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中华美德

2024-07-10

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中华美德(精选14篇)

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中华美德 第1篇

“传承雷锋精神 弘扬中华美德”班级黑板报评选活动

3月6日,在白石山六中德育校长田永香及校团委的组织下,在各个班主任的密切配合下,我校成功的举办了以“传承雷锋精神 弘扬中华美德”为主题的黑板报评选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使同学对雷锋精神有进一步的理解,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次活动有一定的评选细则与标准,包含着板报的文字设计、图片设计、内容选择与整体效果方面。从全校初一至初三18个班级中以年级为单位,评选出三个级别的奖项。本次活动,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各班学生干部积极的到图书室、微机室查阅资料,搜集整理关于雷锋的故事与光荣事迹等。所以各班板报内容丰富多彩,既有雷锋童年时代是怎样对待学习的,也有雷锋当兵后是怎样工作的,还有雷锋式的当代人物列举等。各班板报内容精彩纷呈,各有特色,使得负责评比验收的各位领导与老师频频点头称许。

本次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使同学们对雷锋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相信,在学校“传承雷锋精神 弘扬中华美德”班级黑板报评选活动的带动下,校园内的雷锋精神氛围会愈加愈浓,学校的德育工作会更上新台阶。

【第六初级中学 李爽】

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中华美德 第2篇

弘扬雷锋精神 传承中华美德

2月28日,五沟镇组织青年医护人员志愿者到界沟敬老院,为五保老人们检查身体,指导他们科学饮食健身。

为了引领青年人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值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51周年之际,五沟镇团委近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范胜明 邵军)

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中华美德 第3篇

1 大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必要性

2012年5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广大中国青年提出的5点希望中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品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新风正气,用高尚的道德行为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总书记的希望是对青年的殷切鼓励,更是一种指导和鞭策,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只是简单的接受和继承,更重要的是要认清形势、与时俱进、知行结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美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美德中的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并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再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在北京求学的青年学生,在作为祖国政治经济中心和社会文化中心的首都生活、学习,接受着最先锋的思想和科学技术,理应与这座城市一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新时代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产物——北京精神

城市精神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北京精神表述语由四个词组成: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它展示了城市形象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丰富了文化内核,充分体现了北京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互协调,引领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弘扬北京精神,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国家的兴衰安危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要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捍卫国家的尊严,为国家的兴旺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创新,因为源源不绝的创造力,是促进祖国和发展前进的动力;包容,因为我们有着宽广的胸怀,有着海纳百川的气魄;厚德,因为北京有着灿烂悠远的历史文化,有着忧国爱民、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和胸怀,也有着自觉的日常道德素质和修养。

3 当代大学生如何在践行北京精神中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

“北京精神”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提出,其最自然的意义毋庸置疑体现于它在“十二五”期间对于首都经济、政治、文化、科教等方面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北京在新世纪实现文化创新从而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要素。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在践行北京精神的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呢?

3.1 以北京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传统美德的渗透

校园是学生的载体,是承载着莘莘学子的远大抱负和高远理想的地方,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师生精神风貌、学术氛围和行为意识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践行北京精神的需要,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

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文化环境的建设,要营造一种学习传统美德的氛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中,在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使得北京精神深入人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北京精神,学校不仅要在理论上给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教材,开放学校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构建以学习北京精神为主题的网络学习和讨论平台。同时也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比如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节日庆祝活动,在愉悦大家身心的同时对老师和学生的精神和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北京精神的真谛和传统美德的崇高,并在不断地实践和践行中感染更多的人,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砖添瓦。

3.2 以高校附近社区为重要阵地,推动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

中华传统美德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当代最有活力和感染力大学生,应该把北京精神传播到每个北京人的思想之中,让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够认同这种精神,使得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学校要认清社区在学生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构建与社区共建教育的模式,通过学校与社区合力,提高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道德修养,让学生在社会中感悟和践行北京精神,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作为首都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振奋精神的同时应清楚地认识到北京精神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契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它,要按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建设的需要,做好取舍和创造性地转化之,要通过分析、鉴别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发扬它。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全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北京精神不仅仅是北京这座城市所拥有的良好精神品质,更是每一个大学生所具有的灵魂核心。新时代的大学生,当胸怀远大理想,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要立足自身的优势领域、发扬大学生本身的精神,成为北京精神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北京精神的社会温情融合自觉的实践者,北京精神道德风尚的积极促进者,从而做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者。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精神保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充分体现了北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也体现了其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和立德扬善的人文精神。本文提出以倡导学习北京精神为契机和载体,大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北京精神深入人心、人人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代代不息。

关键词:北京精神,传承,传统美德,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闫学坤.赵留山.张维.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定义的几点思考[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

[2]胡锦涛.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12.

传承经典文化 弘扬中华美德 第4篇

一、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深远意义

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典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极具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事实证明,一个具有优良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民族,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宝贵思想。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对学生的国学教育,使他们可以继承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质,寻找中华文化的根基,重塑自己的精神世界,崇高其信仰,端正其品行,伟大其理想,丰富其人生。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让我们的子孙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昌盛的世界里。

2.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需要经典文化的洗礼

毋庸讳言,在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有人称之为信仰危机、信任危机、道德危机、生态危机。腐败孳生蔓延、贫富两极分化、生态环境恶化、社会诚信缺失、犯罪率上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遭受挑战和破坏等等,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使人们享受物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实惠的同时,也承担着精神上的煎熬。

而儒家学说其思想核心是仁、德。孔子说:“仁者爱人”,强调对人要有仁爱之心。作为道德规范的“仁”,要求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孔子又说:“为政以德”,要求施行德政。施行德政,首先要求为政者自身有德,追求道德的完美。“吾日三省吾身”、“慎独”等,就是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近年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金钱至上、诚信缺失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以及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这些都越来越重要。传承经典文化,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3.民族团结的协调发展需要经典文化的促进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现在生活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种社会制度之下,但对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尊崇是一致的。大力推行和弘扬儒学就可以把世界各地的华人联系起来,团结起来,抛开政治信仰的分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繁荣出力尽智。

二、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价值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可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触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积淀丰富洗练的民族语言,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感受灵活机敏的处世哲学,陶冶高尚宽广的道德情操,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许多灿烂的文化遗产则是历练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如音韵和谐,言简意深的《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等,叙事、融情、传道、明理,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学生自然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谛,处世的原则,懂得了什么叫仁爱、孝道、礼仪、诚信、奉献、尽责、利民、报国……经典凝练的中华成语汇聚了古人的智慧,阐明了千古良训。或针砭实事,或促学启智,或敦品励行……

总之,在历代经典名作的诵读之中,既是文学的积淀,又是心灵的洗礼;既是章法的感悟,又是人性的完善;既是意境的感受,又是精神的传承;既是气节的体悟,又是意志的磨练;既是壮行的激励,又是理想的源泉!

三、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途径

1.科研引领

将儿童经典诵读作为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抓,旨在提高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从教育科研的高度使经典诵读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案、有行动、有检查、有反思、有提升,真正落到实处。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理论层面来认识。使经典诵读,美德熏陶与教学科研课题、德育科研课题有机结合,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发展,从而实现博学启智,立德树人的愿景。

2.学科渗透

语文学科是经典诵读工程的主要载体,通过传统名篇的学习,诵读课的开设等,最终实现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其他学科适时渗透,有机整合的原则,形成全校师生的大教育观,从而实现“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目标。

3.校本研发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分学段纳入各年级诵读计划,并整合相关资源,开展主题单元性资源整合,从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环境熏陶

所谓环境熏陶包括软环境:学科教育的渗透、学习氛围的营造;硬环境:校园文化布置等。在这两方面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与价值。

5.活动凸显

通过诗词擂台赛、励志故事宣讲、读书汇报会、每日名言、主题班队会、历史名人故居参观等活动,强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家庭、社会的交流。

6.家校相通

使经典诵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实现学校学习和家庭学习的有机整合。

7.学用结合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心系国家,情牵社会,学习致用。如开展讨论:《论语》与人生、“朱子处世”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谈古论今说诚信等。再如让学生走入社区,开展“国学小博士”、国学小讲堂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经典诵读的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生活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和传统美德、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提升全体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从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一笔丰厚文化遗产,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更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国人。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东四小学 )

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中华美德 第5篇

所谓“世代皆有人才出”,在新世纪,新时代,也有不少的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默默地传承着雷锋精神,成为新时代雷锋。

我在一本书上看见一篇文章,题目为《伞》,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件发生在一个雨天里公交车发生的事情:

公交车车窗上的一块玻璃不小心被震碎了,雨水打湿了一对盲人夫妇的衣裳,售票员用伞遮住了那一大块洞口,一阵急风,把伞弄破了。在这个时候,一位大叔伸出手,助售票员一臂之力,还代替售票员遮住了洞口。又过了两站,大叔要下车了,一位正读外语的小伙子接替了大叔的“工作”。又过了几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伞又被一位面皮白净的学生给接了。一站接一站,一人接一人,伞好似暖意一般,传到每个人的心里。

一把普普通通的雨伞包含着无穷无尽的暖意;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蕴含着一种精神的传承;一件平平凡凡的小事彰显着新时代雷锋精神。

有一次,在乘公交车去图书馆的路上,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而下一站,是人群拥挤的一个站点。我马上找了一个舒服的位置坐了下来。

下一站到了,果然不出我所料,站口人头攒动,人群一下子挤上来,把公交车的座位都坐满了,这时有一个看上去腿脚不是很好的老人,慢吞吞地从外面走上来,看见四周根本没有位置坐,便叹了一口气,抓住了一个扶手,默不作声地等待着,一只手在后腰捶了几下。

忽然,一个大约十七、八岁左右的青年人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对老人说:“老伯伯,您请坐。“

老人看着青年人,说:“小伙子,谢谢你。还有好多站,站久了会累的,还是你坐吧。”

青年人笑着说:“我快到站了,还是老伯伯您坐吧!”

老人赞许地看着青年人,说:“那就谢谢你啦,小伙子。”说完,老人慢吞吞地走过去坐下。

一站又一站过去了,青年人依旧没有下车。我感到很奇怪,不是说快到站了吗?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青年人为了说服老人坐到自己的位置而说的善意的谎言。

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中华美德 第6篇

50多年来,雷锋一直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典型,引领各行各业的人们去奉献、去付出,去为社会、为他人贡献力量。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一些雷锋式的人物出现,从结人梯救助落水儿童的大学生、机智阻 拦 飞车抢匪的“抡车男”、舍己救学生的教师到网络上火爆的“托举哥”、27年匿名捐款做好事的“炎黄”等等,一个个平凡的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永远在人们心中。

但是,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社会上一直有种“雷锋精神已过时”的论调,认为学雷锋是“傻子”、认为“为人民币服务才是真理”,因此,网络上经常也会出现“老人倒地没人扶”、“地铁上没人给孕妇、老人让座,甚至因为一个座位老人和年轻人大打出手”等等令人觉得无情、愤怒的事情。

面对这些“雷锋精神过时”的论调和那些社会“丑闻”,我们该如何与之划清界限,用实际行动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呢?

传承雷锋精神,我们需要将雷锋精神作为个人的精神追求,因为在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金钱至上”思想横行的当下,雷锋精神可以帮助我们不去做一个自私、拜金的人,而去做一个有爱心、乐于奉献的人。

传承雷锋精神,我们需要立场坚定,去做一个正能量的传播者,因为,面对网络、生活中一件件另人心寒的“新闻”,面对这些负能量,我们不仅需要愤怒、谴责,更需要自己在面对他人危急、危难时,能抛下顾虑、伸出援手,正如那些“拾金不昧的清洁工”、“我有医保、你走吧”的老大爷等人一样,用实际行动做一个正能量的传播者,相信正能量一定能压制负能量,维护社会风气“清朗向上”。

传承中华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第7篇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历经艰辛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坚强的强大精神力量。离开爱国主义这个灵魂,任何精神都不能凝聚全民族的思想,都不可能成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就是要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爱国主义觉悟,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热爱祖国是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懂得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自觉地同危害祖国、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体现着中华民族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基本价值,是民族精神的宝贵遗产。继承和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及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等传统美德对于提高我们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革命传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时期形成的宝贵财富,是对传统美德的丰富和发展。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优秀革命传统。邓小平同志把革命传统概括为五种革命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这些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对于我们坚定信念、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话说得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青少年学生要树立勤奋学习的精神,特别是独生子女,一定要强调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光讲享乐,不讲奋斗是不可能成才的,这是一个基本观点。

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都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精神财富。与我们今天倡导的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与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青少年既是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广大青少年一定要自觉得接受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

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中华美德 第8篇

一、立足课堂教学, 开设美德课程, 进行学科渗透

1.传统美德走进校本课程。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 美德课程的开设和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 能够使美德教育系统化。我校在自编教材《中华寓言故事》的基础上, 搜集和整理了一系列中华传统美德材料, 包括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美德故事等, 以年级为单位精编成册, 每册包括爱国孝亲、诚信守纪、修身处世、勤学立志、自立自强等篇章, 作为传统美德课程校本教材, 题名“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供1~5年级学生使用, 为课题实施提供了材料上的保障。与此同时, 每周开设一节校本课程———美德教育课, 班主任担任美德教育教师, 从人员、课时、内容上提供保证。这样, 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对校本教材的拓展阅读, 系统地去感知传统美德故事, 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杰出的人物和为人做事的道理, 从而对自身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科课程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学校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渗透, 即通过各学科教学, 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教师不仅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 更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情感体验, 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取新知和丰富体验的过程。

教科书中通常蕴含着丰富的美德教育材料, 为此, 我们要求任课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不忘对美德教育内容进行挖掘,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以语文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ɑoe”时, 以自编的故事《小燕子回家》引入:“春天到了,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她看到春天的祖国像一个大花园。她又见到了自己的伙伴:小姑娘、大白鹅、大公鸡。小姑娘正在为明天的歌咏比赛做准备呢, 看她张大嘴巴 (ɑɑɑ) 练声练得多认真哪。她要演唱的歌曲正是《我们的祖国像花园》。大公鸡看到了自己的伙伴小燕子, 高兴得欢呼起来‘ooo’, 腼腆的大白鹅不好意思地弯下了长长的脖子, 样子就像‘eee’。让我们也到这美丽的花园里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吧。”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 学生们聆听、模仿、展示, 不仅掌握了“ɑoe”的音和形, 也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 幼小的心灵经受了一次爱的洗礼。

二、拓展美德资源, 创设传统美德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 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1.创设美德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感染学生。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创建优质管理文化的重要途径。为营造美德教育氛围, 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承和发扬、美德和美育、规范和成长、体验和分享相融合, 发挥潜在教育功能, 走内涵发展之路, 寓教育于方寸之间。

教师层面:作为管理者, 我们坚信, 任何人都可以在充满激情的工作中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与幸福, 也都有收获成功人生的可能, 但是工作的质量往往来源于面对工作时的态度, 推诿、拖拉、寻找借口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们希望“不找任何借口”成为大家面对事业时的严肃态度, 成为全体教师做人成事的准则。因此, “工作中拒绝任何借口”成了我校教师自觉遵行的行为文化, 每一名教师力争成为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学生层面:从掌握文明语言起步, 把最基本的文明语言“请、您、谢谢、对不起”作为必备的交际语言;把最朴素的动作“鞠躬、行礼、示意、微笑”作为待人接物中传递的和睦举止;把“不打架、不骂人、不比吃穿、不乱花钱、诚实守信”等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作为最起码的道德认知和健全的法纪意识的保证;传颂“爱国、诚信、正义、为公、奉法、尊长”的美德故事, 使传统美德精神深入人心;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增强民族自豪感;将《论语》作为校本教材中文字凝练的智慧导语, 让学生理解“君子”与“美德”的深刻内涵。

六个楼层的整体设计, 寓美德故事图片与文字于一体, 不仅是一种智慧的引领, 更是美德承载的最高境界, 于无声中成为师生心灵品位的高尚追求。

2.让学生理解、融入美德氛围, 涵养品质。

为使学生进一步融入学校文化氛围, 我们在校园广播中开设了美德栏目, 宣讲传统美德文化主旨及相关内容, 让学生对美德教育入脑入心。同时, 针对学生因分布楼层和行走路线所限而无法全面了解学校整体文化布置的情况, 学校组成文化氛围宣讲小组 (由学生担任宣讲员) , 以班为单位组织专题参观活动, 达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三、分解美德教育目标, 细化规范训练点

1.以“着力培养一个好习惯”为抓手细化文明礼仪, 强化落实。

美德成块:依据学生年龄特点, 本着“小、实、活”的原则, 出台了包含礼仪常规要求、劳动教育要求、公德要求、诚信要求、学习要求等的《朝阳小学学生成长系列要求》, 把美德教育内容细化分解为阶段性的习惯养成目标和文明礼仪要求。在教育手段上坚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采集和再现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景, 以讨论、座谈、反馈的形式, 情理结合, 学生按具体要求去做;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 每学期评选出文明学生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和训练, 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涌现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文明班集体。

规范以点:将美德教育内容细化规范为一个个训练点, 内容渗透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起床、上学、回家、卫生、作业等方面对学生一天的行为设定相应的标准, 分周训练实施, 定期检查反馈, 并以每周填写“笑脸卡”的形式记录学生行为变化的轨迹。通过《朝阳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训练方案》《朝阳小学行为规范训练细则》、校园“笑脸卡工程”等, 将一条条规范立体化、形象化, 提高了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让规范内容走进学生的心中, 内化为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行为习惯。学生们主动自觉地遵守一日常规, 学校秩序良好。

2.开设礼仪讲坛, 举手投足间传承文明。

我们立足校情, 依据《朝阳小学学生成长系列要求》的要点, 编写了《朝阳小学学生礼仪规范》系列校本教材, 借助学校红领巾广播中的“礼仪与我同在, 文明与我同行”栏目, 开设礼仪讲坛。在落实措施上, 以年级集会的方式上大课, 开展礼仪要点的专题讨论, 通过抽测、观察、知识竞赛、擂台赛、表演赛、问卷调查等方式, 保证知、情、意、行等环节的统一, 让责任与文明同在, 理解与行动并行。

四、活动引领, 制度规范

1.综合实践活动成为美德教育的载体。

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内容组成, 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 并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学生发展的联系, 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开展“童话进校园”活动。我校学生中约有70%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大多家境困难, 父母多为低收入、重体力劳动者, 无暇照顾孩子, 亦无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此, 我们开设了电影课, 让童话、美德故事走进课堂, 走到学生身边, 实现美德教育立体化、日常化, 从而有效地弥补了一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中华勤学故事》《中华美德故事》《二十四孝故事》《经典童话故事》等动画片、木偶剧, 让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感悟传统美德, 懂得敬老孝亲、自立自强。

(2) 在校园广播中开辟“心灵品读”栏目, 通过分享励志成功的哲理故事, 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 塑造美好心灵, 并把哲理故事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 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情感, 使其道德行为找到了最有力的情感支撑。

(3)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 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节组织敬师会、表彰大会, 国庆节组织书画摄影展, 清明节举办诗歌朗诵和故事会;六一期间, 除举办传统的庆祝活动外, 还组织开展“我心中的老师”演讲比赛、“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竞赛等。结合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举办“传统美德伴我行”手抄报比赛、“中华美德代代传”故事大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主题征文和班队会活动、“小小校园导游员”美德宣讲活动等。学生们还在科技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创造的艰辛, 感受科技的魅力;社区实践活动中, 学生们践行公益精神, 感受参与和奉献的快乐……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成为美德扎根在学生心中的重要途径。

2.学校、班集体制度形成规范。

学校加强德育制度建设,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在《小学生守则》《文明班集体评比条例》《学生一日常规》《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等制度的基础上, 开展常规教育和日常评比活动, 促进美德教育目标的落实, 达到让全体学生知晓规范、执行规范并外化为自觉行动的目的。

传承中华美德 弘扬国学精髓 第9篇

在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深圳特区,就有这么一位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念,不被经济浪潮所影响的国学大师黄金武,为此本刊记者专程来到深圳市南山区白石洲拜访了黄金武先生。

黄金武,男,祖籍广东揭阳人,现为中华国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风水在线专家、深圳市太和盛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国学顾问、深圳市美芝装饰有限公司首席堪舆师、深圳市专家工作委员会环境布局策划专家。其从小受家乡文化的熏陶,对国学周易情有独钟,并有过目不忘的天份,常年在邵伟华大师,凌志轩大师的指导下,精通天文,易理八卦、命学及各派堪舆学,尤精于能让人朝贫夕富的奇门宅法和玄空地理,名闻于公卿名流之间。对城市风水规划、楼盘选址策划、阴阳宅选址立向择吉、企业经济运作及重大事项决策等具有独特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等国,成功地为美的空调、志高空调、香港天福珠宝、香港新世界等工厂、公司、商场的大型建设进行了选址立向及风水策划。为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中国的香港、澳门、华中地区及东南沿海等地多家民营企业进行选址和风水调整策划,造福无数,在社会上享有盛誉。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城管精神 第10篇

当你们在这个激流涌进的时代勇于追求时,当你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勇敢拼搏时,当你们迎着朝霞顶着烈日在自己的岗位谱写篇章时,当你们为了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默默奉献时,我清晰的认识到,城市因你们而美丽,生活因你们而美好,在你们的身上时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你们的身上真正彰显出数字城管人的英雄本色。

我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大爱”,展示着数字城管人的风采。长期以来,数字城管工作细致而又烦琐,但平凡却又伟大。从主次干道到后街背巷;从小商小贩、非法广告到井盖丢失、路面塌陷;从影响市容环境到存有安全隐患,从“三员”到38个专业部门;虽然我们的工作范围面宽量大、工作内容五花八门,但是,一直以来,我们用自己的信仰指引着行动,“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紧紧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切实做到自己的事情踏实干,别人的事情争着干,份外的事情乐着干。

团结就是力量,奉献就是快乐。派遣工作复杂多变,灵活多样,针对派遣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常常认真思考分析,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弄清主客观原因,区别对待,灵活

处理,创造性地工作。这里是我们工作的地方,同时也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友爱如春雨,滋润着指挥大厅,温暖着人心,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关爱,相互依托,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淡泊名利,克己制欲,团结一致,奋勇争先。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传承中华美德。“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这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一句口号,而是一种道德素养,是一种崇高的信仰,更是一个做人的基本原则。存一次好心,说一句好话,做一件好事,做一次好人,这些都不难,真正的美德是一种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体现,我们虽然不够完美,但我们可以追求完美,“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我们应有恒心,我们必须相信,作为一名数字城管人,我们是骄傲的,是自豪的。

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中华美德 第11篇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的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这些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 —— 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经典古籍构成了它的核心。经典古籍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中华文化被称为伦理型文化。它的精华被世界誉为中华美德。它对于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美德有着丰富的、系统的内容。它包含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例如:“与人为善”,“诚

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个人自身修养的问题,例如:“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而且把个人、集体、国家联成一体,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种伦理价值体系,在别的国家是很少见的。中华传统美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今天,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第一,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要不要保持传统美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作为意识形态的价值思想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反映,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必然要伴随新的价值思想体系的建立。但是,新的价值思想体系的建立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在对旧的价值思想体系的批判和改造中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提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把中国传统价值思想体系中的优秀精华发扬光大,把它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理论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特色在哪里?我的理解,一是社会主义的,二是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才能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有特色。第二,在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带来了许多外来的,特别是西方的价值观念。“麦当劳文化”正在浸蚀着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包括它的价值观念,我们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选择和改造,选择先进的优秀的精华,例如他们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开放意识、进取精神等。同时要摒弃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适合于西方而与我国国情不符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美德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抵制一切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浸蚀,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新美德。

第三,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长期以来,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对最初步的道德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丑恶的东西,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因此极需要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复兴中华,需要身体力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今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明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20年中,我们现在在校学习的青少年将成为祖国建设的骨干,他们的成长将关系到中国传统美德能否传承下去,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问题。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从小让他们身体力行,形成习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就懂得这个道理,为了让少年儿童牢记各种行为规则,编写了许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读本和格言。例如《三字经》、《千字文》等,一方面让儿童识字学知识,另一方面学习传统美德,身体力行,铭记在心,从而形成习惯。这些读本今天当然不能再用了,里面有许多封建的东西,但是其中有许多代表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还是应该传承下去。因此,我们应该有新的读本,选择代表先进文化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编纂成册,让青少年广为传

诵,并指导他们努力实践,从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因此,高等教育出版社汇编出版《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丛书》,很有意义。选择经典古籍中适合青少年阅读并具有时代生命力的内容,让青少年阅读背诵。有些内容可能青少年一时还不能理解,但随着年龄学识的增长,他就会懂得其中深奥的道理。我小时候也读过一点四书五经,如小时候背《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当时并不明白,现在才理解它的教人做人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小时候读《论语》时背诵的,现在成为我的座右铭。可见,小时候趁记性好的时候读点、背点古籍是很有好处的。当然,我不提倡如过去意义上的读经。中国的四书五经主要内容是宣扬封建道德,与今天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但是经典中不乏待人接物的公共道德和教人修身养心的道理,即前面说到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这是我们今天仍然要继承和发扬的。

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中华美德 第12篇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出题是:“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中国精神” 我们的大中国是一个拥有 5 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与之相应,中华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精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

中华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的魂。我们的国家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中华精神。但是,传承中华美德和精神文化不仅要从大处着手,更重要的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我们才能让中华美德与精神文化得以提炼与升华。

在今年,相关主题的演讲比赛中很多人都喜欢用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每天能够清扫出5吨垃圾的事例作为反面素材来举例。可是你们不知道,这与几年前的19吨垃圾相比,已经少了14吨了,这也是一个道德方面不小的进步了。我们总喜欢用这些负面的素材来举例,来批判人们的素质是多么的低下,可是我们在谈论别人的不是时是否做到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呢?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弘扬和培育中华美德与精神。

我们说,作为一名文学传媒专业的学生,能够保证自不胡乱篡改中华经典诗词就是中华美德最好的传承;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保证自己不用所学的技术攻击网络系统就是对中华美德最好的传承;作为一名生化专业的学生,能够保证自己不用所学的知识去毒杀自己的室友就是对中华美德最好的传承。

作为一名中学生,如果我们不能准时的去上课、上课总是谈论着与课堂无关的话题,那么你演讲什么都是多余的。想想自己为了什么来到学校,想想自己来读书老师和父母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当你在学校里整天无所事事的时候,你的父母可能还在烈日下为你挣各种生活费用、为你每天的抽烟喝酒进网吧的费用流下辛苦的汗水。如果我们连一个学生最本职的工作都做不好,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谈“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中国精神”!中华精神与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名族志向、高尚的名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结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精神,是我们青少不容推脱的光荣使命。但是,“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中国精神”绝对不是一句口号,如果不去付出实际行动,任凭你嘶声力竭也无济于事。作为学生,我们要认真地听老师讲课;作为子女,我们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才能做到对中华美德和精神最好的传承和弘扬。

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中华美德 第13篇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一) 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历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舍小家为大家。《诗经》提出“夙夜为公”的道德要求, 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 是一种高尚的事情;《尚书》提出“以公灭私, 民其允怀”的思想, 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代替自己的私欲, 这样才会得到人民的爱戴与拥护。他们追求“国而忘家, 公而忘私”的道德境界。霍去病“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岳飞“精忠报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充分体现了他们“先公后私, 尽忠报国”的崇高道德境界。人只有献身于社会, 才能实现生命价值。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郑成功“田横尚有三客, 茹苦间关不忍离”这些都体现了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身陷逆境、不辱大节的高尚道德情操。

(二) 以仁爱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在中国历史上, 孔子第一个把“人”和“仁”联系, 并把“仁”解释为“爱人”、“仁者爱人”, 这是一种早期人本主义思想。倡导“爱人”要以互爱为前提, 认为只有从“爱人”出发, 才能“人恒爱之”, 彼此相爱和谐, 因此,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 应该“和为贵”,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这是一种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公德。提倡“厚德载物”的团结宽容精神, 从而形成一种社会凝聚力。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谦虚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谦敬礼让的典范鲍叔牙千年以前就以举贤让位于管仲, 启示着青年走向成功……

二、弘扬传统道德的意义

(一) 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道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表明, 现代化是不能从一个社会外部向内部作直接的嫁接和移入的, 同样, 我国的现代化应当是从自身文化传统背景的创造性转变中有机地、合乎规律地发展出来的, 这必然是一个按照社会主义精神对包括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的过程。

(二)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是和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道德紧密在一起的, 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 应看到儒家的仁爱思想及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等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建设都有着内在的历史联系, 值得认真借鉴和批判继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吸收传统道德中的精华。

(三)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人总是需要精神支撑的,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有利于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建设, 有利于我们道德修养的提高, 有利于我们精神世界的丰富, 有利于我们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完善, 从而成为个人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我国现在的道德状况

(一 ) 失信现象泛滥。

(二) 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近年来, 社会上某些人的道德感、公德心缺乏, 社会公德意识的淡薄已经到了严重的程度。

(三) 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缺失。社会转型期, 传统家庭美德受到冲击, 家庭成员的义务感、责任感有所淡化……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出现新问题, 为某些不幸的家庭蒙上阴影, 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

(四) 价值理想失落。人人都去追逐金钱、崇拜物质、寻求感官刺激, 唯独缺少对灵魂、精神、信仰的关注和拯救, 使自己沦为金钱、物质的奴隶。

(五) 拜金主义泛滥、享乐主义蔓延。在现实生活中, 拜金主义逐渐滋生、抬头、发展, 并随着某些人“一切向钱看”口号的提出, 成为某些人追求的行为准则, “及时享乐”、“玩世不恭”、“奢侈浪费”等享乐主义现象普遍。

四、弘扬传统道德势在必行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总的来说对现代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包括两部分:精华和糟粕。其中精华部分, 表现出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糟粕部分, 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既不能全盘否定, 又不能全盘吸收, 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

认真地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析, 是为了提示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自身的特点, 做出正确的事实判断, 这是把握事物的一种基本认识方法。在分析的基础上, 要谨慎地鉴别,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 而不是从个人私利或好恶出发;对待传统道德伦理文化, 既要看在历史上是否曾经有利于社会发展, 又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承认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 就其整体结构和特定历史形态而言, 已经过时, 又要看到这个整体的某些内部构件, 作为一种文化心理定势, 常常具有超时空的意义, 必须认真对待。

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滇商精神 第14篇

滇商,非一言能尽。云南资源丰富,区位独特,工商业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云南商人在这里知地取胜,择地生财。从唐代起,吐蕃的高原畜牧业、水利、冶炼技术就已传入中甸,而南诏的茶叶和传统工艺又通过神川铁桥向外运输,形成了“茶马互市”“绢马交易”,历经宋、元、明、清,几朝设立驿站、驿道。也正是在蒙自、丽江、鹤庆、喜州、普洱、腾冲等商帮的商业繁荣中,在云烟、云茶、云药、云糖、铜银器、大锡等“云品”绽放的过程中,铸就了滇商辉煌的业绩,是中国其他商帮无法企及的。

明清两期,由滇人冶炼的东川紫铜和会泽铝锌,一直独臂支撑起当时全国的货币流通。个旧的大锡,开采于西汉年间,到二十世纪30年代末,个旧地区与大锡从事采掘、冶炼、流通的私营商家、大户达4400多家。年出口量最多时达1.1万吨,占中国大锡对外出口量的90%以上。有史以来,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起到如此决定性影响的商帮,非滇商莫属。而滇商的代表——钱王王炽(弥勒县人),获得朝庭封赏三代一品的殊荣。在中法战争时,他曾垫资60万两白银,并为解决携带方便,专门发行临时银票供当年云贵总督岑毓英的士兵携带使用,体现了高度的爱国精神。王炽之子王筱斋一百多年前为阻止帝国主义势力染指云南省的水电事业,招募商股在螳螂川上建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所发电输送到昆明,使中国边陲省城昆明成为国内最早点上“街灯”和居民喝上“机器水”(自来水)的省城之一。石龙坝水电站发出的电能输送到马街,使马街成为昆明最早的工业园区,促进了滇商经营的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云南的江川堪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云南白药的创始人曲焕章就是江川人,云南白药的奇特功效和曲焕章本人在抗日战争中的爱国表现早为国人熟知。江川故里的另一“滇商世家”—苗家,苗家早年留学德国,大哥苗仲华是改造云南“大重九”卷烟第一人,并创立了云南的第一家橡胶厂和制革厂。腾冲和顺乡的侨商群体也名闻遐迩,还有开发宣威火腿产业的浦在庭;个旧锡业公司经理、富滇银行行长缪云台;大道生纺织厂老板周润苍;创建南屏电影院、温泉宾馆的女企业家刘淑清;开辟印度商道的藏族商人马铸才……可以列举的滇商还有很多很多。

继往开来传承“滇商精神”

何为滇商精神,又何以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并从中提炼出能够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滇商精神?

千百年来,在茶马古道的“道”上奔走,在南方丝绸之路的“路”上往来的主力军,就是马帮。丝绸和茶叶、盐以及其它商品,只有通过马帮的辛劳才能实现其商品交换和文化交流的价值。所以,用“马帮精神”来概括“滇商精神”应该是非常贴切的。

“马帮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脉传承的“自强不息、以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的一种最直白的归纳和概括,用“马帮精神”来概括滇商精神,还体现了滇商精神所蕴含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韵味。历史上的滇商,在把云品推向全国和世界的过程中,铸就了诚实守信、爱国利民,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走出山谷、走向大海的滇商精神,形成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滇商文化,促进了云南经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持续发展。

民营企业是滇商精神的重要创造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当前,云南正在推进建设“两强一堡”重大战略,这为企业家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眼下,云南的民营企业家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大企业也已经走出了国门,大显身手,业绩可贺;但是比起省外的民营企业,无论是资金实力,企业规模,技术含量,品牌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上,还有差距。

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市场拜金主义猖獗,利益与原则的权衡并不和谐。市场上难以禁绝的毒奶粉、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等非法商品流进市场造成的不良商业行为沉重地打击着人们追求提高幸福指数的信心。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温家宝对企业家提出了善意的忠告:“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不难看出,温总理的提醒,也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也多次强调了要继承优秀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要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我们每一个人不论做人,还是做官、做企业家,“以德修身”“以德为先”都是基础和前提。举起滇商旗帜,弘扬滇商精神,就是为了继承优秀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找出差距,续写滇商辉煌。

承前启后弘扬“马帮精神”

当代滇商要能够继往开来,从云南所特有的中华文化中提炼出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大气的“马帮精神”。之所以称之为具有现代意识的大气的“马帮精神”,是因为可将它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开阔的胸襟,敏锐的眼光。当前,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云南经济正步入一个重要關口。滇商群体,正站在风口浪尖。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以合作、共赢、发展为宗旨,以相知相融、互助互学、超越自我、成就梦想为核心价值观的民营企业家,应当先立危墙之下,带头弘扬滇商精神。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扎实举措。企业要在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理论的指导下,推动滇商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品牌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产业模式转变。善于捕捉和发现新的商机,了解国际科技动态,敢于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下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学习当年马帮集资组号,抢摊和占领制高点的意识,进行跨省界、跨国界的营销,在打通东南亚、南亚大通道中扮演重要角色。

爱国利民,富民兴滇。实则,这是滇商应遵循的基本信念和道德操守,也是中华文化中最精辟、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当前,云南省的社会经济虽然已有了质的变化,但比起沿海发达省区依然存在落差。因此,富民兴滇,责任重大。然而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培养有志向、有信念、讲诚信、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企业家,更需要举起滇商的旗帜,培育出富有云南特色的滇商精神和文化。

吃苦耐劳,百折不挠。这是“马帮精神”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更是滇商理应传承的中华文化中的特色之一。当年的马帮风餐露宿,翻山越岭,风雨同舟,就这样一步一步踏出了一条条茶马古道。今天,滇商虽然不用再靠骑马、牦牛驮货进行交易,但历史上马帮这种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抱团取暖的精神,却是今日滇商理当传承和不断发扬的。

培养精英,引领滇军。 一个企业要有本企业的领军人物,一个产业也要有世界眼光的领军人物。培养企业界的领军人物既是云南经济能否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的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要任务。

抢团取暖,同舟共济。任何一个人、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的一生有喜有悲,有起有落,经商也同样会有顺风顺水之时和遇到困境或处于低谷之际。当代的滇商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国际上的金融危机,国内的重组和整合,以及国家为控制通货膨胀而紧缩银根,都可能对云南的民营企业造成较大冲击。所以,滇商们更需要携手共进,继承过去马帮的互助互利精神。

诚信为本,特色制胜。滇商之所以能打开茶马古道,就是因为他们的诚信得到了所到之处人们的认可,他们的货物具有无法取代的特色。当代的滇商更应该举起“诚信”的旗帜,本着先义后利,义中取利的心态走进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恪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互惠互利的原则,提倡共荣与双赢。如果有一天,只要出示滇商的名片,就代表着诚信;印有滇商的牌子,就是货优价值的产品,那么滇商就能走出一条属于现代滇商特色的发展道路,滇商的旗帜就能在世界上飘扬。

上一篇:幼儿园个人工作总结通用版下一篇:跟班学习工作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