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优秀议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05-22

高考优秀议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选9篇)

高考优秀议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1篇

2015年高考政治热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背景材料】

2014年7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日前印发通知,在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艺活动。通知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艺活动,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突出寓教于乐、寓理于情,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陶冶道德情操,引领时代风尚,推动社会进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通知明确,要切实围绕“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开展导向鲜明、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大力传播社会主流价值,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和弘扬,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努力创作出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要发挥好文艺轻骑兵的示范作用,注重运用评书、故事、快板、鼓曲唱曲等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样式,着力组织好我们的价值观——曲艺走基层全国百场巡演,宣传最美人物,讲好最美故事,赞颂最美精神。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党委宣传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要从实际出发,节俭务实,不搞形式主义,反对铺张浪费。要注重改进创新,加强督促检查,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跟踪试题】

通知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艺活动,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突出寓教于乐、寓理于情,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陶冶道德情操,引领时代风尚,推动社会进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据此回答1—3题: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艺活动引领时代风尚,推动社会进步,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A.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

B.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2.之所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艺活动,是因为(B)①文化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修养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材料表明

①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②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决定人们的文化素养 ③文化可以直接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④青年学生需要主动感悟文化的熏陶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据此回答4—5题: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A.弘扬和培育时代精神

B.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材料说明,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作用

B.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D.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6.习近平强调,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这说明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C.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等重点新闻栏目推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报道,深入报道了“为国效力义不容辞”的81岁中国电分析化学领军人物汪尔康、“国之所需 我之所向”的94岁中国稀有金属工业奠基人李东英、“为富国强民而探索真理”的91岁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坚守高原 守护生命”的78岁高原医学专家吴天一等的先进事迹,有力塑造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物群像。据此回答7—9题:

7.材料说明

①电视节目的创作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优秀的文化产品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在全社会传递正能量,央视梳理全台各频道广告资源,腾出更多时间大力播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从点滴之处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这表明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B.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

C.文化创新来源于网络灵感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9.央视网持续丰富《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对《孔融让梨》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包装、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①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 ③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0.习近平指出,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这说明

A.意识活动是人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1.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这表明

A.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B.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创新 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D.理念创新源于人们的深刻反思

12.习近平强调,各种社会管理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这是因为

A.不同的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B.人类应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指导人们的行为不犯错 C.不同时期,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要树立正确价值观 D.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认识,是一种社会意识

13.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运用有关哲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如何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B 6.D 7.D 8.D 9.B 10.C 11.A 12.A

13.(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二者的结合。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必须重视人们的践行。(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高考优秀议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2篇

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司机”吴斌,城市的美丽不再局限于山水风景,更在这一批批道德模范的身上彰显。一个瘦弱的女性用双手托住高空坠落的孩子,一个坚强的司机用危难时刻的冷静拯救一车的乘客,普通人身体里迸发出的惊人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惊人的力量。在学校里,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要把文明礼仪意识化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走文明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好风尚,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我们的校园。我们不仅要争做道德高尚的学生,而且也要做有教养的人,个人独处则超脱自我,能管好自己的心;和人相处则与人为善,能管好自己的口。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品德修养,埋头读书,抬头做人,争做品德高尚、富有教养的文明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自己的将来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当前三大主题年活动以及“万元增收工程”推进就难以得到动力支撑和思想保障,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

高考优秀议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3篇

中学生对歌曲尤其是流行歌曲情有独钟,有的学生对流行歌曲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经营好优秀歌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是一种教育智慧。如果刘老师能对此下功夫研究和探索,使之更加适应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那么这一教育形式定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教育效果。

一、巧用优秀歌曲,激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

优秀歌曲是精神的凝练、文化的象征、文明的积淀。国有国歌,军有军歌,班也有班歌。一首优秀的歌曲其感化人的效果往往胜过万千说教。校园内、班级里常响起优秀歌曲,可以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情绪感染。

每一首歌曲的创作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一首优秀的歌曲本身就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歌曲作为鲜活的载体,能更好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歌曲欣赏中明理,在歌声嘹亮中动情,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得形式生动、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刘老师可以建议学校在课间、放学后、集体活动时播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歌曲,如《我们的大中国》《红旗飘飘》《龙的传人》等,使校园洋溢浓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氛围,激发学生形成“爱祖国、爱学习、讲诚信、尚友善”的价值观。刘老师也可以利用班会课播放视频,通过唱响红歌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使学唱优秀歌曲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

二、妙用优秀歌曲,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治国安邦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财富和支柱,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青少年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然而,当下一部分青少年存在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精神支柱倾斜、公民意识淡漠、民族自信心不强等问题,甚至有学生存在“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的思想。在青少年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乐由情起,情由乐生,行由情发。”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撬动学生的情感冰山,直抵学生的内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为青少年所接受、所践行,而歌唱不失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让学生鉴赏音乐之美妙,体验歌曲之意境,感悟歌曲之内涵,能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发生碰撞,情与行自然融合,这种充满灵性的体验和感悟,就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再是机械无味的传递和压服,而是发自内心的接纳和践行。因此,刘老师应理直气壮地继续用优秀歌曲奏响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唱响诚信教育的主题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落实在每个细节中。但在选取歌曲时,刘老师要注意贴近中学生的生活,贴近中学生的情感,贴近中学生的需要,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将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吐故纳新,使教育载体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古朴性,不至于使学生感到“那些事离自己十分遥远”。

让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需要教师走下师道尊严的圣坛,尽可能设计一些具体的、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在外在事物的触动下,不知不觉地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些传唱很广的歌曲,如《父亲》《母亲》《感恩的心》等,可激发学生爱父母、尊长辈的情感,把“孝”这种美德传承下去。再如《众人划桨开大船》,其歌词本身就催人振奋,唱响这样的歌曲,能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活用优秀歌曲,激发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驱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具有悠久的历史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又具有博大的思想性和丰富的实践性。然而长期以来,无论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忽视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层面来考虑教育的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绎成了机械背诵的条文,以致知情意行相互隔离、课内课外无法衔接、理论与实践不能结合,大大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让青少年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接纳、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采取“大跃进”的方式,要有序落实,扎实推进,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及其生命成长的规律。优秀歌曲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活教材”,它可以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激发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驱力。为此,刘老师可活用优秀歌曲,激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激发学生情为祖国系的原动力。如,可以借鉴“央视春晚”“青歌大赛”“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等优秀电视节目的评选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歌唱比赛,激发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按照歌曲的意境来规范自身行为。

四、用优秀歌曲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操作要领

首先,选定内容合适的歌曲。对青少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常态化、制度化。不同学段、不同月份,教育的主题不同,所选用的歌曲也不同。优秀歌曲种类、数量繁多,教育中要选取最经典、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歌曲,以突出教育主题,服务于教育内容。如开学第一周可选歌曲《童年》《光荣与梦想》《我的中国梦》等,使学生带着几多新奇、几多梦想、几多憧憬步入新的学期;五月学唱《母亲》、六月学唱《父亲》,用歌声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孝心;九月可选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表达对老师最诚挚的敬意,激发学生尊敬老师、感恩老师之情;十月可选用《爱我中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其次,坚持育人性、健康性选歌原则。在确定歌曲前,刘老师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多征集学生的意见,由班委共同商讨,尽量做到每一个学生都对所选歌曲熟悉或会唱,不至于使歌曲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也可以采取在同学中征集的形式。但中学生喜欢唱的歌曲并不一定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些歌曲的歌词对学生还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选用歌曲时,要坚持育人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高考优秀议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4篇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观事关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事关一个民族和国家对于是非曲直、真假美丑的判断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自觉传承包括道德理念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史。这就把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起来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做好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全社会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丰富深厚的道德理念,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提供了精神归依和心灵居所。“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千年来的国人,身易碎,而魂不灭,形易散,而神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传统道德理念密切关联、一脉相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其道德理念的最新形态。

三、夯实中华传统文化根基,推陈出新兼容并蓄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自觉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认清人类文明进步的脉络和趋势,使民族精神融入世界文明进步的历史潮流之中。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具有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鲜明民族性,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相反,在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广泛借鉴世界文明的先进成果,大胆吸收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贸易和交流,进一步扩大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范围,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四、深入挖掘传统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并非简单地回归到传统,或是照搬传统文化,而是要使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相互交织,做到情感认同与理性认同相互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深深镶嵌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之中,获得了整个民族的情感认同,这种认同不是逻辑推理或理性构造的产物,而是在民族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和形成的。反思当下,一些青少年表现出了明显的人格缺陷、道德缺失,当个人愿望不能实现时、当奋斗过程中遇到挫折和面临取舍选择时,往往丧失是非判断力,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回归传统文化教育。

五、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价值观属于文化范畴,它的形成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历史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观是在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期发展中孕育形成的,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必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借鉴了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思想。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借鉴了儒家“天人合一”“允执厥中”“隆礼重法”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閃耀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坚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汲取精华、剔除糟粕,积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深入阐发其时代价值,使之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相统一,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相协调,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准则相适应,为全面深化改革寻求最大公约数,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一切正能量,为共筑同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开拓不竭的动力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第5篇

无悔青春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梁启超先生在他的名作《少年中国说》中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时至今日,先生之言仍犹如惊雷时时提醒我们当代大学生勿忘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时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而不懈努力。纵观当下,社会思潮正处在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全社会共识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正是其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一股力量,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显得迫切和重要,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当下国际国内形势旗帜鲜明创造性地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旨明确、旗帜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能够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规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自觉走在全社会的前列。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以共同价值导向筑牢大学生的中国梦根基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物质文明成就时,精神文明建设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成就。社会主义国家不仅仅要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样必不可少。如果我们精神文明始终上不去,那么试想一个思想道德素质低下、离心离德的民族怎么能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怎么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精神沙漠化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前途的。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但是意识的能动性反作用于物质。如果精神领域出现问题那势必会影响物质文明的发展。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领域给我们国家和民族注入了一剂强心药,有力地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强盛提供了思想保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明确了中国将走什么样的路,向哪里去,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富强即国富民强,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指明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这样的公民应当具有怎样的理想追求、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准则。爱国是基于我们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我们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三个倡导”虽然仅短短 12 个词、24 个字,但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是兴国之魂、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面向世界、引导未来、凝聚民族精神的价值导向。

二、充分发挥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作用,用共同价值导向引领大学生放飞青春梦想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全社会携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局面。实际生活中,要突出重点,充分发挥青年学子的独特作用,让大学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毛泽东同志曾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想什么、怎么想,青年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直接关乎到民族的希望。

我们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们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我们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前,尤其要加强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大力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他们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精髓,它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3: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培育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要开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4: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第6篇

山阳县户家塬镇牛耳川小学 王雪利

摘 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奠基时期。因此,培育和引领农村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农村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状、原因展开调查分析,并提出在小学生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途径、方法。培育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道德品质,引领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生 培育 践行

一、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任务,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农村由于其地理位置上的原因,大多远离城镇且交通不便,本文就以户家塬镇牛耳川为例,这里由于地处农村,人口来源单一基本上都是农业户口人们的素质普遍不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个难题。同时,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显得尤为必要,更有利于当地社会的稳定,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奠基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阶段的教育和引导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在小学教育阶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户家塬镇牛耳川小学为例,通过对家长与学生的调查问卷和相关查访结果显示,小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价值观模糊,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不足,知与行脱节严重,功利化和世俗化倾向突出。小学生接受社会不良文化的消极心态与暴力暗示较多,容易走向各种反社会行为。因此,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我们要积极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

二、农村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农村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状

社会主义经济高速的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相对落后,甚至有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滑坡的现象出现,违法犯罪等有了日趋年轻化的倾向。而农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大多数人文化水平不高、素质低,使得农村成为了不文明现象行为滋生的温床,蔓延的源头。农村小学生价值观模糊,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不足,知与行脱节严重。他们接受社会不良文化的消极心态与暴力暗示较多,喜爱模仿的特点使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偏差。这现状的形成有其特殊性、必然性,解决这问题必然存在复杂性、艰巨性。

2、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学生价值观形成产生的影响

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思想新观念正丰富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一些领域中道德缺失、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活动等时有发生,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一些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金钱至上、享乐主义、以权谋私等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听闻,这也给学生们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不良影响。小学生就出现了攀比的现象,比吃穿、比零用钱、比节日礼物等。三是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学生们的学习娱乐渠道更为广阔。但是,网络文化极其复杂。小学生缺少是非判断的能力,缺少抵制诱惑的能力。而他们的课余生活方式,大多选择了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奥特曼》《植物大战僵尸》《三国杀》等,孩子们津津乐道。因为缺少家长正确的引导,缺乏家长有效的监管,孩子们对一些不良文化缺少辨别的能力和抵制的能力,这也对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3、家庭教育薄弱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及天性,使得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为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隔代教育的情况比较普遍,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在本学区的学生中,78%的孩子把祖父母陪伴填在家庭陪护的首位。家长对孩子的宠溺过多,现在的学生,个个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王子。他们骄纵蛮横,自以为是,不讲道理,自私自利,对待同伴缺少尊重、友善,处事不会团结合作,不讲文明。有些家长甚至教育孩子不能吃亏,用武力解决问题,用金钱解决麻烦。另外家长大多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于思想道德品质缺少重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0.3%的家长表示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有不到10%的家长关心孩子的思想表现。所以很多时候思想道德教育上出现了“5+2=0”甚至“5+2<0”的现象,也就是说一周五天的学校教育,两天的休息回校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完全没有,甚至更差了。家庭教育的薄弱,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4、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以前,学校在面对升学考,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占主导位置,导致很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面对学生时,分数当先。当然,现在随着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深入开展,学校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渐重视起来,但还没有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学校的德育方式跟不上形势,学校的德育方式单一,也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主要采取的是系统道德知识灌输、行为规范训练、集体影响和舆论的扬抑以及表扬批评等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方式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片面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了学校德育的作用,轻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有效影响。

三、农村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途径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共性,又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与方法也具有多样性。

1、加强学校自身建设

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的主阵地,有其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教师是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身教”大于“言传”。所以,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教师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意识转化成为一种动态的社会环境,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现在全市各中小学校都在开展政治思想学习活动,以牛耳川小学为例,实行校长负责制,每周确保集中学习的时间,关注教师平时的表现,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得到了保证。二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学校的日常工作以教学为主,只有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教育。加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人自然社会》等课程的教育,还有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不易产生抵触心理,更有利于培育目标的达成。三要注重培育方式方法灵活运用。中外道德教育的对比研究表明,我国的道德教育侧重于灌输式训练,即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和训练,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西方发达国家则更注重问题讨论式教育,即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由教师提出,组织学生讨论,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成熟程度。这两种方式,各有其特色和优势。我们在有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统筹兼顾,以道德认知的启发代替灌输,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四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少先队的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集体组织的思想教育规范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通过组织对个体的影响熏陶,调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小学生的入学、入队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五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具有很强感染力,能对人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起到无声的教育人的作用。“道德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通过感染获得的。”我们要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力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领悟人生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凝聚家校教育合力

促使学生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是学生生长生活的地方,家长是学生的监管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由于学生对家长的依赖与信任,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一致,就能使学校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但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冲突时,学校教育的影响就会荡然无存。所以我们要有效地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让家长引领孩子践行。针对农村学生家庭的特殊性,我们学校可以开展以下工作,有效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一要建立健全学生家庭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每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电话联系、书面联系、请家长来校等方式,了解学生一周在家的表现,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随着年级的上升,家校联系越少。二要建立家长学校。通过晚上或休息日,对家长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三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发挥优秀学生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提高家长本身的主观能动性。面对家长,他们自身更具有说服力。组建家长QQ群等,帮助家长有效地开展活动,总结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教训。让他们互帮互助,增强教育的实效。

3、参与社区互动活动

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与社区互动,由学校组织实施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发挥辐射和吸纳的作用,参与社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发挥青少年德育基地的作用,让校外辅导员等来校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全方位整体的培育机制。一是组织道德实践活动,参与社区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辐射作用。组织建立“假日小队”,主要开展服务社区的一系列活动。例如参与社区卫生打扫,社区文明宣传,社区养老院探望等活动。二是组织学生参观青少年道德教育基地,充分发挥这些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校外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基地,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辅助阵地,有它不同于学校德育的作用。组织学生参观,能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非常必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第7篇

近日各大高校都在开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我们专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共参加人数76人,这次班会大家都积极踊跃发言。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理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个方面构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贯通,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有机整合的多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加坚定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利于更坚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有效地落实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地方。一是要立足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学习设计的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为以后的设计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为中心,同学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切要过硬的自身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身为辅导员助理的我除了要做好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做好同学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全面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使之入脑入心,这就要求我作为辅导员助理要有过硬的自身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俗话说得好,打铁先要自身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干部带头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培养强烈的自我修养意识和坚强的克己毅力,充分发挥主动精神,解决内在思想品质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四是要进行加强班委团支委建设,增强班委团支委的凝聚力,提高班委团支委的理论水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普及到每一名同学中去。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深刻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铭记在心中,在学习中,我不断的去完善自己,努力的学习自己专业知识,经常去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帮助她们学习,我也在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去是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生活中,我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一切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时刻告诫自己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时刻要让自己成为她们的标兵,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在工作中,我兢兢业业,按时完成老师分配下来的任务,我不但能够按时去完成而且还会去超额的完成,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质量也是很高的,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我就更加的努力,再老师对我工作认可的同时,也加强了我的自信心,让我变得更加强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越性和领导性,狠狠把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把“三个倡导”和实际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再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社会成员。那么,用什么来引导人们再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有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的群众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领导力,是联接各族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高考优秀议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8篇

一、常州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的价值意蕴

常州地方优秀文化是常州人民在常州地区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是常州人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精神风貌、语言、道德观念、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综合反映。 是中华文明大家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华文化在常州地区的表现形式。 中华文化因地方文化而丰富多彩, 地方文化因中华文化而存在发展。 常州地方优秀文化和中华文化一样有着独特的价值体系, 是常州人世代相传的基因, 植根于常州人内心,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然宝库。 高职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任务。 通过依托地方文化资源, 使学生迅速地适应地方文化, 认同地方文化价值, 更好地融入地方, 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有益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有益于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有益于树立理想信念

“革命理想高于天。 ”理想对一个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它决定着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方向, 它是大学生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 它决定着人的精神境界。 常州作为革命英雄辈出的地区, 从古至今诞生出许多杰出的英雄人物。 如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抗日战争的新四军群体等。 他们的英勇事迹彪炳史册, 他们留下的故居、古迹、纪念馆、纪念碑成为常州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 同学们通过参观瞿秋白纪念馆, 张太雷故居, 新四军纪念馆场馆等, 从革命先烈身上感悟到他们的理想远大、信念坚定, 意志坚决, 态度笃实, 给予同学们无限的榜样力量和鲜活的价值观教材, 有益于同学们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

(二) 有益于弘扬爱国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一爱国精神是常州地方文化的鲜明主题, 激励着常州人为国家而拼搏奋斗。 古有抗倭名将唐顺之, 近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爱国民主人士七君子史良、李公朴等, 还有无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革命先烈。 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的爱国精神始终熠熠生辉。同学们通过走访唐顺之故居, 史良故居, 李公朴故居, 新四军纪念馆, 常州烈士陵园等陵园故居, 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 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报国之志自然确立。

(三) 有益于培育道德情操

常州地方文化不仅蕴涵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爱国热情, 而且富含崇德向善的道德价值。 常州自古流传着被孔子尊为“至德之人”的常州文化始祖季札让国挂剑、观乐知礼、谦虚诚信的故事, 也流传着迄今我国最为古老的春秋淹城淹君尚德爱民的故事, 现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中华孝道园和闻名全国的“常州道德讲堂”。 同学们通过参加实践教学活动, 或驻足在季子碑前, 或徜徉在春秋淹城遗址的三城三河中, 或漫步在中华孝道园中, 或聆听常州道德讲堂, 这些文化中所承载的情感关怀、心灵净化、和审美体验内化到学生心间, 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审美共鸣。[2]

(四) 有益于提升人文精神

作为季子故里、齐梁旧地、儒风蔚然、学派林立的常州, 其文化发展先后经历春秋发轫、齐梁文化兴盛和清代常州文化辉煌三个时期。 留下了无数的文化遗迹, 如春秋淹城遗址、吴国阖闾城遗址, 1300 多年的天宁寺、唐荆川故居、唐代诗人苏轼的洗砚池、舣舟亭, 清代常州学派、词派、诗派、画派、医派等学术文化流派。 也流传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靑竹刻”“乱针绣”“常州梳篦”等, 同学们通过参观、走访这些氤氲着谦和坚毅、诚信守仁、厚德兼容、文化艺术氛围浓厚的故居、遗迹, 有益于洗涤思想、净化心灵、提升人文素养。

(五) 有益于开拓创新精神

常州不仅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而且富有“开风气之先”的创新精神。 在改革开放之初, 常州就开创了闻名全国的“苏南经济发展”模式。 文化上, 常州善于 “借题发挥、虚实结合”, 创造出集“文化、旅游、科技”于一体的中华环球恐龙园, 春秋乐园和环球动漫嬉戏谷等文化创新园区。 创办了闻名全国的国家首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 同学们通过到这些园区学习参观、 游玩体验, 既享受欢乐刺激, 品味历史文化的浓郁韵味, 又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创造思维, 提升其创新能力。

二、常州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丰硕深厚常州地方文化是高职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天然宝库, 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载体。 高职思政课只有扎根地方, 落地生根, 做细做小做实, 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取源头活水, 才能永远焕发出生命活力, 才能长久不衰永葆青春活力。 为此, 我们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线, 以常州地方文化为依托,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桥梁, 将地方文化与思政课有机融合, 编制实践教学项目书, 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教学, 依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教学项目书目录如表1。

三、常州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运用

依托常州地方优秀文化资源, 通过实践教学项目书的编制和实施, 将地方优秀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对接, 有机融合, 实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性培育, 创新性涵养。

首先, 组建实践教学教师团队。 通过一定机制, 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常州地方文化单位热心公益人士整合起来, 组建实践教学教师团队。 分工负责, 协同实施。

其次,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将常州地方文化资源精心梳理, 选择比较优秀、有益于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进行合作,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根据教学进度, 定期带领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

再次, 实践教学活动开展。 根据实践教学项目书教学目的、内容和计划, 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到基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在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时, 课前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常州三杰”,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革命先烈的事迹资料, 从感性上了解 “常州三杰”革命理想之远大, 实现理想的意志之坚决、信仰之坚定, 增强情感认同;上课时, 教师主要采用视频案例教学、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互动讨论发言, 从理性上认识理想的重要意义, 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增强理论认同。 课后, 利用周末时间, 根据项目书的计划, 采取集中 (教师带领) 和分散 (学生自行前往) 两种形式, 到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兼职教师的讲解下, 在一张张的图片前, 一张张遗物前, 同学们感知、感悟、感想, 在日用而不知中体认革命先烈的理想之远大, 意志之坚决, 信仰之坚定, 在实践中, 强化情感、理性认同。 实现优秀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 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实效性。通过课前预习, 认知, 课中理论讲解内化, 课后实践内化, 外化, 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达到知行并进, 知行合一。

诚然, 设想是完美的, 但与现实还是存在差距。由于师资力量薄弱, 任务繁重, 学生素质良莠不齐, 社会不良环境的客观存在, 二者的结合尚有欠缺, 实践教学的效果尚待检验。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也是我们前进的力量, 正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 才鞭策激励我们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 2015-01-20.

高考优秀议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9篇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创新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

1.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

价值是指人们赞成或反对、追求或抵制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等所构成的思想观念的总和。比如,自由、法治、集体主义等。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与选择性等特点。人类的认知系统可以分为知识系统、价值系统和审美系统3个方面。知识系统衡量事物的真与假的判断,价值系统是衡量事物善与恶的判断系统。人们思想文化领域中包括伦理道德,宗教对善良邪恶做出明确的判断和认知,从而形成崇善抑恶的风气。审美系统衡量事物的美与丑。审美系统在价值系统规范的指导下,有文学艺术领域中一种美与丑的展现。审美不是简单的人的感官的体验或人体的愉悦,而是要有强大的价值观念系统做支撑。核心价值观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体系形成和发展于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了其中有益于现代中国建设的部分,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类学家研究表明:文化提高了一个民族的生存概率,文化的力量支撑书写了民族的历史。《论语·颜渊》中有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文化价值观的支撑非常重要,以儒家文化为主干、其他文化为支撑的价值体系或者是思想文化体系对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民族固有的根本。

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前人所积累的思想为基础,与其前时代的思想意识紧密相关。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以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所创造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只有不断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才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抛弃传统,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文化基因,丢掉了根本。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客观的态度,使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并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

文化对个人、团体和社会等不同层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就个人而言,文化起着塑造个人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就团体而言,文化起着目标、规范、意见和行为整合的作用;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起着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继承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传统文化育人化人的作用,以此来达到凝聚共识,共聚深化改革发展之力。

2.立足基本层次视角,突出实效。

国家要实现良好的治理,需要打造多元一体化的社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沃土是在一个多元思想的时代才能够真正实现,真正确立起来主导思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注重满足人的心灵诉求、价值诉求、对于生命意义存在的诉求,而不是满足娱乐诉求。真正的文化是能够满足人的深层次需要和关怀的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高与低、上与下、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名与实之间的结合。根据对象的不同来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基层群众和高级知识分子,采取不同的话语体系,更能突出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

3.发挥道德榜样力量,重在引导。

董仲舒说:“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谓之道。”(《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三》)道德不必遵循边际效应的递减规律,不断地用道德的榜样丰富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通过这种方式达到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第九》)的目的,树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的榜样,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引导群众自我开展公民道德教育。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价值观念、框架,让我们真正地开始在一个新的起点和规范的基础上,来建立自己内心的道德判断框架、社会的道德框架和自己人生的意义框架。

作者简介:

上一篇:2009年乡镇元旦文艺晚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大学生村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