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工作总结-德育

2024-09-19

班级德育工作总结-德育(精选8篇)

班级德育工作总结-德育 第1篇

具体工作:

德育,体育工作:

九月份:

1、在新学期来临之即,定出目标,制定计划。

2、对学生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逐条对照学习,落实行动。

范文网

3、开展以“送给老师一份乐,体验老师一片情”为主题,开展尊师活动。

4、通过讨论选举,干部轮换制度,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激发为集体,同伴服务的热情。

5、制定雏鹰争章计划,鼓舞学生争取手工掌的积极性。

6、开展庆国庆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7、广泛开展“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

8、对学生进行入儿童团前的教育。

9、严格集训上操,放学回家队伍,要求做到快,静,齐。

10、加强组织纪律,体段活动常规纪律。

十月份:

1、继续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激发学生争取友爱章的积极性。

2、对学生进行爱集体,关爱同伴的友爱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3、开展“迎**奥运,展平江少年风采”体育运动节活动。

4、“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展评。

5、结合科技节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6、强化广播操的训练,要求准确到位,动作整齐,姿势优美。

十一月份:

1、继续开展体育运动节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积极锻炼的积极性。

2、加强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行“雏鹰研究”征文活动。

3、继续开展科技月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实践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学习教育,激发学习积极性。

5、有组织,有纪律,安全进行秋游活动。

十二月份:

1、继续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激发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争取安全章。

2、开展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

3、开展迎元旦活动,激发学生新的一年有新的学习面貌。

4、积极开展各种体段活动,带领学生不怕寒冷坚持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月份:

1、做好总结结束工作,评比优秀学员。

2、做好雏鹰争章活动的总结工作,评选争章小能手。

3、寒假生活指导,制定寒假活动计划。

4、课间十分钟引导学生开展正常,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

5、协助体育老师做好学生身高,体重,视力,的测查。

卫生工作:

1、开学之际,制定好计划,搞好班内,包干区的卫生工作。

2、定出班内卫生规划,选出班内劳动委员,责任到位,检查室内外的环境整洁,认真做到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值日卫生工作。

3、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卫生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维护学校的环境卫生,对学校的保洁出一份力,尽一分责。

4、督促学生从个人的清洁卫生着手,勤洗头,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并进行个人卫生的定期检查,使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自我做起。

5、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学生的防病工作。

班级德育工作总结-德育 第2篇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班主任:杨秀广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本学期,我紧紧围绕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了班主任工作。现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班级管理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我们班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以及排街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和全面优化相结合的训练方式进行,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道德等,建立学生操行评分制,每日根据学习、生活各项活动的情况总结评分并加以奖励、惩罚,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二、精心培养班干部队伍、“以点带面”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 一直以来,我精心培养班干部,经常在班里表扬班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班干部树立威信;与此同时,又更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每个月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

三、精心策划主题班会、落实思想教育

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治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我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内容丰富,又符合学生实际,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学期我策划了许多主题班队活动。如《安全伴我行》、《预防“甲流”,健康每一天》等,通过班队活动,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健康意识,增强集体荣

誉感,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

四、以情感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班主任要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日俱进,探索新的方法:一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要求学生做到。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生病的学生,我会关心照顾,组织学生送温暖。如我班的王昊旸同学虽然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他是个热爱集体的好孩子。九月份,他不小心跌断了手,要动手术住院一个月,我就和副班主任组织班干部一起买了些营养品去医院看望他。当她看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爱护时,他感动得流泪,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为班级争光。工作中,我尽量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将会在实践中更深入地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台阶。

班级德育工作总结-德育 第3篇

一、班级德育工作“三位一体”, 可以保证教育内容的有机统一, 加强针对性

品德与社会 (生活) 课、班级工作、少先队教育在学生品德形成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它们各有侧重, 各有特点, 在教育过程中都必须切合学生实际。班主任对学生最熟悉, 是学生的知心人, 三项工作由班主任一人担任, 教育的针对性是一目了然的。学生德育要注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重视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 “三位一体”可以使品德与生活 (社会) 教学、班级工作、少先队教育围绕某一教育重点开展前后一贯、相互配合、融成一体的实践活动, 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特别是在校本德育课程建设方面,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德育资源, 抓住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 利用班级学生中闪现的道德事件加以开发, 运用到品德与社会 (生活) 教学之中, 组织到班队活动之中, 教育效果格外明显。如开展“过集体生日”活动, 进行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结合地域特点组织开展班级小课题的研究;组织开展节假日文化活动等等。

二、班级德育工作“三位一体”, 可以实现教育方法的协调互补, 增强教育整体效应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单靠每周两节的品德与社会 (生活) 课程教学是难以奏效的。作为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 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班级活动、少先队教育阵地, 突出教育中心, 协调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 巩固强化品德与生活 (社会) 教学的成果。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 (苏教版) 《我要安全地成长》单元后, 结合举行主题班会“安全连着你和我”, 对学生进行了有关遵守道路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与此同时, 组织以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7、18、19条为中心内容的系列晨会, 一天讲一点, 点点滴滴, 滋润渗透, 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三、班级德育工作“三位一体”, 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潜移黟化的熏陶和影响, 要积极创造条件, 让师生在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三位一体”进一步增强了班主任育人的责任感, 让班主任更加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 从教室布置、图书角、生物角、队角、卫生角的管理, 到班报、队报的出刊更换, 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都会抓得更及时、有效。班主任兼任少先队中队辅导员, 会同样关注少先队文化建设, 积极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功能, 提升少先队中队建设的水平。

四、班级德育工作“三位一体”, 也有利于促进各科教学的渗透教育, 保持教育内容与要求的一致性

班主任一般都担任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 所教学科中他们更便于结合结实际教学内容, 有的放矢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同时, 班主任又是联系科任老师的纽带, 通过班主任和科任之间的联系, 主动配合各科任老师的教育工作, 推动科任老师注意在所教学科中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把教师集体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共同搞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五、班级德育工作“三位一体”, 也有利于发挥社区教育的优势

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 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合作, 共同构建整体的德育网络, 形成一股合力, 能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社会沟通方面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建立家长教师协会, 引导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协助班级开展教育活动。通过设立学校班级开放日、规定教师家访次数、建立家校联系簿、利用网络和短信平台等方式, 丰富家校合作的方式。还可以通过班主任与校外辅导员、校外教育实践基地以及其它校外教育力量的联系, 更有效地发挥社会多种教育力量的作用, 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

班级德育工作策略探究 第4篇

关键词: 班级工作 德育工作 工作策略

一、常规管理中的方法与成效

班主任工作琐碎,有时管理方法不得当,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1.定岗:高效来自于规范化的管理,在班级管理的众多事项中,我把它们分成各个岗位,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要求,都有相关的责任人。这些责任人既有权利,更有义务。

2.定时:一个集体的运行必须有序,有序来自于对时间的管理。不管是早晨到校值日、交作业,还是向老师汇报每天的检查情况,我们班都制定了具体的时间,并且督促他们严格按照时间来操作。

3.定人:在班级里,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任务,不管是每天的例行任务,如出操管理、上专用教室带队、吃饭分菜、检查桌面、午间自习、放学检查等,还是一些临时布置的任务,如开运动会的训练、出黑板报等,每一项任务都必须有指定的同学负责到底。

制定了这些规则,老师还要做到“三勤”:

1.勤检查。任务交给学生以后,老师不能完全放手,只有通过检查才能发现问题,并且及时督促他们改正问题。学生都有惰性,第一次不检查,可能问题不严重。第二次还是不检查,就会有一部分学生想到了偷懒。一连几次不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肯定要大打折扣。

2.勤总结。在每天的夕会课上,我都会针对班里近期的情况做适当的总结,并且对学生提出新的希望。通过总结,学生正确地了解到自己各方面的优缺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精神状态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3.勤改进。任何规定和要求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然也不能变得太频繁,让学生无所适从。我会在一段时间之后,根据学校近期的任务、学生目前的状态,对阶段目标作出适当的调整,以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工作的开展。只有不断改进,才能让学生始终都有新目标,找到前进的动力。

二、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和童年屈指可数的活动相比,现在的学生不管是征文评比、摄影比赛,还是每学期一次的中队活动,都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相信這些活动在他们童年的记忆里,一定也是色彩最鲜艳、画面最生动的。每当学生接到一个活动任务,虽然有时课务比较紧张,但他们宁可放弃下课的休息时间,也要把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面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我们要及时鼓励、全力支持、有效指导,让他们在活动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三、认真开好每学期一次的中队活动

每个辅导员都希望能让中队活动成为促进队员成长的平台。如何成功地开好一次中队活动,我认为队员们的积极参与是中队活动达到效果的关键。如何调动全体队员的参与热情是每个辅导员都必须考虑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妨树立以下有效而有益的辅导理念。

(一)小事化大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并不能真正做什么大事。很多在成年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对小队员们而言可能是非同小可的。利用这一心理特点,辅导员可在活动中通过各种表演形式,体现队员们的关注的问题和现象,促进队员自信心的建立和提升。

(二)大事化小

如何让队员们更好地理解“大事件”,需要辅导员开动智慧,寻找到“大事件”中的“小切入点”。例如目前学校开展的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如果不能找到贴合队员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就无法帮助队员们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内核。

结合队员生活实际,就是“大事化小”的主要方法。以中国梦学习为例,在队活动中可从与学生生活贴的较近的“环境建设”入手,以“美丽的××”为切入点,向队员们展示中国梦这一倡议所表现出的美好愿景,引导队员们畅想未来的绿色生态生活,并共同探讨自身能为促进生态建设做些什么。如此,中国梦中的“生态”主题就与队员们的生活实际有了交集和结合点,队员们在学习中国梦的同时促进其小主人翁意识的养成,理解自身行为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旧事化新

如果对常规的主题不加以更新和创新,仅仅以固有的方式开展主题活动,队员们的积极性就必然不高。如何换个新瓶子装旧酒,是考验辅导员功力的一大挑战。

(四)新事化旧

随着社会的发展,总会出现各种新生事物。新时期的新问题中,包括游戏成瘾、网络成瘾等,这些问题过去不曾出现过,也没有现成的案例可提供给辅导员作为参考。此时就需要辅导员发现新问题中“旧”的一面。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班级德育工作总结 第5篇

小学德育的工作总结

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育人化境

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良好的导向、激励作用,并能规范学生的行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我们开展了师生读书活动,老师觉悟提高了、孩子看电视少了看书多了。

二、开展“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

我镇开展以“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包括主题班会、升旗活动、板报评比、美工作品(绘画、剪贴、剪纸)展览评比、学生主题征文比赛、小学生讲故事比赛、艺术节文艺汇演等。

三、注重习惯养成教育。

本年度,我镇重点开展了习惯养成教育,我镇中心总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制定了全镇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意见,组织召开全镇小学、幼儿园专题工作会议,确定了总体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幼儿园以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习惯为重点,小学以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为重点,以家庭生活习惯和社会良好习惯养成为延伸,以《品德》课和班级管理为主渠道,结合学科教学和各类活动,全员参与,抓好渗透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及幼儿)养成全面的良好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本阶段的养成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只是起步阶段,做的还远远不够,下学期我们将调整工作思路,更加深入的开展这项工作。

四、开展“大课间操”活动。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以实际行动向青少年学生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每一天”的号召。在全乡镇学校

开展“大课间操”活动,我们的大课间活动具体表现在活动时间长,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师生共同参与等三个方面。通过大课间操的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团队精神,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学生们通过锻炼,增强了体质,健全了心里,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感受到了大课间操锻炼带来的好处。

班级德育工作总结 第6篇

四年级的学生是小学最关键的一年,所以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开学伊始,组织全体学生系统学习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得学生从思想上对自己有个严格的要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运用榜样激励法对学生进行鼓励,每周评选出班级最佳学生上光荣榜,加分,对多次违纪的学生扣分上榜,这样严惩严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

二、懂得奉献,学会感恩

如今的学生在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处在一种被关照的优越条件下生活,养成了什么都是应该的,只知道索取,不懂得感恩,在班级中也是这样,同学间缺少关心和帮助。

三、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这个教育阵地

孩子的成长除了学校正规教育外,家庭和社会这个教育阵地是不容忽视的。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走了不少的误区,他们很着急,所以我在工作中,经常与家庭沟通交流教育的话题,在家长会上,通过家长和孩子互动的话题切入如何当好家长,使每一位到会的家长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会后家长找到我,主动寻求教育方法,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家庭这个大课堂里,有了称职的老师,增加了一分关爱。

四、反思和醒悟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静下心来反思,感觉到做一名称职的班主任不仅需要热心和爱心,同时还需要耐心和诚心,在工作中不能冲动,不能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否则,就要出问题!

班级德育工作总结 第7篇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笔者认为,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在校内、教室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儿,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会活动,有的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则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但也应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需求是内化的原动力”这一点认识不足,在如何把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方面研究得不够,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学生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有时很难放开自己,他们经常只是首先意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学生在活动中发言,所说的也常是此刻我应该说此什么,而非内心真实所感,不能期望这种形成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它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

(一)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新组建的98级公关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各地了解情况,并打算抓住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竟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二)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年五月份,发生在美国轰炸南联盟中国大使馆的血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我趁此机会让学生观看电视,收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的强烈心声。同时,又让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崛起读书”以实际行动来声讨美国的暴行。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三)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在以“爱心献功臣”的活动中,我班学生纷纷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钱虽不多,但却体现了中国青少年对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崇敬之情和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活动中,有些同学在老师面前一直是批评的角色,是小捣蛋,但了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援助当然源于他们对功臣的敬仰,然而,在援助中,自己不分明也获得一份快乐吗?他们自己却没觉察到,就在那瞬间,他们的灵魂迸发出怎样可贵的火花。我抓住时机,谈了爱国的含义,谈了什么叫高尚,使同学们从奉献中体会到自身精神的愉悦。这样,这使整个教育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氛围。

班级德育工作总结-德育 第8篇

德育评价的目的是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 并促其纠正,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 在评价时应突出学生的行为表现, 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把学生的突出行为 (如出勤、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 纳入德育评价范围, 通过加分或减分的办法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约束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 由他律变为自律, 由被动做“人”变为主动行“仁”,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

二、德育教学评价的方式与评价指标

1.德 育 教学的 评 价 方 式

要建立有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积极探索实践自评、组评、师评及家长评的综合评价方法。从学科角度看应突破学科职能思想, 增强德育合力。传统评价模式下的德育工作被认为这是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事, 其他人参与较少, 新的评价模式要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人人参与, 相互监督, 用事实说话, 公正、准确、客观地评价每位学生, 增强了德育工作合力, 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德 育 教学的 评 价 指 标

中学教育, 重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技能的训练。一直以来, 学校对德育课的评价方法, 大多是编制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 学生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分数, 最终以量化的分数对学生进行相应评价。因而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能力培养为立足点, 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人伦道德和法律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德育课教学的评价指标, 有知、意、行、成、升等五项具体评价指标。

(1) “知”

知在于对课程知识的掌握。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 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进行理性的行为选择,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中学德育课的教学内容有明确规定, 对中学生的学生目标也有相应的要求。自然, 在教学评价时, 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2) “意”

心理暗示的消极作用和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有关。心理学家认为, 暗示是操纵潜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受暗示感应性可以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起作用, 如果我们接受的暗示是否定消极的, 就会给我们带来不利的负面影响并引发消极的行为。意, 其实就是一种暗示作用。如果学生不接受、不认可德育课相关的观念和意识, 那么, 即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量大, 也难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及素质的提高。因此, 德育课有效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对相关观念和意识的接受与认可上。

(3) “行”

行指学生行为发生改变, 它是观念接受的结果。欧·梅雷迪思说:“我们的行动就是我们的最后审判人。”行为改变越多, 就越能巩固与强化观念的接受。在学习中产生行为改变, 在行为改变中继续加强学习, 这样循环往复, 才能增强德育课有效教学活动的效果。

(4) “成”

成指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英国有句格言: 行动养成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行为的改变如果只停留在暂时的、短期的层面, 就有可能出现反弹, 也就是恢复到改变之前的状态。因此, 要使德育课有效, 离不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 “升”

升指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德育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人伦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等内容。素质提升是德育课有效教学所有评价指标中最高的一项, 也是最难实现的指标。素质提升既指大幅度的提升, 又指细微的提升。这项评价指标的实现, 除必须依赖德育课教学活动中的努力, 更依赖于德育效教学活动后的努力。

三、德育教学评价的实验效果

1.提 高学 生 的 综 合 素 质

在该评价模式的影响下, 教师和学生都成了德育工作的主角, 教师把德育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 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 时常要求自己的行为符合德育的要求, 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增 强 学校 德 育 工 作 的实效性

在该评价模式的影响下, 德育处的投入减少了, 有令不行的现象也减少了, 德育工作事倍功半,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

3.促 进学校其 他 相 关 工 作 的顺利 开 展

教学中, 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了, 上课睡觉、做小动作、讲闲话的人大大减少, 考试违纪现象明显减少, 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班级管理方面, 以前班主任最头痛的学生仪表不规范和“一天三小扫, 一周一大扫”的清洁值日工作总是拖拖拉拉的问题, 现在得以解决, 学生能自觉按要求整理仪表, 认真搞好清洁卫生;后勤工作方面, 饭堂餐具乱放、乱扔剩菜剩饭、言语粗俗、排队不按规定的现象已不再存在;实习、实训方面不再是教师要求做什么, 而是学生主动向教师请求做什么。

摘要: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方式与体系,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 创新德育评价机制;贴近学生实际, 充实德育评价内容;大胆探索, 改进德育评价方式, 是推动中学德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作者从德育教学评价的目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指标、实验效果等角度阐发对于德育教学评价的体会。

上一篇:五月份国旗下讲话—爱心启航下一篇:写老师的外貌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