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诗句范文

2024-07-24

父亲的诗句范文(精选11篇)

父亲的诗句 第1篇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七绝。父亲节一组诗中表现了父亲的勤劳,朴实.

(1)蓑衣斗笠步蹒跚,鞭赶黄牛犁雨寒。播种三春身亦倦,至今难把野桃看。

(2)春风浩荡为谁求,吹落云山万朵悠。一把农锄锄雨下,青禾脸上再无愁。

(3)田园四亩驻心中,寄与农锄倾诉衷。 斗笠春风旋不转,呵呵一笑雨烟朦。

(4)手掐烟蒂零星火,眼望田园寂寞身。 农事从来心里重,春风依旧耳边新。

(5)流水门前泛碧波,近来心事半消磨。当年手种桃花树,弯与春风背渐驼。

(6)长大男儿未尽心,父亲无力把杯斟。酒中果有知音在,却是眉间醉不寻。

(7)背驮岁月山一座,在我儿时卸不成。

岁月而今峰再长,老来惯饮酒无声。

(8) 汗夹衫背眼辛酸,六月骄阳肆意钻。

偶有蝉鸣梨树上,也知农事最艰难。

父亲的诗句 第2篇

1、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5、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6、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7、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8、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9、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0、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12、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13、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1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5、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6、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17、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18、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19、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20、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21、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22、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唯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潮。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西风打画桥。

2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4、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5、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赞美父亲的句子

1、只要父亲在世,总是年轻。

2、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

3、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而伟岸。

4、无声无言,是父亲那炽热的心。

5、父爱是一片汪洋的大海,浓郁而深远。

6、宽厚的肩背挡住寒流,冬天似乎已逝。

7、父爱是拐杖,让我们在人生中少摔跟头。

8、父爱是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天里撑着。

9、父爱又是苦涩的,难懂的、忧郁而不可企及的。

10、父亲的爱是威严的、沉默的、忧郁的、深远的。

11、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的生命。

12、所有的青年人眼里,父亲是多么严厉的法官啊!

13、在我心里,父亲,你是最伟大,你是最勇敢的!

14、父亲!对上帝,无法找到一个比这更神圣的称谓了。

父亲往事——忆我的父亲习仲勋 第3篇

父亲走了11年了。今年10月15日,是他老人家的百年诞辰。

作为他最小的儿子,站在他的墓前,对着他的雕像,我想说些什么呢?我能说些什么呢?他老人家走过的这百年,是中国扭转乾坤、翻覆天地的百年。这百年的中国历史太丰富了,他的人生历程也太丰富了,我看不尽,听不够,也享用不完。我只能在我的思念中寻找,寻找他老人家在我一生中留下最深烙印的东西。

少儿时,父亲就教育我们说:对人,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他还不止一次写给孩子们:“雪中送炭惟吾愿。”“雪中送炭”的待人情怀不但贯穿了他自己的一生,也从小给我们子女树立了一生待人的准则。纵观父亲一生,在党内生活非正常期间,历经冤屈、坎坷、磨难,却从来无怨无悔、顾全大局,一生都在“雪中送炭”。该谦让的,他谦让了;该忍耐的,他忍耐了;该承担的,他承担了;该挺身而出时,他都挺身而出了。他由衷地说:“我这个人呀,一辈子没整过人。”人所共知,在党成长的漫长岁月中,无论是在“左”的或“右”的错误发生时,“没整过人”,就是在人一生最艰难的时刻帮了人。在那些蒙冤岁月里,父亲对污蔑不实的所谓“问题”,能揽过来的就坚决揽过来,宁可一个人承担责任,也绝不牵连他人。他说:“我身上的芝麻,放在别人身上就是西瓜;别人身上的西瓜,放在我身上就是芝麻。”许多人听了这话落泪。“没整过人”应该是他老人家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的“雪中送炭”的事情。

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孔融让梨》的故事,一字一句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父亲从小对我——他这个小儿子的特别家训。父亲不止一次拿着课本,给我念这一课,拉住我的手,给我讲这一课。谦让,是父亲教给我最重要的人生课程之一。在家,谦让父母,谦让兄弟姐妹;在外,谦让长辈,谦让同学同事;谦让荣誉、谦让利益、谦让值得谦让的一切。谦让,既意味着自己对个人荣誉、利益、所得的放弃,也意味着自我人格的升华。我感谢父亲,走入社会以后,我终于明白,父亲让我从小养就的谦让习惯,在面临复杂社会关系,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家庭与国家利益时,获益良多。不仅使复杂关系、棘手难题的处理容易获得公平、公正的结果,同时容易赢得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普遍尊重。

在我心目中,父亲是了不起的英雄。13岁上初中时,父亲就因参加进步活动,进了国民党陕西省监狱。1962年,他因小说《刘志丹》遭遇康生诬陷,蒙受不白之冤16年,其中“文革”冤狱7年半。“文革”期间,家人包括我们这些孩子无法探望他。当时,社会上传说很多:有说他提着花岗岩的脑袋去见马克思了;有说他一次批斗以后重病而死了;还有说他自杀了,或失踪了,众说纷纭,杳无音信。我们一家人心上阴云笼罩:父亲可能早已走了,早已不在人世了。

直到1972年,我们一家人利用春节千辛万苦聚首北京,打听到罗瑞卿伯伯的孩子们通过给周总理写信的方式与罗伯伯重逢相见,全家人才重又燃起希望,一起商量说:我们也给周总理写信。给总理的信发出时间不长,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来人了,其中两位还是父亲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时候的老人。来人传达总理的批示说:你们的父亲还健在,不久会安排与家人见面。我们既兴奋又激动,相约见到父亲时,谁都不许哭,不让父亲担心。

1962年,父亲蒙冤时,我才6岁,离开父亲时,我才9岁。在我心里,父亲早已是一个遥远的、可思而不可见的梦。梦里的父亲一头乌发、身材伟岸,既威严又慈祥,可当他一旦走近,我扑过去要抱住他时,他却消失了。7年后,得知他还在人世,我悲喜交集,见父亲的前夜,竟一夜无眠,浮想联翩:父亲的形象一次又一次被我重新描摹,父亲见我的第一句话一次又一次被我反复猜测……

见到父亲时,我震撼了。父亲与我幼小心灵中的父亲形象已截然不同:一头乌发已然不见,瘦了,苍老了,两鬓斑白。他凝视着我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可谁都没想到,父亲与全家人相互打量着,见到我时,他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是近平还是远平?”听到他这样问我,大家都哭了,父亲的泪水也夺眶而出。他一面擦着眼泪一面说:“我高兴!这是我高兴的眼泪!”唐朝诗人贺知章有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7年生离,我识父而父不识我,真是彻底颠覆了诗人的语境。一家人最大的欣慰是父亲依然健在。与父亲团聚,长相厮守,是此刻全家人唯一的期盼。一家人感到最振奋的是:虽然岁月无情,但父亲依然是一派壮心不已的气概,我们放心了。

只是,我们心里都有一个疑团:这么多年,没人探望,没人说话,远离亲人,与世隔绝,“他是怎么熬过来的?”后来,听他慢慢谈起往事,我们才知道,对父亲那些沉重岁月的表述,用“熬过来”这个说法是个天大的谬误。

身在冤狱,父亲对人民、对党的信念没有过丝毫动摇,他一直准备着为亲爱的人民、敬爱的党继续工作。他说,马克思的晚年,不是背诵拉丁文的诗歌,来保持敏锐的思想和记忆吗?没人说话,我就对自己说话!他开始背诵《矛盾论》、背诵《实践论》、背诵“老三篇”,不但磨砺思想,也磨砺语言。慢慢地背诵如流,昼夜不舍,晨昏无辍,本应度日如年的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悄悄流走了。

为了保持一个好身体,父亲坚持了长年锻炼,把枯燥的身体锻炼做成了一天最愉快的事情:每天,他先是做一日两次的斗室转圈,先迈步正着转圈,从1数到10000,然后退步倒着转圈,从10000倒数到1;接着,他用肩膀撞墙,用后背撞墙,用拳、用掌击打全身;最后,仰面躺在床上,做仰卧起坐。仰面躺着,是当时监管方要求的睡觉姿势。监管方固执地认为,侧身睡不易观察到自杀行为,坚持要求被监管人仰面睡。为了这个“奇葩”规定,父亲仰睡了多年,上千个日夜,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啊!我想,父亲的身体锻炼中奇特地增加了“仰卧起坐”的情节,肯定是为了对这个“奇葩”规定“以毒攻毒”。

还是为了有可以持续作战的身体,父亲对自己多年抽烟的习惯也实行了“严格管制”。他原来每天要抽两包烟,逐步减少到每天只抽一支烟。早饭后,点燃烟,只抽上一口就掐灭;吃完午饭,点燃再抽,这次,抽到一支烟的一半,又掐灭,放在一边;晚饭结束,才是他真正享受抽烟愉悦的时间:这次点燃烟后,可以抽完余下的半支烟,直抽到手指掐捏不住烟卷的时候。

沉冤得雪的父亲回到战友们身边时,大家都十分吃惊。小平和叶帅当时就愣住了,叶帅说:仲勋同志,你16年备受磨难,身体竟然还这么好?!毫无疑问,父亲在逆境中长年砥砺的敏捷思维和健康体魄,对他后来主政广东,大胆施行改革开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

及至年齿渐长,阅世日深,我对父亲蒙冤人生中锲而不舍的身心砥砺有了更深的理解。16年蒙冤,父亲为什么能够天天如一地无畏面对,是因为在他心里,人民至上,党至上,为党和人民而战斗、奋斗,是他心里的无上快乐。“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这16个字是他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顺境如此,逆境亦如此。在这样无私的精神世界里,个人荣辱得失毫无位置。无私方能无畏,父亲蒙冤生涯中的无畏,正是源自他的无私。

父亲一生,参与完成了党的两大历史使命:一个,是与刘志丹、谢子长一起,创建了众所周知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而另一个,则是在邓小平、叶剑英的亲自支持、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创建了广东经济特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成为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和红军抗日的出发地;而经济特区的创建“杀出一条血路”,对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起到了“先行一步”的引领作用。参与完成这两大历史使命,父亲都是“受命于危难之时”,没有无私无畏的政治胸襟,这两大使命的完成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广东经济特区的建立,我亲历其时其事,有一点集体记忆中的个人补充。改革开放至今35年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老经济特区日新月异,带动浦东、前海、横琴、南沙、上海自贸区等一批新的经济特区成批崛起。父亲要是还在,看到他在中央支持下亲身参与决策、参与实施的特区建设事业发展得这么快,他该多么欣慰啊!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你父亲甫一复出,临危受命,主政广东,《光明日报》第一天发表解放思想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广东媒体第二天就全文转载,并在全省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不久,又代表省委向中央提出放权,要广东的改革开放先行一步;他的政治灵感是从哪里来的?我总是从不犹疑地回答说:“无私无畏!”

因为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政治禁区比比皆是,冲破禁区的政治勇气首先来自无私无畏的政治胸襟。要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实实在在“杀出一条血路来”,没有无视安危、不怕犯错、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的无私无畏精神,就不敢大胆颠覆禁锢思想的政治教条,也无法提出任何新观念、新政策、新办法,去面对和解决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如我父亲者,当时有一大批老同志,由于无私无畏,变得有识有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复出履新后的历史贡献。

1978年,我已考入洛阳外国语学院。因为是部队院校,管理甚严,暑假只有7天假期,我匆匆去广东探望父亲。没想到一见面,父亲就给我出了题目,要我陪妈妈到深圳去,一路多看看,了解第一手资料,要大胆谈看法——一个年轻大学生的看法。沿途,我看到地里干活儿的几乎都是妇女,当家男人多数跑了,逃港了。我看到被抓的浑身湿漉漉的偷渡者,被铐着,武警牵狗押送着,因为当时偷渡是“敌我矛盾”。我看到深港两地的白昼:深圳这边,沉寂渔村,香港那边,繁华闹市;而两边的夜景,深圳这边,渔火昏暗,香港那边,灯光辉煌。强烈的反差,让我有了强烈的诉说冲动,父亲鼓励年轻大学生说看法,我是“匹夫有责”。

我回到父亲身边时,带去了所见所闻。我说,明摆着,这边贫穷,那边富裕,谁不向往美好生活呢?这边姓“社”,那边姓“资”,老一辈革命一生,要的就是这样的社会主义吗?还不如500多万人的香港呢!这类议论,也是当时社会上的私下话题。父亲听着,记着,沉思着。

后来我慢慢知道,父亲为了了解第一手资料,不仅跑遍了广东的23个市、县,还与秘书经常悄悄上街买菜,碰见谁,不管认识与否,就家长里短地与人聊天,多方面了解了广东当时的穷困:5500万人,1000万人吃不饱,“鱼米之乡”的老百姓几乎既没鱼吃也没米吃;粤北的主食是红薯,而吃的主菜是空心菜。这可不是今天我们吃的又细又嫩的空心菜,那时的空心菜,又粗又长,产量很高,却难以下咽,号称“无缝钢管”。同时,他也了解了“逃港潮”的一时泛滥,不只是沿海人觉悟出了问题,更是我们的经济出了问题。父亲希望从不同方面得到最真实情况的印证,以形成自己的政治思考、政治决策。我探望父亲的假期之行,恰好被他抓了一个“飞差”。

今天,特区已经发展变化得认不出来原来的模样了。谁能想到,今天深圳第一家上市酒店深圳新都大酒店,当年只是贵州生猪出口基地;而处于更中心位置的深圳五星级阳光大酒店,当年则是湖南生猪出口基地。今天,“那边”,香港人络绎不绝迁居深圳,在深圳安家落户;而“这边”,美丽富足的深圳令民众乐居,“逃港潮”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当时,许多优秀企业家参与了改革,一批国有企业、股份企业、民营企业,现在都已成为享誉世界的企业航母。父亲的百年诞辰,他们纷纷表达哀思之情,共同的心声是:广东的先行改革开放,使他们和他们领导的企业提前享受了改革开放的红利;而改革开放的红利也给南粤大地带来巨变,无数年轻人享受了伴随巨变而至的稳定工作和舒适生活。我相信,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会面含微笑,注视着这一切。父亲当年实施广东先行开放的壮举,遭受过多少无形的政治压力,经历了怎样艰难的政治选择,父亲没有说过,我们亦无从猜测。但有一条是肯定的:父亲内心的使命感来自人民,人民的追求就是对父亲的命令,父亲只是又一次听从了人民的召唤而已。

父亲是农民的儿子,人民是父亲的根。50周年国庆大典,父亲在天安门上观看焰火,焰火十分壮观。当璀璨的光彩一次次照亮父亲面庞时,陪同的领导同志说:“江山是你们老一辈革命家打下来的!”父亲感慨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啊!”父亲一生,始终对得起毛主席给他的评价: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父亲对人民的那个亲,人民对父亲的那个好,我有特别的记忆一

1975年,父亲虽然“解放”了,但还没有结论,在洛阳耐火材料厂“休息”。组织上安排了一套三室的房子给我家,在工人宿舍区。当时,家里热闹,不断人,“谈笑有乡邻,往来皆百姓”。工人们常来串门,谁家来客,我家里准多一份好吃的;我家里有了伙食改善,也短不了端给左邻右舍。至于厂里热气腾腾的大澡堂子,工人们喧哗嬉闹的声浪,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场景。当时,父亲有了一个泡澡的“癖好”:每天早晨9点,大澡堂子刚换上新水,他就下水泡着;只要我在他身边,就招呼我一起泡。一块儿泡着的,还有下夜班的几十个工人。我至今记得,父亲那时是最快活的:额上挂满汗珠和水雾,身子泡得红红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心底的笑,大声与工友们说着工厂的事、家庭的事,还有国家的事。现在,改属中钢集团的洛阳耐火材料厂旧址还在,印象中,大澡堂子还热气腾腾地开着呢!回想起来,父亲的泡澡“癖好”其实是与人民“泡”在一起的“癖好”,是与人民坦诚相见、交流无碍的“癖好”。

我能感觉到:父亲鼓励、敦促乃至命令他的孩子们走近人民、与人民不离不弃、与人民同甘共苦,似乎是他内心本能的呼唤。无论什么时候,孩子们只要与最底层人民贴近了,他就特别高兴。记得父亲在洛阳耐火材料厂时,我19岁,在北京服务机械厂当工人,先当翻砂工,后来改变工种当车工。当车工时,起先干16车床,后来“进步”了,干18车床、20车床,直至干30车床。30车床加工大部件,走刀时间稍长,走刀间隙,师徒俩够时间互相点颗烟。记得我节假日回到洛阳看父亲,很得意于自己的“进步”,告诉父亲说,终于干上30车床啦,我可以不那么累啦!父亲沉默半晌,语重心长地说:我看你去干翻砂工更好,在最脏最累的岗位上,才能与工人的心贴得更紧,知道幸福来之不易!

父亲的话,对我影响至深:当工人4年,一天没敢懈怠。师傅见我干活踏实,可每天只吃一盒白饭、一勺猪油、一撮盐加白菜,就常常把卷着大葱猪头肉的烙饼塞在我饭盒里。那4年,我几乎每年都评上先进生产者、师徒模范,至今,妈妈还珍藏着已发黄的当年的奖状。

为了让我这个小儿子离人民近些、再近些,父亲还对我提出很严苛的要求:1975年秋天,我和哥哥都回到洛阳看望父亲,待了没几天,父亲就撵我,说:“远平啊,让你哥带着,去他插队的梁家河看看吧。你当了工人,工资虽然低,比起你哥呆的地方,可幸福多了,陕北农村才是最苦的!顺路,去你大姑那儿看看,别忘了大姑一天一碗羊奶的情意!”大姑是父亲的亲妹。1968年,哥哥15岁,因父亲问题的牵连,被有关部门多次关押审查,出来时,身体非常虚弱,全身都是虱子。哥哥到关中富平老家大姑家里休息很长时间,大姑一天一碗鲜羊奶喂着,他才慢慢调养好。

我和哥哥先到了富平县城关镇大姑家,我至今不能忘记,见到父亲的亲妹妹大姑时心里的震撼:大姑一辈子在老家当农民,虽然才50多岁,但头发已经灰白,苍老得让人心酸。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富平地处八百里秦川,曾是汉高祖的粮仓,是陕西的富庶平安之地,当时也处于困厄之中。我们当时过得苦,可老家的农民更苦。这时,我也才理解了为什么父亲临行前,亲自张罗那么沉的礼物带给老家,好几瓶河南当时的名酒,都是父亲一点一点攒下的:鹿邑大曲啦,宝丰大曲啦,张弓大曲啦,林河大曲啦。他在对大姑表达救回哥哥生命的感激。同时,也是在尽自己当时能尽的最大努力,力图犒劳一下在我们一家艰难时伸出援手的老家乡亲们。父亲的礼物分给大姑和乡亲们的时候,真的激起了一片欢腾。可吃饭时,酒可不是一人一杯那么奢侈,而是倒在一个小盅里,一人一小口,转着圈喝。

接下来的行程让我体会了父亲催我陕西之行的深意:他老人家是要让他未到过黄土地的小儿子,认识陕北农民,认识陕北农民的生活。那时,从富平到铜川,坐两小时火车;从铜川到延安,坐一天长途汽车;从延安到延川,坐大半天汽车;从延安到文安驿公社再到梁家河大队,几十公里,徒步。这样的行程让我累得精疲力竭,早早睡下了。可一样行程的哥哥,到达梁家河的当晚,就召开大队党支部会议,直到深夜。陕北农时晚,7月麦收,正是农忙,也正是陕北农村支部书记们最忙的季节。

第二天,哥哥投入紧张的农活,我也上了“火线”。陕北土地贫瘠,广种薄收,村里最远的地远在10里路外。这时,我才发觉,与陕北农民相比、与哥哥相比,我差得太远啦!他们力气可真大啊,近百斤重的一捆麦子上了肩膀,10里山路要一气儿走下来,中途不能落地休息,一落地,麦子就散了。就这样,在黄土高原的山路上来来回回,扛着一捆捆麦子,像是小跑,一扛就是一天,直到天黑,衣服被汗湿得能拧出水来。

晚上,哥哥特意把窑洞里他的铺让给我睡,因为他的炕席下面撒了六六粉,可以防虱子、跳蚤、臭虫。可是第二天,我还是被咬了一身水泡,痒得没处抓挠。我问哥哥怎么样,因为他睡的炕席下面没撒六六粉。哥哥笑了,说:“我的皮肉已经被咬结实了,现在,任什么东西再咬,也咬不动啦!”

在梁家河乡亲们眼里,我是远道来的稀客,又是陕北“老革命”的亲子、本大队支部书记的亲弟,由此,我获得了最高礼遇:一家一家派着吃饭。乡亲们用白面馍款待我,而这是他们成年累月也吃不上一次的东西。我清楚地记得,即便是全村孩子最多、最穷的那一家,也用酱油膏煮了汤,下了十几个荷包蛋,做了白面饸饹来管我的饭。只有一件事,家家都是共同的:不上桌的老人妇女后生,吃的全是黑黑的糠馍。我心里流着泪,享受着陕北农民的崇高礼节和深厚情义。

父亲吩咐我的这次陕西之行,既让我终身难忘,也让我终身受益。此后,我不止一次回到陕西农村。我慢慢认识了陕西农民和他们的生活,再没有什么苦和难,能在我的眼里称得上是苦和难;也再没有任何障碍,能分离我与陕西老家乡亲们的血肉之情。父亲的葬礼上,我记得一个让我永难忘怀的特别画面:他静卧在鲜花丛中,遗体正前方安放着陕甘的小米、家乡的黄土,送他最后一程。

父亲晚年,守望深圳,守望广东,守望这块他付出心血汗水的南粤大地,默默注视、关心着它的变化。他不说什么,也不做什么,只是每年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在《深圳特区报》上发表一篇“祝辞”,表达他对这块热土的期待和对这里人民的挚爱。新世纪的2001年国庆,父亲对深圳市的“祝辞”这样写道——

“今年以来,深圳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广东省委的重要工作部署,把握大局,大胆开拓,科学决策,调整产业结构,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为新的起点,在把深圳建成高科技城市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在2005年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力争在2010年左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方面开了好头。我在深圳近十年,对广东,尤其是深圳有很深的感情。对深圳前进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我打心眼里感到十分欣喜。”这是他老人家对南粤人民最后的祝福。234天之后,2002年5月24日,父亲安然离去。

2000年时,父亲在深圳兰园种了一棵榕树。如今,父亲走了,榕树还在,它在兰园长大了,根深叶茂,它在父亲的第二故乡,吮吸着故乡人民给予的雨露甘霖,郁郁葱葱地生长着。我一见到这棵榕树,就想起了父亲,在我心目中,这已成为他老人家扎根在南粤大地人民中的一个象征,他没有离开广东,没有离开深圳,他还和南粤大地这片热土上的人民在一起。

父亲离开工作岗位以后,诸多方面不止一次请求他写回忆录。父亲说:“我的一生,是为党为人民工作的一生,个人是渺小的,个人没什么东西要写的,由历史、由后人去评说吧,我什么也不写!”当然,他确实不必写什么,他服务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赤诚,几乎是“存乎于心,发乎于情”的一种天然,不必刻意记载。他不希望被人记住。

父亲百年诞辰,家里陆续收到一些各方面送来的纪念文稿,情浓意挚。文章叙说父亲一生中参与完成党建立陕甘边根据地和建立广东经济特区两大历史使命的光荣,寄托着对百年父亲的哀思,也告慰父亲:人民想着您呢,您在人民中是受到尊敬的。我想,父亲如果天堂有知,党和人民继续着改革开放的事业,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他老人家一定会含笑欣慰的。

父亲的父亲和父亲 第4篇

爷爷的父亲是上海中华书局创始元老,因此童年的爷爷在完成私塾教育后即进入中华书局,从排字到总校,终身吃“书局饭”……其间任工会主席,积极于工人运动,配合抗战协助新四军筹办印刷厂,后随中华书局转撤香港二年,转赴北京八年。再回到上海时,两个儿子均已完成学业,大儿(我的伯父)远赴西北,二儿(我的父亲)远赴东北,父辈们的“亲父记忆”尚不及我。

我亦为“父”,第一次聆享“爸爸”的称谓是在纽约肯尼迪机场。那年,儿子已经五岁。儿子到达纽约当天与他奶奶通话时说“幸亏妈妈介绍,我认识了爸爸”,这确是亲儿对父(铭心于我)的童真描述……迄今,即将南加大毕业的他,若以日计,与我在一起的时日不足一年。

显然,包括我在内的三代“父亲”,于三代儿子的年少光阴间都是不称职的。“父亲”只是听说、期许和寄托的自然存在体,感知的企图是希冀心思的解读和构塑。

幼年的我崇尚军旅,心中的父亲便是军人,唯有的依据仅仅是一帧父亲着军服的照片。而真正了解我父亲,却已经是改革开放初年。因父亲出席首届全国科技代表大会,见诸报章关于父亲事迹的报告文学……忘不了当时的阅后心情:以往所有关于父亲的误知和困惑瞬间消融,犹如清流荡涤枯污,使我懂识了父亲的伟大。

于爷爷的了解,我甚于我的父亲,却是缘于十年文革劫难。我十岁的那年是1967年。某日放学回家,途中已有邻居告知我去外面躲躲,因为“你家出事了”。待我战战兢兢回到家,家中已是满目狼藉,里里外外贴满大字报和标语,猩红的圈圈叉叉勾勒着爷爷奶奶的姓名,几乎所有被打倒的黑类头衔布满我的视线所及,家里没人了,奶奶被里弄造反派带走,爷爷被单位造反派押来又押去,唯有姑姑托人捎话给我;“在家待着,乖。”

自此,我不得不开始进入对于爷爷之了解,先是大字报所揭发的材料导读,之后是帮我爷爷整理“罪行坦白”。日常的画面,常常是伤乏的爷爷躺在床上努力叙述,伏案的我努力记录,翌日凌晨爷爷再整理誊写,上班时向组织准时交付……在那个被打倒的年代,如我爷爷这样的通常一星期被批斗四次,其中一次是被斗的主角,另三次是陪斗的配角。值主角批斗时最惨,挨打是必然的,那块几十斤重大牌子的细悬铁丝深勒脖后颈,鲜血淋淋。

主斗后回家写的是继续坦白材料,陪斗后回家写的是受教育体会。尤其每次主斗后拖着伤残勉力回家已经是奇迹,爷爷躺着我写着,成为我多年的日常“功课”。因为是“特务”,我了解到爷爷曾经是旧时代的工会主席;因为是“叛徒”,我了解到爷爷支持抗战加入过新四军;因为是“资本家”,我了解到爷爷如何慷慨解囊支持亲友办实业;因为是“历史反革命”,我了解到民国先辈于我家族的姻亲渊源……

我和焦晃先生是莫逆之交,喜欢和我爷爷谈话的他对其有很高评价。毕其一生的版印排校职业使爷爷校阅古籍名典无数,积淀为自然流淌的言语学识。使我受益的是家里拥有无数白皮书(书局的版前样书)。小学时,因把书借给同学被查抄,校组织迫我交代读过多少“毒草”,整整一下午我居然坦白记录了五百多本已阅书目,惊动了老师,也落下了“白面书生”的绰号……

基于时代背景下的人文视角,读懂我的父亲很容易。他是他们整整一代精英学子—信奉科学、崇尚实业,心念国家、励志奉献—集体投入新中国建设的单体缩影。他和他们开赴蛮荒远地,全力无中生有的创造,为中华龙的腾飞竭尽所能,而“望子成龙”的传统夙愿几乎是这代精英的集体遗忘,“儿子没有成为流氓已然欣慰”的心声,往往折射着他们面对无暇顾及的亲儿时,大多有的辛酸和无奈。而今,我作为父亲,不称职的脉迹依然传承,所不同的是“当事人”心态的自我体会和思酌,又夹杂着近距和远观的相悖和交集。能够无疑的,是所处时代仍然是极度动荡的时代,比之以往的区别在于中华崛起是此番动荡的缘由和主题,所面对的更是前所未遇的世界格局,综观之下,能否成为称职的父亲,依然是个问号,更在于下一位父亲的成长和评述。

祝福父亲的诗句 第5篇

累了要好好休息,错了别埋怨自己,苦了是幸福的阶梯,伤了才懂得珍惜,醉了就是折磨自己,笑了便忘记曾经哭泣,闷了给我发个信息,祝父亲节快乐。

有人牵挂的漂泊不叫流浪,有人陪伴的哭泣不叫悲伤,有人珍惜的感情叫做挚爱,有人分享的快乐叫做幸福,祝愿你幸福,父亲节快乐。

你是多愁善感的乌鸦,你是活蹦乱跳的青蛙,你是洁白的地瓜,你是我心中火红的大虾,我想祝福看我短信的傻瓜永远流着幸福的哈拉,祝父亲节快乐。

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你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祝父亲节快乐。

用一缕春风,两滴夏雨,三片秋叶,四朵冬雪,做成五颜六色的礼盒,打着七彩八飘的丝带,用九分真诚,十分热情,装进无数祝福送给你,愿父亲节好运。

上帝把雪花在人间释放,就是让你把烦恼遗忘,寒风把窗户关上,是让你把温馨荡漾。

让天证明地久,让地证明天长,祝父亲节快乐。

找一湖碧水,钓几尾闲鱼,回忆人生得失,心游凡尘∪一壶老酒,交一群朋友,笑谈人间得失,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千万别累着自己,父亲节快乐。

一笑忧愁跑,二笑烦恼消,三笑心情好,四笑不变老,五笑兴致高,六笑幸福绕,七笑快乐到,八笑收入好,九笑步步高,十全十美乐逍遥,父亲节快乐。

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

不论钞票有多少,每天开心就好,累了就睡觉,醒了就微笑,生活的滋味,自己放调料,收到我的短信笑一笑,祝父亲节快乐。

方寸间,历数世上桑田沧海;时空里,细品人间暑往寒来,是朋友,星移斗转情不改;是知音,天涯海角记心怀;祝父亲节快乐。

人生不过几十年,成败荣辱都在天,是非恩怨莫在意,健康快乐最值钱,自古人间苦无边,看得高远境如仙,轻轻松松每一天,父亲节快乐。

父亲节到了,没啥送你,送你三个情人,一个说陪你终生,另一个说伴你左右,还有一个说永留你心中。

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健康、平安、快乐。

装一袋阳光,两把海风,自制了几斤祝福;托人到美国买了些快乐,法国买了两瓶浪漫,从心灵的深处切下几许关怀,作为礼物送给你,祝父亲节快乐。

葡萄香蕉红苹果,祝你想念有结果。

萝卜黄瓜大白菜,愿你天天惹人爱。

可乐清茶白开水,望你夜夜都好睡。

缅怀父亲的诗句 第6篇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孤雁悲歌,声声唱寂寞;斑竹冷泪,点点寄相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楼梦》

明知道,这般思念,意拳拳,情盼全,却偏偏—秋月一镰,残孤眠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髦已斑。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留下的眼泪虽自己擦,心中的热情却从不淡化。想着你的欢乐,想着你的忧愁,你的心情是我永远的牵挂!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父亲的诗句 第7篇

2、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3、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渡辽水》

4、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元稹《估客乐》

5、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王昭君《怨词》

6、父归坟兮未朝夕,已分黄金争田宅。——贯休《行路难》

7、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8、父兄未许人,畏妾事姑舅。——于濆《宫怨》

9、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百忧集行》

10、半夜来原田,月落天将晓。溪流涓涓鸣,今年雨水好。前种已生苗,万事勿如早。解揠唤大儿,牵牛食露草。——袁中道《朝耕》

11、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13、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14、父兄若一处,任向边头老。——刘驾《唐乐府十首·乐边人》

15、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苏轼《送贾讷倅眉》

16、归来不买食,父子分半菽。——元稹《竹部(石首县界)》

17、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李白《幽州胡马客歌》

18、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卢仝《示添丁》

19、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钱镠《巡衣锦军制还乡歌》

父亲的诗句 第8篇

高鸿, 陕西作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这位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开始发表作品的作家, 现在也已经成为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的新星, 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出版之后, 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 甚至有专家称:“在路遥之后, 我们又看到了能与路遥《平凡的世界》相媲美的关于陕北题材的一部好作品, 一部佳作。”最近他又创作了一部新书, 叫做《农民父亲》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 该小说在网络上连载以后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许多读者评该小说是“继《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以后, 陕西又一部全景式展示农村生活的厚重之作”。这部作品的出现, 可以说是高鸿文学创作中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农民父亲》是一部描写我国农村四十年来 (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 社会经济变革、家庭传统伦理和农村乡土文化的小说。它讲述了在社会的特殊年代里, 父亲带着家人从胶东半岛逃荒到陕北高原开荒、种地、建立村落--梁家河, 到逐渐过上安定生活, 最终为了和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而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父亲的一生伴随着和四个女人 (大翠、桂花、母亲、继母) 的纠葛, 她们给父亲带来了幸福, 却也给父亲带来了无奈, 甚至灾难。

《农民父亲》一书情节跌宕起伏, 它对中国农民朴实面貌的真实描写, 对中国农民内心深处真挚、善良、坚韧等优秀品质的细腻刻画, 富有厚重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在带着浓郁的时代节拍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坚强勇敢、不怕苦不怕累、仁爱善良、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硬汉父亲。作者怀着高昂的激情, 几乎原原本本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父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 在构建故事与历史社会现实之间为我们架起了一座通往父辈真实生活的桥梁, 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父亲这一辈人的真实生活。我认为, 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和优点。

在书中, 最耀眼的莫过于父亲与四个女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了, 其实说到纠葛, 它还并不都是, 有些只是父亲自己道德的谴责罢了。比如父亲与大翠, 大翠在父亲认识桂花之前就已经死了, 所以父亲与桂花的结合从一般道义上来说是不太符合传统道德, 也正因为如此, 虽然桂花救了逃难的父亲一家, 但是在奶奶的反对之下, 父亲和桂花最终也没有在一起。而父亲却对此事始终耿耿于怀, 原因可能就在于桂花曾在父亲一家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们, 而且给了父亲人生中最甜蜜的男欢女爱的享受。之后的父亲娶母亲, 母亲死后娶继母, 但奶奶始终不接受桂花, 以致父亲对桂花的报答感恩在母亲与父亲之间筑起了一道感情自私的围墙。最后, 桂花郁郁而终, 而且这个原本村里村外最漂亮、最风流的女子“人瘦得失了形, 头发只剩下稀稀疏疏的几根, 一对曾经水汪汪的眼睛成了两个黑乌乌的洞, 风韵美丽的脸变得枯黄……”。另外, 村长大毛对妻子的背叛, 公开与寡妇曹彩莲、桂花和好, 对家庭道德伦理的冲击也是相当大的。按道理来说, 村子里的人都是逃荒而来, 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大家应该相互帮助, 相互理解和宽容, 然而, 现实的不公平在这里仍然很明显, 即使是父亲这个支书一手遮天, 但仍然会在社会与家庭之间、家庭与家庭、个人与个人之间发生一些或大或小的矛盾, 有些甚至是发展到仇恨以至复仇。父亲在这个真实的环境中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平息一切矛盾, 收获了大家对他信任的快乐, 也体验了遭人歧视和对抗的痛苦。也许在看完这本书之后, 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说:请理解我们父亲的真实生活吧!

父亲,永远的父亲 第9篇

生活像一个戴着面纱的人,如果你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你会发现微笑背后不一定是友好,冷醋背后不一定是漠不关心。

——题记

老爸,您真好

曾几何时,我依偎在您的怀里甜甜的叫您一声"爸爸",然后边撒娇边要您给我讲故事;曾几何时,我要您背着我再背上我的书包带我去上学;曾几何时,我要您做我和木马,让我在您的背上尽情的玩耍。对于这些,您的回复便是一个憨厚的微笑和"百依百顺"。

想起儿时快乐的生活,我真想说:老爸,您真好。

老爸,您变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您渐渐老去,岁月的犁在您的脸上划下了一道道沟壑,岁月的染发剂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渐渐地、渐渐地,您变得沉默寡言,但永不变更的是您忙里忙外的操持这个家。当我满怀喜悦地拨通您的电话,您总是硬邦邦的说一句:好好学习。当我告诉您我好想您时,你却恶狠狠的说:想什么想,这么大的孩子了成天想家,成何体统。然后便挂上了电话,老爸,您知道吗?在电话的这头一个很无助的小女孩抱着电话,早已哭得天昏地暗。您怎么不理解我对家的牵挂?

对于这些,我真想说:老爸,您变了。

老爸,对不起

对于您的严厉,我开始憎恶,于是我便找了一条"捷径":尽量不和您说话。当我回到家,您用严厉的声音问我的学习状况时,我总是冷漠地回答一句不知道。您问我的其他问题,我只有一个回答:I don't know。这样,我们便开始打冷战,饭桌上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电视机前没有了往日的"高谈阔论",有的只是冷战时的硝烟气息。

那天晚上月色很柔,爸爸又出去了,我和妈妈在家,饭桌上,妈妈告诉我那次在电话里的话是爸爸故意设计的,是为了锻炼我的自立能力,妈妈还告诉我爸爸经常打电话给我们老师问我的情况……听着听着,我对爸爸的一切怨恨都消失了,有的只是懊悔,眼泪顺着脸颊滴落下来。

我在心里默念着:父亲,永远的父亲。

赞美父亲的诗句 第10篇

2、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3、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4、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5、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6、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7、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8、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感恩父亲的诗句 第11篇

1、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2、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3、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杜甫《赠卫八处士》

4、一间茆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王建《古从军》

5、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6、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7、无父何?无母何恃?——诗经《小雅·蓼莪》

8、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9、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10、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1、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2、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13、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14、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柳宗元

15、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6、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7、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18、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渡辽水》

19、袴襦砧动地,父母歌闤闠。——贯休《上孙使君》

20、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李白《幽州胡马客歌》

21、归来不买食,父子分半菽。——元稹《竹部(石首县界)》

22、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钱镠《巡衣锦军制还乡歌》

23、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柳宗元

24、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25、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元稹《估客乐》

26、父兄未许人,畏妾事姑舅。——于濆《宫怨》

27、父兄若一处,任向边头老。——刘驾《唐乐府十首。乐边人》

28、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小雅·蓼莪》

29、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王昭君《怨词》

30、父母吞声哭,禽鸟亦为啼。——孟郊

31、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32、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33、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卢仝《示添丁》

34、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苏轼《送贾讷倅眉》

35、父归坟兮未朝夕,已分黄金争田宅。——贯休《行路难》

36、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聂夷中《田家》

37、父不父,兄不兄。——贯休《上留田》

38、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南北朝〗

39、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40、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41、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元稹《估客乐》

42、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百忧集行》

上一篇:100以内的认识教案下一篇:消防(报警)工程进度报告