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茏的反义词和造句

2024-05-30

葱茏的反义词和造句(精选12篇)

葱茏的反义词和造句 第1篇

1)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

2)夏天,树叶长得葱葱茏茏,藉河风情线上更是热闹非凡,不仅有大人还有小孩,他们有的在给美丽的小金鱼喂鱼食,有的在绿树成荫的石径上锻炼身体,有的在翠绿的草丛中嬉戏,还有的在柳树姑娘的怀抱里聊天乘凉。

3)梧桐树叶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

4)长廊两旁的绿化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人行道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

5)我留恋,留恋那快乐的童年花的芬芳,草的葱茏,水的甘甜,山谷里的星夜之美,余音缭绕的歌声中那梦的`童年。

6)青春的树越长越葱茏,生命的花越长越艳丽,每一个人的诞生都给这世界添加了一道色彩,而今天你是最亮丽的一笔。愿你在以后的日子里,快乐的心情和你灿烂的笑容一样,永远永远的在你身旁。祝你生日快乐!

7)青春的树越长越葱茏,生命的花就越开越艳丽。在您生日的这一天,请接受我们对您深深的祝福。生日快乐、美丽健康!

8)青春的树越长赵葱茏,生命的花就越长越艳丽。在你生日的这一天,请接受我对你深深的祝福。愿这独白,留在你生命的扉页;愿这切切祈盼,带给你新的幸福。

9)春分是美丽的使者,葱茏了整片大地;振奋了和暖的太阳,照射着大地;把新的气息带给世界,把新的容颜遍布角落。愿春分时节,你的世界春暖花开。

10)水库周围绿林荫翳,植被葱茏,空气清新湿润,是理想的避暑旅游胜地。

11)山间沟壑纵横,林木葱茏,繁花似锦,且点缀以古洞、奇石,令人心旷神怡。

12)楠溪江就在身旁静静地流淌,草地上一片葱茏,树林刚刚换上了春装,真是实战的好地方!

13)以山势陡峭、道路险峻、溪流蜿蜒、树木葱茏为主要景观特色,以登山探险、生态旅游为主要游赏内容。

14)全山形势巍峨雄壮,草木植被浓郁葱茏,故有“雄秀”美称。

15)公司现代化厂房设在景致葱茏的广州白云山麓,座拥近万平方米

葱茏的反义词和造句 第2篇

2.我们翻过几道山梁,出了西班牙国境,驶在白色的大道上,穿过浓荫如盖、湿润、葱郁的巴斯克地区,终于开进了贝荣。

3.荆州宾馆占地32300平方米,草木葱郁,四季花香。

4.树木葱郁,亭台掩映。

5.一个树木葱郁的公园在一个缓缓的斜坡上伸展,在最高处,成了一个浓密的小树林。

6.他们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居家很快就被葱郁的树木和芬芳的鲜花所包围。

7.假日中心处于绿林茂盛的乡村,环境美丽幽静,绿荫葱郁,有很多两层小楼。

8.夏令营选择的最佳地方当然是翠绿葱郁的山林,那里有清澈的小溪和展翅飞翔的小鸟儿。

9.公司苗圃科研基地不仅将为您提供品种繁多、质优品高的花卉苗木,而且还将为您提供草木葱郁、鸟语花香的休闲空间。

英语中多义词的运用和翻译 第3篇

一、多义词的文化成因

在英语中, 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的普遍, 由本义而来的引申义比比皆是。不同领域的学者都试图找到多义词形成的原因, 现在我们比较倾向于语言经济论。这一理论的核心依据是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 人们所遇到的事情和人的增多必然会带来语言文字在记忆和使用上的庞大数量。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节奏, 同时减少人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负担, 就产生了一词多义的现象。

当这一现象产生后, 我们会发现每个词汇所包含的多重意义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 它们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构成一些有联系的意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本义和引申义。

二、多义词的心理成因

一个多义词构成了一个意义范畴, 其中本义较少, 引申义较多。比如red的本义是红色。因为它本身鲜明的颜色引申出的革命需要流血牺牲, 所有有了革命这一引申义;经济领域的财政赤字也用red来形容, 从而出现了负债的意义。除此之外, red还有左翼分子、镇静剂等等意思。He isn’t the Reds, but he haves communist beliefs. (他不是共产党却有共产主义思想) 。His wild extravagance is running his family into red. (他无节制的消费使家庭负债累累) 。

以这个例子来看, 单词的引申常常会通过人们的联想来进行意义的关联, 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 人们倾向于现在已有的语汇系统中寻找词语进行表达,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结构决定了多义词的词性和词意的原因所在。

三、多义词的运用与翻译

1.多义词的发散式结构与翻译。以单词的本义为中心, 运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向四周进行发散, 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意义, 就进入了发散式的语义结构中。

比如head的本义是头、头部。那么在生活中, 我们会怎么运用这个词呢?首先它处在各个生物身体的顶端, 负责支配整个身体的运动与协调。那么用它来形容顶部, 可以说是一个类比的推断。比如Brown stood at the head of the buillding. (布朗站在大楼的顶层。) 通过对头的功能的联想, 人们又发现他是可以代表智慧的:She has a good head for music. (她的音乐天赋甚高。) 作为身体的指挥官, 人们又用它来代表整个组织的最高领导者:He is the head of the government. (他是政府首脑) 。

这就是根据一个单词本来的意义通过对它所处的位置与功能的联想进行的意义式关联, 从而引申出的多种意义。

2.多义词的连锁式结构和翻译。词语作为一种工具也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面临淘汰、变迁与丰富。有些词语现今的意义已经和它本来的意义没有任何关系了, 这可能是因为社会的发展淘汰了某些事物而留下了那些词汇, 这样就使得词语的内涵变得越来越小, 而外延却越来越大了。比如fond本来的意思是愚蠢, 但是后来stupid逐渐把它取代, 它就演变而成foolishly, 表示喜爱、溺爱的意思了。比如The fond mother cryed with sad. (溺爱孩子的母亲悲伤的哭了。)

3.多义词的混合式结构和翻译。顾名思义, 混合式试讲发散式和连锁式进行了综合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它既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 又因势而进行了适应性的变化。在这个变动的过程中, 本义引申出新的意义, 新的意义又产生更精细的意义, 这可以说一方面体现了词性灵活所带来的经济适用原则,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习者对词性把握的难度。

现在非常流行的电视节目《Run men》将run这个词带火了, 那我们来看, 节目用的run是它本来的意义。可是跑本身就有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的意思, 由此而运用了隐喻的修辞将其派生出质变的意义。比如The sun was such a hot that the me ran. (太阳要把我晒化了。) 而奔跑本身是一种竞技性运动, 又带有竞赛和输赢, 那就引申为赛跑, 比如He took part in the long-distance race. (他参加了长跑比赛。) run作为一种运动中的状态又代表了变化, 这种变化被借代到一切可以变化的事物甚至是情感上, 比如His thoughts ran to the dead man. (他想到了逝去的兄弟。) The road runs between the hills. (公路在山中蜿蜒。) 仅仅是通过run一个词就可以看到不仅是词意甚至是词性的变化, 一个词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 那可想而知在庞大的英语词汇中, 严格的界定某些多义词的结构实际上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其意义的最终界定还是要以现实语境为最终依据。

四、结语

词语的具体意义其价值终究体现在运用的过程中, 具体的场合决定了词语的使用范围, 尤其是在多义词的运用上, 其现实的语言环境更显重要。正确理解词语在现实中恰当的意义, 对于我们工作与生活中的运用和翻译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语言内容的丰富, 无论在哪种语言体系里, 已经很难找到完全单一意义的词语, 本文针对英语中的词汇, 对其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和翻译进行一些讨论。

关键词:英语,多义词,运用,翻译

参考文献

[1]梅文静.英语多义词多个语义形成的原因[J].文教资料.2005 (36) .

[2]温柒秀.原型理论下的英语多义词教学[J].考试周刊.2009 (42) .

[3]雷聪.认知语境与英语多义词习得[J].宜春学院学报.2011 (05) .

生意葱茏的造句 第4篇

1、公园里花团锦簇,生意葱茏。

2、刚开张的新店一般都生意葱茏。

3、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生意葱茏。

4、我来到了这片生意葱茏的树林里。

5、那一大片竹林远远看去生意葱茏的。

6、苍山草木茂密,生意葱茏,一碧连天。

7、这条林带,生意葱茏,形成一条绿色的长城。

8、绿荫蔽日的原始大森林,生意葱茏,生机盎然。

9、春天里,大地苏醒,阳光明媚,花园里生意葱茏。

10、我来到了这片生意葱茏的树林里,心情十分舒畅。

11、小草探出了脑袋,观赏着这一片生意葱茏的景色。

12、小鸟天堂生意葱茏,引来了许多鸟儿在这里栖息。

13、我家门前的松树每逢夏天,就展现出它的生意葱茏。

14、春天的山野,到处草木苍翠茂盛,一片生意葱茏的景象。

15、多年前生意葱茏的这家店,现在却只是能勉强维持生计罢了。

16、远处几个村落,树木和屋舍密集重叠,一片生意葱茏的景象。

17、一望无际的大森林中,树木都生意葱茏的挺立着,多么俊俏啊!

18、远处是几个农村,丛树和屋舍密集重叠,大有生意葱茏的.气象。

19、三峡两岸,奇峰突起,林木茂密,生意葱茏,时而听到几声猿啼。

20、不远处是一个小村子,丛树和屋舍密集重叠,一副生意葱茏的景象。

21、站在山上一眼望去,远处树木生意葱茏,山脉连绵起伏,蔚为壮观。

22、这是一座新建起来的城市,商业经济呈现出一派生意葱茏的繁荣景象。

23、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这个昔日冷落的小镇变得生意葱茏,正日益兴旺。

24、不管你什么时候来到植物园,都能看到一片生意葱茏,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

25、站在这片遮天蔽日的森林里,脚下是生意葱茏的不知名的植物,让人心旷神怡!

生意葱茏造句 第5篇

1、一望无际的大森林中,树木都生意葱茏的挺立着,多么俊俏啊!

2、在生意葱茏的森林公园,你能看到清澈的小溪、五彩缤纷的花儿,你会嗅到鲜花的芳香,也能闻到泥土清新的气息。

3、站在这片遮天蔽日的森林里,脚下是生意葱茏的不知名的植物,让人心旷神怡!

4、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这个昔日冷落的小镇变得生意葱茏,正日益兴旺。

5、公园里花团锦簇,生意葱茏。

6、苍山草木茂密,生意葱茏,一碧连天。

7、小草探出了脑袋,观赏着这一片生意葱茏的景色。

8、阳光从窗外射入,照在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上,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

9、不远处是一个小村子,丛树和屋舍密集重叠,一副生意葱茏的景象。

10、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生意葱茏。

11、我来到了这片生意葱茏的树林里,心情十分舒畅。

12、不远处是一个小村子,丛树和屋舍密集重叠,一副生意葱茏的气象。

13、远处是几个农村,丛树和屋舍密集重叠,大有生意葱茏的气象。

14、我来到了这片生意葱茏的树林里。

15、站在山上一眼望去,远处树木生意葱茏,山脉连绵起伏,蔚为壮观。

16、夏天的田野到处都是生意葱茏的绿意。

17、这条林带,生意葱茏,形成一条绿色的长城。

18、春天的山野,到处草木苍翠茂盛,一片生意葱茏的景象。

19、三峡两岸,奇峰突起,林木茂密,生意葱茏,时而听到几声猿啼。

20、绿荫蔽日的原始大森林,生意葱茏,生机盎然。

21、夏日的池塘里,生意葱茏的`荷叶映衬着亭亭玉立的荷花,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啊!

22、生意葱茏的树林是小鸟幸福的家。

23、那一大片竹林远远看去生意葱茏的。

24、我家门前的松树每逢夏天,就展现出它的生意葱茏。

25、这是一座新建起来的城市,商业经济呈现出一派生意葱茏的繁荣景象。

26、不管你什么时候来到植物园,都能看到一片生意葱茏,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

27、春天里,大地苏醒,阳光明媚,花园里生意葱茏。

葱茏的近义词是什么 第6篇

1、枯萎 [ kū wěi ] 干枯萎缩。如:荷叶完全枯萎了。

2、干枯 [ gān kū ] 草木由于衰老或缺乏营养、水分等而失去生机。如:一夜大风,地上落满了干枯的树叶。

论多义词和总称词翻译的陷阱 第7篇

关键词:多义词,总称词,陷阱

一、什么是多义词和总称词

(一) 多义词的定义和特点

顾名思义,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称之为多义词。多义词的多义之间往往有联系。多义词的基本意义叫做本义, 其他意义是本义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意义。

汉语中“大”是一个多义词, 由“大”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的意义很多。比如下面这些短语中的“大”就有各自特有的意义:大救星;大厦;大会堂;大修;大选;大雾;大风;大路;大病;大手术;大哥;大人物;大科学家。

science是一个多义词, 它有几个意义———“科学”“研究”和“技巧”:science本义“科学”;natural science“自然科学”=science本义“科学”;social science引申义“社会研究”;cooking science, sports science引申义“烹饪技巧”“运动技巧”。

(二) 总称词

有一种词是总称词, 语言学中没有总称词这个名词, 可这是一种实实在在存在的语言现象, 比如:

汉语“羊”是总称词, 包括“山羊”“绵羊”等。

汉语“科学”是总称词, 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汉语“桌子”是总称词, 包括“课桌”“餐桌”“茶桌”等。

二、多义词和总称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 多义词项下的每一个词都有独立的意义

多义词是一词多义, 同一个词具有多个不同的意义, 如汉语“书”是一个多义词, “书本”中的“书”与“书信”中的“书”的意义不同;英语里的book也是一个多义词, text-book中的book与note-book中的book意义各异。

再如, 汉语中的“打”字是一个多义词, 如下词语中的“打”字意义互不相同:打文件, 打白条, 打钟, 打鼓, 打官司, 打交道, 打毛衣, 打井, 打灯笼, 打油, 打包裹, 打手势, 打伞, 打草稿。

总而言之, 多义词的本义与它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的意义不同。

(二) 总称词下面的词的意义与总称词相同

总称词是表示类别的总称, 总称词与其中分类中的词的意义相同。如汉语中“桌子”是总称词, 与“课桌”“餐桌”“茶桌”中的“桌子”的意义相同。

总而言之, 总称词的意义与属下的各个词的意义相同。

三、两种不同语言的多义词和总称词往往不对应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多义词和总称词。可是由于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 两种语言的多义词和总称词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

(一) 两种语言中的多义词往往不完全对应

如英语多义词book, 与汉语多义词“书”只是部分对应:

“书”作为这个多义词的本义, 与英语book (书) 本义对应, 但是与英语book (书) 的引申、转义不对应。

“书”的基本义是装订成册的著作“书”, 对应的英语是book;第二个词义是“文件”, 译文是document/certificate, 与英语book的任何一个引申意义都不对应;第三个引申意义是“信件”, 英语是letter/mail, 与英语book的引申意义不对应;第四个词义是某些曲艺的统称, 英语译文是story (故事) ;第五个词义是书法, 对应的英语是calligraphy。

又如上文提到的英语big (大) 本义与汉语“大”的本义对应, 但它们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的意义很少对应或者不对应。

(二) 汉语的总称词多于英语的总称词, 汉英翻译尤其要注意

季羡林说:“东方的思维方式, 东方文化的特点是综合;西方的思维方式, 西方文化的特点是分析。” (季羡林1994)

“从宏观上来看, 人类文化无非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两大体系。其思维基础一是综合, 一是分析。综合者从整体着眼, 着重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分析者注重局部, 少见联系……” (季羡林1993)

“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 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分析的……我们可以说, 西方是‘一分为二’, 而东方则是‘合二而一’。” (季羡林1993)

中国文化重整体, 西方文化重个体。语言上的表现是, 汉语总称词多于英语, 如“羊”是包括“山羊”“绵羊”等羊的总称词;而英语只有sheep (绵羊) 、goat (山羊) 等个体词, 没有总称词。汉英语言上的这种差异造成了东西方思想交流的障碍———

2015年是中国的羊年。中国媒体在羊年前纷纷报道说, 老外不知道怎么翻译中国的“羊年”, 全世界英文媒体零乱了。因为老外碰到了一个很纠结的问题:中国“羊年”中的“羊”究竟是哪种羊?是有角大公羊 (Ram) , 还是山羊 (Goat) , 抑或是绵羊 (Sheep) ?英国和美国的多家媒体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甚至请来多位专家解读, 但最后还是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最终, 还是《纽约时报》比较“聪明”, 他们干脆放弃了考究究竟是什么羊, 直接将羊年翻译成了any ruminant horned animal (有角反刍动物) (张可、周茂川2015) 。

笔者认为, 《纽约时报》自作聪明。“羊”怎么能翻译成any ruminant horned animal (有角反刍动物) ?这样翻译, 就是牛、羊不分!正确的翻译是把“羊”音译为yang, 再加注释“—yang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heep, goat, ram...”。

四、多义词翻译原理

多义词翻译原理, 是用另一种语言的多个词翻译一种语言的多义词的各个意义。如:

汉语的多义词“大”:大城市———big city;大救星———great liberator;大选———general election;大雾———thick fog;大风———strong wind;大雨———heavy rain;大路———main road;大病———serious illness;大手术———major operation;大哥———elder brother;大人物———important person;大科学家———outstanding scientist。 (王立非2007)

英语多义词science:science——— (基本义) 科学;natural science=science——— (基本义) 科学/自然科学;social science———社会研究;cooking science———烹饪技巧。 (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2006)

五、多义词翻译的陷阱

多义词翻译的陷阱———将各个不同的意义都翻译成基本义。

(一) 西方翻译理论中一个核心术语equivalent/equivalence

这个多义词难倒了中国许多翻译理论家。equivalent/equivalence是一个多义词, 它的基本义是对等、相等, 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的意义有等值、等效、等量、相当、对当、当值、当量…… (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2004) 。它的语义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基本义是“相等”, 由“相等”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的意义有“等值、等效、等量”;第二个层面的基本义是“相当”, 由“相当”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的意义有“对当、当量、当值”。

中国翻译理论界有些人违背多义词翻译原理, 把equivalent/equivalence统统翻译成:“对等”或者“等值”“等效”。奈达预想到有人会把核心术语误读为“对等”或者“等值”“等效”, 于是他写了一段文字专门解释equivalent/equivalence是“相当”“对当”“当值”而不是“对等”或者“等值”“等效” (谭载喜1999) 。

翻译过程中不可能没有损失, 不可能没有讹误 (钱钟书2007) 。翻译只能求似, 不能够求等, 这是大家明明白白知道的普通常识。可是, 由于翻译求等理论被戴上了奈达的帽子, 穿上了奈达的衣服, 对等翻译理论在中国变成了主流理论, 统治着翻译理论界。奈达的翻译定义中有equivalent, 于是奈达翻译定义是翻译求等, 不求似;奈达的翻译标准functional equivalence被翻译成“功能对等”, 另一个翻译标准dynamic equivalence被翻译成“动态对等” (谭载喜1999) 。

(二) 英语中的natural science被误译成“社会科学”

英语中的science是一个多义词, 基本义是“科学”, natural science等于基本义“科学”, social science中的science是“研究”的意思, 而social science却被错误地翻译成“社会科学”, 其正确译文应该是“社会研究”;cooking science中的science是“技巧”, 却被错误地翻译成“烹饪科学”, 而正确译文应该是“烹饪技巧”。可以看出, 翻译界有一个错误倾向, 就是一见到science, 不分青红皂白, 都翻译成“科学”。

中国的“科学”一词源于英语的science, 由于翻译者不懂多义词翻译原理, 错误地用science的基本义“科学”翻译不同语境里的science, translation science被错误地翻译成“翻译科学” (正确译文是“翻译学”) 。

由于social science被错误地翻译成“社会科学”, 使得中国的科学观与西方主流世界的科学观脱钩了———西方主流世界即英语国家和法语国家认为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科学, 西方主流世界认为没有所谓的社会科学, 只有social science (社会研究) ;中国认为自然科学之外还有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科学。

纠正social science被误译的论文, 《科学中国人》一家学刊就刊载了两篇 (李田心2004) 。

(三) 英语多义词spectre被错误地翻译成单义词“幽灵”

英语词典对spectre的解释是:

《朗文当代英汉大词典》P1693:“spectreaspiritwithout body鬼魂, 幽灵。” (朗文当代英汉大词典2004)

《朗文当代英汉大词典》的英文解释是正确的。解释的译文是:“一个没有肉体的灵魂。” (笔者译)

一个没有肉体的灵魂是鬼魂, 是幽灵, 词典译文没有错误。可是, 一个没有肉体的灵魂同样可以是神灵、圣灵、亡灵。可以见得, 词典没有考虑到spectre是一个多义词, 它不只有基本义“幽灵”, 还有引申义、转义等意义。将spectre仅仅翻译成鬼魂、幽灵, 用多义词的基本义代替其所有意义的翻译方法是错误的。

活人看见没有肉体的灵魂, 一般来说是看见了鬼魂、鬼或者幽灵, 可是如果看见了自己家里已经过世的人的灵魂, 就不能说是看见了鬼魂、鬼或者幽灵, 可以说看见了亡灵、神灵或者圣灵。如可以说“我经常在梦中见到我祖母的亡灵”, 不可以说“我经常在梦中见到我祖母的幽灵”。

所有的英汉或者汉语词典都把spectre仅仅翻译成幽灵、鬼魂和鬼, 这是以偏概全的错误翻译。这样翻译只翻译了spectre一个层面的意义———含贬义的层面。

《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不分析语境, 翻译的时候照搬照抄词典, 将spectre of Communism中的spectre翻译成“幽灵”, 将spectre of Communism翻译成“共产主义的幽灵”, 造成了一个特大的错误。

“A spectre is haunting Europe—the spectre of Communism.”被翻译成“一个幽灵, 共产主义的幽灵, 在欧洲游荡。”这是现在见到的译文 (中央编译局1997) 。

汉语中的“幽灵”是鬼, 是贬义词。马克思和恩格斯绝不会把共产主义说成是幽灵。

汉语中的“怪物”“魔怪”“怪影”是贬义词。马克思和恩格斯绝不会把共产主义说成是怪物, 或者魔怪、怪影等等 (徐洋2015) 。

上文已经论述, spectre是ghost, 是the spirit of dead person that a living person believes they can see or hear, 是死人的灵魂、幽灵、亡灵、神灵、圣灵。当spectre是这个意思的时候, 与它搭配使用的一定是死人或者死去了的东西, 如his father’s spectre———他死去的父亲的亡灵。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spectre与Communism (共产主义) 搭配在一起使用, 活用了spectre, 就已经改变了spectre的词义, 意思是“神灵”。这个“神灵”不是死人的灵魂、亡灵或者神灵, 而是活着的神的灵魂。

英语中有Holy Ghost和Holy Spirit两个词 (Judy Pearsall 2007) , 其中相当于spectre的ghost和spirit是神———God。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中的spectre of Communism的正确译文是“共产主义的神灵”。这个“神灵”的含义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不是死去的伟人的灵魂。

汉语中的“神灵”包含两个意思:第一个词义是指古代传说、宗教及神话中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或指有超凡能力、可以长生不老的人物;第二个词义指人死后的灵魂。

简而言之, spectre的汉语译文有六个:第一是鬼、幽灵;第二是亡灵;第三个是神灵;第四是神灵 (死去的伟人的灵魂) ;第五个是神、神仙;第六个是恐惧、恐慌。

“神灵”又有两个意思:一是去世的、受人尊敬的、给人带来好处的人的灵魂, 二是活着的东西的灵活, 是神、神仙的灵魂, 是活着的神、神仙的灵魂。

“A spectre is haunting Europe—the spectre of Communism.”被翻译成“一个幽灵, 共产主义的幽灵, 在欧洲游荡”是错误翻译, 应该纠正为“一个神灵, 在欧洲云游, 共产主义的神灵”。

六、总称词翻译的原理

总称词翻译的原理———用音译法翻译总称词。

(一) 总称词翻译的原理

总称词往往是一种语言独有而另一种语言没有的。一种语言独有的概念的翻译方法可以是音译。

如汉语“桌子”是总称词, “桌子”之下有“课桌”“餐桌”“茶桌”等。当它们被翻译成英语的时候, 总称词“桌子”只能音译成zuo zi。

七、总称词翻译的陷阱

总称词翻译的陷阱———用总称词属下的词义翻译总称词。

汉语“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科学”被误译。

如上述, 汉语“科学”来自英语science, 由于不懂多义词翻译原理, social science被错误地翻译成“社会科学”, 于是中国科学观与世界主流科学观分道扬镳。中国的科学观是“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科学”。

翻译者不懂总称词翻译原理, 用总称词science属下的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 中的science翻译总称词, 结果,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科学”被翻译成“Science contains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are both science”。翻译者认为译文正确无误, 美玉无瑕, 但英语本族语读者读了以后却不知所云。深入分析, 上文的汉语句子就相当于“羊包括山羊和绵羊, 山羊和绵羊都是羊”, 如果把“羊包括山羊和绵羊, 山羊和绵羊都是羊”翻译成“Sheep contains sheep and goat;sheep and goat are both sheep”, 中国读者一定会感到滑稽可笑。可是, “Science contains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are both science”与“Sheep contains sheep and goat;sheep and goat are both sheep”一样滑稽可笑!

按照总称词翻译原理, 用音译翻译总称词“科学———ke xue”和“羊———yang”, 英语句子“Ke xue contains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are both ke xue.”与“Yang contains sheep and goat;sheep and goat are both yang.”就不会显得滑稽可笑了。

参考文献

季羡林.1993.“天人合一”新解[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2) .

季羡林.1994.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J].中国文化, (12) .

李田心.2004.汉语错误译名“社会科学”源于日语日语“社会科学”是英语social science的误译[J].科学中国人, (7) :27-28.

钱钟书.2007.钱钟书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387.

萨默斯.2004.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626.

石孝殊, 王玉章, 赵翠莲等 (译) .2006.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 (第六版) [M].北京:商务印书馆:268.

谭载喜.1999.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出版公司:67.

中央编译局.1997.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

王立非.2007.新汉英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26.

徐洋.2015.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称共产主义为“幽灵”——《共产党产宣言》首句中译文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 :158-159.

张可, 周茂川.2015.中国羊年究竟是什么羊?——全世界英文媒体零乱了, 网友欢乐了[N].扬子晚报, 2015-02-16.

巨大的反义词和造句 第8篇

微小:空气中无时无刻都有微小的灰尘。

渺小: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群策群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普通的反义词和造句 第9篇

2、我知道幸福没有那么容易,才会特别让人着迷。

3、姐姐坐在灯前,白墙上映着她的侧影,那高而直的鼻影特别清晰。

4、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城市里,那里的冬天很特别,很特别。没有春天的柔美,没有夏天的炎热,更没有秋天的凉爽,有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白茫茫。向上帝开玩笑似的挥洒着奶油,到处都是。

5、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看清那些美丽的诱惑。

6、这条牛的两只眼睛像铜铃一样大,两只弯角青里透亮,特别是那一身黄毛,像绸子一样光亮。

7、三月,本是桃红梨白,然而,今年冬的余威,似乎特别强劲,至今尚不想褪尽那股让人生厌的寒意。

8、“特别能吃苦”这五个字,我想了想,我只能做到前四个。

9、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10、他是一个高傲自大脾气古怪的人,很多人对他都敬而远之。

11、他这个人挺古怪,经常自言自语却很少和别人说话。

12、最近,我们这里出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事情。

13、他性格古怪,一副深不可测的样子。

14、那位戴眼镜的先生看起来很古怪。

15、他走南闯北,稀奇古怪的人见得多了。

16、他这个人挺古怪,经常自言自语的,很少和别人说话。

17、偏执是件古怪的东西。偏执的人必然绝对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克制自己,保持正确思想,正是最能助长这种自以为正确和正直的看法。海明威

18、在学校里,你不想有所不同,因为,那会让你看上去很古怪。但是让你很古怪的,也会让你很不一样。

19、有的学者不负责任地鼓吹一些稀奇古怪的观点,常使涉世不深的年青人误入歧途。

20、我们心情的反复无常,比运气的反复无常还要来得古怪和不可理喻。

失信的反义词和造句 第10篇

2) 不过,我们仍然把它们推荐给您,您可从中获取信息或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教师与莘莘学子一起参与有价值的项目。

3) 首先,如果想要利用科技来服务大众,获取信息,那么它的功能可以在传媒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4) 勤可广财,俭可养德,亲可取信。

5) 互联网革命化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我们沟通的方式.

6) 高利转贷罪由套取信贷资金和高利转贷两个相互关联的行为组成。

7) 防范和化解各种公共危机,是各级政府树立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良好形象的关键所在。

8) 以其手感好透气佳穿舒爽价格实惠等优势取信于众多消费者,尤其是经过印花的“泡泡纱”面料更受欢迎。

9) 这个领导要取信于民,使党内信得过,人民信得过.

10) 守信的人是最快乐的,诚实是最天真的。

11) 也莫不辨是非地随波逐流,宁肯孑然而自豪地独守信念。

12) 月季像鸿雁一样守信,每月都欢乐地绽放。

13) 诚实守信,是我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光大华夏,充盈中华。她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14) 诚实守信是面明镜,不诚实的人在他面前,都会露出真相。

15) 廉洁奉公为官之道,诚实守信做人之本。

16) 诚实贵于珠宝,守信乃人民之珍。

17) 真诚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守信是构筑社会的基石。

失信造句:

1) 自信不一定能让你成功,但丧失信心却一定会让你失败。

2) 甜言慰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知者不博,博者不说,妙语精言,不多为贵!

3)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4) 人不守信,无异于叫旁人对他失信。

5) 他经常失信于人,因而没有朋友。

6) 莫因事微而不诚,不为善小而失信。

7) 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造句网整理],你也许永难挽回。

8) 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一切可能引起学生对自己记忆丧失信心的因素,因为这种经常跟优柔寡断的性格结合在一起的不自信,往往会使得儿童记忆力衰退。

9) 人失足,可能马上恢复站立;人失信,永远难以挽回。信誉比财产更重要,一个人财产再多,也永远洗刷不了失约而造成的良心污点!

10)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君子不失信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吁于人。

11) 学习上妄自菲薄易让人丧失信心。

12) 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13) 信誉是人最大的财富,一个人一旦失信誉一次,别人以后再也不信任你了。

14) 人不守信,无异于叫旁人对他失信。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

葱茏的反义词和造句 第11篇

一、近义词“永远”、“永久”的问题探究

“永远”和“永久”是该教材第十课练习第三题中出现过的一对近义词。在练习过程中, 学生试图按照“永远”、“永久”的词性、句法功能和语义的角度来解题, 但容易得到错误的答案, 而感情色彩这一区别特征又不够明确。

可见, 仅仅依靠词典和教材是不够的, 由于习得者受到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的限制, 必须将词汇的字典释义转化成具有应用可能的辨析规则。

二、基于语料库的“永久”和“永远”辨析

(一) “永远”和“永久”在不同语域中的词频

(1) 统计近义词在不同语域的分布差异

语域是人们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出于交际的需要而产生言语变体。近义词在不同的语域中会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 统计“永远”、“永久”在不同的语域中的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及其差异, 有助于将两者区分开来。

(2) 针对近义词不同语域的分布差异来观察和分析

观察语料可得: (1) 从总频次来看, “永远”比“永久”更常用。 (2) 在不同的语域中, “永远”倾向于当代文学;“永久”则是应用文。 (3) 差异最为显著的是在报刊这一语域, 说明“永久”比“永远”更多地用于报刊。 (4) 在翻译作品和当代文学这一语域, “永远”在它的总频次所占比例中位列第二、第三, 远远高于“永久” (5) 从历时的角度来看, 较之现代文学, “永远”在当代文学中出现的频次大大增多, 而“永久”在现代、当代文学两个语域中所占比例基本持平。

(二) “永远”和“永久”的搭配词

(1) 统计近义词的显著搭配词。

通过CCL语料库检索“永久”、“永远”, 寻找两词周围反复出现的词, 这些词就是“永久”、“永远”的搭配词。我们以“永久”为节点词, 将跨度设定为坐0 右5。在CCL语料库中检索到包含“永久”、“永远”的语料分别为6552 条、30131 条。

(2) 分析近义词的右置搭配词

从词长和词性来看, “永久”的右置搭配词多为双音节词, “永远”的右置搭配词大部分是单音节词。永远比永久更多地出现在口语当中。除了结构助词“的”、“地”、“了”, 连词“和”, 介词“在”, 其余的搭配词大多是名词或动名词, 个别是形容词。从“永久”的右置搭配词来看, 绝大部分情况是作定语, 修饰名词, 偶尔作状语和谓语。而在“永远”的右置搭配词中, 单音节动词占很大一部分, 结构助词、助动词和单音节副词占一部分部分, 有个别的表示第二人称的名词。虽然“永远”作多种句法成分的情况比较复杂, 但就右置搭配词的词性来看, “永远”作为副词词性还是比较突出的。

从语义偏好来看, “永久”后的名词大多倾向于表示社会问题和国际关系领域, 是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或问题。例如:“永久的纪念”和“永久的标志”更偏向于用外在的物化方式来表达时间的长久。“永远”后的词, 意义比较虚化。有许多助动词、结构助词。通过观察语料, 其后出现的高频动词, 组成了“无法忘记”、“忘记不了”、“记住”等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可以看出, “永远”更多是表示一种主观情感。

(三) 分析近义词的搭配结构

从搭配结构来看, 作状语时, “永久”大多数会带上结构助词“地”, 再接动词, 且动词的词义不包含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永远”后面可以直接带表示情感义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此外, “永远”经常带单音节副词, 在表示时间程度上再限定范围, 加上表示肯定或者否定语气的副词, 例如:“永远都”、“永远不”、“永远也”, 但“永久”后面不可以带副词。“永远”后面可以带作系动词或者副词的“是”, “永久”却不能。对于受水平限制的二语学习者来说, 这是一条比较简单可靠的区别标准。

同样作定语时, 从高频共现搭配词来看, “永久”的中心词多是表示客观存在的事物, 意义相对比较具体, 例如:“永久的纪念”和“永久的标志”更偏向于用外在的物化方式来表达时间的长久。“永远”的中心词仅仅从上表中, 还看不出对象, 有待扩大范围观察语料。值得注意的是, “永远”的右置搭配词中有“你”, 并且通过检索和统计发现, 第21个高频右置搭配词是“我们”, 与人称代词高频共现的现象和它表达主观感情色彩或许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永久”、“永远”这一对近义词进行区别的目的是, 对于受水平限制的二语学习者来说, 能够作复杂的句法成分的近义词是容易混淆的。而基于语料库的检索统计和分析, 可以得出一些简单直接的区别标准, 可以对传统教学近义词辨析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茂松、黄昌宁、方捷.汉语搭配定量分析初探[J].中国语文, 1997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 [Z].商务印书局, 2012年.

[3]蔡绿.也说“永远”——基于语料库的语频统计分析[J].语言应用研究, 2014年.

[4]洪炜.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近义词教学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 2013年.

懒惰的反义词和造句 第12篇

2) 溪水荡漾着笑涡,似乎欢迎我的双影。这道溪流,从神龙架山流出,如同一位温柔的母亲,不流向高高的山坡,而是流向最低处,养育着勤劳的村民。

3) 幸福要开自己去创造。只有胸怀远志的人。只有愿意用汗水去辛勤劳作的人。才有资格得到幸福。

4) 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5) 您紧紧扣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您将自己的命运牢牢把握,您把住那新世纪的航舵,用勤劳、聪明、果敢和毅力,完成着一次又一次辉煌的开拓。

6) 肉体是精神居住的花园,意志则是这个花园的园丁。意志既能使肉体“贫瘠”下去,又能用勤劳使它“肥沃”起来。

7) 我的妈妈四十多岁,她很漂亮,有一头又黑又长的头发,一双乌黑的大黑眼睛,十分有神。妈妈很喜欢穿黑色的衣服,我也觉得妈妈穿黑色的衣服很美!我的妈妈不但长得美丽,还十分勤劳。

8) 想不用功而取得好成绩,就像缘木求鱼,那是不可能的。

9) 读书全靠自用功,先生不过引路人。

10) 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11) 马上就要考试了,由于平时不用功,这时他忙得焦头烂额。

12) 小刘学习很用功,日就月将,进步很快。

13) 临渊羡鱼是没有用的,最好自己多用功。

14)平时学习不肯用功,考试想取得好成绩,这不是守株待兔吗?

15) 他虽然基础差,脑子反应慢,但他很用功,以勤补拙,所以成绩不断提高。

16)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17) 以为不用功就能把学习搞好,那你是大错特错了。

懒惰造句:

1) 懒惰受到的惩罚不仅仅是自己的失败,还有别人的成功。

2) 成功像是一种希望,对于懒惰者是一种奢望,对于不思进取者是一种回忆。

3) 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4) 懒惰是贫穷的制造工厂,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5) 一个懒惰的少年将来就是一个褴褛的老人。

6) 勤勉的人,每周七个全天;懒惰的人,每周七个早晨。

7)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富兰克林

8) 勤奋是成功之母,懒惰乃万恶之源。

9) 成功对于努力者是一种希望,对于懒惰者是一种奢望,对于不思进取者是一种回忆。

10) 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民谚

11) 灵感喜欢光顾勤劳的人,懒惰人不会遇到他。

12) 勤学的人,总是感到时间过得太快;懒惰的人,却总是埋怨时间跑得太慢。

13) 时间给勤勉的人留下智慧的力量,给懒惰的人留下空虚和悔恨。

14) 懒惰和贫穷永远是丢脸的,所以每个人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对别人隐瞒财产,对自己隐瞒懒惰。塞缪尔·约翰逊

15) 愚蠢: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上一篇:做专业的教师心得体会下一篇:关于美丽家园的征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