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自我管理实践的探索教育论文

2024-07-04

大学新生自我管理实践的探索教育论文(精选8篇)

大学新生自我管理实践的探索教育论文 第1篇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和体会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所谓新生入学教育就是帮助新生认识和了解大学教育和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专业及其发展趋势,学会自我评价,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并规划自己的成长道路。入学教育对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节奏,融入大学校园,继而很好地完成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必要性

1.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适应新环境的必要阶段

对于大多数新生而言,考上大学就意味着他将离开自己的父母,离开他生活多年的熟悉环境,第一次独自生活。当他面对新的校园环境、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新的人际关系等一切新的事物时,开始时的几分兴奋就会被巨大的陌生感征服。由于大学的学习生活和中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们很容易因丧失奋斗目标而失去信心,因对大学教育的认识不足而失落,因对学习专业方向的陌生而排斥学习,因不懂合理利用大学空余时间而困惑颓废等等,这些生理、心理上种种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使他们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真空期”。因此,如何引导新生走出“真空期”显得尤为重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能帮助他们缩短心理跨度,逐渐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从而实现四个转变,即:角色转变,从以自我为中心到融入校园集体的转变;目标转变,由考取大学到树立人生理想的转变;学习方法转变,由再现型到探索求知型的转变;思维方式转变,由单

一、约束型到发散、创新型的转变[2~5]。

2.新生入学教育是纠正新生错误大学观的有效途径

很多新生由于受到某些中学教师和家长的误导,对大学的理解偏差很大,认为寒窗苦读考入大学之后,就可以彻底放松、享受生活了。尤其一些中学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为考生勾画了一个太过“完美”的大学生活,使得相当新生在入学的时候对大学报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现实与憧憬产生落差时,很多新生会表现出极大的失落感和对大学的种种不适应,甚至产生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给高校后续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中学教师的出发点可以理解,但站在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善意谎言”的度还是需要斟酌的。再者,新生入学之后很容易受到来高年级同学的影响,这其中自然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如何教育新生进行批判的继承也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新生入学教育的开展就是要帮助新生正确认识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大学观,确定合适的大学目标,为四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坚实基础[6]。

3.新生入学教育是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种办学形式的出现,进人大学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而经济的迅猛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大及人才综合竞争力的不-1-

断提高对高校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办学制度和理念不断受到冲击,社会和时代也对当今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刚进校的大学生,有着年轻人特有的激情和活力,对国际形势、国家命运、社会现状、时代要求、自我发展等既充满了求知的渴望又有思想上的迷茫,我们应当充分抓住大学新生这一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分析了解我国的国情、教育背景、社会现状对新时代人才的要求,适时开展相关的入学教育,激励他们的求学斗志,鼓励他们积极进取、接受新的学习理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

2、7]。

4.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提出了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跨世纪人才,具体而言就是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综合素质人才。根据文件精神,各高校都在研究怎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生入学教育作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活动将为我们循序渐进地开展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铺垫,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素质过硬、专业精通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8]。

二、大学新生的群体特点

1.强调个性发展,但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现在的青年人越来越强调自身个性的发展,90前后一代更为突出。他们很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自我意识强,追求个性发展,但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很好相处,表现出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

2.自身发展愿望强烈,但自我评价定位不准

很多新生在步入大学之后,都会积极主动的通过多种渠道锻炼自己,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往往没有真正的目标,存在盲目的“跟风”情况,在“三分钟热度”失去之后便陷入迷茫之中,不知何去何从,表现出消极的低迷状态和不满情绪。

3.做事起步容易,但心理承受力不足

现在社会的竞争已经无处不在,虽然校园竞争远远不及社会残酷,但新生往往只有开始做事的冲劲,一旦遇到坎坷,便会失去自信,也缺乏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表现为意志薄弱和抗挫折能力差。

4.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理性思考能力不够

当今的大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要远比想象中快得多,他们中西合璧,兼容并包,但缺少必要的判断能力和理性思考,容易被一些人的观点或一些事情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表现为思维模式的简单化和感情用事[9]。

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几点体会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充分理解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深挖入

学教育的内涵,结合实际开展生动活泼、主题鲜明、时效性强、富于启迪性、前导性、交互性突出的入学教育。针对大学新生上述的群体特点,本着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综合考虑,我认为以下几项入学教育是相当必要的。

1.校史校情和爱国主义教育

校史校情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爱校之情的重要途径。一般可以采用带领新生参观学校办学成果,以图片或者记录片的展现形式向新生展示学校的发展史和现状,邀请学校的学术前辈介绍学校特色专业等形式培养他们对学校的自豪感和热爱,进而促使他们拼搏进取、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爱国主义教育则可以通过教育影片、专题报告会等生动活泼、新生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的开展,高校一般往往采用军事训练进行。通过军事训练,教育学生领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涵义,主要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提高抗挫折能力,树立良好的国防意识,肩负起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2]。

3.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主要是向新生介绍本专业的设置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四年的课程安排、每年的学习进程及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等信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态度和专业思想,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行充分的专业教育有利于新生大学目标的确立和自信心的提高。专业教育一般由学校德高望重的专业学者进行,对新生进行系统的专业导论课教育;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辅导员老师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给予学生必要的专业指导;辅之以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学术讲座,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成为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

4.大学生涯规划和学习方法教育

高校应把专业教育、大学生涯规划以及学习方法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进行合理的大学生涯设计,并指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从重现型学习到探索型自主学习是每一个新生必须要完成的转变。在这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辅导员老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全方位指导;可以邀请学校优秀的毕业生现身说法,帮助新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新生尽快进人自主学习状态,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5.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诚信是一切道德之基石,是最根本的道德原则和品质。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要完成历史赋予的历史使命,目前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把自己培养成为诚信之人。教导大学生诚信做人,已是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共识。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可以通过典型人物、事例讨论和

交流等形式进行引导和规范;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身边的真人真事编排演出诚信情景剧,不但寓教于乐,还能加深学生的亲身体会;通过“免监考班级”制度的宣传和推行以及DV形式的《学生手册》学习,倡导严谨的考风考纪,文明学风,诚信做人。

6.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学生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感恩母校和他人的意识,增强回报社会的责任感。笔者认为高校感恩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恩教育。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父母的认同,忌讳谈及自己的父母,认为他们是自己的一种“拖累”。他们已经丢失了为人子女之根本,又何谈接受高等教育呢?在实践中,通过开展“一封特殊的家书——把爱说出口”的感恩教育活动,引导新生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新生将内心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利用新生入学后的首个教师节,鼓励新生把自己真诚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献给自己的恩师。为后续的教育工作打好基础,鼓励学生一步步走向成人、成才直至成功[10]。

7.校规校纪教育

校规校纪教育是通过《学生手册》等规章制度的学习,帮助新生尽快明确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他们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用规章制度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对“自由”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校风校纪教育就是要学生明白怎样做到一个学生的本分,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做或者做得不够都会给教学管理带来巨大的隐患。

8.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讲座、团队辅导、心理学选修课等多种形式,帮助新生尽快完成心理上的过渡,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定位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及抗挫折应变能力等。

9.贫困生的帮扶和引导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收费标准的调整,大学生中家庭经济贫困的约占总体的1/5。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这部分学生的帮扶和引导,要向这部分学生介绍党和政府以及学校开辟的解困渠道,如“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各种社会助学金以及多形式勤工助学活动等等。指导他们做好申请参加勤工助学、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等的准备工作,使经济困难学生切实受到党、政府和学校的温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暂时的困难,克服由此引发的自卑心理,树立生活的信心,鼓励他们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10.团队教育

团队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团队教育,帮助学生认清自身和团队的关系,将自己完全融入到集体组织当中。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与组织成员的统一性和不可或缺性,自觉以组织利益和目标为重,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自愿主动与组织成员积极协作,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的统一。高校可以通过融入时代特色的“两课”教育,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认同感和荣誉感[11]。

11.培养沟通意识教育

深入开展沟通意识教育,对于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指导学生工作方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现阶段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就是沟通,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沟通,让学生不仅把老师当做老师,更能把老师当做朋友,和老师聊心理话,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收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笔者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沟通面对面》系列教育活动增进和学生之间的深入了解,设计开展主题入学教育活动,利用QQ、网络空间、博客等平台增加和学生的交流互动,通过走访宿舍、听课、参加班级活动、座谈、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将“三进”深入贯彻落实,取得了不错的收效。

12.安全教育

组织新生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熟悉学校的周边环境,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通过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系列教育帮助新生树立良好的危患意识。

13.入党教育

高校可以通过党史讲座、党章学习小组等,对新生及时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向学生讲解入党有关知识、程序和党员的标准,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明确奋斗目标,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在新生中培养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有利于发挥他们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充分认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深入研究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全面、及时、细致地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对于帮助他们走好大学学习和生活的第一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新生自我管理实践的探索教育论文 第2篇

2.2引导高校新生认清专业,掌握学习方法,适应高校学习生活,有的放矢想要纠正学生“大学很轻松”、“六十分万岁”等错误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建立起“为自己学”、“重在自学”的观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对“学习与就业”、“考试与实践”、“专业与行业”、“四年的课程分布及学习重点”等问题有清晰的了解,学生才会意识到学习的一点一滴都是为将来的长远发展打基础,而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学院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安排所有本科专业的教研室主任或本专业的优秀教师进入对口专业班级,开展以专业课程介绍与学习方法,行业发展及就业指导等为主题的讲座,因为针对性强,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3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宿舍文化,积极发挥“优秀典型”影响力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宿舍是班级的基本细胞,“细胞”的好坏影响着整体的“健康”,班级风气对学生发展的导向作用,宿舍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树立“比帮赶超”的班风,构建和谐高雅的宿舍文化,积极发挥“优秀典型”的影响力,将会带动整个班级甚至整个学院学风的良性发展。④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学院依靠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在月至11月开展以“建设学习型班级,树立优良学风”为主题的学风建设月活动。通过持续地严抓考勤、严抓纪律,及时教育违规违纪学生,帮助学生改正迟到、不认真听课等不良习惯;通过学风主题班会、优秀学生学习经验分享会、文明宿舍评比检查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4以晚自习为抓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学风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部门齐抓共管、常抓不懈,不断研究学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特点,扎实落实学风建设目标。⑤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学院以晚自习为抓手,建立起严格的大一学生晚自习制度,成立五支队伍通过晚自习开展工作,分别是以院领导为主的督导检查组,以工程制图任课老师为主的课外辅导组,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为主的纪律检查组,以优秀研究生为主的学生互助组,以本科高年级优秀学生为主的经验分享组。这五支队伍根据各自特点,从不同角度发挥功效,对大一学生形成了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学院还与高数课程开课学院举行学风座谈会,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不断完善学风建设措施。

3加强新生学风建设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分析

3.1及时的“观念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转化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动力从入校开始,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室到宿舍,对高校新生从学习理念到专业理论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有效地遏制了“大学很轻松”、“学习无用论”等思想在学生中的蔓延。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及时全面的入学教育,专业教师面对面讲座,让新生对大学、对专业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顺利毕业并不容易”,“学好专业才能更好地就业”等观念深入学生当中,促使学生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为提升教学效果添加动力。

3.2有效的管理模式促使学生主动构建与之适应的学习模式,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制度保障以严格的晚自习制度为代表,严抓各项学习纪律,使学生“迷茫”、“混日子”的时间少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完成学习任务上,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制度保障。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一年级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多,学生课外活动比之中学更加丰富,在严格实施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后,很多学生的感觉是“比高中还要充实,时间不够用。”定期与不定期的考勤检查、教学督察,及时教育处理违规学生的管理方式,使学生旷课、迟到、违反课堂纪律等现象明显减少。

3.3坚持不懈的课外辅导有助于学生应对“薄弱课程”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普通二本学校的学生,因受高考分数的限制,大一不通过的课程中,以理工科的课程较多,其中又以高数、物理等课程为主,学生有对薄弱课程进行课外辅导的现实需要,以提升教学效果。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通过采取上述严抓学风建设的措施并予以实践,在进行了一学年任课老师及优秀学生的课外辅导后,从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整体的教学效果反馈看,2015级新生较往年相比(见表1),对高校教学的适应性明显提高,旷课迟到现象有显著改善,教学互动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有明显改善。

4结语

学风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大一阶段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严抓学风建设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二本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工作,针对近年来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环境、高校环境以及学生自身,剖析了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通过采取为高校新生上好入学教育第一课、引导高校新生认清专业、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宿舍文化、严抓晚自习并采取任课教师和优秀学生开设课外辅导等举措严抓高校新生学风建设,通过一个学年的实践,无论从任课教师教学过程的反映,还是从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体会,亦或是整体教学效果提升的反馈等,均表明,严抓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对于提升高校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该工作必须依靠各部门齐抓共管、常抓不懈,不断研究学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特点,扎实落实学风建设目标,才能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基本保障。

注释:

①钟新谷,汪建群,易贵元.促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10):49-52.

②张文彬.民族地区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10(24):61-63.

③李振兴.新生辅导员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定位与实践研究[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10:257-260.

④刘盈泽.浅谈大一学生的学风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1:181.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探索与实践 第3篇

1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的实施, 就直接价值而言, 是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 并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就深层次价值而言, 则是促使学生个体跨越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促进其全面发展。“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的实施, 能够培养学生个人独立生活、独立思考和自主意识的能力, 形成较为完备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意识, 积极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并顺利实现人生发展阶段和学习方式方法的关键性转换, 帮助他们确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 科学规划学习生涯, 帮助学生由学习为主转变为各方面全面健康发展, 从而为个体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营造高校和谐育人环境

“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的本质是建立了一个有机统一、和谐互动、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很好地诠释了“大学既有大楼, 也有大师, 更有大爱”的内涵, 在学校里形成了“奉献师爱, 关心新生”的文化氛围, 拉近了师长与新生之间的距离, 让许多老师深入到同学们中间, 使远离家乡的新生感受到了浙江大学的温暖, 也让家长们对孩子在浙江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感到安心。这是学校大爱的体现, 给予了学生温暖、力量和信心, 激励他们做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栋梁之材。

3有利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的实施, 抓住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起点或源头。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开端和起点, 新生适应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了本科生教育的效果, 进而影响到了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此外, 从教学质量这个角度来说, “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教职工帮助新生进行学业指导, 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质量取决于教与学两个方面。学生的学是内因, 教师的教是外因,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所以内因的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因为只有解决了学生的学的主动性, 才能使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不断吸收进步, 并有所创新性, 才能真正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在浙大实施以来, 受到了师生的普遍好评, 通过调查问卷和与同学的座谈也发现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新生之友”制度没有把“新生之友”的职责量化, “新生之友”对同学们的关怀与关注程度是取决于老师们自身的积极程度。“新生之友”给予学生的帮助和学生希望得到的帮助不是完全对称。“新生之友”主要给予了学生生活适应和学业指导上的帮助, 学生更希望在职业规划、心理辅导和科研指导上得到更多帮助。

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在此给“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提出如下建议:

(1) 改善“新生之友”与新生寝室的配对机制。“新生之友”最好能与学生相对应的大类专业一致, 以便提供专业指导。建议让高年级的硕士、博士生加入到“新生之友”队伍中来, 使“新生之友”工作更富活力。

(2) 进一步明确“新生之友”的职能定位。明确“新生之友”的工作职责和内容, 让“新生之友”在与学生交流之前应更多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 针对每一位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一对一地指导, 更关注那些不主动参与的学生, 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内心世界, 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摘要:浙江大学“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 是指学校教职工与本科一年级学生寝室建立联系, 开展学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工作制度。该制度旨在让更多的教职工接触学生、关爱学生, 为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在大学期间健康成长服务。通过对该制度的分析和调研, 提出了建设性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新生,适应性教育,学业指导

参考文献

大学新生自我管理实践的探索教育论文 第4篇

摘 要: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个体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教育界广为关注的重点。当今社会大学生受传统教育观念、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思想、行为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剧烈变化,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的问题日益显现。因而,能够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的现状并且给出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及策略,对新时期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324-02

一、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迫切需要各级各类的高质量人才。现阶段的毕业生普遍不能适应社会的各类岗位。他们往往在具体的工作面前束手无策,主要表现为动手能力差、组织管理能力弱及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等问题。究其原因,并不是他们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好,而是与他们在校期间缺乏应有的实践锻炼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自我实践的锻炼,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全面结合起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需要从多种渠道入手。实践表明,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便是其中一项有效的途径,它对促进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满足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

现阶段,全国高校普遍扩建,大学宿舍不断呈现出社区化趋势。学生住宿分散,班级的概念逐渐模糊和淡化,不利于集体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控能力有所下降。同时网络作为一种承载信息的工具,为大学生提供了空间上的无边界、时间上的无限制、伦理观念上的无约束的环境,使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陷入非理性状态,人格向着非常规的方向发展。加之相当部分高校管理模式和思政工作人员的数量及质量问题变化不大,旧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工作发展的新需求。因此,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对适应思政新形势具有重要意义。

3.顺应大学生差异化培养的需求

随着学生在校人数的迅速增加,个体间的差异日益明显,由此出现了一些特殊群体,如特困生、心理障碍生、学习困难生等;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家庭背景、民族状况等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由父母包办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社会化缺陷。升入大学后,他们脱离了各方面的监护,相对开始独立自主地生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机制,对于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尽快成熟具有重要意义。

4.开发大学生的潜在能力

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能够使自身充分利用环境给予的条件,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且能够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自主地利用自己所处的环境,调动起情感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一个良好的利于个体发展的人际环境,使其能够在自身所处的和谐环境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及创造力。所以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对个体的潜能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的特征

1.自我学习管理被动

高中的学习主要以高考为目的,强调外部管理,强调对学生的监督和控制,采取一些强制性的、约束性的措施,而且大多在高中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和管理下完成,这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了高中老师和父母的监督和管教,学习氛围逐渐变得宽松,自我支配时间不断充裕,这样由“硬”变“软”的学习环境,使得大部分学生没有了学习目标和方向,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压力,迷茫和无助成为了他们的普遍心态,更为严重的同学会出现厌学行为,影响其成绩,甚至导致休学或者退学。

2.自我生活管理缺失

在传统教育理念、模式和环节的影响下,我们的高中教育和家庭教育普遍重视分数,忽视了学生基本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培养,造成部分学生所谓的“高分低能”现象。而且现阶段我国的独生子女逐渐增多,社会和家庭生活条件变好,许多家长不注重家庭教育,过于溺爱,包揽过多,使得大学生养成了完全依赖父母和老师的习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管理自己。这造成了当前大量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无法适应和安排一个人的生活,无法独立处理个人的事务,物品、财务一团糟,无法融洽地与室友和同学相处,矛盾、冲突时时出现,甚至会酿成大错。

3.目标战略意识淡薄

人才规划设计是人才成功的关键步骤。大学生入学后,绝大多数人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没有自我管理目标的展览策划,对自己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没有深刻的思考。有的大学生以为目标战略意识就是为了求职择业,因而不慌不忙,到毕业时才去考虑,没有及早进行自我职业发展的积极规划;也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缺少充分了解和掌握,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目标战略意识比较模糊;还有大学生由于没有主动去获取资源有限的生涯教育机会而缺乏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被动地被推入到就业大潮中,不能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选择工作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由此导致大学生找工作难,给社会、高校和大学生本人造成极大负担。

4.自我资源管理低效

自我资源管理低效表现在两个方面:金钱管理随意和时间安排欠妥。

第一,现在的大部分大学生远离家乡,享有足够的自由支配生活费的权利。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渐渐提高,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消费欲、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盲目、随意地支配金钱,不但会浪费父母的血汗钱,甚至攀比成风,使得部分大学生在金钱和娱乐的诱惑下误入歧途。

第二,大学里自主性学习和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带来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使他们变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造成部分大学生时间管理计划性差,零散时间和课余时间的利用效率不高,缺乏时间压力,每天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不设置目标,没有计划,将大量的课余时间用于上网、聊天、玩游戏、谈情说爱、影视娱乐及聚餐等,时间安排不均衡,在时间的分配上不会权衡轻重缓急。

5.心理健康管理不足

伴随着高校扩招,与日俱增大学生的数量,竞争也随之日益激烈,多数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面对生存的焦虑、竞争的压力、发展的期许、情感的困惑等问题,难以有效地控制和调节,不能转移和调节消极情绪,会使其深陷心理困扰的危机中,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三、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途径及策略

1.更新观念

在人才化培养的今天,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应转化意识、更新观念。以往教育或管理者多以管理与服从的方式同学生们相处,这样的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互动性,从而容易造成大学生逐渐丧失自我管理与规划的意识,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而,要更新观念,就要先从管理式转变为互动与融合,增进双方的交流与沟通,使得大学生主体意识提升。然而被教育者,即大学生,应从大学之前的高压管理中将自我解放出来,认清自我的定位,确立自我的目标,将叛逆转化为迎合,根据教育与管理者的引导挖掘自身的自我管理意识与潜能。

2.营造氛围

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首先需要营造一个自我管理的宽松与舒适的环境。将学校中每一位同学都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管理与主体的意识,增强其归属感,逐渐形成一个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环。在此环境中,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同时,也要做到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教育者应引导或吸引学生注重自我管理中的规则与章程,最终做到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大氛围下产生认同感和自觉维护意识,并能够很好地自觉约束自我。

3.创建平台

创建平台不仅仅是为了整合学生们课余空暇时间,更多的是为了丰富眼界、锻炼能力、提升自我,其中还可以使学生们在平台展现风采的同时,产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并成功地完成一次自我管理与主体意识所纵使的活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学校中学生会组织,社团联合会,生活园区管理委员会等等都是为学生准备的锻炼能力,展现自我的平台。校方应更多地创建这样的平台,也要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积极与充分的发挥其能动性。

4.加强指导

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首先是让大学生学习自我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其次让其产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但是在此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者的引导与指导。指导作为中坚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在培养学生产生自我管理意识之后,应该指导他们在进行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我管理的意识与方式。并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他们通过合理有效的利用校园中各种资源,进行自我管理活动的实践。并在导引下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效能,使学生干部的自我行为语言影响其余同学,树立榜样意识。

5.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必须首先发挥学生的自主与自觉性,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再根据当代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和其心理活动的特点,将问题归纳为一般到特殊,逐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才能迈出管理体系建立的关键一步。继续完善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与制度更加离不开每一位领导与老师。教育者们应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并能够将这些问题反馈出来完善该制度,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们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6.开展活动

大学生在高校学习,学习与生活都同等重要。现今,我们愈发觉得:大学,不仅仅是汲取知识的乐土更是大学生塑造人格,培养能力的最佳环境。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在

老师的引导和与同学们的接触以及自我实践中逐渐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因而,在学习之余,开展积极向上的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也是十分有益的。自我管理意识必须融合于具体的活动与实践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管理的意义,才能更好地运用自我管理的方式去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于帅.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缺失与教育对策[J].华章,2012,(11).

[2]毛锐.浅析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现状及培养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

[3]陈梦婷.九零后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建设的探索[J].企业导报,2013,(3).

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实践探索论文 第5篇

学风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大一阶段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严抓学风建设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二本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影响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因素入手,结合实际情况,从严抓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措施、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优良学风建设及传承。

关键词:

高校新生;学风建设;教学效果

学风是学校长期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风指某所高校师生在治学方法、治学态度和治学精神等方面经长期发展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狭义的学风指学生的学习风气。①②③在新时代环境条件下,高等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学风建设为高校建设最核心的内容。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抓好学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是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是一所高校谋求发展、树立品牌的基础。近年来,伴随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学风建设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在少数民族高校担任辅导员工作的管理与实践经验,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从影响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因素入手,结合实际情况,从严抓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措施、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优良学风建设及传承。

1影响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当前高校学风总体来说尚好,但由于受社会环境,高校环境等客观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高校新生学风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社会环境与高校环境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客观因素

(1)教学方式。大学教学中,合班课多、课堂教学知识量大、进度快、复习回顾少、很难安排课后辅导等情况普遍存在。这些情况有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理解知识的程度下降、遗忘知识的速度加快、积累的疑难问题越来越多等问题。

(2)课程设置。大一的课程多以公共基础课为主,以理论课为主,学生缺少系统了解专业背景及发展前景的机会,缺少实践认知的机会,如果不能对专业形成理性的认识,学生很难形成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做出合理的学习和发展规划。

(3)生活环境的变化。多数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离开家乡和亲人朋友,进入全新的环境,结识新的老师和同学,接受与以往不同的学习、生活习惯,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适应过程中,学生如果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4)学习氛围。大一新生处于好奇探索阶段,喜欢尝试,容易受大环境的影响。如舍友里有爱玩、吵闹的学生,自己也很难静下心学习,互相影响;从高年级的学生那里接受到的经验有好有环;大学环境相对开放和多样,交友恋爱、社团活动、打工创业、聚会娱乐等都对大一学生有着相当的吸引力。“学习无用论”正在大一学生当中逐渐蔓延。

(5)作息安排。相对高中而言,大学的作息安排对学生来说是完全不同的模式,在大一学生适应这种变化之前,很难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甚至有些学生还会投机取巧,迟到、旷课、委托同学答到、坐在教室后排等行为在大一学生当中出现得越来越多。

1.2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1)学习态度。高校新生入校前,长期在老师、家长督促下学习的学生对“为谁学?为什么学?”等这类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不自觉地会为满足家长的期待,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去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充分认识学习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遑论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进入高校后,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学生容易开始放松学习要求。

(2)学习目标。高校新生入校前,主要是以通过考试、考取高分为目标,而大学的学习,更注重课堂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为就业和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加强实践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实现长远发展。

(3)学习方法。进入大学后,学生难以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主动阅读参考书籍等学习习惯难以养成。

(4)基础薄弱。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普通二本学校的学生,在高考中,多数存在偏科的情况,知识基础不甚牢固,而大一的课程设置多以公共课程为主,课程难度比高中时更大,部分学生会出现跟不上、学不懂的现象,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2加强新生学风建设工作的实践措施

2.1为高校新生上好大学的第一课——入学教育在大一学生正式进入学习阶段前,一般都会经历军训和入学教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大学充满了好奇心,谁在这个时候掌握为大一学生答疑解惑的主动权,谁就能率先对大一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大一学生注册报到后的三天内,学院党政领导以及班主任就协同学生干部走访学生宿舍,关心问候学生,了解学生心态。一周内,包括院长、“天山学者”在内的领导、专家从不同方面为新生开展了入学教育讲座。内容包括:校史、院情,专业的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就业方向,学籍管理及教学管理规定,责任人生,新生引航教育,考研指导等内容。通过教师专家学者及时的指导与建议,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新生活。

2.2引导高校新生认清专业,掌握学习方法,适应高校学习生活,有的放矢想要纠正学生“大学很轻松”、“六十分万岁”等错误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建立起“为自己学”、“重在自学”的观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对“学习与就业”、“考试与实践”、“专业与行业”、“四年的课程分布及学习重点”等问题有清晰的了解,学生才会意识到学习的一点一滴都是为将来的长远发展打基础,而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学院在2015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安排所有本科专业的教研室主任或本专业的优秀教师进入对口专业班级,开展以专业课程介绍与学习方法,行业发展及就业指导等为主题的讲座,因为针对性强,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3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宿舍文化,积极发挥“优秀典型”影响力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宿舍是班级的基本细胞,“细胞”的好坏影响着整体的“健康”,班级风气对学生发展的导向作用,宿舍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树立“比帮赶超”的班风,构建和谐高雅的宿舍文化,积极发挥“优秀典型”的影响力,将会带动整个班级甚至整个学院学风的良性发展。④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学院依靠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在2015年10月至11月开展以“建设学习型班级,树立优良学风”为主题的学风建设月活动。通过持续地严抓考勤、严抓纪律,及时教育违规违纪学生,帮助学生改正迟到、不认真听课等不良习惯;通过学风主题班会、优秀学生学习经验分享会、文明宿舍评比检查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4以晚自习为抓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学风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部门齐抓共管、常抓不懈,不断研究学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特点,扎实落实学风建设目标。⑤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学院以晚自习为抓手,建立起严格的大一学生晚自习制度,成立五支队伍通过晚自习开展工作,分别是以院领导为主的督导检查组,以工程制图任课老师为主的课外辅导组,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为主的纪律检查组,以优秀研究生为主的学生互助组,以本科高年级优秀学生为主的经验分享组。这五支队伍根据各自特点,从不同角度发挥功效,对大一学生形成了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学院还与高数课程开课学院举行学风座谈会,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不断完善学风建设措施。

3加强新生学风建设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分析

3.1及时的“观念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转化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动力从入校开始,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室到宿舍,对高校新生从学习理念到专业理论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有效地遏制了“大学很轻松”、“学习无用论”等思想在学生中的蔓延。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及时全面的入学教育,专业教师面对面讲座,让新生对大学、对专业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顺利毕业并不容易”,“学好专业才能更好地就业”等观念深入学生当中,促使学生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为提升教学效果添加动力。

3.2有效的管理模式促使学生主动构建与之适应的学习模式,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制度保障以严格的晚自习制度为代表,严抓各项学习纪律,使学生“迷茫”、“混日子”的时间少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完成学习任务上,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制度保障。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一年级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多,学生课外活动比之中学更加丰富,在严格实施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后,很多学生的感觉是“比高中还要充实,时间不够用。”定期与不定期的考勤检查、教学督察,及时教育处理违规学生的管理方式,使学生旷课、迟到、违反课堂纪律等现象明显减少。

3.3坚持不懈的课外辅导有助于学生应对“薄弱课程”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普通二本学校的学生,因受高考分数的限制,大一不通过的课程中,以理工科的课程较多,其中又以高数、物理等课程为主,学生有对薄弱课程进行课外辅导的现实需要,以提升教学效果。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通过采取上述严抓学风建设的措施并予以实践,在进行了一学年任课老师及优秀学生的课外辅导后,从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整体的教学效果反馈看,2015级新生较往年相比(见表1),对高校教学的适应性明显提高,旷课迟到现象有显著改善,教学互动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有明显改善。

4结语

学风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大一阶段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严抓学风建设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二本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工作,针对近年来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环境、高校环境以及学生自身,剖析了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通过采取为高校新生上好入学教育第一课、引导高校新生认清专业、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宿舍文化、严抓晚自习并采取任课教师和优秀学生开设课外辅导等举措严抓高校新生学风建设,通过一个学年的实践,无论从任课教师教学过程的反映,还是从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体会,亦或是整体教学效果提升的反馈等,均表明,严抓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对于提升高校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该工作必须依靠各部门齐抓共管、常抓不懈,不断研究学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特点,扎实落实学风建设目标,才能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基本保障。

注释:

初中新生入学教育管理探索 第6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年级新生是群特殊的群体,规范好他们刚入校的各科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做好了这一时期的班务工作,让每位新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使每颗心灵在人生的轨道上正确地运行,顺利地通过中学学习,愉快地度过大学生活,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因此,每接一届新生,我都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对班务工作总是尽心尽力尽责,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要做好这一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全面了解,熟悉学生

班主任要对全班学生的自然状况、学习情况、思想品德状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分析。如男女生比例,知识结构,城乡人数。班级中有无典型的人或事等,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分清班级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选准主要矛盾作为集体教育的切入点来推动集体教育的客观效果。如:今年我所带班级男生比女生多11人,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有一定的体育才能,班主任就应以运动会、体育竞赛等活动作为突破口,带动班级学习、纪律等其它方面的工作。

二、树立班主任威信

威信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一种非权力的影响力。威信高的班主任较易取得好的教育管理效果。因此如何尽快的在初一新生中树立班主任的威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获得学生的好感,提高威信,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名出色的任课教师,对所教学科有精深的研究和全面的把握,并能把所把握的知识准确、系统、科学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使学生感到班主任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从而让学生信服。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好,班主任的行动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十分注重多动手,以自己的行为去带动学生,和学生一起打篮球、乒乓球并和学生开展竞赛,教室里偶尔出现纸屑,我就弯腰捡起来。这也有利于维护和增强班主任的威信。

另外,班主任在管理学生过程中,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满腔热情,才能真正树立威信,只“严”不“爱”,则有威而无信;只“爱”不“严”,或光有“菩萨心肠”。对问题却视而不见,不严肃对待,则既无威而又无信。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严爱结合,才能树立威信。

总之,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树立,巩固自己的威信,必须以身作则,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走进学生,将关爱、尊重严格融为一体,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并得到巩固。

三、通过量化管理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为了促进新班级良好班风的迅速形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集体参与意识。以便有效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新生一入校门我就反复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学习《学校量化评分细则》,然后让每位学生根据学习的理解,制定适合我班的班规。这种做法不但打破了以往由班主任制订制度管理的旧模式,而是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行一番探索。第二周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便打开了帷幕。同学们的反应很积极,纷纷出谋划策,在不长时间内就收集到了许多建议,甚至比较详细的方案。在班会课上师生共同商讨补充出台了“班级量化细则”和“班级量化细则管理方案”,具体内容大致为:各项考评按考勤、作业、课堂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每日评分,评分由班委记录,调动各组组长,课代表及全班同学参与监督,每周周末总结一次,评出优秀学生,进行相应的奖惩。

管理标准实施一段时间后再向学生征集修改方案及意见,放到班会课上讨论,他们有时会为一个很小的评分细节争的面红可赤,会为一个赋分标准再三修改,会去制定合理的评价办法,使我看到了学生的责任与团结。例如:方案实施一段时间后由于个别同学集体意识淡薄,自律能力差而导致扣偏多,班委罚他们为班里做好事、做值日,他们都无所谓。针对这个问题在征集的方案中大多数学生都提出把差生分到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评优胜小组,小组内同学自主性的相互帮助,与示范影响到个别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责任心强的小组长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班有个男生叫杨国强,是五马场来的,长期以“不会做”为借口不按时交作业,小组长则按时提醒他每日的各科作业。晚自习时,他们组的成员监督他完成作业。集体的的包容和组长的责任心都感染了这名男生,此后他不仅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上课睡觉、不上早操的现象已完全没有了。还主动做好事为小组加分。这件事不仅证明了个人量化评比转为“班级小组竞争评分制”的正确性。而且为顺利推行积累了经验,增加了信心。在“班级小组竞争评分制”实行过程中,个别班干部不能公正执法和如实记录评分,偏袒自己所在组的组员引起了同学们的异议。我就此召开专门的班委会,分析了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这样做造成的负面影响,会后班委会成员向全体同学宣布,在评分标准上对班干部“渎职”严惩,对班干部违纪翻倍扣分。此后班委的表率自律、公正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与支持。顺利推进了“量化管理细则”的实行。

除了上面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外,我们还根据制度实施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一段时间后,学生觉得激励机制不够,于是我们就加大奖励机制,在每周小组评比的基础上,增加每月个体总评,每学期总评等大的奖评活动,将学生总评与小组评分制直接挂钩,还在原有评比项目的基础上增设“好人好事风尚奖”“创新活动奖” “参加集体活动突出奖”等新的评比项目,以更好地鼓励学生德育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制度的完善去推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一年多班级管理制度实施,明显地看到了学生纪律意识,团队意识的加强,我班不仅轻松地完成了学校常规班级管理的任务要求,还能高效地学习工作,并逐渐形成了活泼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在对同学进行管理的同时也完成了一定的教育任务。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的班干部。

大学生反思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第7篇

西南大学通过开展“反思:我们为什么上大学”系列活动,对当代大学生“反思教育”进行了实践与探索.表明:大学生“反思教育”不仅是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关键,而且是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该不断丰富其理论和实践内涵,构建大学生“反思教育”体系.

作 者:李荣华 孙楚航 Li Ronghua Sun Chuhang 作者单位:李荣华,Li Ronghua(西南大学学生工作部,重庆,400715)

孙楚航,Sun Chuhang(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大学新生自我管理实践的探索教育论文 第8篇

根据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比如帮困工作、心理辅导、就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等工作也成了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因而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和辅导咨询。

新生辅导员是辅导员工作的一个时间具体化。在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时,高校辅导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理念来展开工作。新生是高校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独自一人,离家万里前来求学,面对全新的环境和生活,新生难免会产生问题和困惑。相比较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而言,他们此刻心态的变化、思想政治的发展和转变将会给他们今后的大学生活定下准基调。因此,新生辅导员应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新生辅导员和其他年级辅导员的工作区别和工作的意义。

2 新生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实践探索

2. 1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说,难免有些不适应。因此,辅导员要主动介入,对他们实施及时的心理疏导工作。辅导员要及时了解掌握新生的群体情绪,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引导他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以及恋爱中遇到的困难。

2. 2 组织新生开展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全体成员参加的集体活动,健康正确的班级活动有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是创建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措施。班级活动可以包括全体班会和班集体的户外活动:1班会可以是每周的固定时间,选择在每周日晚学生返校作为班会时间,辅导员到场主持班会。第一场新生班会内容宜以新生之间相互认识为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取代了“大家按顺序来自我介绍”枯燥的走过场,例如: “是某省和某地区的同学请相互站起来认识一下” 的方式,让新生之间产生 “啊,老乡,原来你也在这里呀! ”的亲切感,有些老乡坐在前后排,站起来时都有着 “他乡遇故知” 的兴奋感,会后就能积极进行交流,促进班级和谐。在每周班会上让班上同学以PPT的形式,用2 ~ 3 分钟介绍本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以此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辅导员再稍做点评。该班会形式深受学生们的好评,他们可以从平时无法接触的知识面,吸取他人的优点,并积累相关的 “舞台经验”。2集体活动的开展。高校辅导员除了开展例行的班会,还可以鼓励和支持班委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而这一点在新集体中尤为重要。新的集体意味着其中每一分子都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学会与他人相处,并找到自身在这一集体中最适合的位置。新生们除了平时在宿舍、学习的接触,还能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出融洽的情感。

2. 3 做好新生节假日安排

新生入学后不久,就会遇到中秋和国庆长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时期正值他们积聚的思乡之情最为浓重的阶段。辅导员要用心关注每个新生,把握他们的情绪变化。对于返乡的学生,辅导员要和他们保持联系,让牵挂伴随他们的返乡之路,对不回家的学生,可以组织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充分利用假期的宝贵时间。

2. 4 做好辅导咨询工作

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最重要的是辅导咨询,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和生涯发展方面的辅导,辅导员是大学新生的生活顾问,谈心是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良好方式,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还能使学生得到最直接的教育和帮助。但在这一工作中,要避免谈心的对象只倾向于学生干部和一些特困生以及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另外一部分平时默默无闻,不善言辞的同学,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容易出现盲点。

2. 5 培养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进集体稳定、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又一重要内容。由于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了解非常困乏,这就需要辅导员做好引领工作,指导新生们掌握适合大学学习节奏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通过形势报告、座谈交流、热点争论、参观访问等,鼓励同学积极探索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另外,结合专业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生全国英语大赛、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课题、大学生 “挑战杯”科研作品、书法、摄影等比赛, 学以致用,为此我班许多同学收获了全国、省级、校级的不同奖项,取得优异成绩。

2. 6 做好学期末的总结工作

当一个学年结束的时候,应当利用期末的班会,向全体学生做一次期末总结,使学生清楚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并有权对其表现进行评价。除此之外,由班委总结一年的工作成果,陈述一些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 如各种奖助金人选确定、贫困生认定的过程、班费使用情况等) ,以及各项工作的经验,使同学了解一年来班委工作开展的情况和难度。最后谈谈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同学们的意见。做了述职之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学生的触动也非常大。

3 新生辅导员角色创新的再思考

3. 1 提高素质,重视自身思想建设

新生辅导员不是学生的保姆,但承担着更为艰巨的任务,是学生学习上的教导者,思想上的指导者。理论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和灵魂,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提高自身素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高校辅导员首先就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做到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方方面面问题。

3. 2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辅导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一新生是校园生活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同学之间的相处,学业上的竞争都会使他们陷入茫然的境地。但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辅导员在关心、帮助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减少依赖心理,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倘若新生辅导员事事亲为,会使新生产生依赖感,而自己也会陷入繁杂的琐事中。

3. 3 富于创新,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

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当具有创新能力,不继加强网络等高科技知识和技能学习,掌握现代传媒手段的运用,跟上时代的步伐。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要采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并提出新的想法,新的方法,新的举措,让新鲜的血液不断注入学生工作,真正找到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例如: 建立学生QQ群、微信等平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总之,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是纷繁而复杂的,更是多样化的,这更需要辅导员对待学生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时刻关心和爱护学生。全方位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严格要求学生,不护短,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思想教育要耐心,工作方法要细心,克服急躁和畏难情绪。加强自身的修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切实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秀红.高校辅导员该扮演什么角色[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12).

[2]邓国英.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1(7).

[3]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M].北京: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

[4]彭琳.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J].理论界,2005(7).

上一篇:选用典型事例下一篇:小学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