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推广提高措施及远景规划

2024-06-06

太极拳推广提高措施及远景规划(精选6篇)

太极拳推广提高措施及远景规划 第1篇

太极拳推广提高措施及远景规划

根据县教育局有关在中小学推广太极拳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保证该项活动开展的实效性,真正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健康学生体魄的目的,特制定我校推广太极拳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运动技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阳光体育”活动形式,使师生逐步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锻炼意识,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同时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领导小组: 组 长:武中群

副组长:时发明 王有路 胡啸雨 教 练:刘刚 胡勇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0.3.25——2010.4.1)

传达上级精神,做好相关宣传发动工作。

1、学校印发有关太极拳内容的宣传资料,宣讲推广太极拳的要求、意义。

2、班主任利用课堂、班会等阵地宣传太极拳文化,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介绍太极拳的历史、基本情况、意义和作用等。

3、学校学生会宣传部利用广播、宣传栏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活动。

4、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开展“推广太极拳”启动仪式。

5、所有体育教师先学习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学习方式采用参加培训和互帮互学为主,并提前准备好教学工作。

(二)学生学习、推广普及阶段(2010.3.29——2010.5.10)

1、初

一、初

二、初三年级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太极拳。

2、体育教师利用每周两节体育课积极教授太极拳,在4月底完成教授任务。此项任务由教务处检查落实。

3、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习,努力训练争取优胜。可采取互帮互学形式。4、5月初组织全校非毕业年级班级学生太极拳竞赛。要求学生比较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动作规范、整齐。

(三)拓展创新、巩固阶段(2010.5.10~)

1、从各班选拔身体协调能力好,动作规范的学生组建学校太极拳队。

2、请专业教师指导,定期集中训练。

3、太极拳队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市直学校各项比赛活动。

4、太极拳有计划有步骤地贯穿于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巩固强化效果。

四、奖项设置

学校将根据参赛各班太极拳比赛成绩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表彰。此项班级量化分为10分,一等奖8名(加10分),二等奖12名(加9分),三等奖8名(加8分),不参加的记0分,以后形成惯例,各项奖励分数计入班级量化。

五、有关要求

1、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

2、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学生学习推广阶段,班主任老师为责任人,要积极参与,提倡班主任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

3、整个活动要有序地开展,各负责人要关注过程,确保活动的安全。

4、鼓励和提倡所有任课教师人人参与。

电网规划的现状及提高措施 第2篇

1 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规划是电网建设的基础, 也是建设的主要依据, 通过规划能够实现对电网建设方案的优化, 对电网建设成本的规划以及实现跟其他规划的沟通, 确保整个电网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地方在电网规划过程中主要依靠规划人员的经验, 有的甚至完全不进行任何规划, 导致电网建设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1.1 缺乏规划基础数据和技术

城市中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变化非常快, 且其数据更新速度较慢, 导致数据分析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降低了数据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因此要想实现电网规划质量的提升, 首先要解决其基础数据信息较少的问题。另外由于电网中使用的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 如果在规划过程中单纯依靠规划人员的经验对其进行设计, 其设计质量难以达到现阶段对电网规划的要求。因此必须要采用先进的规划技术, 实现对电网规划的有效辅助。

1.2 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

电网规划过程中要根据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进行, 但是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常常存在规划和实际不一致的情况, 导致城市规划跟城市发展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导致电网规划的目标不明确, 影响了其规划的质量。

1.3 电网规划和其他规划脱节

电网规划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跟其他类型项目之间的沟通, 导致其规划方案跟其他设计方案出现非常严重的脱节现象, 即规划方案制定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其他项目建设之间的冲突, 导致其建设过程中受到的阻碍较大。

1.4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较少

电网规划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规划内容, 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对信息量的大小和时效性要求较高。但是现阶段我国电网规划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 且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工具, 导致信息的利用率较低。另外在电网规划过程中采用的规划理念和模式比较落后, 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不能够实现整个电网规划项目的最优。

2 提高电网规划质量措施

电网规划质量直接关系到电网中电能的供应情况, 特别是近些年来, 各种大型设备的应用, 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 电力部门必须要采用各种措施, 实现其电网规划质量的提升, 具体有以下几点。

2.1 加强对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

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是影响电网规划质量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未来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首先要加强对电力系统中用电量大小、最大负荷、电网设备运行情况等参数信息的收集, 并且要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使其能够为电网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另外还要加强不断提高电网规划技术, 采用先进的规划方法和模型, 根据其用电需求实现对电网的最优化规划。同时还要提高人们对电网规划的认识, 增加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避免出现各种类型的矛盾。

2.2 实现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

在未来电网规划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其跟城市规划的协调性, 将其真正纳入到城市规划的过程中, 按照城市规划的流程和内容进行。确保二者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2.3 做好对电网用电负荷的预测工作

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各种家用电器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 极大的增加了电网中负荷。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对电网中负荷的预测工作, 特别是在夏季用电高峰阶段, 一旦负载超过电网负荷, 就会出现大规模停电现象, 影响军民正常生活的需求。现阶段能够实现电网负荷大小预测的方法有很多, 但是每个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为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电网的具体运行情况, 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 或者将多个预测方法进行联合, 取长补短, 提高预测的精准度。

2.4 加强监管, 实现电力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电网规划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各项法律法规, 并且采用先进的技术切实解决电网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实现电网规划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确保其规划和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3 电网规划的发展方向

随着电网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加, 对电网规划的要求和依赖越来越高, 其规划也将向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3.1 信息化方向

未来电网规划过程中还要不断引进各种先进的电网规划方法, 实现对其规划参数的优化和调整。同时还要加快信息平台的建设, 实现电网规划过程中所有资源和信息的高效共享, 避免沟通不畅造成的规划失误现象。另外在电网负荷分析过程中, 还要引进先进的软件技术, 提高其负荷预测的水平, 为电网规划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3.2 一体化方向

电网规划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实现其所有规划内容的一体化发展, 即实现其电源规划、线路规划和选址规划的协调性。使得到的规划方案, 既满足电网企业现阶段的需求, 又满足其未来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要实现电网规划和其他各种类型规划的一体化发展, 确保所有规划方案的最优。

3.3 节能环保方向

未来电网规划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电网运行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情况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这是由电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虽然电能属于清洁能源, 但是现阶段我国还采用传统发电技术, 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较大, 如果电网规划质量较差, 就会导致发电所需煤炭资源的增加, 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3.4 多元化

这里所说的多元化是指电网规划中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即在规划过程中要不断扩展参与主体, 将政府和企业纳入到电网规划的主体中, 充分听取其对电网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电网规划的质量。

4 结论

电网规划是电网建设的基础, 其规划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后续的应用情况以及其所需运营成本的大小。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现阶段我国电网规划中对规划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 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较少, 难以满足电网规模不断扩展的要求。同时传统电网规划过程中需要的计算量较大, 规划所需要的时间较长, 不能满足电网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要不断进行电网规划方法的优化, 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一方面实现对电网规划基础信息的采集, 一方面实现对电网规划方案的优化, 为电网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摘要:21世纪制约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 不再是技术问题而是电能质量问题, 如果电网中供电质量较差, 那么设备的性能将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其加工产品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电网的规划, 使其能够提供足量的电能供应, 避免出现大规模停电现象。本文就目前我国城市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并且提出了可以采用的提高措施以及电网规划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电网规划,问题,提高措施

参考文献

[1]丛俊, 曹文勤, 王文兵.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能源环境保护, 2014 (2) .

[2]郝大伟.低压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 (7) .

[3]李群.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 2015 (7) .

高职院校推广太极拳的思考及对策 第3篇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推广太极拳运动,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凸现出来。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存在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师资建设、教学方式变革,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相应对策,以期推动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太极拳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52.11-4

太极拳历史悠久,流传广泛, 具有很强的身心保健功能,,目前,24式简化太极拳已被许多高职院校列为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太极拳教学,不仅对学生的力量、柔韧、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有着很好地锻炼,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勤奋进取、勇敢无畏的精神。然而,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推广太极拳教学的一些问题显现,如教师教学的业务素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设置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太极拳教学质量。太极拳运动特有的修身养性功能未能惠及广大高职校生,对太极拳在高职校阶段的教学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我们的优秀文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1、师资水平问题

普通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学校转型而来,专职武术教师少,且太极拳教学经验缺乏特别是对太极拳的拳理、健身功能、攻防含义等一知半解,动作示范各成一派,任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最为关键的是,太极拳最大的功能和特点是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太极不仅仅是武术拳法,更是中华文化修炼,教师的修养能力成为提高太极拳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

2、教育教学手段问题

一是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解、示范、模仿与练习程序,复习-纠错-新授-练习的模式,没有新意的教学模式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以致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够。多媒体视频、音乐导入等手段应用不足。太极拳一般采用户外教学,条件和教具选择导致许多教师不愿意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同时高职院校的太极拳配乐,大都采用李德印老师版的24式太极拳音乐。其音乐古朴典雅、韵律悠扬,有着鲜明的节奏感和提示动作的作用。但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教习时候,动作过快,一个动作做完后,就等待下一个动作口令的开始。而这样做的结果是破坏了太极拳松圆之意的运动特点,失去了太极拳原有的韵味,没有发挥音乐导引作用。

3、教材设置问题

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初始阶段的教材,大都使用中专和大学体育的教材。其内容几乎都是一套24式太极拳动作图解外加动作方法说明,没有对太极拳的拳理、健身作用的介绍和技击动作内容及图解,也缺少太极拳教学的步骤与方法。现今的高职体育教材大都是中专和大学体育教材的翻版,在内容上没有突破。部分高职教材中有的竟只有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而无图解和动作说明。教材内容的缺省,直接导致教师只能按套路教学,学生不能领略太极拳的内涵,使教材不能起到教师参考和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解决对策

1、开展师资培训。

太极拳教师作为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和承担者,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影响者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不仅示范动作准确优美,富于韵味;讲解更要抓住要点,生动形象,而且更要对太极拳的拳理、健身性、技击性有着深刻地认识。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应该定期培训,文化学习与探讨,经常性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观摩活动。教师只有自身的理论、业务水平提高了,才能在教学中教的到位,更细、更精,使学生真正学到太极拳的真谛。

2、改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是改变单纯向学生传授太极拳套路的授课方式,采用理论与套路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有何运动特点、健身作用、技击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在教学中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学生的太极拳技术得到提高。三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学中可以培养优秀学生骨干进行领做示范,教师可有效地纠正学生错误动作;进行分组練习,互相比较,以赛促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体验式、多媒体信息化手段引入简化太极拳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教材中的某些环节以文字、声音、图像等综合方式表现出来,可以清晰地把教学的要点、难点和细节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沟通了“书本”与“实践”两个世界。正确运用简化太极拳教学课件,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能提高学习效率,拓展教学时空,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学习难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影响。同时,要选用权威教材。

4、注重古今文化衔接

太极拳源自中国文化,道法自然,习练太极更是领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因此内容上看太极拳教学不仅仅教练拳理法,更要讲修养练意。所以要求学生遵循“心静用意,松柔为主,化刚为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的锻炼原则。练拳时要心静体松、中正安舒、气沉丹田、意识引导动作、“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种柔中寓刚、动中寓静、内外兼修的健身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机体免疫能力,防病治病,强筋壮骨,宁静致远。

5、推进实用训练

太极拳有武术属性,从诞生之日起便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的,虽然现在是逐渐转向医疗保健养生,但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都具有精妙的攻防作用。如太极拳的起势,就充分体现了太极拳柔化刚发、手足并用、后发先至的贴身短打拳法目标。所以,在教授太极拳时,讲清每个动作的攻防寓意并作出示范,会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实用性会提高学生的认知。

四、结论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自产生几百年以来,融入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有独特的练拳理法,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有传承中华武术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学太极拳同传播祖国文化与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结合起来。提高自身教师的理论与业务素质,深入研究教材、教法,遵循太极拳教学的规律,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推动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的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高一立.河南省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11).

[2]李文娟.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几种教学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4.

[3]杨建营.武术文化特色研究[J],南京:体育与科学,2005年9

太极拳推广提高措施及远景规划 第4篇

关键词:和兆元,和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渊源,推广

中华传统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太极拳也在岁月的长河中诞生, 在其历史源流的争论之中逐渐被发扬光大, 并成为了中华武术的重要拳种之一。太极拳集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于一身, 以“太极”而命名, 不但深刻地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 同时也被世人公认为是一种“哲理拳”[1]34;加之, 太极拳所独具的修身、娱乐、技击等多项功能, 也备受世人的欢迎与追崇。

一、赵堡太极的起源

自太极拳创始后, 在短短的三百多年时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提及和兆元的和式太极拳就不得不追溯到太极拳中的重要分支———赵堡太极拳。赵堡太极拳起源于元末明初, 由武当张三丰将太极拳传于王宗岳, 再由王宗岳传授于温县赵堡镇的蒋发[2]80。自蒋发起, 太极拳便在赵堡镇代代相传下来;直至20世纪30年代时, 赵堡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郑悟清与郑柏英将赵堡太极拳带给世人, 彻底结束了“赵堡拳不出村”的封闭局面。赵堡太极拳其技法独特、风格鲜明, 以道家传统文化思想为其主要内涵, 并兼儒家文化以及传统中医理论的一种内家拳术;其拳风沉稳、无形无像, 并以“静”克“急”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拳道合一的境界[3]65。赵堡太极拳一直在赵堡镇代代相传, 其主要传人如下:蒋发传至邢喜怀, 再至张诸臣、陈敬伯、张仲禹、张彦、陈清平, 并由陈清平传至和兆元。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和式太极拳的根源则是赵堡太极拳。

陈清平 (1795—1868) , 也被一些文献资料写成“陈清萍”“、陈青萍”。其家境富有, 自幼便随其族叔陈有本等人习练陈氏太极拳, 加之其刻苦勤奋, 并对太极拳的拳理深有领悟, 在其青年时代便已扬名乡里。由于陈清平对太极拳的深悟成痴, 其拳风独具一格, 深得一代太极拳宗师陈长兴、陈有本等人的赞誉。陈清平在闲睱之余向村内青年传授太极拳, 并在镇里开办了武馆, 他在太极拳传授过程中结合了“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令其八大弟子也都具有了惊人的成就[4]。而作为大弟子的和兆元则成为了和式太极拳的创始人, 并成为一代太极拳名师。

二、和兆元和式太极拳与赵堡太极拳的渊源

和兆元 (1810—1890) , 字育庵, 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1810年出生于中医世家, 其父讳彦方, 精通传统中医, 并希望他子承父业。 但受清朝后期社会动荡不安的影响, 其姐夫李棠阶则建议和兆元在秉承父业的同时, 再兼习武技, 以保国为民。于是, 和兆元在1825年冬拜师于太极拳名师陈清平门下;因其天资聪慧、勤奋好学, 习武天赋极高;加之尊师重道, 深得陈清平的赏识与喜爱, 并收他为入室大弟子[5]23。和兆元在恩师倾囊相授与悉心指点之下, 倍加勤奋苦学, 终于继承了师传的太极拳拳理精髓, 成为了清末著名的太极拳大师。

在清朝末叶, 由于和兆元保护其姐夫礼部尚书李棠阶进京有功, 遂被授予“武信郎”并留京任职。在京期间, 和兆元广交武林好友, 取百家之精华、博采众长, 进一步充实了自己的拳艺技巧及理论;同时, 还全面学习、研究了《周易》、《中庸》等书籍以充实自己。此时, 和兆元还常常随同李棠阶于各地巡视, 巡视的过程中曾经多次遇到匪寇的侵扰。一次, 在和兆元与李棠阶巡视回京途中, 偶遇一伙匪寇, 和兆元和匪首理论未果之后遂与其展开了一场恶斗。匪首人高体壮, 练有一身功夫, 但未能令和兆元退缩, 他以太极拳中的“四两拨千斤”、以“静”克“急”的拳风, 把太极拳的精髓全面应用开来; 通过以招诱敌、试其虚实, 再结合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的太极八法轻松将匪首制服。同时, 他还以蜡木杆刺穿槐树之强劲的内功威慑了众多匪徒, 从此更令和兆元技震京师。但和兆元并未因此声誉而自傲, 反而在回京之后, 静心思考自己的太极拳艺的不足。并对自身的太极拳理结合《易经》之阴阳变易、五行相克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 开始了对赵堡太极拳拳理的进一步感悟。

和兆元认为《易经》之理也可作为太极拳拳理的基础, 以其形、 取其义, 用其理。他把人体结合太极之理, 欲以“圆”为太极拳技击时的基础, 以阴阳之自然运行作为太极拳的基础技法。但此时的和兆元只是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想, 却未能全面地将《易经》与自身所学的赵堡太极拳完全地融会贯通[6]68。在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 , 和兆元随李棠阶返乡, 并于此后的12年间, 受陈清平大师嘱托而代师授拳。在此期间, 和兆元常常与陈清平大师共同探讨太极拳理论以及拳架的创新, 并受到恩师的大力支持。于是, 和兆元再一次将《易经》 之理进一步地与自身所学的太极拳拳理相结合, 以圆、弧为运动的基本形式, 以阴阳变化之法使身体的各处皆可分出阴阳之式;并以轻灵圆活、柔中求刚为太极拳的基本原则———和式太极拳的雏形已然从赵堡太极拳渐渐演化出来。

陈清平心胸豁达、轻门户, 对和兆元在原有赵堡太极拳基础之上进行的演变不但未加反对, 反而十分高兴, 并鼓励和兆元应在赵堡太极拳拳理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创新与完善。于是, 和兆元以《易经》之理、道家之思想以及中医理论三者相结合, 又对赵堡太极拳的理论与技术进行了有机的融合, 创编了走架轻灵圆活、流畅自然、柔中求刚的新拳架。由于和兆元所创编的新拳架强调技理相合、体用一致, 并且以自然柔活之体, 养体内浩然之气, 因此也被后人称之为 “带理架”。由于和兆元代师授徒, 并在授拳之际融入了自己创编的拳架授予众师弟, 因此, 也对众师弟的拳架、拳理产生了同化的作用, 这也逐步形成了后世传习的“和式太极拳”。陈清平看到爱徒对原有拳架加以创新与完善, 非常满意, 他积极地鼓励和兆元以“和氏太极拳”之名自立门派;和兆元则深深为恩师的豁达所感动, 为谢师恩的传授之情与师徒之谊, 遂对恩师说“:和氏太极拳仍以赵堡传承排列, 标异不分宗。”和兆元此举, 也令恩师陈清平得以慰欣, 故此时的“和氏太极拳”仍被称之为“赵堡太极拳”, 也被称之“赵堡街架”。直至20世纪30年代由郑伯英等在西安开始正式授拳, 这才由赵堡镇引出而流传于世, 并以和兆元的姓氏为名, 改称“和式太极拳”[7]34。

三、和式太极拳的传承与推广

和兆元虽然创编和式太极拳, 但他本人并未公开授徒, 只是在其晚年回归故里之后, 将此套和式太极拳传授于子孙。和兆元一边以传拳自娱, 同时还对太极拳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研究, 并著有《太极拳行功要论》、《太极拳谱》。和兆元的长子和润芝、次子和勉芝、三子和敬芝以及四子和慎芝均得其父创编的和式太极拳拳理精髓;四子之中, 尤以长子和润芝成就最高。和润芝不但兼承家传中医之学, 还将和式太极拳传于其子和庆喜、和庆文、和庆台。而和庆喜受其父的影响, 不但对和式太极拳拳理领悟极深, 同时还得到了祖父和兆元的悉心指点, 成为了和式太极拳传承、发展以及推广的重要人物。

71岁高龄的和庆喜为人和善, 在赵堡镇更是德高望重, 在1928年时, 受当时振兴国术的时代背景影响, 也为弘扬祖传之绝技, 于是打破了和式太极拳家庭传承的门规, 开山授徒。同时, 他还根据门人的年龄、体质以及文化修养不同, 因人施教, 并在短短数年之内, 培养出众多弟子, 如和学信、郑悟清、和学敏、刘世英、郝玉朝、郭云等弟子;这些弟子, 不但各怀绝技, 同时也为和式太极拳日后的传承和推广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8]56。1931年, 在开封国术擂台赛中, 由和庆喜率队参加的和式太极拳队, 还取得了“拳艺高水平”的称号, 并被授予奖状和奖旗。自此, 和式太极拳也正式被世人所认知。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党和政府对太极拳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同时, 和式太极拳也因其更具健体、修身、养性、娱乐、防身等特点也深受武术喜爱者的欢迎。而和式太极拳也被提升到为人民健康服务、增强人民体质的高度, 受到了国家及当地政府的重视, 也为和式太极拳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和式太极拳与国际太极拳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逐步开始走向世界, 并被世界各国的太极拳爱好者所认同。

但是, 由于对和式太极拳的发展与推广工作只是局限于武术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并未形成较大范围、社会化的发展;这或许与我们对和式太极拳的宣传、研究过少有关。因此, 我们应加大对和式太极拳哲学、美学以及其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 从太极拳特有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出发, 以强身、健体为基础, 积极整理、挖掘和式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进一步建立起和式太极拳的理论学科体系, 以传统文化底蕴来提升和式太极拳的品位, 以形体的美学来提高和式太极拳的韵味, 并形成自身独有的养生功能, 这样才可以将和式太极拳发展、推广得好。

参考文献

[1]王玮.武当赵堡太极拳文化研究 (上) [J].武当, 2005 (9) .

[2]王玮.武当赵堡太极拳文化研究 (下) [J].武当, 2005 (10) .

[3]王岗.武术发展的文化学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2) .

[4]戚建海.武当赵堡太极拳脉系[J].武当, 2005 (9) .

[5]洪浩, 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述论[J].河南社会科学, 2007 (5) .

[6]魏志刚.和式太极拳发展策略研究[J].搏击, 2012 (2) .

[7]牛炎涛, 刘巧芳.和式太极拳技理探究[J].博击, 2006 (5) .

太极拳推广提高措施及远景规划 第5篇

1 在青少年中推广太极拳的理论依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作的定义,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疾病和缺陷,还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好的状态”。太极拳是依据生理结构编制成的,在运动中以人为主,注重自我的锻炼,形成了内外兼修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它完全符合科学健身和自然运动的规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是现阶段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太极拳也正是一项体现了以人为主体的运动。

另外,国家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都有了明确的规定,武术被列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作为主要课程之一。所以,作为传统体育项目的太极拳,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产物,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品德的辅助教材。它具有区别于其它西方竞技体育项目的独特文化内涵,并以它独特的健身价值及文化内涵被列入中小学体育课。

2 在青少年中推广太极拳的可行性

2.1 太极拳的功效

第一,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心理健康表现在思想、感情、情绪、心态等方面,这正是目前青少年出现“不健康”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少年正值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正确的运动姿势及运动负荷对身体各部位及内脏器官功能的完善起着积极作用。并对青少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即坚强持久的毅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抵御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等方面也有促进作用。

第二,太极拳的练习要在大脑的控制下按照拳技的规矩要求,有意识地调动全身各种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生理机能。太极拳是一种有序的随意运动,运动量的大小可因人而异自由控制,并且练习时心要静、气要顺,要排除杂念,集中思想到动作技术和方法上。这对青少年心血管及其它器官的发育和缓解心理压力、放松紧张情绪都有调节作用。

第三,注重对形体的锻炼。人的躯体运动都以骨骼为杠、以关节为支点,依靠肌肉收缩的动力,在神经肌肉系统的支配下完成。青少年时代若不注意维持正确的身体锻炼,会出现许多身体发育的变形,如肩斜、驼背等畸形。练习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关节、运动器官有极大的好处。因为它要求“内外结合”、“一动无有不动”,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中定安舒、松腰收臀、脚趾拔地等动作对头颈、胸背、腹髋等都有具体的要求。可见,太极拳练习会让青少年的身体得到合理的生长发育。

2.2 太极拳对青少年身心的特殊作用

青少年时期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宜集中,情绪波动大。“自闭症”、“忧郁症”、各种暴力倾向等心理疾病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些心理疾病对青少年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青少年心理疾病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即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应积极有效地采用各种方法提高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以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来抵御不健康的心理疾病的产生。

首先,太极拳与其它竞技项目的区别在于它要求“神行合一,内外兼修”,既要健身又要养心。练习时要求心静体松,并提倡“自然养生”,要求人的一切活动皆符合自然、人、社会的自然规律,以求得身体内部平衡及与外部环境间和谐。另外,通过长期练习不仅可以排除烦恼而且有助于培养情操、一丝不苟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还有助于提高人的自信心、持之以恒的毅力、正确的人际关系、自我控制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等心理承受能力。

2.3 太极拳的民族文化教育性

当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对东方文化的继续发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年青一代的民族意识是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关键。太极拳作为传统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在东方文化的发展中孕育产生的,它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产物,并包含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精华,即“天人合一”,以崇尚礼让、宽厚、平和为价值趋向。这与表现竞技性、功利性、娱乐性为目的,“更高、更快、更强”为宗旨的西方文化截然不同。

我国青少年中多为独生子女,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他们在个性倾向性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与人沟通困难、自我中心意识强、性情冷淡、唯我独尊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非身体和智力因素。体育教学因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对青少年进行情感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必要的。通过太极拳的“礼、孝、义”的影响可以使学生接受东方文化的传统思想教育,它所蕴涵的浓厚的东方文化气息也非常值得青少年继承和发扬。这种教育功能是其他非传统竞技体育项目所不及的,所以太极拳是适合青少年参加的健康运动。

3 在青少年中推广太极拳的方法

3.1 推广到学校课堂

青少年时期是人成长过程中关键的时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天真活泼、乐观好动是他们的最大特征。而我国教育特点又决定了青少年接受体育知识要以学校为主,如何使他们接受太极拳这种柔和、缓慢、安静、舒和项目的重任就落在了传播者身上。所以,体育教师就成了这一团队中的“主力军”,把太极拳推进中小学体育课堂是必要的。例如,通过观看太极拳比赛,组织以教学班为单位的校级太极拳团体操汇演,成立太极拳爱好者协会等等途径,积极推进太极拳在学校中的推广和宣传工作,从而扩大太极拳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和范围。

3.2 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太极拳理论技术水平,培养青少年参与练习的兴趣

太极拳要求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意识贯注才行,练习者要用心追求动作规格规范。青少年的动作模仿能力强而对动作意识的理解相对较差,教学中正确易懂的讲解是教学的关键,所以体育教师不但要对动作规格清楚,更要对其内涵有较全面的了解。教师运用优美合理的动作示范,更有助于学生的模仿和动作学习,同时提高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兴趣,并激发练习积极性。

其次,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前提,教师要细致生动讲明动作的含义及项目的文化背景,使学生直观理解动作,了解项目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及技术水平修养,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民族音乐配合练习,促进学生对意境的自然融合,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也可采取比赛和表演的形式,利用青少年的表现欲激发参与兴趣,来提高其练习水平。同时通过电化教学等先进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影响,提高其对太极拳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从内心真正地接受它,这样才会有学习动机的产生,才能使太极拳所传达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渗透到他们的意识中。

3.3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为长期锻炼打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遗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条件占7%,60%靠自己,良好的健康习惯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在对学生健康习惯的培养中起着导向作用,并且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重要任务。在太极拳教学中要重视对青少年基本功的锻炼。因为太极拳是一项终身体育项目,也不是“一练就灵、一下就成”的,“拳不离手”表达的就是练习者要长期坚持。让青少年喜欢太极拳,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使他们爱好了解太极拳,掌握正确的基本功和思想是最重要的。如果成立校级太极拳兴趣小组或协会,这样不仅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提高的机会,也可为太极拳的进一步发展储备大量优秀人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太极拳运动是适合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太极拳能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及社会适应性有积极作用,是青少年了解东方文化的内涵,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辅助教材。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各种有利措施培养青少年参加太极拳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太极拳的继承和发扬培养后备人才。

4.2 建议

(1)统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吸引学生参加、传播太极拳的真谛,而不是教会几套动作,要注重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健康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2)采用适时的教材和多样的教学方法。编制适合青少年练习的套路及相应的音乐、光盘。定期开设培训班,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太极拳理论及技术水平。

(3)注意培养学生修身养性的习惯,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接受民族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藏凤儒等.大学教授谈太极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刘红英.谈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J].少林与太极,2005(10).

[3]谭路.太极拳如何影响青少年学生心血管功能[J].少林与太极,2005(12).

高校推广太极拳运动对策的探究 第6篇

关键词:高校,推广,太极拳

1 研究目的

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武术之一的太极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广泛开展,但在青少年当中开展效果的情况不尽理想。主观上,青少年对太极拳独特的拳理和技击技巧缺乏了解,只是片面了解太极拳的保健价值,认为太极拳是卫生拳或老年人练习的保健术,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客观上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存在时间短,教学任务重,学生一般只是依葫芦画瓢匆匆学习太极拳套路,学完就忘,很难起到健身的效果。同时在太极拳教学中缺乏有效途径,使学员在太极拳复杂的运动路线中领会和体悟太极拳技术要领和技击理论。

因此针对我国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本文从高校太极拳教学内容、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提出适合高校太极拳发展的建议。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体育分院2008级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有关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相关专著及论文的研究成果;阅读与本论文有的社会学、心理学、高校教学等学科论著,为本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2.2.2 访谈法

通过与高校体育教师和广大高校学生进行面谈,了解高校太极拳开展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获得高校开展太极拳教学的第一手资料。

2.2.3 问卷调查法

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针对上太极拳课体育分院的学生设计一份问卷,问卷回收情况见表1。

2.2.4 数理统计法

在计算机用Spss1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从太极拳教学内容上的调整

3.1.1 从太极拳教学的流派上进行调整

目前,高校太极拳教学上大多数教授的是简式太极拳二十四式。在对太极拳各个流派的分析中,薛安日老师在《太极拳运动362问》中说道:“陈氏太极拳较刚劲,蓄发相变、快慢相兼的特征较为明显,近于其他武术形式,相对运动量会大些,较适合青少年的口味。”。笔者通过调查学生课前观看简式太极拳二十四式和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视频,发现200位学生中近90%的同学更喜欢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见表2)。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太极拳教学推广陈氏太极拳在形式和风格上更适合青年学生。

3.1.2 加强太极拳理论教学

由于太极拳独特的拳理和技击原理,有别于常人自然状态和用力方法,因此能否引导太极拳学习者对太极拳拳理和技击技巧有正确的认识,对太极拳教学是否成功至关重要。如果太极拳“后发制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等技击原理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体会,有利于学习者正确认识和了解太极拳,消除各种误解,树立学习太极拳信心和目标。因此第一节课在讲述太极拳理论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环境,通过特定方式(如两人弓步相对,双手互握对方的前臂,一人加力慢推,教师稳住重心,手臂放松引进,使对方手臂找不到着力点的情况下,腰带动手臂,一引一推,可轻松破坏对方的平衡)和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用力推未关的门而失去身体平衡),教师在学生本体感觉和视觉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太极拳“引进落空”、“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等拳理和太极拳要求意志集中、身体中正,自然放松、太极拳画圆、快与慢转化的技击原理。使学生对太极拳理论在身体本体感觉、视觉和理论上有整体的了解,将直接纠正学生长期以来对太极拳的误解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1.3 从太极拳教学的内容上进行调整

太极拳运动包括桩功、套路和太极推手,因此教学内容应当从这三方面得以体现,使学生全面的了解太极拳运动精髓。桩功以太极拳混元功为主,每次上课练习前,进行练习,可长可短,视学生练习的情况循序渐进,重点使学生领会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头正颈直、虚领顶劲、舌顶上腭、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使学生学习意识集中,体会太极拳“心静体松”特点,明确太极拳内外兼修,调理身心的保健价值和效果,也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身心准备。

在太极拳基本功练习中以云手练习缠丝劲,这些经典的太极拳动作有利于学生体会太极拳圆、柔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太极拳技术动作的理解和运用。

在套路教学上采用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虽然教学和技术动作的难度加大,但教学内容减少近半,套路练习时间快则一分钟,慢则3分钟,更适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熟练程度和成就感。

通过问卷绝大多数同学不了解太极推手(见表3)。太极推手的独特技法及其具有的健身、修身和观赏的功能长期不为青少年所知。所以在太极拳教学中后期,在学生掌握一定太极拳技巧后,在教学中逐步融入太极推手,在太极推手中不断向学生揭示太极拳蕴涵着的中国古典哲理和基本技法,使学生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理解太极拳健身好技击的原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好奇心的同时,进而达到引导学生对太极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自觉探索其运动规律的目的。

3.2 从太极拳教学方法的运用

太极拳教学在运用正确运用示范教学法和完整、分解教学法的同时,综合运用念动训练、定位教学法和招式拆解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在意识、视觉和本体感觉。在套路教学中先运用念动训练复习以前的教学内容,既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巩固记忆,又能促使学生自我检查教学效果。在太极拳动作讲解中运用定位教学法,此法是指,通过将动作定式,规范化、标准化,让学生明确记住,手、脚、身法的准确位置及状态。从而形成基本的定位造型。简化和明确太极拳复杂的动作路线,有利于学生记住太极拳的路线和方位。

最后是招式拆解教学法,太极拳有别于健美操等健身运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太极拳首先是武术,就存在其自身独特的拳理和技击技巧,在教学中撇开太极拳技击原理不谈,其自身就导致学习者不能对太极拳有全面的认识,同时在太极拳练习中练习者也缺少了自我纠正错误和矫正技术动作的依据。在太极拳招式拆解也能进一步剖析太极拳独特的拳理,是练习者在练习中能有的放矢,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一招一式中能切实体验或感悟太极拳内在的特点,并能初步掌握练习太极拳的方法,有条件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名家的示范表演,在观赏性和艺术性上提供学生对太极拳的欣赏能力,观看“康龙武林大会”陈氏太极拳比赛的视频,可进一步了解陈式太极拳技击方法,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和决心。

4 结论与建议

(1)重视太极拳的理论教学,建议通过各种辅助措施使学生在视觉和本体感觉的基础上理解太极拳独特的拳理,对太极拳技击技巧、健身价值和观赏性形成正确的认识;

(2)在太极拳教学风格上采用更受青少年喜欢的松活弹抖、快慢相间、刚柔并济陈氏太极拳;

(3)在教学内容上教授桩功、套路和推手,使学生全面了解的太极拳“体用结合”的意义;

(4)在套路教学中体现少而精,采用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适当减少教学压力;

(5)教学方法上综合运用念动训练、定位教学法、招式拆解法和多媒体教学,有效调动学生的意念、视觉、本体感觉,提高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薛安日.太极拳运动362问[M].广州:广州科技出版社,2010.

[2]祝大彤.太极解密十三篇[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3]王雅芬等.对太极推手运动发展中若干问题的反思[J].搏击.武术科学,2008(6):31-33.

上一篇:苏教版第5册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下一篇:我眼中的魅力如皋作文600字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