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家女孩的思考的作文

2024-06-02

穷人家女孩的思考的作文(精选6篇)

穷人家女孩的思考的作文 第1篇

穷人家女孩的思考的作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不太愿意与人接触了。

我家很穷,我觉得,穷,意味着别人的白眼。

当我看到同学家的房子宏伟气派,再回到家住进自己那寒酸矮小的房子,心中就会想:为什么我家常年辛苦,却改变不了这面貌呢?为什么别人家总是在家里玩,打麻将,不做事,总是那样有钱。

我多么想快一点住进新房子。其实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家里根本没有钱,就是我穿在学校里的衣服,总是那么土气,妈妈给我买的凉鞋,总是最便宜的,走在校园中,总觉得自己的衣着,在别人的亮丽的行头前显得那样寒酸。

我常常跟爸爸说,快点把房子做起来吧!还要里里外外粉刷一下……爸爸对什么都失去了激情,他按部就班地过着他自己的生活,他不愿如同村上的那么多小伙子一样,离井背乡出外打工,也不愿像隔壁的香崽叔每天早上就骑了摩托去县城找活干,他心甘情愿守着那老房子,守着这个穷但是安逸的家,打理着那打理了多年的田地。到了夜间,他兴致来了,会去田里捕点鱼虾,再卖几个活钱。闲着无聊,要么喝几杯酒,看看电视,再就是到村上的老店里去打打牌。妈妈是个老实人,在爸爸面前从来就不敢大声讲话,至于我们做儿女的心愿与诉求,他也懒得去顾及。

家里,哪有钱去做房子!但我嘴巴里却总是这样讲,我不想让爸爸安于现状,我要让他感受到我内心深处的自卑与压抑,我的`家不能永远是这个样子,一团死水,没有生机。

在学校里,我难得有同学们那么开心的微笑,同她们玩不到一块去,好像,我在在学校里读书的唯一目的是等,等着初三毕业,等着长大,去打工,去挣钱。

不过,我现在知道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以后会有好日子过的,只不过当前还要多吃点苦。

也许,我要想回来,能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生命一旦失去,什么都将不存在。

穷人家女孩的思考的作文 第2篇

在舞台上,在银屏上,我们所看到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是那样的深情,那样的成功,那样的令人羡慕。可是谁会想到在成功的背后却又有着那样一段辛酸的历史呢?

宋祖英,出生在外婆家。10岁那年,她回到了父母的家——老寨村。在她12岁那年,父亲不幸染上了肺结核,早早地离开了人间。父亲患病早逝已经让宋祖英伤心至极,但是,这似乎还不够,她的弟弟出生不久,就得了百日咳,后因过量注射链霉素,成了一个聋哑人。这么多灾难和打击集聚在一个12岁的小姑娘身上,她承受的住吗?还好,宋祖英是一个坚强的小姑娘,经过了这么多磨难,她似乎一下子成熟了:每天清晨帮妈妈烧水做饭,放学后,帮妈妈料理家务。……

说到这里,我都不忍再讲下去了,因为上天赋予她的苦难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宋祖英仍然熬过来了,而且成了家喻户晓的著名歌唱家,前不久,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宋祖英独唱音乐会更使世人对她刮目相看。读了上面这个故事,我不禁会想到:天下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没有唾手可得的荣誉。看一看我们,我们没有宋祖英的苦难,没有宋祖英的艰难生活,可是我们有智慧却不懂得运用,有时间却不懂得珍惜,有机遇又不懂得把握。难道只有穷人家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吗?NO,不是这样的,那么为何我们现在条件优越了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却越来越少了呢?我想,那是因为条件优越了,我们从过去的比学习,比纪律扭转到了比吃穿,比漂亮。

“家”文化的企业实践与思考 第3篇

第一部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崇明烟草概况

以绿色、生态为发展目标的崇明岛是上海北大门上的一颗明珠, 它和长兴、横沙一起, 总面积1400多平方公里, 雄踞长江口, 是上海的后花园和鱼米之乡。崇明烟草公司成立于1995年4月, 由上海烟草 (集团) 公司、上海烟草贸易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崇明国是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 注册资金1680万元, 主要从事卷烟批发业务。分局 (公司) 现有在岗职工216名, 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114名。

崇明公司下设直属门店13家, 其中海烟烟行3家, 辖区内共有3199家卷烟网络户。公司倡导“家”文化以来, 经营业绩稳步提高, 经济效益持续上升, 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7.73亿元, 同比增长4.32%, 卷烟批发销量3.39万箱, 同比增长0.06%;共实现毛利1.49亿元, 利润5825.75万元。

崇明公司成立十多年来, 先后获得“全国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行车单位”, 党总支获崇明县“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 工会获崇明县“先进职工之家”称号。公司服务过程的质量管理获ISO9001:2008国际质量认证通过。下属部门获“劳模集体”、“文明窗口”、“红旗团支部”、“青年文明岗”、“新长征突击队”等荣誉多不胜数。近年来, 公司紧紧围绕“发展、改革、规范”的工作主线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 以培育和提升市场营销能力为核心, 以成功完成向“市场导向、规范有序、协同发展、富有活力”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转型为首要任务, 通过不断深化商业体制改革、持续改进商业运行质量、加快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构建起“市场建设规范有序、经营管理集约高效、体制机制充满活力、企业管理行业先进”的商业运行管理模式, 努力使公司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 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烟草商业流通企业, 为构建规范、高效、和谐的上海烟草市场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二、研究的背景

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 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并持续立于不败之地, 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就必须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起着持久性的作用, 对比企业发展的要素, 技术可以移植, 资金可以筹措, 制度可以嫁接, 人才可以引进, 而企业全体员工内在追求这样一种文化层面上的东西却是很难移植、很难模仿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 企业文化应是最终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

崇明公司从1995年成立以来, 从小到大, 发展很快, 在扩大经济效益的同时, 不断追求社会效益,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 国家局和集团 (公司) 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崇明公司在上海烟草集团总体文化框架的指导下, 结合崇明特有的生态环境, 以人为本, 求真务实, 高起点地建设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三、研究的意义

崇明公司作为商业流通企业, 要“卷烟上水平”, 最直接的要求是“核心竞争力上水平”, 而提升文化建设水平能脱胎换骨地造就全新的商业流通企业, 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崇明公司来说, 它包含三方面现实意义:

首先, 从历史的角度看, 企业文化建设是崇明公司发展的历史选择。公司从农村集体商业转制而来, 确实存在着老企业遗留下来的特殊情况和问题, 加上客观上崇明交通不便、地域闭塞、圈子狭窄, 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综合素质偏低;人员观念陈旧、规范意识淡薄、工作节奏缓慢, 情况不很理想, 需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来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

其次, 从当前的现状看, 企业文化建设是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与行业发展一样, 崇明公司正处于增长速度由高速发展向稳步发展转变, 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管理方式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转变的关键时期。适应这种变化, 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而人的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需要企业文化来疏导, 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次, 从未来的变化看, 企业文化建设是崇明公司应对未来挑战的有效手段。形势告诉我们, 崇明公司面对挑战和困难, 如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主体建设的责任越来越重, 客户需求不断提高。09年8月, 集团 (公司) 施超局长在公司调研时对“家”文化建设表示高度肯定的同时,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指出:崇明烟草“家”文化具有崇明特色, 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根据崇明特点因势利导地来抓好“家”文化建设, 加强与集团文化的融合。在未来一段时期, 必须结合公司“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和企业实际, 探索建设具有崇明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

总之, 随着企业的日益发展壮大, 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崇明公司全体职工的精神需要, 更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 从2007年8月起, 崇明公司正式启动了“家”文化的建设工作。

第二部分“家”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做法

一、“家”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纵观崇明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历程, 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历了四个明显阶段:

第一阶段:1995年4月至2007年7月 (萌芽期)

当时崇明公司竞争危机感不强, 老国企心态严重, 内在发展动力脆弱, 计划经济依赖性强。此阶段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员工有感觉但不强烈, 有认识但不深刻, 有理念但不系但统不, 强有烈建、设有但认识不但全不面深, 刻初;步有形理念成但了不以系“统和, ”有与建设“但搏不”全为面基, 础初的步企形业成文了化以雏“形和。”与“搏”为基础的企业文化雏形。

第二阶段: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成长期)

2007年8月起,崇明公司进入了人文化建设的新阶段。阶段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一是决策者对企业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企业领导班子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策划、构建和实施;二是把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战略发展的层面,将企业文化写入公司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三是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体系走向完善,已形成较为系统的企业文化架构体系;四是全员通过培训,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越加明确,全员企业文化知晓率为100%(图为崇明公司企业文化构架)

第三阶段:2009年8月2011年4月 (加速期)

此阶段是崇明公司文化建设上步伐的关键时期。建设了企业文此化阶园段地是崇、明制公作司宣文传化片建、设上编步撰伐《的崇关烟键文时化期。报建》设等了举企措业对文视化觉识别的统一、价值理念的灌输与认同以及员工素质的提升, 都起到了引领作用, 同时也表现了崇明公司企业文化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的鲜明特色。从2008年到2010年三年来, 经过领导班子的倡导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具体实践、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2010年得到了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肯定, 荣获“全国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第四阶段:2011年5月至今 (落地期)

2011年5月起, 新一届崇明烟草领导班子认识到“家”文化在理念体系上已经较为完善, 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 尤其在文化理念的落地上。为此, 公司围绕“发展、改革、规范”的主线, 按照“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的要求, 不断丰富完善“家”文化体系, 提出了以完善制度为保障, 以强化激励为抓手, 以素质提升为目标, 以凝聚员工为核心, 以企业发展为宗旨的理念, 将“家”文化逐步对内加深内涵, 对外延伸扩展。

二、“家”文化建设的做法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就像是一个人, 要有“骨胳”、“肌肉”、“血液”、“皮肤”和“经脉”, 这样的人才能“活”起来。换言之, 只有深化理念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建设, 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有活力, 使企业长期生存。确定课题后, 公司把“家”文化深化、推进的重点定位在以下五方面:

(一) 完善特色文化体系、丰富文化理念内涵

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首先应建设自己的完整系统的文化架构体系, 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第一, 明确方向, 提高认识。公司把“家”文化的融合对接作为文化架构体系建设的主要方向, 并成立文化建设委员会主管文化建设。

第二, 广泛调研, 摸清现状。经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基本摸清了职工的工作状态、文化需求、特别是文化建设的期望。

第三, 突出特色, 挖掘个性。公司通过4次专题研讨, 对“家”文化的架构体系进行了修改完善。尤其是对家魂、家和、家规、家业、家安、家美、家教、家廉等8大理念进行了系统地阐释。

第四, 注重融合, 统分结合。公司召开企业文化建设专题例会, 以“保留个性、融入集团、求同存异、和谐统一”为指导原则, 努力整合、提升、搭建集团文化框架体系内的“家”文化体系。

第五, 加强评估、注重改进。10年5月, 公司全面启动“家”文化建设系统评估, 组织了一次文化自评。在集团组织的文化建设46个项目自评中, 项目执行情况为好共34项、较好共12项, 已达到国家局评价指标要求。

(二) 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制度文化建设

在“家”文化的建设中, 公司认为要确保“家”文化深入人心、自觉践行于员工之行, 就需要把“家”文化理念植根于企业日常的规章制度中。这是实现“家”文化有效宣贯的良好途径, 也是建立健全企业制度文化的有效方式。重点围绕“四转”要求, 落实行动, 加强执行。

第一, 工作围绕职能转。重点改变以往围着领导转、围着任务转、围着检查转的模式, 全员上下联动, 真正围绕岗位职能运转, 明晰自己的职能与责任, 明确方向与目标, 转出效率、转出效果。

第二, 考核围绕责任转。为保证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之有效地落到实处, 加大了考核力度, 把制度的落实纳入到员工的岗位、绩效考核中去, 从时间、标准、效果、保证措施、奖惩办法等方面, 建立起主体清晰、责任明确的目标考评体系。

第三, 执行围绕制度转。主要从制度梳理、对标工作推进、质量体系管理、6S管理等着力, 梳理出覆盖全公司的制度体系, 形成简洁、适用的制度管理标准, 加大执行力度, 使各项工作执行到位。

第四, 管人围绕行为思想转。重点从干部员工日常工作中的行为、思想来调整管理员工作方法, 以正面典型来引导职工, 以反面案例剖析来教育职工, 围绕行为、围绕思想, 转出和谐、转出协作。

(三) 加大行为规范建设, 促进文化理念融合

随着崇明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公司认为只有开展行为规范建设才能解决将文化变成行为的问题,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 将“两个至上”贯穿于行为规范建设始终。在行为规范建设上, 将“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理念贯彻始终。首先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实践的氛围, 推动长效机制建设。其次以固化岗位职责为基础, 将长效机制建设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个人工作岗位。再次是建立和完善岗位职责、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和激励约束机制。

第二, 将行为规范的宣贯培训贯穿于行为规范建设的始终。注重行为规范的宣贯和培训, 针对礼仪行为规范、工作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岗位行为规范等4项内容进行反复培训。

第三, 将服务标准建设贯穿于行为规范建设的始终。以建设服务文化为核心, 以树立服务标准为基础, 以优化服务流程为载体, 以加强服务质量为根本, 立足重点谋求突破, 着眼全局实现提升。

(四) 按照集团规范要求, 加强企业形象塑造

公司以《中国烟草视觉识别系统》为蓝本, 对行业标准色、标准字和行业标志进行了统一规范。同时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全面、系统传播“家”文化企业文化, 提升了崇明烟草新形势下良好的、负责任的社会新形象。

第一, 全面应用VI视觉识别系统, 统一规范行业形象。将集团精神、战略目标、“家”文化8大理念等核心理念和各类标准、规范、制度等统一在办公大楼、电梯间、走廊过道等显眼处进行全面规范展示, 集中对外呈现了崇明烟草统一、标准、规范、美观且独具特色的视觉形象。

第二,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为职工创造优美环境。近年来, 我们不断加大物质投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职工创造一个整洁、安全、舒适、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

第三, 全面抓好文化载体建设, 提高企业知名度。我们先后创办了企业文化手册、《崇烟文化报》、“家”文化宣传片、企业文化园以及文化宣传展板等多种文化载体, 并在内部刊物和东方烟草网、上海烟草集团网站、上海烟草学会网站、市经信委网站上大力宣传“家”文化。今年, 我们更是进一步梳理“家”文化发展脉络, 以文化渊源、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三个篇幅对企业文化手册和企业文化园进行了补充完善。

第四, 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树立责任烟草新形象。崇明公司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和特困职工帮扶, 全面有效地树立了公司“情系大众、报效国家”的良好企业形象, 赢得广泛赞誉, 树立了责任烟草的良好形象。

第五, 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展现公司员工新风采。为配合文化宣贯落地, 公司举办包括职工运动会、征文演讲比赛、文艺汇演、文化故事宣讲等在内系列文化活动, 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多层次对外公开展示崇明公司“家”文化, 展现了员工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 提升了公司形象。

(五) 将文化与工作结合, 推进文化理念落地

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必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落地, 做到把制度变成习惯, 把文化变成行为, 使企业文化“鲜活”起来, 为此, 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完善制度, 严格规范。公司始终把现代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放在首位, 致力于打造一流管理, 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逐步渗透到经营中, 完善管理体制, 提升管理水平。

第二, 激励强化, 讲求奉献。公司积极向职工宣贯“岗位靠竞争, 收入靠奉献”的理念, 鼓励员工良性竞争, 乐于奉献, 珍惜每一次参与竞争和自我展示的机会, 与企业共同发展。

第三, 提升素质, 培养人才。公司加强培训力度, 严格培训纪律, 在职工中树立“不学习就被淘汰, 不竞争就没岗位”的忧患意识, 引导职工端正学习态度, 提升专业技能, 增强综合素质, 不断自我完善。

第四, 凝聚员工, 统一思想。大力推进凝聚力工程, 让每一个职工都感受到了如家人般的关爱和温暖, 使公司上下统一思想, 愿景一致, 紧紧围绕在公司领导班子周围。

第五, 和谐发展, 做精做强和谐发展是企业永恒的目标, 做精做强是企业不变的追求。我们将文化理念不断地和专卖、营销、企业管理等工作融合落地, 以文化引领实际工作, 以实际工作推动文化建设。

第三部分“家”文化建设的成果及发展方向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经过多年层层推进实施, 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也得到了集团及同行的肯定。多年来文化建设最大的收获是:在行业文化体系框架内, 建立了系统的以“绿色、和谐”为核心的“家”文化, 构建了与集团文化相匹配的相对完整的子文化理念体系, 涌现了自觉践行企业文化的优秀员工, 企业管理日趋规范、标准, 员工综合素养越来越高, 和谐家园的氛围越来越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文化架构体系更加完整充实。首先, “家”文化理念个性更突出。其地域文化特征、管理文化特征和行业文化特征更加明显, 既体现了职工“小家”与企业“大家”荣辱与共的关系, 又高度符合行业“两个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其次, “家”文化理念特质更鲜明。“家”文化八大理念概括来说体现了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诚信共赢, 尽职负责;开拓创新, 持续提升;上下协同, 内外一致的文化特质,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念体系。最后, “家”文化架构体系更完整。“家”文化“178”架构体系具有自成体系、内容丰富和标准规范三大特点, 对职工的知晓、认同和实践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内部管理流程更加顺畅高效。企业文化建设实实在在地给企业带来了管理上的顺畅。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保持顺畅。“家”文化建设使公司变成了一部磨合得好、啮合得准、工作效率高的“机器”, 各司其职, 井井有条。二是整合高效。充分发挥1+1>2的管理效应, 部门作为一个大家庭中的小家, 之间推诿扯皮现象减少, 团队感和配合度增强, 工作的紧迫感和节奏感明显加快。三是执行力强。员工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大大增强, 使得对制度体系的执行力不断增强。

随着企业内部管理越来越顺畅高效, 公司经营成果逐渐突显:在卷烟营销上, 卷烟销量、结构和知名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卷烟总销量由2007年的3.25万箱提高到了2012年的3.39万箱, 单箱销售收入从2.19万元/箱提高到了2.63万元/箱, 知名品牌份额从45.41%提高到了83.21%。在市场监管上, 打私打假力度不断增大, 查获涉案卷烟总价值从2007年的95.68万元上升到了2012年的262.36万元, 并先后实现了“大要案”和“国标案”零的突破, 打假破网案值屡创新高, 最高案值达220万元。

三、全体员工行为更加严格规范。“家”文化突出“以人为本”, 转变员工观念, 促进工作提升。首先, 员工理念发生了变化。通过“家”文化不断的理念灌输与渗透, 员工的竞争观、改革观、岗位观、分配观、发展观等新的理念, 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其次, 员工面貌发生了变化。共同的“家”文化行为规范使员工褪去“规范意识薄弱、工作节奏缓慢”的形象, 牢固树立起了“收入靠奉献, 岗位靠竞争”的观念, 展示出了现代企业严格规范的的风采。最后, 员工行为发生了变化。公司先后处理了严重违纪事件6起、调离岗位4人、干部降职2人、合同期内解除劳动合同8人, 使潜规则现象基本杜绝, 亲属网点经营和专销人员行为趋于规范, 检举违规从业的来信来访减少。

四、队伍整体素质持续优化。通过“家”文化建设, 改变了公司原有的“平均年龄高、综合素质低、学历结构低”的“一高二低”特点, 职工的平均年龄从07年的45岁下降到现在的43岁,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全体职工的百分比从原来的13.20%上升到现在的52.8%, 缓解了人才供需矛盾对企业发展的限制和压力。同时,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先后有10多名员工通过公开竞聘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 打破了原有的论资排辈的晋升模式, 给予员工更多的发展空间, 建立“任人唯贤”的选拔机制, 从而激励和鼓舞员工士气, 形成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氛围。

五、外部企业形象持续提升。由于在文化建设上的不懈探索, 我们树立了全新的企业良好形象。一是打造了商业流通企业形象。深入推行“诚信经营、亲情服务”的客服理念, 全面提升“服务客户、培育品牌、控制市场、科学管理”四种能力, 建立长效机制。二是树立文明执法形象。行政执法人员坚持“守岛有责、规范执法”, 避免执法人员滥用职权, 确保无行政复议案件, 提高文明执法形象。三是树立负责任的行业形象。积极参加结对共建、扶贫解困活动和志愿者活动, 树立一个负责任的行业形象。四是树立提升了社会形象。充分发挥行业内外舆论阵地作用, 大力宣传崇明公司“家”文化建设成果, 进一步树立和提升崇明烟草团结、拼搏、效率、责任的社会形象。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崇明烟草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得益于“家”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但是我们深知, “家”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内涵不够丰富、载体不够充实、服务品牌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入等。因此我认为应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深化“家”文化的内涵, 在如何建设“和谐家园”, 深入传播“企业是我家、和谐靠大家”的理念, 让员工自觉、自愿、自律、自发地共同建设家园, 成为文化宣贯的重点研究方向;

二是细化“家”文化的理念, 对八大理念继续细化, 在内容支撑上加以丰富充实, 使“家”文化理念更加具体详实;

三是固化“家”文化的制度, 将“家”文化的培训制度、宣贯制度、评估制度和激励制度等加以固化, 确立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四是催化“家”文化的效果, 要继续加大文化载体建设, 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促进管理、文化提升活力的作用。

穷人家的孩子长成大明星 第4篇

人的一生如同舞台上的角色一般,我也不能例外。从天真的童年到稳重的成年,我也和我在戏剧影视里面饰演的某些人物一样,除了自身的坚持不懈外,也受益于我遇见的几位“贵人”老师。

我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老家哈尔滨地处北纬46度,一年365天,起码有半年是结冰期。人和马车都可以在松花江的冰面上行走,抽冰尜儿、坐爬犁车、打雪仗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玩儿的游戏。我曾经不穿袜子、没戴手套走去烈士陵园一个来回。别人穿戴捂严实了还觉着冷得慌,我说不冷,他们说我:“怎么你像个傻子呀。”我笑笑不言语。晚上钻冰凉被窝,大孩子们冻得嗷嗷叫,我常常是一个“猛子”扎进去,全身绷紧憋气硬挺。这个时候父母总是说我:“这个傻孩子呀,等大人给你烘一烘啊。”我仍是笑笑不吱声。

小时候我家很穷,穷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新买的衣服裤子大人先穿,洗掉色了给大孩子穿,大孩子穿窄小了再给小孩子穿。

我那时候就盼着过年,大年三十张灯结彩、欢声笑语,小孩子们有肉吃,有新衣裳穿,有鞭炮放,有雪人堆。我特羡慕晚上大人们的团聚,用北方的俗语形容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那才是很豪爽的纯爷们儿。

平日里我家吃不着肉,饭桌上最常见到的是白菜以及地产的甜菜,一年四季的腌白菜、醋溜白菜、炖白菜……拌白菜更是简单,把白菜切成小段或小块,放进去咸盐、酱油和味素,顶多再滴几滴香油,撒些辣椒面,塞小坛子里闷着,就成了长年的下饭咸菜。

我家好几口人挤住在一间房子里,总共才有二十多平方米。我打地铺、睡桌子、爬二层床属于家常便饭。就是坐在椅子上,两只脚举桌上或耷拉着,我也能眯一宿。我不在乎,因为我是男子汉,禁不起这些磨炼哪行。我也明白,即便有张宽大松软的豪华大床突然幸福地降临,我家里也是摆放不下。

在家里最轻松最有趣的事情,是守着燃烧的炉子烤豆子和土豆,既解嘴馋又暖和。豆子要铺撒在炉子圈上,才能烤得噼啪蹦跳;土豆要塞进炉篦子下面的灰烬里翻个儿,才能烤得里外熟透喷香可口。我聆听着大人们高谈阔论人参、鹿茸、虎骨、麝香等等地产名品,嘴巴里嚼着滚烫香脆的豆子和黑糊焦嫩的土豆,便会情不自禁地唱几首歌,甚至会跳几个舞蹈动作。

我从小具有一种天赋,听见好听的歌曲,看见优美的舞蹈,不用谁教,不用学多长时间,就会哼能跳了。哈尔滨市北面有座太阳岛,位于宽阔浩荡的松花江上。上个世纪一首流行歌曲唱红全国,南来北往的人夏天都来太阳岛游玩儿,热情洋溢的男女老少把太阳岛挤得水泄不通。我去太阳岛玩儿过,来回走的路上哼唱的就是那首听过两遍就会的歌曲。至今我还记得里面的歌词:“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鱼竿,带着露营的篷帐,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

上中学念到一半的时候,我辍学了,原因很简单,家里穷得实在供不起。同学们来看我,安慰我,他们都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老师找家长谈,极力挽救我不要掉队。那时爸妈看我的眼神和表情,充满了迷惘和无奈。我不是浪迹街头的社会小混混,更不是吊儿郎当的小流氓。我在外面有正事干,就想为家里减轻点生活负担。我唱歌,总有一群粉丝围着拍巴掌;我跳舞,总有一帮效仿者追随喊好。于是,年少的我勇敢地参加了一个地方上的舞蹈大赛,比的是霹雳舞,当时也叫做太空舞。我出奇冒炮真的夺得了第一名,那会儿甭提心里多高兴了。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获奖,拿到手800元钱奖金,那是1986年,800元钱相当于普通工人月薪的16倍,的确给家里添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也正是在这次舞蹈大赛上,我遇见了我的第一位“贵人”老师——牛振华(已故)。是他告诉我:孙红雷这小子,你应该鼓起勇气,去考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门槛高深。对于我想要报考北京大门户的想法,全家绝大多数人均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穷人家孩子,想要出人头地、一步登天,考上那样大牌的表演系,进而成为一个大明星,那无疑是毫不着边儿的白日梦,根本不可能。邻居家有条小狗,我憋不住了,蹲下身子问小狗:我能不能考进中央戏剧学院?小狗眨巴眨巴眼睛,摇摇尾巴,似懂非懂。那回参加考试的考生有700多人,录取的名额只有一个,我有幸成为最终的被录取者。从入学那天起,我每天早晨打起精神,不停地在田径场上跑圈,这是为了保持形体,也是为了磨炼意志。回到寝室梳洗过后,我只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很少去碰浓香可口的鱼肉和主食。院里不少人在背后评价我说:“中央戏剧学院考进来一个‘疯子’,大名是孙红雷。”

以后,我又碰到“贵人”老师张艺谋、高群书……从电视版的《红高粱》到《征服》,再到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等等,是他们的抬爱和雕琢,将我的表演潜能从话剧舞台拓展进影视领域,使我得以厚积薄发、成功扬名。有时想想自己走过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还恍如昨夜梦境。可是事实证明,只要你小时候吃得了苦咬住了牙,奠定了有理想有抱负的基础,你就可能成长为日后的大明星。记住,不是仅仅局限于戏剧影视界的大明星。

(责任编辑 王天抒)

论寒门与贵子:穷人的孩子难当家 第5篇

文/二马菌

“我死后,请不要再去烦其他人了……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

前段时间,安徽省六安市高二学生陈t在抽屉里留下“遗书”后离家出走,甚至有结束自己生命的倾向。虽然后来孩子是找到了,但这件事情却引发广大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对穷人家的孩子的成长教育的关注。

穷,不仅让大人无奈,更可能让孩子自卑和绝望。

鬼脚七曾在文章《记忆碎片・有钱难买少年穷》。里说:“穷人家的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同时也很自卑,那看上去淡定的外表,其实十分脆弱,一点就破。”鬼脚七是用自己幼时亲身经历过的穷苦生活告诉我们,穷人家的孩子内心世界是多么的脆弱。

我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前些日子,网易针对陈t离家出走的事件做了一个主题为“穷人家的孩子真的能当家吗?”的小调查,参与调查的7,327位用户中,89%的人都支持“不能,没钱寸步难行,更别说当家成材了”。是的,穷人家的孩子,他们在出生的时候输在了起跑线上。

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说,“你要更早地懂事,只有通过努力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不会一辈子都做风吹日晒、看天吃饭的农民。”然而,事实是怎么样呢?事实却是无论穷人家的孩子多么的懂事,多么的努力,但是当穷人家的孩子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考上大学,走出家门,与富人家的孩子走到一起时,他们发现与富人家的孩子相比,自己琴棋书画样样都不会、英语听不明白说不流利、交际能力差……他们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所谓的“早当家”。等到大学毕业,出到社会还要面对种种的不公平竞争。他们没有任何可以从上一辈继承的资源财产,却要肩负上一辈鲤鱼跃跳龙门的期盼。

我想起永乐大帝二世在天涯论坛的帖子《寒门再难出贵子》,这篇当时火遍整个互联网的文章通过几个穷人与富人家的孩子在银行实习的经历表现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社会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残酷现实。这篇文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普通大众对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呐喊。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寒门出贵子的可能性,但绝非如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里所说“现实生活中,寒门子弟逆袭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中国几千年来,都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非常浅显的道理来勉励学子们勤奋学习,那个时候不管穷人还是富人,只要认真读书,通过国家的科举考试,就可以过上有钱有老婆的好日子。而到了现代这个道理似乎不那么行得通了。为什么呢?因为自从我们的大学教育扩招之后,大学不再是精英教育的象征。过去穷人唯一能够通过科举考试翻身立命的机会都被堵上了。我是农村来的,我非常清楚,当他们倾尽所有,四处借债送孩子读了大学出来,国家不安排工作不说,出了社会还不一定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出来还要和拥有各种社会资源的富人的孩子拼国家单位的机会。当然,如果十个岗位里面有三个是开放出来公平竞争的,但是你要和千军万马竞争仅有的几个可怜的名额容易吗?

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里提到的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其实,这部影片恰恰应正的是寒门难出贵子的道理。片中跟踪报道12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小孩,从7岁到47岁的人生经历,他们每七年访问一次,到最后孩子成年后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仅有一个叫做尼克的贫穷小孩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

当然,你可以像刘媛媛那样很乐观地说“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但是我们不觉得很悲哀吗?诚然,社会阶层并非完全不可逾越,但要有很大的跨度,却是难之又难。下层可以上到中产,但很难到达上层;中产可以到上层,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沦到下层;但上层终究还是上层。因为富人的孩子除了占尽教育资源,财富,人脉之外,越是上层社会,他们对子女的管束越严格,孩子们也学习更加努力和刻苦,他们认为他们肩负着改变社会的责任,所以更加认真、执着。他们成材,早当家的可能性就更大。

所以,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是废材,你在新闻看到的只是被放大的个例而已。在《人生七年》里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家庭对一个孩子造成的终生影响有多大。在家庭和睦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得到父母的陪伴更多,在人生中更从容、自信。而这些恰恰又是穷人家的孩子缺乏的。穷人家的孩子都是放羊式的教育环境成长的。他们送孩子读书,但却从来都把教育当做是学校的任务,对于能否成材,能否考上大学,他们更多的归咎于孩子个人的命运。

“如果你能考上大学,砸锅卖铁我都送你读。但如果考不上,那时你命该如此”。我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小时候非常大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深怕万一真的考不上,这一辈子就要和父母一样耕田种地。我可以乐观地认为,我的父母从来没有催促过我看书写字,让我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但实质上父母的这种放羊式管理却是迫不得已的。因为他们的教育程度和知识能力决定了他们没法给予我们更多的学习关怀。所以,当我看到自己的堂弟堂妹们,又是学钢琴,又是学古筝,学书法什么的,我就特羡慕。

出身寒门的人,他们不善言谈,交际能力差,自信心不足。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和深入骨子里的深深的自卑感。如果他们内心够强大,够乐观,少年时候的穷苦经历就会成为他们人生的净胜财富。而如果他们没法承受住社会的压力,最终失败的可能性会更大。所以,穷人的孩子,当家真的很难。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放弃。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都是用来奋斗的么?就如刘媛媛所说:“当我们遭遇失败的时候,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归咎到出生上去,更不能抱怨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的父母,因为家境不好并没有斩断一个人他成功的所有的可能,……你现在能做的就是单枪匹马地在这个社会上杀出一条路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穷人的孩子难当家,但是,再难我们也要上,因为你根本就无路可退。我们常把人生比作马拉松。可是,我们知道,没有哪一个马拉松选手赢在起跑线了就可以赢得最终的冠军。我们的人生不仅仅有起点,还有非常漫长的一个可以让你出去厮杀奋斗的过程。我们的马拉松赛道上也不仅仅只有一条赛道,你完全可以闯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人生道路。

穷人家女孩的思考的作文 第6篇

文/刘娜

1

我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祖上世代为农。

我的父亲一度津津乐道的是,解放后农村阶级划成分时,我们家被划为贫下中农:一贫如洗的清白人家,免遭批斗的光荣阶层。

但这份荣光,并没有持续太久。

伴随我们兄妹三人的出生,结结实实的穷和实实在在的难,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

这时,他才知道:穷不是件体面的事儿,而是件要命的事儿。

为了摆脱这种穷和难,他把希望寄托在我们兄妹三人身上。

这个迫切的愿望,或许能从每个期末,他在我们仨成绩单“家长寄语”一栏上,不厌其烦地重复写下那句名言中窥见一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但很快,他就发现,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读懂这句话的深意。

2

我哥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比我大4岁。

我妈怀他时,感染病毒,无钱医治,他生下来,就患有严重的眼疾,一只眼几近失明。

因家庭贫困,求医无门,直到娶亲成家,他那只眼也没有做成手术。

但,这并不妨碍他是个聪明的人。

他记性非常好,成绩也优异,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一直是我望尘莫及的对象。

以至于教过他也教过我的乡村老教师,每批改我的卷子时,都叹口气说:“你的成绩要是像你哥,就好了。”

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到乡里读初中,我哥的成绩就一落千丈。

可能是怕人笑话他有眼疾,也可能是想证明自己很厉害,他和一帮男生混到一起,打群架,玩游戏,做坏事,被老师列入坏孩子的黑名单。

父亲骑着二八自行车把他从学校带回来,关在西厢牛屋里含泪用皮带狠狠抽下去。

不思悔改的我哥,硬是不哭不喊不求饶,从此和校园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15岁时,我哥就随村里的打工队,去北京建筑队盖房子。

干了一年,过年回来时,发工资的老板走到他跟前,忽然宣布:没钱了。

我哥从北京一路哭到家,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去帝都。如今他40多岁了,依旧遵守着这个诺言。

17岁时,我哥去了广州。

此后20多年间,一年365天,他有350天在广州打工,有10多天回老家过年。

哪怕结婚娶亲,哪怕儿女出生,也不例外。

他干的活儿,就是往大小不一、档次各异的包装箱盒上印宋体字。

尽管,他辗转多个厂,下过不少力,受过不少气,甚至因工伤险些残废,到头来并没有挣到什么钱。

最大收获的,是他在老乡聚餐时认识了相貌端庄、勤俭持家的我嫂子,然后生下健康可爱、留守在家的一双儿女。

39岁那年,打工漂泊22年的我哥,忽然宣布:不愿再受资本家的剥削,要自己当家作主做老板。

他和我嫂子来到郑州,租了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门店,投身户外广告制作的大军。

创业比打工更难,哪怕是一家小店。

多少个夜晚,我办事回来,或无聊刷屏时,都能从他朋友圈动态里看见这么一句无奈的说说:“深夜11点,还没吃晚餐。”

每当这时,我就想问问他,当初宁愿被我爸关在牛屋挨打也不愿回学校读书的那个决定,到底对不对。

人生没有后悔药。所以,今天我哥很拼。

为如约把货送到,他曾在电梯停运的深夜,扛着几十公斤的展布爬到20楼;为拉拢一个客户,他曾赔本不赚钱帮人忙活好几天。

甚至为了打点关系,他把我送给他的上等茶叶,转手送给了中间人。。。。。。

像当年一样倔强的他,一直在坚持着赚更多钱,过更好的年。

3

这样的,还有我妹。

我妹比我小4岁,长得比我好看,思维比我敏捷,口才比我顺溜。

在她还是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时,我爸曾当众宣布:我家二闺女,将来是要当大律师的!

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痛。

我妹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当时,我在读大学,我哥即将成家。

父母希望她能去读职高。

结果,舍身取义的她,像刘胡兰一样一拍胸口,大义凛然地说:“我不读书了,我要去挣钱!”

无私的人,注定是要吃大亏的,因为她为别人弄丢了自己。

我妹也去了南方,先后成为鞋厂、制衣厂、电子厂里的一台机器。

就像很多过早辍学的女孩一样,她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是在闭塞压抑的车间度过。

在广州很多年,她甚至没有去过越秀公园,吃顿牛排披萨。

她能结识的人,除了打工的老家人,就是打工的外乡人。

到了成家的年龄,她回到了老家,嫁给同在外打工的妹夫。

知识的匮乏和眼界的局限,让她意识到自己正在重复母亲们的老路:

愚昧一生,操劳一生,委屈一生。

“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

发出这样的呐喊后,没有机会成为律师的我妹,决定和坚硬的人生再来一次辩论。

她利用业余时间,考了营养师资格证和月嫂资格证,成为家政服务行业的一员。

代价是,她要把自家娃丢在老家,跑到浙江没日没夜地给别人哄娃,她要用自己脸上的皱纹和浑身的酸痛,换取雇主的年轻和一身的轻松。

然后,才能在月底,拿到或多或少的工资。

她和开集装箱车的妹夫,凭着这样的牺牲,竟然也全款在老家县城买了房。

不久前,她在我面前许愿:等她娃上小学,她就辞工回家,专心陪读。

那一刻,我从她不再年轻不再好看的容颜里,看见了悔恨与觉醒:对自己的悔恨,对知识的觉醒。

4

和我哥我妹相比,我是我们家长得最丑、脑瓜最笨、最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那个孩子。

读小学时,因为数学总不及格,我曾被人嘲笑为“榆木疙瘩脑袋”。

读中学时,因为颜值太低,我眼睁睁看着暗恋的男生一个个和别的姑娘搞起了对象。

但,我不想干农活,不想出去打工,不想像我哥那样被人欺负,也不想像我爸妈那样操劳终生。

怎么办?唯有死读书,唯有读死书。

凭着这种“我笨我怕谁”的硬抗,和成为“父母最后希望”的悲壮,我硬是一步步叩开大学的大门,成为老家小村第一个本科生。

大学四年中,我凭着“我穷我靠谁”的愤青,拼命练笔,爱上写作,在各级媒体发表数万字长短不一的文章。

大学毕业后,我凭着这些拿不到台面上的文章,来到报社上班,从此有机会接近形形色色的人,见识千奇百怪的事,看透人情冷暖的真,写下来自我心的文。

纸媒没落时,我又凭着“我写我怕啥”的执拗,在别人诚惶诚恐或心存侥幸之时,自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考取二级心理咨询师,运营一个公众号,并因此结交更优秀的同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当我走进江苏卫视的演播大厅,当我来到全国自媒同行分享会,满面笑容地自我介绍:

“我来自农村,我父母都是农民”时,我就知道,当年那个饥饿和贫困、自卑和拧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信念,在看到我口出妙语、自信满满的儿子时,更加坚定:

那个长得酷似我的小男生,已经完全没有我当年扭曲苦涩的影子,而在阅读、学习、游玩、探索中,正成为一个阳光美好的少年。

与此同时,靠下苦力在郑州安稳下来的我哥,也在努力结束他家两个孩子的留守命运:

买房和孩子们同住,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勉励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学得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而买了房的我妹,也决定干完手头的活儿,回到县城边做小生意边陪读她的娃,用不一样的起点和平台、努力和耐心,让孩子避免重复她的命运。

5

我那头发花白的老父亲,已多年没有机会在我们的成绩单上签字。

但每当家庭团圆时,他都挥舞着那双铁耙般的大手,语重心长地对儿孙们继续重复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

这,就是我们家的故事。

一个穷人之家的故事,一个底层之家的故事,一个最普通也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家庭的故事。

故事的最后,我还想把父亲说的另外三句话,分享给你们听:

穷人家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哪怕有一丝机会,也不要放弃读书,这是穷人唯一的捷径。

穷人家的孩子,一定要不怕吃苦,吃得苦中苦,才可能追赶上别人,这是穷人最后的尊严。

上一篇:高二选修4期中试卷下一篇:不要骄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