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裂缝范文

2024-05-18

建筑物裂缝范文(精选8篇)

建筑物裂缝 第1篇

有关建筑物裂缝

一、前言

对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而言,建筑物的裂缝是一个始终困扰着我们的难题。裂缝是建筑物常见的质量缺陷,几乎没有—座建筑不出现裂缝。没有裂缝的建筑物只是我们建筑工作者追求的—种理想状态。应该说,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工作者与建筑物裂缝进行了卓有成效 的斗争,从设计和施工角度想了许多办法,产生了的效果,但距离根治裂缝仍然有很大距离。针对裂缝问题,已有许多专家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学习专家们的观点的同时,结合自己十年的工作经验谈一些体会。

二、裂缝的分类和成因

1、裂缝的概念

对建筑物而言,同一种材料不能整体工作或要求整体工作的两种材料不能整体工作,即产生裂缝。例如混凝土原本是粘合在—起的,现在分离为两个界面;再如砖砌体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分为两部分而无法整体工作了,等等。

当然,必须指出绝对均匀的介质是不存在的,也可以说没有裂缝的材料是不存在的。混凝土本身就是带着裂缝工作的。我们这里要谈的裂缝是指那些可能威胁结构安全或影响建筑物美观的裂缝。

2、裂缝的分类

1)从安全和使用功能上分类:可分为主体结构裂缝和装饰装修裂缝:

2)从责任上分类:可分为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裂缝和施下:质量造成的裂缝:

3)从受力角度分类:可分为内力造成的裂缝(如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造成的裂缝、混凝土骨料中含活性SiO2,水泥中含碱量过高造成的裂缝)及受外力造成的裂缝(如沉降裂缝、集中堆载产生的裂缝等)。

3、裂缝成因分析

造成建筑物裂缝的原因很多,但正如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就不会改变静止状态一样,没有力的作用也不可能产生裂缝。建筑物的任何部位产生裂缝都是因为改变原来的受力平衡而造成的。裂缝的成因可以进行如下大体概括:

1)设计原因:

① 混凝土受力构件的设计荷载低于正常使用荷载。

② 建筑物整体刚度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③ 未能充分考虑基础沉降造成的裂缝。

④ 未考虑温度和其它环境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造成的裂缝。

⑤ 构造要求不能满足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受力要求造成的裂缝。

2)施工原因:

施工质量不合格造成的裂缝非常之多。大体有:

① 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造成的裂缝,例如水泥、外加剂不合格造成的混凝土裂缝,砖或砌块不合格造成的砌体裂缝。

② 未能完全落实设计要求造成的裂缝,例如墙拉筋未按设计要求放置等:

③ 未能严格按照施工规程进行施工造成的裂缝。

三、施工中的裂缝实例分析

实例一:鞍山世纪峰景项目

如图一所示,条楼首层室外挑台,LL-1作用在桩基承台上,挡土墙条形基础作用在天然土层上。该条楼施工到地上层后即出现如图二所示水平裂缝。几个月后裂缝宽度发展为

80mm左右,施工人员进行了数次修复,仍有裂缝。

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主体结构部分基础是桩基础,沉降很小,而挡土墙部分基础是天然地基上的条基,沉降量较大。沉降差使砖砌体产生了垂直方向的拉应力,造成砌体结构的破坏。

实例二:清华大学学生公寓4、5、6#楼3、15㎜厚水泥聚合物砂浆两遍成活,压实赶光。

4、接缝处粘贴100㎜宽无纺布通长设置。以减少微裂缝的产生。

5、墙面腻子、涂料。

三、技术分析:

温度影响:由于两种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该部位两种材料不同的胀缩从而产生裂缝。

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10~14×10-6/0C

陶粒混凝土砌块线膨胀系数:8×10-6/0C

(2)抹灰层在不同的介质上其收缩的差异导致裂缝。

(3)其它应力的影响:本工程采用的结构形式为短支剪力墙结构。此结构在该部位产生的应力变形较大,由于两种材料抵抗能力不同,随着应力变形的发展即产生裂缝。

四、常见裂缝的防止措施

常见裂缝可分为主体结构裂缝和装饰装修裂缝。

1、主体结构裂缝防止措施

1)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防止措施

①对由于水泥、水、骨料、外加剂、钢筋当材料选用不当形成的裂缝,必须采取对进场原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和验收的方法加以预防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②为避免由于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太长,浇筑速度过快,振捣不实,施工缝做法不当等原因形成的裂缝,必须严格执行《混凝上施工规范》和其他相关工艺要求。

③由于低温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产生的裂缝可采取使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以降低水泥自身的发热量、掺入UEA膨胀剂、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混凝土基础内外温差等措施加以防止。

④由于气候干燥,初期养护不好,混凝土保护期受冻产生的裂缝,应分别采取加强混凝土的自然养护,蓄热养护,预留混凝土温度伸缩缝等措施加以防止。

⑤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裂缝,必须在设计时进行沉降计算并采取适当措施方可避免。

⑥对因为使用及环境条件变化而发生的裂缝,要根据其不同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止措施。如:

a.使用期间因大气温度变化而形成的裂缝,一般不易根除,宜对钢筋混凝土构件采取保护措施,减少温度变化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b.因多次冻融而产生的裂缝,除对已形成缺陷和损坏部分要予以补强或加固外,应对受冻混凝土构件采取保温措施。

c.因处于侵蚀性介质中而产生的大面积缺陷和损伤,除剔除受腐蚀和损伤的部位,予以补强和加固外,应使用矿渣水泥混凝土或水玻璃耐酸混凝土罩面加以防护。

d,因地震造成的裂缝,要采取抗震验算和抗震构造措施来预防;已产生的不太严重的地震损伤,可按照震损建筑修复加固的办法解决。

2)砌体结构裂缝的防止措施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原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和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最为常见的裂缝有两大类,—是温度裂缝,二是干燥收缩裂缝,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下面我分别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归纳一下砌体结构裂缝的防止措施。

①设计方面的防止措施

a.按照规范要求在建筑物适当部位设伸缩缝。

b.防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与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可以采取在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等措施。

c.防止由墙体材料干缩引起的裂缝,可以采取设置控制缝、设置灰缝钢筋、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等措施。

②施工方面的防止措施

a.为了避免因材料原因造成的裂缝,必须严格材料进货渠道,及时验收各种材料,合格后方能使用。

b.砂浆和易性差等原因造成的裂缝,应从计量是否准确,搅拌是否均匀,配比是否正确等方面入手加以防止。

c.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施工规程进行砌筑,以避免因违反施工操作规程而产生的裂缝。

d.因环境因素,比如冻融等原因产生的裂缝,应从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入手进行防止。

2、装饰装修裂缝防治措施

装饰装修裂缝的种类及其防止措施非常多,这里举出的仅为最普遍的几个方面。1)外墙普通抹灰裂缝防止措施

① 抹灰前应将基层清理干净,脚手架孔洞填堵密实。基层墙面应于施工前—天浇水,让基层吸收一定水分。

② 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墙面,抹灰前应先涂刷结合胶—道。

③ 按设计要求设置分格缝。

④ 夏季应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抹灰,抹灰成活后第二天应浇水养护。

⑤ 窗户四角抹灰一般容易出现裂缝,应尽可能推迟该部位的抹灰时间,待砌体干缩趋于稳定、温度应力充分释放后再进行。

2)内墙抹灰裂缝防止措施

① 基层处理必须做好。

② 构造柱、结构混凝土柱与墙体之间设置墙拉筋。

③ 门窗与墙体交接处埋好木砖,数量满足要求。

④ —次抹灰不宜太厚。

⑤ 基层抹灰前要先浇水湿润。

⑥ 不同基层材料交汇处要钉钢丝网。

3)地面普通抹灰裂缝的防止措施

① 基层清理非常关键。

② 大面积抹灰前应先对局部进行找平,抹灰不宜太厚或太薄。

③ 砂浆配比不宜过高或过低。

④ 面积过大时要考虑分格,以免产生温度裂缝。

⑤ 抹灰成活后要浇水养护7天。

五、结束语

建筑物裂缝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产生,使我们对建筑物裂缝问题的研究也必须延续下去。当本文结束时,关于建筑物的裂缝我们可以这样概括:

裂缝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防止的措施亦须对症下药;从设计方面应更加规范,从施工方面需更加精心。

本文参考文献:

1.《装饰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 2.《装饰工程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程出版杜 3.《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中国建筑工程出版杜 4.《“八五”科技成就汇编》„„„„„„„„„„„„„„„„ 中国建筑工程出版杜

5.《关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 „„„„„„„《建筑结构》2000年第8期

建筑物裂缝 第2篇

常见建筑物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住宅产业的迅速发展,居民对住房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淘汰落后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积极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已成为提高住房质量推动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质量管理是一项综合手段,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管理,切实提高工程建设.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所以分析和控制楼面裂缝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施工经验,对减少这类裂缝产生的原因及的解决措施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作 者:吴轶 作者单位:大庆筑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刊 名:中国科技财富英文刊名:FORTUNE WORLD年,卷(期):“”(10)分类号:关键词:裂缝 原因 措施

建筑物裂缝防治研究 第3篇

实际工程中, 在砖混结构房屋内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复杂, 但荷载作用、温度变化以及不均匀沉降是产生裂缝的基本原因。常见的裂缝, 有: (1) 斜裂缝。裂缝部位在窗口转角、窗间墙、窗台墙、外墙及内墙上, 大多数情况下, 纵墙上端的两端部出现的斜裂缝概率较高。斜裂缝常常是沿窗口的两对角线方向发生, 且在窗口处裂缝宽度较大, 向两边逐渐变小, 斜裂缝在靠近平屋顶下面的外墙、内墙或在山墙上时, 裂缝常为八字形, 有些裂绦在外墙下部也呈正八字形, 而且缝宽是下大上小, 在个别建筑上, 还出现过倒八字形裂缝。 (2) 水平裂缝。当砖混建筑物全长或两道伸缩缝之间的距离超过40m时, 夏季施工的房屋到了冬季, 常在纵墙两端部屋顶圈梁下一、二皮砖的砖缝处出现水平裂缝, 窗口外侧角部兼有45°斜裂缝。 (3) 竖向裂缝。常出现在窗台墙上 (窗口的两个下角处) , 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 裂缝特征是上宽下窄, 墙体若承受负弯矩作用时, 其中部也可能出现上宽下窄的竖向裂缝。

2 建筑物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建筑物混凝土裂缝是建筑结构构件中较常见的现象, 从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将裂缝分为温度缝和收缩缝。建筑物裂缝的形态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大多数是混凝土楼板的表面或顶层墙顶发生单纯的水平裂缝或梁下墙顶间的墙面粉刷层呈爆裂状, 甚至粉刷层剥落。这些裂缝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 但对结构的正常使用和观感却有一定的影响。

建筑物裂缝产生原因主要有:混凝土干缩引起体积变形不均匀或某一部位的收缩变形过大, 可能引起裂缝;受热胀冷缩、季节施工等因素的影响引起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施工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动荷载、冲击荷载, 模板、钢管等周转材料的集中堆放高于荷载而出现裂缝;混凝土拌和物中含有黏土、淤泥、细屑等杂质, 降低混凝土强度而产生膨胀性裂缝;施工缝的留设部位不当、必要的措施不到位或失效、拆模过早等不良施工质量而导致的裂缝。

建筑物裂缝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 对于出现的此类问题, 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原因, 然后通过正当渠道进行解决。

3 建筑物裂缝防治措施

3.1 正确使用外加剂

(1) 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 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 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 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2) 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 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 (3) 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 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 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 (4) 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 减少混凝土泌水, 减少沉缩变形。 (5) 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 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6) 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 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 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7) 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 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 减少碳化收缩。

3.2 砌体温度裂缝的预防

(1) 住宅建筑宜采用带阁楼的坡屋面。 (2) 施工图上必须注明保温材料的密度、热导率、含水率等,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施工, 确保保温层的质量。 (3) 淘汰炉渣混凝土保温层, 推广使用水泥泡沫聚苯乙烯保温板或聚氨酯保温材料。 (4) 屋面严禁采用没有浅色保护层的防水层, 并宜设置架空隔热板。找平层和刚性上人屋面都必须合理设置分仓缝。 (5) 顶层除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设置构造柱、圈梁以外, 外纵墙与内横承重墙相接处、山墙与内纵墙相接处均应设置构造柱。同时, 在顶层外墙两开间的窗间墙、与窗间墙相连的内纵墙处还应根据窗间墙、内纵墙的状况设置抗裂墙。当墙宽≤500mm时, 常用钢筋混凝土抗裂墙;当墙宽〉500mm时, 采用两为抗裂柱、中间沿高度每500mm设2根直径6mm钢筋的抗裂墙, 抗裂柱纵筋锚入上下圈梁内。在窗洞下口设置截面为240mm×120mm的过梁, 过梁一端与抗裂柱相连, 另一端伸过洞口边370mm。 (6) 现浇屋盖、挑檐、女儿墙、圈梁等, 应在端单元与中间单元相连处设置宽600~800mm的后浇带, 待做屋面保温层时浇筑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加膨胀剂振捣密实后养护。 (7) 在外纵墙与内横承重墙相连处未设构造柱的顶层墙高范围内设置与有构造柱时相同的拉结筋。 (8) 提高预制板灌缝质量, 保证下口宽30mm、上口宽50mm, 用C20细石混凝土振捣密实, 加强养护。 (9) 用“三一”砌砖法, 保证横竖灰缝砂浆饱满, 严禁干砖上墙和碎砖集中使用。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砌筑速度, 墙体砌筑高度每天不应大于1.5m。顶层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7.5, 并必须严格按重量比拌合砂浆, 以确保砂浆质量。

3.3 设计方面

(1) 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 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 (2) 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 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3) 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 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 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4) 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 合理设置后浇缝, 在正常施工条件下, 后浇缝间距20~30m, 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天。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 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计变更。

3.4 施工方面预防

施工质量对裂缝也有明显影响, 因此, 必须加强监督, 严格检查, 确保砌体质量, 具体来讲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 保证施工用原材料的质量。如使用的水泥质量低劣、标号低于规定、稳定性差或含泥量多的细砂等拌制砂浆, 强度低、收缩性大、垂直性差、砖的质量不稳定、强度达不到要求, 易产生裂缝。

(2) 保证砂浆的标号符合设计要求并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 拌制砂浆要严格计量, 避免砂浆强度波动较大, 并保证水平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

(3) 砌体的组砌方法要正确。砌筑前要提前摆砖, 砖浇水湿润要适宜, 严禁干砖上墙。

(4) 窗的钢筋边框与墙体结合处砌体均要适当留置马牙槎, 后浇筑砼, 以增强边框与墙体的连接。

4 建筑物裂缝防治案例分析

(1) 现象:

建筑物砌体或分缝出现裂缝, 有的伴有渗水现象。

(2) 原因 :

①砌体灌浆不饱满, 运行一段时间灰缝脱落, 导致渗水;②地基承载力不一或遭受渗透破坏, 建筑物在自重作用下, 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陷, 造成建筑物裂缝或分缝止水破坏;③遭遇超标准洪水, 建筑物超载或受力分布不均, 使工程结构拉应力超过设计安全值;④地震、爆破、水流脉冲对建筑物的震动, 地基液化, 造成建筑物裂缝或分缝止水破坏。

(3) 防治办法:

临水面在水位以上部分抢护时, 砌石体可沿裂开的石缝处将灰缝凿深4—6cm, 如为混凝土开裂时, 可沿裂缝凿槽, 槽形有V、U等, 槽深4—6cm, 外沿宽大于6cm, 然后用环氧砂浆或防水快凝砂浆填满。水下部分无法凿槽, 可采取潜水用 麻丝、棉絮、土工织物等塞紧, 再用土袋封堵。背水面或渗水出口处裂缝, 可将士工织物等滤料塞入缝中导渗, 以防渗水挟带泥土, 扩大险情, 待洪水后再灌浆、勾缝, 进行处理。抢险灌浆、勾缝可采用防水快凝水泥灰浆和沙浆。拌制防水快凝水泥灰浆和砂浆, 是将水泥或水泥与砂加水拌匀, 然后将防水剂注入, 迅速拌匀, 并立即涂抹使用。防水利的配制是:将水加热到100℃, 然后将l-5号材料 (或其中的3—4种, 其重量要达到五种材料总重, 各种材料量相等) 加入水中, 加热搅拌溶解后, 降温到30—40℃, 再注入水玻璃, 搅拌均匀半小时即可使用。配制的防水剂要密封保存在非金属容器内。

摘要:建筑物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但对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如何因地制宜地把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之内就是结构工程师和施工者的艺术。阐述了建筑物的常见裂缝, 分析了建筑物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建筑物裂缝防治措施。

建筑物裂缝分析 第4篇

关键词:建筑裂缝;产生原因;社会影响;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6-0080-02

建筑裂缝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技术问题,没有一座建筑物是没有裂缝的,但不同裂缝对建筑物的影响不同。尽管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危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建筑裂缝是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设计承载力不足或施工不合理引起的墙体楼板等结构产生的裂缝。一般性裂缝在通常情况下,不危及结构安全和使用,严重者可使建筑物倒塌不能使用,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要引起足够重视,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

1 建筑物常见裂缝类型

1.1 温度裂缝

砌体温度裂缝多出现在房屋顶部,尤其是两端1~2个开间内最为常见,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建筑物,多为斜裂缝,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且显对称性,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

1.2 沉降裂缝

由沉降引起的裂缝,仅占被调查的1%,主要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工程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横向不规则变形,当建筑物的主体刚度较差,基础不足以调整因沉降差而产生应力时,便会使砖砌体的薄弱部位产生不同程度的拉应力和剪应力,当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不足以抵抗变形应力时,墙体便会产生裂逢,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一般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

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缝,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

1.3 干缩裂缝

这种裂缝大多数产生在楼板板角处,走向与楼板对角线垂直。

2 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温度裂缝是由温差较大引起的。当温度变化时,由于材料热胀冷缩,房屋各部分构件将产生各自不同的变形,引起彼此制约而产生应力。因屋面混凝土与墙体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屋面变形较大;当屋盖和墙体之间构造处理不当,会使墙体受拉,当其剪力和拉应力大于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时,墙体便被拉裂。此类型裂缝对那种刚性屋面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更易发生。

2.2 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

沉降裂缝主要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房屋建于土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②建筑物基础深浅不一;③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重、结构刚度差别较大及基础处理不当造成不均匀沉降;④建于软弱土质上,如在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上,即使上部

结构均匀,但由于压缩模量较小、强度较低、变形较大,因荷载差异也会引起不均匀沉降;⑤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立面变化过大、长度过大等,也会产生不均匀沉降。

2.3 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

硬化混凝土在约束条件下的干缩是楼板产生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水泥的水化或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干缩。一般认为,混凝土的收缩在一年内可完成20年收缩量的75%~80%。水泥水化引起的收缩称为“自身收缩”,水化中水泥石损失水分引起的干缩可高达长度的1%,只是混凝土集料的内部约束作用使干缩值减少到0.05%。混凝土凝结期间水分蒸发引起的干缩称为“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构成混凝土干缩的主体,由于楼板表层混凝土水分蒸发的速度比内部快得多,表层混凝土的收缩受到下层相对不收缩的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引起拉应力,因此混凝土表层很容易产生塑性开裂。此外,楼板混凝土的收缩也受到结构的另一部分(如混凝主梁、柱)的约束而引起拉应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将会产生裂缝,并且能够在比开裂应力小得多的应力作用下扩展延伸。

3 建筑裂缝的社会影响分析

随着国家对工程质量的重视和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对工程的建设部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人们对建筑结构不了解,所以用户对于裂缝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影响观感

墙体的裂缝对人的观感影响很大,给人的感觉造成较大冲击,使人感到极不舒服,影响情绪,同时给工程的交工带来极大麻烦。

3.2 不安全感

尽管这些裂缝一般不会危及到结构安全,但由于多数人对结构情况不了解,而担心是否安全,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同时,外墙抹灰层的开裂脱落也的确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因此对用户的解释工作甚难做好。

3.3 影响使用

裂缝严重时将会造成渗漏、门窗变形等,不仅影响到使用,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 建筑裂缝的控制措施

4.1 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

(1)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将过长的房屋伸缩缝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2)屋面设保温隔热层。屋面的保温隔热层或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分隔缝,并与女儿墙隔开。屋面施工宜避开高温季节。

(3)楼(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粱,并沿内外

墙拉通,房屋两端圈粱下的墙体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

(4)遇有较长的现浇屋面混凝土挑檐、圈粱时,可分段旅工,预留伸缩缝。以避开混凝土伸缩对墙体的不良影响。

(5)女儿墙设构造柱,同时,提高顶层砌体强度,以加强墙体抗温应力的能力。

4.2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裂缝的防治措施

(1)加强地质勘查。验槽时应钎探,以探明局部软弱土层。对照勘探报告,辨别土层成分,防止因未做土样分析而将某些特性土,如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当作一般性土处理。对发现的软弱土部分,应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2)合理设置沉降缝,当地基压缩性较大、房屋较长、体型较复杂或同一建筑物而基础形式不同时,均应从基础开始设置沉降缝。

(3)加强上部结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抗拉强度。当上部结构刚度较大时,可以适当调整不均匀沉降。

4.3 由施工因素引起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1)砂浆采用的砂子应严把质量关,严格计量,控制好配合比。

(2)严格按规范施工。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应饱满。严禁以铺浆代替灌缝,转角和交换处应同时砌筑,半砖使用率不得超过5%。

(3)对沉降缝、缩缝等,一定要将缝内杂物剔除干净,使缝能正常发挥作用。

(4)加强工程管理,控制工程进度,在砌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

5 结束语

总之,裂缝是建筑工程的通病,成因复杂,针对不同的裂缝原因,在设计、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规范、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把预防、设计与施工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把裂缝控制在极小的程度内。一定要深入调查建筑物的地基情况、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建筑使用等情况,综合分析,才能做到措施得当,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朱少青.浅析砌体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09(35).

[2]王诚杰.砖砌体裂缝的成因及其防治[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3]危立群.关于民用建筑裂缝的产生与防治问题探讨[J].南北桥,2009(9).

[4]罗刚.砖混结构房屋建筑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6).

(编辑:尤俊丽)

Analysis of Building Cracks

Han Zhide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cracks is a kind of architectural quality problems. The building cracks not only affect the appearance of buildings, but also affect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buildings, and creat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social imp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ypes of cracks in buildings, causes, social impact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building cracks; causes; social impact; preventive measures

建筑物裂缝 第5篇

摘要:

保温墙体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保温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外保温体系是非承重复合墙面,其墙面裂缝的危害主要是水的渗透对保温体系的破坏以及对住户的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由于住宅工程的质量问题,保温墙体裂缝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的问题和首要的质量要求。因此加强保温墙体结构研究,特别是保温墙体的抗裂措施研究,已成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设计、材料生产、施工和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

建筑施工裂缝管理的论文 第6篇

摘要: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分析,是正确拟定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的前提,是明确质量事故责任的依据。为此,要求对质量问题的分析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对事故的性质、危害、原因、责任都不能遗漏。要有科学的论证和判断;言之有理:论之有据,方能达到统一认识的目的。

关键词:施工裂缝分析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分析,是正确拟定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的前提,是明确质量事故责任的依据。为此,要求对质量问题的分析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对事故的性质、危害、原因、责任都不能遗漏。要有科学的论证和判断;言之有理:论之有据,方能达到统一认识的目的。

一、墙体裂缝分析

(一)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分析

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而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其应力是随深度而扩散,深度大,扩散愈大,应力愈小;在同一深处,也总是中间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也正是由于土壤这种应力的扩散作用,即使地基地层非常均匀,房屋地基应力分布仍然是不均匀的,从而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即房屋中部沉降多,两端沉降少,形成微向下凹的盆状曲面的沉降分布。在地质较好、较均匀,且房屋的长高比不大的情况下,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差值是比较小的,一般对房屋的安全使用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当房屋修建在淤泥土质或软塑状态的粘性土上时,由于土的强度低、压缩性大,房屋的绝对沉降量和相对不均匀沉降量都可能比较大。如果房屋设计的长高比较大,整体刚度差,而对地基又末进行加固处理,那么墙体就可能出现严重的裂缝。裂缝对称的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沿着门窗洞口约成45。呈正八字形,且房屋的上部裂缝小,下部裂缝大。这种裂缝,必然是地基附加应力作用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形成的。

当房屋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土质差别较大时,则往往在不同土层的交接处或同一土层厚薄不一处出现较明显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开裂,其裂缝上大下小,向土质较软或土层较厚的方向倾斜。

在房屋高差较大或荷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当未留设沉降缝时,也容易在高低和较重的交接部位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裂缝。此时,裂缝位于层数低的荷载轻的部分,并向上朝着层数高的荷载重的部分倾斜。

当房屋两端土质压缩性大,中部小时,沉降分布曲线将成凸形,此时,往往除了在纵墙两端出现向外倾斜裂缝外,也常在纵墙顶部出现竖向裂缝。

在多层房屋中,当底层窗台过宽时,也往往容易因荷载由窗间墙集中传递,使地基不均匀沉降,致使窗台在地基反力作用下产生反向弯曲,引起窗台中部的竖向裂缝。

此外,新建房屋的基础若位于原有房屋基础下,则要求新、旧基础底面的高差H与净距L的比值应小于0.5~1。否则,由于新建房屋的荷载作用使地基沉降而引起原有房屋、墙体裂缝。同理,在施工相邻的高层和低层房屋时,亦应本着先高、重,后低、轻的原则组织施工;否则,若先施工了低层房屋后再施工高层房屋,则也会造成低层房屋墙体的开裂。

从以上分析可知,裂缝的分布与墙体的长高比有密切关系,长高比大的房屋因刚度差,抵抗变形能力差,故容易出现裂缝;因纵墙的长高比大于横墙的长高比,所以大部分裂缝发生在纵墙上。裂缝的分布与地基沉降分布曲线密切有关,当沉降分布曲线为凹形时,裂缝较多的发生在房屋下部,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当沉降分布曲线为凸形,裂缝较多的发生在房屋的上部,裂缝宽度上大下小。裂缝分布与墙体的受力特点密切有关,在门窗洞口处,平面转折处、层高变化处,由于应力集中,往往也就容易出现裂缝;又因墙体是受剪切破坏,其主拉应力为45。所以裂缝也成45倾斜。

为了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首先应处理好软土地基和不均匀地基,但在拟定地基加固和处理方案时,又应将地基处理和上部结构处理结合起来考虑使其能共同工作;不能单纯从地基处理出发,否则,不仅费用大;而效果亦差。在上部结构处理上有:改变建筑物体型;简化建筑物平面;合理设沉降缝;加强房屋整体刚度(如增加横墙、增设圈梁、采用筏式基础、箱形基础等);采用轻型结构、柔性结构等。

(二)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分析

一般材料均有热胀冷缩性质,房屋结构由于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变形,称为温度变形。如果结构不受任何约束,在温度变化时能自由变形,那么结构中就不会产生附加应力。如果结构受到约束而不能自由变形时,则将在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或称温度应力。由温度应力引起结构的伸缩值。

由于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a=1.08X10/C,而普通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为0.5XlO/C,在相同温差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伸长值要比砖砌体大一倍左右。所以,在混合结构中,当温度变化时,钢筋混凝土屋盖、楼盖、圈梁等与砖墙伸缩不一,必然彼此相牵制而产生温度应力,使房屋结构开裂破坏。

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八字形裂缝

如图4-6所示,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外墙本身沿长度方向将有所伸长,但屋盖部分(特别是直接暴露在大气中的钢筋混凝土屋盖)的伸长值大得多。从屋盖与墙体连接处切开来看,屋盖伸长对墙体产生附加水平推力,使墙体受到屋盖的`推力而产生剪应力,剪应力和拉应力又引起主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过大时,将在墙体上产生八字形裂缝。由于剪应力的分布大体是中间为零,两端最大,因此八字形裂缝多发生在墙体两端,一般占二、三个开间,且发生在顶层墙面上。

2.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

平屋顶房屋,有时在屋面板底部附近或顶层圈梁附近,出现沿外墙顶部的纵向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这是由于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推拉力而产生的,包角裂缝实际上是水平裂缝的一种形式,是外横墙和纵墙的水平裂缝连接起来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下面一般不会再出现八字形裂缝。有时,外纵墙的水平裂缝也会出现在顶层的窗台水平处。

3,女儿墙根部和竖向裂缝

女儿墙根部由于受到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的推、拉力,使女儿墙根部的砌体外西域女儿墙外倾现象,形成水平裂缝。有时,由于钢筋混凝土屋面的收缩,也可能使女儿墙处于偏心受压状态,从而造成女儿墙上部沿竖向开裂。

此外,在楼梯间两侧或有错层处的墙体将易产生局部的竖向裂缝,这是由于楼面收缩产生较大的拉力所致。

影响房屋伸缩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而且复杂,以上所述的仅是一些常见的情况。为了减少温度应力的影响,可采取合理地设伸缩缝;避兔楼面错层和伸缩缝错位;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用油毡夹滑石粉或铁皮将屋面板和墙体隔离,并在女儿墙根部留一定空隙,使其能自由伸缩且有伸缩余地;采用蓄水屋面域种植屋面;女儿墙设构造柱;加强结构的薄弱环节,提高其抗拉强度等技术措施。

二、悬挑结构坍塌分析

悬挑结构坍塌实例较多,一是整体倾覆坍塌;二是沿悬臂梁、板根部断塌。其主要原因有:

1.稳定力矩小于倾覆力矩

悬挑结构是靠压重或外加拉力来保持稳定,要求抗倾覆的安全因素不小于1.5,若稳定力矩小于倾覆力矩时,必然失稳,倾覆坍塌。如雨蓬、挑梁,当梁上压重(砌砖的高度)不能满足稳定要求时,就拆除支撑、模板,即会产生坍塌事故。

2.模板支撑方案不当

悬挑结构根部受力最大,当混凝土浇筑后,尚未达到足够强度时,模板支撑产生沉降,根部混凝土随即开裂,拆模后将从根部产生断裂坍塌;若悬挑结构为变截面时,施工时将模板做成等截面外形,而造成根部断面减小,拆模后也会造成断塌事故。

3.钢筋错位、变形

悬挑结构根部负弯矩最大,主筋应配在梁板的上部。若施工时将钢筋放在下部,或被踩踏向下变形过大,或锚固长度不够等原因,拆模后,均会导致根部断塌。

4.施工超载

悬挑结构的固端弯矩与作用荷载成正比,如施工荷载超过设计荷载,当模板下沉时就在根部出现裂缝;尤其是当由根部向外浇筑混凝土时,随着荷载增加;模板变形,也极容易在根部产生裂缝,导致拆模后断裂。

5.拆模过早

不少悬挑结构断塌事故都是由于拆模过早,混凝土未达到足够强度所造成。所以,规范规定,跨度小于2m的悬臂梁及板,混凝土拆模强度应大于等于70%;跨度大于2m的悬臂梁及板,混凝土的拆模强度为100%。

三、钢筋混凝土柱吊装断裂事故分析

(一)事故概况

某工程项目C列柱为等截面柱,长l2m;断面为40Omm*6OOmm;采用对称配筋,每边为4业16,构造筋为2业1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吊装时已达100%强度;柱为平卧预制,一点起吊;吊点距柱顶2m;刚吊离地面时,在柱脚与吊点之间离柱脚4.8m左右产生裂缝,裂缝沿底面向两侧面延伸贯通,最大宽度达1.3mm,使柱产生断裂现象。

(二)事故原因分析

此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柱平卧预制吊装,吊点受力与使用受力不一致;吊点选择不合理,吊装弯矩过大,其抗弯强度和抗裂度不能满足要求所造成。现予以分析验算如下:

1.吊点选择不符合吊装弯矩MDm,最小的原则

柱子吊装弯矩的大小与吊点位置密切有大而遭受破坏,其吊点选择的原则:必须力求吊装弯距最小。为此,对等截面柱,当一点起吊时,应使|Mmx|=|一MD|,即跨中最大正弯距语吊点处负弯距的绝对值相等。据此求得吊点位置距柱顶为0·293L(L为柱长)处。当L为12米时,吊点距柱顶应为0.293X12=3.5m。原吊点离柱顶为2m,故不符合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吊装时必然使跨中最大弯矩的绝对值大于吊点处负弯矩的绝对值,所以裂缝发生在跨中最大正弯矩的截面处。

2.柱子吊装中抗弯强度不够

现就按吊装弯矩最小进行验算,柱子平卧预制一点起吊,其抗弯强度也不能满足要求。验算结果如下:

(1)计算荷载g

取钢筋混凝土重力密度为25000N/m',则自重为0.4X0.6X25000=6000N/m;动载系数为1.3~1.5,取1.5,则计算荷载q=1.5X6000=9000N/m。

(2)计算简图

按吊装弯短最小的原则,吊点离柱顶为3·5m,吊装时柱脚不离地,柱子刚吊离地面近似于一根悬臂的简支梁。

3.柱子吊装中抗裂度不够

按施工验收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吊装中受拉区裂缝宽度不大于0.2~0.3mm,而裂缝宽度与钢筋的受拉应力有关,钢筋受拉应力愈大,则裂缝宽度愈大。所以,在柱子吊装中常用钢筋的拉应力来控制裂缝的宽度。只要钢筋拉应力满足下式要求,说明裂缝宽度在允许范围内,能满足抗裂度要求。说明抗裂度不能满足要求。

(三)经验教训

从上述事故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如下:

(1)由于柱子吊装受力与使用受力不一,故必须进行吊装验算。

(2)当吊装受力与使用受力不一时,吊点选择应符合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以免吊装弯矩过大而过受破坏。如在本例中,按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确定吊点距柱顶为3·5m时,其跨中的正弯矩与吊点处的负弯矩的绝对值相等,均为55.125XlO。而按原吊点距柱顶为2m时,其跨中最大弯矩为103.68X1O。N·mm,最大弯矩截面距柱脚为4.8m处。由此可见,原吊点跨中正弯矩要比按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确定吊点跨中正弯矩大1.88倍。该柱在离柱脚4.8m处出现较大裂缝,产生断裂现象,也证明了该截面处的吊装弯矩最大。

(3)当吊装受力与使用受力一致时,吊点的选择应尽可能符合使用受力的要求,如简支梁的两吊点应靠近梁的两端;悬臂梁的两吊点应在梁的两支座处。

(4)若经吊装验算,抗弯强度和抗裂度不能满足时,首先考虑翻身起吊。如本例采用翻超身吊时,则抗弯强度和抗裂度均可满足,若翻身起吊仍不能满足时,则可增加吊点,改一点起吊为二点起吊,以减小吊装弯矩,或采取临时加圊措施。

建筑结构裂缝成因分析论文 第7篇

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影响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最普遍的问题是保护层厚度、混凝土质量和节点处理问题。1)保护层厚度问题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得不到保证的现象非常普遍,箍筋保护层更是如此。箍筋外露,主筋的保护层一般也达不到设计要求。设计尺寸小的构件,对施工的要求更高,如大型屋面板,设计保护层只能有10mm左右,施工时稍不注意,保护层就不能保证。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大型屋面板保护层厚度不足10mm,约有20%的板的钢筋保护层几乎为零。没有保护层的钢筋锈蚀速度很快,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使用。2)构件的节点问题装配整体式结构的节点也是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的部位,如北京石景山电厂冷却塔,72个梁柱的节点只有3个基本完好,38个节点钢筋锈蚀,其余节点钢筋外露且有不同程度的锈蚀,结构使用年数约17年。节点的质量问题是节点混凝土强度偏低,约10MPa。3)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提起混凝土的质量,强度总是要放在首位。但是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来说,密实性与强度有同等的重要性。混凝土的质量对其耐久性能有很大影响。低质量的混凝土抗碳化、抗腐蚀的能力差,构件的寿命低。

1.3设计问题

1)安全度我国的设计规范都有结构或构件的抗力大于或等于作用效应的规定。设计者往往取R略大于S,甚至R等于S。这样做在当时可使结构的造价略有下降,取得了经济效益,但是随着设计规范的改进,用现在的规范去校核,结构的安全度一般都不满足。可以说,我国有一大批旧的建筑物属于这种类型。2)耐久问题以往的设计是不大重视结构耐久性的。结构构件的.设计都是以抗力为主并考虑稳定等性能。构件的尺寸小,混凝土强度低,抗腐蚀和侵蚀的能力极低,加上施工偏差、使用管理不当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构件破损的速度极快,使用寿命较短。因此,适当提高混凝土的设计等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建筑物楼面裂缝的防治 第8篇

关键词:建筑物,裂缝,措施

1 混凝土的质量

目前现浇结构已经普遍采用现场集中搅拌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寿命。在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是建筑物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从而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

2 混凝土楼板裂缝出现的可能性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斜角裂缝为主外, 其他还有常护要保证 (不宜小于20小时) , 以确保楼面混凝土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和强度的增长。

3.3.3对于大开间的楼面应在模板支撑架搭设前就预先采用加密立杆以增加刚度, 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进一步防止裂缝发生。

3.4加强模板体系的质量管理

模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砼的表面质量, 施工中由于模板的缘

见的两类: (1) 预埋线管及线管集散处; (2) 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故也易导致楼面裂缝, 施工中可采取如下措施: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3.4.1现场技术人员通过计算, 选择有足够刚度的模板支撑体

3 对施工现场进行综合分析, 采取主要技术措施可防治楼面裂系, 避免模板变形、支撑下沉。

3.1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保护

3.4.2模板接缝应严密, 严禁模板漏浆。

3.4.3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拆模申请单制度, 只有在同条件养护试

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板的上块台格的情况下才允许拆模。层钢筋一般较细。受到施工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3.5加强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管理

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 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而在施工过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还易造成表面裂

程中, 各工种交叉作业, 上面又有大量人员走动、踩踏, 这就造成了缝, 施工中可采取下列措施来克服表面裂缝:上层钢筋容易弯曲、变形。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3.5.1混凝土中严禁私自加水, 严格控制水灰比, 防止造成混凝

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土和易性差。重作用, 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

能确保有效。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具体措施如下:

3.1.1 尽可能合理地安排好各个工种交叉作业时间, 在绑扎完不宜少于两遍。板底钢筋后, 线管预埋和模板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 以

3.5.2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太快、导致内部振捣不足。

3.5.3混凝土表面搓平要得当, 合理掌握搓平时间和遍数, 搓平

总而言之, 只要我们在施工中加强各方面的管理、检查和监督,

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同时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裂缝的通病是可以防冶的。育和管理,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护板面钢筋的重要性, 必须行走时,

尽量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

3.1.2 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 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

小撑马, 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600mm (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 , 特别是对于细小的钢筋, 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3.1.3 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

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扩大接触面, 尽量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混凝土浇筑时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进行护筋, 确保钢筋位置正确。

3.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混凝土受到较多消弱, 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部位。尤其是当预埋管线的直径较大, 开间宽度也较大, 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方向时, 就很容易发生裂缝。采用如下措施:

3.2.1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 交叉处可以采用线盒。

并且当线管数量很多时, 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3.2.2 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 φ6-φ8, 间距≤150mm, 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mm。

3.3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由于施工中的工期问题, 在混凝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强度时, 上面就已经开始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工作, 这就使大开间的楼面非常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而引起受力裂缝, 而且这种裂缝一旦形成就是永久裂缝。对于这类裂缝的防治措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3.3.1 在楼面混凝土浇筑完12小时之内, 尽量避免吊卸较重的材料, 并且在吊运少量的材料时做到轻卸、轻放。

两、三天以后方可进行正常支模等施工。在模板安装时, 不得将材料集中堆放, 应做到分散就位, 以减少楼面集中荷载。

上一篇:等妈妈回家下一篇:初二读童年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