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手势教学范文

2024-06-17

运用手势教学范文(精选6篇)

运用手势教学 第1篇

充分运用手势教学,搞活音乐教学课堂

大方县第三中学 罗志江

电 话: ***

摘 要 手势是最重要的人体语言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准确适度的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音乐教学中,手势的应用较为广泛,教师如果能合理、巧妙的加以应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 手势 手势艺术

众所周知,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不易捉摸的抽象性,单纯用语言去表达音乐内容,既不准确,也不生动,往往力不从心。有一位哲人曾说过“在语言都无法表达的时候,唯有音乐能发挥其作用。”怎样才能做到让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相适应,尤其是边远的县域普通高中及农村中学,教学设备落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高。倘若我们借助千百万化的手势去描绘音乐情态,刻画音乐意境,用它来拟物、言志、传情,在音乐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形象逼真,感人至深,既可增加学生对乐理概念的形象感,又能激发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音乐课也会上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因此,教师就有必要创造性地运用手势辅助教学,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教态变化技能》认为:教师的手势是教态美在三维空间的延伸,以手势助说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地运用手势,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遇到慷慨激昂的议论,配合寓有鼓动性的手势,可以激励起学生情绪;在侃侃而谈的叙述时,加上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手势,也可以起到渲染气氛。

从教十一年来,我在音乐课堂上常采用手势教学,教学成绩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一下我是如何利用手势搞活音乐课堂的。

运用手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势可以化“不可见”为“可见”

在音乐教学中,有些知识是相当抽象的,在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将其用语言描述清楚,因为很多时候这部分知识是我们见不到的,这时就算是配合挂图教学,也很难激起学生兴趣,这时的手势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它不但形象,还能使学生情不自禁跟着老师做,且做完之后,往往有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也就把与手势相应的知识牢记在心。例如,在讲解五线谱知识时,教师用手的五指来代表五根线,能更生动形象的告知学生五线谱是有五根线组成,由下往上数,线与线之间构成了间,从手势的表现看学生很快发现五根线组成了四间。教师还可以辅以几句认识五线谱口诀:“五线谱,五条线,一二三四五条线;线间线间我上楼梯间,mi、fa、sol、la、si、do、re、mi、fa;re的家,在这里;小朋友,真聪明,do的家,在哪里?形象直观的认识加上生动有趣的口诀,从而很形象的掌握了五线谱的最基础知识。

二、手势可以化“难”为 “易”

如在教学音阶时,我并不一味地强调这个音符应该唱多高,那个音符应该唱多低,而是恰当地运用柯达伊手势。同的空间位置,可使学生产生对音符唱名及相对音高的联想,将学生觉得难捉摸的 高音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和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唱名,在视觉空间上把音的高低关系具体表现出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高概念。针对这七种不同手势的表现,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种手势的基本含义以及由手势联想到的演唱感觉,以进一步理解手势的用。学生们把音级“do”描述成“稳定、实在”,觉得应该用扎实、自信的声音去演唱;把音级“mi”描述成“平稳、开阔”,觉得演唱时似乎面对着一片开阔的田野;把音级“sol”描述成“上扬、明亮”,应该用一种了不起、昂扬的感觉去演唱,等等。把原来只具听觉形象的音高加以视觉化,这种训练经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们就能感到以往飘忽不定的一个个音符开始有了一些依托,产生了跟现实生活较为稳定的联系,渐渐容易把握了。这样边唱边动学生们很感兴趣,于是对识谱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地减弱了。实践证明,只要手势紧扣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就能增强音乐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感,进而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习的音乐知识,并在记忆中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三、手势可以化“繁”为 “简”

例如:在教学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教师可用手势作相应的段落提示,切不可因为一时的感情投入而忘行的表现,好似让学生在欣赏教师的表演,不是在欣赏乐曲的魅力。如:欣赏《梁祝》第一主题(又称“爱情主题”),速度稍慢,优美抒情。教师可根据旋律的表现作缓慢的划波浪线动作,手势表现要流畅。乐曲转入第二部分时,教师用左手作相应提示,右手继续跟着旋律 的起伏作相应的波动,以此转入下面的部分。当乐曲进入结束部分描写“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时,教师的手势表现更应富有情感体现,平稳、缓慢的作一些流畅的动作。正当结束部奏出最后一音时,隐隐传来不祥征兆的定音鼓震音,协奏曲进入展开部,这时教师的手势动作停止,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自己来对比乐曲的强弱、情感的表现。让他们在头脑中想象故事发生的情节。教师切不可作一些多余的、夸张的手势提示,应该留有学生自己听赏想象的空间。整首乐曲的听赏过程中,教师应学会调节好手势提示的方式、量度。还要记得听赏时不要用语言去表述、提示,那样会打断学生的思维和对乐曲听赏的整体感。,我们强调手势的精心设计,同时也应避免手势的滥用,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听课情绪不断变换手势,使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

手势虽有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但并不是手势在课堂上运用得越多越好。根据《音乐教学理论》,手势运用时还是必须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Ⅰ、要和授课的内容相一致。

必须明确打手势的目的是为了配合授课内容的讲授,教师的手势过分夸张,或浮华单一,或行不达意,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课堂上的手势既不可过多过乱,给人以心烦意乱的感觉,又不可垂手不动给人以呆板木讷的印象;手势语和有声语的表述必须协调一致,如果两者出现了“南辕北辙”的现象,口中讲的是一套,手势语“讲”的是另一套,势必引起学生思维的紊乱。那种敷衍草率、令人费解的手势必须废止。

Ⅱ、要讲求手势艺术。

我们决不可将课堂教学中的手势语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手势语。课堂教学中的手势语,是一种艺术化的手势语,要自然得体,不可矫揉造作,装模作样,使人感到轻浮和厌恶;又不可过于死板拘束,扭扭捏捏,使人感到压抑和滑稽可笑。在课堂上,教师的手势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奇。太少则死板,缺少生气和感染力;太多又显得琐碎潦乱,不利于内容的表达;太奇,则易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Ⅲ、应当避免消极的手势。

课堂教学中的消极手势主要是指:指点或用粉笔头投掷学生、揉眼睛、搔痒痒、敲桌子、拍黑板、捋胡须、理头发、手插裤兜、玩弄衣扣,玩弄辫梢等。这些消极手势犹如有声语中的废话、假话、过头话,非但对于增强授课效果无补,反而会严重干扰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必须坚决摒弃。

总之,巧妙地运用手势,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能力,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捕捉到准确感人的音乐形象,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手势的运用很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并能把许多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呈现在眼前,还能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的手势一定要形象逼真,准确无误,要使它与声音、表情、形态、动作协调一致,绝不能游离于整个音乐教学内容之外,更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形体感和直观感,而音乐课堂上可利用手势来辅助教学的例子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发掘,去思考,去总结,甚至去摈弃。让我们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手势吧,让我们用手势去惟妙惟肖地描绘音乐、勾画旋律、模仿节奏、表现情感吧,丰富多彩的手势一定会使你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取得更多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左玲玲 音乐素质训练[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2]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2014地级二等奖)

运用手势教学 第2篇

“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优翰·柯尔文(John Curwen, 1816–1880)首创的,所以称之为“柯尔文手势”。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

在音乐课上,孩子们根据手势视唱单音,根据有节奏的手势进行视唱。在手势游戏中,孩子们们边做手势边唱音高,这样孩子们不但很快的记住了音高,而且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既完成了课堂教学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本节课堂上 :

1、把七张卡片做成头饰 方便学生表演;

2、学习手势时,应多注意手势的准确性,以免学生模仿的时候出现错误。

3、应给学生多一些练习和展示的时间,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手势内容。

4、增加游戏环节,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5、音阶手势的分组表演,应有更多的变化,避免单

音乐教学中的手势运用 第3篇

众所周知, 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 其声音作为音乐的基本元素,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讲授音乐基本理论课时, 仅用语言的讲述和表达, 教师常常觉得不尽人意, 学生也似懂非懂。如果我们在语言讲述的同时, 配以相应的手势, 帮助学生去理解, 其效果就大不一样。比如, 我们在讲“音阶”的时候, 即配以相应手势, 设定第一个音的高度, 将手势放在腰线, 从腰部一级一级上升, 表现出音阶是按音高顺序排列的一组音, 再用声音配合, 唱出与手势相对应的音高。凡是全音关系, 手势升高的距离较宽一些, 凡是半音关系, 手势升高的距离窄一些。同时, 通过手势的上升和下降, 表现出音阶的上行和下行的音阶结构。这样, 学生在语言的讲解和手势的配合下, 很快就懂得了什么叫音阶。在讲授音阶的时候, 以左手手势表现出根音, 右手手势重叠在左手上方的一定距离上, 表现出冠音。音程的扩大与缩小, 可以用左右手手势距离的拉宽和缩窄来进行表现, 给学生在视觉上有一个实物感。这就很快帮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音程”, 以及音程的扩大和缩小。在教授同音异名等音程时, 亦是如此, 教师巧妙地配以相应的手势, 都能很快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

除理论教学外, 技能学科的某些方面更需要手势的辅助, 其教学效果会更佳。在视唱练耳课的教学中, 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音准问题。所谓音准, 就是设置某一音的音高为标准 (这个音, 一般选出主音或曲调中处在中音区的音, 而非音乐中专指的标准音) , 唱出其它与之距离相符合的音高关系。我们可以用手势对所设置的标准音放在胸线或颈部高的位置示意出来, 然后根据其标准音与其它音的音程关系, 通过手势上、下浮动, 示意出处在标准音上方或下方音的高低距离。如果音程距离较宽, 其手势浮动范围就拉宽, 如果音程距离较窄, 其手势浮动范围就随之缩小。在手势的运动中, 学生就会跟着手势或高或低地唱出下一个音。比如, 这里以“6 (la) ”作为标准音, 它后面出现的“·3 (mi) ”和“3 (mi) ”的音, 一个是“6”音上方的五度音阶“·3 (mi) ”, 一个是“6”音下方的四度音程“3 (mi) ”, 如果你的手势从“6”音的高度上升, 学生便知道应该唱出的是“·3 (mi) ”, 反之, 如果手势从“6”音的高度向下方压, 学生便知道应该唱出下方的“3 (mi) ”音。对于级进的乐句结构, 可用音阶式的手势, 逐级上升或下降, 都可以给学生音高的位置。这种手势配合语言的引导, 对学生唱准音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听音练习中, 我们可以用一只手弹出所听的音而另一只手则用手势暗示出下一个音是处在前一个音的上方或下方的音, 甚至示意出与前一个音距离有多宽的音。

在声乐教学中, 我们要采用各种手势来帮助学生唱好歌曲。声乐中当然也存在音准问题, 解决音准自然可以运用视唱练耳中的手势来暗示出应该唱得高一点或低一点。除此之外, 还可以对声音在演唱的要求上用手势暗示出来。歌唱的发声, 一般要求把口腔打开, 使口腔作为发声的共鸣器官充分运用起来, 我们可以把手势作握东西状态, 并逐渐张开来暗示出把口腔打开, 把声音向外送。声乐演唱时, 演唱者须把舌面放平, 以免阻塞气息和声音的畅通, 我们可以抬平手掌, 掌心向下, 而后对着自己嘴巴向下摆动, 以示把舌面放平。对演唱较强, 有顿、断音效果的乐句, 我们可以手握拳头, 作轻轻锤击的动作, 其动作干脆、利落、坚定有力, 暗示出要唱出较强和顿、断的音乐效果。对歌曲表现舒展奔放的乐句, 我们用双手手掌向上, 逐渐向外延伸, 表现出宽广辽阔的感觉。当然, 我们所使用的手势还有很多, 有很多手势是没有固定的含义, 手势的巧妙运用, 往往是随着音乐的进行, 对发声的气息控制、歌曲的表现、情感的变化等突然做出某个手势, 来暗示出应该怎么演唱或加强某些方面的表现, 这种手势虽然不是固定的, 但它可以在一瞬间激发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演唱。何况, 在手势的巧妙运用中, 它本身就包含了人格的美、能力的美、姿态的美和样式的美, 同时也让学生从中获得了音乐的美感, 从而达到了表现音乐美的目的。

当然, 在运用手势当中, 要切忌随意乱划手势, 手舞足蹈地狂放乱舞。否则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和表现音乐, 反而会扰乱学生对音乐的学习, 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运用手势去达到正确地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作为音乐教师, 不妨多观看一些著名的指挥家在指挥乐队、唱队进行演奏、演唱时的潇洒、大方而又丰富多彩的指挥动作。音乐在强烈时有气吞山河之气概, 音乐舒缓、柔和时, 有涓涓小溪之柔情, 对日寇侵略的愤怒控诉如万马奔腾, 百姓家破人亡、流离颠沛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对亲人的难舍难分, 都在指挥的手势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细细领略一下指挥大师们的指挥手势, 我们就会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手势时有所启示。另外, 我们还可以看看那些具有较高水平的演讲、朗诵表演, 他们不但语言表达声情并茂, 而且配以优美的手势, 加强了语言的表诉, 加深了感情的流露。其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人们的交流很多时候也是语言加手势, 这样做可以让对方对语言的理解更深刻。我们不妨也可以从生活的交流中提炼出一些手势作为己用。

浅谈手势在拼音教学中的运用 第4篇

一、形象识别

从儿童的心理分析,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与思考的空间较为狭窄。纯拼音教学是抽象的、枯燥的,再加上形近的声母、韵母较多,给学生的分辨带来了困难。如“b”和“d”、“p”和“q”是24个声母中极难区别的两对,都是由半圆和一竖组成,只是位置不同而已。而半圆的位置与声母的本音之间又毫无联系。又如“ei”和“ie、“iu”和“ui”,它们字母的位置不同读音也就不同,学生容易张冠李戴。

如何让学生轻松地利用身边的事物来帮助自己记忆和区别呢?“双手”便是现成的好教具。(特别是在偏远农村教学条件较差的地方)在教学“b”和“d,的区别时,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用自己的双手来表示它们吗?”学生的想象力可丰富了,纷纷口手并用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两手伸出大拇指、半握拳,用手边比划边说:“左手b,右手d。”有的学生把大拇指和食指合成空心圆圈,其他三个指头伸直并拢大声说:“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教师此时便可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小朋友表演记忆。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利用手势编儿歌,如:“左手b,右手d,两手一对b和d。”学生在活动中形象地区分了相近声母的形状,编儿歌中记住抽象的声母“p”和“q”的教学同样也可效仿。

二、快速记忆

随着幼儿教育不断地普及,许多学生在上学之前就已经接触到声母、韵母和简单的拼读,但由于诸多因素学生的口型普遍不到位,导致发音不准确,特别是复韵母。在教学生复韵母的发音时,单单凭借教师的示范或一味地抽象讲解发音方法,即使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难以掌握。如在教“ai”的发音时,教师借用手势来辅助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首先板书“a”和“ai”并张开五指说:“看看谁是小小观察家!”学生:“老师念a时五指张开,念ai时五指先张开后来合拢了。”学生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轻而易举地发现“ai”的发音变化。然后教师讲解:“五指分开表示‘a,五指合拢表示‘i,它们在好朋友,所以五指要快快靠在一起。”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和手势的演示就把“ai”的发音方法教给学生:从前一个字母快速滑向后一个字母,一气呵成,这样即形象,又生动。当然学生也会模仿、运用手势帮助理解、记忆复韵母的发音,而且还可以举一反三,提高了学习拼音的兴趣。

对于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在拼音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这样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才会感兴趣,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涨。教师可以经常鼓励学生用肢体、手势来进行“手舞足蹈”学习拼音。

三、轻松拼读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学得如何。对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新课标提出“第一学段目标对识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随着识字量的提高,学生熟练地掌握,拼读对帮助识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音节的教学中,不能单靠死记硬背。而应该注意教学生掌握声韵成音的规律。熟练掌握拼读的方法。如:在教学“b-a>ba”时,教师:说“小朋友们能不能用手势来表示它们?”学生根据先前已有的经验很容易就表示出了。教师接着拼读“b-a->ba”:“你们能用手势来表示它们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吗?”学生说:“老师b读得轻,我的左手b可以不动,a读得响,右手a可以挥一下,ba在一起时,我就把它们碰在一起。”配合学生的双手演示操作,立即出现一句儿歌:“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这样,帮助学生掌握拼读的方法。枯燥的音节在学生双手的--演示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积累了初步的音节拼读方法,能逐渐地、独立地去运用对比、类推其他音节。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指导。学生的拼读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再如在教学三拼连读“g-u-a→gua”时,学生利用双手也表演出了拼读方法:“左手g,变出u,右手a,碰了它,三只青蛙gua、gua、gua。”

演讲手势运用技巧 第5篇

其主要作用是表达感情的。比如,表示愤怒时挥拳头,摊开双手表示没办法。等等。

2、习惯手势

任何一位演讲者都有一些只有他自己才有而别人没有的习惯性手势,且手势的含义不明确不固定,随着演讲内容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的含义。

3、抒情手势

此手势在演讲中运用频率最多。比如:兴奋时拍手称快;恼怒时挥舞拳头;急躁时双手相搓;果断时猛力砍下。抒情手势是一种抽象感情很强的手势。

4、比拟性手势

是指演讲者为使听众对抽象事物有一种具体感、实在感,从而用手表示一些比较复杂的感情和比较抽象的概念。例如,演讲者在作报告时,想要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可以紧握拳头。

5、模拟手势

用手势描述形状物,其特点是“求神似,不求形似”。比如用双手合抱,把梨子虚拟成一个大球形,表达出人们的真情实意。模拟手势信息含量大,升华了感情,有一定的夸张色彩。

6、达形性手势

是指演讲者为了给听众以一个比较具体、实在、明确的印象,而对事物形象所进行的模仿。达形性手势,在演讲中也常被运用。例如管理者在演讲中讲到某物时,可以用手比划其形状。

7、指示性手势

是指管理者在指明对象或发出指示时,所使用的手势。指示性手指,是管理者经常运用的一种动作。我们看电影和电视就常看到。在古代的领导活动中,也被大量使用。恰当的指示性手势就是这样,既能有助于表达感情,又具有很大的包容量,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演讲时,可以根据自己想要取得的演讲效果,结合使用不同的演讲手势。管理者在演讲时确立一个正确的手势形象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1、手势必须用得审慎

因为每个人所特有的具有表现力的手势动作是有限的,不审慎就会与所有的人一样,失去特性,因而其演讲也就失去了光华。

2、不可滥用手势

各种各样的手势,如同在舞台上朗读时的种种动作一样,愈少愈有力量。这是因为,同任何作用于人的视觉东西一样,手势如果被多次反复,便会失去吸引力,不可能、而且也不应当代替有声语言,不可能、也不应当与有声语言具有相同的功能。

3、手势从肩部做起

手势不宜只从肘部做起,那样显得局促,不自然、不大方。从肩部做起,显得有力而顺眼。领导演讲时的任何手势都要和其说的某句话一起完成。如果太快或太慢,看似小小的不妥,则往往突出不了你强调的重点,甚至会使听众将别的什么当作你强调的重点。

4、手势要有内容

手势手掌的运用 第6篇

“我想大家是能够做到的”(单手,掌心向上,中区)

“让我们奏起欢迎的音乐——跳舞吧”(两只手,手心向上,中区划)

2、手心向下,胳膊微曲,手掌向前伸,表示神秘,压抑,否认,反对,制止,不愿意,不喜欢。

愤怒的人们会把你从这里清扫出去,(双手,手心向上,下区)

死一般的沉寂笼罩着下边(单手,手心向下,中区)

3、两手由合而分开,表示空虚、失望、分散、消极。

“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那他将一事无成”下区

“我简直在没有办法”(手心向上,下区)

4、两手由分由合,表示团结、亲密、联合、会面、接洽、积极。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一起来了”。

“我们要团结起来,把这个工作做好”。

5、手掌上竖,指尖向上表制止,也可表剧烈之情。

别做傻事

唱吧,这是块自由的土地。

上一篇:新年图片展活动方案下一篇:鲁迅《雪》优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