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情景快乐教学

2024-05-23

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情景快乐教学(精选8篇)

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情景快乐教学 第1篇

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情景快乐教学

题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快乐教学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快乐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基本”,采取“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无味,精神倦怠,收效甚微。教学规律告诫我们,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尤如战场上的“指挥官”,“冲锋陷阵”的则是学生。能否协调好师生关系,能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把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和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也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贴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话很富有哲理。

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接触新教材四年来,专心研究,积极探索,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各种任务,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生动、和谐的语言环境,即“创设情境” 对教学很有帮助,是有效的途径。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乐学、爱学、想学,使学生在乐学的土地上不倦地耕耘。

稍微关注一下教育动态的人都知道,快乐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最热门课题。是的,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动、爱玩的,快乐的感受往往是他们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众所周知,当学生喜欢某个学科时,他们便会倾情投入,还会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和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尽量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对思想品德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营造“快乐课堂”,进行快乐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思想品德快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故事引领,情景导入,拉近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的距离。

记忆中的和现实中的思想品德课大多是严肃单调而又枯燥乏味的,通常称之为“政治课”,缺少了些人情味,不太受学生的喜欢,严重地影响了应有的效果。常听社会上有人要训诫某人时说:“来,我给你上一堂政治课。”其实我认为,新教材《思想品德》实施后,特别是山东版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们认识和

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是最富魅力的了。其用漫画、图表和文字所搭建的基本内容的平台,为师生提供了最能尽显才华的天空:时代的脉搏、历史的画卷;社会的斑斓、家庭的温馨;集体严明纪律下的磅礴气势与和谐有序、个性张扬各异所绘成的立体生活与风采多元,无不让人在课堂上耳目一新、舒心惬意,在课后使人心旷神怡、思绪流连。

尽管现在的教材内容已经较传统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教材的名称也已经从《政治》改为《思想政治》再改为《思想品德》,是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喜爱的。但不少老师的授课方式仍然较为僵硬,可能在情感上或习惯上仍然把思想品德课教学和政策连在一起,甚至划等号,因而导致了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放不开手脚,表情严肃,我称之为“中山装”式的表情。教学的关键是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入手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他的目的,都可以水到渠成。因此,要转变观念,在表情上要“脱下”严肃庄重但也可敬可畏的“中山装”,而换上轻松活泼的“休闲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的教学气氛,这是思想品德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不妨设想一下:专制、高压、充满火药味或冷冰冰的、唯师命是从的课堂里能有快乐的教学吗?所以教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只有师生之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可以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手段:讲、笑、叫、跳、点评、模仿……让学生自然无痕地融入教学之中,去感受知识、感受生活、感受快乐。要让课堂上的师生都达到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美起来的效果,要让学生感到上你的课是一种享受,快乐的课堂氛围才会让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

第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完善教学流程,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必须对所授学科阶段的整体内容,了然于胸,还须对前瞻性的知识有较熟悉的把握。唯有如此,才能在课堂教学时融会贯通地和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精剖细析,进而引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性思考。课堂教学是由若干个教学环节组成的,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教学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知识研讨、归纳总结等环节等所组成,这些基本环节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仍可使用。问题并不在这里,我要提醒的是:不管一堂课有几个环节构成,完成环节本身的目标设定无疑是必要的,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对于环节之间的过渡,有的教师未能引起充分重视,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有教师的虽然认为很重要,但因其没有特定的内容而觉得束手无策。可以肯定的说,忽略了环节过渡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如同车辆行驶要经过若干路段,但若不注意各路段的转接则可能导致翻车。不少老师一开口往往是:“上一节课我们讲了……今天我们讲……”、“这个问题大家已经知道了,下面我们来讲第X个问题……”,如此等等,平铺直叙、单调乏味。我很

欣赏眼下不少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说话,他们在提出某个问题之前,往往以一个人们很熟悉而又轻松的话题,自然切入,几乎不露痕迹。教师主持课堂教学也需要这种语言艺术,因为许多学生对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有下意识的排斥情绪,而如果在介绍一种知识之前,以一种他们所喜爱的又和待研究问题有巧妙关联的话题来引入,则能起到欲擒故纵的效果。例如我在“青春闪光”一课的对话导入—— 师:昨天散步银河公园,发现美丽桃花含苞待放,忽然想起一个诗句……生:什么诗句?师:谁写的己想不起来了,其中有一句很符合我当时的心情,叫——“人面桃花相映红”。生:(或窃议诗的出处,或笑谈“我”与桃花“相映红”)师:当时觉得这世间最美丽的,应该是桃花了,现在才发现——并非如此!生:那么,这世间最美丽的是什么?师:(略停)是面若桃花的充满青春活力的—— 你们。生:(非常开心地笑谈着)由生活中的拉家常式的问题入手,切入与之相联系的待研究问题,注重教学环节的过渡,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达到了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巧用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思维。

生活中没有幽默是沉闷的,课堂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每当听过一堂好课,人们常常会说:“这位教师幽默风趣,听完课仍觉得意犹未尽,好!”。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艺术,就是风趣巧妙地思考和表达问题。学生欢迎富于幽默的教师,这是因为幽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师讲课语言幽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受到启迪。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教师能恰当、巧妙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欣赏玩味和笑声中得到了情感的释放,获得美的享受,就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化枯燥为生动,变沉闷为轻松,能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胜的效果。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

是的,教学内容是靠语言来传达的。教师的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固然重要,但丰富多彩的语言则更显魅力。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的协调配合,往往能使课堂教学进入艺术化的境界,而不是流水式的作业。教师表情自然活泼,目光热情关切,站态稳重优雅,手势得体适度,落落大方。说明时,娓娓道来,如展画图;呼吁时,慷慨激昂,如擂战鼓;悲痛时,低沉凝重,如诉心曲。教学过程如同挥舞飘动的彩带,涓涓流动的清泉,舒缓有致,抑扬顿挫,给人一种流动的弹性的美感,学生如沐春风,教室满壁生辉。

第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丰富认知,明理导行。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色具全,给学生极大的感官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快乐”教学。如在讲九年级第六课《讲述春天的故事》时,我先播放VCD,让学生一边聆听歌曲《春天的故事》,一边

欣赏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面,然后结合歌词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当年深圳那空前的改革举措和现在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体会到我国实行改革开发的正确性和必要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认知,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挖掘思品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乐中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教师能在乐中教,学生能在乐中学,不亦乐乎!

第五,挖掘情景深意,于愉悦中启迪思考,完成思想深化。

课堂教学终究是一种带有目标性的教学,快乐教学的本质是以快乐为载体来达到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快乐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为了快乐而快乐,停留在形式上的热闹。要于快乐之中,引入深度的思考,完成思想的深化,才是最终的目标。如果不注意对快乐的案例及时引导和延伸,或不管与本课是否有关联,什么有趣的都讲,天马行空、快乐无度,结果学生是乐了个前府后仰,静下心来的时候,却是不知所云。这样的快乐教学,只能称之为是哗众取宠,不要也罢。

例如,在“青春闪光”一课话题引入之后,我自然引入目标思考—— 师:我把这个诗句接了个不伦不类的下句。生:是什么,说给我们听听。师:人面桃花相映红,我入花丛心不同。生:老师你妒忌啦!师:不是妒忌,是感慨!看你们的脸,如牛奶葡萄,看自己的脸,如金丝蜜枣,真是光阴似箭啊!生:老师你真会说话。师:不过青春的最美丽之处,却并不是光艳的外表,生:(静,似不解)。师:而是一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精神。生:(似若有所悟)。师:青春是美好,但青春又是短暂的,同学们要抓住这美好的青春年华,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思想品德课的快乐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平时关注生活,注意素材的积累,课前进行充分备课、充分预测、充分研究,富有个人魅力,比如渊博的知识、人格上的感染力、亲和力和较强的责任心等。快乐教学是对那些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无所用心的教师的一种挑战,只有高素质的、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的教师才能胜任。新时代、新课标、新教材,向我们提出了新要求,也给我们提供了新舞台,唯有不断努力,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收获希望!

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情景快乐教学 第2篇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因此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美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走进音乐,在美的教学意境中充分体验音乐。然而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如何创设情境更好地体验音乐却是值得我们广大音乐教师长期研究探索的课题。

案例描述

1、【背景】歌曲《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歌曲洋溢着温馨、静谧的气氛,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柔情挚爱以及催人入睡的意境。

『情景』绿色的窗帘轻轻拉拢,教室的左上方一盏台灯发出柔和的灯光,钢琴上摆放着一盆茉莉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温馨的教室流淌着恬美的音乐……这是一位小学音乐教师在上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这一课前对音乐教室的精心设计。当学生步入音乐教室时,脚步放轻了,充满了神奇的表情,安静地坐到位上,音乐教师用富有表情,轻柔的声音开始了音乐教学……

2、【背景】《井底的小青蛙》乐曲欢快活泼,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坐井观天骄傲自大的小青蛙在小海龟的引领下来到茫茫的大海羞愧地低下了头,是一首学生非常喜欢的歌曲。

『情景』音乐教师在教学《井底的小青蛙》这一课,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领着学生们去海边参观为线索,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富有动感的画面,深深吸引着学生,学生兴致勃勃学习积极性很高。在教学的最后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学生带着青蛙、海龟的头饰扮演小青蛙、大海龟的角色,四位学生围成一坐井,小青蛙在井底笑哈哈,唱着歌说井儿比天大,其余同学边听音乐边站着手拉着手摇晃着身子模拟波涛起伏的大海,大海龟领着小青蛙来到大海边,感受大海的宽广,小青蛙低下了头……

3、【背景】《春》。为了加深学生对春天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爱美的情趣,教师从生活情境入手,学生模拟春天各种美妙的声音为切入口,创设一幅美丽春天的景象,让学生在情景中享受做学习的主人和快乐。

『情景』观看课件找春天,背景音乐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之一春 教师:美丽的春天到了,小朋友看到了什幺?听到春天有什幺声音? 学生回答:粉红色的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长出来了、春雨沙沙下着……春风吹来暖暖的,谷布鸟在枝头欢快叫着谷布、谷布。

学生分成2个声部练习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教师:春天里的声音真是丰富多彩,请每位同学利用小凳子里藏着的乐器或材料,小组轻轻讨论利用它们能表现春天的什幺声音?

模 拟 小组汇报:报 纸——春雨

塑料袋——春风、春雷

沙 球——春雷、春雨

碰 铃——青蛙叫、水滴声、水声

教师:老师带来新乐器(铝板琴)请你敲一敲,像什幺声音? 学生答到:泉水、小桥流水……

教师:我们分四个小组进行汇报学习,模拟春天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老师来当播音员:“春天悄悄来了,布谷鸟在枝头欢乐地叫着谷布、谷布,青蛙哇哇哇、哇哇哇,小雨落下来了沙沙沙、沙沙沙,春风迎面吹来,好舒服啊!三月天孩儿脸,忽然雷声响起轰隆隆、轰隆隆,小河的水唱起了歌。”

教师:春天的音乐会开始了,出示《春》歌曲进行教学……

4、【背景】欣赏《小白船》,教材要求学生通过欣赏《小白船》,感受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以及无限美好的想象。在初听《小白船》的基础上,教师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

『情景』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歌曲《小白船》吗? 学生:喜欢。

教师:让小白船带同学们到广阔的天空去玩,你们最喜欢玩什么? 学生1:捉迷藏。学生2:星空大战。学生3:学孙悟空……

教师:让我们随着《小白船》的音乐一起做自己喜欢的游戏吧。游戏时学生们有的捉迷藏、有的在呐喊嘶杀、有的在玩、有的不知所措……欣赏过程学生秩序非常混乱,学生的叫喊声掩盖了优美的音乐。

以上四个案例四个情景是四堂小学音乐课创设情境教学的真实记录。实践证明,每一堂音乐课都离不开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学是把学生的认知和感情活动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一种思想境界,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之在探究的乐趣中激起学习兴趣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从而用歌声、表演、动作等把它表现出来。本文例举的是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角度比较有代表性的情境创设片断。创设情境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运用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但是值得注意和深思的是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而不是纯粹创设情景而情景,为了快乐而快乐脱离音乐的教学。因此在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要给人以美的享受(2)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特点(3)要贴近生活体现音乐学科特点(4)要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案例分析与感悟

1、情景一是课前创设美的情境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体验的。例如情景一,在教学前教师把教室精心布置成一个温馨、浪漫、可爱的家,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就感受家的温暖。美可以深深吸引人们。教师创设美的情境相信在学生的记忆长河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真切感受到音乐是美的,能带给人们美好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良好的学习态度,保持健康快乐的心境,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创设情境教学可以用语言描绘情境、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扮演体会情境、音乐渲染衬托情境等等方法进行,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的情境之中,体验情境之美,给学生以美的体验、美的享受、美的启迪,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感悟——创设情境要给人以美的享受

2、情景二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把音乐演绎成可看、可动、有声、有色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情景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根据歌曲的特点教师带学生海边观光旅游为线索,把整堂音乐课串联起来。学生看着新颖流动的画面,听着活泼、欢快的音乐,不知不觉情感引起共鸣,非常自然地把小青蛙的活泼、骄傲;大海龟的友好、谦逊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的最后学生带着小青蛙、大海龟的头饰表演情趣盎然,座位上的学生们模拟大海波涛起伏,更是乐此不疲,小青蛙在茫茫的大海面前难为情地低下了头。创设情境人人参与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体验“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道理,并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动感的画面、有趣的表演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玩的天性相吻合,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情境教学淡化了教师的说教、讲授,重视了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减轻了知识技能的训练,注重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淡化了教学的结果,关注了教学的愉悦过程,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新理念。值的注意的是小学的音乐教材绝大多数是欢快活泼的,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创设情景体会情景,而那些高昂的激奋的或者是低沉的悲伤的教材,则不太适宜通过学生自己的表演,去创设情景,因为这些情感的基调都比较严肃、庄重、深沉,是学生生活的经验没有经历过的,情感没有体验过的。因此创设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音乐的审美教育特点。感悟——创设情境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特点

3、情景三是创设贴近生活的音乐情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无论教师创设怎样的情境进行教学,都不能脱离“听”(听觉体验)这个中心环节。《春》的教学教师创设情境,二声部布谷鸟清脆的叫声、小组的春雨声、春风声、春雷声、小桥流水声、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述说,奏演了一曲优美动听《春天的交响曲》,给师生以美好的享受。同时培养学生良好聆听音乐的习惯,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相互合作并体验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探索、寻找、发现生活中的声音美、音乐美。让音乐教学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明白音乐生活中在他们中间,音乐不但可以用歌声、演奏、舞蹈等形式来展示,也可以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表现,让音乐成为学生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感悟——创设情境要贴近生活体现音乐学科特点

4、情景四是欣赏教学创设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情景快乐教学 第3篇

实际不然, 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多而繁杂, 同时又因一些知识点抽象性、理论性比较强, 学生理解掌握难度大。因此,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有一定的困难和厌倦感。尤其几年来, 中考题中也不难看出, 试卷的考察内容恰恰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与应用。这无疑给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怎样既尊重了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减负的要求, 又要使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学得扎实, 理解得透彻, 应用得自如。同时最大限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接受新内容, 使学生不产生厌倦心理。

因此, 如何探索适合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方法手段, 至关重要。

思想品德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 要想做到以上要求, 教学中必须树立一种观念“如何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学生减负、愉悦、陶情、逸致的场所, 使学生身心真正地在思想品德课中得到升华和释放, 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目的”。我最重要的做法就是, 创设实例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使学生真正地从死记硬背的苦海里走出来。

从“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及“遵循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到科学准确性、正确的导向性”等方面来创设实例情景, 是我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几点做法。

一、抓典型

利用典型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以九年级思品教学为例, 课本上有许多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但教师能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性的实例, 更能引发学生的注意,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如学习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的具体表现“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时, 此句内容文字虽然不多, 但由于多数学生平时只看到各方面日新月异的大好形势, 很难理解为什么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于是, 我分别利用了几个典型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实例一:“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 仍然采用祖先传承的牛拉犁杖的耕作方式, 每天只能耕种几亩地, 劳动效率及其低下”。实例二:“在中国, 一个农村劳动力, 只能养活3~4口人;而发达国家可以养活几百口人。如此悬殊的差距, 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尤其是农业劳动工具水平和劳动技术水平低下”。实例三:“我国是一个‘稀土’大国, 有着丰富的‘稀土资源’, 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 我国对‘稀土资源’的开发水平十分落后, 导致大量‘稀土资源’浪费或廉价转让, 发达国家经过技术加工, 使‘稀土’的身价上百倍地增长”。通过这些实例, 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

二、切实际

利用针对性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好的例子能把学生带入新知识的情境中, 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产生知识上的需要。如学习保护环境国策时,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现阶段我国的环境国情及生态恶化的严重性, 我选举了实例情景是《一筐垃圾的自述》。“我是主人李某家几天来积累的一筐垃圾, 内容很多, 有食品袋、有方便筷子、有塑料袋、有废旧电磁、有残汤剩饭……主人将我随便倒在了路边。夏天烈日炎炎, 我散发出一股浓重的臭味, 苍蝇围着我嗡嗡乱叫, 废旧电磁晒爆了, 流出黑漆漆的脓水, 食品方便袋随风飘荡, 残汤剩饭生了蛆虫, 一阵大雨过后, 我被冲到附近的大河里, 于是我顺流直下来到湖海里”。同学们从“我的自述中”就会比较容易了解到身边环境恶化的严重性, 从而进一步明确环保国策的重要性。

三、重情感

利用情感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情感可以诱发奇想, 可以激发兴趣, 恰当的实例把学生带入情境, 会激发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效率。如学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关于台湾问题的知识时, 我制作了配乐诗朗诵《乡愁》, 将学生带入了情感世界, 引发了共鸣,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学生对有关台湾问题的知识产生了浓重的兴趣, 提高了对知识的识记效率。

四、多趣味

利用趣味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有情趣的一句名言、一个幽默故事、一幅简笔画, 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乐地理解掌握知识。如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内容中的“经济建设”“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三者关系、地位及作用时, 如果简单地说教, 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于是,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飞机简笔画, 将“经济建设”“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三者分别填在相关部位, 借助生动有趣的图示, 学生很快理解了“经济建设”“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在民族振兴、祖国腾飞中的主要作用。

五、促启发

利用启发性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恰当的实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引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动性。如学习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时, 我利用的实例是:“一部价值75美金的MP4, 在中国的橱窗里售出后只赚1.5美金的纯利润, 而这部MP4的专利权高达50美金”。实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 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 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 自主创新, 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点, 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通过一部小小的MP4实例, 让学生懂得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永远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之源。

摘要:理解记忆无疑是思想品德学习的关键, 创设情景则是是激发学生兴趣、帮助理解记忆知识、提高课堂效率的优选教法。创设实例情景, 是近年来自己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一点尝试。现就实例情景创设分类及创设的具体实例进行简要阐述。

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情景快乐教学 第4篇

那么,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如何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们“学有所乐,学有所悟”?

一、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要重视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因素

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因素来源于对该学科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有针对性地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快乐的课堂学习中得到性情的陶冶、人格的塑造。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探究欲望强烈、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如果老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乏味、无趣,就会降低对学习的兴趣,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在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时,首先要掌握这些特点,只有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

1.设置参与性的教学环节,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

新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需要动态处理的内容在教材中只能用静止的方式呈现,如在每个单元的“情境研讨”中都配有彩图,但这些彩图处于静止状态,只靠教材本身的彩图和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不仅会感到难懂,而且也觉得不够有趣。如果把“情境研讨”中的情节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效果会更好。所以,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需要,把这些静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2.运用新颖、奇特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新颖、奇特的教法设计进行教学,能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新奇的刺激下萌发快乐思维的情趣,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乐趣。

二、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要紧扣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

现行的小学品德教材,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就更需要老师积极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但情境的创设并非信手拈来、随意而行,巧妙、精当的情境需要教师认真钻研大纲,吃透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紧扣教学内容,在全面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如探究园中的寓言透视、班级风景、新闻透视、个案研讨、社会风景、情景体验、角色扮演、出谋划策等;音乐、画面、图表、名言、故事、游戏等,让学生爱听、爱看,耐人寻味、寓教于趣。使情境创设常中有新,变中有创。只有这样,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才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要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探索快乐教学,优化品德与生活课课堂教学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就要研究创设快乐情境的方法,而快乐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有许多问题正在探索和实验,因此,要通过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优化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就要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的方法上大胆创新和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欢乐、解决问题的喜悦,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快乐的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快乐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积极向上,快乐的课堂学习可以给学生带来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寻找快乐的因素,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在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学习的快乐,达到“学有所乐,学有所悟”。

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情景快乐教学 第5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化学新课程赖以构建的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下,借助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在教学情景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景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的建构。

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解决问题为手段,贯穿实践性。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景,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学生从内部产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使课堂教学焕发出蓬勃的活力。本文结合实例,就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途径略陈浅见。

一、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利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新课程倡导在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案例]:在学习“钠与水反应”时,引导学生观察钠跟水反应(将一小块钠放入盛有水的小烧杯中,事先滴入几滴酚酞)的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钠浮在水面上?为什么会发出嘶嘶声?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四处游动,逐渐变小,最后消失?为什么会有小气泡?为什么溶液会变红?为什么用手触摸烧杯时感到发热?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时学生兴趣大增,思维高度集中,立刻研讨其中的奥妙。教师“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经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之后,从现象到本质,掌握了一系列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运用化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景。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学生亲自进行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要有效得多。

二、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景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学生在生活中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的基础。

[教学案例]金属的腐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所造成的危害也非常巨大,根据各国 调查结果,一般说来,金属腐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致为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左右,金属腐蚀的年损失远远超过水灾、火灾、地震损失的总和,据不完全统计,由于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英国每年为13.65亿英镑,美国为700亿美元,日本为6.25亿日元,我国相当于损失了一个年产300万吨的钢厂,所以金属的防腐意义重大,同学们能否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利用学生最熟悉的生产、生活的课题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有利于提升学生深究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读文章,讲故事创设教学情景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并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在课堂上,用读文章、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究的欲望。

[教学案例]在学习《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一课时,引入以下两则故事:①格林太太有一口整齐而洁白的牙齿。但其中镶有两颗假牙: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象征;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打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疼、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尽管一些有名的医院动用了所有堪称世界一流的仪器;尽管一些国际上知名的专家教授绞尽脑汁,但格林太太的病症未有丝毫的减轻,而且日趋严重„„她的病真的就没治了吗?②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轮正在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船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会漏水呢?是货轮跟其他船只相撞还是触及了水底暗礁?都不是,是钢质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厚厚的钢板怎么这样快就被腐蚀穿孔了呢?

在两则故事的引导下,学生立即激起思维的“浪花”,急于想揭开这个谜团,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利用化学史料创设教学情景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教学案例]“伏打电池”的发明

1780年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为给妻子治病,遵医嘱买了不少青蛙。当用解剖刀除去青蛙腿皮时,已死去的青蛙竟然发生了抽搐。他联想起以前做静电实验时不慎触电而使身体肌肉发生颤抖的情形,断定青蛙的抽搐可能是受到电击的结果。为了探索触电与青蛙腿抽搐的关系,伽伐尼做了3个实验。

实验1:将避雷针与死青蛙相连,当打雷时,青蛙的大腿发生颤抖。

实验2:用一支铜钩插入死青蛙的脊髓中,再挂在铁栏杆上,当青蛙腿碰到铁栏杆时,就发生颤抖。

实验3:将青蛙放在铜制的解剖盘里,当解剖刀接触蛙腿时,蛙腿发生抽搐。他根据上述实验得出:青蛙腿抽搐与外电源无关;青蛙自身肌肉和神经里的“生物电” 是导致抽搐的原因。1791年。伽伐尼发表了《论肌肉中的生物电》论文,引起广泛关注。

善于质疑的化学家伏打,对伽伐尼的研究提出了两点疑问:死去的青蛙怎么还能产生“生物电”?为什么只有青蛙腿和铜器及铁器接触时都会抽搐?于是,伏打开始了实验研究。

实验1:将青蛙腿放在铜盘里,用解剖刀去接触,蛙腿抽搐。实验2:将青蛙腿放在木盘里,用解剖刀去接触,蛙腿不动。

经过大量的实验,伏打推翻了伽伐尼的结论,认为蛙腿抽搐与否,不是与所谓的“生物电”有关,而是与金属有关。只要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同时接触蛙腿,蛙腿就会抽搐。为了进一步弄清楚电流的来源,伏打又用蛙的肌肉、神经做了实验,结果都没有发现抽搐现象。伏打再用实验否定了肌肉或神经是蛙腿产生电流的物质后,联想到肌肉、神经和腿保存在类似生理盐水的溶液中,那么,与金属作用产生电流的物质会不会是生理盐水呢?

实验:将一块铜片和锌片同时平行的插到食盐溶液中,并用导线将两块金属片和电流计连接起来。

这时,奇迹出现了,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伏打惊喜若狂,蛙腿抽搐之迷终于被科学的实验彻底揭开了;这也同时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化学电池——伏打电池诞生了。

在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化学情景,不仅可以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现在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化学史料中,从杰出化学家的思想中获得探究学习的灵感和思维的方向,摄取科学的精神,前进的动力,获得学习的灵感。

五、利用热门话题,新闻事件创设教学情景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从一个新闻事件或热门话题开始教学,会使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教学案例]重金属污染

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水俣病和痛痛病,是由什么物质引起的?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危害人类健康的?如何处理?

环保知识,能源危机,新材料等热门话题既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此来创设教学情景,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和想象。

六、利用认知冲突创设教学情景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景之间暂时的矛盾,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学生陷入新的困境,以形成新的认知矛盾,从而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探求的一种教学情景。

[教学案例]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学生已经知道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还知道可以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但在学习盐溶液的酸碱性时,学生往往会认为盐溶液都应该呈中性,此时可以让同学们用PH试纸测定NaCl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NH4Cl溶液、Na2SO4溶液、CH3COONa溶液、(NH4)2SO4溶液的PH,并将它们 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盐溶液并不是都呈中性。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地探究为什么不同的盐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有何规律?

通过这类教学情景的创设,将学生置身于学习的矛盾氛围中,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活思维的兴奋点,从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批判性和深刻性。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是我们永恒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创设化学教学情景的根本目的,结合化学课程内容,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化学实验、熟悉的新闻事件、热门话题、化学史料、故事等情景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在认识,理解知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真正把握知识的实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由情入境,情景交融,学习欲望高涨,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祖浩、王磊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编写组

《化学与生活》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郑长龙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

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情景快乐教学 第6篇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因此,现在许多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经常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的具体的情景中,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我们在一些新课程的展示中也发现有的数学老师在创设情景中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潭,一味地为了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似乎找不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就无法进行教学,从而出现了一些情景的设计牵强附会;有的数学老师一提起“情景”,马上就与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似乎“情景”是多媒体的代名词,是脱离实际的卡通形象,童话故事,好多情景创设显得画蛇添足,有些多媒体课件看上去绚丽多彩,但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可能成为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如何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景呢?

为此,我们确立了《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景的策略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提高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情景及情景教学:

情景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既包括学生内部的情况,也包括学生外部的情况。情景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2、有效情景: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所以我们认为“有效情景”应该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学、合理,并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有其实在的意义。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从而启迪学生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以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因此,真实情景的创设,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促成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发现和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李吉林情境教学论

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李吉林老师长期探索情境教学,她认为教学要让儿童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都使儿童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与“境”相互作用的持续中得到强化。情境教学由于本身具有的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巧妙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平衡,协同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儿童之所以能进入情境,是因为情境有图画的形象、音乐的形象、角色扮演的形象、生活场景的形象等等,并有教师的调节、支配。教师带着与作者相共鸣的真切的情意,全身心地进入情境。此时的情境,就不光是一种物与形组成的场景和画面,而是渗透着甚至是饱含着教师的情感的。在这种“情”与“境”的合力之中,儿童的情感也被激发起来了。情感为情境教学的纽带,师生情感的交流、互补,极大地丰富以至升华了单纯的、直观的手段与语言结合的物“境”,从而使教学活动进入到师生共处的忘我的、几乎是无意识的状态。这种形与情的刺激必然激活右脑,而使左脑处于暂时的“休息期”,这对调整儿童心理,并对促使儿童精神饱满地、生动活泼地继续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保证。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本研究希望达成以下目标:

1、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运用情景教学法的能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思能力。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精神,提高学生后续学习的能力、态度和情感,从而有效的提高低段数学教学的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围绕低段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促进师生有效合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这一主题,分以下内容开展实践研究:

1、创设有效情景的关联因素:

(1)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2)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与背景材料(3)教师的教学设计、提问技巧

2、有效情景教学中背景材料的类型、选择与运用:(1)创设游戏情景,让学生活起来(2)创设操作情景,让学生动起来(3)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转起来(4)创设直观情景,让学生兴奋起来(5)创设模拟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6)创设故事情景,引发学生注意力

3、有效情景的创设原则、方法(1)、有效情景的创设应具备现实性(2)有效情景的创设应具备趣味性(3)有效情景的创设应具备直观性(4)有效情景的创设应具备问题性

4、创设有效情景的策略

(1)有效的教学情景应包含良好的数学结构。(2)有效的教学情景应隐含丰富的信息。(3)有效的教学情景应具有一定的开放空间(4)有效的教学情景应具备较强的探究价值。

5、有效情景的呈现方式、运用(1)、尽量选取动态方式呈现情景。(2)多种方式综合运用。

6、有效情景教学中教学预设、课堂生成与引导的策略。五、研究的主要措施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为行动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体现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研究专题化,依托校本教研为主要渠道,以课题组成员的实践与反思为主要方式,通过课堂观察,先进经验总结与交流等开展研究。

六、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我们低段在实施新课程中,为了激发低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经常有意识的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对情景的创设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斯苗儿老师的《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们是一所新办学校,硬件设施在整个滨江区也是一流的,加上校长在科研方面全力支持,时间和经费不成问题,学校现有的大课题《融钱塘文化,创闻涛特色》扶植本课题有效地开展研究。

本课题组的6位成员长期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其中教龄最短的也有3年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我们的成员平时注重理论学习,善于吸取他人的教学长处,注重教学反思,积极撰写论文,多篇论文在市区论文评选中获奖。

七、研究的实施步骤与成员分工

(一)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6.3——2006.4)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介绍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的基本设想,明确各成员的分工,组织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开展申报。

第二阶段:(2006.4——2007.1)以教学沙龙的形式对本课题突出的研究内容进行探讨,组织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情景教学特色课例观摩与研讨活动。

第三阶段:(2007.1——2007.3)收集优秀教学案例与反思,每人撰写一篇围绕主题的教学论文。

第四阶段:(2007年4月――6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成果反馈、交流,推荐课题组成员上专题汇报课。组织力量进行分析与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发布研究成果。

(二)成员分工

蔡文兰:课题总负责,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与申报、实行指导与管理,负责课题成果的总结与交流、推广。负责“情景教学中教学预设、课堂生成与引导的策略”这一研究内容的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章芬娟:负责“创设有效情景的关联因素”这一研究内容的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王彩凤:负责“有效情景教学中背景材料的类型、选择与运用;”这一研究内容的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并且承担教学研讨课。

卢婷:负责“有效情景的创设原则、方法 ”这一研究内容的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并且承担教学研讨课。

来玉浪:负责“创设有效情景的策略 ”这一研究内容的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并且承担教学研讨课。

孙云:负责“有效情景的呈现方式、运用” 这一研究内容的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并且承担教学研讨课。

八、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及论文。2.研究案例分析反思等

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情景快乐教学 第7篇

一、什么是数学情景 数学教学情景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的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景,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数学的力量和美;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去体验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为更好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情景应是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支撑,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土壤。

二、为什么要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创设情景就是利用这一点,通过学习个体对客观事物作出主动反应。当知识储备不能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时,会产生一种不和谐、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以及急需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说情景促使学习个体产生认知冲突,产生空困惑、矛盾等情绪体验。

教学情景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景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景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既”情景”相联系的,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的意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解决问题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上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理想的情景创始出来了,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需求的产生必然导致对满足欲望的方法、方式的思考,因此揭示所研究问题的必然性,目的性,自然会诱发积极的思维。疑问的产生对思维的诱发作用是明显的。学生发自内心的疑问可有效地促进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出现。数学学习的心理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还交织着情感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因此数学教育中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态度精神的培养也显得非常重要。

三百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而心理学也认为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情境教学强调教师提供或创设的情景,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产生共鸣,激发和强化他们的求知欲望,努力揭示和获得场景提供的内在知识,最终从感性认识,经过情绪性的内在思维,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能力,其中“双基”是能力的基础,而思维品质是数学能力的灵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材料,不同的教授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情境创设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趣和充满知识美的享受。

创设问题情景,既能使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又可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下面就不同的问题情景的创设,在数学教学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数学在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具有十分重要上的作用。因此新课程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有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三维目标,数学的学习体验应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会因学习数学而感受数学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应注意的的几点问题。

一、创设的情境要有趣味性和数学味

创设的情境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教师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要充分发挥情境的趣味性、问题性为教学服务,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只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和“敲门砖”。创设的情境既要体现了趣味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展示了其中的数学味,达到做数学的目的。

二、创设的情境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情境创设的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问题,还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创设的情境内容要与教学的问题紧密衔接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沟通知识点间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科学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体现了层次性,促使学生不断的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掌握了百分比,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体现了教学的高效性。

四、创设的情境形式要有开放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构建数学知识系统,注重实际应用,创设一个能让学生自主实践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切实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开发培养,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

——另:

理清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笔者认为,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应明确以下几点:(1)要有真实性。

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

(2)要有“数学味”。

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首先,要区分清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

其次,要区分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要有“发展性”

选择恰当地、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方式。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多用录像、动画等形式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决不简单替代,创设操作情境。学生需要认识上深化的,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等等。(4)要有“吸引力”

如果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当前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这种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再新颖的形式反复刺激学生,也会变得陈旧,),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综上所述,“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 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

第二题:

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概述

1、教案

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教案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教学反思)等项目。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一般没有固定的形式。

2、教学设计

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些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的理念、课后说课以及反思等栏目。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教学活动的前瞻性和预期性的设计。

1、教学设计主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

2、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即“教学反思”。

3、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把握。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的区别

1、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情景快乐教学 第8篇

一、把握时代脉搏, 巧用时政热点

把握时代热点是思想品德最基本的特点, 在教学中, 可合理地把当前发生的一些时政热点问题及视频与相关课堂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巧妙地导入新课, 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讨论。这样既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时效性, 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课堂生机盎然, 充满活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笔者在教授《改革开放富起来》时, 先让学生观看一小段“习主席深圳之行”的视频, “习主席走出北京的第一站为什么会选择深圳, 并且给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从而自然引申出: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先锋, 它的巨变正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教授《我国的环境压力》时, 也可以援引“北京恶劣雾霾天气”等环境污染新闻热点作为课堂导入, 从而引出我国严峻的环境现状。

二、紧贴生活实际, 巧用图片视频

很多知识都是抽象复杂、枯燥乏味的, 思想品德教材的许多内容也不例外。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这是值得许多教育者探索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来解决这一难题, 这样可以化抽象为直观, 变枯燥为生动, 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授《直面成就与差距》时,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神州十号飞船和三位航天员的图片, 还播放了一段王亚平太空授课的视频。同时, 告诉学生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进行太空授课互动的国家, 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并趁机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水到渠成地进入课本内容。教授《维护做人的尊严》时, 用多媒体将学校墙壁角落的一些侮辱别人的文字或图画播放出来, 引导学生们深思, 这些同学的行为对不对, 为什么?自然地进入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三、发挥音乐魅力, 巧用优秀歌曲

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高目标, 音乐是一种艺术, “音乐+运动”又是健康之法, 学习本是一种高尚的运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能将音乐与知识有机结合, 课堂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这样学生能在适合的氛围中欢快畅游, 情感不断提升, 求知欲不断增强。

例如:笔者在讲授《多民族的大家庭》时, 先巧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春晚中宋祖英的歌曲《爱我中华》, 很多学生情不自禁跟着唱。然后再利用歌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本内容。在教授《与友同行》时, 笔者用歌曲《朋友别哭》进行课堂导入, 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朋友别哭, 我依然是你心灵的归宿;朋友别哭, 要相信自己的路”, “朋友别哭, 我一直在你心灵最深处;朋友别哭, 我陪你就不孤独”,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情感, 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四、鼓励学生创新, 巧用原创漫画

漫画是一种很好的生活艺术, 它既形象诙谐又幽默机智。在思想品德课导入中如能合理地将此艺术用上, 实为一种艺术的教育。鼓励学生创作漫画, 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更能增强思想品德课趣味性, 为课堂增添更多的快乐, 使学生在快乐中探索, 在快乐中明智, 情感在快乐中飞扬。

例如:笔者教授《微笑着面对生活》时, 先要求每组学生画出喜、怒、哀、乐四种面部表情, 然后利用多媒体分组展示学生漫画作品, 让学生评价哪组画得最生动形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四种表情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影响?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很自然进入到课本内容。

五、弘扬社会道德, 巧用公益广告

广告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它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优秀广告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 特别是一些公益广告, 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社会道德, 富含趣味性与学生生活很近。运用公益广告导入, 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能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价值和意义,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例如:笔者在教授《亲子之间》时, 借用央视公益广告《爱的表达》, 让学生欣赏广告中父母的爱与子女成长的整个过程, 体会亲子之间的关爱与风雨, 感受父母真挚的关爱, 反思自己的任性和娇纵, 很自然地走进课堂教学中。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如何减少遗憾的发生?这一直是我们教育者毕生的追求。课堂的导入是一种手段, 也是一种艺术。我们教育者如能将课堂的导入当作一门艺术来雕琢, 学生的课堂将不再枯燥乏味, 学生也将在快乐土地上享受更多阳光、吮吸更多雨露, 教学中的遗憾也将日渐减少。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 对个人、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 我国社会正值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实现中国梦的进程, 思想品德教师是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火车头”。如何高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吴一帆.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周红娟.多媒体让思品课堂“活”起来[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09, (11) .

上一篇:幼儿园庆六一文艺汇演串词下一篇:两学一做考学答案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