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节日的作文

2024-05-14

描写节日的作文(精选15篇)

描写节日的作文 第1篇

春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节日,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每到这时人们都要忙忙活活的包饺子,小孩们则放着鞭炮,在楼下自娱自乐。哦,对了,关于春节,还有一个名称叫“过大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每到春节,人们都要在屋子里躲起来,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有一只叫“xx”的怪物会出来杀人、搞破坏。后来,人们发现“xx”的弱点:“xx”特别怕红色和巨大的响声。于是人们想到了对付“xx”的方法。“xx”又来了时,家家户户的窗户、门口等都挂起了鞭炮与灯笼,贴上了春联。噼噼啪啪声让“xx”收到了惊吓,春联和灯笼让年感到害怕。于是,“xx”便逃走了。

后来,这个过春节的习惯就被人们的祖祖辈辈延续了下来。自然,我们家也不例外,除夕夜可忙坏了我和妈妈,贴春联、贴门神。对了!今年是羊年,妈妈还特地买了几个羊年的贴画和窗花。然后爷爷陪我下楼放了几个烟花,上楼之后我开始学奶奶包饺子:揉面、擀皮、包馅子。由于我是第一次包饺子,所以我的饺子都是圆的,于是我给它起了个名字:“自制元宵”。

晚上,我陪奶奶看了《春节联欢晚会》——这也是我们过春节的一顿“年夜大餐”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喊”醒,然后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扑腾”一声跳了起来,然后飞快的穿好衣,冲出屋子,对全家人大喊一声:“祝大家新年快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笑了,纷纷往我手里递红包。我们吃了在饭后就去给楼上楼下的长辈们拜年去了。

描写节日的作文 第2篇

春节时,我们都要“放鞭炮、贴春联。”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春节吗?因为在春节时,大家都要放鞭炮,在夜里,大家欢聚一堂,都说说笑笑,谈个不停。鞭炮声让我们震耳欲聋,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这种感觉让人都非常兴奋!

有一次,在春节时,爸爸、妈妈和我出去看烟花!有的烟花颜色有:红色的、金色的、蓝色的、绿色的……漂亮极了!烟花的形状也千姿百态!有:圆形、椭圆形的……

试析清代宁夏描写节日的诗歌 第3篇

一、清代宁夏描写中秋节的诗歌

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根据中国的历法, 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 称为“仲秋”, 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 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 :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等。又因中秋月亮圆满, 象征团圆, 也称“团圆节”。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 盛行于宋朝, 至明清时, 与元旦齐名, 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节, 宁夏地方志中也有相关记载。清代黄恩锡编纂的《中卫县志》记载 :“中秋, 作月饼, 具瓜果祀月, 亲旧以果饼相馈遗。”1清代张金诚修, 杨浣雨纂的《乾隆宁夏府志》记载 :“中秋祀月, 作月饼, 陈瓜果, 比屋皆然。饼筵瓜市, 尝遍衢巷。”2可见, 直至清代, 宁夏地区的中秋节仍然大多沿袭了以前的习俗。

清代宁夏描写中秋节的诗共有六首。从内容上说, 这些诗大多借月抒怀, 以寄托作者的思乡思亲思归之情。诗中的意象, 如关山、古埃、劲风、大雁等, 都是西北地区独有的景致, 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中秋节来临之际, 诗人朱亨衍3借兴到郊外散步, 大概是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和焦虑, 写下了《八月十四日郊行步》: “岁稔民和别一疆, 马骄偏称柳堤长。银丝碎剪羊毛白, 金粟新春黍粒黄。古埃驴鸣人醉卧, 小山风劲鹤高翔。诗成莫漫频壶酒, 留待冰轮度夜凉。”这首诗绘景生动形象。颔联展现了一幅乡村丰收后的和谐图景, 生动逼真, 色彩鲜明。紧接着, 眼前的景色有了大变化, 诗人的情感态度也随之变化。“诗成莫漫频壶酒, 留待冰轮度夜凉”, 则道出了在外漂泊之人的凄凉心境, 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起伏, 令人回味无穷。“夜凉”一词读来令人心酸。从广西桂林远离家乡到西北宁夏任职, 中秋节, 于朱亨衍而言, 团聚和家乡都是遥远的奢望, 只能喝酒赋诗排解思乡之情。他的《十五夜无月》则将这种情感表现的更加真切细腻, 表达了诗人难以抑制又无法抒发的思乡思亲之情 :“已负春光不负秋, 良霄辨作少年游。谁施覆雨翻云手, 扰乱嫦娥不出头。镜分圆月几春秋, 老向关山作倦游。此夜清光应照遍, 不堪浅睡尚迥头。”作者在题目中用“无月”二字便鲜明地点明了自然环境中的天气状况, 奠定了诗的感情基调。中秋无月, 对于身处异乡的人, 失望、失落、伤感越浓烈, 思乡思亲之情便越浓厚。颔联既是作者发出的反问, 也是其无奈的感慨。“此夜清光应照遍, 不堪浅睡尚迥头”表明诗人的心迹, 仍然期待云层退去, 清光撒满整个世界, 以便能对月寄托情感。

月是思乡诗中最常见的意象, 月代表团圆, 也就成了人们思乡的寄托。正如杜甫《月夜忆舍兄》:“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客居他乡, “月是主人身是客”的苦闷之感无时不在困扰着漂泊的人。

清代宁夏描写中秋节的诗歌相对较少些。虽然也少不了嫦娥、清光、蟾光、玉斧、高楼、冰轮等经常出现的意象, 但也有许多西北独有的意象, 如关山、古埃、劲风、大雁, 等等。这些西北塞外风光的标志, 使诗歌充满了浓郁的西部特色。

二、清代宁夏描写重阳节的诗歌

重阳节, 在农历九月初九, 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因与“久久”同音, 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 所以又有长久长寿的含义。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到了唐代, 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从三国魏晋以来, 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明代, 重阳九月, 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 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 以畅秋志。到了清代, 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描写重阳节的诗, 地域特色最为鲜明, 最具有气势属吴复安的《九日游贺兰山》:“贺兰山势望峥嵘, 笔架三峰似削成。石登迂回通鸟道, 松风淅沥杂泉声。受降城外寒云黯, 避暑宫前塞草寒。乘兴登高遥望处, 山河环抱壮边城。”题目中的“贺兰山”直接点明了地理位置。贺兰山是宁夏境内的最高峰, 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笔架山, 是滚钟口三座山峰的名字, 因三峰高耸, 状如笔架, 故名笔架山。贺兰山、受降城、笔架山、避暑宫等都是宁夏独一无二的景致, 也是清代宁夏诗歌中特有的意象。《九日游贺兰山》是一首描写山川形胜的诗, 开篇突兀, 气势夺人。全诗由远及近, 由整体到局部, 再由近及远, 进行大笔勾勒, 整体描绘, 是一幅极具气势的山水胜景图。诗人善于营造气势, 站的高远, 视野开阔, 以远望和俯瞰的视角去关照描绘的对象, 那磅礴奔涌的气势自然而出。重九登高, 身处银川的人, 贺兰山是最佳的去处。可见, 清代文人对于重阳节习俗中的登高活动还是相当喜爱和重视的。

与《九日游贺兰山》不同, 吴复安的登高感怀诗《九日登高有感》, 又具有另一番感受 :“登高西望小贺兰, 把酒临风眼界宽。风催木叶声何急, 秋逼蓼花色更妍。愧少新知开后进, 敢将旧学傲前贤。更上一层恣眺望, 河声山色画中看。”这首诗先景后情, 又以景结情, 使情景交融。吴复安的《九日登高》五首与他的《中秋对月》四首在意境创造上有极大的相似性, 仍是一系列比较凄凉的意境。“无花无酒过重阳, 满目萧条秋气凉。始信置身高更险, 不如平稳住山庄。”“登高四顾邈山河, 秋入重阳风雨多。搔首青天恣啸傲, 休教诗性阻催科。”“脱帽吟诗重九过, 年来锐气渐销磨。临风西望增惆怅, 关塞云烟变态多。”“秋山寂寂秋水波, 人对重阳感慨多。今古英雄当末路, 满腔抑郁复诗歌。”“荏苒年华驹过隙, 每逢佳节感蹉跎。年来已倦登临兴, 羞对黄花两鬓皤。”重阳节, 没有花欣赏, 也没有酒酌饮, 面对节日, 感受不到节日的气氛, 这样的凄凉心境怎能不使人感到失落、伤感? 加之满目萧条的凄凉环境, 更容易生发伤感和感慨。意气风发的年少时光, 被岁月逐渐消磨后, 面对祖国关塞地区的动乱局面, 诗人登高临风西望, 惆怅之情彰显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同样的节日, 不同的年代, 不同的地点, 不同的诗人, 其笔下对于节日的感受可能完全不同。明代甘肃平凉人赵时春《原州九日》:“秋声咽塞笳, 边气肃霜华。九日登高处, 群山入望赊。苍蒹仍碧水, 绿酒对黄花。鸿鹄归何处, 长天空落霞。”塞外的胡笳、萧索的气氛, 边塞的凄凉之感便跃然纸上。颈联将四个形容词与四种意象结合 :苍与蒹、碧与水、绿与酒、黄与花, 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此诗借景抒情, 又以景结情, 抒发了作者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关于重阳节, 宁夏地方志中也有一些记载。《中卫县志》: “季秋九月酿酒曰‘重阳酒’, 是月采蔬, 盐渍以备冬。”《乾隆宁夏府志》:“重阳食糕, 饮菊酒, 亦有为登高会着。”可见, 清代, 在宁夏地区, 重阳节饮酒、登高的习俗活动也是相当普遍的。

清代宁夏描写重阳节的诗歌尤以登高写景诗或登高感怀为主。登高望远, 或描写祖国壮丽的风景, 或赞叹西部的荒凉美, 或抒发孤寂心境。古代, 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 故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 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其中的名篇。登高借景抒情或者感慨生活, 一方面体现出诗人对宁夏地域特色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另一方面也是诗人对于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九月, 正是赏菊的好时节, 因此在描写重阳节的诗歌中多有菊花、茱萸等意象。除这些共同具有的意象之外, 也有关于许多边塞风光的意象, 如鸿雁、古刹、曲径、孤鸟、落霞、高壑、松风、塞草、贺兰山、笔架山、避暑宫等, 这些都是西部, 或者说是宁夏地区所独有的景致、风貌。

清代宁夏描写节日的诗歌, 除中秋节和重阳节之外, 也有其他节日的诗, 如清明节。黄恩锡《中卫竹枝词》组诗中就有两首是描写清明节的 :“岁岁清明早浚渠, 一年生计莫粗疏。功成弥月迎新水, 引灌田园立夏初。” (第9首) “清明士女乱纷纷, 尽向城西竟若云。游赏逐年夸胜节, 沿郊榼酒聚成群。” (第17首) 清明节, 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俗语有“清明前后, 种瓜点豆”的说法。唐代诗人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形象地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中秋节前后, 西北地区已进入深秋季节, 自然景物逐渐衰败, 荒凉、萧条的自然环境为诗人的写景抒情奠定了凄凉的感情基调。悲春伤秋, 自古有之。无论是中秋节还是重阳节, 自然景物都是作者抒发情感的第一要素, 然而, 身世背景也不容忽视。诗人中的朱亨衍、梁楚翘等均是身处异乡, 因而多表达思乡但不得归的苦闷之情。在这些诗中, 诗人一般不会直接描述阖家团聚的热闹温馨情景, 也不会描写人们节日的各种风俗, 更不会直抒胸臆, 表达内心的感情, 而是借助节日抒发情怀。中秋节主要表达思乡思归之情或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重阳登高望远, 或描写西部的自然风景, 赞叹祖国壮丽河山, 或登高抒怀, 抒发心迹。贺兰山、笔架山、避暑宫、关山、古埃、劲风、鸿雁、古刹、曲径、孤鸟、落霞、高壑等意象, 都是西北地区的标签, 也是西北地区地域特征的象征, 更是地域文化的代表。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10月.

[2]黄恩锡.中卫县志[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0年12月.

[3]张金诚.乾隆宁夏府志[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2年12月.

[4]崔高维.《礼记》[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年3月.

[5]宁夏百科全书[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8年9月.

[6]郑彦卿.宁夏五千年[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1年4月.

[7]张万寿, 吴海鹰.走进宁夏[M].香港:香港新时代出版社, 2004年4月.

[8]杨继国, 胡迅雷.宁夏历代诗词集[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1年3月.

如何描写传统节日 第4篇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有哪些呢?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 ( 节气清明)、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七夕 ( 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 、 重阳节 ( 农历九月九) 、冬至 ( 节气冬至)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八)、除夕 ( 农历十二月卅日) 等。

了解来历,意味深长

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具有深刻的含义外,它的背后还蕴含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故事。在写作中,加入节日的来历,会让文章更深刻。

例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在江中赛龙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节日。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节”,也叫重九。古人以为是值得庆祝的节日,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九九重阳因为和“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

如果你去了解了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时,写起来就特别亲切了。

习俗丰富,特色为主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每个地方的特色都不同。

例如:腊月就开始扫尘(将家里的蜘蛛网和灰尘打描干净)。年前准备好“松糕”(用粘米粉和花生做成的白色糕点),意味着步步高升,还要炸油角和“糖环”。“糖环”是用面粉过筛,拌入砂糖,印模后炸成金黄色,糖环形状如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寓意连绵不断,生生不息。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摆上盆桔和鲜花,意味着一年大吉大利,花开富贵。

中秋是小孩子喜欢的传统节日,除了赏月、拜月、吃月饼,东莞还有节前送中秋(外婆到女儿家送月饼、灯笼和各种食物给外孙)和拜中秋(儿孙辈到长辈家送月饼)。在月亮下开“和碌”(蜜柚),意示着家人要和和睦睦。到了端午节,东莞水乡片各个管理区进行赛龙舟。除了赛龙舟,还有做龙船饭食。龙船饭食有点像扬州炒饭。龙船饭的用料很多,先煲一煲饭,将玉米、红萝卜、肉丁、蘑菇炒好,再将饭和些佐料搅拌,色味香俱全。有一位同学写东莞的春节,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做“咸丸”,大家不妨了解东莞的传统美食。

到了除夕,北京人要吃饺子,我们东莞就食“咸丸”, 食“咸丸”表示合家团圆之意。普通汤圆都是包了豆沙馅、芝麻馅,再放糖煮熟,而东莞的“咸丸”却是斋丸,而煮丸子的汤就非常丰富了。准备做东莞咸丸啦,奶奶先准备好鸡、鱿鱼、虾米、冬菇、腊肉碎粒、蚝豉等佐料,光看这锅咸丸的食材就知道美味。奶奶先是用油锅炒这些配料,倒上热水,放上鱼胶(鱼肉饼),煮出来的汤很鲜甜的。煮好汤底就开始搓汤圆,东莞咸丸用料精细、讲究,用糯米粉制作,随意捏成团,不加馅。这个时候小孩子也可以搓粉团,因为你想大的也可以,小的也可以,这并不影响这锅咸丸的质量。将搓好的粉团倒入鲜甜美味的汤底,咸丸在锅进翻腾,汤汁浓厚,尝一口,味道鲜美,一家人围着锅,吃着咸丸,过年嘛,一家人肯定要团团圆圆啦!

搜集诗句,锦上添花

在描写传统节日时,适当引用诗句,可以锦上添花。如写“春节”,可以用上“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端午节的“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清明节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借用应景的古典诗词,立刻能把读者带到节日应有的氛围中。

描写节日的作文250字 第5篇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那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这一天有很多有趣的风俗:看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等等。

今年元宵节我们吃了汤圆,,汤圆是圆滚滚的,外面裹着一层白白的糯米面,里面有的是实心的,有的是芝麻馅的,有的是花生馅的,种类非常多。吃到嘴里是那么香、那么甜,滑噜噜的,入口即化。再喝一口清淡微甜的汤,真是舒服极了,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口水还直流呢!

描写节日的作文500字 第6篇

你可别说我幼稚,在童年里,365天中,再不会有哪一天比这一天更开心了。

记得六岁那年,我还在上幼儿园,节日那天,妈妈特地赶往我的幼儿园参加联欢会。那一天,我的眉心点上了红红的胭脂,小脸搽得红通通的,头上还别了一朵小红花。老师给我们女生套上了小纱裙,我们扭着小屁股,扮演小兔子。正式表演时,男生演得小老虎们上场了,他们一个个猫着腰,唱着“两只老虎,两只老虎…”

我们开心地跳着,唱着,是那么投入。表演结束后,老师大喊一声,“小老虎小兔子们可以回家找妈妈啦!”我们一个个欢快地奔向来看表演的爸爸妈妈们。妈妈将我一把搂进怀里,小脸上落下妈妈清脆的吻。

读了小学后,就不一样了,我们个个象是小大人。儿童节那天,同学们各自带上好吃的,三三两两地围坐在课桌旁,争先恐后地上去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可比克、妙脆角这些美食都排着队“喀嚓喀嚓”地进了我们的肚子。教室里到处飘荡着我们悦耳的歌声和欢快的笑声。

将来读了中学,还有最后一次儿童节,我们会更快乐!

童年的歌声就像一片饱满的绿叶,仿佛一掐就会溢出绿汁似的,那歌声将伴我永远;美丽的童年,动人的歌声,一切都离不开儿童节。

描写节日的作文400字 第7篇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又可以叫端午节。传说那天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爱国诗人屈原听到自己的国家快要灭亡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块石头纵身跳入江河里。直到现在,人们一到端午节就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每当端午节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有豆沙的,有蛋黄的,还有鲜肉的。我也会帮奶奶一起包。奶奶先拿出两张粽叶,把它卷成一个圆锥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二三块五花肉,再放一些糯米盖好,然后再拿筷子搅匀、折好,再用绳子捆住就好了。我看完奶奶的示范后,就小心翼翼地开始学包粽子。我照奶奶教我的方法去做,可是我用力太猛,叶子碎了,但是糯米没漏出来。然后,我用绳子把粽子捆紧,我想把粽子捆紧一些,结果叶子全碎了,米也漏了。在这混乱之中,我没把粽子包好,却把糯米洒了一地。但是我并没有灰心,俗话说得好“一回生,两回熟,”我又细心地包起了粽子。在奶奶的指导下我终于包好了。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过了一个多小时后,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我找出了我包的不那个粽子,咬了一口啊!真香啊!这种味道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真是让我回味无穷啊!

中国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但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在那天可以吃粽子、赛龙舟。真的好开心啊!

描写节日的作文 第8篇

欧阳山的代表作《三家巷》中的节日民俗描写, 就对广州地区的节日民俗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这为我们了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广州的风俗人情提供了一把钥匙。除此之外, 它还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和反映时代风貌等重要文学功能。

一.节日民俗描写有利于营造特定的故事氛围, 引发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节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节日能给人们带来生理的放松和精神上的安慰, 人人都喜欢过节, 把节日民俗描写引入小说中, 一方面可以营造可近的民俗氛围, 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 另一方面又使故事的发展具备可信的逻辑依据, 使读者不至于感到太突兀、太陌生而难以接受。

第四十八回《沉沦》, 一开始就写道这一天是阴历7月15中元节, 陈文雄的儿子陈国栋出生了, 眼巴巴到六十岁才当上祖父的陈万利得意非常, 说这是周家之功, 陈家之德。胡应元很不服气, 何胡氏乘机提出给她的儿子何守义娶媳妇或先帮他讨一个妾侍, 也好继承香火。至此之后, 何胡氏对胡杏的态度突然间亲密起来了, 对胡杏好的不得了。一个月后, 恰好是中秋节, 陈万利给自己的长孙摆满月酒, 何家和陈家的人都过去了, 只有何胡氏推说头痛没有过去, 和胡杏在房里喝酒。何胡氏甜言蜜语地哄胡杏喝酒, 趁胡杏醉酒之后, 不醒人事之时, 逼着胡杏做了何守义的妾侍。这一回的故事发生在中元节和中秋节, 介于这样特殊的节日环境, 才让何胡氏的计谋有机可乘。在这里, 作者对节日的描写就起到了引发、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

又如在《鲁莽的学徒》一回, 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区桃在供桌上的摆设和煕煕攘攘、哄哄闹闹的节日景象。不过作者并不是为了描写乞巧节而描写乞巧节, 而是在这样让人感到亲切的背景上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处处都是为了表现区桃心灵的美丽与心思的灵巧。让在读者心目中逐渐形成对这个“美人儿”深刻的印象。但是, 这仍然不是作者的主要目的, 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引出周炳与林开泰的冲突。在这次冲突中, 周炳初露锋芒, 在成长道路上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这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而这件事发生在区桃家与七夕的夜晚, 又使人觉得真实可信而非突如其来。同时这一切都交织在对乞巧的描写中, 又特别曲折紧凑。细读之后, 你不能不感觉到作者别具匠心的安排。

二.节日民俗描写可以有效地深化作品的主题

作品的主题是指文学作品的题材中所蕴含的作者的主要思想感情。在小说中, 当同一个节日在一部作品中多次出现时, 关于这个节日的描写一般与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就会有密切的关系。它能从正面或者反面对主题进行烘托渲染, 加强思想与艺术的效果, 从而更好地突出主题。

《三家巷》写了许多节日, 其中写得较多的是春节, 尤其是除夕。在一、二卷共写了4次。第1次是在第三回《幸福的除夕》中, 描写区华在家吃团年饭时对人情世态与三家巷变化的感慨。区华说仗还要打, 捐税还要缴, 柴米油盐, 一分银子都不减。幸福的除夕有种苦涩的味道在里面。

第2次在四十一回《幻想》中, 作者在描写陈文英家的团年饭过程中, 表明上海沦为帝国主义殖民地的情景, 白种人和日本人才是主人, 中国人和印度人、安南人都是奴隶。

第3次在五十九回《恍如隔世》中, 写胡杏被打将死, 回到震南村后, 第一赤卫队的人在胡家吃团年饭商议起义。三次除夕的描写, 节日相同, 情景各异。在节日中体现了国家沦陷,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革命形势发展的情况。

除除夕之外, 还有第七十三回《佳期》所写的人日。人日节本来象征着人类主宰世界的意义, 但是胡杏却在这一天遭到第一次被抢的灾难, 真是“佳期”不佳, “人日”中不能做人, 倒做了奴隶!

第三回《卤莽的学徒》一章写的牛郎织女聚会的“七夕”佳节, 乞巧节是从七仙女下凡的神话传说而来, 体现着旧社会被压迫妇女要求解放的愿望, 但在这姑娘的节日里, 美人儿区桃受到少东家林开泰的当众侮辱, 周炳为打抱不平而不能继续当学徒。

第七十九回《终天恨》写的七夕节正是天上牛郎织女即将于天河相会的黄昏, 地主何家派兵, 第三次来抢“翻生区桃”胡杏, 胡柳为保护妹妹, 牺牲了自已, 周炳也就再次失去了恋人。

第八十二回《凶日》写振华纺织厂正式开工这天, 正是通书称之为不吉利的日子, 小说写道:“周炳虽然不相信这个, 但是他不能不承认: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其他日子可以数得上是比一千九百三十一年九月十八日更凶的凶日了。”这天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对国家和人民而言, 这的确是一个凶日。

第五十六回《一个谜》中写胡柳的生日, 恰巧阴历十一月初六那一天, 与天上玉皇大帝的生日相同, 颇有劳动人民与玉皇平起平坐或者劳动人民即玉皇大意的寓意;偏偏这一天在何家做奴隶的胡杏, 给玉皇拜过寿, 在白兰树下呕血, 玉皇大帝对受苦的信男信女们丝毫也不发慈悲。

作者正是通过对以上的三次除夕、人日、七夕、凶日和玉皇大帝的诞辰的描写, 来突出地反映当时国家深重的苦难、残酷的压迫和广大人民生活的不幸, 有效地强化了作品反帝反封建的主题。

三.节日民俗描写反映了特定的时代风貌和历史发展的进程

从总体看来, 欧阳山创作这部作品的主要目的, 主要是为了反映中国革命的来龙去脉、中国社会三十年的发展进程和这革命进程中社会和革命的纵横面。为了更好地突现这个创作目的, 欧阳山有意识地利用节日民俗活动来具体真切地展示当时风云变幻的革命形势, 预示了社会斗争的走向。这体现在他对《三家巷》的四次春节状况的描写中。

这四次春节, 都有着鲜明的时代内容, 彼此又是完全不同的。第1个春节是1925年, 作品通过周榕同区华的一段对话, 写出了当时孙中山采用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时代背景, 表现了当时革命正处在高涨时期, 社会上有些繁荣但又有错综复杂阶级斗争的景况。

第2个春节是1928年, 作品通过写周炳在上海陈文英家里过年, 表现了当时革命处于低潮时期, 白色恐怖笼罩, 帝国主义欺凌,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烈的社会状况。

第3个春节是1930年, 作品通过写周炳在震南村同第一赤卫队一起过年, 表现了在革命低潮中,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又开始了新的斗争形势, 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阶级压迫所造成的苦难, 一方面又反映了当时无产阶级队伍中在攻打城市还是以农村为基地的路线问题上的分歧和斗争的情况。

第4个春节1931年, 作品又通过第一赤卫队的队员们在震南村过年时的谈话, 反映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革命形势, 反映了当时蒋介石对红军“围剿”、而红军在反“围剿”中取得节节胜利的时代风云。

这4次春节的描写, “从横的方面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 又从纵的方面反映了革命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 这些风貌和过程是在具体的环境中用以点及面、正面侧写与侧面描绘相结合的方法反映出来的春节的景况, 都发生在具体的地点, 通过具体地点的景况描写, 交代或侧面描绘整个社会的景况;将整个社会的景况寓于具体景况描写之中, 将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3]P252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三家巷》中的节日民俗描写, 不仅丰富多彩, 具有重要民俗史料价值, 而且对于更好地刻画人物思想, 营造特定的故事氛围, 引发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深化作品的主题, 反映特定的时代风貌和历史发展的进程, 都具有重要的美学功能。因此, 《三家巷》中的节日民俗描写理应得到我们高度的重视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欧阳山.三家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2]陶立璠:民俗学[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3年9月

[3]黄伟宗:欧阳山创作论[M].广州: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9年9月

[4]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欧阳山专集[M].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编.福州: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出版, 1979年

[5]常建华.岁时节日里的中国[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出版, 2006年

描写节日的作文400字 第9篇

“砰砰砰”,我们敲响大姨家的门。门开,大姨抱着妹妹笑吟吟地迎出来。“大姨,妹妹,新年好!”我一进门就向大姨祝贺新年。大家互相问候着新年,大姨忙着给我们泡茶水,拿出多好吃的,最重要的是给我一个二百块钱的红包呢!这时,我发现伯伯没有在家,我便问“大姨,伯伯呢”“唉,他呀,整天就知道忙工作,家里什么都不管。这不,大年初一都到单位值班去。”她假装生气地说。可我才不相信她真的生气呢,她脸上还带着微笑呢。

告别大姨和妹妹,我们又踏上去老家的火车。我外公外婆还有另一个大姨家在娄底,所以我们要向娄底进发!坐两个半小时的火车,终于到娄底火车站。我外公家就是火车站旁边,我三步并作两步往外公家跑去。一进门,外公就迎上来。“外公,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外公笑得合不拢嘴,连忙给我一个红包,我打开一看,嗨,又有二百元!呵呵,我今年可是收入可观呀!

在外公家吃中饭,我们又来到大姨家,哥哥早就等在楼下,正在放鞭炮呢!看见哥哥是我最开心的事,因为他总是能想出多好玩的鬼点子。他迫不及待地拉着我一起到他家玩起赛车游戏,好刺激啊!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快天黑的时候。大姨的厨艺在我们家族中可是最好的,所以肯定要留下来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描写节日的作文400字 第10篇

我的祝福虽然不怎麽新颖,但是却充满了我的一片敬老之心。“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与天齐重阳节快乐!”这一字一句都饱含着我的一份情意,我要对奶奶说的话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祝奶奶重阳节快乐!

我的故事虽然很短,但却非常动人。我的故事是“茅屋里的三块银圆”。这是一个关于红军的故事。奶奶边听边说好,我知道,这个字里面包含着赞美之意。这个故事是我最喜欢的,我相信奶奶也会喜欢的。

我的贺卡小巧玲珑,精致美丽。我的贺卡是一个红红的苹果,苹果里面有图有话。有我和奶奶的照片、有>祝福语等等。

描写节日的作文400字 第11篇

重阳节有很多习俗,第一是登高,现在是秋高气爽,景色宜人的好时候,登高还可以有益人们的身体;第二是插茱萸,插茱萸可以吃,也可以驱蚊辟邪;第三是饮酒赏菊,喝菊花酒,观赏着美丽的菊花是再好不过的了;第四就是吃美味可口的重阳糕了,家家户户用糯米和五仁做出美味的重阳糕。

重阳节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如果可以,我一定要帮爸爸妈妈洗碗、拖地,洗衣服,我还会帮他们按摩、洗脚,做各种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要用我的零花钱来给他们买礼物,中午,我要给他们做一顿美味诱人的午饭。然后我们一起去看爷爷奶奶家,把以前放的水果瓜子换上新鲜的食物,再买一束爷爷奶奶生前最喜爱的花。

最后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登山,山上景色宜人,到处都是茂盛的树木,叶子有红橙两种颜色,有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的花朵,真像来到世外桃源,登山还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呢。

描写节日的作文400字 第12篇

一到端午节,我就很兴奋,因为我很爱吃粽子,但只有端午节的时候能吃到许多的粽子,平时妈妈是不多买的。

既然今天是端午节,那我就要给你们介绍一下端午节的由来: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也这样流传下来。

描写节日的作文400字 第13篇

很久以前有个叫后羿的人,因为思念在月球里的妻子嫦娥,在月下摆香案和蜜食鲜果来遥祭妻子。从此人们也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平安。

中秋节也叫团圆节。在这一天里人们都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亲朋好友都互相聊着家常呢。吃完饭后我提着一个红红的灯笼,上面有两只可爱的小兔子,来到公园,看到有各种各样的灯笼,有纸做的,有塑料的。那些灯笼五光十色,有红的、紫的、黄的、绿的等等,非常美丽。颜色不一的灯笼把阴沉沉的公园变成了五彩缤纷的公园。我正入了神地看着美景,忽然一声巨响把我震惊了,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五光十色的烟花,有的像茉莉花,有的像满天的星星洒下来,还有的像桂花,非常漂亮。

在家里,爸爸妈妈忙着把月饼和各种水果摆在阳台里,因为中秋节这天是一年里月亮最亮的,家家都围在一起赏月。

描写节日的作文300字 第14篇

今天是大年初一,理应我们应该穿着新衣裳,新鞋子,到奶奶家做客,但是今年的大年初一和以往的大年初一有些不同,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所以我们不得不呆在家里。

“唉,真无聊啊!”我不禁这样感慨。确实很无聊,既不能去公园散步,又不能到奶奶家做客。突然看到桌子上的寒假作业,于是我便做起作业来。做了将近三个小时左右,我突然想看新闻。

新闻中正好在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武汉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封城。而妈妈的朋友圈中,好些人都在转发新型冠状病毒的严重性,让我们尽量减少出门,就算出门也要带好口罩,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

“这个病毒真有那么厉害吗?”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直到我听妈妈说起非典。比的非典还厉害呢。这时我才意识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可怕。

描写节日的作文:端午节 第15篇

“端午”,“端”是“初”“始”的意思,所以阴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到了唐代,因为唐朝皇帝唐玄宇的生日是八月五日,为了避用“五”字,就用回音“午”替换了“五”字,从此,“端五”便改称“端午”了。

为什么五月初五这一天会成为“端午”呢?民间流传着很多种说法。其中最流行的说法,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相传,古代战国时期,屈原被楚国国君疏远后,又被流放。当时,秦国将要入侵楚国,而忧国忧民的屈原异常悲愤,于是,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汨罗河自尽殉国了。人们不仅非常同情屈原,而且还非常怀念这位爱国诗人,就划动大小船只去打捞。与此同时,人们还向江中抛洒食物,这样做为的是让虾兵蟹将看见屈原的尸体,不要去吃他,也不要去伤害他。后来,就形成了过端午节时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这个习俗已经沿袭两千多年了。

我很喜欢端午节,特别是端午节那诱人的粽子。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于是,每年一进入五月份,我就在盼望端午节到来了。

作者:刘玉锋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例研修心得总结下一篇:小学市三好竞选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