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2024-08-05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精选8篇)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第1篇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沈阳黎明航空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黎明公司)是隶属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的.大型骨干企业,中国大中型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基地.

作 者: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单位:刊 名:科技和产业英文刊名:SCIENCDE TECHNOLOGY AND INDNSTRIAL年,卷(期):“”(2)分类号:F2关键词: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第2篇

安全是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安全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如何搞好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工作处于受控和在控状态,在人的行为和物的种类日趋复杂多变的今天,单靠监督与被监督的传统管理模式,不可能达到目的。为此,一个伴随企业文化产生和发展的企业安全文化应运而生,它从“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基点出发,强调安全;它从蓄积浓郁的安全文化底蕴、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出发,强调安全。

安全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安全就将伴随我们走完整个人生历程。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幸福。为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控制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不良行为,把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当作一面人生的镜子,用理智的行为、冷静的思考,来遵守和落实安全法规规程。要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层次、修养和素质,让我们有限的生命,体现出人生的真正价值。安全文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即所谓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只要有安全生产工作存在,就会有相应的企业安全文化存在。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把企业安全文化落到实处,有必要探讨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体系。

要想真正建设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并不断将其推动和发展,就不能仅停留在对安全文化理念的空洞宣教上,也不能仅着眼于局部的、个别的文化形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问题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的问题。因此,开展企业组织的安全文化状况分析和评价,是企业安全文化得以发展的基础。但是,企业安全文化涉及到企业的人、物、环境的各个方面,与全企业的理念、价值观、氛围、行为模式等深层次的 人文内容密切相关,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一个组织机构的安全文化水平是很困难的。

为了对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状况进行评价,首先应该确定评价的因素集合,然后给出各因素的评价等级,再对照企业的现状,给出企业安全文化当前所处的状态或发展阶段。对企业安全文化进行评价首先要确定从哪些方面对安全文化进行衡量,每一个衡量的方面可看成一个因素,一个因素应该代表安全文化的一个特征。目前,对安全文化进行衡量的因素,究竟应该有哪些,还没有定论。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希望党、政、工、团和全体员工一起来把握机遇,与时俱进,扎实工作,推进和深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号召全体员工积极响应、参与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来,只要全体员工都把安全文化建设看成是提高文化层次及综合素质、寻找幸福、体现人生价值这么一个高度来认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就会变得有声有色,富有生命力,“要我安全”也就转变为“我要安全”,施工过程的安全也就转变为可控和在控。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呢?我认为应发挥好三个作用:

一是理念的先导作用。心态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人本思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比如

说,保证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最能体现党的群众观点,最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一些管理人员在行政行为指向上,迫使或诱发本单位职工拼设备、拼体力,违章冒险蛮干;又比如,上级组织安全大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出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下级往往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查出问题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比如,“我要安全”本来应是职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安全文化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第3篇

创新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观点表述为“创新的本质, 就在于是否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实际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两个字———创新的本质应该为:“有效”。创新的定义不是问题的关键, 关键是怎样去创新。在市场经济下, 不论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 都应该有效, 否则创新做得再好, 都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得不到实施与推广, 对于企业与企业家来说, 无异于“镜中花、水中月”。再好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不能带来应有的价值, 甚至带来的负面价值, 那么这样的创新是毫无意义的。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他认为, 所谓“创新”, 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也就是说, 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1985年, 德鲁克出版了他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德鲁克认为:唯有创新才能在“动态不均衡中建立社会, 也唯有这样的社会才具有稳定性和凝聚力。”这不仅是对人类历史发展高瞻远瞩的总结, 而且也体现了德鲁克作为社会生态学家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简单地说, 创新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

企业创新概括起来, 可分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大方面。细分为七项, 即:思维创新;产品 (服务) 创新;技术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观念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 制度创新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基础, 技术创新是企业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 管理创新是企业充满活力的保证, 市场创新是企业扩张发展的有效途径, 质量创新是企业品牌战略的关键。

一、思维创新

思维观念就是倾向性的观点认识, 只有观念新, 才能思维活, 创意多, 求上进。这是一切创新的前提, 任何人都不要封闭自己的思维。若思维成定势, 就会严重阻碍创新。有些政府部门或国营企业提出, 不换脑筋就换人, 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公司不断招募新的人才,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期望其带来新观念、新思维, 不断创新。

二、产品 (服务) 创新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 是产品创新。对于服务行业而言, 主要是服务创新。它是创新生产出与竞争对手有所不同的产品或服务, 或者是一个全新的产品, 或者是增加、改变了原有产品的功能和效用。通过这种创新, 客户可从中获得新的需求满足, 或更多的需求满足。

有了这一创新, 就构成了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的区隔, 企业也就跳出了原有市场的圈子, 获得了竞争优势。

三、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是指从事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的生产方式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应用的经济活动。技术创新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是企业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和有效途径。

市场拉动是技术创新的最主要的力量,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科技发展的推动力,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新的科学技术的产生必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 就一个企业而言, 技术创新不仅指商业性地应用自主创新的技术, 还可以是创新地应用合法取得的、他方开发的新技术, 或已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 从而创造市场优势。例如人们把军事上核技术转移到核电站建造上等皆是创新。技术创新又可进一步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个内容, 它是创新改进、改善生产方法, 创造出高于竞争对手的生产效率, 使所提供的同类产品或服务, 在生产效率上更高, 在成本投入上更低, 在质量效果上更好。

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 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 它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管理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问题, 也是管理问题, 因为技术创新从研究开发、形成产业化到市场推广应用, 在整个过程中蕴涵着一种新的管理机理和方法有了这一创新, 企业不仅有了吸引客户的更好的产品质量, 而且拥有了打价格战的“资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是制度创新和关系创新的结果。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调整的是人与物之间, 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内部, 人与物之间, 以及物与物之间关系的调整, 也都是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和改变为前提的。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竞争的根本。

四、组织与制度创新

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 是以制度的创新为依托的, 它的创新直接是改变、调整企业组织运行的游戏规则。对原有游戏规则进行补充、完善, 也是一种创新。因为这种补充、完善中, 本身就包含有对原有游戏规则内容的更新和增补。它是健全完善企业组织运行的游戏规则, 通过游戏规则构建出优于竞争对手的企业组织运行机制。

组织机构是企业运行赖以支撑的架构, 科学的机构设置是管理理论与规律的产物, 也与企业实际管理的要求相关。它不同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它可直接通过稳定企业组织内、外部环境活动主体之间的联系而提升企业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 这其中也包括有通过稳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而起到推动企业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作用。制度创新是关系创新的形式和表象。任何一种关系的调整和改善, 必须借助制度规范, 定型化为游戏规则后稳定持续地贯彻落实。

五、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贯穿于企业生命的始终。由于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 其价值观及行为存在一种惯性, 这种惯性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之中, 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其行为中表现出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首的高新技术不断发展, 企业之间的交易方式已经发生了一些根本的变革, 企业物资、资金流动在不断加速, 企业原有游戏规则也随之在不断改变。企业只有适应这些变化, 并根据这些变化寻求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才能在以后的竞争中取胜。

六、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是指营销策略、渠道、方法、广告促销策划等方面的创新。营销创新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需要正确的观念和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来支撑。营销创新是当前我国营销界的热门话题, 从上世纪末到现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在为此做着不断的探索。营销创新就是寻找和创造不同于自身以前的营销观念、制度、策略。也就是营销的自我超越。营销创新导向要在生产、竞争、消费者需求三维导向之间协调平衡。对于任何企业来说, 都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适时调整营销导向。

七、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指企业文化的创新, 它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既需要全社会价值观念的更新, 又需要全社会创新能力的增强, 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创新保障体系。文化创新是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 既需要理论探索者的劳动, 又需要社会提供适宜的环境, 先进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一个文化的不断积累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文化的先进性来源于文化的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在建设, 重在创新。

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是两只无形的手, 一是政府有计划的有形无形的手, 一是市场经济的无形的手, 这是中国的特色, 这两只无形的手结合起来, 我们才能够走一条跨越式高效发展之路。

鼓励创新首先要容忍失败, 创新就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所以创新的背后第一个词是什么呢?风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每个人在工作的过程中都在求稳, 都希望成功, 有很多考核的要求, 在这样的压力下, 大家都会选择最保守的, 肯定不会去干高风险的事情, 所以创新在企业里就变得越来越稀缺。

企业想生存下去, 想有所突破, 就必须得创新。对于我们整个社会来说, 要鼓励这种创新的话, 最重要的就是要容忍创新所带来的后果。因为绝大部分的创新都是失败的, 如果在我们这个社会上如果没有容忍失败的环境的存在, 创新是很难持续的。

创新的本质问题是要容忍失败。只有一个容忍失败的大环境存在, 我们整个中国的社会和工业才能往前推进。

创新不一定是石破天惊, 伟大创新从一点点变化开始, 大家理解的创新就是石破天惊, 就是一上来就颠覆。然而实际上, 创新往往是蝴蝶效应, 一点点的变化也会聚集成很大的变化。

创新是中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是企业跨世纪大发展的驱动器, 也是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 进军国际市场的加速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以理论创新为先导,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以营销创新为途径, 以管理创新为保证, 造就一支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张宇祥.中国石油沈阳公司竞争战略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07

[2].杨培智.浅析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陕西科技报, 2009.11.24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永恒主题 第4篇

技术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实现经济实质性增长的基本途径,并且逐步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其动力源自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影响和我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普遍重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纷纷制定应对策略,明确本国发展方向,唯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被淘汰。我国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几年来,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宏观指导,社会服务组织积极参与以及各方面协调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重点行业具备了关键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能力,开发和掌握了一批行业、区域以及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主导产品、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技术创新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有了外部技术创新环境的刺激,企业能否抓住机遇,在激烈的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则是企业内部的首要问题。彼得.圣吉在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企业的成功经验后指出,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是拥有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的误区

强调技术内容而忽视管理方法在企业科技研发管理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过于强调使用“哪些”技术,而较少关注“如何”正确有效地进行技术管理。

没有清楚的技术战略技术战略是对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正式表述,它结合企业的商业目标来定义技术研发的原则。但是很多企业没有明确的可执行的技术战略。例如某大企业的技术发展战略是“加大科技投入,以技术创新带动企业发展……”这听起来很对,却无实际意义。内容过于空泛,适用于任何企业,没有与企业本身的战略和特点相关联。

盲目追求技术领先即使在新产品开发至关重要的高科技行业,技术领先策略也未必是取得商业成功的最好办法。企业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最经济地确定、获取并整合某项技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规划忽略外部技术资源近些年来,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外部技术供应商(科研院所、大学、技术开发企业等)寻求技术资源。但是,许多企业在其总体技术规划中却忽略了这些外协技术和供应商,只强调企业内部的技术研发资源,不能从总体上最优化地进行科技规划和科技开发。

缺乏评估科技研发的“平衡记分卡”采用项目成功率作为关键评价指标的企业,其研发成功率总是很高。其实高成功率缘于总体目标设计得“很难失败”,故其研发活动并不优秀。许多企业已意识到需要一套平衡记分卡来管理技术研发活动。这样的绩效评估体系提供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来保证研发行为不被扭曲,而且有利于企业管理层最有效地推动科技创新以实现股东价值的提高。

企业持续创新的解决方案

科学、系统地分析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问题,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工作。

产学研结合,明确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我国企业长期受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影响,普遍存在企业技术创新人才不足,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吸纳力低的现象。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了大量的具有高水平研发能力的技术创新人才,适合开展结合企业的关键技术进行的攻关,但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前景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解决方案是: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企业既是投入主体、又是利益分配主体,更是风险责任承担主体。“研制什么”由企业提出,“如何研制”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解决。

科学分析风险因素,将技术创新的风险最小化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它通常包括选题、研究、开发、设计、试验、生产、销售、服务、信息反馈和技术扩散等多项环节。其最终结果有3种可能性:一是成功,二是效果不明显,虽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但在投入和产出上基本持平;三是失败,甚至无法收回投资。目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缺乏风险意识,突出表现在技术创新的最终设想不全面,前期调研不充分,对开发阶段的可变因素估计不足,成果水平评价不客观,成果产业化投入不及时,决策不果断等方面。解决方案是:充分收集信息资料,准确把握技术创新中可预期的风险因素;创新应鼓励冒险,包容失败。英特尔公司的创造技术、创新环境的秘密,是鼓励尝试冒险,即面对“可预期的风险”,而失败是能够被接受的。

引入风险投资,加快成果产业化步伐引入风险投资。美国硅谷的成功主要是风险投资的功劳,它不仅促成了技术创新成果的转换,更使企业迅速发展、乃至膨胀。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在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转换阶段引入风险投资,其回报明显高于研发和中试阶段。国外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初期的成功率一般低于25%,中期的成功率为25~50%,而产业化阶段的成功率为50~70%。由此可见,在技术创新成果处于产业化转换阶段时相对于研发初期的成功率较高,有利于吸引风险投资。

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思考

对技术创新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和国际化招聘,实现开放式人才战略企业对自身拥有的技术创新人才应注重培养,特别是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既要懂经济,又要懂法律;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既要懂国内,又要懂国际,还要懂外语。近年来,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正源源不断到中国寻求发展。拥有了人才,使用好人才是关键。建立健全各项用人机制,才能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

以协作战略实现创新资源共享 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竞争全球化,一向单枪匹马闯世界的企业开始强调竞争中的联合与协作,充分发挥企业各自的优势实现双赢的战略思想。在与名牌企业合作时应注重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视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逐步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效益;二是关注自身优势的发展,在构思未来时,将企业自身核心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技术创新资源的共享,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合作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

建立以技术创新为共同目标的企业文化市场竞争愈来愈有赖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这一点来讲,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精神日显重要。没有一定的企业文化做支撑,企业将很难发展,形成一种积极的企业文化,将提升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从根本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第5篇

亲爱的工友们,你们好:

首先,感谢您多年如一日在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项目发展等各项工作中所作的努力。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公司团委祝愿您及家人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更是各位员工的生命和个人切身利益的根本保证。历史告诉我们,挣金山,赚银山,唯有安全是靠山。条条规程血染成,不可再用血验证。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命,安全才能发展。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和企业生存发展中早已验证了的硬道理。多年来,我们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全体员工始终坚持“职工生命大于天,安全生产重于山”的安全理念,认真落实“见隐患必整改、先整改后生产”的方针,推进安全生产各项法律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让隐患得到消除,事故得到控制,安全得到保障,确保了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为建设一个安全、幸福、美好的新清磷做出了贡献。

安全生产牵连千家万户,在我们公司涉及到每位员工,涉及到各个车间、各个岗位,贯穿于每时每刻。因此,安全生产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所以,再次提醒我亲爱的工友“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认真按公司规定的操作规程操作,不违章作业。

工友们,当你来上班的时候,你可知父母在牵挂你,妻子(丈夫)在思念你们,子女在盼望你们,他们在等待你们“平平安安回家”。因此,公司团委诚恳希望你们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杜绝一切事故发生。

最后,祝你们全家幸福!永远平安!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第6篇

面向未来求创新

——索河镇中心小学管理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教育要创新管理则先行。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的,以局蔡教字[2005]7号文为导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学校目标管理、教育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和安全管理,增强创新意识,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学校各项管理水平,为逐步形成务实高效,质量一流的新的学校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

一、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

在“规范”上求“提高”,在“提高”上显“创新”。通过开展学校管理创新活动,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认真扎实地落实各项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先进的、科学的学校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力争办学效益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拟定工作方案,落实“管理创新”

我校以区教育局召开学校管理创新活动动员大会为契机,以许局长动员报告为指导,深入学习蔡教字[2005]7号文具体内容,学习管理知识、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就如何开展学校管理创新开展广泛的讨论。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自查活动,查找学校管理过程中有滞于学校发展的陈旧的问题,并制定了本校的学校管理创新工作方案。且将学校管理创新方案置于教师的讨论中,召开学校教职工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校管理创新工作方案。学校对目标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学籍管理以及信息管理都有新突破,现将学校管理创新践行工作汇报如下:

(一)目标激励,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管理学认为:人的知识性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直接动力。目标则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诱因。教职工的积极性行为也是由目标作为行为诱因引发需要并转化为动机推动教职工去实现目标的行为。确立了目标,工作才有方向,管理才有思路,评价才有依据。我校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按 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自己新的目标。局党委、局基教科为我校下达了目标考核细则,镇党委、镇政府、镇教育总支也与学校签署了目标责任书。在这一系列的目标任务面前,我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接受。我们组织教职工学习、讨论,让每一位教职工都明确总体目标,心中都载着总体目标,为完成总体目标我们应做些什么,又怎样去完成这些目标。在群策群力工作中,我们修定了学校校训,即“文明、诚信、奋进、创新”,修定了学校办学宗旨,即“以生为本,以德治校,优化发展,适应未来”。细化了学校各层次管理目标以及教职工工作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做到学期初定目标,学期中查落实,学期末重考核,求真务实,抓过程重结果,并建立目标责任与教师评先、评优、晋级挂钩制。健全了目标三级管理制:即教代会检查校级目标,教委会检查各层面的目标、各层面检查各教职员工目标;健全了目标反馈制,在落实目标过程中,将每一级目标检查状况实行全校通报,置于全体教职员工监督之中,也为管理者提供若干信息;健全了目标奖罚制,对出色完成目标的教职员工实行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成员实行惩罚制。这样一来,学校每个层面每个员工都在目标中运

转,每个时间、每个空间都闪现目标的足迹。

在工作中我校始终遵循“整体管理,过程管理,层次管理”的原则,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将目标管理的客观要求变成了教职工个人努力的方向。各层面的成员为实现总体目标而精诚团结,形成合力,积极奋进、创造地开展工作着。

(二)观念更新,建立和谐工作氛围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校管理的创新首先就树立一切关注人的和谐发展的理念。即重视人才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为教师的成长而教,为学校创新而教。在新理念下,我校形成了较科学、民主的、富于激励和积极导向的管理体制。整个管理过程极力体现了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价值取向。

首先创设和谐的、宽松的学校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工精神上的需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是在和谐的氛围中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在班子内发扬民主作风,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坚持每周开两个会:一是教导例会;二是学校行政会。在这两个会上,领导与教师敞开思想、相互尊重,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表现出一派 和谐的气氛。在工作中,尊重、信任教职工,创造条件强化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满足教职工当家作主,不断进取的精神需要,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的责任感,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领导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体贴教师。做教师工作时还注重激励,提倡奉献精神,对思想要求进步,品行端正,工作热情高的教师,加强培养,及时吸收到党内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工作,大胆使用,大胆培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们充分发挥了工会的作用,对工会工作进行极大的支持,为工会搭好舞台,使之进入脚本。每学期召开两次教代会,在每欠教代会上校干部与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形成干部也是教师,教师也是干部的和谐工作局面,对教代会中的提案、议案讲原则、讲政策,同时也讲求实,做到双不误。学校各项工作透明化,实现“阳光操作”,这种融洽的干群关系,激发出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增强了学校凝聚力和号召力。

我校还建立以家长学校为主体,实行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我校覆盖索河市场、各单位及四个自然村,每学期实行一次请有关的单位领导、村

级干部来校向他们宣传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汇报并展示我校教育各方面的工作,且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学校社会工作得到了他们的许多支持。家长学校每学期上三次课,在家长的心目中,索河中心小学的教师关爱学生胜过了家长。一次次的社会活动,优化了周边的育人环境,也塑造了我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评价运用,提高管理实际效应

古人云:“人各有所宜,用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对于教师来说,都有其特点和才能上的优势,学校工作是一个整体,只有发挥所有人的特点,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学校工作才能整体发扬,潜能才能挖掘,才能才能尽用。我校在管理中,十分重视教师工作能力、效率和结果,给予教师正确、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满足教师的自尊心、荣誉感、成就感的需要。

评价教师是提高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的全面评价主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评价。

评德。就是重教师平常在教育、教学中的事业心责任感,要求教师爱岗敬业、爱教如命、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李开荣教师精神,实现教师教育的社会性。考能,主要是看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注重教学环

节的考核,根据学校制定的《备课管理细则》、《备课等级评价标准》、《听课评课条例》、《批改作业管理细则》、《批改作业等级评价标准》以及《辅导后进生工作方案来》查看平时的工作状况。考勤,即对教师工作勤奋状况的评价,包括教师的出勤情况和工作态度两个方面。评绩,主要看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绩效,并建立教师业绩档案,专班负责,这是考核的重点,看所教班级的各项工作成绩,教改教研所取得的成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的工作成绩。以上四个方面结合评价,联系实际进行。如考勤就与其他三方面结合,杜绝出勤不出力或体勤脑不勤的倾向。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我校在评价过程中,采取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做法。一方面制定量化管理标准,如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均分占有率、高低分数差、达标率等;另一方面进行评语式评价,如教师的教育效果、教育思想、教育艺术及教学作风等。我校还结合“双评”工作对教师实行综合评价。

(四)利用资源,打造教学亮点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程的发展,极大地促进学校管理全方面的发展。我校2004年建立了ku远程教育接收

室,2005年又重新装备计算机室。这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展开了我校管理的广阔前景,我校在资源的收集、取舍、利用这一流程上环环有序。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指派相对专职教师收集各种同步教育信息,开辟校园教育信息收集站,凡属下载的信息,实行分年级、分学科进站,又进行按序编排。然后统一进行打印,散发给学校各教学人员。教师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相宜的信息填写《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授课报告单》,递交给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负责人,由学校负责人统筹安排下发《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授课单》,教师们都做到人手一份,也为教师们互上、互听、互评提供信息。同时学校利用每周星期一开展信息技术公共听课评课活动。教师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不断升华,献身教育热情不断高涨,都在“继承、借鉴、创新”上形成了独自风格,在即将进行的“送教下乡”活动中将展示着我们索河中心小学教师的风采。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还极大的推动着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我们校本研究的内涵不断丰富,而外延又不断的拓展,过去那种公式化的教研活动框架将被多姿多彩、著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所替代,同时也促进了我校校本培训工作的高涨。目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将为我校增添一道道闪烁的光环。

学校管理创新是一个开放性的教育管理模式,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我们在环境管理中突现“三化”,即教师学生化,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学生主人化,即学生是保持环境卫生、爱护花草树木的主体;草木人格化,即每棵树、每朵花、每根草都具有生命。做到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在财务管理中,实行“一支笔”管理,民主理财,学校为此制定了学校财产负责制、收支预算公示制、票证经审制,量入为出,服务教育教学。在安全管理中,做到“三规范,两保证”,落实“六个一”,即规范每周十分钟安全教育,规范学校作息时间,规范校内食堂和商店管理;保证学校各类通道无阻,保证学校各类设施无隐患;定期召开一次全体师生参加的安全教育专题会议,组织全体师生看一次交通安全知识以及交通事故警示的录像,每班进行一次安全知识自救自护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向学生家长发一封《强化安全管理告家长书》,定期进行一次校舍安全大检查,设立一个事故隐患信箱。做到安全工作时时处处有人管,让学生从被动地注意安全变为主动地排解隐患。

实行岁岁安全,人人平安。在学籍管理中,严格入学年龄,严肃自然年级升级、规范异动管理。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第7篇

1.1工程项目管理是一次性管理。这是项目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因为项目是一次性的,决定了项目管理也是一次性的。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很难有纠正机会。

1.2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项目的生命期是一个有机的成长过程。项目的各个阶段既有明显的界限,又有相互衔接,不可间断。这就决定了项目管理应该是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

1.3项目管理是一种约束力很强的管理。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特征其明显的目标和时间限制、既定的功能要求以及质量标准和预算额度,决定了项目管理约束条件的约束强度比其他管理更高。项目管理的重要特点在于项目管理者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合理应用而又不超越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完成既定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

2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我国对项目管理真正意义上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标志性的工程是1984年云南省鲁布革水电站的建设。该工程利用世行贷款,在国内首次采用国际招标,实行工程项目管理,工期提前5个月,造价降低了40%,论文格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我国的许多大中型工程相继实行项目管理体制,包括项目资本金制度、法人负责制、合同承包制、建设监理制等,应该说二十多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严重工程质量事故。究其原因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项目管理不善、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这表明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3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3.1致力于与国际惯例接轨。随着我国加入WTO,项目管理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主要从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报价管理等方面向国际惯例靠拢。对于项目管理,国际上有一套完备的法规,普遍对承包商进行严格要求的资质管理,对工程开工、竣工和投入使用都有严格的制度,对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注册实行严格的管理,通过各种详尽的技术法规规范施工方法,保证质量标准,通过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保证技术法规的实施和工程质量的合格。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竞争市场,我们只有真正吃透国际惯例、法规、标准等,才有可能按国际惯例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受到国际法律的保护。

3.2必须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的建筑市场比较混乱,项目管理极不规范“,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极为普遍。为此我们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养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

3.3必须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发达国家相当重视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质认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行业。美国PMI学会主办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PMP考试和资质证书,得到社会的公认。获得PMP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被政府部门和大公司聘任和重用。而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因此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也相对落后,为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一些专家认为应该经常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的国内外交流和研讨,加强学会

工作,争取出版专业刊物,在高等学校建立学科点、硕士点、博士点。同时,规范项目管理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

3.4必须开展精细化管理。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对涉及工程的各种因素实施全过程、无缝隙的管理,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优化各工序施工工艺,克服各个细节质量缺陷,形成整体工程高质量。由管理精细化到施工精细化再到产品精细化,实施精细化管理必然成为实现质量、安全、工期等建设管理目标的必由之路。

3.5必须发展观念创新。观念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精神和素质。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由于人的观念不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同,商业行为也就不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先进的观念总会带来先进的行为方式。观念支配行为,思维决定出路。只有当我们的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把项目管理看成是一种常建常新的管理科学,而不是看成依行政手段推行的权宜之计,那么就会主动地去参与项目管理的创新。要扩大视野,树立市场化的理念。要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国际接轨的要求,建立健全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的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服务体系,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来运作工程项目,用市场的手段来经营管理工程项目。

3.6必须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有些学者认为项目管理在积极开展网络化经营,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同时,还应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具体讲,它包括虚拟经营、合作竞争、全球战略和跨文化竞争等。虚拟经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营管理潮流,在虚拟经营建设企业必须控制关键性的资源和能力,不能受控于人,其目的是运用自身强大的优势和有限的资源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论文格式合作竞争的目的则是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争取在更多的利益的前提下,形成双赢的结果。跨文化竞争必须识别文化差异,在保持本国文化优点的同时认识到其他文化的长处,提高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创新是本刊的永恒主题 第8篇

十年, 创新科技杂志讴歌着创新成长。杂志从婴儿到少年,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从一无所有到满目芳菲, 虽岁月更迭, 人事变幻, 创始者重任在肩陆续离开, 但新的力量相继加入, 杂志风貌更是胜出当年。

十年, 创新激励着创新科技杂志坚守创新。媒体洗牌与换手, 新媒体一发冲天, 纸媒风声鹤唳。是继续坚守高山流水高贵品质, 还是改弦易辙降格以求, 置科学文化、创新文化之高雅于不顾, 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形象呢?时时有生存压力, 年年有理由逃避, 但杂志生存在一个志存高远的氛围中, 仍保持创新的本色不变, 在人们还没有达到对创新上瘾对科技痴迷的地步, 创新科技杂志不放弃对创新的追逐和跟随, 做国内一本最好的创新杂志。

十年, 创新丰富着创新科技杂志精彩的故事。在中国的大地上, 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保持着典型知识分子的气节, 他们谦逊、低调、朴实、敬业, 从不奢望出人头地扬名立万, 从德高望重的院士到沉迷奇思妙想的民间发明人, 醉心探索, 甚至不惜倾家荡产, 也要创造、发明和创新。

十年, 创新永远是创新科技杂志最热爱的题材。科研院所改制, 创新方法普及, 重点实验室突破, 推行节能减排, 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 自主创新体系逐步确立, 创新型国家建设……哪一个话题不轰轰烈烈, 哪一个创新人物没有精彩的故事, 哪一次发现不是历经磨难。困难是创新中最常有的因素, 突破是创新中最动人的篇章。

上一篇:水政个人工作自我总结下一篇:我的中国梦征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