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审题训练的例子和

2024-06-23

中考作文审题训练的例子和(精选6篇)

中考作文审题训练的例子和 第1篇

初中作文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在一条小溪边,一个牧童难过地哭着,因为他心爱的羊羔不小心掉进大河被淹死了。哭声引起了小溪的同情,它气愤地指责大河:“你也太残忍了吧,为什么把小牧童的羊羔给吞没了呢?如果我有你这样大的水量,决不会和你一样的。我会温柔地流淌,滋润山谷和草原,装点美丽的大自然,让沿途两岸都感激我的善行。”

然而没过多久,山洪暴发,小溪成了大河,它早忘了自己说过的话。巨大的水流冲毁了堤岸,一路咆哮着淹没了田园和村庄,就连溪水曾深表同情的那个牧童的羊群也被暴涨的溪水冲走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解析】

学生们的立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立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自己,勿忘自我;勿自满,勿居功;一切从思考出发。

第二种立意: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严于律己、讲求诚信等。

第三种立意:勿忘本、本性、初衷、信仰、雄心、梦想、善良、仁义、永恒等;富贵不能淫,权力不能移。

第四种立意:勿重蹈覆辙,要反省自己。第五种立意:自己做不到,别指责别人。第六种立意:做大事不拘小节。

第七种立意:既要追求理想,更要尊重“人无完人”的现实,认识到伟大事物的破坏力也大。

第一种立意显然跑题。

第二种立意流于表面。小溪说到了,也就想做到,但“水往低处流”,它身不由己,只能按大河的方式前进。实际上,山洪暴发只是特殊情况,无论是小溪还是大河,大部分时间都是像小溪憧憬的那样理想。因此,黄河和长江再发洪水,也还是人们歌颂的母亲河。所以,前五种立意的共同失误在于对小溪变成的大河持了否定态度。就像2006年全国一卷作文题,一旦侧重于认同乌鸦可爱便错了。因为现实中的大河,没有不淹死生灵的;如果淹不死羊,也称不上大河。

第三种立意只抓住了次要方面。小溪的理想,在大河的现实面前,已退居末席。

第四种立意有误。大河淹死一群羊是正常现象,改变不了大河利大于弊的总体情况,不能算重蹈覆辙。恰恰相反,重蹈覆辙的是那个牧童,是他两次损失了羊。但牧童不是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最佳立意不能从他身上总结。

第五种立意也掉进了陷阱。它和第二种立意有共同点,认为小溪做不到,但又强调“别指责”。它的前一句错,后一句对,但“别指责”即便理解为“别指责百利之一弊”也是不恰当的。

第六种立意跳出了陷阱,比较好。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认识到这则寓言的象征意义。若把小溪比作小孩,把大河比作大人,说当了大人干大事时不拘小节也不合适。所以,把这句话改为“为大德不免一眚,做大事难拘小节”更好。说的通俗些,就是第七种立意。

反思一下,一切认识还是要从实际出发,才能适时反向思维,脑筋急转弯,在陷阱前悬崖勒马。

追求理想先要尊重现实 黄科锋

小溪成了大河,它早忘了自己说过的话。巨大的水流冲毁了堤岸,一路咆哮着淹没了田园和村庄,就连溪水曾深表同情的那个牧童的羊群也被暴涨的溪水冲走了。

理想总是美好,现实似乎糟糕。其实,大河破坏力虽大,但对自然和人类的益处更大。它虽有所淹没和冲毁,也不过是疏通河道的需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水往低处流的规律是无法改变的。小溪像小孩,大河像大人。单纯的小孩认为自己不会犯大人的错误,长成大人后却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总体上大人还是比小孩强。

秦始皇是个典型。他痛恨诸侯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立志于统一中国,并有建立“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理想。他“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秦始皇虽焚书坑儒、实行暴政,但他平定了六国,统一了度量衡,建立了郡县制,还是功不可没。

楚霸王步其后尘。项羽小时候看到秦始皇,脱口便说:“彼可取而代也。”他力能扛鼎,气吞山河,破釜沉舟,打败秦军主力,分封诸侯,却以暴易暴,火烧了千万人民的劳动成果——阿房宫。“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阿房宫多壮美啊,只是太短命了。怪不得人们说项羽是“沐猴而冠”呢。项羽纵然是个失败的英雄,却也算历史天空的明星。、当长江只是一条小溪,她也有美好的理想。但当她发起洪水,人民的死伤和损失可谓大矣。但更多的时候,她作为一条大河,还是静静地流淌着,默默地奉献着,仍被当作炎黄子孙的母亲河之一。

小孩也许有美好的理想,要保护美羊羊。但他可能忘了,他早上喝的就是羊肉汤。所以,我们追求理想,但我们更要尊重现实。伟大事物的破坏力也大。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在生活的旋律中,理想是弹钢琴,现实却可能要长期面对电子琴;理想只是曲子,现实才是歌词。

2.读下列文字,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解析】

学生写这篇作文,主要有下列立意: 第一种,抓住“一步一个脚印”,写“要踏实”、“不能好高骛远”。这显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太片面了。

第二种,把于丹和易中天的观点并重。或写散文,说“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值得追求,但真登不上山顶也就算了,爬了就好,踏实就好。或发议论,有的把于丹和易中天的观点各论证400字左右;有的各论证三分之一,再把二者结合起来论证三分之一;有的摇摆不定,不明确表态支持谁的观点,只说要努力登山。

我们说,两位教授的观点都有道理,但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若二者并重,则哪一种都写不好,文章的中心都得不到突出;虽然全面理解了材料,却并未选角度。所以,这些立意都不好。

第三种,百分之百地论证于丹或易中天的观点,对另一教授的观点只字不提,既不引用,也不置可否。这也不太好。

第四种,侧重于于丹或易中天的观点进行论证。这样才对。

贵在不虚此行 黄科锋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于丹强调登上最高点,易中天看重步步高、步步实。于丹重视结果,易中天重视过程。二者当然都有道理,而我更欣赏易中天的观念。因为人生有太多变数,所以要享受过程。

先说李白。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原来李白真正要登的不是天姥山,而是仙界,而是精神上的最大自由境地!所以他只是在庐山脚下望了望,便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飘逸的诗句。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四海为家,李白一路潇洒。

再说杜甫。他经过泰山,写下《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尾联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暗合,已成千古佳句。但实际上,杜甫并未登到山顶,他只是把诗一首一首地写实在,充分地表现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他从未有过“我为峰”的感觉,却成了诗圣。

另有安石。他在游褒禅山后写道:“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一次过程不够尽兴的游览让王安石后悔莫及。总结教训,他大刀阔斧地改革。虽然司马光尽废新法,但王安石已问心无愧。

且看苏轼。坎坷使他不再好高骛远,矮矮的赤壁亦足以心旷神怡。他“划然长啸”,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陶潜呼应,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清代姚鼐在泰山顶上观日出的描写十分精彩,而我更喜欢他写攀登所见的“苍山负雪”、“居雾若带”等句子。一生能登顶几座高山?所以说“爬了就好”、“一步一个脚印”就好。

李贺怀铅提椠(qiàn,古代用以书写的木板),终成诗鬼;梅尧臣带布袋,天下闻名。有心登顶虽好,不虚此行更妙。

3.阅读田地的这首小诗《我是○》(节选),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我是空虚;我是饱满。我是静止;我是发展。

我能成为锁链;我能变成花环。我是完整的自己;我是我的对立面。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解析】

除了跑题的立意之外,学生习作主要有以下情况: 第一种立意:空虚与饱满、静止与发展、锁链与花环。第二种立意:完整与对立、对立统一。

第三种立意:人是对立统一的完整个体,既空虚又饱满,既静止又发展,既有锁链又有花环。

分析一下,材料内容呈典型的分总关系,第一种立意舍本逐末,第二种立意提纲挈领,第三种立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怀念鲁迅,追忆英雄 黄科锋

《我是○》这首诗让我想起了鲁迅,想起了这位民族的英雄。“我是空虚;我是饱满。”在《社戏》中,社戏表面上热闹,却让鲁迅感到空虚无聊,这反映出当时国人精神生活的贫乏。在《闰土》中,闰土的形象就像那金黄的满月一样饱满,但一声“老爷”,却让鲁迅童年的旧梦变成空虚。

“我是静止;我是发展。”《〈呐喊〉自序》里提到,因为创办《新生》失败,鲁迅开始静下心来研究古代小说。这表面上是静止,实际上是发展。有意无意之间,鲁迅成了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鼻祖。《呐喊》如惊雷,《彷徨》似飓风,《故事新编》像滔天巨浪,震动了国人的神经。“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静止时思考,发展时创 新,才有路可走。

“我能成为锁链,我能变成花环。”鲁迅用自己的笔,变出锁链,把阿Q押赴刑场,深刻揭示了精神麻木的恶果,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使中国小说的面貌为之一新。鲁迅用自己的笔,变出花环,放到夏瑜的坟上,略微抚慰一下旧民主主义革命者,使本质上的悲剧不那么心酸,即便自知那花环是凭空出现。

“我是完整的自己;我是自己的对立面。”《一件小事》里,鲁迅榨出了自己皮袍下藏着的“小”来。他就是这样,总是把解剖刀无情地伸向自己。在《记念刘和珍君》里,他称自己为“苟活到现在的我”,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批判自己。他不断地“烧梦”:怀疑庸医,钻研西学,剪掉辫子,弃医从文,弃文言创白话„„他对自己没有手软过,他以自我批判为基础去批判国民劣根性,这样的人怎能不伟大?

但鲁迅也是一个完整的自己。他是金刚怒目的英雄,也是关爱青年的导师。他曾留学日本,也曾破帽遮颜。“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同时他也曾是妥协退让的孝子。为了让母亲满意,他作为新青年却娶了原本不认识的裹着小脚的旧式女子朱安,拜天地时还戴上了假辫子。他把名存实亡的婚姻维持了十几年。

鲁迅给自己的人生判过很多○分,但他最终得了个最高分。

鲁迅是○,曾空虚,曾饱满,曾静止,曾发展,曾舞锁链,曾编花环„„

4.读下列文字,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小猴子、山羊、驴和笨手笨脚的熊,准备来一个四重奏。它们咿咿呀呀地拉着弓弦,乱糟糟地一阵吵闹,天哪,不晓得是什么名堂!

“停奏吧,弟兄们!”小猴子说道,“像这样是奏不出好音乐的,你们连位置都没有坐对!”于是大家按猴子的想法调整了位置,可是根本不管用。它们又坐成一排,结果更糟了。它们的吵嚷声吸引来了一只夜莺。它们向夜莺请教怎样才能合奏出动听的音乐。

“要把四重奏搞得得心应手,你们必须懂得演奏的技术。”夜莺答道,“换个坐法也好,换个乐器也罢,对合奏出优美音乐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解析】

除了跑题的立意之外,学生的主旨主要有这样几类: 第一类: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类:有才能、实力、基础才能成功。第三类:掌握技巧才能成功。第四类:掌握技术才能成功。第五类:技术加团结才能成功。

第六类: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团结,其次是技术。第七类:成功的首要因素是技术,其次是团结。第一种立意较笼统。

第二种立意对“技术”进行了过度引申。

第三种立意偷换概念,把“技术”窜改为“技巧”。第四种立意忘了次重点“团结”。

第五种立意虽全面,但两个要点未分主次。第六种立意主次颠倒了。

第七种立意才算全面、准确。当然,例文在论证时,“团结”所占比重还是太大。更重要的是没有深化主题。如果能提到“建设和谐社会,科学技术仍是第一生产力”就把题目写透了。联系学生的实际,也可谈同学间应该团结合作,以便掌握好科学技术。

团结与技术

“要把四重奏搞得得心应手,你们必须懂得演奏的技术。”夜莺答道,“换个坐法也好,换个乐器也罢,对合奏出优美音乐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猴子、山羊、驴和熊为合奏出优美音乐,在猴子的指挥下,团结一致,精神可嘉。但它们根本不懂演奏的技术,所以失败了。要想成功,它们必须首先掌握演奏的技术。当然,掌握了技术后,团结一致的精神也不能丢。

齐宣王爱听合奏。他的宫廷乐师大都有高超的演奏技术,再加上团结一致,效果肯定是气势恢宏。纵然有一个南郭先生,因为没有破坏演奏阵势的一致,也混了不少日子。

齐缗王爱听独奏。南郭先生因为没有真正的演奏技术,只好溜之大吉。由此看来。掌握技术是立身之本、合作之基。

建筑需要技术。看那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看那滕王阁,“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这些建筑,都是劳动人民团结协作的技术结晶。

纺织需要技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三日断五匹,大人固嫌迟。”花木兰和刘兰芝若没有纺织技术,形象估计会受损不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传说织女负责织朝霞和晚霞,其技术自然是没的说。但王母娘娘把人家搞得两地分居,这朝霞和晚霞也就出得有一搭没一搭了。

演奏需要技术。有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有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有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窃窃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技术成就了美好生活。

从钻木取火到登陆火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家团结协作,更需要每个人都掌握过硬的技术。

5.读下列文字,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两只小狗发现了一大块肉,都想据为己有,吵得不可开交。这时,正好有一只狐狸经过,说自己可以当它们的公证人。

狐狸故意把肉分成大小不均匀的两块,然后看了看说:“这样可不行,好像右边的大了些。”说着便从右边那块肉上咬下了一口吃了。站在右边的小狗急的直叫:“不行啊,现在左边的肉比我这边的大了!”狐狸点点头,又从左边的肉上咬下一块。可是这回站在左边的小狗又不乐意了。狐狸就又从右边的肉上咬下一块吞了下去。

就这样,狐狸把肉左咬一块,右咬一块,肉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小狗们终于得到了大小一致的两份肉,但是比起分肉之前小了许多。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解析】

我以这则材料为例,说一下审题立意的方法。

首先,要站对立场。所谓立场,也就是替谁说话。当然要替主人公说话,替好人说话。狐狸象征着一种坏人,是配角。若从狐狸的角度写“有方法才能有所得”,甚至把狐狸的狡猾说成聪明,就大错特错了。因为那块肉不属于狐狸,而它却假公济私,利用两只小狗想绝对公平的心理大占便宜。

其次,要注重结果。若从过程分析,“都想据为己有”揭露了小狗们的贪婪、自私;“吵得不可开交”说明它们不够团结,不讲和谐,不懂谦让。但它们请公证人说明它们还是想妥协;它们的贪婪、自私与狐狸相比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所以,若从反对贪婪、自私,或提倡团结谦让立意,都只是抓住了细枝末节。

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而结果却确定无疑,最具说服力。这则材料的结果有两个要点。一 是小狗们终于得到了大小一致的两份肉,实现了公平;二是它们得到的肉比起分肉之前小了许多。有的同学由此立意,写“不要因小失大”或“切忌得不偿失”,却有点笼统,没有指出这其中的“小”或“得”是公平,更没有指出这其中的“大”或“失”是实惠,是最大化的切身利益。

第三,要主次分明。材料中,公平问题显然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双输的惨痛教训呼唤着双赢这个重点。所以最佳立意可以概括为“要公平,更要双赢”。

第四,要深化主题。深化的方法是从政治的高度在文章临近结尾时写一小段。这则材料典型地体现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危害,提示人们大同社会的关键是共同富裕。

第五,可联系对比。两个男孩分橙子的材料与此有相似之处,但那则材料讲的是“要公平,更要节约”,里面有个男孩只需要橙子皮,却造成了资源浪费。按一般情况,两个男孩“分者后挑”的方法的确实现了相对的公平,说他们没有双赢不准确。但“分者后挑”的方法正好可以解决这两只小狗的问题。

下面就是相关试题及我的作文。

公平的真谛——双赢

狐狸把肉左咬一块,右咬一块,肉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小狗们终于得到了大小一致的两份肉,但是比起分肉之前小了许多。

小狗们想要绝对公平的心理被狐狸利用,结果都吃了大亏。实际上,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小狗们最后得到的大小一致的两份肉,如果进行精确的称重,也还是有差别的。所以生活中的斤斤计较是不必要的。当初它们若商量好,一个分肉,另一个先挑,就能保证相对的公平,两全其美。因此说,公平的真谛是双赢。

二桃杀三士令人警醒。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个人面对仅有的两个桃子,虽然意识到是晏子的挑拨离间,还是不由自主地争起功来,结果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全部自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实得不到桃子,也不怎么吃亏,相对于他们丰厚的俸禄而言,一个桃子算得了什么?为了公平而被人算计,实在不值。

范蠡泛五湖可为楷模。勾践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自得其乐;更以畜牧积累起大量财富,人称“陶朱公”。范蠡不求分茅裂土,他明白,在封建专制时代,是不可能与国君讲公平的。对于只可与其共苦、不可与其同甘的孤家寡人来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家常便饭,卸磨杀驴、过河拆桥是理所当然。所以范蠡功成身退,在隐居中过上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游哉优哉的美好生活,与国君双赢。

廉颇蔺相如终成佳话。因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表现,蔺相如被拜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觉得不公平,大放厥词。后来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于是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避免了两虎相争,实现了双赢。

杯酒释兵权堪称经典。赵匡胤怕他的手下也会黄袍加身,便在酒后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将领们纷纷称病或者告老还乡。皇帝独揽了大权,也赐给他们很多财物,君臣不疑,大家都过上了好生活。

大锅饭导致共同贫穷。邓小平于是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带领全国人民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进军。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做法看似不公平,实际上则是发展的必经阶段。思想解放了,中国正向着既公平更富裕的大同世界发展。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需要辩证分析,改为“患不均更患寡”更为合理。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他们争来争去,最终达成协议,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先选择切好的橙子。他们按照商定好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一个孩子回家后,把半个橙子的皮剥掉了,把果肉榨成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出来扔了,把皮留下来磨碎,将其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公平与节约

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先选择切好的橙子,这是保证公平的绝妙方法。但实际上,一个孩子只需要果肉,另一个孩子只需要果皮,所以与其一人二分之一,不如当初各取所需,一个全要果肉,另一个全要果皮,以避免浪费。

现在,国家厉行节约,倡导节能。而材料中的分配方法看似公平,实际上资源只利用了一半。因此,公平不一定是机械地平分,有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特别是要保证节约。

当国家需要时,《无衣》的作者决定与犹豫的战友同袍、同泽、同裳。“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他不认为这样对自己不公平,因为到了战场上,面临的就是生与死,何惜一条裤子?

朱元璋给官员规定了“四菜一汤”的最高标准,意在使社会更公平,使官员更节约。毛泽东有一件睡衣补了几十次,穿了二十年,还主动降过自己的工资,也是同样的道理。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只要美人有意,茅草也很珍稀。所以作者并不觉得不公平,反而很高兴。这也是一次节约型恋爱。而现在很多青年的婚礼往往导致倾家荡产。不过近来又兴起了“裸婚”,就是不买房子、不买汽车、以民政局登记为主要内容、只在小范围庆祝的结婚方式。他们不去追求豪华,不在婚礼方面追求所谓“公平”,婚礼后在经济上不是更从容吗?

我国恢复中考后,教育基本上实现了公平;但现在过长的教育周期却不利于节约。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从7岁入学到大学毕业,一般23岁。可实际上,由于我国的大学往往是“严进宽出”、60分万岁,所以在大学虚掷青春的现象不少。大学毕业后,他们又会发现,剩下的工作岗位对文凭的要求往往并不高,工资又低,所以很多人高不成低不就,这不是对社会资源和劳动力的浪费吗?毛泽东曾说:“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这虽是“文革”中说的话,但在今天还是有重提的必要。

一个聪明的父亲或母亲,会给爱坐船的孩子分一个游泳圈,会给爱坐飞机的孩子分一个降落伞,会给爱骑车的孩子分一个安全帽,会给爱画画的孩子分一块调色板。这看似不公平,实际上才是真正的智慧。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仙女在森林中散步。天气非常好,树枝触摸着天空,树叶在清风中摇曳,花儿绽放着多彩的笑颜,鸟儿在欢快地歌唱,仙女感到陶醉了。走了一小段路后,仙女看到了一株哭泣的玫瑰。仙女问:“我的孩子,你为何哭泣?”玫瑰回答:“上苍没有像爱其他植物一样来爱我。”仙女续问:“你为什么这样想,漂亮的孩子?”玫瑰说:“上苍给了我刺。”仙女说:“上苍没有给你刺。你身上的刺是与生俱来的。上苍给了你美丽的花朵、甜蜜的芳香。你要知道,作为爱的象征,你已被人们牢记于心。虽然,上苍让你的美丽与刺同在,但人们一提起你,他们只会想到你的美丽。”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我的立意】

【解析】

这则材料好像不难,有的同学就对主题作了简单化处理,或写“要自信”、“要乐观”,或写“要善于发现自身优点”、“要善于发现美”,或写“要扬长避短”、“要扬长补短”,或写“没有十全十美”、“只有十全九美”等。“只有十全九美”和最佳立意很接近,但并不一样;题目的意思是“十全九美”时人们只会记住美。

所以,就这则材料而言,可以抓住中心句进行“翻译”,即把含蓄的话变成直白的话,从而得出最佳立意。中心句是“你的美丽与刺同在,但人们一提起你,他们只会想到你的美丽”,其中的“美丽”指优点,“刺”指缺点。另外,材料中的事情都是个案,总结时变成公理,把“你”变成“我们”。同时看到仙女看似有失偏颇的观点有前提条件,即玫瑰的优点——“美丽的花朵”、“甜蜜的芳香”、“作为爱的象征”,远远超过了有刺这个小缺点。因此我们可以把中心句“翻译”为:“我们的大优点与小缺点同在,但人们一提起我们,只会想到我们的优点。”若用成语再提炼一下更好,变成“白璧微瑕,瑕不掩瑜”了。但改卷过程 中,一百份试卷里只有三个人能写出这两个词。

反思一下,材料作文最怕简单化处理,最怕在水平有限时“一言以蔽之”,不去做认真的分析和详细的表述。就经验而言,中心句翻译法有一定的实用性;在概括最佳立意时,尽量向成语靠拢为妙。

白璧微瑕,瑕不掩瑜 仙女对玫瑰说:“上苍给了你美丽的花朵、甜蜜的芳香。作为爱的象征,你已被人们牢记于心。虽然,上苍让你的美丽与刺同在,但人们一提起你,他们只会想到你的美丽。”

玫瑰的确不必哭泣,因为白璧微瑕,瑕不掩瑜。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舜对于继母和象的迫害,并不报复;这好像是懦弱,其实反而铸就了品德。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虽不近人情,但因治水之功,反成美谈。管仲老爱占鲍叔的便宜,因人之力而显赫,但还是成就了“管鲍之交”的典故。《老子》虽有小国寡民的复古思想,但无愧于道家经典的地位。孔子虽曾周游列国,郁郁不得志,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但终被称为“圣人”。孙膑惨遭庞涓的毒手,但还是让妒忌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吴起为士兵吸毒疮,让这个士兵的母亲想起了亡夫之痛,但还是成为让司马迁推崇的军事家。

刘邦无赖,仍不失为一个贤明的平民出身的皇帝。柳下惠坐怀不乱,尾生抱柱而死,季布一诺千金,管宁割席断交,人们都不计较他们的瑕疵,而只记住他们突出的优点。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挨了祢衡的骂,但仍是公认的政治家。曹植在政治上虽无建树,却在文学上成为“建安风骨”的重要代表。关羽虽大意失荆州,还是因为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而成为勇冠三军的英雄。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残杀兄弟,但也是迫于形势,最终奠定大唐基业,造就“贞观之治”;虽也有声色犬马之时,也总能控制自己,听取魏征等人的逆耳忠言,不当昏君。铁木真的父亲明知敌人送来的奶茶可能有毒,还是尊重草原的传统喝下了它。成吉思汗虽然也用欺骗手段告诉士兵战死后可升天堂,但毕竟获得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疆域。明成祖朱棣跟侄子抢帝位,杀了方孝孺,但不管怎样,建好了北京城。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红楼梦》中的这句话必将流传。北静王转赠的皇帝赐的物件,林黛玉却嗤之以鼻,并斥为“臭男人戴过的”。这样不阿权贵、冰清玉洁、荷锄葬花、用情专

一、赋诗夺魁的美丽的林黛玉不也像那带刺儿的玫瑰吗?

玉”字本身就在规则的纹理之外有那么一点,古之人不余欺也!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魏文王说扁鹊是最好的医生,扁鹊却说自己不如两个哥哥。魏文王问:“那你的两个哥哥为什么没你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善于把病消灭在萌芽之前,结果病人总是怀疑自己没病,所以大哥的名字天下不闻。我二哥善于把病消灭在萌芽中,结果闻名乡里。而我善于治疗重病,结果闻名天下。”魏文王便又改口说扁鹊的大哥是最好的医生。对此,很多人不以为然,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扁鹊还是最好的医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解析】

学生的立意主要有七种: 第一种,要像扁鹊那样谦虚。第二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第三种,技术最好的扁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四种,群众的眼睛不一定雪亮,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第五种,世界上需要扁鹊和他大哥这两种医生。

第六种,既要学习扁鹊的高超技术,也要像扁鹊的大哥那样防患于未然。第七种,既要学习扁鹊的高超技术,更要像扁鹊的大哥那样防患于未然。逐条分析:

第一种,扁鹊说的话不是礼节性的谦虚,而是有理有据的分析;所以他是甘拜下风。第二种,在这则材料里提到的古代群众,认识不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治疗疾病,没能看到扁鹊的大哥既能让人少花钱,又能让人少吃药、少做手术、少受罪,而只看到扁鹊技术高超这一面。其实,只要问问自己更想让谁当自己的家庭医生就不难做出准确判断。所以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虽然是一个经典说法,但在这里却是一个陷阱。

第三种,技术最好的扁鹊虽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在这则材料中,则应对此一笔带 第四种,对陷阱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过于纠缠,衍生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样的论点反而偏离了题意。材料中,群众不是主人公,群众让谁扬名天下也不重要,若谈“名与实”也跑题。

第五种,说法虽对,却拘泥于表象,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第六种,没有重点,主次不分。第七种,是最佳立意。

分析一下,立意的分水岭主要有三。一是作为医生,是扁鹊最好还是扁鹊的大哥最好;二是好在什么地方;三是对于陷阱的处理。我想强调一点,对于陷阱句,在作文中最好不提。

防患未然,才是最好

扁鹊能妙手回春、起死回生,却在防患于未然的大哥面前自叹弗如。的确,病入膏肓的人即便痊愈,也是元气大伤,哪里比得上从亚健康状态迅速回到健康状态呢?所以说,扁鹊比他大哥略逊一筹。我们要学习扁鹊高超的医术,更要学习扁鹊大哥防患于未然的高明。

有消防知识的人都知道,火灾应该以预防为主,即便有了火花,也是很容易扑灭的。火越烧越难扑灭。与英勇善战的消防队员相比,踩灭烟头的人虽默默无闻,却更伟大。

类似王家岭矿难这样的事故,都有一定的预兆,但是见微知著的人的看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事后也得不到表彰,而抢险队员往往成了英雄。

其实,扁鹊是技术高,而他大哥是境界高。扁鹊的大哥挣的医疗费肯定比扁鹊少得多,而这样的医生不正是我们最需要的吗?当一位乡村医生用几元钱的药治好了城里人的感冒,不是让他们津津乐道吗?所以说,未雨绸缪胜过浴血奋战,曲突徙薪胜过临渴掘井,有备无患胜过力挽狂澜。

近来,校园恶意伤害事件频发,凶手们往往是为了报复社会对自己的不公。他们自身的问题是主要的,但有关部门若能对这些失败者多一点关心和帮助,这些人恐怕不至于毁人自毁。像“犀利哥”因拿不到工钱而沦为乞丐,已经走在社会的边缘;现在他被聘为广东某农庄的时装部经理,人生终于开始走上坡路。

往上追溯,甲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非典型性肺炎等传染病,在暴发之前都有征兆,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不会那么严重了。若能一叶知秋,并且防微杜渐,疫情就能得到控制。

1958年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毛泽东写下两首七律《送瘟神》。其一曰:“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其二曰:“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借问瘟神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多一些“扁鹊”、“华佗”,当然有利于送走瘟神,但肯定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而多一些“扁鹊的大哥”,则更有利于人们过上健康的生活,也才是人类真正的福祉。

作文审题训练的8个例子和8篇范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在一条小溪边,一个牧童难过地哭着,因为他心爱的羊羔不小心掉进大河被淹死了。哭声引起了小溪的同情,它气愤地指责大河:“你也太残忍了吧,为什么把小牧童的羊羔给吞没了呢?如果我有你这样大的水量,决不会和你一样的。我会温柔地流淌,滋润山谷和草原,装点美丽的大自然,让沿途两岸都感激我的善行。”

然而没过多久,山洪暴发,小溪成了大河,它早忘了自己说过的话。巨大的水流冲毁了堤岸,一路咆哮着淹没了田园和村庄,就连溪水曾深表同情的那个牧童的羊群也被暴涨的溪水冲走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解析】

学生们的立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立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自己,勿忘自我;勿自满,勿居功;一切从思考出发。

第二种立意: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严于律己、讲求诚信等。

第三种立意:勿忘本、本性、初衷、信仰、雄心、梦想、善良、仁义、永恒等;富贵不能淫,权力不能移。

第四种立意:勿重蹈覆辙,要反省自己。第五种立意:自己做不到,别指责别人。第六种立意:做大事不拘小节。

第七种立意:既要追求理想,更要尊重“人无完人”的现实,认识到伟大事物的破坏力也大。

第一种立意显然跑题。

第二种立意流于表面。小溪说到了,也就想做到,但“水往低处流”,它身不由己,只能按大河的方式前进。实际上,山洪暴发只是特殊情况,无论是小溪还是大河,大部分时间都是像小溪憧憬的那样理想。因此,黄河和长江再发洪水,也还是人们歌颂的母亲河。所以,前五种立意的共同失误在于对小溪变成的大河持了否定态度。就像2006年全国一卷作文题,一旦侧重于认同乌鸦可爱便错了。因为现实中的大河,没有不淹死生灵的;如果淹不死羊,也称不上大河。

第三种立意只抓住了次要方面。小溪的理想,在大河的现实面前,已退居末席。

第四种立意有误。大河淹死一群羊是正常现象,改变不了大河利大于弊的总体情况,不能算重蹈覆辙。恰恰相反,重蹈覆辙的是那个牧童,是他两次损失了羊。但牧童不是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最佳立意不能从他身上总结。

第五种立意也掉进了陷阱。它和第二种立意有共同点,认为小溪做不到,但又强调“别指责”。它的前一句错,后一句对,但“别指责”即便理解为“别指责百利之一弊”也是不恰当的。

第六种立意跳出了陷阱,比较好。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认识到这则寓言的象征意义。若把小溪比作小孩,把大河比作大人,说当了大人干大事时不拘小节也不合适。所以,把这句话改为“为大德不免一眚,做大事难拘小节”更好。说的通俗些,就是第七种立意。

反思一下,一切认识还是要从实际出发,才能适时反向思维,脑筋急转弯,在陷阱前悬崖勒马。

追求理想先要尊重现实 黄科锋

小溪成了大河,它早忘了自己说过的话。巨大的水流冲毁了堤岸,一路咆哮着淹没了田园和村庄,就连溪水曾深表同情的那个牧童的羊群也被暴涨的溪水冲走了。

理想总是美好,现实似乎糟糕。其实,大河破坏力虽大,但对自然和人类的益处更大。它虽有所淹没和冲毁,也不过是疏通河道的需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水往低处流的规律是无法改变的。小溪像小孩,大河像大人。单纯的小孩认为自己不会犯大人的错误,长成大人后却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总体上大人还是比小孩强。

秦始皇是个典型。他痛恨诸侯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立志于统一中国,并有建立“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理想。他“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秦始皇虽焚书坑儒、实行暴政,但他平定了六国,统一了度量衡,建立了郡县制,还是功不可没。

楚霸王步其后尘。项羽小时候看到秦始皇,脱口便说:“彼可取而代也。”他力能扛鼎,气吞山河,破釜沉舟,打败秦军主力,分封诸侯,却以暴易暴,火烧了千万人民的劳动成果 ——阿房宫。“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阿房宫多壮美啊,只是太短命了。怪不得人们说项羽是“沐猴而冠”呢。项羽纵然是个失败的英雄,却也算历史天空的明星。、当长江只是一条小溪,她也有美好的理想。但当她发起洪水,人民的死伤和损失可谓大矣。但更多的时候,她作为一条大河,还是静静地流淌着,默默地奉献着,仍被当作炎黄子孙的母亲河之一。

小孩也许有美好的理想,要保护美羊羊。但他可能忘了,他早上喝的就是羊肉汤。所以,我们追求理想,但我们更要尊重现实。伟大事物的破坏力也大。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在生活的旋律中,理想是弹钢琴,现实却可能要长期面对电子琴;理想只是曲子,现实才是歌词。

2.读下列文字,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解析】

学生写这篇作文,主要有下列立意: 第一种,抓住“一步一个脚印”,写“要踏实”、“不能好高骛远”。这显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太片面了。

第二种,把于丹和易中天的观点并重。或写散文,说“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值得追求,但真登不上山顶也就算了,爬了就好,踏实就好。或发议论,有的把于丹和易中天的观点各论证400字左右;有的各论证三分之一,再把二者结合起来论证三分之一;有的摇摆不定,不明确表态支持谁的观点,只说要努力登山。

我们说,两位教授的观点都有道理,但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若二者并重,则哪一种都写不好,文章的中心都得不到突出;虽然全面理解了材料,却并未选角度。所以,这些立意都不好。

第三种,百分之百地论证于丹或易中天的观点,对另一教授的观点只字不提,既不引用,也不置可否。这也不太好。

第四种,侧重于于丹或易中天的观点进行论证。这样才对。

贵在不虚此行 黄科锋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于丹强调登上最高点,易中天看重步步高、步步实。于丹重视结果,易中天重视过程。二者当然都有道理,而我更欣赏易中天的观念。因为人生有太多变数,所以要享受过程。

先说李白。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原来李白真正要登的不是天姥山,而是仙界,而是精神上的最大自由境地!所以他只是在庐山脚下望了望,便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飘逸的诗句。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四海为家,李白一路潇洒。

再说杜甫。他经过泰山,写下《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尾联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暗合,已成千古佳句。但实际上,杜甫并未登到山顶,他只是把诗一首一首地写实在,充分地表现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他从未有过“我为峰”的感 觉,却成了诗圣。

另有安石。他在游褒禅山后写道:“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一次过程不够尽兴的游览让王安石后悔莫及。总结教训,他大刀阔斧地改革。虽然司马光尽废新法,但王安石已问心无愧。

且看苏轼。坎坷使他不再好高骛远,矮矮的赤壁亦足以心旷神怡。他“划然长啸”,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陶潜呼应,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清代姚鼐在泰山顶上观日出的描写十分精彩,而我更喜欢他写攀登所见的“苍山负雪”、“居雾若带”等句子。一生能登顶几座高山?所以说“爬了就好”、“一步一个脚印”就好。

李贺怀铅提椠(qiàn,古代用以书写的木板),终成诗鬼;梅尧臣带布袋,天下闻名。有心登顶虽好,不虚此行更妙。

3.阅读田地的这首小诗《我是○》(节选),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我是空虚;我是饱满。我是静止;我是发展。

我能成为锁链;我能变成花环。我是完整的自己;我是我的对立面。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解析】

除了跑题的立意之外,学生习作主要有以下情况: 第一种立意:空虚与饱满、静止与发展、锁链与花环。第二种立意:完整与对立、对立统一。

第三种立意:人是对立统一的完整个体,既空虚又饱满,既静止又发展,既有锁链又有花环。

分析一下,材料内容呈典型的分总关系,第一种立意舍本逐末,第二种立意提纲挈领,第三种立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怀念鲁迅,追忆英雄 黄科锋

《我是○》这首诗让我想起了鲁迅,想起了这位民族的英雄。“我是空虚;我是饱满。”在《社戏》中,社戏表面上热闹,却让鲁迅感到空虚无聊,这反映出当时国人精神生活的贫乏。在《闰土》中,闰土的形象就像那金黄的满月一样饱满,但一声“老爷”,却让鲁迅童年的旧梦变成空虚。

“我是静止;我是发展。”《〈呐喊〉自序》里提到,因为创办《新生》失败,鲁迅开始静下心来研究古代小说。这表面上是静止,实际上是发展。有意无意之间,鲁迅成了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鼻祖。《呐喊》如惊雷,《彷徨》似飓风,《故事新编》像滔天巨浪,震动了国人的神经。“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静止时思考,发展时创新,才有路可走。

“我能成为锁链,我能变成花环。”鲁迅用自己的笔,变出锁链,把阿Q押赴刑场,深刻揭示了精神麻木的恶果,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使中国小说的面貌为之一新。鲁迅用自己的笔,变出花环,放到夏瑜的坟上,略微抚慰一下旧民主主义革命者,使本质上的悲剧不那么心酸,即便自知那花环是凭空出现。

“我是完整的自己;我是自己的对立面。”《一件小事》里,鲁迅榨出了自己皮袍下藏着的“小”来。他就是这样,总是把解剖刀无情地伸向自己。在《记念刘和珍君》里,他称自己为“苟活到现在的我”,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批判自己。他不断地“烧梦”:怀疑庸医,钻研西学,剪掉辫子,弃医从文,弃文言创白话„„他对自己没有手软过,他以自我批判为基础去批判国民劣根性,这样的人怎能不伟大?

但鲁迅也是一个完整的自己。他是金刚怒目的英雄,也是关爱青年的导师。他曾留学日 本,也曾破帽遮颜。“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同时他也曾是妥协退让的孝子。为了让母亲满意,他作为新青年却娶了原本不认识的裹着小脚的旧式女子朱安,拜天地时还戴上了假辫子。他把名存实亡的婚姻维持了十几年。

鲁迅给自己的人生判过很多○分,但他最终得了个最高分。

鲁迅是○,曾空虚,曾饱满,曾静止,曾发展,曾舞锁链,曾编花环„„

4.读下列文字,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小猴子、山羊、驴和笨手笨脚的熊,准备来一个四重奏。它们咿咿呀呀地拉着弓弦,乱糟糟地一阵吵闹,天哪,不晓得是什么名堂!

“停奏吧,弟兄们!”小猴子说道,“像这样是奏不出好音乐的,你们连位置都没有坐对!”于是大家按猴子的想法调整了位置,可是根本不管用。它们又坐成一排,结果更糟了。它们的吵嚷声吸引来了一只夜莺。它们向夜莺请教怎样才能合奏出动听的音乐。

“要把四重奏搞得得心应手,你们必须懂得演奏的技术。”夜莺答道,“换个坐法也好,换个乐器也罢,对合奏出优美音乐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解析】

除了跑题的立意之外,学生的主旨主要有这样几类: 第一类: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类:有才能、实力、基础才能成功。第三类:掌握技巧才能成功。第四类:掌握技术才能成功。第五类:技术加团结才能成功。

第六类: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团结,其次是技术。第七类:成功的首要因素是技术,其次是团结。第一种立意较笼统。

第二种立意对“技术”进行了过度引申。

第三种立意偷换概念,把“技术”窜改为“技巧”。第四种立意忘了次重点“团结”。

第五种立意虽全面,但两个要点未分主次。第六种立意主次颠倒了。

第七种立意才算全面、准确。当然,例文在论证时,“团结”所占比重还是太大。更重要的是没有深化主题。如果能提到“建设和谐社会,科学技术仍是第一生产力”就把题目写透了。联系学生的实际,也可谈同学间应该团结合作,以便掌握好科学技术。

团结与技术

“要把四重奏搞得得心应手,你们必须懂得演奏的技术。”夜莺答道,“换个坐法也好,换个乐器也罢,对合奏出优美音乐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猴子、山羊、驴和熊为合奏出优美音乐,在猴子的指挥下,团结一致,精神可嘉。但它们根本不懂演奏的技术,所以失败了。要想成功,它们必须首先掌握演奏的技术。当然,掌握了技术后,团结一致的精神也不能丢。

齐宣王爱听合奏。他的宫廷乐师大都有高超的演奏技术,再加上团结一致,效果肯定是气势恢宏。纵然有一个南郭先生,因为没有破坏演奏阵势的一致,也混了不少日子。

齐缗王爱听独奏。南郭先生因为没有真正的演奏技术,只好溜之大吉。由此看来。掌握技术是立身之本、合作之基。

建筑需要技术。看那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看那滕王阁,“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这些建筑,都是劳动人民团结协作的技术结晶。

纺织需要技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三日断五匹,大人固嫌迟。”花木兰和刘兰芝若没有纺织技术,形象估计会受损不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传说织女负责织朝霞和晚霞,其技术自然是没的说。但王母娘娘把人家搞得两地分居,这朝霞和晚霞也就出得有一搭没一搭了。

演奏需要技术。有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有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有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窃窃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技术成就了美好生活。

从钻木取火到登陆火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家团结协作,更需要每个人都掌握过硬的技术。

5.读下列文字,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两只小狗发现了一大块肉,都想据为己有,吵得不可开交。这时,正好有一只狐狸经过,说自己可以当它们的公证人。

狐狸故意把肉分成大小不均匀的两块,然后看了看说:“这样可不行,好像右边的大了些。”说着便从右边那块肉上咬下了一口吃了。站在右边的小狗急的直叫:“不行啊,现在左边的肉比我这边的大了!”狐狸点点头,又从左边的肉上咬下一块。可是这回站在左边的小狗又不乐意了。狐狸就又从右边的肉上咬下一块吞了下去。

就这样,狐狸把肉左咬一块,右咬一块,肉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小狗们终于得到了大小一致的两份肉,但是比起分肉之前小了许多。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解析】

我以这则材料为例,说一下审题立意的方法。

首先,要站对立场。所谓立场,也就是替谁说话。当然要替主人公说话,替好人说话。狐狸象征着一种坏人,是配角。若从狐狸的角度写“有方法才能有所得”,甚至把狐狸的狡猾说成聪明,就大错特错了。因为那块肉不属于狐狸,而它却假公济私,利用两只小狗想绝对公平的心理大占便宜。

其次,要注重结果。若从过程分析,“都想据为己有”揭露了小狗们的贪婪、自私;“吵得不可开交”说明它们不够团结,不讲和谐,不懂谦让。但它们请公证人说明它们还是想妥协;它们的贪婪、自私与狐狸相比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所以,若从反对贪婪、自私,或提倡团结谦让立意,都只是抓住了细枝末节。

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而结果却确定无疑,最具说服力。这则材料的结果有两个要点。一是小狗们终于得到了大小一致的两份肉,实现了公平;二是它们得到的肉比起分肉之前小了许多。有的同学由此立意,写“不要因小失大”或“切忌得不偿失”,却有点笼统,没有指出这其中的“小”或“得”是公平,更没有指出这其中的“大”或“失”是实惠,是最大化的切身利益。

第三,要主次分明。材料中,公平问题显然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双输的惨痛教训呼唤着双赢这个重点。所以最佳立意可以概括为“要公平,更要双赢”。

第四,要深化主题。深化的方法是从政治的高度在文章临近结尾时写一小段。这则材料典型地体现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危害,提示人们大同社会的关键是共同富裕。

第五,可联系对比。两个男孩分橙子的材料与此有相似之处,但那则材料讲的是“要公平,更要节约”,里面有个男孩只需要橙子皮,却造成了资源浪费。按一般情况,两个男孩“分者后挑”的方法的确实现了相对的公平,说他们没有双赢不准确。但“分者后挑”的方 法正好可以解决这两只小狗的问题。

下面就是相关试题及我的作文。

公平的真谛——双赢

狐狸把肉左咬一块,右咬一块,肉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小狗们终于得到了大小一致的两份肉,但是比起分肉之前小了许多。

小狗们想要绝对公平的心理被狐狸利用,结果都吃了大亏。实际上,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小狗们最后得到的大小一致的两份肉,如果进行精确的称重,也还是有差别的。所以生活中的斤斤计较是不必要的。当初它们若商量好,一个分肉,另一个先挑,就能保证相对的公平,两全其美。因此说,公平的真谛是双赢。

二桃杀三士令人警醒。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个人面对仅有的两个桃子,虽然意识到是晏子的挑拨离间,还是不由自主地争起功来,结果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全部自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实得不到桃子,也不怎么吃亏,相对于他们丰厚的俸禄而言,一个桃子算得了什么?为了公平而被人算计,实在不值。

范蠡泛五湖可为楷模。勾践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自得其乐;更以畜牧积累起大量财富,人称“陶朱公”。范蠡不求分茅裂土,他明白,在封建专制时代,是不可能与国君讲公平的。对于只可与其共苦、不可与其同甘的孤家寡人来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家常便饭,卸磨杀驴、过河拆桥是理所当然。所以范蠡功成身退,在隐居中过上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游哉优哉的美好生活,与国君双赢。

廉颇蔺相如终成佳话。因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表现,蔺相如被拜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觉得不公平,大放厥词。后来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于是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避免了两虎相争,实现了双赢。

杯酒释兵权堪称经典。赵匡胤怕他的手下也会黄袍加身,便在酒后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将领们纷纷称病或者告老还乡。皇帝独揽了大权,也赐给他们很多财物,君臣不疑,大家都过上了好生活。

大锅饭导致共同贫穷。邓小平于是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带领全国人民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进军。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做法看似不公平,实际上则是发展的必经阶段。思想解放了,中国正向着既公平更富裕的大同世界发展。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需要辩证分析,改为“患不均更患寡”更为合理。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他们争来争去,最终达成协议,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先选择切好的橙子。他们按照商定好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一个孩子回家后,把半个橙子的皮剥掉了,把果肉榨成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出来扔了,把皮留下来磨碎,将其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公平与节约

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先选择切好的橙子,这是保证公平的绝妙方法。但实际上,一个孩子只需要果肉,另一个孩子只需要果皮,所以与其一人二分之一,不如当初各取所需,一个全要果肉,另一个全要果皮,以避免浪费。

现在,国家厉行节约,倡导节能。而材料中的分配方法看似公平,实际上资源只利用了一半。因此,公平不一定是机械地平分,有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特别是要保证节约。

当国家需要时,《无衣》的作者决定与犹豫的战友同袍、同泽、同裳。“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他不认为这样对自己不公平,因为到了战场上,面临的就是生与死,何惜一条裤子?

朱元璋给官员规定了“四菜一汤”的最高标准,意在使社会更公平,使官员更节约。毛泽东有一件睡衣补了几十次,穿了二十年,还主动降过自己的工资,也是同样的道理。“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只要美人有意,茅草也很珍稀。所以作者并不觉得不公平,反而很高兴。这也是一次节约型恋爱。而现在很多青年的婚礼往往导致倾家荡产。不过近来又兴起了“裸婚”,就是不买房子、不买汽车、以民政局登记为主要内容、只在小范围庆祝的结婚方式。他们不去追求豪华,不在婚礼方面追求所谓“公平”,婚礼后在经济上不是更从容吗?

我国恢复中考后,教育基本上实现了公平;但现在过长的教育周期却不利于节约。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从7岁入学到大学毕业,一般23岁。可实际上,由于我国的大学往往是“严进宽出”、60分万岁,所以在大学虚掷青春的现象不少。大学毕业后,他们又会发现,剩下的工作岗位对文凭的要求往往并不高,工资又低,所以很多人高不成低不就,这不是对社会资源和劳动力的浪费吗?毛泽东曾说:“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这虽是“文革”中说的话,但在今天还是有重提的必要。

一个聪明的父亲或母亲,会给爱坐船的孩子分一个游泳圈,会给爱坐飞机的孩子分一个降落伞,会给爱骑车的孩子分一个安全帽,会给爱画画的孩子分一块调色板。这看似不公平,实际上才是真正的智慧。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仙女在森林中散步。天气非常好,树枝触摸着天空,树叶在清风中摇曳,花儿绽放着多彩的笑颜,鸟儿在欢快地歌唱,仙女感到陶醉了。走了一小段路后,仙女看到了一株哭泣的玫瑰。仙女问:“我的孩子,你为何哭泣?”玫瑰回答:“上苍没有像爱其他植物一样来爱我。”仙女续问:“你为什么这样想,漂亮的孩子?”玫瑰说:“上苍给了我刺。”仙女说:“上苍没有给你刺。你身上的刺是与生俱来的。上苍给了你美丽的花朵、甜蜜的芳香。你要知道,作为爱的象征,你已被人们牢记于心。虽然,上苍让你的美丽与刺同在,但人们一提起你,他们只会想到你的美丽。”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我的立意】

【解析】

这则材料好像不难,有的同学就对主题作了简单化处理,或写“要自信”、“要乐观”,或写“要善于发现自身优点”、“要善于发现美”,或写“要扬长避短”、“要扬长补短”,或写“没有十全十美”、“只有十全九美”等。“只有十全九美”和最佳立意很接近,但并不一样;题目的意思是“十全九美”时人们只会记住美。

所以,就这则材料而言,可以抓住中心句进行“翻译”,即把含蓄的话变成直白的话,从而得出最佳立意。中心句是“你的美丽与刺同在,但人们一提起你,他们只会想到你的美丽”,其中的“美丽”指优点,“刺”指缺点。另外,材料中的事情都是个案,总结时变成公理,把“你”变成“我们”。同时看到仙女看似有失偏颇的观点有前提条件,即玫瑰的优点——“美丽的花朵”、“甜蜜的芳香”、“作为爱的象征”,远远超过了有刺这个小缺点。因此我们可以把中心句“翻译”为:“我们的大优点与小缺点同在,但人们一提起我们,只会想到我们的优点。”若用成语再提炼一下更好,变成“白璧微瑕,瑕不掩瑜”了。但改卷过程中,一百份试卷里只有三个人能写出这两个词。

反思一下,材料作文最怕简单化处理,最怕在水平有限时“一言以蔽之”,不去做认真的分析和详细的表述。就经验而言,中心句翻译法有一定的实用性;在概括最佳立意时,尽量向成语靠拢为妙。

白璧微瑕,瑕不掩瑜 仙女对玫瑰说:“上苍给了你美丽的花朵、甜蜜的芳香。作为爱的象征,你已被人们牢记于心。虽然,上苍让你的美丽与刺同在,但人们一提起你,他们只会想到你的美丽。”

玫瑰的确不必哭泣,因为白璧微瑕,瑕不掩瑜。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舜对于继母和象的迫害,并不报复;这好像是懦弱,其实反而铸就了品德。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虽不近人情,但因治水之功,反成美谈。管仲老爱占鲍叔的便宜,因人之力而 显赫,但还是成就了“管鲍之交”的典故。《老子》虽有小国寡民的复古思想,但无愧于道家经典的地位。孔子虽曾周游列国,郁郁不得志,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但终被称为“圣人”。孙膑惨遭庞涓的毒手,但还是让妒忌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吴起为士兵吸毒疮,让这个士兵的母亲想起了亡夫之痛,但还是成为让司马迁推崇的军事家。

刘邦无赖,仍不失为一个贤明的平民出身的皇帝。柳下惠坐怀不乱,尾生抱柱而死,季布一诺千金,管宁割席断交,人们都不计较他们的瑕疵,而只记住他们突出的优点。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挨了祢衡的骂,但仍是公认的政治家。曹植在政治上虽无建树,却在文学上成为“建安风骨”的重要代表。关羽虽大意失荆州,还是因为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而成为勇冠三军的英雄。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残杀兄弟,但也是迫于形势,最终奠定大唐基业,造就“贞观之治”;虽也有声色犬马之时,也总能控制自己,听取魏征等人的逆耳忠言,不当昏君。铁木真的父亲明知敌人送来的奶茶可能有毒,还是尊重草原的传统喝下了它。成吉思汗虽然也用欺骗手段告诉士兵战死后可升天堂,但毕竟获得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疆域。明成祖朱棣跟侄子抢帝位,杀了方孝孺,但不管怎样,建好了北京城。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红楼梦》中的这句话必将流传。北静王转赠的皇帝赐的物件,林黛玉却嗤之以鼻,并斥为“臭男人戴过的”。这样不阿权贵、冰清玉洁、荷锄葬花、用情专

一、赋诗夺魁的美丽的林黛玉不也像那带刺儿的玫瑰吗?

玉”字本身就在规则的纹理之外有那么一点,古之人不余欺也!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魏文王说扁鹊是最好的医生,扁鹊却说自己不如两个哥哥。魏文王问:“那你的两个哥哥为什么没你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善于把病消灭在萌芽之前,结果病人总是怀疑自己没病,所以大哥的名字天下不闻。我二哥善于把病消灭在萌芽中,结果闻名乡里。而我善于治疗重病,结果闻名天下。”魏文王便又改口说扁鹊的大哥是最好的医生。对此,很多人不以为然,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扁鹊还是最好的医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解析】

学生的立意主要有七种: 第一种,要像扁鹊那样谦虚。第二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第三种,技术最好的扁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四种,群众的眼睛不一定雪亮,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第五种,世界上需要扁鹊和他大哥这两种医生。

第六种,既要学习扁鹊的高超技术,也要像扁鹊的大哥那样防患于未然。第七种,既要学习扁鹊的高超技术,更要像扁鹊的大哥那样防患于未然。逐条分析:

第一种,扁鹊说的话不是礼节性的谦虚,而是有理有据的分析;所以他是甘拜下风。第二种,在这则材料里提到的古代群众,认识不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治疗疾病,没能看到扁鹊的大哥既能让人少花钱,又能让人少吃药、少做手术、少受罪,而只看到扁鹊技术高超这一面。其实,只要问问自己更想让谁当自己的家庭医生就不难做出准确判断。所以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虽然是一个经典说法,但在这里却是一个陷阱。

第三种,技术最好的扁鹊虽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在这则材料中,则应对此一笔带 第四种,对陷阱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过于纠缠,衍生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样的论点反而偏离了题意。材料中,群众不是主人公,群众让谁扬名天下也不重要,若谈“名与实”也跑题。

第五种,说法虽对,却拘泥于表象,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第六种,没有重点,主次不分。第七种,是最佳立意。分析一下,立意的分水岭主要有三。一是作为医生,是扁鹊最好还是扁鹊的大哥最好;二是好在什么地方;三是对于陷阱的处理。我想强调一点,对于陷阱句,在作文中最好不提。

防患未然,才是最好

扁鹊能妙手回春、起死回生,却在防患于未然的大哥面前自叹弗如。的确,病入膏肓的人即便痊愈,也是元气大伤,哪里比得上从亚健康状态迅速回到健康状态呢?所以说,扁鹊比他大哥略逊一筹。我们要学习扁鹊高超的医术,更要学习扁鹊大哥防患于未然的高明。

有消防知识的人都知道,火灾应该以预防为主,即便有了火花,也是很容易扑灭的。火越烧越难扑灭。与英勇善战的消防队员相比,踩灭烟头的人虽默默无闻,却更伟大。

类似王家岭矿难这样的事故,都有一定的预兆,但是见微知著的人的看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事后也得不到表彰,而抢险队员往往成了英雄。

其实,扁鹊是技术高,而他大哥是境界高。扁鹊的大哥挣的医疗费肯定比扁鹊少得多,而这样的医生不正是我们最需要的吗?当一位乡村医生用几元钱的药治好了城里人的感冒,不是让他们津津乐道吗?所以说,未雨绸缪胜过浴血奋战,曲突徙薪胜过临渴掘井,有备无患胜过力挽狂澜。

近来,校园恶意伤害事件频发,凶手们往往是为了报复社会对自己的不公。他们自身的问题是主要的,但有关部门若能对这些失败者多一点关心和帮助,这些人恐怕不至于毁人自毁。像“犀利哥”因拿不到工钱而沦为乞丐,已经走在社会的边缘;现在他被聘为广东某农庄的时装部经理,人生终于开始走上坡路。

往上追溯,甲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非典型性肺炎等传染病,在暴发之前都有征兆,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不会那么严重了。若能一叶知秋,并且防微杜渐,疫情就能得到控制。

1958年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毛泽东写下两首七律《送瘟神》。其一曰:“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其二曰:“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借问瘟神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多一些“扁鹊”、“华佗”,当然有利于送走瘟神,但肯定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而多一些“扁鹊的大哥”,则更有利于人们过上健康的生活,也才是人类真正的福祉。

1﹑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 心动不如行动

2﹑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立意提示: 1、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参考标题:

1、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

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

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

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

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

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

7、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3﹑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提示: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样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怎样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辟的阐述,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新型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顾其余”的原则,我们可以只对其中一点立意。

参考标题:

1、远离毒品,小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

2、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种人)

3、归来吧,慈悲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

4、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

5、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

6、成功之道:化腐朽为神奇(着眼于第四种人)

7、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全部材料)

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全部材料)

4﹑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只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就能化难为易了。材料中曹植的《七步诗》“广为人知”,便点出了是一种传统的认识法。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若站在豆的一面”和“若站在萁的一面”等语句,则运用了逆向思维,说明看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这样一分析,就不难确定出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

1、对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

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

3、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5﹑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

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他想,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请你以上述故事的寓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本材料可以采用多角度立意法:一是从孙子这个角度,可立意为:“在模仿的基础上要进行创新” “要批判地继承” “经验主义要不得”等;二是从猴子这个角度,可立意为: “吃一堑,长一智” “要进行创新”等;三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立意,可以从模仿与创新﹑ 经验与创新 ﹑守旧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等角度立异,论证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但重在论证要敢于创新.6、阅读下面一组材料,结合实际情况写一篇议论文。材料一: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在他75岁的时候,一天正蹲在地上看他画的几何图形,残暴的罗马士兵闯进来,拔出了利剑。阿基米德坦然说:“等一下杀我的头,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几条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不完整的定理呵!”可是罗马士兵的剑已经砍下,阿基米德大叫:“我还没完成——”便离开了人世。

材料二: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黄色炸药。在进行最后一次火药制作实验时,火药爆炸了。他从爆炸的火与硝烟中跑出来,全身多处都流着鲜血,而他却高兴地大呼:“我成功了!”

材料三:

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在实验室里与镭、钍、铀等放射性元素打交道。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居里夫人后来患了恶性贫血而死。她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而她自己却死在镭的手中。

提示:

三位科学家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研究领域也各自不同,但他们有着相似点:那就是对所从事的科研事业,都具有执着忘我的可贵精神。抓住三则材料的“共性”,进行“求同概括”,便会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了。

参考命题:

《可贵的执著精神》

《成功者的启示》 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威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比你行。你看到那儿穿大衣的老头了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

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大到成了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愈急,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紧。

终于,风放弃了。然后太阳从云拮走出来,对老人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不久,老人开始擦汗,然后脱掉大衣。太阳对风说:“你看,还是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有威力。”

【提示】写作时要注间以下几点:

第一,准确领会材料精神。不仅要诠释“友善”的重要性,还要拿它与“愤怒”“暴力”作比较。

第二,可以小处着笔,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可以大处着眼,谈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友善相待,不要战争,不要恐怖等等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 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参考: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

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 “言与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世事无绝对”;从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立意: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治标不如治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10、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了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弓为什么会断?原因在于猎人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过分看中了弓的外表。

参考立意:①人们往往凭自己的主观好恶来判断或行动,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②重外表而轻内在,将会贻害无穷;③任何事物都会有残缺,不必事事苛求完美

11、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中“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是一个比喻,富有含义。“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 “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①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②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结合语段中的问题,我们发现材料还是侧重第二层意思—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写作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应落到“面包”即“物质生活” ﹑“水仙花”即“精神生活”上。

12、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文中的人物有卖马人、伯乐和买马人(未点明),但主要人物是卖马人。中心事件是卖马人请伯乐帮忙,以好价钱卖掉了一匹劣马。

立意角度:

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不择手段害人谋利的行为;

从伯乐的角度立意:批评名人为劣质产品作广告的错误行为; 从买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从的后果。13、猪八戒照镜子

猪八戒坐在镜子前照镜子。镜子中出现的它,长耳朵,翘鼻子,十分丑陋。它一见就十分恼怒,抡起铁耙,将镜子砸得粉碎。可当它再看时,无论大小,每一块碎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它。

这则材料可横向分解为三个立意角度:猪八戒、镜子、猪八戒和镜子。

从猪八戒的角度看,它自己长耳朵、翘鼻子,十分丑陋,却责怪镜子,迁怒于镜子,足见它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据此,可立意为: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或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从镜子的角度看,尽管猪八戒将它打碎了,但它依然反映八戒的丑陋,并不因为被打碎而作丝毫的改变。依此可立意为:要学习镜子不畏强暴、坚持真理的精神。

从二者合一的角度看,猪八戒打碎镜子,可以看成邪恶与暴力向真理挑战;镜子碎了仍反映八戒的丑陋,可看作真理是战胜不了的。所以,其立意可为:邪恶与暴力是战胜不了真理的。

14、《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世界有了我们而更美丽/相互欣赏/营造共赢的风景/相映成趣的美丽(共同的风景)/你也是一道风景

(欣赏你)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下面提供几种参考构思:(1)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3)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4)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16、珍 珠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 /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及给你的启示,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认真读诗,我们了解到,“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是关键句,它告诉我们:生命离不开苦难,只有经历了痛苦,战胜磨难,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作者的意图就是要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失败和打击时,应该怎么做呢?如果不能正视磨难,而是整日痛苦不堪,以泪洗面,那么我们就只能永远沉沦下去,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的生命就会黯然无光。可见,“珍珠”对应的本体是:成功与磨难,生命与挫折,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

17、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首先明确关键字词:“最前”、“最后”、“痛苦”。第一,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是痛苦的。

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屡遭排挤、迫害。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烧死在罗马广场。

第二,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不痛苦。

陶渊明、李白,走在蝇营狗苟谋取官位的人群的最后,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不扭曲自己的人格,他们何来痛苦?谭嗣同是为变法而流血的第一人,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怀着为进步而献身的热望而死,他是幸福的。袁隆平、钟南山走在科技的最前端,为全人类造福;刘翔跑在世界的最前面,站在主席台的最前端,他面带自信的笑容;牛顿、爱因斯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前人的理论,发现不足,不断改进能够获得骄人的成就。丘吉尔学生时代功课在全校最后,锲而不舍,努力奋斗,终成大器。

第三,走在最前和最后的人既有痛苦,又有幸福。

屈原始终站在政治斗争的前沿,他为国家的衰败而痛苦着,但最后能以死报国,他也是幸福的。范仲淹既在最前、又在最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永远都是一个最痛苦的人,但也是最幸福的人。鲁迅走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最前面,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他既是最痛苦的,又是最幸福的。

18、依据下列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除诗歌外不限。不少于800字。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

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必须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19、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切合题意

1.露珠在枫叶上呈现红色,在荷花上呈现白色——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品性,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环境改变人生(包括写家庭教育、社会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可以)/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人生(际遇),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2.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从反面立意)

3.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

4.借助了枫叶、荷花,露珠显现出不同的色彩——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从露珠这个侧面考虑)

5.寻找合适的位置

6.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

20、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1、要有商品意识(没有从材料的整体出发。)

2、要不知足(没有领悟材料的情感意向。)

3、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从材料本身出发,而是从头脑中固有的概念出发。)

4、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符合材料要求,为最佳立意。)2

1、请根据这一段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不假思索地说:“砌砖。”第二个工人想了想说:“我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却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后来前两个工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提示:

三个人的回答道出了每个人对这一工作意义的认识。第一个工人把砌砖看成毫无目的的工作,既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又认识不到劳动的价值,自然是敷衍塞责,缺乏责任感与上进心。第二个工人是为了赚钱而工作,砌砖的目的就在于挣钱,自然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不思进取,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难于发挥出来。第三个工人热爱本职工作,把它看成是一种创造,他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样的人怎能不成为有名的建筑师呢?

参考立意:

古之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王进喜挖井,郝建秀织布,张秉贵站柜台卖糖果,倪志福钻研钻头,雷锋开车……他们都热爱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中考作文审题训练的例子和 第2篇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审题点拨:

中考作文审题训练的例子和 第3篇

一、抓关键词, 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 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中。因此, 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 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下列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 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 他追逐命运, 但不强求;接受命运, 但不胆怯。走运时, 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 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 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 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 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 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 屈从于命运的安排, 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 当然为人们所舍弃。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 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 固然精神可嘉, 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而把命运当作朋友, 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 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 面对不幸命运, 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 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全面理解材料, 准确把握审题的整体性原则

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常常以对话或小故事的形式出现, 过程比较简单, 但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因此全面理解材料的含义, 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如何全面理解材料?笔者认为, 把握审题的整体性原则是关键。所谓整体性原则, 就是将材料作为整体来对待, 既突出材料的重点语句, 又考虑材料前后的联系。换言之, 不要只抓只言片语, 以局部代替整体, 而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 审视材料所表现的价值取向。如一则由爷爷为果树整枝而引起小孩疑问的材料。材料主要是小孩与爷爷的对话。一种认为“剪掉多可惜”, 另一种认为“剪掉冗枝果树才能长得更好”。从整体来看, 小孩从“现象”出发, 爷爷从“本质”出发, 方法不同, 观点迥异。显然, 材料的含义是“剪枝为了树成材”, 或者说放弃多余的枝条, 为了来年结更好的果。学生掌握了这一重点信息, 如果作一点延伸, 那么自然会想到, 人要立志成才, 必须放弃诱惑, 放弃不良习惯。实践证明, 只有整体把握材料, 才能全面地理解材料的含义。

三、把握材料主旨, 突出立意的主流性原则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 有的含义单一, 有的含义呈多向性。因此当材料中出现多个论述视角的时候, 应该进一步明确材料的主要倾向是什么, 从而去掌握材料的主流视角。所谓“主流视角”, 就是由“主要人物”或“主要形象”通过“主要事件”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或主要倾向。它是“材料作文”立意的根本所在。有些学生之所以在“材料作文”面前不知所措, 主要是因为对材料的主旨把握不准, 对视角的主次分辨不清。因而, 立意发生偏差。针对这种情况, 教学中, 笔者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材料的思想内核, 把握材料的主流倾向, 突出立意的主流性原则。

请看以下材料:据报道, 某市小学生开始带着旅行包上学。年纪稍大的人都会清楚, 二十年前, 孩子上学用的是单肩书包;十年前, 孩子上学改用双肩背包。一日, 爷爷问孩子:“你书包里藏的是什么?”孩子说:“除了书, 还是书。”爷爷笑着说:“你快成为书的搬运工了!”孩子说:“我要把编书的叔叔阿姨也送到学校里去受教育。”这则材料反映的倾向是什么呢?从爷爷的角度看, 有对孩子的关爱, 也有对当前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讽刺;从孩子的角度看, 有对学习资料过多的反感, 也有对学习压力过大的愤懑;从观察者的角度看, 由单肩书包到双肩书包的演变, 再到“旅行包”的上市, 这种变化不能不说是当前教育的一种悲哀。这则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中的主要矛盾又是什么呢?显而易见, 随着书包的加重, 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加大, 这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就是立意的主流倾向。

四、选择好写作角度

对同一材料, 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 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则材料: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 “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 你可以加入水让它发芽, 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 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 则可以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 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 让它长大, 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 自拟题目, 文体不限, 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的寓意是:当你遭遇挫折时, 不要轻言放弃, 只要及时调整心态、改变自己, 机会迟早会眷顾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并不是“犹太人”。而有些考生则认为这则材料反映的是“犹太人做生意精明”, 结果从这个角度人手。作文严重脱离材料主旨。因此, 在把握材料题旨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角度进行写作, 是这类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保证。

谈中考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第4篇

一、学会审题——全面、准确、深入地捕捉文题信息,是写好考场作文的首要环节。

(一)、注意文题类型

近几年来的重庆的中考作文题,文题类型一般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审清题目类型,一是有利于迅速确定题目。命题作文题目是固定的,就不能自作主张,另写文题;半命题作文题目是要进行“完形填空”的,就不能粗心大意,信手填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是自拟的,就应匠心独运,一展才情。审清题目类型,二是有利于写出符合要求的习作。如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有时都有一段文字材料,但两者对材料的处理是不同的。前者必须紧扣材料,或以材料为“骨架”展开故事,或以材料为基础提炼论点,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后者不必紧扣材料,只要所写的内容与材料有关就行。

(二)、注意文题含义

有些文题的含义很丰富,是需要细细琢磨一番的。如2013年重庆中考题“阅读真好”即是。如果认为“阅读”的含义只是局限于读课本、阅读名著,只是浅显的、表面阅读,那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如果能寓阅读于生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段写出阅读书籍的收获、感受,以及对生活的初步阅读,从生活中的收获,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三)、审题的难点是材料作文。要写好材料作文,审题时必须把握下面几个步骤:

1、细读材料,找动情点。

任何一则材料,可供写作的角度都是多方面的,由于个人的生活与阅历的不同,每个人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所受到的触发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必须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动情点,好的题目也会时刻提醒考生这样做。上则作文材料给与考生的提醒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动情点,构思作文就不会很难了。

2、研读材料,定写作点。

题目中的材料,有的含义明确清晰,一读便知。更多的材料则需要细细揣摩、体味、提炼,才能明确其含义,因为它们或者以比喻的形式表达意义,或者用象征的手法表达意义,还有的把多则材料放在一起,需要考生综合归纳,分析其含义。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要找出自己最为熟悉,平常积累材料最多的一点,作为我们的写作点,这样我们差不多可以开始构思全文了

另外,審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要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二、学会立意——于细微处见精神

“文以意为主”。作文首先考虑的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有定评的好文章,凡是为人喜读不厌的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中枢神经,统领全文,贯穿首尾,制约每段,支配每句,故意在笔先,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表达的意图,说明的问题,论述的道理,首先定好。

意,首先要“立”得正确;不正确的“意”,是歪理。它既站不住脚,又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会使人反对。同时,还要“立”得新颖。不新颖的“意”,不免平淡无奇,索然无味,人家不喜欢看,甚至使人感到厌恶。当然“正确”和“新颖”是密不可分的。不正确的“意”,再新颖,也还是谬误;不新颖的“意”,再正确,也还是写不出好文章。因此,立意的要求是正确、集中、新颖、深刻。

、立意要正确

立意正确是作文的根本要求。我们常听说某某的文章很有思想性,这主要是取决于作者创作立意的深刻性。一般说来,我们作文的立意都应该是积极、健康的,力求反映生活中的本质内容,要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也就是说,文章的主题,应该是大家能够认可或是积极倡导的。

(二)、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突出一个主题。就像我们平时说话,不能同时表达两个意思;否则,就会让别人听得糊涂,摸不着头脑。一篇作文,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但表达的意思主要是一个,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集中,就是要把中心思想突出;越突出,文章就越有感染力。这是文章的基本要求。写文章,赞什么,反对什么,恨什么,爱什么,都应该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当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议论文取的是直接的形式,作者直接站出来表明自己的规点、立场和态度;有些记叙文、抒情文则可采取曲笔,运用形容、比喻、象征等手法,写得含蓄些。但任何文章,都要“立主脑,减头绪”,“从头到尾一条线,中心思想贯全篇。”

(三)、立意要深刻

鲁迅先生曾说:“抓住一点,深深开掘。”写文章,要透过观察,直奔本质。从中找出最具有时代精神的,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如最近发生的、别人不常用的,或自己有切身体会的材料。充分反映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貌。给读者以新鲜感和时代感。

1、立意深刻,要学会点化。这种点化常用于文末以“卒章显志”,从而将文章的立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立意深刻,要学会暗示。暗示就是言于此而兴于彼,作者往往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哪些以物喻人,托物寓意的文章多用此法。有个学生写《心中的小船》,明写加重的小船,暗示的却是可敬的父亲,父亲就是那条小船,承载着一家人的艰辛,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由此可见,成功地运用暗示,往往能使文章一石双鸟,拓宽或加深文章的意蕴。

要想中考作文取得成功,学生大可不必去读大量的写作技巧的书,也不必大批量地赶写各种作文,而应及时地梳理一下自己的生活库存,看看哪些材料,可为哪些作文提供下笔的依据;也可以适当阅读一些优秀作文,看看别人如何运用你也有的材料,写出感人的文章,探寻满分作文的成功奥秘。只要我们在平日的作文训练中多加注意,仔细审题、准确立意,就一定会在中考中写出成功的佳作。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第5篇

1、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3、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4、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5、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6、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7、多角度立意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五、随堂训练。

(一)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齿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

亲爱的同学,生活有何曾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

1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 ○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3不少于600字; ○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本文题中材料的关键语句是什么?

2、本文题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3、试说说,文题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来确立中心主旨?你所选取的角度是什么?

4、根据你所选的角度,给你的作文拟一个好标题。

(二)请你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20世纪70年代的一场拳击竞赛中,拳王阿里和拳坛猛将菲雷泽展开激烈对决。当比赛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经筋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用解说员的话说:“这个时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让他轰然倒地”。然而,此时的阿里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血战到底的气势,使菲雷泽认为阿里仍保持着常有的体力,于是在最后一刻,菲雷泽放弃了。裁判当即高举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获胜。这时,保住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菲雷泽见此情景后悔莫及。

要求:

1请你从上面的材料中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自己在观察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所见○

所闻、所思所想,写一篇600以上的文章;

2可讲述故事,可发表见解,可说明问题,可抒发情感; ○

3选择适合你表达的一种文体; ○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

1、材料中有没有关键语句?如有,请你找出来。

2、以上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中心意思?

3、试说说,文题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来确立中心主旨?你所选取的角度是什么?

4、根据你所选的角度,给你的作文拟一个号好标题。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五、随堂训练。

(一)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齿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

亲爱的同学,生活有何曾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

1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 ○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3不少于600字; ○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本文题中材料的关键语句是什么?

2、本文题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3、试说说,文题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来确立中心主旨?你所选取的角度是什么?

4、根据你所选的角度,给你的作文拟一个好标题。

(二)请你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20世纪70年代的一场拳击竞赛中,拳王阿里和拳坛猛将菲雷泽展开激烈对决。当比赛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经筋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用解说员的话说:“这个时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让他轰然倒地”。然而,此时的阿里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血战到底的气势,使菲雷泽认为阿里仍保持着常有的体力,于是在最后一刻,菲雷泽放弃了。裁判当即高举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获胜。这时,保住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菲雷泽见此情景后悔莫及。

要求:

1请你从上面的材料中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自己在观察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所见○

所闻、所思所想,写一篇600以上的文章;

2可讲述故事,可发表见解,可说明问题,可抒发情感; ○

3选择适合你表达的一种文体; ○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

1、材料中有没有关键语句?如有,请你找出来。

2、以上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中心意思?

3、试说说,文题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来确立中心主旨?你所选取的角度是什么?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及 第6篇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真心英雄》是广为传唱一首歌,歌词通俗而又深刻,告诉我们“梦想”如何才能变为“成功”。

可是有位妇人,要买“平安、爱、快乐、聪慧以及刚强”,并且想立即提货,想得真美!怪不得天使说:“孩子,我想你弄错了,我们这里不卖果子,只卖种子。”事实上,弄错了的岂止妇人?不愿努力,痴心妄想,不愿付出,却想回报,这样的人并不少。有好多同学说,我也想学好。可是,为了学好你努力了吗?如果你依然贪玩,不守纪律,你能学好吗?如果你依然粗心马虎,做事潦草,你能学好吗?如果你依然懒散,意志不坚,你能学好吗?通往成功的道路从来没有捷径。

杜甫,小时候贪玩,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偏偏他又力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只有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这才“下笔如有神。”

幸福不是毛毛雨,天上不会掉馅饼,空想不会成现实。翱翔苍穹的老鹰,必是经历了无数次摔下山崖的历练,才锤炼出一双凌空的翅膀;涓涓细流,心向大海,只有不怕粉身碎骨,历经千折百回,才能如愿以偿。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校长问为何读书时,周恩来如此响亮地回答。一句响亮的誓言表白了远大的志向,一句响亮的誓言激励着他“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正是有了伟大理想的导引,正是有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奋斗,他才真正成为中华之崛起的功臣。

上一篇:装修申请书下一篇:温莎大学到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