题。去年以来,我们成立了渑池商会、仰韶文化研究会、传统文化研究会、社区自治组织和铝工业、建材耐材产业协会及渑池县新能源发展促进会,有效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第三方社会力量、中介力量,构建行业协会组织协调、沟通交流、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服务企业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与此同时,组织成立渑池科学发展促进会北京、深圳、郑州分会,整合渑池籍在外人员及在渑工作、服役的外籍人员资源,构建外部力量收集信息、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合作交流的平台。以体制机制的完善,在更广领域整合资源,支撑转变。

六靠政策制度转。在常委班子自身建设上,渑池研究制定了《县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关于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意见》。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制定完善了实绩登记制、末位淘汰制和干部任前公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规章制度,试行公推直选乡党委书记,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建立了重大项目稽查制度、行政效能监察制度、政府投资项目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尝试

探索县委及县委书记权力的规范化、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运行。在产业发展上,建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产业聚集区发展基金,并出台了支持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制定了项目准入、节能减排、平安建设、信访稳定等一系列工作规范。通过政策和制度引领,推动领导方式转变。

总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央立足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在我国现代化进程关键阶段做出的一项重大而关键的决策。这一决策确定以后,各级领导干部就成了能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最为关键的因素,而能不能转变领导方式,就成为能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决条件。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的重大考验。作为基层县级领导干部,要跟上中央、省委决策的步伐,适应加快转变的要求,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领导方式转变中提高领导水平。

方式转变 第2篇

之后,自2010年12月22日至2011年1月21日河南日报陆续刊发了9篇署名“何平”的系列争论文章,深入论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何平九论”紧扣河南发展脉搏,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8个方面,深入地阐述了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深刻阐释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在中原经济区起步之时,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何平九论全面、准确、系统地传达了省委的重要精神,黄钟大吕,鼓舞人心,为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了一次较好的思想和舆论准备,引起了前列的社会反响。、领导方式转变是一个重大课题,必须加以细化、深化、并内化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实现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起。一是强化发展意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离开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到科学发展上来,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二是要强化忧患意识。要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大势所趋,更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切实树立起“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强化忧患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三是要强化攻坚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必然会经历一段“阵痛期”,也难免会付出一些必要的代价。必须充分认识到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要有打一场攻坚战的准备,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转变发展方式就是一场攻坚战,把基础打牢,一步一步往前走,而不能为了出成绩走捷径,从而给经济发展留下毒瘤。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一要勤于学习。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学习已经成为各级干部履职尽责的迫切需要。实现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要从学习入手。端正态度,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时刻增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真正把学习当作政治责任和终身任务。要学好理论,打牢理论功底,始终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要钻研业务,提升服务方式、增强领导能力;要拓宽知识面,不断补充新的科技、经济、文化、专业知识等;要注重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积极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变成领导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变成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行动。二要善于思考。能否善于思考决定着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在转变领导方式中,要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经济趋势、市场规律、社会热点、思想潮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综合加工,不仅善于发现新特点、新问题,而且能遵循客观规律和思维规律,拿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举措,真正通过学习思考,使自己成为爱学习、善思考、会工作的新型干部。

方式转变 第3篇

一、经济发展方式概述

文章所讲述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针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体制下形成的经济发展方式。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及生活水平提升等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社会发展方式的基础。[1]经济发展形式具有非常鲜明的发展特点, 首先表现在产业结构上属于密集型产业居多;其次在于导向型经济过于依赖外贸或是进口;再者是生产过程以及生产手段上资源浪费严重;最后是发展模式上依赖于产业投资或是政府补助等带动, 没有自身发展的个体经济形式。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在经济发展方式上进行不断创新与完善, 逐渐这种经济发展特点成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从整体上来讲,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最明显的表现在于过度重视中心主义, 在国家不断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基础上过度发展经济, 对于经济增长需要消耗的自然资源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不够重视, 严重忽视了社会发展的根本, 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代价是我国的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生活质量。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特殊发展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形式逐渐变化下,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创新, 从过度重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方向逐渐转向社会资源与经济资源合理划分, 关注社会资源增长基础上更加重视环境资源与生活环境的建设, 满足人民生活追求基础上为人民建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在经济逐渐复苏基础上, 形成这种快速发展方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客观原因的需要。经济全球化发展基础上, 各个国家都需要进行快速发展, 根据自身国家资源在发展上的需要为国家在世界市场发展下取得发展空间。[2]从资源发展角度上来讲我国并没有很大的优势, 因此从资源的角度上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空间并没有提升的优势。加之改革开放指出我国在技术研究以及科学发展方面处于弱势状态, 因此利用技术发展方式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并没有任何优势。在各种客观原因下我国必须选择利用低价格、优质量的方式, 利用我国普通劳动力开展生产, 这种生产方式必须以环境破坏为代价, 利用低价格的优势吸引投资者眼光, 为国家经济在国际市场发展上提供机遇。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国特殊情况下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在市场上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在经济复苏以及快速发展基础上, 需要针对发展现状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创新, 结合我国当下发展现状以及环境要求, 不断改善传统发展方式中一些过激或是特殊发展手段, 经济方式转变成为当下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必然选择。

二、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式的关系

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式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经济发展方式是社会发展方式的基础, 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影响着社会发展方式的变化。[3]社会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 经济发展方式创新改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社会发展方式完善。从发展角度分析, 经济发展方式是社会发展方式进步主要动力。社会发展方式在主要经济发展方式角度上对社会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整体结构改善等进行提升。首先在市场经济建设初期, 社会发展方式为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与优化策略, 很好地完善了经济建设初期的劳动力与政府政策问题。在社会不断支持背景下, 我国医疗水平以及城市建设等得到跨越性的建设, 人均收入水平提升显著, 全国贫困率下降60%, 并且在此基础上我国的科教文卫体得到快速发展, 社会总体流动数量逐渐上升。当然,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 我国在整体经济上还处于下游阶段, 但是上升速度成为世界之首。其中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 对于人口数量的控制以及居住条件等, 老龄化问题逐渐加剧, 医疗水平提升基础上医疗费用也在不断增加, 教育问题愈加凸显, 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讲基本生存方面还面临重要问题。

从根本上来讲,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影响非常大, 同时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主要依靠社会发展方式提供的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对社会发展方式产生的重要影响在于正确的市场发展指导, 为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引导, 帮助社会发展方式更好地完善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经济问题, 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策略, 充分发挥社会发展方式对社会建设的功能, 更好地实现社会基础建设与人均生活质量的提升。

三、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对于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来讲, 主要是根据社会结构以及经济结构为基础, 在一定发展时期实施一定的发展措施这是社会进步的根本, 同时也是必然要求。针对当下经济发展形式以及社会结构实施经济发展形式转变以及社会发展形式转变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宏观的发展角度上来讲, 在经济发展动荡并且社会刚刚步入改革开放阶段, 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的确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的高效运行, 同时对于社会结构以及时代进步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在整体的发展背景下, 对于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社会发展方式来讲, 必须采取先富带后富的经济策略,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带动经济发展, 吸引更多的经济投资, 建立更加平稳的经济发展环境。在带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基础上对于部分劳动者在薪资方面会出现一定的剥削。这种发展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会产生贫富差距, 只要一直坚持发展, 一定会将全部经济带动起来, 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推移, 导致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加激烈。对于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不仅在薪资上体现明显, 在基本的市场消费以及公共领域等都非常明显, 医疗问题、住房问题以及教育问题逐渐突出。“富人更富、穷人更穷”成为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 并且官民关系、城乡建设等经常出现价值冲突或是立场冲突, 对于这种现象若是不能及时改善与治理, 会逐渐演变成社会矛盾, 影响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

从微观发展角度上来讲, 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初级阶段主要依靠对外来资产投资的支持, 过度依靠外来资产或是国家在市场上的优惠政策等, 政府的控制能力以及劳动者权益的维护, 很多时候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基本劳动者的薪资需求。同时, 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严重阻碍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 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以及建设职能不能很好发挥, 不利于社会的基本建设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逐渐将经济发展方式向选择性方面转型, 在降低政府优惠基础上提升产业的生产能力, 积极实现政府服务与建设更加市场化形式, 增强个人责任意识在经济发展下的重要性, 在原有市场机制下进行更好的完善与创新, 满足社会发展基本需要。尽量改善在基本生活上出现的不同, 平衡资产分配, 提升政府的基本服务职能。

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建议

(一) 加强经济转型基础下的社会发展方式转变

在经济转型期间需要对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转变, 这其中需要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重视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整体, 两者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 因此, 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基础上对于社会发展方式也需要进行改善。在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需要看不见的手进行支持, 这看不见的手就是政府, 利用政府的力量对经济发展给予推动, 特别是政府在社会建设以及公共服务方面的权利, 对满足人们基本生存要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础上需要不断提升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强化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 为经济发展规定明确的发展指标, 充分提升国内生产总值。

(二) 创新社会发展方式的整体目标与要求

在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中对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制定与执行主要是实现经济稳定, 改变动荡的经济与政治格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基本经济水平逐渐上升, 并且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经济发展形式以及政治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对于社会发展方式的整体目标以及执行要求等提出新的标准。在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发展与进步, 为社会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首先对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更加公平公正, 全面改善之前的稳定优先策略, 推动全面发展与进步, 在经济发展中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其次对于资源的分配问题上注意提升, 保证资源的公平共享。

(三) 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是当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与要求, 对于经济发展来讲人是重要的发展核心, 同时是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以及享受收益的重要主体。经济转变是对人的发展观念以及人才素质的提升, 对于人才改善不仅包含在能力方面加强, 对于综合素质以及社会权利等多方面进行改善, 重视人们在社会上的基本权益, 提高人们对于社会的服务意识, 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利用社会主体的进步带动经济发展形式的转变, 实现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成熟。

五、结语

综上所述, 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对国家进步发展的推动。时代发展下对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社会发展方式进行转变是必然要求, 是促进社会进步, 满足人们发展要求的重要方向。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转变社会发展方式进行分析与探索, 结合当下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为背景, 从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形式转变对社会发展方式的影响, 以及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各种要求等方面深入研究, 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社会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发展方式,形式转变

参考文献

[1]汪素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相互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14 (1) :51-60.

[2]关皓明, 翟明伟, 刘大平, 王士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测度及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 2014 (6) :16-24.

方式转变 第4篇

构建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体制

财政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重要作用。应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财政地位、职能和作用,从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和阶段性特征,以及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特色出发,更加注重健全省与市县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发挥好财政的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

一是进一步合理界定省与市县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政府和市场作用边界的基础上,按照政策规定、受益范围、成本效率、基层优先等原则,合理界定省与市县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并逐步通过适当形式予以明确。强化省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责任,提高民生支出的保障程度。结合落实国家税制改革措施,按照税种属性和经济效率等基本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间收入划分,调动市县发展积极性。引导市县政府完善对市辖区、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的财政体制,激发发展活力。积极稳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并处理好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和其他经济管理权限关系。强化乡镇财政管理,因地制宜深化乡财县管改革。二是进一步完善省对市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科学设置、合理搭配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在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基础上,逐步做到属于市县政府事务,其自有收入不能满足支出需求的,省财政统筹运用中央补助和省级财力,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给予补助;属于中央和省委托事务的,通过专项转移支付足额安排资金;属于中央、省和市县共同事务和支出责任的支出,明确各自负担比例,形成科学合理的配套机制。分类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从监管制度、技术操作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进一步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把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满足县级基本财力保障需要,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作为当前研究的目标,在加大财力支持力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完善奖补机制,基本建立起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落实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费制度

科学的税费制度对促进发展方式转變具有重要作用。从国家税制改革的导向看,未来国家将进一步深化资源税制改革,使之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深化环境税制改革,使制造污染者和破坏生态者承担必要的环境损害成本,正确引导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促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进一步深化货物劳务税制改革,如适时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深化个人所得税制改革,逐步实现由现行分类税制向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税制转变,有效调节收入分配;进一步深化房地产税制改革,逐步改变目前房地产开发、流转、保有环节各类收费和税收并存的状况,合理安排税收负担,促进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和地方税体系。应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更加注重发挥好税费制度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调控作用。

一是做好税制改革措施在河南的落实工作,并争取在河南先行先试,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二是结合税制改革,理顺相关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管好用好相关资金,使其调控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比如,在涉及资源、环境的收费方面,统筹处理好以经济手段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灵活运用向企业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推动企业按规定提取准备金(保证金)等手段,促进企业和政府分工协作,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健全完善财政调控政策体系

财政政策是各级政府调控政策体系的重要构成和基础力量。应更加注重主动适应经济形势变化和挑战,切实转变观念,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财政发展改革规律,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财政政策。继续完善有利于国内外企业投资河南的财政支持政策,推动河南吸引内外资跃上新台阶。落实好中央扩大内需投资、代发政府债券等政策,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促进投资持续增长。大力支持基本生活必需品生产和基本生产资料供应,发挥好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围绕增强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企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力度。支持推进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高成长性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落实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政策,推动新能源、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适应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的要求,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统筹支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革命老区转移支持力度,提高财力薄弱地区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政政策。支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促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做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落实工作,在改善民生中促进扩大消费需求。支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对象待遇水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按照国家提高财政教育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对我省的分解任务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启动学前教育发展项目,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等政策,提高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标准,支持化解高校债务风险,促进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支持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大幅度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支持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争取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支持建立政策性住房保障体系。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投融资机制。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我省各级财力还比较薄弱。应更加注重通过改革创新,在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养老、政策性住房等社会事业领域以及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通过财政贴息、奖补、政策性金融等具体途径,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使政府与市场形成合力。

进一步深化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进一步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构成,也是财政系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直接表现。应更加注重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促进理财方式转变方面的职能作用。

一是进一步加强“两基”建设。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统计报告制度,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和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提升管理基础工作水平。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对本级和上级财政安排的资金以及其他部门、其他渠道下达的财政性资金实行全面监管,提升基层财政建设水平。研究建立财政发展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基层政府科学理财。二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公共财政预算,提高公共财政收入质量,增加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提高基金预算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完善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政策,推进市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继续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试编工作,逐步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将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取消预算外资金。三是进一步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编制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學性、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加强项目库建设,夯实预算编制的基础。继续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内容。研究建立完善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机结合的制度。研究建立绩效管理制度,使绩效目标与评价与预算管理全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市县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完善各单位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均衡性和效率。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完整规范的预算公开机制。在完善预算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积极推进政府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预算和执行等情况公开。明确预算公开的原则和主体,强化预算公开责任制度,加快预算公开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五是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建立财政监督机构与预算管理机构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制度,完善财政“大监督”格局。充分发挥省财政派出监督检查机构作用,加强重大财税政策实施情况、市县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开展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建立完善财政监督信息披露和公告制度。六是进一步完善财政法规制度体系。做好农业综合开发条例、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等立法工作,全面加强资金管理制度体系,促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

转变理财方式是一项持续的任务。全省财政部门将把以理财方式转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促进财政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和根本途径,把转变财政职能、理财观念、工作方法与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起来,求实求效,真正肩负起服务转变的责任,在创新中提高理财水平,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方式转变 第5篇

转变领导方式关键在于干,在于领导怎么认识、怎么思考、怎样去推动实施、怎样抓好落实。结合此次学习情况,谈谈个人的理解和体会。

第一,以转变促发展,要有持续的发展思路。正如卢书记所言,“思路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现,思路多变是急功近利的表现”。近年来,洛宁县的快速发展,充分说明了持续发展思路的重要性。

第二,以转变促发展,要勇于破解发展难题。各个地方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千差万别,找到适合本地发展实际的路子至关重要。领导思想解放程度、改革创新力度,决定着转变发展方式的速度和效果。要转变领导方式,必须要思想再解放、思路再创新、改革再加大。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发展,只要创新思路,勇破难题,就一定能趟出一条符合本地发展的好路子。

方式转变 第6篇

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河南日报关于该专题的九篇评论文章,顿觉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学习研讨活动,学的踏实,学的实在,学的值得。明白了领导方式转变的目标任务和途径举措;感受到做为一名领导干部肩上那副沉甸甸的责任。署名“何平”的九篇评论文章浩然大气,精采异常。讲思想、讲理论高大深远,内容丰富。但又通俗易懂;讲矛盾、讲问题实事求是,切中要害,毫不掩饰,针贬时弊;讲出路、讲措施、讲前景又那么让人为之提振精神,信心倍增。

说句实在话,九论文章中写的那些问题,就发生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或者说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出现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中。我们感同身受,自觉很多不足:一是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大好机遇,把握、利用不到位,工作推动上不尽如人意;二是在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评价上,看成绩的多,看不足的少,看表面问题的多,挖深层次矛盾的少,缺乏强烈的忧患意识。三是在工作的推动上,凭着印象跟着感觉走,主动研究探索工作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有意识地按规律统筹规划,推进工作的主动性差;四是站位全局、谋划园林规划管理工作“大格局”或使园林规划管理工作主动融入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的意识差;五是缺乏把握机遇,开拓园林规划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的创新意识,以至于形成我县园林规划管理工作年年是先进,岁岁少亮点的局面;六是虽然在本职岗位上确实做到了履职尽责,但又深感缺乏把我们自己的工作放在全县工作大局中,围绕担当重要责任开拓性地拓展工作的领域和空间的勇气和胆略;七是满足于各项工作全面普开,样样都做,缺乏脚踏实地,抓住重点工作,实实在在地干出个样子,抓出个实效的求真务实精神;八是虽在自己的工作言行体现了平民情结,但如何把这种平民情结上升为以人为本的为民爱民的具体制度、措施不力,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尽可能地为群众,为我们的被管理对象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自身的工作中,说到底都是领导方式的问题,只不过是没有深挖细查,想来这也是应该为之忧患的事情。

卢展工书记到河南工作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曾先后发表了一些非常切合实际、非常中肯相实、非常解决问题的提法。如他在同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时,曾盛赞河南人是“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指出在河南人身上体现了“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心”,他还先后提出“四个重在”、“三具两基一抓手”等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学习好、运用好、落实好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比如,河南人的“三平”精神面貌用在园林规划管理工作者身上就非常符合实际。园林工作者因工作性质所至,终日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很多时候,还面临着我们的工作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理解,但我们确确实实在以我们的默默奉献来推动着花都园林建设建设的伟大进程,因此,我们的付出确实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

园林工作也需要创新,需要锐意改革,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又确实不能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打呼隆,更多的是需要平静的心态、平静的工作状态,很多人看我们可能是“机械”、“刻板”、“清贫、清廉、清淡”,但谁又能低估园林工作者在这平静之中所蕴涵的满腔热情。

园林机构特殊的工作性质又决定了每一个园林工作者必须有着极强烈的责任感。

方式转变 第7篇

“以领导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大讨论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

1月30日,新河县“以领导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讨论活动动员会召开。会议结束后,我局先后在班子成员会和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将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制定了农业局“以领导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并对我局2011年的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对2012年的工作要点按照“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通过学习,统一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提高了对服务“三农”工作的认识,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按照县委、县政府2012年工作要点,根据局工作职能,确定了2012年局工作目标。

2012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量19万吨;建设种子基地,2012年培育面积力争达到1000亩;建设有机蔬菜基地,2012年设施蔬菜大棚力争达到2000个;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2012年力争示范面积达到1000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12年力争新增10家。

二、为更好地完成本局提出的发展目标,主要采取以下工作举措。

一是制定特色农业县规划,加强与中国农大协调联系,力争6月底前完成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整体规划和专业详规,加快中国农大老教授协会新河科技工作站建设,力争6月底前挂牌;二是加快万亩蔬菜基地建设步伐,在发展模式及途径上重点抓好几个多样化:种植品种多样化,建棚模式多样化,时间岔口安排多样化,资金扶持多样化,销售途径多样化,品牌认证多样化;三是农业科技示范园抓试点,重点抓好“双十”工程,即:十个新品种、十个百亩方;四是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继续聘请北京农林科学院、河北省农科院、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科研院校专家教授为我县农业技术顾问。健全县乡村农业服务体系,在农业局建设县农技推广总站,在乡镇建设3个区域站。搞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各乡镇至少成立1个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队。在县农业局成立专业合作总社。在农业局楼下临街门市开设惠农免费超市;五是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环境。六是着力抓好惠及民生的涉农项目跑办等。

新的一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实现建设“富裕新河”为目标,大力践行“二同”工作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狠抓工作落实,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优异成绩向县委、县政府汇报。

方式转变 第8篇

现代教学论认为, 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 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 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传统的复习课, 教师觉得时间紧、内容多, 把自己设计的复习内容及方式强加在学生头上, 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练。教师累、学生苦, 而且收效甚微。要想让学生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就必须转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因此, 数学复习课应给学生提供尝试、实验、独立思考、概括、归纳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根据各自己有的知识经验, 用自己的方式自主地去探索建构。才能有效实现从教材知识结构到自身的认知结构, 再到个体智能的转化。

如: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上, 可以让学生自己梳理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刚开始学生只是把一个个知识点按顺序抄下来, 杂乱无章。若这时批评学生“真笨、怎么不知道整理”, 肯定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于是我从学生那里借了一个书包, 把里面的书、本子全倒在讲台桌上。然后, 让学生观察, 我故意把书、本子, 不管大小、长短叠成一叠, 拼命往书包里塞。学生马上起哄:“老师, 不是您那样整理的”、“老师要分类”……这时, 我不失时机地说:“可你们刚才不就像老师整理书包那样整理知识的吗?”学生猛然醒悟, 马上以有效的方式进行整理。结果, 学生探究整理出了各具特色的知识网络图。

二、变单干为协作,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建构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是生生之间, 师生之间的多向互支与协作的学习活动。它能有效地减少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控制, 让学生在与人合作、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形成合理、完善的认知结构。在以往的复习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让学生“单干” (即让学生个体独立进行学习活动) , 而忽视了生生之间的“协作” (合作交流) 。这样, 既不利于生生之间优势互补来完善认知结构, 也不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因此, 在复习教学中, 应适当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开展复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参与,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合作群体中主动地讨论、交流, 在相互启发、帮助等协作活动中实现认知结构的建构和完善。

例如:复习《数的整除》时, 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了哪些有关数的整除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各个概念。然后问:这么多的概念, 你打算如何整理并掌握呢?请你们发挥集体的智慧, 共同寻找最好的方式来整理。经过小组合作整理出知识网络,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整理的网络图, 并说出整理思路, 组与组之间可以互相评议、相互补充、相互质疑。学生通过小组内充分的合作讨论, 尝试着建构知识网络, 然后展示、介绍整理思路, 再相互比较、辩论、补充、完善, 真正弄清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实现了知识网络的形成与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和完善。

三、变练习为应用,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建构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采用题海战术以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结果是学生往往只会模仿解题方法解做过的题, 而缺乏解决新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高分低能的人。《新课标》要求:“使学生能够解释和掌握所学知识, 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数学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实现认知、能力的自主建构。

如:在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课时, 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示一则启示:

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设计方案。

学生1:我设计的是长方体米罐, 长2分米、宽2分米、高3分米。容积:2×2×3=12 (升) ;至少需要的铁皮 (即表面积) : (2×2+2×3+2×3) ×2=32 (平方分米) 或2×3×4+2×2×2=32 (平方分米) 。

我应用了长方体容积计算公式:长×宽×高, 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长×宽+长×高+宽×高) ×2, 由于我设计的长方体有四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还用:长 (宽) ×高×4+长×宽×2求它的表面积。

学生2:我设计的是正方体米罐, 棱长2分米。容积:23=8 (升) ;至少需要的铁皮 (即表面积) :2×2×6=24 (平方分米) 。我应用了正方体容积计算公式:棱长×棱长×棱长 (即棱长3) , 以及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棱长×棱长×6。

学生3:我设计的是圆柱体米罐, 底面半径是1分米, 高是3分米。容积:3.14×12×3=9.42 (升) ;至少需要的铁皮 (即表面积) :3.14×12×2+3.14× (2×3) ×3=62.8 (平方分米) 。我应用的知识有圆柱体的容积计算公式:底面积×高, 以及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2个底面积+侧面积。

……

学生在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和听取他人的设计方案的过程中,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等知识得到多次的反馈、强化。不仅自主建构起相关的知识网络, 而且培养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 新课改强调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在小学数学总复习课教学中, 应努力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网络, 充分相信学生能够通过探索、交流、实践, 而实现自得。

摘要: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 促进知识系统化,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 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引导学生在复习课中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自主建构, 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迫切任务。现结合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谈谈数学复习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张秀梅下一篇: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