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2024-05-21

一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精选18篇)

一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第1篇

一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本学期教学时间已过半,期中考试在上周也已结束,通过考试的成绩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同学们对半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暴露出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反思改进今后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地制定采教学方措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考试情况分析:

1、基础题上失分。由于部分学生考试时不认真、不细心,做题时出现漏题,计算时把加看成减出现失分。填一填,有些学生没有分清左右或是盲目地填写;比大小时直接比较学生做的还好,算式与算式地比较出现的错误较多。因此,要想在基础题不失分,学生平时就要多下功夫,养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要形成不单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

2、看图列式题上失分。看图列式题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很多学生在这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失分,说明孩子不会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解决问题。

二、反思及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1、平时多培养学生考试的习惯,学会怎样考试,对考试引起重视。

2、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使教学更具生动性、具体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注意对后进生的课后辅导,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能渐渐赶上来。

4、数的组成和加减法计算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必须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保证百分之百的的正确率。

5、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还很不够,在以后的平时练习当中我会多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能够把一个知识点运用到各种题型当中去。

6、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清晰,做题时认真细致、静下心做题目,学会理解题意,学会检查。

7、对各种题型多加练习,对重点题型加以拓展,拓宽学生的思维。

8、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好教材中知识与课改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课下积极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及时给学生补课,查缺补漏,找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尽快赶上来。

一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第2篇

1、失分少的题目有:数一数、连线题、口算。这些题都是关于9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做的比较好。

2、好的经验分享:

(1)每天午读时间,让学生们在写完课堂作业后,要练五分钟的口算。

(2)每天家庭作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给自己的家长背一背每个学过的数字的分成。

二、失分较多的题目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失分较多的题目:填空题第5小题排一排;填空题第6小题数图形;解决问题第2小题。

2、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1)重要习题没有进行专题训练,没有做过多的强调,导致部分学生不会做。

(2)遇到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的学生,没有及时进行跟进和补差。

三、教学改进建议

1、更加认真的备课,细化到教师在课堂上提的每一个问题。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紧跟进度,不掉队。

2、在上课的时候,要紧盯那些后进生,时时关注,多提问。

3、对于一些常见的题型,要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多见各种题型。

一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第3篇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教材内容是利用“森林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表述5个小动物赛跑的情境,说一说每两只小动物的前后关系,所以,我不仅制作了电脑课件,还画了一些小动物图片辅助教学。用故事激趣交谈入课后,通过多次对动态和静态的画面观察并描述小动物之间的前后关系,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前后位置关系。

二、联系生活,玩中学,学中乐,突破教学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就是要学生学会用“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要学生体会出前后的意义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可以发生变化。难点是方向变化、前后位置变化,不能仅靠自己的讲解,而应该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掌握以“谁”作标准来确定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我将学生“自己表述,鼓励加油”的这一环节删去了,原本以为这样应该无伤大雅,反正我也用一句话草草引入下一个环节了。但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的投入程度明显没有先前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够深入有效。我想,是我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阻止了学生的表达。为了追求课堂时间把握完美的结果,反而使我的课堂与“名师”课堂渐行渐远。

三、课堂内容安排要少而精,浑然一体

认识“前后”是北师大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个内容,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本知识。原本在第二个环节,把我省去的部分让学生自己完成就行了。但是我总感觉,数学课应该具有数学味,我便拿出课前画好的10只小螃蟹,让学生给螃蟹身上的算式结果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队。结果,由于时间问题,学生玩得也不尽兴。其实,这两个环节的设置有点雷同,应该学会取舍,上精一个环节,效果会大不相同。记得数学名师黄爱华曾经说过:“好的教学应当崇尚简单,拒绝肤浅,为学生留下生命的刻痕。”只有这样,学生封存的记忆才能被激活,沉睡的潜能才能被唤醒,幽闭的心智才能被开启,囚禁的情愫才能被放飞!

只有学生精彩不断,课堂才能闪光不断!我将继续不断地通过网络向名师学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做到得心应手,有备有思。我在以后的课堂设计中,一定要摒弃模仿照搬,发挥自身特长,彰显独特个性,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中,犹如风筝在空中自由翱翔,却又始终不离开每节课的目标难点这根主线,从而让自己的课堂与名师课堂渐行渐近。

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我愿意同广大师生一路同行,简单刻痕!

附:《前后》教学设计

班级:一(2)班授课教师:沈景云

教学内容: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前后》

教学目标:1.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与体验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3.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渗透“五步教学法”。

教学重点:1.准确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的前面有哪些动物,谁的后面有哪些动物?

教学难点:体会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验“前后”

1.师:首先请同学们来个自我介绍,说说自己前后位置的同学是谁?

2.师:刚才我们一直在说关于什么的话题?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课题:《前后》。

二、森林运动会

活动一:百米赛跑

1.认识“运动员”

师:森林运动会中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课件出示图1,图1略)

2.运动员在赛跑途中的位置顺序。

师:激烈的跑步比赛继续进行,说一说小动物们现在的位置。

3.说一说“运动员”之间的前后位置。

师: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说一说它的位置在哪儿?

让学生自由发言。根据自己的喜好说一说其中一个小动物,它的前面是谁?它的后面是谁或它在谁的前面,它在谁的后面。它的前面有哪些动物,后面有哪些动物?

活动二:师生互动体验

1.师:看完紧张的百米赛跑,我们再来亲身体验一下吧。师生参与游戏。

2.师:同学们能帮老师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说一说我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排一排。(按一定的顺序给螃蟹排队)

2.猜谜游戏:找到它。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给自己的文具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队,并和家人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七年级数学期中检测题(一) 第4篇

1. 图1中的圆锥侧面展开图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2.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 - 1)4 × ( - 1)3 = 1 B.- ( - 2)3= 9

C.÷-3=9 D. - 3 ÷- = 9

3. 如图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xyB. C.4xyD. 2xy

4. - 5xayzb与7x3ycz2是同类项,则a、b、c的值分别为().

A. 3、 2、1B. 3、1、2

C. 3、2、0D. 以上答案都不对

5. 对于整式22a+b,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是二项式 B. 是二次式C.是多项式D. 是一次式

6. a、b互为倒数,x、y互为相反数,且y≠0,则(a + b)(x + y) - ab -的值是( ).

A. 0 B. 1 C. - 1D. 无法确定

7. 下列说法:① - 1 999与2 000是同类项;②4a2b与 - ba2不是同类项;③ - 5x6与 - 6x5是同类项;④ - 3(a - b)2与(b - a)2可以看做同类项.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3个D. 4个

8. 图3是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小明同学在探究它的俯视图时,画出了图4所示的几个图形,其中,可能是该几何体的俯视图的有().

A. 3个B. 4个C.5个D. 6个

9. 已知一列数:1, - 2,3, - 4,5, - 6,7,….将这列数排成下列形式:

第1行 1

第2行 - 23

第3行 - 45 - 6

第4行7 - 89 - 10

第5行11- 12 13 - 1415

……

按照上述规律排下去,那么第10行从左边数第5个数等于 ( ).

A. 50B.- 50C. 60D.- 60

10. 小明家在农业银行缴付电费的存折中,2007年12月24日至2008年1月24日所反映的数据如表1.

表格中阴影处的数据为().

A. 111.30B. 129.95C. - 111.30D.- 129.95

二、认真填一填 —— 要相信自己(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 一个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标注是 (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20 mm,加工要求尺寸最大不超过,最小不小于 .

12. 请你把32,( - 2)3,0, -, - (2 - 3)这5个式子的计算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由左到右串成“糖葫芦”(数字写在图5的圈内).

13. 已知A = 3x2 + 5x,B = x2 - 11x + 6,那么A + B =.

14. 若|a| = 3,|b| = 2,且a

15. 图6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____.

16. 现有4个有理数3,4, - 6,10,将这四个数(每个数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请你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算式: ____ .

17. 观察下面的三个等式:72 = 49,672 = 4 489,6672 = 444 889,请猜想:6 6672=____.(可用计算器检验猜想的结果)

18. 现对有理数a、b定义一种新的运算,运算符号记为“★”,其运算法则为: a★b =.(-3)★4 =.

三、精心做一做 —— 要注意审题(共53分)

19. (本题8分)计算:

(1)× 0.75 ÷ ( - 9) ÷ ;

(2) - 52 - ( - 2)3 + 1 - 48 ×÷ ( - 2).

20. (本题6分)如图7,在数轴上有三个点A、B、C.

请回答:

(1)写出数轴上距点B三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

(2)将点C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D,用“<”号把A、B、D三点所表示的数连接起来;

(3)怎样移动A、B、C中的两个点才能使三个点所表示的数相同?(写出一种移动方法即可)

21. (本题6分)已知:2x3ym与 -xn - 1y的和仍为单项式,求这两个单项式的和.

22. (本题7分) 先化简,再求值.

当x =-,y = - 5时,求代数式 - 3(2x - y) - {7x - [6x + 2y - (10x - 8y)] - x - 2(3x - 4y)}的值.

23. (本题8分)小明在超市买东西后,发现身上只剩下24.4元钱,而超市离小明家的距离是16 km,该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表2.小明能坐出租车回家吗?为什么?

24. (本题8分)有一批水果,包装质量为每筐25 kg,现抽取8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称重记录如下(单位:kg):27,24,23,28,21,26,22,27.为了求得8筐样品的总质量,我们可以选取一个恰当的基准数进行简化运算.

(1)你认为选取的一个恰当的基准数应为____.

(2)根据你选取的基准数,用正、负数填写表3.

(3)这8筐水果的总质量是多少?

25. (本题10分)据国家税务总局通知,从2007年1月1日起,个人年所得12万元(含12万元)以上的个人需办理自行纳税申报.小张和小赵都是某公司职员,两人在业余时间炒股.小张2006年转让沪市股票3次,分别获得收益8万元、1.5万元、 - 5万元;小赵2006年转让深市股票5次,分别获得收益 - 2万元、2万元、 - 6万元、1万元、4万元.小张2006年所得工资为8万元,小赵2006年所得工资为9万元.小张、小赵在2006年的个人年所得是否需要向有关税务部门办理自行纳税申报?请说明理由.

(注:个人年所得=年工资(薪金) +年财产转让所得.股票转让属“财产转让”,股票转让所得盈亏相抵后为负数的,则财产转让所得部分按0“填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后反思 第5篇

期中考试结束了,对本次成绩非常不满意,这份试卷的难易程度中等,只有一道题目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大部分学生都在这里丢分,其他题目在考试前都反复接触过,可仍有部分学生做错,为什么?针对这种现象,仔细反思,到底是自己没有讲清楚,还是教学方法、教学常规上存在薄弱之处。对于这个问题,我从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分析思考。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认知能力参差不齐,班上人数虽不多,但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造成有时上课难以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兼顾优、中、差。正是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强弱之分,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自己讲了很多遍之后,学生就记住了、掌握了。

2、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过关。有几个学生甚至连加、减的运算都不导致做起题来丢三落四的,错误百出。还有部分学生中存在着思维不够灵活,在运用所学知识方面不够灵活,题目稍微“转了个弯”,就解答不出来;另外,由于做题不够小心谨慎,也容易失分。而失分的原因多在于做题马虎,不细心,把数字看错或漏写。这里面也包括一些优等生。

3、学生对成绩对知识的掌握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很多同学无所谓,当时讲能明白,过后没有巩固,过了几天又忘了。

4、有一部分学生,年龄较小习惯差,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无法得到父母的照顾和指导,在家学习上无人指导和监督,就变得自由散慢,学习无自主性。

二、教师方面

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作为老师,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挖掘教材不够深,知识的渗透度不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

2、对后进生的耐心辅导不够.3、对学生每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的不够及时,主要是不能及时检查家庭作业,不能及时批改作业。

4、与家长缺少沟通。主要是不能及时向家长反应学生在校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

三、采取的措施

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下学期的教学任务,在以后的教学中,将采取以下措施:

过关。就因

1、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教学。每一个知识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过关,尽量帮学生批改书上的习题,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

2、狠抓后进生,采用多种方法帮辅,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 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学困生,让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差,差在什么地方,同时,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奋勇争先,力争赶上优秀生;优秀生,让他们平时不仅要管好自己,使自己天天向上,还要经常帮助学困生。开展“一帮一”教学的活动,让每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都与成绩较差的学生交朋友,互为小老师,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和提高。

3、教育学生计算细心,做题后及时检查、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5、教学中注意题意的引导要全面深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识题能力。

6、注意与生活实践多联系,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7、增加练习题量,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得活,记得牢,能做到举一反三。

一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第6篇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基本抓住了本年级本册书上半学期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这张试卷注重人文性,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人文性体现在试卷的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给学生以亲切感。

2、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全员参考。平均成绩达到86.51分,及格率100%,优秀率:94.7%。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第一题,口算题。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出错,主要是因为粗心或没有理解题意造成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练习。

第二题,填()。学生答题情况良好,只有少数学生出错,错得较多的题目是第2小题按规律填数

第三题,用竖式计算,学生出错较少。

第四题,数一数。学生出错很少。

第五题,填表。学生有错误比较多,主要是题意未看懂。

第六题,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出错较少

第七题,解决问题。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有的是没有理解题意;有的是因粗心出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纵观整个做题情况,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对于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训练,并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3、教学反思:

结合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好教材中知识与课改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2、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自信心。

3、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

4、要把训练学生的独立审题能力作为重点。

一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第7篇

一、考试情况概述:

本次试卷满分100分,我所任教的班级及格率均为100.00%,优秀率为35.48 %(11人),平均分85.50 分。

二、考试情况分析:

1、基础题上失分。由于一年级的孩子缺少考试和测验的经验,平时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错,但由于部分学生考试时不认真、不细心,考试时出了很多错。主要有:

① 做题浮躁,不细心。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有的学生只提问题没解答,还有提出了加法解决的问题。)②对“前后”的理解有误。

③考虑问题不周到,橡皮擦了之后就没有补写。

④对一句话的理解有误

因此,要想在基础题不失分,学生平时就要多下功夫,让学生养

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要形成不单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只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运算能力,解决计算“东丢西落”的弊病。

2、综合题上失分。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多,主要有:

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看图列式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掌握不够好。

或是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不会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或是老师的读题对学生有误导,不会灵活解决问题。

②解决的审题能力差,不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失分最严重的就是最后一题,由于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所以对于“贵多少元?”“还差多少元?”这样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失分较为严重.有些学生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自己求出来的是什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够。我想我要在教学中要加强审题训练,才能使我们的学生高分高能。

三、自我反思及努力方向:

1、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学基础训练讲究一个“严”字,教师及学生的态度都要严肃,教师的教风要严谨,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当碰到基础知识的变形题时,就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了。否则,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试题如果转弯,学生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2、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3、重视考后反思,师生共同分析试题。教师和学生要通过考后的试

卷分析,教师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和发挥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一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第8篇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能够将数学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自我反思的意识是要经过长期的学习、锻炼才能逐步养成的, 而不是学生天生就有的.我国著名学者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曾经有专家针对小学学生做过一个这样的调查, 其中有两个调查是这样的:一是你愿意对你所学数学的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吗?二是, 你会总结你每个单元的测验结果吗?这两个问题看起来是非常相同的, 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得到的答案却是相差很大, 其中五年级一共发放了100份试卷, 回收了100份, 第一题选择愿意的人数是79人, 占总人数的79%;而第二题有47人选择不会, 占总人数的47%.这说明了一种现象就是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总结、反思的重要性, 但是真正能够付出行动的人连一半都不到, 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也是非常可怕的.因此, 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反思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训练和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反思方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成为一种常态.

二、培养学生反思的方式、方法

(一) 培养学生每天总结数学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习惯

教师在每天的数学课堂讲课结束后, 要适当地安排学生一些任务, 例如, 要求学生把当天讲到的知识、自己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解题方式、学习心得以及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笔记记录的形式记下.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便教师进行以后的课程安排和针对性讲课.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安排学生总结和记录自己当天的学习情况:一是, 将当天老师讲的内容认真记录下来.二是, 回顾对所讲的内容掌握了哪些, 哪些是没有掌握的.三是, 对所讲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的地方?四是, 对讲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等等.通过这些方式, 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反思, 然后进行整理、总结和吸收, 通过以上这些过程学生就能充分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 学生的记忆力也将大大加深.而且这对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更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运用时达到融会贯通,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反思的习惯, 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地、习惯性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和吸收, 这样一方面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 反思知识联系, 找到学习切入点

数学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 数学知识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一层为一层做好铺垫.因此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前, 必须鼓励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仔细观察和反思, 找出其中具有紧密联系的地方, 这样在反思旧知识的基础上就更容易学习新的知识, 从而更容易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例如, 有位老师发现, 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有一道很古老的“鸡兔同笼”问题, 这道题以前只在奥数题和思考题中出现过, 难度是非常大的, 对于这道题大部分学生经常对其感到迷茫和困惑, 这时候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回想一下, 这道题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类型的题有相似之处, 这时候就会促进学生思考以前知识的激情, 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 就会大大促进学生反思知识习惯的形成, 这样也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 安排学生自由讨论、分组讨论, 在讨论中反思

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的地方就是在课堂, 这时候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老师主要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老师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上, 要适当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探讨或者自由结组进行讨论, 这样就能使学生畅所欲言, 将自己对知识的看法、想法以及自己的理解程度进行表述.这样对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吸收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整体化.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尽量营造一个愉快、自由、舒适、有序的学习氛围和讨论氛围, 并且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大胆地讲出来.例如, 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时候, 大部分学生能够产生以下想法:

1.个位上的数是0, 2, 4, 6, 8的数是能够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而个位数上是0, 5的数是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因此个位数是3, 6, 9的数是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2.23, 26, 29这样的数个位数上虽然是3, 6, 9, 但是他们都不能被3整除.3, 21, 24, 27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 它们和个位上的数却没有什么关系, 只要我们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这些数还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将他们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的结果能被3整除.以此总结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学生讨论对寻找问题答案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的, 他能促使学生不自觉地向着正确的解题方法的方向去思考, 而且学生能够在讨论中进行自由的发言, 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对学生反思已学会的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讨论交流中, 学生还能发现不同的想法和思维, 这对改变自己反思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 纠错中反思, 探寻解题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刻注意引导学生从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角度来思考、解析错误的根源, 并从中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点, 学生才能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 反思自己的错误所在, 对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结论

经常反思已学的知识对学好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的反思, 将数学反思方式成为学生一种学习习惯, 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程叶.如何让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方式成为一种常态[J].数学教育研究, 2012 (11) .

一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第9篇

成功之处:

一、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 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三、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没有到此收兵,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二、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達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三、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一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第10篇

期中考试结束了,对本次成绩非常不满意,一年级有三个班,平均分最高分为89.79分,最低分是88.28分,也就是我的一三班。成绩非常不理想。一三班有39人,参加考试的人数为29人,其中最低分是66分,满分有3人,70—80分阶段的有1人,80—90分有16人,90—100分的有16人。这份试卷的难易程度中等,只有一道题目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大部分学生都在这里丢分,其他题目在考试前都反复接触过,可仍有部分学生做错,为什么?针对这种现象,仔细反思,到底是自己没有讲清楚,还是教学方法、教学常规上存在薄弱之处。对于这个问题,我从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分析思考。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认知能力参差不齐,班上人数虽不多,但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造成有时上课难以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兼顾优、中、差。正是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强弱之分,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自己讲了很多遍之后,学生就记住了、掌握了。

2、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过关。有几个学生甚至连加、减的运算都不过关。就因为对所学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牢固,导致做起题来丢三落四的,错误百出。

还有部分学生中存在着思维不够灵活,在运用所学知识方面不够灵活,题目稍微“转了个弯”,就解答不出来;另外,由于做题不够小心谨慎,也容易失分。而失分的原因多在于做题马虎,不细心,把数字看错或漏写。这里面也包括一 些优等生。

3、学生对成绩对知识的掌握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很多同学无所谓,当时讲能明白,过后没有巩固,过了几天又忘了。

4、有一部分学生,年龄较小习惯差,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无法得到父母的照顾和指导,在家学习上无人指导和监督,就变得自由散慢,学习无自主性。

二、教师方面

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作为老师,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挖掘教材不够深,知识的渗透度不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

2、对后进生的耐心辅导不够.3、与家长缺少沟通。主要是不能及时向家长反应学生在校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

三、采取的措施

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下学期的教学任务,在以后的教学中,将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教学。每一个知识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过关,尽量帮学生批改书上的习题,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

2、狠抓后进生,采用多种方法帮辅,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学困生,让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差,差在什么地方,同时,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奋勇争先,力争赶上优秀生;优秀生,让他们平时不仅要管好自己,使自己天天向上,还要经常帮助学困生。开展“一帮一”教学的活动,让每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都与成绩较差的学生交朋友,互为小老师,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和提高。

3、教育学生计算细心,做题后及时检查、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5、教学中注意题意的引导要全面深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识题能力。

6、注意与生活实践多联系,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7、增加练习题量,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得活,记得牢,能做到举一反三。

在下半学期里,我将根据上半学期所得的情况和制定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年级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第11篇

本学期担任了一年级数学学科的教学,面对刚入门的孩子,什么都只能从零开始,对他们的学习,家长们无瑕顾及,重担全落在了任课老师的担上,还有诸如特殊的情况都导致了有些学生的学习落后。

1、口算题的掌握基本正常,但是速度快慢相差较大,一个班中最快和最慢的人相差3倍都不止,就说明了部分学生还不能熟练进行计算,还需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在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对一些学生应该要进行适当的训练,对于计算的速度提出一定的要求。

2、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主要存在这么几个问题:一是学生分析能力较弱,对题目的数量关系把握不准确;二是计算错误,学生的`计算能力差;三是学生看图理解能力差,好多学生并不能真正掌握所学几种题型的数量关系,从而灵活运用。

这次考试,本班失分多一点的是数一数和看图写算式,虽有一定客观原因的存在,但主观原因是主要的。首先,执教者要有爱心,要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从学习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教他们做人,辅他们成长;其次,还要有耐心。对待有一定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多给他们补一补课,做到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步步到位,争取不漏掉一个学困生。

一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第12篇

后反思

2016年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及考后反思

一、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的基本情况:本班共31人,参试31人,最高100分,最低81分,平均分是94分,及格率为100%。

二、存在问题分析:

本次试卷容量小,所考知识点全面,但难度偏小。试卷共分九个大题,下面对每个大题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在教学中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一大题我会填。(每空1分,共17分)其中分为5个小题,出错最多的为第2小题,学生将前后混淆或不理解提议出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明确指出如何让辨别前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求学生以后注意听老师读题,不可以自己凭着感觉做。

第二大题 细心比一比。(共3分)这道题分为两个小题,比较简单,从这道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基本都会做,失分较少。只有极少数同学轻重混淆,今后要注重差生的辅导,加强个别辅导。

第三大题 请你在()里填gt;、lt;或=。第四大题 看数画圈。(共14分)从这两道题的答题情况来看,个别同学做题不认真,马虎大意,比较大小的题算数不认真,看数画圈数数不仔细导致出错,丢分。今后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第五大题数一数填一填。(共8分)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认识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的认识。从本题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本班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问题不很大,但数图形的过程还不够认真,好多同学都是因为没有数清数量而出错。今后要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按顺序数图形。

第六大题细心算,你一定能算的又对又快。(共14分)从这道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已都基本掌握。不过学生口算能力还有待加强,许多同学都还是扳着手指算。在今后的教学中药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培养。

第七大题按小动物们杯子里水的多少排队。(共4分)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多少,大部分学生失分是由于题中没有标明是由多到少,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多少二字,从而导致按从少到多排队,失分较多,还有同学由于大意看错多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将多少由多到少,大小等详细讲给同学。

第八大题请用4、6、10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共8分)这道题由于平常练的比较多,所以学生得分较高。

第九大题 看图在方框里填数。(共6分)这道题失分主要是由于没数清数,今后要在学生做题态度上多下功夫。

第十大题看图列式。(共26分)这道题主要考学生对图画应用题的理解。第2题和第4题同学们失分比较大,特别是第4题平常练习时遇到的较少,有一部分同学不理解题意。还有一部分同学不理解减法让总数相减,总是让多的减去少的。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找出所求问题,弄清求一共有多少就要用加法算,求部分或者还剩下多少就用减法算。另外还要从看图说话练起,要求学生把从图上看到的和自己对图意的理解说出来。

1、本次考试可以明显看出基础好的学生与差的学生的差距,这次考试部分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是对学生基础知识,计算及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全面的检查,基本上能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状况,从考试情况来看,本班90分以下的学生还有不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反思。“态度决定一切”。其实学生的试卷很能反映出孩子的真实水平、真实态度。这一次考试可以看出平时学习态度不认真,做作业不专注。因此着重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3、从填空题的失分原因来看,学生认字量少,读题不认真,数的概念不清。

四、下阶段的教学措施:

1、继续做好常规教学工作,深入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批改作业,积极听课学习他人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进一步强化。要面向全体,兼顾速度要求,同时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

3、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人文关怀,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让板着面孔的数学露出笑脸,让愁眉苦脸的孩子露出笑容。

4、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书写的指导,在学习态度和书写规范上提高标准并持之以恒地教育和训练。

5、加强关注学困生,做好辅差工作。多给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多给予鼓励,使学困生重拾学习的信心,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6、多与家长沟通,争取得到每位家长的支持,使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教育下学好数学,为今后中、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每次考完后,同学们最关心的是分数,试卷发下来,分数高的同学兴高采列,分数低的同学垂头丧气。我觉得最要紧的不是分数,而是要认真做好考后分析。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gt;gt;gt;期中考试后试卷分析:找出出错原因

一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第13篇

初二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有这样一道试题:如图1所示, 在△ABC中, DE为△ABC的中位线, EF//AB, 你能说明EF是△ABC的中位线吗?由于笔者批改这道题, 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这样解答的:

笔者奇怪地是, 为什么这么多学生没有从中位线的定义出发, 而是利用中位线的性质“想当然”地证明中位线呢? (注:本学期并没有补充三角形中位线的逆定理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

二、原因分析

笔者经过认真地思考, 认为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

1) 在新授课中, 教师偏重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教学, 而轻三角形中位线概念教学, 致使学生对中位线性质的理解、运用更为深刻。2) 根据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安排, 三角形的中位线被安排在中心对称图形这一章, 在特殊平行四边形之后, 根据前面的学习, 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图形的性质与图形的判定互为逆定理的认知经验 (如平行四边形) , 学生根据这样的认知经验完成了以上的证明。3) 当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发生碰撞时, 学生偏向用合情推理替代演绎推理“蒙混过关”。

三、几点思考

(一) 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要变“规定描述”向“引导建构”转变

数学概念是抽象化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也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 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实现迁移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数学概念高度的抽象性和客观性, 常常使得学生无法领悟数学内在的涵义。因此, 数学概念教学常常要化“规定描述”为“引导建构”, 重在学生感悟。

案例1“规定描述”的实录:

(教师出示含有中位线的三角形图形) 。

教师:已知点D、E分别是△ABC两边上的中点, 连接DE, 同学们知道线段DE叫做△ABC的什么线吗?学生 (若有所思) :……

学生1 (可能课前预习过) :中位线。教师:对!我们把线段DE叫做△ABC的中位线。这个概念很重要, 同学们要记住哦!

评析:上述案例, 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教师以权威的形象将概念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 而且概念的学习缺乏合理的生成基础, 这种让学生记住概念描述, 消化概念内涵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负面情绪。

“引导建构”做法尝试: (教师出示△ABC的图形) 。

教师:我们已学过三角形的有关线段, 请同学们在图中画出△ABC的中线。学生 (动手画图中) :……教师:三角形有几条中线?它们是什么点之间的连线?众生:三角形的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教师:在图中, 若D、E、F分别是AB、AC、BC中点, 请同学们在图中连结DE、DF、EF。 (稍等片刻, 让学生完成操作) 。教师:这三条线段都是什么点之间的连线?众生:中点之间的连线。教师:这三条线段称为△ABC的中位线。你能否根据刚才的画图, 写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吗?试试看! (学生直接将定义写在练习纸上, 然后交流, 稍等片刻后, 教师让一名学生将定义写在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自己概括出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教师结合图形强调) 图中的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则线段DE就是△ABC的中位线。 (稍作停顿, 作思考状) 。教师:同学们, 你所画的三角形中有两种特殊的线段, 你发现了吗?众生:中线、中位线。教师:不错!能说说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吗? (学生思考中) 。学生1:都是线段、都有三条。教师:不同之处呢?学生2:中线是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中位线是两边中点的连线。

评析:改进以后, 教师没有急于发出权威的声音, 而是选择相信学生, 从学生熟知的三角形中线出发, 逐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操作, 让学生自己思考建构起“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数学知识, 更让学生获得了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考经验。同时, 还顺水推舟式地比较了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 课堂教学多用追问, 引导学生思维由合情推理向演绎推理转变

数学发现靠的主要是合情推理, 而数学结论的整理主要是靠演绎推理。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 “演绎推理是确定的, 可靠的;合情推理则带有一定的风险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 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也就是要求学生在获得数学结论时要经历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 在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之间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 避免仅靠操作确认、直观判断的低层次思维。

案例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

(读题之后, 很多学生大声回答相切) 。

点评:上述案例中的教师在捕捉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后, 并非立即否定学生, 指出其错误, 而是通过不断的追问, 一步步暴露学生的思维漏洞, 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产生错误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错误的直观判断转向理性的思考, 从而避免出现“蒙混过关”的思维习惯!

(三) 课堂教学善用类比方法, 引导学生思维向“正迁移”转变

美国心里学家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指出, “只有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的时候, 意义学习才发生了”。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配合学生的经验, 针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及认知表征方式, 恰当地组织教材, 以使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前后衔接, 从而产生正向学习迁移。笔者认为, 课堂教学中类比思想的运用, 恰是实现目的的途径之一。

案例3“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

(在教师引导学生连接四边形对角线, 将四边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来研究, 解决了该定理的证明之后) 。教师: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这个定理吗? (停顿了一会无人作声) 。教师:同学们是否还记得通过添加平行线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请说说思路。学生1:如图3, 只要过点C作CE//AB, 则有∠1=∠A, ∠2=∠B, 因此, ∠A+∠B+∠ACB=∠1+∠2+∠ACB=180°。教师:好!受此启发, 同学们能够仿照上面这种证明思路来说明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吗?

学生2:能, 如图4, 过点D作DE//AB, DF//BC, 则∠1=∠A, ∠3=∠C, ∠2=∠B, 因此∠A+∠B+∠C+∠ADC=∠1+∠2+∠3+∠ADC=360°。

教师:很好!这种证明方法我们是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证明中联想到的, 体现了数学中的一种类比思想, 通过类比三角形来证明四边形的相关性质。

新课程标准指出,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因此,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 只有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 才能实现教学思维、方式的有效转变,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摘要:本文从一道期中考试题出发, 对学生答题不理想情况进行剖析, 并结合以往案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并提出三点教学行为的“转变”。

关键词:反思,转变,中位线,正迁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第14篇

1.(1)7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4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2.按要求写数。

3.50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74和72中间的一个数是( )。

4.小云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可以得到两个( )形或两个( )形。

(1)爸爸买一辆 和一个 ,一共要付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endprint

一、我会填(26分)

1.(1)7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4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2.按要求写数。

3.50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74和72中间的一个数是( )。

4.小云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可以得到两个( )形或两个( )形。

(1)爸爸买一辆 和一个 ,一共要付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endprint

一、我会填(26分)

1.(1)7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4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2.按要求写数。

3.50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74和72中间的一个数是( )。

4.小云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可以得到两个( )形或两个( )形。

(1)爸爸买一辆 和一个 ,一共要付多少元?

五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第15篇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一班数学。经过这次中期考试具体情况如下:平均分74.9,及格率83%,优秀率45%。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班的两极分化很严重,学习好的很好。不好的很差。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抓中优生慢慢提高差生的方法教学。我感觉这还不够。我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

一、认真备课,我认为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能够做到尽职尽责上好每堂新课。让学生充满学习的兴趣这才是关键。而且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五、发展中差生:对那些数学基本功差的学生要求严格。从计算能力抓起。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逐步的提高。

二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第16篇

二年级1班学生的特点是:注意力容易分散。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没完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期中数学成绩平均分88,优秀率50%,及格率98%,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这种成绩真的很不好,我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其中的原因及以后应对的措施。

这次期中考试的主要问题有:

学生方面:

(1)学生的审题能力还有待加强和提高,二年级的孩子识字量有了大的提高,但是理解能力尚有待提高。考试已不再读题,但还有一部分学生需要适当点拨。今后教学中要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

(2)学生在做题速度较慢;有的比较马虎,出现漏做,抄错数字等现象,且大部分学生还不能自己主动检查,平时的教学重要多提醒,多练习。

教师方面:

(1)平时教学中,教学方法不科学,效率低下。上课讲解不具体,上课不太注意学生的反馈。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学生缺乏跟踪辅导,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点急于求成。

(2)课堂教学管理经验缺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能持之以恒的加

以培养,不太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师生关系僵硬。导致班级学习环境不健康。今后采取的措施和努力方向: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从学生审题上下大功夫。交给学生审题方法。让学生学会审题,做到不丢题,不读错题意。必要的题让学生学会画题眼。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平时加强计算训练,注重练习,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加强个别辅导,对学困生不放弃。

3、多听三四年级老师的讲课,多学习有经验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并主动邀请同级部老师和有经验的老师老听自己的课,让他们提提建议和意见,促进自己的进步。

4、向本级部李敏老师学习,把本级部的5班当做我第一个奋斗目标。把下一学期三年级县统测第一名当做自己奋斗的第二目标,把本级部数学成绩综合名次全县第一当做我的第三个目标。

六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第17篇

红寺堡区第一小学 苏筱

通过这次中期测试我发现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昏昏欲睡,真是这种感觉。我没去试做每一道题,但大略的浏览了一下每道题,这些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甚至有些是书中原分不动的。题的难易程度适中,均分应该在八十五分左右,可这次勉强82分,总之这次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下面我将本班成绩及试卷情况做一分析。

我班参加这次考试的共60名同学,我对他们的及格率和优秀率作了如下统计:及格率95%,优秀率50%,平均分82.35分,最高分99分,最低分28分,从统计的这些指标看,成绩没有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现在我对各大题的得失分情况作了统计,从试卷情况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应用题失分最严重,由于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所以失分较为严重.好多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自己求出来的是什么,甚至单位“1”的量也找不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关键是找单位“1”,这是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首要策略。)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困难。我想我们在教学中要在这个方面有所侧重,才能有较好的成绩。

2.计算能力有待提高。本次考试,学生计算题成绩很不理想,几乎所有学生在计算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失分现象。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解方程两题,有37人出错,均失分3分左右。由此可见,我们在这方面还极为欠缺。这里不光有粗心的习惯问题,有些同学就没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在分数乘除法、在分数的简便方法计算中都出现了不少的错误。

3、班级学习氛围很差,没有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主观上还没有“我要学、我乐学、我勤学”的意识。上课学生积极性不高,从来就没有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不举一反三。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不认真审题,不细心答题,大多学生计算太粗心,不检验,丢分多。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对教材钻研不够,在教学生前,教师必须对所授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而我是第一次带六年级,对教材不熟把握不住重难点,有没深入研究教材,只是看了一遍教案,做了一下书本中的习题,感觉还行就上课了,这样在课堂中就出现了给学生讲不透彻讲不到位,走了很多弯路,课后进行辅导。大家都知道,热剩饭没人爱吃也不长肉的道理吧,所以当你一节课上不成功,课后怎样补救效果都不会怎么好的。

四、改进的措施;

1、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变换方式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合理利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多关注差生,对上课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并且随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上课作到精讲多练,作到面向全体学生。

4、多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多听听经常任教毕业班老师老师的课,来弥补自自己的不足。

优化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途径研究 第18篇

一、在玩中,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唱歌跳舞、摆弄小玩具、参与老师组织的一些表演和游戏等的兴趣, 是非常强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就要“投其所好”, 充分利用这些活动来开展教学, 使学生在活动中, 不知不觉即学到应学的知识, 形成技能, 同时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例如, 在学习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人教版, 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 之后, 做巩固练习时, 我即引导10名学生上讲台做开汽车游戏, 以上台学生的名字为汽车停靠站点的名字, 学着学生们熟悉的公共汽车上报站名的形式, 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练习。如, 我说, “前方到站:李琳琳同学站, 请李琳琳同学下车”, 这时请其他同学做减法计算, “车”上还有几名同学。又如, 我说, “前方到站:李琳琳同学站, 请李琳琳同学上车”, 这次改成“上车”, 请已经“下车”的李琳琳同学再次上车, 此时请学生们再做加法计算“车”上还有几名同学。如此多次, 加减反复, 举一反三, 学生们对包括“6—10”在内的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就会非常熟练了。这样, 既激发了学生参与以游戏为载体的课堂计算练习活动的积极性, 为学生们提供了说话练习机会, 还热烈了课堂气氛, 会取得很好的活动效果。

这个过程中, 教师既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名某个同学做相关的计算, 进行一对一辅导,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使全体学生将此活动演变成计算比赛, 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尤其后者的这种竞争性练习, 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学习上的浓厚兴趣和竞争意识, 提高学习成绩, 是非常有效的。

二、在动手操作中, 使学生乐意学、学得会

有孩子会将某些东西拆得七零八落, 被家长斥责为“熊孩子的破坏”。但在这个过程中, 只要不是有意破坏, 孩子在这个“拆”的过程中, 感受到的却是一种探究者的乐趣, 当也会有疑惑、困难与挫折等感受, “探究者”的角色却是无疑的, 这也是孩子的好奇心与爱动天性使然。将这一点放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教师也可以指导他们去充当数学知识“探究者”的角色, 去感知生活现象中某个知识点的存在, 借助探究产生对该知识点的感性经验和运用理解, 进而形成关于该知识点的表象和内在规律的综合, 形成有关该知识点的概念, 获得抽象的知识。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发现”某些数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非常有益的。毕竟, “小孩子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开始, 然后到抽象的” (钱学森语) 。

例如在学习第3单元的“分与合” (人教版, 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 一节时, 我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一些小的好吃的带皮坚果, 便于学生在课上操作使用, 以在具体的玩耍操作中学习“分与合”知识。具体到课堂活动, 我让学生均拿出所带小坚果中的5个 (粒、颗等) , 摆放在桌子上, 然后开始讲故事:“有一只小兔子, 妈妈给了他 (她) 5个小×× (坚果名字) 。他 (她) 自己想分成两份, 如果左手中放1个 (粒、颗等) , 右手中应该放几个 (粒、颗等) 呢?”然于示意学生在桌子上分一分自己的坚果, 摆出摆放的结果。然后接着讲故事, “如果左手中放2个 (粒、颗等) , 右手中应该放几个 (粒、颗等) 呢?”如此接下去, 直至几种情况全部分完。这一过程中, 讲故事的形式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了集中;亲自动手分一分, 既满足了学生的对数的“分与合”的经历性感受, 也满足了其玩耍的需要;以坚果做学习的“道具”, 是因为学习完后既可以吃掉, 又满足了孩子吃美食吃零食的愿望。这就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空前高涨, 愿意学习数学, 也可以学会数学了。

三、善于表扬, 委婉纠错,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找到前进的方向

学习过程中, 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是很正常的。来自于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成长, 决定了成绩是主要的。这时, 教师就要不吝惜表扬的话语, 对学生的点滴成绩与进步, 给予衷心而恰到好处的赞美与肯定。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说:“人类本质里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在学生的学习中, “驱策力”就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且是“本质”的“深远”的需求。所以, 对于来自自己老师的表扬, 正好是学生内心深处非常所期待的、渴望的, 这也是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成就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当然, 表扬、肯定、奖励等所采取的方式, 并不仅局限于话语, 一个满含爱意的眼神、一个轻抚的动作、一份轻轻的鼓掌、一个红红的对号、一朵美丽的小花等等, 只要是孩子喜欢且为道德所提倡的, 都可以。

另一方面, 学生学习过程中, 出现错误也是自然又正常的事情。批评的方式并不可取, 这会打击学生对后面的数学学习的信心;且学生已经受到了来自于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刁难”, 就不应再受到来自教师的第二次“刁难” (批评) , 否则对一个正在学习中的六七岁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 是很不公平的。此时, 教师唯一需要做的就是, 以委婉而谨慎的语言、和蔼的态度, 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 并帮助其改正、示范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 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正确方向。

总之, 优化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并不仅限于此。但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都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育的特点和教学规律, 结合教学目标, 恰当运用让学生感到愉快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愿意学数学, 乐于参加到教师的教学中, 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摘要: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要取得高效, 必须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引导他们在玩中学, 多动手, 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多种活动和操作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通过不断表扬和鼓励, 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上一篇:试析近代中国战争赔款下一篇:政绩观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