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防治

2024-06-26

浅谈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防治(精选10篇)

浅谈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防治 第1篇

浅谈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防治

简述了垃圾填埋中二次污染的危害,指出垃圾填埋场为防止填埋物对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所应采取的有关措施.

作 者:黄鹏 HUANG Peng  作者单位:广东澄海环保局,澄海,515800 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28(z2) 分类号:X705 关键词:垃圾   填埋场   填埋场渗滤液   二次污染   防治  

 

浅谈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防治 第2篇

通过分析天水市麦积区老虎沟垃圾填埋处理场地质环境,结合挥发酚(C6H5OH)弥散试验资料,对垃圾处理场渗滤液中C6H5OH的运移特征、污染地下水机理进行了探讨,为垃圾填埋处理场有效防渗提供了设计依据.

作 者:陈咏芳 周小龙 CHEN Yong-fang ZHOU Xiao-long  作者单位:甘肃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天水,741020 刊 名:地下水 英文刊名:UNDERGROUND WATER 年,卷(期):2009 31(6) 分类号:X523 关键词:垃圾填埋处理   渗滤液   污染机理   防治  

浅谈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防治 第3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口高度集中和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 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 世界各国的城市垃圾以快于经济增长速度3倍的平均速度增长。目前我国生活垃圾的年产量已达1.5亿吨, 人均垃圾产生量在1.0kg/d左右, 并且还在以每年8%~9%的增长率递增, 垃圾产量迅速增长, 给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1,2,3]。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全国有85%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填埋处理。据环保标准判断, 约80%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属于简易填埋场, 约20%属于受控填埋场, 卫生填埋场目前在我国较少, 只存在于部分大城市[4]。加之部分填埋场设计施工不当, 管理运行存在疏漏, 就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2 填埋场二次污染分析

所谓二次污染是指一次污染物在自然条件下改变了原有性质, 而产生新的污染物, 特别是那些反应性较强的物质, 性质极不稳定, 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垃圾填埋场二次污染类型较多, 如:渗滤液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以及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有毒有害气体、恶臭气体及易燃易爆气体泄露对环境的危害及风险;场区孳生的蚊蝇等害虫传播疾病;各种环境地质问题, 如山谷型填埋场主要面临边坡稳定性问题, 平地型填埋场主要面临地基稳定性问题, 而坑埋型填埋场主要面临支护结构稳定性问题[5,6]。本文主要探讨最为普遍的填埋场二次污染, 渗滤液和填埋气的污染和防治问题。

2.1 渗滤液污染分析

垃圾渗滤液 (Landfill Leachate) 是垃圾在填埋处理之后, 由垃圾分解后所产生的内源水和外来水分形成的液体。其水质特征主要表现为: (1) 有机污染物、COD、BOD 5、色度、氨氮、重金属等指标含量高; (2) 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 (3) 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很大, 营养元素比例失调[7]。渗滤液水质受垃圾成分、填埋方式、季节、垃圾分解阶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变化较大。可根据填埋时间将渗滤液变化分为调整期、过渡期、产酸期、产甲烷期、成熟期。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报告, 垃圾渗滤液中至少含有93种有机污染物, 其中有23种已被列入我国和美国环境保护局的重点控制名单, 1种可直接致癌, 5种可诱发致癌, 除此之外还含有多种高浓度的重金属、盐类和多种病原微生物[8]。

垃圾渗滤液通过包气带渗入到地下含水层, 使地下水丧失利用价值, 且一旦污染极难修复。我国人均水资源匮乏, 且多数地表水资源已遭受严重污染。地下水的污染将会对我国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渗滤液还可进一步污染地表水。滤渗液的流动、下渗过程又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宋跃群等 (2005) 在研究温州杨府山垃圾填埋场时发现下伏土层中重金属的影响深度已达到地面下20~25m[9]。

2.2 填埋气污染分析

垃圾填埋气体 (Landfill Gas) 指的是在垃圾填埋场中, 被堆积或填埋的城市生活垃圾中所含的大量有机物, 被微生物厌氧消化、降解所生成的气体。其主要成分为CH 4和CO2, 还有少量的NH 3、H 2S、N2, 及微量挥发性有机物, 包括氯代烃类、甲硫醇、苯系物等。Allen等 (1997) [10]研究发现填埋气存在140种以上的成分, 90种以上普遍存在, 这些气体含量虽低, 但其挥发性强, 毒性较大, 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表1为国外对填埋气成分研究的典型代表。

垃圾填埋气有多种释放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填埋场表面向大气无序扩散,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地下岩土中的地质构造, 如裂隙等向周边地区横向水平扩散, 迁移到离填埋场较远的地方才释放进入大气。徐捷等 (2007) [14]对填埋场周围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监测, 检测到多种成分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环境中的浓度。

3 垃圾填埋场二次污染防治

3.1 渗滤液污染防治

对于渗滤液的污染的防治, 首先要做好防的工作, 也就是防止污染液体下渗, 对渗滤液进行收集, 从而切断污染源头;其次要对渗滤液进行净化处理, 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污标准;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对滤液渗漏的监测工作, 防止污染事故发生。

要做好防渗, 首先要防止外来水对渗滤液的侵入。这包括垃圾场底部、顶部雨水的侵入。对于防止顶部雨水的侵入, 封场显得尤为重要。封场后, 需要排除覆盖层表面雨水径流以及周边山体进入填埋场的水流, 要设计雨水收集和排导系统, 以便采取清污分流。在垃圾场内外设置截洪沟和疏导渠, 截留和疏导填埋区上游地表经流和部分潜水。截洪沟宜按梯形断面设计, 结构见图1。如果截洪沟深度有限, 部分潜水难以截住, 也可在垃圾填埋场内适当放置、设置雨水引流沟和引流管。对于地下水, 要设置地下水导排系统。

渗沥液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化处理 (混凝沉淀、汽提吹脱、高级氧化、膜法等) 、生物处理 (厌氧、好氧) 、土地处理 (稳定塘、人工湿地及回灌) 或其组合工艺。按照渗沥液处理后的处置方式不同, 渗沥液处理工艺分为2类:现场预处理后排放至污水处理厂和现场处理后直接排放至地表水体或回用, 见图2。前者渗沥液的处理工艺一般以生化处理工艺为主, 以物化法为辅;后者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先采用物化处理、生化处理, 然后再与膜分离结合进行深度处理。膜分离法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与生化反应组合成MBR系统使用。

目前, 最有发展前景的渗滤液渗漏监测目技术是地质和地球物理监测。地球物理监测方法能清晰地观察到地下异常图像, 准确地检测出其渗漏状况——准确位置、范围、渗漏程度和流速方向。这是一种快速而低成本的监测技术。Porsani等 (2004) 通过探地雷达 (GPR) 和垂向电阻率测深 (VES) 成功描绘了巴西东南部某垃圾填埋场渗漏污染羽流。我国环境地球物理工作者在北京的几个大型垃圾填埋场经过两年多的试验研究, 成功将高密度电阻法、瞬变电磁法以及探地雷达法应用到快速检测垃圾填埋场大范围内污染渗漏状况领域。

3.2 填埋气污染防治

3.2.1 净化处理

净化处理是填埋气资源化利用的第一步, 经过净化可以除去气体中的有害组分和惰性组分, 提高气体纯度, 不同的利用途径对净化有不同的要求。填埋气预处理系统主要由过滤器、升压风机、除湿设备和脱硫装置等组成。填埋气首先经过过滤器, 然后经风机升压后进入除湿设备, 除去气态的水蒸气成为干燥的填埋气, 随后流经脱硫装置, 除去其中的残余杂质, 最后经压力调节后利用。垃圾填埋气的净化方式主要有溶剂吸收、吸附分离、膜分离和生物净化等。溶剂吸收多采用活化热钾碱法、烷基醇胺法和物理—化学吸收法等。

3.2.2 填埋气利用

填埋气体回收利用有多种技术选择, 包括:发电、作为加热燃料和民用燃料、作为汽车燃料等。目前, 利用填埋气体发电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这种方式的优越在于技术成熟, 其技术装备可以采用成熟的燃气发电机组或专用的沼气发电机组。相对于其它利用方式而言, 成本较低, 不受当地用户条件的限制, 所发电力可以通过电网输送。发电燃料 (填埋气) 可以短时间储存, 因此所发电力可以作为调峰电力。图3为填埋气发电典型流程。其技术限制原因主要在于垃圾填埋场与电网距离和发电上网的条件。北京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济南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等是我国填埋气发电的典型。

4 结论与展望

(1)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二次污染包括渗滤液污染、填埋气污染及环境风险、场区孳生的蚊蝇等害虫造成疾病传播及垃圾填埋堆放诱发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其中以渗滤液和填埋气的污染最为普遍, 危害也最为严重。

(2) 对于渗滤液污染防治, 首要问题是做好防渗;其次对收集的渗滤液要进行净化处理, 达标排放, 不具备达标排放条件的应做简单处理后送有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对渗滤液渗漏情况必须定期监测, 新的物探技术的应用是渗漏监测的一个发展方向。

浅谈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防治 第4篇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应当全面的考虑卫生填埋场环境污染的防治,最大限度地降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污染。

一、垃圾卫生填埋场定义

根据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1年发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中对卫生填埋的解释是: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和对气体、渗滤液、蝇虫等进行治理的垃圾处理方法[3]。规范化的填埋场基本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

卫生填埋的意义在于:在进行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操作工艺手段来消除或减少对地下水、大气等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污染源及成分分析

垃圾填埋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水和大气的污染。

(一)水污染

卫生填埋场的水体污染主要是指垃圾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造成的污染,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液体,其中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奈、菲等芳香族化合物、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磷酸脂、邻苯二甲酸脂、酚类和苯胺类化合物等。渗滤液对地面水的影响会长期存在,即使填埋场封闭后一段时期内仍有影响。渗滤液对地下水也会造成严重污染,主要表现在使地下水水质混浊,有臭味,COD、三氮含量高,油、酚污染严重,大肠菌群超标等。地下和地表水体的污染,必将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二)大气污染

在填埋场的中转、平铺、压实等过程中,垃圾所产生的恶臭正严重危害着环境。恶臭气体按其组成可分成5类:①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二氧化硫、硫醇等;②含氮化合物,如氨气、胺类、吲哚等;③卤素及衍生物,如氯气、卤代烃等;④烃类及芳香烃 ;⑤含氧有机物,如醇、酚、醛、酮等[4]。

GB 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确定了8种恶臭污染物,它们分别是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氨、三甲胺、苯乙烯。其中,有5种污染物为含硫气体。在对我国329个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的调查结果表明,主要的含硫恶臭气体为H2S,各填埋场的无组织排放废气中H2S的超标率为7.6%,超标倍数为0.5-24[5]。

三、渗滤液的控制和治理方法

(一)渗滤液的控制方法

我国垃圾处理的原则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是垃圾处理的关键环节。在渗滤液的处理方面,必须从源头抓起,先做到减量化[6]。

1.入场废物含水率的控制。由于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和含水率往往高达50%-60%,所以填埋过程中随填埋废物带入的水分,相当部分会在废物压实过程中渗滤出来,其量在渗滤液产生量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为此必须控制填埋垃圾的含水率。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一般要求入场垃圾含水率<30%(质量分数)。

2.控制地表水的入渗量。由于地表水的渗入是渗滤液的主要来源,因此消除或者减少地表水的渗入量是填埋场设计最为重要的方向。对于包括降雨、降雪、地表径流、间歇河和上升泉等的所有地表水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减少渗滤液的产量。地表水管理的目的是不让区域径流进入填埋场区,不让填埋场内径流通过废物而对外界水体进行污染。

3.控制地下水的渗入。当填埋场地下水水位高于填埋场底部时,若不采取工程措施降低地下水水位,则必然导致填埋场渗滤液量剧增。

4.对产生的渗滤液进行减量化。当垃圾堆体内部已经产生渗滤液,应该尽量减少其实际的处理量。

(二)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1.生物法[7]。当垃圾渗滤液的BOD5/COD大于0.3时,渗滤液的可生化性较好,可以使用生物处理法,具体内容见表1。

由于生物法操作简便,运行费用较低,且技术成熟,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对于可生化性低、难降解的有机物以及毒性高的废水,生物法处理效果较差,但物化法可弥补该方面的不足。

2.物理化学法[7-8]。物化处理作为生物处理的预处理工艺,以减轻生物处理的处理负荷,或作为生物处理的后续工艺,以保证最后的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它主要包括混凝沉淀/气浮法、氨吹脱、膜分离以及化学氧化法。具体内容见表2。

四、气体的控制和治理方法

(一)运输和填埋过程中臭气的控制技术[4]

通常填埋场布局分为:垃圾中转区、填埋作业区、污水收集区和生活管理区。根据臭气的来源和特点,应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在垃圾中转或定点倾卸区,应尽量保证垃圾运输车辆和贮存设施的封闭性,减少垃圾停留时间,及时清除陈腐垃圾,并定时喷洒药剂或石灰等防蝇除臭;若有垃圾贮存坑,则应使其处于负压状态,并设有一个小型凹陷装置,以防止运输车辆接近起卸平台时自动门打开后溢出臭气。在转运完成后,应及时收集洒落的垃圾,并冲洗地面以消除渗滤液产生的恶臭。

在填埋区实施的斜面作业中,应在尽量缩小的区域内快速地进行平铺、压实和覆土操作。应减少平铺时垃圾的飞扬和抛洒,确保压实强度,并采取日覆盖与适时覆盖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垃圾暴露。在填埋区完成后,最终覆土的厚度、材质必须遵守防臭规划;同时可在其上增加表土,建造植被,以防止水土流失,并减轻恶臭。

在污水收集区调节池、厌氧塘等处理设施的周围,应实行通路隔断,或建造防护林带、构建芦苇湿地等方式,减少臭气污染。鉴于填埋场在选址时就考虑到离周围居民较远,可以采用调节池加盖密闭、抽吸臭气后高空排放的技术路线;对于小型填埋场的调节池,也有加除臭菌种的尝试。

生活管理区应处于填埋场的上风向,周围建有围墙、灌乔木、绿地、防护林等阻隔,并定时喷洒除臭防腐剂或其他有中和掩蔽作用的药剂。办公楼、宿舍、食堂、浴室等设施内应密闭,并采取空间消臭和强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降低恶臭影响。

(二)填埋气的处理

为了减少填埋场气体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危害,必须对填埋场气体进行控制。目前对填埋场释放气体的控制手段主要有两种:被动型和主动型[9]。

1.被动型控制。被动型气体控制通过填埋场内部产生气体的压力和浓度梯度,用非泵等耗能设备将气体导排入大气或控制系统。通过由透气性较好的砾石等材料构筑的气体导排通道,填埋场内产生的气体被直接导入大气、燃烧装置或气体利用设备。当填埋场顶部、周边、底部防透气性能较好时,被动型气体收集系统也有较高的收集效率。但总的说来,被动型气体控制效率较低,只解决了部分环境问题,如减少爆炸的危险,防止气体无组织释放而损坏防渗层等,尚不能满足对气体进行充分回收和利用的要求。

2.主动型控制。主动型气体控制通过泵等耗能设备创造压力梯度来收集气体,收集的气体可进行利用,也可直接燃烧。其收集系统又可分为垂直井和水平沟系统。垂直井系统一般在填埋场大部分或全部填埋完成以后,再进行钻孔和安装;而水平沟系统在填埋过程中即进行分层安装。主动型气体控制系统的关键是根据收集井、收集沟的影响范围确定系统的布设,保证填埋场内各部分气体尽可能完全地被回收。

对于有合适条件(填埋垃圾中可降解有机物的含量在50%以上、产气量大、产气速率稳定)的填埋场,应该鼓励采取主动收集利用填埋场气体的方法,世界各国也正逐步采用主动型来代替被动型气体控制系统。

五、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整体解决方案

(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想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最根本的解决方法首先是与产生源、分类收集运输和分类处置相结合。21世纪,人的生存发展观念由单纯对自然索取转变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恢复和修复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题;应建立新的发展观和环境治理新趋势——全寿命周期模式,从末端走向起始,从集中走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变集中污染治理为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变集中排放治理为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变集中治理达标为与分散治理达标相结合将是未来方向。国外已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如家庭庭院堆肥处理有机垃圾。其次,各种垃圾收运系统的合理规划和调配,在分类收集的基础上将有机物、可回收物等分别收集运输到专业化的处理厂,有利于充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第三,建立谁排放谁治理、谁多产生谁多付费的垃圾收费机制,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量。近几年我国发达地区城郊周边很多村镇都在建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以至于农村的煤灰、建筑垃圾等无机垃圾均进入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置。其实煤灰、部分建筑垃圾原本可以作为填坑筑路的材料,树枝树叶及农业垃圾混合也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来源直接在当地消纳,但由于垃圾的无偿处理,结果这些垃圾均进入了垃圾卫生填埋场,浪费填埋空间和投资。

(二)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治理整体解决方案

在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的基础上,对进入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垃圾严格控制,并通过对填埋场的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合理制定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控制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减少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具体解决方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规划选址。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生活垃圾处理总体规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规划,以及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的要求,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与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条件对周围环境、工程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和运输费用的影响,经过多方案比选后确定。

2.选择可靠防渗措施。填埋场必须采取防渗措施,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选用相应的防渗系统,将填埋场渗漏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选择适宜的渗沥液处理技术。填埋场垃圾渗沥液的处理是决定填埋场是否达到无害化的重要因素,其处理方法有多种,但目前还没有长期运行可靠的成套技术设备,而且建设费用和运行成本较高。因此在确定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工艺技术时,要进行多工艺比较,最终选定适合垃圾填埋渗滤液特点的处理工艺设备,保证渗沥液处理长期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

4.填埋气体处理和利用。垃圾填埋气体是甲烷含量很高的气体,据国内外的测试,填埋气体的甲烷含量一般在40%~70%。这种气体不仅是影响环境的温室气体,而且是易燃易爆气体。填埋气体与空气混合,甲烷浓度达到5%~15%之间时遇火即会爆炸。国内外由于填埋气体的聚集和迁移引起的爆炸和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填埋场的填埋气体对周围的安全始终存在着威胁,必须对垃圾填埋场内的气体进行有效地控制才能保证安全。填埋气体的热值很高,当垃圾填埋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填埋气体经过收集、储存和净化后其利用方式主要有沼气发电、提供燃气、供热等。由于填埋气体是很强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近100倍,当填埋气体达不到利用条件时,应尽可能导出,集中燃烧处理。

5.规范填埋作业,加强填埋场监管。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高效安全运营,取决于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但规范运营管理至关重要。填埋场建成后,进行卫生填埋处理的垃圾必须从垃圾接收及称重、填埋作业、渗滤液处理、填埋气体利用与处理、填埋场维护、地表水及地下水管理等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运营,并制定填埋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降低突发事件对填埋场安全运行的影响,同时聘请有相关经验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对填埋场运营全过程进行监管。

总之,垃圾卫生填埋处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运营每一环节的好坏,均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不能孤立地考量独立环节,必须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垃圾卫生填埋污染防治方法进行规划,合理制定适合地域特点的垃圾填埋污染防治整体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高文武,任建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法的比较[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3,(4):90-92.

[2] 杨青. 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方法[J]. 山西科技, 2002,(3):39-40.

[3] 栾智慧,王树国.垃圾卫生填埋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石磊,边炳鑫,赵由才,牛冬杰.城市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场恶臭的防治技术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2):6-9.

[5] 纪华,夏立江,王进安,刘学建,等.垃圾填埋场硫化氢恶臭污染变化的成因研究[J].生态环境,2004,13(2):173-176.

[6] 聂永丰.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固体废物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 李海生,刘光辉,刘亮,李鱼,等.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1):77-80.

[8] 沈东升,何若,刘宏远.生活垃圾填埋生物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9] 刘富强,唐薇,聂永丰.城市生活或垃圾填埋气的产生、控制及利用综述[J].固体废物处置,2000,22(6):72-76.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颁布 第5篇

生活垃圾填埋场 仍有一半以上处于失控状态

针对这一标准的有关问题,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我国在颁布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 )。这一标准的颁布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污染防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编制这一标准时,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数量还很少,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实践,并且缺乏基础研究,使得这一标准存在缺陷。比如虽然对填埋场防渗层的防渗系数提出要求,却没有对防渗层的结构和厚度提出要求;填埋场渗滤液排放标准难以执行;没有对填埋场的施工提出要求等。

根据建设部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56亿吨。在产生的这些生活垃圾中,44%进入卫生填埋场,29%被简易填埋,5%被焚烧处置, 2%被堆肥处理,另外20%被随意丢弃、倾倒。扣除焚烧和堆肥处理的生活垃圾,同时将简易填埋、堆置等归为非控填埋,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仅有47%进入受控填埋场,而有一半以上的填埋场(堆放场)处于失控状态。我国目前拥有正规卫生填埋场444座,日处置能力25.6万吨,远远小于 42.5万吨/日的产生量。近年来各地都在大力兴建生活垃圾填埋场,如果不在新的条件下对标准进行必要的修订,将会影响到这些工程的建设,使得新建设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选址、设计、施工、验收及垃圾入场、运行等提出明确控制要求

他说,这次修订的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新标准对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污染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施工与验收的污染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污染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的污染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的污染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排放的污染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和污染物监测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他告诉记者,由于填埋场的投资和工程量均是巨大的,因此选择一个适宜的、能够长期使用的场址十分重要。新标准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当结合本地发展的长远规划,包括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择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在确定场址的位置时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通过对生活垃圾渗滤液、填埋气体、气味、蚊蝇等填埋场滋养动物等因素对周围环境、人群健康及其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确定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地表水域、高速公路、交通主干道(国道或省道)、铁路、飞机场、军事基地等敏感目标之间的距离,合理确定防护距离,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尽量避免可能发生的争议,保护城乡居民健康和环境安全。

渗滤液污染控制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相结合

垃圾填埋场最难处理同时也是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渗滤液,这位官员介绍说,本标准中对渗滤液的污染控制采用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相结合的基本框架,这与发达国家的实践是一致的,也是符合费―效原则的渗滤液污染有效控制方法。但是,根据我国垃圾填埋场运行管理实践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依据我国目前垃圾填埋场运行管理水平和各级环境管理能力,间接处理排放还存在很大困难,同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在现阶段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有较完备的污水处理设施。因此,本标准要求填埋场渗滤液必须在填埋场内处理达标排放。同时考虑现有状况,在标准修订时,对本标准颁布前后建成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实行分阶段的分级管理。即对于在本标准颁布实施前建成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允许其渗滤液(包括调节池污水)经处理后污染物满足相应要求后进行间接排放(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因此,对现有标准修订的重点是在既有实践的基础上,优化调整排放限值,严格和细化标准的执行条件与措施,促进标准的贯彻执行率,推动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水平的切实提升。

浅谈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防治 第6篇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分析

垃圾主要向环境排放两种污染物:填埋气体和渗滤液.渗滤液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两种途径:通过填埋场底部渗入含水层,污染地下水;从填埋场导出的.外排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污染控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极为有必要的.

作 者:杨晓龙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贵州,贵阳,550004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年,卷(期):2009“”(11)分类号:X5关键词:生活垃圾 填埋场 渗滤液

浅谈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防治 第7篇

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控制技术与对策

摘要:以距离恶臭污染源100 m处为界,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源的产生、恶臭成分及强度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恶臭调查、检测结果,提出通过对恶臭污染源加强管理,污染源所排放的恶臭物质含量明显下降,边界处的`恶臭物质浓度和恶臭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而有效改善了周边主要控制点的环境空气质量.作 者:梁顺文 Liang Shunwen 作者单位:深圳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广东,深圳,518001期 刊:环境卫生工程 ISTIC Journal: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年,卷(期):,16(2)分类号:X512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场 恶臭污染 控制技术

如何防止垃圾处理的二次污染 第8篇

由于所焚烧的物质基本为高分子有机物,在一般的条件下不能完全燃烧。加上在燃烧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炭黑、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炭、硫化物、氮化物等。这些物质严重地污染周围环境、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如何防止垃圾处理的二次污染呢?因这些物质可以在较高温度下燃烧完全,通过完全燃烧可将其除去。然而当前绝大多数医院焚烧炉的燃烧不完全,导致生成大量的黑烟从而增加了后处理的难度。最近香港一公司采用国际先进技术,依照国际标准、国家环保局规定的参数设计的高温、高效环保焚烧炉采用二次焚烧技术(如图)使其能充分燃烧,以减少黑烟的生成及有害气体的产生。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医院垃圾焚烧炉焚烧所产生的烟道废气的实际情况,选定如下的处理工艺:加强燃烧一惯性沉降一喷淋一过滤一达标排放。既将经两次燃烧处理后仍会有一些灰分随气流而带出时,先要进行简单的惯性沉降以分离一部分灰尘。经以上处理后,废气中基本只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少量灰尘等。再通过塔式喷淋来进行吸收处理,吸收液可使用自来水。吸收液经过滤可回到水箱进行循环再用。吸收废液可经过滤排放,而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废水处理较为简单。废气经喷淋处理后基本可达到排放要求,但为了防止少量颗粒较细的悬浮物未能给水雾夹带下来,因此加设一过滤装置以保证处理效果达到排放标准。

浅谈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防治 第9篇

1.1中转站内外均受到进站垃圾收集车的渗沥液污染,形成了经常性的、大面积的恶臭污染源。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各中转站都制定了完备的保洁管理制度,但及时性和有效性往往不够。特别是站外,行车线道路恶臭强度等级仍可达到2级。通过实地勘查发现,进入中转站的垃圾收运车的滴漏是造成地面恶臭散发的主要原因。

1.2中转压缩工艺垂直压缩中转站站内垃圾恶臭污染面较大,涉及到卸料大厅和转运大厅。垂直压缩只是将转运桶作为压缩腔,当转运桶移走后,就会出现放置转运桶的区域无空间阻隔,使转运大厅与卸料大厅连通,形成卸料大厅恶臭向转运大厅扩散。水平压缩中转站站内垃圾恶臭污染面较小,只污染到卸料大厅。水平压缩设有固定压缩腔,垃圾转运只是由与压缩腔连接的转运箱完成,因此,始终保持卸料大厅与转运大厅间空间的阻隔,使卸料大厅恶臭无法向转运大厅转移。

2种中转压缩工艺工作区内恶臭污染情况见

2.1垃圾卸料通过比较同一中转站内3块区域的恶臭强度等级,可知卸料口附近恶臭污染最严重,是站内恶臭控制的重点区域。主要原因:垃圾收运车在卸料口卸料时有严重的扬尘产生,加剧了恶臭弥散;水平压缩在垃圾收运车卸料过程中,不能随时启动半潜式推头将垃圾推入压缩腔造成垃圾暴露。垂直压缩因直接由小吨位垃圾收运车将垃圾卸入大吨位转运桶,造成转运桶必须长时间敞开箱盖等待垃圾卸入。因此,不论采用何种中转压缩工艺,均存在垃圾暴露问题,其卸料口恶臭污染严重。

2.2站内恶臭浓度分布。卸料口作为恶臭污染的最严重区域,站内恶臭浓度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特点明显,即距离卸料口越远、浓度越低。调查发现,在转运大厅地面渗沥液污染较少的情况下,距容器区越远恶臭强度等级越低,并且在中线以外基本无臭味。

3结论

3.1中转站内部的恶臭污染主要来自卸料口和外来驳运车辆滴漏渗沥液,外部的恶臭污染主要来自外来驳运车辆滴漏渗沥液。因此,中转站的`恶臭控制重点为卸料口及外来驳运车辆的渗沥液滴漏。

3.2中转压缩工艺对站内恶臭污染分布有直接影响,垂直压缩工艺由于卸料大厅(上层与转运大厅(下层连通,致使卸料大厅内恶臭污染易于向转运大厅扩散;水平压缩工艺由于固定压缩腔的空间阻隔,致使卸料大厅内恶臭污染值往往高于转运大厅。

浅谈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防治 第10篇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特征及污染控制技术初探

文章对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水质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垃圾渗滤液随填埋年限的变化规律,归纳总结了现阶段国内外在垃圾渗滤液污染控制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工艺技术和最新进展,并对这些技术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 者:詹燕丽 作者单位:佛山市环境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000刊 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英文刊名:CHINA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年,卷(期):“”(12)分类号:X705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 垃圾渗滤液 污染控制技术 可生化性 生物处理 物化处理

上一篇:12月英语六级翻译技巧:虚拟语气下一篇:土地调查与遥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