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加竞赛的好处

2024-08-05

大学生参加竞赛的好处(精选10篇)

大学生参加竞赛的好处 第1篇

培养团队意识:

大学里的社团活动是有共同爱好的学生聚在一起组织的知识、兴趣、爱好于一体的集体活动,参加社团活动不仅要自己开心,还要考虑他人、集体的因素,在参加社团活动的同时,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有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团队意识很重要,从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就教我们要团结同学,以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团队协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你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配合其他同事完成本部门工作。趁着大学的`机会好好锻炼自己,为以后做好准备。

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除了上课以外,其他的时间都是自己支配。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扩大交友圈,与各种人打交道,不仅能交到朋友还能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大学每个社团的同学都是来自各个系以及专业的,大家一起参加活动,这样就多了交流沟通的机会,能有效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累做事经验,为以后走上社会与人相处打好基础。

大学生参加竞赛的好处 第2篇

模拟联合国,简称模联(MUN),是对联合国大会和其它多边机构的仿真学术模拟,是为青年人组织的公民教育活动。在活动中,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或其它政治实体的外交代表,参与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就目前而言,模联在国内高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那么,大学生参加模拟联合国的好处有哪些呢?

本期乔布简历小编将为大家带来的就是大学生参加模拟联合国的好处,对模联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1、开阔视野:模拟联合国活动关注的问题广泛,大都是当今各国面临的热点问题,在这样一个充满激情和挑战的全球化时代,在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国际局势依然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积极参与这项活动不仅有助于同学们对联合国的了解,更为同学们打开一扇窗,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大家关心世界,用国际眼光来思考问题,讨论问题。

2、锻炼领袖才能:模拟联合国活动是一种互动性极强的学习经历,青年人不仅能够学习和讨论国际事务,还能够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组织、策划、管理的能力,研究和写作的能力,演讲和辩论的能力,解决冲突、求同存异的能力,与他人沟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

3、激发学习潜能:阅读背景资料、会场上书写大量文件、听取发言、阐述观点这些都对学生的语言和写作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模拟联合国活动是一种体验式的活动,特别在英文会议中,代表们融入了外交情境,需要自觉自主的运用英语进行表达,这样的环境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而在一些高水平中文会议中,代表们同样可能接触到一些英文阅读材料。

模拟联合国活动源自美国,自2001年走入中国并迅速发展,成为了许多大学和高中里备受欢迎的活动。模联活动之所以能风靡世界,是因为它是一项极富教育意义的活动,参会者能够在活动中全方位锻炼自己能力,得到很大的进步~

大学生参加竞赛的好处 第3篇

1 赛事介绍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 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竞赛包括“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项竞赛交叉轮流开展, 每项竞赛每两年举办一届。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 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2 参赛团队情况

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012年在上海举行, 笔者有幸参与指导广西大学的参赛队伍——竞速时代创业团队, 它是一支由7个分别来自于化学化工学院与商学院的学生组成的优秀团队。他们精诚合作, 一路披荆斩棘从校赛、自治区赛、全国预赛、复赛到全国决赛, 战胜很多优秀团队甚至名校团队, 不断的创造更优异的成绩。最终, 在同济大学举办的全国决赛中, 他们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四个大学生团队之一获得了银奖的好成绩。

3 参赛队伍培训策略

成绩的取得是团队成员共同付出和努力的结果, 这其中也必然凝聚了指导老师们的心血。由于初次接触此类大赛, 学生们的理论基础知识及对产品相关研究领域的认知尚有不足;团队协作、分工时间相对不够, 且缺乏收集市场容量及前景信息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 学生们的比赛经验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按照竞赛文件要求, 制定出一套相应的训练措施,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让其了解相关产品的研究内容及市场动态前景, 熟悉公司的运作方式与流程, 使学生们掌握与项目相关的方方面面;同时, 还要注重加强学生心理素养的训练,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能轻装上阵, 为竞赛取得好的成绩奠定基础。

3.1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要想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参赛学生在准备阶段往往需要不断创新, 大到技术方案, 小到PPT的设计制作, 无不需要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创新。因此, 在平时就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比如让他们做好各个方面的计划进度表, 使其主动查阅文献资料;提出实施方案, 在实验室开展产品研究, 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创新实验平台;指导教师应经常组织开展讨论活动, 对遇到的新问题研讨解决方案, 让学生在创新的氛围中得到锻炼, 使学生积累一些初步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3.2 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 循循善诱

在进行参赛准备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性往往很高, 会提出许多不同的创新想法, 然而由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存在许多的不足, 其中有些想法是无法实现或实现以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此时作为指导老师, 首先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积极性进行鼓励和保护, 肯定其思维的好的一面, 然后再指出学生创新想法不合理的地方, 让他们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而不是全盘否定学生的创新想法。学生所有合理的想法不可能都应用到参赛作品中, 因此, 指导老师要在许许多多的创新设想中选择出有创新意义的, 并对符合大赛和当今时代主题又能实现的想法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 然后再开始参赛作品的制作过程, 而不是带着学生马上就盲目地开始制作参赛作品。竞速时代团队的成员们最初都想把本产品应用于手机屏幕, 认为既便宜、又耐用, 但通过详细分析产品参数、市场容量及前景, 学生们找到了既适合本产品又有更好的市场和意向的买家。最终以此立项, 撰写出创业策划书。

3.3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完全自主参赛

学生是参赛的主体, 是他们带着作品去比赛。而参赛学生是以大学低年级为主, 他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掌握得还不够, 因此, 要做出一个好的参赛作品, 他们会遇上许多困难。所以为了取得好的参赛名次, 有些指导老师的做法是由指导老师或研究生来完成大部分的设计、制作和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 而大学生只是从事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这样, 参赛的主体不知不觉地就由大学生换成了指导老师或研究生, 从而使参赛学生失去了积累创新、创业的经验和能力。事实上,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是大赛参赛的主体, 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放在第一位, 放手让学生去设计, 去动手验证, 即使设计制作出来的作品水平不高, 但毕竟是出自学生们自己的想法和双手, 指导老师只要把握好设计制作的大方向, 让学生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3.4 多次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比赛, 克服比赛的紧张心理

作品的展示和介绍在创业大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好的作品也需要充分完美地展现才能使评委和观众在短时间内对作品的创新亮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了让学生熟悉比赛流程, 克服紧张心理, 每次比赛之前, 我们都会组织队员进行模拟答辩, 请各专业的老师及学生进行观摩, 提出好的建议。因此, 在决赛答辩时, 参赛学生用最短的时间使评委老师了解了产品特性和市场前景等基本信息, 通过答辩选手有针对性的介绍, 评委们提出了各种各样感兴趣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 几乎都在平时的训练中出现过, 学生回答起来自然就会顺畅、条理清晰。另外, 产品性能的展示也不可忽略, 展示现场需要营造良好的演示氛围, 使得参观者驻足观看和询问, 这样才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达到征服评委的目的。

3.5 合理安排赛前时间

广西自治区的决赛时间安排在6月底, 正值参赛学生们期末考试时间, 参赛学生既想充分利用时间积极备赛以取得好成绩为校争光, 又想多花时间复习期末考试科目, 在时间的安排上有很大的冲突, 因此处理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搞好此项比赛的关键所在。首先提前做好充分的参赛准备, 从一月中旬开始就着手制作参赛作品, 陆陆续续撰写创业计划书并6次对作品进行反复修改。第一代参赛作品的制作采取了自筹经费的方法, 由于是自筹经费, 第一代作品的制作就相对简单。后面几代的作品有了新资金的注入, 学生们做了更多更细致的试验, 逐步地完善了作品的方方面面, 使得模拟创业更真实, 更具有可行性, 最终冲进国赛。

4 参赛的收获与建议

4.1 参赛让学生收获知识, 开阔视野

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思想展现与交流的平台。在大赛中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创新思想与合理的创业计划项目, 如果项目一旦被投资公司或企业选中, 那么实现这些思想就成为可能。因此, 大赛不仅巩固了大学生的基础专业知识, 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 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扩大了他们的视野, 更重要的收获是梦想会成为现实。这样的比赛对学校专业课程来说, 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在学校, 学生一直只是重点学习课本, 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 自己思考的机会、时间和空间都很小, 没有自主的去体会完成一件事情的感受。创业计划竞赛给了学生一个施展能力的“舞台”, 但也让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 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 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和主动。

4.2 参赛让学生收获荣誉, 学会了团结、自信和坚持

参加“挑战杯”, 从校赛到全国决赛的近一年时间里, 学生们在知识、能力、体力、心理等各方面接收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在经历了迷茫与彷徨、挫折与挑战之后, 他们收获了荣誉与自信。在校赛、自治区赛、全国初赛, 最终进入决赛的过程中, 他们学会了在困难和失败中坚持梦想, 也学会了在团队中各扬所长、精诚合作, 从而共同进步、共创梦想。经过了这次比赛, 学生们懂得了只有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相信自己, 梦想才能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深刻道理。这也是他们人生中最有价值的收获, 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财富。

4.3 参赛考验和提升了指导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辅导学生参加护理技能竞赛的体会 第4篇

一、选拔综合素质较强的参赛选手

护理技能竞赛以护理操作为平台,要求选手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护患沟通能力,同时对临床案例的分析要求选手具备一定的评判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应多方位、多视角地去选拔一名选手。首先,我们让每个班护理技能操作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参加面试;对参加面试的学生,给予一分钟做自我介绍,从中可以看出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形体仪态;经过面试筛选出来的学生,让其做一项技能操作,如无菌技术,从操作中可以看出其无菌观念及操作协调性。最终选出18名选手参加校内技能竞赛。选取麻醉床、心肺复苏、静脉输液、无菌技术四项操作作为比赛项目,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取一、二等奖选手作为预备选手参加省里的竞赛。对于8名预备选手,让其利用寒假的时间自己复习理论,回校后进行2轮理论考核及一项操作,最终确定4名选手参加省赛。其中一名选手在广东省56名竞赛者中排名第4,最终入选广东队参加全国的比赛。

二、明确护理技能大赛竞赛规程,制订培训计划

本次大赛赛项的设计坚持了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对患者实施连续的、科学的护理。竞赛分别设置健康评估室、抢救室两个比赛场所。在健康评估室,选手需要在30分钟内根据给出的案例对患者现状进行评估,列出主要护理问题,并针对首优护理问题制订主要护理措施;在抢救室,选手需要在30分钟内结合给定的病情连续完成四项护理技术操作。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评判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案例分析往往是薄弱环节,但往往又是拉开差距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把理论的培训作为重点,合理制订计划,分阶段安排培训。第一阶段,根据大赛制订的技术操作考核标准,训练选手熟悉操作项目,并选取常见的内外科疾病,进行系统复习,培训选手对常见内外科临床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二阶段,训练选手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4项操作,选取常见内外科急危重症案例,让选手进行重点分析,特别是首优问题的正确判断。第三阶段,训练选手在28分钟内稳定完成操作,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抽取30分钟进行理论模拟测试。

三、深刻领会评分标准,设计剧本,关注客观指标

认真分析评分标准,重点把握好流程顺序的正确性、操作的规范性和语言交流的针对性,以此为依据设计临床情境,书写操作流程及剧本。流程包括每个细微动作及与病人的沟通语言:操作做到了哪一步该说什么,怎么说,接下来该怎么做。学生依照流程训练,但并非生搬硬套,在自己对操作理解的基础上自然和病人沟通,但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二是坚持三查七对,操作前做好解释,操作完做好健康教育;三是要强化无菌观念,防止交叉感染;四是语言及操作自然,真实到位,去表演化。在训练过程中注意保证客观指标的正确率和成功率,如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指标、一次穿刺成功、一次排气成功等。

四、明确大赛使用资源

指导教师要及时关注相关网站,了解比赛的用物信息和训练环境,用物尽量模拟比赛现场,使选手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竞赛场地和用物,以便大赛时正常发挥,取得好成绩。如心肺复苏仿生标准化病人,不同品牌模型按压力度及开放气道的方式均有不同的要求。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模型用仰头抬颏法即可较好地开放气道,而本次大赛所用北京医模科技有限公司心肺复苏训练及考核系统,一定要用托颈压额法才能充分开放气道,而且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气道开放不好,人工呼吸不能被系统感知,则接下来的按压也不能被系统识别,因此有可能被少记录一个按压轮回。除此以外,竞赛用的鼻饲管、棉签等用物,都和我们以前所练习的用物操作感觉不一样,选手使用这些新的用物时需花一些时间重新适应。

五、快速稳定,按时完成操作

在训练过程中,要保证操作的顺序性和规范性,对较难掌握的操作步骤可单独练习,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在流程熟悉操作稳定后,要注意把握操作的时间和适宜的操作节奏,避免操作速度过快而影响操作的规范性和观赏性,操作速度过慢又会导致超时扣分。在平时练习时,争取比评分标准规定时间提前2分钟完成,因为在竞赛场上,由于受外界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会不自觉地放慢操作速度来保证操作的稳定。事实证明,我们队的5名参赛选手,比赛时的用时都比平时多了1分多钟,有2名选手甚至未能按时完成操作。在比赛中能顺利按时完成操作,则都能取得名次,由此可见对时间把握的重要性。

六、提高灵活应变能力,保持心理的稳定性,增强自信心

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如一次性输液器头皮针污染了、备物时忘记输液瓶贴了、插胃管时镊子掉地上了等怎样应对,往往会影响到选手临场的发挥。在训练时,可以制造一些类似的事件来训练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枯燥的训练及比赛的压力可能导致选手心理的波动而影响训练,教师要适时给予心理辅导和鼓励,增强选手备战的信心。

大学参加学生会有哪些好处 第5篇

主要好处:

1、人际交往能力和关系得到提升。可以结交很多人,不仅是本专业的,其它专业的也会不少。除此以外,和辅导员或一些校领导关系更亲近(搞活动,得经一些学校领导批准),对以后办事有一定帮助。

2、增加自己评先评优、拿奖学金或其它奖励的机率。目前大学都有一套积分制,参加学生会,会有提升一定的分数,对于评先评优、拿奖学金就更近一步。

3、对组织能力、策划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学生会是一个舞台,让学生展现这些能力,对于还未进真正的社会前,就提前掌握。

主要坏处:

1、主要是会占用一定的休息时间和上课时间(有时候有活动,必须得去)。

2、影响一些同学之间的关系,因为有些学生会的部门会检查早自习什么,结果查到了认识的人,还是记下就招来一些恨。

大学生参加竞赛的好处 第6篇

参加学生工作可以认识更多的人,扩大社交圈子,拓展人脉关系,锻炼交际沟通能力。

学生工作是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这里你会参与或者组织很多活动,可以锻炼组织能力、策划能力,领导能力以及执行力。

参加学生工作,对于入党有很大的帮助,一般入党都需要考核学生工作情况。

在学期末,评优、评奖学金的时候,参加学生工作有很多加分,相比其他没有参加学生工作的同学来说,就有很多优势。

求职时,有些公司都很重视学生工作经历。因为参加学生工作的同学从整体上看是比那些没有参加学生会而且没有其他特长的同学优秀,不管是自信心、谈吐、为人处世等等方面。

尤其是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乃至有当大学辅导员意向的,在大学期间如果有党团工作经验的话都是加分项哦!

学生组织

学校的校级组织中,一般设有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校电视台、校电台、校报媒体、志愿者协会、校艺术团、勤工中心、校创业中心等。

大多数人认为在校级组织里面能够接触学校举办的官方活动,并且能认识更多优秀的学长学姐,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在评定个人综合成绩时,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每年竞争比较激烈。 同时,设有相似的学生组织,如院学生会、院党员之家、院志愿者服务队等等,这些组织帮助学院里举办活动,并处理院内部分学生事务。

学生社团

无论是校级社团或者院级社团一般都会由社团联合会统一指导,但是每个社团根据各自的特点自行发展,因此由兴趣产生的社团是每个大学亮丽的风景线。

1、学习型社团:这类型社团一般是打着共同学习的招牌,大家相互交流学习而结合在一起。例如: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英语协会、心理协会、法律咨询室等等。

2、艺术特长型社团:这类型社团估计是大学里最多的社团,大多以音乐、舞蹈、书画等主要特长结合在一起。例如:礼仪队、舞蹈团、合唱队、书法协会、电影协会、琴棋社等等。

3、技能学术型社团:主要为了锻炼学生的各种实用技能,并方便开展学术研究。例如:口才协会、辩论队、电脑爱好者协会、模拟联合国等等。

4、体育运动型社团:这类社团数量也很庞大,主要让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多交流。例如:足球队、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轮滑协会、羽毛球协会等等。

5、公益性社团:定期举办公益活动,走近社会。例如:支教服务队、小动物关爱协会等等。

6、娱乐休闲型社团:这类社团按照个人兴趣,有着自己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颇有看点。例如:动漫社、旅游协会、登山者协会、轮滑社、跆拳道协会、瑜伽协会等等。

7、创业型社团:帮助学生接触创业,学习创业。例如Enactus、KAB创业俱乐部等等。

社团笔试面试小攻略

笔试:部分学生组织或者社团需要经过简单的笔试,比如学生会、校媒体、创业社团等,这部分只要尽力答出自己的见解,简化语言,字迹清晰,逻辑清楚即可。

面试:通常面试是学生组织和社团选拔成员最重要的一环,如果笔试感觉不理想也不用气馁,因为笔试只是一个初步了解,面试更关键。

1、妆容得体简洁,面对学姐学长应该谦逊有礼。

2、自我介绍应当简明扼要,讲清楚自己的优劣势和想要加入组织的初衷与决心。

3、对于参加的社团及部门职能应当提前有所了解,并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表达出个人的认识和建议。

4、回答问题要自信,声音有底气,准备好对进入该部门后的构想与规划,让面试者感受到参与的热情。

大学生参加竞赛的好处 第7篇

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经过去快一年了,回想起来,我感到非常自豪。虽然说,我们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但是我认为那段时间是值得记忆的。现在想想,那培训和参赛中经历的事至今仍历历在目,除了在培训中知识面有了很大的扩宽外,我感到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使我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有了新的认识。总结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使我体会到了和他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数学建模竞赛以“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为宗旨。数学建模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需要队友间密切配合。要达到这点,参赛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发挥所长,肯于接纳队友的观点与意见。现代社会需要合作,合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有宽广的胸怀来容纳。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

数学建模竞赛可以锻炼思维,培养语言表达,无论是在培训期间还是在竞赛的那三天,大脑真正的进行了思考,一种不同与以往的思考,一种没有框架的思考,一种真正自由意义上的思考。这种思考可以使自己看问题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虽然一开始让人摸不着头脑,找不到头绪,同时为了解决问题,查资料、看书,查看相关专题,在短时间内要理解运用相关知识,这更使大脑能主动地去想问题,思考问题,提高了我们学习和应用知识的力。这是我们平常学习很难得到的。

三、知识面有了很大的扩宽。

大学生参加竞赛的好处 第8篇

1 理论知识准备与赛前培训

团体赛不同于个人赛,个人赛是闭卷笔试,主要考查我们对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知识的掌握能力,而团体赛是团体课题研究的方式,主要考查我们对力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团体赛中的力学制作,要求我们能够同样扎实地掌握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

我们报名参加力学竞赛时,有的队员已上大三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一些知识已经生疏.为备战力学竞赛个人赛,我们首先花了一段时间去看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课本,把基本知识点重新温习一遍,注重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做到“把书看懂”.因为在团体赛的力学制作中,好的力学意识对于审题和制定力学设计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而好的力学意识恰恰建立在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之上.经过力学竞赛个人赛的洗礼,大家对力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上了一个台阶.

力学竞赛个人赛结束之后,学校为了备战这次力学竞赛团体赛,在8月中上旬为我们组织安排了为期两周的集训.集训期间,我们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在实验室练习完成老师精心挑选的各种类型的力学制作题目,例如制作欹器、利用扑克牌制作承重结构、制作摆动周期可调的不倒翁、纸条拉伸等.在制作这些装置的过程中,我们将所学的力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刚开始拿到训练题目的时候,我们认为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是很轻松的事,可当真正开始着手制作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忽视了课本上的知识和实际工程应用之间的巨大差别.课本上的知识只是对实际应用中的理论及其计算模型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而实际制作中要考虑的问题则远远比这些理论模型复杂具体的多,比如方案能达到的测量精度,各种制作工艺的选择等,都成了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在这两周里,我们一起在实验室里探讨问题,研究选材及制作方案.在我们遇到困难、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帮我们排除困难、解决分歧,让我们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在我们有问题不明白的时候,老师也总是一遍一遍、一次一次地帮我们分析问题,理清思路.为了做出最好的作品,我们经常加班到深夜,队员们也从一开始的互不相识到后来的互相了解,逐渐地配合默契起来.通过这次集训,我们团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大大地增强了,同时也让我们对各种类型的力学制作题目都有了充分的准备,为我们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好了铺垫.

我们在集训的时候还进行了很多场练习赛,老师从一开始就让我们把每次练习当成正式比赛来对待,上交的作品必须是完成品,要求我们把结果做到最好.在之后的正式比赛中,我们感觉这和平时的练习赛没有太大差别,一点也不怯场,正常地发挥了我们的水平.

2 比赛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细节

平时我们都习惯做习题,课后习题都精心设计好了题目情景和相关数据,我们只需要根据书本上的原理或者公式求解即可,并且解答大多具有唯一性.然而,团体赛的试题,往往只给出题目要求和材料,需要你利用给定材料设计并制作出一个满足题目要求的装置.这就与我们平时做的习题很不同,因为这一类开放式题目涉及很多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做传统习题时极少遇到的,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探索.例如,如何选用力学知识或力学设计原理、如何根据题目要求和材料来提出最优设计方案、制作设计的装置需要采用何种制造工艺等等.

这次力学竞赛团体赛的亲身经历,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对于团体赛至关重要:一是如何根据题目要求选用力学知识或力学设计原理;二是如何联系平时课堂上或习题中的理论模型,提出设计制作的方案;三是注重比赛的细节问题,细节决定成败.

下面我们将结合本次团体赛前两轮的试题谈谈以上提到的几点问题.

2.1 第一轮比赛

本届团体赛的第1轮第1道试题是单向运动开关:制作一个装置,该装置可以沿着绳索单向运动.因为沿绳索运动是很容易实现的,所以对于这个题目,我们需要将重点放在如何在沿绳索的单向运动中实现装置的悬停上.装置悬停于绳索上需要用到力学中的摩擦自锁的原理,而题目要求是单向运动,言下之意就是需要我们制作一个可以沿绳索实现单向摩擦自锁的装置.要如何设计该装置呢?其实在我们平时所做的习题中已经有理论模型了,只需要将它稍微改进即可.

如图1所示,这是一个利用重物的自重实现自锁的起吊装置,以它为模型,稍加改进为图2中所示的装置,该装置两边的配重通过连杆与装置底部的两个物块连接,它会相对小圆环重心下降,向下垂,使底部的物块间距缩小而夹住绳索,当该装置倒过来穿在绳索之上时,两边的配重同样相对小圆环下垂,重心趋于下降而使物块间距增大实现沿绳索的运动.其实,图1中间图所示的装置实现沿绳索的自锁与运动时利用了系统的重心总是趋于最低的原理来控制装置上物块间的开合,像一个小夹子.利用这一原理,中间图的装置可继续演变为图3所示,该装置利用绳索的柔性实现摩擦自锁,当装置反向穿于绳索上时,由于装置重心位于圆环下方,重心相对圆环趋于下降,便会使圆滑卡在绳索上而摩擦自锁,从而顺利的实现单向运动.

通过这个题目,我们主要想说明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在做传统习题时遇到的大多数模型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只是它们在题目中被抽象成了简易的理论模型.遇到研究型的制作类题目时,多想想熟悉的理论模型,看看它们与题目有何联系,这样经常受到有益的启发,有助于方案的设计.

本届团体赛第1轮的第2道试题是载荷保险丝:利用组委会提供的A4纸,按要求制作“拉伸试件”,该“拉伸试件”的功能类似电路保险丝,当载荷大于某个数值时会断掉.

本届团体赛第1轮的第3个题目是预测极限载荷:按要求制作“拉伸试件”,将试件挂在斜面上,沿斜面向下方向加载,比赛时再宣布给定斜面角度,要求预测在该角度下试件断掉时所需要加载的重物的重量.

第1轮的后两个题目都是关于纸条的拉伸问题,我们在赛前的培训中都有做过,但是有所区别:以前所做的是要求修剪有缺陷的纸条,使其承载能力尽量大的实验,现在要求制作合适的纸条“拉伸试件”使其在指定载荷或预测载荷下断掉,这就比以前所做的问题更具挑战性也需要更多的知识,不仅仅是力学知识,还需要一些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

这两道题目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利用纸条做的“拉伸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同时都具有“未知因素”,例如指定纸条断裂时的“载荷”和斜面设定的“角度”.以第3题为例,我们简要说说我们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对于第3题,在斜面角度未定的情况下,要预测在某一角度下纸条断裂时的所挂重物的重量,需要测量一系列角度下纸条断裂时重物的重量值,然后通过理论计算得到重物重量的理论公式,利用数值分析中插值和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某一角度下纸条拉断是重物重量的预测公式,图4即为我们根据试验数据所做的拟合曲线图.

据曲线拟合的结果,我们得到了预测“拉伸试件”断裂时重物重量的公式.考虑到加在容器底部摩擦的因素,该公式是分段的,不同角度范围具有不同的修正系数.最后在实际比赛中给出的斜面角度是53°,我们预测“拉伸试件”断裂时重物重量是4.0kg,为保险起见,我们给裁判员报的预测重量是4.1kg,而实际断裂重量是4.038kg,这说明我们的预测结果是准确的,预测方法是可靠的.

这一项比赛有几点细节需要注意,它们决定着试验的可靠性和预测结果准确性.一是,本次试验需要在不同斜面倾角下作纸条拉伸试验,我们发现纸条的制作工艺水平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在不同斜面倾角下的反复试验需要消耗大量的纸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纸条制作模板,严格控制每张纸条的形状的同时还大大节省了制作时间,为我们后面的制作试验都积累了很大的优势.二是,测量数据需要充分.比赛结束出场后我们和其他学校同学交流,发现他们这一题目最多也只测了五六组数据,由于在制作工艺上的优势,我们测了16组数据,最后的结果要好一些也是必然的了.实际上该题目评分极其严格,预测误差超过100g即为0分,而绝大多数队伍该题目均为0分.

2.2 第2轮比赛

本届团体赛第2轮的题目是利用组委会提供的木筷和大头针,连接处只能铰接,制作一个高60 cm的结构,要求结构尽量轻,承重尽量大.

这个题目大家都能做,但是甄别度和区分度很大,结构好坏只要通过加载就可以体现出来.要做好这个题目,需要综合材料力学关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多方面的知识,设计时尤其要牢固树立结构稳定的概念,结构一定要是几何不变系统.

通过第2轮比赛期间的观察,我们发现结构承载能力的高低,与结构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关系,结构中压杆失稳比结构强度失效更可怕,因为实际比赛中绝大多数结构在加载时都是因为稳定性不够,出现局部压杆失稳而破坏的.

在本次团体比赛中,我们设计的结构如图5所示,图6所示为结构加载后的效果.我们首先制作结构的4根立柱,然后将用筷子把4根立柱连接起来,做成类似楼房的层状结构.在团体赛开始前的培训中,我们做过有关结构承力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结构的破坏基本上都是由于结构局部失稳引起的,强度失效的情况几乎不会发生.因此,我们的设计方案是4根立柱为主要的承力构件,并且要做得粗一些;其次,对于每一层的每一个矩形面,都加有2根斜杆使之成为几何不变系统,并且适当增加了一度静不定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4根立柱的整体性,以保证当结构放在水平面上时,4根立柱是竖直的.我们做的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4个狭长矩形侧面都是一样的,这也使结构4个侧面在加载方向上的稳定性都一致,而不会产生稳定性相对薄弱的区域.

实际结构中杆件连接处的工艺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因为在理论上在一点处铰接的多个杆件在实际结构中不可能完全连接于一点,而且连接处要钻孔穿大头针做成铰接的形式,如果杆件的铰接点处过于集中,则杆件该处的所钻的空就会过于密集,同时钻孔处又是应力集中区,反而会消弱杆件在连接处的强度.因此,杆件连接时,有关各个杆件的铰接处要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分散.同时,制作立柱时杆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关于立柱上杆件的连接可能有图7,图8所示的两种形式.由于本次比赛所用的材料是一次性木筷,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强度要求,显然图8所示的连接方式是优于图7的.实际上,如果制作立柱采用的是按照图7的方式连接,结构在承载时是会在立柱上产生弯矩的.如图10,图11所示,当力F向位于中间的杆的连接处简化时,会产生弯矩M,而木筷在横向类似于脆性材料,其抗弯刚度是很低的(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将木块一折,不用太大的力,它就会断掉).按照图8所示连接方式的思路,我们设计出图8所示的立柱,通俗的说就是“筷子顶筷子”,这样起到了消除弯矩和加粗立柱的双重功效.在第2轮比赛中,就有一些学校的代表队采用了图7所示的连接方式制作承重立柱,结果是结构的承重性都不好,很快就破坏掉了.

此外,结构的承载能力还与加载方式是有关系的.在本次比赛中,在结构60cm高的顶部放一个塑料桶,往桶里加沙袋,加载过程中所有操作都是由队员自己完成.加载过程中有两点是特别要注意的,一是加载前要选择一个水平度足够好的平面来放置结构,二是加载时沙袋一定要抹平放在桶中,以保证加载是非偏心的,因为结构设计时的承力模型就是非偏心加载制定的.

实践证明,我们所做的结构在所有参赛结构中稳定性是比较好的,比赛中其他队伍的结构最终都因载荷增加而局部失稳破坏掉了.我们的队伍在第2轮比赛中,队员之间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加载过程很成功,最后的结果是由于沙袋堆积过高稳定性低,受扰动滑落,无法实现继续加载.然而,我们所做的结构在加载过程中一直未出现失稳的迹象,也未出现强度失效,是唯一的一个加载后没有被破坏的结构.

3 成功——团队的力量

力学竞赛团体赛不仅需要扎实熟练的力学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队友之间的团结协作也尤为重要.团体赛不是一个人的比赛,它需要想象,需要创造,需要集中团队的智慧.

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从对竞赛的懵懂、了解到参加比赛,再到比赛结束.这对于别人来说,也许只是参加了一个比赛.但对于我们来说意义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的一次蜕变.通过这次比赛我们学会了坚持和毅力.没有这些,我们也不能走完这些过程.在比赛期间,我们每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做试验,想方案.如果没有坚持和毅力,可能早就放弃了,同时这也是大家相互之间鼓励的结果.通过这次团体赛,我们更加明白了团结协作对一个团队的重要性.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当大家团结在一起时就会有更大的力量.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也接触了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并对这些领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不仅让我们体会到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也让我们意识到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经历过这次比赛,大家都发现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虽然这一点进步并不算什么,但正是这小小的进步让我们增加了信心,增加了勇气.虽然暑假不能和家人在一起,赛前培训时也叫过苦、喊过累,但是同我们所经历的这一切相比,这些苦和累已经不算什么了.

纵观这次比赛,无论是知识性,还是趣味性、观赏性都很强,这次比赛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还使我们对力学设计和制作有了新的认识及提高,更是收获了很多乐趣.我们能够获得成功,不仅仅在于我们的细心、严谨和对力学知识正确运用,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整个团队内,队员之间团结协作,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4 结语

参加第七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和团体赛这一段难忘的经历将使我们终生受益.在此,我们谨向为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辛勤耕耘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祝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越办越好.

致谢:在这篇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中,邓宗白老师和虞伟建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樊雯同学也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摘要:结合力学课程的学习,着重介绍参加第七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赛的几点体会.

参加中学生物理竞赛的体会与收获 第9篇

关键词:中学生;物理竞赛;体会;收获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简称CPhO)是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课外学科竞赛活动。自198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2016年9月,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河北赛区复赛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省二千多名中学生参加了复赛理论考试。其中140名成绩突出的学子参加了实验考试,选拨出参加省集训队的队员20名,省赛区一等奖95名。邯郸市第一中学物理竞赛队获得了2人进省集训队,14人获河北赛区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我全程参加了邯郸一中的3次集训,并通过了预赛参加了复赛。通过参加中学生物理竞赛,增加了学习兴趣、激发了潜在能力、提升了综合素质。感觉体会很深,收获很多。

一、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简介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考试的依据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竞赛采用预赛、复赛和决赛的赛制。预赛试题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满分为200分,只考查理论内容,在校高中学生均可报名参加。复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部分的试题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满分为160分;实验部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命题,满分为40分。全国竞赛委员会向各省分配参加复赛的名额,通过选拨在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省赛区的复赛,根据复赛中理论和实验的总成绩,授予相应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XX赛区一、二、三等奖,各省(区、市)的获奖名额由全国竞赛委員会根据相关条例计算得出。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复赛成绩選拔出参加全国决赛的省(区、市)代表队,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决定分为理论考试与实验考试,试题均由全国竞赛委员会命题。全国决赛根据不同的比例设置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和奖牌;此外,还与国际中学生物理竞赛奖项相对应,设总成绩最佳奖、理论最佳奖、实验最佳奖和女同学成绩最佳奖等单项特别奖。

二、物理竞赛题目特点解析

物理竞赛出题非常灵活多变,需要解题者思维敏捷,有足够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储备,尽量多的掌握几种做题方法。同时竞赛题量大,要求参考同学审题准确、思路清晰、找到简便方法,迅速计算做题。在此列出两道经典的力学竞赛题进行说明:

题目一:杂技演员用双手做3个球的抛球、接球、传球表演,过程中左手接住空中落下的一个球,再传递给右手;右手接过小球,并将小球斜向上抛出,假设每只手中至多留有一个小球,左手接球点高度与右手抛球点高度相同,每个小球离开右手后的升高量均达H,小球相互不碰撞,试求系统运动周期T。

三、参加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切身体会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考试内容的要求与国际中学生物理竞赛大纲相接近,全国决赛选拨出的优胜学生组成的国家队,也是要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对竞赛学生的知识要求远远超过了我国高中教学内容的要求。因此参加物理竞赛的学生必须是在物理学习中有余力、并且具有超前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积极性的优秀学生。具有以上素质的竞赛生,还需投入大量时间,经过几个寒暑假期的外出培训,再经过半年多时间的专业集训,通过做大量的物理竞赛题目练习,才有可能在竞赛中获得较好奖项。

参加过物理竞赛的同学都有较深的体会,物理竞赛课程学习需要克服两方面的困难。一是要学习很多中学物理课本以外的知识;二是要具备综合分析问题和解题能力。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的增加知识储备,课本外物理知识的难关便能攻克,而真正将所学知识用于处理具体物理问题,即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题能力是最难攻破的核心问题。有的同学简单的认为只要大量的做题,用题海战术就可提高综合能力,解决一切竞赛问题。但通过参加竞赛的亲身经历深切体会到,仅仅做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及时的总结、归纳和提炼解题方法,找出简明扼要的解题捷径,正如俗话所说的“掌握一种好的解题方法比做一百题目都有用、更重要”。通过平时练习、竞赛集训和模拟考试,每个物理竞赛生要做几千道竞赛题目,这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习题大概500道左右,只要熟练、准确的掌握了这些题目的解题方法就可以应对那无边无际的竞赛题海了。因此,增加新知识储备、掌握解题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学好竞赛、获得奖项的最有效的捷径。

四、结语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目的是促进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学生,以便更好地进行培养。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收获不仅仅是获得奖项,物理潜在能力的挖掘,自主生活能力的增强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此次物理竞赛的重要收获。

大学生参加竞赛的好处 第10篇

关于我院2011级8名学生4月28日参加陕西省会计技能竞赛的说明

教务处、学生处:

我院2011级8名学生于2013年4月28日在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参加陕西省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不能参加4月28日的期中考试,具体学生名单如下:

安琼会计电算化201104班任美丽会计电算化201104班 王娜会计电算化201106班杨彩云会计电算化201106班 周国苹会计电算化201103班孙红丽会计电算化201103班 刘艳菊会计电算化201105班贾海丽会计电算化201105班 特此说明

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家具样板房协议下一篇:演讲与口才口试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