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建议范文

2024-09-21

服务三农建议范文(精选8篇)

服务三农建议 第1篇

肃州区建议

1、引导人员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更多地是机械地问好、介绍业务、引导抽号等,没有起到引导分流客户、前置办理业务等效果,也导致了排队等候等问题。

建议改进:引导员要用营业厅最优秀的员工,各项业务掌握熟悉、工作积极主动性高,才能把工作要求落实到位。建议一是分公司进一步明确引导员工作岗位职责,给予适当岗位补贴;二是加强引导技巧的培训和提升;三是营业厅评先奖优倾向于引导人员。

2、营业厅细节服务不到位,影响客户感知

建议改进:一是及时下发监测问题,便于以最快速度改进;二是设立阶段性的并行于绩效考核制度的奖罚措施,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3、促销活动客户感知差,主要原因是宣传太早、活动迟迟无法开展,或者宣传与实际内容不符,或者营业人员解释不清等。

建议改进:一是在确保活动可以正常开展之后,分公司再通知第一时间投放各类宣传物料(预热宣传除外);二是在一项促销活动开始之前,业支尽可能进行各类业务办理流程测试(营业厅可以配合),保证在活动开展之后,尽量少地发生一些前台无法操作办理的问题;三是分公司尽可能整

理汇总一个季度内能够开展的各项促销活动之间的关联度要求,比如是否叠加开展,是否延续、消费限额如何确定等等,这样营业员才能够清楚地、放心地、准确地推荐客户参加相关促销活动(比如目前就存在存话费送超值G3手机活动到底能否和其他终端或赠购物券活动叠加参与各单位说法不

一、但系统中是不能参与的,还有数据业务促销活动)

4、新业务满意度不高,主要原因是部分活动设计过于复杂客户理解不清楚,还有和大众市场促销活动不能叠加参与,或营业人员尤其是社会渠道人员解释不清,更多的还有梦网方面的因素直接导致客户不满

建议改进:一是分公司加大对梦网信息整治力度,降低梦网投诉;二是强化品牌机和集采终端的宣传,引导客户尽量购买正规终端;三是主要从实际收益和口径技巧两方面加大对社会渠道数据业务推荐的管理,同时提升前台人员一次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5、集团客户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更多的集团客户成员根本没机会享受客户经理的专属服务,且在营业厅也没有享受到不同于普通客户的服务,更多的感知来自于长久以来的固性认识或其他人的影响,另一方面针对于集团单位客户的业务服务宣传还是不够到位(大多靠口碑),客户不清楚相关内容,如针对集团单位成员开展的促销活动,短时间内没有更好的宣传手段让更多的客户知晓。

建议改进:一是给客户经理提供一种较好的宣传载体,如短信平台等,每月定期向各自服务的集团成员发送服务业务宣传短信;二是进一步明确营业厅集团客户服务相关要求,后台调取经常到某营业厅办理业务的集团单位客户清单,让相关的集团客户经理和营业厅店长详细掌握,以便采取更多的主动服务举措,提升客户感知;三是从日常工作考核方面进行导向性设定,如客户经理知晓率、促销活动集团客户知晓率、集团单位成员优惠活动参与率等可以设定为考核项进行定期通报、督促客户经理多想办法;四是分公司可以牵头在某个集团单位组织行业信息化产品推荐活动,扩大集团产品影响力,提升客户感知。

服务三农建议 第2篇

学校后勤集团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保障,要以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师生员工服务为目标,通过抓管理、促服务,推进后勤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在食品卫生安全加强监管,同时抓好校内校外的宿舍管理,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1、餐饮卫生是根本,服务态度要到位;菜式多样,饭菜不贵,学子才能吃舒心。

“多一些责任,杜绝地沟油、过期大米”,“食堂餐饮品种太少,味道也有待提高,希望食堂可以不断加入更多的菜式建议增加经济小炒和煨汤的窗口”,“如果是人潮高峰期去食堂,可能会找不到座位;食堂的烟味比较大,希望改进下食堂的换气系统”,“食堂位子有点少,有时候要等很久,看可不可以增加以下位子,饭菜有点贵,400元不够吃饭用”。“加强后勤服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个人修养,加强服务质量。”,“加强饮食安全检查和监督。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进行相应的宣传,建立安定、舒适的饮食环境。”

2、宿舍安全不容忽视,后勤管理要改进。

“校外研究生的宿舍经常有陌生人到楼上来,有送外卖的,还有其他校外人员,很不安全,希望学校能加强宿舍管理方面,能够保障学生基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女生寝室楼应禁止男生入内”,“希望华雅公寓、产业宿舍的住宿环境能够进行改善,营造一个舒心的生活环境。”,在宿舍安全方面,可以增加一些摄像头,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宿舍盗窃行为的发生。”

“宿舍方面的维修效率比较低,寝室坏了的椅子报修很久也没来修。”,“从校内到宿舍的路上很是昏暗,希望宿舍楼下坏了的路灯能赶紧修好。”

3、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保障学生的财产安全。

“自习室有时不够用,希望能够开放更多的自习室”,“图书馆一周内闭馆的时间有些长,希望在学生有自主时间的周末也能对外开放,供大家学习”,“图书馆占位现象太严重,浪费了我们的学习资源,希望管理上能加强”,“图书馆有失窃的情况发生,希望在图书馆内增加摄像头的数量,保障学生的财产安全”,“有的学生白天很忙,只有晚上才有自主学习时间,希望图书馆能够开设通宵自习室,还有图书馆的小组讨论室也希望尽早开放,图书馆可以将信息及时更新在学校官网上。”

4、改善校园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国服务贸易分析及建议 第3篇

由于欧美需求减少, 中国制造业萎缩。国外需求疲软, 中国国内需求继续降低, 制造业需求下降, 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迫使中国只能放弃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以拉动经济增长这一方法。为此, 在抑制通胀的同时带动经济发展的任务就落在产业结构转型上。

由于国外购买力的下降以及外国政府在危机中为保护其国内企业而设置的贸易壁垒的影响下, 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 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虽然我国目前采取了扩大内需和增加投资的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发展, 但限于国内市场始终会出现饱和状态, 以及政府的直接投资是以财政收入甚至是透支未来财政收入作为代价, 我国不能忽视对外贸易的作用, 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对出口进行支持。

2 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

目前, 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较低, 服务贸易涉及种类并不完全, 很多行业如金融保险业、专利权使用费行业主要依赖于贸易进口。相比较于APEC区域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不具有明显优势。

注:遵循WTO有关服务贸易的定义, 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不包括政府服务。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由上表可以看出, 中国的服务贸易总体贸易额从2005—2009年一直为负数, 表明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在国际上并不占据优势, 总体上处于贸易逆差的低位, 与第三产业发达的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的旅游业在2005—2008年的发展过程中, 始终为正值, 在2009年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旅游业服务贸易变为逆差。在2003年中国由于“非典”的影响, 使旅游业遭受了十年来的第一次下滑和重创。旅游业是以资源禀赋为主导的传统型行业, 并不能以此来带动经济增长, 只能保持其优势地位, 寻求为经济带来刺激的高新技术行业。

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运输行业, 在这五年期间服务贸易也呈贸易逆差状态。逆差原因, 第一, 我国海运集装箱运输运价较低, 且港口吞吐量受到限制。第二, 我国航空运输, 由于受到技术限制和竞争激烈的影响, 此行业一直不景气。

建筑贸易走势良好, 这五年一直为正值, 但是其优势并不明显。主要因为我国最近对外承包工程速度加快。

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中, 从这五年的变化来看, 2005—2009年是处于正值, 贸易顺差的地位。此行业需要大量的人才进行支撑, 所以我国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人才的培养, 同时也要积极扶持产业创新。

金融服务贸易在这五年一直处于贸易逆差, 这与国际金融大环境有关系,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一直是金融产业的主导国。中国金融业按照WTO当时的协定, 逐步实现对外开放, 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通过各种投资形式, 在中国设立经营办事处。

我国通信服务贸易, 因为其一直依靠国家垄断力量, 且开放程度较低, 所以贸易差额波动不大, 且时正时负。由于通信产业是我国重点扶持的对象,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成立的第一个分支机构就是通信与信息服务贸易委员会, 以此来推动通信和信息领域的发展。

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的行业除了运输业, 还有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我国还仍然很欠缺完善的体制来保证专利所有人的利益, 同时, 对于专利产生的创新鼓励, 也缺乏相应的刺激机制。

咨询业在这五年内的显著增长, 且涨幅很大, 扭转了贸易逆差的局面, 由2005年的-8.6亿美元, 一直增长到2009年的52.1亿美元。然而在世界上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 咨询业已经成为一项支柱型产业, 并且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越于总体GDP的增长速度。

3 我国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分析

基于本文上述的分析, 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在APEC内的发展状况较为清晰的进行了刻画。本节将基于近十年来的相关数据, 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试图找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进而有的放矢的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优化等问题给出适当的政策建议。

3.1 指标的选择

根据前人学者的研究, 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主要集中在衡量一国出口贸易的相关指标上, 因此, 本文拟选择以下几个指标作为变量:

本文选择我国每年服务贸易出口额Y对服务贸易的描述;由于服务贸易是第三产业的一个分支, 因此, 我国每年第三产业产值SGDP应作为一个变量予以选择;同样, 作为出口贸易的衡量指标, 我国“实际利用外资FDI”和“货物贸易出口额SEP”也应当作为变量进行分析。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 本文收集了1999—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Y、第三产业产值SGDP、实际利用外资FDI和货物贸易出口额SEP的数据, 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即对下式进行回归分析。

Y=β0+β1SGDP+β2FDI+β3SEP (1)

3.2 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运用Stata 12.0软件, 对上述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虽然方程 (1) 通过了回归总体显著性检验 (F检验) , 并且调整后的拟合优度 (Adj R2) 为0.9981, 数据较好, 但FDI的系数为负号, 说明随着外资直接投资额的增加, 我国服务贸易水平成下降的趋势, 这不符合经济学现实, 因此, 对FDI这一变量进行剔除。

剔除FDI后, 方程 (1) 变为:

Y=β0+β1SGDP+β3SEP (2)

对方程 (2) 做回归分析, 结果如下:

由上述表2回归结果可知, 方程 (2) 通过了总体回归显著性检验 (F检验) , 并且方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 (Adj R2) 很高, 各系数也都通过了个体显著性检验 (t检验且在95%的置信度下显著) 。因此, 我国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可以由方程 (3) 来进行表示:

Y=-353.80+0.46SGDP+0.51SEP (3)

即我国的第三产业产值每增加1万亿美元, 我国服务贸易增加额将是4600万美元。或者说, 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每增加1万亿美元, 我国服务贸易增加额将是5100万美元。

3.3 基于计量模型分析的建议

首先, 要持续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 实现第一产业为基础, 第二产业为依托, 第三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第三产业改造过程中, 要尤其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

其次, 从stata数据分析来看, 我国应该继续保持商品贸易的在国际上的优势, 保证商品贸易的稳定增长, 以商品贸易增长来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不能丢失原先的商品贸易优势而将太多重点偏向于服务贸易的发展。

3.4 其他建议措施

基于本文对于中国服务贸易的分析, 还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 我国应该不断扩大对外服务贸易领域, 同时加大开放力度。不能为了保持国内优势而一味实行贸易限制。要敢于面对自身缺点,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探索新的服务贸易发展道路。

其次, 我国要实现服务行业的自主与创新, 不断借鉴第三产业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政府增加R&D资金, 培养在金融服务业、保险业、咨询业, 以及诸多高新技术行业的核心实力。

同时, 要加大优秀创新人才的培养, 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提升提供后盾力量。要培育出一支具有创新意识, 为国家作出有效贡献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 才能为经济结构的转变奠定坚实基础和智力支持。

最后, 跨国公司服务外包是当前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要积极寻求机会, 多承担服务外包产业, 争取利用最小的代价, 得到最大的产出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邓世荣.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4 (3) .

县级财政支持三农发展的建议 第4篇

一、做足面子,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脸面代表着形象。农村生活环境就是展示农村形象的脸面。就目前来看,很多地方农村的垃圾清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饮水、看病、娱乐、健身等必要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健全,使得农村的脸面难看。

要让农村居民和城里人一样生活得有面子,必须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入手。一是编制项目有规划。根据“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原则,指导各行政村合理安排街道硬化、村内农田水利设施、人畜饮用水、村内公共环卫设施等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区域内项目建设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安排施工分轻重。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将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最大的街道硬化亮化美化,村民饮用水、垃圾处理、厕所改造等问题,按照轻重缓急排好次序,分年度实施,把真正制约农村发展的大事情、大难题解决掉。三是资金使用讲效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注重将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农村教育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节能改造、民居改造等财政专项资金捆绑使用,放大强农惠农政策效用,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益。

二、提升里子,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空间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冀州市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2011年、2012年、2013年相差分别为9875元、10851元、11516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步拉大,说明农村增收致富的途径远远不及城镇多。如果说农村面貌改造是“面子”工程,那么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则是“里子”工程。

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设立专项资金,对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种植粮食作物的经营大户予以资金奖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奖励、贴息等手段,支持现代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农业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实现产业集中、功能多样、亮点突出、种植结构和种养结构合理。竭尽所能争取专项扶持资金,落实配套扶持政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全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大对农产品生产企业获得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等品牌认证的奖励力度,全力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

要支持农村合作化发展。加大财政扶持,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运作规范示范性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予以重点扶持,进一步推进业务范围相近的合作社“组团”发展。利用专项资金支持银社对接,最大限度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快入社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积极推动农民合作社开展与大型超市、社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龙头企业、金融部门的合作,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专业服务,实现农业服务到田间、到地头。

要支持农民多元化发展。加大投入,支持有关部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紧缺人才培训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行业企业输送更多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人才,让更多具有技能的农民有用武之地。落实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和定向费用补贴、农村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走粮棉、辣椒、食用菌、设施蔬菜等多元化发展道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空间。

三、勤动脑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资金是有限的。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村土地治理等项目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要实现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就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提高对同类资金的整合,引导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

一是全程监管资金。施工前,要做好申报项目的工程数量及标准、项目预算等可行性、实用性的初审。施工中,多到施工现场检查走访,以防止弄虚作假、偷工减料、报大建小等现象的发生。项目完工验收合格后,预留一定比例的应付款作为质量保证金,验收合格一年后无质量问题,再拨付剩余资金。

二是积极整合资金。涉及不同部门的资金,按照“政府主导、财政牵头、部门推动”的原则,探索实行依托规划整合、预算源头整合、项目平台整合等方式,建立起投向科学、结构合理、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对于不同性质的资金,要打破条条框框,注重将公共财政预算资金与政府性基金等其他收入统筹安排使用,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是多方撬动资金。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等多种投入方式,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三农”,变原来由财政单一投入模式为财政、金融、集体、个人共同投资的模式,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三农”建设。

四、做大盘子,确保更多财力惠“三农”

收入影响支出。2011年-2013年,冀州市财政收入年增长幅度为30%,而支农支出年增长幅度为63.3%,支农增长幅度远远高于收入增长幅度。数据表明,财政收入增长的力度越大,地方可统筹调剂的资金才会越多,用于支持“三农”的支出才能越高。

要做强骨干企业。充分利用工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特色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采暖铸造、复合材料、医药化工等县域战略支撑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要广培后续财源。以现有的三大战略支撑产业依托,大力支持部门、企业开展以商招商、以资引资等商贸洽谈会,吸引更多有发展前景的新产品、新工艺、新项目落地生根,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增长极。对于已争取到的机器人、云泽纺织、旭晨天地数码等项目,要抓好跟踪服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资金衔接不畅等问题,督促项目单位加快建设进度,力促早日建成投产,形成新的财源。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医药物流、科技服务、中介服务、商贸流通、社区服务、农村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加快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发展步伐,开辟财政增收的新战场。

要严管组织收入。按照批复给各乡镇的收入目标,按月对收入完成情况进行排名通报,并实施“流动红黄旗”制度(“红旗”奖先,“黄旗”警后),督促各乡镇加大组织收入力度,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完善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综合治税平台采集的各类数据,认真分析县域内的建筑、房地产等各类企业的整体税负水平和经营形势,科学测算其实际应纳税额,对纳税申报额偏离行业测算值较大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控,严查跑冒滴漏,力争将应纳税额全部入库。

五、减少口子,确保惠农支出不打折

以冀州市投资评审为例,2013年仅此该市就省出4000万元的“真金白银”。这笔资金如果全部用于“三农”建设,相当于该市又有11万亩良田实现节水灌溉,有近万亩的中低产田实现稳产高产。现在,在地方可用财力偏紧的大背景下,要确保落实惠农政策不打折扣,就必须扎紧支出的口子,最大限度压缩不必要的支出。

一是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消费、国有资产购置和基础设施建设,防止超标准接待、超规格购建,全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确保对农业、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不打折扣,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二是严控预算追加。除上级专项资金和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外,原则上不再追加任何部门预算,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等各类惠农政策执行的“刚性”。

三是执行政府采购规定。凡是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各类购建项目,必须先评审后实施;凡是纳入《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的商品或劳务购置,必须实行政府采购;办公用品购买、公务印刷、公务车辆日常支出等定点采购行为,必须符合政府采购相关规定,同时将消费详单附后备查。

四是严格审查支付环节。严把资金审核支付关,对预算单位的支出申请、凭证附件、领导签字等材料,审核无误后方可办理支付手续,对不合理支出、不合规票据,一律拒付。管好、用好支持农村经济事业发展的每一笔资金,让农村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民群众。

(作者单位:河北省冀州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服务建议书 第5篇

1、政策老化,公益性服务任务重,投入不足。

村医与民办教师栾生一个年代,村医先天不足,后天缺少政策呵护,微薄之力支撑公益性卫生保健网底,十项公共卫生任务重荷之下,其能量摄入不足难以驱动村医服务热情。

2、年龄老化,卫生技术人员短缺,后继乏人。

有的乡镇已经见不到年轻村医了,尤其是年轻的中医。也许是工作环境、补助待遇、经济收入、行业内的地位等原因吧。

3、知识老化,技术水平低于需求,服务滞后。

如果说乡镇卫生院奇缺本科毕业生,那么村卫生室基本没有全日制大专毕业生。以成人教育毕业形式毕业的“主力军”,势力单薄,难以维系复杂的农村防、治、保、康工程体系。

4、设施老化,群众就医条件落后,亟待改善。

一直以来,村卫生室使用个人的房屋是不给费用的,在管理上说房屋面积不足,结构不合理,需要增加投入,村医就跟你谈钱从哪来?努力之下,近年来按50%的建筑费比例与村医合资,新建了少部分标准化村卫生室房舍。

二、发展建议

1、适应村民医疗保健需求,完善村医培训措施。

常见病、多发病、季节病,慢性病,健康知识普及是农村卫生工作的特点和根本任务,对于徒手看病的村医来说,更需要的是知识面和实际经验。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内容并结合临床实践,选定县级医疗机构承办,周而复始短训,总比其他形式好些。

2、适应村医执业补助需求,保障村医切身利益。

尤其是偏远地区,本来医疗收入就少,不可回避医疗工作和卫生服务支出,加上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所用资金,应制定相关补助政策,实实在在让村医生活安定,执业踏实,老年有保障。

3、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改善村民医疗条件。

“三农”问题及建议 第6篇

一、财政支农投入

财政支农投入对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直接支持和间接引导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农业投入呈倒金字塔结构,中央和省级农业农村投入总量大、增长快,而市、县特别是县一级,农业投入十分有限,农业项目主要是靠上级申请安排。总量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一些事关农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项目缺乏立项支持和投入保障。

(二)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尽合理。用于大中型带有社会性的水利、交通、供电等方面建设比重较大,而直接用生农业生产发展和科技投入的比重较小,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生产性补助、重大病害控制、食品安全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比重偏小。

(三)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由于财政农业投入渠道较多,实行分部门管理,部门分割严重,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的重复和交叉,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

强化财政支农投入、提高使用效益的建议:

一是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规模,特别要大幅度增加生产性投入,除了公益性项目外,投资的对象应主要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加大户,把资金真正用实用好。此外,还要继续加大各种对农民的补贴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是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对地方政府的农业投入职责、方式等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特别是要明确财政支农投入占财政性经常性收入的比重,规范地方政府农业投入主体行为,遏制地方财政对农业“虚投”现象的发生,保障政府财政投入对农业足额、及时和高效的投入。要完善土地出让金制度,提高从集体土地的出让金中提取用于农业发展资金的比例。

三是建立农业资金投入的协调统筹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打破条块分割,推动支农资金的项目整合、区域整合和政策整合,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将现有的重大支农政策和以后出台的扶农政策资金投入,纳入到财政预算科目,作为经常性预算支出固定下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长期性。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经营组织形式创新,近几年在我省迅速发展、大量涌现,同步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发展规模偏小,经营实力薄弱。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刚刚起步发展,初期比较注重数量,从发展的总量来看,已有一定规模。但从入社社员数量、资产总额、经营规模来看,与大市场、大流通的要求相差比较大,效益好、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合作社比重较低。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缺乏流动资金,发展后劲乏力。一是农民收入低,出资受限,合作社自有资金本身不足;二是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尚未出台,目前还未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放贷,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也未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三是我省农村信用社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支持,但不仅贷款利率普遍偏高,而且多数合作社还贷不到。

(三)合作社内部运行不规范。我省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民主管理机构和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合作社民主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未能按“一章三会”制度办事;有的财务制度不健全,普遍未建立成员账户,合作社的公积金没有依法量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成员的交易、与利用其提供服务的非成员的交易,没有分别核算,有的未依法按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额)向成员返还盈余。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信贷扶持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发放贴息贷款,引导和扶持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研究出台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以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要扩展农村信用工程,调整信贷结构,合理安排资金,加大对合作社信贷投放力度。探索建立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拓宽合作社融资渠道。

(二)部门联动,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力度。工商部门要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服务窗口和“绿色通道”,免费提供注册登记的咨询服务,取消不合法的前置审批,方便农民登记办社;商务、供销部门要开展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的“农超对接”活动,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顺利进入超市;质检部门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所需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实行优惠政策,取消除正、副本以外的任何费用;国税、地税部门要尽快出台落实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办法;国土、电力部门对合作社用地、用电要不折不扣落执行优惠政策;同时各级政府减负部门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合理收费的清理力度。

(三)加强培训引导,规范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一是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努力造就懂政策、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二是选树示范合作社,加大宣传力度,带动更多合作社规范发展。三是帮助合作社按规定建立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完善内部民主决策机制,健全民主管理、财务管

理、风险防范等各项规章制度。

三、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

当前,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在培训数量、培训质量、转移组织化程度、农民工权益保障等各个方面与现实需求都存在着不足和差距,其中培训质量、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尤为突出:

(一)培训资金缺口大,补助标准低,培训质量不够高,转移就业竞争能力差。由于资金不足,培训时间短、质量低,导致进城的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就业竞争能力差,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一些简单的技术性工作,抵御经济波动能力不强,就业极不稳定,输出去的多,流回来的也多。

(二)农民工权益没有得到完全保障,就业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有的用工企业不按规定与农民工签定劳动合同,随意侵犯农民工权益;工伤、医疗、养老保险政策的执行中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农民工住房贵、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已经进城的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大量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的农民工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双重边缘化,既非工又非农,如果长期不能被城市所“化”,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建议:

(一)增加补助标准,提高培训质量。目前,农业部实施的“阳光工程”培训补助为每人340元,距离实际需要差距很大。在我省每培训一个计算机操作员和电子工最少需要

500元,培训电焊工、车工、厨师等则需2000多元,平均每人需补助800元。

物业服务开展有偿服务建议稿 第7篇

「爱地花园」

有偿服务内容建议稿

北京戴德梁行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

二零零零年九月 1.指导方针

针对「爱地花园」业主的构成情况,在做好日常物业管理工作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各类家政服务和社区文化活动,尽最大努力解决各业户的后顾之忧,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氛围。

2.家政服务

2.1 此类服务均为有偿服务,按照服务类型、期限等不同因素收取适当费用。

2.2 主要针对「爱地花园」各业户单元内的设施设备日常保养、维护及其他特约服务。

2.3 家政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 居室装修后的清洁开荒服务  家居绿色植物及鲜花租摆服务  入室保洁服务  室内工程维修服务  报刊杂志订阅服务  鲜花/礼品递送服务  衣物洗涤服务  影碟出租服务  家庭急救服务  家装咨询服务  代办缴费服务  宠物代管服务  儿童接送服务  饮用水配送服务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285002755.docx  家庭送餐服务  物品寄存保管服务  代聘家教服务  空房代管服务

3.社区文化活动

3.1 此类服务既包括有偿服务,又包括公益性服务,物业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标准并予以公布。

3.2 此类服务面向「爱地花园」全体业主及住户,通过上述服务增进彼此间感情,建设和睦的社区大家庭。

3.3 社区文化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 社区医院  私人展览服务  老年人聊天室  社区舞蹈队  儿童绘画比赛  美容美发店  社区背景音乐系统  社区园林领养服务  家庭远足活动  社区康体俱乐部  社区便民商店  社区露天晚会

中国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建议 第8篇

本部分在介绍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含义及功能。

(一)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中国于1999年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联合国统计结果显示, 到2012年底中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94亿人, 并且仍在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加。美国学者泰德·费雪曼指出:“如果这些超过60岁的中国老人自己组成一个国家, 则将成为世界第三大国, 仅次于印度和中国本身。”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实要求有强大的养老服务体系做支撑, 但是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正在建立并完善各种养老模式, 积极推广“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 但是在老年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多元主体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 资金的来源及使用成为最大短板, 专业养护人员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诸多问题需要学术界和管理部门加大研究和管理力度, 寻找更多适合的解决方法。

(二) 社区养老服务的含义及功能

目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区养老已经作为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养老模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以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 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 利用社区的先天优势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结合在一起。老人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 由社区提供各种专业的养老服务, 既满足了老年人不愿离开家的条件, 又能使养老具有保障。因为在那里不仅有专业的服务人员和娱乐设施, 而且由于时空条件的先天优势, 这里还有老伙伴的欢笑声, 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居家的优势。很多社区还能为老人提供担当社区志愿者的机会, 通过各种社区活动, 老人们可以实现潜在的人力资源优势和价值, 更好地满足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需求。可见, 社区养老已经成为人们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依托。

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 中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如在养老服务内容上, 从单一的打扫卫生进入到全面的生活照料;服务频率上, 从一周或一月开展一次增变为每天进行的必要工作;服务人员构成上, 从单一的社区居民志愿服务变为以专业服务人员为主、社区居民参与为辅的合作模式。但社区养老服务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 基层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 国务院为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分别颁布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2010年)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等一系列文件, 但由于上级没有将养老事业发展作为基层政府考核的指标等原因, 导致部分基层政府并未完全落实中央精神, 特别是在老年服务机构税收和社区老年服务政策性补助等方面没有提供有力支持。

税收上, 目前仅有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对国家老年产业税收政策落实较好, 东北地区也仅哈尔滨、大连等较为发达的城市有所涉及;而就内容方面, 基本由企业 (个人) 所得税、自用房产 (土地、车船) 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的减、免构成, 有形式简单、类别单一、覆盖范围狭隘等特点。政策性补助上, 大部分地区都做到了一定的落实, 但在补助与其他政策的联系、地区间合作等方面却缺失严重, 特别是社区医疗与医保的挂钩、老年人必要的医疗用品与医保范围的对比、异地医保的报销、地区间养老优势互补的合作等方面十分欠缺。

(二) 社区养老覆盖不全面

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 民政部表示到2015年社区养老服务的提供要达到基本覆盖100%的城市社区和至少50%的农村社区。目前, 社区养老在各大中小城市都已开始大力发展起来, 在城市内部覆盖上, 大城市的绝大多数社区都具备部分养老服务功能, 中小城市则略有欠缺, 其社区养老服务分布主要依靠所在政治分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周边企事业单位经营规模决定。可喜的是, 各城市的社区养老服务事业都已受到重视, 发展前景有望。

相反, 我国大部分村镇仍在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与建设起步上缺失严重, 包括城郊结合部周边经济条件较为富裕的农村社区。其主要原因来自资金、人员与意识等方面。首先, 资金的严重匮乏是导致农村地区社区养老服务无法开展的最直接原因, 有很多农村老人连最低生活保障金都难以及时兑现;其次, 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养护人员存在着下乡的心理障碍, 而农村自身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又过低, 这导致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因人才缺失而无法开展;再次, 农村居民自身对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观念意识落后, 还未认识到社区养老存在的必要性与大势所趋, 这导致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缺乏起步推动力。

(三) 养老服务内容单一

目前, 只有上海、杭州、北京、广州、厦门等较为发达省市的部分大型社区能够提供内容较为丰富完整的养老服务, 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卫生、棋牌娱乐、出行保障四个方面, 而大部分社区所提供的服务连这些方面都不能做到, 有的仅包括最低生活照料保障与医疗卫生支持。

其实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这一目标包括多个方面, 一些老年学家提出了3M理论, 即认为老年人的共同需求主包括精神需求 (Mental或Mind) 、物质需求 (Money) 和医疗需求 (Medicare) 三类, 这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结构思路。根据这一理论可以将养老服务的内容设计为心理问题的调解、政策信息的咨询、社会新闻的普及、兴趣爱好的培养等重要内容, 其原因在于:一是心理问题的解决能使老年人脱离亚健康状态, 以豁达的心态安度晚年, 同时也能消除社会隐患, 避免老年人因心里郁结的发展形成对全社会的不满而危害社会;二是政策信息咨询的提供, 能有效保障老年群体的各项权益, 不因缺乏了解而被不法分子利用;三是社会新闻的普及, 能使老年群体了解社会, 生活不脱离现实, 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四是兴趣爱好的培养能使老年群体生活充实, 加强交流。而这四个方面无论在开展规模的要求还是开展质量的要求上都最合适在社区里进行, 这就为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同时也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创新提出了挑战。

(四)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资金匮乏

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主要依靠单一的集资方式, 即款项全部由社区居民、周边企事业单位捐赠和老年人所在家庭自费构成。在不受利益驱动的条件下, 企业单纯依靠社会责任感所给予的捐献款项普遍具有数额较小的特点, 且老年人家庭自费与社区捐赠皆为个人行为, 对整个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来说支撑力不足。

政府资金供给的不足和企事业单位捐赠数额小是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资金匮乏的主要原因。政府方面, 财政性资金主导缺乏。目前, 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扶持主要依靠养老产业税收上的减免而非直接的资金供给, 这一做法的间接性使政府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上的推动缺乏坚实稳定的物质基础;同时, 政府并未设置固定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专项扶持款。而企事业方面缺乏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主要形式是企业冠名设立基金, 社区养老与各大基金会直接挂钩, 银行信贷款项数额的约束进一步放宽, 风险投资商进入, BOT项目融资在社区养老产业上进行等。尽管在不断创新, 但是效果不够理想, 相对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所需要的资金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五) 行业发展无秩序, 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 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并未对社区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进行严格的监督, 除缺少相关行政条例外, 立法缺失也是一大漏洞。这一情况导致了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消费群体不信任、生产服务群体不规范的局面。根据对各地方政府行政命令的查询, 目前仅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浙江省和广州、江苏、海南省的经济政治枢纽城市出台了相关的规范办法, 而青岛市仅有暂行办法, 南宁市仅规范了收费问题。其中, 只有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出台的规范办法内容详细落实到了每项服务、管理部门、具体建筑设备等, 并要求建立各项档案, 按时上报政府管理。

这些规范办法中, 一般强调社区养老组织为非营利性机构, 进行低偿或无偿服务, 这违反了市场经济的规律, 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同时也阻碍了这一服务事业的资金获取、健康发展;且在服务费用规定上, 强调低偿与无偿, 未落实到具体数额, 不利于正式实施。另一方面, 这些方案中的处罚设定皆为整改、撤销、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处罚力度过轻, 落实到个人时则没有具体惩罚办法, 等同于没有处罚, 完全起不到规范作用。对于其他大部分规范办法还未出台的城市, 仅有一小部分在地方人大和政协上提出了议案, 情况不容乐观。法律方面, 尽管众多学者、专业媒体都撰文强调社区养老立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政府对于社区养老仍没有确立统一的管理法规, 仅有地方标准, 而大部分为社区养老提供支持的机构并未达到政府标准, 没有登记在册, 不受到约束。

(六) 服务质量低下

目前, 时常出现的虐老事件, 照料不当致死事件等相关社会问题说明了不论是单纯照料老年人的护理人员还是对老年人进行生理心理健康全面监护的专业人员, 都缺乏专业、深厚的服务知识, 服务人员素质、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据调查, 目前专门从事老年照料服务的工作人员主要由中年下岗女职工、外来务工女性、拥有初中或以下学历的青年人构成, 这一部分人群普遍具有文化素质低、对工作的认同感低, 未来职业期望低的“三低”特征, 且其中大部分都没有长期从事这一行业的计划, 分析可见, 这一群体特征决定其中大部分人并不适合从事老年服务工作, 这也是服务质量低下的一大原因。

大部分服务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老年照料培训也是服务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现象的存在主要受四大因素影响:第一, 目前没有经过政府认证的大型专业培训机构存在, 培训主要以小型综合教育机构与社区培训为主, 前者提供的培训并不专业, 不能确保所授知识的正确性与及时性, 后者难以邀请到具有专业医疗护理、心理学等方面的高等学历的老师, 培训缺乏权威性, 且培训内容单一, 缺乏系统性。第二, 国家未设立专业的老年服务人员资格认证, 不利于区分服务人员的层级, 安排合适的工作。第三, 政府未设立免费的培训课程, 服务人员在自费经过培训后, 不参加资格考试、不拥有官方的结业证书, 不受认可, 导致服务人员参加培训的意识与积极性低。第四, 社区与专业院校合作机制未建立。一方面, 专业院校毕业的较为专业的服务人员由于社区方面不参与院校招聘会将不会进入社区工作;另一方面, 社区也无法利用专业院校的教师资源对所招收的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此外, 我国提供高等教育的大学本科与专科院校并未设立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 这是服务质量低下的一大原因。老年群体在生理、心理上的特殊性要求专业服务人员必须了解这一群体, 所学知识立足于这一群体, 特别是老年人抵抗力低下、代谢滞缓、心血管脆弱、神经反应缓慢、心理承受力弱等特点要求专业人员在提供各项服务时必须进行特殊考虑, 而目前我国各高等教育院校毕业的专业人员由于专业知识限制对老年群体的特殊护理不够熟悉, 无法提供最为正确的服务。

三、对中国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建议

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完成, 在其中, 政府和社区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保证作用, 因此本文将主要从政府和社区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一) 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养老政策

政府应该成立专项小组定期到地方走访, 调研了解养老政策落实情况, 例如社区养老服务产业的总规模大小与发展幅度, 地方政府与社区在养老服务上合作项目的数量与质量, 政府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的资金占比情况, 地方政府有无成立专门部门等, 并将养老事业的发展状况列为地方参与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借此督促地方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地方政府也要制定相关地方政策。一方面, 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程度作为考核社区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 力求因地制宜、公平公正, 如根据社区住户数量和老年人数量共同确定养老服务需求规模及人员供给情况, 并以此为基础对现实工作开展进行调查, 评定各社区养老工作是否到位, 适当树立典型和样板。另一方面, 确立激励机制, 对工作优秀的社区进行适当奖励或授予荣誉, 可以通过授予锦旗, 网站、公示板通报表扬或对表现优秀的社区给予发展奖励;同时, 惩罚忽视该项重要工作的社区, 同样通过通报批评等方式, 并将地方政府下发的批评报告贴于社区公告栏告知本社区所有住户, 必要时要及时更换负责人员。

(二) 提高社区对发展养老服务重要性的认识

社区应树立正确的观念, 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重要性的认识, 理解其对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例如, 对社区内部即周边老年人家庭进行走访, 了解其生活现状, 询问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的困惑与困难, 调查其迫切需求, 特别针对辖区内五保及困难家庭老年人进行特殊关怀, 深刻体会自己的工作对这一群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举办社区老年摄影展, 让社区居民从摄影作品中了解专属于老年人的困境与幸福, 使社区居民认识到良好社区养老服务对老年人晚年幸福的重要性, 并在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实践发展中, 对社区加以监督。

(三) 拓展养老服务发展的资金来源

政府方面应该增加拨款的数额, 支持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如鼓励银行等公立机构加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 为相关企业降低贷款利率;鼓励企事业单位进行公益性捐款与投资;利用政府的传媒渠道, 通过公益宣传片的传播和报纸杂志公益广告的刊登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使其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投资, 形成一个由众多企业组成的、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完整的服务网络。政府通过政策的设立降低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参与者的生产成本, 报纸、电视等公共媒体刊登、播放公益广告时, 进行合理的广告植入, 为热心公益的企业进行宣传, 为企业降低广告费用、公关支出等。

社区通过对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重要性的宣传, 加强居民的重视程度;通过在社区为周边企事业单位宣传或组织社区居民到周边人口聚集地为相关企业进行宣传赢得企业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资金投入;成立专门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基金, 专款专项、定期保量地为社区养老服务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 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设立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养老行业的发展, 例如, 社区养老服务的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进过专业培训, 并由权威机构授予正规结业证书, 进行严格的体检、考核、服务质量的跟踪等工作。对于社区发展不规范的行为、服务人员服务质量低劣的行为要及时查处, 必要时要处以罚款, 管理者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首先从人员的来源方面进行努力, 要求相关高校设立老年服务专业, 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专业人才, 如设立老年心理学、老年护理学等专业。另一方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还要设立不同等级和专业的资格认证考试, 严把行业准入关。在社区方面, 由社区统一招收服务人员, 进行登记、管理、培训, 再统一分配到老年人居所, 规范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 通过发放问卷或社区走访等方式评价服务人员的工作水平与服务态度, 并对该类服务人员进行调整、筛选、再培训。

参考文献

[1]陈杰.推动民办养老产业健康发展[J].商业环境, 2009, (12) .

[2]张龙龙, 李猛.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以海淀区有色金属设计院社区为例[J].法制与经济, 2011, (6) .

[3]缑文学.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社区养老模式探究[J].中国市场, 2011, (7) .

[4][美]泰德·费雪曼.当世界又老又穷:全球人口老化大冲击[M].台湾: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1.

上一篇:男人帮剧本下一篇: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