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初三作文范文

2024-06-29

奶奶初三作文范文(精选14篇)

奶奶初三作文 第1篇

奶奶的命怎么那么哭呢,她是好人又没做过坏事,为什么?为什么老天要这样对她呢?她操劳了一辈子,现在好不容易安享晚年,可是她今年的灾难特别多,受了很多哭。

就在今年的暑假,我第1次暑假不在家里过家里就出事了,当时我在外面,家里打电话急急忙忙叫我赶回去,回去就叫我不要走了留在家里照顾奶奶,因为奶奶生病了,是一种在我们这里来说很严重的病,每天要去治疗还要戒口,整个人都消瘦了,最近好不容易可以吃东西可以走动走动,已经差不多康复了。

可是老天偏偏不让她平安,就在今天我下午我出去了,有人来找奶奶爸爸就去把奶奶叫回来,他明知道奶奶曾经坐单车摔得很厉害,他还骑单车去载奶奶回来,就在回来的路上——突然2辆大车过来,奶奶就要下来爸爸却没有停车奶奶就跳下来了,惨痛的事情发生了——奶奶摔到脚,而且头上摔了一个大大的包,不知道里面有没有事。我回来会才知道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大家都怨我,我也觉得是我不对,要不是我出去或许奶奶就不会这样了。

爸爸妈妈都回来了,妈妈更加责怪爸爸,我看得出爸爸也很后悔难过,她们就马上带奶奶去医院检查了,到现在都还没回来真担心死我了。奶奶,如果可以我愿意替你承受这些哭来报答你的养育之恩。奶奶,您可千万不要有事啊,奶奶!

奶奶初三作文 第2篇

偶尔还是会接到奶奶的电话。“丹妞,最近有没有想过回家?”

“奶奶,最近我很忙。很快就要考试了,我没有时间回家。”

“好吧,”奶奶叹了口气,“要照顾好自己,别累坏了。”

其实一直有一句话卡在喉咙里,“奶奶,我不想回那个家。”

其实我很小的时候就被爸爸妈妈带到珠海来。奶奶,我还记得你那时眼角的眼泪。但6年了。6年来,我已经被珠海给同化了。我熟悉了珠海的每一条街道,爱上了珠海的一草一木。。。。。。奶奶,你懂吗?家乡这个词语在我脑中已经逐渐淡化,它逐渐演变为一个名词,仅仅为一个地名,仅仅为你居住的地方。

奶奶,你懂吗?家乡,对于爸爸妈妈来说,或许不是最华丽的地方,但永远是一个最好的归宿,是牵扯不断的惦念,是在不知不觉中渗入生命的一部分。但我不是。我没有爬过爸爸的那棵树,我没有游过妈妈的那条湖。我所有的,只是那个芭比娃娃而已。

奶奶,你懂吗?这就和你那么多年不想来珠海的理由一样。

奶奶,你懂吗?我迷失了回家的路。我像一只断线风筝,找不到方向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

不,奶奶,我不要你懂。你懂了以后,该会有多伤心啊?我宁愿说谎话去欺骗你,我宁愿我们之间的对话永远只有短短几句,我也不要你懂。

从《奶奶出嫁》谈作文题材的发掘 第3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个真实的事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在的学生对作文题材发掘的欠缺, 一方面是无米下锅, 一方面是放着大量的活生生的题材不用。那么, 如何让学生睁开慧眼, 发现生活中的灵动的写作素材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观察自然找题材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 是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将大自然美景、动植物的生长等写下来就是一篇篇优美的写景作文。受应试教育影响, 不少学生眼中只有做不完的题目, 缺少发现生活美的慧眼, 置鲜活的作文题材于不顾, 作文变成了“榨文”。

我班不少学生住在商品房小区内, 这些小区大都有不少自然美景和人工景点,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描写下来。不少学生住在农村或老家在农村, 美丽的田园风光是绝好的写作素材。水稻、油菜、棉田、菜地各具特点, 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闹春图、丰收图。有学生就观察田间的芋艿, 描写雨中的芋艿叶, 非常生动。

当然, 教师还可以在春天组织学生到郊外踏青, 到人民公园赏景,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观看大自然的色彩, 将大自然的美景转化为鲜活的写作素材在学生笔下流淌。因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观赏, 学生观察有重点, 自然能把大自然这一素材充分利用好。

二、校园活动挖题材

我们学生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中, 如果抓住在学校发生的有新意的事, 或者描写学生开展的各项活动, 也是发掘作文题材的一个好方法。

例如, 我校开展了争当“新三好”标兵活动, 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学生就可以写自己、身边同学在活动中的点滴变化, 可以写全班同学争当“新三好”标兵的过程, 也可以写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 因为是亲身经历, 定会有内容可写。又如, 我校常邀请著名作家进校园, 先后邀请了曹文轩、杨红樱、金波等作家与同学面对面交流, 学生就可以把这一内容写进作文。平常班级发生的好人好事也可记录下来, 同学间的友谊、偶尔发生的小摩擦都可以入文。学校经常开展各类比赛, 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棋类比赛、田径运动会等, 这些活动也是丰富的作文题材。我校开展了“七色花”系列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童年的五彩斑斓, 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方向。这些活动就是鲜活的素材, 从独特的视角把自己参加的活动写下来就是一篇佳作。

三、网络遨游丰题材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的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 利用网络来发掘作文题材, 具有不少优势。

例如班级开展各类活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寻找资料, 寻找的过程也就是题材发掘的过程。我曾组织学生开展“诗仙李白“研究, 学生通过查阅网上资料, 编辑了一份份手抄报。我让学生把编辑报纸的整个过程写下来, 就是一个鲜活的写作题材。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不少研究性学习活动, 网络帮了很多忙。平时, 学生在上网浏览新闻时也能发现不少感兴趣的内容, 如地沟油坑人事件等, 把看到的新闻配上自己的感想就是一篇小练笔。当然, 网络是把双刃剑, 当发现有学生抄袭网上作文时, 要坚决制止。教师还可开展“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 在明白道理的同时也发掘到一份独特的写作题材。

四、社会实践创题材

学生如果能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这时笔下的作文就会有感而发, 是真情流露。这样的作文定会真实感人。

例如, 我班学生发现学校的国旗由于风吹日晒, 已经褪色不少。于是, 在中队长倡议下, 全班开展了“人人去挣一元钱, 买面国旗赠学校”活动。星期天, 同学们想出各种方法去挣一元钱乃至更多的钱, 有捡拾废品的, 有卖报的, 有到父母单位参加劳动的……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劳动, 同学们挣够了买国旗的钱。原来, 挣一元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同学们虽然干得满头大汗, 但心里特别自豪。当大家把一面凝聚了全班同学汗水与爱心的鲜艳的国旗交给校长时, 心中特别激动。有这样的亲身实践经历, 不愁无内容可写。

又如, 教师布置作文,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事物的变迁来感受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 通过灯的变迁、住房的变迁、交通工具的变迁等方面入手, 写出的作文就很有说服力。

作文选编:奶奶送我的圣诞礼物 第4篇

“莎拉!快!打开奶奶送给你的礼物呀!”妈妈对我说。我看了看手里拿着的包裹,里面装的一定是好看的衣服。我高兴地笑了,那一定是我最想要的一条花裙子,因为我告诉过奶奶。没想到她真的给我买了!但是当我打开包裹的时候,我的脸却沉了下来,那不是裙子,只是一件奶奶亲手给我织的毛衣,而且还是一件非常难看的毛衣,我不喜欢。

“怎么样,你喜欢吗?”奶奶笑着问道。我从手上的毛衣看到奶奶的笑脸,勉强地说。“很喜欢,我一定会穿的,谢谢。”我才不穿呢!我死也不会穿那件可怕的毛衣!我心里这样想。我虽然不想难过,但是我的失望实在太大了,令我难过。

那年的圣诞节是波兰冬天最冷的一天。但是不管多冷也没穿上奶奶送给我的毛衣。我死也不会想到那会是最后一次看见我亲爱的奶奶。

奶奶的生日初三作文 第5篇

如果爱可以重来——题记

颤抖着翻开那本尘封已久的相册,那一抹笑容再次映入眼帘,昏黄的灯光下,奶奶的脸庞竟变得如此陌生,记忆中那清澈的眼眸也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黯然无光。望着逐渐消失的晚霞,一股忧愁在心中翻涌。

记得那年盛夏,伴着阵阵蝉鸣,我家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大日子——奶奶的生日。那天,我起了个大早,手里捧着精心挑选的礼物,心中想象着今年奶奶的生日是否与往年一样热闹,是否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窗外,石榴树上已是果实累累,真真聒噪的蝉鸣更使我兴奋难耐。

终于挨到了晌午,可家中却冷冷清清,没了以往的喧闹,就连厨房也没有飘出饭香,我再也按耐不住了,冲到奶奶面前想问个明白。奶奶微微一笑,说:“今年的生日我们简单过,好吗?”看着奶奶脸上的笑,我心中却有一种莫名的苦涩,随之而来的失望却让我再也不能冷静,“为什么,生日就应该热闹啊!”我大声喊道,妈妈板着脸,严厉地说:“今天是奶奶的生日,轮不到你说话。”委屈、失望、愤怒统统化作烈火,在我心头燃起。我大踏步走向自己房间,重重的关上屋门,就这样,我把奶奶的生日搅合了。

第二天清晨,早把昨日闹剧抛在脑后的我走出房间,忽然听到小声的啜泣,我蹑手蹑脚的推开奶奶的房门,看到奶奶手中紧攥一张白纸趴在床头哭泣,红肿的眼睛中流露着绝望。我愣住了,双手不知所措,眼睛直直的盯着奶奶,看着她的泪水顺着脸颊毫无阻拦的流淌,一滴一滴的滴在我的心上,刺痛着我,抽打着我,令我无处可逃,我再也不敢直视,那似乎是痛苦的深渊。那时,年幼的我并不知那张白纸究竟是何?更不知道那张纸上的“肺癌”二字对奶奶意味着什么。

从那以后,我便下定决心,要为奶奶再好好庆祝一次生日,要让奶奶的笑容再一次灿烂美好,但是这个约定却变成了梦,伴随着奶奶的离去消失的无影无踪。

隔壁的奶奶初三作文 第6篇

我一如既往地骑着自行车在陋巷中穿行,向家驶去。不同以往的是,曾奶奶家门外有许多人围着,有不少人失声痛哭,但小巷里却显得如此寂静幽深,陋巷里的气氛从未如此凝重,难道是曾奶奶……

曾奶奶住在我家隔壁,已经六十多岁了。她在我们巷子里出了名的热爱生活,每天清早,她就起来到门前扫扫地,有时还会顺便帮别人打扫打扫。不论每天上午还是下午,她都总是在家门口的板凳上坐着,有时择择菜,有时洗洗菜,有时和邻居们聊聊家常,有时教小孩们识识字。她每天看上去都如此闲适,可实际上每天她都一直忙碌着;她每天看上去都如此忙碌,可实际上每天她心里都十分闲适。人们都说她辛苦了一辈子,晚年为何不享享福?她往往会笑着说:“我哪里没有享福?平平常常地过日子何尝不是享福呢?再说,儿女子孙常常会回来看我,我还没有享福?”

曾奶奶在我们巷子里是出了名的好心肠。每一次她从家乡带来了特产,总会毫不犹豫地分给大家。别人家里有什么事,曾奶奶都会第一时间赶去帮助。邻居有时候家里没空做早餐,曾奶奶二话不说就去家里盛几碗热乎乎的稀饭送去邻居家。她对所有人都是友好善良的`,邻居家小孩不听话被大人打骂时,她总会上前劝几句。她脾气很好,至少在我记忆中,她从没生过气,从没打骂过人,从没有过不高兴的表情。她一直是用着慈爱的、包容的、理解的目光看待一切事情。

她是以微笑来面对生活的,即使生活并没有以微笑回馈她。前几年,曾奶奶的身体还很硬朗,可是在去年上半年时,她却被检查出了尿毒症。在这之前,大家每天早上经常听到曾奶奶干呕的声音,可是那时大家没怎么注意,因为她有其它的大大小小的慢性病,她也没放在心上,结果延误了病情。她得知这个消息时却十分平静,因为她已经看淡了生死。在配型时,曾奶奶的一个外甥女和她配型成功,可曾奶奶拒绝了,她说:“我也一把年纪了,就算有了健康的肾也没多少日子了,可我的外甥女还很年轻,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不能拖累她,我不能这么自私啊!”后来,曾奶奶又被检查出了肠癌,她不想让家人担心,便隐瞒了下来,她放弃了住院,放弃了血液透析,放弃了治疗。她又如往常一样,坐在家门口的板凳上,看日出日落,在她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一种对生活的向往、不舍和无奈。

在她去世的那一天,整条巷子里的人都沉默了,所有迷信的人、相信世界上有鬼的人这时都不再害怕,因为大家深知曾奶奶的善良,大家都尊敬她、爱戴她、怀念她。

描写奶奶的初三作文精选 第7篇

在厨房里总能看到忙碌的身影,是奶奶。她一大早就在准备今晚的年夜饭。只见她利索的洗菜、切菜、摆盘,菜刀在刀板上发出各种声音,就像是一个美妙的音乐会,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以至于别人都插不上手。我好奇地走过去张望着,问道:“奶奶,今晚的年夜饭吃啥呀?”奶奶看看我,开心地说:“今天的菜很丰富,有鱼,是舅公公去河里钓来的野生鱼哦;

还有肉、有蟹……最重要的还要吃汤圆哦。”接着和我讲起了过年的一些风俗:“以前农村的人家里并不富裕,大家都外出打工,只剩下女人在家务农带孩子,也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亲人们才会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所以大家都会在这一天做一桌丰盛的晚饭犒劳家人。”说着,奶奶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奶奶问道:“我的乖孙子,你最想吃什么呀?奶奶亲自做给你吃。”她乐呵呵地看着我。我开心的回道:“我不挑食,都可以”。奶奶听到我的回答,笑开了花。

一切准备就绪,开烧。放油、下菜、翻炒、加入调料……菜在热锅中经过奶奶的神手,一道道美味顺利出锅,奶奶忙得不亦乐乎,额头上的汗珠子顺着脸往下流。我忍不住想为她擦去辛劳的汗水,我悄悄地把餐巾纸塞到奶奶口袋里,奶奶开心地笑了,我的举动仿佛是一种能量,奶奶的菜越烧越多,而且道道美味可口!了不起的奶奶呀!一个多小时后满满的一桌年夜饭烧好了,我们一大家子齐聚在一起,我们一起举杯同庆,奶奶高兴地笑着,眼都成了一条线。

初三作文训练有效方法探讨 第8篇

关键词:作文,学生,教师,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考中, 作文得分的高低也影响到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尽管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中考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在初三最后一年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直都是一个难题。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写作和讲评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堂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学生在写作方面感到迷惑, 找不到快速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教师也疏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结合十多年的初中教学经验, 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知识的系统性

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 因此,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应具有系统性。

首先, 应进行表达方式的基本训练, 教会学生如何记叙、抒情、描写、议论、说明。无论写何种类型的文章, 平时作文或考场作文, 都离不开基本的表达方式。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就什么也建立不起来。如果说内容是一篇文章的血肉, 那么表达方式就是文章的骨骼。从许多考场作文成功的案例来看, 一些考生正是善于运用一两种表达方式, 写出了上好的文章。练习基本的表达方式, 实质上就是练习作文的基本功。所以, 所有考生都应认真练习, 做到得心应手, 妙笔生花。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是检验考生写好考场作文的真功夫。五种表达方式可能在作文中都用得到, 但并不是都要在练习中平均用力, 重点突出, 才有可能出彩。一般来说, 初中阶段应在记叙、描写、议论上多做文章, 或重点叙述, 或精心描写, 或专注议论, 凡此一种做得好, 皆能出彩。

其次, 要进行文体的基本训练。中考的导向作用使作文训练主要偏向记叙文这一基本模式。考题基本已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但学生的写作实际仍暴露出文体不明的问题。这一弊端提醒我们, 中考作文训练应重视文体分练。文体分练适宜集中安排在初三第一学期, 既可以与第五册教材课文阅读同步, 又可突破中考作文的“基础等级”。这一阶段,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分练程序。这里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两大文体为例重点说明。 (1) 先谈谈议论文的规范写作训练。第五册教材第三单元编排了经典议论文篇目, 在阅读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突出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可以让学生按照议论文的三要素分析这些课文, 以课文为范例把握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和写法, 并设题训练:一是模仿写作;二是分步训练。学生模仿写作时, 难免会出现注重论点忽视论据, 或关注论据忽视论证过程的情况。教师要抓住机会,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步训练。如以《世上没有傻问题》为范例训练学生写议论文, 重点训练论据。训练论证时, 包括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要求每位学生的训练习作中必须用到一种论证方法和一种规范的论证结构, 并且一定要具体, 从而就可以掌握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 以及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等论证结构。分步训练, 一次集中训练一个重点, 必须严格遵守, 落到实处。 (2) 也需要重点规范训练的文体是记叙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是小说单元, 小说是最典型的记叙文, 有典型的人物、曲折的故事情节、精辟的环境描写, 这些都是好的记叙文应具备的。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 值得揣摩分析的有几个精彩片断, 如“酒客嘲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孔乙己给小孩子分茴香豆”, “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买酒”等场景。作家从多个角度成功刻画了孔乙己的形象, 用笔细腻传神, 正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根据实际需要, 其他文体训练也可以如上所述分步展开。如此一来, 效果显著。学生作文文体特征突出, 不会出现“四不像”的文章。遇到“文体不限”要求时, 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尽情发挥。

二时间的连续性

作文是语文试题中赋分最多的一道题, 教师在总复习阶段花费的时间却并非最多, 通常有这样的误区, 认为复习时间如此紧张, 作文训练耗时、费力又难见成效, 把时间花在语言、知识考点训练上效果更好, 导致作文训练时间得不到保障。要保证训练时间, 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 从思想上认识训练对作文的重要性。在《集体习作实践记》一文中, 叶圣陶先生明确具体指出:“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语言是出声的思想, 思想和语言是合二为一的。”因此, 练习习作实际上就是练思想。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系技能, 不宜视作知识, 宜于在实践中练习。”又说:“看看文章技法之类只是‘知’的事情, 虽然不一定有害处, 但无益于写作的‘行’是显然的。”可见,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必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初三每周的作文课一定要用于学生的写作, 作文课不能挪作讲读课, 一周要完成一篇规范的作文。

其次, 加强作文的讲评和指导,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索, 发现作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恰当地解决。学生作文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 就是盲目的实践, 往往事倍而功半, 收效甚微。作文指导和作文讲评既要有高屋建瓴的指导, 又要有体察细微的点拨。在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考试的针对性

初三这一年, 学生学得苦, 教师教得累。具体到作文训练上, 有的采取高强度写作、大容量训练的方式, 写得学生听到写作文就叫苦不迭;有的硬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应考范文和名句名篇, 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能否设法减轻初三师生在写作训练方面的沉重负担呢?

在谋求“提高效果和节省时间”的统一, 追求“最优化”写作的十多年里, 笔者感到初三和初一的训练同中有异, 只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写作基础, 有针对性地实施以下措施, 还是会取得一定效果的。

首先, 初三师生一定要做到胸中有“类”。天下的好文章何止千篇万篇, 哪能一篇一篇看得过来?天下的作文材料又何止千则万则, 哪能一一练遍?看不过来, 无法练遍, 与确保中考作文成功相互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 就在于胸中有“类”。“胸中有类”要求师生一起动手, 广泛搜集写作材料, 然后分类。其后, 每一个类型都精选一个最新颖、最具代表性的材料, 师生合作写文章, 互相传阅。对于大家公认的好文章, 从审题过程开始, 讨论各环节、各步骤成功的原因, 总结规律, 再尝试运用这些规律修改自己的文章。整个训练过程, 使学生对材料形成“类”的概念, 掌握针对这一“类”材料的具体写作方法。一旦学生做到胸中有“类”, 无论考卷上给出怎样的材料、命题, 学生都能将其快速归类, 应用写这些材料的成熟方法, 写出符合中考要求的好文章。

其次, 倡导“提高有道”。越到初三, 越不可以一味多写, 而要强调读写结合。笔者常建议初三学生在临近中考时, 多读《智慧背囊》、《时文选粹》之类的书及《中国青年报》之类的大报。不必背诵, 只是在学习间隙欣赏品味。读是如此, 写更要精巧。每学期一般可写十篇作文, 每次作文交上去后, 卷面上一定要有本班另一同学的评语、画出的精彩语句和在不足之处做出的提示标记。教师看作文时, 把评价和标记当作批阅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样给出评价。作文发给学生后, 不必誊抄, 就在原文上修改。一次修改成功的即可过关, 修改没有提高的要再做修改, 达到提高标准为止。这种训练方式减少了学生重复写作的劳动量, 效果直观明显, 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 应考有“方”。进入初三第二学期, 学生往往出现焦虑情绪, 严重时会影响到学习。具体原因多样, 其中学生对作文训练成效的担忧是重要原因之一。语文教师这时候要拿出扎实的应对策略, 让学生对训练放心。这个策略就是师生一起动手, 结合近几年的命题规律, 预测中考作文内容。对可能考到的题目范围做好预估, 指导学生依照类别做准备。

四学生的主体性

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 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激情是作文成功的前提。为此, 我们应该以学生的“体验”和“自主”为立足点展开研究。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一部分。首先, 科学地重组教材。以教材中的典型文章为例, 架起教材与学生生活的桥梁。让学生由“感”而“悟”其情 (情感) 、“感”而“悟”其喻 (比喻、象征) 、“感”而“悟”其理 (哲理) 、“感”而“悟”其趣 (情趣) 、“感”而“悟”其虚 (想象) 。真正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感受作者的生活体验。其次, 引源头活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关注永恒的主题, 激发创作兴趣。可以开设作文材料积累课:如现场观察课、人物采访课、感受体验课、课外阅读课等。积累的材料多了, 感受深了, 表达自然也就真了。

此外, 还应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 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局面, 让学生、家长也来参与对作文的评价, 注重学生自评、互评, 将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综合评价与专题评价相结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文分数, 还要注意学生在写作时的情感、态度, 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的进步, 在评价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奶奶老成了老奶奶 第9篇

不猜我都知道,不是在她的小床沿上坐着,就是一手拐杖、一手小板凳,在院子里转啊转,偶尔转到前屋,隔着门缝看看外面。如果碰巧母亲没把门锁上,她能挪到大门外坐上小半晌。

不能太久,久了她又会打瞌睡。因为坐在板凳上打瞌睡,她从30厘米的小板凳上摔倒三次了,两次骨折,一次手腕疼,现在她还偶尔喊疼,可是父亲似乎已经没耐心再带她去医院拍片子。

5年前她做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手术,那年她90岁?我不确定,因为我父亲都不确定奶奶今年是九十几岁。反正所有人都知道我奶奶高寿,快100岁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也这么跟我妈说,我妈总是不屑地撇嘴。

姑且算奶奶那年90岁吧,她的白内障已经让两只眼睛都看不清了,全家人都觉得没有必要手术,年纪大,风险大,只有我坚持要给她做。做了,效果出奇地好。她看得比我远,比我看得清楚。可是她的世界摆脱不了混沌……

早上她不吃饭,如果不用大小便,她可以一天不起床。起来干什么呢?大家各忙各的,儿子辈要种地,孙子辈在挣钱,重孙子辈几乎不认识她。她在床上躺着,想什么,没人知道,也没人想去了解。

她不知道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加速度变化。她知道如今种地不再拉牛赶驴耕地了吗?她知道麦子熟了不用再一个礼拜披星戴月在田里吃饭抢收吗?她知道现在不种地光做生意也能生活而且会生活得更好吗?她知道现在工作不再是写字记账而是用电脑吗?她知道小孩子不再摔泥巴打弹弓而是看电视再按电视里的枪支弹药买吗?

她不知道,也没人告诉她。她还穿十几二十年前的褂子,配着孙女在街上买的伪老年裤,鞋子她还穿着对口鞋,独此一家才有的。

没有人再花半天时间陪她回忆了,也没人跟她吵架拌嘴,比她年纪大的、小的,相继去世了。她也渐渐不参加丧礼,当小字辈有人提醒她谁谁去世了,她“噢”的一声,张开60岁起就没牙的嘴,点点头,噢,咧嘴,想哭,可终究没哭,颤抖着下巴,茫然地歪过脑袋,像是要打盹。

没人再仔细问她想吃什么爱吃什么。我妈每天给她端两顿饭,每周给她洗一次衣服,会在我们面前叨叨一个假期。一个60多岁的儿媳妇,一个90多岁的婆婆,她们不再吵架。尽管她们曾经针尖对麦芒了几十年,偶尔回忆起她们指桑骂槐兴师动众的岁月,我都会很恍惚。那会儿每次吵架她们可都是要分出输赢的,否则几天别想消停。可是如今,她们谁赢了呢?她们的牙尖嘴利呢?她们的怒发冲冠呢?她们的后代都大了,甚至也老了。他们都输给了时间,输给了衰老。

每年我都会找机会回几次老家,哪怕只有端午节的三四天,哪怕只有无聊的春节。我做不了什么,好吃的她不一定爱吃,就为看她?

坐在一个90多岁的奶奶面前,我只会微笑。说什么呢?听她说吧。

她平时都是自言自语,10年前母亲就不再让她接电话了。我回家了,她终于有了听众,会有些激动,她没有逻辑、没有先后、来来去去地说着,有时还眼含泪光。她说的无非两个问题:一是我妈对她不好,她没牙,可是土豆丝切得像小手指那么粗;她想吃肥肉,可是我妈怕给她洗衣服而不肯做——因为她一吃肥肉大便就会糊在衣裤上。二是她老了,要走了,赶紧给她准备后事,不能火葬,千万不能火葬,她宁愿埋得很深,也不愿意死了还被烧成灰。死了烧成灰我知道,那是我们老家咒人的话。有的人家还真依了老人,不办丧事,不通知远亲近邻,直接趁夜里,哭几声,就埋了。

可是我奶奶不知道火葬实行了十几年,即使土葬几个月,被发现一样要连棺材都扒出来去殡仪馆。她不知道。在她的记忆中,十年如一日。冬天在床上冬眠,夏天在院子里看天。

她每天在想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她真的老了,老成了老奶奶。当我坐在她对面时,我经常努力听,也不知道她要表达什么。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她拿着剪刀比着自己的脚趾,才知道那次她是想要让我给她剪长到疼痛难忍的脚趾甲。那个因为裹小脚没有完全成功的大脚趾,趾甲向上长,越长越尖,越长越硬,硬得她根本剪不动。

可是我浑身发软,我下不去手。姐姐说每次都要热水泡半天才能剪得动。于是我终于有了借口躲掉了这个任务。实际上,我知道我是不耐烦了。

好奶奶的作文600字初三 第10篇

奶奶看见我们,连忙放下手中的活,直起身子,迎接我们进了家门。

我刚坐下,奶奶就从冰箱里拿出一串葡萄和一小篮无花果,递给我,说:“这是你最爱吃的。”我笑着对奶奶说:“奶奶,刚吃完早饭,肚子很撑,等会再吃吧!”奶奶见状,就摘下一颗葡萄,去了皮,塞到我的嘴巴里。我笑着说:“好甜哟!”“甜就多吃点!”她一个劲地催促着。看我将葡萄一颗接一颗塞进嘴里,她才转身离开,准备我们的午饭去了。

吃午饭时,奶奶对我们说:“我来抱小糖糖(刚出生9个月的妹妹),你们先吃,把牛肉和排骨都吃完,留点蔬菜给我就行了。”我摇了摇头,说:“奶奶,您先吃,我还不饿,小糖糖我先抱着。”“妈,小糖糖我来抱,您先吃。您忙了一个上午,肚子肯定饿了!”爸爸也凑过来说。奶奶有点急了:“不行不行,你们先吃,我没关系的。”说完,她从妈妈手里抢过小糖糖,然后把我拉到餐桌前,让我坐下。我没办法,只得坐下。奶奶拿起筷子,把牛肉和排骨夹到我的碗里。看我吃得津津有味,奶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很快,我们该回金华了。奶奶从田里摘了一大袋新鲜的蔬菜,叫我们带回家。由于天气热,我们都叫奶奶回家歇息,不要送了。可奶奶执意不肯,非要送我们不可。奶奶说:“小糖糖我来抱吧!”爸爸笑着说:“小糖糖有点重,还是我抱比较合适。”“不行,等我老了,就抱不动了,现在要多抱抱!”说完,奶奶抱着小糖糖,迎着太阳,向村口走去。

我们来到了停车场。等我们在车里坐定,奶奶才把小糖糖递给爸爸。我笑着对奶奶说:“天气太热了,您回去吧,我们10月1日再回来看您!”奶奶关上车门,退到树荫下看着我们。

描写奶奶的初三作文800字 第11篇

奶奶出身贫苦家庭,姊妹两个之中,她是老大。在她18岁那年同一天父母双亡,看着可怜的妹妹、凄惨的家境,换个人可能一个念头也就随父母而去了。她却咬牙挺了过来,唯一的信念是为了仅11岁的妹妹和这个家,艰难的承担起了维护这个家的责任。她独自一人出门打拼,千辛万苦找了一份工作,供妹妹上学,一直供到妹妹上学找到理想的工作,之后又为妹妹成了家,奶奶才松了口气,放心的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直至到了前年,她本可以安享儿孙满堂、天伦之乐,爷爷却因病去世了,她没有灰心,没有失去希望,本人和妹妹是她的希望,她又甘愿承担起了照顾的责任。

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寒冷的夜晚,由于吃食物不注意,半夜里本人上吐下泻,熟睡的爸妈只以为本人肠胃不好,没太在意,只是让本人吃了两片药,想等到天明再去看病。本人当时胃中排山倒海似的翻腾,前俯后仰的恶心,病怏怏的。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中。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心急火燎的她硬是一鼓气把本人背在肩上,满大街的`敲诊所门,大半夜的人家也不给开门,一家挨着一家喊破了嗓子。本人当时心里可是一千个难受:奶奶,您不值得为本人的病累坏了身体,您的嗓子喊哑了,本人的心里会更难受。有的诊所开了门也推辞不给看,奶奶就苦口婆心的给人家说好话,直至大夫为本人打了一针,看着本人好了些,奶奶才背着本人步履艰难的往家里回。那天本人在奶奶的背上睡着了,静静的、甜甜的睡着了,睡得是那么的香……

奶奶在平日里为本人们忙忙碌碌,很久一来就养成的习惯每天早上5点起床,准备一家人的早餐。只要您一醒来,便看见枕边的校服、红领巾干净整洁。等一家人吃完后,洗洗碗筷,洗洗衣服,整理整理房间,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奶奶的爱初三语文作文 第12篇

奶奶的邻居夫妻常常闹矛盾,有时奶奶关心一下他们,她们就冲着奶奶大发脾气,而奶奶每次都不与他们吵架,总说:“都不容易呀!这点小事不必挂在心上。”如果我现在如此宽容,那一定是奶奶教给我的。

小时候,每次考试,我都考不好,妈妈就会大发雷霆,叫我罚站,大声的训斥我,每当这时,奶奶就会闻声而来,一把把我拉到身后,保护着我。还训斥妈妈:“她这么小,不能用学习成绩来把她夹住,让她也有玩的时间啊,你那么大声说她干什么,下次再努力不就好了。”每次我听到奶奶这样的话,就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要用好用成绩来回报奶奶。我现在不服输的精神,就是奶奶传授给我的。

而如今,虽然奶奶不在我身边,但我相信春天的阳光,夏天的绿荫,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都是奶奶变的。随时都会陪在我身边,呵护我,鼓励我,保护我,看着我,一直永远的在我身边,陪伴着我……

用好身边的材料有效指导初三作文 第13篇

一、用好课本这个素材库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六册教材中, 现代文共131篇, 其中记叙文108篇, 占82.4%;说明文17篇 , 占13%;议论文6篇 , 占4.6%。从数据上看, 教材中的阅读篇目以记叙文为主, 但同时说明文和议论文也不乏典型选文:例如八年级上、下册各选有《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压扁的沙子》、《旅鼠之谜》等说明文, 其中有事物说明文也有事理说明文, 还有科学小品文;九年级上册选有《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议论文, 且选文在立论、驳论均有兼顾。

面对如此庞大的资源库, 如何用它来指导学生作文呢?

(一) 在复习中重视文体, 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记叙文, 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 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 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 写日常应用文”。可见写作时文体必须清晰。因此在进入初三复习阶段, 我对六册书的现代文进行归纳、梳理, 突破册的框架, 按文体复习, 并用文体典型的课文指导学生写作,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体。要求学生写小说需具备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写散文要具备“行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写议论文要有理有据;写事物说明文要有典型的事物特征等。

通过整合指导, 学生训练, 学生在写作时文体是不会混淆的。

(二 ) 整合课文的写作技法, 在写法上指导学生写作

叶圣陶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这六本书中可以运用的写作技法很多, 根据作文的需要加以整合, 指导作文写作时挑选学生易于运用的文章技法让学生运用。

初三下半年最后一篇作文是《我的初中生活》, 作文指导课时我用幻灯片带领学生回顾了三年的初中生活, 有精彩运动会, 有难忘的春游, 有激情的篮球赛, 有灵动的课堂等等。回忆很热烈, 而习作却很平淡、枯燥, 缺乏生动的描写。讲评时我找出了有特色的课文片段描写:

例如:《背影》一文中用“走、探、穿、爬、攀、缩、倾”等动词来描写父亲去买橘子的感人场景。

《社戏》一文月下航船去看戏时调动身体感官的描写去看戏途中的愉快心情。

《云南的歌会》一文用“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三个场面的描写构成全文。

带领学生朗读揣摩课文这些精美的片段, 品味优美的语句, 同时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将这种场景描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随后写作练笔, 学生把描写手法运用到作文里, 文笔更加细腻:写军训生活时, 侧重调动身体的感官, 从视觉、触觉、味觉等方面写难熬的军训;写篮球赛时用一系列动词刻画上篮的优美动作等; 有的学生则仿用《云南的歌会》的写作手法, 从三年初中生活中截取初一军训、初二篮球赛、初三上课三个场景, 来刻画初中生活等。

《智取生辰纲》是双线索的文章:《智取生辰纲》一文中采用了“杨志押送金银担”和“吴用智取生辰纲”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借鉴这种双线索写作手法, 给学生出了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题。

生一写《门》, 一条线索是由奶奶老家小木门写到进城后的铁门再到经济好了用上防盗门指纹门的变化, 另一条线索则写出人与人直接由亲密到疏远隔膜的渐变, 最后文末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信任。

生二写《电视》一文, 写了他们家由9寸的黑白电视到19寸的彩电再到现在的56寸液晶电视的变化, 另一条隐含的线索就是人与人由原来的融洽交流到现在被电子产品“掌控”变得冷漠的变化。

课文在文体、内容、写法等方面都为写作提供很好的例子, 在初三总复习这个关键的阶段, 教师要最大化地用好课文, 让它成为实现高效作文的平台。

二、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 亲身经历的作文素材最具生命力

俗话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初三的学生纵使繁忙, 但做为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 教他们细心品味亲身经历的事情。用他们自己的感官去体味繁忙生活的味道, 找到生活的美, 用“我手写我心”。

(一) 写出生活。 布置了《幸福》的话题作文, 学生议论哪里来的幸福, 天天都是上课下课、作业、吃饭, 生活枯燥无味道。于是课堂上和学生回顾一天的生活, 找找幸福的点:早上起床的一杯温开水; 课堂老师的谆谆教诲;精心制作的美味午餐;傍晚热闹的运动场景; 校园一隅繁密盛开的羊蹄角花; 放学后父母的爱心车; 晚上作业时甜美点心等。一盘点, 他们发现身边幸福的事情很多, 文章百花齐放: 例如《幸福的每一天》《像那花一样幸福》《花开的幸福》《那杯温热的白开水》《幸福盛开》等。以下是学生作文片段:

花盛开在长满浓密绿叶的大树上, 那是三棵并排而生的树, 中间那棵较为高大, 在操场的那边笔直地立着, 而我在这头抬眼望去, 三棵树组成颇有趣味的“山”字。走到更近处, 看见上白下紫的羊蹄角花朵在深深绿叶的映衬下, 无一丝妖冶的气息, 宛如开在天堂的圣花, 洗净心灵的尘埃。就这样静静地望着, 即使看不清花朵的模样, 只见满树交杂的白色与绿色, 就在心中装满了满满的赞叹, 这花可开得真美! 和身边的同学边赞花, 边交谈儿时玩花的趣事。……

一次赏花, 美的不是那些花, 而是那些笼罩在赏花人身上淡淡的泛着幸福的光晕。这便是幸福!

(二) 写出情感。蒙田说:“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正因为他们所写文章有了情感, 因此更加打动读者。

要毕业了, 许多学生舍不得老师、同学、班级。引导他们表达出这种情感, 学生也写出了很多感人的文章, 如《记忆藏在每个角落》、《我的班级, 我的最爱》。

(三) 写出思想。 身边的新闻层出不穷:环保问题, 食品安全, 公交车风波……引导学生多了解关心热点时事, 在了解事件, 阅读他人评述之后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文章因有思想而深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即使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老师的讲课, 父母的叮嘱, 上学的风波, 旅游的见闻, 考试的感受等等, 只要用心观察, 精心选材, 认真细致地刻画, 写到文章中都是独特的风景。在大考中能打动阅卷老师的文章, 常常就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三、 运用积淀下的古诗文提升文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的积累, 构思再好也难以写出精彩的作文。相反, 若能在作文中旁征博引, 即使构思略显浅薄, 也可以靠文采取胜。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过:“虎豹无文, 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 而色资丹漆, 质待文也。”苏轼也说:“凡文字, 少小时须气象峥嵘, 彩色绚烂。”可见作为一篇优秀的文章, 文采是必不可少的。初中三年背诵了大量的古诗文,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优美的词句用在作文中提升文采。

(一) 巧用古诗句为题

古人云: 题好一半文。凝炼, 蕴含深意的诗句常被用来当作文题。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听取“蛙”声一片》、《春蚕到死丝方尽》、《只有香如故》等。

古诗文也可以运用在文中当小标题。《水祭》一文, 全文以杜牧的绝句《清明》中的诗句为框架和线索, 写出了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为小标题的四个概括性画面。通篇围绕“水”的话题, 写出它的过去、现在、未来。内容全面概括, 特别是“拍卖会”、“杏花村”更富有创意, 引发人们珍惜水资源、改造水资源的思索。这样一篇文章构思巧妙, 文采飞扬, 一下就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

(二) 巧用古诗句开头

例如某学生的《让大脑放假一天》:

我向往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向往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的雅兴;向往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的舒适怡情。因为我的大脑每一天都是在紧张的工作。

(三) 巧用古诗句结尾

例如《充盈着“书香”的天空》一文:

进入“书香”的大门, 已是几年以前的事了。我放弃了不少玩耍的时间, 选择了读书。我一直恋恋不舍的是黛玉的葬花词,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销香断有谁怜”;我难以忘却苔丝的温柔与三毛的细腻; 我也对《家》《春》《秋》的结局难以释怀……当我与母 亲去秦淮 河时 , 我仿佛看见了朱自清笔下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那积淀六朝历史的沉沉的绿, 是六朝金粉所凝的吗? 我常想, 那剑桥大学的康河柔波的映衬下, 是否还有一位诗人吟着:“轻轻地, 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撒哈拉大沙漠中, 是否还有一个坚强女人在竭力地描绘着她的“梦中小屋”……

诗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融诗意与哲理于一体。引用诗词能增强文章的文采, 可以在某一段中点缀一二, 给文章添一点亮色; 也可以吸取古人的思想当作文的主题。

奶奶,你是我的亲奶奶 第14篇

“梅宝,等你长大了,还能记得奶奶吗?”

我是一直听着奶奶这样的话长大,她没完没了地重复这几句话,让我都有点厌烦了。可是,奶奶每次说这些话时,表情中常带一种落寞与怅然,一种期待与渴望,让我心生不忍。于是每到那个时候,我会搂着奶奶的脖子撒娇生气地说:奶奶不许老,要是宝宝长大奶奶就老了,宝宝就不长大了!

那时奶奶还不算老,她常常穿着那时流行的深蓝色带白色碎花柔姿纱短袖衫,坐在楼前花坛边,一边择菜一边照看我,经常也跟周围的老人闲谈说笑。

我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准确地说是在奶奶的怀抱里长大的。爷爷向来是不苟言笑的,无论坐卧行走,腰杆都挺得笔直,说起话来一向都是不容质疑的口吻,连奶奶在爷爷面前都唯唯诺诺,我自是更不敢上前了。于是我的童年就只在奶奶的身边转来转去。跟着她去菜市场买菜,看着她淘米做饭,听她讲那些有趣的民间故事。

我和弟弟年龄相差一岁,那时在大城市的父母工作忙,照顾了弟弟就顾不得我,于是在弟弟出生后我就被送到了爷爷奶奶这里,一直到我15岁。

每年父母只在春节回来我才能见到,他们对我一直都是淡淡的,而我也不在乎,因为我跟他们也实在是亲近不起来。每次回家父亲母亲对奶奶更是淡漠,印象中他们似乎没有叫过一声“妈”, 开始我总以为这是生疏,就像我对我的父母一样。而奶奶似乎也非常紧张我的父母和姑姑们,那有点过分的客气热情让我觉得很不自在。随着我日漸长大,看着她卑微得甚至有些讨好的表情语言,总是万分难过。

偶尔我的耳边会低低地传来这样的声音:

“她又不是你的亲妈,又没有养过你一天,我们干吗要对她毕恭毕敬的?”这是妈妈的话; “她还不知足?就跟着咱爸享福了。”这是姑姑的话;“老爷子又病了,这是怎么照顾的啊?”这是父亲的话。

终于在十一二岁左右的某一天,我把这些记忆里的只言片语穿成了一串,头脑刹那间清亮起来:我真正有血缘关系的奶奶早已去世,来自农村的奶奶是30多岁上嫁给比她年长10余岁的爷爷,奶奶再也没有生孩子,自然父亲和姑姑们与她没有什么感情。

当然表面上他们对奶奶也算尊重与客气,可这尊重与客气中却带着疏远和冷漠。那种冷漠,是比争吵和不恭更令人心寒的。

奶奶没有工作,一切都要仰仗爷爷的退休金,所以在这个家里她一向是小心翼翼,对谁都是毕恭毕敬的,甚至于对我也是这样。

15岁那年,爷爷奶奶决定把我送回父母的城市。

我不肯,我心中本能地害怕十分生疏的爸爸妈妈,我只想跟奶奶在一起。我不敢跟爷爷说,就去求奶奶,没想到奶奶比爷爷还要坚决。

奶奶流着泪对我说:“梅宝,奶奶也舍不得你啊!可是这个小城镇你能有什么前途呢?在大城市里你会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那样你将来才会有好前途的。回去吧,要做个乖孩子,别惹爸爸妈妈生气。好好学习,奶奶今后还指望着你呢。”

临走那天,奶奶泪流满面,握着我的手不放,殷殷叮嘱,却又语无伦次。

我望着她日渐苍老的面容,心如刀割。那时我就想,等我长大了,有钱有办法了,一定要把奶奶接出来!

(二)

回到父母家,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极不适应。

看着眼花缭乱般的大城市,在小城镇长大的我立刻心慌气短,只要出门我就只能紧紧攥着妈妈的衣襟,唯恐在这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找不到回家的路。遇到父母的熟人,母亲让我问好,我却怎么也张不开口,最终只能不好意思地笑笑。妈妈自然为我的不够开朗大方而不高兴,说这么大的姑娘了,怎么这样不懂礼貌,没有教养?都是那个女人给带的。

爸爸妈妈从来都称奶奶为“那个女人”,他们一再对我说,她不是你的亲奶奶,不用把她那么当回事。听着他们轻蔑的话语,我惟有无言沉默。

奶奶卑微的表情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想起来我总是心痛。

在父母家,我形同做客,每天小心翼翼,唯恐出错。心内,离他们更加遥远了。

那时候电话还没有普及,奶奶识字不多,所以我也没法写信。唯有独对青灯,想着奶奶的神情音容,一字一句把思念写进日记。我最盼望的就是每年的寒暑假,一考完试我连成绩都不等出来,就直接买车票去看爷爷奶奶。而奶奶每次都风雪无阻地到车站接我,把所有积攒的好东西都留给我,是的,我是她的心肝宝贝。

为了早点挣钱,不再为了一张车票钱而跟父母开口,初中毕业我不顾老师父母的反对,执意报考了提前招生的师范学校,只为了能得到每个月17块半的助学金。

(三)

我师范毕业不过一年,爷爷去世,父母回老家奔丧。

在忙乱中办完了丧事,大家坐在一起商量以后的事。姑姑提议把爷爷的房子卖掉,然后大家平分。

奶奶低头坐在那里,唯有流泪不止。奶奶也已经不年轻了,原来不过是黑发中带些银丝,如今,差不多变成花白了,显得愈加的憔悴苍老。

“呃,”父亲对奶奶没有称呼,经常便以这样的言语开场:“您看这样好不好?您这些年照顾父亲也很辛苦,房子呢,卖了我们分3份,您自然也有一份。”姑姑姑夫也在旁边帮腔,奶奶诺诺无言。我看着父母,突然觉得他们离我那么遥远。

奶奶无儿无女,原本一直将我的父亲姑姑视为亲生,可是他们依然不肯给奶奶一点亲情。

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勇气,我忽然站起来说:“爸爸姑姑,你们不能卖房子,这样对奶奶不公平!”

妈妈转身,厉声对我说道:“你小孩子懂什么!大人说话,没你的事!” “可是,你们不能不管奶奶啊!”

姑夫接口说:“我们没说不管她啊!她没生养过你爸爸和姑姑,也不是你的亲奶奶。卖房子的钱也不是不给她,怎么说我们没管她呢?你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别乱插嘴了!”

我再也无法忍受,我不能看着奶奶哭泣。我咬牙说道:“爸爸姑姑,奶奶没有生养过你们,所以你们没有赡养她的义务。可是,她养了我15年,一天一天把我带大,她是我的奶奶!我的亲奶奶!你们随便卖房子分钱吧,我要养她,你们不用管了。”

爸爸妈妈瞪着我:“你疯了?你自己还养不了自己呢。”奶奶看着我,眼泪流了出来:“傻孩子啊,你别瞎说了。奶奶回老家去,你过年的时候想着来看看奶奶就行了。”

“不,奶奶,我长大了,上班了,我能养活你了。你跟我走吧,将来我结婚了你还要给我带孩子呢!”奶奶抱住我,泪水流过细密的皱纹,滴落在我的脸上。

(四)

奶奶来后,我另租房子,除了跟弟弟偶有联络外,基本和父母断了来往。5年后我准备结婚,也只告诉了弟弟。

可奶奶不肯,一定要我告诉爸爸妈妈。她说:梅宝,别怨恨你爸爸妈妈,没有他们的祝福,你的婚礼是不完整的。

“可是,奶奶,他们当初那么无情,你心里不怨恨他们吗?” “怎么会怨恨呢?想想要不是当初你爸爸妈妈把你送来让我带,我哪有这么亲的孙女啊!我感谢他们还来不及呢。好孩子,他们是你的亲生父母,从心里是爱你的啊!”

我牵着奶奶的手终于回到了久别的家,爸爸妈妈看到我们惊喜莫名,妈妈竟然有些哽咽。已经两鬓斑白的爸爸握着奶奶的手,低低说了一句:“妈,对不起!”那一瞬间,我看到奶奶满是皱纹的眼角晶莹闪闪。

看着爸爸妈妈和奶奶3个老人坐在一起为我的婚礼商量种种琐事,一会争执一会妥协,彼此相谈甚欢,我的眼泪又一次汹涌而出,这一次,是如释重负的泪,是幸福温暖的泪。(责编/诗坤shikun01@163.com)

上一篇:幼儿园数学活动“送图形宝宝回家”教学设计下一篇:“五四精神·传承有我”活动感想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