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设计

2024-06-25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设计 第1篇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难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2、交流疑问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⑴ 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出示句子: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⑵ 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出示句子: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三、复述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四、课外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五、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及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意义。(2)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关于民族平等、民主团结等方面的内容,告知学生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相应法律,帮助学生树立初步、正确的民族观,使学生知道我们应该通过自身言行,维护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交流。

六、课外作业: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设计 第2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2、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3、课外拓展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设计 第3篇

《文成公主进藏》这篇课文,从内容上看,先讲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再重点介绍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过程,最后点明文成公主进藏的功绩,条理非常清楚,学生的阅读理解难度不大;从语言表达上看,文字通俗易懂,人物生动形象,情节扣人心弦、张弛有度,具有鲜明的文体特点,兼具历史感和神奇感,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学生的阅读兴趣高,喜欢学。

【教学目标】

1. 基于预习起点,认读“绢”“豌”“松赞干布”“吐蕃”等难读的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2. 抓住文成公主进藏过程中的主要事件,了解故事的经过,感受文成公主勇敢、智慧、不畏艰险的美好形象,体会民间故事语言生动、想象神奇的特点。

3. 借助板书,抓住主要事件,通过小组合作,复述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借助历史资料,解决预习的知识性疑问

1. 呈现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一个民间故事《文成公主进藏》。课前,大家已经读过这个民间故事了,预习时提出了许多问题。老师把你们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大致分成三组,我们先看第一组问题。请提问的同学把自己的问题读给大家听。

(1)吐蕃在哪里? (2)松赞干布是谁? (3)青稞是什么? (4)文成公主用了几年到达吐蕃?

2. 提供资料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学们对故事中的地名、人物提出了疑问,这很正常,因为文成公主进藏这个故事发生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王老师帮大家找了一个资料袋(课件呈现),请你们自己去读读资料袋,找找问题的答案。

资料袋:唐朝有个邻国叫吐蕃,在遥远的青藏高原。青稞是青藏高原中一种特有的农作物,不但是藏族人民主要的粮食,还能酿成甜甜的青稞酒。吐蕃有个首领叫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使臣去唐朝求婚,文成公主就从唐朝国都长安出发,一路沿着唐蕃古道西行,历经两年来到了西藏。(附:唐蕃古道和唐朝疆域图)

二、初读故事内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意义

1. 呈现学生预习时的第二组问题。文成公主进藏竟然用了足足两年时间,怪不得有同学问:进藏这么难,文成公主为什么还要进藏呢?

这个问题王老师也问过天长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他们给了我这些回答。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请拿出作业单,读一读,选一选。课件出示选择题,交流讨论。

进藏这么难,文成公主为什么还要进藏呢?( )

A. 因为松赞干布派使臣来求婚,并通过了考验。

B. 因为文成公主是去教给藏族人民耕种等技术。

C. 因为是为了密切西藏和内地的交往。

2. 快速读课文找答案。看来我们的回答都不一样,请大家再默读课文,到文中找一找依据,用横线画出来。交流讨论。(其实以上答案都是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

3. 教师小结。文成公主进藏前,吐蕃还是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国家。公主不远万里,历经艰险,来到了西藏,给那里的藏族人民带来了五谷,教会了人们耕种、纺织、酿酒、造字等各种技术,她为藏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三、梳理进藏情节,把故事的经过讲清楚

1. 抓情节梳理故事。藏族人民从心底里喜欢、爱戴文成公主,所以这个民间故事也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讲讲这个民间故事。这一路上,文成公主到了哪些地方,又遇到什么事?请你快速默读这个故事,找一找关键词。(梳理板书)

2. 借助板书讲故事。看着这些板书,你能简单地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吗?(自由练习)

3. 小组合作讲故事。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故事接龙的游戏,老师先讲故事的开头,你们接着往下讲,比一比谁能把故事的经过讲清楚。

四、研读情节,感受神奇夸张,把故事讲生动

(一)感受民间故事的表达特点

1. 这个民间故事,我们抓住地点和重要情节,就能讲清楚了,这是讲好故事的第一步。但是,如果就像我们这么讲,这个故事还能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吗? 能吸引更多人来听吗?请你再默读故事,找找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特别吸引你,让你觉得特别有趣?请用横线画出来,比一比谁找得多。交流讨论。

预设一:学生找(搭、撒、背)任一处。

1出示句子,你们找到了吗?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2很多人读到这个句子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你们有这样的感觉吗?为什么?

3这个故事中像这样不可思议的动作还有吗?

4(屏幕出现这三句话)你看,在民间故事中文成公主就有这样神奇的力量,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我们也来讲一讲。(集体讲述)

预设二:学生找(内地桥、牛羊肥壮、树木疏密、留下脚印)任一处。

1为什么你觉得很吸引人?故事中很多现象都与文成公主有了联系,像这样的现象还有吗?

2民间故事往往带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所以人们讲述的时候经常喜欢用这样的词语——“从此以后、直到现在”。你能用上其中的一个词语选一句话来讲给大家听吗?(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预习三:学生找(小鸟、神鸟、乌鸦)任一处。

1为什么这个故事吸引人?民间故事中动物也会说话,很有意思。除了乌鸦会说话,在这个故事中还有哪些小动物会说话呢?

2谁能来读一读小鸟的话?你们觉得小鸟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把这种担心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集体读)

3看来小鸟真的在为文成公主担心呢!如果它看到公主遇到了一座高山,又会说什么呢?

4民间故事中的动物、植物跟我们人一样是有情感的,所以我们讲故事的时候也要把这种情感讲出来。

2. 同学们找了这么多吸引人的地方,难怪在预习的时候有这么多同学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呈现第三组问题)。你们能提出这些问题,恰恰说明你们已经发现了民间故事一个重要的特点:神奇。(板书:神奇)如果我们能将这些神奇的地方讲清楚,那故事一定会更吸引人。

(二) 小组合作讲故事

1. 下面我们四人小组合作再来讲一讲故事,好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小组合作要求?(课件呈现合作讲故事要求)

1四人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讲述。

2讨论:抓住哪些内容讲,能让故事听起来更吸引人?

3推荐一个人讲,其他人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

2.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故事讲得是不是很吸引人。(小组汇报—学生评价)

(三)教学总结拓展

1. 藏族人民也像你们一样,一代又一代地讲述着这个动人的民间故事。人们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在公主进藏的路上建了一座公主庙,立了一尊公主像,在大昭寺至今供奉着公主进藏的壁画,甚至连一口普通的泉都以公主来命名,文成公主深深地活在了藏族人们的心中。人们把对公主的深厚情感化作了这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让我们一起记住她的名字,一起读——文成公主进藏。(配乐)

2. 课后,请大家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请他们也给你们评一评,比一比谁的故事讲得最棒!(出示评价表)也可以再去读一读其他有趣的民间故事。

【教学评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阅读教学应该根据“学段目标与内容”,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用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串联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标(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王林慧老师在设计《文成公主进藏》一课时,非常重视学生的问题。上课前,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提出一个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在课堂教学中分三组呈现:一开始直接呈现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有关文成公主进藏的背景性知识问题,接着整合呈现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有关文成公主进藏的目的、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在“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吸引你”的讨论中,回应了学生在预习时提出的“文成公主为什么找来一段树干横在河上面就能搭一座桥”等有关民间故事表达特点的问题。整节课教学设计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整节课教学设计简洁、大气,很好地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

二、紧扣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魅力

《课标(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不同的文体,文章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不同,阅读教学的目标和方法也不同。《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具有一定的特点: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和异想天开的成分,情节夸张而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等等。王林慧老师在《文成公主进藏》的教学中,预设了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文成公主到了哪些地方,又遇到什么事”,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二是“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吸引你”,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故事想象的神奇性,并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藏民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感激之情,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非常强。

三、突出复述的言语实践活动,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

文成公主进吐蕃的历史故事 第4篇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下面是关于文成公主进吐蕃的历史故事,一起来了解下吧:

唐太宗灭了东突厥后,又派李靖击败了西南的吐谷浑(我国古代民族之一,在今青海省,谷音yù),打通了西域的通道。西域各国纷纷和唐朝交往,远在西南的吐蕃(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也派使者来了。

当时的吐蕃赞普(吐蕃王的称号)名叫松赞干布,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他在十三岁的时候,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剑等各种武艺,而且爱好民歌,善于写诗,受到吐蕃人的爱戴。他的父亲死去后,吐蕃贵族发动叛乱,松赞干布靠他的勇敢才智,很快把叛乱平定了。

年青的松赞干布并不满足吐蕃的贵族生活,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他派出使者,长途跋涉,到长安来要求跟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唐太宗也听到吐蕃的名声,愿意跟他们结交,还派使者到吐蕃去回访。

过了两年,松赞干布又派使者到长安向唐朝求亲,唐太宗没有答应。吐蕃使者怕松赞责备他不会办事,回到吐蕃后,向松赞撒谎说:“唐天子快要答应把公主下嫁给我们啦,因为吐谷浑王也去求亲,才把我们求亲的事给担搁了。”

吐蕃和吐谷浑两国本来就在闹摩擦,松赞干布听了使者的回报,更加怨恨吐谷浑。他马上出动二十万人马进攻吐谷浑。吐谷浑王看吐蕃军攻势很猛,抵挡不住,就退到环海一带。

松赞干布打败了吐谷浑,乘胜打到唐朝境内的.松州(今四川松潘),又打了个大胜仗。松赞干布骄傲起来,派人威胁唐朝说:“如果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带兵打到长安。”

唐太宗生气了,派大将侯君集带兵反击吐蕃。吐蕃将士对松赞干布挑起跟唐朝的战争,本来不愿意,看到唐朝派大军前来,都要求退兵。松赞干布眼看蛮干下去,要遭到失败,就向唐朝求和。

唐太宗本来愿意同吐蕃友好,也就同意讲和了。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又派了个能干的使者禄东赞带了一百人的出使队伍,备了五千两黄金和许多珍宝的厚礼,到长安去求亲。

唐太宗接见了禄东赞。禄东赞传达了他们的年青国王想跟唐朝友好的心愿,说得娓娓动听。唐太宗心里挺满意,就在皇族的女儿中,挑选一个美丽温柔的,封为文成公主,把她许嫁给松赞干布。

据说,使者禄东赞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后来,在青藏高原的人民中,流传着一个“五难求婚使”的动人故事:

禄东赞在长安求亲的时候,各国来求亲的使者很多。唐太宗下了一道命令,要前来求亲的使者先解答五个难题。哪一国使者能够解答,就答允跟那国和亲。

第一道题目是要求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禄东赞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的腰部。蚂蚁带着丝线,爬过明珠的九曲孔道,丝线也就带过来了。

第二道题目是把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儿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马驹儿是哪匹母马生的。禄东赞把母马和马驹儿分开关了一天,断绝了马驹儿的饲料和水。第二天,再把它们放在一起。饿慌了的马驹儿分别奔到自己的母亲那里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也就认出来了。

禄东赞通过了一道道考试,最后一道是要从二千五百名美貌年青的女子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禄东赞凭他敏锐的眼力,一下子就把那仪态大方的公主认出来了。

这些传说不大可能是事实,但是却反映了吐蕃人民对唐蕃友好的愿望和对完成这个使命的使者的赞美。

公元641年,二十四岁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吐蕃去。唐朝廷为公主备了一份十分丰富的嫁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当然是少不了的,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果品、蔬菜的种子,药材,蚕种。她还带了大批的医药、种树、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的书籍。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从唐朝边境到吐蕃,一路上都有人准备好马匹、牦牛、船只、食物,接送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亲自从逻些(今西藏拉萨)赶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或札陵湖)迎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婚礼结束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越过雪山高原,到了逻些城。公主入城的那天,逻些人民像过盛大节日一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松赞干布还在逻些按照唐朝的建筑格式,为公主专门建造了一座城郭宫殿,给公主居住。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带生字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复述故事内容。难点: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教师: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或指名说说对西藏的了解。)

2导入新课: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出示古文)

“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文成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1)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2)史书真实、简洁地记录了这段历史。那么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进藏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个民间故事。3.板书课题,齐读。

4.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学。(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些与文成公主有关的内容。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检查预习情况。(1)认读词语。

吐蕃

拉萨

大臣

乃巴山

达尤龙真

使臣

求婚

绢花

沼泽地

松赞干布

豌豆

首领

青稞

唐朝

吉祥如意

生多种形式读词。说一说:哪些词语让你联想到西藏?(2)抽取自然段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正音正句。2.理清课文思路。

过渡: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哪些部分具体写了文成公主进藏?

(1)理出全文顺序:

一、(1——4)求婚

二、(5——13)进藏

三、(14)贡献

(2)重点理顺:进藏途中,文成公主遇到了哪些事? 生说,师板书: 搭桥过河

过沼泽地

遇到恶鸟乌鸦

遇到神鸟

背走乃巴山

小结过渡:藏族的孩子们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同学们,你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一)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1.师: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出示地图,看文成公主进藏的线路图,谈谈感受。(艰难,路途遥远,困难重重)

3.读倒数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就这样,„„终于来到了西藏。”说说从哪里看出艰难?

(1)生再读前面6——10自然段的内容后谈论。

(2)丰富想象:走着走着,他们会遇到什么情况?(天气恶劣)走着走着,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情况?(豺狼虎豹)

走着走着,公主会想起什么?(家乡、父母、蒙古的人民、松赞干布„„)(3)指导朗读此句,读出进藏的艰辛。

4.自主创编一个小故事,体会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写话训练)

有一天„„

(二)文成公主进藏的贡献。

1.生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西藏的哪些变化? 2.小组内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1)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了。(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的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艺。(师补充: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神。)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1.生再次齐读古文,升华情感

2.师小结:文成公主进藏,虽然在史书上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中。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也说一说这些故事吧。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可以按照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进藏的经过、进藏的功绩这一顺序来讲,重点讲清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每人试讲一遍)(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并搜集阅读其他民间故事,体会民间故事的神奇有趣。板书设计:

30*文成公主进藏

进藏前

考验智慧

进藏时

搭桥、撒羊毛、遇恶乌鸦和神鸟天鹅、背山

进藏后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第6篇

文成公主进藏(廖志军)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豌豆、沼泽地、技艺、荞麦、血书”等词语。2.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3.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体会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感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的经过;

2.在故事的阅读中感受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成公主的伟大。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西藏风光图片

同学们,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西藏就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信奉佛教,所以在西藏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都供奉着许多神的塑像。可是,在这里还供奉着这样两尊人的塑像:一位是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还有一位是唐朝的文成公主。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吗?

2.人们为什么要把他们当作神一样来朝拜呢?(板书:人?神?)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读读留传在那儿的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根据下面三个小标题给课文分成三部分。允婚——进藏——贡献

三、略读“求婚”,了解起因。

1.话说当年松赞干部派使臣前去唐朝求婚的时候,大唐王帝出了两个考题:第一个考题是什么?使臣是怎样解决的呢? 2.第二个考题又是什么?使臣是怎样来判断的? 3.师引讲文中内容:考过两题后,皇帝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婚。

四、研读“进藏”,讲述故事。

(一)一读“进藏”部分,正字音,说感受。1.请生读5至12自然段,一个学生读一个小故事。同时正字音:沼泽地、豌豆、吉祥如意、血书、达尤龙真等。2.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齐读)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年轻的松赞干布在拉萨隆重地迎接这位美丽的公主,和她结成了夫妻。

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文成公主进藏很不容易。)

(二)再读“进藏”部分,这一路,文成公主经历了哪些事啊?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搭木桥、撒羊毛、修石屋写血书、背乃巴山)1.悟得构段顺序,练习讲述故事:

1)出示第一个故事——搭木桥。请一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文成公主遇到的困难,再写她是怎样做的,最后写事情的结果)

2)师小结:其实另外三个故事也是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是民间传说常用的叙述方法。3.练习讲述故事。

五、拓展补充,情感升华:

我们的故事讲完了,可是同学们,文成公主这一路上经过的事岂止这些啊?

1.出示补充资料:这一路,全长3000多公里,道路艰险,其中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容易迷路,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条件下,文成公主整整走了两年多才到达雪域高原——西藏。2.出示句子,感情朗读: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3.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文成公主?(聪明能干

勇敢坚强

坚持不懈

被人民永远怀念的 „„)

4.师小结:是啊,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奇女子!(板书:伟大)她进藏后,中原与吐蕃200多年间,很少有战争。她还教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纺织、酿酒等技艺。正如诗中所吟唱的那样: 出示诗歌:

高高的珠穆朗玛峰,刻下你的姓名; 雄伟的青藏高原上,生活着你的子子孙孙。你带去了谷物和畜类,奠定了藏区丰产坚实的基础。你带去了工艺和医术,打开了西藏繁荣昌盛的大门。你带去了大唐的文明,给藏族百姓带来了和平与幸福。历史传播你的故事,雪山呼唤着你的名字—— 文成公主

当雄鹰飞跃浩渺的天庭,那就是你不朽的英灵!5.齐读最后一段。

从此,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艺。

6.总结:文成公主为藏族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藏族人民爱戴她,尊敬她,铭记她!正因如此,藏族人民把她当作神,所以也把她的故事神化了。这也是民间传说故事的文学特点。

同学们,让我们也来记住这位公主,记住她的不朽功绩吧!出示:文成公主进藏是汉藏合壁的千古绝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述故事,完成练习册。教学过程:

一、学生复述故事。

二、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

允婚 搭木桥

30*文成公主进藏 进藏 撒羊毛 伟 大

修石屋写血书 爱 戴

背乃巴山

贡献

——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设计 第7篇

本工程位于拉萨市文成公主实景演出剧场主楼观众席上方,为带拉杆悬挑钢结构雨棚。拉萨市文成公主演出场主楼层数4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高度23.70 m,地下室相对标高-3.6 m,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2 计算模型与设计参数

2.1 计算模型

利用SAP2000软件对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有限元模型。本文的计算模型主要有梁单元和杆单元,具体如表1所示。

根据建筑使用要求,本文采用三角形管桁架结构形式建立了雨棚的模型。整体计算模型仅包含钢结构雨棚,不包括演出场主楼,雨棚与演出场主楼的连接设为刚接。演出场主楼对雨棚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挠度的影响可以通过在雨棚结构计算出的挠度基础上附加主楼层间位移角与雨棚悬挑长度的乘积来考虑。而演出场主楼对雨棚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内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最终建立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

2.2 设计参数

2.2.1 荷载作用

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1]的规定,以及建筑使用要求取值如下:

1)永久荷载标准值:结构自重由计算程序自动导算。屋面板、管线及吊顶取0.30 k N/m2。

2)活荷载标准值:0.5 k N/m2。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取1.0 k N,按最不利位置验算。雪荷载:计算取基本雪压为0.15 k N/m2。

3)风荷载:计算取基本风压为0.35 k N/m2、地面粗糙度B类。

4)温度作用:本结构由于纵向长度最长处仅为50 m,且为悬挑结构,故不考虑温度作用的影响。

5)地震作用: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1g=9.8 m/s2)。场地属中硬场地土,Ⅱ类建筑场地,特征周期值0.45 s。

2.2.2 建筑设计分类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和工程设计要求,雨棚的建筑设计分类见表2。

3 时程分析法概述

时程分析法是通过对结构的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从而求出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的一种动力分析方法。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相比,时程分析法通过对结构进行直接动力分析,能够更真实地描述结构的地震反应,可补充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不足,可以考虑地震动的振幅、频谱和持时这三要素,也可以考虑场地条件、地震环境的影响。时程分析法在理论上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更为先进。时程分析可以使用的积分方式为模态积分和直接积分,本文采用直接积分Newmark法[2,3]。

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反应的步骤是:选定地面加速度记录,计算结构的自振特性,确定积分步长Dt和步数,从t=0开始,逐步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标准形式的Newmark方程:

式中,γ、β取不同值可得到不同的线性加速度法,取γ=1/2、β=1/6可得到线性加速度法;取γ=1/2、β=1/4可得到中点加速度法。

4 地震时程波的选取

分析选取三组地震波[4],一共九条加速度时程曲线以及相应的反应谱曲线。三组时程波的地震波反应谱与设计反应谱对比曲线见图2。

5 结构线性时程计算

考虑到雨棚结构的自振频率较密集,其振型包括了水平方向振动和竖直方向振动,同时存在水平和竖向的耦合。这些自振特性说明:水平方向的振动和竖直方向的振动对于雨棚结构的地震响应均有贡献[5,6]。因此,除了对雨棚结构进行单向地震响应分析外,也有必要对其进行三向地震响应的分析[7,8]。

三角形管桁架雨棚的线性时程分析时按两种工况输入地震波,第一种工况只包含水平方向的振动地震波;第二种工况包含了水平方向振动地震波和竖直方向振动地震波。本文选用EL、Taft、RH3这三条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作为输入的地震波。根据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按照8度多遇烈度输入地震波,其加速度时程峰值取70 cm/s2。

第一种工况,只包含水平X方向和Y方向地震波,X方向和Y方向的加速度时程峰值的比例取为1∶0.85、0.85∶1;

第二种工况,同时包含了水平X方向、水平Y方向、竖直Z方向的地震波,其加速度时程峰值的比例分别取为1∶0.85∶0.65、0.85∶1∶0.65。

结构动力方程的阻尼采用Rayleigh阻尼,对应的结构第一阶自振频率为2.005/s,第二阶自振频率为2.303/s。采用Newmark法计算,取γ=1/2、β=1/4。

6 具有代表性的节点和杆件的时程曲线分析

选取双向和三向地震波作用下有代表性的节点和杆件,节点和杆件的具体位置可参见图3。之后分别做出相应的节点位移时程曲线和杆件轴力、弯矩时程曲线。

6.1 节点70位移时程曲线

在前述两种工况下,70节点的位移时程峰值见表3、表4所示。该节点在8度多遇地震作用下(X为主方向)的位移时程曲线见图4。

通过位移时程峰值和位移时程曲线可以看出,结构在Taft波作用下的位移时程反应最大,EL波、RH3人工波作用下的位移时程反应略小于Taft波。节点在工况1和工况2作用下的位移时程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部分时刻也出现了工况2作用下的反应较工况1时的反应稍小,但总体上来看,节点在工况2作用下的反应要大于工况1时的反应。

6.2 节点318位移时程曲线

在前述两种工况下,318节点的位移时程峰值见表5、表6所示。该节点在8度多遇地震作用下(X为主方向)的位移时程曲线见图5。

通过位移时程峰值和位移时程曲线可以看出,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对节点的水平位移影响不大,两种工况作用下的X方向位移时程基本相同。但是,竖向地震作用对节点的竖向位移影响很大。工况2作用下的节点位移远大于工况1作用时的位移,这说明线性时程分析不宜忽略竖向地震分量。

6.3 单元1617轴力时程曲线

在前述两种工况下,1617单元的轴力时程峰值见表7所示。该节点在8度多遇地震作用下(X为主方向)的轴力时程曲线见图6。

由轴力时程峰值和轴力时程曲线可以得出,主拉杆的轴力在X方向为主方向的三向地震作用下达到峰值。考虑竖向地震分量的主拉杆轴力峰值比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要大不少,这说明竖向地震分量不宜忽略。

7 结论

1)竖向地震分量对三角形管桁架雨棚节点位移和杆件轴力弯矩的影响较大,线性时程分析不宜忽略竖向地震分量。

2)在对三角形管桁架雨棚进行三向地震波输入时,其加速度最大值宜考虑1∶0.85∶0.65和0.85∶1∶0.65两种情况。

摘要:以8度区(0.2g)某悬挑28 m的三角形管桁架雨棚为研究对象。输入调整后的地震波,分别按双向水平地震作用和三向地震作用这两种工况,对三角形管桁架雨棚进行线性时程分析。做出这两种工况作用下有代表性的节点位移曲线和杆件轴力、弯矩时程曲线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线性时程分析不宜忽略竖向地震分量;同时,在对三角形管桁架雨棚进行三向地震波输入时,其加速度最大值宜考虑1∶0.85∶0.65和0.85∶1∶0.65两种情况。

关键词:线性时程分析,竖向地震,三向地震,加速度

参考文献

[1] 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GB 50009—2012.Load code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 Industry Press,2012

[2] Hans M.Hilber,Thomas J R,et al.Improved numerical dissipation for time integration algorithms in structural dynamics.Earthquake Engineering&Structural Dynamics,1977;5(3):283—292

[3] Newmark N M.A method of computation for structural dynamics.Engineering Mechanics Division,1959;85(7):67—94

[4] 1940年美国El-Centro地震记录,1952年Taft Lincoln School地震记录,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RH3The EI-Centro earthquake-1940 records.Taft Lincoln School seismic records in 1952.Artificial simulated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y curve of RH3

[5] 沈世钊.大跨空间结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国工程科学,2001;3(3):34—41Shen Shizhao.Large span spatial structure theory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China Engineering Science,2001;3(3):34—41

[6] 冯云田,李明瑞.复杂结构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1;11(1):78—87Feng Yuntian.Li Mingrui.Elastic earthquake response analysis of complex structure.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1991;11(1):78—87

[7] Fan Lichu.Seismic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Hong Kong:Huajie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Co.Limited,1997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第8篇

1、会认 7 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课前,我们收集了许多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下面谁来谈谈对文成公主的`了解?

教师: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取和亲的政策。为了促进唐、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文成公主远嫁藏王松赞干布,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为汉藏 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二、初读课文

根据“阅读提示”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学生读生字。

大臣 求婚 绢花 豌豆 沼泽地 吉祥 可恶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说说课文的大意。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归纳:求婚成功——文成公主进藏——文成公主的贡献。

五、重点交流“进藏”部分

1、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那么课文的哪些部分具体地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第五至第十三自然段。)

2、浏览课文第五至第十三自然段。同桌讨论“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了几件事”?

3、交流汇报。

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发生了四件事

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来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

在沼泽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

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屋子纪念他;

遇见神鸟天鹅,动身前往拉萨,途中把乃巴山背走。

4、自由读读第五至第十三自然段,想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部分内容简要地讲述出来。同桌互相讲,指名讲讲文成公主进藏这部分内容。

六、学习其他几个自然段

1、文成公主进藏前的几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赶快读读,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

七、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教师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八、布置作业

1、《文成公主进藏》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回家后请你把故事简单地讲给父母听。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第9篇

1.认识7个生字。读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资料,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资料,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1.出示布达拉宫图,明白这是哪一个旅游景点吗?

2.同学们,明白布达拉宫位于哪儿吗?

3.西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称为是世界屋脊。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1300对年前,有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使藏汉两族人民能够永远团结,背井离乡,不畏艰难,长途跋涉两年多,来到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在那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这座布达拉宫就是为她修建的。老百姓十分尊敬这位女子,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这天,让我们一齐来学习文成公主进藏。

4.板书,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初读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语句。

2.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做好记号。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对照检查,整体把握

1、词语集锦,学生认读。

大臣使臣松赞干布求婚

吐蕃路纳乃巴山西藏

绢花青稞豌豆沼泽地

2、理清课文的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2)文成公主进藏路途中遇到了哪些事?遇到的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四人小组完成表格。

遇到哪些困难

怎样克服

(3)进藏过程中的故事全概括出来了。那么进藏前还讲了那些小故事呢?

(唐朝皇帝出了“区分马匹”和“辨认公主”两个难题来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四、交流感受,复述故事

1.我们对《文成公主进藏》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给了同学们一些印象。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动人、神奇等)

2.你觉得这些故事哪部分最神奇,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来复述故事,看谁讲得最清除、流畅。

3.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结合学生的自读批注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是漂亮又聪明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到。

(2)是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第四自然的能够体会到)

(3)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谁也难不倒她。(第五到第十三自然的能够体会到)

(4)十分重感情。(第十和十一自然段能够体会到)

(5)为西藏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后一个自然段能够体会。)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第10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资料,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其中学习重点是:读懂诗意,熟读成诵;学习难点是: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此刻,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2.认读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3.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标记,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写在有关句子或段落旁。

三、按类落实字词

1.字音

多音字:西藏耕种可恶绢花

难读字音:栓在青稞豌豆荞麦沼泽

2.字形:唐朝大臣求婚断定吉祥如意

3.完成《特训》一、二并订正。

三、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

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样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求婚──进藏──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四、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交流,但不必须按此顺序):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

(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

(第二至四自然段能够体会得到)

3.受爱戴的,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坚强、坚持的公主:

(第五至十三自然段能够体会到)

4.对感情忠贞的公主:

(第十、十一自然段能够体会到)

5.……还有很多潜藏在文中,等下我们再去发现。

五、感受你最喜欢的性格

师:好,让我们再次读课文,用“”划出最吸引你的性格,说说为什么?

生按要求自由再读课文,找出句子,并体会。(引导到第三种性格)

(一)文臣公主的奉献

(ppt出示:她从京城带上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臣公主一齐进藏了。)

1.为什么这句话吸引了你?

预设:生1:一般的公主出嫁带的是金银财宝,她却带着……/生2:文成公主带着这些东西,为的是西藏的发展和建设。)

2.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生1:臣公主带的东西都是促进西藏发展的,为西藏传播礼貌。/生2:为了西藏的进步,民族的团结,不怕辛苦,带了那么多的……又走了那么久。她一心为了百姓,是一位有奉献精神的公主。)

(二)文臣公主的不怕艰难

1.那文臣公主都遇到哪些困难了?都是怎样克服的?

预设:路纳遇到了一条河——沼泽地——乌鸦传话说松赞干布死了——乃巴山挡路——一条条河,一座座山……

2.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不怕困难,聪明机智地解决困难

(三)对感情的坚贞

1.大家对文臣公主这一系列行为有什么疑问?

预设:问题一:为什么松赞干布死了她不回到富裕的唐朝,却呆在石屋子里?问题二:为什么乌鸦要说谎,神鸟要帮忙?问题三:为什么嫁到西藏?……

2.问题一:为什么松赞干布死了她不回到富裕的唐朝,却呆在石屋子里?

1)除了留在石屋子,还做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写血书,不梳妆。说明她对感情很坚贞。

2)朗读

3.问题二:什么乌鸦要说谎,神鸟要帮忙?

明确:乌鸦在神话中的邪恶的化身,因此邪恶要迫害的就是真善美,神鸟帮忙的也就是真善美,真善美就是文臣公主。

4.问题三:为什么嫁到西藏?为什么选取远离亲人和国土?

1)预设:生1:她愿意远嫁他乡,建设西藏。/生2:她为了民族的团结,忍痛离开家乡和亲人。/生3:为了民族的团结,忍痛远离开家乡和亲人,到遥远、陌生的西藏去。

2)西藏是什么样的地方?

明确:空气稀薄……平均海拔近4000米。干季雨季分明,……: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西藏距长安有3000多公里,一路上……

师:是啊,到这么一个遥远、陌生的地方去,……可她当时只有16岁,这么小的年纪,就承担了如此沉的重任,多么的不容易啊!文中说,这么远……,可文成公主“乐意”地理解了。

3)提问:当时,她的心里会作怎样的心理斗争呢?

预设:生1:为了民族团结,……/生2:要顾大局,就要离开亲人和家乡……

4)朗读13段

六、评价文臣公主进藏的好处

师:文臣公主进藏你觉得这样的行为对一个女子来说值得吗?

预设:生1:我认为文成公主只是一个工具,是唐太宗手中的一颗棋子而已。

生2:我不这么认为!文成公主愿意远嫁吐蕃,可能是因为她爱唐朝,爱西藏,更爱松赞干布!

生3:我同意生1的意见,但是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地理解了,但是一词能够看出文成公主的不情愿,甚至是无奈。

七、板书设计

文臣公主进藏

聪明、漂亮、疼爱

坚强、坚持

对感情忠贞

奉献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第11篇

一、谈话揭题。

谈谈对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西藏的了解

二、查自学:

1、检查生字。

拉萨 大昭寺 松赞干布 吐蕃 仰慕 唐太宗 嫁 遥远 陌生 依恋 书籍 牦牛

2、查词语,质疑解释。

3、读课文。

三、说课文大意,划分段落。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2、学生独立分段,说段意。

3、交流评议。

一(1)为了纪念文成公主进藏的事迹,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2、3)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接受松赞干布的求婚,乐意进藏。

三(4――6)文成公主进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四(7)文成公主为建设西藏做出贡献,藏族人民永远怀念她。

四、按课后第1题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五、交流、评议,随即朗读有关课文。

(1) 文成公主为什么愿意嫁到遥远而又陌生的西藏?因为当时西藏首领松赞干布“仰慕唐朝文化,想和唐朝加强友好往来”于是“到长安向唐朝皇帝唐太宗求亲”,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所以……

(2) 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什么?(理解所带的人、物都是为了促进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是为了个人享用。)

(3) 西藏人民是怎样欢迎文成公主的?先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写作顺序――由远到近

(4) 西藏人民为什么热爱文成公主?(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回答)质疑问难。

六、学生默读课文,列出复述提纲。

七、交流提纲、评议。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八、学生复述。

1、各自准备。

2、指名复述,评议。

文成公主进藏 教学实录 第12篇

生1:空气稀薄……平均海拔近4000米。

生2:干季雨季分明,……

生3: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生4:西藏距长安有3000多公里,一路上……

师:还有那些方面和我们这里不同?

生1:饮食习惯上不同…………

生2:生活习惯上不同……

生3:风俗习惯上并差异很大…………

师:是啊,到这么一个遥远、陌生的地方去,……可她当时只有16岁,这么小的年纪,就承担了如此沉的重任,多么的不容易啊!文中说,这么远……,可文成公主“乐意”地接受了,当时,她的心里会作怎样的心理斗争呢?

生1:为了民族团结,……

生2:要顾大局,就要离开亲人和家乡……

师:是啊,文成公主年纪虽小,却是这么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实在令人感动。请你们用读来展示你们的感受,好吗?

生练读。

生的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你为什么要这么读?你从她的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谁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你能否给她提个建议?(友情提示)

师:好,你们是真正的从内心读出了你们的感受,现在我们能否概括一下“动人”在哪?

生1:远嫁他乡。

生2:乐意远嫁他乡。(自愿的,为了民族的团结牺牲自己,动人在“乐意”)

师板书(乐意远嫁他乡)。

师:还“动人”在哪里?

生1:文成公主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进行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

师:动人在哪呢?

生1:一般的公主出嫁带的是金银财宝,她却带着……

生2:文成公主带着这些东西,为的是西藏的发展和建设。

师补充,生交流。练读,读出感人。指名读,师生评价。

师:一路上,千辛万苦,为了西藏的发展,你们知道文成公主具体带了哪能些东西吗?你们知道走了多久吗?(二年)

★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 文成公主进藏课文

★ 人教版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

★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教学反思

★ 苏教版一下识字2教学反思

★ 三角形的特性例2教学反思

★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第13篇

因此,我们教师就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

而教师的指导则主要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说,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做。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设计 第14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听到这首歌会让你联想到什么?(生说。)

青藏高原上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每一个人。(放图片。)

(定格布达拉宫)1300多年前,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了两年多,来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史书真实、简洁地记录了这段历史。那么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进藏的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二、初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语言浅显、通俗,是民间传说。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预设一、词语积累

吐蕃 拉萨 路纳 乃巴山 达尤龙真

使臣 求婚 绢花 青稞 沼泽地

豌豆 首领 松赞干布 吉祥如意

读词。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

预设二、课文第5~13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顺势理出课文思路:求婚-- 进藏--贡献

预设三、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

指名板书(搭桥过桥 过沼泽 遇到恶乌鸦 遇见神鸟 背走乃巴山 )

小结过渡:藏族的孩子们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等他们长大后又讲给他们的孩子听,就这样,这故事在藏族百姓口中传了一代又一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今天,让我们也来说一说这些故事吧。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预设一、容易: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就像神话故事中的谁一样?板:神

预设二、不容易:你从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

出示倒数第2自然段:“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三、创编故事,体会进藏的艰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看路线图、介绍地名)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提供几条信息。

(二)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

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择其中一条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

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多么艰辛啊!

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4.小结:正如你们描绘的那样,文成公主就这样顶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这条崎岖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在艰辛跋涉的过程中,留下了这个大唐女儿多少思乡的泪啊。这就是真实的文成公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脆弱又坚强的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板:人

三、再读故事,体会文成公主作出的贡献。

一)读懂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

既然文成公主是个人,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却成了神了呢?

1.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师补充: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神。(板:神)

二)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

1.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字里行间读懂人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

(“内地桥”、“牛羊肥壮”、树木稀疏、公主脚印)

师解说: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配以图片、青藏高原音乐)。

小结: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2.播放录像,升华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再读:“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板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

神--人--神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

各位老师:

牐牬蠹液茫

牐犝獯瓮盘迦,我们学校上的是《文成公主进藏》。首先选课也是好事多磨,因为选择范围太广,竟让大家没了意见,结果我们就去征求学校特级教师工作室的盛新凤老师,她刚在我们学校上了一堂《青海高原一株柳》,那份高原情结打动着每个人,她建议我们不妨上上《文成公主进藏》,这是她一直想上而未上成的课。于是,我们也藉着这份情缘开始了对《文成公主进藏》的磨课。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个民间故事,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文成公主经历千难万险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加强了藏族和内地的交流。文章重点描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赞扬了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故事长廊”为主题进行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并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欲望。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有它自身的文体特点:语言直白,通俗易懂,情节虚构。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真实历史为依托,以“求婚-进藏-贡献”的顺序,以进藏的过程为重点。有意思的是,在文中,“求婚”安排的是史料,而进藏的过程赋予了神奇的色彩。如何读懂作者寄寓文成公主身上的神性?首先要读懂老百姓对她的情,民间故事是流传在民间的,所以,在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信息值得我们去关注,老百姓把身边的一切都跟文成公主联系了起来,达尤龙真的树木北稀南密,路纳这个地方牛羊长得肥壮,还有乃巴山的脚印--这些无不折射出藏族人民对公主的情。公主为何会充满神性?这归功于在四十多年间,对西藏做出的贡献,这是她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做出的贡献。这恰恰是文本的空白处留给读者遐想的空间。所以整堂课我们以“神性”--“人性”--“神性”的探究过程展开。

根据对教材的反复琢磨,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激发对文成公主的崇敬之情,初步了解民间故事。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说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板块:

一、古文导入,了解历史。

一、读讲故事,初悟神性。

二、创编故事,回归人性。

三、再读故事,升华神性。

下面说说具体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通过一组富有西藏风情的图片欣赏,帮助学生拉进与西藏的距离。从世界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作为背景,出示古文“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夸后世。”这里出示古文,只要学生能猜到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为文成公主所建即可,让学生了解史书中的真实信息,初步渗透史实与民间故事在文体上的不同点。

第二个环节:初读故事,感受文成公主的“神”。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四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预习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前安排了学生预习,在检查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安排三个环节:第一: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通过用设计“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和“哪些词让你联想到古代”这两个问题,把词语教学和检查自学课文内容相结合。第二:运用课题“文成公主进藏”, 理清课文思路,直奔重点。课文分三部分:求婚-进藏-贡献。尽管历史上有五难或六难婚使之说,我们虽觉不舍,但还是把重点放在了主要内容--“进藏”上面。第三:梳理进藏过程中的事件,运用几个词来概括一段话,同时安排学生板书,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

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安排了简要复述故事,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通过组内说一说,个别说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从学生的声音、表情、语言是否流畅等角度,在评价中指导,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增强转换语言的本领。学生在讲“找树干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乃巴山”时,轻轻点拨三个字“找、撒、背”,一来把握复述故事的基调--“神奇”,二来引出:你认为文成公主进藏是“容易”还是“不容易”的思维碰撞,进藏容易是因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是个无所不能的神,而一个不容易则留给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间。

第三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我们所做的一个尝试。填补文本的空白,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让文成公主回归人性。课文中所描述的是文成公主传说中的进藏过程,其实文成公主真实的进藏过程是充满艰辛的,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们制造了这样一个悬念后,我们预设了四个小环节:1、回归文本,从课文重点句、重点词(跨过、翻过、终于等词)体会艰辛。

2、出示进藏路线图,让学生从蜿蜒曲折的行进路线中感受唐蕃古道的崎岖不平,快速出示经过的地名,再次感受进藏的艰辛。

3、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让学生想象路途中遇到的困难,感受道路的艰辛。

3、出示历史学家提供的一段文字信息,再加上课前我们布置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以上三个环节主要是为学生的想象写话做铺垫。

4、展开想象,把遇到的困难写具体,让学生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第四个环节主要是对文本的升华,对文本作适度的拓展,体会老百姓对文成公主深深的情。首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从民间故事的字里行间找到已浸润到百姓生活中的,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如“乃巴山的脚印”“内地桥”等,再一次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其二,补充相应图片资料,如“公主柳、公主柳、公主塑像”等进一步感受藏族百姓对文成公主的深厚感情。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本节课的设计就围绕着进藏展开,一条线索是想象中文成公主进藏的情景,一条是真实的进藏情景,想象与真实两者交融,给学生留下一个既神奇又真实的人物印象。

上一篇:对优秀学生的颁奖词下一篇:中学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