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论文

2024-06-26

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论文(精选9篇)

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论文 第1篇

计算机网络教学论文关于网络教学论文网络教学平台论文:

网络教学模式探析

摘 要:本文从几个方面描述了使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并对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这些师生角色的再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是以上机操作为主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教师是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的媒体,这就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应注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应用,而网络教学恰恰能够最大程度满足这种应用。

一、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进步,改善教育的环境和手段,其效果绝非以往的常规教育所能比拟。我认为它与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较为显著的便是:

1.交互性强,反馈及时

交互性是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传统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较多发生的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广播式作用,学生很难有机会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而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顺畅地和自己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

2.内容丰富,自主性强

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智力、性格和学习能力,致使统一授课任务、统一授课进度的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在使用网络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进度和教学材料,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力所能及的任务来完成,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3.协作学习,资源共享

在网络教学进行过程中,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启发式、情景式和案例式教学,可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活泼、互动、应用的环境中轻松学习。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构成多边互动机制进行协作学习,不再是忽略学生主动精神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利用网络的协作式学习教学模式下,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收者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教师变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

二、网络教学中的师生角色

相较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在使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师生角色的基本定位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从“依赖型学习者”到“独立型学习者”的转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模式,既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有学习的主动性,又突出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必要的时候给“迷失”的学生带路或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搭配。相对于学生们在学习中“主角”的作用,教师更是“辅助者”。

三、网络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网络教学要求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否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的自身素养是否真正地提高。网络教学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有很强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参加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素养,并能够将获取的信息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能够将所获得的一些信息,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精确、创造性地来使用。

2.网络教学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实现管理沟通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需要发布信息,让学生理解所学课程的目标、任务、学习方式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辨别课程内容、信息、技能、态度或价值观;组织学生用他们所学的内容练习技能;组织学生讨论,教师主要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并将讨论带回主题:组织正式或非正式的测验以了解学生是否取得进步,帮助学生决定是否需要改变策略;另外,要鼓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

四、结语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育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如何解决网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当前条件不是十分成熟,对网络教学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毕竟还有很多制约的因素。因此,虽然使用网络教学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但是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使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只有更好地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避免它的劣势,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改进,从而在教学上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何克抗.建构注意——网络教学的宏观模式论之一.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第二中学

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论文 第2篇

计算机网络教学探究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我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教学活动成为可能。它的产生,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而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支援和配合。

所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网络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获取知识,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

1.网络教学过程的自主性;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一般由教师选定,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完全相同。可以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没有自主性。在网络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源,从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而且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的安排学习计划,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使有能力的学生能在相同条件下获取到更多的知识。

2.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内容均由教师事先安排好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同学之间也基本上没有交流,更别谈协同学习,这是一种单向的交流。而在网络教学模式下,这种情况得到了改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既获取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3.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丰富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时,除了可以使用本校教师制作的课件等教学资源外,也可以在网上找到大量的其他教育工作者制作的教学资源,通过对比,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来学习。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通有无,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集体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1.集体教学模式;教师先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将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同时交待任务情景。利用计算机迅速和反馈及时的特点,答疑解难。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学生出现疑难问题,可用电子举手。教师通过监视管理功能,选定有疑难问题的部分学生,组成一个特定的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利用语音对话、BBS

论坛、留言簿、公告栏等展开讨论、进行交流。教师同时也可接受学生的咨询,指导学生解疑,为他们提供帮助。利用广播功能,可以对典型错误在小组或全班进行广播,迅速进行纠正,以引起学生注意。对有创造性的见解在小组或全班广播后进行表扬或肯定,以供同学学习和借鉴。

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轻松环境中学习新知识,促进了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对教师来说,能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的变更和教学方案的调节。

2.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是利用服务器功能,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使有限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率。学生利用服务器站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一个服务器站点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学生可以共享服务器站点上的大量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个别学习,使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网络教学有它的优越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正视这些问题,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1.课堂容量问题;为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有关人员在网络上放置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但是却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丰富的资料让学生眼花缭乱,又是背景资料、又是电子板书、又是图片、又是相关链接资料等。学生连浏览一遍都来不及,更别提做笔记、分析、思考、判断、吸收、综合、消化了,结果出现了学生无从下手、漫无目的、阅读随意的现象。这实际上是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处于一种严重失控状态。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课堂教学容量的认识走进了误区。我们知道课堂上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是不可能无限制扩张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接受、能消化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增大信息容量不应该作为网络教学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才是目标。作为教师,要处理好网络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网络知识如果局限于现有教材,它就变成了电子课本;网络知识如果完全脱离了教材,它又变成了无源之水。网络只是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在运用其进行教学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主题、重点、难点,不能为了学生的兴趣而随心所欲。所以,只有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好课堂容量,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2.自主学习问题;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减少了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在阅读过程中不加干涉。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学生随意阅读该不该干涉呢?这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吗?这是网络教学实践中让人感到困惑的又一个问题。

网络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头脑里自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资源组织者的角

色。网络教学中如果是良性的交流互动,教师的作用非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增强。比如在阅读、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个别同学调节阅读进度、对讨论过程中的错误概念及时纠正,发现讨论过程中学生高质量的论证分析可以提醒大家关注,在线指导解决同学的疑问等等。所以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重新定位。

3.情感互动问题;如何在教学中解决情感互动问题,思想教育功能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体现?笔者认为,先进的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是水火不容、有你没我的关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情感升华就会在有声与无声之间达到潜滋暗涨。比如:开始上课时播放一段音像资料、课中穿插一段生动的讲述、课尾同学之间通过语言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等等,都可以起到情感互动的作用。因此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互动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可做必要的补充。

4.网络教学难以推广的问题;网络教学对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学校没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没有接入互联网就无法正常开展网络教学活动。

我们对网络教学认识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过程,新的学习方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变革的,这种变化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很低廉的成本建设一个小型的实践环境开始网络教学的探索。当然,随着我们实践的深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学的物理条件会得到改善的。即便由于经济困难,无法大规模

开展网络教学,只要我们在小规模网络教学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转变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学水平,这同样可以视为网络教学实践探索的有益效果。

从学校层面来看,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相比,网络教学对技术的依赖不高。我们应充分运用已有的公网资源,充分运用已有的权威机构专业网站、个人特色网站,充分运用通用软件,技术复杂的事情交给个别专业人员去做,教师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探究学习活动方案的设计上、更多地集中在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辅导上。

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论文 第3篇

1 浙江省本科高校毕业论文网络平台概况

浙江省本科高校毕业设计 (论文) 网络平台于2009年开始运行, 平台的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2]。

进入平台的身份主要可分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种, 不同的身份登录不同的子系统。毕业论文网络平台一般分为三个子系统、即教师系统、学生系统、平台管理系统。平台管理系统主要涉及平台开发人员、教务办工作人员、省教育厅抽检部门人员。从上面三个不同的入口进入系统, 体现出来的界面不同, 使用的菜单功能有所差异。教务办人员主要可以对学生、指导教师、系主任进行管理, 比如人员的添加、密码的重置以及网上监督毕业论文的写作进度等。学生主要上传毕业论文的相关材料, 经常与其指导老师互动。指导教师主要审阅学生上传的资料, 可以进行批注, 与学生互动, 以及督促学生及时完成论文。

2009-2010学年浙江省本科高校毕业设计 (论文) 网络平台运行时, 只有宁波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浙江万里学院三所高校共计30个二级学院试用。2010-2011学年使用的高校陡然增加至14个, 其中有6所高校的所有二级学院全部使用了这个系统, 另外6所高校二级学院使用数已占绝大多数, 近乎覆盖全部, 只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浙江工商学院2所高校使用率不足半数。2011年使用的数额正在逐步增加, 如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温州医学院、台州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等正在上线。

通过两年来的运行, 平台开发人员汲取各方的建议和意见, 不断地完善, 目前该系统越来越稳定, 也越来越能与各高校实际相契合。

2 毕业论文网络化管理与传统管理的比较分析

毕业论文实行网络化管理以后, 与毕业论文传统管理无论是模式还是内容等各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研究, 以使我们对两者的区别有一个更为直观的印象。

2.1 时间管理方面

传统毕业论文管理中, 从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直至定稿,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制约机制, 师生互动常常不畅。如果教师责任感很强, 会对学生论文创作阶段有很好的指导、监督, 督促学生尽快完成创作;如果学生上进心很强, 他也会积极努力, 刻苦研究, 经常与指导教师沟通, 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各阶段的任务。但现实是, 有些学生缺乏主动性, 个别老师责任感也不是很强, 往往影响毕业论文整体进度和质量。

毕业论文网络化以后, 从论文的选题直至答辩, 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逾期系统将自动关闭, 不能继续操作。因为有了刚性的时间限制, 师生交流的主动性增强, 如期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得到保证。

2.2 师生互动效果方面[3]

传统毕业论文管理中, 师生交流往往通过面谈、邮件和QQ等多种形式来进行。由于交流的时间间隔长、途径多, 即使教师对学生上交的材料有所修改和批注, 也很难把整个指导过程中所有的材料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 甚至可能出现将毕业论文修改稿当成定稿的情况。

毕业论文网络化管理后, 学生上传的每一种材料都可通过菜单查询, 每一种材料最近上传的资料会在定稿中显现。对学生上传的材料进行的批注, 都保存在教师指导记录里, 整个记录在院、校对论文进行检查时可以作为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有效凭证。过程记录可以清清楚楚地查询, 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论文创作过程中交流互动、修改完善毕业论文。

2.3 行政工作方面

2.3.1 过程管理

传统的毕业论文管理方式,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整个论文创作期间, 学生论文创作以及师生互动交流的情况很难直观地反映出来, 所以为了督促此项工作的进行, 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工作非常辛苦, 但效果甚微。

网络化管理后, 各专业论文进展情况、学生材料上传情况、师生互动情况均清晰可见, 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只需提前对尚未完成任务的师生进行必要的提醒即可, 省时省力, 效果显著。

2.3.2 后续管理

以往对毕业论文管理均是采用纸质形式, 学生论文相关材料均需装入档案袋进行保存, 而且各种材料还需要由指导老师、答辩组组长、系主任、教学院长分别评分、签字确认。如果一旦材料收集不全或者丢失, 就要重新进行收集整理;一旦漏签, 还要一次次从袋中查出并找相关人员签字, 操作起来相当繁琐。

网络化管理后, 不需要再收集学生的各种纸质材料, 只需从网上查看即可, 相关人员的签字、评分亦可从网上进行, 不仅方便了指导教师和学生, 也大大简化了行政人员的工作。

2.3.3 职能部门对毕业论文的管理

以往教务处对各二级学院的毕业论文管理主要是通过走访、调研、收集纸质材料等方式, 还要单独对优秀毕业论文进行纸质存档。网络化管理后, 教务处工作人员只要从网上直接点击就可以对各专业毕业论文进展情况、质量情况有所掌握, 也不再需要接收毕业论文纸质材料加以归档。

3 毕业论文网络化管理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毕业论文网络化管理后, 在教学管理中发挥了很多积极作用, 具体表现为:[4]

3.1 节约成本

毕业论文网络化管理后, 摆脱了过去由人用纸和笔进行的费时费力的繁重工作。通过此系统可以把每一年的毕业论文及论文相关资料情况完全存储于数据库中, 随时可以调用和查看, 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像省教育厅抽查或是校、院自查, 只需在网上进行;而且学生也不再需要打印多份材料上交, 真正实现了“无纸化”管理, 节省了成本;教务办相关工作人员在毕业论文的整个管理过程中, 减少了许多繁琐、复杂的工作, 节省了大量时间。

3.2 提高效率

毕业论文网络化管理后, 行政工作人员从繁杂的毕业论文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 因为程序和内容的简化, 行政管理人员管理幅度加大, 本来需几个人可以做完的事, 现在一个人可以做几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再加上由于工作方式的改变, 人的情绪良好, 也会提高办公效率。

3.3 便于师生互动交流

教师、学生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任何时候、任何地点, 整个管理过程均可通过网络完成, 实现论文管理场所和时间灵活开放。师生交流更便捷, 沟通更顺畅。在交流过程中, 教师可以直接对所指导的学生上交的材料进行批注, 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短消息形式在系统中进行即时交流。另外, 教师的评分和评语, 学生也可以直接查看, 便于督促学生在下一阶段更好地修正不足、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3.4 提高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

此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总体设计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但是实际操作中, 由于教师年龄差别很大, 计算机操作水平参次不齐, 使用起来情况各不相同。在这个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 人人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尤其对于年龄偏大的“电脑盲”来说, 其实也是一个促进作用, 促使他们加强自身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提高网络利用水平。

3.5 为高校科学管理打下基础

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 高校教学管理也必然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味地强调传统, 多年坚守着同一种模式, 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2009年出现在浙江省的毕业论文设计平台正是迎合当代教学管理的需要。通过近两年的使用, 效果显著, 并且为进一步探索其它教学管理模式打下基础。

当然, 任何一件事情都具有两面性, 网络化管理在给师生和管理人员带来极大方便的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负面效应。比如: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 首要的是要对师资进行“洗脑”, 这个转换成本的代价很高, 对学校和各二级学院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另外, 网络化后, 因为不再受时空的限制, 学生创作论文的灵活度加大, 加上如今面对就业压力, 很多学生为了兼顾工作, 不再局限于在学校写论文, 造成学校对学生管理的诸多困难。

4 对毕业论文网络化管理的建议

4.1 提高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 实行网络管理制度化

目前论文指导教师网络技术差异很大,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 经过简单的培训使用这个软件已不成问题, 对于年纪大的教师来说, 困难很大, 主要因为他们本身电脑操作技术不熟练, 学习起来特别费力, 所以对于这部分“特困教师”应该采用特殊的方式处理, 比如加大培训力度等。

另外, 还应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因为很多教师还没有从传统的观念中转变过来, 对于新鲜事物的认识、接受, 首要的就是要转变观念, 必须把传统中的旧观念彻底地摒弃, 才能更好地接受新事物。新的管理理念的推行, 与一个集体的人文观念、工作环境等因素相关联。就这一点而言, 网络化管理尚需向制度化方面发展, 因为有了制度才有了约束力。网络管理一旦制度化, 基本可以确保不会朝令夕改, 促使毕业论文管理水平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4.2 完善系统, 使之更加“傻瓜化”

就目前的系统而言, 整个界面、功能统一化, 但事实上各高校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千差万别, 比如我校, 由于各二级学院都有比较完善的论文管理体系, 学生毕业论文开题、写作、答辩等各环节都有严格的程序和相应的材料, 可是在系统里却无法反映其个性, 很多材料不能上传到系统中, 这样造成目前的现象是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管理我们需要走两条线, 一条是系统中的, 我们把相应的资料传上去;另一条, 对于系统里没有体现的菜单我们必须采用纸质材料另行保存, 这样对于学生资料的保管形成两个局面, 不利于统一管理。另外, 系统里“在线评阅”这一栏, 如果指导教师想删除已评阅的内容, 则无法操作, 平台开发人员也删除不掉。类似的情况, 系统开发人员还有待完善系统, 以使其运用起来更加灵活、便捷。

4.3 提高各校主管部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2009年系统运行以来, 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平台开发人员积极配合, 不断改进, 解决了不少实实在在的问题, 因而也使得该系统越来越完善。作为供应商的软件开发公司, 不断提供售后跟踪服务是一正确之举, 我们遇到问题只能找供应商解决。随着系统越来越完善, 供应商在提供服务的同时, 也应该提供技术培训, 做到“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以提高各校教务处、教务办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加强系统互通性, 促进工作进程

目前, 该系统的独立性强, 互通性不够, 比如对于指导教师来说, 进入自己的界面只能看到自己所指导的几个学生的论文情况, 每个教师只能关注自己的学生, 却看不到其他教师、学生的论文进展情况, 缺乏督促、竞争作用, 以致于工作上拖拉现象严重。如果能够加强横向联系的话, 就可以知己知彼, 能够更好地督促教师和学生按时做好论文。

总之, 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尤其毕业论文网络平台又给论文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在平台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教师、学生、教务工作人员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加强自身建设, 转换工作思路, 创新工作方式, 充分利用好网络发展平台, 为我们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俞燎宏.高校学生实习网络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昌:南昌大学, 2010.

[2]孙良林.基于网络教学平台高校公选课课程设计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10.

[3]王凤花, 陈浩, 汪晓华.基于网络平台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 2011 (7) .

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论文 第4篇

关键词:本科论文 网络管理平台 Struts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9-0066-03

本科论文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检查,也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所以本科论文管理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而传统的论文工作管理的工作流程比较复杂,工作效率较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其对本科论文管理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一方面,它对本科论文管理模式等带来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解决传统本科论文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本科论文工作过程提供有力的支持。基于这些,我们针对大学本科论文工作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设计开发了一套本科论文管理平台,提供了支持师生在网上进行本科论文交流的环境,包括论文相关信息发布及浏览、教师提交题目、学生选题、师生交流、在线评阅以及优秀论文库管理等功能。

一、本科论文管理工作流程

本科论文管理工作流程如图1,从图可以看出,整个过程涉及论文管理者、教师、学生等人员,并且需要这些人密切配合,工作效率很低。如果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过程信息化,那么就能为老师提交题目和学生选题提供一种更快捷、更方便、更简单的方法,并为管理者提供高效、科学的管理平台。

二、系统设计

1.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本平台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进行设计开发。整个平台能够给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网络工作环境,可以让管理员更方便地管理本科论文相关工作;可以让教师方便地在网上提交自己的论文题目及相关要求,网上指导论文、评阅论文、登记论文成绩等;可以让学生按照相关规则进行网上选题或提交自选题目;还可以为管理员、教师与学生提供一个网上交流平台,实现本科论文工作的信息化。

2.系统组成

(1)系统功能结构

本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模块化开发。如图2所示,平台按照角色划分可分为六大模块:管理者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辅助功能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以及系统安全控制模块。各模块松散耦合,这使得平台中的任何一个模块的变化对系统其他模块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对任何一个模块的理解、测试和修改,无需涉及系统的其他模块。各模块之间的通信通过数据库进行。任何一个模块都针对不同角色设计了不同的功能。

(2)管理者模块

本模块主要是有关管理者的操作,主要是方便达到管理者统筹安排本科论文工作的需要。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有管理者首页、发布公告,设置一些参数,比如:教师论文题目提交的截止日、学生选题的截止日、论文定稿的截止日、教师可带学生人数的最大/小值等,审批教师或学生对论文题目的修改,网络交流。

(3)教师模块

本模块主要是方便达到教师提交论文题目、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要求。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有教师首页、提交论文题目、修改资料、发布公告、交流专区。教师首页主要是展示当前论文列表,自己个人信息;修改资料主要是展示个人信息,并且能够更新个人信息;发布公告主要是给所指导的学生们发布一些公共信息;交流专区主要是展示自己跟学生交流的信息,会统一列出所有留言,可以添加留言。

(4)学生模块

本模块主要是为了方便达到学生选择论文、提交论文的需求。目前设计了六个栏目,包括学生首页、修改资料、论文查询、教师查询、已选论文、交流专区。 学生首页主要是展示当前论文列表,自己个人信息和论文选题情况;修改资料主要是展示个人信息,并且能够更新个人信息;论文查询主要是展示当前论文列表,查看某个论文的详细信息,并且可以选择论文;教师查询主要是展示老师信息列表,并且能够查看某个教师详细的信息,了解该教师的研究方向、项目背景与论文要求;已选论文主要是展示当前论文的选择情况,如果没有选论文,则提示去选题;如果已经选择了论文,则可以根据相关规则查看、修改、删除;交流专区主要是展示自己跟老师交流的信息,会统一列出所有留言,可以添加留言。

(5)辅助功能模块

本模块是面向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网络交流过程,管理者方面:提供了问题收藏夹;教师方面:提供了站内短信通知、电子邮件通知(比如,在论文提交的截止日之前仍没有提交论文题目的教师,会收到提醒信息。)、网上指导论文信息收藏夹;学生方面:提供了论文信息收藏夹、论文问题收藏夹、站内短信通知、电子邮件通知等多项实用功能,使管理者、教师与学生在使用该平台时能更加方便,从而提高了该平台的使用效率。

(6)系统管理模块

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平台的相关信息,比如所有教师信息、所有毕业班班级信息、专业信息、学生信息、论文信息等等。另外,还提供了平台访问统计与分析、数据库的备份等实用功能。由于平台不开放用户注册功能,所有的用户管理功能全在本模块实现,其中教师在系统的初始阶段采用批量生成的形式,而后随着教师人员的变动采用单独增、删、改的形式,学生采用设定账号模式、批量生成的形式。

(7)系统安全控制

本系统的安全分为三个层次:服务器层、资源库层、应用程序层,其中服务器层与资源库层的安全控制由服务器软件与数据库软件实现。应用程序层则需平台自身实现。应用程序层的安全保证主要有:禁止未登录系统用户绕过登录模块访问该平台;禁止恶意程序暴力破解用户密码。这个模块覆盖了平台内所有的资源,也就是说,没有通过系统安全控制模块权限验证的一切访问将被系统禁止。

本系统的用户分为三种不同的角色:管理员、教师和学生,其中管理员分为两级:一为学院级管理员,二为系级管理员。不同的角色给予不同的权限。例如,在论文信息中,学院级管理员可以看到学院内所有论文的相关信息,系级管理员可以看到本系范围内的所有论文相关信息;在学生信息中,相关指导教师只能看到自己所指导学生的相关信息;在教师信息中,学院级管理员可以看到学院所有教师的相关信息,并且具有完全操作的权限,而普通教师只能看到或操作自己的相关信息。因此,不同的权限能访问的系统功能不同。

三、系统实现

1.系统体系结构

本平台采用B/S 模式进行设计开发,B/S结构使得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软件,而将所有的开发、维护和升级工作集中在服务器端,降低了应用开发成本及管理成本。

2.系统实现技术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系统设计,平台采用了Tomcat作为Web服务器,MySQL作为数据库服务器,采用了Struts技术作为平台的MVC实现框架,采用了DAO和抽象工厂设计模式,利用Myeclipse作为平台的开发环境。

Struts为Web应用提供了MVC实现框架,尤其适用于开发大中型可扩展的Web应用。应用此框架可以使开发人员把显示与逻辑业务分离开来,从而使整个系统的结构更加清晰,更具模块化,降低了系统的耦合性,易于实现大规模的Web应用开发。

在具体的实现中主要涉及Struts中的几个组件(见表1),其中,模型层应用了DAO和抽象工厂设计模式;控制层的工作主要使用到了Struts中的ActionForm、ActionClass及ActionServlet。它们的工作是创建与视图层中的每个form对应的一个ActionForm,同时对应一个Action,然后再通过struts-config.xml配置文件进行配置;而视图层则应用了JSP与Struts标记库。

四、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和Web技术的发展,为本科论文管理工作的自动化、规范化提供了基础。基于B/S结构的本科论文管理平台,利用开源框架Struts提供的丰富功能,实现了本科论文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由于在开发时采用了J2EE的多层开发框架,各层次之间是松散耦合,这样既利于系统业务的重用,又利于团队的开发。该平台的实现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使得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方便与高效。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下一步的修改与完善中,将引入更加完善的自动选题算法;引入良好的本科论文评价系统;根据学生的本科论文完成情况,适当修改制定相应的本科论文管理方案,使得本科论文工作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华南师范大学本科论文(设计)手册.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2006.2.

[2]石扬,张燕平.基于Struts + Spring + Hibernate 的Web – MIS 开发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1).

[3]刘卫国,谢华,蔡立燕.基于Struts 与Hibernate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6(4).

[4]任广进.MVC2Struts框架与Hibernate在大型财务系统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5).

[5]赵克华.基于Struts 和Hibernate 架构的MIS 系统的构建[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6).

计算机网络教学论文 第5篇

作为推动一切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也是所有事物发展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开发自我潜能、提升创造力、推动社会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来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精神的人才,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范围、深化应用程度,还可以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模式单一

就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本身来看,其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包括网络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体系结构等内容,但由于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无法同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协调;并且,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应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没有任何的特色体现出来,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创新能力缺失,还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实践性教学水平不高

现阶段,大部分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的学校可能由于该课程课时量少或是缺少相应的实践设备等,导致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实践性教学的重视度不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内容

要想有效解决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不足,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教学体系内容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建设十分必要。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以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通过分层式的教学来降低学生理解复杂性网络体系的难度,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所有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将其一起放入到网络环境中供学生进行讨论,以便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可以在找出各个教学知识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理解各个知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应用互动性的教学方式

由于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更新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且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相对较高,所以,教师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势在必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加大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力度,对于一些重要的教学概念和应用技术设计出研讨课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获取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和眼界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拓展。与此同时,在设置研讨课题时,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设计能够体现出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与核心概念的问题。第二,设计一些带有开放性特点的题目,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得到良好的培养。第三,需要在讨论课题中设计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此外,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需要从全局的角度来指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发言。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需要给予充分肯定,在激发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对其发言内容进行详细的总结和评价,以便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来讲,由于网络协议交互的过程相对复杂,所以,学生不方便对相应的网络知识进行理解和观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网络实验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而就网络实践教学本身来看,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在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由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相对较少,教师要想充分利用实验训练的教学时间,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做好课前预习。在每次展开实验训练之前,教师需要强制性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教学中的内容,对实验步骤进行准确的设计,并按照具体的实验训练要求完成网络实验的预习报告。其次,在实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做出有效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教学论文 第6篇

一体化教学是现今技工教育中的主流教学模式。目前各类学校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都普遍推崇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因为它能够把职业技能和职业习惯全面的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但是一体化教学模式毕竟是新生事物,凡事都有两面性,它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人从事计算机教学已经十几年了,但是真正接触一体化教学还是近年的事情。虽然接触的时间不长,但是明显感受到它与传统教学的巨大差别。一体化教学,它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融合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前理实脱节的情况,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岗位需求。在一体化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是如何将理论性的东西,融合到实操中,如何将职业岗位上所需的技能,引入到实操案例中。下面我就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中所产生的利与弊进行探讨。

1 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优势

1.1 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体化教学走进课堂,是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对我们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带来了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最大程度的将理实结合在一起。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来说,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所以,当我们真正将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各个教学模块时,学生很快就接受它了。例如,以前我在教《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课程时,经常都会采用“循序渐进”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各个工具分章讲授,然后再做几个综合案例。而每次做综合题时,我是采用案例教学法,发现学生的反应和效果是最好的。

在一体化教学中,我们也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如播放教学视频、展示实物、小组议论等。在这些强烈的感官刺激下,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美好的氛围下,它的多样性使课堂产生了趣味性,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一直处于兴奋之中,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这几年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我们不断研究和改进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也慢慢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而且教学的效果也比较好。

1.2 结合实际项目,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陶行知曾提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从这句话说明了,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地走上工作岗位,将职业岗位中所需的技能,融入到我们的学习中,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在一体化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探究式学习+任务驱动”的教学法。例如在《小型计算机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中的制作网线课题。我们根据课题对应的工作岗位,虚拟了一个网络施工员小黄的角色,将课题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在教学时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在提出任务后,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先试着分析任务,找寻完成任务的方法;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任务,明确任务的要点,做必要的指导和讲解;接着以学生为主体完成任务,教师重在引导;最后教师做必要的小结和点评,拓展提问,布置作业。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快的走上工作岗位。

1.3 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在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体,他们的任务是如何把整个教学过程,创设一个融合了理论与实操的模拟职业场景,让学生在这样的职业环境中提早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所以,对于一体化教师,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类老师要走出校门,积极参与调研,了解本行业发展的方向;虚心请教,认真学习,不断拓展专业知识;积极探索,苦练基本功,掌握本行业新岗位群所需的专业技能,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树立全局观念,弘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如果要长远的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是重点,也是我们师资队伍建设中最薄弱的。

2 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劣势

2.1 现有的教材不适合一体化教学

如果要开展一体化教学,最起码要有一本与之配套的教材才行,否则要老师去构思,是要花几倍的时间来备课,而且前提还要你对本专业的知识非常熟悉。而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市面上很难找到符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教材,要么就是纯理论,要么就是只有操作说明,而编写校本教材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它需要编写者熟悉本行业的工作流程和教学规律,才能编写出符合实际的教材。

2.2 缺乏能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师资

与传统的理实分离式教学模式相比,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加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项目实践能力。目前很多技校在师资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计算机教师普遍缺乏实际应用的机会,只会照本宣科,很难将社会上的需求应用到实际的授课中,难免出现与当前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虽然他们会很多实际应用案例,但是缺乏授课经验,往往是“肚子有货倒不出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胜任专业技术岗位。这就需要学校重视老师的培养,而且要有计划、有方向的让老师去企业或培训班接触一些新知识。

2.3 学生人数多,无法按“小班化”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学生人数多,是各个技工学校存在的通病。在我们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一般都是60~70人一个班,这对教学设备和教师数量的要求很大,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个大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老师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对于这样的大班,我们已经尽量安排两位老师来上课了,但是教学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2.4 教学场地改造滞后或设置不当

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施一体化课教学的重要保障之一。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不是单方面满足理论教学或者实习教学就行,而是把每个模块的应知和应会要求融合设置于我们的教学场地中。由于新建一个网络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是需要投入不少资金的,所以很多学校都只是重新改造原来的机房,再增加一些设备,就当做是一体化实训室了。而教学场地的改造是需要有规划,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统筹的。改造中对工位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人们就是忽略了这点。应该从教室的面积来考虑工位数量、工位以及设备的摆放方式等。其中,特别是工位的摆放,需要充分考虑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授课方式。在授课中,我觉得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法,一般采用小组划分的方式,4~6人为一组是最适合的。这样,可以方便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而且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合作精神。

3 结论

计算机网络教学论文 第7篇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网络科技论文的优势及发展趋势 第8篇

1. 网络科技论文的优势

虽然以纸质媒介为代表的传统出版物在当今出版业中仍占主导地位, 但以国际互联网为依托进行的网络出版已崭露头角, 网络出版期刊数量不断攀升。与传统科技期刊论文相比, 作为新媒介的网络期刊, 所刊载的科技论文和传统期刊论文在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1.1 时效性强。

(1) 从出版到读者获得文献的周期短, 许多杂志在出版当天就可以从网上获得电子版的文章, 而通过邮政途径获得期刊往往会延迟几周至几个月; (2) 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下, 从寄出原稿到文章被刊载, 往往要经过短则几个月, 长则一年多的审稿、编辑等过程。在网络环境下, 作者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投入网站, 编辑就可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编校, 并上传入网, 省去了排版、印刷、发行等诸多环节, 出版周期可由季刊、双月刊、月刊缩减为半月刊、周刊甚至周三刊等等。

1.2 多向交互性。

作者、编者、读者、评论者之间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对话和交流。

1.3 检索便捷。

传统意义上, 人们先通过书本式目录或光盘数据库查到题录, 再根据题录信息查找原文, 虽然现在已有了全文版的光盘数据库存在, 但要购买全套光盘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而网络电子期刊的检索却很方便, 可通过种类搜索引擎进行检索, 或通过专门的期刊网站。目前, 国内有几百种期刊已上网, 用户获取信息极为方便。

2. 提高网络发表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的具体措施

我国对网络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的评判体系尚不完善, 所以对网络科技论文发表的学术影响力判断标准很难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从而使得通过网络发表的论文目前不易被承认, 造成我国大量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外流, 严重影响到我国网络期刊的发展和壮大。面对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付费与免费问题、学术性与权威性问题、推广策略和宣传管理问题、知识产权与安全控制问题、质量和影响力控制问题、网站发表和传播能力等问题, 只有网络研究部门和编者、作者、读者等齐心协力, 不断创新、完善、确立关于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价指标, 才能逐步形成长期、稳定、规范化、可操作实施的网络科技论文发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促进我国科技期刊评价的整体改进和完善, 为我国发展科技创新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3. 我国网络科技论文的发展趋势及评价展望

我国期刊网络化发展的特征是期刊内容数字化, 而非全流程网络出版, 至于提供科技期刊从投稿、审稿、编辑、出版到发行以及智能化知识服务的全过程的网络化, 目前在国内还很少见。目前, 我国已有多家出版社和部分科技期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许多报刊也可以网上查询, 已经具备了全新的网络出版环境。《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自2008年6月正式启用了稿件远程处理系统, 同时开通了网站, 包括在线投稿系统、作者在线查稿系统、专家在线审稿系统、主编办公系统、远程编辑系统等, 通过网上投稿、网上审稿, 实现了作者、编辑、审稿一体化在线协作, 构建了一个协作化、网络化、角色化的编辑稿件业务处理平台。

4. 网络科技论文所面临的问题

作为新生事物, 科技论文在网络发表会面临种种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确认识这些问题, 有利于确定我们的研究方向, 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案。国内学者普遍认为, 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出版物的质量、合作建设与标准化、知识产权和运行经费等方面”。在我国, 由于开放存取期刊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网络出版成果难以取得与传统出版成果同样的学术评价地位, 没有自己的权威性和话语权, 使得通过网络发表的论文目前不易被承认, 造成我国科研工作者不愿意将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在线期刊这一载体进行展示, 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网络期刊的发展和壮大。

5. 结语

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论文 第9篇

一、了解自然科学小论文的写作特点。

二、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完成自然科学小论文《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止》。

设计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深入整合,多媒体网络环境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始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平台。Internet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且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类知识与智能的联网。它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的信息来源变得丰富,大大节省了收集资料的时间。避免了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的窘境,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能力。网络上的丰富资源提供了一个给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的创造过程,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简介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及写作步骤

1.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

一是“小”,二是科学性,三是创造性。

2.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的写作,大致分为选择题目、搜集材料、提炼观点、安排结构、起草修改这几个步骤。

二、演示材料,激发写作兴趣

1.揭示作文题目

今天,我们要写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止》,虽然我们地处江南,对沙尘暴没有亲身体验,但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教室的先进设施和丰富的网络资源,顺利完成这次作文。

2.演示材料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网上收集了大量有关沙尘暴的图片资料,制成一组幻灯片,并配上文字说明,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其中八幅图片源自国内的新闻报道,分别是:

图片1:沙尘暴源头之一——内蒙古阿拉善沙漠。

图片2:恐怖的沙尘暴袭击村落。

图片3:在大街上,行人推着自行车,艰难前行。

图片4:小学生在沙尘暴中掩面而行。

图片5:在呼和浩特,出行的市民“全副武装”地在沙尘中往返。

图片6:大庆一位男子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回家,脸上满是尘土和沙子。

图片7:守卫在天安门广场的武警战士在漫天黄尘中坚守岗位。

图片8:卫星图片显示,强大的沙尘暴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三、分配任务,搜索写作素材

1.搜索资料

根据网络教室的座位分布,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头搜索相关资料。

第一组搜索范围: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第二组搜索范围:沙尘暴的危害。

第三组搜索范围: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有关数据。

第四组搜索范围: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为方便学生搜索,教师还可提供一些相关网址:

中国环境保护网http://www.zhb.gov.cn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www.cei.gov.cn

中国青年报绿网http://202.99.23.201

绿色中华网http://www.grchina.net

绿色家园网http://greenhome.51.net

天地人和网http://www.enviroinfo.org.cn

2.整理信息

当学生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后,要根据所搜集信息价值的大小对信息进行取舍,整理出本小组的精选材料,并制成电子文稿,以便于介绍时使用。

四、小组介绍,汇总写作材料

各小组派一位代表,运用电子文稿讲解相关资料。

1.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要点:沙尘暴是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吹起,使空气很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米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沙尘暴是干旱和荒漠区特有的灾害性天气。它的出现是强劲的风力、丰富的沙尘源和不稳定空气状态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沙尘暴形成有三个要素:即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空气。

强风:足够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

沙源:我国是世界上沙漠较多的国家之一,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和沙地集中分布的地方,这里沙漠和沙地面积达70万平方公里以上。

不稳定的空气:如果低层空气温度较低,比较稳定,受风吹动的沙尘将不会被卷扬得很高;如果低层空气温度高,则不稳定,容易向上运动,风吹动后沙尘将会卷扬得很高,形成沙尘暴。实际上,我国沙尘暴一般在午后或午后至傍晚时刻最强,就是因为这是一天中空气最不稳定的时段。

2.沙尘暴的危害。

要点:沙尘暴灾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风沙流的吹蚀和磨蚀。携带沙尘的运动气流(风沙流)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使肥沃的土壤变得贫瘠,农作物及各种设施遭到损害。

二是流沙埋压。沙尘暴经过之处,其下部的风沙流遇阻减速,将大量的沙尘沉积下来,以流沙的形式掩埋农田、草场、居民区、工矿、铁路、公路及其他设施。

三是大风袭击。沙尘暴来势凶猛,风速往往超过每秒20至30米,破坏力巨大,可以袭击各种工农业设施。

四是污染环境。沙尘暴过程将大量的粉尘粘粒带至高空和对流层中,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可对人体、动物和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3.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有关数据。

要点:从有关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荒漠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沙尘暴就是土地荒漠化的警报,而沙尘暴发生的频率与强度的增大,则是敲响了生态危机的警钟!它提醒人们环境保护形势紧迫、刻不容缓!

4.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要点:防治沙尘暴需要调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国政府的协作和全社会的重视。在沙尘源区,加大植树造林、种草力度,退耕还林、还草,限制过度放牧;开发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向大气的排放,只有这样,才能控制或减少沙尘暴的危害。

五、学生根据课堂所展示的材料,在电脑上写作

教学后记: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老师布置作文题后,学生们常常静坐冥想,苦苦思考却难以激发灵感,也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作文材料缺乏具体感受,没能打开写作思路。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尝试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集声音、图像、文字多种功能于一体,这一独特优势创设出一种写作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的最大优点,便是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许多有用的信息,从而扩大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改变了传统作文的思维习惯与作文写作模式,使作文教学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同时,对于这些信息,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整理,对自己选用的材料深入查阅,写作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即使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借助这些资源,解决“无话可说”的难点问题,较好地完成作文任务,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上一篇:节能竣工验收自评报告下一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消防普法创安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