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学案范文

2024-06-19

发散思维学案范文(精选10篇)

发散思维学案 第1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发散思维训练

学习目标: 1.了解思维定势和发散思维有关的基本知识;

2.培养主动运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行发散思维和创新训练。学习过程:

一、阅读第一个故事,请问

1.两个吵架的人与这位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____________ 2.很多同学猜不出来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

二、知识小课堂

1.思维定势:就是习惯于用__________思维方式来看待和解决问题。思维定势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呆板、千篇一律的解题____________。

鲨鱼和大象的现象告诉我们,思维定势可以_________动物的思维,使他们被一个很小的问题困住了。人也是一样。

2、思维定势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快地解决______________的题目,但也容易使我们产生思维的___________, 埋没我们的_________________.3、思维定势主要有___________型思维定势、___________型思维定势和___________型思维定势。

三、思维小测试

1.什么照片看不出照的是谁?

_________ 2.为什么有家医院从不给人看病?

_________ 3.三国演义中谁走的最快?_________

4.什么地方的路最窄?_________ 5.一横二撇三竖四点,猜一字。_________ 6.你能以最快的方法将水变成冰吗?_________

四、小组活动:现在我们这里有六个任务,每组选取一个,小组讨论来共同完成。(1).成语接龙:请你们小组的几个同学用顶真的方式做词语接龙的游戏,越多越好。注意:1.选择“四字成语”进行,要求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是上一个成语

的最后一个字。2.头两个成语已经给出。3.把你们的答案写在学案纸上。

心平气和------和平相处------

(2).看图起名字: 名字要包含图片所画的所有内容。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

(3).你能做到吗?

A、5笔把图上的9个点连起来,而且要是直线;

B、4笔把图上的9个点连起来,而且要是直线;

C、3笔把图上的9个点连起来,而且要是直线; D、2笔把图上的9个点连起来; E、1笔把图上的9个点连起来;

(4).回形针的用途:回形针一般用来固定纸张,你还能想到哪些用途?请尽量列出来,越多越好,越新奇越好!

回形针的用途: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奇怪的等式

给你们小组两个奇怪的等式,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发挥创造想象力找到等式成立的可能和事实OK!

4-3 = 5 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1 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故事创作幽默的结尾

A、一个人去看牙医,当他看到医生拿来的工具时,被吓坏了。医生为了使他安静下来,给他喝了一点酒,病人感觉好多了,随之又要了一杯酒喝了下去。这时医生问他:“这

次有勇气了吧?”病人在这个时候却大声说:……

病人究竟说了什么?请设计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一个老先生在街上行走,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按门铃,但门铃太高怎么也够不到。心地善良的老先生停下来对小孩说“我帮你按吧!”于是使劲地按门铃,整个房子的人都听到了门铃声,小孩这个时候对老先生说:……

小孩对老先生说了什么?请设计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散思维学案 第2篇

你有认真的看过一片叶子吗?如果没有,那真是很可惜;如果有,那你一定会说,它真是神奇而美妙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的世界里。

表面看起来,它的形状多漂亮,线条多美丽,大小和手掌差不多,大概和两张纸一样厚,颜色是墨绿的,而且正反面不一样;哦瞧瞧,它的结构可真奇妙,根端的叶梗一定很结实,表面还有叶脉花纹,还有一层蜡质,质地肥嫩一定很多汁;不过边缘有一个毛毛虫咬出的洞,洞的周边已经变成了黄色……

外表很漂亮,而里面更是奇妙的世界,学过生物学的朋友会知道,里面有导管,有各种营养物质,有细胞,有植物激素,有光合作用,有分子原子……就像是一个车间,或者一个大工厂,而这才只是树上的一片叶子而已;这就是一片叶子的内部构造和植物机能。

而再往外面看,也许这片叶子只是梧桐树上的一片,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种其他的树,就像那句话说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自身属性的发散方法:

在这里我从三个层次来看叶子的自身属性,表面、里面和外面,蓝色字体就是自身属性中更细致的分类属性,而每一个分类属性都可以进行无数的发散。

其实分类属性远不止这么多,对叶子观察的越细,所分的属性就会越多,而所能进行的发散就越多。

叶子的形状可以是片状的、针状的、银钱状的、圆的方的……这些可以类比关联到人类生活中的很多物品。

叶子的大小也一样,可以很大、可以很小,当它变大变小的时候自然也能类比关联到人类生活中的很多物品,也包括想象中的东西,比如一艘船、一个飞毯、一条被子、一个面具……

在进行自身属性的发散时,一定得多学点对比词,大小、多少、薄厚、深浅、方圆……都是两个极端,这样就能在其中游刃有余的发散了;

而且因为每一种自身属性都能进行发散思维,所以在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思维时,对所需要的分类属性进行发散思维就好了!

二、背景属性

了解了原点的自身属性之后,还需要了解它的背景属性,环境背景、从属背景、时代背景,等等。

环境背景:一张纸上的叶子、水中漂浮的叶子、路边的叶子、头发上的叶子、秋天的叶子……

从属背景:梧桐树上的叶子、牛嘴中的叶子、小孩手上的叶子、书中夹着的叶子、切叶蚁的叶子……

时代背景:看到叶子想到自然灾害,想到污染事件,想到自然美……

注:也许不那么全面,但重点是告诉你,在了解了叶子的自身属性后,还需要了解它的背景属性;也许在你读完这篇文章后会发现,你再看生活里的叶子时,它已远远不是一片叶子,因为你已经懂得了从各种方向来发现来欣赏眼前的东西。

三、空间属性

这个主要是从关联、从变化转化的角度来看待叶子。

部分与整体:叶子、树枝、树干、大树

个体与群体:叶子、很多叶子、树林、森林

个体与自然:叶子、光合作用、氧气、动物、二氧化氮

个体与食物链:叶子、蔬菜、食物、人和动物,营养转化

……

当然“空间属性”肯定不止这么多,我们可以定出很多其他的链条和关系网来界定“叶子”的“空间属性”,只是想表达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肯定会以某种关系与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它有很多定位很多角色,这真是奇妙。

说到这儿,你知道怎么对“空间属性”进行发散了吗?来试试吧!

四、功能属性

通常,我们做什么事都有其目的,因为那是我们行动的意义所在,不然的话就会被称为盲目;所以我们人类从古到今都在不停地问着:“我为什么活着?”

所以在探索实用性和功能性方面,人类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比如食用性、药物性、保健性、观赏性、精神性、文化性,等等,太多了!所以人类的需求和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那么叶子的功能属性有哪些呢?有三点,对自身、对动物和人、对自然和宇宙。

对自身:也许叶子本身也在思考着,“我为什么活着?”,实现价值?帮助他人?

对动物和人:可以联系到人类的所有需求和欲望上,衣食住行、文化、茶……

对自然和宇宙:生态平衡、大气平衡……

说到这儿,叶子的功能属性是什么呢?你的心中应该已经有很多答案了吧!

五、视角属性

这个是对观察者视角的发散,远近高低不同,自己看自己、别人看自己、未知事物看自己,也不同。

远近高低、俯仰快慢,不同的角度看叶子,风景自然是不一样;而不同的观察者,所看到的更不一样。

自己看自己:自然是对叶子进行了拟人化,当然也可以进行妖化、兽化、人化、超人化、异化、神化等。

别人看自己:叶子看叶子、植物看叶子、动物看叶子、人看叶子、山水看叶子……(不同的叶子、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动物、不同的人、不同的山水看叶子)

未知事物看自己:神化、妖化、灵化的幻体看自己。

还可以更细化,不同的人看叶子,年龄(老人、孩子);职业(老师、清洁工、诗人);阶层(穷人、富人)等等,越细化,故事就越清晰。

而且不同的观察者,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境界,不同的追求……那么看到的叶子都不一样。

六、融合新元素

叶子不是孤单存在的,它时时刻刻都处在奇妙的自然里,所以新元素很容易的就会出现并融入进来。

自然的:

风把叶子吹走了,它在空中飘呀飘,一直飘落到一条清澈的小河上,一只青鱼围着它转呀转;

雨把它打落到地上,紧紧地贴在那一动也动不了;

太阳把它晒得卷起了身子,躲进房里。

……

动物的:

一只毛毛虫爬了过来,在叶片上钻出一个洞;

小鸟飞来叼走叶片上的小虫子,然后和它说了会远方的见闻;

……

人的:

捡一片落叶,放在书的指间;

摘一片红叶,写一首诗,送给那心中的女子。

……

生活里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变化,观察到变化就是观察到了生活的故事;融入新元素,那么故事自然就有趣起来。可以把人、把事、把物、把心情都融入整合进来。

七、变化属性

为什么要把这个也算作“单点发散”中的一个属性呢?因为所有的事物都不是固定的、不是平静的,它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变化。

叶子的内部进行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外部又受着阳光、天气、动植物及其他能量的影响,这是一个动态平衡;一个因素一点点的改变都可能带来大变化。

所以此刻眼前的一切是多么奇妙,那是太阳、是天气、是叶子本身、是其他事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内在的变化或者外在的变化,或者想象中的某种变化,会完全改变叶子的以上属性,而变成完全不同的“叶子”。当你学会了这点的时候,发散思维就无穷无尽了。

八、哲学属性

微观与宏观:自由的看世界

说到这里,也许你已经比较清楚地认识了发散思维,也许你的脑海里已经打开了新的世界,也许你再看熟悉的生活已经完全不同……

不过“单点发散”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它将打开一个新的大门。

“单点”可以是什么呢?它可以是一个原子一个分子,可以是一片树叶,可以是一颗大树,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座城,也可以是一个国家,还可以是一个星球,当然也可以是一个宇宙。

要知道,原子分子里也进行着高速的运动;

一片叶子也有着各种发散属性;

而一颗大树、一个人、一座城更是复杂,其中的故事千千万万。

“单点”,你可以把它看做一个原子分子,也可以把它看做一个星球,把它看大看小,把它看复杂看简单;所以懂得了发散思维,还有什么是不能的呢?

更强大的发散思维:在人类的世界里寻找答案

在我们对一个事物进行发散思维的时候总会问:

它是什么?

它为什么存在?

它怎么看自己,别人又怎么看它?

它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到哪里去?

……

而这些又似乎都在问我们人类自己。

事实上,我们对人类本身的探索远远超过了对其他物种,我们对自身的研究是如此深入、透彻;以至于我们在探索其他物种时,免不了用人类的眼光和经验去看,会潜意识地拿人的属性或者渴望去类比研究。

创新思维从发散思维启航 第3篇

1.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的特点

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创新思维影响着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也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育,所以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可以充分的引导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低年级学生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发散思维入手进行培养,帮助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可以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帮助学生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思路。对低年级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思维的核心,具有以下这些特点:

第一,敏锐

在学生发散思维中,敏锐性主要是指学生对观察的事物的敏感度,可以将事物中不寻常、缺损等部分特征找出,可以根据自己的敏锐性,将问题解决。在低年级学生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敏锐性进行培养,让学生主动的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自己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将遇到的数学问题解决。

第二,流畅

在创新思维中,发散思维有个流畅性的特点,在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其发散思维将发挥其作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是在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其思维较为敏捷、迅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多种解决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其思路是畅通的,思维是活跃、敏捷的。

第三,变通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变通,也就是随机应变,也就是俗语中的“不一条道走到黑”。发散思维就具有随机应变的特性,在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变通能力,要让学生不受常规知识、解题方法的束缚和限制,要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敢于大胆的构想,转变思路,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创造思维的核心组成部分发散思维,其除了以上这些特征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特征,例如独创性、创新性等。发散思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学生学习、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解题能力,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分析,要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入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有很多,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一,在疑问中培养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喜欢问为什么,所以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在疑问中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疑问点,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对学生问题的见解,学生针对数学教学中有疑问的地方,有不同的见解,学生的想象力、思维活跃度非常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从数学疑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第二,在变化中培养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问题,转变为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是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将数学问题中的主语等进行转变,使其接近学生的生活,通过与学生的生活贴近的问题分析,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第三,在想象中培养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这是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中可以充分利用的,面对数学问题时,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将其想象成自己喜爱的水果、饮料等问题,通过想象,将遇到的数学问题解决。想象力是发散思维培养中的关键因素,所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需要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锻炼和提升。想象力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等的培养,所以在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要从学生的特点、学习状态等入手,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小结

数学在生活和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在低年级教学中,是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成长,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摘要:当前中国的人才培养主要途径为教育,接受教育的学生,在教育场所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与创造力有较大的联系。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发散思维入手,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联想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发散思维学案 第4篇

1.从“洋流”出发,进行思维画图

图1中的第一级发散是与洋流直接相关的考点:洋流的分类、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级发散:洋流的两种分类,即按成因分类和按性质分类;洋流分布的四条规律,分别是中低纬度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中高纬度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和南纬40°~60°海区的大洋环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对航海事业的影响、对海洋污染的影响等四个角度发散。三级发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分为夏顺和冬逆(见图1)。

表一:洋流按成因分类

分类成因举例

风海流由盛行风吹拂而成南北赤道暖流(东南、东北信风)西风漂流(中纬西风)

密度流因海水密度差异而形成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洋流,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补偿流由风力、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补充所形成的洋流。它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两种秘鲁渔场的成因就是该海区存在上升流

2.归纳整理

(1)洋流分布规律(见表二)。

表二:洋流分布规律

海区分布规律模式图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由四股洋流构成,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暖流。如模式图中(1)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由三股洋流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寒流。如模式图中(2)

南纬

40°~60°海区形成自西向东环球的西风漂流,其成因为风海流,其性质为寒流。如模式图中(3)

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向东流,顺时针;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向西流,逆时针(如图2)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比如在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如图3)影响下,澳大利亚西部出现海滨的沙漠。

②对生物分布的影响:世界著名的渔场多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海域,因为暖寒流交汇处饵料丰富、上升流将深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易形成大渔场。比如: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如图3)的形成是因为该海区存在上升补偿流。

③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流加速,逆流减速,比如:郑和下西洋冬季从长江口出发,夏季返航,顺风顺流;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多海雾正是如此(如图3);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对船只造成威胁。

④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速海区污染物净化;扩大海区的污染范围。

3.运用思维导图解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1亿吨塑料制品,其中10%的最终“归宿”是大海。下图中甲处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废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物”,其面积达343万平方千米,中心最厚处达30米,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旋涡”。

(1)描述“垃圾场”分布的大致位置。

(2)分析说明大量塑料垃圾在甲海域顺时针旋转并在甲海域聚集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首先,根据大洲轮廓可判断图示甲海域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其次,头脑需呈现世界洋流分布图(图3),同时拿此题的甲海域周围的环流与世界洋流分布图一一对应。

第(2)题,“垃圾旋涡”是受洋流的影响,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海洋塑料垃圾被卷入洋流系统内部而成。

答案:(1)北太平洋中低纬区域的中部海域。

发散思维和专注思维 第5篇

在你初读一本书的某个章节或某个部分,而且其中内容涉及数学或科学概念时,先宏观浏览一遍会比较好。不只是看表、公式或图片,还有小节标题、总结,甚至如果章节末尾有思考问题,最好也看看。

专注思维

专注思维,就是你全神贯注、集中精神进行思考的过程。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身心放松的状态,不刻意思考什么东西。

专注模式

专注模式让我们沿着脑中已有的模式进行思考,而且聚焦思考视野,产生定式效应。

定式效应:脑海中已有的想法会阻碍你产生新的想法。

发散模式

发散模式更容易连接脑海中不同的想法,找到新的解决办法。但不会让你集中精神解决问题。

所以,如果你想要理解新事物,那最好关掉精确的专注思考模式,把开关切换到“广角光源” 。

激活发散思维的方法

去健身房

参加运动,如踢足球或打篮球

慢跑、散步或游泳

跳舞

开车兜风(或者搭个顺风车)

绘画或者涂鸦

淋个浴或是泡个澡

听音乐,尤其是纯音乐

用乐器演奏熟悉的歌曲

冥想或者祷告

放慢脚步,针对自己的理解程序学习,不要一味跟别人比。

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

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的方法:间隔重复。

睡眠

充足高质量的睡眠对学习有巨大帮助。

发散思维学案 第6篇

[摘要]通过2011年广州一模中的一道创新题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探讨 ,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及探究问题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 创新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学习兴趣 探索精神

何谓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去观察、思考、想象,追求多样化解题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其显著特点在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即思考问题是应注意多途径、多方案解决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爱因斯坦说过:“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同一个问题,就体现了发散性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造就创新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加大对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的考查是新课改的要求。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创新题屡见不鲜,考察力度有增无减,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笔者从2011年广州一模的第13题切入,浅谈发散性思维在创新题中的应用。

一、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题多解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积极性,因此,教师应重视并提供一题多解的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道新背景新定义型的带有设计构造型的创新题。所谓数学创新题是指考生没有见过的、没有现成的方法或解题模式可套用、设计新颖别致的试题,这样的试题能充分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为考生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要求考生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进行推广和拓展,对未来的数学领域通过探索得到新的结果。常见的创新能力型问题有四种情况:①新背景与新定义型;②类比发现、拓展推广型;③知识交汇点新、设计形式新的问题;④设计构造型。而创新题的解题策略常有:

①新背景与新定义型──准确理解,把握“规则”; ②类比发现、拓展推广型──把握两类对象的类似特征或推广方向;

③知识交汇点新、设计形式新的问题──横向联系、旁推侧引、正反结合;

④设计构造型──确定构思方向,初步设计构造,验证是否符合要求,试验修正。

面对这样一道新背景新定义型的带有设计构造型的创新题,我们只需准确理解,把握“规则”或确定构思方向,设计构造就行。这道题可以使用两种方法:赋值法和构造法。

通过此例可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常规解题的方法,还要向学生提供一题多解的问题,一题多解不仅能复习较多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从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总结一般的解题方法,避免题海战,减轻学生负担,更能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挖掘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通过一题多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题多变的教学,往往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是时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产生奇思妙想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一题多变的训练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上例用构造法是构造指数函数来解决问题,能否构造其它函数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呢?

通过此例可知,从一道题出发,通过逆向思维、探究新知、改变条件、引申结论、变化角度等手段,使一道题变成一类题,通过一题多变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的为例题而讲,而应充分的挖掘例题的内在本质,通过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题型等等,使学生在一题多变中学会思考,在复杂问题中学会随机应变,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一题多变,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感到数学并非枯燥无味,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活动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是能力培养的核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变换题型,灵活运用启发式,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求知兴趣,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途径还有好多,如开放性问题的教学,观察、联想问题的教学,归纳、类比问题的教学,等等。由于发散性思维能力是创造人才必备的基本思维,因此,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成为教师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艰巨的长期的复杂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伦辉,曾群风.2011年高考连线(广东专版).广州出版社,2011.[2]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思维导图中的发散思维运用 第7篇

去设想的展幵型思考方法,是从同一来源材料、从一个思维出发点探求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能使人产生大量的创造性设想,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使同学们的思维趋于灵活多样。

比如一支曲别针究竟有多少种用途?你能说出几种?10种?几十种?还是几百种?你可以来一场头脑风暴,看看自己能想到的极限是多少种——如果你想继续这个游戏的话,可能你到人生的最后一刻,都能找到特别的用途来。下面这个关于曲别针的故事告诉你的不只是曲别针的用途,更是一种思维方法。

在一次有许多中外学者参加的如何开发创造力的研讨会上,日本一位创造力研究专家应邀出席了这次研讨活动。面对这些创造性思维能力很强的学者同仁,风度翩翩的村上幸雄先生捧来一把曲别针(回形针),说道:“请诸位朋友动一动脑筋,打破框框,看谁能说出这些曲别针的更多种用途,看谁创造性思维开发得好、多而奇特!”

片刻,一些代表踊跃回答:

“曲别针可以别相片,可以用来夹稿件、讲义。”

“纽扣掉了,可以用曲别针临时钩起……”

大家七嘴八舌,说了大约10多种,其中较奇特的回答是把曲别针磨成鱼钩,引来一阵笑声。村上对大家在不长时间内讲出十多种曲别针用途,很是称道。人们问:“村上您能讲多少种?”

村上一笑,伸出3个指头。

“30种?”村上摇头。

“300种?”村上点头。

人们惊异,不由得佩服这人聪慧敏捷的思维。也有人怀疑。

村上紧了紧领带,扫视了一眼台下那些透着不信任的眼睛,用幻灯片映出了曲别针的用途……这时只见中国的一位以“思维魔王”著称的怪才许国泰先生向台上递了一张纸条。

“对于曲别针的用途,我能说出3000种,甚至30000种!”

邻座对他侧目:“吹牛不罚款,真狂!”

第二天上午11点,他“揭榜应战”,走上了讲台,他拿着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村上幸雄曲别针用途求解。原先不以为然的听众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

“昨天,大家和村上讲的用途可用4个字概括,这就是钩、挂、别、联。要启发思路,使思维突破这种格局,最好的办法是借助于简单的形式思维工具——信息标与信息反应场。”他把曲别针的总体信息分解成重量、体积、长度、截面、弹性、直线、银白色等10多个要素。再把这些要素,用根标线连接起来,形成一根信息标。然后,再把与曲别针有关的人类实践活动要素相分析,连成信息标,最后形成信息反应场。

这时,现代思维之光,射入了这枚平常的曲别针,它马上变成了孙悟空手中神奇变幻的金箍棒。他从容地将信息反应场的坐标,不停地组切交合。通过两轴推出一系列曲别针在数学中的用途,如,曲别针分别做成1、2、3、4、5、6、7、8、9、0,再做成+-x+的符号,用来进行四则运算,运算出数量,就有1000万、1亿……在音乐上可创作曲谱,曲别针可做成英、俄、希腊等外文字母,用来进行拼读;曲别针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用曲别针做指南针;可以把曲别针串起来导电;曲别针是铁元素构成,铁与铜化合是青铜,铁与不同比例的几十种金属元素分别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则是成千上万种……

实际上,曲别针的用途,几乎近于无穷!他在台上讲着,台下一片寂静。与会的人们被“思维魔王”深深地吸引着。

许国泰先生运用的方法就是发散思维法。具有发散思维的人,在观察一个事物时,往往

通过各种各样的牵线搭桥,将思路扩展开来,而不仅仅局限于事物本身,也就常常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事物与规律。许多优秀的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也很重视发散思维的学习运用,因此获得了较佳的学习效果。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培养 第8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收敛思维,发散思维,协调发展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和关键,它的一般规律是:先发散后集中,最后解决问题。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过分注重了学生收敛思维的训练,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从而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严重影响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创新思维包括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两个基本成分,是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结合、循环和深化。创新思维与其他思维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受现成的常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是一种提供新颖、独特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或思维过程。它所期待解决的问题难以在现有的知识仓库里找到现成的答案。因此它要求人们摆脱习惯的思维方式,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以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飞跃。

一、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

就思维模式来讲,创新思维包括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特点是使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收敛思维也就是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如选择题的思考,就是这种思维形式的运用。收敛思维主要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方法。演绎推理的特点是力图通过一般原理的逻辑分析来证实特殊事实的存在。例如典型的三段论直言推理便属此类。归纳推理就是通过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存在。可见,收敛思维本质上是按照形式逻辑的要求,逐步进行分析论证,最终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的思维,或者说是一种有条理、有范围的收敛式思维。它具有系统性、比较性、程序性、聚集性和合理性等特点。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不依常规、多角度寻求答案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发散思维主要包括逆向思维、曲解思维、夸张思维、脑风暴、横向思维等多种方法。因此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定向的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征”。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共同构成了创新思维的基础。科学史上诸如海王星、冥王星等的发现,就是收敛思维导致创新的证明。相反,牛顿由苹果落地的想象所引发的对万有引力的研究,则证明了发散思维在科学创新中也是大有可为的。

二、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关系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类型。收敛思维是一种求同思维,要集中各种想法的精华,达到对问题的系统全面的考察,为求一种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果而把多种想法理顺、筛选、综合、统一。收敛思维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是已有信息的产物。发散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为在广泛的范围内搜索,要尽可能地放开,把各种不同的可能性都设想到。发散思维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说,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新信息的形成,是创新。尽管存在许多区别,但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二者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没有发散思维的广泛收集和多方搜索,收敛思维就没有了加工对象,就无从进行;反之,没有收敛思维的精心加工和认真整理,发散思维的结果再多,也不能形成有意义的创新结果。只有两者协同运作,交替运用,一个创新过程才能圆满完成。简言之,发散思维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前提,运用收敛思维进行淘汰、修改和验证,则是创新思维产生的保证。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使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协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才能形成和提高,从而实现“1+1>2”的效果。反之,如果搞片面性,以牺牲一方为代价,单纯地发展另一方,则只能造成“1-1=0”的不良后果,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人才就只能是一种空谈。但是,在我国现行的知识型教育体系中,对学生收敛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远远高于发散思维。这种做法势必造成收敛思维的片面发展,而单纯的收敛思维是难以形成创造力的。

三、加强对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的训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但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向前发展、民族强大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正确动力。教育家布克梅尼斯特·富勒说:“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我们在他们生命的最初六年磨掉了他们的天资。”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范性所束缚,逐步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从思维模式上讲,这是传统知识型教育由于过分强调收敛思维对认识事物规律的主导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形成了定式思维,造成了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的不平衡发展,从而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乃至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大胆地追求发散思维带给人们的创新意识,从而取得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协调发展。

1. 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学生的创造心理诸品质中,发散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征各有作用:流畅性指思维活动灵活、迅速、畅通,它是发散思维的第一层次,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变通性是指思维能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思维定式的束缚,是较高层次的发散特征,即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独特性是指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取新观点,用新角度去反应事物,表现出对事物的超常见解,是发散思维的最高层次,也是求异的本质所在,即培养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必须从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入手,着重启发和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同一问题进行反复考虑,培养出不唯书、不唯师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2. 克服定式思维,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促进发散性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发展,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要展得开,又要收得回来,要克服通常的、消极的思维定式。消极思维定式是创新能力开发的思维障碍,不破除它,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升就无从谈起。

想象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大多数创造都是经过“想象——假设——实践”递进实现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象力对创造的作用,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为此,想象力的培养应落实在两个方面。

(1)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欢迎学生提出质疑;要树立“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涉猎多领域的知识,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3. 收敛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升华,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上升为创新思维。

收敛思维是在发散思维充分展开后,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得出最佳答案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能从共性中找到个性,或从个性中总结出共性,这就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有机结合上升为“发现本质,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既要让发散思维充分展开,又要训练收敛思维,只有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都产生后,才可能有创造思维的产生。

应当说明的是,创造思维需要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协调发展,但因为发散思维是目前教学中被忽视之处和薄弱环节,因而需要加大发散思维的培养力度。这并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为了求得二者的共同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从发散思维启航 第9篇

【关键词】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特点

引言:创新是当前社会中各个行业中,关注度最高的焦点,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也需要进行创新,这个创新除了教学方面的创新,还要从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学生自身的特点,发挥其想象力,对其发散思维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1.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的特点

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创新思维影响着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也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育,所以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可以充分的引导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低年级学生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发散思维入手进行培养,帮助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可以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帮助学生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思路。对低年级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思维的核心,具有以下这些特点:

第一,敏锐

在学生发散思维中,敏锐性主要是指学生对观察的事物的敏感度,可以将事物中不寻常、缺损等部分特征找出,可以根据自己的敏锐性,将问题解决。在低年级学生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敏锐性进行培养,让学生主动的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自己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将遇到的数学问题解决。

第二,流畅

在创新思维中,发散思维有个流畅性的特点,在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其发散思维将发挥其作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是在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其思维较为敏捷、迅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多种解决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其思路是畅通的,思维是活跃、敏捷的。

第三,变通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变通,也就是随机应变,也就是俗语中的“不一条道走到黑”。发散思维就具有随机应变的特性,在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变通能力,要让学生不受常规知识、解题方法的束缚和限制,要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敢于大胆的构想,转变思路,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创造思维的核心组成部分发散思维,其除了以上这些特征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特征,例如独创性、创新性等。发散思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学生学习、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解题能力,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分析,要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入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有很多,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一,在疑问中培养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喜欢问为什么,所以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在疑问中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疑问点,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对学生问题的见解,学生针对数学教学中有疑问的地方,有不同的见解,学生的想象力、思维活跃度非常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从数学疑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第二,在变化中培养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问题,转变为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是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将数学问题中的主语等进行转变,使其接近学生的生活,通过与学生的生活贴近的问题分析,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第三,在想象中培养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这是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中可以充分利用的,面对数学问题时,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将其想象成自己喜爱的水果、饮料等问题,通过想象,将遇到的数学问题解决。想象力是发散思维培养中的关键因素,所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需要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锻炼和提升。想象力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等的培养,所以在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要从学生的特点、学习状态等入手,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小结

数学在生活和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在低年级教学中,是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成长,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永兵.活用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09(09):41

[2]张存山.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J].网络财富,2009(02):13-15

发散思维的案例 第10篇

材料发散法--以某个物品尽可能多的“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

功能发散法--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结构发散法--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

形态发散法--以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组合发散法--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进行组合成新事物。

方法发散法--以某种方法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因果发散法--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测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

2、假设推测法

假设的问题不论是任意选取的,还是有所限定的,所涉及的都应当是与事实相反的情况,是暂时不可能的或是现实不存在的事物对象和状态。

由假设推测法得出的观念可能大多是不切实际的、荒谬的、不可行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些观念在经过转换后,可以成为合理的有用的思想。

3、集体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不仅需要用上我们自己的全部大脑,有时候还需要用上我们身边的无限资源,集思广益。集体发散思维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我们常常戏称的“诸葛亮会”。在设计方面,我们通常要采用的“头脑风暴”,每个不论可能性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自己能说通了,都可以被大家认同,而且被采纳,最后总结出结论。这个方法就叫做“头脑风暴”。

4、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

发散思维,就像一棵树。思维本身就好像什么都不是,其实就是一种“迁移类比”的能力。如果说一件事情是“树”的主干,那么它的枝桠、叶子、根茎等就是思维迁移的结果,迁移类比能力越强,自然枝桠、叶子、根茎等就越茂盛。这里的营养就是人本身在生活中积聚的见识和认知,自然这种积淀越深厚,迁移出来的深层认知就越正确,包含也就越广阔。思维发散不依靠任何介质,但一定要有起因,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引发事件。迁移需要人思维的活性,因为有些事情没有显而易见的关系,那么起初要人为给以假定,然后实践论证。这个方法对进入哲学领域非常有效,因为哲学探讨的广度与深度,不是其它领域能解释的。哲学是用来解释其它领域的,所以要进驻哲学,开始势必是假设。这是发散思维特性的一种补充,是凭空的,但后面必须实践证明,再论证其适用范围,既分辨清这个结果的价值大小,局限性等。发散思维主要是靠“类比”进行的,起因过程结果等,但要注意总结积累,这样发散思维以后才会越来越广阔越来越丰厚.发散思维通常是要借助逻辑思维来建立“连接关系”的,因为要使迁移的结果尽可能的客观正确,“连接关系”能不感知的时候尽量不感知。逻辑论证对非感性一类,有普遍的适用性。所以当有些事情牵涉很广的时候,它的枝桠有的则可能是直接用发散思维迁移类比推断的,而有的则可能是只能在用逻辑思维进行理论推导之后而再发散才行的。发散思维的价值更多取决于人本身的阅历、经验和对生活对人性的认知。只有这些内容不断丰富,发散思维的价值才会越来越高、体现才会越来越明显。所以发散思维本身是要借助于人的生活积淀和思维活力才能体现价值的,如果人什么都没有,那么发散思维就是个空架子,也长不大。所以,这就要求:人要留心生活,要拥有天真,要遇事冷静。冷静是一切事情顺利的开始。要使迁移结果尽可能正确客观,就要求冷静,所以发散思维很大程度上要炼心,对于任何事情,在分析的时候既要有亲临身份也要有一种过客姿态。

逻辑思维

上一篇:数学人教五下第二单元下一篇:景物描写句子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