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024-09-17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精选9篇)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第1篇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林黛玉]她冰雪聪明,诗词妙语信手拈来;她敏感多疑,曾因为宝玉的丫头误了为她开门而悲吟《葬花词》;她为了爱情柔肠寸断,泪终不干。1.有才

2.聪明

3.痴情

【薛宝钗]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她恪守妇道,但也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随和,大度;有才华;冷、无情,但

“任是无情也动人”。[贾宝玉]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逆臣”。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四、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1.容貌俊美,性格泼辣;2.精明能干,要强逞能;3权诈机变,心狠手辣;4.机智幽默,善于奉承;5.贪财好利,嫉妒成性;

五、探春:有主见,精明能干,还有远见。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湘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

六、迎春:贾迎春是贾赦与前妻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

贾母:

1.会享受,喜热闹,说话风趣。2.怜老惜贫,不太仗势欺人 3.经验丰富,有见识

4.喜欢奉承,溺爱不明

5犯糊涂,刚愎自用

惜春:性格孤僻,冷漠,小小年纪便看破红尘,说来也是奇女子一个啊,擅长画画!

湘云:活泼、开朗,天真无邪,而且诗也做的挺好,仅次于钗黛二人。晴雯、袭人:有“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的说法。性格一个似黛玉,一个似宝钗!紫鹃: 她善良,勤劳,温柔体贴,当然也聪明!

林黛玉——坦率纯真、才华横溢、自尊自重、尖酸小性、多愁善感、姿容绝世、冰雪聪明、孤傲清高、敏感多疑

贾宝玉——聪明灵秀、温柔多情、乖张顽劣、文思敏捷、重情重义

薛宝钗——温柔敦厚、博学多识、豁达大度、世故圆滑、阴险奸诈、品格端方 王熙凤——聪明机变、精明能干、两面三刀、八面玲珑、心狠手辣、脸酸心硬 史湘云——豁达开朗、热情豪爽、心直口快、单纯乐观、文才不俗、善良细心 贾探春——敢做敢为、办事练达、决断果敢、刚强聪慧、心思缜密 主要丫鬟的性格

晴雯——聪慧美丽、风流灵巧、叛逆勇敢、爽直莽撞、机敏尖刻、嫉恶如仇 袭人——温柔和顺、处事稳妥、机心深重、平儿——聪明清俊、心地善良、机智能干、公正平和

紫鹃——赤诚忠心、聪慧机敏、温柔娴静良、心地高洁、不卑不亢、坦诚纯真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第2篇

大凡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对史湘云印象深刻。她不似黛玉的心胸狭窄,也不似宝钗的心机深沉,更不似王熙凤的泼辣狠毒。她似乎是春天里的一滴雨,夏天里的一缕风,秋天里的一片落叶,冬天里的一朵寒梅。她是普通的,又是不平凡的。她笑由心发,性由情生,怨从身来,苦自命感,不娇作,不自卑,活脱脱一个人间的“俗女子”。不把她放在金陵十二钗之中,不足以凸显女性人物的完整。

红楼梦塑造了一个个立体而丰满的女性人物形象,史湘云的独特魅力使她让我们记忆犹深。

她——心乐达。黛玉寄人篱下常有孤寂之感,动辄则哭,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同情。实际上湘云的命运也一样悲苦。黛玉毕竟还受过父母之爱。住到贾府之后虽说不似自家的自在,但也有老太太的垂怜,众星捧月的照料。而湘云则“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自幼便失去父母,依靠婶母过活。即使有到贾府生活的机会,也还是含着眼泪嘱咐宝玉在贾母面前多提点自己,才得以过来的。即使如此之苦,她也没有像黛玉一样悲悲切切,而且还曾经开导林黛玉说:“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她大说大笑,不把自己的悲苦命运放在心上,只是到了后来才有所改变。她的活泼旷达不是一般女孩子所拥有的,这些从她的言谈举止中我们就可以知道。

她——才气足。“宝黛”的才情我们有目共睹,湘云的才情也是不容小觑的。她积极支持创建诗社,和众女子一块儿吟诗作对,无不显示着她的智慧。在诗社初建的几场比对中,她即兴而发无不做出令人叹绝的作品。她的《对菊》、《供菊》、《菊影》又有谁敢否定呢!在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她“以一敌三”那个敢小看了她。即便是那群才情横溢的大小姐们也都暗暗赞叹,无不佩服!就是自恃才情颇高的林黛玉也侃笑道“这都是那块鹿肉的功劳”。

她——豪气横。湘云性格活泼豪爽,气量阔大,没有半点虚伪做作,她身为女子,却常常以“真名士”“大英雄”自喻,“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子”。她的.豪气还在于她的“真”,她敢醉酒眠花丛、带头烧鹿肉,乃至要提岫烟、迎春打抱不平、被讥为“荆轲、聂政”。风流倜傥气概,宛若一个“巾帼男子”。在她的诗句中也不乏这种形象的写照,特别是那句“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把她的阔达与自傲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娇憨潇洒,敢作敢为,全然没有小女子的娇作。她与宝玉、平儿等烧鹿肉吃,不仅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还带动宝琴等都围上来尝鲜,林黛玉就打趣说:“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史湘云就还击她说:“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她——性情真。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与人相交、不拘小节,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她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是个“话口袋子”,对人对事都表现出热情。香菱想要学诗;不敢啰唆宝钗,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你想,香菱想学诗何以不敢问宝钗,而湘云竟会花大把的时间教她写诗,这足见湘云心中并无高下之分。

有一次看戏,凤姐儿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旦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众人都知道凤姐所指是何人,恐怕得罪人,只是不肯说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像林姐姐。”为此得罪了黛玉,也与宝玉发生了矛盾。这一切足见湘云的坦荡洒脱。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第3篇

福尔摩斯具有的渊博的科学知识。他对植物学、地理学、解剖学、法律、体育、音乐等诸多学科都颇有造诣, 尤其是化学知识最为精深。他第一次在读者面前亮相就是做“血色蛋白沉淀”实验。他写过追踪脚印的专论, 写过论述各种职业手型的文章, 能分辨70多种香水的味道, 能区别所有报纸上的铅字, 甚至专门撰写了一篇如何培养观察能力的《人生通鉴》。华生初看此文的评价是“胡说八道, 满纸荒唐”, 可在福尔摩斯实际演示并解释之后一切豁然开朗, 华生还称赞说“你让我想起埃德加·爱伦·坡小说中的侦探杜宾来, 没想到现实生活中还真有这样的人”福尔摩斯智慧超群, 洞察力惊人, 他的大脑像一部飞快运转着的精确的计算机, 每次遇到案件, 甚至是最离奇古怪的, 他都能抓住被别人忽视的细节, 仅通过门窗的位置、家具摆设的变动、甚至最细微的一颗烟蒂、一片未烧净的纸屑, 再结合很有限的证据, 运用他所掌握的精确的科学知识迅速得出结论, 使案情柳暗花明, 以致那些不了解他做法的人们用疑问的眼光把他看成无所不知的超人。而实际上福尔摩斯不可比拟的探案功绩的取得与他的执着追求、不辞辛劳分不开。在《血字的研究》中, 小斯坦福为朋友华生介绍福尔摩斯时, 说:“他……有点怪, 属于那种科学实验狂。”福尔摩斯深居简出, 除了办案之外, 他整天在实验室做实验, 他的双手由于长时间被化学药品侵蚀而变了颜色。《四签名》中他对华生说:“侦探实际上是需要精确推算的科学, 要有冷静的态度, 不能感情用事。”在侦察时, 他亲自调查并深入最危险的地方搜集第一手资料, 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线索。在《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 福尔摩斯为了弄清传说中那只可怕猎狗的秘密, 一个人躲在人迹罕至的沼泽地, 忍受暴风雨以及孤独和寒冷的袭击。为了取证, 他时而装扮成白发苍苍、行走困难的老太婆, 或是醉醺醺的马车夫;时而装扮成亲切朴素的牧师, 濒临死亡的病人, 骨瘦如柴的鸦片鬼, 很多时候还要随时准备付出生命的代价, 可他并不惧怕还以此为乐。然而福尔摩斯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他好吹牛, 自命不凡, 即使是对忠实的朋友华生, 也常常嘲讽。他有厌恶女人的怪脾气, 并且还有经常注射可卡因的坏毛病。但这些怪脾气、坏毛病与渊博的知识、超人的推理才华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集中在福尔摩斯这一个人物身上相辅相成, 恰恰使人物活灵活现, 真实可信。

二、鲜明的性格特点

对于福尔摩斯的性格分析应从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 对于自己的事业, 福尔摩斯有满腔热情, 同时, 在无事可做时他也总是萎靡不振。还常常借助毒品消磨时光。虽以侦探行业为生, 福尔摩斯却对金钱不是很感兴趣。他处理案件只有一个终极目的---伸张正义。“华生, 一想到有莫里阿蒂教授这样的人在伦敦街头肆无忌惮地作恶, 我没法安心。”这是福尔摩斯在《最后一案》中对华生说的话, 简短却清楚地表明了他一向正义的作风。正是由于他对于自己事业的热爱, 在有奇特案件的时候, 他的精力总是好的惊人, 眼睛闪着欣喜地光芒, 精神焕发沉醉于研究犯罪。用洞悉一切的观察力寻找线索, 试图打开被警察认为毫无头绪而放弃的谜团。当他沉迷于自己的推理中的时候, 常常表现出冷漠的神情, 对人爱理不理, 如果有人打断他的思路他会毫不客气大发脾气。所有的热情都来自于他对消除罪恶伸张正义的责任感。“既然我们已经把握住了未来, 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九可以宽容一点。我并不代表官方, 所以只要正义得到伸张, 我就没有理由把我知道的一切都讲出去……”这是福尔摩斯在《修道院公学》中对霍尔德尼斯公爵所说的话, 在福尔摩斯眼中, 没有什么会比伸张正义来的更有价值。

福尔摩斯是个很奇特的人物, 他性情冷漠沉稳, 头脑冷静理性, 刻板, 沉着完全容不下情感, 但对于华生, 他却有特殊的感情。华生是福尔摩斯最初的合租人, 也是道尔安排的叙述者, 读者从华生这位虚拟人物的口中了解福尔摩斯的一切。华生是一位医生, 但是更像是福尔摩斯的助手, 他与福尔摩斯一同经历了很多不同寻常的案件。最初相处就使华生对福尔摩斯的职业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而福尔摩斯也并不排斥华生加入他的生活和工作。他常让华生把到手的资料, 线索从头给他讲述一遍, 帮助他更好的梳理思路。“这是邮差刚刚送过来的迷你大声念念看。” (《波希米亚丑闻案》) 对于华生的陪伴, 福尔摩斯总是很高兴, “看来我得告辞了, 福尔摩斯。”“哪的话, 华生, 你就呆在这里。要是没有你这个助手在这儿, 我将不知如何是好。这个案子很有趣, 错过它那就太可惜了。”“可是你的委托人-----”“不用理他。我需要你的帮助, 也许他也如此……”大多时候, 福尔摩斯是需要华生的参与的, 当然, 这最主要是因为道尔需要一个叙述者。而在福尔摩斯眼中, 华生无疑是很不错的助手。华生发自内心的赞美福尔摩斯很受用, 面对华生的称赞, 他总是得意洋洋。“我不禁由衷地赞叹道:‘太精彩了!’‘这很平常。’福尔摩斯说, 但从他的神情看得出, 他颇感自豪, 因为我表现出了对他的钦佩。”

同样是情感, 对于爱情, 福尔摩斯却根本没有兴趣。对于女人的聪明机智他总是不屑一顾, 大加嘲笑。“感情会影响理智的。一个我一生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 曾经为了获取保险金而毒死了三个孩子, 结果被判死刑;可是我认识的一个最讨人嫌的男子, 却是一位十分慷慨的人, 为救助伦敦的贫民而捐出了25万英镑。”“……我只是觉得爱情是心中的一种情感, 和我断案时冷静思考的理性是不相容的, 为了我的判断力不被影响, 这辈子我都不会结婚的。” (《四签名》) 而改变福尔摩斯对女人的看法的是艾琳艾德勒, 这个他总是给与“那位女人”这样的敬称。在他看来, 只要有她在场, 其他女人便会黯然失色。他不懂得含情脉脉, 讲话总是用讥嘲的语气。道尔把福尔摩斯刻画成这样的人, 或许和他自身有关。

如果说福尔摩斯是一个没有任何情感可言, 只是一味工作的机器的话, 也有失公平。福尔摩斯对伦敦社会治安, 对贫苦人民是有极深厚的情感的。他经常出入贫民窟, 几乎熟悉伦敦每一条街道, 对于每一件案子都熟记于心。他又自己的资料库, 为了更利于工作, 他按一定规律整理了伦敦社会人物的所有资料。对于社会安全问题, 他总是机警过人, 责任感极重, 憎恨罪恶。对于来找他解决困难得人, 他从不易贫富贵贱分等, 善良的穷人他总是不计较回报给与帮助, 而对于爱装腔作势的上流社会的人, 他则是毫不客气。“‘如果我没听错的话, 谁要是能告诉您您的儿子在哪里, 就可以得到5000英镑。’‘一点也没错。’‘如果能说出扣押您儿子的人的名字, 另外还有1000英镑。’‘没

论古代士大夫的处世哲学——“济天下, 善其身”

王涛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士大夫, 他们是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 他们是儒学的信奉者。他们渴望济世天下, 却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下生存。他们深受儒家“内圣外王”精神的影响, 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处世哲学:“达者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他们受儒家“忧患意识”的驱动, 不断在出仕与避世, 救济与隐逸, 济世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间出入与徘徊。他们的人格意识贯穿于其文学作品, 他们是文学家, 也是哲学家。

关键词:士大夫;兼济天下;独善其身;儒学;隐士;出仕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有着众多的儒学信奉者, 在他们心中, 往往有着自己的理想人格, 如:君子, 圣人等, 这是他们心中的偶像, 社会上公认的权威。在这些人中, 有着一个特殊的阶层, 我们称之为“士”, 也即“士大夫”, 指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余英时认为, “其大致相当于今天所谓的知识分子”1, 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理想人格与处世哲学。

儒学大家, 如孔孟, 他们塑造了人伦之至——圣人, 但圣人境界太高, 离现实生活太远, 人们无法企及, 以至孔, 孟本人一生也在此痛苦中挣扎。于是, 在“士”这个阶层, 急需重塑一个偶像, 它需要适应现实生活, 方便仿效, 以便“士大夫”们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遇到难题时, 提供一个参考与解决方式。因此, 在儒家“内圣外王”说的启发下,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这种处世哲学便应运而生了, 渐渐被广大“士大夫”阶层奉若神明的, 俨然成为他们处世应人的哲学核心, 并为后世众多的士大夫们所笃信与仿效。

错。’我的朋友带着贪婪的神情, 搓着他那双干瘦的手。他这样子让我很吃惊, 因为我知道他一向索费很低。他说:‘我好像看见您的支票本就在桌上。请您给我开张6000英镑的支票。最好您再背签一下。我的代理银行是城乡银行牛津街分行。’……”“公爵瘫坐在椅子上。‘那么你要控告谁呢?’‘我要控告的人就是您, ’他说。‘公爵, 麻烦您开支票吧。’” (《修道院公学》)

福尔摩斯素来沉默寡言, 使人觉得他不近人情, 性格冷漠, 既不近女色, 又不喜交友, 而且对家人讳莫如深。但他坚信, 他的性格是遗传于他的祖母, 法国画家维纳的姐姐。他对于哥哥迈克罗夫的感情却是很深的, 其中包含着钦佩和信任。在他眼里, 哥哥的观察能力要比他强, 在福尔摩斯生死攸关的时刻, 他信任的人也只有迈克罗夫。《最后一案》中, 福尔摩斯与华生躲避莫里阿蒂的追杀时, 为他赶车的人正是他的哥哥迈克罗夫。“你认出车夫是谁了吗?”“没认出来。”“是我哥哥迈克罗夫。在这种时候, 不信任外人无疑是极为明智的……”

就福尔摩斯队警察同僚的态度来看, 他是不可能成为他眼中这些蠢蛋的朋友的。对警察格莱森和雷斯德他给与这样的评价:“格莱森是苏格兰场中数一数二的干练人物。他和雷斯德堪称是那些笨蛋中的顶尖级人物。”福尔摩斯会借助警察搜集的证据为自己的结论做支撑, 他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 总是充满自信, 甚至在不了解他的人看来是在吹嘘自己。而事实是福尔摩斯的确称得上是专家。但他不在乎名利, 从不与警察争功。“如果格莱森或者琼斯碰到难事来向我请教的时候, 作为侦探的最高裁决机关, 我以专家的身分审查材料, 同时提供我的意见。可是我并不居功自傲, 报上也没有我的名字….”

三、人格魅力的影响

对福尔摩斯的分析, 离不开《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福尔一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它为历代众多士大夫所信奉, 并成为他们的现实人格与处世哲学, 它是从儒家“内圣外王”之说中变化而来。这两句话最早出自孟子, 他曾曰:

“故士穷不失义, 达不离道。穷不失义, 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 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 得志, 泽加于民;不得志, 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2 (《孟子·尽心上》)

这是一种可进可退的人生处世哲学。这之中, 达与穷是相对的。“达”指的是发达, 得势, 显赫的地位等, 但往往又不局限于此。在先秦时代, “达”除了指发达做官以外, 还有学说, 见解, 主张被君主所采纳, 以已之道兴利国利民之举等。如先秦诸家, 儒、道、墨、法等各家, 奔走于列国诸侯间, 其目的就是“各以其说以干世主”3“穷”除了有家境贫困、潦倒之意以外, 最主要是指:当人在遭遇打击, 身处逆境时, 不和旁人同流合污, 始终保持洁身自好, 保持一种高尚的道德与情操。“达”与“穷”的提出, 是先秦儒家, 在考察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后提出的人生理想, 目的是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笔者觉得, “达”与“穷”, 就以人格模式而言, 代表的是同一个人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境遇之下产生的双重人格, 即一旦个人仕途失意, 往往退一步, 隐居世外, 抒发出“就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的感慨;而一旦环境趋好, 遇到明君求贤, 便会进一步, 出仕想有所作为, 济世利民。这种在空间上的位移, 其实体现的正是个人志向被掌权者接纳或者排斥时, 产生的不同心境与作为。

摩斯在柯南道尔的小说中可以说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他不但聪慧过人, 有很强的观察力, 还风度翩翩, 精通各种体育项目, 福尔摩斯活在普通的社会里, 与平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他是乡绅的后代, 祖母是著名画家的妹妹, 爱出没于雾都伦敦, 喜欢看每日电讯报等等。福尔摩斯既是大侦探却又贴近生活, 没有让读者感到遥不可及;充斥整本书的福尔摩斯总的说来是一个对生活懒散, 对事业热忱的人, 只对对侦破案件有帮助的学科感兴趣且到了精通的程度。不在乎自己的健康, 为了工作不知疲倦。同时, 他像一个侠客一样, 惩恶扬善, 忌恶如仇。冷漠的性格又使他朋友甚少, 且对爱情毫无憧憬。成熟沉稳的福尔摩斯虽被道尔刻画的很神奇, 却也不乏缺憾, 他有时很骄傲, 甚至可以说是自以为是, 也喜欢听到华生由衷地赞赏, 而且有时也会犯错。正是这些缺点, 使得福尔摩斯成了更为鲜活的人物。成了无数侦探小说迷心中的终极偶像。

摘要:福尔摩斯是英国著名作家柯南道尔一手塑造的著名侦探形象。福尔摩斯的首次亮相是在《1887年比顿圣诞年刊》中的《血字的研究》里。从此, 一个头戴软布帽, 托着一个烟斗, 手持放大镜, 身材消瘦而颀长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形象便深入人心。本文将分析福尔摩斯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从而解释福尔摩斯的人格魅力的影响。

关键词:福尔摩斯,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人格魅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袁洪庚.英美侦探小说选编.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2]歇洛克.福尔摩斯.大英百科全书.芝加哥.大英百科全书, 2010.

[3]李红英.《斑点带子案》中福尔摩斯的性格分析.安徽文学, 2010.4

[4]李洋.神探的诞生——福尔摩斯形象塑造浅析.文化与艺术.《新西部》2007.8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第4篇

关键词:特质论;红楼梦;人物性格

作者简介:王畅(1991.1-),辽宁省调兵山市人,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5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主修人力资源测评与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1

1、前言

《红楼梦》被誉为“四大名著”,其细腻的笔法刻画了以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为代表的封建时代典型人物形象,虽然特质论由西方学者提出,而《红楼梦》是东方名著,但是其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刻画出的性格特点,则可以用特质论的观点完美诠释。

2、奥尔波特的特质论与红楼梦中人物的对照分析

奥尔波特不仅是特质论流派的创始人,他首次提出了特质的概念,为了阐述特质概念,奥尔波特将其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指全人类或一群人所共有的特质,例如红楼梦中大多数的女人们所具有的共同文化认同和行为模式,即保守、封建、自甘低下的特点。而个人特质则是指特定个体所独有的特质,即个体与其他人所不同的特质,在个人特质中,奥尔波特又将其细分为首要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三类。首要特质是指个体最重要的、占主导地位的人格特质,核心特质是能够代表个体主要特征的少数几个特质,例如别人对你的描述,次要特质则是指那些普遍性和一致性都较差的、不够鲜明的特质。在红楼梦中,“抑郁”便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安静、聪慧便是林的核心特质。

在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中,其首要特质是狠辣。如在元妃省亲那一章,一个小厮不小心弄坏一个灯笼,王熙凤便严加训斥,并将其拖到马棚里等候发落,虽然并未交代之后要如何发落,但是小厮的命运可想而知;再比如,在其小叔贾瑞窥视她的美貌调戏她时,她便“毒设相思局”,最终要了贾瑞的性命;并且,在她朝三暮四的丈夫贾链偷娶尤二姐后,她利用与尤二姐退亲的张华状告贾府,最后不惜指使心腹小厮去杀害张华,并且用借刀杀人的伎俩逼死尤二姐;与贾链私通的鲍二家的媳妇在被王熙凤撞破后也害怕得上吊自杀,虽然并未直接描写王熙凤逼迫与她,但是这一隐晦的描写也暗示了即使鲍二家的不选择自杀,王熙凤也会想尽办法将其害死。由此可见,王熙凤的首要特质便是狠辣的性格特征。

而王熙凤的核心特质主要有贪财、势力、渴望自我实现、渴望情感需求。

就贪财方面,王熙凤私自用官中的月钱放高利贷,中饱私囊;在扶秦可卿灵柩到水月庵的时候受庵里尼姑之托打赢一场官司之后便索要了三千两银子,全然不顾因此而牺牲了的两条年轻的生命;在寒门亲戚贾芸送给她名贵的麝香等香料之后便笑逐颜开,让贾芸承包了府内的工程;而即便是她的丈夫贾链请她帮忙从贾母大丫鬟那里借来一千两银子的时候,王熙凤也不忘了要上二百两作为自己的报酬。由此可见,王熙凤的贪财体现在各个方面。

就势力方面,贾府女眷中最得意的便是贾政的母亲贾母和他的妻子王夫人,因此,王熙凤便事事以二人为先,极力讨好笼络,自己的婆婆邢夫人受到冷落,而王熙凤也对其置之不理,不屑一顾。对于贾母和王夫人都不喜欢的贾政的小妾赵姨娘及她的儿子贾环,王熙凤更是处处刁难,肆意辱骂,旗帜鲜明地站在了贾母和王夫人一边,并以她们的敌人为敌人。对于府中奴仆,则更是管教严苛,非打即骂,不留情面。

在渴望自我实现方面,王熙凤主管贾府事务,尽心尽力,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她常年患病在身,每日三两个太医轮流服侍,即使在流产后都不肯好好调养,仍要为府中琐事操心。在宁国府秦可卿去世后,王熙凤又不辞辛苦挑起宁国府管事的重担,荣国府与宁国府这二府事务都要她一个人来操持,每天深夜才休息,天不亮就起床料理家事。而这样辛苦工作纯属王熙凤自愿为之,并没有人强加要求。王熙凤在沉重的工作中乐此不疲,可以看出她及其渴望自我实现,以显示自己的人生价值。

就渴望情感需求方面,王熙凤与宁国府的秦可卿交好,在秦可卿去世后她悲痛欲绝,在秦可卿的灵前愈发不可控制而悲怆大哭。在自己因惩罚了邢夫人的两个心腹婆子后被王夫人误会,便感到心灰意冷,在丈夫贾链出轨偷情后所表现出的心狠手辣,及不自觉地红了眼睛的描写,可以看出在强势异常的王熙凤的心理仍然十分渴望与别人亲近(同秦可卿亲近),被别人认可(被王夫人误会后的灰心),并且渴望丈夫的关爱与忠心(丈夫出轨后的愤怒)。

在对贾探春这一任务形象的刻画中,探春所表现出来的首要特质则是自卑。由于探春是贾政的小妾赵姨娘所生,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情况下庶出的子女往往不如嫡出子女那样受重视,而在这种艰难的生存条件下,探春时刻与赵姨娘及亲兄弟贾环划清界限,刻意地亲近王夫人,这体现了她的自卑;探春十分反感别人提她是庶出,在王熙凤生病期间由她来协助管家,在赵姨娘来找她理论的时候她因为生母赵姨娘提起她是庶出而气得大哭,因此,也可以看出虽然探春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但内心仍然是自卑的。

3、后记

《红楼梦》对人物的描写细腻而又深入,可谓入木三分。在加以特质理论的理解与分析,使得在对《红楼梦》人物的理解和把握上有了科学的解释。

参考文献:

[1]人格心理学导论[M].郭永玉等.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红楼梦主要人物及其性格分析 第5篇

黛玉多愁善感 宝钗贤德有容 湘云灿烂爽朗 妙玉冷霜孤傲 迎春儒雅随和 惜春孤僻冷凝 袭人柔顺体贴 李纨端庄秀丽 晴雯执着不驯

凤姐、探春、平儿灵活练达,宝玉如宝似玉、脱俗超俗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三、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四、探春

贾探春,贾政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香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五、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

王熙凤因病卧床不起,便由探春、宝钗,李执等人主持家务,此期间,探春查看家中大小帐目,发现发放给各个房的月钱和发放给买办的重叠了,便想出了两全的办法,与宝钗等人商议.“年里往赖大家去,与她们那儿的姑娘闲谈,才知她们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破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发放月钱重叠之事于贾府已早有弊,可满园子的姑娘丫头无一人能指出个一二三来,探春却从赖大家中得到启发,和自家的情况对比,最后提出好的办法,岂不是足以见她的办事能力和精干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素质。谁怪宝钗说“真真膏粱 之谈!你们虽是个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而后宝钗又玩笑似的说“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么利弊大事,越发连孔子也都看虚了呢。”探春闻此言,却一本正经地回答“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姬子书,当日姬子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等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如此一番精辟的言辞,岂是一位普通女儿说得出的,非有政治眼光能矣!

第五十六回中的探春,以处事的果断干练显示出了她卓超的才干,而宝钗的嬉言却引出了她政治性的言论,真是叫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

五、薛宝钗

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几回。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薛宝钗在《红楼梦》中份演着重要的角色。她是封建各种礼束的守卫者,并且自身深受其害。她在家中与人关系甚好,受众的喜爱。她的性格中有王熙凤为人的圆滑,林黛玉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封建束缚的思想。如在每四十八回中,薛姨妈道:“……莺儿一个人,不够伏侍的,不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宝钗道:“买的不知底细,倘或走了眼,花了钱事小,没的淘气。倒是慢慢打听着,有知道来历的人买个还罢了。〃这里表现出她的处事小心。又如香菱向宝钗道:“我原要和太太说的,等在爷去了,我和姑娘做伴去。我又想恐怕太太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玩,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的了,只是没有空儿……,所以趁着机会,越发往上一年,我也多个做伴的,也遂了你的心。〃这里表现出宝钗了解家人心里,为人圆滑。总之,薛宝钗是个深受封建束缚的人。

六、刘姥姥 红楼梦》中出场人物有四百多位,而且个个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是写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就拿刘姥姥来说说吧。

出身乡村的刘姥姥来到了贾家,凤姐导演了一幕闹剧,在贾母那里吃饭的时候,丫鬟只捡了一个鸽子蛋放在刘姥姥那里,刘姥姥不知羞耻地说:“老牛,老牛,食量大如牛”,此时老刘那种直爽,快直的农民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然后刘姥姥又说:鸡蛋俊,小巧”,说明她见识敷浅,只知道吃。到后来鸽子蛋滚到地上,刘姥姥赶紧去拣,其农家那种艰辛勤俭穷酸的形象跃然纸上,与高贵阔气的贾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封建官僚与穷苦百姓差距之大,讽刺了当时的封建社会。最后,她与众姑娘对联,用的都是粗俗的言语,可见她文化甚少,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总之,刘姥姥这种封建、贫穷、可笑的形象通过作者的笔墨,全部体现出来。

七、晴雯

晴雯乃贾府内又一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天生的叛逆,直率,任性以及无所忌惮的言辞给读者呈现出了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晴雯并未因为宝玉是她的主子而谦虚,忍让他的无理大骂,而是以理辩驳。例:“平日坏了多少宝贝也不心疼,今儿一把扇子惹发了这么大问题”。“今儿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何苦来呢。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调好的使”。“我是一个蠢材,那里陪打发吃果子呢?倘或在砸了盘子,更了不得!”。只见她的反抗精神。而袭人的好心劝解又被她冷嘲热讽地反驳一翻,可见她的直率。而她又以撕扇子来取乐,不顾他人的看法,尽由自己开心,事后会做何评论,造成何种影响他都不会去理会。还有几句:“我不敢惹爷”“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我来撕”等。这一切刁酸无忌的语言把她的任性,也是我行我素的反叛精神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也正是这一系列语言使晴雯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了。

八、平儿

要说《红楼梦》里丫环最漂亮的,还得是平儿,由于她被贾琏收了二房,所以地位也就不同于别的一般的丫环了,但她的出身低微这个事实却一生也抹不去,这也就决定了平儿在大观园中的地位不会太高。

平儿天资聪慧,可偏与王熙凤成主仆关系,则显得有点儿“小巫见大巫了”,不过在日常事务处理上,平儿可是帮了凤姐的大忙了,所以说王熙凤对平儿也挺好。

但虽说跟着王熙凤吃香的喝辣的,但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说平儿实际上去贾琏也有爱幕之情但是有王熙凤在,她也不敢太过于表露,而且由于凤姐婚久不孕,使她更加看管贾琏,不让他和别的女人相处太密切,当然,这一切都不是从表面上能看出来的。所以有时贾琏和平儿乘着王熙凤不在,偷偷亲热一番,被凤姐发现了,还要冷嘲热讽一番。

但是平儿还是比较善良的,当贾琏在外面沾花惹草,勾搭上尤二姐后,王熙凤假惺惺的去把尤二姐接回来,却在背地里使坏,使二姐已经成形的胎儿堕掉了,二姐也不堪忍耻辱而自缢身亡,在这期间,贾府里唯一对她好的便是平儿了,一直对他百般照顾,还把好死时将要交给贾琏的二百两银子一文不少的交给了贾琏。由此可见,平儿的心地是十分善良的。这样可爱的姑娘谁能不为之动心??

平儿在贾府没落后出家为妮,一生遁入空门,从此与世俗无缘,唉,平地儿啊,可怜,可悲,可叹的平儿呀!

《红楼梦》一书,千头万绪,稍不留神就会误入歧途。正如作者自己所云:“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别的先不说,单说书中人物的年龄问题就一直都是一个难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莫衷一是,多少年来,一直争论不休。而且很多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前后矛盾的地方,进而被作者弄的云山雾绕,摸不着头脑。

时间总是在变,年龄总是在长,那究竟该如何来把握这个年龄问题呢?我想,应当从每个人的生肖入手,因为生肖是不变的。大家应该知道,书中唯一一位明确标明生肖的人物就是秋桐,秋桐属兔,见于书中第六十九回:“贾赦……又将房中一个十七岁的丫鬟名唤秋桐者,赏他为妾……因又叫人出去算命打卦。偏算命的回来又说:“系属兔的阴人冲犯。”大家算将起来,只有秋桐一人属兔,说他冲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贾敬殡天,贾琏偷娶尤二姐这年,秋桐十七岁,属兔。那么,同一年,宝玉多大呢?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书上第四十五回,此回里,黛玉自己说到:“我长了今年十五岁”。若黛玉十五岁,则宝玉十六岁,宝钗应该是十八岁。因为,宝玉比黛玉大一岁,参见书中第三回,黛玉说道:“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宝钗比宝玉大两岁,因为宝钗和袭人同岁,见第六十三回:“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袭人)同庚”,而袭人比宝玉大两岁,见第六回:“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接下来的情节一直发展到第五十二回,都是在同一年发生的事情。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正是告诉大家,从此回之后,就是下一年的事了,那么宝玉也就已经是十七岁了。此回一直延续到第六十九回,都是在同一年发生的事情,其中,第五十三回是正月,到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就是同一年的五月,贾敬过逝也在同一个月,接下来贾琏偷娶尤二姐是在家孝之中,到了第六十九回,贾赦赏秋桐,尤二姐吞金已是同一年里的腊月的事了。因此,到第六十九回时,宝玉刚好与秋桐同岁,同是十七岁,从此便可推出,宝玉也是属兔的。那么,小宝玉一岁的黛玉自然也就是属龙的,大宝玉两岁的宝钗肯定也就是属牛的了。

接下来,再根据宝玉、黛玉和宝钗的生肖,就能一一推算出其他人的生肖了。

贾 母: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岁,第六十九回,秋桐十七岁,中间相隔一年,贾母大秋桐六十二岁,故此,贾母属牛。

刘姥姥: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七十五岁,第四十五回,黛玉十五岁,刘姥姥大黛玉六十岁,故此,刘姥姥属龙。

王熙凤:第六回,王熙凤二十岁,第九回,贾蔷十六岁,王熙凤比贾蔷大四岁,故此,王熙凤属蛇。

妙 玉:第十七回,妙玉十八岁,第二十二回,宝钗十五岁,中间相隔一年,妙玉大宝钗四岁,故此,妙玉属鸡。

小 红:第二十四回、二十五回,宝玉十三岁,小红十六岁,大宝玉三岁,故此,小红属鼠。

袭 人、晴 雯、香 菱:第六十三回,皆与宝钗同岁,故此,三人皆属牛。

贾 芸:第二十四、二十五回,宝玉十三岁,贾芸十八岁,大宝玉五岁,故此,贾芸属狗。

贾 兰:第七十八回,宝玉十九岁,贾兰十三岁,小宝玉六岁,故此,贾兰属鸡。

贾 环:第七十八回,贾兰十三岁,贾环十五岁,大贾兰二岁,故此,贾环属羊。

贾 蓉:第二回,黛玉六岁,贾蓉十六岁,大黛玉十岁,故此,贾蓉属马。

贾 蔷:第九回,贾蔷十六岁;第十三回,贾蓉二十岁,中间相隔一年,贾蔷小贾蓉三岁,故此,贾蔷属鸡。

秦 钟:第五回,借可卿之口得知,秦钟与宝玉同年,故此,秦钟属兔。

薛 蟠:第四回,薛蟠比宝钗大两岁,故此,薛蟠属猪。书中第四十九回里写到:“此时大观园中比先更热闹了多少。李纨为首,余者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再添上凤姐儿和宝玉,一共十三个。叙起年庚,除李纨年纪最长,他十二个人皆不过十五六七岁,或有这三个同年,或有那五个共岁,或有这两个同月同日,那两个同刻同时,所差者大半是时刻月份而已。连他们自己也不能细细分析,不过是弟兄姊妹四个字随便乱叫。”迎春是宝玉之姐,估计与宝玉同年,或者大一岁而已;探春、湘云小于黛玉,估计是与黛玉同年,或者小一岁;宝琴小于黛玉,估计要比黛玉小一到二岁。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第6篇

摘要:《红楼梦》中袭人的形象在历代红学研究中具有极大争议,褒贬分歧极大。评论者对她也颇有微词,甚至罗列罪状视她为小人、黑暗封建制度忠实的奴才而大加鞭策。通过深入探究,我们发现,曹雪芹虽然客观地写出了她人格中的弱点,但总体上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她温柔贤淑、忍辱负重、仁至义尽,为自己规划人生并以自己的不懈努力追求着遥远的幸福。

关键词:袭人;忧患意识;目标;努力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是贾宝玉梦游警幻仙境时见到袭人的宿命。花袭人原名花珍珠,宝玉听闻她姓花,遂取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阴晴”,为其改名为袭人。她是宝玉的贴身丫头,无疑是丫鬟里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时也是《红楼梦》一书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

自古以来,文学评论家对袭人的议论有好有坏。好的方面是:处处表现温柔宽厚、忍辱负重、仁至义尽、谦虚谨慎的品性,是难得的贤良女子;坏的方面是:当面宽厚姐妹情深,背后暗算,工于心计,邀宠主子出卖姐妹,向王夫人告密致使芙蓉花仙子晴雯被逐。但是从贾家上上下下、老老少少、主子奴才对袭人平时的为人处事来看,大家总体上对她是认可的。“贾母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王夫人一口一个‘我的儿’,并且含着眼泪说:‘你们哪里知道袭人那

中国的奴婢制度由来已久,在清代已经发展得相对完备。虽然贾府的丫头们个个都“穿锦罗绸缎,吃细米白饭,每日肥鸡大鸭”,但主子们让她们享有这样的待遇,其目的是为了显示家族奢华气派或收买人心,这并不能改变她们身上的奴性,她们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在封建社会做奴婢不易,尤其在“一个个像乌鸡眼,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你了”,主子、管家、奴仆纵横交错,结党私营,争权夺利的大家族中做丫头更是不易。她们小心翼翼侍候主子,一有疏忽便遭惩罚。主子出了状况是奴才服侍不好,主子有错也是奴才教唆。

贾府的这些丫头们吃的是青春饭,一旦失去了装饰烘托公子小姐的作用,原先享有的较优厚的待遇也就随即被取消。丫头们年纪大了,就由主子或管家做主拉出去配小子,所嫁非人更是常有的事。例如:越发出挑好看了的丫头彩霞却做了“容颜丑陋而且酗酒赌博”的旺儿之子。“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谁能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个人干个人的去了,那时谁管谁呢?”贾府中丫头小红觉悟较高,看破世道早早为自己做打算。她凭借超常记忆口才能力赢得凤姐的欣赏和信赖,攀上高枝,不把自己前途锁定荣国府,选准时机冲出贾府樊笼,营造自己的自由生活,最后终于得以和贾芸成婚过上了好日子。

按照贾府有“凡爷们大了,未娶亲前先都放两个人服侍”的规矩,例如赵、周姨娘两个人早在王夫人嫁至贾府之前已是贾政的跟前人了。姨娘来自丫鬟,但只有个别丫鬟才能当上姨娘。在主子苛刻的标

袭人以前曾在贾母跟前服侍,因见她伶俐、温柔、和顺便给了宝玉。袭人“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了宝玉,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第33回中,宝玉挨打后,当太太派人找一个跟宝玉的人,并没有提她,她却不请自留,并且非常地及时上折子表明自己的忠心,更是取得贾母的喜欢。

她懂得揣摩主子们的心理,王夫人的核心性格特征甚至可以高度浓缩凝练两个字——“爱子”,即无比关心疼爱自己的亲生儿子、命根子一样的宝玉。府中何事只要与宝玉的利害无关,一般来说她能以正常心态对待和处理。但只要与宝玉利害有关,她立刻会变得非常警觉、敏感。在她看来谁对宝玉尽心维护、侍奉、关爱,她就对谁格外垂青与器重。

第33回“宝玉挨打”后,王夫人叫人回话。袭人回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只是有个原故:如今我想,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所以就纵坏了他。我常常掰着口儿劝一阵,说一阵,气的骂一阵,哭一阵,出极喜爱的样子。并且又说道:“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袭人的话引起王夫人极大的反应,对宝玉教育问题上王夫人与她堪称知音,两人推心置腹,这就是她抓住王夫人爱子心理,取得了信任和应有的承诺。从此她享有了更多的物质待遇,月钱也成了姨娘的待遇——每月二两银子,这无疑是王夫人对袭人的肯定。

三、善良和顺、大度宽容,赢得众人欢迎

府中丫头们虽然出身卑微,但一旦当上亲侍的大丫头,就会给予较好的待遇和尊贵的地位,这便是众奴仆眼中高高在上的“副小姐”。就像贾母身旁的鸳鸯,王夫人身旁的金钏,王熙凤身旁的平儿,黛玉身旁的紫鹃„„她们俨然都是“副小姐”的身份。在日常生活中,她们的物质享受是不必说的,精神享受也是必有的。地位低下的奴仆们见了她们也口口声声的“姑娘姑娘”地喊着,就连高贵尊荣的主子们有时也很尊重她们。但她们同时又具有半主半奴行事的复杂性,因为她们一方面直接服侍着主子;一方面也得接受众奴仆们的服侍并管理众仆,在主子与奴仆中周旋。然而袭人在这点上却做得四处逢源八面玲珑,在主子与奴仆之间做的妥帖周全。袭人、晴雯两人同为怡红院里的“副小姐”,并同为侍妾这一目标而努力。竞争的结果却是处处落后在下的袭人步步高升,如愿当上首席大丫头并享受姨娘的待遇,而条件优越的晴雯却惨遭驱逐,凄惨离世。这种现象就在于两人在如何做得、做好“副小姐”的处世态度上有着天壤之别。

也难得混开,像她那样的人又有几人能得上司赏识,得同事欢迎,得下属拥护。如果她像袭人那样与人为善、与人为伴、说话办事谨慎不张扬,最后也不至于落得带病被逐出大观园。这就是晴雯没有忧患意识的奴隶性悲剧。

四、温柔贤淑、伶俐体贴,赢得宝玉喜欢

当然要做到“争荣夸耀”,仅仅靠拉拢领导,靠近组织是不行的。袭人的目标是宝玉的准姨娘,只有抓住核心人物——宝玉,获得他的恩准才是。于是她工作主动积极,不怕吃苦,事无巨细毫不推诿,兢兢业业地侍奉主子,成为众奴仆中的模范,同时也成为了怡红院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在生活上,袭人对宝玉无微不至的照顾已达到了天衣无缝、滴水不漏的程度。她把怡红院打理的井井有条,掌管宝玉的衣服头面、四季穿戴、饥渴寒暑,诚然一个母亲式的成熟。这是换成任何一个想尽忠的人都难以达到的,就如她所说的,这院子离了她一天便乱了套。

宝玉作为贾府未来的接班人,贾府的荣辱兴衰系他一身。但宝玉性情怪癖,不喜读书。袭人对宝玉总是千依百顺,唯独对宝玉思想和意识上偏离封建正统观念、出格的言行时时给予规劝,常常逆其意而劝谏宝玉。作为一个奴婢,服侍主子日常生活也就罢了,但她却心思如此伟大。

婚姻大事总是冒死建议,表现出对主子的忠诚性。作为丫环,她表现出对主子的顺从性;作为与宝玉有云雨情的女子,又表现出对宝玉的爱慕性,她是有双重道德准则而又能完美结合的“贤袭人”!

袭人作为一名大家族的忠顺女仆,她的努力从人性上说是在追求自我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个资质平平、毫无后台背景的普通丫头,处处小心谨慎不张扬,落得一忠厚美名,以自己的不懈努力,追求自己美好前途,争取幸福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对她的奋斗历程发出由衷的赞美!

参考文献: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第7篇

人物形象概括

祥子--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

虎妞--泼辣而且有些心理变态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厂管理的井井有条。

刘四爷--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曹先生--一个平凡的教书人,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高妈--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意帮助别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教祥子学放账,她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

小马儿的祖父--他是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离死亡只差一步。

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是祥子喜欢的人,但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思考。一步步走向毁灭。

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

人物性格变化

祥子:(起初)憨厚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第8篇

关键词:秦可卿,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淫

在今存本《红楼梦》中,秦可卿是一个梦幻人物。她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处于末位,在文中涉及之处也是用了很少的笔墨,可以说在曹雪芹笔下,有关秦可卿的情节、文字,不仅不如对黛玉、宝钗描述的多,甚至还赶不上晴雯、袭人,是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很多研究者认为“淫”是秦可卿的主要特点,他们的理由有二:一,认为秦可卿卧室的摆设集中的反映了她的精神面貌;二,认为她与贾珍私通。纵观红楼全文我们会发现,秦可卿是作者笔下一个封建社会悲惨女性形象,以“淫”字盖之有失公正。下面我就针对他们的各条理由,来逐步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来看他们的理由之一。认为秦可卿卧室的摆设集中的反映了她的精神面貌。小说第五回中秦可卿首次登场。因为“宝玉倦怠,欲睡中觉,”所以秦可卿带他来到自己的房中,作者通过贾宝玉的视觉展现出秦氏房内的摆设:壁上有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道是“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赵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塌,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这一系列古代“香艳故事”中的器物,反映了秦可卿的淫荡么?我不否认秦氏房内的摆设是在突出一个“淫”字,不错,借物写人,寓以褒贬,这是文艺创作中常用的手法,秦可卿是贾府里的重孙媳妇,在封建社会大家庭里,她的卧室是不能够按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去布置的,秦可卿作为贾府的重孙媳妇,上面不仅有公婆,还有一祖母,如果她的卧室摆设不被认可的话,那么,她早就会因犯“七出”之条而被休了。由此,秦氏卧室的摆设是被大家认可的。那么如此说来,秦氏丈夫公婆也都不是什么“安份守理”之人,既然是这样,我们就不能笼统地认为这种摆设仅仅反映了秦可卿的精神面貌,它应该是对宁府被淫污所染的艺术写照。

说秦可卿与公公贾珍私通,这是有道理的。书中写焦大耍酒疯,先数落贾蓉,接着“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这里,“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指的就是他“爬灰”。史料有载:第十三回《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最后总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自有魂托凤姐后事两件……,其事琐未漏,其言其意则另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又:“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也,叹叹”。[1]同回正文“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下批“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贾珍哭的泪人一般”下批“可笑,如丧考妣,此作者刺心之笔也。”“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下批:“删去却是未删之笔。”“尽我所有罢了”下批:“尽我所有,为媳妇是非礼之谈,父母又将何以待之!故前此有恶奴酒后狂言(指焦大疯骂),及今复见此语,含而不露,吾不能为贾珍隐讳。”“名唤贾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批:“补天香楼未删之文。”[2]这一切都说明了秦可卿并非死于病。作者还为这位少妇的死安排了一个巨大的丧礼,在全书故事中,也只有以后“元春归省”那一件事的规模盛大能和秦氏之丧相比拟,无情的暴露出贾珍和秦可卿的特殊关系。可是仅此就以“淫”字来概括秦氏为人,我认为有失偏颇。诚然,《红楼梦》中的秦可卿是个青云直上的人物,合家上下对她都是颂扬之声,可她的“青云直上”并不是借力于什么风,而是借力于自己的花容月貌。可紫鹃说的好:“公子王孙虽多,哪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娶一个天仙回来,也不过三夜五夜,也就搁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拎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要是娘家无人无势,就只是凭人去欺负罢了。”秦可卿便面临着“蓉大奶奶”的位子与她娘家的家世不相称的问题。其父秦业不过“营缮郎”,年事已高,且“宦囊羞涩”,为秦钟筹办二十四两束修还得“东拼西凑”,而贾府呢,“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的“蓉大奶奶”的位置并不像“琏二奶奶”那样牢靠,她的容貌使她成为“蓉大奶奶”却并不能保证她不被贾蓉遗弃,不受歧视,紫鹃想到的,要强心细的可卿当然让也想到了,所以,在贾府,她处处小心时时注意,在梅芳园里,秦可卿扶侍宝玉睡觉是为了博贾母欢心;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二人在里间畅叙,忙近来嘱宝玉道:“宝叔,你侄儿年小,尚或言语上不防头,你千万看着我不要理他。”为的是怕秦钟万一使宝玉扫兴;凤姐初三到贾府,秦氏抱病在身,犹“强挣扎了半天”,直陪凤姐回去,为的是怕万一怠慢了凤姐让她见怪;秦氏病重之日,贾府走动一群大夫,“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秦氏冒着着凉添病的危险,“一日换四五遍衣裳,起来见大夫”,为的是怕礼仪不周落人非议。秦氏的这种“会行事儿”,正反映了她的细心和要强,反映了她不求与人一挣高下,只求不开罪人,不落人口舌,只求保住自己“蓉大奶奶”的位子,平平稳稳过日子。她言谈带笑,行事恭谨,原以为可以过平稳日子的,可殊不知,为秦氏博得贾府上下一片疼爱和器重的优点,也为她带来了不幸。贾蓉父子是把聚囿当作风流事的衣冠禽兽,对娘家无权无势又年轻貌美、合家一片赞扬的儿熄,他当然不会放过。其妻尤氏是一个遵循“三从四德”的封建妇女,她对其妹尤二姐“与贾珍,贾蓉素日有聚囿之诮”,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又兼之出身寒门庶族,所以对丈夫唯命是从。因此,秦氏面对贾珍的威胁便陷于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要么以死抗拒,要么委身顺从,二者只能选其一,因此贾珍的每一次挑逗,都把她推入了忧虑的深渊。然而秦氏不是尤三姐,她依恋她一直为之努力的“蓉大奶奶”的位置,因而逐渐的滑向了后一条路。如果据此就片面的给秦可卿冠以“淫”的罪名,实在是有失偏颇。

秦可卿是作者笔下第一个着重塑造的女性。作者在第一回中自己说明:“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荼毒笔墨,坏人子弟。”可见他也是只谈情而避释淫。作者对秦可卿这一人物的塑造的意图,我认为不是在批判秦的“淫”,而是在揭露整个贾府的肮脏淫乱,道德败坏,同时借以揭露封建阶级的腐朽性。作者以“宿孽总因情”来说明贾府何以会“箕裘颓堕”、“家事消亡”,这又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3]。

参考文献

[1]《红楼梦——秦可卿之死释秘》, 方瑞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5, p134图10。

[2]《红楼梦悬案解读》, 胡邦炜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1, P1881。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第9篇

关键词:红楼梦;西厢记;主要人物性格;二者比较

一、《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一)林黛玉的人物性格分析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女性人物的主要代表,在她的身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特性。她出身不好很小就开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又天资聪慧和多愁伤感,多愁善感和她的天资聪慧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因为寄人篱下又加上天资聪慧所以她对别人的言语和行为都十分的敏感,别人针对她的一些行动她都会异常在意。因为她没有自己的财产,又加上外来到贾府的没有一个可以依靠可以十分信得过的人,所以她也充满了自卑的情怀,由于对他人的不信任也使她总给人一种冷若冰霜、高傲的感觉,其实她的内心是很脆弱的。她也鄙视那些世俗分子,这让她和宝玉的性格不谋而合,他们在一起总能有很多乐趣却又要突破很大的世俗压力。首先对于爱情她敢爱敢恨,但又很有大家闺秀的修养,总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受,但她在爱情中却总也不会主动地去追求,这和她的自卑情怀有着很大的关系,她在内心十分在意自己的出身也使她对宝玉对她的爱也没有十足的信心,所以她总喜欢作弄宝玉,不断地试探宝玉,用宝玉来取乐。宝玉是她在荣国府里最知心的一个人,也是她唯一的精神和感情寄托,但在这个封建传统占据主导地位的环境下,他们俩的爱情显然是不能走到最后的,因为他们违背封建社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的力量在这个大环境下顯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最后没有和贾宝玉在一起也使她的人生以悲剧结尾。

(二)贾宝玉的人物性格分析

贾宝玉可谓是《红楼梦》中的点睛人物,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影子,也可以说是作者对于自身的真实写照。他出身于封建的大家族,又充满了灵气,是家族继承者的不二人选,同时都对他给予了很大的希望。有人说贾宝玉是封建社会中不求上进的纨固子弟,有人说他敢于挑战封建传统的士大夫观念,也就是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思想。他鄙视封建世俗思想,不愿意受封建伦理纲常的束缚,他对人主张平等友善,反对欺凌弱小,尊重不同人的不同个性,喜欢按照自己的个性去做事。他的主张追求个性自由集中体现在了他的爱情观上,由于在整部小说中女性人物众多,而男性人物则集中在了贾宝玉身上,所以他的感情生活也十分让人注意,他喜欢林黛玉但最后却没有和她在一起。因为他想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他深爱着林黛玉,却又要和封建传统做斗争,他也就生活在爱情和封建思想的矛盾之中。他喜欢林黛玉个性洒脱这和他的个性喜好是分不开的。在他的思想里,他爱憎分明不会半点趋炎附势,他同情那些在底层受压迫的人们,相反那些传统世俗男性他更喜欢和那些生活在封建社会以男人为主导的环境下的女性在一起。因为她们和封建世俗男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纯洁和污秽,聪慧和迂腐,单纯和虚伪,美好和卑鄙。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也就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也就是他日后的行为准则。贾宝玉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以及封建贵族阶级等一系列的秩序,这种思想是建立在他优越的出身环境下,他一方面十分反对封建传统秩序,另一方面他又离不开封建贵族。他同情弱者,坚持和林黛玉自由的恋爱,这都是封建贵族给他的特权才有的,他所鄙视的也是他所依赖的,他还没有达到封建统治阶级的高度,不足以推翻这种秩序,所以他的人生也注定是一场悲剧。最后他选择了出家到超现实的世界中去了。

(三)薛宝钗的人物性格分析

薛宝钗出身于封建的贵族家庭,她也饱读诗书懂得人情世故,但与黛玉不同的是她出身的环境不同,她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者,她深刻地懂得该如何维护和追求自身的利益。她不像黛玉那样孤傲也不像她那样个性鲜明。总给人一种温柔贤惠,在贤惠中又不缺少智慧,所以长辈们都很喜欢她,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她和宝玉也是般配的一对,以至于大家都喜欢叫她宝二奶奶。在宝钗的身上可以充分看到封建社会贵族之间联姻的特性,这种联姻为的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薛宝钗很懂得人情世故体现在她的为人和处事方面,在为人方面,在贾府这个很复杂的大家庭里面,懂得在众人里面该如何周旋,对于一些不关乎自己的事情她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在与人交往方面,她不会去树敌,对待她人总给人一种和蔼可亲,温柔善良的态度,不像黛玉那样孤傲,与人总保持一种平和自然、温和可亲的关系。她的这些做法无疑就是为了迎合贾府长辈的心意以达到两家联姻的目的,对待一些下人她也会表现得很平易近人,不会半点瞧不起和鄙视他们,以至于他们对她的评价都很高,但这也体现了她性格中的一部分虚伪和狡猾。因为她深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她一直遵从着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封建论理。以至于她和宝玉在价值取向上的不统一,也为她日后的命运悲剧埋下了伏笔。总之,无论是喜欢她也好、不喜欢她也罢,她在全篇小说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这样的人物形象,既不只是让我们赞美他,也不只是让我们讨厌她,而是寄予了作者十分复杂的情感。这样一位温柔贤惠、知书达理充满智慧的才女在深受封建传统思想教育的环境下,一步步的走向命运的悲剧,让我们在同情她的同时更加痛恨封建社会中毁灭人性的伦理道德。

二、《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一)崔莺莺的人物性格分析

崔莺莺出身于统治阶级家庭,给人一种大家闺秀的感觉,知书达理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她内敛含蓄。外在给人一种端正富有教养,内心又充满了激情。在封建伦理的教育下,内心又充满了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在张生就她的时候她也对张生一见钟情,对张生也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她饱尝相思之苦也越来越不满老夫人对她的约束, 她想冲破世俗的压力追求自由的爱情。可是外在的束缚虽然很强大,但她内心的的自我约束才是主要的,这和她接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封建社会传统伦理对于女性的束缚。在老妇人许诺张生在考取功名之后可以迎娶崔莺莺之后,她担心张生在考中之后抛弃自己,她又担心张生落榜之后婚事成为泡影,所以她的内心一直在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迫。《西厢记》充分的描写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她既想自由恋爱又不敢去追求,不敢去追求却又很想去爱的矛盾心理。还细致的展现了她内心的复杂变化,就是开始受压迫束缚慢慢的敢于冲破阻力去恋爱的过程

(二)张生的人物性格分析

张生在《西厢记》中给我们的感觉是温文尔雅、饱读诗书但又有点呆头呆脑的。他胆识过人、聪明机智为了追求爱情不畏困难和危险,他又敢于反抗封建传统礼教。在整部戏中给我们留下一个喜剧形象。他在进京赶考的途中遇见了崔莺莺并为她的气质和美貌所吸引并要去追求她,在崔莺莺被围普救寺,崔老妇人许下承诺之后,他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并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解决了这场危机,这也就体现了他为了追求爱情不畏强暴。遇见困难沉着冷静、临危不乱胆识过人,也更衬托出了他的才华和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崔莺莺对他的了解,也获得了崔莺莺的芳心,为后面他们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打下了基础。张生对崔莺莺的爱情追求中间经历了很多磨难,因为他们出身地位的差距,尤其在封建传统社会讲究门当户对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张生的这种敢于打破常规更加显得难得可贵。还有的是他本以为救下崔莺莺之后凭着崔老妇人的许诺就可以和崔莺莺在一起,但没想到的是崔老妇人又让他考取功名后才能把崔莺莺嫁给他,虽然这个要求有着很大的难度他也没有放弃这个能和迎娶崔莺莺的机会,这也体现了他的不屈不挠、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为了获得红娘的帮助他不惜下跪恳求红娘,这也说明他能屈能伸的个性,也体现了他对于爱情的忠贞。总之对张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红楼梦》和《西厢记》的主要人物性格比较分析

(一)林黛玉、薛宝钗和崔莺莺的性格比较

通过以上对林黛玉、薛宝钗和崔莺莺的形象分析,我们可以来对她们进行一下比较。首先从出身背景来看,林黛玉的出身是比较凄凉的,从小就寄托在别人家这也和她后来敏感的性格是分不开的。相反薛宝钗和崔莺莺都是属于封建贵族家庭出身的,都深受封建传统礼教思想的影响,所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她们的影响很大,但崔莺莺对于爱情的追求要比薛宝钗更大胆些,这也是她最终获得幸福的原因,虽然都是受封建思想教育长大的两个人,崔莺莺更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薛宝钗是一位知书达理、遵守三从四德、把家族和父母的使命放在了第一位,在爱情选择面前她就显得较为被动。两个同样出身的传统女性但他们的命运结局却是不一样的,在崔莺莺的身上我们寄托的是一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祝福,相反在薛宝钗的身上我们留下的只能是惋惜和同情,还有就是对封建社会传统对女性迫害的那种痛恨。再来说一下林黛玉,相比以上两位,黛玉给我们的多是高傲、刁蛮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她爱着宝玉最后却没有和宝玉在一起,这和崔莺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同样在封建社会尤其是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男女地位的高低是有很大的不同,林黛玉面对的是强大的封建家族,而宝玉的特权地位正是这个强大的家族所给的。崔莺莺本身就处于优势地位,她所要冲破的只是来自于父母的束缚,显得更容易些同时张生的考取功名也符合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还有的是薛宝钗相比林黛玉更懂得人情世故,懂得如何塑造自身形象、如何取得大家的接受和喜欢,她相比黛玉要沉稳包容,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相反黛玉的性格九比较单纯,她不愿受约束,敢怒敢言和讨厌鄙视那些世俗之人,这也让她赢得了宝玉的爱情。总之二人在性格上的不同也就使得她们命运的不同,我们不能下结论说谁对谁错,在她们的身上都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二)贾宝玉和张生的性格比较

贾宝玉的身上有叛逆精神,表现为不爱读书,不愿走科举考试的道路,追求自由平等,鄙弃功名利禄,反对仕途经济的叛逆性格等等。但他毕竟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身上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比如他对封建思想、观念、道德、礼教的主要方面有时不持反对态度,对于父辈和贾母等人十分顺从,对于忠君和孝亲十分重视,与年轻女子的交往是讲究平等的,但有时还会摆出少爷姿态对待他们,最后与黛玉的爱情也无法坚持的走下去,种种迹象表明其叛逆精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叛逆中有妥协倾向。张生是一个善良、聪慧、痴情的书生。是《西厢记》中又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它把爱情看的比功名重要,轻贱名利、忠于爱情。他还有一股“风魔”的傻气,比如第一次见到红娘就自报家门,傻的可爱被红娘称为“傻角”。但他也有软弱的一面,当老夫人赖婚时他无计可施,竟一气之下“便索告辞”,还要在红娘面前“寻个自尽”,所以红娘又叫他“银样蜡枪头”。他们二者都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不同的是二人的出身不同,张生德叛逆显得可歌可泣而贾宝玉的却显得有些无力,这是因为贾宝玉所反对的也正是他所依靠的,他不能做到很封建传统的完全割裂。张生想通过考取功名来获得属于自己的爱情而贾宝玉恰恰正好不愿意考取功名来迎合家族的需要,这和他们的出身不同有着还跟大的关系,张生为我们演绎了一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同时也为他们为了爱情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喝彩,相反贾宝玉则是封建腐朽制度的牺牲品。还有一点不同的是作者塑造他们二人形象的目的,在贾宝玉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也是曹雪芹对于自己的真实写照。而王实甫则是希望塑造张生这样一个为了爱情不怕牺牲的形象,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

《红楼梦》和《西厢记》是曹雪芹和王实甫留个后人的一份伟大文学作品,他们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个人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代表性,为后世文學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借鉴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国文学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胡文彬.红楼梦人物谈[M]. 郑州: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刘精.浅析《西厢记》的人物形象[J].文学教育(中),2010(09)

[4]陈娇.《西厢记》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J].速读(上旬),2015(06)

上一篇:吹响“劳动”集结号演讲稿下一篇:吃的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