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民间习俗有哪些

2024-08-21

中秋节民间习俗有哪些(精选6篇)

中秋节民间习俗有哪些 第1篇

中秋节民间习俗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爷儿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秋节的来历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民间习俗有哪些 第2篇

中秋节民间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民间习俗一:中秋祭月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节民间习俗二: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中秋节民间习俗三: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中秋节民间习俗四: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中秋节寓意什么

(一)团圆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二)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三)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日,中秋节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存在,那个时候人们有祭拜月神的习俗,而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因此选择在秋分这个节气的月圆之夜朝拜,以显示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期待来年还能有好的收成。随着时代的演变,祭月的日子,慢慢成为了人们团聚的契机。到了唐宋时期,各种庆祝中秋的习俗也由此衍生,吃月饼、赏花、观赏灯笼等等,在民间逐渐流传下来。

关于中秋的传说有很多,大家听得最多的应该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其实和中秋相关的传说故事还很多,比如经常和嫦娥联系在一起的吴刚,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由来。传闻在汉代年间,吴刚跟随一位仙人修道,原本有机会位列仙班,到了天界却犯下天条,于是被惩罚到广寒宫砍桂花树。这棵树有百丈高,每次砍下去原来的地方又会愈合,因此几千年来一直都在重复着这动作。

中秋节民间习俗有哪些 第3篇

目前在台湾, 服贸协议正在引发巨大波澜。对此, 无论是反或挺, 最起码都得倾听理解对方为何而反、为何力挺。然而, 要搞懂这些正反双方坚持不退让的理由, 首先必须真正了解服贸协议的具体内容才行。

翻开薄薄的一本《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文本及附件, 从头数到尾不过2.6万余字。但是, 这本书就像《六法全书》 (即台湾法律大全) , 一条条的法律文字, 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够读下去的, 就算勉强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宇, 能看完, 并不代表就能明白了解。

此外, 至少还得看过台当局颁布的上千种《大陆地区专业人士来台从事专业活动许可办法》、《入出境及移民法》等一大堆相关的规定条文, 才能判断民间传播的那些耸人听闻的流言是真或假。

正是这些生硬复杂的条文, 以及网络上流传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所谓“懒人包”, 导致目前岛内出现许多争议甚至误解, 让民众包括大学生在内, 无从判断服贸协议对台湾究竟是受益多还是冲击大, 进而吵闹不断, 甚至引发游行抗争及冲击“立法院”等暴力行为。

纵观岛内民众对服贸的疑虑和误解, 可分成四大类, 即开放大陆人来台就业、岛内安全问题、产业过度竞争, 以及“黑箱作业”。

争议1:服贸协议通过, 大量大陆劳工会进入台湾, 抢了台湾人的工作

其实这样的论述充满许多以讹传讹的误解, 最常听到的包括:

误解1

许多兽医害怕服贸协议通过后, 台湾到大陆去的兽医人数很少, 而大陆有非常多过剩的兽医师会到台湾来工作, 这对岛内的就业市场是一个打击。

正解

翻阅全本服贸协议条文, 根本没开放大陆兽医来台, 但就是有些媒体刻意凸显渲染, 以讹传讹。

误解2

服务贸易协议将开放大陆洗头妹来台湾工作, 不仅岛内美容院的台湾洗头小妹会因服贸而失去工作, 大陆洗头妹还会帮台湾客人“洗头兼洗脑”;还有大陆出租车司机也会来台湾。

正解

这次的服贸协议是开放大陆企业来台投资, 并不开放大陆技术工人来台湾就业, 所以包括洗头小妹、司机、美容师、建筑工、畜牧顾问、律师、医师等, 都不会因为服贸开放而进入岛内工作。所以, “洗头兼洗脑”或“大陆出租车司机来台”这类事情, 根本不会发生。

服贸协议根本没有开放就业市场, 也完全不涉及大陆劳工来台的问题。事实上, 据统计, 自2009年6月开放陆资至2013年12月底止, 陆企来台投资共483件, 申请核准陆籍干部 (含眷属) 来台共259人次, 雇用台湾本地员工共9, 624人。证明开放陆企来台投资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而非抢走本地人的工作机会。

误解3

开放后, 会出现大陆业务人员来台推销保险, 造成台湾业务人员失业。

正解

从过去几十年来外资保险公司开拓台湾市场的经验看, 不管是参股或成立子公司、分公司, 都是雇用台湾本地的业务人员, 这是因为文化和语言的关系。由此判断, 服贸开放保险业后, 反而会增加台湾保险人员的工作机会。

误解4

资本额超过20万美元, 大陆投资人 (含董监事) 能有2位来台湾, 会出现假投资, 真移民。比如说, 爸爸用20万美元 (约600万元新台币) 到台湾开一家面馆, 就能请妈妈来当高级经理人, 加上儿子以专家 (如厨师) 身份提供服务, 其配偶、小孩和其他亲戚再以眷属身份申请来台, 等于能让一家人变相移民到台湾, 4年后都能拿到身份证, 享有投票权。结果, 一家小餐馆4年可有18个大陆人移民到台湾。依此类推, 只要投资6000亿元台币, 大陆就能移民180万人来台湾, 并左右台湾选举胜负。

正解

服贸协议中特别订定了限制条款, 要求大陆厂商一定要在大陆实际经营满3至5年, 才可以到台湾设立分支机构, 主要是为了避免用“纸上公司”、“搭便车”的方式到台湾来。

中华经济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执行长李淳特别澄清道:“因为服贸而能入台工作的大陆人士, 其实只是取得工作权, 而且要一年一签;况且公司结束就得离开台湾, 而公司每年营业额或前3年平均营业额必须要达到1000万元以上, 才能通过加签审核。这与投资移民能取得永久居留权完全不同。”

其次, 依据台当局颁布的《大陆地区专业人士来台从事专业活动许可办法》的相关规定第十二条, 大陆人士无论是在台湾担任企业负责人或提供专业服务, 停留期间都不得超过一年;有关跨国企业内部调动人员来台, 初次可停留3年, 展延次数无限制的规定并不适用于陆资企业。来台的大陆籍员工第一年只会核发1年期出入境许可证, 第二年起, 只有正常营运且营业额达到1000万元台币以上, 大陆籍员工才能重新申请换证, 且无投票权。

此外, 企业每增加投资金额50万美元, 可多申请一人, 最多不可超过7人。也就是说, 每家陆资公司最多仅可以有7位负责人来台, 但投资额必须达到330万美元, 且前一年营业额必须达到新台币1000万元以上。这项规定适用于服贸协议中台湾所开放的绝大多数服务业。

而且, 申请眷属来台, 只能是配偶及小孩, 并不开放父母, 依大陆一胎化政策, 只会有2人, 同时来台眷属不得在台工作, 子女高中毕业后必须返回大陆, 怎么可能会全家移民台湾?

所以,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仅开放大陆资金与少数主管及技术人员来台, 并未开放大陆劳工来台, 也未开放大陆人民来台投资移民。自2009年6月开放陆资来台至2013年5月, 台湾方面共核准陆资来台投资398件, 不含企业主在内, 仅有216位白领管理人员来台, 却为台湾创造6, 771个工作机会, 可见陆资来台不但不会剥夺岛内劳工的就业机会, 反而是创造就业。

争议2:服贸通过, 会出现台湾个人资料与机密外泄, 产生安全问题。

误解5

服贸协议会开放门户网站, 大陆通过门户网站大量搜集台湾会员个人资料后, 是否会造成这些资料非常容易、合法传送到大陆母公司?

正解

其实2009年台湾就已经开放陆资可申请在台湾经营门户网站, 但迄今从未有陆资来台申请。更何况台当局颁布的“个资法”中明确规定:个人资料只要跨过台湾边界的传输, 都需要得到特殊允许。

例如电信业部分, 台当局“通讯传播委员会”已规定, 所有电信产业用户的个人资料不可输往大陆地区;至于金融业, “金管会”也特别规定, 如果大陆金融机构要把台湾分行的用户资料送到境外母行, 必须取得当事人同意并报请金融主管机关核准。

所以, 并不是一家陆资公司在台湾经营事业, 取得台湾用户的个人资料之后, 以后就可以毫无限制将这些个资送到大陆。

误解6

台湾开放第二类电信中三项特殊业务, 即存转网络服务、存取网络服务、数据交换通讯服务, 包括代管电脑机房的服务, 很难相信大陆人在管理服务器时会不会有意或无意地埋下木马程序、病毒来窃取使用者的个人资料, 或监控搜集使用者的行为。

正解

在电信业, 台湾方面并没有开放第一类电信, 只开放第二类电信事业特殊业务的其中3项, 占电信营业额低, 且过时技术下的服务, 不致影响产业。而且, 陆资投资台湾第二类电信, 持股不得超过50%, 且不得对企业的董事会及财务、营运与人事方向具备影响或控制力。

为确保岛内通讯传播用户的权益, 台当局“通讯传播委员会”在2012年9月25日公告:限制通讯传播事业经营者, 将所属用户个人资料传递到中国大陆。

另外, 目前台湾明令禁止大陆来台人士进入电信机房, 并进行分区管控, 第二类业者的交换机的控制埠安全机制管制, 比照第一类电信业者的管制措施, 且对任何维护厂商提供技术服务皆须留下纪录, 以备查核。同时, 台当局针对用户资料管理部分制定了“用户资料机密分级管理办法”, 通过安全认证及隐密码及加密传输来加以管控。

争议3:台湾产业已经过度竞争了, 再开放大陆业者来会更惨;同时两岸条件不同, 开放并不对等。

误解7

印刷业和书籍批发零售业都对大陆开放, 一个是出版业的上游, 一个是出版业的下游, 这样一来, 不就是等于开放出版业, 冲击岛内言论自由吗?

正解

服贸开放陆资投资岛内印刷业, 仅限于投资现有印刷厂, 并不是开放设立新厂, 且不得兼营出版业, 陆资投资总股权比率也不得超过50%。如果有陆资印刷业兼营出版, 只要被检举发现, 将会受到台湾“投审会”裁罚, 并废止他的投资许可。

实际上, 台湾印刷厂不太可能接受陆资投资, 因为大多是老厂, 且岛内市场已饱和。依岛内过去50年印刷业发展经验, 印刷业并无垄断市场的技术, 且印刷产业客户众多及多元, 岛内最大的印刷厂市场占有率也不到3%, 不可能形成寡占或垄断。

误解8

台湾开放大陆企业来台湾经营批发零售业, 大陆图书会大批进入台湾, 再以三折价格销售, 台湾的书店承受得住吗?

正解

其实早在2009年第一波开放陆资时, 台湾就已对大陆开放书籍、文具的批发和零售业务。但为了避免大陆业者介入台湾出版业务, 对于陆资来台申请书籍的批发零售业务, 台湾“投审会”与“文化部”均不予许可。

根据台湾“文化部”统计, 截至目前已阻挡大陆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深圳市嘉深投资公司、中国书店等三家陆企申请来台投资案。所以, 在“投审会”等部会的严格审查下, 应该不至于对台湾的出版业及阅读生态造成任何冲击。

误解9

开放批发零售后, 大陆就可以出口稻米、小麦和面粉到台湾, 台湾的粮食安全将失守。

正解

台湾“农委会官员”特别指出:台湾管制大陆农产品进口约830项, 包含稻米、小麦和面粉在内, 皆不准从大陆进口。在这次服贸协议中也还是禁止, 所以服贸并不涉及岛内粮食安全。

误解10

服贸一通过, 台湾的中药行可能会纷纷倒闭, 中药业者没法活了。

正解

台湾“投审会官员”澄清, 岛内早己开放陆资来台投资中药批发业4年, 而这次服贸并没有开放中药零售业。近4年来, 陆资来台投资中药批发业的也仅有两家, 申请投资金额4710万元, 其中也只有一家210万元的资金到位, 至今对台湾的中药批发市场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对岛内中药零售业更无影响。

误解11

这一次当局签订服贸协议, 要开放大陆业者来台湾开火化场和殡仪馆, 是和台湾的葬仪社抢生意。

正解

台湾“内政部官员”解释:服贸开放的是殡仪馆及火化场部分, 并不开放生命服务和送终仪式。众所周知, 台湾的殡仪馆及火化场设立门槛相当高, 必须经过环境影响评估、都市计划变更、区域计划审议通过。同时, 还必须经过筹设许可、建造许可施工许可, 完工后才可以设立。一间殡仪馆及火化场从申请到设立, 大概需要5到10年, 竞争门槛相当高。

从台湾的实际情况看, 火化场和殡仪馆大多数都是由地方当局经营, 商机并不高。反之, 大陆对台开放的是殡仪馆和纳骨塔部分, 而且可以经营殡葬礼仪服务, 商机比较大, 更是台湾业者的强项。

误解12

依照服贸协议, 岛内上市柜的银行可开放单一大陆银行参股到10%, 但台湾很多银行最大股东持股就10%左右, 大陆会通过参股控制台湾的银行。

正解

台湾“银行法”第25条对银行股权的管理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超过5%以上, 每增加1%就要申报, 超过一些人担心湾电信个人资料与机密外泄10%以后, 10%、15%、20%、25%也都要核准。

对本地银行的股权变动都这样审查, 更遑论大陆的金融机构。只要变动超过1%以上, 均受台湾“金管会银行局”的监督, 都要审查, 不是自动许可。

误解13

服贸协议将开放陆企在台以合资方式, 投入土木工程的一般建筑工作, 内容涵盖铁公路、机场跑道、海港水坝、电缆线路工程等, 这些项目牵涉到台湾关键基础建设, 陆资挟着雄厚资本参与相关工程, 等于掌握台湾脉搏, 将排挤台湾中小型业者生存空间。

正解

服贸协议第二条明文指出, 服贸协议不适用于政府采购, 铁公路、机场等营造服务多属政府工程的范围, 故台湾方面可不开放或予以限制;另外, 开放的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设有陆资参股上限12%, 且不得具有控制力的限制。

台湾建筑业分成好几个等级, 包括甲等、乙等、丙等, 每一类型建筑企业所承包的工程基本上和技术及资金有相应对等的关系。例如一个甲等建筑企业, 不可能承包120万元的土木包工业的水沟工程。

换言之, 技术门槛高的大型建筑企业会承揽的是大型工程, 不会抢中小建筑企业的工作。更何况, 这次服贸开放的内容仅允许大陆企业投入资金, 总持股比例不超过12%, 不具控制力, 台湾企业的营运方向不受陆资控制与影响。

误解14

中国大陆企业规模庞大, 服贸协议生效之后, 大陆会将“一条龙”模式带到台湾, 例如码头、仓储、物流、运输、批发、零售“一条龙”, 或者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快递、运输、网络广告“一条龙”, 以低价恶性竞争, 让台湾弱势产业及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 包括家庭经营的产业生存将受到严重冲击, 全面掏空台湾产业。

正解

台湾经济部官员特别澄清:垄断或寡占等问题在服贸协议第7条及台湾“公平交易法”中已经规范禁止不公平竞争, 所以能确实防止“一条龙”可能造成的垄断行为。

另外, 依据台当局《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中的规定, 陆企来台需经申请核准后才能汇入资金, 经济上倘若有独占、寡占或垄断性地位者, 台当局可以禁止其投资。

在美容美发业, 大陆已开放台商独资经营, 而台湾早就对外资开放。据统计, 外资在台投资美容美发业已有89件, 其所雇用的劳工都是本地人, 也没有对产业造成冲击。

在旅行社方面, 台湾只允许3家陆资旅行社来台, 每家只能设立1个商业据点, 而且只能从事民众旅游业务, 所以不会有“一条龙”垄断的情形, 也不会对产业造成冲击。另一方面, 台湾方面争取到台商在大陆设立旅行社条件比照国民待遇, 有助其拓展大陆市场。

争议4:服贸洽签过程中是否充满“黑箱作业”, 且违反国际惯例?

误解15

服贸协议中, 台湾对大陆开放64项, 其中27项早就已经在陆资来台时开放了, 为什么要再纳入服贸协议?服贸是不是造假了?

正解

台湾“陆委会官员”解释, 在签订自由贸易协议过程中, 希望尽量做到双方对等互惠, 所以当大陆对台湾开放80项时, 台湾谈判人员就把过去已经开放的项目列入服贸协议中。而且, 单方面开放与纳入约束双方的协议中开放, 在效力上仍有差别, 通过服贸协议后, 对台商赴大陆经营更有保障。

误解16

台湾和大陆为什么先谈服贸后谈货贸?这不符合惯例。

正解

以WTO多哈回合谈判为例, 尽管货品关税的谈判还是遥遥无期, 但是服务业谈判已经在积极进行中, 称之为TISA, 台湾目前也在参与, 同时非常可能以负面协议的方式先达成协议。

误解17

服贸协议中两岸开放模式不对等, 台湾承诺的开放程度远高于大陆承诺的开放程度, 双方开放项目不对等, 包括广告服务业、管理顾问、观光旅游、餐饮、洗衣及染色业、美发及其他美容业等行业, 大陆完全不开放给台湾, 这将造成台湾服务业者大量西进, 引发台湾服务业空洞化, 高失业率、低薪等问题也就更加严重。

正解

所谓开放模式, 是指服务业跨境服务的4种模式:跨境提供服务、境外消费、商业据点呈现、自然人呈现。反对服贸的人最常提到的, 就是两岸对于模式一, 即跨境提供服务的不对等开放。

所谓跨境提供服务, 是指业者和消费者不必跨境。如果在这一个模式没有限制, 也就等于答应对方, 想做台湾的生意, 不见得一定要到台湾开公司。在服贸协议中台湾所开放的行业, 大多对于跨境提供服务没有限制, 但大陆却以不予承诺居多, 换言之, 要做台湾人的生意, 不见得非得在台设立据点, 但若想做大陆生意, 就必须到大陆设点, 的确会令人推论到台湾服务业加速西进的结果。

对此, 台湾“经济部国贸局副局长”徐大卫首先澄清:一些人似乎只看到服贸协议本身的内容, 而忽略了在签订服贸前, 大陆已经在加入WTO时对台湾开放了许多项目, 包括广告、旅馆、餐饮、洗衣、染色、美发美容业及其他服务行业, 皆己对外资开放独资经营, 所谓外资也包括台资, 所以在两岸服贸协议里不另做承诺。此外, 服贸协议有许多项目是大陆方面开放, 而台湾没开放, 例如会计审计及簿计服务、建筑设计服务、房地产服务等。一些“懒人包”说, 大陆对台开放程度比巴基斯坦还低, 这并不正确, 而且这些开放项目中有许多都是可以跨境提供无限制服务, 就数量来说, 绝无不对等。

中华经济研究院WTO及FTA中心副执行长李淳也表示:不应用货物贸易的逻辑来分析服务贸易, 因为服务业通常不是靠规模取胜。他强调, 服务业的决胜关键是能对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规模大从来就不代表竞争力强。因此即使台湾业者有意西进, 也不至于大量转移资源。

误解18

一些“懒人包”指责, 香港与大陆签署CEPA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后陆续造成了房价飙升、年轻人薪水不变、大陆劳工抢工作等冲击。这些CEPA副作用会不会也将成为台湾的服贸危机?

正解

先看房价的飙升, 香港在2003年间签订CEPA, 而香港房价从2001年低点至2013年底, 涨幅约3倍之多, 似乎表明两岸服贸协议签订后, 陆资在台湾买房需求提升房价将是必然现象。

然而与香港不同的是, 依台当局目前规定, 对陆资在台买房有所谓的“543”限制, 即银行贷款不得超过50%, 持有房地产者每年在台停留不可超过4个月, 3年内不得转售等。台湾“内政部”也已推出“总量管制”的配套措施, 包括每年陆资买房不得超过400户, 取得土地的上限是13公顷, 并且陆资持有台湾房地产的长期总量上限是2万户和1300公顷。

此外, 陆资买房的件数本就极为有限。据台湾“内政部地政司”统计, 自2010年开放陆资来台购置不动产以来, 至2013年第三季末, 陆资在台取得不动产总计仅有122件。

而且, 台当局可以仿效香港政府打压房价的办法, 通过连番调高印花税、非香港永久居民及公司企业购屋须再征收15%的买家印花税, 限制陆资炒房, 所以民众疑虑成真的机会恐怕不大。

至于台湾服务业者可能受到大陆挟低成本优势杀价竞争, 导致不够强的业者或者大举出走, 或者留在台湾遭受扼杀, 最终造成岛内高失业率、低薪资的担心, 李淳则以服务业不具替代性解释。他举例, 买了一台电脑, 隔两年才会再买一台, 但若你今天到某家餐厅用餐, 明天可能会选另一家餐厅。因为不具替代性, 杀价竞争对于市场的伤害有限, 所以放眼全世界, 从不会听到“反倾销”几个字套用在服务业之上。

他认为, 大陆业者来台的投资门槛并不算低, 且每年都有营收破1000万元的压力, 不至于导致大规模的杀价竞争;此外, 就算真的杀价, 也不会让台湾服务业的业者“血流成河”。

偷药锅、倒药渣民间习俗有由来 第4篇

就说煎草药的药锅吧,在我国一些民间地区,有的人家一般都不购置药罐,认为有它在家会招来疫病,采取借用或代煎。旧时,在陕西旬阳一带就流行“偷药罐”的风俗:当地有患者需要熬药,不愿向长久患病、备有药罐的人家去借,而常常去悄悄“偷”来,用完了再悄悄归还。丢了药罐的人家不但不追查、不恼怒,反而喜形于色,认为病人即将痊愈,意即自己的病也被别人偷走了,那么身体就会好起来,如果发现药罐又归家,反而会不高兴哩。

在山西晋南一带,药锅的使用有“只能借,不能还”的习俗。就是说,有药锅的人家,希望家人身体健康不再使用药锅,别人可以借走使用,但不能再送回来。借用药锅的人家,煎完药后就把药锅放在自己家里,再等其他病家煎药时借走,这样药锅好像变成公用的,时间长了,也不知放在谁家里了。

有的地方也有还药锅的习惯,但送回来时药锅里必须放几角钱或者一点吃的东西,以表示谢意,报以吉利。在闽南地区,时至今日,仍有些经销陶制品的日杂行业,对药锅、药罐的进货收存不那么热心。因为当地人忌讳一个“药”字,总是把药汤说成是“茶”。所以,过去的医药商店、诊所、医院专门有煎熬中药的经营项目,倒也方便了民众,亦可谓一方风土人情吧。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现在城镇的医院、中医院及诊所,一般都设有煎熬中药的服务项目,这就更加方便了患者。正是:小药罐消疾去病,代煎“茶”救死扶伤。

此外,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至今还流行着一种“倒药渣”的习俗,就是病家把煎过的药渣倒在过往行人的岔路口,让千人踏、万人踩,因为俗语有“药渣倒出门,疾病不缠人”和“一经他人双脚踏,病魔就被众人压”之说。据说,这可以驱病出门,托人消灾,或被行人带至别处,不再作怪害人,病人能够尽快痊愈。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安慰,并没有科学根据。不过,以下几则流传下来的故事却耐人寻味。

药渣引医

相传,唐朝有个名叫韦慈藏的郎中,医术精湛高明,凡他看的病人,3天内准能治好。皇上知道后,传旨请他去做太医,他不愿当官,便婉言谢绝。他心里想的是广大穷苦百姓。他常常背着药囊,领着一只黑狗,跋山涉水,走乡串户,为老百姓看病。他告诉大家,谁家有了病人,只要把药渣倒在门口,他的黑狗就能嗅到药渣的气味,领他到患者的跟前,为患者看病。就这样,他不知治好了多少人。

后来,韦慈藏死了。老百姓把药渣倒在门口的习惯却没有停止,而且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药渣辨优劣

很久以前,江南小镇有一家“宏德堂”药店,起初由于药材货真价实,炮制优良,信誉很高,生意格外兴隆。但过了一年,买药的人越来越少,生意萧条,门庭冷落。

一天午后,店主正在椅子上打盹儿,蒙眬中,忽见一仙翁,手拈拂尘,飘然而来。语之曰:“我乃药神是也,统管天下采药、买药之人,你近来掺卖劣质药材,坑害病人,现在无人买药,就是对你的惩罚。”说罢给他丢下一张纸条,遂又飘然而去。店主急忙拾起纸条,一看是一首六言诗:“配药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治病救人为本,切忌图利忘义。”他看过后猛然惊醒,心中大惭,怵惕不安。他知道自己近月曾将一批劣质药材充优销售,大大降低了药的疗效,故人来渐稀。如此竟连药神也已知晓。他惭愧不已,后悔莫及。他想着药神的话,便向患者传话出去,凡今后在“宏德堂”抓药配方者,药煎完后,将药渣倒在门前,好让药神检验优劣,看“宏德堂”的药材是不是都属上等佳品。说来也真奇怪,从此,人们凡在“宏德堂”购买的药物,药效灵验,众口皆碑,“宏德堂”生意又兴旺发达起来。如此日久天长,老百姓中便传开了,只要把药渣倒在路上,任千人踩、万人踏,就会药到病除,早日康复。

药渣辨真假

传说明代名医李时珍,一天外出采药,看到一个村庄田园荒芜,无人下地劳动,原来这个村的人都得了“流感”病。在一个茅草屋里,他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床上呻吟,急忙取出药来,让老人喝下,停了一会儿,老人出了一身汗,病就减轻了许多。李时珍询问后,才知道村里先后来过几个走江湖的郎中,给他们开过药,还说什么“吃上一服药,包管你药到病除”,可是吃了十来服了,仍不见效。

李时珍找来煎过的药渣,仔细一看,几乎全是假药。假药怎么能治好病呢?老百姓上当受骗了,他义愤填膺,痛恨不已。李时珍看药渣的事儿,传遍了附近的村庄,人们纷纷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草药和煎过的药渣带来让李时珍鉴别。因为人太多,看不过来,只好让大家把药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个个摊开放好,逐个查看,拣出真药,扔掉假药劣药,并教给大家如何识别一些伪劣中草药的方法,防止村民再上当受骗。

从此以后,病人就把煎服过的药渣倒在路口处,盼望过路的良医识别真假。于是这个风俗习惯就盛行起来。

药渣请医

相传,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医德高深,医术精湛,为人治病,药到病除,深得人们的敬重。

在他隐居深山时,有一次,他为一只受了伤的老虎解除了病痛,老虎为了报恩,就自愿为孙思邈当护卫、坐骑。孙思邈行动是方便多了,可把病人都给吓坏了,谁也不敢求医于他。孙思邈很为难,最后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他每到一家看病,便让病家把药渣倒在门口的路上。哪家门口有药渣,就表明他在哪家行医。这样一来,老虎就不必紧随其后,只在远处守着就行了。

久而久之,药渣成了行医人的标志。众人相附,代代相传,也就形成了煎中药后倒药渣、踩药渣的民俗。过去,在药王的塑像和画像中,药王都是坐于虎身之上,这种艺术形象也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药渣查病因

传说有位患咳喘病的人,请一位良医给开了个方子。病人服药后,咳嗽喘逆未能止住,反而雪上加霜,出汗不止,生命危在旦夕。

患者家人便把郎中告到了官府。县太爷传郎中,看处方,对症下药均无差错。最后把药渣拿来检验。经辨认查看后,原来药方中有“炙麻黄”一味中药,司药人员未能炮制,抓的是“生麻黄”。

“炙麻黄”止咳平喘,而“生麻黄”则解表发汗,一字之差,作用相反。原因找到后,县令对药铺处以罚款,责令其严格按炮制规范进行;对患者进行了安抚,又令郎中开方加以调理,三剂药过后,咳止喘平,病情痊愈。

“倒药渣”的传说姑且不论真伪,我们把它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品评。归根到底,还是个药渣的处置问题。煎完汤药后,自然要把煎取药汁后的药渣倒掉,但对有毒中药则应埋掉。

中国中秋节民间传统习俗有哪些 第5篇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中秋节来历传说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中秋节日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春节民间习俗有哪些? 第6篇

[拜年][开门炮仗][占岁][贴画鸡][聚财]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XX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职前一天,南京参议院决定改用阳历,并以中华民国纪年。但阴历相沿已久,且有利于安排农事,因此,民间仍偏重阴历。

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占岁: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贴画鸡: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上一篇:物流沙盘实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演讲稿 范文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