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2024-05-22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精选11篇)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第1篇

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实践活动

实践证明:初中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习数学知识必须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己去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探索新知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在实践操作中得到亲身体验。

精心设计练习,诱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而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反馈的手段,而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因此,教师要尽心设计课堂练习,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满足其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条件,达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目的。

建立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一是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愤悱”心理状态,或在问题中融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二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探索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抓住契机,让学生产生新的需要。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的岔道口指路,使学生能动地发展。数学的核心是思考,而有价值的思考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余地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教学时要遵循教材的意图,创设空间让学生在经历了一些自我亲身探究后主动获取知识。

2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在探究实践中,培养合作自学的方法

小学数学涉及面比较广,而在数学世界中,一个问题常常有许多种方法来解决与处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比较好的机会来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也可以分享其他学生的解题方法。笔者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有讨论,也有争辩,且在小组讨论及争辩过程中可以升华学生的解题思路,可以多途径来分析问题,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点之后,笔者就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实践性的问题:为一个制作铅笔盒的厂家设计出一种可以摆放50枝铅笔盒的纸箱,题目要求制作纸箱的纸板要最省。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可以明确的是40枝铅笔盒无论如何摆放,其体积是固定不变的,而变化的则是表面积。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动手自己操作一下不同的摆放形式所产生的形状,然后分组学习探究不同的摆法的表面积之大小,接着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中比一比哪种方法的纸板最少。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学生小组探究中很轻松地获得探究体验,收获不少。笔者也发现,通过小组合作的思考,学生很快找到几种方法,这就是集体智慧火花发生碰撞所产生的结果。同时,笔者发现,运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可以比较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比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境创设缺乏针对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让学生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精心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情境教学可以使单调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具体的情境中对问题有更具体深刻的认识。情境教学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个别教师为了强调个性和新奇,创设情境时会安排一些不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这就不利于课堂教学氛围地活跃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在讲“认识认识对称图形”一节时,教师就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例,比如圆、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等。,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突出新颖选择一些联系不紧密、不容易让学生联想的图形来创设一个情境。这就使得学生不容易明白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而且更容易迷惑。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第2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的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体验探索的艰辛,分享成功的喜悦。因此,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是造就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综上可知,形成不用任何人督促、监督,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约束的一种自在、自觉,并能持之以恒的甚至终其一生都能维持下去的学习能力非常必要,这正是自主学习能力所要求的。

4数学兴趣教学

开展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具有好奇、好胜、注意力不持久、易分散、理解力差、记忆力好的特征,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手段。采用游戏式教学,激发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让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在快乐有趣的气氛中学会、学好。但我们也不能无限制地运用游戏教学,有研究表明,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是逐渐降低的。根据这一点,我们应把游戏教学放在低年级中。一般情况下,低年级学生只能连续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产生迫切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如:“小猴子最爱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同样大的饼,拿出一张饼平均切成3块,给小猴1块。(小猴得到这块饼的1/3)。中猴见到说,‘给的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就把第二张饼平均切成6块,给中猴2块。(中猴得到这块饼的2/6),大猴见到更贪心地说,‘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张饼平均切成9块,给大猴3块。(大猴得到这块饼的3/9)。你们想一想,哪只猴子分得最多?”学生回答正确后再设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这时教师就可以揭示课题,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就清楚了。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学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数学意识。

组织动手实践,直接助推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这是新课改特别强调的理念。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促进学生的数学活动,本身就具有引导的意义。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第3篇

一、让数学教学自然化,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表面上看, 数学这门学科枯燥乏味, 但把它同相关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 学生就会对它产生极大兴趣, 就会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

例如, 在讲黄金分割时, 可以向学生介绍植物中千姿百态、生机盎然的叶子, 尽管它们的形式随种子而异, 但它们在茎上的排列顺序是极有规律的, 你从植物茎的顶端向下看, 就会发现每层中相邻两片叶子约成137.5°角, 经植物学家鉴定:这个角度对叶子的采光和通风都是最佳的, 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圆的一周是360°, 360°-137.5°=222.5°, 而1 37.5°:222.5°≈0.61 8, 可见叶子看似随意的排布, 竟然隐藏着神奇的0.618!

艺术家发现, 遵循黄金分割来设计人体形象, 人体就会呈现最优美的身段。科学家发现, 当外界环境温度为人体温度的0.618倍时, 人的感觉最舒适……

德国数学家凯普勒把黄金分割视为几何学中的宝藏之一。

音乐家们发现, 将手指放在琴弦的黄金分割点处, 乐声就愈发洪亮, 音色更加和谐……

建筑师发现, 遵循黄金分割法去设计, 殿堂就更加雄伟庄重……

数学家华罗庚的0.618法 (优选法) 广泛运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领域中, 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 造福于人类并让人折服, 可见黄金分割的美, 无处不在, 它充分体现了数学中的美。

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 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打开教材, 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

二、联系生活实际,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教学过程中, 多讲些生活中与数学关系密切的实例, 理论联系实际,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使用价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才会有自主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 用这样的一例, 在北半球的一个工作站有一间房子面向正南, 假定房檐离地面3m, 窗台高80cm。如果冬天太阳最低时, 正午光线与水平面的交角是31°;夏天太阳最高时, 正午光线与水平面的交角是78°。如果你是一名建筑师, 那么房檐设计为多宽, 才能正好在夏天使阳光进不了房子, 而在冬天让太阳光线最大可能的照进屋里, 怎样设计?这是一个实际生活问题, 解决它的关键是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 正确画出几何图形, 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一过程可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完成。通过同学们的分析算得出, 只要把房檐的宽设计为46.2cm, 就能保证夏天阳光不进房子, 而冬天阳光却可以照进屋里达4.52m的深度。

三、利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要求数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常规的思考方法, 还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例如:已知:在△ABC中, AB=AC, 在AB上截取BD, 在AC的延长线上截取CE, 且使CE=BD, 连结DE交BC于F, 则有那DF=EF, (1) 请证明这个结论, (2) 如果CE=2BD, 是有E=2DF, 那么当CE=3BD时, 有怎样的结论成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请写出来。

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 教学时, 可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 要求学生从画图的过程中结合已知条件寻找规律, 再分小组交流讨论, 然后由学生解答过程。

有的学生证明 (1) 时, 过点D、点E作BC边的垂线, 分别交BC及BC的延长线于点G、H。然后证明△DGB≌△E-HC, ∴有DF=EF。

还有的证明 (2) 时, 从图和已知条件中得出规律, 当CE=3BD时, EF=3DE, 规律为CE= (n为正数) 这时有EF=nDF。

通过证明, 学生共同探究和分析, 从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方面, 真正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又如:一个用黑白两色的皮子缝制而成的足球, 已知该足球有白皮20块, 那么这个足球上有黑皮多少块?

让学生猜想、推测、联想足球的组成, 同时考查了学生日常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解析:每块白皮是六边形, 而每块黑皮是五边形, 每块白皮的三边分别与黑皮缝合, 另外三边分别和白皮缝合。

假设黑皮有x块, 则黑皮共有5x条边, 已知白皮有20块, 每个白皮有且只有3条边必须和黑皮缝合, 所以白皮共有3×20=60 (条边) 必须和5x条黑边缝合, 从而有方程5x=60, 解得x=12 (块) , 故这个足球上有黑皮12块。

通过猜想、分析, 最终同学们得到了答案, 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第4篇

关键词:情感;课内;课外;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81-02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情感、课外及课内方面入手:

一、情感方面:

1、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二、课内方面:

除了要重视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要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叛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主、互不相容,也可以相互运用。

课内的具体措施有:

1、开始阶段关健的一环就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并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反省认知”和不断改进的能力,从而达到不完全依赖老师也能把功课学好的目标,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归纳为培养五种能力即:能分析关键字句和符号标记;能读懂字意,句意,式意,例题意;能分析写出标题;能找出教材中的主要句段;能用不同颜色笔画出重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到“三读”。第一遍粗读:即扫清文字、符号障碍,了解本节大概内容。第二遍细读:即读句,逐句解释,把课本中某些省略了推理依据或中间运算补写出来并对课本中重难点加圈加点作记号,第三遍精读:即在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知识,完成练习后,再重点分析关健词,重点句子,归纳总结和写学习体会,教师常采用提问,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并注意与家长逐步配合逐步培养。上课时大至步骤如下:

(1)开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自学提纲进行讨论小测,约二十分钟,练习做完自检或他检相结合。

(2)教师用十分钟左右答疑精讲。

(3)用十分钟左右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4)用五分钟左右由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经验,调节学习行为。

2、经过一般时间以后上课大自如下:

(1)先按照好中差组成的学习小组讨论解决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约十分钟,课前预习中的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及课后练习和自己学做教具。

(2)由小组长或教师解答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因势利导讲解重难点内容约十五至二十分钟,如果问题小组能够解决,由小组长或其他同学上讲台讲解例题,能够用教具讲解的尽量由学生用自己做的教具讲解。

(3)用十分钟左右做教师或学生出的自测题,自测题的内容不宜过多,难度适中,做完后由学生交换批改订正,教师抽查部分自测题,了解存在的问题。

(4)小结由教师或学生进行总结约五分钟,最后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始教师可出自学提纲到后面渐渐地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出。

2、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三不讲是: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3、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第5篇

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如本人在教学面积计算时,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想一想等启发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基础推导出来的;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平行四边形是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梯形是通过拼合成平行四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导学生在这些关键的地方思考,把面积计算知识系统化,既沟通了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了思路,又渗透平移、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圆的面积”时,就是通过“化圆为方”的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实验操作、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浅谈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6篇

赵永红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知识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也就是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生能真正“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带着问题走向老师”,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使学生的潜能得充分发挥,从而构建起学生自主习得的课堂教学方式,以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被动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谓自主学习,是以这种理论为依据,教师精心创设情景,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的知识课堂学习模式。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学习,获取知识。那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习得的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引起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引起学生参与动机,引导学生观察、探究,促使学生想学要学。这就为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提供了原动力。在低年级教学中我常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数学知识。如在教学《4乘法口诀》一课时,我通过创设编1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编顺口溜等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二、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课堂教学需要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减少教师课堂活动量,相应地增加学生自学和思考、读书和质疑、讨论和交流等方面的时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自主发展服务,落实素质教育。但一些老师担心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只以使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确,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的大都是优生,后进生只是在一旁观望。其实,我想只要教师注意提供机会,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如,我在编排座位考虑学习小组中优差生比例搭配,一般四人为小组,“一优一差两中”。上课伊始,“组间合作读书和质疑”开始,有小组长主持,各组成员提出预习中产生的疑问,并尝试互相解答,这个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质疑甚至答难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在预习时间动脑想、动手记,在讨论时动口说。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参与者,都是主角,都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组间质疑后,剩下的一些理解不深刻的问题就是课文的重难点了。接着就进行“班内质疑并讨论、交流”,问题大多由优生提出,教师相机以疑导学,设一些放缓坡度的小问题,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中下水平的学生。这就提供了人人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人人都有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思考、讨论的条件和机会,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三、指导条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显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研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学会”过度到“会学”。(1)提供动脑思考的机会。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动手实践不是数学教学目标,其作用只是为学生动脑思考提供材料,让学生更好地动脑想数学、理解数学,而且动手实践离不开动脑思考,动手固然重要,动脑却比动手更重要!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

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设置疑问,让学生勤于动脑;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让独立思考与互相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创设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2)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

数学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是有效的途径。同时,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使学生无疑处生疑,孕育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使学生善问,会问。在“9的乘法口诀”这节课中,师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提问:“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巧于解决问题。

四、提供时间,使学生有空学习

陶行之先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教育格言:解放头脑,使学生能想;解放双手,使学生能干;解放眼睛,使学生能看;解放嘴巴,使学生能谈;解放空间,使学生飞进大自然、大社会;解放时间,使学生能有空学习、干事和娱乐。学习是一个自我感悟的过程,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是建立在主体思维参与的基础之上的。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去自主的探索。课堂上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物质保障。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只有通过自己思维的积极运转,才能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实现知识的迁移——而这,是需要时间予以保障的。如果说课堂上只有教师演独角戏的时间,而没有学生真正去紧张思维的时间,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不具吸引力的,甚至是枯燥无味、容易跑神的。所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的探索,这样才能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落在实处。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第7篇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这就告诉我们搞教育的,不应该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学习习惯,而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氛围,唤起主体意识,激起需要,才能真正去调动学生自身的潜能,使他们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特别是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更应如此。怎样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意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笔者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一是要求理解乘法的意义,形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的观点;二是要求学会分析、理解几个几是多少,并掌握类推的方法。笔者在这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用5根小棒摆好的5把小伞,从屏幕里一个接一个地飞出来……这样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活动中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起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二、诱导思维,使其乐学

乐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知识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地诱导其思维,帮助其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其乐学。

三、自我评价分析,使其会学

评价是课堂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答案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了评价自己,因为,在评价别人时,自己必须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四、分层指导训练,使其善学

由于一个班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好。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把他们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合成四人一组的小组。依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的目标。组织形式实行全班分层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措施和手段,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争取进步。

谈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8篇

一、数学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

任何学科都由一些基本的元素组成, 数学也不例外。数学基础知识首先是最基本的概念。概念是我们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在学习概念过程中要注意与之有关的具体实例。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 它是对客观事物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只有对事物的背景有了清晰具体的认识, 才能很好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从而加深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从问题的定义出发, 从实际问题的基本点出发是解决问题的最一般的思路。因此, 学生在自主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给事物下定义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方便, 所以要充分注意概念的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自主学习中应如何自主学习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呢?首先, 要明确是为了解决哪一类问题引入了这一概念。其次, 要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也就是这一概念应具备的条件。最后, 要认识到学习这一概念有什么作用, 即这一概念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服务的。

对于定理、公式、公理的学习和对于概念的学习又有所不同, 不能把学习概念的方法机械地用于对定理、公式、公理的学习。概念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作好的规定。而定理、公式、公理则是从概念出发而得出的解决某一问题的一种方法, 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它来源于概念, 但是又高于概念。因此,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对定理、公式、公理的学习:首先, 要明白这一定理的证明过程, 它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主要用于解决哪一类型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能得到哪些结论;其次, 要明确应用这一定理的步骤是什么;最后, 要明白这一定理提供的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二、数学解题能力的自主学习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解题。”教学实践同样表明, 学生在数学课上也是对解题最感兴趣。可以说, 数学学习的中心问题是解题, 解题的成败决定着学习质量的高低。问题的解决是提高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最主要的环节, 那么如何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呢?

1. 学会推敲

推敲是为解题服务的, 解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智慧的生成, 所以在解题时一定要仔细推敲问题, 对于问题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并使思维紧紧围绕着“中心问题”而展开。对于问题中的关键词, 第一, 要清楚为什么会出现关键词, 关键词本身的意义及在问题中反映的具体意义是什么;第二, 出现这一关键词对中心问题的解决有什么作用;第三, 怎么利用这一关键词, 怎样处理这一关键词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联系, 一步一步走下去。推敲关键词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是解题的基础, 能否迅速地推敲领悟关键词的含义及作用, 是解题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1) 通读全题, 领会主旨。读懂题意, 领会要解决的中心问题。这是推敲问题中“关键词”的前提。问题中某些关键词的出现与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息息相关。因此, 只有把握题目的中心问题, 细心推敲关键词, 才能深刻体会理解这些关键词的深层意义及作用。

(2) 借助问题情境来推敲关键词的含义。问题情境就是产生问题的具体环境, 如上下句、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等。对词语的本义、隐含义、概括义的理解, 一定要联系该词语所在的具体问题环境。

(3) 结合中心问题推敲关键词的意义。确定某些关键词的意义, 必须紧扣中心问题, 要注意内容与方法是否统一, 有时中心问题指代的内容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可用, 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用力求精练的语言来加以概括。

(4) 结合表示手法来推敲关键词。如一些问题往往采用明示或者暗示等表示手法来使用一些关键词, 此时应首先弄清它的本义, 然后结合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来推敲它的明显意义或者暗示的内容和方法。充分利用关键词的明示或暗示的作用解决问题往往非常直接、有效、快速。

(5) 运用理解概念的基本技巧来推敲关键词。对问题中出现的一些概念进行推敲, 通过筛选问题中的有关信息, 选出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来组织问题的答案。

2. 注意暗示

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地阅读、理解、分析, 注意挖掘问题本身所提供的暗示信息, 这可以帮助我们全面领会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准确而快捷地找到答案。数学题目本身的暗示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有的甚至还留有一定的探索空间, 学生在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对数学题目本身暗示信息的捕捉, 这样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 有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那么应怎样寻找暗示呢?首先, 要注意数、字母或图形等基本的数学符号的框架、结构、形式。数学符号是数学抽象思维的产物, 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载体。它能简单、明了地提示数学中的一般规律。它所暗示的信息常常是解题的前提和捷径, 是由未知转向已知的“催化剂”, 既能诱发解题思路, 又能优化解题过程。在数学解题过程中, 可通过深入观察数学符号暗示的信息源, 找出暗示的条件、结论、关系、方法、性质, 激活学生平时记忆中贮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联想有关概念、定理、公理、公式、法则等,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其次, 要注意关键字、词。关键字、词是表述数学题的一种重要工具, 深刻理解问题中的关键字、词, 利用它们的暗示信息, 是快速解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3. 熟化处理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化未知为已知, 也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已知问题。那么, 如何转化问题呢?

(1) 尝试转化为一般的基本方法, 基本结论, 基本图形, 基本模型。

(2) 转化成一个特例, 充分考虑问题的特殊性, 探寻特殊中包含的一般问题。

三、课堂上的自主学习

有人认为, 在课堂上, 有老师的精心讲解, 学生只要跟着老师走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在学生的成长中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课堂毕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 如果课堂上自主学习做好了, 那么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 如果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工作没有做好, 那么在课下就要花费好几倍的时间来完成对课堂上的内容的学习, 并且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那么, 在课堂上应如何自主学习呢?要知道这节课老师讲的重要结论有哪几个, 有什么作用,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方法, 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 自己在用这些方法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第一步做什么, 第二步做什么, 第三步做什么。只有心中有数, 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从而轻松地掌握所学的内容。有方法、有步骤地解决问题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四、思想上的自主学习

要搞好自主学习, 除了要注意数学知识、解题、课堂的作用, 更要重视思想修养的作用。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 又要有审时度势的巧干。而在这实干和巧干的过程中,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思想上要牢固树立一切问题都是纸老虎的观念, 在战略上藐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战术上重视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天下大事, 必做于易;天下大事, 必做于细。从容易做的地方入手, 循序渐进, 做自主学习的有心人。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第9篇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兴奋感,学习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更加活跃、想象更加丰富、记忆更加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新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目标.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呢?笔者认为,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

比如,在“图形的旋转”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采用一个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游戏给出“F”形状的方块时,笔者提问学生该如何往下放,学生兴致高涨,有的说用平移,有的说旋转,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旋转的性质.学生被这游戏所吸引,此时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有着强烈的欲望和兴趣,进而学习新课,效果更佳.

二、传授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已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当学生掌握了方法,掌握自主学习应具备的基本功,他们才能够真正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1.鼓励猜想.数学猜想,是指根据已知的条件和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做出的一种判断,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假定性,可真可假,是一种探索性思维.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条件,鼓励学生敢于猜想,敢于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比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阅读并填空:(1)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ABC与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DEF的周长分别为 ,周长比为 ,面积分别为 ,面积比为 ;(2)边长为3,4,5的直角三角形与边长为9,12,15的直角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 ,周长比为 ,面积分别为 ,面积比为 .

由(1)(2)你能得出什么猜想?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独立完成上述填空,再观察、思考、猜想得出结论.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加以引导,使其进一步思考,得出结论,然后证明结论的正确性.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比单纯的“教师讲解,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勇于质疑.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参与得比较少,所以学生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遇到问题之后,学生通常会有两种表现,有的学生会主动去问教师,然后解决困难;而有的学生则不敢去问教师,只好采取回避的态度,不去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自主学习的过程指的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想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会总结与反思.一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后的总结与反思;二是指导学生对阶段性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反思.不管哪一种归纳反思,教师都应当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认真的总结.比如:上完一堂课,我学到了什么?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通过反思学习活动,学生能发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提高自我总结、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策略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兰福春.初中数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1):86.

[2]赵秀杰.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新课程,2011(4):132.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第10篇

课堂情景就是在上新课时,教师通过创设与新课内容相关情景,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驱动学生内在潜力,激发他们对新课内容迫切学习的心理,激发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驱动对新知识探索动机,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通过教学实践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因为多媒体可以数学内容直观、形象、立体化地展示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观其形、思其术、算其数,做到数形结合,很容易从感性的数学素材提炼成数学概念,推出数学公式,将抽象的是数学概念形象化,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例如在教学圆柱体、圆锥体时,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绎圆锥体、圆柱体形成,不同颜色线条运行轨迹十分清晰,学生顿悟,圆柱体就是矩形以一边为轴旋转360度形成的,圆锥就是直角三角形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360度形成的,不仅如此,圆锥圆柱关系一目了然,还自主探索它们体积公式,兴趣盎然。

数学教学中,渗透美学知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数学里有很多美学知识,我们设计窗子,左右对称,窗子给人一种对称美感,如果我们设计成左右窗大小面积不一样,看起来窗子不稳,有种倾斜感,学生看到生活的例子,感悟到数学给人美感,十分渴望学习数学对称图形。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习惯 第11篇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通过周边环境已学过的并掌握的知识去引发学生对新问题、新知识产生兴趣,进而发生疑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老师应欢迎学生提出疑问。当然,教学中“质疑”往往并不是某一个教学环节,而教师要时时有这么一种意识,即必须培养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立即提出探讨的习惯。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1、大胆猜想。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笔者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做量沙试验,在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也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吗?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进行探究,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笔者作适当引导,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加深刻。

上一篇:寻水的鱼作文700字下一篇:出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