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4-05-17

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选10篇)

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1篇

结合实习经验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年暑假非常荣幸有机会在国家出版总署海峡分院工作,两个月的实习经验告诉我一个道理:“文学出版同文艺一样,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文艺出版检测中心是文艺市场的监管部门。其职能一方面要抓创作引导,推动文艺出版之苑繁花盛开,一方面抓阅读推广,把广大读者领进文艺阅读的美丽殿堂。要始终把内容质量放在首位,确保导向正确,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两个效益”“两种价值”相统一。

“如今网络文学已是一个遍地开花的状态,但网络文学也存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现象。”在追逐规模与数量的同时,网络文学从业者也必须致力于质的提高,始终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作为企业的使命。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检测到很多内容庸俗,质量差的书籍,这些书都是为了迎合市场低俗趣味需求,但作为出版界,不应该沦为市场的奴隶,这些书应该扼杀在摇篮里,不应流向市场。

近日前,习主席在北京召开青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会上发表了重要的文艺精神,引发了大众的热议,这不仅让人们联想到72年的那场文艺座谈会。习主席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与我们国家一直秉承的文化方针一脉相承,是建立在对新时期文艺现状认识基础上作出的重要指示。文艺作品要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联系,我本人所学的方向是汉语方言学,一般都是研究自己孰知的方言口语,我觉得这项工作很有意义。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普及,方言将逐渐退出历史,如果我们现在不记录下来,那子孙后代讲不知道他们的先辈的语言,这是很可悲的事情。就像现在的我们不懂先秦及其以前的口语,只能通过仅存的文献去拟测,但仍留疑义。现在就大不相同了,有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可以通过语音描写、录音、录像等手段保存现在的方言口语,这为子孙后代探索先辈语言留下很好的平台。

最近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看到中文专业再度受到重视,心情特别激动。尤其是那句“低俗不是同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鞭辟入里,十分精彩。是的,在当今时代,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大众更倾向于快餐文化,文艺两极分化严重,通俗文学成了市场的主力。许多作家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使用流行的表达方式与词汇,频频选取热点题材反映生活,但大多数都还只是流于表面,未进行深入的挖掘。如余华的《第七天》,小说通过死者杨飞的视角反映医院草菅人命、政府掩盖真相、媒体报道失真,领导公款特权等社会问题。笔锋确实尖锐,但是还是没有插入心脏,读者看过之后更多的只是一声叹息。

由于本人所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字学修辞方向,比较注重文艺作品的表达与接受。流行词汇与题材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被纳入文学创作无可厚非。但是创作者在艺术加工时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真正的语言艺术去感染读者;反之,如果创作者一味迎合市场需求,置艺术真谛于不顾,那么只会降低文学的质量,破坏文学的品味,文学将成为一个华而不实的词汇。

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建立,优良社会风气的形成都离不开优秀的文化作品。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这个全面开放的21世纪,优秀的文化作品对弘扬中国精神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深情寄语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这不仅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明确了任务,也为最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道路。

总书记的讲话阐述了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方向,明确提出了文艺弘扬“中国精神”的历史使命,立意高远、思想深刻、振聋发聩,是新时期文艺工作者的基本遵循和价值航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的重要部分来考虑,把文艺事业和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复兴联系在一起,对文艺界寄予厚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艺家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文艺创作正迎来春天,这是时代的呼唤,希望文艺家们不断激发文化自觉,走向基层,了解群众的心声,回应群众的呼声,不断创作出优秀文艺作品,让群众最大限度得到文化的滋养、哺育和服务,让群众享受到文化带来的福利。要运用各种要素去整合资源,为文艺家服务,为文艺创作提供优质土壤,推动精品力作的产生和传播。目前,文化市场上充斥着一批低俗、格调不高的作品,影响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面对这种局面,我认为,中国拥有优秀的“文化基因”,文艺工作者应当在文艺作品中,展现出当前的时代风貌。同时,文艺工作者也应当坚持创作更多以人民为中心,能够传递“正能量”作品。

作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一名学生,要肩负起宣传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要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文艺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其素材都源于生活。总书记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就要求文艺必须植根生活,贴近实际,反映活灵活现的社会现实。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广大城乡基层,亲近体验百姓生活,从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中发现创作的富矿,将他们生活中最温暖的东西、情感中最珍贵的东西发掘出来,善于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开掘诗情画意,在平凡世界里发现壮美崇高,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激励人民群众,描绘出中国色彩、讲述好中国故事,书写成精品力作。

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中国大地,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滋生了诸多问题,文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该以何种姿态立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得谆谆告诫可谓发人深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诚然,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独特载体,对推动文明进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数量缺质量,一味迎合低俗趣味,单纯追求感官娱乐的文艺不和谐现象,无疑阻碍了文明进步,德艺双馨应成为文艺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习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确如此,我们在进行文艺创作的时候要谨记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不能为了市场的需要而盲目跟风。

总书记还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中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这也是我们要认真学习并贯彻到落实的精神。

此次座谈会,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这里面强调了两点,一是手抓创作,一手抓评论。作为学生党员的我们,必须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牢固树立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提高全面、辩证、综合、创新的科学思维能力。落脚于实际当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同时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创造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反复提到“人民”二字,深刻阐述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重申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定位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的生活,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因此,文艺工作者在深入生活时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和“情入”。只有深深融入人民的生活,关注人民群众的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生存和死亡,关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才能让更多的人在文艺作品中获得启迪和教益。如今,文艺创作存在着“浮躁”之气,很多文艺工作者也时常采风、了解基层生活、观看发展新貌,但是往往流于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不能在文艺作品中展现人民生活的质感和鲜活,不能从纷乱扰攘的世事表象中提炼出人民生活的本质,这些必须加以纠正。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在读研究生,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我深有体会。第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潜心钻研,精益求精,拒绝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的心理导向,为本领域的学术金字塔添砖加瓦。第二,树立创新思维,在继承基础上创新,推动学术的前进。第三,尊重学术成果,遵守学界操守,拒绝学术造假,学术腐败。

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2篇

心得体会

0月15日,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和主持了文艺工作座谈会,作为一名正在学习艺术的大学生,我反复阅读了总书记的讲话,观看了此次讲话的视频新闻,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艺术界的代表们都发表了各自的想法,对目前文艺工作的成果和困难都做了深刻的总结。这次座谈会不仅是全国文艺界的大会,也让我们这些艺术学院的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我认为,这次座谈会上的所有讲话都是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样新的历史时期,针对中国文艺的现状,为我们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发展方向。我想结合我目前所接触到的艺术领域简要谈谈自己的感想。

习主席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我觉得这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完全契合的,我们艺术学院的学生以后就业岗位大部分是设计工作,人民的文艺就是人民的设计,要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他们需要的东西,能反映出他们心声的东西,不论是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平面广告设计都是如此。前段时间上课的时候老师说我们设计东西后要拿到周围不懂设计的人群中去,看看他们是否能看懂这些设计,是否喜欢这些设计,老师还将白居易作为我们的模范,他说白居易每次写完诗都会念给不识字的老妇们听,她们听不懂就改,改到她们能听懂为止。白居易这么伟大的诗人这么做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作品离人民更接近,也正是这样才使他的作品如此的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还能保留下来。

不仅是白居易,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们经久不衰,传世于今,容纳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各方面的知识,其故事、场景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缩影和展现。它们的创作原型来自于当时人民的生活,展现了当时人民的生活,而它们的流传于世影响了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所以文艺离不开人民,影响着人民,文艺应以人民为中心。

习主席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我们艺术学院的学生还在大学的象牙塔中,所以暂时还没有接触到市场,但是这是迟早的事情。习主席这次文艺座谈会开展的非常及时,不仅将目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给予了警告,也给我们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提醒,提早让我们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知道以后参加工作后应该怎样权衡利益和文艺,不被各种利益所迷惑,丢失最初的信仰和对艺术的追求。

作为学生党员,我们不仅要自身领悟习主席这次讲话的精神,还要用我们的行动去影响同班同学,将习主席的精神传达给所带新生班级,他们刚刚进入大学,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我们作为他们的带班带寝党员就应该充当他们的引路人,指引他们跟随党的正确领导,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少犯错误。

这次讲话及时、准确的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找出了错误,这在我们今后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也是我们以后需要积极努力进取和改正的。

xx班

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3篇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 都是民族文化的一次升华。中华民族能够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原因很多,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离开民族文化, 民族发展强大就缺乏足够的动力。《讲话》进一步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复兴, 固然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作为后盾, 但没有民族文化, 没有民族精神, 就会迷失方向。

古往今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地位和影响, 不是依靠武力, 不是靠侵略, 而是要依靠其深远的文化感召力及吸引力。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是靠穷兵黩武, 不是靠对外扩张, 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鲁迅先生在1906年就已经注意到文艺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1904年, 本来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 两年后却弃医从文, 目的就是为了改变民族精神, 挽救民族危亡。1922年,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说:“��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 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 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无数的历史事件, 也证明了文艺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意义。

《讲话》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 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历史发展证明, 不同的时代产生的文艺, 反映不同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矛盾。战争年代的文艺不同于和平年代的文艺。以歌曲为例, 抗战时期, 一首《松花江上》唤醒了多少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一首《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多少英雄儿女奔赴战场, 英勇杀敌。新中国诞生后, 一首《歌唱祖国》激励着多少人去建设祖国。改革开放后, 一首《走进新时代》唱出了人民群众对新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 一曲《共筑中国梦》承载了亿万中国人的希望。

二、目前文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 文艺和文艺工作发展的方向出现了偏差, 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 《讲话》中指出文艺界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有:

文艺作品数量不少, 质量不高, 存在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现象。即缺少经典文艺作品。以电影、电视节目为例, 古装片一窝蜂上, 这家拍清朝, 那家拍明朝;文学也一样, 你写唐朝, 我就写宋朝。很多作品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 创造出一大堆文化垃圾, 浪费了很多文化资源, 败坏了社会风气。

“三俗”作品泛滥。“三俗”是庸俗、低俗、媚俗的简称。庸俗指平庸鄙陋、不高尚;低俗是指低级、粗俗、不文明的现象或事物;媚俗就是过份迁就迎合部分观众, 彻底放弃自己尊严。“三俗”作品是指缺乏主流价值观的、没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情趣的、低级无聊的所谓“文艺作品”。把文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放在一边, 这些作品永远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美的享受。

浮躁之风盛行, 缺乏社会责任感。有些人文艺创作态度不端正, 不愿意深入生活, 即使下基层体验生活, 也是走马观花, 搞“速成”作品, 使作品缺乏艺术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 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 也是没有力量的。”有些人盲目夸大文艺的娱乐功能, 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廉价一笑, 不惜歧视社会弱势群体, 不惜篡改历史, 调侃英雄等等, 以至于娱乐至死, 在所不辞。

缺乏社会主义价值观, 文艺工作者在认识方面出现问题。由于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封建意识和一些不良的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加上我国社会正处在大变革的时代, 文艺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导致一些人价值观缺失, 观念没有善恶, 行为没有底线, 做人没有底线, 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 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不知道文艺作品为谁服务, 崇洋媚外, 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 不去好好挖掘自己的文化资源, 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金钱至上, 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 沾满了铜臭气。首先, 文艺创作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不能过度追求经济效益, 放弃或者不顾社会效益, 因为文艺作品不是一般的商品, 而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其次, 文艺创作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同时, 也不能放弃经济效益, 适当地考虑市场需求, 否则文艺发展就缺乏动力。优秀的文艺作品, 是那些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 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性质所决定的。就像《讲话》所指出的:“同社会效益相比, 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 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 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 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 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缺少真正好的文艺批评。文艺批评是批评家按照一定的思想和批评批准, 对文艺作品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 表达着批评家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文艺批评不仅对文艺作品作品起到支持、鼓励和指导的作用, 而且对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创作倾向也产生很大影响, 甚至能改变一个时代的艺术风尚和创作风格。文艺批评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桥梁, 是文艺传播过程非常重要的环节。文艺批评可以说也是一种文艺创作。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文艺创作是文艺批评的基础和前提, 为文艺批评提供对象——文艺作品。没有文艺创作, 就没有文艺作品, 也就没有文艺批评。另一方面, 文艺批评对文艺创作又具有反作用, 具体表现为:文艺批评从理论上指导、影响文艺创作, 从而沟通文艺创作与文艺欣赏的关系。没有正常健康的的艺术批评, 文艺创作就会迷失方向, 就不会有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很多艺术家都对文艺批评有误解, 认为批评就是鸡蛋里挑骨头, 是跟自己过不去;“批评”二字, 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出优点和缺点;另一种是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和建议。批评不是指责、不是抱怨、不是批判, 反之亦然。实际上文艺批评就是通过阅读作品, 从而象医生诊断疾病那样, 给出一个明确的判断, 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有没有毛病?如果有毛病, 怎么样进行修改?这才是本质意义上的批评。就像《讲话》中所说的“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 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文艺批评的标准主要包括思想思想性和艺术性。思想性是指文艺作品的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性, 思想进步的倾向性, 积极健康的情感性。艺术性包括艺术形象的真实性、鲜明性、生动性、独特性、概括性等。

三、怎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什么样的作品是优秀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艺作品。那么, 怎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艺术家正确地认识、理解时代精神, 然后作品才有可能反映时代精神。时代精神集中表现在社会的意识形态中, 但并不是任何意识形态中的现象都表现着时代精神, 只有那些代表时代发展潮流, 标志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 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 所以,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精神。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代表的文艺作品和艺术家,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 就反映了那个“吃人”的封建礼教制度;唱《义勇军进行曲》和《松花江上》, 我们就会想起抗日救亡的时期, 看柳青的《创业史》, 就会想起50年代陕西关中的农民生活, 其实也反映了解放初期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生活。

当代的文艺作品就要反映新时期的人民生活, 社会矛盾和思想情感, 反映实现中国梦的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坚强意志。如《讲话》中要求的:“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 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 讴歌奋斗人生, 刻画最美人物, 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艺术家要深入生活, 克服浮躁、炒作等不良现象, 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才能处理好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艺术家必须深入人民生活, 这样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 才能反映他们的心声。就像《讲话》中所说的:“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 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 人民需要文艺,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需要人民, 没有人民群众, 文艺就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艺术家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 文艺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 而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于普通商品, 只有市场需要, 只要有利可图, 就可以大规模地生产。文艺作品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 具有教育、审美、娱乐以及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等功能。娱乐只是其中的功能之一。所以, 就像《讲话》指出的:“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 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不能金钱至上, 也不能娱乐至上。

要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还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首先是政治方向的领导。就要努力掌握文艺规律, 以符合文艺规律的方式领导文艺工作, 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要把握住两条: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 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一方面,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 要依靠和尊重文艺工作者, 党组织要关心艺术家的工作和生活, 为他们文艺创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 必须遵循文艺创作规律, 即遵循文艺创作的准则, 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 艺术家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4篇

七十年来,它像一柄燃烧的火炬,指引着中国革命文艺前行的航程;它像一部亲切的教科书,培育着广大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同时,它也像一块真理的燧石,越经受敲打越闪烁出灿烂耀眼的火花。七十年过去了,《讲话》中的许多话语如今重读起来,依然感到那么精准、适用和深刻。

是什么原因使《讲话》具有如此的魅力?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它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确确实实地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文艺观用活了、发展了。《讲话》的意义,已超出文艺的范围,它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讲话》虽说是当年延安整风运动中的文献,但它对一系列问题的阐释已成为我们党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座丰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①。此时此刻,我们学习《讲话》,纪念《讲话》,应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应当如何理解《讲话》的现实价值

这里,之所以先谈这个问题,是因为现在有些人认为《讲话》的精神和思想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已经“过时”了。所谓“过时”的说法,就是指它现在“没有用”或“用处不大”了。这种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我国文化和文艺领域诚然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和剧烈,但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说得好:“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①。七十年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讲话》在思想文化上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

说到《讲话》的现实价值,我认为至少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

其一,《讲话》提出的“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②这一思想,依然是我国文艺和文化方针的坚实基础。《讲话》主张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文艺发展道路依然具有指导和引领的作用。《讲话》指出,“为什么人”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②。这一见解,对我国现实的文艺状况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讲话》彻底颠覆了旧有的文学法则和书写经验,以其鲜明的姿态和指向,形成了以劳苦大众为主体的文学观念和美学原则,其中强烈的底层关怀和底层叙事意识,至今仍是一个号角和昭示。

其二,《讲话》体现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点,是我们追求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榜样。《讲话》主张:“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②我们党始终号召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话》可谓这方面杰出的楷模。《讲话》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道路,这对中国革命文艺事业的价值是不可限量的。

其三,《讲话》所形成的文艺理论系统,有许多是发前人所未发的创造性阐释,它使得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在现代中国的文艺观念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贯彻,使得作家艺术家的主体性得到极为有力的发挥。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毛泽东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③。《讲话》可以说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讲话》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十分突出,它在文艺观念和思想方法上实现的变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讲话》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学者梅·所罗门曾这样讲道:“毛泽东在他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大众化和现实主义的重要性。和这一过程相关联的,就是要求运用艺术中的民族性和人民性因素,通过群众的朴实的表达方式和他们自己喜闻乐见的形象,来打开联系群众的渠道。”④这位论者谈到文艺的“大众化”、“民族性”、“人民性”、“现实主义”以及“打开联系群众的渠道”等观念,无疑触及到了《讲话》理论的核心。德国著名女作家安娜·西格斯曾深有感触地说:“谁要是慢慢地、彻底地读一遍这个《讲话》,一定会发现以前所不知道的、但希望知道的许多问题。谁要是把它读了两三遍,就会得到所有问题的正确的解答。”⑤英国著名学者戴维·莱恩在《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一书中,认为“毛泽东也描述了艺术作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模式,用普通的词语论及了它的原料和创作手段”⑥。他还说:“延安《讲话》也被证明具有一种生产力,一种不是提供现成的思想,而是激发读者思想的能力。”⑥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密西根大学出版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译本,译者为该书撰写了长达43页的“导言”,并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第一个把读者对象问题提到文学创作重要地位的人”,其许多论述都高于他的西方批评者,也高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⑤上述这些国外学者的意见,对我们理解《讲话》的现实意义还是深有启发的。

二、应该怎样看待《讲话》的历史地位

这个问题,同如何看待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是相一致的。我认为,认识《讲话》的历史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放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谱系当中去考察。《讲话》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进行文学理论活动的,其创造性也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的结合中生发出来的。

不妨用一个比喻性说法:如果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发展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毛泽东文艺思想无疑是这条河床中水面最为宽广、流量最为宏大的一段。⑦只要研究过近一百七十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对比一下以《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同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这方面的贡献,不难得出这一结论。

从宏观上讲,毛泽东一生对文艺问题关注的持久和深入,涉及面的广泛与博大,著述和言论的数量之多,内容更具新时代人民文艺运动经验总结的特点,并善于把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起来,本身又是杰出的诗人,有着丰富的文学创作实践经验,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是极为罕见的。荷兰著名学者、美学家佛克马就曾经针对《讲话》等文献说过:毛泽东在战争年代那样紧张复杂的工作条件下来抓文艺理论,说明他十分重视文艺。并且说道:“在西方,还很难找到一位政治家对文艺有如此高的期望。”⑤

nlc202309020027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付出了惊人的代价。而这个过程,无论历时之长久,问题之复杂,斗争之激烈,还是为此花费精力之巨大,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是仅见的,其理论成果也是最为丰瞻的。尤其是像《讲话》这样的著作,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史上都属于翘楚。

如今,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演化,思想界和学术界对《讲话》的评价可能会出现意见“多元”的局面,可能会有人更多地注意它在理论上的薄弱环节、观念上的局限所在以及执行中的过失偏差,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反思性的研究应当秉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原则,应当遵循唯物辩证法的态度,而不能自觉不自觉地中上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之毒。譬如,有的论者把《讲话》看成“‘权力政治’文艺理论”,认为它“偏偏忘了文艺的本性是审美”,认为它只有“政治实用功能”,甚或认为《讲话》编织成了“一条有序萎缩文艺家审美机能的流水线”,这就歪曲了《讲话》的精神实质,走到不实事求是的路上去了。《讲话》实际上奠定了我国新民主主义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指导思想的稳实基础,是真正科学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成果。联系一下现实就很清楚,当前我国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精神匮乏、内容空虚、脱离生活、价值倾斜、缺少理想、境界低下等现象,一些作品散发着苍白的、绵软的、浓重的商业化气息,这些表面上看是由市场经济机制造成的后果,但深究起来还是能够看到,这正是在《讲话》反复强调的“为什么人”和“如何为”这个问题上出现了毛病。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正是疏远、遗忘、丢弃、背离了《讲话》精神造成的结果。我们知道,《讲话》为了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人”问题的重要性,曾引述鲁迅的话:“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目的为必要条件的。……我们战线不能统一,就证明我们的目的不能一致,或者只为了小团体,或者还其实只为了个人。如果目的都在工农大众,那当然战线也就统一了。”⑧《讲话》说:“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②联系当下现实,可以看得出《讲话》仍是一剂解决我国文艺出现的各种弊端的“良药”。

三、如何认识《讲话》做出的独特理论贡献

诚如有识之士指出的,《讲话》的内容有“经”也有“权”。也就是说,《讲话》有些内容具有永久的理论价值,有些只是一时的方针政策性的需要。这其中,《讲话》关于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关系等问题的论述,则是永恒的、颠扑不破的。具体而言,我认为《讲话》独特的理论功绩,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在解决“文艺是为什么人”的前提下,集中解决了作家艺术家与人民群众结合的问题,开创了作家艺术家美学观的新立场;二是在高度重视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了作家艺术家主观世界和思想感情对文艺创作的作用和影响问题,提出了作家艺术家审美意识的新理念;三是在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情况下,通过论述熟悉对象、熟悉语言、熟悉艺术规律等问题,创造性地揭示了作家艺术家审美情感实现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这些论述,可谓是人类文艺思想史上又一次壮丽的日出。这个概括可能不够全面,但它同把《讲话》说成是“文化政治学”的观点是泾渭分明的。

“文艺为群众的问题”,在《讲话》之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已经解决了,《讲话》的贡献是把它提到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②的高度。《讲话》集中系统解决的是“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并使这一问题达到了新的理论层次。这是《讲话》的关节点。正是围绕这个问题,《讲话》的许多论述具有推进性和原创性。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比作一个“扇轴”,《讲话》的其他论述都是围绕着这个“扇轴”而展开的“扇面”。从主张文艺与群众的结合,发展到作家艺术家与群众的结合,集中力量解决作家艺术家与描写对象和服务对象之间的思想感情距离问题,这是《讲话》深邃而独到的地方,也是把握毛泽东文艺思想精髓的一把钥匙。

《讲话》对作家世界观与创作关系的论述,破解了中外古今文艺史上的一道难题,并具有文艺战略的高度。《讲话》把立场、理论、思想、感情、趣味等都纳入世界观的范畴,指出它们同艺术创作的内在关联。尤其是《讲话》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作家艺术家“必须有的知识”②,更是见解精辟。毛泽东说:“亭子间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吃,山顶上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看。”⑨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作家艺术家世界观对艺术创作所具有的制约性。1938年4月28日,毛泽东在“鲁艺”作演讲时还说:“艺术上的政治独立性仍是必要的,艺术上的政治立场是不能放弃的,我们这个艺术学院便是要政治立场的。我们在艺术论上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艺术至上主义者。……在统一战线原则之下,我们并不用马克思主义来排斥别人。排斥别人,那是关门主义,不是统一战线。但在统一战线中,我们不能丧失自己的立场,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方向。你们鲁迅艺术学院要遵循鲁迅先生的方向。”⑩ 建国后,毛泽东依然多次谈到这个问题,明确表示不赞成有人把具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文艺创作之间看成“二律背反”的关系。认为“说学了马克思主义,小说不好写,大概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跟他们的旧思想有抵触,所以写不出东西来。”{11} 这些论述,都是为了树立和培养作家艺术家新的审美世界观。我们知道,从30年代左翼文论到延安《讲话》,如何处理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一直是进步文艺理论探讨的一个主题。而到了《讲话》,这个问题算是彻底地解决了。

《讲话》中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论述,关于文艺批评标准是否分第一位、第二位的论述,多年来一直是争议很大的地方。其实,《讲话》在这方面的见解,不但当时没有错,就是现在也还是正确的。《讲话》说得很明确:它所说的“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少数政治家的政治”,“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文艺的政治性和真实性才能完全一致。”②它指出:“任何阶级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我们应该进行文艺问题上的两条战线斗争。”②这样的观点,难道还存在须得去抨击指责的地方吗?对《讲话》中的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有学者分析得好:“政治和艺术这对矛盾,一般地说,政治是主要的矛盾方面,艺术是次要的矛盾方面,政治是占主导地位的,但艺术是基础;在艺术创作上,政治和艺术,无论哪一方面都不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只有从对立的统一中把握它的对立面,才是合理的。政治和艺术,有着相互作用,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关系。”{12}这样的分析是符合《讲话》内涵的。

nlc202309020027

《讲话》是从多方面阐释了审美和审美转化问题的,它甚至承认“文艺家几乎没有不以为自己的作品是美的”②,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责备它“不讲审美性”呢?我认为,这至少是因为对何谓“审美性”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审美性”的内涵是丰富的,绝非单一、片面、绝对的。说《讲话》不讲“审美”,恰是暴露了对“审美”的曲解,是把“审美性”的内涵狭隘化和绝对化了,迷信于形式主义的理论。众所周知,《讲话》所揭示的文艺“审美性”,除了艺术的形式因素外,还包括时代、历史、阶级、政治等社会价值和功利因素在内。《讲话》抓住了审美问题的要害,并且找到了文学家艺术家实现新的审美感受的途径,这一点从《讲话》对语言问题、主体情感体验问题、读者问题、典型化问题、源流问题、接受问题、形式问题、现实主义问题等的论述中,都是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

四、对《讲话》应该开展重新学习和研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并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作活动之中,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①。这一号召和要求,与《讲话》精神一脉相承,是重新学习和研究《讲话》的动员令。

记得,江泽民同志在《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文艺界的同志要认真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艺论著,特别要认真地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这两篇讲话,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文艺思想、文艺路线、文艺方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独特贡献,将长期对我们的文艺事业发挥指导作用。”{13}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突出强调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四个必须”,其中头一条,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14}。明确指出,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理论指导,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14}。这无疑指明了学习包括《讲话》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的必要性。

毋庸讳言,对于《讲话》的价值和贡献的分析,由于人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理念,不同的经历和阅历,不同的立场和取向,不同的分析视角和把握程度,产生这样或那样不同的理解是不奇怪的。但是,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必须承认它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举例而言,以《讲话》对文艺来说到底是“内部规律”还是“外部规律”,就有不同看法。有种意见认为,《讲话》说的都是文艺的“外部规律”,文学研究“要回到文学自身”,就得依靠文学的“内部规律”解决。这便是一种常见的误解。因为只要了解并赞同唯物史观所阐明的普遍真理对文艺活动来说同样是深刻、普遍的内部规律的话,那么,这个争论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剩下来的所谓“内部规律”即技巧、手法、语言、形式等问题,也就可以讲清楚了。道理并不复杂,因为文艺家们如果真的开始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创作的对象和服务的目标,那么,“新的主题、新的人物像潮水一般地涌进了各种各样的文艺创作中”,“工农兵群众在作品中如在社会中一样取得了真正主人公的地位”{15}。倘如此,那怎么能说这完全是“外部规律”呢?

再如,《讲话》中多次谈到知识分子出身的作家艺术家“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个改造”②。有的论者对此很是反感,认为这是“糟蹋”文艺工作者,“异化”作家。其实,这种认识是将正确的合理的意见同贯彻执行过程中曾出现过的某些错误做法相混淆了。《讲话》希望作家艺术家要“经过长期的甚至痛苦的磨练”,是为了避免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是为了使文艺“作品为群众所欢迎”②,是为了解决精神境界同创作的脱节,能尽快“进入创作过程”②,这里绝没有“整人”的意思。周扬40年代在延安时对此曾作过解释,他说这实际上是要解决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思想与劳动长期分离的问题,为达成人的两手与头脑的结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指出了道路。{16}马克思、恩格斯当年也讲过:“如果其他阶级出身的这种人参加无产阶级运动,那么首先就要要求他们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等的偏见的任何残余带进来,而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17}所以,只要把问题和观念放到理论的高度,我们是可以发现《讲话》思想的精辟性和前瞻性的。

坦率地说,目前学界对《讲话》理论意义的探讨是不够充分的,对其思想深度和广度的研究也是有欠缺的。我们应该乘十七届六中全会号召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教育的东风,把对《讲话》的学习和研究开展起来,进一步弄清《讲话》中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应该澄清的附加在它上面的错误观点,使它在新的历史时期永葆理论生机和活力。

实践一再表明,学习《讲话》可以使我国的文艺和文化建设更好地回到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上去,回到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康庄大路上去,回到“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魂魄中去;学习《讲话》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解决各种各样文艺和文化问题。《讲话》是真的、活的、香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对此要有高度的自觉和自信。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6日。

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3页、第857-858页、第858页、第864-865页、第857页、第852页、第866-867页、第869-870页、第869页、第851页、第851页、第86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5页。

④ [美]梅·所罗门:《马克思主义与文艺》,文化艺

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239页。

⑤余飘、涂武生等:《坚持与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当代》,北京出版社1992年版,第77页、第79页、第77页。

⑥[英]戴维·莱恩:《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7-98页、第97页。

⑦董学文:《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

⑧《鲁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2-243页。

⑨《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页。

⑩《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122页。

{11}《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87页。

{12}《陈涌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92页。

{13}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6年12月17日。

{14}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求是》2012年第1期。

{15}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新华书店1949年版。

{16} 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序言》,《解放日报》1944年4月11日。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责任编辑 欧娟

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5篇

定心

信心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

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均金

【摘要】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这不仅体现了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发展毫不含糊的关心、毫不动摇的支持,更是让所有民营企业吃下了长效“定心丸”。

昨天我在飞机上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的讲话,总书记的此番讲话铿锵有力,态度坚决,都是满满的干货。我想用三个心来表达我的学习体会。

一是“暖心”。

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提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听到这句话,一股暖流不由自主涌上我的心头,感到特别暖心,它既体现了总书记与广大民营企业家心连心,更传递出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始终如一的信任、关怀、爱护和期待。“自己人”意味着的是平等和公平,是对“亲清政商关系”更具象化的阐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倍感亲切。

二是“定心”。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充斥了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言论,比如“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等。这些说法混淆了试听,误导了不明真相的群众,消磨了少数企业家的意志。此次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这不仅体现了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发展毫不含糊的关心、毫不动摇的支持,更是让所有民营企业吃下了长效“定心丸”,必然会进一步激发广大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的热情和干劲。

总书记还抓住了当前民企发展中的痛点,回答了诸多疑问,特别是提出“要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卸下企业家思想包袱,解除其后顾之忧”的观点更加具体务实。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家,无法安心经营企业,比如查税给人算旧账的感觉,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总书记的这番讲话无疑增强了民营企业家的定力。

三是“信心”。

总书记提出的六大措施非常精准,对于解决民企遇到的具体问题可谓是“对症下药”,每项举措都是“干货”,都抓住了问题的“七寸”。比如说,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要求“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这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我们经常所说的“放水养鱼”,就是市场里的水足够多,才能养出足够多、足够大的鱼,才能更有能力反哺国家和社会。再比如:总书记要求“要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明确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这有利于指导各级政府部门更加清楚如何靠前服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有利于出台更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政策,有利于营造更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我们满怀信心预期,未来一系列“有温度、能感知”的改革举措将陆续出台,政策效应会进一步释放,民营企业在政策上会有更多获得感。

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6篇

一、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东北振兴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四个着力”“三个推进”一脉相承,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对东北、对辽宁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明确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历史使命,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实践要求,为辽宁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办法。

二、准确把握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根本遵循

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系辽宁振兴发展、关系辽宁工作大局,是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在辽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相统一,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抓落实、转理念、塑环境。二是要把深化改革作为辽宁振兴的首要任务,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辽宁振兴的根本途径,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投资营商环境、金融 1 环境、人才环境。三是要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推进中央巡视整改,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积极推进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有效落实

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7篇

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与北大学子进行了1小时左右的座谈交流。

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总书记还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作为大学生,一个最能代表时代潮流的青年群体,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自觉践行总书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生的基本遵循,努力在精神上扣好、扣整齐人生的扣子。

在学习中,我们应当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坚定“耐劳苦、尚简朴、勤学业、爱国家”的信念,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在生活中,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同时也应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努力培养感恩、助人、谦让、宽容、自律的优秀品质。

在思想上,我们要学会明辨是非,不因暂时的挫折而一蹶不振,不因小小的成功而骄傲自满。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

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8篇

施兴良、严风华、林超俊、丁岚、刘德宏、覃露莹、唐春烨、覃瑞强、孟远烘、范浩鸣、覃悦坤11位文艺家协会与文艺期刊负责人代表文学、戏剧、舞蹈、美术、书法、摄影、影视等艺术领域, 联系各自领域行业发展现状, 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 畅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感悟与体会。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文艺创作与文联工作指明方向, 文艺家今后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培养高深的艺术造诣, 创作更多反映人民心声和时代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 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韦守德强调, 文联机关、各文艺家协会和各级文联要组织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 把学习活动全面、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要利用我们的文艺阵地、刊物、网站等大力宣传讲话精神和文艺家心声, 宣传优秀文艺家和优秀文艺作品。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动全区文艺创作和文联工作的展开和进步。

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9篇

曾亲自参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的全国青联老常委、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姜昆首先向委员们介绍了总书记座谈会上许多现场鲜活的场景和讲话实录,把大家带入感同身受的现场氛围中。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总书记对文艺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也解答了中国文化事业以从事文艺工作的广大群体应有什么魂的问题。姜昆表示,总书记讲话不仅揭示出文艺工作者要用过硬的优秀的作品说话这一真谛,也透露出未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脉络走向和端倪。谈到总书记和自己的互动,姜昆老常委坦言:“通过这次座谈会,我现在就干一件事,踏踏实实写作品”。

主持当天下午现场交流活动的全国青联常委、社科界别主任委员许传玺结合自身海外求学、工作的体验,以及参与四中全会报告起草的经历,认为面对社会呈现出的种种不尽如意处,要做一个建设者,而不是一个旁观者、批评者。徐帆委员则坦言“以往娱乐最大化确实太大了。这个会开了后,给文艺创作的人压力大了,作为其中一员,应该起到引领作用,在专业上做得更专业。”

对于国际舆论高度关注的总书记参观孔府,强调阅读《孔子家语通解》等书;看望一代哲学大家汤一介先生;与北师大师生谈及“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话题,以及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暨国际儒联大会的讲话等在若干重大文化场合的举动,新闻界别副秘书长吴永强委员认为,这和这次文艺座谈讲话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他从三个不同角度揭示了如何理解、解读、把握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内涵。其一是要把这次讲话与上述近一年来总书记在文化领域的一系列重要表述以及标志性动作联系起来看待;其二是应认识到在新的当下历史节点上,总书记期望通过对文艺作品创作方向的引导来重塑社会价值评判体系的良苦用心;三是应把这次座谈会讲话精神及其作用放大到国际政治层面所传递的积极意义来看待。因为未来中国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GDP的世界第一,而一定是中华文化优秀内涵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传播。

文艺界别郭蓉、王平久委员结合自身演艺工作的感受,谈到了文艺和市场关系的取舍问题,面对文化市场乱象,如何发挥主流艺术的引导作用。虽然近些年来经济发展了,但一个国家如果文化发展不起来,将是没有根基的。

社科界别副秘书长魏大威委员、新闻出版界别副主任委员薛松岩分别从传统出版物、数字出版物、新媒体对当前社会受众所产生的影响等多个角度,认为文化出版界要有责任感,而优秀的文化作品其实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会对社会各个层面产生影响。

文艺界别王宏伟常委谈起自己多年前到基层艰苦哨所演出的经历以及和一线战士的真情互动,坦陈自己进京十年,演唱了不下上千首歌曲,多的时候一年要唱两三百首,但真正沉淀下来、并得到观众认可和传唱的不过寥寥,绝大多数是碍于面子或诸多非艺术原因,有些即便是获得大奖的歌曲后来也不过是束之高阁。之所以许多作品不能让人折服,在于文艺工作者本身没有好好学习,算不上真正的文化人。而在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后,他认识到自己以及文艺界人士要潜下心来认认真真读书,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人。而且,要真正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需要在舞台上、生活中成为一体。

受全国青联秘书长刘佳晨委派专程出席座谈会的团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青联副秘书长王婷总结发言时强调,这次交流研讨活动是党的四中全会之后全国青联首次组织的学习活动,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感受到,不仅仅文艺界别的委员们有深刻的认识,农林、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委员们也十分关注总书记的讲话,希望大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把好的建议、感想反馈到青联秘书处,为正能量的传播助一份力。

近年来活跃在演艺界、书法界的卢庚戌、倪进祥委员也从自身经历角度谈到了学习总书记讲话的深刻感受。除了主办这次活动的三个界别的委员外,多位京外、其他界别的委员共五十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据青联秘书处透露,全国青联还将组织系列活动,诸如就四中全会的法治建设等内容举办相关学习专题活动。

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10篇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强调:“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习总书记并且还指出,“大疫当前,百业艰难,但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在困境中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通过深入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我深刻领会到在“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局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就是要在思想上充分信赖、在政治上坚决维护、在组织上自觉服从、在感情上深刻认同,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对于鼓舞企业发展信心、推动经济迎难而上、坚定改革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结合本人分管农林水等工作,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与服务“六稳”“六保”紧密结合起来,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供给侧机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要以创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切实把讲话精神转化为服务农林水工作发展的统一行动。

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我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扶贫有关政策农村水利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时刻不忘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但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在任何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考验,因此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又能够破除旧观念,用知识去帮助那些贫困落后的农民多学技能,多跟他们交流,让他们走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在勤学苦干、多思善悟中尽快成为行家里手,掌握工作主动权。要注重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培训,形成既激发个人又依靠集体、既信任鼓励又批评监督、既包容失误又及时纠错、既团结协作又不违原则的良好政治生态。

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基层同志的参与和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注意把各方面新情况新问题新期待,特别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收集起来,通过合适渠道反映上来,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为党中央决策提供依据。

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的事业发展就能前进一大步。我们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同党和国家民族的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把实现自我价值融汇于实现中国梦的共同奋斗中。

学习习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3篇2

近日,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学习新时代与时俱进的企业家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围绕此次专题学习,我进一步深入学习了习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我认为,总书记对企业家精神充分肯定中重点提到了“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五点希望,表示了习总书记对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丰富和拓展,也是给我们在新形势下弘扬企业家精神定了方向、定了要求。爱国情怀是价值追求;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市场经济需要诚信;真诚回报社会是努力稳定就业;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强化学习,深刻领会宣贯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当前工作的思想引领和力量源泉,以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的讲话、指示精神为新的起点,再次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教育。将习总书记指示精神作为重中之重贯穿融入到到今年自己相关的学习培训中。同时,将习总书记指示精神纳入到学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会一课”之中,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

二、提升自己的“看齐”能力。

一是补钙,随时补充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否则精神、作风、党性就会软化,就有掉队的危险,这是“看齐”的根本基石;二是补习,日常工作中,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通过学习,保持政治上的高度、理解上的正确度、执行上的精确度;三是补短板,比如观念上的短板、意识上的短板、性格上的短板,这就需要长期而循环往复的更进一步的学习、思考和实践的过程。总之,要通过这些环节,与党中央精神在认识上同步,在认知上同心,工作上才能做到认真。

三、自我加压,从严从实加强自身业务建设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深刻懂得,必须要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才能以高度自觉和不折不扣的精神落实好习总书记关于“扎实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的新要求。因此,我们将围绕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模范部门的目标,不断精化业务技术,增强自我在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的能力。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

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总书记对企业家亲切关怀。总书记对广大企业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给予充分肯定,激励广大企业家奋发有为、共克时艰,进一步提升了精气神,增强了自信心,鼓足了实干劲。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系列精神结合起来,我深刻领会要把握“”的鲜明论断、“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鲜明要求和“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的鲜明导向,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一、学习“企业家精神”助力精准扶贫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要按照习总书记要求,倒排工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要针对致贫原因分类施策,戒搞形式,戒做虚功,下一番真功夫;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采取超常规措施;要进一步加强精准帮扶、精准治理,精准退出,确保我区从严从稳脱贫,确保高质量脱贫。对于刚刚扶过脱贫“坎”的群众,工作上坚持保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人不撤离、继续担当,尽心尽力再“送一程”。“让老区人民尽快过上幸福日子”。这是我们作为党员干部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以更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以更大的决心,将扶贫工作抓紧抓准抓到位;要严防假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精准,切实经得起考核评估和历史检验;要切实把脱贫攻坚工作一并研究、同步推进,确保全区脱贫攻坚再战告捷,促进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致富。由此,本人一要着力提升素质。要不断锤炼自身能力,以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来分析问题、谋划思路、推进工作。二要学精业务,也要学好理论;既要能把道理说透、把事情说清,也要会对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回答好基层群众疑问和上级领导询问;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功底,也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三要着眼新实践新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吃透上级部署要求,又充分考虑基层工作实际。

二、践行“企业家精神”助力精准施策

要对全区经济工作发展精准把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下一步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谱写全区经济工作发展新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化“一业一策”,振兴实体经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质量兴桂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提升东南亚开放平台,不断开创经济发展新境界。脱贫攻坚,是习总书记心底最深的牵挂。他多次强调,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来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贫困地区。这就要求本人坚持工作进度要加快,在分管业务上要精准施策,分秒必争、千方百计挖掘增产增收潜力。聚焦具有较大挖潜空间的重点行业精准调度,深入挖掘行业的增长潜力。

三、落实“企业家精神”助力重心下沉

习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出了四点要求,其中一点要求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这是针对目前问题和困难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抓关键、抓重点,既针对当前的困难和问题精准施策,又要结合我区的经济发展谋划长远。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工作重心下沉,认真梳理当前企业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切实帮扶企业解困,帮助企业“轻装”复工。主动下沉,服务好重大项目全面复工和开工建设,抓住当前施工的黄金季节;主动对接服务企业,优化简化申报程序,实行网上申报、加快政策兑现,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还是十分艰巨,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要坚决贯彻落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苦干实干、立说立行,对各项工作一抓到底,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践行初心使命,交出合格的答卷。

学习习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3篇3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特殊时期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聚焦突出问题,回应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这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下面,我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认识重大意义,统一思想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地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深刻阐述了企业家精神新的内涵,深刻阐述了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阐明了保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企业家的高度重视,对企业家以及企业的亲切关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我们要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维护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紧跟核心。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住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指示精神,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高度提高自身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等“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对党中央决策的信心,坚定不移地服从党中央的领导,不打折扣地执行党中央的各项决策。

二、持续认真学习,广泛深入宣传

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入心入脑、融会贯通、指导实践。要做到立足岗位用心干、开动脑筋创新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们要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党课学习材料,仔细研究,理解透彻,这些学习内容都是指导我们今后工作的理论基础。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将各级党委、政府的学习精神传达给部门的每个人,营造良好氛围。

三、坚决贯彻落实,助力脱贫攻坚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县脱贫摘帽的工作任务,扎扎实实做好各项业务工作,并协调好扶贫任务,确保我镇能够在今年年内,按期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今年我镇要完成脱贫摘帽,这是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也是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这项艰难却很光荣的工作。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学习,我们要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的认识,深化对讲话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的认识。今后,我们要利用所学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具体工作,交出优异的成绩。

上一篇:即知即改问题整改汇报下一篇:集团智能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