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谈友情范文

2024-07-04

话谈友情范文(精选3篇)

话谈友情 第1篇

话谈坚强作文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海明威的名言,更是永恒的箴言。书中老人尽管在海上同鲨鱼决斗20多天后,最终仍却一无所获,但他的品质是坚强的,他是不败的,正如曾经浴血奋战,心系家园的勇士,尽管他们可能已经丧身于某场战争中,历史上却没有人能将他们真正打败过。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句话:“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意思是说:如果做事情不懂得坚持,那么腐朽的木头你都不能轻易折断;如果做事情能持之以恒,那么即使是金石那么坚硬的物体都能雕出美丽的花纹。荀子老先生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过我们遇事要坚强,并应拥有锲而不舍地逐梦精神。如果一个人总是遇事放弃,那他绝对不会取得成功。幸运之神从来不会眷顾那些轻言放弃的人。如果学生因为成绩太差而放弃学习,如果职员因为被上司谩骂而失去工作热情,那么其最终的后果可想而知。在这世上,梦想的.花一直在彼岸盛开,只差一点点,只差一点点的坚强可能她就可以开放。朱子说:“立志不坚,终不济事。”一个人没有坚强的意志,就完不成自己的目标。宋濂因为“手自笔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行深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致使他成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如果在一开始,宋濂就放弃对学习的热爱,那么他还能成为一代宗师吗?

那么坚强有什么用呢?它并不是取得成功的捷径,并不是坚强了就一定能成功。对此,我想回答,坚强是成功的一个必要因素,霍金轮椅上的世界,是坚强;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坚强;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是坚强;红军的万里长征,是坚强。坚强不等于坚持。坚强是一瞬间的意念。有的人,他的坚强可以很强大,强大到可以创建一个时代,有些人,他的坚强很小,渺小到也许只是和自己喜欢的女生拉拉手而已,但他对于自己来说是多大的飞跃!

坚强,是对待逆境的一种人生态度。革命家马克思说过:“生活就像游泳,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你可以想象,倘若有两个人在海里游泳,后面就有一条大鲨鱼在追赶,而当两人都筋疲力尽之时,唯有意志坚强的人才可能坚持游上岸边,而那个软弱无用的人,恐怕早已葬身鱼腹。

当然,坚强了不一定能成功。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讲述老人最后只身回到生活的地方,但什么也没有得到,好不容易捕捉的一条马沙鱼最后还被鲨鱼给吃掉了,但他还是从中得到了一点东西:经验。可以这样说:坚强的人,不一定是成功的人,而成功的人,一定是坚强的人。

坚强,是沙漠中的花。它的真正含义是:风雨吹不倒,雷电击不垮,寒冬折不煞,野火烧不尽。那些期望成功的人都已经在坚强的路上奋然前行,而亲爱的你们呢?

《数学课程标准》下话谈“点拨” 第2篇

一、点在新旧知识连接

找好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点拨, 收到迁移即定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把分母有理化”时, 老师首先要求学生把分母中的根号去掉。学生很容易想到把分子分母各自平方这种错误方法。那么老师要及时点拨:以前我们学过, 由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子和分母同时分别乘以能去掉分母根号的式子”就去掉了分母中的根号。

二、点在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思维虽然活跃, 但也会有错误。

例:计算

错解:含根5号就是开平方, 得, 把分式的值改变。这里关键在点拨“分母”, 怎样把分母中的根号去掉, 这样学生易懂了正确的解法一:, 解法二:

三、点在方法上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接收能力有强、中、差之分, 老师在点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点拨要有层次性:既要照顾到全体又要照顾到个别。让优等生吃饱, 让中差生吃好。

(二) 点拨要有渐进性:要循序渐进, 应由浅入深。

(三) 点拨要有启发性: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动脑不是生硬说教。

(四) 点拨要有明确性:要简明准确, 让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点拨恰当, 学生才能学得生动, 老师教得轻松, 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点拨的过程首先是一个调控过程。课堂“联想”, 老师既要提防“冷场”, 又要提防“失控”, 既要把学生置于一个积极的、营养的、刺激的、生动的课堂环境, 又要跟踪课堂上随时出现的“离板跑题”的问题泛化现象, 及时进行合理地控制。要根据教材的要求, 把提出的所有问题分类处理, 涉及本节课重点解决的内容, 要重点突破, 全方位处理;涉及下几节课的内容, 鼓励学生们课下思考;涉及以后学习的内容, 可要求学生, 学有余力者也可进行课外研究。联想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空间, 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像脱缰的野马, 漫无边际地奔驰想像, 老师的作用在于诱发学生的正确联想, 矫正学生的思维误区。正如放风筝, 虽然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但又不能使它漫天而飞, 始终有一个拉住它的“线”。

点拨过程中不仅有四两拨千斤的“画龙点睛”, 也常伴有发人深省的传授式的精讲。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和谐共振的过程, 而不是完全按预设的教案执行的过程。老师及时进行教学诊断, 给以搭桥铺路, 提示引申, 点拨解疑, 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联想顺畅自然好戏连台, 老师可以少讲。联想不到位, 该讲则讲, 该练则练, 该多讲就多讲。“多”不一定不精, 精讲不一定少讲, 只要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了, 多讲、少讲、不讲都是创造性的教学。点拨阶段还常伴有“精练”, 练贵在解疑, 熟练的解题技能技巧尚须学生个人课下再下一番功夫, 只靠课堂不太现实。点拨是对课前自学的指导, 是对课堂联想的提升。过去人们总是倡导讲练结合, 后来又演变为少讲多练, 其实课堂上并非完全如此。不仅新授课与复习课有区别, 即使同一类型课, 老师也要因学情而宜, 其理想境界是精讲精练。

点拨环节, 学生还是主角 (点拨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 挑起争议) , 老师要当好配角, 还要当好导演。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排难解惑, 指路点化;还可以有意识地装点糊涂, 在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上鼓励学生重新思考, 自己“解放”自己;也可以利用学生乐于考验老师的心理, 调换位置, 把自己摆在受检查的地位。教学实验表明, 点拨能够考验老师的“真功夫”, 可以使老师的知识水平及驾驭教材的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因此, 点拨时必须摸清学生的思维脉搏, 把握好火候, 点拨要恰到好处。

从课堂运行结构的外显特征看, 联想之后便是点拨, 从操作程序看, 联想与点拨交错进行, 无法截然分开。学生想通了, 无需点拨, 想不通, 再看一看, 再议一议, 再想一想。你想的, 我想的, 合在一起;你一笔, 我一笔, 一幅图画。学生画龙, 老师点睛是人们首肯的, 学生画龙, 师生共同点睛更是妙趣横生。点拨的形式有详讲、略讲, 还可以不讲, 既使用有声语言, 又使用体态语言。点拨的效益高低, 关键在于对学情的“诊断”, 老师摸着学生的思维脉搏, 或设迷纠错, 或强化活用, 适当起点, 适度台阶,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释难解疑, 指点迷津。

学贵有思, 教重在引。学生在认知活动中, 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 老师要充分运用引导、点拨这一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之达到自主参与、自觉发现、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识的目的。课堂点拨是门艺术。教育点拨有方, 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 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 一下子活跃起来, 既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 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逐步树立起创新意识。从这一角度说, 课堂点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法。教学中点拨一是要“准”, 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 拐弯处予以指导、疏理;二是要“巧”, 在学有困难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 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 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 使其茅塞顿开。

例如, “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 具体设计如下:

⑴老师分别将7、5、4、3和小数点组成的7.543贴在黑板上。

⑵问:有什么办法将这个数变大。

⑶小结:有的通过移动数字, 有的通过移动小数点使这个数变大,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运用移动小数点的方法可以使这个数变大。刚才小数点的移动方向是怎样的呢?有的同学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有的向右移动两位, 那么小数点可以向右移动三位吗?就是3的后面, 那这个时候小数点怎么办?为什么?那向右移动四位可以吗?怎样移动?

⑷出示7、5、4、3和小数点组成的754.3, 提问要使这个数变小, 你有几种办法, 都是什么?

⑸老师提问:小数点可以向左移动几位?谁来向左移动一位试一试, 谁再来向左移动三位试一试?小数点移动到7前面了怎么办?这个数应该怎么写, 为什么?要使小数点继续向左移动四位, 五位怎么办?

⑹小结:无论向左还是向右移动小数点, 数位不够时, 要先补足数位, 再移动小数点, 整数部分没有就用0来表示。

⑺问: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可见, 课堂上的灵活点拨是一种艺术, 如果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比作画龙的话, 那么, 教者根据教学内容的精巧点拨就是点睛了。课堂上老师适时适度的点拨, 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实现自主学习。

这样一来, 老师的“导”在此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 取得这样的效果需要老师科学的引导。可见, 老师在“导”上有所创新, 学生才能被老师的问题吸引, 才能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形成较强的兴趣爱好, “学”才能真正得以落实。相反, 教学中如果老师“导”的作用不强, 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即使老师的本领再高明, 收效也将是很微小的。

话谈中学教师的服务意识 第3篇

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德配天地,位比君亲”,高于一切的“师道尊严”给教育罩上了一道道神圣的光环,教师近乎是一种“圣职”。过去人们常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来形容师生关系,并以此来强调尊师重教。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和确立新的师生观,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为了完成国家的法定义务,必须作好有关教育教学及管理等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增强教育的服务意识,变“教育者”为“服务者”,在行动上要真正作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所期望的教师以“服务者”出现的姿态并不多,可以说是相当的缺失。例如教师一般多以管理者的形象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片面强调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处于强势地位,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得不到老师的认同致使在学习中产生焦虑,兴趣低下等倾向。因此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自身健康发展需要的维度考虑,对于教师主动服务意识和行为的研究迫在眉睫。现代意义的教育从根本上要求教师树立起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服务,为每一个孩子未来打好底色,为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1、教师要端正服务态度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师和学生,应是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教师要时刻想着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有了这样的服务意识,我们教师才能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行为习惯,才能放下架子,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有了这样的服务意识,我们教师才能关爱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具体的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愿望,他们的所诉所求,为他们解决学习难题,解除成长的烦恼。有了这样的服务意识,我们教师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不偏爱,尤其是面对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多多鼓励,少些批评,多些关怀,帮助他们不断成长进步。教师只有为学生创造和睦、融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会把教师当做良师益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相互尊重和信任,学生每天乐在其中,精神饱满,乐于展现自己的才能,愿意参与教育过程,从心底里信任教师,尊重教师,师亦友、友亦师,民主平等得到真正的体现。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成功。

2、教师要提升专业技能

教育是一种不同于商业服务与企业服务的复杂的服务活动,与所服务的对象不同,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有张力的、不断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优化服务意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要虚心好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提升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课与课之间的联系、重点、难点,广泛搜集资料,拓展课外知识,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充分作好各种预设,努力优化课堂结构,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不断提升沟通表达的能力,主动在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穿针引线,起好纽带和桥梁作用,组织协调各种教育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以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要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扎实地、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要不断提高研究能力,以高度的责任心倾注全部精力,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各项改革,努力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深入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抓现象,探本质,求创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研相长”,进而使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在研究活动中都得到提升,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

3、教师要优选教学方法

教育学家魏书生认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要千方百计地去适应学生的学。教师崇高的职责在于为每一个学生的美好未来打好基础,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体积极性的发挥,这对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服务质量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滔滔不绝的讲解中解脱出来,由讲解型变成探究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觉地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并巧妙的运用教学方法,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一言以蔽之,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要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最好的、最优质的服务,创设一流的学习环境,搭建平等的展示平台,提供一流的教学服务,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4、在教育贸易中,充当好角色,实现教师服务意识的转型

首先,学生是教育的消费者,现代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教育消费需求。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建立以学生为本位,要真正把学生当做顾客,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决定,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鼓励、保护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其次,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够、害怕受挫、缺乏探索求救的勇气,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去关爱学生,树立理解和热爱学生的服务意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多鼓励,少批评;多开导,少冷漠。多给学生制造树立自信心,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挚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诚挚关怀,并将这种关怀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再次,教育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观念、知识、人格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学生的学习、纪律、品质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向导,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让学生拥有与老师的对话权、质疑问难权、表达意见权,对学生自己能决定的事情不加与干预,做到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通过民主的教育手段,当好学生的评委。

综上所述,树立、增强、优化服务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实现教师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角色转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时俱进,要树立服务意识,变“教育者”为“服务者”,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协助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服务者。做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红烛”。

参考文献:

[1] 文艺求, 韦均艺. 教师如何服务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服务意识与行为”课题研究[J]. 广西教育B(中教版)》, 2010,6.

[2] 许萍萍. 教师服务意识的探究[J]. 中学英语之友?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9.

[3] 徐敏, 许功华. 刍议中小学教师服务意识的建塑[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1,21(1):22-24.

[4] 陈雅萍. 树立教师服务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0,2.

[5] 李忠华. 提高服务意识,做一名称职的教育服务者[J]. 考试周刊, 2011,27.

[6] 汪延辉, 杜宝旭等. 论高等教育服务理论的建构[J]. 理论界,2007,11.

[7] 王仁朋. 有效教学—教师要懂得服务意识[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32.

[8] 朱佳丽. 如何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J]. 考试周刊, 2011,18.

[9] 张志开. 增强服务意识,做人民满意教师[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0,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话谈友情】相关文章:

高一友情作文友情07-14

友情作文:友情的温度05-10

友情寄语05-22

友情文章06-21

友情名言06-24

友情诗歌07-04

友情链接05-05

友情最珍贵05-31

友情作文题目07-03

忆友情作文07-11

上一篇: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登记表、介绍信填表说明下一篇:审计局机关党支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