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塑造心灵范文

2024-05-27

用心塑造心灵范文(精选8篇)

用心塑造心灵 第1篇

用心灵塑造心灵

-----浅谈如何对待学困生

内容摘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班级里也总有垫底的学生。这些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是“学困生”。作为老师,只要我们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关注,关心他们,并且利用班级的整体力量,对他们实行教育、督促、辅导,给他们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他们一定会取得阶段性的、不同程度的进步。长此以往,最终能够使他们获得成功,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

关键词:

形成原因

爱心

信心

耐心

有人说:学生是一艘轮船,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能否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教师起到导航的关键作用。对于学困生就更需要一盏导航的明灯,照亮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呢?

一、找出病因

我们平时说的“学困生”,主要是指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究其原因,有自身因素: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等;家庭因素: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或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学校因素 :他们在班集体里,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冷落或薄待,因而感到心灰意冷,无心向学,导致各方面表现越来越差。

二、对症下药

“一片土地,无论多么贫瘠,总有一种作物适合栽种。”每个学生都是一片独特的土地。我们的责任,就是努力的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土地上种出适合自己的作物。

(一)用爱心唤醒他们

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科学指导教育,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在热爱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对“学困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这对转化“学困生”有极大的作用。在学习上爱“学困生”,在生活上也要关心“学困生”。让“学困生”体会到:教师这样爱自己,我要用功读书,我要用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对我的受。多关心学生,多为学生想想,多与学生沟通感情,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种爱不是无目的地“偏爱”,而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时时刻刻地在关心自己。

我们班有个叫彭先玲的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她和爷爷奶奶在家读书。由于爷爷奶奶都不识字,家里农活又忙,能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已经很不错了,学习方面基本上是无人问津。再加上她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学习成绩很不好。我就经常利用中午时间辅导她做作业,上课时常让她上黑板演练比较容易做的题目,为她创设成功的机会。同时,发动同学们帮助他,特地安排一名学习好的同学跟她同桌,经常帮助她。并在生活上多多关心她。一天早上,上课铃响了好一会,她才匆匆赶过来。一问才知道,早上家里人天刚亮就去地里干活了,她不知不觉就睡到了现在。唉,我还能说些啥?只是轻轻地问了句:“早饭吃了吗?”她摇了摇头。幸好我的包里还有一袋给自己正在上学前班的孩子准备的小蛋糕。下课后,我把蛋糕拿给她,一开始,她还推辞一下,在我的坚持下她接了过去。渐渐地,她的作业能按时完成了。在几次单元测试中,她一次比一次进步,还被评为进步奖,在颁奖的那刻,她高兴得手舞足蹈。

(二)培养学困生的信心

自信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它需要老师的发现和培养,并在教育中不断强化。因此,我们首先要对他们有信心,相信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加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一定会有进步。许多“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在心里有自卑感,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要善于发现并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和长处进行鼓励,让他们重拾自信,树立信心。

为此,我绞尽脑汁。

课堂上我会多设一些让差生能够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多让他们做一些容易的练习题;课下,利用中午的时间给他们开小灶。在布置作业上我也颇下了一番功夫:用“因人而异”的作业训练后进生。一直以来,我们在授完课后,布置的作业基本上是“千篇一律”,没有过多考虑学生做作业时的差异,给后进生带来了做作业的压迫感和畏惧感。而我在安排作业时,尽量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题型,布置难度各异的题目。对于后进生的作业,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加深程度,缩小与优生的差距。并鼓励其独立有效地完成作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及时在班上表扬,进行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对学习的信心。

此外,给“学困生”制定适当的目标,积极鼓励他们去实现。在本学期初,根据本班“学困生”的各自实际情况,我给他们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还设了进步奖。对于每个“学困生”的每个单元测试成绩达到了目标,就给予奖励,即使没有达到,就算有进步,我都给予奖励;同时在班里开展小组学习竞赛,把“学困生”分到各个小组里,定期评出优秀小组,利用集体荣誉激励差生,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我班的秦敬德同学,由于学习、行为习惯都比较差,受到同学们的冷落,甚至疏远。因此,他无心学习,整天闹事,经常与同学们发生矛盾,成绩越来越差。我觉得他是比较聪明的,只是他的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较差一些而已,只要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用心去学,相信他一定会学得好的。于是,我经常找他谈心,谈如何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利用课余时间辅导他学习。同时,从各方面挖掘他的优点。很快,我就发现他是个爱劳动的孩子,于是就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与此同时我还对他进行了家访,得到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他。慢慢地他对学习有了信心。这样,他不但改变了过去那些坏习惯,在学习上也越来越用功了。

(三)用耐心为其护航

“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加上他们的思想情绪反复无常,要转变他们,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

当“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作为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当“学困生”做错题时,不能急燥,不要挖苦,要静下心来,耐心地辅导,直到他们学会。在思想上,由于小学生的思想不稳定,变化无常,更需要我们教师耐心地教育。

如我班上的尹家旺同学,就是典型的变化无常的例子。他是这学期刚从其他学校转过来的。报名时就没见着寒假作业,家长解释说过年走亲戚时弄丢了。你信吗?反正,我不信。但也不能因为见不着作业就把他拒之门外吧。先收下再说。一节课上完,我就发现他上课精神不集中,老爱走神。最可恶的是第二天,他竟然就敢不交家庭作业。问其原因,说是忘家里了。好,姑且信他一次。随后几天,他一直找各种理由自圆其说。我很生气,但理智让我决定先静下心来弄清原因再作处理。中午,我利用午休时间来到他家,家里只有他奶奶一个人。我刚说明来意,就见他奶奶愁容满面,叹了口气。慢慢打开了话夹。原来他的父母在闹离婚,妈妈外出打工了,一直未跟家里联系。爸爸心情不好,也没有心思管他。了解情况后,我的心情很沉重。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一定也很苦。妈妈不问,爸爸不管,我这个做老师的再不管他,他还会有未来吗?从那以后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如早读,课间时间)辅导他,让他做一些比较容易做的练习,一点点地教,一次不懂,教二遍,教三遍,直至弄懂为止。注重教他学习的方法,纠正他错误的学习态度。渐渐地他的表现越来越好。我正在心里偷着乐,他的老毛病又犯了。真是恨铁不成钢啊。可是转念一想:也许是火候不到吧。没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情况也基本稳定。

此外,对待“学困生”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要专心听讲,作业要认真书写,学习时要集中精神。同时,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到学有所得,学有进步。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们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说过: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越来越坏;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在学困生的转化上,我们要对其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师爱的温暖,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用心灵塑造心灵》

----浅谈如何对待后进生

六 安 市 裕 安 区 石 板 冲 乡

九 公 冲 小 学 许 静 静

用心塑造心灵 第2篇

-----浅谈一年级品德教育的几点做法

金佛寺中心幼儿园陈晓艳

摘要: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好的素养意识,利用现有的条件,从常规管理,正面引导教育为途径,以自己的耐心和细心为工作动力,转化后进生,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参考资料:《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礼仪常规》

关键词:常规耐心表率

正文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除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我班还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如:

一、抓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1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第一学期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 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四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班内拾物交公的学生多了。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一句问候语,一次笑脸,一个弯腰捡垃圾的动作,都给了学生很大的启示。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六、以耐心期待后进生的转化

一个班级肯定既有好生,又有差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

养与转化,这些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吗?

魏书生老师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我们这个班,因为家庭原因,后进生的人数挺多,有家庭破裂的,有父母生病家庭困难的,有父母残疾的,还有得疾病(癫痫)智力低下的。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像我们的一个孩子,他在学习上比较吃力,每次考试都在六十分左右,但是她跳绳跳得好,一分钟能跳150多下,在班级游戏活动中就得到奖励,他的学习新区也被鼓动了起来。

七、树立父母光辉形象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形象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树立父母的正面形象很重要。我们的学生家庭环境各不相同,有家庭美满的,也有单亲孩子,父母的职业也不同,我通过努力了解,给孩子以父母的正面形象,比如字写得很漂亮,上学时学习好,还有卫生习惯好等。我班的一个孩子,他很聪明,但学习习惯很差,尤其是字写得很难看,总因为粗心而考不到满意的成绩。他爸爸在是

一个镇管单位的领导,工作很忙,平时对孩子的照顾少,孩子疏远他,为了他对爸爸有好影响,我了解到他爸爸曾经参加省上组织的青年大奖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于是便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爸爸,引导他向爸爸学习,将来也要像爸爸一样优秀,并利用我的字写得好,让他跟着我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好,他确实进步很大,几天以后,他的名字写好了,而且作业也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总能一个人默默把作业写完,像变了个人似的,学习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爸爸的关系亲切了许多。

爱心教育孩子,我觉得日子过得很快,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兴,忙得开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所教班级跃上一个新台阶。

用心浇灌孩子的心灵

-----浅谈一年级品德教育的几点做法

参赛学校:肃州区金佛寺镇中心幼儿园

姓名:陈晓艳

用心关注学生, 塑造精彩课堂 第3篇

每个学生的个性皆有差异, 学习能力也各有高低。要想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老师就得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 全方位了解他们, 钻研他们的特点, 多考虑他们的情绪和感受, 尽快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才能学有所获, 课堂才有可能呈现精彩。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精彩呢?

一、留意学生情绪, 塑造精彩课堂

课堂是一个有情地, 学生更是有情人。老师只有怀揣着一颗关爱学生的火热之心, 时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用教师的智慧, 点燃学生的情感火把, 使情感分子充盈着教学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课堂才会呈现无限精彩。

在课堂上, 我时时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 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要考虑学生的感受。课堂上有学生调皮捣蛋时, 我不会厉声批评他们, 而是停止讲课, 默默看着他并平静地问: “需要老师配合你吗?”这样温和地提醒他们, 他们反而不好意思, 会停止那些不良的行为。如, 当学生回答问题错了, 伤心难过时, 我会说:“某某同学勇气可嘉, 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正是我们课堂上所缺少的, 如果每个人都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不管对错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都是一种帮助”。 当学生上课无精打采犯困时, 如果是个别同学, 我会点名让他起来回答问题或故意犯错让他来更正, 让他紧张, 消除他的睡意。如果是大部分学生都在犯困, 我会改变我的上课方式, 让他们由被动的听改为主动去做和思考。如在上《太阳能》这节课时, 我讲着讲着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趴在桌面上了, 我再讲下去也没有多大意义, 我立即决定不再讲了, 把几个问题写在黑板上:“1.太阳的能源来自什么?2.为什么说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3.太阳能有什么优点?4.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哪些?5.人类为什么不大规模直接利用太阳能?”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找答案, 25分钟内完成的可以免除今天的课后作业或加量化1分 (班里自己制定的用来衡量学生表现是否好的分数) ;25分钟后完成的, 今天的课后作业就要多做一些。这时所有的学生都亢奋起来了, 尽管教室里还是安安静静的, 但学生的睡意全无, 个个都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找答案并记录下来。很快, 大部分同学都按时完成了, 有几个同学多花了几分钟也认真完成了。接下来的时间里, 师生一起探讨, 共同学习。这样的课堂有一半的时间很安静一点都不热闹, 但学生很投入, 学有所得。

当学生开心兴奋时, 我会充分利用他们的情绪, 造就自己精彩的课堂。如:初三第一学期举行足球赛, 那段时间, 同学们抓紧每一分钟进行训练。碰巧我的物理课后就是体育课, 课前体育委员跑过来与我商量, 问我能不能提前一点下课, 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训练。我没有立即回答他, 而是等上课铃声响后, 我问全班同学:“体育委员想老师早点下课, 你们说可行吗?”“老师, 您就根据我们的表现来决定好不好? 我们全班在物理课上您觉得表现好就奖励我们5分钟, 表现不好, 您就不用奖励甚至可以拖堂5分钟, 好不好?”我听了觉得有一定的道理, 就同意了。我先声明是全班同学都要认真投入学习才算数, 只要有同学不认真或睡觉, 这个约定就算你们输, 全班一致点头。整堂物理课学生的思维活跃, 回答问题很积极, 做笔记很认真, 连那些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同学都在发表自己的意见, 让我惊奇不已。

二、精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塑造精彩课堂

课堂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经营的, 只有双方都用心投入才有可能出现精彩。无论老师引导得多到位, 学生没有自信, 不敢参与, 老师只能自导自演, 唱独角戏, 课堂精彩从何谈起?所以要想塑造精彩的课堂, 老师就得用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大胆发言, 课堂的精彩才会不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就要精心策划, 千方百计把成功的机遇献给学生, 让他们真真实实感受到“我能行”, 成为其不断进取的加油站。如我刚接手初二14班时, 有个陈同学, 学习基础和习惯非常差, 数学考试几乎每次都考了0分, 物理是新增科目, 他更是无从下手, 刚开始上课时, 他的眼神飘忽不定, 感觉他想听但又不能专注。

有一次晚修, 我特意走到他的旁边想看看他在干什么, 出乎意料的是, 他竟然在看物理课本。见到老师过来, 很腼腆地笑了笑, 我拍拍他的肩膀, 表扬他:“很好, 很认真!你能记得住这个吗?”我用手指了指速度的定义, 他点点头。

第二天上物理课时,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时, 我特意点名让陈同学起来回答速度的定义, 初次听到我喊他的名字时, 他有点紧张, 不敢站起来, 我用眼神鼓励他, 他慢慢站起来, 并吞吞吐吐地说出了速度的定义, 其他同学惊讶不已, 觉得太神奇了, 陈同学竟然能答对了。一阵响亮的掌声自发响起, 陈同学的脸涨得通红, 有点自豪又有点不好意思。

下课后, 我再次与他沟通, 明确告诉他, 今天表现很棒, 希望再接再厉, 以后还会时不时点名让他回答问题, 自己课后用点心看看书。从那以后每次上课, 只要有机会, 从他眼神中看出他能回答的问题, 我尽量让他回答。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鼓励, 一次又一次的提问, 他的信心越来越强, 回答问题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上课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 课后还能认真复习。他的物理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别的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 他的自信心慢慢树立起来, 到了第二学期, 他还申请当我的物理课代表, 我同意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学习能力和基础也各不相同, 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用心去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 特别是那些学习基础薄弱, 性格内向的孩子, 在课堂上我们老师应多给他们一个肯定的眼神, 多给他们一份坚定的信心, 有了坚定的信心, 他们最终会还给我们无限的精彩。

三、细心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塑造精彩课堂

学生在学习过程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教学的资源和财富, 老师要想自己的课堂精彩, 就得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财富。 要想得到这些资源和财富, 老师就得用心关注学生, 否则就发现不了问题。发现问题后, 不要马上评价, 而是把这个问题摆出来, 让学生思考, 把更正错误的余地留给他本人或其他学生, 让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讨论中逐步更正和完善, 让学生有自圆其说的时间与空间, 这样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 同时又带动其他同学思考, 这样的课堂学生有勇气大胆发言, 学生的发言越多, 暴露的问题越多, 精彩越多。

如在上“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这节课时, 学生做完实验后, 我让他们把实验结论写出来, 在他们写结论时, 我下去巡查, 发现学生所写的结论大致可以分为这四类:1.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2.导体两端电压与导体的电流成正比;3.电阻一定时, 导体两端电压与导体的电流成正比;4.电阻一定时, 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我把属于第2类写法的一个同学的结论放在讲台的投影机上展示出来:“导体两端电压与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问: “结论这样写正确吗?”让同学讨论并发表自己意见, 下面的同学七嘴八舌, 有的赞同, 有的反对, 有的不说话。我让一个反对的学生站起来说说自己反对的理由。这位同学说:“他漏写了前提条件, 只有电阻一定时, 它们俩才能成正比。”下面很多同学都在点头, 有所醒悟。

随后, 我把“当电阻一定”加在这位同学的结论前面, 问: “这样就可以了吗?”有些同学点头, 有些同学不说话, 几乎没有听到反对的声音。

接着, 我将属于第4种写法的结论与之同时展示:“当电阻一定时, 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压成正比”和“电阻一定时, 导体两端电压与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问:“你们看看这两种写法有区别吗?你们觉得哪种写法更好或是两种都行?”有的同学说都行, 有的说不行, 我让一个反对的同学站起来说说他的意见, 他说:“电流受到电压的影响, 只能说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不能反过来说。”

我不评价, 反问其他同学:“你们支持这位同学的说法吗?如果支持, 你们能不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来说明?”这时有同学站起来说:“他说的是对的, 例如我们前面学过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 反射角受到入射角的影响, 我们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不能反着说, 被影响的应放在前面, 就像我们只能说我们的长相像父母, 不能说父母长得像我们一样。”这位同学发言结束时, 从同学们的表情来看明显感觉到他们听懂了, 理解了。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中, 巧妙引导学生暴露问题, 激发学生畅所欲言, 塑造精彩课堂。

四、用心构建动态生成, 塑造精彩课堂

要想让课堂变得精彩, 就得让课堂不断有生成。而课堂生成的主体是学生, 如果老师不用心去关注学生, 和学生轻声交流想法, 倾听学生的心声, 激发学生畅所欲言, 抒发己见, 就不会出现有效的生成。课堂的生成或许会打乱老师的教学思路, 或许会因始料不及而使得老师应对略显粗糙, 但它是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 通过它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效应。只有不断生成的课堂, 学生的智慧才会被点燃, 情感才会被激发, 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断生成的课堂, 学生的收获是最大的, 也是最精彩的。

要想自己的课堂成为一个“动态生成”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有机会绽放智慧的火花和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如:在上“探究水沸腾特点”的这节课时, 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有的学生很快就完成实验了, 有的同学实验花的时间很长, 这时 “如何做既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又能缩短实验时间?”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我让学生畅所欲言, 有的说要水不能太多, 有的说水温不能太低, 有的说在盛水的容器上加一个盖子, 有的说把酒精灯的火焰调大一点, 有的说用外焰加热, 不能用内焰……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有了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思考的空间、自由展示的天地, 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 个性得到了张扬, 积极的情感得以培养, 课堂的精彩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用心浇灌 塑造品格 第4篇

一、开展德育实践,丰富幼儿经验

1.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

“一日生活皆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如:教育幼儿见到老师和同伴要懂得问好,离园时懂得与老师和同伴说“再见!”;人家给你东西或帮助你时,要学会说“谢谢!”;会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同时把这些礼貌用语以主题墙“甜甜的嘴巴”展示在墙面上,让幼儿在平时交往中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2.在不同领域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领域教学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利用领域教学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语言领域中的故事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并让幼儿受之影响的文学体裁。如给幼儿讲《诚实的列宁》的故事,引导幼儿明白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讲《七色花》的故事,使幼儿了解自己有了快乐,有了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也会从中感到分享的快乐;讲《三只蝴蝶》的故事,让幼儿明白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再如音乐课《分果果》、《小娃娃跌倒了》等也是教育幼儿要有爱心、帮助别人的好题材。又如上手工课《粘贴国旗》时,先让幼儿观察认识国旗,红色的国旗左上角有4颗黄色的小星星及1颗黄色的大星星,每颗星星又有5个角,幼儿从中既巩固了计算的有关知识,又在动手粘贴的过程中加深认识了国旗,让他们初步懂得尊敬国旗,热爱国旗的道理。

3.在节日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利用各种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在“三八”妇女节时,我们把妈妈、奶奶请到幼儿园,开展“我爱妈妈”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给奶奶送上一杯茶,给妈妈捶捶腿,送上自己制作的礼物。通过活动对幼儿进行爱奶奶、爱妈妈、爱阿姨的感恩教育;教师节对幼儿进行尊师教育;“五一”劳动节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争做老师、妈妈的好帮手;“十一”国庆节进行爱祖国活动,给孩子们讲了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为祖国妈妈争光的小故事,使幼儿初步懂得了祖国妈妈和小朋友一样有生日,爱祖国就象爱妈妈一样。

4.有针对性创设活动区和组织活动。

为使幼儿自我意识逐渐走向社会化,慢慢地让幼儿学会做一些有益集体的事。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一起收拾活动室、归类玩具、摆桌椅、整理图书,每天安排幼儿轮流做值日生,使孩子不仅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同时也愿意为同伴和集体服务,有了初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5.在参观游览中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利用春秋游组织幼儿到附近公园游玩,告诉幼儿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到处乱扔果皮纸屑及随地大小便,要爱护花草树木等。孩子们放着风筝、拾着落叶、走着石子路、玩着游戏……他们在感受着春天的气息时也收获着成长的快乐!

二、发挥家长优势,增强德育效果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同时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配合。教师和家长只有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作用,才能使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真正协调起来,共同挖掘幼儿的道德教育的“各种资源”,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通过家长会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经验。请有经验幼儿教师开设诸如“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如何提高幼儿的自立意识与能力”、“如何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等专题讲座。讲课内容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家长的要求。

(2)开发家长资源,丰富德育教育内容。由于受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三、挖掘社区资源,拓展德育空间

社区是社会关系总和的缩影。社区内的多种教育资源无时无刻不对本社区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来复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与八一二厂比邻,在我们社区有着富有特色的社区资源,如:部队、消防队、敬老院等等。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拓展幼儿的德育教育。

1.参观绿色军营

解放军是孩子们最崇敬的人,而部队却是孩子们完全陌生的地方。于是我们带着孩子们走进了军营,来到了八一二厂武警三中队,和解放军叔叔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当孩子们看到解放军叔叔整齐的床铺,无不惊讶:原来解放军叔叔不仅勇敢、能打仗,整理的房间还这么整齐!最让幼儿感兴趣的就是解放军叔叔展示折叠被子的本领,当被子有棱有角的出现在孩子面前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纷纷要求叔叔教他们叠被子。当孩子们来到微机室、训练场、洗漱间、晒衣场时,看着摆放有序的电脑、训练器械、洗漱用品、衣物等,无不露出崇敬的眼光。当孩子们再看到战士们整齐的队列操练、矫健的武术表演时,更是欢呼跳跃,鼓掌加油。

2.走进敬老院

我国的传统佳节——“重阳节”,是一个属于敬老爱老的日子。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带领小朋友和家长走进了敬老院,开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献爱心送温暖活动。

3.与消防兵零距离

为了增强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自救能力,我们请来了八一二厂消防官兵,与他们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他们为小朋友讲解消防知识,带来灭火器材教我们的老师怎样使用,协助我们进行火灾逃生演练。在他们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学到了很多,我们也学到了很多……

社区资源是丰富的,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利用,相信会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帮助,为他们今后融入社会铺就成功的阶梯。

用心呵护孩子的心灵 第5篇

——单亲家庭学生有效教育策略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观察到,离异家庭子女的情绪不稳定、情感不健康,往往出现自卑、消极、脆弱、恐惧、悲伤,容易与教师、同学对立。经过调查、了解得知,这些学生大多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他们的家庭或是父母离异,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尤其是前者,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也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尽快医治单亲家庭学生心灵创伤,维护心理平衡,保证学有所得。无数次教育实践和心理研究表明:教育成效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他们是否有充足的信心和高昂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应注重营造师生之间和谐互动、宽松愉悦的心理氛围,用爱心唤起单亲家庭学生对生活的信心,改变他们的情感世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因此,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已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

我在教育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教育策略:

一、以心换心的教育策略

——就是用真心换取真心,用真心换取信任。

班里的同学李某,刚入学时特别爱哭,遇事没有主见,不合群,不自信,做作业速度太慢,上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参加班上的活动,甚至连体育课也不愿意上。

有一次上活动课,在自由组合小组之前,我先不提李某的名字,而是给全班同学讲了他的不幸遭遇。班上的同学都纷纷叹息,表示

自己一定会帮助这位同学。这时,我才告诉大家:“咱们班的李某就是刚才说的那个孩子。他经历了那么多不快乐的事,可我却发现你们不怎么跟他玩,甚至有的同学还取笑他。”此时,周围的同学都争着要跟他做朋友。有的说以后要帮助他学习;有的说要跟他一起做游戏;还有的很诚恳地对他说今后再也不取笑他了。霎时间,李某似乎成了班上所有同学关爱的对象。当时他激动得脸红红的。我也趁机问他:“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想说点什么呢?”他想了想,小声说:“我想谢谢大家!”我微笑着鼓励他说:“请大声点儿。”于是,他站起来,面向全班同学大声喊道:“谢谢你们!”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也被孩子们那种纯真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对他们说:“孩子们,我在课堂上是你们的老师,在课间是你们的朋友,只要你们愿意,都可以把自己不快乐的事儿告诉我们,我会尽量帮助你们的!”全班同学都说:“好。谢谢老师!”李某也使劲地点了点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某渐渐地融入了班集体。

二、以情换情的教育策略

——就是用“友情”弥补“亲情”,用爱心唤醒良知。

单亲家庭的学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教师要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我班谭某,男,12岁,父母离异,跟随父亲,其父再婚,孩子多数时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这种生活轨道上生活久了,他也厌倦了这样的生活,经常旷课,往往早晨按点从家里出来,把书包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到放学的时候,再和其他同学一起回家。要问这段时间他在哪儿,干了什么?原来他在社会上和

一些比自己大的孩子“鬼混”。偶尔有一天来到学校,也是无组织无纪律,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不接受,学习成绩每况愈下。针对这种行为表现,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诚恳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在他心里荡起阵阵涟漪。

对于他落下的课,我安排班干部轮流给他补上;当他有病时,我主动为他取药,并联系他的父亲说明孩子的病情,让他的父亲多给孩子一点关爱。有一次,我带领班里的同学去看望他,给他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谭某从心底里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和无私的爱。他抹着眼泪说:“老师,有了您的呵护,我从此不再缺少父母之爱;有了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从此不再孤独无助。我以一颗真诚的心谢谢你们!”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场面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从此,在我的班集体中,多了几份关爱,少了几份争吵;温馨的环境,和谐的校园,创造着美好幸福的人生。

三、用“爱心”抚慰“创伤”的教育策略

——就是要做单亲家庭孩子的知心人、知情人,设身处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以安抚他们那颗受伤的心。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班主任、课任老师、家长应齐抓共管。特别是班主任应经常和科任老师交流意见,并及时和家长联系。对教育孩子确有困难的家长,班主任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和行为上的支持与鼓励。只有家校联谊,齐心协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适时变换教育方式,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我教过的六年级学生陈某,父母离异后,先判给父亲,但跟母亲生活,住在姥姥家,情绪变化无常,时好时坏,好的时候非常随

和,坏的时候对什么也不满意。看到同学们个个朝气蓬勃,阳光灿烂,自己却六神无主,不断受挫,自卑感越来越强。至于心中的烦恼,她从不愿意对别人诉说,只在日记中写道:“同学们的烦恼可以跟爸爸妈妈说,我的烦恼只能跟小狗说。”长期的内心封锁铸就了她的孤僻性格。在她孤独无助的日子里,竟然在社会上交上了异性朋友。从此,她经常迟到、旷课,还表现得爱着装,爱说话,无所顾忌。

对这种孩子的教育,我没有操之过急,而是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先找她促膝谈心,表扬她这段时间变得阳光和快乐,让她找到自信,感到有自尊;然后,用关爱的眼光,慈母的心肠,柔和的话语,探出她 “交友”的秘密;最后,旁敲侧击、潜移默化地开导她,教育他,指导她如何交友,与什么人交友、怎样判断朋友的真诚无私与虚情假意,防止自己上当受骗等。在这期间,老师密切关注她言谈举止的变化,并在课堂上为她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并及时表扬激励;课下多安排班干部和同学与她交往,让她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以分散她的注意力,消除她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帮助她一步步走向正确而又健康的交友之路。

四、用“回避”保护“自尊”的教育策略

——就是针对感情上有创伤的单亲家庭的孩子,采取有意“回避”,保护“自尊”的方法,为他们撑起一片感情的蓝天,以安抚他们那颗受伤的心灵。

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上有关家庭生活的文章比较多,大都是描写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父母对儿女无私之爱的。常听有的语文教师讲,每当讲述这种浓浓的人间真情时,感情脆弱的学生总会触景伤怀,泪流满面。有的学生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可当老师提问他们时,他们却有意回避,说不知道。我班学生刘某,男,11岁,父母离异后,判给父亲,父亲经常不在家,交给爷爷奶奶管,可爷爷也管不住她。父母离婚一年后,最疼爱她的奶奶突发脑溢血去世了,这在幼小的刘某心灵深处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他感情上突然受挫,心灵上也蒙受沉重打击,在往后的日子里,他有时候闷头不语,有时却上课大声吵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对老师的批评也不予理睬,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针对这种孩子,我采取有意回避、保护自尊的策略,通过感情上倍加照顾体贴,敏感问题和话题有意回避的方法,为他们撑起了一片感情的蓝天,抚慰了他们那颗稚嫩而又受伤的心灵。

在班级工作中,我特别重视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并采取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用“友情”弥补“亲情”、用“回避”保护“自尊”等有效策略对他们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耐心细致的教育,使他们在老师的呵护和同学们的关爱中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体验到了人生的快乐。

据不完全统计,担任班主任近20年来,所教班级的单亲家庭孩子共28个,其中有11个已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还有17个分别在读小学、中学、大学。我跟踪了解了一下,这些学生大都心理健康,学习上进,孝敬长辈,表现良好,深受老师和同学喜爱。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密切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了解他们的行为表

现和心理需求,对症下药,有效教育,妥善管理,以心换心,以爱换爱,用特别的爱唤醒他们的良知,用春风细雨般的言行滋润他们的心田,敞开他们的心扉,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学会回报。

五、操作中注意的问题

由于单亲家庭孩子所处的生存环境极为不利,不是缺少父爱,就是缺少母爱,有的甚至长期生活在“后爸”或“后妈”身边,无论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都有可能不跟家长一心一意,这种离心离德、背道而驰的局面,极易造成敌视、仇视、叛逆等心理疾病和随意出逃等不良行为。因此,在做单亲家庭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先与本人和家长沟通思想,建立良好关系,然后再根据学生特点和家庭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持之以恒地开展“救援”工作,切忌单枪匹马、态度生硬、操之过急,被动应付。

用心灵照亮心灵作文 第6篇

春节,我随

用心灵照亮心灵作文

一个盲人老太在拄住着拐杖来到电业局,颤抖着从身上摸出一个小布包,慢慢地打开,递给工作人员说:“同志,我想在家门口装一盏路灯,

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第7篇

古人曰:“知其心,然后能求其失也。”因此走进学生的心灵,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能够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幸福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努力通过以下方式去不断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一、尝试与学生做朋友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基础和有力手段,教师只有在同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后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我们一定要学会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做到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人。

二、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

构筑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摆脱居高临下的姿态,给学生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学习氛围,要善于倾听,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古人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总会犯错,总会有不足,何况中差生,学习道路坎坷不平,荆棘遍布,能够顺利走完这条路的人毕竟是少数,我觉得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其实,每位学生都有很多可爱之处。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是这样看待中等生、后进生:他们每天上学,即使把中文听成日文,却还能坚持在椅子上一坐一天,这是何等的毅力?他们考试屡考屡败,这是何等顽强的抗挫能力?他们如此艰难却很少有人理解,同情,还受到批评指责。即使这样,学生吃过饭后,背上书包,还能一步步朝着这个自己从来没有成功,还不断有人讽刺挖苦的教室走来。见了老师,还憨厚笑笑,这是何等开阔的胸怀,他们有了这些经历,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没有过不去的坎。我想,我们老师能 1

理解这一点,就应多给中等生、后进生一些关怀、希望、鼓励甚至表扬。

四、让学生在老师的欣赏中愉快地接受教育

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人们总是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人的赞赏,所以老师不要吝惜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赞扬和肯定,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多使用表扬的武器,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努力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些中差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逐渐增加学习兴趣,严格要求组织纪律,并鼓励他再接再厉,差生的表现易出现反复,老师要有耐心、恒心。这样,让学生在老师的欣赏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自觉地改进,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用心塑造生活,享受艺术人生 第8篇

人的存在应是诗意地栖居, 即便经历苦难也不失贵族般的优雅和从容。从远古到现代, 人类一路走来, 其整个进化都是为了更加贴近这种追求, 而逐渐摆脱仅为生存而奋斗的桎梏。人类的存在, 是一种高级生命状态、一种创造性的运动, 体现着超越本能和生存要求的实践渴望, 因此是灵性的、诗意的。同时人的生命活动融合着审美等精神因素, 因此, 人类前进的历程才会有艺术, 而艺术的出现则进一步增大了人与其它生物的区别。对美的追求体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器皿上的纹饰, 到宏大壮美的建筑奇观, 它们的出现无关于生死存亡, 但却昭示着人类对创造、想象和美感的需要。可现代生活已使这种需要成为奢侈品, 民众在终日的被动学习和生存中不断被埋葬着创造的本能和天赋, 逐渐沦为生活的奴隶而丧失人的灵性。但是朋友们, 作为人, 你的身上有着最敏感的神经和难以估量的潜力, 所以请不要辜负这份珍贵的赐予, 尽快醒来!挣脱那些牵绊的枷锁, 主动活出人的自由、追求生命的诗意。

追求生命的诗意, 即不向任何人出卖自己的灵魂, 始终保持自我, 不放弃对精神家园的构建和完善。世事维艰, 不论是怎样的社会发展状态, 都有着其特定的、难以解决的矛盾, 人们不同程度地要受其影响, 煎熬其间。但这些矛盾绝不足以磨去我们与生俱来的神性。这种神性使我们的每一次实践都出于一定的精神要求, 都是为了支撑更高一级——灵魂的经验和存在。所以当你“烦闷”于“到底是吃饭为活着, 还是活着为吃饭”时 (出自冰心小说《烦闷》) , 即说明你的神性已经进入迷途并备受辖制, 反思和改变正迫在眉睫。

生活的烦闷需要兴趣来调节, 当你深感疲惫, 消极情绪充斥心头肺腑之时, 不妨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时间, 为灵魂找准方向。尝试一下模式外的活动, 就像在房间中放了几盆花, 不仅增添了鲜活的氧气, 也融进了生命的色彩。本期心理养生即为各位糖友推荐一个能够发挥个人创造的小实践——“陶艺”, 希望能为大家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新鲜和快意。

我国的陶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 现已知最早的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早期。历朝历代也有着各自的创新和进步, 中国更一度凭借瓷器蜚声世界。时至今日, 各种陶艺器具或装饰品仍与我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今天的陶艺按工艺和理念的不同分为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 前者指运用传统手法制成的各种器皿和装饰品。后者则在制作过程中应用现代技艺及创作理念, 并与其它艺术进行结合, 具有更多的人文色彩和现代内涵。如今的陶艺已不仅是一种少数人参与的艺术实践, 学校内陶艺课程的设置以及社会中各种陶艺体验店的营建, 均加速了陶艺制作的大众化。而陶艺作为一种人们乐于亲近的工艺行为也将艺术和创造带入了我们的生活。

初次体验陶艺可以选择能够提供工具和材料的场所, 比如一些体验店, 那儿既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技术指导, 又有齐备的装置作为物质基础, 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能够有效减少初学的阻力。原始陶艺一般采用拉坯塑型的方法, 即将适量陶泥放在拉坯机的转盘中央, 略微湿润双手, 左手盖住右手指端, 手掌拱起, 稍稍用力压住陶泥, 伴随着转盘的旋动, 慢慢塑型、调整, 在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须保证陶泥始终在转盘中央, 不发生偏移。当陶泥初现土丘形时, 左手控制住泥料, 右手大拇指从泥的顶部向下按, 随着转盘的旋转, 拇指塑出的圆孔会越来越大, 并逐渐使陶泥由土丘形变为圆柱形。按时不能一按到底, 须留有一部分泥料作底, 且底的薄厚要适中, 因此把握好下按的时长和力度是必要的。圆柱形出现后, 可进行下一步的塑造, 或做杯盘盆瓮, 或做花瓶笔筒, 根据不同的形态要求, 采用不同的塑型手法, 其中的感受和心得需要大家在实践中细细体会。制作过程中, 难点和阻遏是无法避免的, 第一块泥料因长时间塑型未果而失去可塑性, 最后被废弃的情况也十分常见。陶泥在即将成型时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 往往因为一时用力不慎而功亏一篑, 因此体验陶艺不仅可以感受一门古老艺术的精神和魅力, 更能在操作的过程中体悟到种种人生理趣, 感受屡次失败却又不断奋起的坚韧, 以及由这份坚韧带来的成功之喜。而这种即将成型时的毁于一旦不正如糖友们控制血糖时的种种波折吗?人生之事多为如此, 只要多一份耐心和坚持, 胜利终不会弃你而去。

朋友们, 既已为人, 就要活出人的主动和精彩。除了自己, 还有谁能为你擦亮天空、洗净云彩、除去阴霾?切莫让自己变得消极、懦弱和愁落, 因为那些情绪会吸尽生命的热情, 助长内心的冰冷。相反, 要学会为心灵解冻, 有了春水的滋润, 你才能够将荒漠变为“万亩花田”!

记者手记

上一篇:《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下一篇:文艺汇演主持词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