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建设项目

2024-07-22

智慧农业建设项目(精选8篇)

智慧农业建设项目 第1篇

品名:智慧农业物联网大棚实训系统 型号:EV-SHNP-02

高校物联网实训系统-智慧农业大棚

农业物联网是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成果之一。它是将先进的传感、通信和数据处理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构建智能农业系统,是解决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物联网智能农业大致分为3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感知、作物的状态感知和动植物的质量检测等;网络层主要实现感知层所获得信息到应用层的传输;应用层首先通过数据清洗和融合、模式识别等手段形成最终数据,然后提供给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生长监控系统、追溯系统等使用。

智能农业做为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各个高校学习和研究的重点。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环境的特殊背景,并不是每一个学校都有合适的场地和产品来完成这方面的研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东谷软件公司设计了EV-SHNP-02型智慧农业实训系统来满足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使用要求。本方案在学校教室内或者户外,建设一套高标准,高技术的智能农业大棚系统,在此智能大棚有限的空间内集中体现了物联网智能农业的3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系统融合了多种信息技术,拥有很好的演示效果。大棚内装配有多种传感器和执行器,可支持50寸触控一体机或智能手机上的App程序和WEB应用进行统一的控制和管理。东谷软件的智能农业大棚实训系统不仅可以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物联网软件设计》课程的实验平台,还可以用作老师和学生对智能农业进行研究的科研平台。

物联网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具体指的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部署在农作物中的的传感器节点,组建感器网络,采集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最为密切相关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PH值、光照、风速、风向、CO2等环境参数,并通过网络实时传输至远程中心服务器,中心服务器接收存储数据,结合对应的诊断知识模型对数据解析处理,以达到分布式监测,集中式管理。农业管理员、农业专家通过手机或者手持终端就可以及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农作物的生长病症,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湿度、土壤PH值等是农作物种植中至关重要的环境参数,每个条件都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以及品质。传统的人为判断的种植模式存在效率低,无具体量化数值作为依据。因此,在农作物种植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另外还需大量人工和时间来处理,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察觉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由东谷软件公司研发的智慧农业物联网实训系统,在农作物不同的区域内架设各类传感器,主要检测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参数如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PH值、光照、风速、风向、CO2等多种环境参数。

由农业物联网沙盘构成的智慧农业物联网实训系统为高校物联网专业提供了一套智慧农业物联网实训系统,基于本实训平台,在硬件网络层面展现了物联网的基本组成和系统拓扑,在农业物联网软件层面,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及展现等基本软件开发的核心要素。

该农作物物联网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环境因素进行自动采集和智能化管理农业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形成农作物环境监控物联网,最大限度得营造舒适的农作物生长环境,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量,增加劳动效益。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应用,使农作物环境的监控管理不再受到时空局限,智能化的种植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系统特点:

1、标准的物联网体系架构。从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展现,都采用实际的系统模型。非普通的电气联动沙盘可比;

2、所有传感器均为智慧农业现场真实传感器。包括:空气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土壤PH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及视频摄像机等;

3、提供所有系统代码,及详细设计文档。

通过本智慧农业大棚的建设,老师及学生在对物联网有了基础性认知的同时,可以做进一步的二次开发工作,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传感器及网络,使得课题性的开发工作更有观感效果,充分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科学性,也是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的趋势性展现。

智慧农业建设项目 第2篇

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本文在回顾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历程的基础上,提出智慧农业的概念,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由单项应用走向综合应用的必然体现.智慧农业涵盖智慧管理、智慧生产、智慧组织、智慧科技、智慧生活等五个方面.

作 者:周国民 Zhou Guomin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 刊 名:农业网络信息 英文刊名:AGRICULTURE NETWORK INFORM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S126 关键词:智慧   农业   概念  

智慧农业建设项目 第3篇

用“互联网+”打造智慧农业

“互联网+”对农业产业的改变不仅仅是营销层面, 还可以改造生产环节, 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确保产品品质, 最终将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打通, 实现农业和三次产业的融合。用“互联网+”打造智慧农业, 可以重构新型农业产业化体系, 培育充满活力、富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有效、支撑得力、网络健全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链接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互联网+智慧农业”重构产业链价值

据统计, 目前全国播种面积在1.53 亿~1.6 亿公顷。智慧农业与科学管理制度相结合, 让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和生产环节得到综合而全面的应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提高土地产出率, 推动农业向工业化迈进, 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现代化, 是改变中国农业发展轨迹的必然选择。所以说, 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农业”的实质性问题, 正是重构农业产业链价值体系的关键所在。

对于“互联网+智慧农业”在今后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而言, 在实施中必须延长产业链的长度, 促使农产品加工深度的增加;要增加产业链的宽度, 使产业环节和产品功能得以扩充;要扩大产业链的厚度, 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由低效益行业向高效益行业配置。

此外, 农业生产借助“互联网+智慧农业”手段, 还可以开创大众参与的“众筹”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促进专业化分工, 提高组织化程度, 降低交易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时也是打破小农经济制约农业发展枷锁的利器;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智能化等手段, 为农地确权、农技推广、金融服务、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

发展智慧农业要做强三大支柱

有关专家认为, 当前发展智慧农业或者农业的信息化, 在某些方面似乎“感觉有点偏”。因为现在一说起“互联网+”, 基本上是电商的代名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根本目的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交易上, 而要通过电子商务形成的数据、标准去倒逼生产, 也就是说要带动市场化, 倒逼标准化, 促进规模化, 提升品牌化。

2015 年, 农业部在全国22 个县进行了信息农业试点, 把农民所需要的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集于一体, 将服务站作为线上线下结合的关键点来扶持。对信息安全来说, 必须要做到信息安全和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维, 关键是要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对数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目前, 智慧农业或者农业的信息化刚刚起步, 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

智慧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转型之路

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足30%。另外, 农业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多还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智慧农业将是未来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 拓展农村信息服务覆盖范围, 扩大信息资源聚集规模, 加强信息服务载体建设, 建立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机制, 构建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提升农村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 将是摆在农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智慧农业建设项目 第4篇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但为此付出了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巨大代价。在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保护好环境,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序开发,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遏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是我国理论界与学术界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我国的国土面积从农业产业角度可划分为智慧农业城市、生态高值农区和特色美丽乡村。在以生态文明为理念的美丽中国建设中,实施生态智慧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无疑将是推动农业向现代化形态转变的重要策略。

厘清4个概念

概念1:生态智慧农业。生态智慧农业是指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与规律,运用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农业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组织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过程中的废物处理,建立人类和自然环境间相互协调、相互增益的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的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是总体协调、良性循环的整体性农业,是无废弃物、无污染物、集约、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是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具有可持续性、创新性、生态性、绿色性和安全性。

概念2:生态高值农业。生态农业是在生态上能实现自我维持,在成本上低投入,在经济上实现有效益,在环境、伦理、审美等诸方面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深远以及不可接受的变化的小型农业系统。从生态学理论上来分析,“生态农业”就是指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依据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并达到“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生态高值农业”,既是生态的农业,又是高值的农业,体现出农业有很高的投入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时也是既能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又能实现高产、高质、高效益,以及保持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的农业;更是实现“科技、市场、资源、生态、产业经济价值”相结合的总体概念,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结合的现代农业。

“生态高值农业”是以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即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等特性,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集中体现和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相互协调程度的体现。

概念3:智慧农业城。智慧农业城市是指在以物联网和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特征的信息时代下的一种全新城市形态,以围绕农业为核心形成的“涉农”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智慧城市,是与工业城市、旅游城市、资源型城市等相对应的概念。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的产业特色在于以农业为主导,并围绕农业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二是以信息、知识为核心资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手段,通过对信息的广泛获取、对环境的全面感知以及对多获得的信息进行科学有效地处理,并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管理的全面网络化与高度智能化、信息应用普及化与产业发展高端化。

智慧农业城市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一是绿色生态化,即城市体现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特征的生态城市特色。二是信息化,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感知与物联,把城市里分散、独立的信息化系统与物联网系统整合起来,并进行整体提升,构建一个具有良好的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并将之应用于政府决策、市政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等方面的现代管理。三是创新化,体现出智慧城市的根本特征,如在产业中注入数字信息要素,优化传统产业结构,通过在产业链中注入信息化,提高附加值、创造新需求。四是现代化,体现出现代化技术与管理在智慧城市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与城市社会管理等各领域的运用。五是共享与协同,城市中各种新技术的共享与协同,产业发展的共享与协同,强化人与环境的共享与协同。

智慧农业城市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为手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以生态智慧农业作为主导产业,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管理完善的现代化智慧城市。

建设智慧农业城市的主要任务: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围绕智慧农业的发展,提高集成创新能力。二是大力发展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支持等的“二、三”产业,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城市的产业高端化与服务化。三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大力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实现高度数字化、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四是要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与集约发展相结合,建设宜居宜业,生态环境好,服务功能完善的生态城市。

概念4: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是指美丽的生态自然环境与和谐的社会环境的乡村,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人与人的和谐共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

美丽乡村的特征:一是自然性,体现中华文化“天、地、人”和谐相融的核心价值。 二是生态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其中。三是特色性,依据不同地理自然环境,体现出其特色乡村的理念。四是可持续性,也就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永续发展。五是人文性,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与人类文明。

美丽乡村的发展定位: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天人合一的理念,实现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并以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与环境优美作为目标,建设有自然与人文特色、自然环境优美、文化积淀的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任务:一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的生态经济,以农业产业带动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实现整个经济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打造美丽、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三是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选对两条路径

以发展生态智慧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为内涵的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融合各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实现现代化技术与现代化管理理念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过程。因此,需要将来自国内外的优秀科技成果应用于我国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美丽乡村的发展与建设中,以严格实施技术创新与应用、规划与实施。如何在国家层面全面规划生态智慧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如何将规划落到实处,具体路径是什么?

路径1:发展生态高值农业区,建设智慧农业城市。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的提出,重点要发展生态高值农业,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业产业效率。首先,在全国区域内规划出发展生态高值农业区。第二,根据不同规划生态高值农业区的具体情况,开展区域自主创新,从外区域吸引农业方面的高新技术,结合地方需求与地方科技力量,实施东北先进农业区域创新计划、黄淮海绿色现代农业区域创新计划和渤海粮仓科技增粮计划。

在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面对日益尖锐的 “城市病”“大城市病”等城市问题,发展智慧城市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在“十二五”(2011年到2015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对于部分以农业及相关发展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应积极以发展智慧农业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理念,实现产业升级与城市管理提升。一是以发展生态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基本理念,提出生态文明发展规划,并在全国具备发展为智慧农业城市的城市予以身份确认。 二是选择重点农业地区的城市作为发展智慧农业城市的试点,并相应编制智慧农业城市发展规划,进行试点建设。三是依据智慧农业城市的特征、定位与任务,建立智慧农业城市指标评价体系,实施对智慧农业城市的评价与指导。 四是根据全国智慧农业城市的不同分类,在不同类型的智慧农业城市中选择示范区,通过实施某主导产业的技术集成,实现智慧农业城市的产业提升、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有序发展。五是总结不同类型智慧农业城市示范区的特色与成果,形成智慧农业城市发展的基本标准,用以推广指导相应类型的智慧农业城市的发展建设。

路径2: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一方面要从两个层面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一是从宏观层面,在全国各省市层面启动区域特色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依据各地的自然生态禀赋差异,以差异化发展为原则,具体设计区域性的美丽乡村发展规划;二是从微观层面,启动镇一级的美丽乡村发展规划,将镇一级的美丽乡村发展规划与小城镇规划结合起来,统一纳入城乡建设指导体系。

另一方面,要建立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评价,构建美丽乡村建设的指标评价体系,用以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评价与指导。与此同时,要在东部、中部、西部等不同区域选择特定的镇、乡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区,培育镇、乡村一级的特色产业,并将现代农业的新技术通过实施特色产业技术集成,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总结示范区的经验与成果,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标准,并将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标准逐步推广实施。

农业谚语民间智慧谚语 第5篇

1、地瓜要长好,必须育苗早。

2、鱼吃多种草,看你找不找。

3、夏至棉花根头草,赛过毒蛇咬。

4、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5、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6、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

7、青贮原料很广泛,玉米秸秆地瓜蔓。

8、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9、适当密植不误地,一季收成顶两季。

10、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11、要想出好苗,棉籽粒粒挑。

12、夏至两边豆,重阳两边麦。

13、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

14、白露遍地金,处处要留心。

15、阴土换阳土,一亩顶二亩。

16、三年收两头,锅巴盖墙头。

17、天上起了老鳞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18、猪瘟病毒传染快,眼赤无神爱昏呆。

19、秸秆还田,壮地松土又治碱。

20、小表开花虫长大,消灭幼虫于立夏。

21、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

22、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23、深耕施肥再细耙,不收麦子是瞎话。

24、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25、先栽浅,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26、麦耙紧,豆耙松,秫秫耙得不透风。

27、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28、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29、若要庄稼壮,一年一换炕。

30、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农业谚语集锦2

1、耕地深又早,收成才得好。

2、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3、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

4、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5、种地要从上谷种,收割要从下谷收。

6、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7、太阳倒照,晒得猫叫。

8、耕后耢下,减少蒸发。

9、秸秆青贮营养高,适口性强消化好。

10、耕得深,耙得烂,一碗汗水一碗面。

11、人热了跳,稻热了笑。

12、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

13、人怕老来苦,麦怕胎里旱。

14、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15、秸秆还田,壮地松土又治碱。

16、角冷鼻无汗,赶快把药灌。

17、喝了白露水,蚊子撅了嘴。

18、麦到芒种秫到秋,黄豆白露往家收。

19、春鲢夏鲤,秋鳜冬鳊。

20、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21、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里打独身。

22、后期修好棉,还能增成产。

23、八月八,不归家。

24、犁要深细,耙要透平。

25、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26、芒种不开镰,不过三五天。

27、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

28、猪有蛔虫害不小,泻频眼白不添膘。

29、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30、土杂肥,有力气,能增产,还养地。

农业谚语集锦3

1、傍晚西北风,半夜天就晴。

2、随熟随收随运粪,抓紧耕翻莫停顿。

3、大苗欺小苗,小苗少长桃。

4、水荒头,旱荒尾。

5、夏至无雨三伏热。

6、白露到,摘花椒。

7、芒种有雨,夏至晴天。

8、花开九不尽,果子没人问。

9、喝了白露水,蚊子撅了嘴。

10、晚稻全靠伏天长。秋热收晚田。

11、立夏雨少,立冬雪好。

12、追肥浇水跟松耪,三举配套麦苗壮。

13、立夏东风麦面多。

14、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15、白地里看苗,黑地里吃饭。

16、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17、买种省了钱,减产后悔晚。

1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19、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20、寒潮过后多晴天,夜里无云地尽霜。

21、白露,不可搅土。

22、角冷鼻无汗,赶快把药灌。

23、松耪要轻,减少撞碰。

24、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25、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

26、要想沙出金,还得肥水跟。

27、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

28、春季雨丰不歉,冬有大雪多面。

29、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

发展生态智慧农业大有可为 第6篇

——武汉金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行“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模式”纪实

武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武汉金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提供生态智慧农业生产及运营一体化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一家提供优质无污染的生态农产品的运营公司。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让普通百姓安心消费;为发展两型社会建设,让党和政府放心,针对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经营粗放等问题,引导和带领广大农民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在全国创新实施“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现将“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模式、推广的成果及取得的效益总结汇报。

一、在全国创新提出并实施“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模式

所谓“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模式是指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生态投入和智慧管控的生产运营方式,它包括上游农产品生态化标准化的生产种植,中游的独立收购、储存和加工,下游的线上和线下的无缝交易的三个独立的运营体系。

2015年 “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乘互联网+的东风破浪出海扬帆启航,首先是从稻米开始的。金禾科技用“互联网+”的思维联合国内优质种业、生物肥业、生物药业、优质米业、等与稻米生态相关各个环节,从种谷、收谷、加工到购米、鉴米、煮米、品米多个维度着力解决生产环节提质增效、优质优价;销售环节安全、营养、口感、实惠、便捷等五大痛点,让生产者没有后顾之忧;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金禾科技先后在湖北京山、应城、潜江、枣阳、仙桃、新州等多地开展订单生态智慧稻米种植面积达3.5万亩,通过收购订单对广大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托市保护,向他们提供统一的农资配送以及生态农业种植标准和流程,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对农户的生产过程的生态投入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构筑了“金禾生态智慧农业种植圈”,只使用新型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做到生产的农产品同产量低投入、优质无残留。

金禾科技通过建设“中国生态农产品网”,并以该网站为依托,利用高科技实现生态农产品的可追溯,使消费者和监管者都能通过IP和手机随时可以上网查询,从而使金禾生态稻米在全国首创看得见全产业链种植流程的智慧大米;用O2O模式构筑线上线下互动销售链,为消费者提供可体验的快捷购买方式。扫描stncp二维码,进入“中国生态农产品网”:您会惊奇的看到“金禾生态农业种植圈——从插种、施肥、打药、除草、浇水、收割;从收储加工到商超销售;从田间到餐桌„„我们可以共同见证最具爱心和社会责任心;消费者看得见生产过程的金禾圣生态米”的全部信息,从而增强国人对产自中国稻米的信心,提升中国稻米的社会形象。

二、“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推进情况及实测结果

(一)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区域及规模

金禾科技为了在全省大面积推广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模式,2014年在潜江进行了4000亩的运营示范并取得全面成功,2015年公司在武汉新州区及湖北省五个县(市)全面推广实施了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推进情况如下:

※从2014年10月正式启动筹备;

※2015年1月武汉金禾惠农电子商务公司成立;

※2015年3月建设“中国生态农产品网”,2015年9月网站进入调试,十月上市运营。

※2015年4月在湖北省内全面推动推广“金禾生态智慧农业运营”,具体情况如下:

※在武汉东湖北省6个县(市)推广实施了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签约农户大约5000余户,其中: 武汉市新州区推广实施订订单生态水稻种植1500亩。

湖北京山县,推广实施订单生态水稻种植5000亩,;

湖北应城市,推广实施订单生态水稻种植5000亩;

湖北枣阳市,推广实施订单生态水稻种植6000亩;

湖北潜江市,推广实施订单生态水稻种植17000亩; 湖北仙桃市,推广实施订单生态水稻种植1000亩。

2015年8月分别与京山经均米业、应城富水河放心粮油、江江巨金米业、枣阳军盾米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其合作方做好代收代储代加工。

(二)金禾订单生态智慧稻米种植测产情况

各县(市、区)3.5万亩订单生态智慧稻米普遍长势喜人,3000余户农民在整个生产种植过程中无一户出现问题。值丰收开镰收购在即之际,2015年9月8—9日金禾科技组织成立了以东西湖区农业局农技专家为首汇同基地农业技术人员和金禾科技公司技术人员的联合测产专家组,深入到潜江市、应城市、京山县和枣阳市等基地进行了实际收割或理论测产,所到之处平均亩产均达1400斤左右,比同产地使用化学复合肥的产量要高100—200斤,个别地方的农户亩产超过1700斤以上,深受广大农户的追捧。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武汉市电视台、中国农资导报、湖北农业微信公众订阅号、潜江日报、楚天金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稻谷的收购及加工工作正有序进行,十月中旬金禾生态米将在线上和线下同时上市销售,我们将努力做好推广销售的全部工作,让我们试目以待。

三、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我公司在全省多个县市推广的“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实地种植面积达3.5万亩,经东西湖区农业局联合当地农技部门组织专家、金禾科技农化服务技术人员及农户代表进行实地收割和理论测评,平均亩产均达1400斤,个别地方有的超过1600斤,比使用化肥的平均要高出100—200斤,真正走出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的路子,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1、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对于农户节本降耗增产增收成果显著 1.1节本降耗:因实施订单农业在种子、生物农药和金禾大三元复合生物有机肥料的投入上受集中批量采购影响,每亩节省种、肥、药投入70.00元。其中种子20.00元、肥料10.00元、农药40.00元;因使用金禾圣大三元复合生物有机肥增强水稻抗性而减少药物使用,每亩降低药物使用成本30—50元,两项合计每亩降低农民种植成本在100—120元。

1.2提质增效:因实施金禾生态稻米种植稻米的内在品质有了显著的提高,无污染、无农残、无重金属,公司执行的优质优价订单收购政策,农民所交的稻米公司以高于国家指定的牌价每斤0.10元组织收购,仅此1项每亩增加农民收入在140元左右。

1.3直接带动农民增收节支:每亩增收节支达240—260元,共计增收节支达840万元,3000多户农民家庭户均增收节支达2400元,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效益。

2、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社会生态效益突出

第一、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可在保障粮食总量和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化肥的零增长:使用金禾圣大三元复合生物有机肥(NPK≥30)与45%复合肥相比,用量和产量相同,每亩可节省(纯N+P+K)15公斤,不仅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化肥零增长的目标,而且在保障粮食总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首次实现了化肥的负增长,对于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意义十分重大。

以农用化学复合肥的主导产品45%复合肥为例,节省的(纯N+P+K)15公斤可换算成33.34公斤45%复合肥,3.5万亩耕地按单茬计算,节省化学复合肥1169吨。

第二、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对于保护环境意义重大:每生产1吨化肥要产生5吨二氧化碳,3.5万亩订单生态水稻种植共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45吨。与此还补充了土壤有机质和有益微生物,对活化、保护、改良土壤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每亩水稻种植可产生水稻秸秆500公斤,3.5万亩订单生态水稻种植使50000吨水稻秸秆实现了就地还田,使秸秆资源得以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根据含碳量来计算,燃烧一吨秸秆大约可以产生2吨的二氧化碳,秸秆还田共计减少100000吨二氧化碳排放。

总之,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对于二型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保证农产品安全维护百姓身体健康,对于引领和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如何构建“金禾生态农产品销售链”

要想使生态智慧农业种植圈的规模越滚越大,越来越具吸引力、感召力和带动力,就需要拥有无障碍的销售力,从总体而言“金禾生态农产品销售链”的构建在一定的程度上直接影响“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模式的成败,打造畅通无阻的“金禾生态农产品销售链”,就必须注重塑造生态智慧农产品的品牌,公开、公正、透明的让消费者、监管者和服务者随时随地了解和掌握农产品的信息,让老百姓明明白白的消费,购得舒心,用得安心,吃得放心!

1、用诚信爱心和责任树金禾圣生态稻米品牌 第一、做老百姓吃得起的高品质放心大米

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大米绿色环保健康等安全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金禾生态米为确保质量安全,严格按“金禾生态稻米种植标准”进行标准流程种植,实行单独收购、储存和加工,各环节严格把关,做到质量溯源,金禾独特的“生态智慧农业运营”,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经国家粮油检测中心的权威检验,各项营养指标全部达到并远超国家一级优质稻米标准,全部正向指标高于标准5—8倍,负向指标低于国家标准5—8倍,且无任何农药残留,从而百分百确保稻米的质量安全。

金禾生态米品质优异,成本稍高理应优质优价,但作为中国最负爱心的稻米品牌,为了让中国普通百姓都能吃得起高品质的放心大米,公司实施大幅让利于民的销售政策,全面实施优惠市场定价。第二、做消费者看得见种植过程的生态智慧大米

国内大米的生产与销售,普遍存在着生产者与消费者、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状况,消费者一般无法获知生产过程的准确详细信息,对大米内在品质好坏也就无从判断。为了让消费者“购的放心、吃的安心”,项目通过“金禾生态米+互联网”,从播种、施肥、打药、浇水、收割到单独收购、单独储存和单独加工等全程进行数据采集,让米的生产过程通过IP和手机上网进行查询和溯源,确保信息公证、公开和透明,以满足消费者和监管者的信息需求,消除购买时对产品生态环保质量安全顾虑,提升中国农产品的信心指数以及中国农产品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第三、做中国最有社会责任的好米

从上游种植方面:响应党和政府号召,顺应中国农村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通过打造“金禾生态智慧农业种植圈”,带领广大的农民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既从根本上解决了种田农民的后顾之忧,增产增收、提质增效;又从根本上较变了农业落后的粗放的生产发展方式,使农业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成为可能。

从社会消费方面:当今毒大米、陈化米、抛光米、掺杂米等各种问题大米陈出不穷,中国人为了吃上一口好的安全健康放心米饭成为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老百姓不知道买什么,吃什么农产品是安全的,,,为了让中国百姓能吃上安全放心的稻米,我们通过“金禾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打造金禾圣生态米,尽管金禾生态米品质优异,但作为中国最负责任的稻米品牌,为了让中国普通百姓都能吃得起高品质的放心大米,我们实施大幅让利于民的销售政策。使中国百姓增强对中国农产品的信心!

2、建设线上与线下的金禾圣生态米全网销售渠道 第一、实现线上无缝销售

以自营的中国生态农产品网为主体、结合京东商城金禾生态智慧稻米专卖、加上央视网商城独特的品牌及商品营销打造全网营销;同时,借助微信营销充分运用互动式、体验式销售而粘住客户。

第二、线下分档分级整合营销

从高端的新世界、群光等高端卖场到家乐福、沃尔玛全国大型连锁商超;从中百仓储、武商量贩、中商平价本土大型连卖场;从中百便民到各个社区卖场,分档次全线进驻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需要;从连锁餐饮到大专院校教工、职工食堂; 从企事业单位集团消费到批发市场及优质米源供应。

生态农产品销售链的建设,为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支撑,只有两个车轮的协同运行,生态农业就能持续发展。

五、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模式三年运营规划

2015年金禾生态智慧农业模式运营虽然联得了成功,但离党和政府倡导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两型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金禾科技将在省农业厅的指导下,在东西湖区农委的领导下,加大在全省各县市的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模式的推广力度,力争跨上新的高度完成三年的推广目标。其

一、总体目标:

(1)把“金禾圣生态米”打造成中国生态米第一品牌;把金禾惠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在“生态智慧农业”行业的领军企业;2016年启动公司上市工作,2017年下半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2)培养一支具有战斗力运营的队伍;创建一个完善的经营管理运营系统;开创一个全国性可持续运营的渠道;

(3)三年累计完成6.5亿元销售额,实现毛利1.3亿。其

二、具体目标:

(2)2016年推广金禾生态智慧农业10万亩,加工金禾生态大米3.4万吨,完成销售收入2.45亿元,实现利润1900万元;

(3)2017年推广金禾生态智慧农业20万亩,加工金禾生态大米7万吨,完成销售收入5.04亿,实现利润4000万元;

(4)2018年推广金禾生态智慧农业30万亩,加工金禾生态大米10万吨,完成销售收入7.2亿,实现利润5760万元。

六、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运营模式的几点启示

在中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转变农民生产方式,走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新路;要带动和引导农民从事生态农业生产,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种田农民的后顾之忧。就要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就得以合同的形式对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实施订单收购。就要使农民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就必须增加农民收入,降低投入成本,实施优质优价,落实和执行高于国家指导的保护价收购。从这几个方面来讲金禾订单生态智慧农业具有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值得大力推广实施和落实。

1、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生态农业提供了实操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与农户签订收购订单合同,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进行托市收购,从而构建“生态农业种植圈”锁定分散单个农户严格按照《生态农产品种植标准》和《生态农产品操作规范及流程》要求,带领并引导农民从事生态化、标准化的集约生产。在品种选择上统一使用湖北省农业厅审定的优质种;统一用大品牌的复合生物有机肥替换原有化学复合肥;统一用生物农药替换原有化学农药进行作物病虫防治;在资源环境上统一使用“秸秆腐熟剂”实现作物秸秆的就地还田。

2、为农业的互联网化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互联网+的实施路径

农业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不能为互联网而互联网化,但互联网作为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全可以为农业的生产运营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农业的互联网化主要可从多个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一方面对每个农户的“生态农业种植”整个生产过程,即从播种—施肥—打药—除草—浇水—收割—储运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可使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部信息,诸如播什么种、施什么肥、打什么药等等都能做到生产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无论是生产者、监管者、还是消费者都能时时查询,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明白消费。3对创建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农产品品牌价值及形象提升,不仅要有好的理念和好的整合策划推广,还取决于农产品的内在质量(物有所值包含包装、外观品质、口感),这是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首要考虑因素,更重要的是影响农产品品牌及消费者的关键因素在于农产品生产信息的传播沟通,消费者能够通过IP和手机对你生产的农产品进行时时查询,得到第一手他想知道的相关信息,他们就会增加对你所生产的农产品信心,从而产生信赖感和忠诚度。

4、对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有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对于多数农产品而言因多方因素影响始终存在着卖难和买难的“两难”现象,农产品的销售也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卖难买难就应从“卖全国买全国”上狠下功夫,在提升品牌的前提下做好线上和线下的无缝链接,实现在线支付交易,线上线下互动式、体验式销售。

智慧农业建设项目 第7篇

政策方面:

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全国农垦农产品、《 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等政策,全力支持“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的发展。

最新发布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透露,物联 网技术有望在农业部确定的 200 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获得农业部和财政部资金补贴。并先行先试重点开展 3G、物联网、传感网、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该区域的先行先试,推进资源管理、农情监测预警、农机调度等信息化的试验示范工作,完善运营机制与模式。

据悉,按照 《规划》 要求,今后五年,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将从现在的 20%提高到 35%,基本完成农业农村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

具体指标包括: 农业生产信息 化整体水平翻两番,达到 12%;农业经营信息化整体水平翻两番,达到 20%;农业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 60%;农业服务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 50%等。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财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投

入力度,为赢得“三农”发展黄金期做出了重要贡献。2003-2012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超过6万亿元(2012年数据为年初预算数,下同)。总量上,中央财政“三农”投入从2144亿元增加到12286.6亿元,翻了两番还要多;速度上,中央财政“三农”投入年均增长21%,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年均增长4.5个百分点;比重上,中央财政“三农”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3.7%提高到19.2%,达到将近五分之一。从千亿到万亿,数量级跨越的背后,是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保障机制的逐步形成完善。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2012年11月1日]

近日,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13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预算指标69.3亿元,用来提高地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促进预算支出进度。

财政部要求各地切实做好预算编制、指标安排、项目前期准备等相关工作,在确保符合政策和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待2013年预算开始后,即可按程序拨付使用提前下达资金,并按照有关规定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报财政部备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实行“中央宏观指导、地方自主选项”的管理模式,将具体项目的立项权、审批权完全赋予地方,由各地因地制宜,自主选择扶持的主导产业和支持的关键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08-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拨付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381亿元,有效促进了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国家拨款5亿发展物联网智慧农业获资助

2012-11-13新疆兴农网

11月8日,据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官方消息显示,工信部与财政部在本周公示了总金额约为5亿元的2012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其中,农业在支持范围内。

此次入围的项目包括八项技术研发与五大智能领域共计149项,其中技术研发包括超高频和微波RFID芯片,微型和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网技术,低功耗无线传感器节点产品,物联网数据传输中间件,图像视频智能分析和识别,面向行业应用海量数据的数据挖掘,物联网安全等级保护和安全测评。五大智能领域包括工业、农业、物流、交通、医疗。

智慧农业云平台用户简报 第8篇

智慧农民云平台依托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应用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于2014年11月正式面向基层农业局推广应用。截至2016年5月30日,共搭建区县级云平台63个;累积开通农技员账户4 972个、示范户帐号35 128个;已填报农技指导、培训数据等共84 620余条。

1 智慧农民云平台建设统计

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共搭建区县农业局云平台63个,用户主要集中在安徽、广西、贵州、福建、吉林、河北、海南等省份。

1.1 农技员建设统计

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共有4 972个农技员开通使用云平台,开通农技员账户前10名的区县依次为:安徽埇桥(287人)、安徽萧县(250人)、安徽泗县(210人)、内蒙古奈曼旗(200人)、安徽界首市(180人)、山东高密市(171人)、安徽利辛县(164人)、河北易县(155人)、福建上杭县(137人)、贵州习水县(136人)。

1.2 示范户建设统计

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共计35 128名示范户开通使用云平台(详见表3),其中开通示范户账户前10名的区县依次为:安徽埇桥区(2 889)、安徽萧县(2 420)、安徽泗县(2 089)、安徽界首市(1 790)、安徽利辛县(1 598)、山东嘉祥县(1 235)、广东英德市(1 084)、吉林双辽市(1 069)、吉林敦化市(1 016)、贵州福泉市(1 000)。

2 智慧农民云平台使用统计

智慧农民云平台通过两个手册(技术指导员手册和科技示范户手册)的填写实现绿色化、信息化办公,改变农技人员学习培训和管理模式。截至2016年5月30日,两个手册的填写记录共达76794条。

2.1 指导记录填写情况统计

截止到2016年5月30日,农技员填写指导记录共计5 984条,农技员指导记录排名前5的区县依次为:福建上杭县(1 125)、福建连江县(910)、吉林敦化市(811)、安徽利辛县(673)、湖南鼎城区(401)。

2.2 技术指导员填写指导记录排行

区县技术指导员指导记录排前10名的姓名依次为:安徽利辛王琳(103)、福建上杭傅松(91)、福建连江陈文书(90)、湖南鼎城钱海霞(81)、安徽利辛储硕(81)、福建上杭陈静(80)、安徽埇桥任佰新(76)、福建上杭薛德乾(75)、湖南鼎城李长发(63)、河南新县刘金珠(60)。

2.3 技术指导员手册填写情况统计(除指导记录)

技术指导员手册含培训记录、年度工作方案、工作计划、继续教育等,主要围绕技术指导员农技推广工作展开。截至2016年5月30日,目前全国共有27个区县在使用技术指导员手册,共计填写技术指导员手册13 493条,其中技术指导员手册填写情况排名前5名的区县依次为:福建连江(4 279)、福建上杭(3 040)、辽宁海城(1 705)、吉林敦化(1 304)、吉林双辽市(1 059)。

2.4 科技示范户手册填写情况统计

科技示范户手册主要包含有入户指导、技术指导、产业与规模、收入情况、生产资料投入、销售情况、带动周围农户及农事活动。示范户手册是为了更加方便新型职业农民在线学习、培训及管理;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最终通过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来建设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共有18个区县在使用科技示范户手册,共计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57 317条(表1可看到全国排名前十的区县及其数量)。

2.5 工作日志填写情况统计

工作日志用于汇报日常工作情况、陈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申请上级支持。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共有20个区县在使用工作日志,共计填写工作日志4 334条(表2可看到全国排名前十的区县及其数量)。

2.6全国总体使用情况统计排名

上一篇:纳米隐身材料论文下一篇:《生活离不开工业》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